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重点突出)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归纳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溶液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相关内容。

一、溶液的概念与组成溶液是一种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其中,溶剂是数量占优势的组分,能够溶解其他物质;溶质是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

二、溶解度与饱和溶液1. 溶解度:指单位量的溶剂在一定温度下能够溶解的最大溶质量,一般用质量比来表示。

2. 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解度达到最大值的溶液。

此时,溶质以微小团簇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三、溶解过程及影响因素1. 溶解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在溶剂中被分散,并与溶剂分子或离子发生相互作用,形成溶解物质。

2. 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包括温度、溶剂与溶质的相互作用、溶质的粒子大小以及搅拌等。

四、稀溶液与浓溶液1. 稀溶液:指溶质的质量分数较低的溶液。

2. 浓溶液:指溶质的质量分数较高的溶液。

五、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 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产生离子的物质。

电解质可以分为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分别指在溶液中完全离解和部分离解为离子。

2. 非电解质:在溶液中不能产生离子的物质。

六、各种溶液的特性与应用1. 酸性溶液:呈酸性的溶液,其pH值小于7。

酸性溶液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等领域。

2. 碱性溶液:呈碱性的溶液,其pH值大于7。

碱性溶液广泛应用于清洁剂、制药等领域。

3. 中性溶液:呈中性的溶液,其pH值约等于7。

4. 阻滞肌肉酸化溶液:通过调整运动后肌肉内酸性物质的平衡,以减轻肌肉疲劳感。

5. 漂白剂:能够去除或降低物体表面的颜色,常见的漂白剂有含氯漂白剂、氧漂白剂等。

6. 常见溶剂: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另外,酒精、石油醚等也是常用的溶剂。

七、溶液的分离与提纯1. 简单蒸馏:常用于纯净水的制取,利用液体沸点差异进行分离。

2. 结晶分离法:利用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差异,通过结晶过程将溶质分离出来。

初三化学溶液必考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液必考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液必考知识点归纳初三化学溶液必考学问点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留意:a、溶液不肯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2、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溶质可以有多种,溶剂只能有一种。

溶质和溶剂的推断:①液态的为溶剂,固态或气态的为溶质;②都为液态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③有水时,水肯定是溶剂,〔其它〕的为溶质;④不知道量的多少时可以依据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前面的.为溶质,后面的为溶剂。

3、乳浊液: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4、乳化:由于外表活性剂的作用,使原来不能混合到一起的两种液体能够混到一起的现象称为乳化现象,具有乳化作用的外表活性剂称为乳化剂。

5、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6、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在肯定温度下,向肯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连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连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推断〔方法〕:连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连续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肯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肯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肯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7、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①溶解的过程:a、扩大吸热;b、水合放热;两个过程共同确定溶解时是吸热还是放热;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③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梳理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梳理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 1)溶液的观点: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别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固的混淆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点:均一性、稳固性的混淆物注意: a 、溶液不必定无色,如CuSO 4为蓝色FeSO 为浅绿色 Fe 2(SO ) 为黄色44 3b 、溶质能够是固体、 液体或气体;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d 、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盐酸 溶质是 HCl ,石灰水溶质为Ca(OH)2,食盐水溶质为 NaCl ,氧化钙溶于水溶 质为 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 H 2SO 4,胆矾 CuSO 4·5H 2O 溶于水溶质为 CuSO 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 C 2H 5OH 。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有水,水为溶剂液体溶于液体,无水,量多的为溶剂3,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 如 NH 4NO 3 溶解 溶解放热: 如 NaOH溶解、浓 H 2SO 4 溶解 溶解没有显然热现象:如NaCl4、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观点:在必定温度下,向必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再持续溶解时,所获取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可以持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持续加入该溶质,看可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变①加水②升温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熟石灰的水溶液除外)①增添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饱和石灰水变为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加水②降温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必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注:① Ca(OH)2 随和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高升而降低②最靠谱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必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 不必定 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 在必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 的饱和溶液 必定 要 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 在必定温度下, 某固态物质在 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因素 :①条件: 必定温度②标准: 100g 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20 ℃时 NaCl 的溶液度为36g 含义:在 20℃时,在 100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 克NaCl或在 20℃时,NaCl 在 100 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 36 克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 可溶 物质的溶解度 1g — 10g ,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 0.01g — 1g ,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 0.01g 。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重要知识点梳理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重要知识点梳理

