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乡愁》重点字词句

合集下载

《我爱这土地》《乡愁》预习学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我爱这土地》《乡愁》预习学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我爱这土地》《乡愁》预习教案【预习课题】:《我爱这土地》《乡愁》【预习目标】:1、认识作家作品,背诵这两首诗。

2、感觉诗歌的形式美,初步理解意象,整体感悟诗歌要旨。

【预习要点】:1、朗读诗歌,品尝语言。

2、感觉意象,体悟感情,掌握要旨。

【预习任务】:1:查词典、词典,扫清文字阻碍。

2:查阅相关作者的资料,认识诗歌写作背景。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说出诗歌运用的意象,领会心象内蕴的感情。

4、推测诗歌感情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预习诊疗】:一1、填空(1)《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我国现、今世有名诗人,原名。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

最能点明要旨的诗句是“,。

”(2)《乡愁》的作者是(姓名),他是我国(省名)诗人。

这首诗最后由个人的故土之思上涨为。

2、请用“”和“?”区分、标明以下诗句的朗诵节奏和重音。

(1)若是我是一只鸟,我也应当用沙哑的喉咙歌唱(2)、为何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由于我对这土地爱得深邃(3)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3、《我爱这土地》一诗中,诗人写到“若是我是一只鸟”,“鸟”的形象与作者要颂扬的“土地”有什么联系?4、“乡愁” 本是一种抽象的感情,可是在余光中的《乡愁》里,它转变成了详细可感的东西,作者这首诗写了哪几种形象实现这一转变的?二、阅读两首诗,研究以下问题。

1.“若是我是一只鸟, / 我也应当用沙哑的喉咙歌唱”,这两行诗作为《我爱这土地》的开头,为全诗定下了如何的基调?2.《我爱这土地》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如何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遇到如何的影响?3、《乡愁》这首诗中的形象(即意象)分别表达了如何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感情是如何层层深入、步步递进的?预习怀疑:读了这两首诗后,你还有哪些疑问?试写在下边。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生字词注音释义【完整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生字词注音释义【完整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生字词注音释义【完整版】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雪》】1.妖娆ráo∶娇艳美好的。

2.风骚sāo∶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所作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

指妇女举止轻佻放荡。

形容女子秀丽、俊俏。

3.红装素裹guǒ: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象。

红装h óngzhuāng∶原指妇女的艳丽装束,这里指红日照耀着大地。

素裹sùgoǒ: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4.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

汉代人称北方匈奴单于chányú为天之骄子,后来称历史上北方某些少数民族君主为天骄。

5.分fèn外:格外。

6.莽莽mǎngmǎng: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7.成吉思汗hán8.数shǔ风流人物9.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10.今朝zhāo:今天;现在。

11.稍逊xùn:稍差。

12.沁qìn园13.滔滔tāo14.折zhé腰15.俱往矣yǐ【第二课《我爱这土地》】1.嘶sī哑:声音沙哑。

2.喉咙hóulóng3.艾ài青4.汹涌xiōngyǒng:(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5.吹刮guā6.黎lí明: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7.腐fǔ烂: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

8.深沉:形容程度深。

【第三课《乡愁》】1.一枚méi2.邮yóu票:邮政部门发行的、用来贴在邮件上标明已付邮资的凭证。

3.窄窄zhǎi:横的距离小。

4.一湾wān【第四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1.娉pīng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2.鲜妍yán:鲜艳。

3.冠冕guān miǎn:这里是王冠的意思。

冕,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后来专指帝王的礼帽。

4.呢喃ní nán:拟声词,形容燕子的叫声。

人教版课本字词重点句子文学常识大全一(九下)-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人教版课本字词重点句子文学常识大全一(九下)-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人教版课本字词重点句子文学常识大全一(九下)|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一、重点字词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ī yǎ) 嘶哑(hóu lóng) 喉咙(xiōng yóng) 汹涌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2)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3)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三、段背记知识清单1.默写《我爱这土地》第一节。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2.默写《乡愁》第四节。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是诗人(称谓)。

2.《乡愁》作者余光中,台湾诗人。

#P#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锦幛zhàng 荇xìng藻zǎo 蘸zhàn(qiáo cuì) 憔悴(lóu yǐ) 蝼蚁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2)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3)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2.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永恒的中国!”一段诗。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我用残损的手掌》作者是戴望舒,诗人(称谓)。

