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结构设计之加强筋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准则--加强筋篇

产品结构设计准则--加强筋篇基本设计守则加强筋在塑胶部件上是不可或缺的功能部份。
加强筋有效地如『工』字铁般增加产品的刚性和强度而无需大幅增加产品切面面积,但没有如『工』字铁般出现倒扣难於成型的形状问题,对一些经常受到压力、扭力、弯曲的塑胶产品尤其适用。
此外,加强筋更可充当内部流道,有助模腔充填,对帮助塑料流入部件的支节部份很大的作用。
加强筋一般被放在塑胶产品的非接触面,其伸展方向应跟随产品最大应力和最大偏移量的方向,选择加强筋的位置亦受制於一些生产上的考虑,如模腔充填、缩水及脱模等。
加强筋的长度可与产品的长度一致,两端相接产品的外壁,或只占据产品部份的长度,用以局部增加产品某部份的刚性。
要是加强筋没有接上产品外壁的话,末端部份亦不应突然终止,应该渐次地将高度减低,直至完结,从而减少出现困气、填充不满及烧焦痕等问题,这些问题经常发生在排气不足或封闭的位置上。
加强筋一般的设计加强筋最简单的形状是一条长方形的柱体附在产品的表面上,不过为了满足一些生产上或结构上的考虑,加强筋的形状及尺寸须要改变成如以下的图一般。
长方形的加强筋必须改变形状使生产更容易加强筋的两边必须加上出模角以减低脱模顶出时的摩擦力,底部相接产品的位置必须加上圆角以消除应力集过份中的现象,圆角的设计亦给与流道渐变的形状使模腔充填更为流畅。
此外,底部的宽度须较相连外壁的厚度为小,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图a说明这个要求。
图中加强筋尺寸的设计虽然已按合理的比例,但当从加强筋底部与外壁相连的位置作一圆圈R1时,图中可见此部份相对外壁的厚度增加大约50%,因此,此部份出现缩水纹的机会相当大。
如果将加强筋底部的宽度相对产品厚度减少一半(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图b),相对位置厚度的增幅即减至大约20%,缩水纹出现的机会亦大为减少。
由此引伸出使用两条或多条矮的加强筋比使用单一条高的加强筋较为优胜,但当使用多条加强筋时,加强筋之间的距离必须较相接外壁的厚度大。
塑料产品结构设计-----第五章 加强筋

第五章加强筋(含凸台、角撑)基本设计守则加强筋在塑胶部件上是不可或缺的功能部份。
加强筋有效地如『工』字型,增加产品的刚性和强度而无需大幅增加产品切面面积,但没有如『工』字型筋,倒扣结构将难於成型,对一些经常受到压力、扭力、弯曲的塑胶产品尤其适用。
此外,加强筋更可充当内部流道,有助模腔充填,对帮助塑料流入部件的支节部份很大的作用。
加强筋一般被放在塑胶产品的非接触面,其伸展方向应跟随产品最大应力和最大偏移量的方向,选择加强筋的位置亦受制於一些生产上的考虑,如模腔充填、缩水及脱模等。
加强筋的长度可与产品的长度一致,两端相接产品的外壁,或只占据产品部份的长度,用以局部增加产品某部份的刚性。
要是加强筋没有接上产品外壁的话,末端部份亦不应突然终止,应该渐次地将高度减低,直至完结,从而减少出现困气、填充不满及烧焦痕等问题,这些问题经常发生在排气不足或封闭的位置上。
加强筋一般的设计加强筋最简单的形状是一条长方形的柱体附在产品的表面上,不过为了满足一些生产上或结构上的考虑,加强筋的形状及尺寸须要改变成如以下的图一般。
长方形的加强筋必须改变形状使生产更容易加强筋的两边必须加上出模角以减低脱模顶出时的摩擦力,底部相接产品的位置必须加上圆角以消除应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圆角的设计亦给与流道渐变的形状使模腔充填更为流畅。
此外,底部的宽度须较相连外壁的厚度为小,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图a说明这个要求。
图中加强筋尺寸的设计虽然已按合理的比例,但当从加强筋底部与外壁相连的位置作一圆圈R1时,图中可见此部分相对外壁的厚度增加大约50%因此,此部份出现缩水纹的机会相当大。
如果将加强筋底部的宽度相对产品厚度减少一半(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图b),相对位置厚度的增幅即减至大约20%,缩水纹出现的机会亦大为减少。
由此引伸出使用两条或多条矮的加强筋比使用单一条高的加强筋较为优胜,但当使用多条加强筋时,加强筋之间的距离必须较相接外壁的厚度大。
产品结构设计准则--加强筋篇

