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人格理论.

合集下载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1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是结合心理分析学和精神病理学的学者,他主要从事非正式咨询工作,以结合案例研究、观察和实验研究的方法,研究心理。

他曾经提出了人格理论,作为解释人类性格和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

2 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受到多种内在力量的影响,人格由这些力量产生并影响,即三大欲望:性欲、自我欲望和安全欲望。

这里的欲望有基本的价值认同,即性欲是人们满足性欲望的基本动机,自我欲望是人们追求独立和自我尊严的基本动机,而安全欲望是人们追求安全和安定的基本动机。

3 欲望和安全防线
弗洛伊德认为,人是一个社会生物,为了适应社会环境和社会规则,人需要维持欲望的平衡,即以牺牲部分欲望为代价来获得报酬。

然而,这些欲望也会受到外部环境的施压,于是人们会形成一种安全防线,以此来维持内部的欲望平衡。

4 人格三部分
弗洛伊德还提出了一种定义复杂的人格三部分理论,他将人格划
分为:超我、意志和意识。

意志在压抑部分欲望活动时起着核心作用,负责维持和表达抑制欲望的机制;而超我则负责抑制和维持欲望的平衡。

5 结论
总之,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可以被认为是建立在基于欲望的平衡
和超我的意识控制上的。

通过控制试图实现过去和现在的斗争,它给
人们带来了一种象征活动的理解,促使个体成为独立的、可控的和自
我意识的个体。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致成年后出现性冷淡等问题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潜伏期(6~12岁)
表现:性活动在这一阶段受到压抑, 对性缺乏兴趣。 快乐来自外界, 如学习、体育以及与同辈人的集体本能是潜 伏的,但是前面各阶段被压抑的记 忆是完好无缺的,会影响日后的个
人发展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生殖期(12~20岁)
表现:性需求从两性关系中获 得满足,开始有导向的选择配

处理不当的危害:孩子可能出 现早恋,叛逆的情况。由于此 时心理上还未达到完全成熟状
态,极易走极端
-
展示完毕 感谢您的聆听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 展理论
-
目录
一、弗洛伊德的 人格发展理论
1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提出人格发展的 五个时期:口唇期(0~1 岁)、肛门期(1~3岁)、性 器期(3~6岁)、潜伏期 (6~12岁)、生殖器(12~20 岁)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口唇期(0~1岁)
表现:口腔周围是快乐的中心,婴儿主要通过吸吮、咀嚼、吞咽、咬等口 刺激活动获得性的满足
处理不当的危害:若宝宝在此期获得满足,长大后会有正面的口腔性格,如乐观开朗,即
口口腔性快乐。
如果家长前期阻止宝宝,宝宝的口欲期没有得到满足,可能到2岁。
甚至3岁说不定都还要吃手等,导致"口欲期结固"。长大后也有不良影响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性器期(3~6岁)
表现:性器官成了儿童获得满足 的主要来源,表现为喜欢抚摸或 显示生殖器官以及性幻想。此期 男孩会经历"恋母情结"(俄狄浦斯 情结),女孩则经历"恋父情结
"(厄勒克特拉情结)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是心理学领域中一种重要的理论框架,它对个体的心理发展和人格形成提供了深入的解释和理解。

该理论主要关注个体在儿童时期的经验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并强调了无意识心理过程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

1. 理论概述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概念:1.1 本我、自我和超我: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心理结构由三个部份组成。

本我代表个体的原始欲望和冲动,追求即时满足;自我则是个体的现实部份,负责平衡本我和外部现实的要求;超我则是个体内化的道德和道德规范,对自我施加限制。

1.2 心理发展阶段:弗洛伊德提出了一系列的心理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与特定的生理冲突和心理任务相关。

这些阶段包括口腔期、肛门期、阴蒂期等。

1.3 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弗洛伊德认为,个体在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会面临不同的冲突,这些冲突主要源于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

个体需要通过解决这些冲突来实现心理发展。

2.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2.1 口腔期:这个阶段发生在出生后的头几年,个体主要通过口腔活动来获得满足。

如果个体在这个阶段经历了满足和爱的不足,可能会导致后续的人格问题,如吸烟、咬指甲等。

2.2 肛门期:这个阶段发生在2-3岁之间,个体开始学习控制排泄。

如果个体在这个阶段受到严厉的管制和惩罚,可能会导致人格中的强迫症倾向。

2.3 阴蒂期:这个阶段发生在3-6岁之间,个体开始对自己的性别有更多的认识。

如果个体在这个阶段受到过度的压抑或者过度的放纵,可能会导致性格上的问题,如性别认同障碍。

2.4 谨防机制:弗洛伊德认为,个体在面对冲突和焦虑时会使用各种谨防机制来保护自己。

常见的谨防机制包括压抑、否认、投射等。

2.5 个体差异: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也强调了个体差异的存在。

每一个人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受到不同的经历和环境的影响,因此个体的人格发展也会有所不同。

3.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的应用3.1 临床心理学: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对临床心理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提出了许多关于人格发展的理论。

