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治疗进展论文
痛风研究进展
痛风研究进展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随着人们的饮食结构在日益地改变,痛风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地上升。
痛风的出现和人们的种族、饮食习惯、职业性质以及生活环境等等息息相关。
近年来,伴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对痛风的研究也在逐步增多。
因此,笔者现将有关痛风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痛风及其发病机制1.1痛风的相关理论痛风主要是由于单钠尿酸盐在体内所沉积从而引起晶体相关类的关节性病。
如果人体内的尿酸排泄不正常,就极易导致高尿酸症状的出现。
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2012年,我国的痛风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普通人群的患病率约为1.18%[1]。
由于我国的地区人口分布具有地域性差异,台湾地区和北方的青岛地区痛风的发病机率远远高于其它地区。
痛风主要包括了急性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性关节炎以及尿酸性尿路结石,病症严重的患者还有可能出现部分关节残疾和肾功能受到影响。
同时,痛风还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例如高血压、腹型肥胖以及心血管疾病等等。
痛风的发生不仅和患者的年龄有关,而且还和患者的性别、身体状况有关。
患者一般为中老年人居多,男性患者患痛风疾病的概率远远大于女性。
根据不同的发病原因,痛风可以分成两种:(1)原发性,指的是在排除其他疾病影响的基础上,因为先天性的尿酸排泄不通畅所引起的。
因此,原发性痛风主要和先天性因素有关。
(2)继发性,指的是由于肾脏的原因或者其他药物所引起的尿酸排泄减少以及骨髓增生性等疾病。
1.2痛风疾病的发病机制在人体血液中大部分的尿酸主要是以钠盐的形式[2]。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主要是因为尿酸的浓度超过了标准值,呈现一种过于饱和的状态。
如果尿酸钠微结晶沉淀在关节组织中,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炎症反应,从而造成关节损伤。
尤其是血尿酸一直处于超饱和状态,就很容易形成结晶状态。
有些患者虽然没有发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但是有些痛风石患者也没有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记录。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还和患者的饮食情况以及过度劳累有关。
痛风病的研究进展
痛风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摘要:近年来痛风症及其前期的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逐年上升,人们对其病因、病机和治疗手段的研究也日益增多,本文将从中、西医的角度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痛风;高尿酸血症;The western medicin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progress of gout ABSTRACT: The incidence of gout and hyperuricemia the early stage of gout are increased steadily in recent years, the study of its etiology,pathogenesis,and treatment is also increasing,this text reviewed the recent studies on gout and hyperuricemia of western medicin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EY WORD: Gout;hyperuricemia;痛风一词起源于拉丁文(gutta)意为“一滴”侵害衰弱关节的恶性体液,是嘌呤类物质代谢紊乱,血尿酸浓度持续增高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软组织所致的一组代谢性疾病。
临床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特征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炎畸形,常累及肾,引发慢性间质性肾炎和肾尿酸结石,痛风性关节炎常为该综合征的首发表现。
痛风的生化标志是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肥胖、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密切相关,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代谢性疾病[1],据统计我国普通人群中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约为10%[2],它已成为当今社会最常见的代谢病之一。
因此,其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和新药研发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加之近年来尿酸重吸收及分泌的分子机制被阐明,针对该靶点的药物开发引起许多学者的兴趣。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痛风是一种由尿酸代谢紊乱引起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急性关节炎发作及慢性关节炎、尿酸结晶沉积及相关器官损害。
近年来,随着对痛风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痛风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新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痛风的诊断与治疗的新进展。
一、诊断方法的新进展1. 临床表现综合评估痛风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包括急性发作的关节红、肿、热、痛,慢性关节炎、尿酸结晶沉积相关的石症等。
临床医生在诊断时需综合评估患者的症状,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进行判断。
2. 实验室检查的改进血尿酸水平是痛风诊断的关键指标,但它受多种因素影响,易出现波动。
近年来,血尿酸光敏法及干扰测定已应用于临床,可提高尿酸浓度的测定准确性。
此外,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等炎症指标的检测也有助于痛风的诊断。
3. 免疫学技术进展免疫学技术的进步为痛风的诊断提供了有力工具。
例如,尿酸结晶的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尿液中的尿酸结晶,有助于确定尿酸结晶性痛风的诊断。
此外,尿酸结晶相关的免疫学检测还可用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二、治疗方法的新进展1. 药物治疗痛风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炎治疗和尿酸降低治疗。
近年来,全身性和局部性的抗炎药物不断涌现,并逐渐应用于痛风的治疗中。
同时,尿酸降低治疗方面的药物也不断更新。
新型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可溶性尿酸转运蛋白抑制剂和尿苷酸合成酶抑制剂等具有较高效果和较低副作用,成为痛风治疗中的新选择。
2. 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的干预在痛风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合理的饮食习惯和体重控制对痛风的预防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营养学、生活习惯和运动学等领域的研究为痛风患者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方案。
3. 综合治疗策略痛风是一种慢性疾病,综合治疗策略包括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复发等方面。
在新进展中,痛风临床研究不断开展,为痛风治疗提供了更加详尽和全面的指导。
临床医生通过精确的诊断和多元化的治疗手段,可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痛风治疗的成功率。
治疗痛风药物研究进展
t i v e n e s s a n d t h e s i de — e fe c t s n e e d f u r t h e r c l i n i c a l v e r i f i c a t i o n. Th e c o mmo n l y us e d a nt i — g o u t dr ug s o r n e w d r u g s u nd e r r e s e a r c h i n c l u .
