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建筑结构的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现状及发展
浅谈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现状及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和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层建筑在城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城市的地标性建筑,更是城市发展的象征和推动力。
在高层建筑的发展过程中,结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现状和发展进行探讨。
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现状在我国,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不断刷新着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高层建筑数量最多的国家。
例如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成为城市的地标。
随着高层建筑数量的增加,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高层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问题。
由于我国地震频发,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尤为重要。
大部分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上过于追求高度和造型,而忽视了结构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出现,也使得高层建筑结构更加复杂,需要更高水平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
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现状存在着一定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领域不断进行着创新和探索。
首先是在材料上的创新。
目前,我国在建筑结构材料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在钢结构、混凝土、玻璃等常见材料上进行了技术革新,而且还积极推进了新型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如碳纤维、碳纳米管等。
这些新型材料的应用将有效提高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
其次是在结构设计上的创新。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正在向着更加安全、经济、环保和高效的方向发展。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信息模型(BIM)、有限元分析(FEA)等技术已经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结构设计的精度和效率。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也得到了应用,例如结构与建筑、结构与地基等专业的互动性更强,有助于提高整体结构体系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我国政府也在高层建筑结构领域加大了支持力度。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推动高层建筑结构创新的政策和规定,为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支持。
浅谈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建 筑 工程 III
浅谈未来建筑设 计 的发展 方 向
郑 欣 欣
( 淮北市建筑勘 察设计研究院 , 安徽 淮北 2 50 ) 3 0 0
摘 要: 生态建筑体现 可持 续发展原则, 强调 建筑与人文、 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 , 建筑业由传统高消耗 型发展模 式转向高效 生态型发展模 是 式的必由之路 , 当今世界 建筑可持续发展希望更多地 与大 自然接触 , 但住 宅建筑仅有绿 色 还不能说起 具有生态性 , 宅的 生态型是以绿色为基础涵盖生态环保 , 住 可持 续发展等 多种理念。
关 键词 : 态性 ; 能 性 ; 筑 设 计 ; 境 保 护 生 智 建 环
续 ,进 而成为 一个 整体 ,使 得建 筑生 命周期 购买需求取舍的售楼方式 , , 据此 住户的室内布 ( f cc ) 1 —y e 构成设计工作 中一 个十分重要 的因 置就可以各尽其能 , i e l 各取所需 , 设计布置一个温 素。 住宅建筑中时空 的延续性 , 就是要求在住宅 馨而有个性 的家 ,如此 自 然提高了居住建筑的 创作中 , 在遵循 自然因素的前提下 , 从传统居住 使用效率 ,使住宅建筑 易于改造而拥有更 长的 形态中汲养分 , 提取要素 , 当代住宅科技特 使用 寿命 。 结合 境 的可持续发展 的模式 ,按照国际社会所 承认 点和居住需求 ,创建的再现建筑地域空间文化 5 住宅的生态型。 - 3 如今生活在都市里的人 的原则进行设计 。 特点 , 以寻求住宅建筑的个 性表达 。 这种延续形 都渴望 回归 自然 , 希望更多地与大 自然接触 , 但 1 . 1对涉及 的地方性 , 域性理解 , 地 重视地 式的传统居 民范式中的要素运用现代建筑语言 住宅建 筑仅 有绿色还不能说其具有 生态型 , 住 方场所 的文化脉络。 创新 的再现 , 其再现可以是局部或全部 , 有形 的 宅 的生 态型是 以绿色为基础涵盖 生态环保 , 可 1 . 2运用技术的公众意识 , 结合建筑功 能 或无形 的, 均可兼而有之 , 目的就在于给传统居 持续发展等多种理念 。生态的建筑设计应该具 要求 , 采用简单合适的技术。 住形式一个延续和生存 的空 间 , 并使之与时代 有 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树立建筑材料蕴含 能量和循环使用 的 同步与传统居住 文明相辅相成 。 . 3 尊重设 计地段 内的土地, 环境, 植被 的 及 意识 ,在最大范围内使 用可再生 的地方性建筑 5 住宅建筑时空的全 面性 特点, 因地制宜。 材料 , 避免使用高 温能量 , 破坏环境 , 产生废物 “ 以人 为本” 的住宅建筑 , 时空的延续 性使 b . 整体, 全面的考虑设计区域内部 与外部环 以及带有放射性的建筑材料 ,征求重新利用 旧 其 具有 了某种低于建 筑空间文化的特质 ,实现 境关系 。 的建筑材料和构件。 了抵御建筑空间文化创新 的再现 ,丰富了当前 c . 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 不可分割。 1 针对当地 的气候 条件 ,采用别动式能 颇 为雷 同的居住模式 。然而 ,仅有时空的延续 . 4 d - 设计过程 的多学科综合性 。 源策略 , 尽量应用可再生能源。 性, 并不能符合现代人 的要求 。为此 , 还必须考 人类生存 离不开洁净的空气、充 足的阳光 1 完善建筑空间使用 的灵活性 ,以便减 虑其时空 的全面性。在完成 了人性空间与 自然 和浓郁的绿丛。但 随着工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却 . 5 少建筑体量。将建设所需的资源降至最少 。 空间的合理结合之后 , 需将适合现代化社会发 造成环境的污染 与 自 然生态的恶化 。在建造住 1 减少建筑过程 中对环境 损害 ,避免环 展 的人类 自身生活方式 的一些必要因素考虑到 宅时往往 忽略了原有地形 ,有意无意地破坏了 . 6 境 的破坏 , 资源的浪费以及建材 的浪费 。 其 中 , 包括住宅建筑 的舒适 性 , 主要 适应性 , 生 地形地貌 , 对基 地的地物诸如树丛 、 植被 、 水面 2 重结构体 系将要 以框架结构为主 态性 , 信息性 , 文化性 , 智能型等等 。 等也未加爱惜 , 致使水 土流失 , 绿地减少 , 同时 众所周 知 目前 大量 已有的住 宅均 以砖 混 51 宅建筑 的舒适性 。 .住 住宅建筑 的本质就 也缺乏对空气 污染 、 噪声污染 、 水质 污染 、 辐射 结构为主 , 这种建筑结构体系有很多的缺点如 是为人服务 , 首先就要讲舒适性 , 也就是 说住宅 污染、 垃圾污染的重视 , 最终使环境遭受严重污 抗震性能差 , 总高度受 到施工 限制 , 机械化程度 建筑要寻求一种在符合购买面积 ,户型的基 础 染 , 影响居住生存价值。 未来建筑设计要注重生 难以提高 , 作业量大 , 施工质量难 以保证。住宅 上 , 使得各 功能空 间有合理有效的安排 , 其 态环境 , 护和利用原有的地形 、 各得 保 地貌与地 物 , 采用框架结 构之后有利于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 所 ,分区明确 ,并使各功能的空间有 诗意的尺 以及有效防止环境污染 , 使居住者能尽情享受 应用 , 高了住宅 的抗震性能 , 提 并可以为住户 提 度 , 比例 , 方便家 具的布置和人 的活动 , 同时要 自然, 达到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的 目的。 供 自由分割 的空问 , 丰富住宅的立面造型 , 用 保证各功能空间 的相对私密性。为满足室 内环 使 当今 是一个注重生态, , 环保 追求人 与 自然 面积系数也可提高 自重 , 比砖混结构的轻 , 单位 境质量 , 各功 能空 间要采光充足 , 风 良好 , 通 使 科学整体协调发展 的社会 。 世界大型建 筑的 面积造价与砖混结构持平 , 由此可见 , 架结 构 用率高 , 框 并体现一定的艺术 性和超前性 。 对于外 主流是生态建筑和智能建筑 ,我国 目前正在建 是住宅在承重结构体系上 的一大发展 。 部空问的环境 ,居民交往的空间创建也是居住 造和将要建造 的大型综合建筑使用期限至少在 3 住宅的寿命将要 大大的延 长,超耐久性 舒适性 的重要体现 , 应力求把原有 的生活纳入 5 O年以上 , 无论 是在建筑艺 术上 , 是在设备 还 住宅将要大量出现 进来 , 作为居 民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 规划 上 , 都应有超前意识。 随着生态意识的普及和可 目前 , 住宅 的使 用寿命 按其 设计方案来说 要结构 明朗, 形象纲举 目张 , 群体设计要多种 围 持 续发展 的深入 人心 , 国目前的经济实力 , 以我