他的理论主要集中在儿童时期的经验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上。

以下是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的详细内容。

1. 人格结构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三个组成部份构成: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本我是人格的原始部份,包含了人的基本冲动和欲望。

自我是人格的中介者,负责平衡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

超我是人格的道德部份,包含了社会和文化对个体的要求和规范。

2. 口腔期弗洛伊德将儿童时期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口腔期。

在这个阶段,婴儿的满足焦点在于口腔区域,主要是通过吮吸来获得满足。

如果在这个阶段满足不足或者满足过度,可能会导致人格发展中的问题,如口腔区域的焦虑或者依赖。

3. 肛门期接下来是肛门期,这个阶段发生在2到3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学习控制排泄物。

如果父母对于如厕训练过于严格或者宽松,可能会导致个体在人格发展中的问题,如强迫症或者无秩序。

4. 阴茎期阴茎期发生在3到6岁之间,这个阶段是性别认同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对异性父母产生兴趣,并尝试摹仿他们的行为。

如果在这个阶段遭遇挫折或者困惑,可能会导致个体在性别认同方面的问题。

5. 潜伏期潜伏期发生在6岁到青春期之间,这个阶段是性欲暂时休眠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个体主要关注学习和社交活动。

如果在这个阶段遭遇挫折或者困惑,可能会对个体的自我认同和人际关系产生影响。

6. 繁殖器期繁殖器期发生在青春期之后,这个阶段是性欲再次觉醒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对异性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开始建立亲密的恋爱关系。

如果在这个阶段遭遇挫折或者困惑,可能会对个体的性格和人际关系产生影响。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提供了对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经历的解释,并强调了早期经验对人格形成的重要性。

然而,这个理论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包括过于强调性的方面和缺乏科学证据支持的问题。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引言概述:弗洛伊德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提出了许多关于人格发展的理论,深刻影响了心理学领域。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主要包括了个人发展的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对个体的人格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口腔期(出生至1岁)1.1 原始的满足需求:弗洛伊德认为,在口腔期,婴儿主要通过吮吸来获得满足,这是他们最基本的需求之一。

1.2 儿童的依赖:在口腔期,婴儿对母亲或主要照顾者的依赖非常强烈,他们需要得到充分的关爱和照顾。

1.3 口腔期的心理问题:如果在口腔期得不到足够的满足,可能会导致个体在后续的发展中出现口腔相关的心理问题,如暴食或吸烟等。

二、肛门期(1-3岁)2.1 控制欲望的阶段:在肛门期,儿童开始学会控制排泄,这也是他们第一次体验到自我控制和自我满足的过程。

2.2 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在这个阶段的教育方式对儿童的人格发展至关重要,他们需要在教育中平衡约束和自由。

2.3 肛门期的心理问题:如果在肛门期受到严格的约束或过度的自由,可能导致个体在后续的发展中出现控制欲望相关的心理问题,如强迫症或反叛等。

三、阴茎期(3-6岁)3.1 性别认同的阶段:在阴茎期,儿童开始对自己的性别产生认同感,这也是性别角色形成的关键时期。

3.2 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对儿童在阴茎期的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3 阴茎期的心理问题:如果在阴茎期受到性别认同方面的困惑或否定,可能导致个体在后续的发展中出现性别认同相关的心理问题,如性别焦虑或性别认同障碍等。

四、潜意识期(6-12岁)4.1 自我意识的形成:在潜意识期,儿童开始形成自我意识,意识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4.2 学习社会规范: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学习社会规范和道德价值观,这对他们的人格发展至关重要。

4.3 潜意识期的心理问题:如果在潜意识期受到严厉的批评或缺乏自我意识的培养,可能导致个体在后续的发展中出现自我认同相关的心理问题,如自卑感或自我认同困惑等。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第一,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是一个整体,它是由本我、自我、超我等三部分交互影响而构成的。

A本我,本能的我,由生或死的本能构成,受享乐原则支配;B自我,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分化发展而产生的,受现实原则支配,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并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功能C超我,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是人格结构中居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其由自我理想与良心两部分构成,并受道德与完美原则支配。

自我与超我居上层的意识境界、本我居下层的意识境界。

第二,人格动力理论个体人格结构中,因三种成分的功能与目的不同,彼此交互作用,会产生内在的动力,并由内部动力推动外部行为。

这种本我与超我冲突,所形成的行为,并非一般正常行为,弗洛伊德称此为防卫方式的行为,防卫方式有转移、升华、压抑、退化、投射、反向、合理化等。

例如酸葡萄心理,甜柠檬心理就属于合理化的防卫方式。

第三,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分为五个阶段或时期,总离不开性的观念,于是被称为性心理发展期。

A口腔期(0—1)主要靠口腔的吸允、咀嚼、吞咽动作来满足原始需要,成人中有贪吃、咬指甲等口腔人格是婴儿期发展不顺所致。

B肛门期(1-3)大小便排泄产生快感满足原是需要,此时卫生习惯训练对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是重要的。

