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痛风诊治进展2020
痛风石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治进展
痛风石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治进展熊洋洋;李源杰;曾学军【摘要】痛风石是慢性期痛风的特征性表现,药物治疗起效缓慢,长期存在影响患者的心身健康.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状陷阱(NETs)可能参与了痛风石的形成,并且可通过降低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从而限制痛风急性期炎性反应.早期诊断水平的提高、新药的出现和手术方法的改进有助于预防痛风石的进一步损害.【期刊名称】《基础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6(036)012【总页数】4页(P1743-1746)【关键词】痛风石;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状陷阱;诊断;治疗【作者】熊洋洋;李源杰;曾学军【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普通内科,北京100032;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普通内科,北京100032;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普通内科,北京1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9.7痛风石是单钠尿酸盐结晶沉积引起周围组织反复发生的慢性类肉芽肿样反应,为慢性期痛风的特征性表现,一般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初次发作后10年出现,初次发作若未治疗,痛风石5年患病率为30%,10年为50%,20年可达72%[1- 2]。
痛风石药物治疗起效缓慢,且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身健康,可造成关节活动受限、畸形,合并皮肤溃疡和感染等,甚至日常活动能力受限[3]。
近年关于痛风石的发生机制、诊治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有新的观点提出。
现就此方面做相关综述。
单钠尿酸盐结晶的形成除与血尿酸水平、温度和pH值等有关,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状陷阱(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可能促进了痛风石形成,且在限制痛风急性期炎性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性粒细胞被病原微生物激活后,可释放由脱氧核糖核酸(DNA)、组蛋白、蛋白酶类和抗菌肽形成的网状结构来诱捕并杀灭病原微生物:这种全新的防御模式不同于凋亡和坏死,它在诱捕和杀灭病原微生物的同时伴有自身的死亡,被称为NETosis,形成的网状结构称为NETs[4]。
痛风诊疗规范(2020年最新权威发布)
痛风诊疗规范(2020年最新权威发布)痛风诊疗规范专家组中华内科杂志摘要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在关节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属代谢性风湿病。
我国痛风虽然并不少见,但其规范化诊疗的普及依然欠缺。
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痛风专业委员会在借鉴国内外诊治经验和指南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诊疗规范,旨在规范痛风的诊断、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案,以减少误诊和漏诊。
对患者的短期与长期治疗予以建议,以减少不可逆损伤的发生,改善预后。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MSU)沉积在关节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其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代谢性风湿病的范畴。
除关节损害,痛风患者还可伴发肾脏病变及其他代谢综合征的表现,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痛风属于全球性疾病,不同国家、地区的患病率有所差异。
欧洲的患病率为0.9%~2.5%,美国的患病率也逐年增长,从1988—1994年的2.64%升至2007—2010年的3.76%。
我国尚缺乏全国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报告,目前我国痛风的患病率为1%~3%,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男性多见,女性大多出现在绝经期后,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CRDC)网络注册及随访研究的阶段数据显示,男∶女为15∶1,平均年龄48.28岁,近年来逐步趋于年轻化[1]。
