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第三章溶液的依数性

合集下载

无机化学第三章溶液的依数性

无机化学第三章溶液的依数性

无机化学溶液的依数性第三章稀溶液的依数性§本章摘要§1. 溶液的饱和蒸气压下降问题的提出饱和蒸气压拉乌尔定律2. 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沸点和凝固点饱和蒸气压图公式应用3. 渗透压渗透现象渗透压渗透压公式§1 溶液的饱和蒸气压下降一问题的提出水自动转移到糖水中去,为什么?这种转移, 只能通过蒸气来进行. 因此, 要研究蒸气的行为, 才能弄清楚问题的实质.二饱和蒸气压1. 纯溶剂的饱和蒸气压(P0)液体气体在密闭容器中, 在纯溶剂的单位表面上, 单位时间里, 有N0个分子蒸发到上方空间中。

随着上方空间里溶剂分子个数的增加, 密度的增加, 分子凝聚, 回到液相的机会增加. 当密度达到一定数值时, 凝聚的分子的个数也达到N0个。

这时起, 上方空间的蒸气密度不再改变, 保持恒定。

此时, 蒸气的压强也不再改变, 称为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 用P0表示。

达到平衡. 当蒸气压小于P0时, 平衡右移, 继续气化; 若蒸气压大于P0时, 平衡左移, 气体液化. 譬如, 改变上方的空间体积, 即可使平衡发生移动。

2.溶液的饱和蒸气压(P)当溶液中溶有难挥发的溶质时, 则有部分溶液表面被这种溶质分子所占据, 如图示:于是, 在溶液中, 单位表面在单位时间内蒸发的溶剂分子的数目N要小于N0。

凝聚分子的个数当然与蒸气密度有关. 当凝聚的分子数目达到N, 实现平衡时, 蒸气压已不会改变. 这时, 平衡状态下的饱和蒸气压为:P < P0对溶液来讲, 蒸气压大于P, 液化;蒸气压小于P, 气化。

3. 解释实验现象过程开始时, H2O 和糖水均以蒸发为主; 当蒸气压等于P 时, 糖水与上方蒸气达到平衡, 而P0 > P, 即H2O 并未平衡, 继续蒸发, 以致于蒸气压大于P. H2O 分子开始凝聚到糖水中, 使得蒸气压不能达到P0. 于是, H2O 分子从H2O 中蒸出而凝聚入糖水. 出现了本节开始提出的实验现象.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溶液的饱和蒸气压下降。

无机化学03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无机化学03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7
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
9.0 g.L-1 NaCl 等渗溶液
5.0 g.L-1 NaCl 低渗溶液
15 g.L-1 NaCl 高渗溶液

8
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
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
生物体液的渗 透压
(769.8kPa)
无机盐、葡萄
晶体渗透压(766kPa) 糖、氨基酸等 (由晶体物质产生) 小分子物质(1L
血浆含7.5g)
胶体渗透压(3.8kPa) 蛋白质、多糖
(由胶体物质产生)
、脂质等高分 子物质(1L血浆
含70g)
9
细胞
自由通过 水分子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晶体物质 胶体物质
晶体渗透压起决定作用!
4
例:计算18.7 g·L-1乳酸钠(M=112)溶液的渗透 浓度。并判断该溶液属于临床上的等渗、高渗还是 低渗溶液?
解:c = 18.7÷112×1000×2 = 334 mmol·L-1 334 mmol·L-1接近320 mmol·L-1,又因为
乳酸钠溶液的实际粒子活度略小于2,所以该溶液 仍然属于临床上的等渗溶液。
无机化学03非电解质稀溶液 的依数性
2
第三章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溶液的依数性
蒸气压下降 沸点升高 凝固点降低 渗透压
依数性的应用
3
什么是非电解质稀溶液?
溶液? 非电解质溶液? 稀溶液?
4
溶液的依数性
依数性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某些性质的大小只决定于溶 质的浓度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即只依赖于溶质粒 子的数目,称为依数性。包括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和渗透压。
根据公式
,则:

溶液的依数性

溶液的依数性

Kf:溶剂凝固点降低系数; b: 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 凝固点下降原理的应用。
4、 渗透压
半透膜: 可以允许溶剂分子自由通过而不允许溶质 分子通过。 溶液的渗透压:由于半透膜两边的溶液单位体积内溶 剂分子数目不同而引起稀溶液溶剂分子渗透到浓溶液 中的倾向。为了阻止发生渗透所需施加的压力,叫溶 液的渗透压。
结论: 蒸气压下降,沸点上升,凝固点下降,渗透
压都是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稀溶液的通性;它们只与溶 剂的本性和溶液的浓度有关,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例: 谷氨酸分子式为 [COOHCH· NH2· (CH2)2COOH],取0.749g谷氨酸溶 于50.0g水中,测的凝固点为-0.188 º C,试求水溶 剂的凝固点下降常数Kf. 解: T 273.15 (273.15 0.188) 0.188( K )
f
0.749 1000 T f K f b K f ( )( ) M 50
M 88 K f ( )( ) M 50
K f 1.84K kgmol1
实验测定25C时,水的饱和蒸气压: p (H2O) = 3167.7 Pa; 0.5 mol · kg-1 糖水的蒸气压则为: p (H2O) = 3135.7 Pa; 1.0 mol · kg-1 糖水的蒸气压为: p (H2O) = 3107.7 Pa。
结论: 溶液的蒸气压比纯溶剂低,溶液浓度
溶解过程: ① 溶质分子或离子的离散过程 ② 溶剂化过程 溶液的形成伴随能量、体积、颜色的变化。
溶液:电解质溶液、非电解质溶液 导电性
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稀溶液的依数性:
只与溶液的浓度有关,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这些性质包括: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

