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合集下载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引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中国民族工业的起步,到开展独立自主的产业化探索,再到现代化工业体系逐步建立,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

本文将介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的重要事件和里程碑。

1. 1840年至1911年:经历西方列强的侵略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摧残。

在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几乎被摧毁,大量的产业被外国资本控制。

中国成为了一个被西方列强掠夺资源的半殖民地国家。

然而,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抵制和反抗的措施。

例如,洋务运动的兴起,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起步。

清朝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关注工业发展,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工业技术的引进和发展。

2. 1911年至1949年:探索独立自主的产业化道路辛亥革命后,民国时期的中国开始探索独立自主的产业化道路。

虽然经济发展仍然受到内外多种因素的制约,但中国民族工业逐渐崭露头角。

在这一时期,中国成立了许多国营工业企业,推动了一些重要的工业项目。

例如,中国得到了苏联的支持,建立了一些重要的工业基地,如大庆油田和武汉钢铁厂。

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然而,由于国内各种因素的干扰,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步伐仍然相对缓慢。

尽管有一定的起步和进展,但整体上仍然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3. 1949年至1978年:建立现代化工业体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民族工业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工业化的重要性,并制定出了一系列经济发展的计划和政策。

在这一时期,中国着力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工和基础设施建设。

大规模的工业化计划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例如“第三个五年计划”和“大跃进”运动。

中国成立了许多重要的国营工业企业,如中国一汽和中国第五机械工业公司等。

尽管在工业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中国民族工业在这一时期实现了飞速发展。

中国逐渐建立了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如军工、航天和核能等。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02
民族工业的发展也培养了一批技 术人才,他们在中国的工业现代 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
改变了中国的经济格局
民族工业的发展使中国的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自然 经济逐渐解体,现代化的工业经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提高了中国的经济实力
民族工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提高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和 国际竞争力。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 标志之一,它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和管理批中国自己的技 术和管理人才,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 供了人才支持。
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创办了一批近代 工业企业,如江南制造总局、汉阳铁 厂等,这些企业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
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是关键。企业应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完善 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 等的合作,共同开展研发项目,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转型升级
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企业应 关注市场需求变化,优化产品结构,提 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实现从低附加值 向高附加值的转变。
同时,一战爆发使得外 国资本暂时退出中国市 场,为民族工业的发展 提供了空间。但战争结 束后,外国资本重新进 入中国市场,给民族工 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 力。
艰难发展阶段(1921-1949)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曲折中求发展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这一阶段,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多次政治和经济危机 ,发展道路十分曲折。
01
封建地主和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的发展进行限制和打压,阻碍 了其自由发展和创新。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及原因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及原因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及原因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历史变革,其中之一就是民族工业的发展。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和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政治因素政治因素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清朝末期,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国家政治经济面临严重危机。

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开始意识到民族工业的重要性,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

例如,光绪年间,清政府颁布了《保护实业条例》,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

二、经济因素经济因素也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清朝末期,中国的农业经济已经达到了极限,无法满足人民的需求。

此时,中国开始进入了工业化时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同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机器生产逐渐代替手工生产,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这也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三、文化因素文化因素也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重农抑商”,商业和工业在传统文化中长期被贬低。

但是,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开始逐渐接受工商业的观念,开始重视民族工业的发展。

此外,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也得益于一些文化人士的努力,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四、特点1. 起步较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主要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兴起。

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时间短,规模小,技术水平低。

2. 依赖外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中,依赖外资是一个显著的特点。

在清朝末期和民国初期,中国政府为了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大量引进外资,建立了一些外资企业,这些企业成为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地区分布不均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地区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一些重要的工业城市。

例如,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成为了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发展地区。

