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变量法(整合)

合集下载

巧用控制变量法有效突破化学实验探究题

巧用控制变量法有效突破化学实验探究题

巧用控制变量法有效突破化学实验探究题作者:周海欧邓丹来源:《广东教育(高中)》2022年第01期在《普通高中化學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中明确提出:能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探究并确定合适的反应条件,安全、顺利地完成实验。

近几年,实验探究题的考查成为广东化学高考实验题的热点,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掌握程度。

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当影响事物的变化规律有多个因素时,往往先人为控制其它几个因素不变,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因素按照特定的条件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从而解决问题。

学生存在主要问题:不懂如何应用控制变量法、找不到变量、思路不清晰、不会分析实验结果、设计实验方案不完善等。

【解题模型】明确探究对象—寻找影响因素(自变量)—控制单一变量—观测因变量—得出实验结论。

【例1】(2012·广东高考节选)碘在科研与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某兴趣小组用0.50mol·L-1 KI、0.2% 淀粉溶液、0.20mol·L-1 K2S2O8、0.10mol·L-1 Na2S2O3等试剂,探究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已知:S2+2I-=2S+I2(慢)I2+2S2=2I-+S4(快)(2)为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表中Vx=________ mL,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对照实验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须保证其他条件完全一致,故应加水2.0mL以保证溶液总体积完全相同,而此时其它物质的浓度不变,只改变了反应物K2S2O8溶液的浓度。

答案:(2)2.0 保持溶液总体积相同,仅改变S2的浓度而其他物质浓度不变(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例2】(2014·广东高考节选)H2O2是一种绿色氧化还原试剂,在化学研究中应用广泛。

(1)某小组拟在同浓度Fe3+的催化下,探究H2O2浓度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实验中的应用

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实验中的应用

298 298 粗颗粒 298 粗颗粒 粗颗粒 298 粗颗粒 308 粗颗粒 298 细颗粒

挑战高考
(2013年安徽高考)某酸性工业废水中含有K2Cr2O7.光照下,草酸(H2C2O4)能将 其中的Cr2O72-转化为Cr3+。某课题组研究发现,少量铁明矾[Al2Fe(SO4)4.24H2O], 即可对该反应堆起催化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有关因素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探 究如下: (4)该课题组对铁明矾中起催化作用的成分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和 假设三 假设一:Fe2+起催化作用;
控制变量法
当事物受到多个因素(即变量)影响时, 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变量), 而控制其他的几个因素(变量)不变,从 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变量)对事物 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 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控制的改变量 控制的不变量
例题
在一次实验课上,各小组同学在不同地点找来的小石块与 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小明发现,相邻小组气体产生的速 率比自己小组的快。小明将这一情况报告老师,老师鼓励他们 对此问题共同探究。 【提出问题】影响二氧化碳气体产生速率的因素是什么? 【作出猜想】 猜想一:所用的盐酸浓度不同 。 反应的温度 猜想二: 碳酸钙的颗粒大小不同 ; 猜想三: ; --------【设计实验】(1)验证猜想①是否成立: 。
牛刀小试1
某探究小组利用丙酮的溴代反应 (CH3COCH3+Br2
HCl CH3COCH2Br+HBr)来研究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反应速率v(Br2)通过测定溴的颜色消失所需的时间来确定。在一定温度下,获得如下 实验数据:
实验 序号
① ① ① ② ② ②

控制变量法与对照法的区别教程文件

控制变量法与对照法的区别教程文件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控制变量法与对照法的区别
对照实验是有两个相同的实验器材,同时进行实验,其中只有一个变量。

而控制变量法一般只有一个实验器材,进行多次实验,也只有一个变量。

通常,一个对照实验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至于哪个作为实验组,哪个作为对照组,一般是随机决定的,这样,从理论上说,由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的影响是相等的,被平衡了的,故实验组与对照组两者之差异,则可认定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效果,这样的实验结果是可信的。

控制变量法:对多变量的问题,情况往往比较复杂,此时可以把其他变量固定,只讨论其中一个变量的变化对问题的影响。

区别:一般对照实验同时做有两个器材,控制变量一般只有一个器材,做多次实验。

一般在学科内生物多用对照,物理多用控制变量。

将煮熟的米饭分成两份,一份放在空气中,另一份放在二氧化碳中,两天后,放在空气中的已经边馊,而放在二氧化碳中的仍有饭的香味。

做这个实验所用的探究方法是什么?
对比实验中只要有一个因素影响你要研究的问题就能比较了,而控制变量法中某个量会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量有关,所以在研究时要先把其它的量让它不变,只能有一个量是变化的,才能比较这个量对你所要研究的量的影响,所以这两种方法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上面的例子我认为还是控制变量法,因为米饭的新鲜程度要相同,所处环境温度要相同,你是假设这两个量不变的前提下,来比较空气与二氧化碳的影响的。

高一物理加速度实验报告

高一物理加速度实验报告

高一物理【实验: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学习目标:1、用比较法测量加速度;2、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3、掌握利用图象处理数据的方法。

