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期末高频考点整理
高一政治必背知识点整理
高一政治必背知识点整理高一政治必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2、货币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因素: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高一政治必考知识点归纳
高一政治必考知识点归纳高一政治必考知识点11、税收及其种类:1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税收的主体:国家税收的特点:无偿取得税收的目的:实现国家职能税收的内容:货币和实物税收的手段:凭借政治权利税收的地位: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的依据:税法2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证。
3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五场戏有觉醒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4根据征税的对象划分,目前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
影响的是税种:增值税、个人所得税。
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增值税的基本税率是17‰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5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实惠公平的有效手段。
2、依法纳税:1纳税人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负税人是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2税收的性质:取之于民、有之于民。
3偷税: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国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欠税: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骗税:指纳税人用欺骗的方法会的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抗税: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交纳税款的行为。
高一政治必考知识点21、经济全球化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
2、经济全球化的原因:(1)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的结果;(2)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使生产要求打破地域和国界的限制;(3)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4)资本为了追逐利润,在全球到处奔走。
(5)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以及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推动着经济全球化发展。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方面有哪些?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4、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
高一政治知识点归纳
高一政治知识点归纳一、政治生活的基本理论1.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政治活动的经济基础- 经济对政治的反作用2. 政治权力的性质与功能- 政治权力的定义- 政治权力的来源- 政治权力的运用与制约3. 政治体制与政治制度- 政治体制的类型- 政治制度的特点- 政治体制与政治制度的相互关系二、中国的政治制度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制度- 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 国家机构的设置与职能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3.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作用- 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机构的关系三、公民的政治参与1.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含义- 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2. 政治自由与政治责任- 政治自由的内容与限制- 公民的政治责任3. 政治参与的途径与方式- 参与政治决策的途径- 参与政治监督的方式四、法律与政治1. 法律的基本概念- 法律的定义- 法律的特征与作用2. 法律与政治的关系- 法律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政治对法律制定与实施的影响3. 法治国家与政治文明- 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 法治与政治文明的关系五、国际政治与全球治理1. 国际政治的基本原则- 国际政治的主要内容- 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2. 全球化与国际合作- 全球化的影响- 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与挑战3. 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角色- 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实践请将以上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中,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编辑和格式化。
您可以添加具体的知识点、案例分析、图表等来丰富文档内容。
确保使用清晰的标题和子标题,以及适当的列表和编号来增强文档的可读性和逻辑性。
最后,进行仔细的校对,确保没有错别字、格式错误或不一致之处。
高一政治重点知识点归纳
高一政治重点知识点归纳高一政治重点知识点归纳11、坚持效率优先:①含义: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人们总是追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的成果。
②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
因为分配是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生产决定分配,但分配又仅作用于生产。
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伞兵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③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因: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和国情决定的。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坚持科学发展观。
因此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
2、兼顾社会公平(1)公平含义:公平含义较宽泛,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
这里说的公平指收入分配的公平。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只有提高经济效率,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③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正确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①效率优先,实质是发展生产率优先,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要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首要目标。
②兼顾公平,指社会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2)如何体现: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
高一道德与法治必背大题知识点
高一道德与法治必背大题知识点在高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一些大题的知识点需要我们必背。
这些知识点涉及了法律、伦理、社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对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下面,我将为大家梳理一些高一道德与法治必背的大题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
一、法律知识1. 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包含了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
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有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等。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法是我国刑事司法的基本法律,它规定了各类犯罪行为的具体罪名和刑罚。
对于我们来说,了解刑法的基本原则和相关罪名是非常重要的。
3. 行政法律法规:行政法律法规是指规范行政行为的法律法规,包括行政许可法规、行政管理法规等。
了解这些法律法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行政行为。
二、伦理知识1. 道德: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守的一套行为规范,它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关系。
了解道德准则和价值观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要求。
2. 伦理学派:伦理学是研究道德规范和行为的学科,包括了伦理学的各种派别和理论。
熟悉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派别,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伦理问题的本质。
3. 人伦关系:人伦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了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师生关系、朋友关系等。
了解人伦关系的特点和原则,有助于我们处理人际关系和构建和谐社会。
三、社会道德知识1. 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包括了公共秩序、公共场所的文明行为等。
了解社会公德的内容,有助于我们维护社会秩序和共同建设美好社会。
2. 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从事特定职业的人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包括了医生、教师、警察等不同职业的职业道德。
熟悉职业道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3. 学术道德:学术道德是指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的人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包括了学术诚信、学术规范等。
