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研究院
《黄帝内经》知识点总结
![《黄帝内经》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73a289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f9.png)
《黄帝内经》知识点总结一、《黄帝内经》的整体框架《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共计81篇。
《素问》包括81篇,主要讨论人体的生理、病因、诊断、预防和治疗等内容;《灵枢》则包括80篇,主要讨论人体的结构、功能、病机、针灸等内容。
两部分内容相互补充,构成了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
二、《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1. 中医独特的医学思想《黄帝内经》提出了“阴阳”、“五行”、“气血”、“精气神”等重要医学思想,建立了独特的中医医学理论体系。
其中,阴阳学说强调了人体与自然界的对应关系,认为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是健康的基础;五行学说则强调了五脏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导了中医诊断与治疗的方法;气血学说强调了气血的运行和作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精气神学说强调了精、气、神对人体健康的重要影响。
这些理论体系贯穿了整部《黄帝内经》,成为中医学的核心。
2. 中医独特的诊断方法《素问》中提出了望闻问切的四诊法,“望”是指望诊病人的面色、精神等情况;“闻”是指听诊病人的呼吸声、音色等情况;“问”是指询问病人的病史、症状等情况;“切”是指切诊病人的脉象、腹部等情况。
这些方法综合了中医诊断的整个过程,成为了中医诊断的重要基础。
3. 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素问》中提出了针灸、药物治疗、饮食疗法、按摩等多种治疗方法。
其中,针灸疗法是中医学中的特色疗法,通过针刺、灸疗等手段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药物治疗则是通过中药材的配伍和煎服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饮食疗法则是通过调节饮食结构来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些方法综合应用,成为了中医治疗的独特方式。
三、《黄帝内经》的对现代医学的影响《黄帝内经》在中医理论、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中医理论方面,其阴阳、五行、气血、精气神等理论与现代医学中的生理、病理学有很强的对应关系,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在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方面,其望闻问切四诊法、针灸、药物治疗、饮食疗法等方法,为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
《黄帝内经》第一部医史篇第七集石破天荒
![《黄帝内经》第一部医史篇第七集石破天荒](https://img.taocdn.com/s3/m/e0d7849a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38.png)
《黄帝内经》第一部医史篇第七集石破天荒【提要】《黄帝内经》诞生了,标志着医学与巫术分离,标志着中华医学最终形成。
(河南洛阳)公元前770年,周平王由陕西迁都河南洛阳。
(河南洛阳古城墙)东周开始了,即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春秋战国时代。
有学者冷静地指出,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转型期。
这个时期,人才是最重要的。
一个人才,可使弱国变成强国,小国变成大国;一个人才,可成就一个诸侯的霸业,可使三军望风披靡,可使他国心惊胆战,可连续宫灭火吞并他国。
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大批仁人志士,支撑着天下的兼并战争。
史学界认为,春秋战国,共424年。
这四百多年漫长的兼并战争,导致各国急需人才。
(陕西长安阿房宫)为达到招募人才的目的,各国都采取了“厚招游学”的政策。
一时间,在思想界形成了诸子蜂起,百家林立的局面。
(山东淄博齐国故城博物馆)这便是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百家争鸣”。
杰出人才皆地涌出,这时一长串名垂青史的名字:老子、孔子、管子、孙子、子产、墨子、荀子、韩非子、孟子、庄子、邹衍、公孙龙子、苏秦、张仪等等。
一个个或胸怀治国强国大略,傲视群雄,纵横天下,或思维超凡,理论精妙,口若悬河。
以儒、道、法、墨、名、阴阳、纵横、兵、农、杂等为代表的诸子百家,为中国文化书上了辉煌灿烂的一笔,为中华民族形成卓尔不群的民族风格和极具特色的思想方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也为最终形成《黄帝内经》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河北邯郸丛台)诸子百家深邃的思想,是整个人类的巨大精神财富。
春秋战国时代,对我们来说,有一个重要的内容,这就是中国思想界在诸子的推波助澜下,沿着广阔的地平线,奏响了无神论向有神论挑战的序曲。
(山东淄博春秋殉马坑)在医学思想上,则对巫术之并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质疑。
一个个绚烂夺目的思想大师,奋力荡涤笼罩在生命科学上空的阴霾,令生命之光由巫术的重重困扰中穿射而出,为《黄帝内经》的诞生准备好了最合时宜的产房。
(河南新郑郑韩故城)公元前554年,郑桓公立子产为卿,子产便开始了二十多年的执政生涯。
黄帝内经的惊天秘密
![黄帝内经的惊天秘密](https://img.taocdn.com/s3/m/5fdb558d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07.png)
黄帝内经的惊天秘密古代医学文献中,黄帝内经被誉为中医的经典之作,被视为中医理论的根源和宝库。
其内容涵盖了中医的基础理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以及预防保健等诸多方面,被广泛认为是中医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性典籍。
然而,除了这些常见的内容外,黄帝内经中还隐藏着一些惊天的秘密,这些秘密或许能够探寻到更深层次的中医理论和医学奥秘。
第一章:黄帝内经的起源与流传黄帝内经,又称《素问》和《灵枢》,是中国古代医学宝典之一,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传说中,黄帝内经是由中国古代医学的奠基人黄帝所撰写,期间凝聚了黄帝、岐伯、扁鹊等许多医学大师的智慧。
黄帝内经通过问题和答案的对话形式,系统地总结了古代医学的理论、诊断和治疗方法,并在医学领域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章:黄帝内经的医学哲学黄帝内经的医学思想主张以天地人和谐为基本原则,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个微缩,人体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在黄帝内经看来,人体的生理状况与外部环境、人的行为习惯都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病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特定情况来进行个性化的治疗,以达到调和人体阴阳五行的目的。