50%以上的痛风患者伴有超重或肥胖。
我国痛风虽然并不少见,但其规范化诊疗的普及依然欠缺。
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痛风专业委员会在借鉴国内外诊治经验和指南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诊疗规范,旨在规范痛风的诊断方法、治疗时机及治疗方案,以减少误诊和漏诊,对患者的短期与长期治疗给予建议,以减少不可逆损伤的发生,改善预后。
一、临床表现(一)病程传统的痛风自然病程分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急性发作期、发作间歇期和慢性痛风石病变期。
在2018版欧洲抗风湿病联盟更新的痛风诊断循证专家建议中,将痛风的病程分为临床前期(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及无症状MSU晶体沉积)和痛风期(即临床期,分为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期及发作间期、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2]。
博士生在痛风研究中的创新突破缓解关节疼痛
博士生在痛风研究中的创新突破缓解关节疼痛痛风是一种由高尿酸血症引起的慢性疾病,其主要症状是关节疼痛。
长期以来,痛风的治疗一直是一个难题,而现在,博士生们正通过创新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为缓解关节疼痛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基因研究揭示疾病机制博士生们在痛风研究中将目光聚焦在基因层面。
通过对痛风患者和健康人群进行基因分析,他们发现某些基因在痛风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这些基因与尿酸的代谢、炎症反应等方面密切相关,为痛风的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认识。
这一突破为后续的治疗研究提供了方向和依据。
二、新型药物的开发与应用博士生们也在痛风治疗领域进行着积极的创新研究。
通过研发新型药物,他们试图从不同角度干预痛风的发病过程。
一些新药通过抑制尿酸合成酶的活性,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从而达到缓解关节疼痛的效果。
而另一些新药则能够减少尿酸的生成和排泄,从源头上阻断炎症反应的产生。
这些研究成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三、个体化治疗的实施博士生们在痛风研究中还探索出了个体化治疗的新思路。
通过对痛风患者的基因型、代谢情况等进行评估,他们能够预测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和耐受性。
这有助于医生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效果。
同时,他们也提出了一些生活方式的干预措施,如饮食调整、体育锻炼等,供患者参考,并与药物治疗相辅相成。
四、跨学科研究的开展痛风研究作为一门复杂而多维的科学,需要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研究方法进行综合运用。
博士生们在研究中积极倡导跨学科的合作,与遗传学、代谢学、药学等领域的专家开展合作研究。
他们的努力促进了不同专业间的资源共享和交流,为痛风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思路。
综上所述,“博士生在痛风研究中的创新突破缓解关节疼痛”这一课题下,博士生们通过基因研究揭示了病理机制,研发了新型药物,开展了个体化治疗,实施了跨学科研究等,取得了一系列创新突破,为缓解痛风引起的关节疼痛带来了新的希望。
以他们的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能够更加有效地治疗痛风,使患者摆脱疼痛的困扰,重拾健康和快乐的生活。
2020痛风诊疗规范(完整版)
2020痛风诊疗规范(完整版)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MSU)沉积在关节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其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代谢性风湿病的范畴。
除关节损害,痛风患者还可伴发肾脏病变及其他代谢综合征的表现,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痛风属于全球性疾病,不同国家、地区的患病率有所差异。
欧洲的患病率为0.9%~2.5%,美国的患病率也逐年增长,从1988—1994年的2.64%升至2007—2010年的3.76%。
我国尚缺乏全国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报告,目前我国痛风的患病率为1%~3%,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男性多见,女性大多出现在绝经期后,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CRDC)网络注册及随访研究的阶段数据显示,男∶女为15∶1,平均年龄48.28岁,近年来逐步趋于年轻化。
50%以上的痛风患者伴有超重或肥胖。