五、结论综上所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和原因是多方面的。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辛亥革命后
如雨后春笋
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民族资产阶级受到鼓舞。
一战期间 一战后
抗战胜利后
黄金时代 再度受挫 无法恢复
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 经济的掠夺 (主要原因)
②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帝国主义经济实力卷土重 来(日本)
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 迫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 展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落后的根本原因: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代表企业:大生纱厂
兴起 黄金时代
状元实业家:张謇 口号:实业救国
衰落
近 代
①从洋务运动到清朝未年 萌芽
民 曲折发展 ②一战期间
黄金时代(原因①②)
族 及原因 ③一战后
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原因①)
工 业 的 发
④抗战胜利后 也没能得到很半好的殖恢民复地
发展曲折 特点 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洋火、洋油、洋布、洋货、洋酒、 洋烟、洋枪、洋炮、洋车......
经济 政 治 文化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

近 资产阶级激进知识分子:新文化运动
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实业家:实业救国

什么是近代民族工业?
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 国人自己创办的资本主义机器工业。
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 利源计。
——张謇《大生纱厂厂约》
张謇 “弃官从商”,体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不惧世俗的勇气和爱国精神
大 生 纱 厂
“天地之大德曰生” ——《易经》
自主学习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界大 战期 间中 国面 粉出
口增
长表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一战前后企业数目的比较
项目 棉纺厂数目 纱锭数目 缫丝厂数目 面粉厂数目
一战前 22个 70余万枚 170多家 40多家
一战后 64个 222余万枚 430多家 120多家
辛亥革命前后,群众性的反帝斗争彼起此伏,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 动,作用尤大。“抵制外货”“发展实业”和“实业救国”,不仅是民族资 产阶级的口号,也成为各阶层人民爱国的共同要求。
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好景并不长。1920~1922年各盐垦公司连续遭灾, 使主要投资者大生纱厂负债愈重。加之军阀连年混战,第一次世界大 战后帝国主义对华经济压迫转剧,因而民生凋敝,百业衰退,到 1923年,连一向盈利的大生纱厂也转为亏损。为了争取企业的生存, 张謇一再呼吁取消不平等条约,要求国际税法平等,停止内战,实现 国内和平。但这全是幻想。1923年,张謇不得不把大生一厂向银行 押款还债。1925年7月,大生一、二两厂已负债一千余万元。同年, 上海、金城等四家银行组织银行团到南通清查账目,正式接管大生各 厂及欠大生款项的各公司。
——张謇《大生纱厂厂约》
“日本与印度有十年内在中国地方增设纺机150 万锭之约。……果如所计……十年之后我国棉业 岂复有伸展之余地?
由张謇创办实业你感受到什么?
有爱国之心。希望通过兴办实业来抵御外国资本主义 的经济侵略。
有不惧世俗的勇气,在“士、农、工、商”等级森严 的社会里,身为状元和翰林院修撰的张謇能“舍本逐 末”,确实有常人所不具备的勇气。
二、列举题 9.结合所学,列举你知道的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中出现的著名实业家。 (不少于4人) 张謇、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范旭东、张之洞等。

第10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官僚资本主义)

第10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官僚资本主义)

孔氏家族—最会玩钱、最会抓钱、 最奢侈的豪门家族; 陈氏家族—最会玩人、最会拉帮 结党的衰败家族。
蒋家天下陈家党, 宋氏姐妹孔家财。
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 的急剧膨胀,而中国的民族 资本在萎缩
蒋家天下陈家党 宋氏姐妹孔家财
蒋 介 石 宋 子 文
孔 祥 熙
陈果夫
陈立夫
100元法币在不同年份的购买力
3.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实业救国的梦曾经给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地位和作用 近代中国的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经济: 加速了经济的近代化 政治: 促进民主革命的转变 思想: 解放思想 4.当“梦”灭之后,中国经济发展之路何 民族资本主义失败的启示 去何从呢? (1)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国家的 独立和民族的解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 (2)资本主义道路不能挽救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中国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一战期间)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时 间 一 原因
①辛亥革命的影响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奖励实业的政策 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的推动 ④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 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表现
①厂矿企业 增多 ②投资总额 增加 ③面粉业和