无机化学级 溶液依数性 优质课件

无机化学级 溶液依数性 优质课件
4
德拜 和 休克尔提出:
(一) 离子氛(ion atmosphere):
中心离子周围的那些异性离子群
在强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离子氛的形成, 使离子不能充分表现它应有的性质
离子对的存在,使自由离子的浓度降低, 也使依数性和导电能力的下降
5
离子氛示意图
-
+
离子的有效浓度(表观浓度)总比理论浓度小些
路易斯----活度
1)浓度计算
Π = CBRT = 2×0.02×8.314×298
Π = 99.1kPa
2)活度计算 活度----活度系数---离子强度
I

1 2
B
bB zB2
=
1(0.0212 0.0212) 0.02 2
lg i Azi2 1 I I
lg i

0.50912
1
0.02 0.02

0.0631
Na Cl 0.865 Nac Clc 0.865 0.04 0.0346
RT = 0.0346×8.314×298=85.7 kPa
实验值 86.1 kPa
12
稀溶液的依数性
掌握:
Raoult定律
作业题
电解质溶液
稀溶液 依数性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溶液的沸点升高 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溶液有渗透压力
ΔP = K·bB ΔTb= Kb·bB ΔTf = Kf·bB
Π = bBRT
各个依数性的原理、 计算公式及其相互联系 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
电解质溶液的特殊性
电离度和弱电解质---强电解质
电解质溶液
已解离的分子数
α = 原有分子总数 ×100%

无机第二章 溶液的浓度 第三章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无机第二章 溶液的浓度 第三章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服从这个关系式的溶液为理想溶液。例如苯与甲苯所组 成的溶液。
配套教学用书《无机化学习题集》中
第三章练习 1 、4、7 、9、10 、11
显然,若以水为溶剂,则有: nB bB bB 0 xB = , p pA =K H2O bB nA 55.51 55.51
5:例题:见P16,例3-1 , 例3-2
二:溶液的沸点升高
1:沸点和正常沸点: 101.3 (normal boiling point) 2:溶液的沸点升高: (boiling point elevation) p/KPa 溶液的沸点总是高于 纯溶剂的沸点。 (见右图)
ωB
B =
V总
三 质量浓度(mass concentration): 溶质B的质量mB除以混合物的体积V,用符号ρB表示,即:
mB ρB V
(SI制单位 : kg/m3 ;常用单位:g· L–1或g· ml–1)
第三节 各浓度之间的换算( 自学 ) 例题: 见P13 例2-4, 例2-5
第二节
其它浓度的表示方法 ( 自学 )
一 质量分数(mass fraction): 溶质B的质量mB与溶液的质量m之比称为该溶质B mB 的质量分数,用符号ωB表示,即:
m 二 体积分数(volume fraction): 在与混合气体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中组分B单独占有的体积 VB与混合气体总体积V之比,为该组分B的体积分数,用符号φB表示, VB 即:
水 溶液 冰
Tf
Tb
3:溶液的沸点升高值: (T )373 Tb Tf 273(T ) 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 T/K 沸点升高值近似地与溶液的 质量摩尔浓度成 正比,而与 图:溶液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 溶质的本性无关。

无机化学第3章 溶液

无机化学第3章 溶液

反应开始 :c(H2),c(I2) 较大, c(HI) = 0, υ正较 大,υ逆为 0;反应进行:c(H2),c(I2)减小, υ正减 小,c(HI)增大,υ逆增大;某一时刻:υ正= υ逆,系统组 成不变,达到平衡状态。
u正
u逆
u正 u逆
H2 (g) I 2 (g)
2HI(g)
0.02
0.01
3.1.1 溶液的蒸汽压下降
1. 饱和蒸气压
蒸发与凝聚是互为可逆的两个过程 液体 T一定,
蒸发 凝聚
气体 可逆过程达到平衡 (相平衡)
u蒸发=u凝聚
相平衡状态为饱和状态
此状态下的蒸气为饱和蒸气 饱和蒸气所具有的压力称为该物质的饱和蒸气压 饱和蒸汽压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的本性和温度。 饱和蒸汽压越大,表示该物质越容易挥发。
pH 0 ~ 14 ◆水溶液:
◆ pH适用于 [H+]、[OH-]<1.0mol· -3的溶液 dm
[H ]> 1.0mol dm-3
pH<0
pH> 14
[OH ]>1.0mol· -3 dm
◆纯水:pH = 7
3.2.2 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和溶液pH值的计算
1. 一元弱酸的解离平衡和溶液pH值的计算
离子的有效浓度(离子的活度):a = c 其中 为活度系数( <1), 的大小取决于离子强度I. 离子强度(I):离子强度是反应离子间相互牵制作用大小的 物理量。
1 2 I ciZi 2
其中ci:离子浓度,Zi:离子所带电荷 不同离子强度下的 值可通过查表得到,I越大 越小。
溶液渗透的装臵
注意
渗透现象只有在半透膜存在时才表现出来
稀溶液渗透压与溶液浓度和温度的关系: ΠV = nRT

