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1.2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1.2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https://img.taocdn.com/s3/m/47cb908de53a580216fcfee6.png)
③意义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 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
(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
①内容: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的自由。
②意义: 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③要求: 公民只能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政治自由
。
政治自由
言论自由 出版自由 结社自由
1.2政治权利与义务: 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人民
是国家的主人Biblioteka 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
依法行使政治权利 法定的、神圣的、 不可非法剥夺的 公民参与政治生 活的基础和准则
履行政治性义务 法定的、庄严的、 不容推卸的
一、神圣的权利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含义:公民依法参与国 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 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 意愿的权利和自由。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
监督权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①含义
• 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 权利,是公民的选举权; • 公民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 公民的被选举权.
选举或被选举的只是“国家 权力机关代表即人大代表”
判断: 下列属于公民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有 (1)我班班干部的选举 (2)镇长的选举 (3)市人大代表的选举 (4)职工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5)居委会、村委会的选举
课堂小结
公 民 的 政 治 权 利 和 义 务
1.公民的政治 权利和自由 (1)含义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内容
政治自由
监督权
2.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3.公民参与 政治生活应 遵循的基本 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 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 相结合的原则
1.2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1.2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https://img.taocdn.com/s3/m/3a868ae65ef7ba0d4a733b1b.png)
课题:1.2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教案编号02 备课人使用时间2月13日三维目标【知识目标】明确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政治权利和政治性义务。
理解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能力目标】通过对公民的政治权利和政治性义务的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题内容学习,使学生增强对改革发展的信心,理性判断我国社会政治发展成就,培养国民人格。
教学重点公民的政治权利和政治性义务教学难点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教学方法讲授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候课(复习提问):1、什么是“国体”?你是怎样理解的?2、怎样理解“人民民主专政”?导入新课同学们,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广大的劳动人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老百姓到底能享有什么权利?以此导入。
互动探究一多媒体展示教材P8探究材料。
将班级分为北大队(北京大学队)、南大队(南京大学队)和中大队(中山大学队),鼓励展示和辩论。
问题设置:图片说明,我国公民依法行使哪些政治权利、履行哪些政治性义务?归纳概括。
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各队内部谈论,群策群力,初步解决问题,推举一人准备班内交流展示,各代表队代表展示发言,各队互相质疑、合作释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发表见解。
精讲点拨权利: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除教师展示外,鼓励学生将自己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进行展示、思考2.政治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这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
3.监督权。
通过教师简单的叙述,使学生清楚:①谁监督,②监督谁,③怎样监督。
公民行使监督权,能约束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这是一件好事。
但不能因为个人的好恶,诬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这样是违法的!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2015.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2015.](https://img.taocdn.com/s3/m/554e6160647d27284a735108.png)
问题一:
上述图片说明我国公民行使了什么权利?
②.政治自由
A 、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
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中华人 民共和国宪法》第 35条
(2)怎样坚持这一原则?
第一、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
第二、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义务。
观点一: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观点二:权利与义务是完全对等的。 你认为这两个观点是否相同 ?说说你的理由。 (1)这两个观点不同 。
(2)观点一揭示出权利与义务是统一、不可分离的关 系。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确保权利 的实现。这一观点是 正确的。
B、地位: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件的
辨析:
观点一:“人们能够无拘无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这就是自由。”
观点二:“自由是做法律所允许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1)观点一是错误的,观点二是正确的。 (2)自由总是 具体的、相对的, 任何时代、任何人 都没有抽象的、绝对的自由。 自由总是受到法律和制 度的制约,不受任何限制的绝对自由是从来不会存在 的。
公民应在法律的范围行使民主自由 。
③.监督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 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 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 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 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 41条
A、含义: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工作 人员的权利 B、包括:
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https://img.taocdn.com/s3/m/827b6b402e3f5727a5e9625c.png)
• (三)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内容: •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注意:特指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大 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大 代表)的权利,一定要区分于民主生活的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地位: • 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管理国家 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 二、参与政治生活 把握基本原则(重点) •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 ----A.是适用法律平等、司法平等,而不是 立法平等;B.承认差别,不存在绝对平均 主义;C.反对一切特权。
• 2.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 ----A.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 存在;B.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 也是义务的主体;C.权利与义务有功能上 的互补关系,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 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 3.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 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 • 4.有序参与的原则。
• • • •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四个义务 表达权、监督权)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 内容(重点)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权利
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 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 自由,表现为:选举权 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 监督权。(知情权、参与权、
与义务统一的原则3.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 合的原则4.有序参与的原则。
