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多管理学高教版第八章组织结构设计
周三多管理学第八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组织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需要不断进行 创新和发展,这需要变革原有的组织结构和运营模 式。
组织变革的类型
01
02
03
04
结构变革
对组织的结构进行调整,包括 职能结构、层次结构、部门结 构和职权结构等。
流程变革
对组织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 改进,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
文化变革
对组织的文化进行重塑和改进 ,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满 足内部发展的需求。
包括组织结构图、流程 图、项目管理软件等, 帮助管理者更好地规划 、实施和控制变革过程 。
塑造积极的组织文化
树立榜样
高级管理人员和领导者应以身作 则,践行组织的价值观和文化理 念,成为员工的楷模和榜样。
培养团队精神
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鼓励 员工参与决策、实施员工培训和 发展计划等方式,培养员工的团
彻底改变组织的结构、 流程和文化,以适应新 的环境和挑战。这种方 法适用于快速变化的环 境和需要创新突破的组 织。
结合渐进式和革命式变 革的策略,根据组织的 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选 择合适的变革方式。
组织内部或外部的专业 人士,负责策划、推动 和实施组织变革。他们 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 专业知识,能够协调各 方利益,解决变革过程 中的问题和挑战。
案例二:某企业的组织文化建设
总结词:以人为本
详细描述:某企业注重组织文化建设,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建立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提高了员工的归属感和 忠诚度,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案例三:某企业的组织文化冲突处理
总结词:化解冲突
详细描述:某企业在组织文化发展过程中,面临了文化冲突的问题,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成功化 解了冲突,实现了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存,促进了企业的稳定和发展。
周三多管理学--组织

第一节 组织与组织设计 第二节 组织的部门化 第三节 组织的层级化
第八章 组织设计
组织是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为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协 同行动的集合体。
组织设计就是设计合理的组织构架。 组织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创构柔性灵活的组织,动态地
反映环境变化的要求,并能在组织演化成长的过程中, 有效集聚新的组织资源,同时协调好组织中部门与部 门之间、人员与任务之间的关系),使员工明确自己在 组织中应有的权力和应担负的责任,有效地保证组织 活动的开展,最终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或按照目标顾客的需求组织分工;
流程部门化
优点:
① 对市场需求能快速反应; ② 便于管理、培训,容易产生较为明显的经验曲线效应。 ③ 容易取得较明显的集合优势; ④ 能够发挥集中的技术优势,易于协调管理;
机械式结构 与 有机式结构
机械式 结构
严格的层级关系 固定的职责 高度的正规化 正式的沟通渠道 集权的决策
有机式 结构
合作(纵向的和横向的) 不断调整的职责 低度的正规化 非正式的沟通渠道 分权的决策
3、技术的影响
伍德沃德等人的结论:单件生产和流程生产企 业采用有机式结构最为有效,而大量生产企业 若与机械式结构相匹配,则最为有效。
门化;矩阵制结构;动态网络型结构
职能部门化
优点: ① 符合专业化分工的要求; ② 便于培训、控制。 ③ 突出业务活动重点,确保高层主管的权威并使之
能有效地管理组织的基本活动; 缺点: ① 助长部门主义风气,影响整体利益,协调困难; ② 不利于培养“多面手式”管理人员(技术+管理) ③ 人、财、物资源过于集中,不利于开拓远区市场
(3)根据组织的差别性、整合性程度设计不同的组织 结构。一个组织中的不同部门有着不同的环境, 因此也必须用不同的组织结构与之相匹配。如研 发部门用有机结构较适当;生产性部门选择层级 结构更为合适。
周三多管理学(高教版)第八章组织结构设计

第一节 目标管理 一、目标管理基本思想 1.目标管理的概念目标管理是彼得.德鲁克1954年提出的。
目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目的.目标管理是指企业根据决策确定的目标,从上至下,再从下至上,上下结合反复协商,确定一定时期各个部门或组织成员的分目标,并为各分目标的实施而进行的组织管理和控制的一种计划制定与实施方法。
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管理,也是一种授权管理2.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a 。
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b 。
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得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共同制定共同的目标、成果责任、衡量各自的贡献。
c 。
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或成员的分目标是企业总目标对其的要求,也是其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
d.组织成员是通过目标进行管理的,以目标为控制依据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e 。