了解学术道德的重要性,可以引导我们进行科学研究和学习。
高一政治期末知识点
高一政治期末知识点【篇一:高一政治期末知识点】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一、识记1、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2、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a、价值尺度(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想象中的或观念上的货币;原因在于货币也是商品,也具有价值);b、流通手段(必须是事实在在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c、贮藏手段(必须是事实在在的足值的货币,即必须是金银铸币或金银条、块;金银首饰不能充当);d、支付手段(用于清偿债务、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e、世界货币(必须是黄金或白银;铸币和纸币都不行;但现在,美圆或欧圆也具备世界货币的某些职能)(注)对于流通手段,货币的让渡与商品的让渡是同时进行的,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对于支付手段,商品的让渡和货币的让渡是不同时的,可先支付货币或后支付货币.二、理解1、商品的含义: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注)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必须用于交换.2、商品与物品、劳动产品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产品和物品不一定都有使用价值,也不一定有价值.(2)联系: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商品是劳动产品的一部分;劳动产品包括商品,劳动产品是物品的一部分;物品包括劳动产品.★3、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1)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注)a、价值是商品的共有属性,是商品交换的基础;b、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只有商品才有价值;c、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d、商品的价值不是自我表现的,是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出来的.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e、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只有商品才有价值.(2)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是不同的,在量上不能比较)★(3)关系:对立统一的关系;(注)a、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的使用价值离不开价值,否则就不是商品,价值是使用价值交换的基础;价值也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价值赖以存在的基础.b、作为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谁都不可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实现商品的价值,因此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因此必须让渡价值.★4、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区别,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2)个别劳动时间是指个别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并不是由某个计算中心计算出来的.★5、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1)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出的产品数量:如2双鞋/一小时;二是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如2小时/一匹布(2)关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总量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补充)不管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还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使用价值)就越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6、价格、商品流通、纸币、通货膨胀的含义(1)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叫价格;★(注)价格以价值为基础,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由价值决定;同时价格又受供求关系的影响.(2)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公式:商品——货币——商品(3)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没有价值,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4)通货膨胀:a、货币(纸币)流通规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纸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销售的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b、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c、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不一定是由通货膨胀引起的.★★7、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地位: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人们只能遵循价值规律和利用价值规律而不能违背价值规律.★★8、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1)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2)图示:a、物价上涨获利增加生产扩大供过于求;供不应求生产缩小获利减少价格下降b、供不应求﹍价格供过于求﹍价格★★(注)等价交换原则的贯彻:a、所谓等价,就是交换双方的商品价值量要相等;在货币出现以后,应表现为价格与价值相符.但实际上价格有时高于价值有时低于价值,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价格虽然由价值决定,但价格还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与供求关系是相互制约的(如上图所示) b、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现象并不违背价值规律,而恰恰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因为:第一,价格的波动是以价值为轴心的,而不是脱离价值无限地上升或下降,表明价格由价值决定.第二,价格波动的原因是供求关系与价格相互制约.第三,虽然在每一次交易中价格与价值并不一致,但从较长时间看,商品的平均价格还是和商品的价值一致.(如上图所示)★★9、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1)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实际是市场价格在起调节作用)(2)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3)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价值规律的三点作用归结到一点,就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三、运用与分析1、结合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说明应如何正确认识货币的作用(1)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即货币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是财富的象征和代表).(2)任何社会,只要存在货币,都具有一般等价物的共性.但是,货币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其作用范围、形式及所反映的生产关系是完全不同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人们崇拜货币发展到了狂热的地步.(3)在社会主义社会,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财富的象征,经济活动需要货币,因此不能认为“金钱是万恶之源”.但是我们不能把获得金钱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金钱万能”观点是错误的.对待货币正确态度应该是“取之有道,用之有道”,要自觉地抵制资本主义拜金主义思想.★★2、用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商品生产者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什么商品生产者要千方百计提高自己的劳动生产率?理生产某种商品的个别商品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他们生产的单位产品内包含的个别劳动时间就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于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些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并不改变,但产品的总量增加了,因而价值总量也必然增加,在交换中就能获得额外的收益.第二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识记1、公有制经济的含义(1)从地位讲: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从内涵讲: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的经济.(3)从外延讲: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集体成分.2、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体制: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注)(1)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性质没有改变.(2)集体统一经营和农户分散经营相结合,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结合,既适应了分散的小规模经营,也适应相对集中的适度规模经营.它较好地适应了我国目前农村生产力发展状况,因而促进了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3、我国现阶段的主要非公有制形式(1)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注)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主要区别是是否存在雇佣劳动.