《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四月天》知识点

《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四月天》知识点

《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四月天》知识点诗中提到“雪花像白头发”,这一比喻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深切感慨,雪花的纯洁与白头发的苍老相映照,呈现出岁月无情,人生短暂的主题。

同时,雪花也代表了个体的力量,文章最后提到,雪化成春水,滋润大地,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个体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奉献,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我爱这土地》:这是郭沫若的一首诗歌,表达了对祖国的无私热爱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颂扬之情。

通过描写祖国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诗中写道,“参天两岸青峰直,而在其中”。

这句诗描绘了壮丽的山河景色,河流奔腾、山峦屹立,展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观。

同时,诗人表达了自己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他们是祖国的一部分,与祖国融为一体。

诗中还融入了对民族历史的追思和对先辈的崇敬,表达了对历史传统的珍视和对民族大业的激情。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描绘了中国壮美的自然景色和独特的民族精神,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诗中写到:“故乡的原野飘着油菜花的香气”,这句诗以嗅觉形象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故乡的气味,引发读者对故乡的思绪和情感。

诗中还涉及到乡土情怀,描述了故乡的自然风光和生活琐事,让人回忆起儿时的欢乐和美好。

通过对家乡的描写,流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厚意,并表达了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与向往。

《你是人间四月天》:这是北岛的一首诗歌,通过对爱情的赞美和描绘,表达了对爱情的热烈柔情之情。

诗中情感真挚,语言简洁明快,具有很高的感染力。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将爱情与四月天、春天等进行对比,通过四月天温暖明媚的形象,表达出爱情美好而纯洁的品质。

同时,也比喻出爱情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在人一生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诗中抒发了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传递了对爱情的真挚情感与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渴望。

通过描写爱情的纯洁和美好,给人以心灵的撞击和感动,使人产生一种赞美和祝福的情感。

以上四首诗歌都具有深厚的情感内涵和美丽的艺术形象,通过对自然景色、爱情等主题的描绘,传达了对祖国、故乡和爱情的无尽热爱和向往之情,给人以心灵的触动和启示。

《我爱这土地》《乡愁》笔记

《我爱这土地》《乡愁》笔记

诗两首学习目标:1.识记字词文常知识。

2.体会诗歌思想情感,理解“土地”、“乡愁”。

(重点)3.学习体会诗歌的“形象”,并理解“形象”与情感的关系。

(难点)4.朗读并背诵两首诗。

要点:识记《我爱这土地》的字词文常知识;体会诗歌思想情感,理解“土地”含义;分析诗歌“形象”,并理解“形象”与情感的关系;朗读并背诵该诗。

一、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诗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我爱这土地》二、1.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明确: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2.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明确: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它充满着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之情,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

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

3.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

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明确:上述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4.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初中语文】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之诗两首

【初中语文】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之诗两首

【初中语文】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之诗两首【—
初三
语文总结之诗两首】,老师总结了初三语文课文知识,帮助学生们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两首诗
我爱这土地(艾青)(1910—1996),浙江金华人,诗人。

诗名《我爱这片土地》表达了诗人对孕育和养育他的灾难性祖国的深切爱。

这首诗表
达了在那个艰难时代为祖国的独立和自由而奋斗的中国孩子们的共同愿望。

“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

怀旧(余光中)台湾诗人。

“乡愁”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思想中最执著的主导情感──中国意识。

在诗中,随着
“乡愁”在人生每个阶段对应物(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的改变,“乡愁”的情绪越
来越浓,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为带有普遍意义的家国之思。

2.我用的是受损的手掌(戴望舒)(1905-1950)。

我的祖籍是南京。

我出生在杭州。

我是诗人。

诗人以“残损的手掌”抚过祖国大地的形象化思绪,在想像中再现了他的家乡、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以及他没有亲身体验过的解放区的景象,以“手掌”的感觉展示了
他内心情感的变化。

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与了民族复兴的希望。

3.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舒婷)
总结:这两首诗都表现出作者的爱国情怀,都是借物抒情
高中入学考试。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我爱这土地》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我爱这土地》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我爱这土地》必背知识点一、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主要诗集有《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

“土地”和 “太阳”是其诗作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两个意象。

二、作品背景《我爱这土地》一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者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诗歌内容解析1. 诗歌结构诗歌分为两节,第一节以 “假如我是一只鸟”开头,通过鸟的视角表达了对土地的深情;第二节通过设问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祖国的眷恋和献身愿望。

2. 意象分析土地:象征着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祖国。

河流:象征着郁积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悲愤。

风:象征着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黎明:象征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