产品结构设计准则--加强筋篇基本设计守则加强筋在塑胶部件上是不可或缺的功能部份。
加强筋有效地如『工』字铁般增加产品的刚性和强度而无需大幅增加产品切面面积,但没有如『工』字铁般出现倒扣难於成型的形状问题,对一些经常受到压力、扭力、弯曲的塑胶产品尤其适用。
此外,加强筋更可充当内部流道,有助模腔充填,对帮助塑料流入部件的支节部份很大的作用。
加强筋一般被放在塑胶产品的非接触面,其伸展方向应跟随产品最大应力和最大偏移量的方向,选择加强筋的位置亦受制於一些生产上的考虑,如模腔充填、缩水及脱模等。
加强筋的长度可与产品的长度一致,两端相接产品的外壁,或只占据产品部份的长度,用以局部增加产品某部份的刚性。
要是加强筋没有接上产品外壁的话,末端部份亦不应突然终止,应该渐次地将高度减低,直至完结,从而减少出现困气、填充不满及烧焦痕等问题,这些问题经常发生在排气不足或封闭的位置上。
加强筋一般的设计加强筋最简单的形状是一条长方形的柱体附在产品的表面上,不过为了满足一些生产上或结构上的考虑,加强筋的形状及尺寸须要改变成如以下的图一般。
长方形的加强筋必须改变形状使生产更容易加强筋的两边必须加上出模角以减低脱模顶出时的摩擦力,底部相接产品的位置必须加上圆角以消除应力集过份中的现象,圆角的设计亦给与流道渐变的形状使模腔充填更为流畅。
此外,底部的宽度须较相连外壁的厚度为小,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图a说明这个要求。
图中加强筋尺寸的设计虽然已按合理的比例,但当从加强筋底部与外壁相连的位置作一圆圈R1时,图中可见此部份相对外壁的厚度增加大约50%,因此,此部份出现缩水纹的机会相当大。
如果将加强筋底部的宽度相对产品厚度减少一半(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图b),相对位置厚度的增幅即减至大约20%,缩水纹出现的机会亦大为减少。
塑料件结构设计5-加强筋设计

塑料件结构设计-(5)加强筋设计浏览发布时间15/05/10基本设计守则加强筋在塑胶部件上是不可或缺的功能部份。
加强筋有效地如『工』字型,增加产品的刚性和强度而无需大幅增加产品切面面积,但没有如『工』字型筋,倒扣结构将难於成型,对一些经常受到压力、扭力、弯曲的塑胶产品尤其适用。
此外,加强筋更可充当内部流道,有助模腔充填,对帮助塑料流入部件的支节部份很大的作用。
加强筋一般被放在塑胶产品的非接触面,其伸展方向应跟随产品最大应力和最大偏移量的方向,选择加强筋的位置亦受制於一些生产上的考虑,如模腔充填、缩水及脱模等。
加强筋的长度可与产品的长度一致,两端相接产品的外壁,或只占据产品部份的长度,用以局部增加产品某部份的刚性。
要是加强筋没有接上产品外壁的话,末端部份亦不应突然终止,应该渐次地将高度减低,直至完结,从而减少出现困气、填充不满及烧焦痕等问题,这些问题经常发生在排气不足或封闭的位置上。
加强筋一般的设计加强筋最简单的形状是一条长方形的柱体附在产品的表面上,不过为了满足一些生产上或结构上的考虑,加强筋的形状及尺寸须要改变成如以下的图一般。
加强筋的两边必须加上出模角以减低脱模顶出时的摩擦力,底部相接产品的位置必须加上圆角以消除应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圆角的设计亦给与流道渐变的形状使模腔充填更为流畅。
此外,底部的宽度须较相连外壁的厚度为小,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图a说明这个要求。
图中加强筋尺寸的设计虽然已按合理的比例,但当从加强筋底部与外壁相连的位置作一圆圈R1时,图中可见此部分相对外壁的厚度增加大约50%因此,此部份出现缩水纹的机会相当大。
如果将加强筋底部的宽度相对产品厚度减少一半(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图b),相对位置厚度的增幅即减至大约20%,缩水纹出现的机会亦大为减少。
由此引伸出使用两条或多条矮的加强筋比使用单一条高的加强筋较为优胜,但当使用多条加强筋时,加强筋之间的距离必须较相接外壁的厚度大。
(完整版)2加强筋设计原则

(完整版)2加强筋设计原则加强筋(Ribs ) 基本设计守则加强筋在塑胶部件上是不可或缺的功能部份。
加强筋有效地如『⼯』字铁般增加产品的刚性和强度⽽⽆需⼤幅增加产品切⾯⾯积,但没有如『⼯』字铁般出现倒扣难於成型的形状问题,对⼀些经常受到压⼒、扭⼒、弯曲的塑胶产品尤其适⽤。
此外,加强筋更可充当内部流道,有助模腔充填,对帮助塑料流⼊部件的⽀节部份很⼤的作⽤。
加强筋⼀般被放在塑胶产品的⾮接触⾯,其伸展⽅向应跟随产品最⼤应⼒和最⼤偏移量的⽅向,选择加强筋的位置亦受制於⼀些⽣产上的考虑,如模腔充填、缩⽔及脱模等。
加强筋的长度可与产品的长度⼀致,两端相接产品的外壁,或只占据产品部份的长度,⽤以局部增加产品某部份的刚性。
要是加强筋没有接上产品外壁的话,末端部份亦不应突然终⽌,应该渐次地将⾼度减低,直⾄完结,从⽽减少出现困⽓、填充不满及烧焦痕等问题,这些问题经常发⽣在排⽓不⾜或封闭的位置上。
加强筋最简单的形状是⼀条长⽅形的柱体附在产品的表⾯上,不过为了满⾜⼀些⽣产上或结构上的考虑,加强筋的形状及尺⼨须要改变成如以下的图⼀般。
长⽅形的加强筋必须改变形状使⽣产更容易加强筋的两边必须加上出模⾓以减低脱模顶出时的摩擦⼒,底部相接产品的位置必须加上圆⾓以消除应⼒集过份中的现象,圆⾓的设计亦给与流道渐变的形状使模腔充填更为流畅。
此外,底部的宽度须较相连外壁的厚度为⼩,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的关系图a说明这个要求。
图中加强筋尺⼨的设计虽然已按合理的⽐例,但当从加强筋底部与外壁相连的位置作⼀圆圈R1时,图中可见此部份相对外壁的厚度增加⼤约50%因此,此部份出现缩⽔纹的机会相当⼤。
如果将加强筋底部的宽度相对产品厚度减少⼀半(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的关系图b),相对位置厚度的增幅即减⾄⼤约20%缩⽔纹出现的机会亦⼤为减少。
由此引伸出使⽤两条或多条矮的加强筋⽐使⽤单⼀条⾼的加强筋较为优胜,但当使⽤多条加强筋时,加强筋之间的距离必须较相接外壁的厚度⼤。
塑料件结构设计 加强筋设计