第九单元 溶液1.溶液(1)概念: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溶剂)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形成:宏观上是溶质分散在溶剂中;微观上是溶质粒子在溶剂分子作用下分散在溶剂中。

(3)溶剂的判断:有水时,水为溶剂;无水时,量多的液体为溶剂。

(4)溶液的读法:(溶质)的(溶剂)溶液,若溶剂为水,则可省去溶剂。

如:碘的酒精溶液、氯化钠的水溶液(可简化为氯化钠溶液)。

(5)物质溶解的影响因素:溶质、溶剂、温度等。

同一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6)物质溶解时的热量变化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基本不变;氢氧化钠(NaOH )溶于水时放热;硝酸铵(NH 4NO 3)溶于水时吸热。

2.乳浊液(1)概念: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2)特征: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分层)。

(3)乳化:洗涤剂(乳化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

乳化后的细小液滴能随着水流动,仪器易被洗净。

汽油除油污是由于油污溶解于汽油形成溶液,与乳化没有关系。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溶液是否饱和的判断方法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有固体存在,且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则表明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若溶液中没有固体存在,则可以继续向溶液中加少量的该溶质,若所加固体不溶解,则表明溶液是饱和溶液。

(3)相互转化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结晶(4)结晶:①结晶是指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

结晶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②结晶分为蒸发结晶(蒸发溶剂,一般用于提纯缓升型固体溶质)和降温结晶(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一般用于提纯陡升型固体溶质)。

4.固体溶解度(用S 表示,单位是g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溶液: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接下来为你整理了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一.溶液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1)均一性:是制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⑵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气体。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概念:⑴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某种绒织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⑵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意义在于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且可以相互转化: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或增加溶质不饱和溶液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以及溶解度曲线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解里的溶解度。

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⑴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2)温度3.溶解度曲线⑴溶解度曲线的意义: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此时,溶液必定是饱和溶液。

③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在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④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

⑵溶解度曲线变化的规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比较平缓,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下降如熟石灰。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考点 1 】溶液的观点和基本特点一、溶液的观点1.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别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固的混淆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构成:溶液是混淆物,由溶质和溶剂构成。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 +溶剂体积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能够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一种溶液中的溶质能够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余物质的物质。

水是最常有的溶剂。

汽油、酒精也能够作为溶剂。

二、溶液的基本特点①均一性:指溶液形成此后,溶液各部分的构成、性质完整同样。

如溶液中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整同样。

②稳固性:外界条件不变是溶液长久搁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别出来。

③是混淆物。

【规律】溶液的鉴别(1)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的。

(2)均一稳固的液体不必定是溶液,如水。

【举例】硬水、空气、纯净水属于溶液;泥水,油水,蒸馏水不是溶液。

【技巧】溶质、溶剂的判断①往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②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

③当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

④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必定要正确判断溶质。

⑤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独有的观点,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

⑥ 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质量。

【拓展】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1、相像相容,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相像,溶解能力越强。

如:氯化钠易溶于水,难溶于油,碘易溶于汽油,那溶于水。

2、大多半物质稳固越高,溶解能力越强。

关于气体,压强越大溶解能力越强。

【考点 2 】溶液和浊液1、浊液:包含乳浊液和悬浊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别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固的混淆物叫乳浊液。

悬浊液:固体颗粒分别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固的混淆物叫悬浊液。

3、溶液和浊液的差别项目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溶解性溶不溶不溶分别在水里的物质固、液、气固液状态分别在水分子或离子很多分子的很多分子的会合体里的粒子会合体外观透明均一污浊、不均一污浊、不均一久置后的稳固不变积淀分上下两层不稳固变化【考点 3 】乳化现象1.乳浊液:小液滴分别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固的混淆物叫乳浊液。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定义溶液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均匀、稳定的混合物。

在溶液中,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

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其组成在整个溶液中是均匀的。

二、溶液的组成1.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 溶剂: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通常是溶液中含量较多的组分。