药学 实 践 杂 志
1 4
2 0 1 3年 1月 2 5 日第 3 1卷 第 1 期
J o u r n a l o f P h a r ma c e u t i c a l P r a c t i c e , Vo 1 . 3 1,No . 1, J a n u a r y 2 5, 2 0 1 3
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疗 痛 风 药 物 研 究 进 展
徐 - i s , 陈海 生( 第二军医大学 药学 院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 , 上海 2 0 0 4 3 3 )
[ 摘要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 痛 风 的发 病 率 不 断 上 升 并 出 现 低 龄 化 , 寻 找 高 效 低 毒 的抗 痛 风 药 物 成 为 当务 之 急 。 目前 , 对于痛风的常规治疗仍以西药为主 , 这 些 药 物 以不 同 的 作 用 机 制 达 到 缓 解 或 治 疗 痛 风 的 目的 , 但l 临床 发 现 它 们 都 具 有
药 物 治疗 潜 在 危 害 和处 理方 法 , 归 纳 抗 高 尿 酸 血症 或 痛 风 的 中 药 研 究 , 为开发 新型抗痛 风药物提 供有效途 径 , 并 对 抗 痛 风 新
药 的 研 发 进行 了展 望 。
痛风——论文
痛风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涉外护理系(3)09—1班邓若兰是人体内嘌呤的物质的新陈代谢发生紊乱,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年利用中医药在痛风临床上取得进展性突破,应用中医四联修复激活疗法通过调和气血,滋肾驱风,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治疗进展突破,无论病史长短,患病年龄大小,均15-30天见效,症状逐渐消失,治愈后不易复发。
结果临床应用3658例,少则2-3周期,症状全部消失,6个月至3年随访,无1例复发。
关键词:痛风、症状、并发症、原因剧烈疼痛,一般多在子夜发作,可使人从睡眠中惊醒。
痛风初期,发作多见于下肢。
痛风可引起肾脏损害:痛风可以出现肾脏损害。
据统计,痛风病人 20 %—25 %有尿酸性肾病,而经尸检证实,有肾脏病变者几乎为 100 %。
它包括痛风性肾病、急性梗阻性肾病和尿路结石。
如耳轮和关节周围,我们的肉眼就可以看到。
还有些痛风石沉积在肾脏,引起肾结石,诱发肾绞痛。
痛风药对于一般人认为,并没有严重的副作用,但事实并非如此。
近年,痛风药引起的严重副作用的报道并非少数,如台湾棒球队主教练徐生明,在雅典奥运会上,服用痛风药物引起肾衰竭,只能告别奥运会。
最后不得不走上换肾之路,以摆脱长期洗肾的痛苦。
痛风病本身不会导致尿毒症、肾衰竭,可是痛风药物会对肝肾造成严重损害,引发尿毒症和肾衰竭的产生。
由于药物存在副作用,因此不得不防。
预防方法是注意出现某种副作用之前的一些蛛丝马迹,也就是警示症状,如此时停止使用或改用其他药物以及治疗方法,严重副作用就可以避免。
5.急性关节炎精神紧张、过度疲劳,进食高嘌呤饮食、关节损伤、手术、感染等为常见诱因。
起病急骤,多数患者在半夜突感关节剧痛而惊醒,伴以发热等全身症状。
早期表现为单关节炎,以第一跖趾及胟趾关节为多见,其次为踝、手、腕、膝、肘及足部其它关节。
若病情反复发作,则可发展为多关节炎,受累关节红、肿、热、痛及活动受限,大关节受累时常有渗液。
伴有发热,体温可达38~39℃,有时出现寒战、倦怠、厌食、头痛等症状。
痛风性关节炎治疗论文
痛风性关节炎治疗论文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64例,其中男53例,女11例;初发25例,复发39例;年龄28—69岁;病程1个月—20年左右。
中医辨证分型属风湿热郁证23例,风寒湿阻证11例,痰瘀阻络证13例,肝肾气血亏虚证17例。
1.2诊断标准本组病例诊断标准依据《实用中西结合诊断治疗》所定标准[1]。
(1)多以单个趾跖关节,卒然红肿疼痛,逐渐痛剧如虎咬,昼轻夜甚,反复发作。
可伴发热,头痛等症。
(2)多见于中老年男子,可有痛风家族史。
常因劳累、暴饮暴食、吃含高嘌呤饮食、饮酒及外感风寒等诱发。
(3)初起可单关节发病,以第一趾跖关节为多见。
继则足踝、跟、手指和其它小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甚则关节腔可有渗液。
反复发作后,可伴有关节周围及耳郭、耳轮和趾、指骨间出现“块”(痛风石)。
(4)血尿酸、尿尿酸增高。
发作期白细胞总数可升高。
(5)必要时作肾B超扫描、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以了解痛风后肾病变情况。
X 线摄片检查可示软骨缘邻近关节的骨质有不整齐的穿凿样圆形缺损。
2分期辨证治疗2.1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此期常以热邪偏盛,或以湿热蕴蒸为主,是外邪入里化热,或热为邪郁所致,若热邪久留不去,损气耗阴,则出现气阴两虚的症候,病邪一般由表入里,由浅及深,由筋络而脏腑。
病势急且重,长于午夜突发关节疼痛,初发时90%为单一关节,以第1跖趾关节及踝关节为多见,据证可分为风湿热郁证和风寒湿阻证。
2.1.1风湿热郁证此型较多见,受累小关节红肿热痛、甚剧、活动受限、得凉则舒、伴发热口渴、心烦不安、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以清热利湿,祛风通络,四妙散加味。
处方:防己10g、蚕砂10g、连翘10g、栀仁10g、滑石30g、萆薢15g、黄柏10g、苍术10g、牛膝10g、薏苡仁20g、忍冬藤10g、甘草30g。
2.1.2风寒湿阻证此型较少见,肢体关节游走疼痛,或痛处不移,或肢体关节重着肿痛、屈伸不力、肌肤麻木、遇阴雨天加重。
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研究进展标签:痛风;中医药疗法;综述痛风是由嘌岭代谢紊乱致尿酸生成增多或排泄减少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其特点为高尿酸血症、特发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以及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且常累及肾脏。
现就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分型治疗对于本病,目前尚无统一的分型。
方氏对湿热蕴结型治以活血散结、清热解毒,方用四妙散加减;瘀热阻滞型治以清热散瘀、通络止痛,方用枝藤汤加减(桑枝、忍冬藤、牛膝、生地、丹皮、白芍、乳香、没药等);痰湿阻滞型治以涤痰化浊、散瘀泄热,方用涤痰汤加减;肝肾阴虚型治以滋补肝肾,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
共治疗112例。
显效78例,有效28例。
郭氏方氏均将本病分为湿热蕴结、瘀热阻滞、痰浊阻滞、肝肾阴虚4型论治。
郭氏以化痰消肿通络止痛汤(金银花藤、黄柏、苡仁、苍术、泽泻、蔻仁、防己、白芷、牛膝等)为基础方,湿热蕴结型加蒲公英、连翘、石膏、知母,瘀热阻滞型加赤芍、丹参、当归、茜草、丹皮,痰浊阻滞型加威灵仙、附片、白术、茯苓、猪苓;肝肾阴虚型加制首乌、北沙参、桑椹、木瓜,共治疗60例,冶愈45例,好转15例。
颜氏将本病辨为湿热蕴结、瘀血阻滞、肝肾亏虚3型:湿热蕴结型(急性期)治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方用三妙丸加味;瘀血阻滞型(慢性期)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肝肾亏虚型治以祛风湿、补肝肾、活血通络,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34例,总有效率为91.8%。
