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 第4讲 晚清时期的中国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1912年)
201关6 联洋货)入侵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与1卷完全一样
甲午战后“诗界革命” (甲午战争后的民族
觉醒)
2015 自然经济对洋货的抵制作用 洋务运动与传统观念冲突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洋务运动)
二、晚清时代特征(1840—1912)
国内
政治: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阶层 纷纷救亡图存;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对 外开放,外交近代化起步
5.(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8)19世纪70年代,针对 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 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 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阶级关系变动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维新派、革命派政治团体成立
学习西方内容 向西方学习从技术层面转向制度层面 革命力量壮大 中华民族群体性觉醒,更多阶级、阶层投入救亡图存行列
1.(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 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 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 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 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经济: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济结构 发生变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民族资本主义 在夹缝中生存);工业化起步
思想:西学东渐;“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 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思想不断解放;中华民 族意识逐步觉醒
二轮复习--晚清时期的中国-课件讲解版(117张)
第4讲 晚清时期的中国 (1840~1912年)
通史时空坐标
时段特征概览 总述:鸦片战争到1912年清帝退位(1840~1912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秩序逐步确立时期,也是中国社会在屈辱中走向近代化的时 期,主要处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政治:屈辱线索:列强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 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主权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抗争探索: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先后发 起了洋务运动与清末新政;资产阶级先后发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成立,晚清统治于1912年结束
六、义和团运动 1.背景: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概况: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由山东发展到京津地区,被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3.作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 斗争精神。
七、辛亥革命 1.条件 (1)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 (2)思想基础: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指导思想。 (3)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1905年,全国性的资产阶级 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 (4)实践:各地革命党人发动的起义。
主干知识排查
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原因 (1)根本原因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蓄 意打开中国国门,使中国沦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2.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近代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 京条约》。
3.影响 (1)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改变。 (3)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4)西方思想文化传播,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专题四+中华文明的变革与转型——晚清时期(1840—1912)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
【复习目标】认识列强侵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晴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层为挽救危局所做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把握晚晴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法;唯物史观:认识晚晴中国变化的原因;家国情怀:认识近代中国各阶层救亡图存的伟大情怀。
【重点难点】重点:把握晚晴时期的阶段特征的时代主题;难点:认识中国近代化的特点。
【阶段特征】1、政治:2、经济:3、思想文化:【通史整合】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主要层面通达晚晴时期的线索。
高三年级 (历史二轮复习——通史) 导学案 专题四、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 第1讲 中华文明的变革与转型 ——晚清时期(1840——1912)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考点强化】1、四次列强侵华的原因、签订的条约内容(熟悉),对中国的影响;2、中国人民抗争(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义和团;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各自的背景、口号或者纲领的理解,评价等。
3、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表现、特点和影响。
4、民族工业产生与初步发展的时间、原因和影响。
5、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主要思想理论(背景,内容的理解和评价)。
【巩固提升】1、“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生,则由皇帝派钦差大臣负责办理。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强行驻京,西方诸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使馆。
咸丰十年,清政府宣布在北京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启近代外交的进程B.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C.中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近代外交体系D.体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特征2、1875年,清政府制定了“海防”和“塞防”并重的国防战略。
十年后,将海防建设作为重点,并最终形成了“三洋设防,北洋为重”的海防格局。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公开课—晚清时期
经济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发 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 形成
中国(19世纪中后期)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 步加深和近代化的起步
面临内忧外患,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逐步加深,人民掀 起太平天国运动等斗争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经 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相继 产生,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 化
