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要求规范

城市道路设计要求规范城市道路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居民的出行便利,还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形象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城市道路的设计必须遵循一系列严格的要求和规范,以确保其安全性、功能性和可持续性。
一、道路分类与分级城市道路通常根据其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功能和交通流量等因素进行分类和分级。
常见的分类包括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
快速路主要为城市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设计车速较高,通常设有中央分隔带,进出口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
主干路是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交通干道,承担着较大的交通流量,一般为双向四车道或更多。
次干路起到集散交通的作用,与主干路结合组成城市干道网。
支路则主要服务于局部地区,解决居民出行和短距离交通。
不同等级的道路在设计上有着不同的要求,如车道宽度、道路红线宽度、设计车速等。
二、设计车速设计车速是城市道路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它直接影响到道路的线性、横断面布置和交通安全。
设计车速应根据道路的等级、功能、交通流量以及沿线地形、地物等条件综合确定。
快速路的设计车速一般在 60 100 公里/小时;主干路为 40 60 公里/小时;次干路为 30 50 公里/小时;支路为 20 40 公里/小时。
在实际设计中,要充分考虑道路的服务对象和交通需求,避免车速过高或过低,以保证交通的流畅和安全。
三、道路横断面设计道路横断面是指垂直于道路中心线的剖面,它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分隔带等组成。
车行道宽度应根据设计车型、交通流量和设计车速等因素确定。
一般来说,小型汽车专用道宽度为 35 米,大型车或混合车道宽度为 375 米。
人行道的宽度要满足行人通行的需求,一般不少于 15 米,在商业繁华地区或人流量大的区域应适当加宽。
绿化带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起到分隔交通、降噪防尘的作用。
分隔带可以分为中央分隔带和侧分带,其宽度应根据道路等级和实际需要合理设置。
此外,横断面的布置还要考虑道路的排水要求,设置合适的坡度和排水设施。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1.1 道路⼏何设计《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1.0.3 在道路设计中应考虑残疾⼈的使⽤要求。
2.1.2除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I、II、III。
⼤城市应采⽤各类道路中的I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II级标准;⼩城市应采⽤III级标准。
有特殊情况需变更级别时,应做技术经济论证,报规划审批部门批准。
2.2.1计算⾏车速度的规定见表2.2.1。
当旧路改建有特殊困难,如商业街、⽂化街等。
经技术经济⽐较认为合理时,可适当降低计算⾏车速度,但应考虑夜间⾏车安全。
2.4.1城市道路建筑限界见图2.4.1。
顶⾓抹⾓宽度应与机动车道侧向净宽⼀致。
最⼩净⾼见表2.4.1。
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物体侵⼊。
2.5.1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快速路、主⼲路为20a,次⼲路为15a;⽀路为10~15a。
(代表年)2.5.2路⾯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沥青混凝⼟路⾯,沥青碎⽯路⾯与沥青贯⼊式碎(砾)⽯路⾯为15a。
⽀路修筑沥青混凝⼟等⾼级路⾯时,可采⽤10a。
三、沥青表⾯处治路⾯为8a。
四、粒料路⾯为5a。
2.8.1地震区的道路⼯程及重要的附属构筑物应按国家规定⼯程所在地区的设防烈度,进⾏抗震设防。
4.3.2快速路应设中间分车带,不得采⽤双黄线。
4.5.2路侧带各组成部分的宽度确定如下:⼀、⼈⾏道宽度必须满⾜⾏⼈通⾏的安全和顺畅。
5.1.3道路的圆曲线半径应采⽤⼤于或等于表5.1.3规定的不设超⾼最⼩半径值。
5.1.6圆曲线半径⼩于表5.1.3中不设超⾼最⼩半径时,在圆曲线范围内应设超⾼。
5.1.9圆曲线半径⼩于或等于250m时,应在圆曲线内侧按表5.1.9的规定加宽。
5.1.11视距的规定如下:⼀、道路平⾯、纵断⾯上的停车视距应⼤于或等于表5.1.11-1规定值。
寒冷积雪地区应另⾏计算。
⼆、车⾏道上对向⾏驶的车辆有会车可能时,应采⽤会车视距。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是指在城市道路建设和改造过程中,根据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和交通需求,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旨在保障道路安全、提高交通效率、改善交通环境,满足城市交通发展的需求。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道路布局和设计原则1. 道路布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规划,合理布局交叉口、车道、人行道等交通设施。
2. 设计应考虑道路功能和使用需求,包括交通流量、车速、交通组织等。
3. 考虑到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需求,设计应充分考虑人行道、人行过街设施、非机动车道等。
二、交叉口设计1. 交叉口设计应满足不同类型车辆的通行要求,合理设置控制信号、标线、标牌等交通设施。
2. 考虑到行人的通行需求,合理设置人行过街设施、盲道等。
3. 不同级别交叉口设置、类型的交叉口流量分配应符合规范要求。
三、车道规划和设计1. 车道设计应根据交通组织方案和交通量预测,合理设置车道数目、宽度等。
2. 设计中应考虑到车辆行驶速度、通行能力、转弯半径等要素。
3. 考虑道路安全,合理设置车道标线、转弯箭头、交通信号等。
四、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设计1. 人行道宽度应根据人口密度、通行需求、行人流量和功能需求确定。
2. 非机动车道宽度应根据交通量、速度和通行需求确定。
3. 设计中应合理设置人行道标线、交叉口设施、非机动车道标识等。
五、道路设施和标识1. 设计中要设置合理的道路标志、标线和交通信号等,保证交通安全和通畅。
2. 设计中应考虑到道路付费设施、路灯、排水系统、消防系统等。
3. 考虑到道路环境美化,设计中应合理设置绿化、景观和道路装饰等。
六、道路排水和照明设计1. 设计中应考虑道路排水系统的设计,防止道路积水和雨水倒灌。
2. 设计中应考虑道路照明系统的设计,保证夜间交通安全。