这种以整体观念贯穿的医学哲学思想,极大地推动了古代医学的发展和完善。
第三章:黄帝内经的阴阳五行理论黄帝内经中提到了阴阳五行的概念,这是中医理论的基本框架之一。
阴阳代表了事物的相互关系及动态平衡,而五行则揭示了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化规律。
在黄帝内经的理论中,阴阳五行被运用于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以及调理身体的过程中,成为了中医诊疗的重要依据。
第四章:黄帝内经的针灸疗法黄帝内经中提到了针灸疗法,这是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气血经络系统,通过针灸可以调理经络、疏通气血,从而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并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和推崇。
第五章:黄帝内经的预防保健除了治病调理外,黄帝内经还强调了预防保健的重要性。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第四讲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第四讲](https://img.taocdn.com/s3/m/399d8940312b3169a451a46e.png)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第四讲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第四讲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
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
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
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参与整理:冷冷清清、佩之、晓杰、建良、慧从卢溪、zxiu、yhlj、天机锁、猪光宝器、树没叶、答答答、weiping、天色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
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依然是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在此,谢谢徐老师。
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梁冬:啊,谢谢您的光临,之前呢,我们不是徐老师和梁某人搭边出了一本书叫作《黄帝内经》嘛。
啊,有些朋友就反映,话说呢,说这个书全讲的你生活方面有什么不对,什么不对,然后呢,到底该怎么办没说!徐文兵:呵呵梁冬:啊,有些朋友很困惑,说怎么办呢?倒是我们录音师老马说了一句话,很真理,他说,你把那些不对的事情不做,你就对了!徐文兵:呵呵。
梁冬:其实生活里面不一定要做对的事,你只要不做不对的事,就可以了。
徐文兵:对,不见得非要买股票,不买股票不就不赔了嘛!梁冬:哈哈哈,或者说,买了股票不卖,你就不会亏。
徐文兵:无为而治,啊,不要干蠢事,要比那个瞎干蠢事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梁冬:对。
徐文兵:上期节目我们讲的一个是牛奶问题,一个是艾灸的问题。
梁冬:对。
徐文兵:艾灸呢,其实还是一个外治法。
梁冬:对。
徐文兵:呃,如果你想又喝牛奶,又把它消化掉,牛奶本身没错,啊,错的是呢,它积聚在你体内呢,你没法儿把它消掉化掉,如果能把它消掉化掉,那又是一个非常好的能源。
所以我们如果非要喝牛奶的话,那就在牛奶里面要加一些热性的这个中药的成份。
梁冬:拿姜来说,行不行?徐文兵:哎!那上次不是说广州的那个,梁冬:姜撞奶。
对。
徐文兵:姜撞奶,这本身就很对。
另外呢我们经常使用一些中药,叫荜茇,草字头一个毕业的毕,茇呢,也是草字头一个拨弄的拨,这是一个荜茇,还可以加肉桂,就是我们那个吃炖肉用的那个桂皮,啊,再加这个,很多人一喝牛奶就说过敏,说乳糖不耐受,说喝完以后呢就拉肚子,西医说你是缺什么酶,其实呢,你那酶有就是它温度不够,它没法工作。
《黄帝内经》第二部医理篇第十九集风调雨顺
![《黄帝内经》第二部医理篇第十九集风调雨顺](https://img.taocdn.com/s3/m/3777286a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24.png)
《黄帝内经》第二部医理篇第十九集风调雨顺【提要】医学气象学,在西方刚刚起步,而早在2500年前,《黄帝内经》便有了精辟的阐述。
(北京古观象台)我们祖先的目光,曾经长久地观察刮风、下雨、严寒、炎热、干燥、潮湿,这些自然界中最为常见的气象现象。
然后细致入微地研究它们与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
终于认识到气象对人体是一种怎样的影响,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河南告成周公测景台)我们无法知道我们的祖先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
《黄帝内经》天才地总结了先人的经验,把气象与人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预防等各个方面结合起来,从而在两千五百年前,便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精辟的医学气象学理论。
这个理论在西方却是近期刚刚开始兴起的一门学科。
山东中医药大学张灿玾教授:“我们研究医学,不能不研究气象学,不能不研究观察生物学。
这就是,(因为)人和自然界是一个整体。
这从中医来说,这种大整体的理论是绝对正确的。
一个生物也好,一个人也好,绝不能离开这个环境去生存。
因此你的生态变化,必然要受到大环境的影响。
所以我们研究医学必须要研究这个。
”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这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而生活在这个大自然中的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气候变化的影响。
《黄帝内经》指出,气象因素与人体生理活动关系密切,四季气候的变化,影响人体经脉之气的运行。
《素问·四时刺逆从论》说,春气在经脉,夏气在经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
《黄帝内经》以气候变化对江水的影响作比喻,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气候与人体的关系。
它指出:(字幕: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气温暖,江水平静。
(字幕: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泣)天寒地冻,江水凝结成冰。
(字幕: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天气酷热,江水沸沸扬扬。
(字幕: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而陇起)如果暴风猝然而起,则(江水)波涛汹涌。
若是表现在人的气血活动上,那么天热则气血畅通;天寒则气血运行缓慢。
付维康先生说,现代医学证实,人体某些生理指标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
《黄帝内经》中“治未病”思想的现代研究概况
![《黄帝内经》中“治未病”思想的现代研究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f98ffb9bfe4733687f21aa61.png)