考核和奖惩的依据是分目标。
3。
对目标管理的理解a 。
目标管理中的“目标”与传统的目标概念不同。
目标管理中的目标包括要达到的目标程度、期限、完成目标的体系、目标成果的评价等含义,而传统的目标仅指要达到的目的。
b 。
目标管理中的“目标”与工作标准不同。
标准是静态的,而“目标”是动态的;目标有很强的激励作用;标准执行是在工作完成后的对比均衡,而目标管理是全过程的,可随时了解、掌握工作的进度和结果.c.目标管理必须有一套科学完整的目标管理体系,以协商交流为主,共同制定目标。
1.2 目标的性质 层次性 网络性 多样性 可考核性可接受性 挑战性 信息反馈性 三、目标管理的过程1。
制定目标:包括组织的总体目标、各部门的分目标以及目标对应的职责。
2.明确组织的作用:每个目标和子目标都有责任人 3. 执行目标:根据目标利用一定的资源开展恰当的活动.4。
评价成果:是实行奖惩的依据、沟通的机会、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励的手段,包括上下级和同级间的相互评价。
5。
实施奖惩:奖惩是目标管理的内容之一,是一种激励手段,是更好地实施新目标的前提.1.整体性2.激励性3.可行性4.应变性6。
周三多管理学第八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
2.组织变革的目标 使组织、管理者、员工更具环境适应性 3.组织变革的内容 a. 对人员的变革:工作态度、技能、期望、 认知、行为等 b. 对结构的变革:权力关系、协调机制、集 权程度、职务与工作再设计等 c. 对技术和任务的变革:流程、设备、工艺 、技术、材料、元器件、产品等
效果:公司内外人心惶惶,历史的和现实的问题、显性的和隐性的矛盾、企业的社会的冲突,错综复杂的多层次的矛盾一下子交织在一块,终于导致了大规模的恶性事件,如罢工、示威、游行等抗议行为,激化了矛盾,董事会威信大打折扣,公司处于瘫痪状态。
评价:组织变革的处理办法,从法律上看,基本上是对的;从管理上看,错了大半;从国情上看,大错特错。基本上违背了组织变革和管理变革的基本规律,思路上过于理想和幼稚,操作手段上急于求成,缺乏系统思考和周密计划,事先的危险预警和事后的危机处理都缺乏应有的变革管理经验。
首先,组织变革规律有很多,组织变革需要解决很多问题,但是归根到底,永远离不开的,必须解决的,也是最关键的两个基本问题,利益分配和思想观念,这是检验变革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利益分配机制是必备的根本前提,思想观念是有效的保障系统,两者缺一不可,都要均衡考虑,实现和谐性与统一性才能保证组织变革的顺利实施。
管理学 第8 章 (周三多第三版)

8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
领导理论
理论核心:领导者的工作是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 理论核心:领导者的工作是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提 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以确保个体目标与组织目 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标保持一致。 标保持一致。 “路径 目标”指有效的领导者既要帮助下属充分理解工作 路径—目标 路径 目标” 目标,又要指明实现目标所要遵循的路径。 目标,又要指明实现目标所要遵循的路径。 领导者的激励作用:两个方面 领导者的激励作用: 使下属需要的满足取决于下属有效的工作绩效; ⑴、使下属需要的满足取决于下属有效的工作绩效; ⑵、提供有效绩效所必需的辅导、指导、支持和奖励。 提供有效绩效所必需的辅导、指导、支持和奖励。 四种领导行为: 四种领导行为: 指导型领导、支持型领导、参与型领导、 指导型领导、支持型领导、参与型领导、成就导向型领导 领导者是灵活的, 领导者是灵活的,同一领导可以根据不同的情景表现出任 何一种领导风格
第八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领导概论
领导的内涵 领导风格类型 领导理论
8.1
领导的内涵
利用组织赋予的职权和个人具备的能力去指挥、 利用组织赋予的职权和个人具备的能力去指挥、命令和 影响、引导职工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活动过程。 影响、引导职工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活动过程。
一、领导的含义
1、领导一定要与群体或组织中的其他人员发生联系(或心 领导一定要与群体或组织中的其他人员发生联系( 甘情愿,或屈服于权力的压制) 甘情愿,或屈服于权力的压制) 2、权力在领导者和组织其他成员中存在着不平等的分配 3、领导者能够对组织成员产生各种影响,使其表现出某种 领导者能够对组织成员产生各种影响, 所期望的行为或表现 4、领导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可为领导而领导 领导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管理学》--周三多教学课件第八章

管理跨度
集权与分权
• 职权 : 管理职业位所固有的发布命令和希 望命令得到执行的这样一种权力 • 直线职权: 给予一位管理者指挥其下属工 直线职权: 作的权力 • 指挥链: 从组织的高层到基层的权力流 指挥链: • 参谋职权: 支持 辅助和建议直线主管的 参谋职权: 支持,辅助和建议直线主管的 职权 • 权力:影响决策的能力 权力:
权力的来源基础
• • • • 强制权力:一种依赖于惧怕的力量 强制权力:一种依赖于惧怕的力量. 奖赏权力:带来正确,有利结果的权力 有利结果的权力. 奖赏权力:带来正确 有利结果的权力 合法权力:与职权同一概念. 合法权力:与职权同一概念 专家权力:来自特殊技能,知识 知识,专长的一种 专家权力:来自特殊技能 知识 专长的一种 影响力 • 感召权力:对所拥有人独特智谋或个人特 感召权力: 质的一种确认
集权与分权
常见的组织设计
• 职能型结构 定义:相似或相关职业的专家们组合起来的 定义: 组织设计模式 • • 特点:通过让具有共同技能的人在一起工作, 特点:通过让具有共同技能的人在一起工作,取得了 专业化和规模经济的优势 缺点: 缺点: (1)会为追求职能目标而看不到全局最佳利 每一职能领域相互隔离, (2)每一职能领域相互隔离,没有一项职能对结果负 (3)不能提供机会培训未来的高层经理 适用条件:单一产品或服务的组织. 适用条件:单一产品或服务的组织.