政治 资本主义代议制广泛确
立与发展;社会主义运 动的发展
经济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
主义的飞速发展,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的 形成和近代化的发展
民族危机加深,清末新政和预备立 宪;维新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和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推动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发展。
甲午战后,列强资本输出, 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民族 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并出现短 暂的春天
对外 出现全球范围的殖民扩张, 由闭关锁国到向资本主义
英国海外殖民霸权和世界霸 被迫开放 主地位的确立
【中西对比】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 次工业革命时期)中西对比
西方
中国
特征
政治
经济
思想
文化
对外
【中西对比】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 业革命时期)中西对比
西方
特征 大企业时代到来,资本
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 阶段(帝国主义阶段)
【中西对比】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 业革命时期)中西对比
思想 文化
西方
中国
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广 泛传播和马克思主义的 传播
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传播,封建传 统的儒家思想受冲击:资产阶级维 新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传播,实业 救国思潮,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科 学,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020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通史版)文档:第04讲 晚清七十年——中华文明的劫难与探索 Word版含解析
模块二中国近现代史第四讲晚清七十年——中华文明的劫难与探索1.(2017·全国卷Ⅰ)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
这一举措阿凡题1086312()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解析: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有利于减轻开平煤矿的负担,自然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但这与加强管理无关,故A项正确,排除B项;当时的中国没有实现民族独立,不可能摆脱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排除C项;仅凭减少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不足以保证煤矿业稳健发展,因为洋务运动最终走向失败,排除D项。
答案:A2.(2017·全国卷Ⅱ)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
这种变化反映了阿凡题1086313()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解析:材料中提到“协造”,福州船政局是官办军事企业,产品供清朝的军队用,协办的用船一方也是清朝官方,并没有转为商办,故A项错误;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由“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到造船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反映了经费来源的变化,目的在于缓解经费压力,故B项正确;洋务运动所造之船自始至终没有投入市场,故C项错误;材料仅涉及福州船政局的造船业,不能由此推断近代轮船制造业的状况,故D项错误。
答案:B3.(2017·全国卷Ⅲ)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2019年高考二轮历史 第2篇 第4讲 晚清时期的中国——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对应学生用书第40页)[整体感知]政治—屈辱线索:列强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主权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抗争探索: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先后发起了洋务(对应学生用书第41页)一、政治上——在战争推动下被动变革1.民族危机日益加深(1)两次鸦片战争(1840—1860年)①1840年,英国发动了旨在打开中国市场的鸦片战争,战争以清政府被迫签订屈辱的《南京条约》而告终,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1856年,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获取更多的侵略权益,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2)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①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为满足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加紧对外扩张;朝鲜东学党起义提供契机。
②过程:1894年,日本在丰岛挑起战争,黄海大战中国失去黄海制海权。
③结果: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④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各阶层掀起救亡图存的斗争。
(3)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①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阶段,在《马关条约》刺激下,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借口。
②结果:1901年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③影响: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4讲晚清时期的中国——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通史版历史·第一部分通史整合突破2.中国人民的探索与抗争(1)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①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②《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强化自然经济的主张,却和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背道而驰。
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具有空想性。
③1856天京变乱是转折点④《资政新篇》: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加之中国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土壤,没有真正实行。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讲义 专题四 中华文明的变革与转型-晚清时期1
专题四中华文明的变革与转型-晚清时期一、考纲明示1、1840年到1900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辛亥革命;2、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3、维新思想三条主线定论四、教材链接:必修一第10、11、12、13课;必修二第9、10课;必修三第14课;五、作业:1、课前自主学习:《赢在高考》p29-p34,并做好例题2、课后作业:《赢在高考-素养升级练》p7-p8;补充练习训练四(后附)六、深化拓展(一)经济上——在外力冲击下的艰难转型1.从文明的碰撞与融合看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2.从社会转型视角认识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的五大变化3.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环境的比较(二)政治上——在战争推动下的被动变革1.全面认识近代列强的侵华(1)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
(2)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出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美国转移的变化。
