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和大脑的结构共55页文档
神经病学——大脑、小脑、脊髓的结构和功能-PPT
脊髓主要节段横贯损害的临床表现
2.颈膨大C5-TH2
两上肢周围性瘫痪,两下肢中枢性瘫 痪,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 Horner’s 征,二便障碍
脊髓主要节段横贯损害的临床表现
3.胸段TH3-12
两下肢中枢性瘫痪,损害平面以下各 种感觉缺失,Beevor 征: Th10损害, 二便障碍
是神经内分泌及自主神经系统的整合中枢,影 响内分泌功能,对摄食行为、体温调节、水盐 平衡、情绪变化、睡眠、生殖功能、垂体功能、 内脏活动等诸多方面产生影响。
总结
各脑叶主要脑回: (1)额叶:中央前回、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 (2)顶叶:中央后回、角回、缘上回等。 (3)颞叶: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颞横回等。 (4)枕叶:舌回、楔回
颈膨大以上病变,产生四肢上运动神经元瘫; 颈膨大病变累及两侧前角与皮质脊髓侧束时,产生 双上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与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 胸髓病变累及双侧皮质脊髓侧束导致痉挛性截瘫; 腰膨大病变出现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锥体束
脊髓半切征
深感觉
痛温觉
脊髓横贯性损害
Th8
脊髓主要节段横贯损害的临床表现
脊髓主要节段横贯损害的临床表现
脊髓主要节段横贯损害的临床表现
脊髓主要节段横贯损害的临床表现
(举例)脊髓损伤的一些表现
脊髓T10节半横断损伤了哪些传导束?会有何表现?
薄束:同侧 T10 以下躯干、下肢本体感 觉和精细触觉消失。
感觉性语言中枢:(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 (感觉性失语,又称Wernicke区)
小脑
小脑矢状位
小脑
小脑
小脑横断位
小脑的位置
小脑位于颅后窝内, 腹侧面朝向脑桥和延髓, 并共同围成第四脑室。
小脑和大脑的结构ppt课件
.
连合纤维
胼胝体 前连合 穹隆
.
内囊
两侧大脑半球之间有大脑纵裂,纵裂底 以胼胝体连接。大脑与小脑之间以大脑横裂 相隔。从胎龄5个月起,由于大脑半球皮质的 各部位发育快慢不平衡.使大脑半球表面出 现许多隆起的脑回和下陷的脑沟.脑回和脑 沟是对大脑半球进行分叶和定位的重要标志。
三大沟: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 五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岛叶
1)硬膜(dura mater) 硬脑膜分内、外两层,外层衬 于颅骨内面,有些地方内、外层之间有静脉窦。
2)蛛网膜(arachnoid mater) 为一层薄而透明的膜。 它 与 软 膜 之 间 的 空 隙 为 蛛 网 膜 下 隙 (subarachnoid space),内含脑脊液。如脊髓末端以下的蛛网膜下隙形 成终池,其内无脊髓,在此抽取脑脊液作临床检验。
大脑表面为大脑皮质,内部为髓质, 髓质中的灰质核团,称基底神经节(核) 。半球内部腔隙为侧脑室。大脑表面为灰 质,隆起为”回”,凹陷为”沟”。
.
端脑:包括左、右大脑半球。
脑底面
脑侧面
.
一.大脑半球的外形和分叶
脑沟
大脑纵裂 脑回
大脑横裂
.
三面:上外侧面 内侧面 下面
三极:额极 枕极 颞极
.
大脑半球的外形和分叶
.
三条沟:外侧沟 中央沟 顶枕沟
.
额叶 顶叶
五叶 颞叶
枕叶 岛叶
.
半球底面
嗅球 嗅束 嗅叶 嗅三角 钩 海马旁回
.