第一部分:课前自主学习,主动落实学案一.实验原理(1)采用控制变量法当研究对象有两个以上的参量发生牵连变化时,我们设法控制某些参量使之不变,而研究其中两个参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的方法,是物理实验中经常采取的一种方法.本实验有F、m、a三个参量,研究加速度a与F及m的关系时,我们应先控制一个参量不变,研究另外两个参量之间的关系.在该实验中要求先控制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F,讨论a与F的关系;再控制小车所受的拉力F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m,讨论a与m 的关系.(2)要测量的物理量小车与其上砝码的总质量M一用天平测出.小车受的拉力F——用天平测出小盘和盘内砝码的总质量m,由F=mg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算出.(3)平衡摩擦力的目的和方法①目的:实验中小车要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增加了实验的难度.垫高水平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使小车自身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平衡摩擦力,这样小车所受拉力即为合力,提高了实验成功率.②方法:不挂托盘,使小车拖着纸带,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并且使打点计时器处于工作状态,逐渐调节木板的倾角,使打下的纸带点间距相等,则说明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平衡了摩擦力.二.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及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盘和砝码、细绳、低压交流电源、天平(带有一套砝码)、刻度尺.第二部分:课堂互动探究,整合提升一、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小盘(包括其中砝码)的质量分别为M0、m0,并把数值记录下来.2.如图将实验器材安装好(小车上不系绳).3.把木板无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薄木板,平衡摩擦力.4.将重物通过细绳系在小车上,接通电源放开小车,用纸带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取下纸带并在纸带上标上号码及此时所挂重物的重力m o g.5.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小盘(包括其中砝码)的质量,重复步骤4多做几次实验,每次小车从同一位置释放,并记录好相应纸带重物的重力m1g、m2 g…表1:M不变,加速度a与受力的关系合外力不变,在小车上加砝码,并测出小车和放上砝码后的总质量M1,接通电源放开小车,用纸带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取下纸带并在纸带上标上号码.7.继续在小车上加放砝码,重复步骤6,多做几次实验,在每次得到的纸带上标上号码.表2:F不变,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8.利用以上两表中的数据,分别在坐标系中作出M不变时,a一F图象和F不变时,a一M图象.针对训练1.如图所示,是某次利用气垫导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装置安装完毕后的示意图,图中A为砂桶,B为定滑轮,C为滑块及上面添加的砝码,D为纸带,E 为电火花计时器,F为蓄电池,电压为6 V,G是电键,请指出图中的三处错误。

情境教学法的定义和特点

情境教学法的定义和特点

情境教学法的定义和特点2023年,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教育方式也在不断探索创新。

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基于实践和情景的教学法,正在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本文将对情境教学法的定义和特点进行阐述。

一、情境教学法的定义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实践和情景的教学法。

它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环境和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下进行实践操作,从而达到学习目的。

它的核心思想是将学习过程放到学生身边,营造真实的情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情境教学法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

比如,在语言学习中,教师可以将课堂内容和真实的语言环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言;在科学实验中,教师可以将实验现场和实验操作要求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知识。

二、情境教学法的特点1. 实践性强情境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实践性。

通过将学习内容放到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掌握知识和技能。

这种方法带来的好处是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增强实践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2. 情境真实情境教学法要求教学内容必须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环境相关。

通过将学习内容嵌入到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3. 个性化教学情境教学法注重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其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来设计情境,让学习过程更具个性化。

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4. 控制变量法情境教学法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它将环境要素进行了控制,让学生只集中于所要学习的内容。

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专注于学习,减少了干扰。

控制变量法是情境教学法的一大优势,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也能够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疲劳和焦虑。

5. 综合性教学情境教学法是以场景设置为主要特点的教育方式。

它通常不限于单一学科领域,而是注重多学科的综合教学。

跨学科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整合知识,提高学习成效。

三、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应用于教育的各个领域。

九年级物理优化设计答案全册

九年级物理优化设计答案全册

4.(1)该表是一只电压表(2)该表有一个负接线柱和两个正接线柱
(3)该表有0~3V和0~15V两个量程(4)该表此时的示数可能为2V,
也可能是10V 5.0~15V 5V 0.5V 9V 0~3V 1V 0.1V 1.8V
智能演练:1~7:BDBDD DC 8.(1)3×103 3×10-3
(2)1.5×10-2 1.5×10-5 (3)104 107 9.接线时开关要断开,应选
2.B 3.B 4.排气 做功 吸气 压缩 丙、丁、乙、甲 内 机械
机械 内 5.喷油嘴
智能演练:
1~5:DADBD 6.内 机械 环保 7.增大 升高 8.化学 内 做功
9.做功 惯性
10. 酒精燃烧
坚固汽缸
高温高压水蒸气
活塞运动做功
玻璃管
燃料燃烧
木塞冲出
高温高压燃气
2021/5/27
4
《优化设计》14.2 热机的效率 快乐预习:
优化设计 13.1 分子热运动
快乐预习 一、分子 原子 二、1.相互作用 进入对方 2.固体 液体 气体
3.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三、1. 无规则运动 2.温度 温度 四、1.引力和斥力 2.(1)斥力 (2)引力 (3)十分微弱 忽略 轻松尝试 1.D 2. D 3.C 4. 分子无规则运动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快慢 与温度有关,温度越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慢 5.甲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6. D 7. 斥力 智能演练 1~5:DAC AD 6. 引 斥 引 斥 7. 扩散 剧烈 8. 不属于 减 少汽车尾气排放(答案只要合理即可) 9. 气球里的气体分子可以通过气球分子间的空隙跑出去,所 以过一两天气球就瘪了。这个事实能说明分子是很小的,并 且分子间有间隙。 12002.1B/5/27A瓶颜色由物色变为红棕色 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

人反应时间的波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探究

人反应时间的波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探究

高中生反应时间的波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探究江苏省海门中学高一(十)班吕中问题引入:刚进入高中,作为新生的我明显感觉到了学习节奏的加快。

常常出现上课想打瞌睡的情况。

那么高中生应怎样将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最佳呢?人教版教材中的《物理·必修一》的第45页有一个“看看你反应的快慢”的实验。

我便想,可以通过高中生一天反应时间波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探究来给出一个图像。

再结合影响因素来给出高中生日常学习生活调节建议。

创新部分:找到高中生反应时间的波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给出高中生日常学习生活调节建议。

探究设计:①样本与数据设计:一天取七个时间段。

分别是七点、十点、十二点、十三点、十六点、十八点、二十点。

影响因素分别为:夜间睡眠时间、饮食习惯、性别、惯用手。

选择抽样调查,在选取样本时,选择同年级的同学。

抽测高中生一是取样方便,二是反映出的图像波动较为明显(睡眠时间小于8小时的人群)。

每个班抽取10个样本(每班约25%)。

为控制变量,每班各测5名男生,5名女生。

为减小实验误差,每个时间段取3个值。

②实验方法:材料:30cm直尺过程:让受试者伸出习惯用手,实验者手提30cm尺一端,使0刻度与受试者手的食指侧线上方齐平,手型呈握状,保证尺子直接下落不会打到手。

突然无初速度释放尺子,受试者以最快速度握住尺子,记下受试者握住尺子后食指侧线上方对应的刻度值。

③实验原理:x=½gt²(g=9.8m/s²)数据整合(均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得):★所得结论适用于保证一日三餐、中午小睡者,且夜间睡眠时间不超过9小时的以脑力劳动为主的高中生。