七、施工和维护要求1. 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建设质量。
2. 道路竣工后,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维护和管理,保持道路的安全和整洁。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是指在城市道路建设中,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的要求。
以下是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主要内容:一、设计标准1. 道路等级划分:根据城市发展规模和交通流量确定道路的等级,包括快速道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
2. 车行道宽度:不同道路等级对车行道的宽度有不同要求,包括车道宽度、道路标线宽度和车行道交通设施设置。
3. 步行道和人行过街设施:合理设置步行道和人行过街设施,保障行人安全通行。
4. 公交车道和站点设置:对主要道路设置专用公交车道和公交站点,提高公共交通效率和便利性。
5. 路口设计:设计合理的路口几何形状、信号灯控制和交通标志标线,确保交通流畅和安全。
6. 排水系统设计:合理设置雨水排水系统和雨水口,确保道路排水畅通。
二、施工规范1. 道路基层处理:进行适当的土方平整和夯实,为上层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
2. 道路材料选用:选择符合标准的道路材料,包括路面材料、路基材料和路肩材料等。
3. 道路标线和交通设施施工:按照标准要求进行道路标线和交通设施的施工,确保其清晰、准确和持久。
4. 道路绿化和景观设计:在道路两侧进行适当的绿化和景观设计,提升城市形象和环境质量。
5. 设施配套完善:在道路两侧设置合适的交通设施,包括路灯、交通信号灯、指示牌等,提供便利和安全。
三、安全规范1. 交通安全设施:在合适的位置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防护设施,引导车辆和行人正确行驶和通行。
2. 交通事故分析与预防:对已发生的交通事故进行分析和评估,并采取措施预防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3. 施工安全管理:制定严格的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确保道路建设过程中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四、环保规范1. 道路周边环境保护:保护和改善道路周边的自然环境,减少对周边土地、水体和空气的污染。
2. 治理交通噪声:在道路设计和施工时考虑降低交通噪声的措施,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3. 节能减排:推广使用节能环保的建材和设备,减少城市道路的能耗和污染。
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方法及相关思路解析

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方法及相关思路解析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是指在城市建设和规划过程中,针对道路系统的设计和布局工作。
它涉及到城市主干道路、支路、环路、交叉口等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城市发展规划、交通流量、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等多个因素。
下面是对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方法和相关思路解析。
1. 确定城市道路层级布局:首先需要确定城市的主干道路、快速道路、次干道路以及支路等不同层级的道路布局。
根据城市的交通流量、交通网络的需要以及城市规划的要求,确定城市道路的层级布局。
主干道路承载主要交通流量,快速道路连接城市重要区域,次干道路满足通行需求,支路连接居民小区等。
2. 交通流量分析:在进行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时需要进行交通流量的分析,以了解道路上车辆的流量大小和流向,从而合理规划道路的容量和布局。
交通流量分析可以通过实地观察和交通调查等方法进行,也可以利用交通模拟软件进行仿真分析。
3. 考虑交通安全:在进行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时,交通安全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需要考虑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和后果,合理设计道路的几何和交叉口,增加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设置,提高驾驶员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
4. 考虑环境保护:在进行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时,需要考虑环境保护的问题。
道路的布局和设计应该能够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
可以合理设置绿化带和景观设施,减少交通排放,提高道路的绿色性。
5.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进行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时,应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
可以利用现有的道路网格进行优化设计,合理利用现有的道路空间,减少浪费。
还可以考虑与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的相互配套,比如与公交站点、地铁等进行协调布局。
6. 综合考虑城市规划:在进行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城市整体规划。
道路布局和设计应与城市的建筑风格、人口分布、功能区划等相协调,形成一个统一的城市形象和空间。
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方法及相关思路解析

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方法及相关思路解析
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是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城市各个部分的交通枢纽,为人们出行提供便利和安全保障。
下面就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方法及相关思路进行解析。
一、综合考虑因素
城市市政道路设计需要综合考虑众多因素,包括交通流量、车辆速度、路段长度、路口密度、环境要求等,还需要充分考虑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需求,比如人行步道、自行车道等。