溶液的依数性

溶液的依数性

溶液的依数性溶液的依数性是说溶液的某些性质与溶质的粒子数的多少有关系,与溶质本性无关。

依数性分别用拉乌尔定律、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和渗透压公式定量描述。

溶液的依数性所谓“依数性”顾名思义是依赖于数量的性质。

稀溶液中溶剂的蒸气压下降、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及渗透压等的数值均与稀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数量有关,这些性质都称为稀溶液的依数性。

1.蒸气压下降对二组分稀溶液,溶剂的蒸气压下降已如式(2-67)所述Δp=p*A-pA=p*AxB即Δp的数值正比溶质的数量—溶质的摩尔分数xB,比例系数即为纯A的饱和蒸气压p*A。

2.凝固点(析出固态纯溶剂时)降低稀溶液当冷却到凝固点时析出的可能是纯溶剂,也可能是溶剂和溶质一起析出。

当只析出纯溶剂时,即与固态纯溶剂成平衡的稀溶液的凝固点Tf比相同压力下纯溶剂的凝固点T*f 低,实验结果表明,凝固点降低的数值与稀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数量成正比,比例系数kf叫凝固点下降系数它与溶剂性质有关而与溶质性质无关。

详细推导3.沸点升高沸点是液体或溶液的蒸气压p等于外压pex时的温度。

若溶质不挥发,则溶液的蒸气压等于溶剂的蒸气压p=pA,对稀溶液pA=p*AxA,pA<p*A,所以在p—T图上稀溶液的蒸气压曲线在纯溶剂蒸气压曲线之下,由图可知,在外压pex时,溶液的沸点Tb必大于纯溶剂羝液的沸点Tb必大于纯溶剂的沸点T*b,即沸点升高。

实验结果表明,含不挥发性溶质的稀溶液的沸点升高亦可用热力学方法推出,kb叫沸点升高系数。

它与溶剂的性质有关,而与溶质性质无关。

4.渗透压若在U形管中用一种半透膜把某一稀溶液和溶剂隔开,这种膜允许溶剂但不允许溶质透过。

实验结果表明,大量溶剂将透过膜进入溶液,使溶液的液面不断上升,直到两液面达到相当大的高度差时才能达到平衡。

要使两液面不发生高度差,可在溶液液面上施加额外的压力,假定在一定温度下,当溶液的液面上施加压力为∏时,两液面可持久保持同样水平,即达到渗透平衡,这个∏值叫溶液的渗透压。

三稀溶液依数性PPT课件

三稀溶液依数性PPT课件

表明 :
二、溶液的沸点升高 1.液体的沸点 ( boiling point )
2.溶液的沸点升高
是溶液蒸气压下降的直接结果
P (k Pa)
101.3
纯水
水溶液
△TB
373 TB
T (K)
几种常用溶剂的沸点升高常数
溶剂 水 苯
三氯甲烷 萘
乙醚
沸点/K
Kb
373.0
0.52
353.2
2.53
333.2
胶体渗透压力:高分子物质所产生的渗透压力 • 2.溶液的等渗、高渗、低渗 • 等渗溶液: 溶液的渗透压在 280~320 m mol/L之间. • 高渗溶液: 溶液的渗透压﹥ 320mmol/L • 低渗溶液: 溶液的渗透压﹤ 280mmol/L
第三次思考题(第六章1~3节)
• 第六章 电解质溶液 • 第一次课思考题 • 1.强(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特点是什么?写出 • 强电解质溶液离子强度的计算公式。 • 2.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如何计算?影响电离度大 • 小及电离常数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 3.电离常数的大小有什么意义?它与电离度的 • 关系称为什么定律? • 4.写出一元弱酸(碱)溶液pH值的三种计算式及 • 条 件。
计算式. 5.血浆总渗透压是多少,如何判断溶液的等渗、高渗、低渗.
第三章 稀溶液的依数性
溶液的性质分可分成两部分: 与溶质本性有关的性质(如溶液的导电性、颜色、溶解度) 与溶液的浓度有关的性质(如溶液的蒸气压、溶液的沸点、
溶液的凝 固点、溶液的渗透压等) 第一节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一.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1.溶剂的蒸气压(P0 )
第三节 渗透压在医学上的应用
一. 渗透浓度 定义:溶液中能产生渗透作用的溶质 粒子(分子和离子)总的 物质的量浓度.用Cos 表示. Cos = i×CB×1000 (mmol/L)