李氏根据疼痛特点,结合舌症脉,将本病辨为血热湿盛及湿热血瘀2型:血热湿盛型治以清热解毒凉血。
方用白虎石膏汤加味;湿热血瘀型治以清热利湿通络、祛风化瘀散结。
治以四妙散加味。
张氏亦将本病分为2型:湿热型用加味二妙散,热盛加龙胆草、栀子、忍冬藤或合白虎桂枝汤;湿盛加薏苡仁、蚕砂、茵陈;肿痛甚者加毛冬青、八地金牛、水牛角;湿热伤阴加生地、玄参。
寒湿型用乌头煎合薏苡仁汤或蠲痹汤;气血虚者,合黄芪桂枝五物汤;脾肾虚弱水肿者合真武汤,关节痛甚、肿胀,舌暗,痛风结节溃破甚或僵硬畸形者,加三七、乳香、没药、白芥子、僵蚕、乌梢蛇。
痛风的治疗进展
痛风的治疗进展武东;刘湘源【摘要】痛风已是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疾病,近些年在痛风的诊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主要就痛风的治疗,包括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降尿酸治疗和急性痛风的预防性治疗等方面进行介绍。
急性痛风发作时应给予积极抗炎镇痛治疗,病情严重者可给予联合治疗。
急性发作期在给予抗炎治疗的同时可给予降尿酸治疗,不影响急性发作的缓解。
除非布司他可有效降低血尿酸外,新型降尿酸药物lesinurad 有望与非布司他或别嘌醇联合应用,达到更好的降尿酸效果。
%ABSTRACT:Gout has already become a common disease endangering people's health.In recent years,great progresses have been achieved in the treatment of gout.The review focuses on the 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gout, including acute gouty arthritis,uric acid lowering treatment,the prophylactic treatment of acute gout flares and so on. A positive anti-inflammatory treatment should be given to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gouty arthritis,and severe cases may be given combination therapy.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at the uric acid lowering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anti-inflammatory drugs can be given to the patients with gout flare,which will not affect the remission of gout flares. Besides febuxostat,which can effectively lower blood uric acid,lesinurad,as a new uric acid lowering drug,can be expected to obtain better effect in lowering uric acid when combined with febuxostat or allopurinol.【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3页(P1344-1346)【关键词】痛风;体征与症状;诊断;治疗【作者】武东;刘湘源【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老年内科,北京 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北京 1001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1.1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MSU)沉积于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所致的晶体性关节炎,与高尿酸血症相关。
痛风治疗新进展及经验
总结痛风治疗的新进展与经验
总结:随着科技和医学的进步,未来痛风治疗将会有更多的创新和突破。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的研发将为痛风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和生活质量。同时,对痛风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也将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未来痛风治疗的研究将集中在开发更有效的新药物和治疗方法,包括针对关节病变的靶向治疗和针对免疫系统的生物制剂。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医疗平台和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项目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痛风患者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此外,对痛风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也将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生物技术的发展对痛风治疗的影响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痛风患者数据,基于人工智能算法,为每个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痛风,提高治疗效果。
数据驱动的精准医疗
痛风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开发智能辅助决策系统,为医生提供基于最新研究证据的治疗建议,以帮助医生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xx年xx月xx日
痛风治疗新进展及经验
目录
contents
痛风治疗现状及问题痛风治疗新进展临床治疗经验分享未来痛风治疗的展望结论与展望
痛风治疗现状及问题
01
1
痛风治疗现状
2
3
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痛风,但副作用较大,且易复发。
传统药物治疗
限制高嘌呤饮食,避免饮酒等刺激性食品,但部分患者难以长期坚持。
饮食控制
适当运动可促进尿酸排泄,但过度运动可能导致急性痛风发作。
运动疗法
传统药物治疗痛风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
药物副作用
痛风易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给患者带来长期痛苦。
疾病反复发作
痛风——论文
