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整组备课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单元整体解读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
”为单元导语,开启了小说之旅。
这个单元围绕“小说”这一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桥》和《穷人》,略读课文《金色的鱼钩》,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语文园地以及快乐读书吧“笑与泪,经历与成长”。
单元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旨在引导学生在读小说的时候,学会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激发学习语言的热情和兴趣,进一步提升语言品鉴能力。
本单元安排了两项语文要素:一项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另一项是“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四、五年级要求学生能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中感受人物形象,而高年级要求学生此基础上关注环境和情节变化,感受人物形象。
从关注人物本身的细节,到关注人物与事件的联系,以及人物所处的周围环境,引导学生认识人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高学生感受人物的能力。
在本单元中,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不仅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而且要注意情节和环境的变化,从不同角度感受人物的丰富立体感。
“发挥想象编故事”这一要素,中段要求学生运用想象力创作童话和神话故事,而高年级要求学生运用想象力,学会编故事。
小说与想象不同,是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在掌握生活素材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加工,塑造出典型的艺术形象。
换句话说,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
在某种程度上,现实中仍然存在着生活的影子。
积累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通过小说创作生活故事,塑造典型人物。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在创造性表达时要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手法,展开丰富想象,创编生活故事,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这两项内容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
“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是阅读训练要素;“发挥想编生活故事。
”是表达训练要素。
本单元以“感受人物形象”为统领——学习人物品质需要感受人物形象;创编故事,是为了表现人物形象和人物品质。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单元备课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单元备课一、单元主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的主题是“保护环境”。
本单元的课文通过不同的视角和体裁,向学生传达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对地球家园的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
(一)课文内容。
-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从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等方面,阐述了地球的唯一性和重要性,呼吁人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 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地球的现状以及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 这是一篇关于生态平衡的故事。
课文讲述了20世纪初,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保护鹿群,下令捕杀狼,结果导致鹿群大量繁殖,森林遭到严重破坏,鹿群数量反而锐减的故事。
- 旨在让学生明白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人类必须尊重生物界的客观规律,维护生态平衡。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的发展过程,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 这篇课文是印第安酋长西雅图的著名演说。
文章以饱含深情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情感。
- 教学时应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热爱之情,感受语言的优美和表达的情感力量,同时理解土地与人类的关系,从而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口语交际与习作。
1. 口语交际:珍惜资源。
- 要求学生围绕“珍惜资源”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从多个方面谈谈自己对珍惜资源的认识,如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
- 教学时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资源保护意识。
2. 习作:写建议书。
- 本次习作要求学生针对生活中存在的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写一份建议书。
这有助于学生将本单元所学的环保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明确建议书的格式,包括标题、称呼、正文、建议人姓名和日期等,同时引导学生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
六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集体备课第四单元
六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集体备课第四单元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 能够正确拼读、书写第四单元的生字词。
- 理解第四单元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含义。
- 掌握第四单元所学的语文知识点,如修辞手法、语法结构等。
1.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第四单元课文,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培养学生对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文化等领域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 《草原》- 《丁香结》- 《花钟》- 《古诗三首》2.2 生字词- 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2.3 知识点-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 修辞手法、语法结构等语文知识点的掌握。
三、教学重难点- 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 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 修辞手法、语法结构等语文知识点的掌握。
四、教学策略-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 引导与启发: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 趣味性教学: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第四单元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以上为六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集体备课第四单元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教学。
集体备课: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集体备课: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成语和谚语。