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考研复习基本知识篇

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考研复习基本知识篇
色散力:普遍存在于各种分子之间。
分子的分子量越大,色散力就越大。
例题 取向力 诱导力 色散力
CO2 (g)

He , H2O

CH3OH,H2O 有
HBr 气体 有
I2 , CCl4











38
Vander.Waals力与物质的性质的关系
分子
F2 2
分子量
Vander.Waals力
Cl2 Br2 I2
② 影响凝结值大小的因素
A、价数越高,凝结值越小.聚沉能力越强。
如:对于负溶胶: Al3+>Mg2+>K+
对于正溶胶: PO43->SO42->Cl-
B、同价阳高高聚沉,同价阴高低聚沉,
如,对负溶胶:

一价阳离子的凝结能力次序为:

Cs+>Rb+>K+>Na+>Li+ 二价阳离子的凝结能力次序为:
离 子 序
取值: 0,1, 2,···(n-1) 共n个
对应着 s, p, d, f…... (亚层) n 、l 相同的电子,能量相同,处于同 一能级,
称为等价轨道(简并轨道)。 单电子原子: Ens= Enp= End= Enf
E1s < E2s = E2p < E3s = E3p = E3d< E4s = E4p ......
则速率反程为 = kc(NO)c(Br2)
② 根据实验数据来设定并求解速率方程
10
反应级数
= k c a (A)c b(B)

无机化学内容精要及习题 第三章 溶液和胶体溶液

无机化学内容精要及习题 第三章  溶液和胶体溶液

第三章 溶液和胶体溶液一、关键词(一)溶液的组成标度及其关系溶液的组成标度换算关系 ρB ωB c B b B 质量浓度ρB- ωB d c B ·M B B B B B 1b M b M ρ+ 质量分数ωBd B ρ - B B c M d B B B B 1b M b M + 物质的量浓度c BB B M ρ B B M ρω - B B B 1db b M + 质量摩尔浓度b B B B B )(M ρρd - ()B B B 1M ωω- B M c d c B B - -换算中的注意事项:如果涉及质量与体积间换算时,必须以溶液的密度为桥梁;V ρm B B =如果涉及质量与物质的量间换算时,必须以溶液的摩尔质量为桥梁。

B B B M n m =(二)稀溶液的依数性1.计算稀溶液的依数性计算公式 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渗透压 Δp =Kb B ΔT b =K b b B f f B ΔT K b =Π= icRT2.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1)渗透浓度:1L 溶液中能产生渗透效应的所有溶质微粒的总的物质的量浓度。

用符号cos 表示,常用单位为常用mmol/L 。

(2)等渗、低渗和高渗溶液:在临床上,凡是渗透浓度在280~320mmol/L 的溶液为等渗溶液;渗透浓度低于280mmol/L 的溶液为低渗溶液;渗透浓度高于320mmol/L 的溶液为高渗溶液。

(3)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人体体液中电解质解离出的小离子和小分子物质产生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蛋白质等高分子化合物产生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

(三)胶体溶液溶胶、高分子溶液和溶液的性质比较溶胶高分子化合物溶液溶液胶粒直径为1~100nm分散相粒子是许多分子、原子、离子的聚集体多相不稳定体系扩散速率慢不能透过半透膜丁铎尔现象明显加入少量电解质时聚沉高分子直径为1~100nm分散相粒子是单个大分子或离子单相稳定体系扩散速率慢不能透过半透膜丁铎尔现象微弱加入大量电解质时聚沉分子或离子的直径小于1nm分散相粒子是单个分子或离子单相稳定体系扩散速率快能透过半透膜丁铎尔现象微弱电解质不影响稳定性二、学习感悟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以渗透压为例,逐渐学会由现象到本质的推理方法。

无机化学(上)11 溶液依数性的应用1.2.4 溶液依数性的应用

无机化学(上)11 溶液依数性的应用1.2.4 溶液依数性的应用

溶液依数性的应用一、溶液依数性的特点:稀溶液、难挥发、非电解质难点分析:为什么在讨论稀溶液的依数性时,要把溶质限定为难挥发非电解质?公式由ΔP = k·m 推出,在推导时,有条件:溶质不挥发,且n质<< n剂,即为稀溶液。

溶质若为易挥发的物质或电解质,则对依数性的影响比较复杂。

例如,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由于乙醇的挥发性大于水,在一定温度下,乙醇溶液的蒸气压就会大于该温度下纯水的蒸气压。

所以溶液的蒸气压不是降低而是升高了。

由于溶液的蒸气压升高了,该溶液的沸点就降低了。

但溶液的凝固点是溶剂的固相蒸气压与溶液中溶剂的蒸气分压达到平衡时的温度。

不管易挥发还是难挥发的溶质,都会降低溶液中溶剂的蒸气分压,所以凝固点都会下降。

溶质是电解质,在水中能解离成离子。

带电离子在溶液中强烈的相互作用使其有效浓度即活度与计量浓度相差较大,而且随离子电荷增加和浓度增大,这个差距会变得越来越大。

故在讨论溶液依数性时,为了使依数性与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简单化,能用简单公式把他们定量的联系起来,所以把溶质限定为难挥发非电解质。