**中医学院**学院痛风班级:**** 姓名:****内容摘要: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嘌呤代谢障碍,属于关节炎一种。
痛风是人体内嘌呤的物质的新陈代谢发生紊乱,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异物炎性反应,即痛风。
近些年利用中医药在痛风临床上取得进展性突破,应用中医四联修复激活疗法通过调和气血,滋肾驱风,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治疗进展突破,无论病史长短,患病年龄大小,均15-30天见效,症状逐渐消失,治愈后不易复发。
结果临床应用3658例,少则2-3周期,症状全部消失,6个月至3年随访,无1例复发。
关键词:痛风、症状、并发症、原因1.痛风性肾病持续性高尿酸血症, 20 %在临床上有肾病变表现,经过数年或更长时间可先后出现肾小管和肾小球受损,少部分发展至尿毒症。
尿酸盐肾病的发生率仅次于痛风性关节损害,并且与病程和治疗有密切关系。
研究表明,尿酸盐肾病与痛风性关节炎的严重程度无关,即轻度的关节炎病人也可有肾病变,而严重的关节炎病人不一定有肾脏异常。
早期有轻度单侧或双侧腰痛,嗣后出现轻度浮肿和中度血压升高。
尿呈酸性,有间歇或持续蛋白尿,一般不超过 ++ 。
几乎均有肾小管浓缩功能下降,出现夜尿、多尿、尿相对密度偏低。
约 5—10 年后肾病加重,进而发展为尿毒症,约 17 %—25 %死于肾功能衰竭。
2.尿路结石痛风病人的尿呈酸性,因而尿中尿酸浓度增加,较小的结石随尿排出,但常无感觉,尿沉淀物中可见细小褐色砂粒;较大的结石可梗阻输尿管而引起血尿及肾绞痛,因尿流不畅继发感染成为肾盂肾炎。
巨大结石可造成肾盂肾盏变形、肾盂积水。
单纯尿酸结石 X 线上不显影,当尿酸钠并有钙盐时 X 线上可见结石阴影。
3.急性梗阻性肾病见于血尿酸和尿中尿酸明显升高,那是由于大量尿酸结晶广泛性梗阻肾小管所致。
痛风常并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冠心病及 2 型糖尿病。
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进展
2014.08中医中药238痛风是一种以遗传或获得性病因为基础导致尿酸的排泄量减少或嘌呤的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疾病。
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则是原发性痛风中最为常见的首发病症,本病发病部位通常在下肢关节,起病急骤,关节以及周围组织通常会出现红肿热痛现象并且疼痛通常较为剧烈。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病人群中男性要明显多于女性,近年来中药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疗效较为显著,且副作用很小。
本文将对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进展进行讨论。
1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病因病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在中医学中属于痹症范畴,而且痛风一词在中医中由来已久,朱丹溪所著的《格致余论•痛风论》一书中即有对痛风一词的描述,并详细的解说了痛风的病因[1]。
痛风之因主要是由于血分受热,污浊凝滞,郁于阴分所致。
在传统医学家的观点中,急性痛风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湿、热、瘀所致。
而且急性痛风通常好发于体型偏胖好食肥甘厚味醇酒的人群中,此类患者的病变处通常会有静脉扩张或瘀斑现象,因此其证型多为湿热兼血瘀,因此在治疗中通常采用清热化湿、凉血解毒为原则[3]。
2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方式的进展(1)单味中药治疗:黄嘌呤氧化酶是人体产生尿酸过程中的关键酶,同时也是治疗痛风的药物作用靶点。
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进展张学武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小集中心卫生院 河北省唐山市 063303【摘 要】近年来,急性痛风患者的发病人数越来越多,发病率越来越高,因此人们对于痛风治疗方式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
在我国,中医是祖国的传统医学,在对痛风的治疗中一直有着显著的效果。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医对急性痛风的治疗又有了新的发展,并且在临床中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不仅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痛苦还减少了患者痛风发作的次数,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急性痛风关节炎;中药治疗;发展实验论证后发现,猫须草对于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有着很强的抑制作用,其主要的有效抑制成分为猫须草中所存在的乙酸乙酯提取物。
痛风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痛风的诊断及治疗进展引言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由高尿酸血症引起的关节和组织的炎症所致。
它既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又给社会健康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因此,痛风的诊断及治疗进展已成为医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
本文将以痛风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为主题,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将介绍痛风的病因和发展,包括高尿酸血症的形成机制及其与痛风之间的关系。
接着将阐述痛风的临床表现,包括关节炎症、尿酸结晶沉积等症状。
然后将介绍痛风的诊断方法,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随后将讨论痛风的治疗原则,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接下来将介绍药物治疗痛风的进展,包括传统药物和新型药物的应用情况。
然后将介绍非药物治疗痛风的进展,包括饮食调控、锻炼和体重控制等措施。
之后将探讨痛风的并发症与预防,包括痛风性关节炎和尿酸肾病等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最后将介绍痛风的研究进展,包括相关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讨,旨在为痛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结论通过对痛风的诊断及治疗进展的深入探讨,可以看出痛风是一种复杂的代谢性疾病,其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当前,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在痛风的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痛风的诊断和治疗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应用。