塑料件结构设计-(5)加强筋设计浏览?发布时间?15/05/10基本设计守则??? 加强筋在塑胶部件上是不可或缺的功能部份。
加强筋有效地如『工』字型,增加产品的刚性和强度而无需大幅增加产品切面面积,但没有如『工』字型筋,倒扣结构将难於成型,对一些经常受到压力、扭力、弯曲的塑胶产品尤其适用。
此外,加强筋更可充当内部流道,有助模腔充填,对帮助塑料流入部件的支节部份很大的作用。
??? 加强筋一般被放在塑胶产品的非接触面,其伸展方向应跟随产品最大应力和最大偏移量的方向,选择加强筋的位置亦受制於一些生产上的考虑,如模腔充填、缩水及脱模等。
加强筋的长度可与产品的长度一致,两端相接产品的外壁,或只占据产品部份的长度,用以局部增加产品某部份的刚性。
要是加强筋没有接上产品外壁的话,末端部份亦不应突然终止,应该渐次地将高度减低,直至完结,从而减少出现困气、填充不满及烧焦痕等问题,这些问题经常发生在排气不足或封闭的位置上。
加强筋一般的设计??? 加强筋最简单的形状是一条长方形的柱体附在产品的表面上,不过为了满足一些生产上或结构上的考虑,加强筋的形状及尺寸须要改变成如以下的图一般。
??? 加强筋的两边必须加上出模角以减低脱模顶出时的摩擦力,底部相接产品的位置必须加上圆角以消除应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圆角的设计亦给与流道渐变的形状使模腔充填更为流畅。
此外,底部的宽度须较相连外壁的厚度为小,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图a说明这个要求。
图中加强筋尺寸的设计虽然已按合理的比例,但当从加强筋底部与外壁相连的位置作一圆圈R1时,图中可见此部分相对外壁的厚度增加大约50%因此,此部份出现缩水纹的机会相当大。
如果将加强筋底部的宽度相对产品厚度减少一半(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图b),相对位置厚度的增幅即减至大约20%,缩水纹出现的机会亦大为减少。
由此引伸出使用两条或多条矮的加强筋比使用单一条高的加强筋较为优胜,但当使用多条加强筋时,加强筋之间的距离必须较相接外壁的厚度大。
加强筋基本设计守则

加强筋基本设计守则为了加强筋基本设计的守则,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筋基本设计以及它的重要性。
筋基本设计是指建筑结构中用于抵抗荷载的主要构件,它承担着建筑物的重量,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刚度。
一个优秀的筋基本设计不仅能够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能够提高结构的使用寿命和抗灾能力。
首先,加强筋基本设计的守则之一是确保结构的强度。
筋基本设计必须能够承受来自荷载的作用,包括静载、动载和临时荷载等。
所选用的材料必须具备足够的抗拉、抗压和抗剪强度,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精确计算结构所承受的各项荷载,并使用适当的设计方法和公式进行强度校核,从而保证结构的安全。
其次,加强筋基本设计的守则是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结构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荷载作用下不会发生倾覆和失稳的能力。
为了确保结构的稳定性,设计人员应该考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
整体稳定性包括结构整体的稳定性和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局部稳定性则是指构件的稳定性。
选择合适的构件形状和尺寸、合理设置筋骨架和横向约束、采取适当的支承和固定方式等措施可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此外,加强筋基本设计的守则还包括提高结构的刚度。
结构的刚度是指结构对荷载作用下变形的抵抗能力,刚性结构可以减小结构的变形,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了提高结构的刚度,设计人员应该合理选择构件的截面形状和尺寸,增加结构的受压区面积和剪切强度,采用适当的刚性连接方式等。
此外,选择合适的构件材料和增加横向约束也可以有效提高结构的刚度。
最后,加强筋基本设计的守则还包括考虑结构的使用寿命和抗灾能力。
结构的使用寿命是指结构在设计寿命内可安全使用的时间,而抗灾能力则是指结构在发生灾害情况下能够继续运行的能力。
为了提高结构的使用寿命和抗灾能力,设计人员应该考虑结构的耐久性和韧性。
选择适当的材料和保护措施可以提高结构的耐久性,并能够有效抵抗腐蚀、疲劳和震动等外力的侵蚀。
此外,合理设置构件的抗震支撑和阻力矩墙等结构形式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加强筋设计原则

加强筋设计原则加强筋设计原则是一种在工程和建筑领域中常用的设计原则,它旨在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遵循加强筋设计原则可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用的加强筋设计原则,包括合理布局、适当增加加强筋数量和尺寸、合理选择材料等。
合理布局是加强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在结构中合理布置加强筋可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和均匀性,减少应力集中。
例如,在混凝土梁的设计中,根据受力分析的结果,可以合理布置纵向加强筋和横向加强筋,以增加梁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适当增加加强筋的数量和尺寸也是加强筋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
加强筋的数量和尺寸直接影响着结构的承载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结构的受力情况和要求,合理增加加强筋的数量和尺寸,以满足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例如,在钢结构中,可以根据结构的受力分析结果,适当增加钢筋的直径或数量,从而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
合理选择材料也是加强筋设计原则的重要方面。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结构的要求和使用环境的条件,选择合适的材料。
例如,在混凝土结构中,可以选择高强度混凝土或添加纤维材料来增加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加强筋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结构的施工性和可维护性。
合理的加强筋设计应该便于施工和维护。
例如,在混凝土结构中,可以采用预埋钢筋的方式,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提高施工效率。
另外,在加强筋的布置和连接方式上,也需要考虑结构的维护性,以便于进行日常检修和维护工作。
总结起来,加强筋设计原则是一种在工程和建筑领域中常用的设计原则,它可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布局加强筋、适当增加加强筋的数量和尺寸、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考虑结构的施工性和可维护性。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可以设计出更加安全、可靠和经济的结构。
结构设计中加强筋的设计有何讲究

