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解释
历史故事成语出处解释
历史故事成语出处解释历史故事成语(一)1、一鼓作气——曹刿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一字千金——吕不韦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3、一字之师——郑谷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4、一饭千金——韩信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5、东山再起——谢安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6、图穷匕见——荆轲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7、纸上谈兵——赵括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8、负荆请罪——廉颇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9、卧薪尝胆——勾践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成语是人们相沿习用的意义完整、结构定型、表达精练、含义丰富的固定词组。
你知道成语,但是你知道一些成语背后的历史典故吗?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篇1:口蜜腹剑出处: 《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空元年》李林甫为相,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
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释义:比喻口头上说话好听,像蜜一样甜,肚子里却怀着暗害人的阴谋。
故事: 李林甫,唐玄宗时官居“兵部尚书”兼“中书令”这是宰相的职位。
此人若论才艺倒也不错,能书善画。
但若论品德,那是坏透了。
他忌才害人,凡才能比他强、声望比他高、权势地位和他差不多的人,他都不择手段地排斥打击。
对唐玄宗,他有一套馅媚奉承的本领。
他竭力迁就玄宗,并且采用种种手法,讨好玄宗宠信的嫔妃以及心腹太监,取得他们的欢心和支持,以便保住自己的地位。
李林甫和人接触时,外貌上总是露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嘴里尽说些动听的“善意”话,但实际上,他的性格非常明险狡猾,常常暗中害人。
例如有一次,他装做诚恳的样子对同僚李适之说:“华山出产大量黄金,如果能够开采出来,就可大大增加国家的财富。
可惜皇上还不知道。
李适之以为这是真话,连忙跑去建议玄宗快点开采,玄宗一听很高兴,立刻把李林甫找来商议,李林甫却说:“这件事我早知道了,华山是帝王‘风水’集中的地方,怎么可以随便开采呢?别人劝您开采,恐怕是不怀好意;我几次想把这件事告诉您,只是不敢开口。
”玄宗被他这番话所打动,认为他真是一位忠君爱国的臣子,反而对适之大不满意,逐渐将他疏远了。
就这样,李林甫凭借这套特殊“本领”,他一直做了十九年宰相。
后来,司马光在编《资治通鉴》时评价李林甫,指出他是个口蜜腹剑的人,这是很符合实际的.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篇2:破釜沉舟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
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著名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
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1. 班门弄斧东汉时期,梁鸿是当时著名的木匠,他非常擅长制作木器。
有一天,他来到孔融家中,孔融请他展示一下他的手艺,于是梁鸿在孔融的家中制作了一枝箭。
孔融看完后,自信的拿出一把雕刻好的斧子,说:“公看这斧子,能不能与箭相比?”梁鸿看了一眼,对孔融说:“这把斧子很好,但是它不够锋利,已经快被使用得磨钝了。
”孔融听了这话,大为惭愧。
后来,人们用“班门弄斧”来形容无意义的自夸,或者在本领不如别人的地方自大,自不量力的谈论别人的工作或技能。
2. 画龙点睛三国时期,曹操欲要杀害诸葛亮,但是前来劝阻的草庐中的黄老师,用一把羽扇在地上画了一只龙,然后点了一下龙的眼睛,龙就转头望向草庐外,曹操看了龙的眼睛后,觉得非常神奇,忘了杀诸葛亮。
后来,人们用“画龙点睛”来形容在作品中别出心裁地加入一些点睛之笔,能够起到画龙效果的一种技巧。
3. 胸有成竹唐代末年,有一个名叫张旭的文学家,他神情自若地走到对面的小溪边,然后拈花一笑,开始耐心地等待。
不一会儿,一只大雁飞了过来,但它并没有落下,而是紧紧悬停在张旭的头顶上方。
张旭毫不慌张地从腰间抽出长笛吹奏起来,那只大雁竟然被吸引住落在了张旭肩头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有一种叫做“胸有成竹”的自信,能够让我们更加自在、从容,获得自己期待的结果。
4. 见缝插针这个成语起源于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子囊曾经向鲁国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旦无人可以回答,鲁国便必须认为楚国的军事实力高于自己,因此子囊让鲁人先回答他一个问题。
子囊将假面饰物中的珍珠串成了链子,然后问鲁国人请问如何将这串珍珠插进一块布里没有缝隙的洞里面。
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谁知道,一个名叫乡会的奴隶却说,他能够将白色的珍珠推入黑色的布中,然后乡会便插入布里,证明自己的答案正确。
后来,人们用“见缝插针”来形容在困境中能够安然度过的一种能力,就如同把针插在一条布中一样。