三、溶液的分类1. 按溶质的状态分类:- 气体溶液:溶质为气体,如空气。

- 液体溶液:溶质和溶剂均为液体,如糖水。

- 固体溶液:溶质为固体,如合金。

2. 按溶液的浓度分类:- 稀溶液:溶质含量较低的溶液。

- 浓溶液:溶质含量较高的溶液。

四、溶液的性质1. 均一性:溶液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

2. 稳定性:在一定条件下,溶液的组成和性质保持不变。

3. 透明性:大多数溶液是透明的,光线可以穿过。

4. 导电性:含有自由移动离子的溶液具有导电性。

五、溶液的浓度表示1. 质量百分比: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百分比。

2. 体积百分比:溶质体积与溶液总体积的百分比。

3. 摩尔浓度: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体积的比值。

六、溶液的制备1. 计算:根据所需浓度和体积计算溶质量和溶剂量。

2. 称量:准确称取所需的溶质。

3. 溶解:将溶质加入溶剂中,通过搅拌或加热使其完全溶解。

4. 储存:将制备好的溶液储存在适当的容器中。

七、溶液的应用1. 日常生活:如饮料、调味品等。

2. 工业生产:如化工原料、金属加工液等。

3. 医药领域:如注射液、药物制剂等。

4. 科学研究:如化学实验中的各种试剂溶液。

八、溶液的分离与提纯1. 过滤:用于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2. 结晶:通过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质结晶分离。

3. 蒸馏:利用不同组分的沸点差异进行分离。

4. 萃取: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

九、溶液中的化学反应1. 酸碱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水和盐的反应。

2. 沉淀反应:两种溶液混合时生成不溶性固体的反应。

(完整版)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

(完整版)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

《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水为溶剂液体溶于液体,一般把量多的叫溶剂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饱和溶液,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剂量的溶剂里面,不能继续溶解溶质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九年级上册溶液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级上册溶液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级上册溶液知识点总结归纳溶液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状态之一。

它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其中溶质是被溶解于溶剂中的物质。

在九年级上册的学习中,我们接触了很多有关溶液的知识,下面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溶液的分类根据溶解度的大小,我们可以将溶液分为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剂已经溶解了最大量的溶质;过饱和溶液是指在溶解过程中,溶质的溶解度超过了平衡溶解度;而不饱和溶液则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剂还可以溶解更多的溶质。

二、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单位体积的溶剂能够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我们通常用图线来表示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变化情况,这条曲线被称为溶解度曲线。

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了解到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三、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温度对溶解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固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这是因为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变化,从而影响溶解度的大小。

四、溶解度和压力的关系对于气体溶解于溶液中的情况,压力也会对溶解度产生影响。

根据亨利定律,当温度不变时,气体溶解于溶液中的质量与气体的压力成正比。

也就是说,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五、溶解度和溶质种类的关系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是不同的,这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例如,极性溶质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通常较高,而非极性溶质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较高。

六、浓度的计量单位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解物质的质量或体积与溶液总质量或总体积的比值。

常用的浓度计量单位有质量浓度、体积浓度和摩尔浓度。

质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通常用克/升表示;体积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体积,通常用升/升表示;摩尔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摩尔数,通常用摩尔/升表示。

七、溶解和结晶的条件溶解和结晶是溶液中溶质和溶剂之间反复进行的过程。

人教版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中考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考点1·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的质量加上溶剂的质量,但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体积加上溶剂体积。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而溶剂通常是水。

溶液的基本特征包括均一性和稳定性。

均一性指溶液形成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稳定性指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另外,溶液是一种混合物。

有些液体虽然均一稳定,但并不是溶液,如水。

而硬水、空气、纯净水属于溶液,而泥水、油水和蒸馏水则不是溶液。

考点2·溶液和浊液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

乳浊液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而悬浊液是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和浊液的区别在于溶解性、分散在水里的物质状态、分散在水里的粒子、外观和久置后的变化。

溶液中的物质能够溶解,粒子是分子或离子,外观通明均一且稳定不变;而浊液中的物质不能溶解,粒子是许多分子的集合体,外观浑浊、不均一,久置后会沉淀分上下两层,不稳定。

考点3·乳化现象乳浊液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乳化现象是指将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的现象。

乳化现象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乳化剂可以用于制作食品、化妆品等。

洗涤剂可以用于去除衣服和餐具上的油污,常用的乳化剂有肥皂和洗洁精。

乳化作用是将大颗粒的物质变为小颗粒的物质,与溶解不同。

例如,用洗洁精可以去除餐具上的油污,而不是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或用稀硫酸除铁锈。