我国痛风虽然并不少见,但其规范化诊疗的普及依然欠缺。
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痛风专业委员会在借鉴国内外诊治经验和指南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诊疗规范,旨在规范痛风的诊断方法、治疗时机及治疗方案,以减少误诊和漏诊,对患者的短期与长期治疗给予建议,以减少不可逆损伤的发生,改善预后.临床表现(一)病程传统的痛风自然病程分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急性发作期、发作间歇期和慢性痛风石病变期。
在2018版欧洲抗风湿病联盟更新的痛风诊断循证专家建议中,将痛风的病程分为临床前期(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及无症状MSU晶体沉积)和痛风期(即临床期,分为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期及发作间期、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
1.急性发作期典型痛风发作常于夜间发作,起病急骤,疼痛进行性加剧,12 h左右达高峰。
疼痛呈撕裂样、刀割样或咬噬样,难以忍受。
受累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红肿,皮温升高,触痛明显。
症状多于数天或2周内自行缓解。
多数患者发病前无先驱症状,部分患者发病前有疲乏、周身不适及关节局部刺痛等先兆。
痛风治疗新进展及经验
痛风患者常常同时患有高血压,选 择适合痛风患者的降压药物,如利 尿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糖尿病
痛风患者患糖尿病的风险较高,需 要同时控制血糖和尿酸水平。
肥胖
肥胖是痛风的重要诱因之一,控制 体重有助于缓解痛风症状。
肾功能不全
肾功能不全会影响尿酸的排泄,需 要针对肾功能不全进行治疗。
04
未来痛风治疗的展望
尿酸生成抑制
使用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抑制尿酸生成 。
痛风石溶解
使用尿酸酶等酶类,促进痛风石的溶解和 排出。
当前治疗存在的问题
01
02
03
副作用较大
传统药物副作用较大,如 胃肠道反应、肝肾损伤等 。
无法根治
当前治疗仅能缓解症状, 无法根治痛风。
缺乏个性化方案
不同患者的痛风症状和病 因不同,缺乏个性化治疗 方案。
对未来痛风治疗的展望与期待
更有效的药物
目前痛风治疗药物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需要研发更 安全、有效的药物,特别是针对痛风慢性期和预防性治疗 的药物。
个体化治疗
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和病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未 来的发展方向。这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药物副作 用。
新型治疗方法
除了药物治疗外,未来可以探索其他新型治疗方法,如细 胞疗法、基因疗法等,以更好地控制痛风症状和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
生物技术的发展对痛风治疗的影响
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针对痛风发病机制的生物技术药物如针对炎症反应、尿酸 代谢等靶点的药物正在研发,有望为痛风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基因治疗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痛风患者的基因进行修饰,以纠正缺陷基因引起的痛风症状 ,为痛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痛风的治疗进展
痛风的治疗进展武东;刘湘源【摘要】痛风已是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疾病,近些年在痛风的诊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主要就痛风的治疗,包括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降尿酸治疗和急性痛风的预防性治疗等方面进行介绍。
急性痛风发作时应给予积极抗炎镇痛治疗,病情严重者可给予联合治疗。
急性发作期在给予抗炎治疗的同时可给予降尿酸治疗,不影响急性发作的缓解。
除非布司他可有效降低血尿酸外,新型降尿酸药物lesinurad 有望与非布司他或别嘌醇联合应用,达到更好的降尿酸效果。
