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历史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合集下载

出自历史的成语故事

出自历史的成语故事

出自历史的成语故事出自历史的成语故事1目不窥园主人公—董仲舒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儒学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

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从此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并延续至今。

其教育思想和“大一统”、“天人感应”理论,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

时至今日,仍有学者在研究他的思想体系及故里等方面的文化,他的著作汇集于《春秋繁露》一书。

目不窥园的故事西汉时期,广汉学者董仲舒年少时读书非常刻苦,经常是夜以继日地读书,他的`书房紧靠着姹紫嫣红的花园,他三年没有进过花园,甚至连一眼都没瞧过。

后来他被征为博士,公开聚众讲学,弟子遍布四方目不窥园的意思窥:瞥看。

原指汉代董仲舒专心治学;三年都无暇观赏花园中的景致。

后用以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

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出自历史的成语故事2汉字的成语有很多,也有着各自不同的来历,那么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退避三舍、洛阳纸贵、草木皆兵、按图索骥、后来居上、邯郸学歨、如火如荼、望梅止渴、探骊得珠、望洋兴叹、掩耳盗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请君入瓮、高山流水、胸有成竹、望梅止渴、闻鸡起舞、指鹿为马、四面楚歌、三顾茅庐、完璧归赵、如卧薪尝胆、投笔从戎、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篝火狐鸣、高山流水、指鹿为马、鸡鸣狗盗、凿壁偷光、图穷匕见、破釜沉舟、请君入翁、江郎才尽乐不思蜀、煮豆燃萁、纸上谈兵、再衰三竭、木牛流马、世外桃源、投笔从戎、卧薪尝胆、围魏救赵、投鞭断流、退避三舍、望梅止渴、草木皆兵、暗渡陈仓、拔山扛鼎、悬梁刺股、罄竹难书、怒发冲冠、毛遂自荐相关扩展:描写人物动作:走马观花、欢呼雀跃、扶老携幼、手舞足蹈、促膝谈心、前俯后仰、奔走相告、跋山涉水、前赴后继、张牙舞爪描写人间情谊:恩重如山、深情厚谊、手足情深、形影不离、血浓于水、志同道合、风雨同舟、赤诚相待、肝胆相照、生死相依说明知事晓理方面: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温故知新、勤能补拙、笨鸟先飞、学无止境、学海无涯、滴水穿石、发奋图强、开卷有益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叶公好龙、亡羊补牢、画蛇添足、掩耳盗铃、买椟还珠描写事物的气势、气氛:无懈可击、锐不可当、雷厉风行、震耳欲聋、惊心动魄、铺天盖地、势如破竹、气贯长虹、万马奔腾、如履平地形容四季特点:春寒料峭春意盎然、春暖花开、满园春色、春华秋实、春风化雨、骄阳似火、暑气蒸人、烈日炎炎、秋风送爽、秋高气爽、秋色宜人、冰天雪地、寒气袭人、寒冬腊月形容繁荣兴盛景象:济济一堂、热火朝天、门庭若市、万人空巷、座无虚席、高朋满座、如火如荼、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川流不息描写美的.景和物:美不胜收、蔚为壮观、富丽堂皇、金碧辉煌、玉宇琼楼、美妙绝伦、巧夺天工、锦上添花、粉妆玉砌、别有洞天描写山水美景:锦绣河山、高耸入云、水天一色、波光粼粼、湖光山色重峦叠嶂、山明水秀、高山流水、白练腾空出自历史的成语故事3完璧归赵战国时期,美玉“和氏璧”由于质地优良,因此扬名天下,成为人人都想一睹的至宝。

中国古代历史成语故事大全(20篇)

中国古代历史成语故事大全(20篇)

中国古代历史成语故事大全(20篇)大都是两三千年以来流传下来的或陆续产生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演进,根据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表达新思想意识的成语,就自然会不断地陆续地产生,更需要我们现如今的传承下去。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古代历史成语故事大全1让枣推梨唐朝时期,李延寿在《南史.王泰传》中有记载:王泰在年轻的时侯,祖母把他的几个孙子都叫到一起来,给他们发红枣和栗子吃,孩子们都蜂拥而上地上去抢,希望自已多抢到一点,王泰这时侯却站在一边没有参与,尽管他也爱吃红枣和栗子。

后来又根据《后汉书.孔融传》注引孔融家传中说的,孔融四岁的时侯,跟哥哥们在一起吃梨时,他总是找最小的吃,大人们对此很奇怪,便开诚布公地问他为什么不挑大的吃,孔融实事求是地回答道:“我是小孩,吃小的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呢。

”后来人们便把这两个故事合在一起便有了“让枣推梨”这个成语。

中国古代历史成语故事大全2片言折狱春秒时期,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路,他身强体壮,粗暴好斗,在孔子的教育下有了改变,便以孔子为师。