在溶解过程中,会发生两种变化:溶质分子向水中扩散会放热,而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会生成水合分子(或离子)并吸热。

当吸收的热量小于放出的热量时,温度会降低;而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时,温度会升高。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重点突出)[参照]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重点突出)[参照]

精品资源·有用参阅品概括总结·汇编收拾Summary compilation知识点课题1 溶液的构成知识点一、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涣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构成的均一的、安稳的混合物。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所以一种或几种,可所以固、液、气三态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只能是一种。

可所以固、液、气三态,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安稳性的混合物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通明、弄清、色彩共同。

安稳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管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不会分层。

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4、溶质和溶剂的判别:⑴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⑵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5、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溶液称号溶质溶剂石灰水氢氧化钙Ca(OH)2水H2O盐酸氯化氢HCl 水H2O碘酒碘I2酒精C2H5OH6、溶解时的热现象:吸热(如硝酸铵)温度不变(如氯化钠)放热(如氢氧化钠、浓硫酸)7、加快物质溶解速度的办法有:⑴加热(或升温)⑵拌和(或振动)⑶将固体研成粉末8、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留意:a、溶液纷歧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所以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阐明物质分子之间有距离)d、由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为单个分子、离子,肉眼不行见,也不阻止光线透过,所以溶液通明,留意通明和无色是两个概念。

e、均一安稳的液体纷歧定是溶液。

知识点二、乳浊液与乳化1、乳浊液:指小液滴涣散在水中构成的不均匀、不安稳的混合物,中止后会分层。

2、常用的乳化剂:洗涤剂(具有乳化效果)3、悬浊液、乳浊液、溶液都是混合物,悬浊液静置后易沉积,乳浊液静置后易分层。

知识点三、饱满溶液和不饱满溶液1、饱满溶液:在必定温度下,必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满溶液。

九年级化学溶液重要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溶液重要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溶液重要知识点化学溶液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种物质状态。

通过将固体溶质溶解在液体溶剂中,我们可以得到溶液。

这篇文章将重点介绍九年级化学中涉及的溶液的重要知识点。

一、溶液的组成及分类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而溶剂是溶解物质的介质。

根据溶解度,溶液可以分为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已经达到最大溶解度,过饱和溶液中含有超过其溶解度的溶质,而不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溶解度还未达到最大值。

二、溶解度与温度、溶质性质的关系温度对溶质溶解度的影响十分重要。

一般而言,随着温度的升高,固体溶质的溶解度会增大,而气体溶质的溶解度则会减小。

这是因为在温度升高时,分子和原子的热运动增强,有助于溶质与溶剂分子的碰撞和溶解过程。

溶质的性质也会影响其溶解度,如溶剂和溶质之间的相似性、离子间的电荷大小等。

三、溶液的浓度计算浓度是描述溶液中溶质质量或体积与溶剂质量或体积之比的物理量。

常见的浓度表示方式有质量浓度、体积浓度和摩尔浓度。

质量浓度是描述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体积浓度是描述溶质体积与溶液总体积之比,摩尔浓度是描述溶质摩尔数与溶液总体积之比。

四、溶解度曲线和饱和浓度溶解度曲线是描述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随溶剂质量或体积比例的变化关系。

饱和浓度则是溶液中溶质达到最大溶解度时的浓度。

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了解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变化规律,并计算出饱和浓度。

五、溶解过程与热效应溶解过程涉及到热效应,即溶解过程中是否释放或吸收热量。

当溶解过程伴随着释放热量时,称为“热溶解”,溶液的温度会升高;当溶解过程伴随着吸收热量时,称为“冷溶解”,溶液的温度会降低。

这种热效应直接影响溶解过程的速率和溶质溶解度。

六、一些特殊的溶液现象在溶液中,常常会观察到一些特殊的现象。

比如,酸碱反应产生的中和反应,会使溶液呈现出中性的性质;溶解度不相等的离子间发生反应,生成溶解度产物;加入共沸剂可以改变溶液的沸点和沸腾过程等等。

九年级溶液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溶液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溶液知识点归纳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溶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能够溶解在一起形成均匀混合物。