5.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来源于一则古中国寓言,要说的是鲲、鹏、凤、龟以及一只毒蛇一同比赛画蛇。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及解释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及解释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瑰宝,它承载了千百年的智慧和历史故事。
这些成语常常出自历史中的经典人物、事件或典故,通过简洁的语言形式,传达出深刻的道理和人生哲理。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并解释其背后的故事和寓意。
1. 画龙点睛: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画家通常会在画龙(传说中的神兽)的眼睛上点上一笔。
这一笔非常关键,可以使整幅画作更加生动、有灵气。
后来,人们把“点睛之笔”比喻为关键的一步或关键性的话语,就形成了成语“画龙点睛”。
它的意思是在结束时加上一笔关键的东西,使之更加完美。
2. 见义勇为:出自《左传》中的故事。
古代中国的国君周幽王喜欢美女西施,却被勾结的重臣蔡中负隅顽抗,不肯引见西施。
这时,一个叫孟凡由的士兵慧眼识珠,发现蔡中的不对劲,毅然站了出来替西施说情,被周幽王赏识,最终引见了西施。
成语“见义勇为”由此而来,意思是见到正义事物被侵犯时,勇敢站出来为其主持正义。
3. 铁杵成针:出自《晏子春秋》中的故事。
古代有一个叫华胥的作坊妇女,她日夜不停地用铁杵敲打着一块坚硬的玉石,为的是将这块石头磨成一根针。
虽然众人嘲笑她的愚蠢,但是华胥坚持不懈,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成语“铁杵成针”由此而来,意思是指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够达到目标。
4. 螳臂当车:出自《庄子》中的寓言故事。
故事中,有一只螳螂看到前面有一辆正在高速行驶的战车,它觉得自己有能力阻止这辆车的前进,于是伸出了自己的臂膀去阻挡车轮。
最后,当然是不幸以失败而告终。
成语“螳臂当车”由此而来,意思是指力量微不足道而自不量力。
5. 力不从心:古代有一个叫白起的将军,他年轻时在军中表现出色,屡战屡胜。
但是后来,白起的身体渐渐衰弱,丧失了当年的战斗力。
尽管他愿意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但身体的不支使他无法如愿。
成语“力不从心”由此而来,意思是指力量不能达到愿望或者困惑超过了自己的能力。
6. 天渊之别:出自《左传》中的故事。
春秋时期的齐国,有两位大臣叫子胥和子贡,他们的才能和人格截然不同。
历史故事的成语10个
历史故事的成语10个历史故事的成语(一)成语名字:焚书坑儒成语发音:fén shū kēng rú成语解释:坑:挖坑活埋;儒:儒生;读书人。
指秦始皇焚烧《诗经》、《书经》等古代典籍;坑杀一批儒生。
后泛指对文化和知识分子的摧残。
成语出处: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成语繁体:焚書坑儒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贬义成语成语用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成语正音:焚,不能读作“fěn”。
成语名字:负荆请罪成语发音:fù jīng qǐng zuì成语解释: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的刑具。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成语繁体:負荆請辠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赔礼道歉的场合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成语正音:荆,不能读作“jīn”。
历史故事的成语(二)成语名字:封金挂印成语发音:fēng jīn guà yìn成语解释:谓不受赏赐,辞去官职。
成语出处:《三国演义》第二七回:“[曹操]因谓张辽曰:‘云长封金挂印,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
’”成语繁体:封金掛印常用程度:一般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官场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成语名字:刮目相看成语发音:guā mù xiāng kàn成语解释: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取得显着成绩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成语正音:相,不能读作“xiànɡ”。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四字成语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四字成语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成语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成语的出现,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紧密相连,吸取了千百年来中国文化的精髓,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表现形式。
成语不仅是语言表达的一种形式,更是思想、文化以及历史的传承。
本文将介绍几个来源于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
一、明修栈道(míng xiū zhàn dào)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战国时期,项羽与刘邦对峙,项羽率领大军进入陕西,刘邦却撤退到陕北极罕之地。
项羽为了追击刘邦,修建一条宽阔而高耸的栈道,并停驻军队于渭水之南。
刘邦得到消息后,诈装投降,头顶白布,身着素服,与士兵一同沿着栈道前进,途中向对方谎称:“前方的栈道已被毁坏,大军无法前行。