否则,管制过严、习惯不良,成年期会出现冷酷、顽固、刚愎等肛门人格特质。

C性器期(3—6)性器官部位获得原始欲力的满足,幼儿喜欢触摸自己的性器官,有的以父母之异性者为“性爱"对象,出现“恋母”或“恋父”情结。

D潜伏期(7-青春期)兴趣扩大,原始欲力呈潜伏状态,男女也出现分离趋势.E两性期(青春期之后),良性差异显著,性心理发展趋于成熟。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们面对日常生活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压力时会感到痛苦。

为了逃避这种因无法解决的冲突而带来的痛苦,就会通过把问题推出意识之外来加以自动解决。

病人会“主动遗忘”事件。

弗洛伊德认为这种遗忘并不是真的从心里消失,而是进入了无意识状态,即被压抑了。

虽然压抑的结果似乎令当事人在心理上感到更平安,但无意识并不是沉寂的,它会连续不断地以不同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如病人所出现的躯体症状(如头痛或身体某些部位麻痹了)或神经症状(如恐惧、焦虑、强迫症等)都是无意识的表达方式。

要治愈病症,弗洛伊德认为必须将这些发生于病人早期生活中的问题、被压抑了的冲突带到意识中,病人必须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并以一种建设性的、在情感上令人满意的方式将最初的冲突情境说出来。

弗洛伊德以自由联想和释梦两种方法来挖掘病人的无意识。

自由联想是让病人在放松状态下不加编辑地描述出现在头脑里的任何事件。

在这种状态下,被压抑的愿望会以一种经过伪装的形式进入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人们在睡眠中试图满足愿望和解决问题的产物,因而对梦的解析是了解人的无意识的一个窗口。

弗洛伊德通过这两种方法获得了大量关于人格异常的人的幼年生活资料,通过分析,他认为幼年的生活经验对人格发展有重要影响,并提出了一套关于人格发展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构成。

(二)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论弗洛伊德是个本能决定论者,他认为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本能,尤其是性本能的驱动。

与一般人狭义理解的性有所不同,弗洛伊德所谓的“性”除了与生殖活动有关之外,还包括吸吮、大小便、皮肤触摸等一切能直接或间接引起机体快感的活动。

虽然性本能是天生的,但弗洛伊德认为它的本质是随着生理成熟而不断改变的。

当性本能成熟时,它的能量即里比多(libido)就会慢慢地从身体的某一部位转移到其他部位去,儿童的心理发展就进入了另一崭新的性心理发展阶段。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其中包括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主要关注个体在不同阶段的生命中如何发展和形成自己的人格。

1.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三个组成部份构成: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 本我:是人格的最原始部份,包含了个体的冲动和欲望。

它是无意识的,追求快乐和满足,没有道德和伦理约束。

- 自我:是人格的中介者,试图平衡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

自我受到现实世界的限制,通过理性和适应来满足本我的需求。

- 超我:是人格的道德部份,内化了社会和文化的规范和价值观。

超我对自我施加道德约束,使个体能够区分对错。

2.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弗洛伊德提出了五个人格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与不同的生理需求和心理冲突相关。

- 口唇期(出生至1岁):个体通过口唇活动来满足生理需求,如吃奶和咀嚼。

如果在这个阶段满足不足或者过度满足,可能导致口唇迷恋或者口唇依赖。

- 肛门期(1岁至3岁):个体开始控制排泄,学习如何控制和释放。

如果在这个阶段受到过度控制或者宽松的管教,可能导致个体在成年后表现出强迫症或者放纵症。

- 阴茎期(3岁至6岁):个体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形成性别认同。

如果在这个阶段受到过度约束或者过度放纵,可能导致个体在成年后浮现性别身份问题或者性心理障碍。

- 潜伏期(6岁至青春期):个体的性冲动相对平静,主要关注学习和社交。

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发展超我,内化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

- 繁殖期(青春期至成年):个体的性冲动再次活跃,开始寻求恋爱和性关系。

如果在这个阶段受到过度约束或者过度放纵,可能导致个体在成年后浮现性心理问题或者人际关系问题。

3. 弗洛伊德的谨防机制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个体在面对冲突和焦虑时会运用各种谨防机制来保护自己的自尊和心理平衡。

- 投射:将自己的不满和冲突归咎于他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引言概述:弗洛伊德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人格发展理论对于理解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包括:人格结构、性格发展、心理谨防机制、心理冲突与解决、以及个人成熟与自我实现。

正文内容:1. 人格结构1.1. 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为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三个层次。

意识是人们能够直接感知和理解的心理活动,潜意识则包含一些不易察觉的心理过程,而无意识则是人们彻底无法察觉的心理活动。

1.2. 结构模型:弗洛伊德提出了人格结构的模型,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代表了人的原始欲望和冲动,自我则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现实自我,超我则是内化的道德和社会规范。

2. 性格发展2.1. 口腔期、肛门期和繁殖器期:弗洛伊德将儿童的性格发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

口腔期、肛门期和繁殖器期分别代表了儿童在不同阶段对于满足欲望的方式和侧重点的不同。

2.2. 性格类型: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格类型受到了个体在不同阶段的经历和冲突的影响。