下面,我们将对九年级溶液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溶质和溶剂1. 溶质:指的是能够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的物质。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 溶剂:指的是溶质溶解于其中的物质。

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等。

二、溶解度和饱和溶液1. 溶解度: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单位质量的溶剂最多可以溶解多少质量的溶质。

溶解度可以用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或摩尔分数来表示。

2. 饱和溶液:当添加到溶剂中的溶质无法再溶解时,溶液称为饱和溶液。

三、浓度的计算方法1. 质量浓度:质量浓度等于溶解物的质量除以溶液的体积。

质量浓度的单位可以是克/升或克/毫升。

2. 体积浓度:体积浓度等于溶解物的体积除以溶液的体积。

体积浓度的单位可以是毫升/升或立方厘米/升。

3. 摩尔浓度:摩尔浓度等于溶质的摩尔数除以溶液的体积。

摩尔浓度的单位是摩尔/升。

四、溶解过程中的溶解热和溶解度1. 溶解热:指的是在溶质溶解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当溶解热为正值时,溶解是吸热的;当溶解热为负值时,溶解是放热的。

2. 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大多数固体溶解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气体在溶解于水中的溶解度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五、常见的溶解现象1. 酒精的溶解:酒精能够与水形成可溶性液体。

水和酒精之间的相互溶解性称为共溶性。

2. 气体的溶解:氧气和二氧化碳能够在水中溶解。

溶解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与压强的关系则符合亨利定律。

六、溶液的分离1. 结晶法:通过溶液中溶质的结晶过程来分离溶液中的溶质。

结晶法适用于溶质是固体的情况。

2. 蒸发法:通过将溶液放置在开放容器中,让溶剂逐渐蒸发,从而得到溶质的分离。

蒸发法适用于溶质是固体的情况。

3. 蒸馏法:通过加热溶液,使溶剂蒸发并重新凝结,从而将溶质和溶剂分离。

蒸馏法适用于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沸点差异较大的情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考点与知识点归纳整理(附专项练习及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考点与知识点归纳整理(附专项练习及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章“溶液”考点与知识点归纳整理(附专项练习及解析)一、思维导图二、主干知识总结1.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用下式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应该注意:①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③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④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2.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①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但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但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②对溶质与溶剂均相同的溶液来说,在相同状况(同温、同压)下,饱和溶液总比不饱和溶液要浓,即溶质的质量分数要大。

3. 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区别与联系溶解度是用来表示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某溶剂中溶解性的大小。

溶质的质量分数用来表示溶液组成。

4. (实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1)实验回顾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10mL、100mL)、食盐。

实验步骤:①计算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所需要氯化钠质量及水的质量。

②称量(量取)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倒入烧杯中,把水的密度近似地看作1g/cm3,用量筒量取相应体积的水。

③溶解把量好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用玻琉棒搅拌,加速氯化钠溶解。

④贮存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放到试剂柜中。

(2)例题解析: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常按如图操作顺序进行.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可能涉及以下操作:A.称量B.计算C.溶解D.装瓶贴标签.回答下列问题: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100g 5%的氯化钠溶液时,其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序号).(2)计算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______g,水______g.(3)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______.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C.调节平衡螺母(4)配制上述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和______,其中玻璃棒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解析】:(1)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贴标签.(2)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5%=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100g-5g=95g.(3)用托盘天平称量5g固体药品NaCl时,步骤是:调节天平平衡,在右盘上加砝码和拨动游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称量过程中他发现指针偏左了,说明NaCl的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减少NaCl.(4)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其中属于玻璃仪器的是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量筒,玻璃棒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搅拌,加速固体溶解.故答案为:(1)BACD;(2)5;95;(3)B;(4)胶头滴管;搅拌,加速固体溶解.5. 关于溶液稀释或增浓的计算(1)思路:溶液稀释定律(守恒观点)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m1w1=m2w2。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

溶液知识点1:溶液的形成1、溶液(1)物质的溶解:一种物质的、或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2)溶液的概念:物质分散到另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3)溶液的特征:均一性:是指溶液形成后,溶液各部分的、都相同。