二、溶液依数性的应用1、测定分子量例题:将 1.09g 葡萄糖溶于 20g 水中,所得溶液的沸点升高了 0.156K,求葡萄糖的分子量。

解: 先求出m。

和实际分子量 180 相近,利用凝固点法,测分子量更准确。

因为 k f比 k b要大,温度差要更明显一些。

就测定方法本身来讲,凝固点的测定比沸点测定精确度高。

2、水和溶液的步冷曲线稀溶液的依数性除了如例题所示,可以用来测定分子量,还可以解释一些现象和应用于实际中。

在冷却过程中,物质的温度随时间而变化的曲线,叫做步冷曲线。

在步冷曲线中,纵坐标为温度,横坐标为时间。

曲线(1)是H2O 的步冷曲线,AB段是H2O,液相,温度不断下降;B点开始结冰;BC段温度不变; C点全部结冰;CD段冰的温度不断下降。

曲线(2)是溶液的步冷曲线,A’B’是溶液,液相;B’是溶液的冰点,低于273K,由于有冰析出,溶液的浓度增加,冰点更低,温度下降,故 B’C’段温度不恒定;从C’点开始一同析出冰盐混合物,且二者具有固定的比例,即和此时溶液的比例相同。

【免费下载】 无机化学第三章溶液的依数性

【免费下载】 无机化学第三章溶液的依数性
稀溶液饱和蒸气压下降值, 与稀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这 是 Raoult 定律的另一种表述形式。
§2 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
一 沸点和凝固点
蒸发: 表面气化现象称为蒸发; 沸腾: 表面和内部同时气化的现象; 沸点: 液体沸腾过程中的温度. 只有当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和外界大气的压强相等时, 液体的气化 才能在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这时的温度即是沸点.
即可使平衡发生移动。 2.溶液的饱和蒸气压 (P)
当溶液中溶有难挥发的溶质时, 则有部分溶液表面被 这种溶质分子所占据, 如图示: 于是, 在溶液中, 单位表面在单位时间内蒸发的溶剂 分子的数目 N 要小于 N0 。 凝聚分子的个数当然与蒸 气密度有关. 当凝聚的分子数目达到 N, 实现平衡时, 蒸气压已不会改变. 这时, 平衡状态下的饱和蒸气压为:P < P0 对溶液来讲, 蒸气压大于 P, 液化;蒸气压小于 P, 气化。
三 拉乌尔定律 (Laoult, 法国) 1. 溶液的浓度
每 溶液中含溶质的摩尔数,
方便, 唯一不足, 是和温度有关。若用每 Kg 溶剂中含溶质的摩尔数,
则称为质量摩尔浓度, 经常用 m 表示。
摩尔分数: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3中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 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基础化学-第一章 溶液 第三节 溶液的依数性

基础化学-第一章 溶液 第三节 溶液的依数性

实验1:将红细胞置入9.0g/LNaCl溶液
溶液的渗透压
只有在9.0g/LNaCl中红细 胞,既不胀大,也不缩小, 保持正常形态。
原因: 9.0g/LNaCl溶液(生理盐水)和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 为等渗溶液,细胞膜内、外液体处于渗透平衡状态的缘故。
实验2:将正常红细胞置入3.0g/LNaCl溶液
50 1000 278 (mmol/L) 180
3. 求9.0g /L NaCI溶液的渗透浓度
9. 0 2 1000 308 (msmol / L) 58 .44
(二)等渗、低渗和高渗溶液

一定温度下,渗透压相等的两种溶液称为等渗溶液。
医学上:是以人血浆的渗透压为标准来衡量:
正常血浆的总渗透浓度约为303.7mmol/L
原因:是由于15g/LNaCl溶液的渗透压大于红细胞内液,为 高渗溶液,红细胞内液的水分子便自发地透出膜外而 引起的。
知识小结:
溶液的渗透压
红细胞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的形态变化
正常形态
溶 血
胞质分离
大量输液时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临床上,病人需要大量输液时,必须使用等渗溶液,否 则将产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输入低渗溶液,会使红血球破裂出现溶血现象。
反渗透:使渗透作用逆向进行的过程。可用于海水淡
化、废水处理和溶液的浓缩等方面。 在浓溶液一侧增加较大的压力可使溶剂进入稀溶液 (或溶剂)。依此可实现溶液的浓缩和海水的淡化。
(二)渗透压与浓度、温度的关系
非电解质稀溶液:
ΠV n RT
Π cRT
式中:∏ 为溶液的渗透压 c 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ol /L ) T 为绝对温度(T=273.15+toC) R 为常数 R=[8.314kPa· L/(mol· K) ] 结论: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的渗透压只与单位体 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微粒 数)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大学 无机化学 第三章 酸碱平衡