那么,结构设计中加强筋的设计有没有讲究?其实对于小型产品来说,真没什么讲究,只要你的胶厚符合成型要求即可,对于筋位的排布,模具加工,进胶走向,并没太大要求,都是随部分结构功能要求增加而增加?问:什么是结构功能要求?答:比如,面底壳中间有主板,需要做筋位顶住主板,这个就是功能性结构要求。
而对于大型产品,加强筋的设计是有讲究的,合理分布加强筋,对于产品的强度,外观,都是有所有帮助的。
当然你随便拉几条加强筋,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并不是说这种设计无效的。
但是,能在设计阶段将产品结构设计优化到最佳状态,将问题在结构设计阶段就规避掉,做出最优的设计方案,这样才能体现出一个结构设计师应有的价值。
【一】塑胶件加强筋结构设计要求1,加强筋的设计用途?加强筋主要用于加强产品的壳体强度,增加刚性,防止产品变形扭曲,而且不会因为增加了刚性而导致产品外观表面缩水等不良问题,是降低产品单价成本,增加产品强度的最佳方式。
2,加强筋的强度如何计算?按照平面状的塑胶产品截面来计算,每增加10%的壁厚,产品的平面刚性就会增加33%左右,对于一个简单的塑胶面,厚度增加25%,就可以使壳体的刚度增加一倍。
依次类推。
3,加强筋如何排布?目前加强筋外形大部分以条形,井形居多,也有部分爻形,扇形,圆形,或者综合性的井形+圆形+爻形等。
问:在什么情况下采用条形?答:壳体上可以设计加强筋的面积小,且无需承受高强度的负重,只需增加单个壳子的强度即可,因为,加强筋做的太密会影响模具强度,而且出模容易粘后模。
那么条形加强筋的间距一般在多少最佳?按照模具钢料强度来定,极限模具钢料最薄壁厚在0.6mm以上,高度不超过2mm,不计算模具尖角。
在规则的结构形态中大部分模具采用线切割做加工的,那么能要想保证很好的强度,就需要将模具壁厚设计在4mm以上,筋位高度不超过8mm,后续每增加1mm,模具壁厚则增加1-1.2倍。
问:在什么情况下采用井形或者爻形?答:壳体上可以设计加强筋的面积大,且需要承受高强度的负重,比如:臂力支撑杆,台灯支架底盘,显示器支架底盘等,需要承受折弯负重的壳体上。
加强筋设计规范

加强筋设计规范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P T C013加强筋设计规范(设计流程节点规范)一.加强筋应用概述为了确保塑件的强度和刚性,又不致使塑件的壁厚过厚,可以在塑件的适当部位设置加强筋,以避免塑件的变形。
加强筋还起到对装配中元器件的定位,相互配合的部件的对齐,机构的止位和导向的作用,另外,加强筋还可充当内部流道,改善塑件成型过程中塑料流动的情况,有助模腔充填。
二. 加强筋的设计要点1. 厚度一般情况下,加强筋大端厚度A应不大于壁厚的1/2,以免引起收缩;筋小端厚度B,PP材料应不小于0.9mm,其他ABS/PS等材料应不小于1.0mm。
筋截面如图2-1所示。
T-顶面壁厚A-筋大端厚度,A≤1/2TB-筋小端厚度C-脱模斜度H-筋的高度图2-1增加强度的办法是增加筋的数量,而不是增加筋的厚度。
在必须采用较深的加强筋,造成筋大端厚度较厚时,应考虑采取防缩结构,如盘座内壁挂线钩(图2-2所示),或者将容易形成缩痕的部位设计成花纹,来遮盖缩痕。
图2-2下表是常见塑料制品壁厚筋厚设计参考值:1、此表为常见家电塑料制品壁厚及筋厚的参考数值,不包括手机、遥控器等精密制品。
非常侧壁及加强筋大小端尺寸还需另行讨论;2、表中给出的透明制品的加强筋的大端数值指的是没有强度要求的透明件的大端尺寸。
对于求的透明制品,加强筋的大端尺寸可以设计到与基本壁厚等值,但筋的小端不能小于上表中值。
2. 高度筋高度应不大于顶面壁厚的3倍,如图2-1中尺寸H≤3T。
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加强筋高度应尽可能小。
使用两条或多条矮的加强筋比使用单一条高的加强筋较为优胜。
为保证塑件基本平整,加强筋的端面不应与塑件的支撑面相平,应低于支撑面不小于,如图2-3所示:图2-3对于有阶梯的面,在设计加强筋时,应着重考虑筋的位置和高度。
如图2-4所示的筋位设计不合理,要保证筋位端面到各支撑面的高度尽量相等。
2-加强筋设计规范