①人反应时间波动图像高中生一天活动中的上午前半段反应时间呈减少趋势,后半段呈增加趋势。

高中生一天活动中的下午前半段反应时间呈增加趋势,后半段呈减少趋势。

高中生一天活动中的晚上反应时间逐渐增加。

②饮食习惯对反应时间的影响高中生一天中的平均反应时间与用餐所吃食物的单位热量有关。

优化整合实验 提高课堂效率——“化学反应速率”高三复习课及反思

优化整合实验 提高课堂效率——“化学反应速率”高三复习课及反思
41
Ap p l i c a t i o n s[ Z J . C o l u mb u s : Gl e n c o e / Mc Gr a w— Hi l l , 2 0 0 5 .
【 5 】 李世 峰, 李田英 . 高中学生应 用勒夏特列原理判 断非均匀相 系 化 学教 学 2 0 1 4年 第 3期
2 . 2 问题 驱动 , 加 密思 维
既 然, 事物 的发展是 “ 内外 因共 同决 定”的, 那么
在 内因确定 的情况 下, 外 因就成 为可调控 的唯一 因素。
宋 心 琦 先 生 曾说 过 : 物质 体 系的 性 质 是 多 因素 的 函
数l 2 ] 。 这么多变量 的调 控下, 到底结果 会怎样? 实 验是 最权威 的答案 。 教学 中, 教师非常有必要 引导学生利用
容的复 习, 教 师应揭示 其背后蕴含 的学 科观念 和 方法
论, 并展现化学学科 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实例 。
+ 8 H 2 O + 1 0 C O 2 T
内容 : 将三支 盛有相 同高 锰酸钾溶 液和草 酸溶液 的试管分别置于冷水 、 热水和常温下, 观察实验现象 。 师: 结合 以上实验 , 请同学回顾 哪些 变量可以用来 描述化学反应速率? 它有哪些影响因素? [ 整理 】 化学反应速率 的概念 、 表 达方式 、 影 响因素。
聚 焦 课 堂
优化整合 实验 提 高课 堂效 率
— —
“ 化 学反应 速率"高三复 习课及反思
郑 益哈
( 苍 南 中学 ,浙 江苍 南 3 2 5 8 0 0 )
摘要 : 以苏 教版 选修 4“ 化 学反 应速 率 ” 高三 复习课为 例 , 通 过实 验 的优化 整合 , 提高 复习课 教 学效率 , 提 升 课堂 思维 品质 , 培 养

物理研究的科学方法(整合)

物理研究的科学方法(整合)

物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学科。

随着新课标准的实施会有许多新的问题出现,需要我们探讨研究,因此,我们不仅要掌握新的教育理念,还要掌握新的物理研究方法。

图表法、比较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类比法、建立模型法、理想实验法等是初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

下面我将一些重要的实验方法进行一下分析。

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推理法、叠加法、模型法、类比法、估测法、图像法、转换法、放大法等是初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

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有许多,经常用到的有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类比法、等效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科学推理法等。

研究某些物理知识或物理规律,往往要同时用到几种研究方法。

如在研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我们同时用到了观察法(观察电流表的示数)、转换法(把电阻的大小转换成电流的大小、通过研究电流的大小来得到电阻的大小)、归纳法(将分别得出的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的信息归纳在一起)、和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电阻与长度有关时控制了材料、横截面积)等方法。

可见,物理的科学方法题无法细致的分类。

只能根据题意看题中强调的是哪一过程,来分析解答。

下面我们将一些重要的实验方法进行一下分析。

做任何事情,方法是头等重要的,因为方法的好坏关系到事情的成功和失败。

研究物理的方法有许多,经常用到的有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类比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科学推理法、图象法、理想化方法等等。

研究某些物理知识或物理规律,往往要同时用到几种研究方法。

物理研究方法无法细致的分类,有时只能根据题意中强调的是哪一个过程,来具体分析解答。

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图象法、理想化方法。

“方法”一词在我国古代指的是度量之法,以后含意逐渐扩展成为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的所运用的手段。

在西方,方法(method)一词源于古希腊文的道路和途径,逐渐演化成为研究、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程序。

2.天津-现场说课教学设计-控制变量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吕文慧

2.天津-现场说课教学设计-控制变量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吕文慧

《控制变量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教学设计新华中学吕文慧【学情分析】学生在经历了近一年的化学学习中,已经多次在实验设计中接触并利用到了控制变量的方法。

但是多数同学对控制变量的概念模糊,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做题方法不明确,找不准变量、思路不清晰、设计实验方案不完善。

在复习阶段,学生的知识储备已经足够的情况下,需要教师进一步的点播,归纳总结,学以致用,使得学生在学习能力上进一步提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化学实验探究问题中,了解控制变量的意义,学会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确定研究因素及探究方法来分析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通过阅读资料,对任务进行解读,形成对数据分析的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形成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分析控制变量的两种常见情况,并掌握解决这两类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研究因素,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实验【教学方法】创设情境→知识回顾→归纳总结→讲练结合→学以致用→小组合作→实验探究→能力提升→回归中考【教学过程】学生回答互动(见过或没见过)【教学反思】控制变量法是化学探究实验中的常用方法之一。

在初中化学课本中利用控制变量设计实验的地方很多,例如: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铁生锈的条件、物质燃烧的条件、比较金属活动性、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等。

但在课本上这些实验分布零散,并没有就控制变量这种解题方法做系统的总结归纳。

因此本课设在学生复习阶段,以学生实验失误的实例引入,通过对课本实验设计方案的分析、讨论,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两类题型,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对于培养学生建立化学解题思想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控制变量法(整合)

控制变量法(整合)

控制变量法:某个事物由多个变量影响和制约时,将其它的因素进行控制(使之相等,即影响相同),而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这样的研究方法就叫控制变量法。

即把多个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再分别加以研究。

它是初中物理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

这种方法在物理学中被广泛应用。

针对练习:1、(04济南)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

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出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材料长度(m) 横截面积(mm2)A 铜60 0.76B 铜60 0.89C 铜60 1.02D 铜80 0.76E 铜F 铜100 0.76G 钢80 1.02H 尼龙80 1.02I 尼龙100 1.02⑴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