孔子出行子路总是为老师驾车、做侍卫。

孔子说:“有了子路以后就没人敢当面对我说无礼的话。

”孔子也说:“子路的勇已超过了我的要求,没有更多的用处了。

”子路虽然鲁莽但却很刚正不阿,他孝顺母亲。

他穿着破棉衣坦然地同穿狐皮袍子的达官贵人站在一起,毫不觉得自己比他们低贱。

难得的是他的诚实,答应办的事一定办,决不拖泥带水,人们称颂他“子路无宿诺”《论语.颜渊篇》有一句孔子对子路的赞语:“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子路)也与?’”打官司闹纠纷从来没有人能够根据单方的只言片语来作出正确判决。

孔子说,要有,就只有子路可能。

因为子路为人忠厚老实,大公无私,所以别人不会欺骗他,向他说的都是真话。

古人形容明决善断,就叫“片言折狱”,“片言决狱”、“片言断狱”或“片言可决”。

中国古代历史成语故事大全3风驰电掣西周时期,周武王有一次向精通兵法的姜太公请教道:“君王率兵师作战要有什么样的‘股肱’、‘羽翼’呢?”姜太公实事求是地回答说:君王带兵需要有各种各样的“股肱”、“羽翼”共七十二人。

历史成语故事15篇

历史成语故事15篇

历史成语故事 15篇历史成语故事 11、一鼓作气(曹刿)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精选(10篇)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精选(10篇)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精选(10篇)成语是从历史事实来的。

其中有的是把某一历史事件,概括为成语的;有的是截取或改易历史里的著名文句为成语的。

由寓言故事来的成语,往往含有幽默感和深刻的教育意义。

如"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

这类成语,在全部成语中,所占的比重不算大。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精选1戴罪图功【成语故事】明朝时期,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皇室风雨飘摇。

马芳东征西剿,升到甘肃总兵,他率军镇压了甘肃大规模的回民起义。

督师孙传庭要调动马芳的军队,马芳不予理睬。

孙传庭上奏皇帝弹劾他。

崇祯允许他戴罪图功,以观后效。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精选2木雁之间【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有人问大思想家庄周:昨日山中的树木因为不能成材才得以终其天年,今日主人家里的大雁也因不成材而死,先生你感觉自己怎么样呢?庄子笑着说:“我将处于材与不材之间。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精选3没上没下【成语故事】贾琏经贾珍贾蓉父子的撮合,私自在外娶了贾珍的二姨妹尤二姐为二奶,过起了夫妻生活。

有时贾琏不能自己去,就派家人去送东西。

尤二姐向小童兴儿打听贾府宝玉的情况,兴儿说宝玉高兴时就没上没下与下人玩,不高兴时就谁也不理。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精选4胆如斗大【成语故事】三国时期,魏军大举进攻蜀国,姜维放弃阴平而退守剑阁,钟会劝姜维投降。

姜维坚决拒绝。

蜀亡后,钟会暗地里谋划背叛魏国。

姜维认为这是复兴汉室的机会,为他出谋划策,事败被魏军所杀,剖开其肚,见其胆大如斗。

出豕败御【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善于驾车的造父因为没给马带辔筴到了河边而翻车。

王子期接受造父的驾车教训,在为赵简子驾车时就取道而行,改走山路。

快到山沟时,突然钻出一头野山猪,马受到惊吓,车子立即翻下山崖。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精选6持刀执棍【成语故事】妙玉自从与宝玉听了黛玉那凄凉的琴声后,恍恍忽忽地回到庵内,念完“禅门日诵”就在禅床上打坐。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汇总大全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汇总大全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汇总大全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

成语故事的语言生动、通俗易懂,能够帮助孩子了解历史、学习知识,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方便大家学习。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1亲痛仇快东汉初期,汉光武帝根据众臣之功进行封赏,唯独遗漏了渔阳太守彭宠。

当年,彭宠曾派出大队骑兵,帮助光武帝打败王郎,平定河北,立下了卓越的功勋。

因此,彭宠觉得光武帝做事不公,心里愤愤不平,怒气不息。

当时渔阳归幽州牧朱浮管辖。

朱浮曾向渔阳征收钱粮,但彭宠自以为颇具实力,可以为所欲为,就拒绝了朱浮的要求,并说了很多难听的话。

朱浮为这件事很生气。

因此,两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没过多久,朱浮就给光武帝写了一封密信,说彭宠对朝廷不满,已经起了反心。

光武帝不知真假,就召彭宠进京述职。

彭宠吓坏了,怕光武帝会严厉地惩治自己。

彭宠的妻子劝他不要去京都,自己割据土地,做一方之主。

彭宠耳根很软,竟然听从了妻子的意见,不但拒绝入京朝见,而且出兵两万多人进攻朱浮。

朱浮写信给彭宠说:“现在国家刚刚安定,开国诸臣都在为国努力工作,而你却自暴自弃,反叛朝廷。

你要知道,事情做得再出格,也不要让亲人感到痛心,而让敌人感到高兴。

”彭宠看完信后,把信放在一旁,对朱浮的劝告置之不理,依旧对朱浮用兵,很快就占领了蓟城。

过了一些时候,彭宠自称燕王,成为割据一方之主。

可是,好景不长,由于彭宠不得人心,打不过朝廷的军队。

汉朝大军终于占领渔阳,彭宠也落了个家破人亡的结果。

◎成语释义使亲朋好友痛心、反对,使仇人感到高兴。

亲:亲人朋友。

仇:敌人。

◎故事出处《后汉书·朱浮传》:“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

”◎出处译文做事不要让自己亲近的人感到痛心,敌对者感到高兴。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2民不聊生战国末期,各诸侯国连年征战,都想多占土地,增加实力。