脑神经的名称
I 嗅神经 II 视神经 Ⅲ 动眼神经 Ⅳ 滑车神经 Ⅴ 三叉神经 Ⅵ 展神经 Ⅶ 面神经 Ⅷ 前庭蜗神经(位听神经) Ⅸ 舌咽神经 Ⅹ 迷走神经 Ⅺ 副神经 Ⅻ 舌下神经
脑部详细解剖图解
第四脑室: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
室底即菱形窝。室盖呈帐篷状凸向小脑,
其后部有一正中孔和一对外侧孔通蛛网膜 下隙(如图13、14所示)。
(三)间脑
2.脑干的内部结构:包括灰质、白质和网 状结构。
⑴灰质:分散成团块状和不连续的柱状, 主要集中于脑干背侧,可分为两部分。
1)脑神经核:脑干内有第Ⅲ~Ⅻ对脑神经 核,核团神经元的胞突在脑干表面构成脑
神经根,因此脑神经根所连的脑部内都存
在相应的脑神经核。概略而言,中脑存在 Ⅲ、Ⅳ对脑神经核,脑桥Ⅴ、Ⅵ、Ⅶ、Ⅷ ,延髓Ⅸ、Ⅹ、Ⅺ、Ⅻ、对脑神经核。其 中第Ⅴ对脑神经的感觉核是一对较长的灰 质柱,贯穿整个脑干(如图8所示)。
2)传导浅感觉的脊髓丘脑束,沿脑干腹外 侧部上升,行于内侧丘系的外侧。
3)锥体束:传导随意运动冲动的锥体束, 下行经过脑干腹侧,一部分纤维至各脑神
经躯体运动核,另一部分纤维集中于延髓
锥体,继续下行时大部分纤维走向对侧,
形成锥体交叉,下行入脊髓遂成皮质脊髓
侧束,不交叉的纤维将入脊髓称皮质脊髓 前束。
人类大脑的高度发展将间脑大部掩盖,间脑主要部分为背侧丘 脑(丘脑)和下丘脑。正中的矢状裂隙即第三脑室,该室前方
有一对室间孔通大脑半球内腔(侧脑室),向后经中脑水管通 第四脑室。
1.背侧丘脑:占据间脑背侧份,为一对卵圆灰质块,内部被"Y "形纤维板分隔为前、内侧、外侧三组核群。外侧核群的腹面后 部,称腹后核,是躯体深、浅感觉传导通路的中继核,内侧核
2)传导通路的中继核:主要有中脑上部的 红核、大脑脚深处的黑质和延髓背侧的薄 束核与楔束核。
小脑的解剖
小脑的解剖*导读:小脑位于大脑半球后方,覆盖在脑桥及延髓之上,横跨在中脑和延髓之间。
……小脑位于大脑半球后方,覆盖在脑桥及延髓之上,横跨在中脑和延髓之间。
它由胚胎早期的菱脑分化而来,是脑六个组成部分中仅次于大脑的第二大结构。
一、外部形态中部狭窄称小脑蚓vermis,两侧膨大部称小脑半球,小脑下面靠小脑蚓两侧小脑半球突起称小脑扁桃体tonsil of cerebellum。
二、内部结构1、皮质2、髓质(髓体):顶核、中间核(拴状核、球状核)、齿状核。
三、小脑的分叶1、按形态结构和进化可分为:绒球小结叶flocculonodular lobe(原小脑或古小脑),小脑前叶anterior lobe(旧小脑),小脑后叶posterior lobe(新小脑)。
2、按机能可分为:前庭小脑(原小脑或古小脑archicerebellum),脊髓小脑(旧小脑paleocerebellum),大脑小脑(新小脑neocerebellum)四、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1、前庭小脑:调整肌紧张,维持身体平衡。
2、脊髓小脑:控制肌肉的张力和协调。
3、大脑小脑:影响运动的起始、计划和协调,包括确定运动的力量、方向和范围。
五、小脑的进化原始的小脑出现在圆口类的七鳃鳗。
在大多数鱼类,小脑还不发达,体积小,表面光滑,它只是横跨在第四脑室上方的一小块凸起的顶壁。
软骨鱼纲中的鲨鱼小脑较大,表面甚至出现沟裂,这是比较特殊的例外。
两栖类和爬行类的小脑不发达,表面也缺乏沟回。
少数在海中洄游的龟类小脑的体积在整个脑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爬行类的小脑内部开始出现神经核团,这标志小脑接受传入信息和发出传出联系增多。
鸟类的小脑非常发达,在种系发生上显得突出。
它的小脑体积大,表面沟回紧凑,位于内侧的新小脑部分特别发达,接受来自脊髓的传入纤维和来自上位脑结构的投射纤维数量增多,与之相应的传出联系也更为广泛,因而脑桥及橄榄核亦随之发达。
到了哺乳类,小脑进一步发展,新小脑、旧小脑及古小脑分部清楚,表面的沟回变得更为复杂,神经核团更加分化、发达,其生理功能也更为完善和重要。
小脑和大脑的结构
固 2、机体 动物健康;大脑皮层清醒;无其它刺激干扰