”项羽这时仍未发现刘邦的诡计,下令放走了刘邦的部队。
刘邦利用这个机会暗渡陈仓,扭转了整个局面,最终夺得天下。
因此,明修栈道形容通过努力伪装和策略,达到了指定目的的伎俩。
二、见缝插针(jiàn fèng chā zhēn)见缝插针,出自《汉书·食货志》。
西汉初年,汉武帝到富阳山(现广东梅州市富阳镇)旅游,钟宗等人随行跟随景区游客一同观位于富阳山门口的一棵大树。
当时,大树树干很宽,钟宗等人担心无法穿过树下,又怕违背现代“不插队”原则,便找到树根上的一个缝隙,将钱安插于其中。
从此成了一种比喻利用微小机会却获得成功的成语。
三、守株待兔(shǒu zhū dài tù)守株待兔,出自《列子·汤问》。
有一次,农夫砍伐禾苗,砍下一株苗后,发现一只野兔正好躲在这株苗下方,于是就将兔子一刀砍死了。
那个农夫沾沾自喜,认为以后再也不用捕兔了,只要守株待兔,兔子自己就跳到自己的刀下,于是乎他就坐下来等待着下一个兔子,可是却再也没有捉到了。
这个成语形容人们运用错误,毫无常识或有些想当然的想法改变它们的生活,结果往往会带来悲惨的后果。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有哪些1、负荆请罪[ fù jīng qǐng zuì ]:负:背着;荆:荆条。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表示退让。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例句:只怪我们用错了人,应当负荆请罪。
2、草船借箭[ cǎo chuán jiè jiàn ]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出处: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
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字孔明)的才干。
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
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
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
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
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鲁肃答应了,并按诸葛亮的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
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
鲁肃很纳闷。
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
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
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
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
过了一会,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
这时船的两边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及解释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及解释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一)1、战无不克:攻战没有不取胜的。
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
2、血战到底:血战:非常激烈地拼死地战斗。
指激烈战斗到最后时刻。
3、屡战屡败:屡:多次。
多次打仗多次失败。
4、烽火连年: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
比喻战火或战争。
指战火连年不断。
5、百战不殆:经历许多次战役,都没有遭到危险。
形容善于用兵。
6、枕戈寝甲:枕着戈、穿着铠甲睡。
形容经常生活在战争之中。
7、出奇制胜:战国时期,齐国将领田单用火牛阵出击燕军,使燕军大败。
这就是孙子兵法势篇中“凡战者,以奇胜。
”8、龙血玄黄: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
9、决一死战:决:决定;死:拼死。
对敌人拼死决战。
10、能征惯战:形容作战经验丰富,很能打仗。
11、速战速决:用快速的战术结束战局。
也比喻用迅速的办法完成任务。
12、穷兵黩武:穷:竭尽;黩:随便,任意。
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
形容极其好战。
13、朝秦暮楚: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
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
比喻人反复无常。
14、连战皆捷:①打仗接连取得胜利。
②今多指体育比赛或考试等接连取得好成绩。
15、孤军奋战:奋战:尽全力地战斗。
孤立无助的'军队单独对敌作战。
()也比喻一个人或一个集体无人支援、帮助的情况下努力从事某项斗争。
16、兵戎相见:兵戎:武器。
以武力相见。
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17、百战百胜:每战必胜。
形容所向无敌。
18、背城一战:背:背向。
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
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19、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20、以战去战:用战争消灭战争。
21、祸结兵连:结:相联;兵:战争;连:接连。
历史故事的成语以及解释