大学 无机化学 第三章 酸碱平衡


Ka = 1.3 10 5
HCl HAc = H 2 Ac Cl
Ka = 2.8 10 9
二、酸碱质子理论 4.酸碱的强弱 由此可见:为了定量地表示质子论中的各种酸碱的相对强弱, 我们必须用一两性物质作为基准物-- H2O HAc + H2O Ac+ H2 O Ac- + H3 O+
+ pOH =pKw= 14
=1.08%
影响电离度a的因素 内因 影响因素 外因 a. 溶剂的性质 b.温度 c. 浓度 电解质的结构
提示:今后提及电离度时,必须同时指出溶液的浓度。
二、强电解质溶液 根据现代结构理论,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从理论上
来说,电离度应该是100%,但实验测得的结果却表明小于100%。
实验值
二、酸碱质子理论
1.将不同强度的酸碱均化到相同强度水平,这种效应称为拉平效应。
HClO4 H 2O H 3O ClO4

HCl H 2O H 3O Cl
区分性试 剂
2.能区分酸、碱强弱的效应称为区分效应。
HClO4 HAc = H 2 Ac ClO4
-
一、酸碱电离理论 局 限 性: 1.仅限于水溶液,无法说明物质在非水溶液中的酸碱问题。 如:在液氨中,NH4+与NaNH2的反应。 NH4+ + NH22 NH3
非水滴定
2.把碱限制为氢氧化物,对Na2CO3、Na3PO4等本质上具有碱性
无法说明。
二、酸碱质子理论
1923年布朗斯特(J.N.Bronsted)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 酸: 能给出质子的物质,即质子的给体。 如:HCl → H+ + Cl碱: 能与质子结合的物质,即质子的受体。

第3章 非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

第3章 非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第三章非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先解释一下这个小标题。

“非电解质”是说溶质在溶剂中不电离。

例如,葡萄糖在水中不电离,而食盐在水中就电离成Na+和Cl-。

“稀溶液”的含义是,由于溶质远远少于溶剂,因此溶质-溶质相互作用和溶质-溶剂相互作用都可以忽略,而只需考虑因加入溶质所引起的溶剂含量降低产生的影响。

依数性(colligative properties)是指只取决于溶质粒子数量、而与粒子特性无关的溶液性质。

一、蒸气压下降——拉乌尔(Raoult)定律1.相和相平衡相(Phase): 每种聚集态内部均匀的部分。

例如水、冰和水蒸气分别为液相、固相和气相。

相平衡(Phase equilibrium):宏观上物质净迁移停止的状态。

例如,在恒定温度下,将1杯水置入真空容器,杯中水会越来越少,而容器中真空度会越来越低(即压力越来越高),这表明有液体转变为气体。

过一段时间之后,水体积和容器内的压力都不再变化。

此时,水(液相)和水蒸汽(气相)所处的状态就是1种相平衡状态。

我们在冬天看到的河面结冰现象,并不是水的气-液-固三相平衡年月日x0404-08课程名称:无机化学态,因为气相中含有空气,液相也不是纯水。

2.纯物质的蒸气压纯物质气-液相平衡状态的气相压强,称为该物质的蒸气压。

有时为与非平衡状态的气相压强相区别,也称前者为饱和蒸气压或平衡蒸气压。

纯物质在某一指定温度下的蒸气压是该物质的特性,它反映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强度。

例如,乙醚的蒸气压比乙醇的高(图2-1),这表明,在液体乙醚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较弱,在液体乙醇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较强。

图 2-1 乙醚和乙醇的蒸气压纯物质的蒸气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图2-2)。

这是因为,升温使分子动能增加,使分子间相互作用减弱。

该论断对于溶液也成立。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图 2-2 乙醚、乙醇和水的蒸气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3.混合物的蒸气压——Raoult’s Law葡萄糖水溶液的蒸气压比纯水的蒸气压低(图2-3)。

无机化学各章节第3章 气体、溶液和胶体知识点

无机化学各章节第3章  气体、溶液和胶体知识点

第3章 气体、溶液和胶体知识点:一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与道尔顿气体分压定律1、 pV= nRTR =8.314 kPa∙L∙mol -1∙K -1=8.314 Pa∙m 3∙mol -1∙K -1=8.314 J·mol -1·K -1 2、∑i 321p p p p p =+++= 二 溶液的浓度的表示方法1、物质的量浓度 V n c B B =单位mol·L -1 2、质量摩尔浓度 A B B m n b =单位mol·kg -1 3、摩尔分数 B B n x n =4、质量分数 B B m w m =5、质量浓度 B B m Vρ= 单位g·mL -1 三 稀溶液的依数性1、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Δp =K •b B2、溶液的沸点升高 ΔT b =K b •b B3、溶液的疑固点下降 ΔT f =K f •b B4、溶液具有一定的渗透压 依数性适用条件: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四 胶团结构:AgNO 3与KI 反应形成AgI 溶胶:1、KI 过量:2、AgNO 3过量: 五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1、稳定性因素:布朗运动、胶粒带电、溶剂化作用2、聚沉方法:加热、电性相反溶胶的相互混合、加入强电解质3、电解质的聚沉能力: 电解质的聚沉值越小,其聚沉能力越大若胶粒带正电,聚沉能力的次序为:阴离子-3>-2>-1 ; F -> Cl ->Br -> I -若胶粒带负电,聚沉能力的次序为:阳离子+3>+2>+1 ; Cs +>Rb +>K +>Na +>Li + BV n RT ∏=+x-+m {(AgI)nI (n-x)K }xK -⋅⋅⋅ 胶粒带负电x+m 33{(AgI)nAg (n-x)NO }xNO +--⋅⋅⋅ 胶粒带正电。