①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新文化运动80 60 40 20 0 1895-1911 1912-1918
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 1912 ~1919年8年间,建成 ( 1)厂矿企业增多; 厂矿470多个,投资近一亿 ( 2)投资总额增加; 元。这 8年相当于过去的全 部投资的总额。其中,纺织 ( 3 )面粉、纺织发展最快 业新设厂27家,投资额2 998.4万元……面粉业新设 厂91家;投资额 472.3万 元,烟草业新设厂12家;投 资额为601.9万元。 ——《中国近代史教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19_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19_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①清政府实行新政,鼓励民营企业发展; 原因: ②“实业救国”思潮的形成;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时间: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原因: 辛亥革命的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项目 棉纺厂数目 纱锭数目 缫丝厂数目
一战前 22个 70余万枚 170多家
一战后
64个 222余万枚 430多家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 业的最终归宿是注定悲惨的
展示成果
为了“实业救国”,张謇是怎样身体力行的? 你如何看待张骞这些举动? ① 创办大生纱厂等产业。 ② 把赚来的钱用于兴办学校、图书馆、博物院、 气象台、医院、公园、和剧场等文化教育机 构,造福于人民和社会。 张謇的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
• 3.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家开办的企业主要集中在 ①纺织业 ②冶铁业 ③轮船制造业 ④面粉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4.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是 • A、故宫博物院 B、南京博物馆 • C、南通博物苑 D、西安博物馆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出现在 • A、鸦片战争之后 • B、甲午战争之后 •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D、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1、“实业救国”的思潮。
2、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 3、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 掠夺。官僚资本主义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垄断资本主义。其特点是运用国家政权
力量,与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结合,往往兼有超 经济掠夺方式。通过滥发纸币,募借内外债、商业投机等方式残酷掠夺广大劳 动人民 。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革运动 是爱国的、进步的、启蒙的 辛亥革命 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

下面是主要的发展阶段:
1. 近代开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在清朝结束之前,中国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工业高度落后。

在19世纪中叶,中国面临着列强侵略和民族危机,醒悟的知识分子开始提倡民族工业发展的观念。

2. 开国初期(1912年-1927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积极推动国家工业化进程。

在这一时期,中央政府设立了一系列的实业银行和工业省,推动了一些重要的民族工业项目,如航空、轮船、纺织等。

然而,由于政治动荡和经济困难,工业发展进展缓慢。

3. 抗战时期(1937年-1945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经济遭受更严重的破坏,但同时也催生了一些军事工业和民族工业的发展。

中国共产领导的红军建立了一些小规模的军工厂和合作社,在物资匮乏的环境下通过自力更生的方式发展工业。

4.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工业化政策,鼓励和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

这包括土地改革、工商业合作社的建立、国有企业的发展以及外援合作等措施。

该时期的重点工业发展包括机械、冶金、大型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5. 改革开放以后(1978年以后):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推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国家重点支持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等领域的发展。

