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word精品学案2
1.1区域的基本含义_学案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学案刘海荣 青岛开发区致远中学初中部 邮编:266510[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的主要特征。
2.理解区域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
3.利用相关图表、数据资料,分析区域产业结构以及空间结构的变化。
【课前准备】一、区域的主要特征1.区域的概念:通常指一定的①地域空间。
2.主要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②界线。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③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④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⑤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⑥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二、区域空间结构1.概念: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⑦相对位置关系和⑧空间分布形式。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⑨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⑩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⑪对外联系等。
3.区域空间结构分类(1)从总体上看,一个区域可划分为⑫乡村地域和⑬城镇地域。
(2)从空间分布形式看,区域是汇集⑭工业、⑮农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三、区域产业结构1.概念:产业结构指⑯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 第一产业指⑰农业 包括⎩⎪⎨⎪⎧ 种植业⑱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指⑲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如 ⑳服务业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21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22劳动力素质等。
3.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指三次产业占○23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24就业比重以及○25内部构成等。
【课堂活动】探究点一 区域的主要特征【探究材料1】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北方地区”、“东部沿海地区”描述中国的不同地区。
而不同的省级行政单位或同一个省级行政单位内部的不同地区,其称谓也不同,如山东与山西,江苏省的“苏南”“苏北”,四川省的“川东”“川西”,这些都是区域概念的缩影。
1.所有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吗?2.如何理解区域的主要特征?【探究归纳】1.否。
必修三11区域的基本含义
5、下列关于区域空间分布的形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①农业表现为面状 ②交通运输线表现为线状和网状
③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④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点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关于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 城镇地域的范围通常比乡村地域大
B 城镇地域是乡村地域发展的依托
10、在某国上次产业比重图中,A点B点分别代表该国1975年和 1995年三次产业构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下表要求:
年份 一产(%) 二产(%)三产(%)
1975 35 1995 20
45
20
50
30
(2)该国三大产业构成20年来的变化: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11、 长城是中国的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哪
400mm 800mm 湿润区 水田农业区
8、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
是( B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 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 致
C.区域无大小之分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9、草原被破坏后、沙尘暴会影响到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
这说明( C )
A.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 B.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功能 C.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D.区域之间无界线可言
④、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开放性)
例:全球环境问题 生产全球化 国际经济联系
比较图1-1、1-2、1-3、1-4所示四个自然区域的差异
地点 景观特征(气候 、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等) 热带沙漠 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河流短缺
植被缺少,沙漠广布,沙丘连绵 热带雨林 终年高温多雨,水源充足,树木高大茂密,成层
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一章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2)
定兴三中高二年级地理学科组
备课人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及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了解区域的含义。
教材内容按“区域的主要特征—区域空间结构—区域产业结构”的顺序组织。
区域的特性:相似性;差异性;开放性。
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区域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区域空间结构和区域产业结构是对区域基本知识的进一步介绍。
从区域共性(高原区、经济区、城市商业区)、区域空间尺度(中国一上海一浦东开发区)、区域整体性(热带雨林、黄土高原)、差异性(城市与农村)、开放性(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联系)、区域空间分布(农村一面状;城市点状;城市与农村间的交通线一线状)、区域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演进与工业化、城市化的关系)等方面认识区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知道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一般方法;明确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分析区域,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
1.区域的主要特征;
2.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动力;
[教学重点]
1.区域的主要特征;
2.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动力;
3.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差异;
教法探究式教学、讨论法、讲解法、自主学习法
教具课件、课本、多媒体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地理必修3 1.1区域的基本含义
2、草原被破坏后、沙尘暴会影响到湿润地区、半 湿润地区。这说明( C ) A B C D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 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功能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区域之间无界线可言
3、关于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城镇地域的范围通常比乡村地域大( D ) B 城镇地域是乡村地域发展的依托 C 乡村地域对城镇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 动作用 D、乡村地域与城镇地域的生产活动差别很 大
③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
④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点状
A ① ② ③
C ① ③ ④
B ② ③ ④
D ① ② ④
6、中国经济具有活力的长江 三角洲,成为中国第一大城市 群。杭州湾跨海大桥、洋山港、 沪崇苏通道三大工程的相继启 动,“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 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1)“长三角”地区的核心 城市是--------、 杭州 -------南京 -、--------。上海
“长三角”城市群的形 成原因是: 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开阔,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气候 温暖湿润,水源充足等。 社会经济条件:工农业发 达,人口稠密,水陆交通便利, 历史悠久等。
(3)
(4)三大工程的启动和完成会 引起“长三角”空间结构变化 是:
城市特别是小城市的规模 扩大,中心城市对区域的辐射 带动作用大幅度加强,交通网 络更加完善。
旅游区有自 然景观和文 化景观特色。
高中地理必修3第1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4.下列关于2001年南京市产业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轻、重工业都欠发达的城市 B.第三产业为主的城市 C.工业和服务业并重的城市 D.农工贸并重的城市
思维拓展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第一产业所占的比 重小,说明农业不发达吗?