暨南大学有机无机化学稀溶液依数性复习课件

暨南大学有机无机化学稀溶液依数性复习课件
Π = bB RT
强电解质溶液的相关计算,要 加校正因子。
• 正视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 • 正视自己的缺点,知错能改, •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 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山外有
山,人外有人!
• 正视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 • 正视自己的缺点,知错能改, •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 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山外有
物质的量浓度
B
nB m
质量浓度
B
mB V
摩尔分数
xB
=
——nB— nB + nA
质量摩尔浓度
bB
nB mA
单位: mol ·kg-1
1、蒸气压下降
p = p0 xA
Δp = p0 - p ≈
p0
MA 1000
bB
=K
bB
2、沸点升高
ΔTb = Kb·bB 3、凝固点降低
ΔTf =Kf bB 4、渗透压
一个人的成就越大,对他说忙的人就越少; 一个人的成就越小,对他说忙的人就越多。
山,人外有人!
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来自一步都 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在走向我们自 己选定的终点。
生活不必处处带把别人送你的尺子,时时丈量 自己。
对大部分人来说,工作是我们憎恨的一种乐 趣,一种让我们脚步变得轻盈的重负,一个没 有它我们就无处可去的地狱。
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 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化学溶液的依数性
第三章稀溶液的依数性§本章摘
要§1. 溶液的饱和蒸气压下降问题的提出饱和蒸气压
拉乌尔定律
2. 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
沸点和凝固点饱和蒸气压图公式应用
3. 渗透压
渗透现象渗透压渗透压公式
§1
溶液的饱和蒸气压下降
一问题的提出
水自动转移到糖水中去,
为什么?
这种转移, 只能通过蒸
气来进行. 因此, 要研究蒸
气的行为, 才能弄清楚问题
的实质.
二饱和蒸气压
1. 纯溶剂的饱和蒸气压 (P
)
液体
气体
在密闭容器中, 在纯溶剂的单位表面
上, 单位时间里, 有N
个分子蒸发到上方
空间中。

随着上方空间里溶剂分子个数的增
加, 密度的增加, 分子凝聚, 回到液相的机
会增加. 当密度达到一定数值时, 凝聚的分
子的个数也达到N
个。

这时起, 上方空间
的蒸气密度不再改变, 保持恒定。

此时, 蒸气的压强也不再改变, 称为该
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 用P
表示。

达到平衡. 当蒸气压小于P
时, 平衡
右移, 继续气化; 若蒸气压大于P
时, 平
衡左移, 气体液化. 譬如, 改变上方的空间
体积, 即可使平衡发生移动。

2.溶液的饱和蒸气压 (P)
当溶液中溶有难挥发的溶质时, 则有部分溶液表面被这种溶质分子所占据, 如图示:
于是, 在溶液中, 单位表面在单位时间内蒸发的溶剂分子的数目N要小于N。

凝聚分子的个数当然与蒸气密度有关. 当凝聚的分子数目达到N, 实现平衡
时, 蒸气压已不会改变. 这时, 平衡状态下的饱和蒸气
压为:P<P
对溶液来讲, 蒸气压大于P, 液化;蒸气压小于P, 气化。

3. 解释实验现象
过程开始时, H
2
O 和糖水均以蒸发为主; 当蒸气压等于 P 时,
糖水与上方蒸气达到平衡, 而 P
0> P, 即 H
2
O 并未平衡, 继续蒸发,
以致于蒸气压大于 P. H
2
O 分子开始凝聚到糖水中, 使得蒸气压不
能达到 P
0. 于是, H
2
O 分子从 H
2
O 中蒸出而凝聚入糖水. 出现了本
节开始提出的实验现象.
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溶液的饱和蒸气压下降。

三拉乌尔定律 (Laoult, 法国)
1. 溶液的浓度
每溶液中含溶质的摩尔数, 为摩尔浓度. 这种浓度
使用方便, 唯一不足, 是和温度有关。

若用每 Kg 溶剂中含溶质的摩尔数, 则称为质量摩尔浓度, 经常用 m 表示。

摩尔分数:
对于稀溶液, 由于 n
质<< n

,
故有:
对于稀的水溶液, 则有:
对于 1000g 溶剂水, 则有:
这时, n
质的意义是 1000g 水
中含的溶质的摩尔数, 即质量
摩尔浓度 m, 故:
这是稀的水溶液中, x