2020/8/16
50
2020/8/16
大脑皮质 的6层结构
(1) 银染法示神经 元的形态
(2) 尼氏染色示6层 结构
(3) 髓鞘染色示神 经纤维的分布
51
边缘叶:隔区(胼胝体下回、终板旁回)、扣带回、
海马旁回、钩、海马、齿状回等。 边缘系统:由边缘叶与其附近的皮质及皮质下
结构组成。
边缘系统是内脏 活动的高级中 枢,其功能与 个体保存、 种族繁衍、 情绪反应等有关。
2020/8/16
52
边缘系统
1)概念: 边缘叶是指扣带回、海马旁回、钩和海马结构
等共同形成的穹窿形脑回。由边缘叶与其附近的 皮质及皮质下结构组成边缘系统。
2)机能 嗅觉和内脏活动有密切关系, 参与情绪性活动。 海马还与近期记忆等高级神经活动有关。
(蛛网膜下腔)
2020/8/16
32
2. 基底核
(1)尾状核 (2)豆状核 (3)杏仁核 (4)屏状核
壳 苍白球
纹状体:指尾状核和豆状核
新纹状体:指尾状核和壳
旧纹状体:指苍白球
2020/8/16
33
3.大脑的髓质
白质 (由神经纤维组成,分为三类)
(1)连合纤维:连接左右半球的纤维 (2)联络纤维:联络本半球各部之间的纤维 (3)投射纤维:连接大脑皮质与皮质下结构的纤维
外层
硬脑膜
内层
蛛网膜 软脑膜
硬脊膜 蛛网膜 软脊膜
2020/8/16
10
1)硬膜(dura mater) 硬脑膜分内、外两层,外层衬 于颅骨内面,有些地方内、外层之间有静脉窦。
大脑与小脑
大脑1、额叶:也叫前额叶。
位于中央沟以前。
在中央沟和中央前沟之间为中央前回。
在其前方有额上沟和饿下沟,被两沟相间的是额上回、额中回和额下回。
额下回的后部有外侧裂的升支和水平分支分为眶部、三角部和盖部。
额叶前端为额极。
额叶底面有眶沟界出的直回和眶回,其最内方的深沟为嗅束沟,容纳嗅束和嗅球。
嗅束向后分为内侧和外侧嗅纹,其分叉界出的三角区称为嗅三角,也称为前穿质,前部脑底动脉环的许多穿支血管由此入脑。
在额叶的内侧面,中央前、后回延续的部分,称为旁中央小叶。
负责思维、计划,与个体的需求和情感相关。
2、顶叶:位于中央沟之后,顶枕裂于枕前切迹连线之前。
在中央沟和中央后沟之间为中央后回。
横行的顶间沟将顶叶余部分为顶上小叶和顶下小叶。
顶下小叶又包括缘上回和角回。
响应疼痛、触摸、品尝、温度、压力的感觉,该区域也与数学和逻辑相关。
3、颞叶:位于外侧裂下方,由颞上、中、下三条沟分为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
隐在外侧裂内的是颞横回。
在颞叶的侧面和底面,在颞下沟和侧副裂间为梭状回,,侧副裂与海马裂之间为海马回,围绕海马裂前端的钩状部分称为海马钩回。
负责处理听觉信息,也与记忆和情感有关。
4、枕叶位于枕顶裂和枕前切迹连线之后。
在内侧面,,距状裂和顶枕裂之间为楔叶,与侧副裂候补之间为舌回。
负责处理视觉信息。
5、岛叶:位于外侧裂的深方,其表面的斜行中央钩分为长回和短回。
6、边缘系统:与记忆有关,在行为方面与情感有关。
大脑两半球的运动区对身体部位的管理,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两半球的视觉区与两眼的关系是:左半球视觉区管理两眼视网膜的左半,右半球视觉区管理两眼视网膜的右半;两半球的听觉区共同分担管理两耳传入的听觉信息。
大脑各个动脉闭塞临床表现(脑梗)1.颈内动脉两侧很少同时受累。
如侧支循环良好,闭塞后可无症状;常和大脑中动脉闭塞的症状相似,不易鉴别;如有单侧眼失明伴对侧偏瘫则可定为颈内动脉闭塞。
闭塞时仍可见:颈动脉搏动减弱;多普勒检查可发现颈动脉有闭塞;血管造影可发现颈内动脉不通。
小脑幕_精品文档
小脑幕小脑幕(The Vermis)引言:小脑是大脑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的功能包括协调肌肉运动、平衡以及痛觉、温度和触觉的感知。
小脑由脑干、小脑半球和小脑幕三部分组成。
本文将重点介绍小脑幕的结构、功能和临床意义。
一、小脑幕的结构小脑幕是小脑的中央区域,呈薄片状,位于小脑半球之间。
它由白质和灰质组成,其中白质部分主要由小脑半球之间的纤维束构成,灰质部分则包含了许多小脑核。