他提出了乐观型、焦虑型和强迫型等不同的性格类型。

3. 心理谨防机制3.1. 潜抑:潜抑是最常见的心理谨防机制,指的是个体将不愿意面对的冲突和欲望压抑到潜意识中。

3.2. 转移:转移是将情感或者欲望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以减少焦虑和冲突。

3.3. 投射:投射是将个体自身的欲望、情感或者冲突归因于他人或者外部事物上。

4. 心理冲突与解决4.1. 内心冲突: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会浮现各种冲突,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欲望与现实之间的冲突等。

4.2. 解决途径:个体可以通过心理谨防机制来解决心理冲突,如潜抑、转移和投射等。

5. 个人成熟与自我实现5.1. 个人成熟:个人成熟是指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稳定的人格结构和成熟的心理功能。

5.2. 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个体在满足基本生理和安全需求的基础上,追求自我价值和理想的过程。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引言概述:弗洛伊德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提出了人格发展理论,对于人类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一、无意识对人格的影响1.1 无意识的定义和作用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是人格中最重要的部分,包含了个体不自觉的欲望、冲突和情感等。

无意识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1.2 无意识与童年经历的关系弗洛伊德认为,童年经历对于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尤其是早期的童年经历。

无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往往源自于童年时期的经历,对人格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3 无意识与心理防御机制无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常常被个体的心理防御机制所掩盖和抵消。

弗洛伊德提出了多种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如压抑、投射等,这些机制对于人格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性与性心理发展2.1 本能与性欲弗洛伊德认为,性欲是人类最基本的本能之一,对于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他将人类的性发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如口腔期、肛门期等,每个阶段都与个体的性心理有关。

2.2 童年期的性心理发展童年期是性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弗洛伊德认为,个体在这个时期经历了各种性欲望的冲突和发展,对于人格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2.3 性心理发展与性格特征个体的性心理发展与其性格特征密切相关。

弗洛伊德认为,不同阶段的性心理发展会影响个体的性格特征,如过分的口腔期经历可能导致个体的依赖性格。

三、超我与道德发展3.1 超我的定义和作用弗洛伊德将人格中的超我定义为内化的父母形象,它代表了个体内部的道德准则和规范。

超我对于个体的道德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3.2 道德发展的阶段道德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弗洛伊德将其划分为初级道德阶段和成熟道德阶段。

初级道德阶段以个体的自我为中心,而成熟道德阶段则考虑了他人的利益和社会规范。

3.3 道德发展与个体行为个体的道德发展对于其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道德发展水平低的个体更容易表现出自私和冲动的行为,而道德发展水平高的个体则更能考虑他人利益和社会规范。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是心理学领域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对人的个性和行为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该理论主要包括个人心理结构、心理发展阶段和心理防御机制三个方面。

一、个人心理结构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个性结构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1. 本我(Id):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最基本的部分,它是由个体的本能和欲望驱动的。

本我主要追求满足个体的基本生理和心理需求,如食物、性欲、安全感等。

本我没有道德观念和现实感,只追求即时满足。

2. 自我(Ego):自我是个体的现实部分,它是个体与外界进行适应和交互的媒介。

自我主要通过意识和理性来调解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使个体能够在现实世界中生存和适应。

3. 超我(Superego):超我是个体的道德和伦理观念的内化,它代表了个体内部的道德标准和规范。

超我主要由父母、老师和社会的价值观等外部因素形成,它对个体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

二、心理发展阶段弗洛伊德提出了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与特定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相关。

1. 口唇期(出生至1岁):这个阶段的主要心理需求是满足婴儿的口唇欲望,如吮吸和咀嚼。

如果在这个阶段无法满足需求,可能会导致口唇焦虑,成年后可能表现为吸烟、咬指甲等习惯行为。

2. 肛门期(1岁至3岁):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控制排泄,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功能。

如果在这个阶段受到过度限制或过度宽容,可能会导致肛门焦虑,成年后可能表现为顽固、固执和控制欲强等特征。

3. 阴蒂期(3岁至6岁):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对自己的生殖器官感到好奇,并开始探索性别角色。

如果在这个阶段受到过度限制或过度宽容,可能会导致阴蒂焦虑,成年后可能表现为性格上的问题。

4. 潜伏期(6岁至青春期):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性欲望暂时减弱,注意力转向学习和社交。

这个阶段对人格发展没有直接的影响。

5. 生殖器期(青春期至成年期):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性欲望再次增强,个体开始寻找恋爱对象和建立亲密关系。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引言概述: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的人格发展理论对于理解个体的心理成长和人格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阐述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包括五个部份:本我、自我、超我、性格发展和心理谨防机制。

一、本我:1.1 本我的概念:本我是个体内最原始的部份,代表了基本的冲动和欲望。

1.2 本我的特点:本我是无意识的,不受现实和道德约束,追求满足快感的原始冲动。

1.3 本我的功能:本我驱使个体寻求满足,通过原始欲望的表达来满足个体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二、自我:2.1 自我的概念:自我是个体内的中介者,负责平衡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