组织设计经典原则( 组织设计经典原则(Cont’d) )
②统一指挥,下级应当对一位且只对一位上 统一指挥 下级应当对一位且只对一位上 级直接负责 ③职权与职责 ④ 管理跨度 ⑤ 部门化
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 ①战略与结构 • “战略决定结构”的观点认为:结构必须服 战略决定结构”的观点认为 结构必须服 战略决定结构 从战略,随着战略从单一产品向纵向一体化 随着战略从单一产品向纵向一体化, 从战略 随着战略从单一产品向纵向一体化 再向多样化经营的转变,结构必须从有机式 再向多样化经营的转变 结构必须从有机式 变为机械式. 1)复杂性 指组织的分化的程度 )复杂性─指组织的分化的程度 • (2)正规化─指组织依靠规则和程序引导 )正规化 指组织依靠规则和程序引导 员工行为的程度 • (3)集权化 指组织决策制定权力的分布 )集权化─指组织决策制定权力的分布 • (4)分权化 决策制定权力授予下层人员 )分权化─决策制定权力授予下层人员
管理学原理第五版(周三多)第八章 组织

技术类型
单件小批 大批大量 流程生产
生产
生产
技术
3 4 23 9:1 低 低 高 少 低 高 低 柔性的
2 C = n n1 (n 1)
C:可能存在的人际关系数 N:管理宽度
13不同下属人数的可能关系数下属人数关系数
1
1
2
6
3
18
4
44
5
100
6
222
7
490
8
1080
9
2376
10
5210
11
11374
12
24708
13
2359602
格拉丘纳斯的 这个公式没有涉及 上下级关系发生的 频次和密度,因而 它的实用性受到了 一定的限制。对一 个主管人员来说, 相互关系所发生的 频次和密度也应是 在确定下属人数时 所考虑的重要因素。
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力;第二 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 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 在上发号施令。两个助手既无能,也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无 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 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由此得出结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 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 效率越来越低下。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
4 7 48 4:1 中等 中等 低 多 高 低 高 刚性的
管理学第8章-周三多 高等教育

滚动计划的特点
把中期计划与年度计划结合起来,是实施和落实战略计划的有效方法. 由近及远,由粗略到详细逐年"滚动细化",既考虑了计划适应变化的 弹性,也考虑了具体计划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执行计划和预期计划相互衔接,保证了各年度计划的一致和协调 在环境剧烈变化的时代,这种计划方法可以提高计划的弹性,提高组织 的应变能力.
过度集权的弊端
降低决策的质量和速度 降低组织的适应能力 领导者限于日常事务,忽略战略性问题 下级管理者失去作用,得不到锻炼,工作热情降低
组织设计的主要问题
集权与分权
分权的标志:下级自主决定的事项多少.分权的好处:
减少高层的管理负担 明确下级权责,有利于责任制的推行 形成促进下属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激励机制 提高组织适应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生 产
销 售
财 务
人 事
几种常见的组织形式
网络型企业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 手段建立的新型组织形式(虚 拟企业) 核心企业与其他协作企业以契 约关系联系起来,通过共同利 益实现协作,依靠市场机制协 调 核心企业依靠技术,品牌,管 理或市场联系协作企业,建立 研究,生产,销售协作网络, 是优化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形 式. 网络企业的好处是投资小,风 险低,反应快速,组织灵活经 济.但建立要依靠信誉,没有 信誉一切无从谈起.
分工——职位分析与设计:围绕组织目标确定业务和管理活动所需 的职位类别与数量 部门化——部门与层次设计:划分部门,相似部门合成上级部门, 形成层次
按人数划分 按职能划分 按区域划分 按职能划分 按顾客划分 按产品划分 按工艺流程或设备划分
一个实际的企业组织往往是按多种分工形式建立的 结构形成——通过权责分配和联系手段的设置,形成纵向指令联系 和横向协调联系,使组织各部分联结成有机整体.