秦国将韩、魏两国军队打得大败,杀死二十四万人。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1. 画龙点睛画龙点睛的典故出自《庄子·外物》。

“晋景公问政于管仲,管仲对曰:‘臣之所以能者,以吾狂也。

狂者,天下之达道者也;故凡达人之所为,皆是一狂字。

’景公曰:‘何谓狂也?’管仲曰:‘手不释卷,口不能言,形容枯槁,几至于死者,谓之狂。

夫至人之达道也,犹且如是,而况其不达者邪?’”据此,可知“画龙点睛”的意思就是为完整的作品点缀上某样精彩,让整个作品更为完美。

2. 马到成功“马到成功”的典故出自股市术语。

其出处为古代传说中,刘备闻曹操攻荆州,甚为担忧,赵云乘马千里来投奔,救下熙熙攘攘的人民。

赵云文武全才,空前绝后,以至被称为“赵子龙”。

历史上,赵云曾于战争中指挥士兵、打败强敌,成为一个战斗天才。

因此,“马到成功”一词通常用于形容能够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达到事半功倍的境地。

3. 水落石出“水落石出”的成语来源于古代一个故事,据《史记》记载,战国时期,蒙恬率领大军攻打匈奴,行军时遭遇暴雨,天空浓云密布,营帐内外水深齐膝。

蒙恬唯有下令修筑大坝、并改变治水方向。

水流被引到坝前,随着水位的下降,暴露在外的石头和石块与“淤泥一体”的沙石渐渐分离出来。

自此,这个成语便被用来形容万事开头难,随着情况的展开一切变得清晰明了,轮廓清晰。

4. 画饼充饥“画饼充饥”的成语出自《列子·汤问》:“汤问曰:‘巫医、栾涂、佗躬,使民以术数服气,鲍叔牙、太公望、乐毅、夫差,以武力服民’。

列子曰:‘然。

有画地为牢,带河为疆者,谁为之先?夫画地为牢,带河为疆者,只是画之者称为有而已。

画牛而不成,以笔杀人,于国利,徒为虚说。

’”从这个典故中可知,“画饼充饥”是指用虚假的承诺安慰疲惫的人。

5. 掩耳盗铃“掩耳盗铃”的典故出自《庄子·外篇》。

其中描述了一位聪明的盗贼,决定偷一只大铃铛。

他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潜到一个村庄,找到了一家人家的大门,由于大铃铛很大,他无法取下。

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他用他的外衣包住大铃铛,然后用夹在耳朵里的双手来捂住耳朵,把自己耳朵瞎掉,然后大声地喊叫,想骗人们以为是警察来了。

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通过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含义。

在汉语中,有许多成语来自历史典故,这些成语既是文化的精髓和智慧的结晶,又是一种重要的传统知识和文化遗产。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介绍几个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一、画蛇添足这个成语最初来自于古代战国时期,故事发生在邯郸城内。

有一个画蛇的人,画得十分惟妙惟肖,但是他却在勾勒蛇的腰部时,突然发现蛇已经完整,他为了增加画的难度,竟然在蛇的脚上添加了一些图案。

结果,这幅画虽然十分精美,但是却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和价值。

后来,这个故事被用来比喻不必要的努力,或者自讨苦吃的行为。

二、落井下石这个成语也来自战国时期,故事发生在秦襄王即位之后不久。

当时,一个名叫邓析的小官员被流放远方,在路上他偶然发现一只蛤蟆掉到了井里,邓析心思机灵,特地将一块石头扔进井里,结果将蛤蟆打了死。

邓析这样的行为是出于报复心理,他曾经替反对秦襄王的官员说话,结果被秦朝专政,这次他趁机报复。

这个故事被用来比喻恶意攻击,趁人不备,落井下石的卑劣行径。

三、弄巧成拙这个成语的故事来自于《庄子》的《逍遥游》中。

故事讲述了墨子和庄子一起去垂钓,而其中墨子为了防止鱼跑掉,动了一些心思。

他采用细绳绕钩的方法,结果鱼咬上勾后,墨子拉得太紧,细绳绕钩使鱼脊椎折断,无法再利用,得不偿失。

这个故事被用来比喻在处理事物时,过于追求巧妙而导致事与愿违,最终害了自己。

四、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鲁国的乐师仅有三个人,但是参加宴会的时候必须配备五个乐师。