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也不会析出。

1判断溶液应明确物质的溶解性,例如难溶于水的碘放入水中振荡形成溶液,碘在酒精里溶解形成碘酒溶液。

2溶液可以是澄清、透明的,但都是无色的。

例如,FeCl 2溶液是的、CuSO 4溶液是的。

3溶液中的溶质可以同时有种。

4均一、稳定的液体并都是溶液,如水。

2、溶液的组成(1)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①溶质:的物质。

②溶剂:的物质。

③溶液、溶质、溶剂之间质量的关系:。

a.溶质的质量是指分散到溶剂里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即的质量),如果没有分散进溶剂里(没溶解),就不能计算在内。

b.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溶剂只能是一种。

c.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物质(初中课本一般学习的溶液为液态)。

(2)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①固体或气体与液体相互溶解形成的溶液,一般习惯将看作溶质,看作溶剂。

②若是由两种液体(同状态)组成的溶液,一般习惯上把量的看作溶剂,量的看作溶质。

③其他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无论水量的多少,水都是溶剂。

★误区导航a.判断出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后,溶液的命名为“XX 溶质的X X 溶剂溶液”(A 的B 溶液)。

如白磷的四氯化碳溶液,食盐水(食盐的水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溶剂为水,所以命名为氯化钠的水溶液,简称氯化钠溶液。

b.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分散在溶液中的生成物,如Na 和SO 3分别溶于水后生成了NaOH 和H 2SO 4,因此溶质是NaOH 和H 2SO 4,而不是Na 和SO 3。

c.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汽油、酒精等也可以作溶剂。

(3)溶液的用途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中考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考点1】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一、溶液的概念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

二、溶液的基本特征①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如溶液中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②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是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③是混合物。

【规律】溶液的判别(1)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举例】硬水、空气、纯净水属于溶液;泥水,油水,蒸馏水不是溶液。

【技巧】溶质、溶剂的判定①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②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

③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

④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正确判断溶质。

⑤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特有的概念,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

⑥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质量。

【拓展】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1、相似相容,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相似,溶解能力越强。

如:氯化钠易溶于水,难溶于油,碘易溶于汽油,那溶于水。

2、大部分物质稳定越高,溶解能力越强。

对于气体,压强越大溶解能力越强。

【考点2】溶液和浊液1、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3、溶液和浊液的区别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2.乳化现象: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这个现象叫乳化现象。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一. 溶液的概念及分类溶液是指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而溶剂则是溶解溶质的物质。

按照溶剂的性质不同,溶液可分为水溶液、非水溶液和固溶液。

1. 水溶液:以水为溶剂的溶液。

常见的水溶液有盐水、糖水等。

水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溶剂,因其具有极性,能够溶解许多离子化合物和极性分子。

2. 非水溶液:以非水溶剂(如醇类、醚类)为基础的溶液。

非水溶剂通常用于溶解不溶于水的物质,如有机溶剂用于溶解油脂。

3. 固溶液:指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过程中,溶质以分子、离子或原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

溶质通常为固体,而溶剂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二. 溶解度和溶液浓度1.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溶质最大质量或最大摩尔量。

可以用溶解度曲线表示不同温度下溶质溶解的限度。

2. 饱和溶液:当溶剂中已经溶解了最大量的溶质,无法再溶解更多溶质时,称为饱和溶液。

3. 稀溶液和浓溶液:根据溶质在溶剂中的质量或摩尔浓度不同,溶液可以分为稀溶液和浓溶液。

当溶质含量较低时,溶液通常被认为是稀溶液,反之则是浓溶液。

三. 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1. 质量浓度:质量浓度是指在一定数量的溶剂中溶质的质量。

通常以质量溶质含量与体积溶剂的比值表示,单位为g/mL或g/L。

2. 体积浓度:体积浓度是指溶质的体积与溶液的体积之比。

常用表示方法为摩尔浓度、密度和容积分数。

3. 摩尔浓度:摩尔浓度是指溶质在溶液中的摩尔量与溶液体积之比。

常用单位为mol/L,也可用mol/dm³表示。

四. 溶液的稀释计算稀释是指在已知浓度的溶液中加入溶剂,使其体积增加而浓度降低的过程。

根据稀释定律,可进行溶液的稀释计算。

稀释定律公式为:V₁C₁=V₂C₂,其中V₁、C₁为初始溶液的体积和浓度,V₂、C₂为最终溶液的体积和浓度。

五.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 电解质:电解质是指在水或其他溶剂中能够产生离子的物质。