★(2)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要鼓励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依法保护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并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4、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范围),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前提),社会以劳动为尺度(衡量标准),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结果),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原则).5、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1)市场分为广义的市场和狭义的市场,狭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又叫有形的市场;广义的市场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包括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2)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注)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6、几种主要的市场(1)从交换的范围而言,有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2)从交换的内容而言,有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等★★7、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1)主要手段:①经济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经济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最主要的手段(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经济计划).②法律手段: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③行政手段: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注)国家宏观调控应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2)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的区别:a、经济手段是运用经济政策和经济计划来实施的,而行政手段是凭借政权的力量,采取强制措施(如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来实施的.b、经济手段的调节具有间接性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而行政手段的作用具有直接快速的特点.二、理解★★1、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第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第二,国有经济要提高自己的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引导和影响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必须在国内外竞争中不断壮大.★★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1)从根本上讲,这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2)具体来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这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可以而且也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第四,实践证明,这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有积极作用的.(3)结论,不仅公有制经济要发展,而且要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结合起来的必然性首先,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其次,这是与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最后,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实践证明,坚持这一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激发了社会成员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热情,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4、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和法制观念的必要性(1)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是市场经济固有的一般特征,是通过市场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所必需的条件,也是市场经济的优越性的体现.(2)必须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是一种客观存在,每个人都应该具有勇于参与竞争的意识,时刻准备迎接各种挑战.此外,由于社会分工的广泛发展,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所以,竞争必须同协作很好得结合起来,在优势互补中实现共同发展.(3)必须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中,每个人都是经济活动的参加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既要保证自己的经济行为符合法律的规范,维护他人参与平等竞争的权利,又要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5、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主要目标(1)必要性: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有些经济行为不能发挥调节作用如国防、公安等;有些经济行为是不能让市场对其发挥调节作用如走私、枪支弹药等)市场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弱点和缺陷.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还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使“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结合起来,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2)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促进经济增长是国家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四个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注)①原因: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居于主导地位的是公有制经济,按劳分配是个人收入分配的主要方式,社会生产目的是满足劳动者物质和文化需要.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也必须把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根本目标.②要实现共同富裕,在分配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③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政策:第一,“先富”政策,就是指在收入分配中承认差距的存在,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一致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而要同时富裕又不现实,只有先富才能带动共富.第二,分配政策和税收政策.即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三、分析与运用结合我国经济建设伟大成就的事例,说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能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从而证实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事例:京九铁路、三峡工程、黄河小浪底工程等.(2)市场经济的定义、特征和优越性((略).(3)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必须实行国家的宏观调控(略).★(4)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因为:①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所决定的社会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使得社会主义国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为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创造条件.②在我国,国有经济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因而有雄厚的实力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导向作用.③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有能力将全国人民的意志统一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更好、更有成效.④总之,社会主义国家可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结合起来,运用多种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广泛的宏观调控,并且能比资本主义国家做的更好、更有成效.【篇二:高一政治期末知识点】小编寄语:关于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一政治必修二的学习需要大家对高一政治必修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为帮助大家学好高一政治必修二,小编为大家提供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
政治与法治和文化部分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高中政治必修(1)
高一政治期末重点知识点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走在时代前列(党的先进性)?P20(1)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在于它以接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
(2)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是,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3)党始终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性质+宗旨+地位+执政理念+作用+初心+奋斗目标+人民地位+执政方式+自身建设①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①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①执政理念:共产党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①作用:发挥党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①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国民族谋复兴;①党的奋斗目标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①人民地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①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依宪执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①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三.如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1)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