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第八章_组织设计

2014-9-1
39
(二)产品部门化
根据产品来设立管理部
门,划分管理单位,把同
一产品的生产或销售工作
集中在相同的部门组织进
行。
2014-9-1
40
总经理
人事 公关 采购 财务 B产品经理
A产品经理
生产
销售
会计
生产
销售
会计
按产品划分的部门化组织图
2014-9-1 41
优点
使企业将多元化和专业化经营结合起来。 有利于企业及时调整生产方向。 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内部竞争。 有利于高层管理人才的培养 。
第三篇 组织
第八章 组织设计
2014-9-1
1
第一节 组织与组织设计
2014-9-1
2
一、组织设计的必要性分析 (Organization design)
1、定义
——对组织的结构和活动进行创构、变革和再设计。
2、必要性
(1)组织活动内容的日趋复杂,以及参与活动的人员 的数量不断增加; (2)外部环境条件日趋复杂。
24
分析者型
所处环境 动荡变化 决策目标 尽量使风险最小、收益最大 组织结构 (1)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的作业保证市场供给; (2)构建柔性灵活、分权化的组织结构,应对外界变 化多端的环境。
反应者型
所处环境 动荡变化 自身的局限性,决定了组织只能被动应付环境的不确定 性,面临巨大的变革压力。
2014-9-1
2014-9-1
5
基本概念
组织结构
——组织的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 工作、技术和信息所作的制度性安排。
(1)复杂性(Complexity)
(2)规范性(Formalization) (3)集权性(Centralization)
周三多管理学讲义八

组织规模的大小; 政策的统一性; 员工的数量和基本素质; 组织的可控性; 组织所处的成长阶段;
授权的含义
所谓授权就是组织为了共享内部权利,激励员 工努力工作,而把某些权力或职权授予下级; 授权可以是: – 分派任务; – 授予权力或职权; – 明确责任;
有效授权的要素
信息共享; 提高授权对象的知识与技能; 充分放权; 奖励绩效;
采购经理
研发经理
产品或服务部门化
总经理
人事部 总经理办公室
A产品总经理
B产品总经理
财务 经理
生产 经理
营销 经理
采购 经理
财务 经理
生产 经理
营销 经理
采购 经理
地域部门化
总经理
人事部 总经理办公室
中国市场部
日本市场部
韩国市场部
美洲市场部
财务 部
生产 部
营销 部
人事 部
顾客部门化
市场经理部
零售商部
管理中的职权来源于三个方面:
在层级组织中居于某一特殊职位所拥有的命令 指挥权; 由于个人具备某些核心专长或高级技术知识而 拥有的技术能力职权; 由于个人能够有效地激励、领导和影响他人而 拥有的管理能力职权。 一个人获取权力的同时必须负担起责任,这就 是职责。
集权与分权
集权与分权是组织层级化设计中的两种相反的 权力分配方式; 集权是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高层 次上的集中; 分权是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低管 理层次上的分散;
组织设计的目的
就是要通过创构柔性灵活的组织,动态地反映 外在环境变化的要求,并且能够在组织演化成 长的过程中,有效积聚新的组织资源,同时协 调好组织中部门与部门之间、人员与任务之间 的关系,使员工明确自己在组织中应有的权力 和应担负的责任,有效地保证组织活动的开展, 最终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管理学周三多第八章组织设计

+ 流程部门化
– 按业务流程来组织
+ 矩阵型结构
– 需要同时反映技术和产品等双重要求
+ 动态网络型结构
– 以项目为中心,临时性 – 组织结构扁平化
整理ppt
16
层级与幅度
+ 管理幅度
– 组织中上级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的数量 – 有限性
+ 层级与幅度成反比
– 层级越多,管理幅度越小
+ 组织越成熟,则规模越大,越规范、越官 僚、越分权
整理ppt
14
组织部门化的原则
+ 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 + 分工与协调相结合 + 精简高效
整理ppt
15
组织部门化的7种形式
+ 职能部门化
– 按活动或技能的相似性归类
+ 产品或服务部门化
– 按产品线划分
+ 地域部门化
– 按地区划分
+ 顾客部门化
– 调整设置 – 重新设计 – 凸显差异 – 加强预测 – 加强合作
整理ppt
10
战略的影响
+ 四个战略发展阶段 + 四种战略组织类型 + 战略一旦发生变化,组织结构也需发生相
应变化。 (A.D. Chandler)
整理ppt
11
技术的影响
+ 三类制造业技术
– 小批量、大批量、流程生产
+ 技术越复杂:
整理ppt
2
思考题
+ 什么是管理幅度? + 什么是指挥链? +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级的关系是什么? + 组织规模越大,就越? + 两种基本的组织形态 + 授权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 钱德勒的贡献
管理学 第三版 周三多主编 第八章组织设计

假定组织幅度为8
1 8 64 512 4096
组 织 层 级