于是官方通过招揽一些素质相对较差的人,来满足凑够五个的规定。

这些人并没有真正的音乐才华,他们只是学习了一些表面功夫,因此在演奏时,他们往往会弹的很差,影响了其他演奏者。

这个故事被用来比喻靠人数来凑数,而非靠才华博得青睐的做法。

五、四面楚歌这个成语出自历史上著名的战争——楚汉战争。

当时楚国被汉国包围,四面都是敌军,楚国的军队被迫在艰苦的环境下奋勇抗击。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词语,由于其独特的语言形式和深刻的寓意,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

许多成语都源自历史故事,其中蕴含着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化传统和智慧。

本文将介绍一些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些成语背后的故事吧。

1. 不吐不快“不吐”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屈原列传》,屈原是楚国文学家兼政治家,他在楚怀王末年因忧国忧民,多次向怀王进谏,但怀王不采纳他的建议,反而被怀王排挤。

最终,怀王陷害屈原,将其贬谪到汨罗江。

在江边,屈原写下了《离骚》,表达了自己的忠君爱国之情。

而“不吐”这个成语就是出自于《离骚》中的“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不吐不快,不吐不快。

”意思是表达了心中的不满,不吐不快。

2. 杯弓蛇影“杯弓蛇影”这个成语是出自《庄子·天地》。

故事讲述庄子的弟子庸人在深山里闻到兽腥味,害怕躲进一个茅屋里,发现墙壁上有一个弓箭的支架和一只茅盏,害怕之余便进屋休息,庸人想到有可能会有蛇而害怕。

庄子知晓后解说外墙上的弓箭、茅盏本身无蛇,屋中的影子是其他物品的影子,曾听说过杯弓蛇影这个成语。

3. 刻舟求剑“刻舟求剑”的故事出自《列子·湣王》。

湣王有一个随从在湖边船上放了一把剑,剑掉进湖水里,随从就在船舷上刻记下剑的地方,等水退了过后,随从回来湖边来刻剑,追求剑于水下。

湣王后来告诫随从刻舟求剑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见鼠须拔马毛那样的精神原则。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成语并不只是简单的词语或短语,它们背后都有着具体的历史故事或典故。

每一个成语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智慧,通过掌握并运用这些成语,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方式,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和富有韵味。

因此,学习和运用这些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愿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积累这些珍贵的成语,使自己的语言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来自历史的成语故事精选5则

来自历史的成语故事精选5则

来自历史的成语故事精选5则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精选整理的来自历史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平易近人西周初,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封于鲁,太公望(姜子牙)封于齐,周公仍在朝摄政辅佐成王。

三年后,伯禽入朝向周公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晚?”伯禽说:“我变革礼俗,费力不小。

比如服丧,必得服满三年方得去除。

”而太公到齐之后,五个月就去汇报政务,周公说:“为什么来得这么快?”太公说:“我大大简化了君臣礼仪,一切依从通俗简易。

”太公之后听说了伯禽汇报政务的状况,长叹说:“鲁国后世必定会北面臣服于齐国。

政治如果不简要平易,民众就不愿意接近。

平易近民,民众才会归附。

”“平易近民”本指政治上通俗简易。

到了唐朝,为避太宗李世民讳(huì),凡言“民”处皆改为“人”,此语就改成了“平易近人”。

这样一改,意思也就变了,从指政治变成指为人处世的态度,有时也指文章风格浅显易懂。

高山流水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

应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

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qiáo)夫站在岸边,他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

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

从此二人成了十分要好的朋友。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道不拾遗春秋时,郑国政治家子产由于平定贵族旧势力的叛乱有功,成了郑国的正卿(qīng)(官名)。

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郑国经济发展;同时还主张依法治国,制定了严厉的刑法来处置犯罪行为,因此,国内没有盗贼。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出处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出处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出处历史故事主要反映了历史上所发生过的事情,对学生学习成语很有大的帮助!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一)超群绝伦关羽,字云长,是刘备的重要将领。

刘备当平原国相后,关羽和张飞分头率领他的队伍。

他们三人同睡一张床,情如兄弟;在大庭广众之下,关羽和张飞总是侍立在刘备身旁。

刘备跟随刘表后,关羽跟着依附。

后来,刘备率部南下,准备渡过长江。

另外派关羽率领几百战船,与他在江陵会合。

曹操急追刘备,到达当阳(地名,位于兮湖北省中部),刘备向东北直奔,正好遇上关羽的船队。

不久,孙权派军兵帮助刘备抗击曹操,曹操率军退去。

刘备南下收复了东南四个郡,于是任命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守长江北岸。

后来,关羽听说马超前来归降刘备,因他过去不认识马超,便写信给诸葛亮,询问马超的人品和才能可以同谁相比。

诸葛亮对关羽了解,知道他护短,不服气居于别人之下,便写信回答说:"马超文武双全,勇猛过人,是一代豪杰,如汉初大将鲸市、彭城一类人物,可与张飞并驾齐驱。

但是,不能与你这个超出众人、独一无二的美髯公相比。

"这个故事史料记载如下:"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这便是成语"超群绝伦"的由来。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二)1:买椟还珠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能畅销起来,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2:孟母三迁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