《黄帝内经》中“治未病”思想的现代研究概况发表时间:2009-12-14T14:26:59.1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第25期供稿作者:杜新华[导读] 后世医家对治未病思想的发展,汉代张仲景对于治未病理论有独到而深入的研究,创造性的提出了“既病防变”的措施杜新华 (1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山西太原 030012)【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5-0260-03《黄帝内经》首先提出了“治未病”思想,其理论研究可谓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奠基之作,也是中国古代整体观念和自然观念在医疗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此后,历代医家对中医学“治未病”思想不断发挥,使其成为中医养生保健的主导思想和防治疾病的重要原则。
而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等预防思想,以及阴阳五行学说、整体观念、自然观念、道家哲学等中国传统文化观念,都是中医学“治未病”理论形成的历史文化根源。
现将研究概况介绍如下:1 “治未病”思想源流1.1 “治未病”思想的萌芽“治未病”这种防患于未然、预防为主的思想早在《内经》之前已有萌芽,如春秋时代的管仲在《管子·牧民》中曰:“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故祸不萌” 。
这种避祸防患的思想,影响到医学界,被引申发展成为《内经》“治未病”的思想。
《易经》、《孙子兵法》、《淮南子》等书籍也蕴涵着大量“治未病”的思想。
如《周易》云:“水在火上,既济。
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反映了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思想。
《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军事著作,就其哲学思想的内涵来看,也包含有“治未病”的思想。
如《孙子兵法·九变》指出:“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这体现了兵家“有备无患”的战略指导思想,与后来《内经》“上工治未病”的指导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妙。
《淮南子·人间训》提醒世人:“人皆轻小害,易微事,以多悔” 。
黄帝内经的主要学术观点
![黄帝内经的主要学术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25a9975a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b8.png)
黄帝内经的主要学术观点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医学著作,被誉为中医学的经典之作。
它包含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理论,对于中医学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黄帝内经的主要学术观点。
一、阴阳学说黄帝内经提出了阴阳学说,它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概念,用来描述宇宙万物的两个相对而又统一的方面。
在人体中,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保持着身体的平衡状态。
阴阳失衡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中医治疗疾病的关键就是调节阴阳平衡。
二、五行学说黄帝内经还提出了五行学说,它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五行包括木、火、土、金、水五个元素,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构成了宇宙和人体的基本运行规律。
在人体中,五行与五脏相对应,通过调节五行的平衡来治疗疾病。
三、经络学说黄帝内经提出了经络学说,它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是人体内部的一种通道,通过经络可以使气血运行畅通,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经络学说认为,疾病的产生是由于经络的阻塞或功能失调,通过调节经络可以治疗疾病。
四、病因学说黄帝内经对疾病的病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它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外邪侵袭、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多种原因导致的。
在治疗疾病时,需要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以恢复身体的正常状态。
五、诊断学说黄帝内经对医学诊断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提炼。
它强调观察、问诊、望诊、切诊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获取全面准确的病情信息。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通过综合分析来确定疾病的性质和病情。
六、治疗学说黄帝内经提出了多种治疗方法,包括针灸、草药、饮食疗法等。
它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不同疾病和个体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调节阴阳平衡、调整五行关系,以恢复身体的正常功能。
黄帝内经的主要学术观点为中医学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它的理论体系丰富而完整,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黄帝内经》中的中医药学理论与实践
![《黄帝内经》中的中医药学理论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21eacc7b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7a.png)
《黄帝内经》中的中医药学理论与实践《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药学的宝库。
它是我国古代医学的重要代表,对于中医药学的理论和实践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中医药学的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黄帝内经》的重要性和价值。
一、中医药学理论《黄帝内经》中的中医药学理论包括了中医的基本理论、病因病机、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最重要的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和气血理论等。
1.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中医药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也是《黄帝内经》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相对而又统一的对立面构成的。