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地理和环境条件,如山区、湖区、沿海等进行相应的规划设计工作。
二、分类设计
城市市政道路设计需要分类设计,根据不同的路段特点和需求进行细化。
比如市中心的道路设计可以考虑独立车道、公交道、非机动车道等,并且需要充分考虑人行景观绿化和城市雕塑等元素的融合。
而在住宅区等居民区,需要考虑减速带、路面拓宽、停车场等因素,以便提高社区交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智能化设计
城市市政道路设计也需要智能化设计理念。
借助智能交通、智能路灯、智能监控等技术手段,提高交通管理的效率,并且有效地减少了事故和拥堵等现象,更好地保障了广大市民出行的便利。
四、可持续发展
城市市政道路设计还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尽量减少环境对城市造成的负面影响。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考虑将一些环境保护元素应用于道路设计中,比如利用太阳能电池板照明、植被植树等措施,使得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更具人性化,更加符合现代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综上所述,城市市政道路设计需要综合考虑众多因素,进行分类设计、智能化设计和可持续发展思路,并注重人性化设计和环境保护。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市民出行,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发展。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6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6本标准规定了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等方面的要求。
一、道路断面1.桥梁、隧道、坡道断面:桥梁、隧道、坡道断面应符合路基可行性、安全可靠性和舒适性的要求,并参考国家规定。
2.立交断面:立交断面是交叉点形成路口时的路面全断面,它是本断面和其它多边形断面组合而成,它们必须符合车辆安全使用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旅行特性。
3.道路其它断面:从小的连续断面到大的低弯曲断面,从抛墙、斗墙到整体地面断面,应确保它们的高层次、多层次及兼顾车辆及行驶安全。
二、路面基础设计1.路面基础构造:路基设计必须考虑用地、地形、地质和水分等条件,根据道路等级确定路基的构造及抗湿、抗渗及抗冻、抗膨胀等性能,避免路基出现渗漏、沉陷和裂缝等缺陷,以及与地下设施的冲突,保证车辆的安全行驶。
2.地毯、护坡及人行绿地设计:路面地毯、护坡及人行绿地设计应符合路面、线型特征及表面保护、装饰性及景观效果等要求,同时保证道路高效运行。
3.交通标志及标线设计:应确保交通标志及标线设计能够指示驾驶员准确而安全的行驶,有助于提高道路管理及减少交通事故。
三、城市道路的其他要求1.交通安全:道路应具有良好的交通流量控制,应设计出良好的元素,例如信号灯、标线及立交桥等,以及设置人行横道,以有效地控制交通流量。
2.噪声与环境控制:噪声也是一个环境质量下降的原因,应根据道路等级、速度及车辆数量选择合适的表面设计,提高路肩、护坡及屏障等,可以有效地减少噪声的传播。
3.道路检修与维护:应建立定期的检修制度,定期检查道路的现状,及时修补和维护,以确保安全行驶。
4.交通流量指数:应定期监测道路的交通流量状况,以了解道路行车状况,确定道路交通信号优化方案,并不断优化道路管理。
四、总结本标准规定了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等方面的要求,即路面断面、路面基础设计、交通标志及标线设计以及交通安全、噪声与环境控制、道路检修与维护和交通流量指数的规定,并力求保护人们的安全、健康与环境。
城市道路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1、路线设计是道路设计方案的核心,是对道路布置进行具体设计,包括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和道路交叉等设计内容;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还应包括与交通组织、市政管线、公共设施、绿化景观、生态环境的总体协调。
2、城市道路设计特点:(1)城市道路设计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城市道路工程的建设应包括规划、业主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同时众部门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协作的关系,道路工程的任何一个阶段都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协作。
例如从道路的规划到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需要规划、业主和设计单位的共同参与;从设计招标到竣工验收,主要需要业主、设计、施工、监理和质检等部门的相互协作。
由此可以看出,道路的设计过程体现了系统科学的思想,可将道路的最终修筑看作是一个整体,而在道路的修筑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部门视为整体中的要素,只有各要素之间合理、高效的相互协作,才能顺利的完成最终的认为,整个过程体现了系统科学中的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的原则。
(2)城市道路设计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城市道路设计涉及到的专业包括测量钻探、道路、桥隧、交通、照明、排水、绿化等,在不同设计阶段各专业工作的侧重点将有所区别。
测量钻探是各项工作的前提,此项工作应该由勘探部门所负责,而道桥部门则负责路线走向、平纵横、路基处理等工作,最后,照明、排水和绿化等工作则由市政部门所完成。
道路设计工作涉及专业虽多,可是各专业并不是独立的,是相互关联的,在项目负责人的统一协调下完成从方案规划到施工图的最终设计。
(3)城市道路设计具有主观性的特点城市道路最终以何种形式呈现的世人面前,主要是设计人员所决定的,设计人员具有的主观性也变相的说明了道路设计具有主观性的特点。
城市道路项目从方案的确定到最终的实施阶段中的任何一个过程中,设计工作总是最前面的一个环节,其它部门的工作都是围绕着设计方案进行的,各个部门可以对设计方案提出反馈意见,但最终的设计方案还是由设计人员而定,设计人员通过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完成设计图纸,为了能保证在道路设计的过程中各部门的工作可以高效有序地进行,设计人员应该同时具备协调沟通、技术应用以及对设计阶段认识和工程总结等能力,确保使工程顺利展开。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是为了提高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质量和确保城市道路建设项目的安全可靠性,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和法规,以及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一套具有指导性和规范性的文档。