3.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并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词汇和句型。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 学生通过课内外阅读,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领悟课文中所传递的正能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 学生能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内容课文内容1. 《草原》2. 《枫桥夜泊》3. 《观书有感》4. 《月光曲》生字词1. 草原:草原、辽阔、牧羊、奶牛等。
2. 枫桥夜泊:枫桥、夜泊、江村、寒山等。
3. 观书有感:观书、有感、窗前、明月等。
4. 月光曲:月光、钢琴、旋律、和谐等。
成语与谚语1. 成语:一望无际、水平如镜、自由自在等。
2. 谚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等。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成语和谚语,以及正确书写并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词汇和句型。
四、教学措施1. 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材料。
2. 教师应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教师应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进行课外阅读。
3. 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成语和谚语,写一段话。
4. 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词汇和句型,写一篇小作文。
六、集体备课安排1. 第一周:讨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等。
2. 第二周:讨论教学措施、课后作业设计等。
3. 第三周:试讲、评课、完善教学方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六上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寻找“小说家”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是一个小说单元,单元人文主题是“美好品质”。
围绕这一主题,选编了中外作家各具特色的三篇小说,这些小说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了普通人物在面临困境时所闪现的人性光辉。
《桥》塑造了一位老支书在山洪爆发时,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光辉形象;《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夫妇善良美好的心灵;《金色的鱼钩》以鱼钩为线索,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这是本套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的方式引导学生接触小说。
关于“感受人物形象”这一范畴的阅读训练要素,部编版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做了循序渐进的编排。
纵观小学部编版语文教材,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四、五、六年级都有落实“感受人物形象”这一阅读要素,但是只有本单元题及小说题材,这就是本单元的落脚点不仅仅是“体会人物形象”,还有就是引导学生了解小说,学会如何阅读小说。
通过五年来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打下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来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
这次专门编排小说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情节推动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桥》为让学生体会情节设置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课后练习先引导学生感受一波三折的情节中老支书的形象,再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描写,体会其作用。
《穷人》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内容,从对话和心理描写中体会人物形象,再启发学生思考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金色的鱼钩》则结合红军长征背景,根据人物对话和心理的描写来体会老班长的形象。
“交流平台”通过回顾课文,梳理总结了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快乐读书吧”栏目推荐阅读《童年》《小英雄雨来》和《爱的教育》这三本小说,讲述的都是成长故事,不仅主题贴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在阅读方法上也紧扣单元的语文要素,培养学生迁移运用课文阅读学到的方法,加强品析和鉴赏小说的能力。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与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有一定的联系,从小说阅读到自己创编故事,让学生经历由阅读到表达的过程,既加深学生对小说基本特点的理解,又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通用9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通用9篇)老师施爱在严爱与宽爱之间。
老师可能会根据课程提早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有哪些可以用来参考的教案模板呢?我们特意搜集和整理了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进步审美情趣。
2.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体会亲情的美妙。
三、教学设想在老师充满激情而富于亲和力的语言引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构建新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温暖的晴空。
全家人一起中秋赏月,一块共进晚餐,一同欣赏电视……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漫步这样的寻常小事,也表达出浓浓的亲情。
如今,让我们一同走向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人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二、整体感知,梳理文章构造线条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考虑以下问题。
①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学生考虑后答复,明确: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漫步。
师注意:如有难度,可这样启发: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②围绕“漫步”这件事理出文章构造线条。
指名答复。
如学生答复不出,老师可围绕“漫步”这一中心事件来启发学生。
边答边板书。
师明确:“我”劝母亲漫步;全家一起漫步;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了孙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师:家庭犹如一口池塘,有时波平如镜,有时波浪起伏。
在漫步的过程中,这个三代之家就像平静的水面涌起了波澜。
在岔路口,“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难行,可是秀色可心。
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我”决定舍鱼而取熊掌。
“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时机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时机还很多。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测第四单元整体备课
(一)语文单元整体备课样板(3——6年级)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备课单位:坊子区实验学校时间:2015年9月备课人:李瑞芹(组长:王玉兰)教材分析:本组单元的主题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本组选编的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发生的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读来令人难以忘怀。