PTC013加强筋设计规范(设计流程节点规范)一.加强筋应用概述为了确保塑件的强度和刚性,又不致使塑件的壁厚过厚,可以在塑件的适当部位设置加强筋,以避免塑件的变形。
加强筋还起到对装配中元器件的定位,相互配合的部件的对齐,机构的止位和导向的作用,另外,加强筋还可充当内部流道,改善塑件成型过程中塑料流动的情况,有助模腔充填。
二。
加强筋的设计要点1. 厚度一般情况下,加强筋大端厚度A应不大于壁厚的1/2,以免引起收缩;筋小端厚度B,PP材料应不小于0。
9mm,其他ABS/PS等材料应不小于1.0mm。
筋截面如图2—1所示。
T-顶面壁厚A-筋大端厚度,A≤1/2TB-筋小端厚度C-脱模斜度H-筋的高度图2-1增加强度的办法是增加筋的数量,而不是增加筋的厚度.在必须采用较深的加强筋,造成筋大端厚度较厚时,应考虑采取防缩结构,如盘座内壁挂线钩(图2—2所示),或者将容易形成缩痕的部位设计成花纹,来遮盖缩痕。
图2—2下表是常见塑料制品壁厚筋厚设计参考值:常见塑料制品壁厚筋厚设计参考值制品类型顶面壁厚材料侧面壁厚内部孔翻边厚度筋大端≤筋小端≥参考值推荐值参考值推荐值普通外观制品3ABS/PS 2.8~2。
5 2.5 2.5—2.0 2。
0 1.4 1.0 PP 2.8-2.5 2。
52。
5—1。
5 1.5 1.20.9 2.8 ABS/PS2。
5—2。
2 2。
2 2.3—1.8 1.8 1.41.0PP 2.5—2。
2 2.2 2.2—1。
5 1.5 1.2 0.9 2.5ABS/PS 2.5—2。
0 2.0 2.0-1。
3 1.5 1.3 1。
0 PP 2。
5—2.0 2。
0 2。
0-1。
3 1。
3 1。
2 0。
9透明制品3透明ABS/透明PS/PMMA2。
8-2。
5 2.5 2.5-2。
0 2。
0 2。
0 1。
4 2.8 2.5—2.2 2.2 2.3-1.8 1。
8 1.8 1。
2 2.5 2.5—2。
0 2.0 2.0—1.5 1.5 1。
(新)产品结构设计准则-加强筋篇_

产品结构设计准则--加强筋篇基本设计守则加强筋在塑胶部件上是不可或缺的功能部份。
加强筋有效地如『工』字铁般增加产品的刚性和强度而无需大幅增加产品切面面积,但没有如『工』字铁般出现倒扣难於成型的形状问题,对一些经常受到压力、扭力、弯曲的塑胶产品尤其适用。
此外,加强筋更可充当内部流道,有助模腔充填,对帮助塑料流入部件的支节部份很大的作用。
加强筋一般被放在塑胶产品的非接触面,其伸展方向应跟随产品最大应力和最大偏移量的方向,选择加强筋的位置亦受制於一些生产上的考虑,如模腔充填、缩水及脱模等。
加强筋的长度可与产品的长度一致,两端相接产品的外壁,或只占据产品部份的长度,用以局部增加产品某部份的刚性。
要是加强筋没有接上产品外壁的话,末端部份亦不应突然终止,应该渐次地将高度减低,直至完结,从而减少出现困气、填充不满及烧焦痕等问题,这些问题经常发生在排气不足或封闭的位置上。
加强筋一般的设计加强筋最简单的形状是一条长方形的柱体附在产品的表面上,不过为了满足一些生产上或结构上的考虑,加强筋的形状及尺寸须要改变成如以下的图一般。
长方形的加强筋必须改变形状使生产更容易加强筋的两边必须加上出模角以减低脱模顶出时的摩擦力,底部相接产品的位置必须加上圆角以消除应力集过份中的现象,圆角的设计亦给与流道渐变的形状使模腔充填更为流畅。
此外,底部的宽度须较相连外壁的厚度为小,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图a说明这个要求。
图中加强筋尺寸的设计虽然已按合理的比例,但当从加强筋底部与外壁相连的位置作一圆圈R1时,图中可见此部份相对外壁的厚度增加大约50%,因此,此部份出现缩水纹的机会相当大。
如果将加强筋底部的宽度相对产品厚度减少一半(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图b),相对位置厚度的增幅即减至大约20%,缩水纹出现的机会亦大为减少。
由此引伸出使用两条或多条矮的加强筋比使用单一条高的加强筋较为优胜,但当使用多条加强筋时,加强筋之间的距离必须较相接外壁的厚度大。
结构设计原则之加强筋

加强肋
理想的设计
为了克服壁厚大可能引起的问题,使用是一种可减少壁厚并能增加刚性的有效方法。
一般来说,部件的刚性可用以下方法增强
增加壁厚;
▪增大弹性模量(如加大增强纤维的含量);
▪设计中考虑。
▪
如果设计用的材料不能满足所需刚性,则应选择具有更大弹性模量的材料。
简单的方法是增加塑料中增强纤维的含量。
但是,在特定壁厚下,这种方法仅能使刚性呈线性增长。
更有效的方法是使用经过优化设计的。
由于惯性力矩增大,部件的刚性便会增大。
在优化的尺寸时,不但要考虑工程设计应当考虑的问题,还应考虑与生产和外观有关的技术问题。
优化的尺寸
大的惯性力矩可很容易地通过设置又厚又高的来实现。
但是对热塑性工程塑料,这种方法常会产生制品表面凹痕、内部空洞和翘曲等问题。
而且,如果的高度过高,在负荷下结构将有可能膨胀。
出于这种考虑,必须在合理比例内保持的尺寸(见图1)。
图1 为确保带的制品容易顶出,必须设计一个适当的脱模锥度(见图2)。
图2。
塑料件结构设计加强筋设计