【绿建讲堂】第二十六期 浅谈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发展
【绿建之窗大讲堂】第二十六期【主讲人】:马庄【讲座导读】:本期【绿建大讲堂】由多年从事木结构建筑工作的马庄为大家介绍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历史发展以及木结构建筑的主要结构和发展前景。
【讲座实录】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木结构的国家之一,木结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500年前,其发展变化贯穿于整个古代建筑的发展过程,也是我国古代建筑成就的代表。
在我国木结构中,被誉为“华夏建筑文化之源”的河姆渡干阑式木结构,距今约六七千年。
如题1所示,从考古专家发现河姆渡干阑式木结构建筑的框架可以看出,建筑的底层是架空的,房子的长约30米,纵向5-6米。
从整体上来看无论技术水平还是布局的和力度,都具有较高的文明程度。
图1我国许多遗留的古代木结构已历经百年甚至千年,如辽朝(1056年)修建的木塔和悬空寺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仍然保存完好。
木塔由木结构悬空而建悬空寺在中国古代,无论民居还是宫殿、廊宇,皆采用木材建造,而古代西方传统建筑则多用石料。
与木料相比石料的耐久性更长一些。
但中国古人为什么舍弃石材而偏爱以木材建造房屋呢?观点有二:物质方面和思想文化方面。
观点之一:中国早期文化形成期,所在区域木材丰富,而石材稀缺,同时木材较石材容易加工,节省人力。
观点之二:1、东西方文化对建筑的“永恒”有截然不同的概念。
西方人心目中“永恒”观就是“不变”,要使建筑物永恒不变,永世长存,就必须用石材来建造。
2、而与西方人的观念相反,中国古人将“变易”视作“永恒”。
像“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蕴含的是“永恒”的意思。
我国最古老的经书——《易经》,通篇阐述的就是这种“变易”的思想。
易就是变化,外国人干脆把《易经》的书名直接翻译为《变化之书》。
3、中国古人不追求建筑实体的永久性,即如梁思成所说的“不求原物长存”,他们追求的是建筑所具有的生生不息的生命特质。
4、另外古人思想中“木代表生命,石象征死亡”的传统观念,决定了中国古人用木料建造房屋,而只用石料修建坟墓。
浅谈建筑设计领域的未来主义
浅谈建筑设计领域的未来主义摘要:未来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思潮,涉及到了文学、服装、音乐、绘画、建筑、雕塑等领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阐述了未来主义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对未来主义的倾向和发展趋势展开了思考。
关键词:未来主义;建筑设计;倾向;思考前言当现阶段,未来主义早已渗透到了建筑设计领域,对未来的空间环境设计,图式与智能技术的运用有深刻的影响,它是构成未来主义空间设计的趋势。
未来主义设计的概念未来主义是一种艺术思潮,它涉及文学、服装、音乐、绘画、建筑、雕塑等多个艺术领域,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对未来的向往,一直是人类的追求。
但是,“未来不明朗”是当今各学术领域中的共同话题,“未来”是不可能百分之百“确定”的,未来本身就是一个相对于过去和现在的相对时间概念,未来设计并不是“断定未来之设计”,它只是根据过去的经验,衡量当前的“走向”,放眼时代潮流的趋势,对未来进行思索和探测。
因此,面对未来的设计探索,在很长的时间里存在于设计的长河之中,严格来讲它不是一个设计流派,它是各个时代、各个设计流派都有的思索。
由于是对未来的探索与创新,因此其形式上的超现代性,是一种前瞻性的“未来”风格。
在各个时代都有人在研究着未来的设计走向,并对以后的设计产生影响。
由于“未来”风格的设计师的努力,我们的生活不断地丰富起来,走向完美。
三、未来主义设计对建筑观念的影响未来主义设计强调人们赖以生存的客观世界和社会生活本身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1、材料观点:强调应用现代材料。
建议摒弃诸如大理石或青铜这样一些传统材料,而转向钢铁、玻璃、混凝土等现代的建筑材料。
2、动态建筑观点:动态的观点带给建筑巨大的冲击力,至少观念上是如此。
先锋的探索者们或多或少的都尝试在他们的作品中加入运动的感觉。
动力主义是他们的核心思想。
3、对新城市比例尺度空间的关注:未来主义设计重要性之一就在于从建筑角度表达了对城市的热情,因为城市是那个时代最复杂和最迫切的问题。
浅谈现代木结构建筑及其在的发展状况
浅谈现代木结构建筑及其在的发展状况现代木结构建筑是指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建筑形式。
这种建筑形式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还具有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等优势,因此在当今社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以及对传统建筑材料的需求减少和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现代木结构建筑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应用。
它既可以满足人们对舒适居住环境的需求,又可以减少对传统资源的消耗,降低能源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同时,由于木材的可再生性和可回收性,现代木结构建筑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特点,符合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因此,现代木结构建筑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住宅、商业建筑、文化建筑等领域。
在现代木结构建筑的发展状况方面,目前的状况良好,但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是材料的选择问题。
随着现代木结构建筑的推广应用,对木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这就需要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对木材的种植、培育和管理,确保木材的质量和供应。
其次是技术问题。
木结构建筑需要有专业的设计和施工技术,特别是对于大跨度、多层次的木结构建筑来说,需要熟悉该领域的专业人士才能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此外,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过程还需要考虑到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最后是推广和宣传问题。
虽然现代木结构建筑在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由于观念的传统束缚和一些技术难题的存在,现代木结构建筑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因此,在推广和宣传方面需要加强相关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对现代木结构建筑的认知和接受度。
总之,现代木结构建筑是一种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形式,在当前社会越来越被重视和应用。
它不仅能满足人们对舒适住宅和工作环境的需求,还能减少对传统资源的消耗,降低能源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在持续发展方面,现代木结构建筑需要解决一些问题,如材料选择、技术研发等。