幅度:8 非管理人员人数:4096 管理人员人数(1~4层):585
锥型式组织结构形态
扁平式组织结构形态
锥型式组织结构形态
优 严密的监控 点 利于工作衔接和下属的提升
扁平式组织结构形态
一、组织的层级化与管理幅度
(一)管理幅度与组织层级的互动:
管理幅度:一个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人员的 数目。 组织层级化设计的核心任务是:确定完成任务需要设定的层 级数目,有效的管理幅度是决定组织中层级数目的最基本因素。
假定组织幅度为4 1 2 3 4 5 6 7 1 4 16 64 256 1024 4096
指组织的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 二:组织设计的任务和原则 作、技术和信息所作的制度性安排 1)组织设计的任务:设计清晰的组织结构,规划和设计组织---中各部门的职能和职权,确定组织中职能职权、参谋职权、 ---直线职权的活动范围并编制职务说明书。 2)组织设计任务的实质:按照劳动分工的原则将组织中的活动 ----专业化 3)为了达到组织设计的理想效果,组织设计者需要完成的工作: 1,职能与职务的分析与设计 2,部门设计 3,层级设计
第八章
组长:王小将 组员: 王 娟 张伟昌
组织设计
张宇航 顾 项
何超群 潘 鑫
王小将
内容提要: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组织与组织设计 组织的部门化 组织的层级化
第一节 组织与组织设计
一、组织设计的必要性分析
组织设计的概念: 对组织的结构和活动进行创构、变革和再设计。 组织设计的目的: ※通过创构柔性灵活的组织,动态地反映外在环境变化的要求 ※在组织演化成长的过程中,有效积聚新的组织资源 ※协调好组织中部门与部门之间、人员与任务之间的关系,使 aa员工明确自己在组织中应有的权力和应担负的责任 ※有效地保证组织活动的开展,最终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管理学原理第五版(周三多)第八章 组织

格拉丘纳斯的 这个公式没有涉及
上下级关系发生的
频次和密度,因而 它的实用性受到了
一定的限制。对一
个主管人员来说, 相互关系所发生的
频次和密度也应是
在确定下属人数时 所考虑的重要因素。
14
(三)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
• 环境的影响 环境的变化要求采用有机式的组织结构。 • 战略的影响 随着公司战略从单一产品向纵向一体化、多样化经营的转 变,企业组织结构也必须随之变化。 • 技术的影响 任何组织都需要采用某种技术,技术是决定组织结构的重 要因素。不同的生产技术导致企业不同的生产方式,如单件生 产、大批量生产、连续生产,其组织结构也必然不同。 • 组织规模的影响 大型组织要求比小型组织具有更高程度的专业化分工和横 向纵向的分化。 • 生命周期的影响 创业阶段、集合阶段、规范化阶段、精细阶段
12
通过对三种上下级关系理论的分析,格拉丘纳斯认为,管理宽 度的算术级数增加时,主管人员和下属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将以 几何级数增加。据此,他提出了一个可以用在任何管理宽度下计算 上下级人际关系数目的经验公式:
C=
n
2
n 1
(n 1)
C:可能存在的人际关系数 N:管理宽度
13
不同下属人数的可能关系数 下属人数 关系数 1 1 2 6 3 18 4 44 5 100 6 222 7 490 8 1080 9 2376 10 5210 11 11374 12 24708 13 2359602
7
(二)组织设计的任务与原则
组织设计的原则: p167 ①专业化分工原则:是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组织设计就是对 管理人员的管理劳动进行分工。 ②统一指挥原则:每位下属应该有一个并且仅有一个上级 ③控制幅度原则:一个上级直接领导与指挥的下属人数应该有 一个有效的控制限度。(因为当直接向一位上级报告的下级 人数呈算数级数增加时,上级需要协调的人际关系数会呈几 何级数增加) ④权责对等原则 ⑤柔性经济原则:组织的各个部门、各个人员都是可以根据组 织内外的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灵活调整和变动的。
第八章 组织设计

第八章组织设计第八章组织设计引言概述:组织设计是管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涉及到企业内部结构、职责分工、权力关系等方面的安排。
一个合理的组织设计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组织设计的相关内容。
一、组织结构的确定1.1 分工原则分工原则是组织设计的基础,它决定了企业内部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责。
在确定组织结构时,需要根据企业的规模、业务特点和发展阶段等因素,合理划分各个岗位的职责,确保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领域内发挥最大的作用。
1.2 组织层次组织层次是指企业内部各个岗位之间的上下级关系。
在设计组织结构时,需要考虑到不同岗位之间的协调与沟通,避免出现层级过多或过少的情况。
合理的组织层次可以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促进组织内部的协同工作。