电解质的溶液能够导电,根据离子电导性可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知识点一、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只能是一种。

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不会分层。

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⑴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
⑵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5、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溶液名称溶质溶剂
石灰水氢氧化钙Ca(OH)2水H2O
盐酸氯化氢HCl 水H2O
碘酒碘I2酒精C2H5OH
6、溶解时的热现象:吸热(如硝酸铵)
温度不变(如氯化钠)
放热(如氢氧化钠、浓硫酸)
7、加快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有:⑴加热(或升温)⑵搅拌(或振荡)⑶将固体研成粉末
8、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说明物质分子之间有间隔)
d、由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为单个分子、离子,肉眼不可见,也不阻碍光线透过,所以溶液
透明,注意透明和无色是两个概念。

e、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知识点二、乳浊液与乳化
1、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静止后会分层。

2、常用的乳化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3、悬浊液、乳浊液、溶液都是混合物,悬浊液静置后易沉淀,乳浊液静置后易分层。

知识点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3、区分浓溶液与稀溶液的标准是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

注意:a、饱和与不饱和是相对的,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b、物质A的饱和溶液只是不能继续溶解A,但是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比如B等等。

c、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溶液中,饱和溶液最浓。

e、饱和与不饱和之间的转化(改变溶质、改变温度、改变溶剂),注意氢氧化钙的
特殊性。

知识点四、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叫做溶质的质量分数。

2、数学表达式:溶质质量分数(ω) =
3、理解: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③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④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⑤当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不止一种时,其中某溶质的质量分数,应是这种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

4、关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的具体情况
①若溶质全部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直接利用上述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②若溶质虽不与水反应,但没有全部溶解,则溶质质量只计算溶解部分,未溶解部分不能参与计算。

③若溶质溶于水时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就为反应后的生成物了。

④若溶质为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后,其溶质的质量就不包括结晶水的质量。

因为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结晶水就转化为溶液中的溶剂了。

5、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
实验仪器:烧杯、玻璃棒、量筒、托盘天平、药匙、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计算、称量(对固体溶质)或量取(对液体物质)、溶解、装瓶,贴签。

以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为例说明。

(1)计算
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所需要的:①蔗糖质量:50g×5%=2.5g,②水的质量:50g-2.5g=47.5g 。

(2)称量
用托盘天平称2.5g蔗糖倒入烧杯中,近似认为水的密度为1g/cm3,用量筒量取47.5mL水。

(3)溶解
把量好的水倒入盛有蔗糖的烧杯中,用玻琉棒搅拌,加速蔗糖的溶解。

(4)装瓶,贴签
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上注明溶液的名称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放到试剂柜中。

7、分离可溶物与不溶物时,可用过滤的方法。

步骤:⑴溶解:将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

⑵不溶物残留于过滤器中,可溶物存在于滤液中。

⑶蒸发:将滤液置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发至有较多量固体析出,停止加热。

知识点五、物质的溶解度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⑴、定义:在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克溶剂(通常溶剂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⑵、意义:例:在20℃时氢氧化钙Ca(OH)2的溶解度为0.165克,表示的意义为:20℃时氢氧化钙Ca(OH)2在100克水中溶解0.165克后,就达到了饱和状态。

2、溶解度曲线:
①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外界因素是温度,内在因素是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将溶解度与温度的对应关系表现在直角坐标系中,则得到该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②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如图有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Ⅰ.A、C物质溶解度曲线坡度大,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B物质溶解度曲线坡度小,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

Ⅱ.A、B两物质溶解度曲线往右上升,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
往右下降,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Ⅲ. t1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为:C>B>A
t3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B>C
P点意义: t2时,A、C物质溶解度相等。

3、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和压强。

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CO2气体从水中逸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气压减少而减小;人喝了啤酒(或饮料)后会打嗝,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4、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结晶,固体物质结晶通常有两种方式。

①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的物质——蒸发的方法(如上图中B物质)
②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的物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如上图A物质)。

5、结晶法分离混合物
⑴、适用范围:结晶法适用于两种可溶性固体混合物,其中一种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另一种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比较小(如: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

⑵、操作步骤:①配制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物质(硝酸钾)的热的饱和溶液。

②冷却结晶。

③过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