只有克服这些问题,推广和应用现代木结构建筑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和发展。
浅谈我国建筑施工技术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建筑施工技术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外先进建筑施工技术的引进和设计理念创新,我国建筑施工在机械化、专业化、工厂化和快速施工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文章主要论述了我国现阶段建筑施工技术现状及建筑施工在未来发展的趋势。
标签:建筑;施工技术;发展趋势1 我国目前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分析我国建筑施工技术与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存在些许差距,但是在基础技术和先进技术上没有差别,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也处于不断发展的态势,下面就从深基础施工技术和混凝土施工技术及防水工程技术来分析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现状。
1.1 深基础施工技术桩基础是我国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基础形式,桩基础所使用的材料、类型以及施工方法都有非常大的进展。
尤其是混凝土灌注桩,混凝土灌注桩是直接在施工现场所设计的桩位桩机设备开孔或采用人工挖孔,然后再孔内加入钢筋笼,再浇灌混凝土而成。
它适用于不同土层,桩体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变。
在施工过程中对于环境的影响是比较小的,方法比较简单,只需配置少量构造钢筋,而且相对于其他类型,它的承载力是非常大的。
深基坑支护现阶段采用的主要技术有土钉墙、水泥钉墙及地下连续墙等,目前预应力地下连续墙正在成为深基坑支护最常用的支护技术,它施工振动小且噪声低,墙体刚度大,防渗性能好,对周围地基影响小,具有很大承载力。
1.2 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分为现浇和预配装制。
现浇混凝土结构是在建筑结构设计位置支设模板、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振捣成型,再经过养护使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拆除模板,整个过程均在施工现场进行。
现浇混凝土结构整体性好、抗震性好、节约钢材,而且施工不需要大型安装;其缺点是现场施工周期长。
需要耗费大量模板、现场运输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施工易受气候条件影响、建筑垃圾和噪声比较严重。
在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现已日益广泛地采用工业化定型模板,钢筋连接。
采用各种先进的电焊技术和机械连接技术,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混凝土及商品混凝土等一系列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上述某些缺点,使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得到新的发展。
浅谈建筑工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浅谈建筑工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中国的建筑行业在多年的奋斗中已经快速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和进展,但是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扩大,推进建筑施工技术发展进步的任务越来越严峻,如何促进我国建筑施工水平更上新台阶,也成为了整个建筑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通过浅谈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对建筑施工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个整体把握,为建筑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标签:建筑工程;技术;现状;发展方向1前言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我国各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的进步。
在建筑工程方面,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建筑行业相互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提出了新的技术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中只有提升自己的施工技术,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才能够提高建筑企业在建筑行业中的竞争力,降低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竞争优势。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发展现状2.1主要施工技术的现状我国建筑工程领域的主要施工技术取得快速发展,而且在以往的实践过程中有丰富的施工经验。
第一,桩基施工技术成功解决了噪音大和土体扰动的问题,可以满足不同承载力的需求,并且桩基施工在速度上有了新的突破。
第二,深基坑支护技术尽管开始的晚,但是在监测防控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对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需求是可以大致满足的,深基坑的支护形式也是多彩丰富的,使得我国建筑工程的需求得到充分的保证。
第三,在近些年的发展中,混凝土工艺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混凝土在配方上不断尝试更新,使混凝土的质量越来越好,如今我国的混凝土技术越来越先进,对于满足那些复杂的建筑工程的要求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第四,钢筋技术在建筑行业中也越来越重要,强度高而且零污染的钢筋技术被普遍使用,钢筋结构在世界中也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第五,建筑工程软土地基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
可以根据不同种类的土质结构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采用不同的处理技术。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施工条件、施工地质状况、施工地表径流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决定施工方案。
浅谈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现状及发展
浅谈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现状及发展我国的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加,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迅速发展,高层建筑在城市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由于中国地震频繁、土质松软、地基沉降等因素的存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施工技术、监管等方面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本文将从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现状分析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兴建高层建筑。
首先是一些标志性建筑,如北京的国贸大厦、上海的金茂大厦等,这些建筑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在这一阶段,我国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受到了国外的影响,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高层建筑的数量迅速增加,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高层建筑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这一阶段,我国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仅取得了很多的成绩,而且一些建筑项目得到了国内的认可。