小脑幕的外表面呈现出复杂的褶皱和沟回,这些褶皱和沟回的形成增加了小脑幕的表面积,从而提供了更多的神经元连接和功能区域。
二、小脑幕的功能小脑幕是小脑调节和协调运动的关键结构之一。
它通过与其他脑区域的连接和信息交流,确保身体的运动和姿势的平衡和协调。
具体来说,小脑幕通过接收大脑和脊髓发送来的运动和感觉输入,并将其整合、处理和调节,以产生精确而协调的运动。
此外,小脑幕还参与到对不同感觉刺激的感知,包括痛觉、温度和触觉等。
三、小脑幕的临床意义小脑幕的功能紊乱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神经系统疾病和症状。
最常见的小脑幕疾病是小脑萎缩,这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点是小脑幕组织的损失和变性。
小脑萎缩会导致患者肌肉协调障碍、平衡失调、震颤以及语言和注意力等认知功能障碍。
另外,小脑幕的损伤也可能由外部原因引起,例如头部外伤、中风、肿瘤等,这些损伤会干扰小脑幕与其他脑区的正常连接和信息传递,导致运动和平衡的障碍。
除此之外,一些研究表明,小脑幕的功能异常和神经发育异常也与其他神经精神疾病有关。
例如,有研究发现小脑幕体积和功能改变与自闭症谱系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疾病有关。
这些研究为进一步探索和理解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结论:小脑幕作为小脑的主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调节和协调运动的功能。
它的结构和功能异常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相关,对于研究和治疗这些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技术和研究的不断进步,我们相信对小脑幕的认识和理解将会进一步深化,为神经科学和临床医学领域提供更多有益信息。
系解课件--小脑 间脑 端脑
E.后丘脑
练习
4.关于外侧膝状体,正确的是() A. 属于背侧丘脑的一部分 B. 接受来自下丘臂的纤维 C. 属于中脑结构
D. 发出纤维至视觉中枢 √
E. 损伤后可致对侧听觉障碍
端脑
一切生命活动的最高中枢
四、端脑(大脑) 脑的最高级部位,由胚胎时的前脑泡演 化而来 (一)端脑的外形和分叶
(二)小脑的内部结构 包括:皮质、小脑核、髓质
1、小脑皮质
位于小脑表面,并向内部深陷形成沟,将小脑表面分成许多大致平行的小脑叶片
即:灰质,由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组成。 细胞结构由深至浅:颗粒层、梨状细胞层、分子层
2、小脑核(小脑中央核)
位于小脑内部,埋于小脑髓质内。
即:小脑皮质内神经元胞体聚集而形成的团块。
乳头体区包括乳头体及其背侧灰 质,核团有乳头体核和下丘脑后 核。
乳头体核
下丘脑的主要核团
(1)视上核:视上区,
分泌抗利尿激素(血管加压素) →垂体后叶。
(2)室旁核:视上区,
分泌催产素→垂体后叶。
(3)漏斗核(弓状核):结节
区。包含许多重要神经元群,
如:神经内分泌细胞、
(4)乳头体核:乳头体区
漏斗
1.左侧小脑半球大范围损伤将导致() A. 身体左侧半反射亢进 B. 身体左侧半意识性本体感觉丧失
C. 左侧肢体共济失调 √
D. 左侧肢体偏瘫 E. 右侧肢体偏瘫
练习
2.属于旧小脑的结构是() A.绒球 B.小结 C.小脑扁桃体 D.绒球脚
E.蚓锥体 √
练习
3.不属于间脑的结构是() A.上丘脑 B.下丘脑 C.底丘脑
下面(凹凸不平):
与小脑半球对应的前内侧,各有一突出称小脑扁桃体。 小脑扁桃体的前方有一对绒球。 与小脑蚓对应的下方(前→后):
小脑解剖_精品文档
• 前束:为交叉纤维,起于中间内侧核, 经小脑上脚,主要终于前叶,主要传导 本体感觉;
• 楔小脑纤维:起于延髓的副橄榄核,传
导同侧上肢和颈部的本体感觉。
.