塑料件结构设计加强筋设计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塑料件结构设计-(5)加强筋设计浏览发布时间15/05/10基本设计守则加强筋在塑胶部件上是不可或缺的功能部份。
加强筋有效地如『工』字型,增加产品的刚性和强度而无需大幅增加产品切面面积,但没有如『工』字型筋,倒扣结构将难於成型,对一些经常受到压力、扭力、弯曲的塑胶产品尤其适用。
此外,加强筋更可充当内部流道,有助模腔充填,对帮助塑料流入部件的支节部份很大的作用。
加强筋一般被放在塑胶产品的非接触面,其伸展方向应跟随产品最大应力和最大偏移量的方向,选择加强筋的位置亦受制於一些生产上的考虑,如模腔充填、缩水及脱模等。
加强筋的长度可与产品的长度一致,两端相接产品的外壁,或只占据产品部份的长度,用以局部增加产品某部份的刚性。
要是加强筋没有接上产品外壁的话,末端部份亦不应突然终止,应该渐次地将高度减低,直至完结,从而减少出现困气、填充不满及烧焦痕等问题,这些问题经常发生在排气不足或封闭的位置上。
加强筋一般的设计加强筋最简单的形状是一条长方形的柱体附在产品的表面上,不过为了满足一些生产上或结构上的考虑,加强筋的形状及尺寸须要改变成如以下的图一般。
加强筋的两边必须加上出模角以减低脱模顶出时的摩擦力,底部相接产品的位置必须加上圆角以消除应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圆角的设计亦给与流道渐变的形状使模腔充填更为流畅。
此外,底部的宽度须较相连外壁的厚度为小,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图a说明这个要求。
图中加强筋尺寸的设计虽然已按合理的比例,但当从加强筋底部与外壁相连的位置作一圆圈R1时,图中可见此部分相对外壁的厚度增加大约50%因此,此部份出现缩水纹的机会相当大。
如果将加强筋底部的宽度相对产品厚度减少一半(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图b),相对位置厚度的增幅即减至大约20%,缩水纹出现的机会亦大为减少。
由此引伸出使用两条或多条矮的加强筋比使用单一条高的加强筋较为优胜,但当使用多条加强筋时,加强筋之间的距离必须较相接外壁的厚度大。
薄板钣金件加强筋设计原则

薄板钣金件加强筋设计原则
1.加强筋的位置应当被合理地安排在结构中,以能够更好地承受受力的位置,同时还要考虑地形和其他因素,比如接缝和孔洞的位置。
2.加强筋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应当被精确地设计和计算,以确保它们能够承担所需要的承载能力。
3.加强筋的连接方式应当被合理地设计,以能够尽可能地减小在受力情况下出现松动或者破坏的可能性。
4.在设计加强筋时应当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变形和热应力,并设计相应的抗变形和耐热性能。
5.在加强筋的设计中必须考虑到所使用的材料的性质,如其力学性能和腐蚀性能。
塑料件结构设计5 加强筋设计

塑料件结构设计-(5)加强筋设计浏览 发布时间15/05/10基本设计守则加强筋在塑胶部件上是不可或缺的功能部份。
加强筋有效地如『工』字 型,增加产品的刚性和强度而无需大幅增加产品切面面积,但没有如『工』字型 筋,倒扣结构将难於成型,对一些经常受到压力、扭力、弯曲的塑胶产品尤其适 用。
此外,加强筋更可充当内部流道,有助模腔充填,对帮助塑料流入部件的支 节部份很大的作用。
加强筋一般被放在塑胶产品的非接触面,其伸展方向应跟随产品最大应 力和最大偏移量的方向,选择加强筋的位置亦受制於一些生产上的考虑,如模腔 充填、缩水及脱模等。
加强筋的长度可与产品的长度一致,两端相接产品的外壁, 或只占据产品部份的长度,用以局部增加产品某部份的刚性。
要是加强筋没有接 上产品外壁的话,末端部份亦不应突然终止,应该渐次地将高度减低,直至完结, 从而减少出现困气、填充不满及烧焦痕等问题,这些问题经常发生在排气不足或加强筋一般的设计加强筋最简单的形状是一条长方形的柱体附在产品的表面上,不过为了 满足一些生产上或结构上的考虑,加强筋的形状及尺寸须要改变成如以下的图一 般。
加强筋的两边必须加上出模角以减低脱模顶出时的摩擦力,底部相接产 品的位置必须加上圆角以消除应力过分集中的现象, 圆角的设计亦给与流道渐变 的形状使模腔充填更为流畅。
此外,底部的宽度须较相连外壁的厚度为小, 产品 厚度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图a 说明这个要求。
图中加强筋尺寸的设计虽然已按合 理的比例,但当从加强筋底部与外壁相连的位置作一圆圈 R1时,图中可见此部 分相对外壁的厚度增加大约50^因此,此部份出现缩水纹的机会相当大。
如果将 加强筋底部的宽度相对产品厚度减少一半(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图b), 相对位置厚度的增幅即减至大约 20%缩水纹出现的机会亦大为减少。
由此引伸 出使用两条或多条矮的加强筋比使用单一条高的加强筋较为优胜, 但当使用多条 加强筋时,加强筋之间的距离必须较相接外壁的厚度大。
塑料件结构设计5加强筋设计