2.2 自我的特点:自我是故意识的,受到现实和道德规范的约束,通过理性思量来满足冲突的需求。

2.3 自我的功能:自我通过调解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维持个体的心理平衡和社会适应。

三、超我:3.1 超我的概念:超我是个体内的道德和道德规范的代表,代表了个体内部化的父母形象和社会规范。

3.2 超我的特点:超我是故意识的,受到道德和社会规范的约束,对个体的行为进行评判和指导。

3.3 超我的功能:超我通过内化的道德准则来约束自我和本我,使个体能够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

四、性格发展:4.1 口腔期:个体通过口腔的满足来获得快感,对应性格特征为口腔型人格。

4.2 肛门期:个体通过控制排泄来获得快感,对应性格特征为肛门型人格。

4.3 繁殖期:个体通过繁殖器的满足来获得快感,对应性格特征为繁殖器型人格。

五、心理谨防机制:5.1 投射:个体将自己的欲望和冲突投射到他人身上,从而减轻内心的焦虑。

5.2 退行:个体在面临压力和焦虑时回到较早的心理发展阶段,寻求安全感。

5.3 否认:个体拒绝接受现实,否认自己的欲望和冲突,以减轻内心的不安。

结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对于理解个体的心理成长和人格形成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关系,以及性格发展和心理谨防机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为个体的心理健康提供指导和匡助。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是心理学领域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对于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和人格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的基本概念、阶段和相关实例。

1.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概述弗洛伊德是维也纳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人格发展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本我、自我、超我、性欲发展理论和心理防御机制。

1.1 本我(Id)本我是人格结构的最原始和最基本的部分,它是人类内心的原初冲动和欲望的来源。

本我主要受到生物本能和无意识冲动的驱使,不受理性和道德的约束。

1.2 自我(Ego)自我是人格结构中的中介者,它试图平衡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

自我根据现实的要求和社会的规范来调节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以满足个体的需求。

1.3 超我(Superego)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和道德规范的代表,它是个体内化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超我对个体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评判,以确保其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

1.4 性欲发展理论弗洛伊德提出了性欲发展理论,认为人的性欲是在不同的阶段中发展和演变的。

这些阶段包括口腔期、肛门期、阴茎期(或阴蒂期)、潜伏期和生殖器期。

每个阶段都与不同的身体部位和心理需求相关联。

1.5 心理防御机制弗洛伊德认为,个体在应对焦虑和压力时会使用各种心理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的自尊和心理平衡。

一些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压抑、投射、转移、回避和否认等。

2.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阶段弗洛伊德将人的人格发展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与特定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相关联。

2.1 口腔期(出生至1岁)在这个阶段,婴儿的满足主要通过口腔活动来实现,如吮吸和咀嚼。

如果在这个阶段满足不足或过度满足,可能会导致人格发展中的问题,如嘴巴过度依赖或口腔攻击性。

2.2 肛门期(1岁至3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学习控制排泄,通过训练和奖励来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在这个阶段受到严厉的管制或过度宽容,可能会导致人格发展中的问题,如强迫症或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的人格发展理论对于理解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并通过丰富的数据和案例加以支持。

1.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三个基本结构组成: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本我代表个体的原始欲望和冲动,追求快乐和满足;自我是个体的现实部分,负责平衡本我和外界的要求;超我则是道德和社会规范的内化,对个体的行为进行约束。

2.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弗洛伊德提出了五个心理发展阶段,分别是口唇期、肛门期、阴茎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每个阶段都与特定的身体部位和心理冲突相关,如果在某个阶段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个体在后续阶段出现心理障碍。

3. 口唇期(0-1岁)在这个阶段,婴儿的主要满足源是口唇,例如吮吸乳头。

如果在这个阶段满足不足或过度满足,可能会导致个体在成年后出现口唇相关的问题,如嘴巴过度进食或咬指甲等。

4. 肛门期(1-3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控制排泄,学习使用厕所。

如果在这个阶段家长过分强调控制和纪律,可能会导致个体在成年后出现强迫症等问题。

5. 阴茎期(3-6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并形成父母亲模仿的行为。

如果在这个阶段遭受到过度约束或过度宠爱,可能会导致个体在成年后出现性格偏执或性别认同问题。

6. 潜伏期(6-12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发展社交技能和学习,但性冲动被抑制。

如果在这个阶段遭受到过度严厉的约束,可能会导致个体在成年后出现焦虑或抑郁等问题。

7. 生殖期(12岁之后)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对异性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开始建立恋爱关系。

如果在这个阶段遭受到过度压抑或过度放纵,可能会导致个体在成年后出现人际关系问题或性心理问题。

8. 弗洛伊德的案例分析方法弗洛伊德提出了案例分析方法,通过病例研究来理解个体的心理问题。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引言概述:弗洛伊德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其中之一就是人格发展理论。

本文将从六个大点阐述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包括: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性格发展阶段以及心理防御机制。