《老人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位普通的老人与海鸥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
《跑进家来的松鼠》介绍一只可爱的松鼠来到“我”家后发生的一系列有趣的事,表达了我们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
《最后一头战象》再现了战象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金色的脚印》则通过正太郎与狐狸一家之间的传奇故事,展现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了爱的力量,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编写这组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二是学习作者将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入选的课文中,有的篇幅较长,可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的能力。
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以及“回顾·拓展”都做了相应的安排,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到这个特点,把读与思、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学情分析:本单元选编的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在不同年代、不同国度发生的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真挚感人的故事,在我们感受动物的可爱、聪慧、善良的同时,会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一次次的震撼。
学生在以前也接触过以动物为题材的文章,大部分学生也普遍喜欢小动物,喜欢读动物题材的文章。
《老人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和海鸥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
《跑进家来的松鼠》介绍一只可爱的松鼠来到“我”家后发生的一系列有趣的事,表达了我们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
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四单元集体教学准备
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四单元集体教学准备一、教学内容概述1.1 单元主题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四单元以“自然与环境”为主题,通过一组描绘自然风光、动物植物的文章,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 理解并积累本单元的生字词。
-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培养观察自然、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 生字词的学习与积累。
-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 写作技巧的指导与运用。
2.2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体会作者情感。
-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资源准备- 课文文本。
- 生字词卡片。
- 课文插图。
-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或音频资料。
- 作文纸。
四、教学过程设计4.1 导入新课利用课文插图或相关视频、音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4.2 学习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与书写。
- 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充分理解与掌握。
- 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技巧,如停顿、语气、情感等。
-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4.3 课堂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相关的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自然环境的观察与感悟。
4.4 写作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学习中汲取写作灵感,如观察自然的方法、描绘环境的技巧等。
- 学生进行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4.5 课堂总结-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表达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五、课后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写作练习。
- 观察周边的自然环境,记录下自己的感悟。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名师选编教案(六篇)
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共有三个栏目,即“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
“交流平台”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生从多个方面来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
”词句段运用”分三项内容。
其一是学生感知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其二是注意句子中重点词语的感情色彩对句子表意的作用,我通过讲解,使学生意识到准确用词能使句子表达的感情更鲜明。
其三是通过范例使学生认识到心理活动描写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确作者的写法后,自己尝试写一段心理活动的文字。
“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古诗《回乡偶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老年回到家乡后,感到时光飞逝而写下的一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目标.回顾、交流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1.感受小说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
2.通过阅读片段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仿照例如,试着写出自己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3.朗读并背诵《回乡偶书》,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回顾、交流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1.感受小说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片段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仿照例如,试着写出自己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会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1.学会分析小说中的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通过小说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2.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表现方法。
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
生L《桥》这篇课文中,老村支书冒着生命危险,沉着镇定、不存私念地指挥一3.请同学们自己思考: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张飞的神勇?圈画出关键词。
预设:涉及到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等,一个情节能包含如此多内容,皆为表现人物性格服务,因此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作用很大。
语文六上第四单元备课