(2)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高一政治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高一政治重点学问归纳总结中学的学习虽然惊惶,政治也简洁被忽视,期末到来,该背的学问点还是要被,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政治重点学问归纳总结,盼望大家宠爱!中学政治重点学问1、国体及本质:我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2、人民民主的特点: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3、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根本权利);2)政治自由3)监视权。
公民的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平安、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与民兵组织4、公民的政治参与: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 民主监视5、政府的职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立的职能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立的职能4)供应社会公共效劳的职能6、政府的宗旨: 为人民效劳7、政府的原那么: 对人民负责、坚持为人民效劳的工作看法,树立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8、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立法权, 确定权, 任免权, 监视权9、人民代表大会的特点:民主集中制10、党的宗旨:一心一意为人民效劳、11、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2、党的执政方式: 1)科学执政2)民主执政3)依法执政(根本方式)13、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那么: 民族同等, 民族团结, 民族共同旺盛1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15、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16、国际关系: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确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启程点和落脚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根底,而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中学政治哲学学问要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特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原理】联系是普遍的。
【方法论】我们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原理】联系是客观的。
【方法论】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高一政治期末复习知识总结
高一政治期末复习知识总结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2.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货币在执行流通3.手段的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5.货币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6.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7.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随意发行纸币。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9.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3.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4.互为代替品的两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5.互为互补品的两种商品价格上升,不止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是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6.价格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生产规模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第三课多彩的消费1.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3.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4.人们收入差距过大,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就会降低5.恩格尔系数减少,通常表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6.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里、攀比心理、求实心理7.如何做理智的消费者:①量入为出、适当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8.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2.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3.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4.健全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高一期末政治大题考点总结
高一期末政治大题考点总结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进步,对高中政治教育的提高要求逐渐增大。
政治考试就成为高一学生不可忽视的一门科目。
为了帮助高一学生有效备考政治,下面将对高一政治期末考试的大题考点进行总结。
一、政治学史与思想道德修养1. 政治学的起源及其发展考察对政治学的认识,包括政治学的起源、发展、分支、特点等。
2. 政治思想的起源及其发展考察对政治思想史的认识,包括古代各国政治思想的发展、不同政治思想的主要观点和特点等。
3.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考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包括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主要思想、发展历程等。
4. 中国近代思想考察近代中国思想的发展和主要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包括东西方思想的对比、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思想启蒙、科学文化的传播等。
5.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考察对思想道德修养和全球化世界的发展趋势的认识,以及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和特点等。
二、国家的组成和发展1. 国家的概念和特征考察对国家的基本概念、特征、功能、权力等的认识。
2. 国家元首制度和宪政制度考察国家元首制度和宪政制度的起源、性质、组成、作用等。
3. 国家的组成和分布考察国家的成员和领土的形成、调整等。
4. 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决策机构考察国家的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等的组成结构、权力机构,以及国家决策机构的形式和作用。
5. 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考察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包括国家的价值观、道德观念、文化传统等。
三、政府的职能和制度1. 政府的职能和作用考察政府的职能和作用,包括政府的管治职能、资源配置职能等。
2. 政府的组织结构和职责考察政府的组织结构、分工和职责,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
3. 政府决策的程序和原则考察政府决策的程序和原则,包括政府的法定程序、透明度、参与度等。
4. 公务员制度考察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起源、发展、运行等,以及公务员的权责和行为规范。
5. 管理和治理考察政府管理、公共管理和社会治理的概念、特点、机制等。
高一政治中的高频考点
高一政治中的高频考点政治的知识点很多,所以我们在复习时要有所侧重,不能盲目的复习。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一政治中的高频考点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高一政治中的高频考点◆考点1:货币的本质1: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注意:A、有价值就一定是商品,有使用价值;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要重视商品的质量②消费者:购物就应追求“物美价廉”生产者:要销售产品,实现价值,就必须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质量观念国家:重视产品质量,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的行为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观念上的货币)②流通手段( 现实的货币)。
流通货币量的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其它职能:①贮藏手段②支付手段(税收、利息、债务、租金(房租、地租)、工资的支付)③世界货币金属货币与纸币(1)纸币(纸币本身没有价值)职能:A、流通手段,B、支付手段发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授权)。
(国家有权决定纸币发行的数量、面值(面额)、但无权决定纸币的购买) 纸币的发行量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 = (待售商品量× 商品价格水平) / 货币流通次数。
(2)通货膨胀①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②表现:物价上涨③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④解决方法:A、大力发展生产,增加商品供应量,B、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合理把握财政支出规模、增加税收)C、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D、采取有力措施抑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加强价格监测,加强市场监管。