正文内容:1. 人格结构:1.1 本我:本我是人格结构的最初部分,代表了个体的原始欲望和冲动,是无意识的。

它追求满足基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不受现实和道德约束。

1.2 自我:自我是人格结构的中间部分,代表了个体的现实自我。

自我在本我和超我之间起调解和平衡的作用,它受到现实和道德规范的影响,帮助个体适应社会环境。

1.3 超我:超我是人格结构的最后部分,代表了个体内化的道德和道德规范。

超我受到社会和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对个体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评判。

2. 本我:2.1 本我的原则: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追求满足基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不考虑现实和道德约束。

2.2 本我的欲望:本我包含了个体的原始欲望和冲动,如食欲、性欲等,它们是个体生存和繁衍的基础。

3. 自我:3.1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我存在和特征的认知,它使个体能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与他人和环境有所区别。

3.2 自我功能:自我具有调解和平衡的功能,它帮助个体在本我和超我之间找到平衡点,同时适应现实和道德规范。

4. 超我:4.1 道德意识:超我代表了个体内化的道德和道德规范,它使个体具有道德意识,能够评判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

4.2 内疚感:超我对个体的行为进行评判,如果个体的行为违背了道德规范,超我会产生内疚感,促使个体纠正错误。

5. 性格发展阶段:5.1 口腔期:在出生后的头几年,婴儿的满足和欲望主要集中在口腔区域,如吮吸乳房和拇指。

对于满足的方式和经验的质量,会对个体的性格发展产生影响。

5.2 肛门期:在2-3岁时,儿童开始控制排便和排尿,对于控制的方式和经验的质量,会对个体的性格发展产生影响。

5.3 阴蒂期:在3-6岁时,儿童开始对自己的性别产生兴趣,并对生殖器区域感到愉悦。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引言概述弗洛伊德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类心理发展的理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受到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在他的理论中,人格主要由三个结构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文将详细介绍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一、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定义1.1 本我: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人格的最原始部分,它是人类的本能和欲望的来源。

本我主要受到生理需求的驱使,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

1.2 自我:自我是人格的中心,它负责平衡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

自我主要受到现实和道德规范的影响,帮助个体适应社会环境。

1.3 超我:超我是人格的道德部分,它内化了个体所接受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超我主要负责约束和规范个体的行为。

二、人格发展的五个阶段2.1 口腔期:这个阶段发生在出生后的头几年,主要关注口腔区域的满足。

如果婴儿在这个阶段得不到足够的满足,可能会导致口腔区域的焦虑。

2.2 肛期:这个阶段发生在2-3岁之间,主要关注排泄功能的控制。

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受到严格的管教,可能会导致强迫症等问题。

2.3 阴茎期:这个阶段发生在3-6岁之间,主要关注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的形成。

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受到压抑或批评,可能会导致性格问题。

三、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3.1 本我:本我是人格的最原始部分,主要受到生理需求的驱使,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

3.2 自我:自我是人格的中心,负责平衡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帮助个体适应社会环境。

3.3 超我:超我是人格的道德部分,内化了社会价值观和道德准则,负责约束和规范个体的行为。

四、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4.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儿童的人格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家庭氛围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人格形成。

4.2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也对人格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包括学校、同龄人和社会文化等因素。

4.3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人格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个体的遗传基因会影响其个性和行为特征。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人格发展理论对于理解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包括其理论的基本假设、人格结构模型以及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

1.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基本假设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假设:- 人的个体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婴儿期开始,直至成年。

- 人的个体发展受到内在的生物驱力和外界环境的影响。

- 人的心理发展受到冲突和解决冲突的过程影响。

2. 人格结构模型弗洛伊德提出了三个组成人格的结构: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 本我(id)是人格结构的最原始部分,包含个体的原始冲动和欲望。

它主要受到生物驱力的影响,追求即时满足。

- 自我(ego)是人格结构的中介者,主要通过实际现实和道德准则来平衡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

它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决策来满足个体的需求。

- 超我(superego)是人格结构的道德部分,内化了个体所处社会的价值观和规范。

它对个体的行为进行道德评判,并产生内疚和罪恶感。

3. 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弗洛伊德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阴茎期、潜伏期和生殖器期。

每个阶段都与特定的生理冲突和心理发展任务相关。

- 口腔期(出生至一岁):个体主要通过口腔活动来满足欲望,如吮吸和咀嚼。

如果在这一阶段遇到困难或过度满足,个体可能会在后续发展中出现口腔相关的问题,如吸烟和过度进食。

- 肛门期(一岁至三岁):个体开始控制排泄,学习如何控制和释放自己的欲望。

如果在这一阶段遇到严格的管教或过度宽松的管教,个体可能会在后续发展中出现控制和权力相关的问题,如顽固和强迫症。

- 阴茎期(三岁至六岁):个体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并发展出与父母的性别角色认同。

如果在这一阶段遇到困难或冲突,个体可能会在后续发展中出现性别认同相关的问题,如性别焦虑和性别身份混乱。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的人格发展理论对现代心理学和精神分析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主要关注个体在不同阶段的生命中如何发展出不同的人格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如何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1.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提出了三个基本的人格结构: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本我是人格的原始部份,包含了个体的原始冲动和欲望,追求快乐和满足。