1.3 职权与责任职权与责任是组织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在确定组织结构时,需要明确各个岗位的职权范围和责任义务,避免权责不清、职责不明的情况。
合理的职权与责任分配可以提高组织内部的效率和透明度。
二、组织文化的塑造2.1 价值观的建立组织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价值观。
在组织设计中,需要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贯穿于组织的各个方面。
通过建立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2.2 激励机制的设计激励机制是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组织设计中,需要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
激励机制可以包括薪酬制度、晋升机会、培训发展等方面,通过激励机制的有效运作,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的绩效水平。
2.3 沟通与反馈组织文化的塑造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反馈机制。
在组织设计中,需要关注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以及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沟通与反馈。
通过畅通的沟通渠道和及时的反馈机制,可以提高组织内部的信息流动效率,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参与感。
三、组织流程的优化3.1 流程分析与改进组织流程的优化是组织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管理学_高教版_周三多主编_第二版__第八章习题

第八章组织设计一、填空题1.组织设计涉及两方面的内容,在---------的基础上进行_____和__。
2.组织设计就是对组织的结构和活动进行___。
3.随着外部环境条件的日趋复杂,必须以___、___的观点来理解和重新设计新的组织。
4.组织设计的任务就是设计清晰的___,规划和设计组织中各部门的-------,确定组织中___、___、___的活动范围并编制___。
5.组织结构可以用___、___和___三种特性来描述。
6.组织纵向结构设计的结果是___,横向结构设计的结果是___。
7.组织设计的原则有___、___、___、___和___。
8.___是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9.部门设计根据的是--------标准,层次设计则是根据___的原则。
10.影响组织设计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五个:___、___、___、___和___11.伍德沃德等根据制造业技术复杂程度把技术分为___、___和___12.技术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即工作的___与___13.奎因和卡梅隆吧组织的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___、___、___和___14.劳动分工要求组织活动保持高度的协调一致性,协调的有效方法是______15.在品种单一,规模较小的企业,按___进行组织分工是理想的部门划分形式。
16.当组织面临较高的环境不确定性,组织目标需要反映技术和产品双重要求时,___应该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形式。
17.动态网络结构是以___为中心的,动态网络型组织有时也被称为“___”18.有效的___是决定组织中层级数目的最基本因素。
19.管理幅度是指___。
20.由于组织任务存在递减性,从最高的直接主管到最低的基层具体工作人员之间就形成了一定的层次,这种层次便称为___21.组织层级与组织幅度的互动关系决定了两种基本的组织结构形态:一种是___的组织结构形态,一种是___的组织结构形态。
22.职权跟组织层级化设计中的--------紧密相关,跟___无关23.管理层次受到___和___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目标管理 一、目标管理基本思想 1.目标管理的概念目标管理是彼得.德鲁克1954年提出的。
目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目的。
目标管理是指企业根据决策确定的目标,从上至下,再从下至上,上下结合反复协商,确定一定时期各个部门或组织成员的分目标,并为各分目标的实施而进行的组织管理和控制的一种计划制定与实施方法。
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管理,也是一种授权管理2.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a.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b.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得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共同制定共同的目标、成果责任、衡量各自的贡献。