(3)从列强侵华目的上看,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
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
(4)从结果看,除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外,其他均以中国失败而告终,这说明了只有全民族抗击外来侵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胜利。
(5)从列强侵华的影响看,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
①破坏性: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造成近代中国贫穷和落后的主要原因。
②建设性(客观影响):列强把西方技术带到中国,对中国旧制度、旧观念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了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晚清时期中国外交的近代化(1)中国外交从“朝贡体系”到“不平等条约体系”①“朝贡体系”立足点是“华夷观”思想,体现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定位。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公开课—晚清时期
民主化进程。 • (2)清王朝的“新政”和“预备立宪”
• (3)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 度,建立中华民国,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达到高峰。
• (二)经济:列强的经济侵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 济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中国经济工业化的进程。
史实: 启蒙思想广泛传播,自由主义兴起,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产生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相继产生,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化 A.获得军费赔偿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抗战时期(1937-1945)
甲民午族中 危日机战加争深—,—清末中新国政半和殖预民• 备地农立化宪程民;度阶大大级加:深太 平 天 国 运 动 、 义 和 团 运 动
• 4.(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 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 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中国(19世纪中后期)
政治
经济
思想
文化
对外
【中西对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前后中 西对比
西方(18世纪的后半期至 19世纪中期)
特征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 确立(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主 导),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政治 掀起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 高潮,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 范围内确立
经济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发 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 形成
对外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
2021届二轮复习 第4讲 晚清时代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从鸦片战争到清王朝的灭亡 作业
课时作业四一、单选题1.(2020·江苏)面对列强入侵,清朝外交制度发生变化。
如图所示外交体制(B)A.说明传统朝贡外交体制走向鼎盛B.体现清朝已经接受近代外交体制C.为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了政治基础D.表明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解析】近代以来,清朝形成以皇帝为首,南北洋大臣、总理衙门、驻外公使相互协商,管理地方各通商口岸海关道等,从中央到地方一整套的外交体制,体现出清朝已经接受了近代外交体制,B项正确;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朝贡外交体制走向了瓦解,A项错误;近代外交体制并未为维新变法运动奠定政治基础,C项错误;近代外交体制的形成不能表明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的签订表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D项错误。
2.(2020·北京)1899年,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大生纱厂《厂约》开宗明义写道:“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
”继大生纱厂之后,他又创办了广生油厂、阜生蚕桑染织公司、资生冶厂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
张謇创办的这些企业(C)A.扭转了近代经济落后的局面B.标志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C.是“实业救国”思想的生动体现D.弘扬了儒家传统的经济政策【解析】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的时代背景下,张謇以“为民生计”为宗旨,创办大生纱厂等近代民族企业,生动体现了“实业救国”思想,C项正确;张謇创办的几家近代企业,没能扭转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局面,A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而不是19世纪末,B项错误;张謇创办近代企业并未弘扬重农抑商的传统经济政策,D项错误。
3.(2020·首都师范大学附中)1904年清政府任命候补道员谭学裴创办溥利呢革公司(北京清河制呢厂的前身),1908年破土动工。
公司名为“溥利”,因为是官商合办,寓意官商可以普遍得到丰厚的利润。
这家公司的创办(A)A.沿用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的某些做法B.标志北京地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诞生C.体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得益于欧洲列强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解析】根据“官商合办”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这与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的做法基本相同,故A项正确;仅从材料信息,不能得出“标志”一说,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不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排除C项;D项的时间是一战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
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板块二专题五晚清时期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课件
微专题1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战争
解析:由材料“原有的法律体系随之发生改变”“新增打击拐卖人口出洋、 允许华民出洋务工的条文”可知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清政府原有的律例内 容被逐渐打破,同时清政府又根据时局制定了新的法律条文,说明清政府通 过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故选D项;材料未提及清朝借鉴西方法律,排除A项; 清政府法律条文的变化受到西方列强的影响,“关系密切”表述夸大史实, 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已被迫从闭关锁国走向开放,时间上与材料不 符,排除C项。 答案:D
专题五 晚清时期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线索三: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机进行的探索。 为挽救日益加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各阶层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探索。农民 阶级发动的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寻求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地主 阶级开明派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主张向西方学习;洋务派以“自 强”“求富”为目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开展洋务运动;民族资产阶级改 良派主张学习西方制度,进行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等。