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

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⑵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二、课堂检测:2、(05年河南)如图,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3、(05年河南)某同学为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长度、材料、横截面积是否有关,他保持电路两端的电压不变,把下表中的合金线分别接入该电路中,测出通过合金线的电流大小进行对比研究,则( ) 序号长度(m) 横截面积(mm2) 材料1 1 0.1 镍铬2 0.5 0.1 镍铬3 1 0.2 镍铬4 1 0.1 锰铜A.采用序号1与2对比,是研究电阻是否与材料有关B.采用序号1与3对比,是研究电阻是否与横截面积有关C.采用序号2与4对比,是研究电阻是否与长度有关D.采用序号3与4对比,是研究电阻是否与横截面积有关4、(08山东)体育课上老师安排男女同学分组打篮球,小华发现男女同学组的篮球落地后都会反弹,但反弹的高度却不同。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知识点的认识】科学探究的方法是为了顺利地完成科学探究活动而采取的方式、策略、技巧等的总称.其基本方法有控制变量法、模型法、比较法、类比法、图象法、逻辑推理法、归纳和演绎法、实验法、对照实验法等等.具体介绍如下:1.控制变量法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物质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它的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要探究的问题的一种探究方法.2.模型法是利用有形的宏观模型来探究学习和研究利用一些肉眼看不到的抽象的微观粒子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种探究方法.3.比较法是将两个相似或者不相似的事物做一比较,然后对比分析,并从中得出所要探究的问题的一种常用探究方法.4.类比法是将两个相似的事物做一对比,从已知或者已学的物质具有的某种性质推出未知物质具有相应性质的一种探究方法.5.图象法是利用图象这种特殊而又形象的数学语言工具,来表达或者探究某些可以用它来描述的化学现象、过程和规律的一种探究方法.6.逻辑推理法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手段,就是将已有的理论认识通过逻辑思维推理过程的活动为新的探究活动提供支持;并且,将在探究中获得的感性认识通过逻辑思维推理过程上升到理性阶段,从而实现对物质本质的认识,构建起合理的知识体系的一种探究方法.7.归纳和演绎是人们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中的两种逻辑推理形式,也就是两种基本的探究思维方法.它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尤其是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与解释结论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8.实验法是通过具体的化学实验操作来探究学习和研究利用物质的性质、制取和变化规律的最常用的一种探究方法.9.对照实验法是为了探究某一因素对实验的影响,而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对照实验的探究方法.【命题方向】化学学科的试题非常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方法的考查.其考查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一种是将科学探究方法以隐形的、试题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归纳概括后填写其名称等等.这类试题在中考中频繁出现于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试的重点是以实验探究题的形式考查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并结合所学的基础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巧.【解题方法点拨】在解答这类试题时,可以将这些的科学探究方法与平时学到一些化学学习方法--比较、归纳、概括、猜想、论证、类比、迁移、实验、观察等联系起来,并进行灵活地整合运用,不要孤立地只想或者只用一种方法来分析探究.对于其中的控制变量法、实验法和对照实验法等,可以联系物理中所学的技巧来灵活运用;而比较法、类比法、图象法、逻辑推理法、归纳和演绎法等,可以联系数学中所学的来整合使用.一、选择题(共18小题)1.化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是()A.阅读B.调查C.实验D.计算2.只有对探究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认真的反思,才能使我们不断进步.下列有关实验后反思的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思考猜想与结论是否一致B.不需要反思探究方法是否科学、有效C.不需要反思探究程序是否合理、简捷D.不需要反思探究过程是否安全、环保3.下列四个探究实例:①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②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③探究燃烧的条件④探究铁的锈蚀条件.其中主要研究方法相同的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在实验技能考察中,小红的实验过程和现象如下:取少许待测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另取该溶液少许于另一支试管,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红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稀盐酸.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小红没有用到的科学方法是()A.实验法B.间接观察法C.推理法D.抽象法5.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气体,小斌说是空气,小龙说是氧气,你认为可以确定该气体成分的方法是()A.讨论B.实验C.上网D.调查6.“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以下实验没有体现这两种方法的是()A.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B.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有关C.探究铁生锈的条件D.确定甲烷燃烧后的产物7.下列实验设计不是利用控制变量法的是()A.探究铁生锈的条件B.探究溶质在水中的溶解速率C.探究条形磁铁周围磁场的分布D.探究液体压强特点8.有一瓶无色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你认为应该用下述哪种方法确定?()A.讨论B.调查C.上网查询D.实验9.小李同学以“我们所穿的衣服是什么面料”为题,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1)找出自己穿过的几件衣服进行观察、对比,同时还做了一张表格,从衣服商标上摘录了面料的种类.到服装厂了解制造衣服常用的面料,并收集了几种面料的下脚料.(3)到空气中分别点燃几种不同的面料,观察并记录他们燃烧的现象.(4)归纳概括得出所穿衣服用的是什么面料.小李采用的方法是()A.调查法B.观察法C.文献法D.实验法10.实验室台上有一瓶无色的气体,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氧气,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猜想假设B.查阅资料C.进行试验D.交流讨论11.我们在进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主要采用的试验方法是()A.模仿B.对比C.推理D.假设12.有一瓶无色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你认为应该用下述哪种方法确定()A.实验B.调查C.上网查询D.讨论13.化学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严谨的科学态度②合理的实验步骤③正确的操作方法.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14.在学习植物细胞结构时,我们经常利用显微镜把细胞分解为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等几个不同部分来认识,这种方法属于()A.比较B.归纳C.理性思维分析D.实验分析15.只有对探究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认真的反思.才能使我们不断进步.下列有关实验后反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需要反思探究过程是否安全环保B.需要反思探究方法是否科学有效C.需要反思探究程序是否合理、简捷D.需要思考猜想与结论是否一致16.实验桌上有一瓶无色液体,某同学说可以往溶液样品中滴加石蕊试液,判断其酸碱性.该环节属于科学探究的()A.提出问题B.作出猜想C.设计实验D.反思评价17.下列四个探究实例:①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②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③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④探究铁的锈蚀条件.其中主要研究方法相同的是()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8.下列装置能达到对比实验目的是()A.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研究C.燃烧条件的研究D.探究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1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化学做过许多实验,例如:A组B组C组水和空气压缩的实验比较酒精灯内焰和外焰的温度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原子大小示意图若按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分类,应将C归为(选填“A”或“B”)组,理由是.20.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在设计实验时必须明确(1),,(3),(4).2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制取等规律的科学.下图是研究常见物质组成的两个化学实验,即A实验和B实验.从研究方法得知,A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使瓶内压强减小来达到目的,此处选用的可燃物通常为(填名称).B实验是通过证明生成物了来推断甲烷的元素组成的.22.某同学想探究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作催化剂,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请你完成实验报告和实验分析.(1)实验报告:实验步骤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时的现象结论1.向试管1中倒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不复燃几乎无氧气放出2.给试管1稍微加热①②3.向试管2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一匙二氧化锰③④4.待试管2中无气泡冒出时再倒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⑤⑥5.再向试管2中加入一匙二氧化锰⑦⑧实验分析①比较步骤1和步骤2可得出结论:过氧化氢溶液不加热几乎无氧气放出,稍加热有氧气放出.②比较步骤1和步骤3可得出结论:③比较步骤4和步骤5可得出结论:(3)该同学觉得该实验还不完美.他还想证明MnO2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你认为他该增加什么实验?23.加热碱式碳酸铜时,观察到固体渐渐由色变为色,试管口有生成,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证明是.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24.用科学方法认识物质掌握了物质的组成、性质才能合理地应用物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的基本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等.(1)用观察法认识空气观察法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眼、鼻、耳、手)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用观察法研究空气的性质,请你写出一种观察方法,该方法得出的空气的一条性质:观察方法是,得出的性质是;用实验法认识空气的组成及其成分的性质实验法是指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的组成、未知性质的方法.①用实验法认识空气的组成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据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实验的原理是,已知图中玻璃管的容积为50mL,实验前注射器活塞对应的示数是100mL:实验后当气球回复实验前状态时,注射器活塞对应的示数是70mL,则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②用实验法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在实验一中,将一瓶二氧化碳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小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可以得出二氧化碳的两条性质分别是、;实验二中,向集满CO2的试管内倒入约占试管容积三分之一的澄清石灰水,旋紧胶塞,持续振荡一定时间,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充分振荡后,试管内压强(填“>”或“=”或“<”)试管外大气压强;实验三中,先分别向两支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如实验(Ⅰ),然后向其中一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如实验(Ⅱ).