该规范包括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的各个方面,从道路纵断面设计、路面设计、交通标志标线设计、照明设计、排水设计、交叉口设计、交通信号设计等等,都详细规定了不同类型道路的设计要求和技术指标。
首先是道路纵断面设计,规范要求根据道路功能等级和路段的特点确定不同的纵断面设计要求,包括路面边坡的设计坡度、路肩的宽度、圆弧的半径等等。
其次是路面设计,规范要求根据不同的道路类型和交通量确定路面的结构、厚度、材料等。
这样可以确保道路在不同的交通流量下能够承受相应的荷载,并且满足不同类型车辆的行驶要求。
交通标志标线设计是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措施,规范要求根据不同的道路功能等级和交通流量确定交通标志和标线的布置和尺寸。
这样可以提高驾驶员对道路情况的认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照明设计是在夜间和恶劣的天气条件下确保道路可见性的重要手段,规范要求根据道路类型和交通流量确定照明设施的设置和亮度要求。
排水设计是确保道路排水畅通的关键环节,规范要求根据道路纵横坡和附近地形等,合理设置雨水收集和排放设施,以防止路面积水和出现滑坡等情况。
交叉口设计是确保交通流畅和交通安全的重要环节,规范要求根据交叉口的流量和道路的行车速度等确定交叉口的类型和设计要求,以保证交通流畅和交通事故发生率的降低。
最后是交通信号设计,规范要求根据交叉口的流量和道路的行车速度等,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的相位和时序,以确保交通流畅和交通事故的减少。
总之,《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是指导城市道路工程设计和建设的重要文件,它的出台和执行,能够提高城市道路工程的设计质量、保证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为城市的交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分析

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分析城市道路设计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好的道路设计可以提高城市交通效率,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为了实现良好的城市道路设计,必须深入分析设计思路和技术要点,以便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
一、设计思路分析1. 人本导向:城市道路设计的首要考虑是以人为本,充分考虑行人、自行车骑行者和残疾人的需求,创造安全、便捷、舒适的行车环境。
2. 综合考虑:城市道路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城市空间布局、交通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形成统一的整体设计方案。
3. 绿色环保:城市道路设计应注重环保理念,通过合理的绿化、雨水收集利用等方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升城市的生态品质。
4. 安全优先:安全是城市道路设计的核心考量。
设计应充分考虑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流线、交通信号灯等方面,确保人车安全。
5. 可持续发展:城市道路设计要考虑长远发展,尽可能采用可再生资源、节能材料,降低城市道路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二、技术要点分析1. 道路规划设计: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需结合城市整体规划,合理划分道路功能分区,包括主干道、支路、步行街等,并考虑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
2. 出行组织:城市道路设计需合理组织车辆、行人、自行车等出行方式,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3. 道路结构设计:道路结构设计包括路面材料选择、路面结构设计、排水设施等,以确保道路耐久、平整、排水畅通。
4. 交通设施设置:交通设施设置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引导设施等,以引导交通、保障交通顺畅。
5. 绿化与景观设计:城市道路不仅是交通工具的通道,也是城市的风景线。
绿化与景观设计能够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6. 市政设施规划:市政设施规划包括路灯、护栏、交通执法设施等,为城市道路提供必要的保障和便利。
7. 智能化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已成为城市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智能技术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是指在城市建设中,根据交通流量、交通安全、交通效率等因素对道路进行设计、规划和建设的一系列规定和标准。
下面是一份关于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简要说明。
一、道路宽度设计根据道路的功能和通行量确定道路的宽度。
通常,主干道应设计为4~6车道,次干道和支路应设计为2~4车道。
此外,还需要考虑非机动车的通行和停放需求,并合理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二、车行道和人行道设计车行道应设计为平整、无障碍和安全的行车道。
车行道和人行道之间应设置必要的隔离设施,如护栏和隔离带。
人行道的宽度应根据步行人流量和周边建筑物的需求来确定。
三、非机动车道设计非机动车道应位于人行道内侧或独立设置,并应与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设置合理的隔离设施。
非机动车道的宽度应能够容纳非机动车的通行,并设计有必要的停放区域。
四、交通信号灯设置根据交通流量和交通安全需求,在交叉口和人行横道等地点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
信号灯的设置应符合交通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并能够提供明确的交通指示。
五、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根据道路的功能和通行要求,在合适的位置设置交通标志和标线。
交通标志和标线的种类、位置和布置应符合交通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并能够提供明确的交通指示。
六、交通安全设施设置在交通繁忙的路段和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地点,应设置交通安全设施,如限速标志、减速带、交通镜等。