塑料件结构设计-(5)加强筋设计浏览发布时间15/05/10基本设计守则加强筋在塑胶部件上就是不可或缺的功能部份。
加强筋有效地如『工』字型,增加产品的刚性与强度而无需大幅增加产品切面面积,但没有如『工』字型筋,倒扣结构将难於成型,对一些经常受到压力、扭力、弯曲的塑胶产品尤其适用。
此外,加强筋更可充当内部流道,有助模腔充填,对帮助塑料流入部件的支节部份很大的作用。
加强筋一般被放在塑胶产品的非接触面,其伸展方向应跟随产品最大应力与最大偏移量的方向,选择加强筋的位置亦受制於一些生产上的考虑,如模腔充填、缩水及脱模等。
加强筋的长度可与产品的长度一致,两端相接产品的外壁,或只占据产品部份的长度,用以局部增加产品某部份的刚性。
要就是加强筋没有接上产品外壁的话,末端部份亦不应突然终止,应该渐次地将高度减低,直至完结,从而减少出现困气、填充不满及烧焦痕等问题,这些问题经常发生在排气不足或封闭的位置上。
加强筋一般的设计加强筋最简单的形状就是一条长方形的柱体附在产品的表面上,不过为了满足一些生产上或结构上的考虑,加强筋的形状及尺寸须要改变成如以下的图一般。
加强筋的两边必须加上出模角以减低脱模顶出时的摩擦力,底部相接产品的位置必须加上圆角以消除应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圆角的设计亦给与流道渐变的形状使模腔充填更为流畅。
此外,底部的宽度须较相连外壁的厚度为小,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图a说明这个要求。
图中加强筋尺寸的设计虽然已按合理的比例,但当从加强筋底部与外壁相连的位置作一圆圈R1时,图中可见此部分相对外壁的厚度增加大约50%因此,此部份出现缩水纹的机会相当大。
如果将加强筋底部的宽度相对产品厚度减少一半(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图b),相对位置厚度的增幅即减至大约20%,缩水纹出现的机会亦大为减少。
由此引伸出使用两条或多条矮的加强筋比使用单一条高的加强筋较为优胜,但当使用多条加强筋时,加强筋之间的距离必须较相接外壁的厚度大。
塑料件结构设计加强筋设计

塑料件结构设计加强筋设计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塑料件结构设计-(5)加强筋设计浏览发布时间15/05/10基本设计守则加强筋在塑胶部件上是不可或缺的功能部份。
加强筋有效地如『工』字型,增加产品的刚性和强度而无需大幅增加产品切面面积,但没有如『工』字型筋,倒扣结构将难於成型,对一些经常受到压力、扭力、弯曲的塑胶产品尤其适用。
此外,加强筋更可充当内部流道,有助模腔充填,对帮助塑料流入部件的支节部份很大的作用。
加强筋一般被放在塑胶产品的非接触面,其伸展方向应跟随产品最大应力和最大偏移量的方向,选择加强筋的位置亦受制於一些生产上的考虑,如模腔充填、缩水及脱模等。
加强筋的长度可与产品的长度一致,两端相接产品的外壁,或只占据产品部份的长度,用以局部增加产品某部份的刚性。
要是加强筋没有接上产品外壁的话,末端部份亦不应突然终止,应该渐次地将高度减低,直至完结,从而减少出现困气、填充不满及烧焦痕等问题,这些问题经常发生在排气不足或封闭的位置上。
加强筋一般的设计加强筋最简单的形状是一条长方形的柱体附在产品的表面上,不过为了满足一些生产上或结构上的考虑,加强筋的形状及尺寸须要改变成如以下的图一般。
加强筋的两边必须加上出模角以减低脱模顶出时的摩擦力,底部相接产品的位置必须加上圆角以消除应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圆角的设计亦给与流道渐变的形状使模腔充填更为流畅。
此外,底部的宽度须较相连外壁的厚度为小,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图a说明这个要求。
图中加强筋尺寸的设计虽然已按合理的比例,但当从加强筋底部与外壁相连的位置作一圆圈R1时,图中可见此部分相对外壁的厚度增加大约50%因此,此部份出现缩水纹的机会相当大。
如果将加强筋底部的宽度相对产品厚度减少一半(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图b),相对位置厚度的增幅即减至大约20%,缩水纹出现的机会亦大为减少。
由此引伸出使用两条或多条矮的加强筋比使用单一条高的加强筋较为优胜,但当使用多条加强筋时,加强筋之间的距离必须较相接外壁的厚度大。
产品结构设计——压铸模加强筋结构设计