在人体中,阴阳也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阴阳失衡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中医药学通过调节阴阳平衡来治疗疾病,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
2.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中医药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理论,也是《黄帝内经》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可以归纳为五种基本元素,即木、火、土、金、水。
在人体中,五脏对应五行,五行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中医药学通过调节五行的平衡来治疗疾病,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
3. 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也是《黄帝内经》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经络学说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一种特殊的通道系统,即经络系统。
经络系统贯穿全身,与脏腑组织相连。
中医药学通过调节经络的畅通来治疗疾病,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
4. 气血理论气血理论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也是《黄帝内经》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气血理论认为气和血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它们的运行和平衡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药学通过调节气血的平衡来治疗疾病,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
二、中医药学实践《黄帝内经》中的中医药学理论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还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中医药学实践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和推拿按摩等。
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药学中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也是《黄帝内经》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解读黄帝内经最好的书
![解读黄帝内经最好的书](https://img.taocdn.com/s3/m/8147de3c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1c.png)
解读黄帝内经最好的书
解读《黄帝内经》的优秀书籍有很多,以下是一些推荐:
•《梁东徐文兵对话黄帝内经》:这本书通俗易懂,适合初学者。
•《黄帝内经素问校释》和《灵枢经校释》(人民卫生出版社):这两本书全面解读了《黄帝内经》的内容,适合深入学习的读者。
•《黄帝内经》白话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这本书对《黄帝内经》进行了全面的白话翻译,适合初学者。
•《黄帝内经注解》(人民卫生出版社):这本书由多位医学专家共同撰写,对《黄帝内经》进行了详细的注解和解读,适合深入学习的读者。
•《黄帝内经解读》(中华书局):这本书由著名中医专家进行解读,内容准确、通俗易懂,适合初学者。
以上书籍都是解读《黄帝内经》的优秀之作,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黄帝内经研究院
![黄帝内经研究院](https://img.taocdn.com/s3/m/9e65cf2a5a8102d276a22f19.png)
《黄帝内经研究院》宗旨:未病先治,不得病,少得病,得小病,得病晚,以预防为主,被称为现代养生宝典古代医学家张景岳说过:“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
”所以我们要顺应四季: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的规律,才能颐养长生,内安外健。
长夏在五行属土,对应脾,脾脏喜燥而恶湿,一旦受到湿气的影响,则会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气机不畅。
湿为阴邪,好伤人阳气,当脾阳受损。
会表现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临床可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胸闷想吐、大便稀溏甚至水肿。
所以长夏的重点工作便是健脾去湿,说起去湿来,还要知道另一件事情,那就是立秋之后,气血走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去湿排毒的通路,那么在这个季节做好这条经络的保养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膀胱经在人体的背部,人体的五脏六腑均可在背部找到相应的对应区,如背上部对应肺和心脏,背下部对应脾、胃、肝、胆,腰部对应肾、膀胱、大肠和小肠。
所以保养背部也成了养生很重要的一点。
五脏六腑在背部的反应区肺部娇嫩最上面,左边为心右为肝,下面左脾右是胆,再下左胃右小肠,臀上左肾加膀胱,右边子宫和大肠。
1大椎突出、色素沉着肩颈长期劳损,易引发肩周炎,肩颈经络不通,脑部供血供氧不足,容易头晕头痛,心慌胸闷。
长痘:——肠道宿便便堆积,毒素代谢缓慢,便秘、腹胀、肠鸣2肺区毛孔粗大、色素沉着:——肺功能减弱,易引发鼻咽问题,鼻炎、咽炎、候咙,干痒、易上火、胸闷气短。
3心区毛孔粗大、色素沉着、长痘:——心火旺,有心事,浅睡多梦,心悸,心慌,手脚冰冷。
4肝区明显凸起:——肝火旺、心情抑郁或脾气暴躁,面黄,口苦,目赤干涩,解毒功能弱,易引发洒精肝,脂肪肝,胆结石,两肋满胀,后背发沉,容易小叶增生,乳腺增生,手脚冰冷。
5脾区推膀胱经时更容易判诊,有气节、肿胀:——肤色暗黄、皱纹明显、胃口不好、胃火或胃寒、口臭、胃胀胃疼、打嗝反酸,肌肉松弛、易淤青,月经不调。
《黄帝内经》情志理论之研究的开题报告
![《黄帝内经》情志理论之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415be06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6b.png)
《黄帝内经》情志理论之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黄帝内经》是中医学里的经典之一,其情志理论是中医学里一项重要的理论体系。
情志学说是指人的情绪、思维和心理活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其内容包括情感、意志、智力和意识等方面。
此理论适用于很多疾病,最常用的是针对心理问题和脏器失调的治疗。
要研究《黄帝内经》里面的情志学说,需要深入挖掘其蕴含的思想和方法论,加深对于人体健康道路的认识。