与此我国高层建筑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由于我国地震频繁,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很多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和监管水平还有待提高。
由于我国地势复杂,地基条件良莠不齐,很多地方的土质松软,高层建筑的地基沉降问题也比较突出。
随着高层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加,施工方面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些高层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技术隐患,如裂缝、变形等问题。
二、发展趋势针对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应该加强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和抗震设计。
抗震设计是高层建筑工程的关键环节,必须成为高层建筑设计的重中之重。
当前,我国正在制定一系列关于高层建筑设计和抗震设计的标准,未来的高层建筑必须符合这些标准。
应该加强高层建筑施工和监管。
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强安全管理,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施工,有效控制施工风险。
建设行政部门应该加大对高层建筑施工的监管力度,保证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应该加强高层建筑的使用管理和维护保养。
浅谈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现状及发展
浅谈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现状及发展我国高层建筑是指高度超过一定限制的建筑物,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我国高层建筑的现状、发展以及面临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浅谈。
我国高层建筑的现状是快速发展并日趋成熟。
近年来,我国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加,高度不断刷新,设计技术也不断提升。
以前所罗门东方国际大厦、武汉中心等高层建筑为代表的一系列建筑刷新了高度纪录,并且在结构设计、材料运用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我国高层建筑的建设速度也越来越快,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的发展中,高层建筑的比例也越来越高。
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是建筑质量问题,一些建筑在追求高度、外观等方面考虑过多,而忽略了建筑本身的质量和安全。
这导致了一些建筑在短时间内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
其次是土地资源问题,高层建筑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区域。
这对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等方面提出了挑战。
高层建筑也给城市交通、环境保护等方面带来了一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高层建筑在发展中也采取了一些措施。
首先是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
我国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材料运用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加大对这些方面的研发和创新力度,提升国内的设计技术和材料质量。
其次是加强规划管理。
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需要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等方面加强管理,合理规划和布局高层建筑,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也需要加强对高层建筑的审批和监管,提高建筑质量和安全。
未来,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还将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技术问题。
虽然我国在高层建筑设计和建造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但仍然存在一些技术难题,比如超高层建筑的抗震、抗风等方面。
其次是地理环境问题。
我国地域广阔,高层建筑的地理环境也各不相同,不同地区的高层建筑需要考虑的因素也不尽相同,这对技术研发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是社会影响问题。
高层建筑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其形象和风格也需要与城市的整体形象相协调,这就需要高层建筑的设计师和城市规划者进行精心的搭配和协调。
浅谈未来高层住宅结构形式
浅谈未来高层住宅结构形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的持续增长,高层住宅在城市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高层住宅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还为人们提供了相对舒适的居住环境。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未来高层住宅的结构形式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变革。
当前,常见的高层住宅结构形式主要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等。
框架结构由梁和柱组成,具有较好的空间灵活性,但侧向刚度相对较小。
剪力墙结构则主要依靠墙体来抵抗水平荷载,侧向刚度较大,但空间布局相对受限。
框架剪力墙结构结合了两者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空间灵活性和结构稳定性。
在未来,高层住宅结构形式可能会朝着更加智能化、绿色化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智能化将成为未来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的重要趋势。
随着传感器技术、物联网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高层住宅结构可能会具备自我监测、自我诊断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例如,通过在结构中嵌入各种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结构的应力、应变和位移等参数,一旦发现异常,能够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智能材料的应用也将为高层住宅结构带来新的变革。
比如形状记忆合金和电致流变材料等,它们能够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自动调整自身的性能,从而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抗风性能。
绿色化也是未来高层住宅结构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了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未来的高层住宅结构将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和资源的循环利用。
在结构设计方面,可能会采用更加轻量化的材料,以减少材料的消耗和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
同时,通过优化结构形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如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的依赖。
此外,在建筑拆除时,结构材料的可回收和再利用也将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多样化将是未来高层住宅结构形式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不断变化和个性化追求的增加,高层住宅的结构形式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几种类型。