E、及时完善和落实对低收入群众的补助办法(3)通货紧缩:①实质: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②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
③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高一政治必修期末备考重要知识点复习.doc
高一政治必修期末备考重要知识点复习高一政治大家学习了很多知识点,政治是一门记忆类的学科,需要大家经常回顾才能记忆深刻,为了加深大家对高一政治知识点的记忆,为大家整理了高一政治必修期末备考重要知识点复习,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
1.商品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联系)2.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
(需要交换的原因) (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有价值)3.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4.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量减少。
(不变)5.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价值下降,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6.通货膨胀必须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7.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
(商品经济)8.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9.等价交换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换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
(经常不一致)10.价格由购买力决定。
(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1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消费所取代。
12.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1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公有资产,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14.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5.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
16.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越多。
(居民的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对比)17.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
(应该是政府债券)18.通过购买社会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小。
(商业保险)19.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20.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忽略了公平。
高一政治期末考点梳理
高一政治期末考点(一)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1)二者是统一的。
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②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
(2)二者又是对立的。
①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价值,为此他必须让渡使用价值给购买者。
②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因此他必须付出价值给生产者。
③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2.正确理解“货币”的概念①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货币是指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③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④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只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3.正确理解“纸币”的概念和发行①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②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
③纸币不是商品,自身没有价值,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④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取决于三个因素:待售商品数量(正比)、商品价格水平(正比)、货币流通速度(反比),这个关系叫货币流通规律。
⑤纸币的发行权在国家,一般由国家的中央银行负责发行。
国家可以决定纸币的发行量,但决定不了纸币实际代表的直接量(纸币的实际购买能力、币值)。
4.正确理解价值规律①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
②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③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④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规律调节社会劳动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可以促进商品生产者实现优胜劣汰。
5.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①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
②居民收入是影响消费水平的直接因素。
高一政治期末重点知识复习
高一政治期末重点知识复习高一学生在期末的时候进行政治复习,掌握重点知识很重要,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政治期末重点知识复习,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政治期末重点知识复习(一)1、经济全球化A、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B、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有利影响: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挑战(不利影响):①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②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C、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迎接挑战。
2、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对外开放的原因和措施)(1)加强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对外开放的原因)①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客观要求。
只有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才能推动国际贸易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③是加快现代化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②意义:A、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发挥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
B、有利于扩大双边贸易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实现优势互补C、有利于经济全球化,推动两国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推进贸易自由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D、有利于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高一政治期末重点知识复习(二)1、对生产(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创造社会财富,满足人民增长物体与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质量;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增强国家经济实力,提高国际地位,振奋民族精神)2、对消费(有利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提高消费水平;有利于发展第三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3、对财政(有利于发挥财政的作用,跟上三个作用)4、对劳动者(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就业岗位,增加收入,调动积极性,提高人们生活水平)5、对分配(与公平有关:生产目的,共同富裕,和谐,效率,科学发展观,内需)6、对资源(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把资源优势转化经济优势,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7、对宏观调控(是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实现宏观调控的总体目标)8、对对外开放(有利于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强交流与合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高一政治期末重点知识复习(三)(1)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居一中高中政治期末复习《经济生活》常见问答题总结归纳1、分析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或下跌的原因(利用原理“影响价格的因素”见教材11—13页,典型例题见练习册10页第6题,12页第9题)答:(1)价值决定价格。
(价格上涨一般找生产成本上涨的原因;价格下跌一般是由于技术的提高导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价值量减小的原因。