40
3 、橄榄小脑纤维
• 起于对侧全部下橄榄核,经小脑下脚,终于 全部小脑皮质;
• 作用:1)是攀缘纤维的来源,兴奋梨状神经元。 可能在小脑学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通过橄 榄小脑束,小脑间接接受大脑皮质、尾状核、 苍白球、中脑水管周围灰质、中脑网状结构 和红核的信息。3)是脊髓与小脑之间的中继站, 这一连系很可能与步态有关。
白质
• 髓体 medullary center
.
10
(三)小脑的分叶
根据小脑的发生、功能和纤维联系, 分为三叶:
1、绒球小结叶 flocculonodular lobe
• 半球上的绒球+小脑蚓前端的小结,又 称古小脑、前庭小脑;
• 其纤维主要与脑干前庭核和前庭神经 相联系。
.
11
2、前叶
• 原裂以前的部分+小脑蚓的蚓垂和蚓 锥体,又称旧小脑、脊髓小脑;
• 小脑上脚:与中脑相连,又称结合臂 brachium conjunctivum。
.
15
.
16
.
17
.
18
二、小脑内部结构
.
19
(一)小 脑 皮 质
明显分为三层,由浅入深依次为: • 分子层 molecular layer;
• 梨状细胞层(蒲肯野细胞层) piriform cell layer;
.
42
5 、网状小脑纤维 6 、三叉小脑纤维 7 、顶盖小脑纤维
.
43
(二)小脑的传出纤维
17人体组织学与解剖课件 神经系统3——小脑、间脑和大脑
位于距状 沟两旁的楔叶 和舌回
(二)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4 听觉中枢 位于颞横回
(二)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5 嗅觉中枢
位于海马旁回、钩
(二)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6 说话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
位于额下回后部
(二)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7 听话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
位于颞上回后部
(二)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功能:是神经内分泌活动的中心,形成自主神经的 皮质下中枢,表现为:
1、内脏活动中枢; 2、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对全身腺垂体的分泌
进行调节控制; 3、参与情绪、睡眠等反应。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 五、端脑(大脑)
皮质
髓质
基底核 白质
侧脑室
(一) 大脑外形、分叶:三沟五叶
中央沟
外侧沟
(一) 大脑外形、分叶:三沟五叶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 四、间脑
位于脑干与端脑之间,可分为五部分。
间脑
分部
背侧丘脑 后丘脑 上丘脑 底丘脑 下丘脑
(一)背侧丘脑:又称丘脑
1、白质:“Y”形,称内髓板。 2、灰质:
1)前核:管内脏活动
2)内侧核:躯体感觉与内脏感觉的整合中枢
背层
3)外侧核
腹前核
腹层
腹中间核 腹后外侧核:接受躯干、四肢感觉
正中孔 外侧孔
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颗粒 硬脑膜静脉窦 (上矢状窦)
颈内静脉
脑脊膜
脑和脊髓的表面均被有三层膜,由外向内依次 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支持、保护、营养
一)脑膜
1、硬脑膜: 厚而坚韧,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具有保护脑的作用,防止细菌入侵。