2.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
确的是。
()
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
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
D.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
思维拓展
“北麦南稻”是我国粮食作物分布的总体特 征,但我国北方许多地区也产水稻,而南方 地区也存在旱作耕地,这说明了区域的什么 特征?
岛状
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 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区域空间结构 歌诀法记忆区域空间结构特点
空间结构点线面 工商城市状为点 交通通讯网和线 农业空间状为面
思维拓展 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
交通方式单一,线路较少,城市区域狭小 交通交织成网,城市区域扩大 交通网络稠密,线路四通八达,城市规模不断 扩大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综合考虑 不同区域之间的关系,正确评估区域发展 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区域
歌诀法记忆区域特征
区域有界线 优势特色显 区内似相连 区间差异现
活动
分别说出它们的区 域特征。在地理景观、 人口分布和产业活动等 方面,这三个区域有哪 些差别?
活动
农业区域
工业区域
分别说出它们的区
域特征。在地理景观、 人口分布和产业活动等 方面,这三个区域有哪 些差别?
城市区域
农业区域 大片农田 分散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全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全套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区域的含义。
2、学会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4、掌握阅读信息复杂(包括分层设色、等值线等信息)的区域地图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学会将地理基础理论应用与实践的学习与研究方法,培养地里学科综合能力。
2、掌握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3、培养学生从时间与空间尺度建立辩证地、动态地、联系地看待和分析问题的地理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地理的兴趣与信心。
2、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与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点】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难点】1、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2、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区域 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
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
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其他条件变化而不同。
(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 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3)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
3.划分: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原因从该地地形为平原,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等方面分析;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由于受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基本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规律。
高中地理第1章认识区域第1节区域及其类型学案2
第一节区域及其类型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含义及类型1.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掌握区域的划分指标。
(区域认知)3.结合当地实际,掌握按照不同标准划分的区域类型。
(地理实践力)一、区域的特征1.含义:是地球表面一定的空间范围。
2.基本特性(1)区域整体性。
区域内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的一个整体,所占据的空间就是该区域的范围。
(2)区域差异性。
区域之间的差异,每个区域都有自身的特性,它既来自区域内各要素,也来自区域整体。
(3)区域开放性。
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发生的各种联系。
(4)区域动态性。
区域的类型和范围是可以变动的。
[易误点拨]“区域”和“地域”“区域”和“地域”的实质是一致的,都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二、区域的类型1.区域划分指标错误!2.区域的类型(1)按照区域尺度大小划分:大尺度区域和中小尺度区域.(2)按照区域性质划分1.区域之间的界线都是明确的。
()2.区域内部不存在差异。
()3.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指标属于综合指标. ()4.深圳经济特区属于功能区。
()5.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下列区域中主要按照自然地理指标划分的是()A.东北平原B.黑龙江省C.俄罗斯D.沪宁杭工业区提示:1.×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2.×区域内部特征是相对一致的,而差异是绝对存在的.3.×干湿地区的划分指标是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属于单一指标。
4.√深圳经济特区是由区域的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5.A[东北平原是按照地形来划分的,而地形属于自然因素;黑龙江省、俄罗斯属于行政区,是按照社会经济因素中的政治文化因素来划分的;沪宁杭工业区是按照社会经济因素中的工业因素来划分的。
]区域的特征河北雄安新区位于京津冀地区核心腹地,由河北省保定市所辖雄县、容城、安新3县组成.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千米,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千米,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 000平方千米。
高中地理 1.1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 湘教版必修3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性(3)了解我国三次产业的划【知识疏理】一、区域的主要特征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地理学最常用的基本概念之一。