——压铸模加强筋结构设计
压铸件基本结构的设计
4.加强筋
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结构体悬出面过大,或跨度过大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结构件本身的连接面能承受的负荷量有限,则在两结合体的公共垂直面上增加一块加强板,俗称加强肋(在工程上念JIN筋),以增加结合面的强度。
压铸件的加强筋作用
加强筋的作用
1、在不加大制品壁厚的条件下,增强制品的强度和刚性,以节约材料用量,减轻重量,降低成本。
2、可克服制品因壁厚差别带来的应力不均所造成的制品歪扭变形。
3、能使金属流通畅通,消除金属过分集中而引起的缩孔、气孔与裂纹缺陷。
压铸件的加强筋的运用
1、加强结构强度
2、引导熔体流向
3、作为散热加强
4、作为装饰作用
加强筋的位置应是铸件受力较大处,而且要对称分布;厚度要均匀,方向与料流方向一致
压铸件的加强筋设计
空白演示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结构设计准则--加强筋篇
基本设计守则
加强筋在塑胶部件上是不可或缺的功能部份。
加强筋有效地如『工』字铁般增加产品的刚性和强度而无需大幅增加产品切面面积,但没有如『工』字铁般出现倒扣难于成型的形状问题,对一些经常受到压力、扭力、弯曲的塑胶产品尤其适用。
此外,加强筋更可充当内部流道,有助模腔充填,对帮助塑料流入部件的支节部份很大的作用。
加强筋一般被放在塑胶产品的非接触面,其伸展方向应跟随产品最大应力和最大偏移量的方向,选择加强筋的位置亦受制于一些生产上的考虑,如模腔充填、缩水及脱模等。
加强筋的长度可与产品的长度一致,两端相接产品的外壁,或只占据产品部份的长度,用以局部增加产品某部份的刚性。
要是加强筋没有接上产品外壁的话,末端部份亦不应突然终止,应该渐次地将高度减低,直至完结,从而减少出现困气、填充不满及烧焦痕等问题,这些问题经常发生在排气不足或封闭的位置上。
加强筋一般的设计
加强筋最简单的形状是一条长方形的柱体附在产品的表面上,不过为了满足一些生产上或结构上的考虑,加强筋的形状及尺寸须要改变成如以下的图一般。
长方形的加强筋必须改变形状使生产更容易
加强筋的两边必须加上出模角以减低脱模顶出时的摩擦力,底部相接产品的位置必须加上圆角以消除应力集过份中的现象,圆角的设计亦给与流道渐变的形状使模腔充填更为流畅。
此外,底部的宽度须较相连外壁的厚度为小,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图a说明这个要求。
图中加强筋尺寸的设计虽然已按合理的比例,但当从加强筋底部与外壁相连的位置作一圆圈R1时,图中可见此部份相对外壁的厚度增加大约50%,因此,此部份出现缩水纹的机会相当大。
如果将加强筋底部的宽度相对产品厚度减少
一半(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图b),相对位置厚度的增幅即减至大约20%,缩水纹出现的机会亦大为减少。
由此引伸出使用两条或多条矮的加强筋比使用单一条高的加强筋较为优胜,但当使用多条加强筋时,加强筋之间的距离必须较相接外壁的厚度大。
加强筋的形状一般是细而长,加强筋一般的设计图说明设计加强筋的基本原则。
留意过厚的加强筋设计容易产生缩水纹、空穴、变形挠曲及夹水纹等问题,亦会加长生产周期,增加生产成本。
产品厚度与加强筋尺寸的关系
除了以上的要求,加强筋的设计亦与使用的塑胶材料有关。
从生产的角度看,材料的物理特性如熔胶的黏度和缩水率对加强筋设计的影响非常大。
此外,塑料的蠕动(creep)特性从结构方面来看亦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数。
例如,从生产的角度看,加强筋的高度是受制于熔胶的流动及脱模顶出的特性(缩水率、摩擦系数及稳定性),较深的加强筋要求胶料有较低的熔胶黏度、较低的摩擦系数、较高的缩水率。
另外,增加长的加强筋的出模角一般有助产品顶出,不过,当出模角不断增加而底部的阔度维持不变时,产
品的刚性、强度,与及可顶出的面积即随着减少。
顶出面积减少的问题可从在产品加强筋部份加上数个顶出凸块或使用较贵的扁顶针得以解决,同时在顶出的方向打磨光洁亦有助产品容易顶出。
从结构方面考虑,较深的加强筋可增加产品的刚性及强度而无须大幅增加重量,但与此同时,产品的最高和最低点的屈曲应力(bending stress)随着增加,产品设计员须计算并肯定此部份的屈曲应力不会超出可接受的范围。
从生产的角度考虑,使用大量短而窄的加强筋比较使用数个深而阔的加强筋优胜。
模具生产时(尤其是首办模具):加强筋的阔度(也有可能深度)和数量应尽量留有馀额,当试模时发觉产品的刚性及强度有所不足时可适当地增加,因为在模具上去除钢料比使用烧焊或加上插入件等增加钢料的方法来得简单及便宜。
加强筋增强塑胶件强度的方法
以下是加强筋被置于塑胶部件边缘的地方可以帮助塑料流入边缘的空间。
置于塑胶部件边缘地方的加强筋
不同材料的设计要点
ABS
减少在主要的部件表面上出现缩水情形,肋骨的厚度应不可是相交的胶料厚度的50%以上,在一些非决定性的表面肋骨厚度可最多到70% 。
在薄胶料结构性发泡塑胶部件,肋骨可达相交面料厚的80%。
厚胶料肋骨可达100%。
肋骨的高度不应高于胶料厚的三倍。
当超过两条肋骨的时侯,肋骨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胶料厚度的两倍。
肋骨的出模角应介乎单边至以便于脱模容易。
ABS加强筋的设计要点
PA
单独的肋骨高度不应是肋骨底部厚度的三倍或以上。
在任何一条肋骨的后面,都应该设置一些小肋骨或凹槽,因肋骨在冷却时会在背面造成凹痕,用那些肋骨和凹槽可以作装饰用途而消除缩水的缺陷。
PBT
厚的肋骨尽量避免以免产生气泡,缩水纹和应力集中。
方式的考虑是
会限制了肋骨尺寸。
在壁厚于3.2mm (1/8 in) 以下肋骨厚度不应超过壁厚的60%。
在壁厚超过3.2mm的肋骨不应超过40%。
肋骨高度应不超过骨厚的3倍。
肋骨与胶壁两边的地方以一个0.5mm(0.02 in) 的R来相连接,使塑料流动畅顺和减低内应力。
PC
一般的肋骨厚度是取决于塑料流程和壁厚。
若很多肋骨应用于补强作用,薄的肋骨是比厚的要好。
PC肋骨的设计可叁考下图PS的肋骨设计要点。
PS
肋骨的厚度不应超过其相接壁厚的50%。
经验告诉我们违反以上的指
引在表面上会出现光泽不一现象。
PS置于中位的肋骨设计要点
PS置于边位的肋骨设计要点
PSU
肋骨是可以增强了产品的撞击强度和利用最经济的成本达致有效的结
果。
不良的设计是会使表面有收缩痕和非期望的撞击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