同时,中国还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促进了民族工业与国际市场的对接。

总的来说,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曲折而充满挑战。

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逐渐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3:
讲到中国的民族工业,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毛泽东
教师:对于张謇创办实业,你有什么感受? 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稍后由组长发表本小组的讨论意见。
学生:说明了张謇非常有爱国之心,希望通过兴办实业来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挽回中国的利益。
学生:张謇具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才能。他能创办大生纱厂并使之自成系统,这在 当时也属于不多见的情况。
K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抵制日货运动
L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教师:从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尽管出现了一些民族工业的萌芽,但这些民族工
业往往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辛亥革命后,情况有了较大改观,民族工业得以发展。
教师:张謇等人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是值得我们钦佩的,但是历史也证明了中国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很难战胜内外反动势力的压制和阻挠,当时的内外反动势力是什么?
学生:内有封建势力,外有帝国主义。
展示:1、张謇创办的实业
大生纱厂 大生纱厂车间
南通师范学校 通遂火柴厂
材料2:
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可以说本课内容既是前面所学内容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做好了铺路搭桥的准备。所以在中国近代史上占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课程标准
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三、教学目标
1.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结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 作者:
———————————————————————————————— 日期:
课题: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
本课是从经济方面纵向概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及特征,并介绍了晚清时代的状元实业家──张謇及其创办的大生纱厂的兴衰。内容较为空洞抽象,事件跨度大,跳跃性强。
展示:
教师:同学们,上图中的交通工具叫什么名字?
学生:自行车。
教师:我们的爷爷奶奶以及一些老年人还叫它什么名字?
学生:洋车子。
教师:旧中国很多日常生活用品前都加了一个“洋”字。你还能说出哪些?
学生:洋火、洋油、洋灰、洋钉、洋布等。
教师:为什么要加“洋”字?这表明了什么?
学生:近代中国技术水平十分低下,很多东西都需要进口,连老百姓的日常用品都要从外国进口,因此许多东西都带一个“洋”字。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观察历史图表、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学习本课,感受张謇பைடு நூலகம்业救国的爱国情怀,增强爱国情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难点:1.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2.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讲述情景、板书比较,使学生正确区分“骞”与“謇”。)
教师:张謇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义无返顾地放弃了高官厚禄,迎着风险兴办实业。他所创办的大生纱厂等企业的兴起、短暂发展和迅速破产的过程,就是整个旧中国民族工业历史的缩影。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二篇章民族工业:春夏秋冬多心酸。
教师:中国的近代民族工业在外资企业的刺激下,在洋务企业的诱导下,诞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自诞生以来,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经曲折,可谓春夏秋冬多心酸。
展示:一组图片喻指民族企业发展的“春夏秋冬”
教师:阅读课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目,完成表格。组织学生根据表格的提示,在书上找到答案加以标注,然后通过“接龙”式练习,完成下表:
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
教师:你从张謇“实业救国”中,想到了什么?(启发学生从张謇办企业的目的、情怀、结局等方面思考回答)
学生:目的:抵制列强对中国人民的剥削,发展本国工商业,挽回中国的利益
学生:情怀:国家民族利益重于个人利益,主动放弃高官厚禄,迎着风险兴办实业。
学生:结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被列强的“倾销”挤垮破产。
主要发展阶段
时 间
特 征
原 因

A
E


B
F


C
G
K

D
H
L
学生:自主学习,回答:
A. 从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 B.甲午战后和辛亥革命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E.萌芽 F.发展 G.短暂的“黄金时代” H. 凋谢萎缩
I.在外资企业的刺激下和洋务企业的诱导下产生
J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和辛亥革命时期政策利好
教师:今天我国有哪些民族工业品牌也走向国际市场,你能举个例子吗 ?这又说明什么?
学生:海尔电器、波司登羽绒服等。
学生:说明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有些工业产品已走向世界市场。
教师:民族工业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强烈反差,这其中的历史很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中国从自身经济近代化到卷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经历了血雨腥风,历尽了重重磨难。现在,就让我们翻开历史,重新回到半个世纪之前的中国,去了解这段不平凡的往事,探索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民族工业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强烈反差来切入课题,既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又引发思考,激发兴趣,在教学伊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第一篇章状元张謇:近代实业第一人
展示:
教师:简单介绍张謇,张謇为什么要舍本逐末创办实业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状元实业家张謇”一目,圈点你所获得的信息,并完成助学88页知识梳理相应内容,稍后我们一起来 交流。
学生:张謇具有不同凡响的远见卓识。他看到教育的重要性,他以实业所得办教育,还创办了近代一系列学校,在社会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学生:张謇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和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教师:我们在前面还学过张骞这个人物。“骞”与“謇”怎么区分?张骞是西汉出使西域的人物,他骑着马儿出塞西行,所以“塞”下以“马”换“土”。张謇考中过清朝的状元。状元者,必然擅长言语,所以“塞”下是“言”不是“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