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虚有实)。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边界、异同、特色、联系)(A级)1、在不同的区域间存在有:()A、显著的差异性B、明显的连续性C、基本的相似性D、相同的特色(B级)2、下列各区与其特色优势、功能搭配正确的是:()A、矿区-交通优势B、旅游区-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特色C、中心商务区-艺术特色D、文化区-商业功能(A级)3、下列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与区域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互不联系B、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界线,且一定是明确的界线C、一个区域的发展能促进其内部经济的发展,但并不影响周边地区D、一个区域往往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这是其与其他区域的差异所在二、区域空间结构1.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形成:是区域自然、人文因素长期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
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A级)关于区域空间结构的正确的叙述是:()A、区域空间结构的空间网络系统就是指区域的各种交通运输线组成的网络状分布体系B、区域空间结构的外围空间是指区域核心以外的其他空间范围C、区域空间结构的外围空间的发展水平受区域核心的制约,受网络系统的影响不大D、区域的空间结构往往有固定的模式和范围,不随经济的发展而变化【总结】:从经济活动的角度来看,区域空间结构是由区域核心、网络结构和外围空间共同组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的基本含义》word精品学案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的基本含义》word精品学案1一、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的概念和差不多特点。
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阻碍因素。
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阻碍因素。
4、明白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5、使学生在认识区域差异的同时,进一步认识组成环境的个要素是相互阻碍、相互制约的,从而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学习重点1、区域的要紧特点。
2、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要紧动力。
3、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差异。
4、区域产业结构的划分及其演进。
三、学习难点1、区域的划分及其界线。
2、三次产业结构的划分。
【课前预习导学】一、区域的要紧特点概念:一定范畴的地域空间,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具有。
区域之间的界线有的是明确的,有的是模糊的。
3、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和区域之间有显著的。
4、区域具有一定的。
5、区域之间是。
二、区域空间结构概念: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和。
2、阻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要紧有、社会经济活动、都市化水平、和等。
3、区域大致上可划分为和。
4、区域的空间分布形状有:、、、和。
5、区域要素空间分布形式:农业出现状,交通运输线路出现状和状,都市和工业出现状,都市群和工业区出现状。
【合作深究及活动题解析】1、区域的要紧特点特点表达意义整体性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综合考虑因地制宜差异性区域具有一定界限;区域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性;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与功能开放性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进展变化会阻加强区域合作碍到周边和相关地区人口分布产业活动地理景观乡村地域农业为主聚落规模小田园风光工业地域分布密集规模大,厂房林立都市地域非农业为主(工业、服务业)3、完成P4活动题1:分析图1-8,从交通运输、都市进展的角度,讲明该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
4、完成P5活动题2:分析湖南省人口和产业空间分布变化的缘故,谈一谈导致这些变化的要紧动力。
【课内训练巩固】(同步训练、达标练习)一、单选题1、关于区域及其要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地区确实是一个区域,各区域间没有明显的差异B.有人类居住的地点确实是一个区域,认识了那个地点的人们,就明白了该区域的特点C.区域内部没有明显差异,因此专门难形成区域特点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来划分的,各区域都有明显的区域特点2、下列区域中有明显界线的是()A. 行政区域B. 文化区域C. 植被区域D. 气候区域3、在一个区域的内部往往表现出()A. 显著的差异性B. 明显的相似性C. 差不多的不连续性D. 完全的相同性4、图示反映了区域的()A. 整体性特点B. 差异性特点C. 开放性特点D. 稳固性特点5、图中区域进展水平差异的可能缘故是()A. 两区域的地理环境差异B. 两区域的地理环境相同C. 两区域的人种分布差异D.两区域的领导人差异【探究拓展】下面两图分不为某都市1968年、2000年相同比例尺平面示意,比较两幅图并回答有关咨询题。
地理必修三-第一节-区域的最基本含义
指区域内的土壤类型及其特征,包括土壤 的质地、肥力、酸碱度等,对区域内的农 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人文地理要素
人口分布
指区域内的人口数量、密度 和分布情况,对区域内的经 济发展和社会活动产生重要 影响。
城市化水平
指区域内的城市化程度和发 展情况,包括城市规模、城 市群发展等,对区域内的社 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和事实依据。
统计分析法
模拟预测法
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对 区域内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 和比较,揭示其内在规律和
联系。
利用计算机模型等工具,模 拟区域内的自然、经济、社 会等方面的变化过程,预测
未来的发展趋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区域研究的实践意义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通过对区域内的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研究, 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推动区域内各要素的协调发展,实 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资源导致环境 破坏和生态退化。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提高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环境污染与治理
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对环境造成污染,需要采取有效措施 进行治理。
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
01
02
03
经济可持续性
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 持续性,促进产业结构的 优化和升级。
社会可持续性
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 口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 社会公平正义。
生态可持续性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 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04
区域研究的方法与意义
区域研究的基本方法
实地调查法