政治权利与义务: 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 • • • • 一.圣神的权利 庄严的义务 (一)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二)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含义: ----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 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
1.1.2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1.1.2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https://img.taocdn.com/s3/m/7bcb75d9a1c7aa00b52acbcf.png)
2.政治自由
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集会自由。公民有依照法律规定聚集在一定场所, 研究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并发表意见、举行某种 活动的自由。 游行自由。公民有依照法律规定持标语、旗帜等 标志在公共道路、露天公共场所列队行进,表示 某种庆祝、纪念或者抗议、声讨等强烈的共同意 愿的自由。 示威自由。公民有依照法律规定聚集在公共道路、 露天公共场所,以集会、游行、静坐等方式,表 示某种抗议、义愤的情绪并表示自己的力量和决 心的自由。
谣言止于智者,更止于法律
言论自由
网络谣言
如何理解政治自由
观点一:政治 自由就是人们 能够无拘无束, 想干什么就干 什么。
观点二:政治 自由是做法律 所许可的一切 事情的权利
• ⑴观点一是错误的,观点二是正确的。 • ⑵观点一把自由绝对化了,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不 受任何约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由是相对的,政 治自由也不例外。世界上没有脱离法律的绝对自由, 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自由与法律是对立统一的。 • ⑶因此,公民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政治自由, 只要不超出法律所约束的范围,就不受任何非法干预。
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创造各种条件, 保障公民真正享有和行使政治自由
3、监督权
监督主体(谁在监督?) ——公民 ①含义:
监督对象(监督谁?)——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②内容: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
名词解释
批评权是指公民有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工作中 的缺点和错误提出批评意见的权利; 建议权则指公民有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 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权利。 控告权是指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 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机关进行揭发和指控的权利, 请求依法处理的权利; 检举权是指公民对于违法失职的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 人员,有向有关机关揭发事实,。 申诉权就是指公民的合法权益,因行政机关或司法机 关作出的错误的、违法的决定或判决,或者因国家工 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而受到侵害时,受害公民有向 有关机关申诉理由,要求重新处理的权利
1.2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1.2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https://img.taocdn.com/s3/m/3dfcec77caaedd3383c4d395.png)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原则
A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如何?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 ①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都是实 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②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 公民的政治生活以公民依法行使权 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础和准则。
(1)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
(2)我国公民的政治义务
含义:公民的政治义务是指公民必须向国家、社会承担的责任。
公民的政治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重要意义
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 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 统一的体现,是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 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 证,是公民爱国的表现,是每个公民 义不容辞的职责。 是公民的光荣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 发现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应及时 向国家安全机关或公安机关报 告 • 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 坚决反对一切民族歧视、民族 分裂行为 • 努力维护国家安定、社会稳定 的政治局面 • 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作 斗争 • 增强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 和民族民族自豪感。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课堂小结
归纳整理这节课老 师讲的内容。
B 如何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①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 ②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为什么? 在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怎么办?
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公民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时,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国家利益 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https://img.taocdn.com/s3/m/e75b386602768e9951e7386e.png)
公民参加选举
公民行使监督权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二框
政治权利和义务: 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神圣的权利 庄严的义务 1.公民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是什么?
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2.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含义? 3.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民资格、含义、重要性) 政治自由(内容、重要性、自由与法律的关系) 监督权(含义、内容)
内容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 监督权
4.公民政治性义务的含义? 5.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有哪些?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遵守宪法和法律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探究一】
观点一:政治自由就是人们能够无拘 无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观点二:政治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 一切事情的权利。
观点一是错误的,观点二是正确的。
参与政治生活 把握基本原则
1.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哪些原则?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坚持个人利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2.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是什么? 3.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原则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4.为什么要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5.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遵守宪法和法律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区分权力、权利
权力:政治概念,一般指有权支配他人的强制之 力,总是与服从联结在一起。权力有两层含义: 一是政治上的强制力,如国家权力。二是职责范 围内的支配力量,如行使大会主席的权力。
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https://img.taocdn.com/s3/m/0f2f5c0ede80d4d8d15a4f89.png)
(3)监督权
含义:谁监督 监督谁 内容: 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 控告权
几种主要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比较 权利 选举权 和被选 举权 内容
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 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被选 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被选为 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关系:(1)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
应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 段和途径(对应关系)
(2)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 务的主体(法律规定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3)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 行确保权利的实现(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要求:(1)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 我们既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 人的权利。(2)也要树立义务的意识,自觉 履行公民的义务。
上述图片说明我国公民行使 了什么政治权利和自由?
