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历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材料2:“洋布、洋棉、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 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 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 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 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生活出现了什么新情况?
这表明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吁
近代民族工业的第一次高潮
(甲午战争到一战爆发)
时 间 新 设 厂 矿 总 数 投资总 额(万 元) 平均 每年 新设 厂矿 数 每年 投资 额 (万 元)
19世纪70
年代-甲午
战争前
50
470
2
30-31
20
63.31
1 8 9 5—1 9 1 3年民族工业分布图
1895 — 1913
549 1202.95
民用工业 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
好高的利润, 比经商强!
张之洞开办的汉阳铁厂
自己投资,这 利润不就是 自己的了!
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的发展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破坏 外商企业的刺激 洋务运动的诱导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地点:
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途径:
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 办商人华侨投资 部分手工工场转变为 近代企业
材料二:民族工业轻重工业 比重图
材 料 四:
10.8%
材料三:民族工业在国民经济 中比重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内地 很少。 ②绝大部分是轻工业,重工业很少。 ③民族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小。
④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必修二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著名实业家和企业
创办人 地址 企业
张謇 荣宗敬 荣德生 周学熙 刘懋赏 冯济川
江苏南通 大生纱厂 江苏无锡 保兴面粉厂
河北唐山 新洋灰公司
山西
保晋矿务公司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第一次发展的高潮)
特点:
沿海多、内地少 轻工多、重工少
纺织业 面粉业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和20世 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办商人华侨投资 部分手工工场转变为 近代企业
方举赞、孙英德
发昌机器厂
概况:
投资资本额; 主要分布的部门
陈启源 南海县继昌隆缫丝厂
三、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第一个高潮; 1、时间: 甲午战争到一战爆发 ;
2、原因:
新增资本和厂矿数、 3、概况: 著名的实业家和企业
4、特点:
5、影响: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的原因:
3、海禁政策的影响
积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抵制西方国家的侵略 消极: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阻碍了资本主 义萌芽的发展,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 代 中 国 资 本 主 义 的 曲 折 发 展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在沿海地区出现;
甲午战争后
初步的发展;
辛亥革命到一战期间 短暂的春天;
提
问
1、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2、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 主要原因:“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国内市场狭 小、缺乏资本和自由劳动力等 前期:有利于维护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 展,巩固封建统治 后期: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缓慢的重要原因
2.1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3.根本目的:
在不改变传统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技术自强求富,维护清
政府统治
张
4.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
之
洞
二、中国近代工业兴起——手工工场到近代机器工业
(一)官办企业——洋务运动 5.代表人物
(1)中央:恭亲王奕诉、军机大臣文祥。 (2)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恭亲王奕诉
军机大臣文祥
④与世界的联系: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加 强了与世界的联系,有利于西方先进技术、思想的传入。
二、中国近代工业兴起——手工工场到近代机器工业
兴办近代民族工业两大主体:官方、私人(有资产者投资兴办、原手工工场转变)
(一)官办企业——洋务运动 1.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传统文化
国 / 潮 / 新 / 文 /化
NEW CULTURE OF NATIONAL TIDE
贰零壹玖
国 / 潮 / 新 / 文 /化
NEW CULTURE OF NATIONAL TIDE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
2.表现 ①企业数量增多,规模扩大,投资数额增大;
:
②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较快;
③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企业
创办人
时间 地点
大生纱厂
张謇
1895年 南通
茂新面粉厂 荣宗敬、荣德生
1901年无锡
启新洋灰公司
周学熙
1889年天津
主办 棉纺织 面粉生产 水泥生产
民国时期的 民族工业
壹
近代工业:用机器生产的新型企业 相对手工工场而言
民族工业:本民族自己创办的工业 相对外商而言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二 一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3.表现
(1)农产品的 商品化 程度有一定发展。 (2)农村的家庭手工业遭到破坏,城市手工业也受到沉重 打击。 (3)经营对华贸易的 洋行 大量增加。 (4)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出现,贸易中心由 广州 转移到 上海。
4.影响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
民族工业 的兴起。
[探究升华] 1846年包世臣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 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 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大都折本。” 上述史料反映了哪方面的情况?