%ABSTRACT:Gout has already become a common disease endangering people's health.In recent years,great progresses have been achieved in the treatment of gout.The review focuses on the 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gout, including acute gouty arthritis,uric acid lowering treatment,the prophylactic treatment of acute gout flares and so on. A positive anti-inflammatory treatment should be given to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gouty arthritis,and severe cases may be given combination therapy.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at the uric acid lowering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anti-inflammatory drugs can be given to the patients with gout flare,which will not affect the remission of gout flares. Besides febuxostat,which can effectively lower blood uric acid,lesinurad,as a new uric acid lowering drug,can be expected to obtain better effect in lowering uric acid when combined with febuxostat or allopurinol.【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3页(P1344-1346)【关键词】痛风;体征与症状;诊断;治疗【作者】武东;刘湘源【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老年内科,北京 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北京 1001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1.1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MSU)沉积于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所致的晶体性关节炎,与高尿酸血症相关。
2020痛风的达标治疗
期 用 不 能 坚 持
中 诱 发 急 性 发 作
发
作
痛风治疗率虽然较高,但因不规范治疗,不能长期降尿酸,致达标率差
尿酸>476umol/L者 肾衰风险比
298~381umol/L者 高8倍
诱发痛风急性发作
急性心梗、脑卒中 和所有心血管事件 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7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 多学科专家共识解读
坚持运动,控制体重 ➢ 积极治疗与血尿酸升高相关的代谢性危险因素 ➢ 避免应用使血尿酸升高的药物
• 碳酸氢钠或枸橼酸氢钾钠 • 将尿pH维持在6.2--6.8范围最为适宜 • 碱化尿液有利于尿酸盐晶体溶解和从尿液排出
尿PH 5 6 7 8
尿酸溶解度(mg/dl) 15 22
158-200 1520
联合降尿酸的组合方案
两种抑制尿酸合成药间的联合
别嘌醇(100~300mg/d) + 嘌呤腺苷磷酸化酶抑制剂BCX4208 (20~80mg/d) >别嘌醇
尿酸水平
别嘌醇+苯溴马隆>别嘌醇
* P<0.05 12
10 *
8
6
4
治疗前" 治疗后
2
0 1
别嘌醇+苯溴马隆;
2 别嘌醇
Ann Rheum Dis,2011,63(Suppl0):401
碳酸氢钠:常规用,高血压者慎用 枸橼酸钾:常规用,肾功不全慎用 乙酰醋胺:适合于心功能不全(促排尿,减心负担;要补钾),禁用于磺胺过敏
• 7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 单用别嘌呤组(100-200 mg/d)或(别嘌呤醇+枸橼酸制剂)(3 g/d)联 合组,用12周 • 结果:联合组的血尿酸降低更明显、尿尿酸清除率明显增高、有肾 功不全者的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明显增高
痛风影像学表现及进展-V1
痛风影像学表现及进展-V1正文:痛风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和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
痛风病变以输尿管、肾盂、肾实质、软组织、骨和关节等部位为主,常常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进行诊断和评估治疗效果。
以下是痛风影像学表现和进展的详细介绍:1. 骨关节影像学表现痛风病变最常见的影响部位是足部和膝关节。
影像学表现主要为滑液囊肿、骨骼侵蚀、骨质疏松、关节软组织肿胀和关节间隙变窄等病变。
其中,滑液囊肿比较特殊,是一种典型的痛风骨质改变。
痛风的发生和进展都很大程度上与滑液囊肿的形成和发展相关。
2. 软组织印象与骨关节影像学表现相比,痛风的软组织表现相对较少,而软组织典型的影像学表现是滑液囊和肌腱软组织肿胀和变厚。
在影像学检查中,需要注意与其他炎症性和非炎症性软组织肿胀相区分。
3. 肾脏影像学表现痛风的另一个主要影响部位是肾脏。
痛风肾病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病变,包括硬化、管型化和间质炎症等。
尤其是间质炎症往往是痛风肾病的早期表现。