2、政治自由
⑴内容:言论、出版、集会、结社、
游行、示威 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⑵地位: 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⑶ 自由与法律(纪律)的关系
自由是法律的体现, 法律是自由的保障
要是没有水的 约束,那该多 么自由啊!
12345市民热线开通
二、参与政治生活
把握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内涵和具体表现
内涵:平等地享有权利、履行义务、适用法律
具体表现: 第一、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 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二、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 第三、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到法律制裁。
第二框、政治权利与义务: 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https://img.taocdn.com/s3/m/c65c8eb3f121dd36a32d8281.png)
⑵政治自由(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 ①内容: 自由。 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 ②意义: 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③要求:公民只能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政治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
被剥夺政治权利者不可 3、目的、方式、人数、标语、口号、机动车、 音响、线路等,要向当地公安部门申请批准。 (以免被非法分子利用扰乱公共秩序) 4、不得携带道具进行 5、时间在早上8:00—晚上10:00之间。
(2)遵守宪法和法律
2014.2.18复旦投毒案一审宣判:被告林森浩被判死刑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程开甲说:“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作为科学家,只有爱国,才能强国。说 到民族自尊心,我是一个中国人,我不可能喊美国 万岁,而只能喊中国万岁。祖国的富强、祖国国防 的强大是我奋斗、拼搏的目的。”这段话给我们的 启示是( ) A.公民要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B.公民要自觉维护国家荣誉,增强民族自尊心 C.只要爱国,我们就一定能为国家作出贡献 D.公民要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同等重要的原 则 [解析] A项材料未体现,C项说法太绝对,D项说 法错误。
干部用得准不准,交给群众“审一审”;干部 用得行不行,交给群众“评一评”。这是近年 来人民群众对干部任用实行公示制的通俗说法。 选用干部通过公示的办法让群众把好最后一关, 将干部人选交给群众评说、把关。这一制度保 障了公民的 ( ) A.选举权 B.被选举权 C.监督权 D.政治自由 【解析】本题主要强调将干部的工作置于人民 的监督之下,所以应体现保障公民的监督权。 故选C项。
)
③内容
公民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选举人大代表 公民有被选举为人大代表的权利
1.1.2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1.1.2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https://img.taocdn.com/s3/m/dcb5974fbe1e650e52ea99c2.png)
(三)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1,原因:公民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
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2,措施:
(1)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2)公民在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 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 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公民
主体 参与政治生活 原则
(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重要性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
探究:图片说明我国公民履行了什么义务?
(四)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二、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内容 维护国家统 一和民族团 结
原因
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 本保证,公民实现政治权利和其他 权利的重要保证。
遵守宪法和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 法律 统一的体现,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维护国家安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 全、荣誉和 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 利益 服兵役和参 保卫祖国的需要 加民兵组织
1,含义
人大代表
(1)选举权: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 权利; (2)被选举权:公民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2,条件 (1)国籍条件:中国公民 (2)年龄条件:年满18周岁 (3)政治条件:依法没有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 3,意义
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 志
下列属于公民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 (1)我班班干部的选举
权利:法律概念,指法律规定的人民权利和利益, 即自身拥有的维护利益之权。权利与义务相对应 而存在。
一、公民的政治权利
人民代表人民选, 选好代表为人民
政治自由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香港各界人士举行游行, 抗议日本侵占钓鱼岛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https://img.taocdn.com/s3/m/dc0f238cdd88d0d233d46af9.png)
第二,政治自由 ①内容
②重要性
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观点1:政治自由就是人们能够无拘无束,想干 什么就干什么。
观点2:法律限制了自由
关于网络自由
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民众自由表达意愿、参政议政的 重要渠道,是十分重要的话语平台。
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征集意见 以网络方式提交数计,意见已达 237257条,创人大单项立法征求意 见数之最。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关于《校车安全条例 (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 通知,截至2012年1月11日,共有2818 人次通过网络、信函提出7030条意见。
庄神 严 圣 政治性义务 主要内容 的的 含义 义权 公民在法律面 务利 表现 前一律平等
基本原则 权利和义务统一 关系 如何处理
含义
个人利益与国 关系 家利益相结合 如何处理
温故:
1、我国的国家性质及其本质是什么? 2、我国人民民主有什么特点?表现在 哪些方面?