对显著缺乏了解东方文化内每个人的兴趣产生的文化冲突的西方社会而言,此研究将有助于拓展文化交流和增强文化信任度。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课题旨在探讨《黄帝内经》中情志学说的内涵和实际应用,深入分析其哲学观点和临床应用价值,探究其中的现代意义和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相应的发展方向和思路。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情志学说的起源、内容和特点;2. 《黄帝内经》的情志学说的基本思想和理论;3. 情志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4. 情志在中医治疗中的应用和技术;5. 对情志学说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探讨。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资料、实证分析、理论研究等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 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系统学习和初步认识情志学说的概念、特点和实际应用;2. 分析研究《黄帝内经》里的情志学说和中医理论的基本原理;3. 系统研究情志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4. 分析研究情志在中医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技术;5. 总结探讨情志学说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思路。
四、预期成果通过对《黄帝内经》情志学说的深入研究,本次研究预期达到如下几个成果:1. 深入理解中医情志学说的基本内涵和作用机理,探究其中的现代意义和应用价值;2. 增进对于人体健康中情志方面的认识,提升个人和社会健康水平;3. 挖掘中医思想的独特价值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4. 为相应的理论和实践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提高中医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
黄帝内经研究大成
![黄帝内经研究大成](https://img.taocdn.com/s3/m/bb4ffbd5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1f.png)
黄帝内经研究大成《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的经典巨著,被誉为中医学的基础,《黄帝内经》详细阐述了人体的生理结构、病因病机以及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
该书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其中《素问》主要描述的是人体的一般理论,而《灵枢》则涉及到具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黄帝内经》通过以地理、气候为背景描绘人体的结构和机能,提出了“天人相应”的观点,即人体是一个小宇宙,与宇宙万物相互关联相互制约。
这与现代科学的整体观念十分相似。
《黄帝内经》强调了人体的自愈能力,主张通过调整饮食、运动和情绪等来维持健康,提出“未病先防”的理念,与现代医学的健康理念相契合。
在病因病机方面,《黄帝内经》提出了“六淫”和“五脏”理论。
六淫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并将其与人体的五脏相对应,提出了六淫对人体的侵袭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黄帝内经》强调了辨证施治的重要性,即针对不同的疾病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是中医最基本的思想之一。
同时,《黄帝内经》也对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进行了系统总结和理论阐述,《素问》中还有许多有关脉搏、舌诊等诊断方法的论述。
这些方法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对后世中医学家的研究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对于理解人体的生理结构和病机、提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其语言古奥、篇幅庞大,有时难以理解和应用,因此需要不断的研究和解读来发掘其中的精髓。
总的来说,尽管《黄帝内经》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但其对中医学和健康保健的影响依然深远。
它不仅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认识人体、维护健康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因此,对《黄帝内经》的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相信在未来的研究中会有更多的发现和意义的探索。
论《黄帝内经》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
![论《黄帝内经》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37a2926c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bf.png)
论《黄帝内经》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篇一论《黄帝内经》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一、背景与意义《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对于研究中医学术、哲学思想、古代文化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在现代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重新审视《黄帝内经》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医的本质,还能够为现代医学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考。
二、相关文献综述与领域现状自古至今,对于《黄帝内经》的研究不胜枚举。
古今中外的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涉及到医学、哲学、文化等多个领域。
目前,随着中医在国际上的认可度提高,对于《黄帝内经》的研究也逐渐受到国际学者的关注。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1. 学术价值医学理论:《黄帝内经》详细论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多个方面,建立了完整的医学体系。
如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等,都是中医理论的基石。
哲学思想:《黄帝内经》中的阴阳五行思想,不仅是医学的基础,还是中国哲学的核心。
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对现代生态学、环境学都有指导意义。
文化价值:《黄帝内经》反映了古代中国的社会、文化、生活等多个层面,为我们研究古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 现实指导意义养生保健:《黄帝内经》强调“治未病”,注重养生和预防。
它提出的饮食有节、起居有序、不妄作劳等养生原则,对现代人的健康生活仍有指导意义。
医学实践:虽然现代医学与中医有很大的不同,但《黄帝内经》中的一些治疗原则和方法,如针灸、推拿、草药等,在实践中被证实是有效的。
结合现代医学技术,可以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