这些设施的设置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提高交通安全性。
七、绿化和景观设置在道路两侧和中央分隔带等地方进行绿化和景观设置,可以提升道路的环境质量和美观度。
绿化和景观的选择应考虑地区的气候条件和适宜种植的植被种类。
八、停车场和停车位设置根据周边建筑物和道路的需求,合理设置停车场和停车位。
停车场和停车位的数量和布局应满足交通需求,并考虑到停车场的管理和使用便利性。
九、交通流量调控根据道路的通行量和交通需求,可以采取措施对交通流量进行调控,如交通信号灯配时、交通导向标志和路口交通管理等。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1. 引言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是为了规范城市道路的设计和施工,保证道路的安全、顺畅和美观。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道路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旨在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行效果,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 城市道路设计原则2.1 通行安全保证道路的通行安全是城市道路设计的首要原则。
在设计道路时应考虑交通量、交通流形态、交通安全等因素,合理确定道路的几何形状、道路标线、交通信号灯等设计参数,确保道路用户的通行安全。
2.2 交通顺畅保证道路交通的顺畅性是城市道路设计的重要原则。
合理设计道路的通行能力、道路布局等,确保道路交通的高效运行。
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道路的交通流量、道路的排水设施、道路的交叉口等因素,综合考虑交通需求和交通流特征,以提高道路的交通顺畅性。
2.3 美观环保保证道路的美观和环保是城市道路设计的重要原则。
在设计道路时应注重道路的绿化、景观、公共设施等,提升城市的形象和环境质量。
同时,要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在设计和施工中采用环保材料和工艺,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3. 设计参数3.1 道路几何参数•设计车道宽度:根据道路的交通流量和道路类型确定车道宽度。
一般而言,城市主干道的车道宽度应不小于3.5米,次干道和支路的车道宽度应不小于3米。
•道路纵向坡度:根据道路的长度和坡度要求,确定道路的纵坡。
一般而言,城市主干道的纵坡不应大于4%,次干道和支路的纵坡不应大于6%。
•道路横向坡度:根据道路的曲线半径和横向坡度要求,确定道路的横坡。
一般而言,城市主干道的横坡不应大于2%,次干道和支路的横坡不应大于4%。
3.2 道路标线•道路中心线:根据道路的类型和交通流量,确定道路的中心线位置和标线形式。
•车道标线:根据道路的类型和车道数量,确定车道标线的类型和位置。
•人行横道标线:根据人行横道的位置和交通流量,确定人行横道标线的位置和形式。
•停车标线:根据停车泊位的位置和车辆停车需求,确定停车标线的位置和形式。
城市道路设计工作重点、难点分析

城市道路设计工作重点、难点分析1路面线形的选择一般情况下,控规及修规从整个片区的用地出发,都严格规定了道路的平面走向,设计者只要严格换照控规及修规的要求执行即可。
但实际工程中,由于一些特殊原团,如规划时间较早或规划考虑不周等,规划时未能考虑建设时期的实际情况,按规划走向实施起来比较困难,规划时未能统筹考虑整个新区内土石方平衡等,都需要对整个片区路网布局进行重新设计。
若出现路网平面线形与规划不能保持一致时,设计者在对道路走向进行重新调整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尽量尊重原有规划的整体布局,由于规划文件编制者是从整个新区出发,考虑了各个地块的用地情况、人流、车流等因素后进行的路网主次干道及支路的布局设计,因此,原则上不宜对原规划进行的大的调整。
(2)通过现场踏勘及与业主沟通,了解并掌握片区内已建成或即将动工的建(构)筑物,在道路线形选择时刻意避开此类建(构)筑物,同时减少拆迁量。
(3)片区内如存在山体,公园、湖泊,选线时应尽量避开,并预留一定的放坡距离。
(4)线路走向不能仅仅依据某一条道路来定,应通盘考虑整个片区路网的平面走向及竖向标高,结合控制性节点(如跨河大桥、车站),经过多次方案论证。
平面线形的选择在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线形美观,交叉口曲线半径尽量取大值,最大程度做到新区范围内土石方平衡,避免大开挖及大填方。
平面线形确定后应报规划管理部门,获批后方可执行下一步设计。
2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中应注意与平曲线的结合,满足规范设计要求。
片区路网的建设其根本目的是服务于后期的土地开发、交通疏导。
所以在道路纵断面设计过程中,应将道路周边地块的场地竖向设计标高一并考虑。
若地块内建筑设计方案已通过审查,应保证道路设计标高与地块设计标高的衔接,避免形成高台阶或低洼地带。
纵断面设计中主要应注意:(1)保证片区范围内雨污水能通过自身重力排除,尽量避免通过提升泵外排雨污水。
(2)城市道路中,道路交叉口较多,交叉口范围内(至少前后50m)的纵坡不宜过大,控制在3%以内,避免在交叉口形成交通安全隐患。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1.道路宽度要求:道路的宽度应根据交通流量、车辆类型、道路功能和周围环境等因素确定。
一般来说,主干道的宽度应大于支路,城市快速路和高速公路的宽度更大。
此外,道路宽度还应考虑人行道、自行车道和停车带的设置。
2.交通流量和容量:道路设计应根据交通流量预测和评估道路的容量。
通过交通流量和容量的比较,可以确定道路的通行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如果道路的容量大于流量,交通将更加顺畅,反之则会导致拥堵。
3.交通安全设施:为了确保道路的安全性,城市道路应设置适当的交通安全设施。
这包括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路灯和交通监控设备等。
此外,还应考虑行人过街设施、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等对行人安全的措施。
4.行人和自行车设施:城市道路设计应考虑到行人和自行车的需求。
为了提供良好的行人通行条件,应设置人行道、行人过街设施和无障碍设施。
为了促进自行车出行,应设置自行车道和自行车停车设施。
5.路口规划和设计:城市道路交叉口是交通流动的关键部分。
在交叉口设计中,应考虑到不同交通参与者的需求,包括车辆、行人和自行车。
合理的交叉口布局和信号灯设置可以提高交通安全和效率。
6.景观和环境保护:城市道路设计不仅关注交通功能,还应注重景观和环境保护。
通过合理的绿化和景观设计可以提高道路的美观性,同时环境保护措施可以减少道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7.可持续交通:城市道路设计应鼓励和支持可持续交通模式,如公共交通、非机动交通和共享交通等。
通过合理的路网设计和交通规划,可以促进低碳出行和减少交通拥堵。
8.辅助设施:城市道路设计还应考虑到辅助设施的设置,如道路排水、路灯、市政管线和噪音防护设施等。