3. 修辞手法拟人:如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将鸟拟人化,表达了深沉的情感。

象征:上述意象均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4. 关键句解析“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通过设问和回答,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厚谊和献身愿望。

四、必背知识点1. 诗歌主题:表达了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2. 意象象征:掌握 “土地”、“河流”、“风”、“黎明”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3. 修辞手法:了解并识别诗歌中的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

4. 关键句背诵:熟记并背诵诗歌中的关键句,如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等。

五、教学建议1. 诵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 分析: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表达方式,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写作:鼓励学生仿写诗歌,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我爱这土地》《乡愁》_7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我爱这土地》《乡愁》_7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我爱这土地》、《乡愁》二. 重点、难点分析《我爱这土地》1. 教育学生懂得作为抒情的艺术,诗歌作品需要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感情,以便久久地拨响读者的心弦。

2. 懂得在国难当头、山河沦亡的年代,诗人歌唱“土地”具有格外动人的力量和那种不断转折和强化的抒情方式。

《乡愁》1. 教育学生懂得《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方度和深度。

2. 学会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理解这首诗具有单纯而丰富的美。

3. 学会《乡愁》的形式美。

(一表现为结构美,二表现为音乐美。

)三. 新课讲解《我爱这土地》1. 字词嘶哑——声音沙哑;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激怒——停止、停息;温柔——温和柔顺;深沉——思想感情不外露。

2. 文章结构全诗共两个自然节,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节):我是一只鸟,歌唱被暴风雨打击的土地——祖国被入侵;永远汹涌着悲愤的河流——人民很悲愤;无休止地吹刮激怒的风——民族奋起反抗。

第二部分(2节):我眼里常含泪水我眼里常含泪水——一种激动后的状貌;我深爱这片土地——挚爱自己的祖国。

3. 课文分析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名篇,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全诗采用象征的手法,歌颂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的切齿痛恨。

第一部分(第1节):以鸟眷恋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之情。

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使诗的境界更为深邃博大。

诗人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并运用一系列意象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土地”为什么是被暴风雨所打击的?“河流”何以是悲愤的?“风”又怎样会激怒?读着这些诗句,人们不能不想到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正遭受的苦难,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而“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则让人看到了解放区的勃勃生机,抗战胜利的光明和希望。

第一单元 《沁园春 雪》、《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预习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沁园春 雪》、《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预习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九上第一课《沁园春雪》一、自学指导(一)1.(1)找出词中的生字词,并注音。

分.外妖娆.( )( ) 成吉思汗.( )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 稍逊.风骚(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莽莽:妖娆:折腰:风骚:红装素裹:天骄:数风流人物:2.了解有关文体知识。

词,又称长短句。

最初称为“曲子词”,是为配乐而填写的歌诗。

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写在词牌的后面。

比如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就是这首词的题目。

“沁园春”,词牌名。

相传沁园是东汉明帝的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

这个词牌名因此而得名。

“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

3.背景知识。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这首词在《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增强了胜利的信心。

二、自学指导(二)(一)整体感知(1)词的上阕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2)词的下阕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二)文本探究1.词的上阕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2.作者对雪景的具体描写由哪个字领起?它统摄的宾语包括哪些句子?3.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字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4.下阕开头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5.下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惜”字包含着作者的什么感情?6.词的下阕又是如何评论历史英雄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抱负?(三)背诵默写全词。

三、拓展延伸。

课外搜集有关雪的诗句。

沁园春 雪,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四月天知识点总结

沁园春 雪,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四月天知识点总结

《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四月天》知识点归纳总结《沁园春雪》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春分fèn外妖娆ráo成吉思汗hán 数shǔ风流人物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惟余莽莽惟:只。

(2) 须晴日须:等到。

(3) 略输文采输:差、失。

(4) 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 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 “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 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 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 惟余莽莽。

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段落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沁园春雪》下阕词的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我爱这土地》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只因一次在写自己姓时,刚写出草字头,便想起了蒋介石,顿生厌恶之情,便在底下划了叉号,从此更名为艾青可见其坚定的政治立场。

1932年,正在巴黎留学的作者因感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便急速回国,投入到救亡运动中,却因从事革命文艺创作而被国民党逮捕判刑6年,但始终没间断创作,狱中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1937年写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8年初,又创作了《北方》等诗篇。