第四单元备课一、本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本单元的主题为“探索与发现”,安排了三篇课文即《夜晚的实验》、《海洋—21世纪的希望》、《学会合作》。
《夜晚的实验》生动地记叙了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蝙蝠飞行的秘密。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一篇有关海洋的说明文。
文章告诉我们,人类已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是人类在新世纪里的希望。
《学会合作》是一篇演讲稿,说明了,学会合作的道理。
另外单元最后又安排了一个习作和一个练习,习作是写一次实验。
练习包括语文与生活、写好钢笔字、诵读与感悟、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五部分内容。
二、教学目的要求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大胆实验、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4、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5、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合作的原因和合作的方法,激励学生要在学习生活中学会合作。
6 、通过习作的准备与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发现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2、对课文重点句的理解,感悟科学家的科学精神。
3、学习文章写作特色,并尝试“读写结合”。
4、口语交际是练习中的训练重点。
四、教学准备搜集有关资料。
五、教学设计《夜晚的实验》一课,教师要让学生在深入阅读中感知斯帕拉捷历次实验的目的、方式、结果和结论,以及他的思维活动和实验的调整过程。
通过感情朗读,体验斯帕拉捷在实验中的情感变化,从而感悟他认真观察、思考、大胆实验的可贵品质。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一篇有关海洋的说明文,文中出现的科技方面的语言,可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作一般了解。
让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讨论交流理解,发散思维,自主学习。
再借助直观资料,引导朗读感悟,从而有深刻体会,进而激发学生爱科学、爱自然的情感。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13.桥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咆哮、沙哑、呻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短句。
3.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语文要素】4.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2.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8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
2.初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谈话导入桥有看得见的,如木桥、石桥;也有看不见的,如心灵的桥、生命的桥、友谊的桥。
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将会是一座怎样的桥呢?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自学课文,要求:(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交流)(黎明时分,当洪水袭来时,老汉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牺牲了。
)2.根据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梳理课文结构。
(第1~6自然段:山洪逼近;第7~13自然段:疏导撤离;第14~23自然段:桥塌殉职;第24~27自然段:祭奠亲人)三、深入学习,感受洪水的狂野1.洪水来了,洪水要摧毁这座让村民安全逃生的桥,老汉为了村民,舍生忘死,这座桥见证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
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
2.谈话交流:(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①仔细分析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像泼。
像倒。
”两个字就是一句话。
②平时我们写作,都要求把句子写具体。
那么,如果让你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像泼。
像倒”,可以怎么说?用一个句子又怎么说呢?③那么作者为什么不把句子写具体呢?(突出当时情况危急)(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①自由朗读这句话,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洪水来势凶猛)②思考:“势不可当”是什么意思?你还从哪里读出了洪水的来势凶猛?(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精选5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精选5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篇1知识与技能1、根据给出的情境找出编故事的关键词,并展开合理的想象。
2、学习构建故事框架以及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将想象延伸。
3、学习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想象编故事,并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塑造人物。
重点创编出合理、有新意、有波折的故事情节,并能将故事写具体、写精彩。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会讲故事吗?很多精彩的故事都是人们精心编造、虚构出来的,大人们能编,小朋友也可以编,你们想编故事吗?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创编简单的故事吧!(板书课题)二、设置情景,展开思路1、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很多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精彩的故事。
我们还一起给这些故事定了这样一个标准:要素齐全、故事完整、情节曲折、人物鲜明。
(学生齐读)要素齐全就是说故事中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除了这几条,你觉得好的故事还要具备什么?(出人意料? 合情合理。
)这节课,就让我们对照这个标准一起来编一个故事。
2、(课件出示)早晨起来,丁丁向窗外一看,发现屋外神奇地出现了一座城堡。
他跑到城堡前,听到里面传出了奇怪的声音。
里面是谁?这时,城堡的门吱吱呀呀地开了,丁丁走了进去……(1)对照好故事的标准,看看这段话已经有了些什么。
(时间、地点、人物。
)接下来思考:①这段话里已经有了一个人物——丁丁,那故事中除了丁丁还有谁吗?从哪里知道的?(奇怪的声音。
)②好,那我们往下想想!我们要想象眼前真的出现了一座城堡。
突然听到里面传出了奇怪的声音(播放三种奇怪的声音),猜猜这是什么声音?你觉得这种声音奇怪吗?过渡:同学们,城堡里奇怪的声音还有好多好多……奇怪的事情也有一大堆!丁丁进去后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就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畅想吧!③丁丁听到了什么声音?他进去后循着声音看见了什么?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请用三四句话简要地在小组内说一说。
(2)同学们都是想象的高手,编故事就像我们向着不同的方向走能看到不同的美景一样,那我们向着不同的思路就能编出各不相同的故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集体备课第四单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集体备课第四单元一、教学目标1. 熟悉第四单元的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2.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并能正确运用;3. 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掌握其语法结构和意义;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第四单元课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3. 理解难点句子的语法结构和意义。