在实验(Ⅱ)中溶液变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5.2003年6月,西安北郊古墓中出土一青铜锤(一种酒具),表面附有绿色固体物质,打开盖子酒香扑鼻,内盛有26kg青绿色液体.专家认定是2000多年前的“西汉美酒”.这是我国考古界、酿酒界的一个重大发现.如果让你对出土的“西汉美酒”进行探究,你想探究的一个问题是:.26.经过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亲身体验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感受了化学的无穷魅力.小强在回顾整理下列实验中提炼了许多探究的方法.实验一、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如右图)实验现象:.该实验的探究方法是: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粒子,要“观察”它的运动可以设计实验,通过宏观的现象来间接认识.实验二、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取四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进行下图所示实验)实验现象:(Ⅰ)、(Ⅳ)中的小花变红.设计(Ⅱ)、(Ⅲ)实验的目的是:.该实验的探究方法是:设计分析(填“A”或“B”或“C”),获得结论.A.仅一个单因素的实验B.有多种因素的对比实验C.用前面实验的生成物继续实验实验三、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实验如下表所示)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1 取两个等体积的软塑料瓶,充满二氧化碳,然后.2 先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然后.我认为方案1的探究方法是,方案2的探究方法是.小结:上述三个实验告诉我们:当某些化学反应现象不明显或不足以说明问题时,要千方百计通过设计出具有明显现象的实验,来准确推知和认识化学反应.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8小题)1.化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是()A.阅读B.调查C.实验D.计算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化学实验.分析:本题是对科学探究基本方法的考查.解答: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点评: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是实验.2.只有对探究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认真的反思,才能使我们不断进步.下列有关实验后反思的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思考猜想与结论是否一致B.不需要反思探究方法是否科学、有效C.不需要反思探究程序是否合理、简捷D.不需要反思探究过程是否安全、环保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根据实验后反思可从反思探究过程、探究方法、探究程序、猜想与结论是否一致等方面进行,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实验后反思,需要思考猜想与结论是否一致,故选项说法正确.B、实验后反思,需要反思探究方法是否科学有效,故选项说法错误.C、实验后反思,需要反思探究程序是否合理、简捷,故选项说法错误.D、实验后反思,需要反思探究过程是否安全环保,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下列四个探究实例:①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②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③探究燃烧的条件④探究铁的锈蚀条件.其中主要研究方法相同的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化学研究中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类比法”、“实验法”等方法.解答:解:①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②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采用的是实验法;③探究燃烧的条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④探究铁的锈蚀条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研究方法的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4.在实验技能考察中,小红的实验过程和现象如下:取少许待测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另取该溶液少许于另一支试管,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红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稀盐酸.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小红没有用到的科学方法是()A.实验法B.间接观察法C.推理法D.抽象法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A、取少许待测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滴加硝酸银溶液,属于试验法;B、石蕊试液变红,有白色沉淀生成,属于观察;C、小红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稀盐酸,属于推理D、抽象法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达就是:把复杂的现像转化成简单的模型,从复杂到简单.解答:解:A、取少许待测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滴加硝酸银溶液,属于试验法,故不符合题意;B、石蕊试液变红,有白色沉淀生成,属于观察,故不符合题意;C、小红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稀盐酸,属于推理,故不符合题意D、抽象法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达就是:把复杂的现像转化成简单的模型,从复杂到简单,没有用到,故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科学探究方法,根据题目中描述来分析,题目比较简单.5.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气体,小斌说是空气,小龙说是氧气,你认为可以确定该气体成分的方法是()A.讨论B.实验C.上网D.调查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有一无色气体到底是空气,还是氧气,讨论、上网、调查都弄不清楚,那怎么办?实验,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就是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无明显变化的就是空气.解答:解:有一无色气体,小斌说是空气,小龙说是氧气,到底是什么呢?A、讨论不出来,故A错误;B、实验是最好的方法,如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就是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无明显变化的就是空气,故B正确;C、上网也查不出来是什么气体,故C错误;D、只是一种未知的气体,也调查不出来,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验证方法,一试便知,实验非常重要.6.“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以下实验没有体现这两种方法的是()A.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B.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有关C.探究铁生锈的条件D.确定甲烷燃烧后的产物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根据“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法”的基本思想来分析解答.解答:解:A.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控制物体间的压力相同而接触面的面积不同,属于控制变量法;B.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要验证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应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控制压力相同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改变,属于控制变量法;C.探究铁锈蚀需要设计有氧气无水、有水无氧气,既有氧气又有水的环境对比试验进行验证;D.确定甲烷燃烧产物只需要点燃后观察是否有水和二氧化碳产生即可,既不属于“对比实验”,又不属于“控制变量法”.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法”的基本思想,掌握常见的实验过程是解题的关键.7.下列实验设计不是利用控制变量法的是()A.探究铁生锈的条件B.探究溶质在水中的溶解速率C.探究条形磁铁周围磁场的分布D.探究液体压强特点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化学实验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解答:解:A、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时,设计铁钉只和氧气接触,铁钉只和水接触,铁钉与氧气和水接触,通过对比说明铁钉锈蚀的条件.故利用了控制变量法;B、探究燃烧的条件时,通过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的燃烧对比,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所以燃烧了,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对薄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的燃烧对比可知,薄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所以燃烧了,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故利用了控制变量法;C、在研究条形磁铁周围磁场的发布实验中,采用等效替代的方法,用铁屑取代小磁针,通过观察铁屑的分布得到磁场的情况;故没有利用控制变量法;D、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需要保持两个物理量不变,研究另一个物理量对液体压强的影响,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选:C.点评:控制变量法是初中化学实验中最常用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识别和正确应用.8.有一瓶无色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你认为应该用下述哪种方法确定?()A.讨论B.调查C.上网查询D.实验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方法:讨论、调查、上网查询、实验,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讨论可以使实验探究更合理、更完善,不能代替实验做出实验证明,不能通过交流讨论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故该做法不合理.B、调查只是为实验探究过程找寻理论支持,不能代替实验做出实验证明,不能通过调查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故该做法不合理.C、上网查询可以为查阅资料、找寻理论支持,不能代替实验做出实验证明,不能通过上网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故该做法不合理.D、通过进行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故该做法合理.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小李同学以“我们所穿的衣服是什么面料”为题,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1)找出自己穿过的几件衣服进行观察、对比,同时还做了一张表格,从衣服商标上摘录了面料的种类.到服装厂了解制造衣服常用的面料,并收集了几种面料的下脚料.(3)到空气中分别点燃几种不同的面料,观察并记录他们燃烧的现象.(4)归纳概括得出所穿衣服用的是什么面料.小李采用的方法是()A.调查法B.观察法C.文献法D.实验法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题中的探究活动是通过实验法确定衣服的面料解答.解答:解:从(1)找出自己穿过的几件衣服进行观察、对比,同时还做了一张表格,从衣服商标上摘录了面料的种类.到服装厂了解制造衣服常用的面料,并收集了几种面料的下脚料.(3)到空气中分别点燃几种不同的面料,观察并记录他们燃烧的现象.这三方面可知小李采用的是实验法,故答案:D.点评:探究方法包括:调查法、观察法、文献法、实验法等.10.实验室台上有一瓶无色的气体,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氧气,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猜想假设B.查阅资料C.进行试验D.交流讨论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专题:科学探究.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猜想假设只是对问题的可能性进行合理的推测,不能通过猜想假设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氧气,故该做法不合理.B、查阅资料只是为实验探究过程找寻理论支持,不能通过猜想假设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氧气,故该做法不合理.C、通过进行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氧气,故该做法合理.D、交流讨论可以使实验探究更合理、更完善,不能代替实验做出实验证明,不能通过猜想假设确定该无色气体是否为氧气,故该做法不合理.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1.我们在进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主要采用的试验方法是()A.模仿B.对比C.推理D.假设。