面长丰满,红须,手垂过膝;身干长大,富雄姿,豪迈 民国前后革命党人 博学,治《春秋》《汉书》
A.不同史料对人物的记载不同 B.不同的描述体现人物的多面性
C.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 D.不同时期对人物描述有所侧重
微专题2 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挽救时局的努力
解析:由材料“有极大之膂力与极敏捷之知觉”“日事赌博;体质肥钝,了 无异人处”“身干长大,富雄姿,豪迈博学”可知洪秀全作为太平天国的领 袖,提出平分土地的主张,满足了农民阶级的需要,因此太平天国方面对洪 秀全做出了较高的评价,由于太平天国反对清政府的统治,因此清政府对洪 秀全的形象进行了大肆的诋毁,民国前后的革命党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 府的统治,视洪秀全为“英雄”“豪杰”,因此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受制于当 时的历史条件,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故选C项;不同史料对人物记载 的不同是由于其立场的差异,排除A项;材料强调从不同的立场出发对洪秀全 的不同评价,并非对人物多面性的描述,排除B项;材料强调不同时期从不同 立场对洪秀全的描述,着眼点在于不同立场而非不同时期,排除D项。 答案:C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知能提升:第4讲 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晚清时期(1840—1912年)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滨州开学考试)下图是1845年伦敦出版的《复仇神号亲历记》。
结合所学判断,该图()A.反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侵略行径B.揭露了鸦片战争中英军对普通民众的掠夺C.说明英国人民已认清鸦片战争的侵略本质D.体现了清政府对民众的财产安全漠不关心解析:选B。
根据1845年伦敦出版的《复仇神号亲历记》图片中的文字“英国占领广州期间到乡下劫掠”可知其反映了鸦片战争中英军对普通民众的掠夺,故选B项。
2.(2019·潍坊期末)下表反映的是19世纪中期中国出现的介绍西方史地的著作情况。
时间人物著作简介1839年林则徐《四洲志》叙述了四大洲30多国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1842年魏源《海国图志》叙述了世界各国历史政治、风土人情,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1845年姚莹《康輶纪行》阐述英法历史,各国入藏交通及各宗教源流等,建议清政府加强沿海与边疆防务1849年徐继畬《瀛寰志略》介绍东西半球的概况,按亚、欧、非、A.彻底抛弃了盲目自大的时代局限B.冲击了传统的“夷夏之防”C.蕴含的思想理念危及清政府统治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解析:选B。
传统“夷夏之防”观念强调中国在世界的中心地位,这些介绍西方史地的著作使人们的观念受到冲击,故选B项;“彻底抛弃”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这些著作蕴含的思想理念并未危及清政府统治,排除C项;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仍是处于中国传统文化框架下,并未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排除D项。
3.(2019·南京高三学情调研测试)英国人密迪乐向太平天国将领提出进行鸦片贸易的主张,遭到严厉拒绝。
后英国特使又就《南京条约》中的“条约权利”向太平天国提出要求,被置之不理。
这说明太平天国领导者()A.认清了资本主义侵略的本质B.具有朴素的独立自主思想C.反侵略成为运动的主要目标D.初步形成近代外交理念解析:选B。
资本主义侵略的本质是扩大在华利益,太平天国领导者拒绝英国的鸦片贸易和《南京条约》中的“条约权利”是独立自主思想的体现,不是认清资本主义侵略的本质,故A项错误,B项正确。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中国古代史第4讲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_1912年)课件
看到了西方的先进与中国的落后。
(3) 层次性:在学习西方的内容上具有不同的层次,从甲午战前的器物
到甲午战后的制度再到思想文化。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不仅在于时间上
的差异和对西方认识上的差异,更主要的是阶级地位的差异。
(4) 继承性:先后提出的各种救国方案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有量变又 有质的飞跃。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等继承了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技 术的思想,又发展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这就是质的飞跃,他们不是要 维护封建统治,而是反对封建统治,进而发展资本主义以救亡图存。 (5) 阶段性:从中日甲午战争到《辛丑条约》的签订,以反侵略为主, 表现为直接对外,原因是列强的侵华方式表现为直接的、公开的武装侵 略。《辛丑条约》签订后,则往往把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结合在一起,原 因是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
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
第4讲 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1912年)
内容索引
通史知识整合 高频考向突破 压轴大题导练
通史知识整合
鸦片战争到1912年清帝退位(1840~1912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秩序逐步确立时期,也是中国社会在屈辱中走向近代化的时期, 主要处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时空坐标
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以
失败告终
(3)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
的刺激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顺应了工业文明的潮流和
趋势
(1)“新思想”萌发: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
源编撰的《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4.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的特征
(1) 广泛性:主要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的许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四单元 晚清时期单元高效整合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
第四单元晚清时期[纵向梳理]一、晚清时期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主要方式表现举例军事侵略近代西方列强主要发动四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即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政治侵略割占土地《某某条约》:英国割占某某岛;《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马关条约》:日本割占辽东半岛、某某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获取特权《某某条约》附件的“领事裁判权”的规定;《某某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辛丑条约》规定的驻兵权等以华制华从瓜分中国到扶植代理人:如慈禧太后、袁世凯等经济侵略开埠通商《某某条约》: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五处;《某某条约》:某某、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条约》:某某;《马关条约》:沙市、某某、某某、某某四处获取特权《某某条约》:中英两国议定关税;《某某条约》: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列强攫取海关权、筑路权等战争赔款《某某条约》: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条约》赔款英法各800万两某某;《马关条约》赔款某某二亿两;《辛丑条约》赔款某某4.5亿两镇压革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破坏辛亥革命思想渗透利用传教士的传教特权,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日本全面侵华时推行奴化教育[针对训练]1.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 )A.《辛丑条约》签订后B.《马关条约》签订后C.《条约》签订后D.《某某条约》签订后B[材料反映了列强对华侵略方式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起了这样的作用,故B项正确。