跨学科思考:《黄帝内经》的整体观念和系统思维,可以为现代医学提供新的思考角度。
例如,现代医学越来越注重身心并治,这与《黄帝内经》中的观念不谋而合。
四、结果与讨论从学术角度看,《黄帝内经》的价值不仅在于它建立了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还在于它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价值。
从现实指导意义来看,它为我们提供了养生保健的原则,医学实践的参考,以及跨学科思考的可能。
百病之源黄帝内经中的情志与身心健康
![百病之源黄帝内经中的情志与身心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018a56ac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9b.png)
百病之源黄帝内经中的情志与身心健康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其中,情志与身心健康的关系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情志指的是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而身心健康则是指人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状况。
黄帝内经认为,情志是百病之源,对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黄帝内经的角度探讨情志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首先,黄帝内经认为,情志与身心健康密切相关。
情志的不稳定会导致身心失调,进而引发各种疾病。
例如,情绪过于激动或过于抑郁都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黄帝内经中有一句经典的话:“喜怒哀乐,不合适则伤脾胃。
”这句话表明,情绪的波动会对脾胃功能产生影响,进而引发消化系统的疾病。
另外,黄帝内经还指出,情志的不稳定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对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其次,黄帝内经提出了情志与五脏的关系。
五脏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
黄帝内经认为,每个脏器都与特定的情绪相关联。
例如,心与喜悦相关,肝与愤怒相关,脾与思虑相关,肺与忧伤相关,肾与恐惧相关。
当某种情绪过于激动或过于抑郁时,会对相应的脏器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引发相关的疾病。
因此,保持情绪的平稳对五脏的健康至关重要。
此外,黄帝内经还提出了情志与气血的关系。
气血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人体内的气和血液。
黄帝内经认为,情志的不稳定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例如,情绪过于激动会导致气血上升,引发头痛、失眠等症状;情绪过于抑郁会导致气血下降,引发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因此,保持情绪的平稳对气血的健康至关重要。
最后,黄帝内经提出了情志调摄的方法。
黄帝内经认为,调节情志可以通过调节饮食、运动、作息等方面来实现。
例如,饮食方面,黄帝内经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饮食原则,即要保持饮食的均衡,多吃五谷、五果、五畜、五菜,以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
运动方面,黄帝内经提出了“适度运动”的原则,即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
览百年《内经》集研究大成——读《黄帝内经百年研究大成》
![览百年《内经》集研究大成——读《黄帝内经百年研究大成》](https://img.taocdn.com/s3/m/fcb81111453610661ed9f4df.png)
浙江中医杂志2019年2月第54卷第2期览百年《内经》集研究大成——读《黄帝内经百年研究大成》陈永灿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07关键词黄帝内经百年研究大成中医学术发掘书评医案医话由上海中医药大学王庆其教授等领衔编撰的《黄帝内经百年研究大成》于2018年1月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是书历时六度春秋,汇集百年研究,立足《内经》原著,继承创新并举。
笔者读后,深感其视角恢弘,气势磅礴,足可谓鸿篇巨制。
兹就部分亮点,发表一得之见,不望为之锦上添花,但希能够抛砖引玉。
1如犀烛隐,正本清源究文化本书的第一亮点是文化研究深。
《内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秦汉以前临床经验相结合的结晶,要系统研究《内经》,就必须追本溯源,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对其理论体系构建的影响。
该书开篇即为《内经》文化研究,内容分为《内经》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内经》的文化渊源及价值研究、《内经》的自然科学成就、《内经》“和”思想研究及《内经》思维方法研究,对《内经》文化作了全方位的研究,为探寻《内经》文化根源的学者照明了道路。
书中指出,《内经》时代的农耕经济形式与宗法制社会形态对当时主流的哲学观念与文化精神有着决定性作用,进而影响了《内经》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医学观念和人文精神的形成。
哲学思想涵盖天人关系、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形神关系与“和”思想,思维方法包括经验思维、整体思维、关联性思维、象数思维、推理判断及辩证思维,医学观念分为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治疗观、养生观和死亡观,人文精神包含人性论、人本精神与人生境界。
本书研究《内经》文化系统全面,深入细致,内容精彩纷呈,评述中肯到位,梳理了《内经》的文化内容,追溯了《内经》的文化根源,可为《内经》文化研究者学习借鉴。
2知行合一,条分缕析阐临床本书的第二亮点是临床阐发全。
王庆其教授说:“中医学经典是先人们临床医疗经验的结晶,离开临床实践就无法解析经典的隐奥,立足临床实践是研读中医学经典的最高境界。
黄帝内经怎么学
![黄帝内经怎么学](https://img.taocdn.com/s3/m/8cf2b48e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a.png)
黄帝内经怎么学黄帝内经怎么学由大成之道国学研究院张成院长,张成导师。
从黄帝内经学习的角度出发,总结整理出来了,黄帝内经怎么学,请大家耐心的阅读本。
黄帝内经概论我们讲一下黄帝内经怎么学,黄帝内经到底讲的什么呢?首先我们介绍一下,医学的书很多,但是经典只有两部,一部就是《黄帝内经》,大家看就是这本书,一本就是《伤寒论》。
这两本书是非常重要的经典,我先介绍一下什么叫经,经,大家看这个“经”是由什么组成的。
古代的经是这样写的(繁体),那么经这边是丝线,也有人认为这个经(另一种繁体),它的原始意象应该是什么呢?应该是脐带,脐带其实在我们人生命当中是很重要的一个东西,你出生以后才切断那个脐带,它是连接先天和后天一个东西,所以它是一个根本性的东西。
那么什么叫经呢?我们如果看过织布的话,或者是看过地球仪都会知道,南北为经,那么织布也是,先拉过来的这条线叫做经,这个线只要一拉过来,它有一个特性,它就永远不许再动,而相对这个经线呢,要想把这个布织成了需要什么线,需要纬线,所以纬是什么意思呢,纬是横着的线,就是它属于变动。
所以古代有经书、有纬书,所谓的经书它都有一个概念。