自我是人格的现实部份,负责平衡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并根据现实情况做出适当的决策。

超我是人格的道德部份,包含个体内化的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2. 弗洛伊德的性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性格发展与儿童时期的经历密切相关。

他提出了五个性格发展阶段:口腔期、肛门期、阴茎期、潜伏期和繁殖器期。

每一个阶段都与特定的身体部位和心理冲突相关。

如果个体在某个阶段经历了难点或者冲突,可能会导致性格特征的发展问题。

3. 弗洛伊德的谨防机制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个体在面对冲突和焦虑时会使用各种谨防机制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和心理平衡。

他提出了一系列的谨防机制,包括压抑、投射、退行、反抗、理性化等。

这些机制可以匡助个体解决冲突和焦虑,但也可能导致不健康的行为和心理问题。

4. 弗洛伊德的性格类型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性格类型是由个体在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他提出了两种基本的性格类型:冲动型和压抑型。

冲动型个体更倾向于满足本我冲动的欲望,追求快乐和满足。

压抑型个体更倾向于受到超我的控制,追求社会认可和道德准则。

5. 弗洛伊德的人格评估方法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在实践中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评估方法来应用和研究。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心理动力学评估,包括自由联想、梦境分析和心理分析等。

这些评估方法可以匡助心理学家了解个体的潜意识和冲突,从而提供个体的心理治疗和辅导。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对现代心理学和精神分析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引言概述:弗洛伊德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的人格发展理论对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包括五个部分:本我、自我、超我、性格发展和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本我1.1 本我的定义: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和最基本的部分,它包含了个体的原始冲动和欲望。

1.2 本我的特征:本我不受现实和道德约束,追求满足即时的欲望和快乐。

1.3 本我的功能:本我驱使个体追求满足基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如食物、性欲和安全感。

二、自我2.1 自我的定义:自我是人格结构中的中介者,负责平衡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

2.2 自我的特征:自我具有理性和现实感,能够根据现实情况和社会规范来调节本我的冲动。

2.3 自我的功能:自我通过防御机制来保护个体不受过度焦虑和冲突的影响,同时满足本我的需求。

三、超我3.1 超我的定义: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包含了个体内化的父母和社会的价值观和规范。

3.2 超我的特征:超我对个体的行为进行道德评判和约束,产生内疚和焦虑感。

3.3 超我的功能:超我通过内化的道德准则来规范个体的行为,促使其遵守社会规范和价值观。

四、性格发展4.1 阶段理论:弗洛伊德提出了人格发展的阶段理论,包括口腔期、肛门期、生殖器期等不同阶段。

4.2 阶段特征: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焦虑和冲突,个体需要通过满足特定需求和解决冲突来发展健康的人格。

4.3 阶段影响:每个阶段的不满足和冲突都会对个体的人格发展产生影响,可能导致个体在成年后出现心理问题。

五、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5.1 家庭环境:个体在家庭中的经历和亲密关系对人格发展有重要影响。

5.2 社会文化:社会和文化背景对个体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产生影响。

5.3 个体经历: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和遭遇也会对人格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结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提供了一种理解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框架。