]二、近代前期中国人民进行的抗争与探索的特征(1840-1911年)2.曾明确指出:我们的某某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
统编版 2023届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晚清史 课件(共38张PPT)
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深化认知]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且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严复维新思想的目的 西学东渐与经济发展 陈宝箴维新思想的目的
认识:1.晚晴史古代中国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整体(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的近代 化是高考考察的一个重点,全国高考基本固定在28题考察,其中以中日甲午战争为重要是期线,前期偏 多,后期偏少,政治经济多,思想文化少。
2.近几年全国卷考查,政治上,突出考察近代的内忧外患、近代转型中的晚交转型、以及不同阶 级的救亡图存(戊戌变法、太平天国)。经济上,主要考察本时期经济结构的变动,内外经济因素下洋 务企业(民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思想文化上,考察相对较少,主要是思想变革中资产阶 级维新思想的考察。另外,本时期复习要突出民族觉醒、救亡探索和近代化的时代主旋律
真题演练:
【典例1】(2019·全国Ⅰ卷·28) 表1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
黄 彬 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
朱纯祖 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 。
姚光第 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
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B )
二轮复习:晚清史
探究:中国近代前期救亡道路的探索
时空定位·阶段特征
晚清时期·阶段特征
晚清时期是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开始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由中 古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时期。 • 政治上: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主权遭到破坏,半殖半封程度不断加深;一方面民族危
机加剧;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先后发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开始探索建立民主政治的 道路,最终推翻清王朝,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 经济上: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被卷入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甲午战争后, 列强加紧经济侵略(资本 输出);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民族资本主义得到 初步发展。 • 思想上:“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经历了从倡导 到实践的演进。 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精神,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 作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 • 社会生活上:中西交往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交通与通讯的进步,使中国社会生 活发生巨大变革;尤其中华民国建立,社会生活出现种种新气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晚清时期的中国政治
晚清时期的中国经济 晚清时期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阶段特征
政治: 经济:
鸦片战争到清帝退位(1840~1912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秩序逐步确立时期,也是中国社会在屈辱中走向近代化的时期
屈辱线索: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抗争探索:该时期农民、地主、资产阶级为了救亡图存先后进行了不懈探索 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逐渐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的出现,使中国产生了近代工业。民族工业在曲折中发展
抗击外来侵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胜利。
(4)从影响看:侵略加剧了近代中国贫穷与落后,但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点拨: 19世纪40~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列强政治上以发动战争为手段,经济上以商品 输出为侵略方式;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政治 上由瓜分狂潮到“以华治华”,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 20世纪30~40年代末,政治上以“以华治华”到“独霸中国”,主要侵略者为日、美。
三、习题训练
考向预测1 近代中国农业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843年至1855年,中国出口的茶由1 300万斤增加到8 400万斤,丝的出口 由1 000多包增加到5 600多包,由于出口额的迅速增长,一些地区的农民 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这一现象表明 A.中国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B.清政府重视对外贸易
一、主干知识排查
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的解体
(1)原因:①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入侵。
②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 (2)表现 ①洋纱取代土纱,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 ②洋布取代土布,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 ③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3)影响: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民族资本主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加深 √
D.中国成为亚洲贸易中心
答案
真题例证2 从洋务运动的社会环境看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2015· 课标全国卷 Ⅱ,28)奕 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
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
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
三、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原因 特点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受外商企业的刺 激与洋务派创办企业的诱导,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先天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弱、依赖外国资本主义) 后天畸形(行业、地域分布不平衡)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答案
考点三
晚清时期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线索: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一、主干知识排查
探究一: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探究二: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及原因
学习特点:
1、主题明确:以救亡图存为主题。 3、层次鲜明: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制度-思想”不断深化的过程。 4、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从走西方道路——走俄国的路——走自己的路。
探究2、近代前期社会各阶层抗争与探索的特点.