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

来自历史的成语故事5篇

来自历史的成语故事5篇

来自历史的成语故事5篇成语故事包涵着我国从古代到现在的大道理大智慧,通过描写生活的一些简单的事,让我们感觉到有趣从而明白需要知道的。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精选整理的成语典故大全,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不食周粟的故事【拼音】bù shí zhōu sù【成语故事】商朝末年,孤竹君的长子伯夷在父亲死后坚决不肯继承王位。

后来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他也不愿出来为官,感到十分耻辱,就与弟弟叔齐决定不再吃周朝的粮食,两人隐居在首阳山,专门靠吃采山上的野果及野菜而生存。

【典故】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史记·伯夷列传》【释义】粟:小米,泛指粮食。

本指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

比喻忠诚坚定,不因生计艰难而为敌方工作。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有骨气【反义词】卑躬屈膝傍人门户的故事【注音】bàng rén mén hù【成语故事】传说古代过节要贴桃符及门神,还要做一个艾叶草人插在门上。

桃符抬头看见艾人就骂道:“汝何等草芥,敢居我上!”艾人低头应道:“你已半截入土还要争高低?”双方大吵。

门神劝解他们说:“吾辈不肖,方傍人门户,何暇争闲气?”【出处】吾辈不肖,方傍人门户,何暇争闲气耶? 宋·苏轼《东坡志林》卷十二【解释】傍:依靠,依附;门户:门第。

比喻依赖别人,不能自立。

【用法】作谓语、宾语;形容依赖他人,不能自立【相近词】傍人依户、寄人篱下【相反词】自力更生、自立门户、独树一帜拔山扛鼎的故事【拼音】bá shān gāng dǐng【成语故事】秦朝末年,项羽少年时不喜欢读书写字,叔父项梁改教他击剑,他想学抵敌万人的本事,项梁教他兵法,他不肯认真钻研,但力气很大,能举起几百斤重的鼎。

同刘邦争天下8年,最后被迫在垓下乌江边自刎,感慨自己“力拔山兮气盖世”。

【出处】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1. 画饼充饥这个成语出自东汉时期的一则寓言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叫做顾恺之的画家,他访问一个非常贫穷的地方,看到那里的人们吃不饱饭。

于是他用一个板块画了一幅美丽的饼画,然后拿给当地的人看,并告诉他们可以吃这个画出来的饼,等他们饿得极其难受的时候。

人们刚开始并不相信,但是当他们实在等不下去时,就一起砸开了那幅画,发现里面竟然填满了好吃的食物。

2. 杀鸡儆猴这个成语来源于一则明朝的寓言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鲁迅的地主。

他的家里有一只很厉害的鸡,它会打毒蛇。

有一天,鲁迅的仆人在饲养它的时候不小心错杀了一只鸡,鲁迅就把这个仆人公开处罚。

这个故事传开后,就演变成了“杀鸡儆猴”的寓言,用来警示人们不要想着捉弄别人。

3. 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故事出自《韩非子》,讲的是狐狸冒充老虎的故事。

一只狐狸看到了一只老虎的食物,于是它就开始冒充老虎,以配合自己抢食。

其他动物因为害怕老虎,就被狐狸骗过去了。

但是当一只老虎出现后,狐狸就变得很怯懦,然后就被揭穿了。

4. 大开眼界这个成语来源于明代小说《西游记》。

故事讲的是孙悟空和牛魔王比斗的情景。

在比斗的时候,孙悟空和牛魔王施展了许多厉害的招式,吓得旁观的人们瞪大了眼睛。

这个故事被套用到其他场合中,意味着人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意想不到的事情。

5. 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来源于春秋时期的一则寓言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专门偷铃铛的小偷。

他偷到了一串铃铛后,为了不让别人听到声音,就用手捂住了自己的耳朵。

但是当别人指出他这样做毫无意义时,他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的干扰没有任何用处。

6. 塞翁失马这个成语来源于一则古老的寓言故事。

一位老人的马蹦蹦跳跳地跑走了,他的邻居们都表示同情。

但是很快,这匹马却跑回来了,并且带回了一头美丽的骏马。

这时,邻居们都表示祝贺。

但是当老人试图骑这匹骏马时,他摔断了腿。

邻居们都又表示同情,但是很快来了一场战争,因为老人的儿子没有参军,所以老人和儿子都没有被连累。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1. 蒸发殆尽这个成语出现在《战国策》中,故事讲述一个叫芈月的美女,从齐国嫁给了秦国,为了成全国家大业,芈月忍辱偷听到宴会上的机密,拿回去给秦国。

后来她发现自己被秦始皇使用,然后被抛弃,最后身体和心灵都得到了摧残,精神崩溃,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蒸发殆尽这个成语,就是形容一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或者彻底消失,不再存在。

2. 青梅竹马这个成语的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讲述了一个名叫孟子良的少年与他邻居家的女孩居然是青梅竹马,男孩子时不时地拿着自己盗来的果子去交换女孩子家里的青梅,女孩子其实早已相中了孟子良,但一直不敢表白,最终,孟子良得知了这个情况,便向她坦诚了自己的心迹,从此开始了恋爱的生活。