除此之外,肾结石也是痛风肾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4. 痛风的进展痛风的进展通常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评估。
痛风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些特定的影像学表现是需要关注的,比如说滑液囊肿的增大或者数量的增加、骨骼侵蚀范围的扩大、肾小球硬化百分比的增加等。
这些都可以提示痛风的严重程度和进展速度,并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总结:通过对痛风影像学表现及进展的整理,可以看出痛风病变的主要影响部位是骨关节和肾脏,其中滑液囊肿及肾小球硬化是痛风最具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同时,影像学检查还可以评估痛风的进展情况。
中国痛风诊疗指南解读
中国痛风诊疗指南解读背景痛风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为体内尿酸水平升高,可能导致尿酸结晶在关节、软组织和肾脏中,进而引起关节炎、痛风结节和肾脏疾病等多种临床表现。
在我国,痛风患者数量逐年递增。
据一项研究显示,到2025年,我国痛风患者人数将占全球总数的33%,因此,制定科学、规范的诊疗指南非常必要。
为了规范痛风的诊疗,中国内分泌学会痛风与尿酸代谢专业委员会(下称“专委会”)于2020年发布了《中国痛风诊疗指南(2020年版)》。
诊断标准根据指南,痛风的诊断应当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指标:1.体征和临床表现:包括急性关节炎的发作史和持续时间、疼痛区域、体征等。
2.化验检查:血尿酸的水平、急性关节炎发作期间的血常规检查、血生化检查等。
3.影像学检查:关节X线检查、超声检查和MRI检查等。
指南明确了痛风诊断的具体标准,并提出了不同人群的诊断要求,强调了其诊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诊疗原则治疗痛风的原则是降低尿酸水平,防止痛风发作,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并降低与痛风相关的并发症的风险。
1.非药物治疗:包括限制饮食、进行适当运动、戒酒等。
2.药物治疗:包括口服药物和注射药物。
口服药物包括利尿剂、非甾体消炎药、抑制尿酸生物合成药物等。
注射药物包括西洛他唑、瑞格列奈等。
指南还对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性病变等病情给出了不同的诊疗方案。
饮食注意事项痛风患者的饮食十分重要,指南对痛风患者的饮食提出了以下建议:1.控制蛋白质摄入量: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不超过1g/kg,主要以质量好的植物蛋白为主。
2.限制高含嘌呤食物:如动物肝脏、鱼肉、贝壳类食品等。
3.过度减肥应该避免:保持适当的体重可以降低痛风患者的尿酸水平,但是过度减肥可能会导致体内产生更多的尿酸,加重病情。
4.注意饮水量:保证每天充足的饮水量,有利于尿酸的排泄。
指南的制定标志着我国痛风治疗的规范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为患者的诊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痛风诊疗规范(2020完整版)
痛风诊疗规范(2020完整版)痛风是一种晶体相关性关节病,由单钠尿酸盐(MSU)在关节沉积所致。
痛风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于代谢性风湿病的范畴。
除了关节损害外,痛风患者还可能出现肾脏病变及其他代谢综合征的表现,例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痛风是一种全球性疾病,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患病率有所不同。
在欧洲,患病率为0.9%~2.5%。
在美国,患病率从1988-1994年的2.64%升至2007-2010年的3.76%。
目前我国缺乏全国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但根据不同时间和地区的报告,我国痛风的患病率为1%~3%,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女性多出现在绝经期后。
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CRDC)网络注册及随访研究的阶段数据显示,男性患病率是女性的15倍,平均年龄为48.28岁,近年来逐步趋于年轻化。
超过50%的痛风患者伴有超重或肥胖。
尽管痛风在我国并不罕见,但规范化诊疗的普及依然欠缺。
XXX痛风专业委员会制定了本诊疗规范,旨在规范痛风的诊断方法、治疗时机及治疗方案,减少误诊和漏诊,为患者的短期和长期治疗提供建议,以减少不可逆损伤的发生,改善预后。
一、临床表现一)病程传统的痛风自然病程分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急性发作期、发作间歇期和慢性痛风石病变期。
在2018版欧洲抗风湿病联盟更新的痛风诊断循证专家建议中,将痛风的病程分为临床前期(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及无症状MSU晶体沉积)和痛风期(即临床期,分为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期及发作间期、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