希望本文能为痛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进一步推动痛风领域的研究和实践。
痛风的病因和发展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由高尿酸血症引起的关节和组织的炎症所致。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主要病因之一,其形成机制较为复杂。
一方面,高尿酸血症可由于内源性尿酸产生过多或外源性摄入过多而导致。
另一方面,高尿酸血症与尿酸排泄不畅也有密切的关系。
尿酸结晶在关节和组织中沉积,引起炎症反应,从而导致痛风的发生和发展。
痛风的病因和发展涉及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其中,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等均对痛风的发生和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摘要】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
本文从传统中医药治疗的方法、临床应用情况、现代研究进展、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和发展前景五个方面探讨了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
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对痛风性关节炎有明显疗效,具有独特优势,进一步研究和应用中医药将促进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进步。
中医药的治疗理念和方法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带来希望,为探索新的治疗途径和方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过程中,中医药的研究和应用将发挥重要作用,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
【关键词】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药治疗,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优势,发展前景1. 引言1.1 痛风性关节炎的定义和病因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主要由尿酸代谢紊乱引起。
在人体内,尿酸是嘌呤代谢过程的产物,当尿酸排泄减少或生成增加时,就会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形成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的直接原因,因为在高尿酸血症的情况下,尿酸会在关节内沉积形成尿酸结晶,引发关节炎症反应,导致疼痛和肿胀。
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通常包括急性关节炎症发作,表现为剧烈疼痛、红肿、热度和功能障碍,常见于第一跖趾关节。
痛风性关节炎的慢性阶段则可能引起关节破坏和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病因方面,遗传因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代谢异常是导致痛风性关节炎发生的主要因素。
遗传倾向是痛风性关节炎特别是原发性痛风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饮食中高嘌呤食物摄入过多、饮酒过度、缺乏运动等因素也是增加患病风险的重要因素。
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影响的过程,需要综合因素来进行治疗和调理。
1.2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意义中医药强调治疗疾病的根本,注重调节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而非简单控制症状。
中医药通过诊断辨证,根据患者的体质、病因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可以有效减轻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痛风——论文-范本模板
痛风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涉外护理系(3)09—1班邓若兰是人体内嘌呤的物质的新陈代谢发生紊乱,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年利用中医药在痛风临床上取得进展性突破,应用中医四联修复激活疗法通过调和气血,滋肾驱风,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治疗进展突破,无论病史长短,患病年龄大小,均15-30天见效,症状逐渐消失,治愈后不易复发.结果临床应用3658例,少则2—3周期,症状全部消失,6个月至3年随访,无1例复发。
关键词:痛风、症状、并发症、原因烈疼痛,一般多在子夜发作,可使人从睡眠中惊醒。
痛风初期,发作多见于下肢。
痛风可引起肾脏损害:痛风可以出现肾脏损害.据统计,痛风病人 20 %—25 %有尿酸性肾病,而经尸检证实,有肾脏病变者几乎为 100 %.它包括痛风性肾病、急性梗阻性肾病和尿路结石。
耳轮和关节周围,我们的肉眼就可以看到。
还有些痛风石沉积在肾脏,引起肾结石,诱发肾绞痛。
痛风药对于一般人认为,并没有严重的副作用,但事实并非如此。
近年,痛风药引起的严重副作用的报道并非少数,如台湾棒球队主教练徐生明,在雅典奥运会上,服用痛风药物引起肾衰竭,只能告别奥运会.最后不得不走上换肾之路,以摆脱长期洗肾的痛苦.痛风病本身不会导致尿毒症、肾衰竭,可是痛风药物会对肝肾造成严重损害,引发尿毒症和肾衰竭的产生。
由于药物存在副作用,因此不得不防。
预防方法是注意出现某种副作用之前的一些蛛丝马迹,也就是警示症状,如此时停止使用或改用其他药物以及治疗方法,严重副作用就可以避免。
5。
急性关节炎精神紧张、过度疲劳,进食高嘌呤饮食、关节损伤、手术、感染等为常见诱因。
起病急骤,多数患者在半夜突感关节剧痛而惊醒,伴以发热等全身症状。
早期表现为单关节炎,以第一跖趾及胟趾关节为多见,其次为踝、手、腕、膝、肘及足部其它关节。
若病情反复发作,则可发展为多关节炎,受累关节红、肿、热、痛及活动受限,大关节受累时常有渗液。
伴有发热,体温可达38~39℃,有时出现寒战、倦怠、厌食、头痛等症状。
痛风性关节炎治疗的研究进展
痛风性关节炎治疗的研究进展[摘要] 痛风性关节炎是最常见的风湿病之一。
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而导致血尿酸升高,进而引起单钠尿酸盐结晶并沉积于关节,患者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严重者出现关节畸形或功能受损。