对比实验中控制变量的思考

对比实验中控制变量的思考

对比实验中控制变量的思考摘要:小学科学实验中控制法是常见的科学方法,而控制变量则是整个实验的核心,是对比实验的灵魂,变量控制的好坏决定了实验是否成功。

关键词:控制法、对比实验。

关键词:1.对比实验中变量的认识1.1自变量自变量又称操作变量,是实验者可以自由操作的变量,它的变化会引起因变量的相应变化。

如在研究沉浮与物体的体积是否有关时,自变量就是物体的体积。

物质的体积由实验者控制,一般是很好确立的,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对比实验多是进行单因素比较,它着重分析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1.2因变量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改变而改变的一种变量,因变量的变化程度直接与自变量有关,同时也会受到控制变量的影响。

例如,因变量就是物体的体积大小,它是随着加入的自变量的改变而改变的,因此因变量是实验中重点观测的对象,应明确观测指标,细致观测,如实记录。

1.3无关变量无关变量是指在实验中除自变量以外其他会影响因变量的变量,实验中应严格控制,以求实验的公平性与有效性。

2、对比实验中变量的确认控制变量的概念在小学科学教材中并没有明确提出,但用控制变量法设计的实验一直是贯穿始终的。

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理解,我们以“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的实验为例,“不同的条件”是一组有水和一组无水,即自变量。

豆芽能否发芽则为因变量,我们就是通过豆芽是否发芽来判定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的。

然而水的有无变化不是影响实验结果的唯一因素,还有其他如光、温度、种子情况等等诸多因素,也会对发芽造成影响,这些因素就是实验中要保持不变的“相同条件”,即无关变量。