知新: 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公民与国家形 成了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 国家赋予公民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规定 公民履行应尽的政治性义务。
二、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基础和准则
但网络微博也为散播谣言等提供了土壤
第二,政治自由 ①内容
②重要性
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③自由和法律的关系
自由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法律是自由的体 现和保障。公民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政 治自由。
第三,监督权
谁监督----中国公民
监督谁-----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内容—— 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https://img.taocdn.com/s3/m/04484c54312b3169a451a4af.png)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该原则的要求:第一, 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既要依法行使自己的 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第二,树立义务意识, 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⑶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①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 致的,一方面,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公民应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②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 要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
C
2.(2013广东文综,29)李某是广东省某 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因其存在严重违纪问题, 该村村民依据相关法律和规定,提议罢免其职 务。按照公民政治参与的类型划分,与本案例 同类的是 A.市人大代表联名向环境保护主管单位负 责人提出质询 B.村民依法选举王某为县人大代表 C.市民向信访部门举报政府工作人员的违 法行为 D.市民应邀参加市政府调整水价的听证会 并发表意见
第三,权利可以放弃,权力不能放弃。这是由权 利的自主性所决定的,而权力,往往都是职权,它是 与职责相伴随的。放弃权力则可能意味着渎职,而渎 职,不仅为法律所禁止,甚至还为法律所要惩罚。因 此,原则上权力不可随意转让,而权利,除一些最基 本的权利之外,许多权利都是可以转让的。
名词点击
批评权: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 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有提出批评意见的权利。 建议权: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 工作有提出建设性意见的权利。 申诉权:公民受到国家机关不适当的处分或处罚 时,或受到不公正得待遇时,有向有关国家机关申诉 理由,要求做出重新处理的权利。 控告权:当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 失职行为损害了公民个人的切身利益时,公民有向有 关国家机关提出控告,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制裁 做出损害行为的国家机关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 检举权: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 违法失职行为,有检举揭发的权利。
1.2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1.2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https://img.taocdn.com/s3/m/4fda0c16a8114431b90dd8e6.png)
(1)为什么: 在我国,三者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材料一:因兴建三峡工程,万州市需要移民近80万人, 需要搬迁一座中等城市、5座县城及955个工矿企业,各 项实物主要淹没指标占整个库区2/3左右,有相相当一部 分地区需要重建家园。但面对大局,库区人民毫无怨言, 甘愿为全国人民的利益做出必要的牺牲。
坚持公民 在法律面 前一律平 等的原则
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以下
三种人不能享有选举的权利:
外国人,即不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 未满18周岁的人。 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行使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关注政治生活:
选举或被选举为国家各级各机关的领导 或厂长、村民居委会成员的权利属不属于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重要性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顺 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 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 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2、遵守宪法和法律(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相关点击
全国普法日:12月4日 普法走进校园
1938年,蓄谋已久的德国将铁蹄踏向奥地利,以 闪电般的速度吞并了这个国家。一个有着完备军 事系统的国家为什么如此不堪一击?