近年来,伴随医疗水平的逐步提高,对该病的治疗方法也逐渐增多,中医非药物治疗、西医药物治疗的优、缺点并存各有所长,在病情不同阶段各自具备不同的治疗特点,但也都存在可能的未涉及的研究领域。
本文主要就中医非药物治疗、西医药物治疗对痛风性关节炎治疗进行综述。
[关键词] 痛风;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西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通常是痛风的第一临床表现,典型表现为不定期的急性发作。
病程较长时,单钠尿酸盐形成结晶沉积在组织中形成痛风石。
在进展性疾病中,可以发生间质性肾病和尿酸性肾结石。
当下临床对痛风也有了普遍的认识和重视,在不同国家痛风发病率也有不同,2016年中国痛风发病率为 5.61%[2-3],近5年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4]。
在美国痛风发病率也持续上升。
除了不良的饮食习惯外,肥胖、高血压、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和慢性肾病等与高尿酸血症相关的共病增加都可能是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的诱因。
1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的特点是迅速发病和局部突发的剧烈疼痛,肿胀并伴有炎症。
主要影响跖趾关节(大脚趾)的单关节。
脚背、脚踝、脚跟、膝盖、手腕、手指和肘部较为少见。
而非典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表现可能是多关节的。
发作可能不经常发生,多为反复发作,发作间隔会逐渐缩短。
临床以终止急性发作、防止复发和预防并发症为主要治疗目标。
2中医非药物治疗西医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非药物选择较少,仅作为药物疗法外的辅助治疗。
201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指南中唯一推荐的药物疗法为局部冰敷。
相比之下,中医针刺疗法由于其适应证广、效果迅速显著、操作方便、副作用极少,因此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痛风治疗进展【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6-0439-01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一组可侵犯关节,肾脏等组织的临床综合征,在我国随着高嘌呤饮食的逐渐增多,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也逐渐增加,报道显示,我国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6.85%-18.32%和 7.88%-9.30%,而痛风的患病率男性和女性分别为0.83%-1.98%和0.07-0.72[1-3]。
近几年,有关痛风的治疗取得一些进展,现综述如下。
1 影响尿酸代谢的因素1.1 饮食:高胰岛素血症可刺激肾小管钠离子与氢离子交换,在增加氢离子排泌的同时,增加尿酸重吸收,而导致血尿酸升高,通过减轻体重及低蛋白饮食可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尿酸的排泄。
一直以来医生都建议痛风患者低嘌呤、低蛋白饮食,但是,低嘌呤食物多为高碳水化合物和饱和脂肪酸,这些食物会降低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对尿酸的排泄不利。
故有学者提出应重新评价痛风患者的饮食结构,建议应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按比例增加蛋白质及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促使血尿酸排出[4]。
乙醇代谢能使血乳酸浓度增高,而乳酸可抑制肾小管分泌尿酸,降低尿酸的排泄。
另外,乙醇还能促进腺嘌呤核苷酸转化,使尿酸合成增加。
因此,痛风患者必须严格忌酒,包括忌含有大量嘌呤的啤酒。
1.2 药物影响许多药物可影响尿酸排泄。
噻嗪类利尿剂,一方面其利尿作用可促进尿酸排泄,但同时噻嗪类利尿剂会减少肾小管对尿酸的分泌,结果反而引起血尿酸升高。
氯沙坦有促进尿酸排泄作用,能降低血尿酸水平,与双氢克噻嗪合用时,可对抗双氢噻嗪的引起的尿酸潴留。
阿司匹林在小剂量时抑制尿酸盐从肾小管分泌,使血尿酸水平增高,大剂量时(大于3g/d)时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而增加尿酸的排泄。
caspi d等研究表明,无肾脏疾患的老年人服用阿司匹林75mg/d,1周后肾功能和尿酸代谢即有明显改变,尿酸排泄减少,但当剂量增加至150mg/d和325mg/d后,尿酸排泄逐渐恢复到接近原始水平[5]。
目前小剂量阿司匹林被普遍应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其小剂量时引起血尿酸升高的作用应引起注意。
抑制尿酸排泄的常见药物有胰岛素、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烟酸、左旋多巴、青霉素、环胞霉素a、维生素b1及维生素b12等。
2 痛风急性发作的治疗2.1 非甾类抗炎药:非甾类抗炎药是控制痛风急性发作症状的首选药,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合酶活性而发挥抗炎作用。
因中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可使血尿酸明显增高,故应选除水杨酸类外的其他非甾类抗炎药。
传统的非甾类抗炎药对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大,而新型选择性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等能减少胃肠道的不良反应[6]。
目前并不清楚选择性cox-2抑制剂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是否优于其他非甾类抗炎药[7],另外,选择性cox-2抑制剂对肾功能的影响并无优势,故对长期服用降压药和利尿剂的老年患者及合并痛风肾病的患者均需监测肾功能。
使用非甾类药物时,应在发作前的1-2天给予最大量,待症状得到一定缓解后迅速减至常规量,疗程4-10天。
短疗程服用非甾类药物多数患者能有较好的耐受性,强调禁止同时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非甾类药物,否则非但疗效不增加,不良反应反而增加了。
2.2 秋水仙碱:秋水仙碱是一种生物碱,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与粒细胞的微管蛋白结合,干扰微管的形成来影响与有丝分裂和其他微管依赖的功能,从而妨碍粒细胞活动,抑制粒细胞趋化浸润,对痛风急性发作发挥选择性消炎作用。
与非甾类抗炎药一样,秋水仙碱仍是痛风急性发作的一线用药,主要适用于非甾类抗炎药有禁忌或不能耐受,而肝肾功能或骨髓功能正常的患者[8]。
当患者肝肾功能正常且剂量适当时,秋水仙碱对痛风的治疗还是相对安全有效的。
临床使用时,先给予负荷量1mg,然后每2-3h 0.5mg的标准推荐疗法,对缓解急性痛风疗效显著。
在降尿酸初期,同时使用秋水仙碱或非甾类抗炎药预防痛风发作以成为国际共识[9-10]。