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它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C.现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不同史观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解题关键是抓住“人类文明演进”,即从历史发展进步 的角度考查历史现象,C项最符合题意。
答案:C
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例2] (2011·山东高考)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
提示: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逐渐破产。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原因 (1)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尤其是自然经济的破坏。 (2)洋务派创办近代 军事 和民用工业企业的促进。
2.时间
19世纪70年代前后。 3.地点 上海、广东、 天津 等沿海地区。
4.途径 (1)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 买办 、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 代工矿企业。 (2)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 机器 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5.主要企业
(1)1866年,铁匠 方举赞 、孙英德在上海虹口创办发昌机
器厂。
(2)1873年,陈启源在南海创办 继昌隆缫丝厂 。
6.特点
(1)发展速度慢,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平均 每年新设厂约为2家。 (2)部门集中在 轻工业 ,主要分布在缫丝业、棉纺织 业、面粉业等。 (3)地点集中在 沿海 地区。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课标要求】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教学重点】民族工业兴起的历史背景;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发展第一个高潮概况。
【教学难点】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知识点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加速解体知识点拨:了解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经济结构的变化情况,就要看它原有哪些经济形式,新增哪些经济形式,各占什么地位,其发展变化的原因有哪些?一、基础知识1、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生产相结合的,一直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2、自然经济解体过程(1),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分解,但是农村中“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2),中国的自然经济解体加速。
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从,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4)以后,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3、自然经济解体原因:内部原因: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有入侵4、表现:(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城市手工业受沉重打击(3)洋行、外资企业大量增加(4)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出现(5)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5、自然经济解体,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影响: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①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②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二、思考:(1)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成分是________( 3)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经济结构有没有变化?(4)这种变化明不明显,为什么?(5)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请思考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知识链接】买办”,从本质上讲是经纪人,是我国经纪人和经纪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的阶层。
“买办”一词是葡萄牙语(Comprador“康白度”)的义译,原意是采买人员,中文翻译为“买办”。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一课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课时目标】【问题导学】1、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2、 大致情况如何?3、 他的兴起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自主学案】知识点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表现——自然经济解体(1)背景:① 与 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一直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据 地位。
②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有了 ,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但是中“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2)解体原因: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 ,私自设立 ,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3)解体过程:①鸦片战争以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标志: ,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从 起,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2、影响:(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对 起了很大的瓦解作用,削弱了 的基础,破坏了 ,沉重打击了 。
另一方面又促进了 。
中国农产品的 程度有了一定发展,同时一部分农产品的生产开始受到 的影响。
(2)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的变动,尤其是 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 ,促进了 的兴起。
知识点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近代民族工业产生(1)产生时间:(2)产生地区: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在 、 、 等 地区出现。
(3)产生途径:一部分 、 、 、 、 等 ,投资于 ;另一种是部分 开始采用 ,转变为 。
(4)产生原因: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 逐渐解体。
② (时期)洋务派创办的 ,也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5)代表企业:时间 创办人地点 工厂2、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 、 、 、 、 、 、 、 、等几个行业部门。
课时标准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以及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
2.知道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3.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与初步发展的基本史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及意义教学难点: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与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关系知识点三、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第一次高潮)1、初步发展的时间:从到,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是指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开始兴起自己的民族工业,这一过程经历了长期的摸索和实践,为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从政治背景、外部压力和内部发展等方面探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首先,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受到了政治背景的巨大影响。
19世纪末,中国封建专制社会的政治形势愈发危机四伏,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使得中国人民深感民族危机。
为了摆脱这一困境,中国开始转变政治观念,兴起了民族主义思潮。
中国人民开始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强不息、振兴工业才能解决民族危机。
因此,民族工业的兴起成为政治背景下的迫切需求。
其次,外部压力也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重要原因。
19世纪以来,西方列强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技术,对中国进行了侵略和压迫。
中国受到了沉重的屈辱和经济掠夺,这促使中国人意识到发展工业是摆脱外部压力的必由之路。
毕竟,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和自主的军事实力,中国无法有效地抵抗列强的侵略。