通过了解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以及人格发展的阶段和影响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体的行为和心理问题,并为心理治疗和个人发展提供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期解释,就被称为性心理发展期。
口腔期 (oral stage,0~1岁)
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口腔部位的吸允、咀嚼、吞咽等活
动获得满足。婴儿的快乐也多得自口腔活动。此时期的口腔活动
若受限制,可能会留下后遗性的不良影响。成人中有所谓的口腔
性格,可能就是口腔期发展不顺利所致。在行为上表现贪吃、酗
东西不给钱会被揍,为了避免这个结果,"自我意识"要求我们给
钱。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的目的在于追求快乐,自我的目的在于
追求现实,超我的目的则在于追求完美。
本我、自我、超我及与意识等的关系:无意识大部分是本我
的范畴,也有包括自我和超我的一小部分内容。前意识大部分是
自我的内容,是自我隐藏,但通过注意就能出现的部分。但它也
比如,人生而喜欢享乐--从本源意义的角度考虑,这和动物是
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的,因此通常情况下,人们往往理解"本我"为
"本能"。
2? 超我——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构成超我的
成分是社会道德规范、个体的良心、自我理想等。超我是人格结
构中的道德部分,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则。
所谓超我,指的是泛道德、伦理角度的"我"。如果将本我概
的,即在根据患者显性梦去解析其隐性梦的涵义,从而找出当事
人潜意识中的问题。
移情(transference)。即患者对心理医生的情感反应。移情有
正移情(Positive transference)和负移情(negative transference),正
移情是患者将积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负移情是患者将消极
包含超我的一部分内容。意识主要是包括自我表现和超我的可意
识层面,包括个人的自我意识、感受等。本我做为个体早期的基
点,它遵守快乐原则,然后在个体和现实环境的适应发展中出现
自我,以开始适应现实原则。快乐原则的即时快乐的方式——初
级思维(想得到就立即要得到)——不适合现实环境,因此出现
延迟获得快乐的次级思维(想得到但会不要求立即得到)。在六
于是出现了男童以父亲为竞争对手而爱母亲的现象,这现象称为
恋母情结,同理女童以母亲为竞争对手而爱恋父亲的对象,则称
为恋父情结。
潜伏期 (latent stage,7岁至青春期)
七岁以后的儿童,兴趣扩大,由对自己的身体和父母感情,
转变到周围的事物,故而从原始的欲力来看,呈现出潜伏状态。
立即满足。因此支配本我的是快乐原则。
所谓本我,指的是最原始的我,是天然、自然之我,是生而
有我之我。本我,是一切"我"存在的心理前提和能量基础。在一
般意义上的理解上,可以理解为天性、本能、自然思维规律等等。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中,认为这种"本我"是追寻快乐的,是避
免痛苦的,是无意识、无计划的。比如,婴儿生而会哭泣、饮食;
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
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发展理论
人格发展的顺序,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其中前三个时期是以
身体的部位命名。原因是在六岁以前的个体,其本我中的基本需
求,是靠身体上的部位获得满足的。因此这些部位即称性感带区。
性心理
佛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中,总离不开性的观念,所以他的发展
括为"我想要",那么自我就是"我能要",而超我则是"我应该要"。
超我的形成是外部环境,尤其是道德规范、社会取向等的影响下,
作用于本我的结果。"超我"的特征是追求完美--一种本性得到
满足,现实能够允许,自我高度赞扬的心理集合。
3? 自我——在现实生活中由本我和超我共同作用的结果。由本
此一时期的男女儿童之间,在情感上较前疏远,团体性活动多呈
男女分离趋势。
两性期 (genital stage,青春期以后)
此时期开始时间,男生约在13岁,女生约在12岁,此时期
个体性器官成熟生理上与心理上所显示的特征,两性差异开始显
著。自此以后,性的需求转向相似年龄的异性,开始有了两性生
在行为上表现冷酷、顽固、刚愎、吝啬等,可能就是肛门性格的
特征。
性器期 (phallic stage,3~6岁)
原始欲力的需求,主要靠性器官的部位获得满足。此时幼儿
喜欢触摸自己的性器官,在性质上已算是"手淫"的开始。幼儿在
此时期已能辨识男女性别,并以父母中之异性者为"性爱"的对象。
一名"人"。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贯穿的便是周围环境在大脑中的
不断映象,所以"自我"可以称为"在现实环境约束下的自我"。例
如,婴儿饿的时候会哭泣,要求吃奶,这是"本我";当我们饿了
的时候就要去花钱买东西而不是碰到可以吃的东西拿来就吃,这
就是"自我"。因为自我意识具有"避险性",我们意识到如果只吃
层次,好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意识,但隐藏在
水下的绝大部分前意识和无意识却对人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意
识即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有逻辑性、时空规
定性和现实性。前意识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可以进
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无意识(潜意识)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
能、通过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
岁以后超我的力量开始崛起,这主要是社会道德等的加入个体内
部的竞争,所以超我是社会性的。
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借助移情,把病人早年形成的病理情结
加以重现,重新经历往日的情感,进而帮助他解决这些心理冲突。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一个整体,它包括三个部分:
1? 本我——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构成本我的成分是人类
的基本需求,包括饥、渴、性等。本我之中的需求产生时,需要
释梦(dream interpretation)。弗洛伊德将梦境分为两层次:当事
人所记忆者称为显性梦境(manifest dream-content),显性梦境并
非梦的真正内容。另一为当事人所不能记忆者为隐性梦境(latent
dream-thought),隐性梦境中隐含更重要的意义。心理治疗的目
酒、吸烟、咬指甲等,甚至在性格上悲观、依赖、洁癖者,都被
认为是口腔性格的特征。
肛门期 (anal stage,1~3岁)
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大小便排泄时所生的刺激快感获得
满足。此时期卫生习惯的训练,对幼儿言是重要关键。如管制过
严,可能会留下后遗性的不良影响。成人中有所谓的肛门性格者,
我产生的各种需求,因为受到超我的限制,不能在现实中立即满
足,需要在现实中学习如何满足需求。最终的现实状态就是自我。
因此,自我介于本我和超我之间,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
所谓自我,指的是"自己"这个意识的觉醒,是人类特有的自
我探寻的开始。一个婴儿刚生下来是只有"本我"而没有"自我"的,
但是当他开始探寻"我是谁"这个概念的时候,他开始真正的成为
弗洛、人格
结构理论和人格发展理论。
意识层次理论
意识层次结构理论阐述了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
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
生和进行。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无(潜)意识三个
活的理想,有了婚姻家庭的意识,至此,性心理的发展以臻成熟。
心理治疗法
自由联想(free association)。弗洛伊德认为浮现在脑海中的任
何东西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是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借此可挖
掘出潜意识中的症结。自由联想就是让病人自由诉说心中想到的
任何东西,鼓励病人尽量回忆童年时期所遭受的精神创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