历史故事的成语以及解释历史故事的成语以及解释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其语言简洁、形象生动、意蕴深刻而受到广泛使用和传承。
历史故事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其中不乏成语。
本文将通过介绍几个常见的历史故事和相关成语,来探讨历史故事与成语之间的关系。
一、伯牙琴和高傲伯牙和琴瑟合奏而闻名于世。
有一次,伯牙在山间弹琴,突然听到高傲(古代上级对下级的尊称,也即官员)的呼声。
原来,这是楚国官员正在山脚下赏景,一听到山中有人弹琴,就向上喊了一声。
伯牙闻声下山,见到一帮楚国官员,高傲重重地问:“你难道不知道我是高傲?”伯牙答:“在下无眼不识高傲。
只是小子习琴多年,但今日起初得见横生枝节,奇音缲缲的琴声,故起敢来一觑。
”高傲听后大夸伯牙琴艺,二人在琴声中相互交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高傲”一词在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的意义,既代表尊贵的地位,也有着专横自大的含义。
成语“高傲自满”即来自这个故事,意思是自以为了不起而过分自满,而这种行为往往会招致别人的反感和抵触,进而损害自己的形象和利益。
二、红楼梦中的“葫芦案”《红楼梦》中的“葫芦案”是贾宝玉和薛宝钗之间的一场争执。
一次,众人在荷花池边玩耍,贾宝玉把荷花摘下来放在莲叶上,而薛宝钗则把荷花放在莲叶上方,称这样荷花才显得更美。
贾宝玉看到后非常生气,认为薛宝钗没有欣赏自己的品味和审美能力,所以把葫芦放在莲花上,来比喻薛宝钗的指责是不中肯的。
“葫芦案”成语的含义是指谎言和污蔑,具有讽刺的意味。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远离这样的谎言和污蔑,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以免受到伤害。
三、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俞伯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琴师,他善于弹奏独奏和合奏。
有一次,俞伯牙和朋友钟子期相约在一座桥上见面。
可是钟子期却一直没有出现,俞伯牙很是失望。
此时,俞伯牙开始弹奏琴声,琴声如行云流水,宛如山间泉水,幽静动听。
突然,一声锤子敲击的声音出现在远处,琴声顿时变得生动而有力。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解释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解释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语是一种特殊语言现象,是指一种经过长期使用,形成固定词序和固定义的词组,具有一定修辞和文化内涵的语言符号。
成语的使用与想象,能够表达深刻的意蕴和文化传承。
成语存在多种来源,其中一种是来源于历史故事。
这些成语的来源通常是古代名人的言行故事或事件,由此演化而来。
这些成语虽然源于历史,但在当前的社会中依然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几个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的含义和背景故事。
一、落花流水“落花流水”一词出自《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当时,曹操在长坂坡追赶关羽,使用了三路夹攻的策略。
由于诸葛亮早已预料到了这一点,预先安排了关羽的后路。
最终,关羽的部队战败,从头到尾地失败。
这个故事中的“落花流水”指的是关羽周围的落花,由于他的快速行动和力量,落花像流水一样被拍下来。
因此,“落花流水”意味着惊险并且神鬼莫测的场景。
二、没完没了“没完没了”这个成语源于《左传》中的故事。
当时,齐桓公问怎样才能取得一场胜利,荀子回答说,无论如何不能因为顺从而放弃战斗。
齐桓公问道:那么这需要多长时间呢?荀子答道:没有结束时间。
这表示一件事情如果没有一个结束的点,就会变得永远无法完成。
三、东山再起“东山再起”这个成语源于历史上的一件事情。
在唐朝初年间,尹德娥因同情百姓而被贵族切斩,但是她的因德用之者多,很快又被复职。
这个故事说明即使是身败名裂,只要一直坚持并且不断努力,就能够重新崛起。
四、红颜薄命“红颜薄命”这个成语源自于唐代的两个女子的故事。
她们分别是玉真公主和阳贵妃。
玉真公主因为被赞美过度,导致了自己的早逝。
而阳贵妃则在三十岁的时候就被杀害了。
这个成语意味着美貌与悲剧的绝妙组合。
五、借花献佛“借花献佛”这个成语源自于唐代的一则故事。
当时,李白拜访了唐太宗,但是他没有贡献什么与众不同的东西,所以他便捡起了地上的花,用茶水洗净后送给了唐太宗。
这是一种借助别人礼物之名,表达自己感谢之意的行为。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1. 守望相助(出自三国演义,指互相帮助、保护)
2. 行百里者半九十(出自《史记》,意为做事情进行到一半时,成功的可能性已经非常高)
3. 水落石出(出自《史记》,指真相大白,事情真相完全显现)
4. 纸上谈兵(出自《三国演义》,指只在纸上谈论兵事而没有实践,比喻只是空谈而无实际行动)
5.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比喻不怕艰难困苦,坚持不懈地做事)
6. 饮鸩止渴(出自《三国演义》,比喻为了解决眼前的困难,采取了临时、片面的措施)
7. 画蛇添足(出自《史记》,比喻做多余的事情,给完满的事情增加不必要的东西)
8. 掩耳盗铃(出自《战国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闭眼对现实)
9. 笑里藏刀(出自《红楼梦》,形容人的脸上虽然笑容可掬,但内心却阴险狡诈)
10. 矢志不渝(出自《史记》,指立志坚定,不改变原来的志向)。
与历史故事有关的成语与意思
与历史故事有关的成语与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在生活中熟知的成语都源自历史上的故事。
以下经典成语描述了有关于历史的故事,它们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语,明朝,宋朝,以及最近的历史。