所以青梅竹马是形容儿时有感情的小时候朋友、或者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人。

3. 匹夫之勇在《战国策》中,有一个故事叫做“犇牛之间”,背景是春秋时期的齐国和楚国发生战争,楚军攻打齐境,围困了一个名叫庄蹻的齐国将军;庄蹻就调动近侍和士兵,齐骑趁楚军平日不备,尽量寻求外援,最后就和一位皮肤粗糙却非常勇猛的老年农夫一起夺取了被楚军圍攻的玺石,适时的诱取了楚军以兵车为条件退兵。

而这位老年农夫用自己的勇猛和机智,帮助庄蹻打赢了这场胜利,所以,匹夫之勇这个成语,就是形容一个平凡的人,却充满勇气和智慧,挑战无知人的勇气。

4. 走马观花古时候,有一位名叫张旭的文学家,常常去看梅花;有一天,他去看梅花,却因为风雨交加,得不到真正的了解,只能跑上马来,走马观花,这种方法得到了快感,并且开始慢慢流行,意思是匆忙一瞥风景,没有真正的了解生活的艰辛。

5. 东施效颦东施是南朝时期的一个著名美女,擅长满足一切需求,助长人们的贪欲;因为她的容貌,许多人都来求婚,她却对由陈笑而心仪而不去,于是所有的人都知道了陈笑,并学着自己打扮起来,张扬一些自己的本来面貌,这就是东施效颦。

6. 心直嘴快这个成语来自《红楼梦》中的黛玉。

讲述了黛玉在清明节的时候,眼睛痛得厉害,因此在一旁坐了很久。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手账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手账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手账
历史故事中的成语有很多,它们源自古代的历史事件和典故,
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哲理。

以下是一些出自历史故事的成
语及其故事背景:
1. 杞人忧天。

这个成语来源于《列子·天瑞》的故事。

相传春秋时期,杞
国有位名叫管仲的大臣,他担心天塌下来,每天都焦虑不安。

后来,有人告诉他,杞国的一名杞人也在担心天塌下来,于是管仲明白了
自己的愚昧。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无端的忧虑和杞人忧天的愚昧行为。

2. 望洋兴叹。

这个成语来源于明朝郑和下西洋的故事。

郑和七下西洋,见
到了许多国家的繁荣富庶,回到中国后,感慨地说,“望洋兴叹”,形容对别国的富强而感叹不已。

3. 指鹿为马。

这个成语源自秦始皇时期。

相传有一次,秦始皇试图测试他
的大臣们是否敢直言不讳,他将一只鹿带到朝廷,宣称它是一匹马,问大臣们看是什么动物。

有些大臣为了迎合皇帝,说是马,但有一
个大臣却坚持说是鹿。

秦始皇愤怒地处死了那个大臣。

这个成语用
来比喻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行为。

4. 狼狈为奸。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故事。

刘邦和项
羽争夺天下,刘邦派遣韩信去联络项羽的部下,结果韩信和项羽的
部下刘贾合谋,最终导致了刘邦和项羽的决裂。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
两个坏人互相勾结,共同做坏事。

以上是一些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其故事背景,这些成语都承
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希望能够帮到你。

来自历史的成语故事5则

来自历史的成语故事5则

来自历史的成语故事5则【功亏一篑】公元前11世纪,姬发——周文王的次子,因其兄伯邑考被商纣王残杀,得以即位。

姬发死后谥号“武”,世称周武王——继承其父周文王遗志,某商朝统治,成为西周王朝的开国之君。

姬发继任后,继续积极准备灭商,任命姜尚为军师,负责军事;任命其弟周公旦为辅佐,负责政务;任命召公、毕公等人为助手。

商军和周军在牧野激战之后,商军全线溃退,纣王逃回殷都自焚于鹿台。

周武王灭掉商朝,建立了周王朝。

四面八方的小诸侯国当然要来朝贺,并且带来许多地方特产和珍贵礼物。

当时,有个西戎国,地处偏远,也派来了使臣,并送来了一只名狗作为礼物。

这是一只西戎特有的狗,身高四尺,尾大毛丰,很是珍奇,周武王很喜欢,就高兴地收下了。

担任太保的召公,惟恐周武王玩物丧志。

一天,他面见周武王,对他说:“现在,西方都归附你,无论远近国家,都把自己的好东西贡献给你,这固然是你的圣德。

但是,玩赏之物是不分贵贱的,关键是人的德行。

没有德,物也不值钱;有德,物才显得珍贵。

一个贤明的君主不应该沉湎于声色之中。

一个人如果把人当作玩物加以戏弄,就会失掉德行;如果把珍奇之物当作宝贝,每天玩赏,就会丧失志气。

犬马之类的畜牲不是本地所产,不该豢养它;珍禽异兽对人的衣食住行没有什么用途,也不必饲养它;别国的珍宝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也不要稀罕它。

四方贡献的东西,是分封赏赐给同姓的国家,用来表示信诚之意。

”召公见周武王认真地听着,于是继续说道:“一个圣明的君主应当为群臣作出榜样与表率,要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看它是否合乎规范,千万不要忽视一些细小的行为。