《我爱这土地》《乡愁》笔记

《我爱这土地》《乡愁》笔记

《我爱这土地》《乡愁》笔记诗两首学习目标:1.识记字词文常知识。

2.体会诗歌思想情感,理解“土地”、“乡愁”。

(重点)3.学习体会诗歌的“形象”,并理解“形象”与情感的关系。

(难点)4.朗读并背诵两首诗。

要点:识记《我爱这土地》的字词文常知识;体会诗歌思想情感,理解“土地”含义;分析诗歌“形象”,并理解“形象”与情感的关系;朗读并背诵该诗。

一、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诗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我爱这土地》二、1.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明确: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2.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明确: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它充满着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之情,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

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

3.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

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明确:上述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4.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初中《语文》笔记手册(各册知识点归纳)(九下)

初中《语文》笔记手册(各册知识点归纳)(九下)
初中《语文》笔记手册 九年下册
九年级(下) 第 1 课 诗两首 一、重点字词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ī yǎ) 嘶哑 (hóu lóng) 喉咙 (xiōng yóng) 汹涌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2)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3)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1.默写《我爱这土地》第一节。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 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 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2.默写《乡愁》第四节。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是诗人(称谓)。 2.《乡愁》作者余光中,台湾诗人。
默写“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永恒的中国!”一段诗。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 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我用残损的手掌》作者是戴望舒,诗人(称谓)。
《孔乙己》选自《呐喊》,作者是鲁迅。写出我们学过的他的任意两篇课文的篇名《雪》、《故乡》。 点拨:只要是学过的鲁迅的作品即可。
第 6 课 蒲柳人家(节选)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痱 fèi 子 擀 gǎn 面杖 梆 bāng 腌臜 āzā 捯 dáo 气 咯 kā 吧 隐匿 nì 名讳 huì 戏谑 xuè 荣膺 yīng 跳跶 da 檎 qín 嘬 zuō 捎 shào 马子 断壁残垣 yuán 2.解释下列词语。 (1)一气呵成:①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②比喻整个工作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2)断壁残垣:形容建筑物倒塌残破的景象。 (3)如坐针毡:形容坐立不安,像坐在有针的毡子上一样。 (4)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 (5)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 了三圈儿…… 2.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3.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人教版初三下册课文《1.诗两首》乡愁、我爱这土地

人教版初三下册课文《1.诗两首》乡愁、我爱这土地

1.诗两首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受得深沉……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一)整体感知1、《我爱这土地》一诗写作于国难当头,饱经沧桑的祖国又一次遭受日寇铁蹄践踏的1938年,诗人艾青作为一个“悲苦的种族争取解放、摆脱枷锁的歌手”,坚定地汇入人民解放斗争的洪流中,成为一名时代的鼓手、吹号者。

全诗共六节。

第一节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诗人对祖国的挚爱。

诗人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并运用一系列意象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诗人借助鸟儿死后羽毛腐烂在土地里,表达诗人对土地的眷恋,隐含了献身之意。

第二节一问一答,诗人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捧出了他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2、《乡愁》是一首抒情诗,表现了大陆和台湾分割的不幸历史,抒了了中华儿女思乡怀土、盼望祖国统一的炽烈而深沉的情感。

全诗以形式上的四个小节,将“乡愁”分为四个阶段。

这四个阶段在时间上是前后顺承的,对应着人生的四个阶段。

作者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的共同特征,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推进了诗情的层层深化,从而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

这首诗还曾被音乐家谱曲,在海峡两岸广为传唱。

(二)学法引导1、《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无固定的节律,不押韵。

它主要由句中停顿和句末停顿构成一定的节拍,诵读时要着重把握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并在朗读中体会诗歌蕴含的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

学习时要着重理解两节诗之间的联系,以及“鸟”的形象对表现主题所起的作用。

2、《乡愁》这首诗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概括出诗中提到的人生的四个阶段及每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着重理解诗人的乡愁是怎样升华为家国之思的。

课外阅读余光中其他的诗,如《乡愁四韵》等,体会这些诗歌中的思乡情绪。

(三)审美鉴赏1、情浓意深的形象美《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写于抗日救亡最艰难的岁月。

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诗两首》

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诗两首》

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诗两首》
一、重点字词
1. 依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ī yǎ)嘶哑 (hu lng)喉咙(xiōng yǒng)汹涌
2. 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顺的黎明
(2)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3)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二、重点句子背记学问清单
1.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三、重点段落背记学问清单
1. 默写《我爱这土地》第一节。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当用嘶哑的喉咙唱歌: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久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顺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2. 默写《乡愁》第四节。