每个成语都有一个独特的背景和情节,它可以让我们明白我们的历史,以及丰富的文化遗产。
一、“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这句成语源自古代历史,来自《孙子策》中的“三十六计”,据说是由著名的周瑜大将军所创作。
“三十六计”是一部提供策略,帮助将领获胜的典籍,其中一些策略会在战争中给敌人设下陷阱,其他策略则可以派出部队,以便做出机敏的反应。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这句话是指“走路是最好的策略”,也就是说,灵活的处理事务比坚守固定的思路更好。
二、“穷则变,变则通”这句成语源于宋朝著名的黄老思想家黄宗羲,他曾说“穷则变,变则通,不变则死”,其中的意思是,如果面临困境,只有通过改变才能解决问题,而固守不变只会走向死亡。
这句话今天仍然适用,鼓励我们在许多不同领域保持机敏,灵活地应对多变的环境,而不要固步自封。
三、“厚积薄发”这句成语出自明朝司马光的《史记》,原文是“厚积薄发,极端而复始”,其大致意思是,有些事情如果不能完成一次性就无法达到目标,需要逐渐积累,立足于一点一滴的努力。
今天,这句话依然激励着人们不懈努力,要有耐心和积极的态度才能成就出色的事业。
四、“祸首国士”这句是最近的历史,关于1912年中清英战争的“祸首话语”,它被认为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深重的悲剧”之一。
英军入侵国民党政权,国家元首孙中山对此束手无策,把祸首归咎于国士。
“祸首国士”的情节,把我们带回了中国人民的失败历史,给我们教训:在关乎国家未来的大事中,推诿责任会使一切都失去希望。
五、“欲速则不达”该成语出自唐朝著名的道家,老子的《老子》中,他写道:“欲速则不达。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意思是,如果你急于达到目标,最终却只会失望,而知者明白这一点,仁者心平气和,勇者勇敢无畏。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5个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5个(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5个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历史故事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详解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详解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一【一国三公】故事的主人公申生?——公元前656年,姬姓,名申生,晋献公与夫人齐姜所生之子,春秋时期晋国太子。
重耳,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
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
夷吾,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一国三公】是什么意思?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
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
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
【一国三公】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一国三公】词语辨析:【一国三公读音】:yī guó sān gōng【一国三公的近义词】:政出多门【一国三公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一国三公】典故春秋初,晋国吞并了附近的一些小国,成为一个大国。
有一年,晋献公在战争中夺得美女骊姬,带回去立为夫人。
不久,骊姬生了个儿子,取名奚齐。
骊姬是个很有心计的女人。
她既年轻美貌,又善于献媚,晋献公对她宠爱无比,竞想废去太子申生,改立奚齐为太子。
这本是骊姬的心愿,但她顾忌群臣不服。
又故作姿态,劝献公不要再行废立。
这样,献公更宠爱她了。
骊姬还有一个顾忌。
那就是太子申生与他两个异母兄长重耳、夷吾关系亲密。
于是,她暗中和献公的宠臣梁王、东关王等密谋,离间这三位公子,最后再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承王位。
经过多次商议,他们决定先设法使三公子离开献公身边,疏远他们父子间的感情。
梁王和东关王向献公进言说,让太子去坐镇先君宗庙所在地的曲沃,而让重耳、夷吾两位公子分别去坐镇边疆要地蒲和屈。
这样,国君居中指挥,三公子分守重镇,国上万元一失。
经不起两人如簧之舌的巧辩,献公终于同意这样做。
由于蒲地和屈地一片荒野,使命士芬负责营造蒲、屈两城。
士芬揣测到,这必定是骊姬为了使奚齐被立为太子而施出的一条计谋,所以故意胡乱营造,草草完工。
公子夷吾对此不理解,向献公告了一状,说他办事不力。
历史故事的成语解释【5个】
历史故事的成语解释【5个】学习历史能审时度势。
因为这个世界上,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历史故事的成语(一)负荆请罪的故事【解释】背着荆条请罪,表示主动向对方赔礼认错。
【成语故事】战国时,赵国有一个足智多谋的上大夫蔺相如,还有一个英勇善战的大将军廉颇。
有一年,秦王邀请赵王到渑池相会。
酒宴上,秦王请赵王弹瑟。
赵王弹了一曲。
作陪的蔺相如心想,必须为赵王争回面子,于是捧起一个缸,走到秦王面前说:“大王擅长秦乐,请大王一击,以相娱乐。
”在蔺相如的强逼下,秦王勉强在缸上击了一下。
秦国的大臣气得大叫:“请赵国割让出十五座城作为向秦王的献礼!”蔺相如也高喊:“请秦国把首都咸阳作为向赵王的献礼!”秦国始终没能占到半点便宜。
事后,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大夫。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人说:“我出生入死,立了许多战功,而蔺相如只凭三寸不烂之舌,就官居我之上。