这些设施可以提供道路运行所需的基础设施支持。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是为了保证城市道路的安全、顺畅和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要求。
遵守这些规范,可以帮助城市规划师和道路设计师在规划和设计城市道路时做出合理的决策,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并促进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道路 工程 设计标准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标准
一、道路等级与规模
1.根据城市规划、交通流量、地形地貌等因素确定道路等级。
2.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流量预测,确定道路的宽度和车道数。
二、道路宽度与车道数
1.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流量预测,设置合理的车道数和道路宽度。
2.考虑行人、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的需求,设置适当的步行道和自行
车道。
三、路肩与分隔带
1.设置路肩,提供车辆停靠和行人过街的安全区域。
2.设置分隔带,将不同方向和类型的车辆分隔开来,提高交通安全。
四、交叉口设计
1.根据交通流量和地形地貌,设计合理的交叉口形式和规模。
2.考虑行人和自行车过街需求,设置人行横道和自行车道。
3.考虑公共交通需求,设置公交车站和乘客过街设施。
五、交通设施与安全设施
1.设置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和护栏等设施,提高交通安全。
2.设置行人过街设施和安全岛,提供行人过街安全保障。
3.设置公交车站和乘客过街设施,提供公共交通服务。
六、环保与绿化
1.考虑环境保护和绿化需求,设置绿化带和景观节点。
2.考虑噪声和空气污染控制,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
3.考虑道路排水和防洪需求,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
4.考虑道路照明和供电需求,设置适当的照明系统和供电设施。
5.考虑道路材料和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施工方法。
6.考虑维护和保养需求,制定合理的维护保养计划。
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分析

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分析城市道路设计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口密度增加,交通需求不断增长,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从城市道路设计的整体思路和关键技术要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城市道路设计的整体思路1. 以人为本城市道路设计应该以人为本,满足行人、自行车和汽车的通行需求。
特别是在城市狭小的老城区,应该注重提高行人和自行车通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2. 综合规划城市道路设计需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统筹考虑道路、建筑、绿化、水系等元素,使城市交通系统和城市空间形态相协调,实现交通、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3. 强调可持续发展城市道路设计应该注重节能减排、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城市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采用节能环保的交通设施和材料,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促进城市环境的改善和人居环境的提升。
二、城市道路设计的关键技术要点1. 道路宽度和交通容量设计城市道路宽度和交通容量的设计直接影响交通的畅通和通行的安全。
对于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应该根据道路功能和交通需求合理确定道路宽度和交通容量,同时合理规划车辆通行的速度和密度。
2. 路口设计路口是城市道路交通流束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路口设计的合理性和优化程度直接影响交通的流畅性和安全性。
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行人过街设施、左转和右转车道等,优化交通流量分配和通行方式,提高路口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3. 路面材料和防滑设计城市道路的路面材料和防滑设计对于交通安全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采用高质量、耐磨损、耐压力和抗滑性能强的路面材料,加强对于路面材料防滑的处理和设计,提高道路的驾驶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4. 路灯和交通标志设计城市道路的路灯和交通标志是保障夜间行车安全和指引车辆通行方向的重要设施。
合理设置路灯的照明范围和亮度,设立清晰明确的交通标志和标线,为夜间行车提供良好的照明和指引,增强行车的安全性和通行的便利性。
城市道路总体设计探讨

城市道路总体设计探讨城市道路总体设计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城市的交通运输和居民生活质量。
合理的道路设计能够提高城市交通效率,改善交通状况,减少交通事故,同时还能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居住环境。
城市道路总体设计的探讨和研究在城市规划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市道路总体设计的重要性1. 交通效率合理的道路总体设计能够提高城市交通的流畅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缓解交通压力,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为居民出行带来便利。
2. 居民生活质量良好的道路设计能够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降低噪音和尾气排放污染程度,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3. 城市形象城市道路设计直接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合理的道路设计能够提升城市的美观度和舒适度,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城市道路总体设计的内容1. 道路网布局道路网布局是建设城市道路的首要问题,要根据城市的规模和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的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各级道路,形成合理的道路网布局,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交通支撑。