c.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或成员的分目标是企业总目标对其的要求,也是其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
d.组织成员是通过目标进行管理的,以目标为控制依据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e.考核和奖惩的依据是分目标。
3.对目标管理的理解a.目标管理中的“目标”与传统的目标概念不同。
目标管理中的目标包括要达到的目标程度、期限、完成目标的体系、目标成果的评价等含义,而传统的目标仅指要达到的目的。
b.目标管理中的“目标”与工作标准不同。
标准是静态的,而“目标”是动态的;目标有很强的激励作用;标准执行是在工作完成后的对比均衡,而目标管理是全过程的,可随时了解、掌握工作的进度和结果。
c.目标管理必须有一套科学完整的目标管理体系,以协商交流为主,共同制定目标。
1.2 目标的性质 层次性 网络性 多样性 可考核性可接受性 挑战性 信息反馈性 三、目标管理的过程1.制定目标:包括组织的总体目标、各部门的分目标以及目标对应的职责。
2.明确组织的作用:每个目标和子目标都有责任人3. 执行目标:根据目标利用一定的资源开展恰当的活动。
4.评价成果:是实行奖惩的依据、沟通的机会、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励的手段,包括上下级和同级间的相互评价。
5.实施奖惩:奖惩是目标管理的内容之一,是一种激励手段,是更好地实施新目标的前提。
1.整体性2.激励性3.可行性4.应变性6.制定新目标:又一段时间循环的开始四、目标管理的缺点和问题1.目标管理的哲学假设不一定存在:对于人的假设过分乐观,认为多数人能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励。
2.目标设置困难:真正可以考核的目标是很难确定的,许多岗位难以制定定量化和具体化的目标。
3.目标的制定很费时间:目标的制定是上下级之间的双向沟通,而且要达成共识,很费时。
4.强调短期目标:大多数目标管理规划中所设置的目标都是短期的,往往会以影响长期目标为代价。
5.目标管理的思想较难统一:目标管理是一种计划技术,也是一种管理思想,这一思想的原理对于大多数组织成员并不一定理解。
组织与组织设计一、组织设计的必要性1. 管理过程是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2. 劳动分工;3. 产品更新;4. 生产规模扩大或发生其它变化;5. 外部环境发生变化;6. 权力与职责及效益二、组织设计的任务和原则(一)、组织设计的任务1、设计组织结构――计清晰的组织结构;规划和设计组织中各部门的职能和职权;确定组织中的职能职权、参谋职权、直线职权的活动范围2、编制职务说明书3、组织结构的特点:A、复杂性:分工、层级、管理层级、人员间、部门间的关系、人员和部门间的关系;个人、各部门所需信息及权限,个人、各部门应该向他人和其它部门提供的信息(时间、地点、内容的详细程度)B、范性:规章制度、程序化、标准化C、集权性:集权与分权的程度4、典型组织结构5、组织设计思路组织设计由下而上:任务 岗位――岗位数量、各岗位权力与职责组织宗旨、目标、内外环境――设计部门组织规模、人力资源、发展前景――设计层级——形成组织体系(二)、组织设计的原则1、统一指挥原则;2、控制幅度原则(P133);3、权责对等原则;4、柔性经济原则。
三、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管理学家西拉季认为: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有环境、战略、技术与组织结构(见下页图)综合而言为五个:环境、战略、技术、规模和生命周期(一)环境的影响环境具有复杂性、变动性、不确定性、不可控性组织设计的权变要素1、组织设计可通过下列原则性方法提高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性:(1)对传统的职位和职能部门进行相应调整;(2)根据不确定程度设计不同类型的组织结构;(3)根据组织的差别性、整合程度设计不同类型的组织结构;(4)通过加强计划和对环境的预测减少不确定性;(5)通过组织间的合作减少组织自身要素对环境的过度依赖性(二)战略的影响一般而言,战略发展有四个阶段,不同的阶段应有与之对应的组织结构:第一个阶段:数量发展阶段(品种尚单一)――第二个阶段:地区开拓阶段(协调、标准化、专业化)――第三个阶段:纵向联合发展阶段(由同一领域发展到进一步向其它领域发展)――第四个阶段:产品多样化阶段研究发现:许多经营成功的公司,如保持在单一行业内发展,则偏好采用集权的组织结构;实施多角化经营的公司年,一般采用分权的事业部制结构。
梅尔斯(es)和斯诺(C.C.Snow)进一步考虑到外部环境中不确定因素对决策的影响,总结出了四种战略类型以及相关的组织结构类型1、防御者型:环境稳定。
集权、程序化、标准化作业2、探险者型:环境动荡。
柔性、分权化的组织结构。
研发新产品、寻找新市场、确立新目标3、分析者型:环境动荡。
目标灵活,一方面,集权、程序化、标准化作业;另一方面,及时跟踪更富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相应构建柔性灵活、分权化的组织结构,随时对外在环境变化作出反应4、反应者型:环境动荡。