与质量摩尔分数的关系, 其它溶剂, 则不是55.5, 但仍是一个已知数值。

2. 拉乌尔定律 (Laoult)
在一定温度下, 溶液的饱和蒸气压等于纯溶剂的饱和蒸气压与
溶剂摩尔分数之积.即: P = P
0·x

用P表示溶液的P与纯溶剂P
0之差, 则有:P = P
- P = P
- P
·x

= P
(1- x

) 故有:P = P
·x

对于稀的水溶液:
一定温度下, P
亦为常数, 故P
/55.5 也是常数, 令其等于
k, 则有:P = k·m (对于不同溶剂, k 值不同)
稀溶液饱和蒸气压下降值, 与稀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

这是 Raoult 定律的另一种表述形式。

§2 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
一沸点和凝固点
蒸发: 表面气化现象称为蒸发;
沸腾: 表面和内部同时气化的现象;
沸点: 液体沸腾过程中的温度.
只有当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和外界大气的压强相等时, 液体的气化才能在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这时的温度即是沸点.
凝固点: 液体凝固成固体(严格说是晶体)是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的, 这个温度称为凝固点。

凝固点的实质是, 在这个温度下, 液体和固体的饱和蒸气压相等.即为:
液体固体平衡
若 P固 > P液, 则固体要融化(熔解);
P固 < P液, 液体要凝固; (和H
2
O自动向糖水转
移是一个道理, 都是蒸气压在起作用) 二饱和蒸气压图
三 公式
1. 沸点升高公式
用 T b 表示沸点升高值, 即: T b = T b - T 0b ( T 0b 是纯溶剂的沸点, T b 是溶液的沸点)。

T b 是直接受P 影响的, 有: T b P, 而 P = k ·m, 故
T b m. 比例系数用 k b 表示, 则有:
T b = k b ·m , kb 为沸点升高常数, 不同的溶剂, k b 值不同, 最常见的溶剂是H 2O, 其k b = 0.512
2. 凝固点下降公式
用 T f 表示凝固点降低值, 即: T f = T 0f - T f T 0f 是纯溶剂的凝固点, T f 是溶液的凝固点.
总之, T f 为正值, 且 T f = k f ·m,
k f : 凝固点降低常数, H 2O 的k f = 1.86
3. 公式的成立条件
公式由 P = k ·m 推出, 在推导时, 有条件: 溶质不挥发, 且 n 质 << n 剂, 即为稀溶液。

m(质量摩尔浓度)的大小, 要能与溶液表面上不挥发的质点的多少有定量关系, 溶质必须是非电解质. 若是NaCl, 电解产生 Na+ 和 Cl-, m = 1时, 质点数可能是 2, 且 Na+ 和 Cl- 之间又有吸引, 则相当于在 1-2 之间, 不好定量. Ba(OH)2 体系就更加复杂了. 因而, 公式成立的条件是: 不挥发的非电解质的稀溶液。

1) 挥发性溶质: 在后续课程中讲授。

2) 电解质溶液: 离解后, 相当于多少个粒子, 定量关系不确切. 不能用此公式计算, 但同样 0.1 m 的 Al 2(SO 4)3 总比 0.1m 的 NaCl 产生的粒子多. 可以定性的推理, 即仍有蒸气压下降, 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等性质.3) 浓溶液: 由于分子间的作用复杂, 虽然也有升高和降低等现象, 但定量关系不准确。

例题:将 1.09g 葡萄糖溶于 20g 水中, 所得溶液的沸点升高了 0.156K, 求葡萄糖的分子量。

解: 先求出m.
和实际分子量 180 相近
利用凝固点法, 测分子量更准确. 因为 k
f 比 k
b
要大, 温
度差要更明显一些. 就测定方法本身来讲, 凝固点的测定比沸点测定精确度高
§3 渗透压
一渗透现象
二渗透压
渗透现象发生以后,
1. H
2O柱的高度降低, 静压减小, 使右行的H
2
O分子数目减少;
2. 糖水柱升高,使左行的H
2
O分子数目增加;
3. 糖水变稀, 膜右侧的H
2O分子的分数增加, 亦使左行的H
2
O分子
数目增加.
当过程进行到一定程度时, 右行和左行的H
2
O分子数目相等,
这时, 达到平衡, 即H
2
O柱不再下降; 同时, 糖水柱不再升高. 液面高度差造成的静压, 称为溶液的渗透压, 用表示, 单位为Pa.
三渗透压公式
具有渗透压, 是溶液的依数性质, 它产生的根本原因也是相变界面上可发生变化的分子个数不同引起的. 经过长期研究, 人们发现:
1. 温度相同时, 和溶液的体积摩尔浓度成正比;
2. 浓度相同时, 和温度 T 成正比. 即:
测得比例系数和气体常数 R 相同, 则公式改写成:
即: V = nR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