)+材料分析(2)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分析材料(分析到底出现了具体的原因导致供过于求还是供不应求,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3)其它因素(由材料分析得出,如:流通中的货币量、货币本身的价值、国际因素、财政补贴等)2、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或如何做理智的消费者?)(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3、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特别注意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常见的问法:(1)为什么要扩大内需刺激消费(运用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回答,见教材29页,典型例题见练习册25页第8题)答:A 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B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有被消费了,这种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C 消费调节生产,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的作用,D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E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2)怎样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或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利用影响消费的因素回答,见教材17至22页)答:A 从根本上说,要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B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
C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消除消费者消费的后顾之忧。
D 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缩小人们的收入差距,提高社会的总体消费水平。
E优化消费信贷环境,促使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
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F努力开拓农村市场,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
G 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4、怎样发展生产力(问法“如何促进我国或某地区的经济发展”见教材30页)答:(1)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4)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
5、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见教材39页—40页)答:A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以市场为导向,准确定位,抓住机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
B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a.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价格b.提高产品质量,以质取胜c.完善产品服务,特别是售后服务d树立品牌意识,争创名牌)C 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自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D 开展正当竞争,通过企业的兼并、破产和强强联合,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E 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增强国际竞争力。
F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
6、如何解决就业问题(见教材42页——43页)答:(1)根本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国家:A、加强宏观调控,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B、鼓励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适度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挥他们在增加就业中的优势C、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劳动力素质与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D、完善劳动力市场,努力改善劳动者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
E、健全劳动者就业信息机制,多渠道公开就业信息。
(3)企业:提供就业岗位,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4)个人:A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a自主择业观b竞争就业观c职业平等观d多种方式就业观B 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C 劳动者要爱岗敬业,开拓进取D、积极自主创业E、全面了解就业信息,利用政府提供的平台,选择合适的岗位如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国家、企业、个人)7、效率与公平(教材62页)关系:(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两者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2)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两者又存在矛盾。
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先富帮后富。
8、如何促进社会公平(教材61页——62页)答:(1)从根本上说,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等,为社会公平提供制度保障。
(3)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缩小收入差距。
(5)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6)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7)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经济和城乡经济发展,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促进农民增收。
(8)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9、财政的作用(一般考查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财政作用的)(教材65-66页)答:(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只要财政支出侧重于民生方面的投入,就体现了这一点)(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如修建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特别要注意,供需不平衡时,国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财政策,经济增长滞缓生时候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支减税、增发国债;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减支增税、减发国债)10、国家为什么要进行宏观调控(教材83页)答:(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是市场调节并不是万能的,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弱点和缺陷,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经济波动和收入分配差距拉大。
(2)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11、如何规范市场秩序?(教材79)(1)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公平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政府依法加强市场监管,严格实施市场准入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市场竞争规则。
(2)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3)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
12、怎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此类题的时候要注意分析材料,做到一一对应,教材88)(1)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2)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3)必须要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4)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13、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教材89页——90页)答:(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2)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3)统筹城乡一体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好生态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14、如何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教材89页)(1)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2)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3)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15、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新教材97页)答:(1)为了适应积极全球化的新形势,我们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2)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优势。
(3)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
(4)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5)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
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16、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教材94)积极:(1)促进国际分工水平提高,推动各国生产力的发展。
(2)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提高(3)促进国际贸易发展,为各国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消极:(1)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级分化更加严重。
(2)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17、企业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1)企业成功的因素(2)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3)科学发展观(4)利用世贸规则和国际惯例,积极应诉,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