三、教学内容1. 课文《小兔的烦恼》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 重点词汇和短语:烦恼、抱怨、竟然、由于、麻烦、急忙;3. 难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与学生互动: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2. 小组合作研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3.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入课文《小兔的烦恼》的主题和内容;2. 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3. 教师讲解重点词汇和短语:通过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重点词汇和短语的意思和用法;4.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5.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表演课文情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6. 理解难点句子: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的语法结构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7. 小结与巩固: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进行相关练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积极参与、理解情况和语言表达能力等;2. 批改和评价学生的作业,包括阅读理解和写作等方面;3. 学生之间互评和自评,提供对彼此研究的反馈。
七、教学资源1. 课本《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2.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3. 学生练册和作业本;4. 角色扮演相关道具和装饰品。
【教师必备】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目标中提出了“阅 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联系上下文推想词 句意思”“初步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等课程要求。
教学目标
1
会写15个生字,掌握“汹涌澎湃”等词语。
2
快速默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穷人的美好品质。 重难点
4
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
对比阅读 迁移运用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小说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 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直奔主题,让学生简单了解小 说概念,并激发学生探究的好 奇心和学习小说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并相机引导学生思考,这篇小说中心人物形象:老汉, 环境描写:雨、洪水和桥。 2.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小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例: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这句话很有表现力,把山洪比作野马,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渲染了形势的危急。
给学生提供范本,思 考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品读重点,认知理解
(一)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老舍《骆驼祥子》
对比感受,同样的写瓢泼大雨,作者谈歌仅用4个字, 两句话,却能营造出紧张的气氛。在理解句意的基 础上,想象画面,指导朗读,读好短句。
三、品读重点,认知理解
(二)读好短句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单元整体备课设计
小说的魅力——六上第四单元单元整体备课设计要学习这个单元,我们需要先思考两个问题:1.我们为什么要读小说?为什么要教学生读小说呢?王荣生主编的《小说教学教什么》中谈到:小说用虚构创造出一个虚拟的世界,然后让读者通过这个虚拟的世界去感受一种别样的人生。
教小说最好的境界是让学生若有所思、若有所悟、怦然心动、潸然泪下,而又说不出来。
2.什么是小说?文学理论是这样定义的:小说是用散文写成的,具有某种长度的虚构的一个故事。
作家王安忆说:“小说,是心灵的历史。
”由此我们需要清楚小说的三个特征:(1)故事是小说最基本的层面;(2)塑造人物、刻画性格是小说叙事的中心;(3)变幻无穷的叙事方式是小说的主要表现手法。
一、单元学习目标的确立通过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三个方面来制定单元学习目标。
(一)课标分析1.识字与写字(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能做到行款整齐,比较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3)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阅读(1)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3)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4)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5)扩展阅读面。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3.习作(1)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2)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学写读书笔记。
(3)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4)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整组备课单元内容简析:本单元围绕“神奇的宇宙”这一话题安排了《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月球之旅》这三篇课文,这些课文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
想象丰富奇特,引人遐思。
古诗诵读为《韩食》,语文乐园中安排有成语,学习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读记名句,学习成语故事等内容,“看图作文”通过富于想象力的画面,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联想、想象的能力。
教学本组课文可根据教材的特点,给学生充分读的时间,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做好如下的引导工作:一是引导学生熟读、美读。
读到一些优美的语句张口就来。
二是充分利用复述、改写、扩写等方式,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3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4、学习作者表达方法,想象画面,练习习作。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读懂课文,感受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2、激发学生对现代科技的热爱。
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感受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的神奇美丽,激发学生对祖言的热爱。
单元课时安排:10 盘古开天辟地 1课时11嫦娥奔月 1课时12月球之旅 2课时古诗诵读 1课时语文乐园(四) 4课时10 盘古开天辟地【教材简析】本课是依据古代神话故事改写的。
宇宙是怎样起源的?天地是怎样形成的?大自然的一切是从哪里来的?古人思考着这些问题,他们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巨人盘古这个英雄形象。
作者将古代有关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资料搜集起来,加以综合整理,写成了这篇通俗易懂的神话故事。
学习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十个生字,理解“混沌、孕育、筋脉、甘霖”等词语。