例如,模块化结构可能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方向或趋势
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方向或趋势一、技术创新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关键1.数字化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化设计和制造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建筑行业的重要趋势。
通过使用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实现建筑设计、施工过程和后期运营的全面数字化管理和优化。
而在装配式建筑中,数字化技术更能够实现模块化设计和制造的精准化和高效化,为建筑的快速组装提供了技术支持。
2.新材料的应用随着工业化生产的不断发展,新材料的应用也成为装配式建筑的关键。
高强度钢结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板等材料的使用,可以实现建筑结构轻量化、耐久性增强等优势。
而这些新材料的应用也将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3.智能化施工技术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施工技术已经开始在建筑行业中得到应用。
在装配式建筑中,智能化施工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同时也可以保障施工质量,为建筑的安全运行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1.个性化定制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个性化定制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一个重要趋势。
在装配式建筑中,通过数字化设计技术和柔性制造技术,可以实现建筑产品的个性化定制,为用户提供更符合自身需求的建筑产品。
2.环境友好设计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环境友好设计已经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考量。
装配式建筑可以通过精准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实现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浪费,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3.混合式设计在装配式建筑中,混合式设计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
即将传统建筑与装配式建筑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实现建筑产品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同时也为建筑行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1.城市更新与改造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更新与改造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一个重要市场。
而在这个过程中,装配式建筑由于其施工速度快、质量可控等优势,将会成为城市更新与改造中一个重要的建筑方式。
2.健康和舒适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舒适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健康和舒适已经成为建筑产品的重要标准。
浅谈现代木结构建筑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毕业论文剖析
网络高等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谈现代木结构建筑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学习中心:美国学习中心层次:专科起点本科专业:土木工程年级: 2014年春季学号:学生: messi指导教师:完成日期:内容摘要由于现代木结构建筑具有节能环保、舒适健康、美观自然等许多优点,一直为人们所喜爱。
木结构建筑有着施工简单、设计灵活多变、保温隔热性能良、防潮防虫性优、抗震性强等诸多优点。
木材是全世界公认的环保建材。
本文通过对木结构建筑在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分析对比,指出制约当前中国木结构建筑发展的问题所在,分析了市场需求和发展木结构建筑的必要性,提出了通过转变思想观念、大力发展人工林、加快行业技术进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发展木结构建筑的对策措施,预测了我国木结构建筑必将迎来美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木结构建筑;各类木材;国内外木结构建筑发展和历史:对策措施发展前景。
目录内容摘要 (I)引言 (1)1 现代木结构建筑的种类和用材 (2)1.1 现代木结构建筑的种类 (2)1.1.1 普通木结构 (2)1.1.2 胶合木结构 (3)1.1.3 轻型木结构 (5)1.2 现代木结构建筑的用材 (9)1.2.1 原木、锯材(方木、板材、规格材) (10)1.2.2 胶合材 (19)2 木结构建筑的特点 (24)2.1 抗震耐久、防虫防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设计灵活,使用率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环保节能,保温隔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冬暖夏凉,采光性好、外观美雅,自然亲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浅谈未来住宅建筑的发展趋势
浅谈未来住宅建筑的发展趋势未来住宅建筑的发展趋势一直是建筑行业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住房的需求和期望也在不断地变化。
未来住宅建筑的发展趋势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社会需求等方面。
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人们对生活质量、环保和智能化的要求将更加重要。
首先,在未来住宅建筑的发展中,科技创新将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在逐渐转变,从传统的建筑方式转向数字化和智能化建筑。
未来的住宅建筑将更加注重智能化设计,包括智能家居系统、智能安全系统、智能环境控制等。
这些智能化技术将为居民提供更加便利和舒适的生活体验,提升居住质量。
其次,在未来住宅建筑的发展中,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主要趋势。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对建筑的环保和可持续性要求也在不断增加。
未来的住宅建筑将更加注重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建筑等方面。
建筑材料的选择将更加环保,建筑结构将更加注重节能设计,建筑设施将更加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
通过这些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未来的住宅建筑将更加环保和可持续。
再者,在未来住宅建筑的发展中,社会需求将对建筑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房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未来的住宅建筑将更加注重人性化设计、社区化建设、多样化空间等方面。
建筑设计将更加注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需求,充分考虑居民的舒适度和幸福感。
社区化建设将成为未来住宅建筑的重要趋势,为居民提供更加便利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未来住宅建筑的发展趋势将在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社会需求等方面不断演变。
建筑设计将更加注重智能化、环保和人性化,为居民提供更加便利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未来的住宅建筑将更加环保可持续,并充分考虑人们的需求和生活方式,努力提升居住质量和幸福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未来住宅建筑的发展势必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浅谈建筑业企业未来发展的风险与机遇