文献研究法
通过实地考察、观察、访谈 等方式收集数据和信息,了 解区域内的自然、经济、社
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精编教案:1.1区域的基本含义Word版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图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从图表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⑵、通过以教材中相关探究活动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使学生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⑶、通过模拟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和高山地区等地的旅行,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资料、撰写考察报告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分析区域,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⑵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的意识和与人共事的能力。
教学重点区域的主要特征;学时难点区域的主要特征教学活动【讲授】【导入新课】今天开始,我们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基础之上,来学习必修三的区域地理。
什么是区域呢?请先来看看四幅图。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请同学们说明这些景观所反映的环境特征,如果让你在地球上寻找图中的地方,你知道去哪里可以找到吗?(生):依次为热带草原: 一年分为干、湿两季,湿季草木葱茏,生机盎然;干季草木枯黄,一片衰败的景象热带雨林:终年高温多雨,水源充足,树木高大茂密,成层分布,四季常绿,动植物种类繁多热带沙漠: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河流少,植被稀疏,沙漠广布,沙丘连绵高山地区: 水热条件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明显可以在非洲找到它们。
师:同学们判断的非常正确。
除了在非洲,其他大洲或大陆上能否看到这样的景观呢?生:可以的。
师:这些景观在空间上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
以非洲为例,我们看看有着怎样的分布规律?生相互讨论,归纳总结;⑴在地理纬度上有差异。
⑵热量和降水条件变化导致了景观的差异。
⑶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不足的教师启发引导,使其完整。
)教师承转:从这幅图上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个的区域的集合。
必修3第1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
必修3第1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学案【课标要求】了解区域的含义。
【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4.知道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学习重点】1.区域的主要特征。
2.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动力。
3.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差异。
4.区域产业结构的划分及其演进。
【学习流程】课前:1、回顾旧知,预习新课2、课前朗读,订正学案课堂:1、新课导入,明确目标(5min)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0min)3、分组展示,相互纠错(10min)4、相互评价,归纳总结(15min)5、当堂检测,巩固训练(10min)【自主学习】1.什么是区域?区域有什么主要特征?2.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是什么?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有哪些?3.乡村地域与城镇地域的区别和联系?4.从空间分布的形式来看,各种产业活动都有什么特点?5.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6.我国三次产业是怎样划分的?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的主要表现有哪些?7.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是怎样发展变化的?【合作探究】1.分析图1—8,从交通运输、城市发展的角度,说明该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
济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哪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说明判断的理由是什么?【巩固训练】读下图,回答1~2题。
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A.发展水平B.生活特点C.发展方向D.发展条件城市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发展演变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读“某城市空间分布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模式图”,回答3~4题。
3.图中四个阶段按时间的发展演变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③①④D.①④③②4.图中发展阶段表明A.①阶段以农业为主体,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明显B.②阶段区域以小城镇为主,内部经济差异比较小C.③阶段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D.④阶段区域内部差异继续加大,区域处于不平衡状态5.关于区域产业结构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般来说,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B.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小,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C.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D.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为由第二产业向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6.2008年末发生的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此事件说明了区域的发展变化明显受A.区域空间特征的影响B.区域结构的影响C.区域竞争的影响D.区域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1.1 区域的基本含义-湘教版
地理必修三单元一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第一单元区域地理与人类活动: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一、教材分析“区域”是地理学最常用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其历史与地理学的历史一样久远。