第二框 政治权利与义务: 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一)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与政治生活的关系: 我们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 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为基础和准则的。
一、 神圣的权利
不可非法剥夺
庄严的义务
不容推卸
(二)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 1、含义: 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 权利和自由。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1.2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1.2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https://img.taocdn.com/s3/m/c8266206192e45361066f523.png)
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包括这样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公民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选举人大代表;第二,公民有被选举为人大代表的权利;第三,公民可依照法定程序罢免不称职的人大代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和标志,是公民极为庄严的政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的表现。
根据高一学生的特点,结合本目内容的实际,本堂课我将采用探究式学习法达成教学目标。自主式探究法——突出自我导向、自我激励,合作式探究法——体现生生合作、共同探究,体验式探究法——强调知觉体验、心灵感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探究讨论;理性构建;拓展运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和义务?如何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
②权利与义务都是可以放弃的。()
提示:权利可以放弃,义务必须要履行。
③公民可以先享受权利后履行义务。
提示:权利的行使和义务的履行没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2、课本P11探究
观点一: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观点二:权利和义务是完全对等的。
提示:观点一是马克思讲的一句话,是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正确认识;观点二则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绝对化了。一般来说,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因为没有义务的权利只能是特权,而没有权利的义务只能是奴役。只有权利与义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个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公民社会。
1.2_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1.2_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https://img.taocdn.com/s3/m/a502f63a0b4c2e3f5727632c.png)
平等; B.不是绝对的平均主义;
C.反对一切特权;
D.是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权利的平等,理论上平等,现实中存在不 平等的现象。
某市级领导在人大换
市民王某因房屋拆
届选举中涉嫌贿选被依法
逮捕,在法庭上,他辩护
迁久未安置,房价又节
节攀升,一直只能租房
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公安部原副部长李纪周、沈阳
市原市长慕绥新等一批腐败分子。
上述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政治学道理?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1)地位 (2)内容
A.公民享有权利与履 行义务一律平等; a.
B.公民在适用法律上 b. 一律平等 c.
(3)如何正确理解这一原则?
(4)政治自由
A.内容: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B.意义: 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 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C.保障: 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创造各种条件,保障公 民享有和行使政治自由。 D.要求:
请辨析下列两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观点一:“人们能够无拘无 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 就是自由。” 观点二:“自由是做法律 所允许的一切事情的权 利。”
公民应做些什么?
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几个要点: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
平统一的基础。“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主张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为基本方针。坚
决反对“台湾独立”,反对任何旨在制造“两个中
国”、“一中一台”的现完全统一。
A.含义: 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 利,是公民的选举权; 公民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 民的被选举权。 B.意义:
第二框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第二框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https://img.taocdn.com/s3/m/9483d246e45c3b3567ec8bfd.png)
第二框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3)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原则能力目标:(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2)理解“法无禁止即自由”,明确法律与自由的关系。
初步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3)个人利益与集体、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4)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关系情感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知道公民所享有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培养学生参加政治生活的意识。
提高学生依法履行义务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
教学重点1、公民依法行使的政治权利和依法履行的政治义务的内容。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教学难点:如何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教具准备:黑板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对大多数劳动人民的民主,和对极少数破坏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专政。
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广大的劳动人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老百姓到底能享有什么权利?讲授新课一、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一)公民的政治权利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1)法律依据:(2)含义:(3)意义:讨论:“假如你有选举权,你会选举出什么样的人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代表,来代表你行使国家权利?为什么?”2、政治自由(1)法律依据:(2)内容:(3)意义:学生讨论:“法无禁止即自由”3、监督权——谁监督,监督谁,怎样监督(1)法律依据:(2)含义:(3)内容:辨析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由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的权利。
”——但是不能诬告陷害。
(二)公民的政治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二、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1)含义:(2)具体表现:辨析题: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指我国公民具有立法、司法和守法的平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1)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总: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两者不可分离: ①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都是实现 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②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③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 现。
(2)怎样坚持这一原则?
1.公民的政 治权利和自由
2.公民须 履行的政治 义务
遵守宪法和法律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3.应把握 的基本原 则
3.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会考链接
5、 干部用得准不准,交给群众“审一 审”;干部用得行不行,交给群众“评一 评”。这是某市政府工作人员任用实行公 示制的通俗说法,该市选用干部通过媒体 公示的办法让群众把好最后一关,将干部 人选交给群众评审、把关。这种制度说明 A.公民享有民主选举的权利 B.公民享有民主管理的权利 C.国家权力机关的工作人员接受监督 D.我国公民享有广泛政治权利和自由
(1)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①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尊重和
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②在某种情况下,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会存在矛盾。
(2)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要求):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 益结合起来; ②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会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 国家利益。
政治自由
监督权
神圣的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法律依据是什么? 2.法律资格是什么?