浅谈建筑业企业未来发展的风险与机遇摘要建筑业是一个重要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它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设施与建筑物资源。
建筑业的发展与进步,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在当前的全球经济环境下,建筑业经历了一系列的挑战与困难。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建筑业企业未来的发展与机遇,为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字:建筑业企业;未来;发展;风险;一、疫情结束后建筑业企业的发展趋势疫情对于建筑业来说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建筑工地停工、供应链中断、拖欠款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
但是,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建筑企业的生产逐步恢复,市场需求也逐步增加。
1.市场需求增加,建筑业企业规模逐步扩大虽然疫情给建筑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是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效益长期向好,疫情过后建筑市场需求逐渐恢复是不可避免的。
不同的城市和地区,其建筑市场需求和产业结构也有所不同,但总的趋势是建筑市场需求增加,且不同类型的建筑产品会有不同的需求增长速率,因此建筑企业需要针对市场需求情况调整自身业务规模,扩大市场占有率。
2.科技创新提升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尤其是在疫情影响下,科技手段的创新、应用需要更多关注。
建筑制造、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科技创新都会对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积极的影响,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在疫情结束之后,建筑企业需要更加聚焦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造更多的价值。
3.疫情加速了建筑业的数字化转型疫情的影响下,很多建筑企业开始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加速了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数字化转型不仅可以提高建筑企业的效率和生产效益,还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因此,在疫情结束后,建筑企业需要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企业生产各个环节。
4.加强安全管理,提高企业防灾减灾能力疫情期间,建筑企业更加关注安全管理和防灾减灾能力,尤其是对于一些灾难性大的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建筑企业需要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减小灾难对企业的冲击。
2024年浅谈大跨度建筑结构表现的建构
2024年浅谈大跨度建筑结构表现的建构随着建筑科技的不断发展,大跨度建筑结构已经成为现代建筑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大跨度建筑以其宏伟的气势、创新的设计理念和独特的结构表现,成为现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本文将从大跨度建筑的结构特点、设计原理、实现技术等方面,探讨其建构表现。
一、大跨度建筑的结构特点大跨度建筑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跨度大、空间开阔、受力复杂。
这类建筑往往需要承受巨大的荷载,如体育馆、会展中心、机场等公共建筑,其跨度往往超过几十米甚至上百米。
因此,大跨度建筑结构需要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以应对各种复杂的受力情况。
二、大跨度建筑的设计原理大跨度建筑的设计原理主要遵循“力学平衡”和“结构优化”两个基本原则。
1. 力学平衡大跨度建筑必须保证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平衡。
设计师需要精确计算各种荷载的组合,包括恒载、活载、风载、地震载等,确保建筑结构在各种受力情况下都能保持稳定。
同时,设计师还需要运用力学原理,合理分配结构内部的受力,使得各构件能够协同工作,共同承担荷载。
2. 结构优化在满足力学平衡的基础上,设计师还需要对结构进行优化,以提高建筑的经济性、美观性和耐久性。
结构优化主要包括材料选择、截面尺寸优化、节点设计等方面。
设计师需要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如钢材、混凝土、索等,以满足结构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
同时,通过合理的截面尺寸优化,可以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降低材料用量,提高经济效益。
节点设计也是结构优化的关键环节,节点需要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延性,以确保结构在各种受力情况下都能保持稳定。
三、大跨度建筑的实现技术大跨度建筑的实现技术主要包括预应力技术、悬索结构、空间网格结构等。
1. 预应力技术预应力技术是大跨度建筑常用的实现技术之一。
通过在结构中引入预应力,可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减小结构变形。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大跨度建筑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如大型桥梁、体育场馆等。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优点在于其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较小的变形和良好的耐久性。
浅谈我国建筑工程建设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浅谈我国建筑工程建设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摘要:当前阶段社会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并且高层建筑、大规模建筑也层出不穷,这样为社会生产生活带来水平和质量方面的提升之外,也更是带动了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我国建筑工程建设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但对于技术的应用和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而言,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即当前我国建筑工程建设技术的发展现状存在不足和有待完善之处,因此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解决,这样才能够确保建筑工程行业技术得到提升,相应的我国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也更是能够得到进一步推进。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设技术;创新发展对于我国来说,建筑工程施工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建筑工程的施工不仅需要满足大众的要求还可以逐渐转变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理念以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这样才能更好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把握好整体的施工标准。
要知道,从具体的情况中来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一直以来都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直接因素,所以想要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就需要让建筑工程施工人员针对建筑工程的基本特点来进行把握,在此基础上来不断创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同时对建筑施工技术要点进行更准确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让建筑工程施工人员更好开展施工,以免因为定位不准确、技术不到位给大众带来损失。