限于决策者的市场判断能力、内部管理能力、主动应变能力,组织者很难及时对外在环境变化作出反应,采用被动反应的战略以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三)技术的影响生产批量:单件、小批;成批;大批量;流程型;技术复杂程度;常规型技术、工艺型技术、工程型技术、非常规型技术(四)组织规模与生命周期的影响大型组织与小型组织在组织结构上的区别:规范化程度、集权化程度、复杂化程度、人员结构比率(帕金森定律)组织生命周期:创业阶段、集合阶段、规范化阶段、精细阶段组织部门化一、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原则部门化是指将组织中的活动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安排,划分为若干个管理单位的活动过程。
部门化的基本原则:①因事设职和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事事有人做” “人人有事做”);②分工与协作相结合的原则;③精简高效的部门设计原则二、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形式与特征比较(一)职能部门化把相同或相似的活动归并在一起,作为一个管理单位即为职能部门化。
是一种传统而基本的组织结构形式。
a.特点:将技能相似的专业人员集合在各自专门的职能机构内,并在业务范围内分工协作,组织任务集中明确,上行下达。
职能式组织常常注重内部的运行效率与员工的专业素质。
b.职能式组织结构的优势:①在部门内实现了规模经济;②可以促进员工发展更高层次的专业技能;③部门主管易于规划和控制;④有利于避免重复浪费。
c.职能式的主要缺点:①容易出现各自为政的情况,各职能部门往往会片面追求本部门的局部利益;②部门之间缺乏交流合作渠道,且矛盾冲突会增多;③高层主管难于协调;④员工的专业化部门所有会使其缺乏打破常规的精神,并且难以培养综合管理人才。
d. 适用范围:当环境是稳定的,技术是相对常规的,部门之间的依赖程度较低,组织的目标依附于内部效率和专业特长,规模是中小型的组织适用于这种结构。
(二)产品部门化围绕产品或服务大类的活动和要求来划分部门即为产品部门化。
应用产品部门化需对特定的产品系列或服务类型有专门的需求适应,通常适用于大型的和多角化经营的企业。
a.优点:①各类产品直接面对市场并专注于特定产品的经营,有利于提高效率水平;②提高了决策的速度和有效性;③各类产品的绩效易于客观评估;④可以培养综合管理人才。
b.主要缺点:①需要更多综合管理人才,提高了培训成本;②各产品部门只关心本部门的产品,对整体组织欠缺考虑;③管理成本上升。
(三)地域部门化为了市场或资源等原因需分散经营,从而按照地理区域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即为地域部门化。
许多国际性大公司通常采用这种组织形式。
a.优点:①可以把责任和职权下放到基层,鼓励地区主管参与决策;②对本地区的市场和问题反应迅速灵敏;③充分利用地域资源和地区政策;④为培养综合管理人才创造了条件。
b.缺点:①需要高素质的综合管理人才的数量较大;②使高层经营管理增加了难度;③管理成本很高。
(四)顾客部门化建立以顾客为对象,根据不同顾客的需要或不同顾客群设立部门即为顾客部门化。
一种新的组织结构形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顺应了需求发展的趋势,在许多服务型组织(诸如银行、保险公司等)常采用。
a.优点:①有利于集中顾客的需要,真正将用户放在第一位;②用户的感觉将更好;③易发挥特定用户领域专家们的专长;④建立持久性竞争优势。
b. 缺点:①并不一定完全了解顾客真实的需求状况;②顾客的需求偏好发生变化,转移成本较大;③需要更多的顾客专家。
(五)流程部门化按照生产过程、工艺流程或设备来划分部门即为流程部门化。
大型的制造企业常采用这种组织结构形式。
a.优点:①可以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②规模经济;③易于管理;④简化了培训。
b.缺点:①部门之间的协作有困难,而流程往往又要求协作比较紧密;②只有高层对利润负责,成本管理比较困难;③不利于培养综合管理人才。
总经理人 事 部 总经理办公室法律事务部研 发 经 理采 购 经 理 营 销 经 理 生 产 经 理 财 务 经 理 职能部门化组织结构图法律事务所 研 发 部财 务 部人 事 部A 产品总经理B 产品总经理财务经理营销经理 生产经理 供应部经理总经理办公室 财务经理营销经理 生产经理 供应部经理地域部门化组织结构图总 经 理法 律 部人 事 部财 务 部 研 发 部 中 国 市场部 日本 市场部 韩 国 市场部 澳大利亚 市场部生产部 营销部 人事部 财务部流程部门化组织结构图总经理维修部生产部财务部人事部锅炉 部送配 电部发电 机部汽轮 机部燃 煤 供应部第三节组织的层级化一、组织的层级化与管理幅度(一)、管理幅度与组织层级的互动性①管理幅度:管理者直接有效指挥和监督的下属的数目。
②组织层级:由于受管辖人数的限制,从最的直接主管到最低的基层具体工作人员之间形成了一定层次即为管理层次,亦称组织层级。
——互动性:组织层级受到组织规模和管理幅度的影响,它与组织规模呈正比;在组织规模给定的条件下,组织层级与管理幅度成反比。
即每个主管所能直接控制的下属数目越多,所需的组织层级就越少。
③两种基本的组织结构形态:扁平式组织结构形态 1、8、64、512、4096锥形式组织结构形态 1、4、16、64、256、1024、4096扁平组织a.优点:信息沟通和传递速度比较快,信息失真度低,能增强组织的适应性;上级主管控制比较宽松,有利于发挥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