急性发作期的痛风症状表现为夜间发作、急骤起病和疼痛加剧,通常在12小时内达到高峰。
疼痛呈现撕裂、刀割或咬噬样,非常难以忍受。
受影响的关节和周围软组织会出现红肿、皮温升高和明显的触痛。
症状通常会在数天或2周内自行缓解。
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前没有先驱症状,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疲乏、周身不适和关节局部刺痛等先兆。
首次发作通常会单个关节受累,50%以上的情况发生在第一跖趾关节。
2020关于痛风最新报告
2020关于痛风最新报告
据《2017年中国痛风现状报告白皮书》中显示,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人数已达1.7亿,其中痛风患者超过8000万人,而且正以每年9.7%的年增长率迅速增加。
到2020年,痛风人数已达到1亿。
经历过痛风的人,还会有这样的经历:往往毫无征兆,安然入睡,到半夜三更的时候,被关节痛惊醒,而且疼痛越来越剧烈,持续6-12小时左右,痛点达到高峰!
痛风往往发作于脚的拇指末端关节,再蔓延到足跟、踝部或者是足背。
痛的时候就像是关键错位了一样,有患者形容这种痛像是侵入冰水一般,有的时候还像是用火烧一样。
最初的发病患者还能勉强忍受,然后慢慢的痛会连绵不绝,越来越厉害。
往往发病时,足骨和韧带都会受到牵连一起痛,患者最后会感觉像被人撕扯一样,又像是动物在啃食脚趾,也像是被压榨一样。
那些发病的关节和软组织会变得特别敏感,被子碰到了,旁边有人走过吹了一点风,或者是地板的微微颤动,都会使痛苦加倍剧增。
日常饮食要注意以下几点:
1、减少高脂肪的食物的摄入,脂肪可减少尿酸的排出。
痛风并发高脂血症者,脂肪的摄取量应控制在总热量的20%到25%以内。
2、合理食用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可促进尿酸的排出,患者可适量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比如米饭、馒头、面食等,并且少用强烈刺激的调料品或香料。
3、痛风患者要多饮用白开水,尤其是尿酸值偏高的患者。
白开
水可以帮助体内尿酸的排泄,调节体内的水盐平衡。
但是切记要少喝汤,比如肉汤、鱼汤等,这些汤中嘌呤多,会增高尿酸。
难治性痛风治疗的三大新进展
难治性痛风治疗的三大新进展除传统降尿酸治疗方法外,痛风患者迎来了其他治疗选择,包括尿酸酶药物、新型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XOI)以及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一种可同时治疗2型糖尿病和痛风药物。
痛风患者的降尿酸目标为达到并持续血尿酸<6 mg/ dl(0.36 mmol /L),合并痛风石<5 mg/ dl(0.30mmol /L),这是促进单钠尿酸盐(MSU)晶体从关节、周围组织溶解的核心治疗策略。
尽管现有的口服降尿酸药物治疗(ULT)已显示出很好的疗效,但对于无法耐受传统口服降尿酸药物(如别嘌醇、非布索坦和丙磺舒)或无法达到并维持血尿酸低于推荐目标的痛风患者而言,这类人群需要更有效、更安全的选择,而在今年,数篇值得关注的出版物介绍了在这类患者群体取得的进展。
探索延长尿酸酶功效的新方法一种聚乙二醇化重组尿酸酶,可高效降低尿酸水平。
目前,Pegloticase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唯一批准的,一种用于治疗对其他治疗无反应慢性痛风患者的尿酸酶。
然而,该药物每两周使用1次,已发现Pegloticase在单独给药时具有高度免疫原性,导致产生针对聚乙二醇部分(抗-PEG-ADS)或复合物的尿酸酶部分(抗尿酸酶-ADS)的药物抗体(ADAs)。
抗-PEG-ADA的产生与Pegloticase随时间推移的疗效减弱、输注反应发生率增加相关。
MIRROR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RCT)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Pegloticase联合口服甲氨蝶呤(15mg/周)可减少ADA的产生,增加Pegloticase在12个月期间的应答率(60.0% vs 30.8%;P<0.003)(该研究的应答定义为,在12个月的随访期间内≥80%时间内,患者血尿酸水平低于6mg/ dl);联合治疗组较安慰剂组在前6个月内的输液反应发生率更低(4.2% vs 30.6%)。
需注意的是,尽管联合给药组的应答率显著增加,但在40%的,病情未受到控制的患者中,经过12个月的Pegloticase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后,不再对该治疗方式出现应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痛风诊断
具备以下三项者亦可确诊 – 典型急性发作单关节炎之后有一无症状间歇期 – 持续的高尿酸血症 – 用秋水仙碱治疗关节炎可迅速缓解(不是唯一)
痛风诊断的一些问题
多关节、症状轻、较慢性的痛风:尿酸盐晶体 关节内找到晶体,但无痛风急性发作 痛风石,但无急性痛风史(老年女性,有服用利尿剂 或NSAIDs者)
– 足跟、踝、膝、肘、腕、指关节等 – 持续数天,可自行缓解 – 间歇期无明显症状
第一次发作与二次发作的间隔
1y
62%
1-2y
16%
2-5y
11%
5-10y
6%
10y内无发 5% 作