2. 道路宽度和车道设置道路宽度和车道设置是道路设计的重要内容,要根据道路的功能和交通流量确定道路宽度和车道数,并合理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以满足不同出行方式的需求。
3. 路口设计路口是城市道路交通的关键节点,良好的路口设计能够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要合理设置车行道、人行道、交通信号等,优化路口布局和标线设置,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
4. 道路绿化和景观设计道路绿化和景观设计能够提升道路的美观度和舒适度,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要合理设计路边绿化带、景观照明等,打造宜人的城市道路环境。
5. 道路设施设置道路设施设置包括交通标志、交通标线、路灯等,要根据道路的功能和交通需求合理设置各类设施,以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
三、城市道路总体设计的实施路径1. 全面规划城市道路总体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发展需要,结合土地利用、交通需求、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规划,确保道路设计与城市发展方向和需求相适应。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

7 28 纵断面设计............................................................
7. 1 一般规定 ................................….........….......... 28
8.4 Coordination between Alignment and AncilIary Facilities ...... 34 8. 5 Coordination between Alignment and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 34 9 Road-Road Intersection ..............…...................…… 36
8 Combination of Road Alignment ...... .................. ...... 32
8.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32
8.2 Combination of Horizontal , Vertical and Cross
7.2 28 纵坡................................….........…·…….........
6
29 7.3 坡长................….......….........….................…..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城市交通运行、居民出行和城市形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也逐渐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本文将从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一、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现状1. 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增加,交通需求不断增长,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
拥堵、交通安全、交通效率等问题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所在。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成为了城市交通改善的重要途径。
2. 道路规划设施亟待完善在一些中小城市或新兴城市中,道路规划设施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道路网构建不够完善,交通设施不够科学,导致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需要改善和提升。
3.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日益增加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也需要考虑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减少交通拥堵、减少尾气排放、提高交通利用效率等都已成为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二、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1. 规划设计科技化趋势明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已经进入了科技化的新阶段。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道路规划设计的精准度和科学性,实现道路规划设计与智慧城市的深度融合。
2. 多元化交通模式成为趋势未来城市交通将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公共交通、自行车出行、共享出行等模式将逐渐成为主流。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需要更加注重多元化交通模式的融合和平衡,为不同出行方式提供更便捷的交通环境。
4.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与城市景观融合未来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将更加注重与城市景观的融合,通过规划设计打造美丽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
道路绿化、城市雕塑、艺术装饰等将成为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5. 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交通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需要更加注重智能交通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提高交通的智能化和舒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城市道路设计城市道路设计的内容包括:路线设计、交叉口设计、道路附属设施设计、路面设计和交通管理设施设计等五个部分。