倘若给我遇见,我一定要当面羞辱他。
”蔺相如听说以后处处忍让,上朝的日子故意装病在家,以免与廉颇引起争执。
有一天,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的马车迎面驶来,他吩咐仆人把车子调转方向,避开廉颇。
身边的人都说他太胆小了,蔺相如一笑,问大家:“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哪个厉害?”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啦。
”蔺相如又道:“我敢在秦国当众呵斥秦王,又怎会偏偏怕廉将军呢?只是我想到,强秦不敢侵赵,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我们两人要是争斗起来,敌人就要来钻空子。
我不能忘掉国家的安危啊!”这些话传到廉颇的耳朵里,廉颇很惭愧,于是光着脊背,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
历史故事的成语(二)毛遂自荐的故事【解释】指自己推荐自己去担任某项工作或职务。
【成语故事】战国时,秦国军队包围了赵都邯郸。
赵王派平原君去说服楚王与赵国结盟出兵,解救赵国。
平原君打算从手下三千多门客中挑选二十人做随从,但挑来挑去只有十九人符合要求,正在着急时,有个名叫毛遂的门客自我推荐说:“让我去吧!”平原君笑笑:“有本事的人,随便到哪里,都好象锥子放在布袋中,一定会露出尖锋来。
出自历史古诗的成语
出自历史古诗的成语一、背水一战【拼音】:bèi shuǐyīzhàn【解释】: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
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成语故事】: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
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
军皆殊死战,不可败。
韩信,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
他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
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为刘邦定计,先攻取了关中,然后东渡黄河,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听命于项羽的魏王豹,接着往东攻打赵王歇。
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
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韩信的远征部队没有后援,就一定会败走;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
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
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
不一会,汉军假意败回水边阵地,赵军全部离开营地,前来追击。
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
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
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
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
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背水一战,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哺有决战性质的行动。
二、三顾茅庐【拼音】:sān gùmáo lú【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学习成语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学习成语不耻下问释义: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辱。
春秋时期,卫国有个人叫孔圉,勤奋好学,而且很谦虚。
他死了以后,卫国的国君为了表彰他,并让后人学习他的好学精神,就赐给他一个“文”的称号,所以,后来人们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贡,也是卫国人。
他认为孔圉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称他为“孔文子”,似乎是有点评价过高了。
他想来想去,觉得不能理解,就去向孔子请教。
子贡说:“那个孔文子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凭什么要赐给他文的称号?”孔子回答说:“孔圉聪明好学,勇于向地位和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请教,而不会感到丢脸,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要赐给他文的称号。
”子贡听孔子这样一说,猛然省悟,顿时感到心悦诚服。
囊萤映雪“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这个成语****于《晋书.车胤(yin)传》,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
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
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
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