而如今,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四、文学常识背记学问清单
1.《我爱这土地》艾青,诗人。

2.《乡愁》余光中,台湾诗人。

第3页。

初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考点2019

初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考点2019

初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考点2019第1课诗两首一、重点字词1.根据拼音写出相对应的汉字。

(sīyǎ)嘶哑(hóulóng)喉咙(xiōngyóng)汹涌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2)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3)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三、段背记知识清单1.默写《我爱这土地》第一节。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2.默写《乡愁》第四节。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是诗人(称谓)。

2.《乡愁》作者余光中,台湾诗人。

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锦幛zhàng荇xìng藻zǎo蘸zhàn(qiáocuì)憔悴(lóuyǐ)蝼蚁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2)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3)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这个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仅仅血和泥。

2.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永恒的中国!"一段诗。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我用残损的手掌》作者是戴望舒,诗人(称谓)。

初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考点2021

初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考点2021

初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考点2021第1课诗两首一、重点字词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īyǎ)嘶哑(hóulóng)喉咙(xiōngyóng)汹涌2.用恰当的词汇填空。

(1)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极其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2)乡愁是一张泡果船票(3)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二、研究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国有土地爱得深沉……2.小时候/乡愁是一枚的纸币三、段背记知识清单1.默写《我爱这土地》第一节。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必须嘶哑的鼻腔歌唱:/这被大雾所打击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段,/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极其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毛发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2.默写《乡愁》第四节。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港/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四、文学(文体)常识帕萨旺知识清单1.《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是诗人(称谓)。

2.《乡愁》作者余光中,台湾诗人。

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汉语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锦幛zhàng荇xìng藻zǎo蘸zhàn(qiáocuì)憔悴(lóuyǐ)蝼蚁2.用恰当的词汇填空。

(1)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2)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3)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二、研究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2.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指……永恒的中国!"一段诗。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指/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四、文学(文体)常识帕萨旺知识清单《我用残损的手掌》作者是戴望舒,诗人(称谓)。

我爱这土地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

我爱这土地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

我爱这土地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文章不是无情物。

”不仅文章,就连我们民族的文字也个个充满着感情色彩。

教师带着感情教,才有可能教好;学生带着感情学,才有可能学好。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我爱这土地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我爱这土地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只因一次在写自己姓时,刚写出草字头,便想起了蒋介石,顿生厌恶之情,便在底下划了叉号,从此更名为艾青可见其坚定的政治立场。

1932年,正在巴黎留学的作者因感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便急速回国,投入到救亡运动中,却因从事革命文艺创作而被国民党逮捕判刑6年,但始终没间断创作,狱中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1937年写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8年初,又创作了《北方》等诗篇。

写作艺术这首诗的显著特点是篇幅短小,构思精巧。

土地是个博大的意象,诗人选择它作为寄情的对象、倾诉的对象,其境界极其广阔,意象极其丰富,诗人的情思是多角度、多层次的,诗人的想像和诗思的回旋天地也是无限自由、广阔的。

但他没有把诗的篇幅拉长,不让诗的情思散漫开去,而只把诗人对土地广阔而深厚的爱浓缩在10行诗中,并且取得了最佳的艺术效果。

写作手法诗人不是从实处落笔,而是从虚处落笔,通过想像把自己虚拟为“一只鸟”,借鸟儿与土地的关系来展开全诗的艺术境界,使诗的整体构架显得巧妙自然,使人浑然不觉。

诗以“假如”开头,显得新奇,富有独创性,便于化人为鸟,把诗境推向虚拟的艺术境界。

当然,诗中的“鸟”,仅是泛指,具有象征性,不像古诗词中那些实指(如杜鹃、鹤鸽等)。

“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是一句引人注目、令人心动、值得品味和沉思的诗句,也是全诗中深化诗人对土地感情的一个奇异的亮点。

这是当时悲壮的时代氛围(抗战初期)、诗人特殊的个性与气质(艾青自称是“悲哀的诗人”)以及诗人特殊的表达需要等等,共同作用于鸟儿形象而产生的审美意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爱这土地》《乡愁》重点字词句
《我爱这土地》、《乡愁》重点字词句
一、重点字词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īyǎ) 嘶哑(hóu lóng) 喉咙(xiōng
yóng) 汹涌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2)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3)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1.默写《我爱这土地》第一节。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2.默写《乡愁》第四节。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是诗人(称谓)。

2.《乡愁》作者余光中,台湾诗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