坚韧而有光泽,与硬脊膜不同,由两层构成: 硬脑膜外层即颅骨的内骨膜,内层较外层坚厚。 在颅盖,硬脑膜与颅骨结合疏松,当外伤时, 常因硬脑膜血管损伤而在硬脑膜与颅骨之间形 成硬膜外血肿。硬脑膜与颅底结合紧密,颅底 骨折时,易将硬脑膜与脑蛛网膜同时撕裂,使 脑脊液外漏。
小脑和大脑的结构
循
中脑水管
环 第四脑室
途
左、右外侧孔
径
后正中孔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粒
上矢状窦
颈内静脉
-----精品文档------
上矢状窦 顶骨
大脑 半球
蛛网膜粒
arachnoid granulation
脑蛛网膜
cerebral arachnoid mater
蛛网膜下隙
软脑膜
cerebral pia mater
大脑镰 falx
大脑半球内部结构:皮质,髓质,基底核,侧脑室
-----精品文档------
大脑的水平切面
胼胝体 透明隔
穹窿 屏状核 豆状核 内囊 胼胝体
-----精品文档------
大脑为中空性器
大脑皮质 官,中央为脑室, 外围以灰质和白
大脑白质 质。灰质主要由
珠网膜粒 硬脑膜 珠网膜
珠网膜下隙
-----精品文档------
脊髓的被膜
-----精品文档------
硬脊膜 珠网膜 软膜 珠网膜下腔 终池
硬脊膜 软膜 珠网膜
-----精品文档------
脑脊液:由各脑室脉络丛产生。
脉络丛:由软脑膜上的血管和室管膜 左右侧脑细室胞突入脑室而形成。
室间孔
第三脑室
1) 前核 2) 内侧核 3) 外侧核
与内脏活动有关。 是躯体感觉和内脏感觉的整合中枢。 与一般躯体感觉有关。
-----精品文档------
下丘脑
位于丘脑的前下方 1)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活动的中心.将神 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结合起来。 2)自主神经的皮质下中枢,对体温、摄食 、生殖、水盐平衡和内分泌等活动进行广 泛的调节;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较高级中枢 。 3)参与情绪反应。
小脑和大脑的结构
1) 前核 2) 内侧核 3) 外侧核
与内脏活动有关。 是躯体感觉和内脏感觉的整合中枢。 与一般躯体感觉有关。
精选ppt
下丘脑
位于丘脑的前下方 1)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活动的中心.将神 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结合起来。 2)自主神经的皮质下中枢,对体温、摄食 、生殖、水盐平衡和内分泌等活动进行广 泛的调节;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较高级中枢 。 3)参与情绪反应。
精选ppt
下丘脑核精选团ppt 模式图
(四) 脑脊膜、脑脊液
(一)脑脊膜 脑与脊髓均有三层被膜.自外向内
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 。对脑和脊髓有 保护、支持和营养等功能。
精选ppt
脑脊膜:是覆盖在脑和脊髓表面的结缔组织膜
脑脊膜(外→内) 脑的被膜
脊髓的被膜
硬膜 蛛网膜
软膜
外层
硬脑膜
内层
蛛网膜 软脑膜
硬脊膜 蛛网膜 软脊膜
精选ppt
1)硬膜(dura mater) 硬脑膜分内、外两层,外层衬 于颅骨内面,有些地方内、外层之间有 静脉窦。
2)蛛网膜 (arachnoid mater) 为一层薄而透明的膜。 它 与 软 膜 之 间 的 空 隙 为 蛛 网 膜 下 隙 (subarachnoid space) ,内含脑脊液。如脊髓末端以下的蛛网膜下隙形 成终池,其内无脊髓,在此抽取脑脊液作临床检验。
(二)小脑
小脑
精选ppt
小脑蚓
小脑的外形
原裂
小脑扁桃体 绒球 小结
小脑 (上面) 蚓垂
蚓锥体
精选ppt
小脑 (下面)
小脑的分叶
前叶
后叶
前叶
小脑 (上面) 绒球小结叶
后叶
精选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