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
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
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
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四画)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四画)1、天作之合( 周文王* 西周)【解释】合:配合。
好像是上天给予安排,很完美地配合到一起。
称赞婚姻美满的话。
【出处】《诗经·大雅·大明》:“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典故】商王文丁杀了周族首领季历以后,商周关系恶化。
季历之子姬昌继位后,积极蓄聚兵力,准备为父报仇。
此时,位于商王朝东南的夷方也先后同孟方、林方等部落叛乱,反对商朝。
帝乙为了避免东西两方腹背受敌,也为了修好因其父杀季历而造成商周两部落间紧张的关系,决定将胞妹嫁与姬昌,采用和亲的办法来缓和商周矛盾,稳定全局,希望唇齿相依的商周两部落之间彼此不计前嫌,亲善相处。
姬昌审时度势,认为灭商时机还未成熟,为了稳住商王,同时争取充足时间,同意与商联姻。
帝乙亲自择定婚期,置办嫁礼,并命姬昌继其父为西伯侯。
成婚之日,西伯亲自去滑水相迎,以示其郑重之极。
周人自称“小邦周”,称商为“大邑商”,而今能够与商王之妹联姻,觉得是“天作之合”。
此事史称“帝乙归妹”,一时传为美谈,商周双方皆大欢喜,商周重归于好。
2、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吕尚* 西周)【解释】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相近词】心甘情愿【同韵词】百岁千秋、万古千秋、雨散云收、见好就收、一叶扁舟、山梁之秋、呶呶不休、骑马乘舟、微显阐幽、豆分瓜剖【出处】清·邗(hán)上蒙人《风月梦》第十回:“我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贾老爷若是爱厚我,我就不留他,他也不走;若是不爱厚我,我就再留他些,他也不在这里。
”【典故】姜太公又称姜尚,字子牙,东海上人。
他是周倾商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和西周的开国元勋,是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和政治家,被称为“周师齐祖”“百家宗师”,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姜尚出身低微,前半生可以说是漂泊不定、困顿不堪,但是他却满腹经纶、壮志凌云,深信自己能干一番事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解释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一
(飘风苦雨)是什么意思?
形容天气恶劣。
(飘风苦雨)出自哪里?
战国·宋·墨翟《墨子·尚同上》:“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
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
(飘风苦雨)词语辨析:
(飘风苦雨读音):piāo fēng kǔ yǔ
(飘风苦雨的近义词):狂风暴雨、狂风怒号、狂风骤雨、大雨倾盆。
(飘风苦雨的反义词):风和日丽、春暖花开。
(飘风苦雨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飘风苦雨)如何造句:
1、去汉中市第四中学的公车上,士鑫哥哥给姿懿和紫迎介绍了“飘风苦雨”的成语
典故。
2、没想到刚一出门就遇到了飘风苦雨的天气。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二
(一木难支)故事的主人公:
袁粲420-477年,初名愍孙,南朝宋大臣,太尉袁淑侄子。
少孤好学,颇有清才。
(一木难支)是什么意思?
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
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一木难支)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扞和峤呴曰:‘元裒如北厦门,拉攞自欲坏,非一木所能支。
’”
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
”
唐·白居易《白氏长庆集·卷十三·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诗:"千钧势易压,一柱
力难支。
“
(一木难支)词语辨析:
(一木难支读音):yī mù nán zhī
(一木难支的近义词):孤木难支
(一木难支的反义词):众志成城、众擎易举
(一木难支用法):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一木难支)典故
南北朝宋顺帝的时候,萧道成把持政权,杀害忠良,横行恣肆,大有篡夺王室的企图。
当时大臣袁粲和齐东两人,秘密商量要杀死萧道成,但事机不密,反被萧道成的同党褚渊
知道了,把秘密告诉萧道成。
道成十分恼怒,立刻派部将戴僧静率邻了很多人马去攻打袁粲,把城池团团围住了。
这时,袁粲对他的儿子袁最说:“我明知道一根木柱不能支持一座大厦的崩塌,但為
了名誉义节,不得不死守下去。
”后来,戴僧静率领部下越墙冲进城里去,在敌人的刀枪
剑戟下,袁最勇敢地用身体去掩护他的父亲。
这时,袁粲对他的儿子袁最说:“我是个忠臣,你是个孝子,我们死而无愧。
” 结果他们父子俩都牺牲了。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三
(一薰一莸)故事的主人公:
骊姬?-前651年,或称丽姬,名不详,春秋时期骊戎国君之女,晋献公妃子,晋君奚
齐的生母。
晋献公?—前651年,姬姓,名诡诸,晋武公之子,春秋时期的晋国君主,在位26年。
(一薰一莸)是什么意思?
薰:香草,比喻善类;莸:臭草,比喻恶物。
薰莸混在一起,只闻到臭闻不到香。
比
喻善常被恶所掩盖。
(一薰一莸)出自哪里?