1我国建筑工程建设技术的发展现状1.1土木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的流动性和固定性在进行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流动性和固定性是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自身特点。
在进行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场地的不同,因此施工队伍的流动性较大,而且还会受到不同的施工作业的规范标准影响,出现一些变动。
在流动性和固定性的共同作用下,施工技术的使用就会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出现多变性;但是土木技术施工不但具备流动性还具备一定的固定性,这主要是在使用施工技术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有的环节的施工技术必须要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定的标准进行操作的,不能进行随便的变动,对这些施工技术标准的规范性和固定性,能够保证达到最终的施工技术效果,呈现出最好的质量和效果。
对未来建筑的一些构想
对未来建筑的一些构想(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李文博)摘要:建筑是人与自然的中介,如何使建筑既能适应环境的自然规律,又能适合人类不断发展的需要,这是定义未来建筑的一个出发点。
未来的建筑必须是生态的、和谐的、艺术的、环保的、科技的和智能的结晶,建筑物的功能不再局限在使用上,自然、环保、智能的理念将成为设计的主流,这将把建筑的发展带人到一个新的高度。
笔者从未来建筑的形态设计;绿色环保理念和智慧化三个方面对未来建筑进行分析与畅想。
关键词:未来建筑;仿生建筑;绿色环保;智慧建筑1.前言衣、食、住、行是人们基本的生活需求,在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后,人们往往会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建筑不再是仅仅为了满足人们居住这一基本功能了,建筑艺术化、建筑环保化和建筑智能化的出现将建筑市场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当然,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环境。
当今时代,技术发达,科技先进,出现了一大批如: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BIM 技术、人工智能技术、3D打印技术、光学纤维技术、纳米技术等先进技术,这些都为未来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与支撑,为我们对未来建筑的大胆设想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2. 未来建筑的形态设计2.1 仿生建筑仿生建筑是指从自然生物中获得灵感的建筑,在它们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自然的气息和造物的神奇,体验到自然的生命的力量。
自然的形态是地球演化进程中上亿年优选的结果,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自然形态的优越性。
仿生学体现了人类对大自然智慧的欣赏与尊重,仿生设计最核心的价值是理解自然界运作的模式及背后逻辑,并巧妙地采纳它们来解决设计问题。
比如国内的水立方,法国蒙彼利埃设计的多功能于一身的“白树”集合住宅,天然岩层的新加坡皮克林宾乐雅酒店,这些都是极为成功的例子。
不仅可以通过仿生取得新颖的造型,而且往往也能在发挥新材料新结构新体系的作用的基础上创造出非凡的效果。
浅谈建筑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浅谈建筑学未来的发展趋势摘要:当今社会,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人口的急剧增长,对建筑学的发展趋势有了新的要求。
建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已经形成了自身特有的研究领域,其要求的知识面广、思维能力和图形表达能力全面以及动手和实践能力强的特点,注定了今后应更多地在建筑领域中发挥作用,满足现代社会多元发展。
关键词:建筑;发展趋势一、建筑学发展现状1.建筑文化模糊不清事实上,建筑学不仅仅是一种工程技术,它也是一种文化创造运动。
一所建筑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文化艺术和历史传统。
然而随着现代经济水平的提高,建筑业开始迅猛发展,建造的规模和数量也在呈直线上升趋势,在建造的过程中,建筑业往往忽略了它的文化特质,开始追求高而美的建筑,对于所展现的文化特质却模糊不清。
2.仿照、抄袭之风蔓延在建筑学中,手工操作和实践能力过分被重视,往往一有工程就直接动手操作,忽视了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建筑人员的个性特点和创造欲望不能充分发挥。
同时,理论知识的欠缺对建筑人员的方案构思能力和形成能力极为不利,理论知识的不足,导致建筑学设计中仿照和抄袭现象蔚然成风。
3.建筑领域好大喜功当前,建筑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建造数量也迅猛增加。
于是,建筑商不得不拼命加班,也正因如此,饱和的工作量和高收入带来的收益使一些建筑商开始好大喜功,逐渐放弃理论的思考和学术追求,开始追求经济效益,设计出来的作品往往缺乏艺术独创性,使建筑学的发展严重滞后。
二、建筑学的发展趋势建筑学要想在建设过程发挥作用,就要积极发挥生态化资源的重要作用,提升城市空间的活力和艺术力,真正体现自然与人为因素巧妙的融合,内涵与美学的辩证统一。
随着建筑学的不断发展,审美需求和环境利用成为了当下建筑学的工作准绳。
1.以资源的再生利用为要求目前,资源的再生利用成为了时下保护环境的重要课题,人类希望接触自然的优美环境,渴望获得绿色生态化的自然美观,这种新的理念引发了建筑学的新发展。
当下,很多建筑学中的设计内容都涉及到资源再生利用方面,比如,在建筑人工湖中,利用过滤设施,让湖水保持洁净;利用对雨水的过滤,把雨水保存在水箱中,然后将水箱里的雨水用到绿化带上,这样一来,合理利用雨水,就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浅谈中国高层建筑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高层建筑发展趋势【摘要】:高层建筑是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厂房、仓库和其他民用建筑。
在美国,24.6m或7层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日本,31m或8层及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英国,把等于或大于24.3m的建筑视为高层建筑。
中国《高规》(JGJ 3-2010)1.0.2条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住宅建筑以及房屋高度大于24米的其他高层民用建筑混凝土结构为高层建筑。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高层建筑成为建筑领域发展中的一个核心趋势,高层建筑结构形式、施工技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下不断进行创新与实践,只有充分利用高层建筑产品独特的空间优势才能满足城市居民的生存、生活要求。
【关键词】: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发展趋势施工技术正文:世界各城市的生产和消费的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莫不积极致力于提高城市建筑的层数。
实践证明,高层建筑可以带来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首先,使人口集中,可利用建筑内部的竖向和横向交通缩短部门之间的联系距离,从而提高效率;其次能使大面积建筑的用地大幅度缩小,有可能在城市中心地段选址;再是,可以减少市政建设投资和缩短建筑工期。
现阶段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空间内的土地资源越发稀缺,高层建筑历经数十年的发展于外观、结构形式以及施工技术等多个方面,向着多样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这也意味着建筑企业要不断革新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水平来满足其生产要求,这对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向着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有着重要意义。