对长期使用秋水仙碱的患者,需监测秋水仙碱毒性作用,定期检查肌酐清除率,当肌酐清除率为>50ml/min、35-50ml/min和10-34ml/min时,秋水仙碱的剂量分别为0.5mg,每日2次、0.5mg,每日1次及0.5mg,每2-3天一次。
肌酐清除率<10ml/min或有严重肝损害者应禁止使用,以防出现骨髓抑制和神经性肌病。
2.3 糖皮质激素:激素可有效治疗痛风急性发作,适于不能耐受非甾类抗炎药或秋水仙碱、有肝肾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者[11]。
痛风急性发作多累及1-2个关节,故以关节腔内或局部注射长效激素为主[12],也可口服泼尼松0.5mg/kg 2-3d,之后每1-2d减少5mg,10-14d渐减除。
糖皮质激素不适于长期使用,短期使用激素的不良反应较少见。
2.4 其他药物2.4.1 生物制剂:对少数晚期的难治性痛风患者,使用生物制剂可能获得疗效。
国外已经有学者应用tnf-α受体融合蛋白治疗复发性难治性严重痛风石性痛风关节炎[13]及使用英夫利昔(infliximab)治疗慢性痛风石性痛风伴肾淀粉样变性肾功不全及持续性关节炎获得成功的病例[14]。
应用il-1受体阻滞剂阿那白滞素(anakinra),难治性痛风石性痛风患者也有成功的报道[15]。
2.4.2 黑皮素3型受体激动剂:有研究表明,通过激活腹腔巨噬细胞黑皮素3型受体激动剂可抑制炎症反应[16]。
黑皮素3型受体阻滞剂可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而其选择性激动剂[γ(2)-黑色素释放激素]则可维持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故可作为新一类抗炎药用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治疗。
3 关于降尿酸治疗3.1 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是否需要治疗:关于高尿酸血症药物的治疗,国际上形成的共识是:急性痛风发作时血尿酸水平不一定高[17];降尿酸药物并没有抗炎止痛作用,不正确使用时,使血尿酸下降过快,可促使关节内痛风石表面溶解,形成不溶性结晶而加重炎症反应,所以痛风急性发作时应该避免使尿酸水平过度波动,即未使用降尿酸药物者,不要使用降尿酸药,正在使用者,不要停药;降尿酸开始,即需同时加用秋水仙碱或非甾类抗炎药预防痛风发作。
而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是否需要治疗,还存在争议。
主要是尽管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的可能性随血尿酸水平的增高而增加,但大部分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并不发展为痛风。
目前,除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化疗和放疗引起的高尿酸血症外,尚无充足的证据推荐对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进行降尿酸治疗[18]。
但已知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危险因素[19];尿酸结晶可在滑膜,肌腱组织持续几个月或几年而不出现痛风症状[20-21];尿酸水平还与代谢综合症、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相关[22-23]。
故有学者提出用降尿酸药物使组织中尿酸盐浓度足够低,使已存的结晶溶解,新的结晶不再形成,再加上改善饮食和生活习惯,基本上可以治愈痛风,这一提法若能够证实,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治疗就会发生根本的改变。
3.2痛风患者降尿酸治疗时,降尿酸之初同时使用秋水仙碱或非甾类抗炎药预防痛风发作,需预防多长时间的看法尚不一致,文献报道的有1个月[9],3个月[24],至少6个月[25-26]和持续预防至尿酸降到正常水平,且无急性痛风发作[27]等多种方案。
3.3关于促进尿酸排泄药物(苯溴马龙、丙磺舒、苯磺唑酮)的使用原则:肾功能正常及尿酸排出减少或正常时,可用排尿酸药;肾功能受损者,或尿酸排出过多时,用排尿酸药会造成尿酸盐结石,加重肾损害,故不宜使用,改用抑制血尿酸生成药。
4 小结在我国随着高嘌呤饮食的逐渐增多,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也逐渐增多而倍受临床重视。
一直以来医生都建议痛风患者低嘌呤、低蛋白饮食,而低嘌呤食物多为高碳水化合物和饱和脂肪酸,会降低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对尿酸的排泄不利。
故有人建议应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按比例增加蛋白质及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促使血尿酸排出。
目前小剂量阿司匹林被普遍应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其小剂量时引起血尿酸升高的作用应引起注意。
可供选择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药物比较多,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合并症及经济状况等进行选择,新型选择性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等能减少胃肠道的不良反应,但需注意其对心血管疾病及对肾功能的影响。
秋水仙碱仍是痛风急性发作的一线用药,主要适用于非甾类抗炎药有禁忌或不能耐受,而肝肾功能或骨髓功能正常的患者。
激素适用于不能耐受非甾类抗炎药或秋水仙碱及有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对少数晚期的难治性痛风患者,选择使用tnf-α受体融合蛋白、英夫利昔(infliximab)、il-1受体阻滞剂阿那白滞素(anakinra)、黑皮素3型受体阻滞剂等生物制剂可能获得疗效,故可作为新一类抗炎药用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治疗。
对于而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是否需要治疗,还存在争议,但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用降尿酸药物使组织中尿酸盐浓度足够低,使已存的结晶溶解,新的结晶不再形成。
参考文献[1]苗志敏,赵世华,王颜刚,等.山东沿海居民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5:216-219.[2]张学顺,于文广,于丽霞,等.山东省海阳市社区居民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华全科医生杂志,2006,5:216-219.[3]邵继红,莫宝庆,喻荣彬,等.南京市社区人群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流行病学调查.疾病控制杂志,2003,7:305-308.[4]曾梓珊江朋.痛风病的饮食调理,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4月4卷7期。