《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
”
(一薰一莸)词语辨析:
(一薰一莸读音):yī xūn yī yóu。
(一薰一莸的近义词):一薰一莸。
(一薰一莸用法):作宾语、定语。
(一薰一莸)典故:
春秋,晋献公想立骊姬为夫人,先用龟卜算一下,结果不吉利,改用蓍草的筮法,结果不吉利的。
献公说:“那就依筮叭。
”卜人说:“不可,因为卜辞上说:专之渝,攘公之渝,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
”
意思是说献公的美德。
献公原已有三个好儿子,即太子,重耳及夷吾;专宠骊姬的结果,便会使他舍弃原有的爱心,将从前的爱子疏远,而爱骊姬那一人。
这样,一好人和一坏人是不能相安的,即使经过十年之久,那臭指骊姬造成的罪恶气仍然除不清。
当时献公一心爱骊姬,所以拒绝了卜人的劝告,立骊姬为夫人。
后来,骊姬想要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作太子,于是联络内廷的官吏,设计谋害太子,太子虽然逃到新城,但仍然自杀而死,重耳和夷吾则相继逃亡。
可是,到献公一死,奚齐也被大臣们所杀,晋国在不安的政局下过了十年,和卜辞所说的话竟成了一种巧合。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四
(燕雀处堂)故事的主人公:
子顺、赵国。
(燕雀处堂)是什么意思?
处:居住;堂:堂屋。
燕雀住在堂上。
比喻生活安定而失去警惕性。
也比喻大祸临头而自己不知道。
(燕雀处堂)出自哪里?
《孔丛子·论势》:“燕雀处屋,子母安哺,煦煦焉其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炎上,栋宇将焚,燕雀颜色不变,不知祸之将及也。
”
(燕雀处堂)词语辨析:
(燕雀处堂读音):yàn què chǔ táng。
(燕雀处堂的近义词):燕雀处屋。
(燕雀处堂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燕雀处堂)如何造句:
1、强烈台风已快逼近,有些住户却还无所警觉,真是燕雀处堂,不知祸之将至!
2、这座堤防已经出现裂缝,住在附近的人家,若像燕雀处堂而不自知,谋求改善,
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燕雀处堂)典故:
孔鲋,字子鱼,孔子九世孙,战国末年,他旅居魏国,是当时的著名人士。
他在《论势》中,记叙了一件当时发生在魏国的故事。
他说:秦兵攻伐赵国。
赵国是魏国的近邻,
魏国的大夫们却不警惕,反而认为局势对他们有利。
魏国的国相子顺责问他们有什么根据,他们说:"如果秦国打败了赵国,我们就同秦国表示和好;如果秦兵被赵国击败,我们就趁
它危兵之时出兵袭击,就可以轻易大获全胜。
”子顺笑道:“不见得!秦国从秦孝公上台
以来,就从未打过败仗,他们的将领都是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此次秦兵必能战胜赵国,你
们必定无‘机’可乘!”大夫们又说:“就算秦国能战胜赵国,那对我们又有什么损失?邻
国倒霉,强不起来,不正是对我国有利吗!”子顺说:“秦国是侵略成性的贪暴之国,它
若亡了赵国,必然不会就此满足,一定会继续东进那时魏国就遭殃了。
”接着,子顺讲了
一个故事:
燕雀,泛指燕子或麻雀一样的小鸟,他们在一家人的堂屋里筑了巢。
母子大小,吃吃
叫叫,聚居一起,快乐逍遥,它们以为住在这样的地方最太平、最可靠,不料有一天,这
家人灶上的烟囱坏了,火焰往上直冒,一会儿就烧着了屋梁,一场灾难已经无法避免,而
燕雀们脸不变色,依然无忧无虑,认为房子着火,这与他们没有关系,因为它们的窝都是
好好的。
它们一点也没想到大祸快要临头。
子顺讲完了这段故事,然后严肃地对大夫们说:“现在你们全不想到,赵国如被攻破,大祸便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难道人可以无知得像燕雀一样吗?”
燕雀处堂这个成语,便是从这段故事而来。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五
(白草黄云)是什么意思?
形容边塞秋季的荒凉景象。
(白草黄云)出自哪里?
唐·权德舆《赠老将》诗:“白草黄云塞上秋,曾随骠骑出并州。
”
(白草黄云)词语辨析:
(白草黄云读音):bái cǎo huáng yún。
(白草黄云的近义词):黄云白草。
(白草黄云用法):作宾语、定语。
(白草黄云)如何造句:
方品奇身无长物,不必清点收束,又无心找人攀谈,就独立于船舷旁,望着远方的白草黄云,默默整理着自己的思绪。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