①抗争与探索具有广泛性.原因在于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
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②以救亡图存为主题,普遍向西方探求真理.原因在于外国侵略让人们从闭
关锁国和妄自尊大中觉醒过来.看到了西方的先进和中国的落后.
③探索具有层次性.不同阶级的方案各不相同.原因不仅在于接受时间和对西
2、阶级广泛: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都进行了探索与学习。
原因:
1、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反侵略、救亡图存是时代主题。 2、封建统治危机不断加深。为巩固统治而学习。 3、西方先进技术和民主思想不断传播。 4、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不断成长壮大。
探究三: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主要原因
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①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原因 表现 ②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③社会上兴起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 企业的数量和投资总额不断扩大。棉纺织业发展尤为迅速。
二、热点重点深化
探究1.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贡献
(1)经济上: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和科技人才,开启
真题例证2 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儒家经典的批判
(2015· 课标全国卷 Ⅱ,29) 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
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 1891 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
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变法维新 √
D.颠覆孔孟学说
答案
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1)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2)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3)性质 ①军事工业: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企业。 ②民用工业:带有极强的资本主义生产特征,但仍具有一定的封建性。 (4)意义: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引进了先进技术,培养了科技人才,促进 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转变。这一转变的关键是新的生产方式即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三、习题训练
真题例证1 列强侵略下清政府的外交转变 (2013· 课标全国卷 Ⅱ,29)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 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 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
点拨:20世纪30~40年代末洋务运动是晚清政府在西方列强侵华的冲击下进行的自救 运动。它开启中国近代化之先河,包括经济、军事、教育、外交各个方面,但这种近 代化的努力仍主要限于技术层面。
探究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代表新的生产 方式,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2)从政治上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 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 条件。
中 国 人 第二次鸦片战争 民 的 屈 甲午中日战争 辱 史
影响 原因 过程 影响 原因 结果 影响 原因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结果 影响
签订《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前期社会各阶层抗争与探索
阶级 各 农民阶级 阶 级 地主阶级 的 抗 争 资产阶级 与 探 索 无产阶级 主干知识 背景、纲领、影响 背景、概况、作用 背景、目的、指导思想、内容、意义 背景、评价 背景、内容、意义、失败原因 背景、实践、过程、意义 辛亥革命 背景、内容、意义 新文化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 背景、内容、意义 探索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洋务运动 清末新政 维新变法
方认识上的差异.更主要在于阶级地位差异.
④探索具有继承性.前后提出的各种救国方案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有量变. 又有质的飞跃. ⑤探索取得一定成果.但都未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一方面是由于各阶级 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是反动势力的强大.
探究3.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转型的五大影响
(1)列强侵华方式:列强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2)民族危机程度: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 台,领导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4)学习西方内容:由学习器物转向学习制度。 (5)革命力量:中华民族新觉醒,更多阶级、阶层投入救亡图存行列。 点拨: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主要指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
革命派
பைடு நூலகம்
激进派
习题演练
真题例证1 西学东渐潮流下的维新运动高潮 (2014· 课标全国卷Ⅰ,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 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 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答案
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 洋务派 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主体,不可动摇 维新派 借用儒家思想,托古改制 用传统文化精髓来建设新文化 发起了新文化运动,认为传统文 化禁锢人们思想,应该革新 主要原因 长期闭关锁国导致盲目自大; 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借儒 家思想从内部否定封建专制的合理性 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资产阶级救亡图存 袁世凯利用孔子企图达到复辟的目的; 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 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需要
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2)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
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开启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历程。
(3)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4)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
思想:
清朝统治者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逐渐惊醒,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学习潮流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