因为良好的品德是由小德一点点积累起来的,这好像是筑起一座百尺高的土山,土要一筐一筐地堆积。

当堆得差不多的时候,只要再加上一筐,就大功告成了。

可是这最后一筐土没有堆上去,这座百尺高的土山也就没有完成,岂不是太令人惋惜了吗?千万不能功亏一篑。

您是一个贤明的君主,可不能犯这种错误啊!否则,就要追悔莫及……”周武王听了召公的劝谏后,觉得非常有道理,从此更加专心治理朝政。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出处简介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出处简介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出处简介中国历史成语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积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汉语语言的精华。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史成语故事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历史成语故事(一)扇枕温席扇枕温席:百善孝为先【出处】(汉)刘珍《东观汉记·黄香传》。

【释义】形容对父母十分孝敬。

【历史典故】东汉时,有一个人名叫黄香,很小的时候,他就知道亲近、孝顺父母。

在他九岁时,母亲去世了,父亲一人来养育他。

他深知父亲的辛苦,对父亲倍加孝顺,一切家务活都由他一个人承担。

别的小孩子在玩耍时,他在家里劈柴做饭,好让父亲有更多的时间休息。

夏天的时候,天气炎热,黄香的父亲干完活,坐在院子里乘凉。

黄香就用扇子把床扇凉,然后伺候父亲上床就寝。

冬天,天寒地冻,他先用自己的身体把被窝暖热,才让父亲躺下睡觉。

日久天长,黄香对父亲的孝道深得乡邻的称赞。

在黄香12岁时,江夏的太守称他为“至孝”,汉和帝也曾嘉奖过他。

长大后,人们推举黄香当地方官。

黄香担任太守时,体恤百姓们的饥苦,爱护子民,为百姓谋利。

有一次,黄香出任太守的地区遭受了特大水灾,他毫不犹豫拿出自己历年的俸禄,赈济受灾的百姓;同时上奏皇帝,请求减免百姓当年的税务。

百姓们都十分爱戴这位爱民如子的好官。

在当时流行着这样的一句话:“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成长心语】有句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的品德。

人生在这个世界,长在这个世界,都源于父母。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

因此,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

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好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一定要以黄香为榜样,做一个孝敬父母,关爱老人的好孩子。

历史成语故事(二)结草衔环结草衔环:永怀感恩之心【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后汉书·杨震传》。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来自历史故事中的成语:1、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2、故事出自《国语·吴语》。

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3、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

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4、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

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5、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6、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7、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8、故事见于《庄子·秋水》。

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9、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10、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

·“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

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11、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

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

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成语是汉语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许多成语都是来源于古代历史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增加了成语的文化内涵,也让人们更加了解和传承了中华文化的传统价值观。

本文将介绍一些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共计十个,希望能够为读者增添一些有趣的知识。

一、画蛇添足:一个战国时期的故事,一位乐师被赏识后,他在自家墙上画了一条蛇,却因为不满意而画蛇添足。

结果他因为这个错误而失去了赏识,引申为做一件多余的事情,反而使事情变得更糟。

二、杞人忧天:南朝时期,有一个国家叫做杞国,这个国家有一个人每天都担心外面天塌下来,引申以小事自扰,多虑多虑。

三、因祸得福:战国时期,有一个铜匠趁机扬名四海。

他把客户的铜钱做了一枚解锁器,可以轻松解锁某类铁锁,结果被监守自盗的打铁匠发现,将他告了上去。

在灾难中寻找好的结果,浅缎得愈,引申为遭受危险而得到好处。

四、望洋兴叹: 讲的是古代有见过大海的人,靠边去上岸都没敢靠近,回去时别人问他有什么收获,他说望洋兴叹.引申为无能为力,感到无望。

五、狐假虎威:中国古代有一个故事,一个聪明的狐狸戴上一只老虎的皮,让其他动物都认为他是一只老虎,通过这种伪装来欺骗天真的动物。

引申为利用别人的威望来吓唬人。

六、兔死狗烹:战国时期,齐国寡妇不愿与人结婚,便养了两只宠物动物,分别是兔子和狗。

后来寡妇去世了,她的亲戚就把这两只动物宰杀了烹了。

引申为利用名利之间的差异来套取别人。

七、指鹿为马:秦朝时期,赵高安排官员测试他们的忠诚。

他拿出一只鹿问:“这是什么东西?”学习长官曰:“这是一只鹿。

”赵高曰:“你不是说这是马吗?”学习长官一点也不肯屈服,引申为用运用欺诈手段进行政治斗争。

八、铁杵磨成针: 说的是孟子的母亲三年都在磨手中的铁杵,孟子于是对她讲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表示只要有耐心,就能改变人生。