2、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想像、思维、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以奇特而合理的想象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盘古与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激发学生对阅读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奇特而合理的想像。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前准备】请学生搜集、阅读自己喜欢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走近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一)激趣谈话同学们,你听过或读过哪些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学生自由发言)预设:《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牛郎织女》、《女娲造人》、《神笔马良》等。
(二)动情简介——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起源神话故事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神话并非现实生活,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因此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奇特、大胆、合理的想象把自然界拟人化,创造了神话。
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板书:奇特、大胆、合理的想像)中国神话学专家袁珂先生撰写了一部全面叙述中国古代神话体系的专著《中国古代神话》。
全书从世界是怎样开始的,黄帝和蚩尤的战争,帝俊、帝喾和舜,后羿和嫦娥的故事,鲧和禹治理洪水,远国异人,夏以后的传说等几个方面对支离破碎中国神话作了最全面、完整、通俗的讲述。
(三)引出课题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来到远古时代,人们百思不得其解,那蓝天、大地从何而来?为什么天清澈如水?大地浑浊厚实?啊!人们开始想像了,原来是人类的祖先“盘古开天辟地”呀!(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请同学们翻开书55页,走入这神奇的故事之中,感受那奇特、大胆、合理的想象吧!二、走进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轮读课文,相机正音,互相评价.(注意:混沌hùn dùn 冉冉rǎn上升可恼nǎo)3、读完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预设:学生可能对故事中的盘古印象深刻,也可能认为盘古用大板斧划分开天地印象神奇无比,还可能对盘古倒下后周身发生的变化感到惊叹┅┅总之,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感受。
三、品读神话故事,感悟想像1、同学们初读故事后,有这么多新鲜的感受,真好!看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给大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作者也用了一句话来评价“盘古”,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指名朗读——随机出示句子“总之一句话: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整个的身体使这新诞生的宇宙丰富而美丽。
”——齐读)2、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是怎样使这宇宙变得丰富而美丽的?用波浪线将故事中自己认为具有奇特而合理的想像之处划下来,多读读!学生自读自悟3、交流分享读书感受A、“他觉得这种状况非常可恼——当初混沌不分的天地就这样划分开了。
”感受:在远古时代的人们看来,天和地是平行的,一个在上,一在下,一个“轻而清”,自然会向上升,一个“重而浊”,自然会向下沉。
混沌不分的天地原来是由盘古一个霹雳大板斧劈开的呀,难怪叫“开天辟地”!作者的想像是这么奇特!导语设计:好一个“开天辟地”,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这种“惊天动地”吗?(自由读——指名读)评语设计:你的朗读铿锵有力,似乎让我们听见了那霹雳巨响,盘古的力大无穷。
你的朗读舒缓有致,似乎让我们看到天地分离的神奇,感受到天的“轻而清”,地的“重而浊”。
B、“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
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变得极长了。
”感受:这里的想像很奇特,天每天在升高,地每天在加厚,盘古的身子也在变长。
引导比较:你发现了吗?这段话反复出现了几个词语,找出来,作上记号。
1)老师认为,这里词语重复了,应该这样说:“天升高了,地加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增长了。
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很高了,地变得很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变得很长了。
”(出示句子)你认为哪种说法好?2)学生自主发表看法(预设:这也是一种奇特的想像,“每天”“一丈”反复出现,突出表现天地是如何分离的,三个“极”,更说明天升高到了尽头,地也达到了最厚,盘古的身子也长到了最长。
)3)指导朗读:看来,恰当地运用词语的重复,能达到增强神奇想像的效果。
怎么读才能表现出这奇特的想像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语设计:你的朗读的确让我们感受到了“天高地厚”。
C、“盘古的身子究竟有多长呢?┅┅终于倒下了。
”感受:从“直挺挺”、“撑”、“不让”、“孤独”、“坚持”、“实在”、“终于”可以体会出盘古与自然坚持斗争的献身精神。
引导:同学们,读着这些句子,再看看这幅图画吧!你能从图上感受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这就是人类的老祖宗盘古,作者用生动的笔调把他描绘得真切而神奇,人类不正是发扬着盘古的这种精神吗?与大自然的一切灾害做着不懈地斗争。
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吧!D、“就在这时候——清露和甘霖。
”1)预设感受:盘古倒下后,全身发生了变化,使宇宙变得丰富而美丽。
2)导语设计:这是多么奇特的想像啊!宇宙就这样变得迷人了。
奇特的想像之所以有魅力,还因为这想像并非天马行空,也有它的“合理性”,再读读,体会一下!(作者是根据事物的特征展开想象的。
)3)指导朗读:用你们甜美、富有变化的语调去表现这奇特的变化吧!4)语言拓展读读下面的文字,如果你是一名“神话家”,你会怎么写?出示文字: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后,这个世界上就变得丰富而美丽。
女神女娲觉得这一切都那么新奇,那么美好。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她句的这个世界上缺了点什么。
一天,她在黄河岸边坐下来,看见自己在水里的倒影。
“哦!我知道了!世界上还缺少一种长得和我一样的东西。
”女娲大声叫了起来。
于是,女娲。
女娲给这些小泥娃娃取名叫“人”。
看着这些人这么可爱,女娲觉得很满足。
她想:“我应该多造一些人出来,这样才热闹呢!”可是女娲累坏了,她想:“能不能找一个简单一点的办法,可以一下子就造出好多人来呢?”这时,她刚好看到身边有一根柳条,于是灵机一动,。
就这样,这个世界上又多了很多很多的人。
因为女娲是用黄泥做人,所以中国人的皮肤都是黄颜色的。
四、作业设计:走进神话世界1、回家把《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2、搜集阅读优秀的古代神话故事(国内、外都可),开个小小的故事会。
3、推荐阅读神话故事《创世和造人》【板书设计】10、盘古开天辟地开天辟地奇特而合理的想象随天地变化周身发生变化课后反思:11、嫦娥奔月【教材简析】这是一个动人的民间传说,讲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了长生不老的药升天成仙的故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十二个生字,理解“贪婪、皓月当空、企盼”等词语。
2、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对故事中人物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想像、思维、表达能力。
3、练习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读中理解,读中想象,为学生搭建交流的语言平台,让思维在碰撞中闪耀火花,达到语言文字的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嫦娥善良的品质,激发学生对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奇特而合理的想像。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
请同学们背一背有关“月亮”的古诗词。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吟诗叹月,引入课题1、激趣:同学们,老师将在黑板上写一个字,看到这个字,或许会使你联想起许多诗句,或许会让你回忆起儿时听过的故事┅┅因为在人们的眼里,这个字的含义十分丰富,它有时代表着团圆、美满,有时又代表着忧愁、分离,还有时代表着寂寞、凄凉┅┅它就是“月”字。
(板书:月)看到它你想起了哪些千古名句或故事呢?(学生自主交流)预设:“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