我们中国古代国学号称有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然后中医的书里边是以《黄帝内经》为经。
为什么这么说呢?所有的经书它都有一个特性,它都具有亘古不变的特性,而且都是讲根本的东西,讲本质的东西就叫做经,不是所有的书都可以称之为经书的。
那么纬书在中国古代汉代出了很多,它主要的问题都是在讲变化,纬书是讲变化的。
中国的医书里边还有一本书叫做《伤寒论》,那么什么叫论呢?大家记住所有的论发这边声音的,发这个仑声音的,都代表次序和次第,比如说我们说话有次序,就叫言论。
那么如果你人有次序,是什么,人伦,这是人伦。
那么水要有次序,一个波纹,一个波纹散开的,水要有次序那就是沦。
那么《伤寒论》这本书呢,实际上是涉及治疗学的一本书,这本书实际上它是在讲什么次序呢,实际上在讲人得病的次序,得病的次序是什么呢?首先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大家先不要发愁,说我不理解这些词,没有关系,所谓太阳指的是什么呢?太阳就是指比如说是人的表层,像我们先前讲过的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后部一条大阳经,那就属于太阳,这是人的表,小肠也属于太阳。
黄帝内经 重点总结
![黄帝内经 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4d4d002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87.png)
黄帝内经重点总结1. 引言《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被誉为中医药的源头。
全书共分为两部分,分别是《灵枢》和《素问》。
本文将从整体上对《黄帝内经》进行重点总结,包括其核心理论与重要内容。
2. 黄帝内经的核心理论2.1 阴阳五行理论阴阳学说是《黄帝内经》的核心理论之一。
阴阳是矛盾统一的对立统一体,存在于宇宙万物之中。
五行理论是对阴阳变化的具体分类和描述,包括金、木、水、火、土五个运动状态和属性。
2.2 气血理论气血理论是《黄帝内经》的另一个核心理论。
气是人体内的运动力量,血是人体内的营养物质。
气血的平衡与流通对人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3 病因病机理论《黄帝内经》提出了病因病机理论,认为疾病的形成是由于外界邪气入侵或内外因素之间的不平衡。
此理论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3. 《黄帝内经》的重要内容3.1 《灵枢》《灵枢》是《黄帝内经》的一部分,共计81篇,主要涉及疾病的病因、症状、诊断与治疗等方面内容。
其中最为重要的篇章包括《天年》、《邪气脏腑病形》、《针解》等,对中医诊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3.2 《素问》《素问》是《黄帝内经》的另一部分,共计81篇,主要涉及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理论等方面内容。
其中最为重要的篇章包括《阴阳应象大论》、《生气通天论》、《本病论》等,对中医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4. 《黄帝内经》对中医的影响《黄帝内经》被视为中医药的经典著作,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对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黄帝内经》的核心理论成为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中医诊断与治疗方法的源头也可追溯到这部经典著作。
5. 结语通过对《黄帝内经》的重点总结,我们可以了解到其核心理论以及对中医发展的重要影响。
作为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文献之一,《黄帝内经》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中医传承与发展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黄帝内经(原文+注释+译文)
![黄帝内经(原文+注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cd215c91caaedd3382c4d39e.png)
黄帝内经(原文+注释+译文)《黄帝内经》----我国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我国最早典籍之一,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
成书亦非一时,作者也亦非一人。
起源于轩辕黄帝,代代口耳相传,经道家、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而成的黄老著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
是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也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一说,《黄帝内经》为秦汉代黄老学派所著。
寓古时黄帝岐伯君臣问答,对话式医学论文风格,体裁独特。
以道家阴阳、五行、养身学说以及天文历法等内容,运用皇帝宫大内保存的历代医学方面的资料及当时人群在健康与医学实践上的经验、教训的总结,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积极倡导重视预防及非医学技术干预的养身延年术。
介绍及论证了从生活习惯干预到心理干预、从经络原理到经络治病术、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相关人体解剖、生理病理到使用药物原则及注意事项等内容,是我国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著作,所以被称为医之始祖。
内容广博,被誉为综合性百科全书。
1主要内容《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素问》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
《灵枢》是《素问》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内容与之大体相同。
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
《黄帝内经》基本精神及主要内容包括: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和运气学说等等。
黄帝内经第八十篇原文及译文注释
![黄帝内经第八十篇原文及译文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8ddac535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4c.png)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它是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之一,对后世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第八十篇《纪大论》是《黄帝内经》中的重要篇章,它系统阐述了中医的理论、诊断与治疗方法,对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黄帝内经》第八十篇的原文进行解读和翻译,并对其中关键内容进行注释分析。
一、《黄帝内经》第八十篇原文《黄帝内经》第八十篇原文是一部医学著作,其内容丰富、深奥,包含了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黄帝内经》第八十篇由六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四气调神大论》、《生气通天大论》、《藏气法时大论》、《五气应形大论》、《阴阳应象大论》和《平人气象大论》。