因此,迫切发展工业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最后,内部发展也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起到了关键作用。
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为民族工业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首先,晚清末年改革开放的推动使国内局势有了转机,对外开放的逐渐推进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工业技术的引入。
其次,近代中国的经济改革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自由贸易政策的出现,使得中国的内外贸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这为国内工业生产提供了庞大的市场需求,因此激励了民族工业的兴起。
此外,中国近代的社会转型也为民族工业的兴起提供了助力。
传统的封建社会逐渐解体,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人们的生产观念和社会观念发生了转变,他们开始认识到工业发展对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性,并开始支持和投身于工业发展。
这种社会变革为民族工业的兴起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综上所述,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是在政治背景、外部压力和内部发展的共同推动下实现的。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但在近代历史上,中国却经历了一段衰落和侵略的时期。
然而,在这个动荡的时期里,中国的民族工业却开始崛起,为中国的独立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本文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的原因、过程以及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原因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促使中国发展自己的工业,以减少对外国商品的依赖。
其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渐渐传入中国,激发了国内对于工业化的追求。
最后,中国政府也积极推动民族工业的兴起,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支持本土产业的发展。
过程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首先是自力更生的初期,这一阶段主要是依靠国内手工业者的努力,通过传统的手工制作技术来发展国内产业。
随后是引进外国技术和资本的阶段,中国政府鼓励引进外国的技术和资本,以加快国内产业的发展。
最后是全面工业化的阶段,中国开始大规模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新的工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加速了国内产业的发展。
影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对中国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民族工业的兴起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了中国社会的就业压力。
其次,国内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此外,民族工业的发展也提高了中国的产业水平和技术实力,增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
然而,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起步较晚,中国在工业技术和生产规模上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差距,这给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工业化进程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问题,这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结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是中国独立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通过自力更生、引进外国技术和发展全面工业化等阶段,中国的民族工业逐渐崛起,并给中国社会和经济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然而,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布、洋纱、洋袜、洋巾入国,而女红失业;煤 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 不材;洋铁、洋针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 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 这段话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经济结构的变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经济结构
1843—1844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的五处 通商口岸相继开放,洋货涌入中国市场。1845年福 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纱、洋布、 洋棉“其质即美,其价复廉”,因此,“江浙之布 不复畅销”“闵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中心,素 有“衣被天下”的盛名。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 畅销,“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东南沿海许多以纺 织业为业的乡村,已无棉可纺,无布可织。民间之 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思考:鸦片战争给中国的棉纺织业带来什么影响?
一方面带来了灾难 另一方面又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一)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原因
明 清 时 期
资本 主义 萌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鸦外 片国 战资 争本 后主 义 入 侵
洋务运动
诱导
b外商企 业的刺激
(二).早期民族工业兴起的概况
年代 地点 产生途径 投资人 著名 企业 概况 19世纪60、70年代 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两条途径 官僚、地主、商人 (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 上海发昌机器厂、 南海继昌隆 缫丝厂等 投资资本额;主要分布的部门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经 济结构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1)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开始衰落 (2)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 (3)外国洋行大量出现 (4)中国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
殖民地半殖民地里替外国 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经营企业, 推销商品的代理人
(二)自然经济的破坏
洋 行 大 量 增 加 破产的农民,手工业 者涌入城市
1、发展不均衡 ①集中于沿海地区 ②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2、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农业国 3、发展艰难 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 中艰难发展。
材料一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 “俱用华 人”,但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 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 衰落。后来,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材料二 90年代初,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 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细面粉200石。 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 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 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 功名,“交刑部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课堂小结:
中国 资本 主义 萌芽 外国 资本 主义 入侵
中国经济结 构的变动
近 代 民 族 工 业 的 兴 起
时间 地点 途径 (2条)
著名 企业
民 族 工 业 第 一 次 发 展 高 潮
时间
原因 (3个)
著名 企业家
特点
给中国带来了一股新气息……
2.主要表现
(家)
1 8 9 5—1 9 1 3 年 民
族 工 业 分 布 图
时间 1894年
工矿企业总数 资本总额 发展速度 约200家 3519.1万 元 120288万 15% 元
1895— 1913年
549家(> 1000元)
区 域 分 布
工 业 行 业 、
近 代 民 族
共同探究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有:
时间:
19世纪70年代前后
贻来牟机器磨坊
地点:
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地区
途径:
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 办商人华侨投资 部分手工工场转变为 近代企业
方举赞、孙英德 发昌机器厂
概况:
投资资本额; 主要分布的部门
陈启源
南海县继昌隆缫丝厂
(三)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初步发展原因
探究:民族工业在什么时间出现第一次发展机遇?为什么? 19 世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纪 末 20 实业救国的热潮 世 纪 初 收回利权运动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