不同的条件需要改变,相同的条件需要保持不变,这两种变量都需要控制。

确认了实验中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才能有效控制它们。

3.控制变量3.1严格操作自变量操作自变量,让改变的条件合理改变是对比实验的中心问题,我们正是通过自变量来得到实验结果的变化从而得出结论的。

3.1.1注意自变量的单一性在小学阶段,对比实验多是进行单因素比较,主要是分析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初中物理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初中物理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初中物理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有许多,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有:观察法、实验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法、模型法、转换法、类比法、比较法等等,但这些知识都散布在初中物理课本各处,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掌握这一部分知识,下面就此做一个汇总。

1 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就是当一个物理量受到多个物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时,为了明确这个物理量与其中某个因素的关系,往往需要先控制其它的另几个因素不影响被研究的物理量的方法。

举例:(1)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物理量有关;(2)研究电流与电阻、电压关系时,先使电阻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然后再让电压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3)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4)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5)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2 等效替代法在物理实验中有许多物理特征、过程和物理量要想直接观察和测量很困难,这时往往把所需观测的变量换成其它间接的可观察和测量的变量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就是等效法。

举例:(1)要想研究玻璃板成像特点,关键的问题是设法确定像的位置,实验时具体的做法是另外拿一只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我们这样确定像的位置,凭借的是视觉效果的相同,因而可以说是采用了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2)确定物体的重心,把重力的作用点看作在重心上。

(3)在研究物体受几个力作用的情况时,引入“合力”的概念。

(4)在研究串联、并联电路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

(5)用排液法测物体的体积。

3 建立模型法建立模型法就是把物理实体或物理过程经过科学抽象转化为一定的模型,运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摒弃次要条件,突出主要因素,从而方便对物体本质的研究。

举例:(1)在物理学中,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条想象的线叫做光线。

(2)在研究磁体的磁场时,引入的“磁感线”;(3)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

4 转换法对于不易研究或不好直接研究的物理问题,而是通过研究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效应、作用效果间接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初级中学物理常见的研究方法

初级中学物理常见的研究方法
13
例:人们常用推理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在研究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时,伽利略
通过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和对实验结果的推 理得到如下结论:运动着的物体,如果不受 外力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并且一直运 动下去。
a b
小车在不同表面上的运动
毛巾表面
棉布表面 c
木板表面
14
推理的方法同样用在“研究声音的传 播”实验中。在如图乙的试验中,现有的实 验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通过实验现象推理 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这一结论 的
20
四、等效法:
➢ 等效是指不同的物理现象、模型、过程等 在物理意义、作用效果或物理规律方面是 相同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而保证结 论不变。等效的方法是指面对一个较为复 杂的问题,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案或设想,而使 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从而将问题化难为易, 求得解决。
21
书中实例:
等效电路 等效电阻 分力与合力等效 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小块固体的体积 ……
8
例2: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 有关”的过程中,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以下两种猜想: 猜想一: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和物质的种类有关。 猜想二:液体蒸发的快慢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 针对猜想一,同学们设计的实验及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在玻璃板上,同时用酒精和水涂一个同样大的圆斑,观察发现 酒精圆斑先干了。
2
初中物理中用到的科学方法有许多,例如观 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分类法、 类比法、等效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模型 法、推理法、比值定义法 、多因式乘积法、 放大法 、积累法、图象法、图表法、猜想法 等。下面我们介绍其中一些常见的研究方法。

控制变量法的失当套用例析

控制变量法的失当套用例析

控制变量法的失当套用例析作者:唐玉兰罗国忠来源:《物理教学探讨》2020年第07期摘要:控制变量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探究方法,但在教学中存在部分教师不顾实际情况而盲目套用这一方法的现象。

在一节课例“探究杠杆平衡条件”中,就存在刻意套用控制变量法的现象,并伴随暗含问题摇摆混同、实际问题主次颠倒、研究变量随意取舍等失当问题。

文章针对这些失当问题,提出了改进设想,使问题切合实际,方法有的放矢。

关键词:杠杆平衡条件;控制变量法;套用;主次颠倒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0)7-0069-4控制变量法是非常重要的科学探究方法之一,应用非常广泛,按理说身为教者的教师应该对其使用得心应手。

但笔者发现,在教材中没有明示控制变量法之处,有些教师自我发挥,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

例如,有些教师不管什么探究内容,总是想方设法把问题设计成“某某与什么有关”“影响某某的因素有哪些”等形式,然后套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似乎控制变量法是一种万能方法,能探究所有问题,这其实是对控制变量法的夸大、神化而导致的应用失当。

科学史表明,任何研究方法都有其相对应的研究问题和应用规则,没有哪个方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因此,本文首先厘清什么是控制变量法?然后以此分析一节课例“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看看这节课例是如何套用控制变量法?由此产生什么问题?1 什么是控制变量法在多变量(因素)问题中,一个研究对象可能受到多个变量的影响。

为了弄清研究对象与这些变量的关系,我们把多变量问题变成多个单变量问题,首先逐个研究单个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即每次只改变某一个变量,同时控制其他变量不变;最后把这些单变量结论综合起来,得出总结论。

这样的研究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它有如下几个特征。

研究问题。

多变量问题的特征比较明显,其标志性形式如“某某研究对象与哪些变量(因素)有关或无关”“如果有关,是什么关系”等。

典型例子如“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有哪些”“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有什么关系”等。

控制变量法(整合)

控制变量法(整合)

控制变量法物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可以说任何物理实验,都要按照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控制某些条件来研究。

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中学物理实验难以同时研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而是在分别控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分别得出实验结论。

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动脑与动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找到这“两个关系”,最终得出欧姆定律=/I U R 。

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控制导体的长度和材料不变,研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保证压力相同时,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学习。

中学物理课本中,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的有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研究电压一定、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研究电流做功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等均应用了这种科学方法。

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自然界中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因此影响物理学研究对象的因素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错、共同起作用的。