指出没有选举资格的三种情况。 3.选举的含义
4. 在依据 宪法规定
限定:三个方面 年龄、国籍、有无剥夺政治权利 含义 A、选举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 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会考链接
4、 在我国,任何人都享有宪法和法 律规定的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 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是因为 A.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比例分配的 B.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 而存在的 C.权利也是义务,义务也是权利 D.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的
B
小结:
神圣的权利 、庄严的义务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 监督权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自觉履行义务
结合课本P9: ⑴观点一是错误的,观点二是正确的。 ⑵观点一把自由绝对化了,自由并不意 味着可以不受任何约束,想干什么就干什 么;自由是相对的,政治自由也不例外。 世界上没有脱离法律的绝对自由,法律是 自由的体现和保障,自由与法律是对立统 一的。 ⑶因此,公民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 政治自由,只要不超出法律所约束的范围, 就不受任何非法干预。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平等地享有权利; 平等地履行义务;
平等地适用法律。
材料二:1月16日下午,北京市十四届人大二 次会议进行第一次代表团会议,北京市委书记 郭金龙在谈到特大型城市人口调控问题上说, 北京达到人均两万美元的GDP,肯定会有大量 人口流向城市,如何保证城市的正常功能,如 何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不仅仅 是户籍人口做到这些,外来常住人口既要尽义 务,也应该享受服务。”
D
会考链接
6、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 放的不断推进,我国公民对参与政治生活有 了更高的热情。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健 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 道。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 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 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B、被选举权是公民被选举为 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 地位、 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作用
会考链接
1、在我国,行使___是公民与管理 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A.监督权 B.维护国家安全 C.政治自由 D.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
会考链接
2、在下列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认识中, 正确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都是选民 B.我国各级人大代表都由直接选举产生 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民主 权利 D.依法被判刑的人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 举权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公民
主人、权力来源
新型的关系
通过法律规定政治权利与义务
国家
参与 政治 生活
知道权利
明确义务 把握原则
30名年满18周岁的高三学生参加宣誓后, 进行了选民登记,他们将第一次作为中华人民 共和国选民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第一、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 第二、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南极是人们向往的旅游 天堂。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 游客前往南极旅游,问题随 之出现:长城站作为科学考 察站,是否该接待?我国并 未将南极洲列入公民旅游目 的地,相关管理条例也一直 空白,如何规范越来越多的 游客?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神圣的权利
监督 权是指公 民有监督 一切国家 机关和国 家工作人 员的权利。
监督权
批评权 控告权
对任何国家机关和 国家工作人员
建议权
监督权
申诉权 对其违法失职行为,可向 有关国家机关提出
检举权
会考链接
3、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 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 权利和自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 由。下列选项中,属于公民政治权利 和自由的是①监督权 ②选举权和被选 举权 ③政治自由 ④维护国家统一和 民族团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A
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有: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李坚柔 获冬奥会短道 速滑女子500 米金牌
(二)参与政治生活 把握基本原则
材料一:2007年11月至2012年6月,全国纪检监察 机关共立案643759件,结案639068件,给予党纪 政纪处分668429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24584人。全国共查办商业贿赂案件81391件,涉 案金额222.03亿元。坚决查处了薄熙来、刘志军、 许宗衡等一批重大违纪违法案件,表明了我们党反对 腐败的坚强决心。
C
神圣的权利
政治自由
1.自由的内容包括哪些? 2.这些政治自由在公民的政治 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2、政治自由
法律依据 宪法规定
内容: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地位
是公民表达意愿、行使当家作主权利 的重要方式,
北大教授孔庆东因在微博上骂网友 “狗汉奸”而被告上法庭,被判公开道歉 并赔偿精神抚慰金200元、给付公证费 1000元。 希望所有的网民都 能以此判决为警示, 负责理性文明有序 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法制日报
自由与法律的关系
自由和法律是统一的。自由是法律的
基础,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公 民应在法律的范围行使民主自由。
神圣的权利
3、监督权
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 1.含义: 工作人员的权利。(谁监督,监 督谁) 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 2.内容: 权、控告权(怎么监督) 3.要求: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 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