1.我国高层建筑发展现状高层建筑在这个阶段已成为提高城市空间内有限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一个主要途经,我国建筑行业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的功能、外观以及结构等可以满足社会居民发展要求,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结构形式以及设计理念进行了不断创新与实践且为了确保高层建筑产品质量、性能以及造价可以适应社会各领域发展要求,政府更是通过颁布一些法律法规、技术实施细则作为其具体实践阶段各项控制依据,并将工程招标制、施工合同制等多种技术措施引入到高层建筑工程领域,力求通过不断加大对高层建筑工程领域的监管来推动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这对实现我国高层建筑工程领域的合理化、科学化以及规范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建筑结构的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通过分析建筑材料及结构的发展历程,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合理推测我国建筑结构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结构混凝土砌体
一、建筑结构的发展历程
1.古代到19世纪以前
人类利用土、木材、石材、砖等材料作为结构材料有漫长的历史。
早在古埃及时代,古埃及人利用天然石材经过人工的打磨,利用石材重量大的特点,通过人力劳动的方式将石材堆砌起来从而形成内部空间。
埃及在公元前3000年就在吉萨采用块石建成闻名世界的三座金字塔且屹立至今。
古希腊在公元前447至438年利用石材在雅典卫城中建造了在结构上完美对称的帕提农神庙;古罗马在公元75至80年采用石结构建成了罗马大决斗场,至今人工人参观。
在中世纪时期,宗教的盛行在结构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哥特建筑中“飞扶壁”的出现,有效提高了结构的抗侧向推力,大大减少了建筑底层石材的厚度,提高了建筑的内部空间。
随着烧制工艺的发展,砖渐渐被应用于建筑结构中。
公元6世纪在君士坦丁堡建成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为砖砌大跨度结构。
在我国河南,建于公元523年的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平面为十二边形,共15层,总高43.5米,为砖砌单筒结构,是中国最古密檐式砖塔。
2. 19世纪至今
2.1 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的建筑结构开始蓬勃发展。
1824年,阿斯普丁(J.Aspdin)发明了波特兰水泥。
随着工业革命的影响、水泥和钢材等现代工业的兴起,混凝土开始出现并作为结构材料。
1861年,法国花匠蒙约(J.Monier)用铁丝配筋制成的花盆于1867年获得专利,后来又制造了钢筋混凝土板、管和拱等结构,但是由于缺乏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的认识,钢筋混凝土的效果不太理想。
从混凝土结构出现到20世纪20年代,是混凝土结构发展的初期阶段。
在此期间出现了钢筋混凝土梁、板、柱、拱和基础等一系列结构构件,但是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都比较低。
因为人类对混凝土的结构认识的不足,将混凝土看做是弹性材料,导致在设计中利用材料力学的容许应力法;没有混凝土结构计算的理论,没有正式的设计规范和技术指标。
混凝土结构发展相对较慢。
上世纪20年代以后,伴随着生产发展、实验工作和理论研究的深入,混凝土结构进入第二个发展时期并逐步得到广泛应用。
在此期间,装配式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出现,尤其是预应力混凝土的出现,不断提高了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混凝土抗裂性能差的缺点,扩大了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范围。
在这一阶段,人类不但认识到了混凝土的塑性性能,还在设计中以构件最终破坏时的截面承载力为设计依据,并制定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标准及技术规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各国城市恢复和重建的需要,混凝土结构有了更快的发展,进入第三个发展时期。
其特征是混凝土结构进入工业化生产,并提出更为合理的极限状态设计理论。
2.2
二、我国目前建筑结构状况
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也开始有了混凝土结构,但工程量很小,发展十分缓慢。
全国解放后,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和土木工程中得到迅速的发
展和广泛应用,并在全国范围内先后进行了五次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编制和修订工作,从1966年开始,我国规范中已经开始采用极限状态设计理论。
2.1结构的材料
2.1.1钢筋混凝土
我国目前常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至C40,预应力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至C60,。
二发达国家大多采用强度为40—60N/平方毫米的混凝土,预应力结构中混凝土强度已达到60-100N/平方毫米。
国内普遍采用热轧钢筋,工程上常用的钢筋为HPB235、HPB335、HRB400和RRB400,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设计值分别为210N/平方毫米、300N/平方毫米360N/平方毫米、360N/平方毫米。
规范建议使用HRB400为钢筋混土的主力钢筋,推进我国工程实践中提升钢筋强度等级。
2.2结构的受力体系
2.2.1钢筋混凝土结构
我国在抗震设防要求较高的地区较多采用剪力墙结构或者框架结构,楼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而抗震设防要求较低的地区采用框架结构,多层小开间的砖混结构住房也占了相当一部分的比例。
大开间、大柱网的框架结构能实现空间的灵活隔断,使空间具有流动性,较好的适应了密斯.凡.德罗的”less is more”原则。
三、.我国建筑结构的发展趋势
3.1结构材料
3.1.1钢筋混凝土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及混凝土的缺点来看,采用高强度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和多功能改性混凝土是未来建筑结构材料的必然发展趋势。
合理利用优质掺合料和高效减水剂是发展高强混凝土的有效措施。
采用轻骨料混凝土可以大大减轻结构构件的自重,而且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保温性能和耐火性能。
我国天然轻骨料资源丰富,人造轻骨料主要采用工业废料职称粉煤灰陶粒,既可废物利用,又可以见着环境污染和大面积堆场。
与外国相比,我国轻骨料性能还有较大差距。
我国主流轻骨料混凝土容重大致为18Kn/立方米,强度等级为C15-C40。
为了改善混凝土抗拉性能低和延展性差的不足,人类致力于钢纤维混凝土、合成纤维混凝土和耐碱玻璃纤维混凝土的研究,并以取得相当成果。
4.2结构类型
4.1.1钢筋混凝土结构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文化需要对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层、超高层、大跨度结构为了不断满足新的市场需求而不断发展。
板块体系是当前建筑业推广的一项新技术,它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作为墙体从而代替烧结粘土砖。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一方面能减少混凝土浇筑时的模板与粘土砖的用量,节约土地资源和能源,有利于环境的保护,促进绿色建筑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配筋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对房屋的抗震起到有利作用。
网架结构也是一种新开发的结构体系,它是以钢筋混凝土上弦板代替钢的上悬杆,充分发挥混凝土受压、钢筋受拉的两种不同材料的优势,使结构的承重和维护作用合二为一。
目前我国已建成40幢组合网架结构,如新乡百货大楼和长沙纺织大厦。
其刑事之多,跨度之大,应用范围之广。
未来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应继续注意数量多、范围广的民用与工业建筑结构的基本问题。
大力发展工业化生产,装配式或版装配式的应该成为发展的主要方向,大量采用定型化标准设计。
预应力混凝结构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