譬如说某段导体中通过电流的大小不仅和其两端电压有关,还和这段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的大小及材料种类等因素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物理课本中,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的有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研究电压一定、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研究电流做功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等均应用了这种科学方法。
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控制导体的长度和材料不变,研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保证压力相同时,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学习。
控制变量法
物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可以说任何物理实验,都要按照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控制某些条件来研究。
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中学物理实验难以同时研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而是在分别控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分别得出实验结论。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动脑与动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找到这“两个关系”,最终得出欧姆定律 。
自然界中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决定某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常常也很多。因此要人为的控制一些因素才能去研究。使它保持不变,然后来比较、研究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
例:下表是某实验小组所做的“探究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记录:
实验次数
接触面的材料
在物理教学中还有许多概念或规律之探索和推导的实验过程中,都运用了“控制变量法”这一科学方法,如在引导学生探索“导电体中电流大小同其两端电压大小和其电阻大小之间的定性关系,最终得出欧姆定律”和探索“力的作用效果同力的哪些因素有关,最终得出力的三要素”等实验过程中都用到了这一科学方法,使学生对“控制变量法”不断加深理解,并逐步达到有意识地去应用的目的。
D.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不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
2.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材料有关的是()
A.长度相同的镍铬合金丝,粗的比细的电阻小
B.横截面积相同的铜丝,短的比长的电阻小
C.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的铜丝和铁丝,铜丝的电阻比铁丝小
D.长度相同的铜丝和铁丝,铜丝的电阻可能比铁丝大
其次,在利用物理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如能灵活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有时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有这样一道题:已知甲导体的电阻比乙导体的电阻大,把它们并联在电路中,比较甲的电功率和乙的电功率。
简析:求解电功率的公式比较多: , , ,学生分析起来常常感到无从下手。电功率与两个因素有关,我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法”的思路解决这类问题。关键在于首先根据题目已知找到相同的因素,只让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再分析电功率与另一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具体分析如下:并联时,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所以我们可以选择 或 。已知R甲>R乙,可根据 直接得出 。也可用另一方法:已知 ,并联电路可知 ,可根据 也能够得出 。可见,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如能恰当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确实能起到提高解题速度与准确率的良好效果。在物理(如在力学、电学、热学)学习中,可用“控制变量”这一科学方法去分析解决的实际问题还很多,这为学生灵活应用这一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提供了保证。
一、控制变量法
为了找到因变量与诸多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需要用一一映射的办法各个击破二者之间的关系,如若涉及到隐变量(中间变量),需要用到换元法解决函数的运算问题,建立直接根本关系,而非间接关系。
“控制变量法”在新课标“科学探究”能力目标中被明确提出,所以是中考中的热点。
就是把一个多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通过控制某几个因素不变,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实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反过来,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
3.某同学做"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如下图所示,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观察图中情景可知该同学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A.水的温度有关B.水的表面积有关
C.水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D.上述三个因素都有关。
4.“等效法”、“类比法”、“控制变量法”、“归纳法”等都是在物理、化学问题探究中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探究实例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的是()
首先,在物理实验过程中,控制变量法是一种最常用的、非常有效的探索客观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具体做法是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手段(控制实验仪器设备等)主动干预或控制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在特定的观察条件下去探索客观规律。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导电体的电阻的大小同导电体的哪些特性有关时,可先故意将横截面积、长度都不同的一根镍铬合金丝和一根铜丝分别串入接有小灯泡的直流电路中,让学生分别观察灯泡发光的亮度,并问学生:刚才的实验现象能否说明电阻大小与导电体的某个特性有关?学生经过思考与讨论,得到的结论当然是否定的。再用横截面积和长度都不同的两根镍铬合金丝分别串入上述电路中,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并让学生思考这个实验能否说明电阻大小同导电体的某种特性有关,结论同样是不能。这时就可不失时机地问学生:“那么,我们应该取怎样的两根金属丝串入上述电路来做这个实验,以研究导电体的电阻大小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同时向学生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几根金属丝让他们选择。学生经过思考并相互讨论后,有的回答:应取两根横截面积相同、但长度不同的镍铬合金丝进行上述实验;有的同学说:应取两根长度相同、但横截面积不同的镍铬合金丝进行上述实验;还有的说应取长度、横截面积均相同的一根铜丝和一根镍铬合金丝进行实验比较。这时,教师可适时指出上述几种方法都可以,同时指出要研究电阻的大小同导电物质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种类这三个因素任何一个因素间的关系,就要人为地控制另外两个因素,使它们相等,并指出这种实验的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再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系统地进行上述实验,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去体验这一科学方法。
下表是该组同学所做实验的记录:
电磁铁(线圈)
50匝
100匝
实验次数
1
2
3
4
56电ຫໍສະໝຸດ /A0.81.21.5
0.8
1.2
1.5
吸引铁钉的最多数目/枚
5
8
10
7
11
14
(1)比较实验中的1、2、3(或4、5、6),可得出的结论是:电磁铁的匝数一定时,通过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
(2)比较实验中的1和4(或2和5或3和6),可得出的结论是: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一定时,线圈匝数;
近几年我们看到中小学教育逐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教学中应侧重培养学生的物理科学素质。而物理科学素质则由物理科学知识、物理科学能力、物理科学方法,物理科学意识和物理科学品质等诸要素构成。其中物理科学方法是科学素质的翅膀,是获取科学知识的手段。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方法,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和牢固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科学方法对人一生的学习和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打破以往“授之以鱼”的填鸭式教育,培养学生探究,启发学生思维,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知识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掌握科学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联想:在初中物理教材中,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经常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二、展示反馈:
1.下列说法中,能反映物体放出热量多少跟物体降低的温度有关的是()
A.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不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
B.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
C.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
压力F/N
摩擦力 /N

木块与木板
8
l.6

木块与木板
12
2.4

木块与毛巾
12
5.0
(1)分析比较序号①与②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2)分析比较序号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3)上述研究方法叫“拉制变量法”,下列实验中用到此方法的有(填序号)
①探究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②探究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③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④研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自然界中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因此影响物理学研究对象的因素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错、共同起作用的。譬如说某段导体中通过电流的大小不仅和其两端电压有关,还和这段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的大小及材料种类等因素有关。所以要想精确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特性,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单靠自然条件下整体观察研究对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研究对象施加人为的影响,造成特定的便于观察的条件,这就是“控制变量”的方法。例如为了研究某物理量同影响它的三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可将另外两个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它们保持不变,以便观察和研究该物理量与这一因素之间的关系。
A.研究电流的大小时,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大小来判断电流的大小
B.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C.在探究水的组成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