二、《黄帝内经》第八十篇译文注释1. 《四气调神大论》《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第八十篇的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人体健康与四时气候的关系。
通过调节饮食、起居、运动等生活方式,可以保持身体的平衡,预防疾病的发生。
这部分内容对于中医养生和预防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生气通天大论》《生气通天大论》主要论述了人体的气血运行规律,以及气血失调所导致的各种疾病。
通过调节情志、饮食、运动等方面,可以调和气血,保持身体的健康。
这部分内容对于中医治疗气血失调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藏气法时大论》《藏气法时大论》主要论述了人体的阴阳盛衰规律,以及阴阳失调所导致的各种疾病。
通过调节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可以调和阴阳,保持身体的健康。
这部分内容对于中医治疗阴阳失调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 《五气应形大论》《五气应形大论》主要论述了五脏与五行的相互关系,以及五脏失调所导致的各种疾病。
通过调节饮食、情志、运动等方面,可以保持五脏的平衡,预防疾病的发生。
这部分内容对于中医调理五脏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5. 《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主要论述了阴阳的相互关系,以及阴阳失调所导致的各种疾病。
通过调节饮食、情志、运动等方面,可以调和阴阳,保持身体的健康。
黄帝内经哪个版本好
![黄帝内经哪个版本好](https://img.taocdn.com/s3/m/295c2864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20.png)
黄帝内经哪个版本好黄帝内经哪个版本好由大成之道国学研究院张成院长原创,如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
《内经》学术体系的结构第一节就是讲的《内经》学术体系的结构,体系的结构又从两个方面来谈。
一个是医学理论的结构问题,医学理论的结构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内容。
主要的是脏像,或者脏像学说,也有人说应该叫脏像理论。
没关系,学说也是理论。
所以叫脏像学说。
这个脏像学说本来就是应该包括经络学说。
但是由于经络学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所以在历版的教材,就把脏像、经络分成两章来讲的时候比较多。
实际上,从原则上来说,脏像包含有经络在内。
从理论来说,医学理论这个基础来说,有脏像、经络、病机,包含有病因、发病、病理、传变,这些都属于病机。
病证,《内经》里包含有很多种病证,诊法、治则、疗法。
疗法就是一些治疗具体的措施。
比如说针刺方法,还有取嚏疗法,还有寒冷疗法,还有饥饿疗法等等,洗浴疗法、艾灸,这都是具体的疗法。
黄帝内经哪个版本好再有就是养生,又叫摄生,现在的叫做康复,这类内容。
这些东西是各位过去在学《中医基础》的时候学过的,只不过在《内经》里头,作为《内经》的理论体系的医学理论,是这样的一些内容。
其实《中医基础理论》的产生,就是从《内经》理论产生出来的。
换句话说,《中医基础理论》这门课的开始,实际上就是从七十年代、六十年代末吧,把这个二版教材,《内经讲义》概论部分抽出来,又加以充实,作为一个《中医基础理论》课,所以《中医基础理论》课,基本理论是从《内经》里来的。
当然作为这门课程,它又补充了一些后世的东西,所以《中医基础理论》一些个内容,和《内经》里头有些内容,它本来就是一致的,只不过我们在讲的时候,需要从《内经》的角度来讲,或者说我们是作为后期提高课来讲这些内容。
关于脏像、诊法、病机、经络,这些具体的内容,我在这里就不再多讲了。
以后咱们学习的时候要学到。
大家可以自己参考一下教材。
医学的基础再有就是医学的基础,第一个不是医学的理论吗?第二讲医学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内经研究院》宗旨:未病先治,不得病,少得病,得小病,得病晚,以预防为主,被称为现代养生宝典
古代医学家张景岳说过:“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
”所以我们要顺应四季: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的规律,才能颐养长生,内安外健。
长夏在五行属土,对应脾,脾脏喜燥而恶湿,一旦受到湿气的影响,则会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气机不畅。
湿为阴邪,好伤人阳气,当脾阳受损。
会表现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临床可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胸闷想吐、大便稀溏甚至水肿。
所以长夏的重点工作便是健脾去湿,说起去湿来,还要知道另一件事情,那就是立秋之后,气血走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去湿排毒的通路,那么在这个季节做好这条经络的保养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膀胱经在人体的背部,人体的五脏六腑均可在背部找到相应的对应区,如背上部对应肺和心脏,背下部对应脾、胃、肝、胆,腰部对应肾、膀胱、大肠和小肠。
所以保养背部也成了养生很重要的一点。
五脏六腑在背部的反应区
肺部娇嫩最上面,左边为心右为肝,
下面左脾右是胆,再下左胃右小肠,
臀上左肾加膀胱,右边子宫和大肠。
1大椎突出、色素沉着
肩颈长期劳损,易引发肩周炎,肩颈经络不通,脑部供血供氧不足,容易头晕头痛,心慌胸闷。
长痘:——肠道宿便便堆积,毒素代谢缓慢,便秘、腹胀、肠鸣
2肺区
毛孔粗大、色素沉着:——肺功能减弱,易引发鼻咽问题,鼻炎、咽炎、候咙,干痒、易上火、胸闷气短。
3心区
毛孔粗大、色素沉着、长痘:——心火旺,有心事,浅睡多梦,心悸,心慌,手脚冰冷。
4肝区
明显凸起:——肝火旺、心情抑郁或脾气暴躁,面黄,口苦,目赤干涩,解毒功能弱,易引发洒精肝,脂肪肝,胆结石,两肋满胀,后背发沉,容易小叶增生,乳腺增生,手脚冰冷。
5脾区
推膀胱经时更容易判诊,有气节、肿胀:——肤色暗黄、皱纹明显、胃口不好、胃火或胃寒、口臭、胃胀胃疼、打嗝反酸,肌肉松弛、易淤青,月经不调。
6肾区
发黑、色素沉着、肾虚纹、腰眼深:——肾气不足,易脱发,记忆减退,睡眠质量不高,夜尿频繁,易受惊吓,黑眼圈,眼袋明显,耳鸣,易浮肿,怕泠,手脚冰,内分泌失调,月经不调,妇科疾病,夫妻生活不和谐,性冷淡,不孕不育,腰酸背痛,下肢循环不好。
立秋以后做做背,个个活到一百岁。
现在的季节也是中医里说的长夏。
虽然立秋了,但是夏天的暑气还没有消除。
身体内积聚了一个夏天的寒湿,毒素,在这个季节是最好排出的时候。
尤其对膀胱经按摩刮痧艾灸,不但可以祛除身体的寒湿,毒素,还可以缓解颈肩腰腿痛的症状。
会让沉重的身体感觉轻松异常。
缓解身体疲劳,改善睡眠质量,针对肝火过胜会有很大缓解。
滚动背部
做法:坐在毯子的前端。
双腿弯曲,脚踩住地面,双手扶住膝盖,把小腹收紧,下巴内收。
然后让背部在地面上像摇篮一样前后滚动。
用背部在地面上反复滚动,就有效地刺激到了两条重要经络。
坚持滚背可疏通膀胱经和督脉,“滚”上一段时间,不但能提升肾阳,更能摇出好心情。
这个季节也要注意排湿,可以熬制红小豆薏米水。
少吃辛辣油腻,多食酸甘润的事物。
立秋后肺气当令,开始适当食用滋阴养肺的事物,如百合,莲子,银耳,芝麻之类。
鱼腥草雪梨也是不错的选择。
脸上经常起痘痘,嗓子不舒服的,想要好肤色的,赶快来做后背,因为肺主皮毛开窍于鼻!经常通肺经有好处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