[5] caspi d, lubarte, graffb, ct al. the effect of mini-dose aspirin on renal function and uric acid handling in elderly patients .arthritis rheumatism (j).2000,43:103 108.[6] willburger re,mysler e,derbot j,et al. lumiracoxib 400 mg once daily is comparable to indomethacin 50 mg three times daily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flares of gout. rheumatology (oxford),2007,46(7):1126-1132.[7] solomon sd,mcmurray jj,pfeffer ma,et al. cardiovascular risk associated with celecoxib in a clinical trial for colorectal adenoma prevention. n engl j med,2005,352(11):1071-1080.[8] pascual e,sivera f. therapeutic advances in gout. curr opin rheumatol,2007,19(2):122-127.[9] zhang w, doherty m, bardin t, et al, eular evidence basedrec-ommendations for gout. partⅱ:management. report of a task force of the eular standing committee for international clinical studies including therapeutics (escitt).ann rheuma dis, 2006,65:1312-1324.[10] terkel taub r, update on gout: new therapeutic strategies and options. nature rev rheumatol,2010,6:30-38.[11]施桂英.走出痛风性关节炎诊断和治疗的误区.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6,5(9):519-522.[12] siegel lb,allowav ja,nashel dj. comparison of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and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gouty arthritis.j rheumatol,1994,21(7):1325-1327.[13] tausche ak,richter k,gr?ssler a,et al. severe gouty arthritis refractory to anti-inflammatory drugs:treatment with antitumour necrosis factor alpha as a new therapeuticoption.ann rheum dis,2004,63(10):1351-1352.[14] fiehn c,zeier m.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chronic tophaceous gout with infliximab (remicade).rheumatol int,2006,26(3):274-276.[15] so a,de smedt t,revaz s,et al.a pilot study of il-1 inhibition by anakinra in acute gout. arthritis res ther,2007,9(2):r28.[16] getting sj,allcock gh,flower r,et al. natural and synthetic agonists of the melanocortin receptor type 3 possess anti-inflammatory properties .j leukoc biol,2001,69(1):98-104.[17] roberts jr. diagnosing gout: the basics. emergency medicine news.2010, 32:10-13.[18] dincer he, ayse pd, dennis ji, asymptomatic hyperuricemia: to treat or not to treat. cleve clin j med, 2002,69:594-606.[19] lin kc lin hy, chou p.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uric acid level and other risk factors on the development of gout among asymptomatic hyperuricemic men in a prospective study .j rheumatol, 2000,27:1501-1505.[20] perez-ruiz f, naredo e. imaging modalities andmonitoring measures of gout. curr opin rheumatol, 2007, 19:128-133.[21] torres rj. asymptomatic hyperuricemia: impact of ultrasonography. nucleoside nucleotid nucleic acid,2008, 27:592-595.[22] choi hk, ford es, li c, et al, prevalence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n patients with gout: the third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arthritis rheum, 2007,57:109-115.[23]choi hk, de vera ma, krishnan e, gout and the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among men with a high cardiovascular risk profile. rheumatology ( oxford ).[24] martin u.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gout.br med j,2006,332:1315-1319.[25] schumacher hr, chen lx. the practical management of gout. cleve clin j med, 2008, 75:822-825.[26] keith mp, gilliland wr. updates in the management of gout. am j med, 2007,120:211-224.[27] firestein gs, budd rc, edward dh. kelley’s texthbook of rheumatology.canada:saunders,2009.作者单位:537000 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风湿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