痛风前期(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 急性期(痛风) 慢性期 常伴冠心病、脑血管和高血压等疾病, 约25%的痛风患者死于心脏和血管意外
11%
5-10y
6%
10y内无发作 5%
教育和基础治疗 急性期(痛风)治疗 预防发作 控制血尿酸水平 伴发病的防治
– 高尿酸血症肾病 – 痛风石 – 慢性痛风 – 一般治疗后血尿酸仍高于正常
控制血尿酸水平 < 6mg/dl,有痛风石 者应更低水平
促尿酸排泄药物 减少尿酸生成药物 转化尿酸为尿囊素
肥胖
(Metabolism vol 45,12,1996:1557-61)
痛风前期(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 急性期(痛风) 慢性期 常伴冠心病、脑血管和高血压等疾病, 约25%的痛风患者死于心脏和血管意外
60%-70%首发于拇趾跖关 节,反复发作逐渐影响多个 关节 大关节受累时可有关节积液 最终造成关节畸形 夜间或清晨,通常在几小时 内达到顶峰,常不能被触及, 皮肤发红发亮,并会导致脱 屑
血尿酸、高尿酸血症、痛风 临床表现和诊断 治疗现状和进展
教育和基础治疗 急性期(痛风)治疗 预防发作 控制血尿酸水平 伴发病的防治
疾病教育 控制体重:控制饮食和锻炼(目前最为重要) 改变饮食习惯:限制“红肉”、酗酒和高嘌呤饮食 等 避免劳累、创伤等 药物:噻嗪类利尿剂、CyA等 VitC (500 mg/d) 多饮水 碱化尿液
慢性期(约t;420mol/l(不能作为诊断痛风的主要依据) - 40%急性痛风患者血尿酸正常 - 10%成年男性和绝经后女性血尿酸高于正常 关节液、痛结石抽吸物:尿酸盐结晶 - 1/5 CPPD有双折射 - 所有的磷酸盐有双折射 - 做培养
症状未完全缓解前毋使用降尿酸药物 - 延缓关节炎时间 - 引起新的发作 足够疗程 不是“治愈”
教育和基础治疗 急性期(痛风)治疗 预防发作 控制血尿酸水平 伴发病的防治
纠正高尿酸血症前开始
1y
62%
NSAIDs:起效快,有一定副作用
1-2y
16%
秋水仙碱:0.5mg 1-2次/d,3-6月
2-5y
促尿酸排泄药物
笨溴马隆、丙璜舒等 作用较弱 注意水化和碱化尿液 GRF有影响:年龄<60,GRF>80 无肾结石 药物相互作用:阿司匹林<80mg/d 24小时尿酸排泄<900mg
生理功能不明 临床检测的是空腹血尿酸水平
痛风
尿酸盐在组织中沉积导致的临床综合征 - 关节:急性炎症反应 - 软组织(如软骨):无炎症反应
血尿酸急剧波动 – 血尿酸突然↑:尿酸结晶在滑液中沉淀-尿酸盐; – 血尿酸突然↓:痛风石溶解,释放出不溶性针状结
晶。 尿酸盐结晶趋化白细胞,吞噬后释放炎性因子和水解 酶→炎症→急性发作。
X线检查
软组织肿胀 关节软骨缘破坏 骨质凿蚀样缺损 骨髓内痛风石沉积
诊断
具备以下三项中一项者可以确诊
①关节液有尿酸盐结晶 ②痛风石 ③典型的临床表现
Wallace Sletal.Arthritis Rheuma,1977,20:895-900
痛风的ACR诊断标准
1次以上急性关节炎发作 炎症表现在1日内达高峰 单关节炎 关节发红 第一跖趾关节肿痛 累及第一跖趾关节的单侧发作 单侧跗骨关节受累可疑痛风石 高尿酸血症 X线,关节内不对称性肿胀 X线,骨皮质下囊变不伴骨糜烂 关节液无菌生长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
- 诊治现状和进展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Dr. J Rogers 1500 B. C.
血尿酸、高尿酸血症、痛风 临床表现和诊断 治疗现状和进展
血尿酸: 人类(灵长类)嘌呤体内代谢的终末产物
高尿酸血症
血中的饱和浓度:男:>416μmol/L (7.0mg/dl) 女:>357μmol/L(6.0mg/dl)
高尿酸血症的危害
痛风(1/5) 高尿酸血症肾病 伴发疾病
尿酸水平
>9.0 7.0–8.9
<7.0
痛风发病率
8.0 % 0.5 % 0.1 %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生率关系
高尿酸血症肾病的病理
晶体主要在集合管和肾间质沉积 以结晶为核心,周围白细胞、巨嗜细胞及
纤维组织包裹,可见多核巨细胞 长期患者,可伴发肾小球硬化、动脉硬化
单体尿酸钠结晶沉积 - 痛风发作 - 痛风石 - 痛风肾病
尿酸结晶沉积 - 肾结石和肾结石所致的梗阻性肾病和肾功不全
血尿酸、高尿酸血症、痛风 临床表现和诊断 治疗现状和进展
痛风前期(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 急性期(痛风) 慢性期 常伴冠心病、脑血管和高血压等疾病, 约25%的痛风患者死于心脏和血管意外
教育和基础治疗 急性期(痛风)治疗 预防发作 控制血尿酸水平 伴发病的防治
秋水仙碱:越来越少用(NSAIDs或皮质激素有禁忌) –治疗剂量接近胃肠反应剂量,治疗窗口窄 –0.5mg/2小时,总量<8mg(0.5mg tid 2-3天) –18小时左右起效 –骨髓抑制、肝、肾、神经系统损伤 NSAIDs:前24小时大剂量,7-10天减停 皮质激素:越来越常用,注意伴发病 –强的松30-50mg/d,5-7天递减完;肌注长效激素(德保松)
高尿酸血症肾病的预后
血尿酸控制良好: 肾功能继续恶化者占16%
血尿酸未控制: 肾功能继续恶化者高达47%
伴发病
高脂血症 高血压 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脑梗塞 糖尿病 高脂血症等
血尿酸水平与伴发的疾病
100
80
60.1 60
40
21 20
31.2
28.3
21.7
0 单纯HUA
高血压 高血脂 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