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这一部分,不是讲述具体的某一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而是从“区域”的含义,区域间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同一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等方面,概括区域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并为学生学习第二部分内容打下基础。
二、课标解读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 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及类型,理解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原因:3. 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知道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4. 理解区域产业结构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图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2. 通过对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乡土知识教育,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教育三、学科素养1.通过路区域图分析,渗透对学生地进空间观念的培养;2.图文材料探究环节,体现学生人地关实证意识;3.通过区域发展事物分析,渗透人地观的培养。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对区域有了初步的小结,本节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让学生的认识提高上四、设计理念案例教学法读图分析—合作探究法,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及类型,理解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原,使学生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的能力,和正确的人地关。
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长治市第八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三学案:1.1区域的基本含义
2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知道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3、使学生在认识区域差异的同时,进一步认识组成环境的个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
约的,从而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学习重点
1、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差异。
2、区域产业结构的划分及其演进。
三、学习难点三次产业结构的划分。
【预习导学】
三、区域产业结构
1、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
2、、、资源配置状况、等。
3、三次产业的划分
4、区域结构的差异
三次产业占的比重
〈1〉表现三次产业的的比重
三次产业的
〈2〉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
〈3〉不同历史时期的产业结构
三次产业比重呈现“”格局
【合作探究及活动题解析】
1、在下表的4个地区中,哪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哪两个地区工业相对发达?哪两个地区农业经济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哪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2、综合本节所学的知识,思考并完成下表。
3、工业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①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②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③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④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⑤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课内训练巩固】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
A.第一、第三产业都上升 B.第一产业上升,第三产业下降
C.第一、第二产业都上升D.第一产业下降,第三产业上升
据中央电视台记者报道,浙江省某乡历时5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综合环境治理整体方案
A.淡水养殖业 B.林业 C.旅游业 D.食品加工业
3、该乡5年前后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这说明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必须( )
A.进行农业综合治理,调整农村经济结构Array B切实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C.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D.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下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
回答4~6题。
4、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 )
A.37.6:17.4:45.0 B.31 6:30 5:37.9
C.15 5:24 5:60.0 D.37.6:24.5:37.9
5、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⑧ D.④
6、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 )
A.① B.②C.③ D.④
【探究拓展】
1.根据下图判断,(1)~(2)题中错误的表述是
(1)关于第一产业( )
A我国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远远高于其产值比重,说明我国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较低
B.我国牛产力水平的提高会导致第一产业劳动力剩余日、韩两国第一产业就业比重
比我国低得多
C.日、韩两国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比我国低得多
D.日、韩两国第一产业在产值和就业结构中比重都低,说明其第一产业发展落后
(2)关于第三产业( )
A.各国第三产业的比重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
B.日、韩两国的第三产业成为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我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来自第一产业
D.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职工
2.在某同三大产业比重图中,A点和B点分别代表该国1975年和1995年的三次产业构成,
读图回答:
(1)填写该图产业构成变化表(%)。
(3)分别比较该国与中国、缅甸、美国产业构成状况及工业化程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知识结构图
一、 区域的主要特征
二、区域空间结构 概念:
区域的 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
基本 含义
三、区域产业结构 三次产业的划分
:
表现
区域结构的差异 不同区域的差异结构
不同历史时期的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