引申为耐心细心,经过长时间努力定能成功。

九、亡羊补牢:出自吕氏春秋,背景是鲁国为呵护羊群,曾将羊围在围墙内。

后因猪群闯入,打破围墙后,羊群不怕生命危险,降低了守卫安全意识,猪群又再次来入造成了重大损失。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1. 鸣锣开道鸣锣开道的成语起源于战争时期,晋国的军队因为需要横渡一条小溪时,干脆造桥相互开车过去,这时一个兵曾建议在水边鸣锣开道,让百姓知道有军队经过,以免惊扰到普通百姓,从此以后这个成语就形成了。

2. 半途而废这个成语典故源于《庄子·外篇》中,讲述了两只乌龟赛跑,其中一只乌龟跑了一半便停了下来,最终输掉了比赛,因而诞生了“半途而废”这个成语。

3. 走马观花这个典故源于《东周列国志·齐世家》中的故事,齐宣王曾经养了一匹漂亮的战马,有一天他跟随手下的将领环游四方,到了一处名胜,宣王只是匆匆一瞥而已,从此以后风行走马观花之说。

4. 马不停蹄马不停蹄这个典故的故事源于古代刘邦的一场战役,他的骑兵虽然身处千里之外,但是却在夜里以马不停蹄的方式往战场赶去,这样的速度相当快,因而形成了相应的这个成语。

5. 杯水车薪这个成语的典故有两个来源,一是《尚书大传》中的“废书崇玉,实杯水车薪之戚也”,另一个则是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使用之案例。

二人皆出处来源,各自使用之,逐渐成为后世的成语。

6. 画龙点睛画龙点睛的典故源于《庄子·南华经》之中,有一次庄周看到有一个小孩在玩耍,画了一条龙,但是画龙缺少某种气息,这时一位慧眼识珠的人从旁边走过,点了一下瞳孔,一下龙便立刻栩栩如生。

7. 过河拆桥过河拆桥的故事源自刘禹锡的《陋室铭》,东晋时期江西因为战乱而变得破败不堪,社会动荡不安。

他曾经参加了自然科学的高考,毕业资格和前景都被削去,但把过程变得完整却是很重要的事情。

8.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世说新语》中,有一个叫杨修的人说:“兵书五十有余,其事去矣,或云“见机则作”,或云“有调则应”,此实博闻强记,未必先智。

”9. 拔苗助长拔苗助长典故的由来是出自《战国策·赵策十三》。

赵王名国因叛亡被困,再三求援秦国,秦昭王听说赵王援军不足,手中的援军不断增加,赵王见后差点伤心而亡,这便是拔苗助长之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自历史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汉字的成语有很多,也有着各自不同的来历,那么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退避三舍、洛阳纸贵、杯弓蛇影、按图索骥、后来居上、邯郸学歨、如火如荼、画饼充饥、探骊得珠、望洋兴叹、掩耳盗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请君入瓮、高山流水、胸有成竹、画饼充饥、闻鸡起舞、指鹿为马、四面楚歌、三顾茅庐、完璧归赵、如卧薪尝胆、投笔从戎、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篝火狐鸣、高山流水、指鹿为马、鸡鸣狗盗、凿壁偷光、图穷匕见、破釜沉舟、请君入翁、江郎才尽乐不思蜀、煮豆燃萁、纸上谈兵、再衰三竭、木牛流马、世外桃源、投笔从戎、卧薪尝胆、围魏救赵、投鞭断流、退避三舍、画饼充饥、杯弓蛇影、暗度陈仓、拔山扛鼎、悬梁刺股、擢发难数、怒发冲冠、毛遂自荐
相关扩展:
描写人物动作:走马观花、欢呼雀跃、扶老携幼、手舞足蹈、促膝谈心、前俯后仰、奔走相告、奔走风尘、前赴后继、张牙舞爪描写人间友情:恩重如山、深情厚谊、手足情深、形影不离、血浓于水、志同道合、风雨同舟、赤诚相待、肝胆相照、生死相依说明知事晓理方面: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温故知新、勤能补拙、笨鸟先飞、学无止境、学海无涯、滴水穿石、发奋图强、开卷有益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按图索
骥、守株待兔、叶公好龙、亡羊补牢、画蛇添足、掩耳盗铃、买椟还珠
描写事物的气势、气氛:无懈可击、锐不可当、雷厉风行、震耳欲聋、触目惊心、铺天盖地、势不可当、气贯长虹、万马奔腾、如履平地
形容四季特点:春寒料峭春意盎然、春暖花开、满园春色、春华秋实、春风化雨、骄阳似火、暑气蒸人、烈日炎炎、秋风送爽、秋高气爽、秋色宜人、冰天雪地、寒气袭人、寒冬腊月
形容繁荣兴盛景象:济济一堂、热火朝天、车水马龙、万人空巷、座无虚席、高朋满座、如火如荼、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川流不息描写美的景和物:美不胜收、蔚为壮观、华丽堂皇、金碧灿烂、玉宇琼楼、美好绝伦、鬼斧神工、锦上添花、粉妆玉砌、别有洞天描写山水美景:锦绣河山、高耸入云、水天一色、波光粼粼、湖光山色重峦叠嶂、山明水秀、高山流水、白练腾空
[出自历史的成语故事有哪些]相关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