其中道路选线、道路横断面组合、道路交叉口选型等都是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重要内容。
城市规划工作者必须掌握城市道路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一)城市道路的设计原则1.城市道路的设计必须在城市规划、特别是土地使用规划和道路系统规划的指导下进行。
必要时,可以提出局部修改规划的道路走向、横断面形式、道路红线等建议,经批准后进行设计;2.要求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考虑道路建设的远近结合、分期发展,避免不符合规划的临时性建设;3.要求满足交通量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要求;4.综合考虑道路的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横断面布置、道路交叉口、各种道路极限标难。
(二)城市道路的设计步骤1.资料准备进行城市道路附属设施、路面类型,满足行人及各种车辆行驶的技术要求;(1)设计时应同时兼顾道路两侧城市用地、房屋建筑和各种工程管线设施的高程及功能要求,与周围环境协调,创造好的街道景观;(2)合理使用各项技术标准,尽可能采用较高的线形技术标准。
设计需要准备下列资料:①城市规划确定的道路性质和控制性要求资料;②道路沿线的地质资料、水文资料和气象资料;③道路沿线现状地形图,其比例按平面图设计要求;④现状道路交通量资料和规划交通量资料。
2.测设定线(1)先在现状地形图上(或较小比例地形图上)按照规划给定的控制坐标及红线、横断面等,初步确定道路的走向及平面布置;(2)现场测设道路中心线,并按照道路中心线测量原地面的纵断面和横断面。
3.综合进行路基路面设计和道路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的设计,以及附属设施设计。
4.完成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书;·道路设计资料(现状及设计计算资料);·道路设计图:平面设计图(含横断面)、纵断面设计图、交叉口设计图、道路附属设施设计图(或选用标准图);·施工横断面图及土方平衡表。
(三)城市道路路线设计城市道路路线设计包括横断面设计、平面设计和纵断面设计:部分是综合考虑、协调进行设计的。
1.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城市道路横断面是指垂直于道路中心线的剖面。
道路横断面的规划宽度又称为路幅宽度,即规划红线间的道路用地总宽度。
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带和分隔带四部分组成,如图8-8所示。
图8-8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城市郊区道路一般属公路型,其横断面由路面(车行道)、路肩(人行道)和边沟(排水沟)三部分组成,如图8-9所示。
图8-9 城市郊区道路(公路型)横断面组成横断面设计就是根据城市规划确定的道路的性质、功能要求和规划交通量,合理确定道路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宽度和高差。
通常先确定道路的标准横断面,在特殊地段要结合平面和纵断面设计进行调整和补充。
1)机动车道设计不同类型的机动车有不同的净空要求,在机动车道设计时,要根据不同的交通组织确定机动车道的具体尺寸。
一般来说:①各类机动车混合行驶时,考虑最宽的净空要求,即每条车道宽-3.75m ;②各类机动车分道行驶时,每条小客车道宽3.5m,其他车型车道当V<40km /h时宽3.5m,当Y>40km/h时宽3.75m;③停车道宽3.0m。
一条道路的机动车道需要多少条车道,取决于规划的要求及交通量的要求。
根据规划可以确定交通组织的方式,是否需要停车道,以及由于建筑艺术、城市景观或政治国防等特殊要求所需要的路宽,如游行、临时起降飞机及与高层建筑相适应的开敞街道等。
根据交通量要求,机动车道的通行能力必须适应一定时期交通量的发展。
由于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又决定于车型、车速、服务水平、交叉口折减、坡度折减等,计算比较复杂,实际应用时,各国都在规范中给出一定的规定值或参考值。
我国一般推荐的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值如表8-3所示:表8-3 一条机动车道的通行能力推荐值车辆类型小客车载重汽车公共汽车混合汽车每小时最大通行车辆数500~1000300~60050~60400一般从合理组织交通的观点考虑,城市道路机动车道的行驶车道不宜大于(双向)4条车道。
如果一条道路的交通量需要多于6条的行驶车道,与其盲目加宽道路,不如调整交通组织,加大道路网密度,开辟平行道路分散文通量更为经济合理。
2)非机动车道设计非机动车车型复杂、车速相差很大。
当非机动车与机动车7昆行时,非机动车道经常受到机动车、特别是公共交通车辆停靠的干扰,非机动车也常驶入机动车道。
因此,非机动车道的设计需考虑各种情况的组合,根据组合情况选定非机动车道的宽度。
常见的组合情况如表8-4所示。
表8-4 非机动车道车型组合情况表组合类型自行车/辆三轮车/辆兽力车/辆板车/辆公共汽车停站/辆总宽/m独立设置非机动车道1233~5(6)221(1)14~6(7)机非混行时的43非机动车道56712(1)1111我国城市中兽力车和板车的货运日渐被机动车辆所取代,非机动车道逐渐成为主要行驶自行车的车道。
非机动车道的横断面设计可以按自行车带的标准进行设计,一条自行车带的通行能力在平原城市可选用1000辆/h,地形起伏大的城市可选用500辆/h。
依此,根据规划交通量确定所需要的自行车带的条数和白行车道的宽度。
但是,由于近年来城市货运三轮车的增加,单向非机动车道的宽度以不小于4.5m为宜。
3)分隔带、绿带与人行道设计(1)分隔带分隔带是为保证行车安全而设置的起分隔车道和导流作用的用地空间,活动式的隔离设施(如混凝土墩柱、铁制柱链、栅栏等)也可起到同样的作用。
分隔带常与绿化带结合布置。
通常分隔带的宽度为-2.5m,除为远期发展预留备用地之外,一般城市道路分隔带不宜大于4-6m,宽度不宜小于2m。
分隔带的绿化应以花草和低矮灌木为主,交通性干道的中央分隔带和导向分隔带不允许种植高大乔木,也不宜布置灯柱、电杆。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带种植的乔木不得过密,过密种植的乔木会影响机动车司机的视线,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2)绿化带与人行道绿化带常与人行道组合布置。
道路绿化带既是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为步行、车行交通创造良好环境及分隔交通的重要手段。
道路绿化带的宽度一般占道路总宽的l5%-30%为宜。
绿化带的种植及宽度要求已在城市绿地规划中有所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人行道上的绿带和树穴的最小尺寸为1.25m。
人行道的宽度可根据步行交通量确定。
在城市没有详细步行交通规划时,可参照表8—5确定人行道的宽度。
表8-5 人行道宽度选用参考表一般道路全市性生活干道大型公共设施附近一条步行带宽度/m常用人行道铺砌宽度/m~~~注:人行道模数为0.25m,常用人行道方砖尺寸为×0.25m(包括灰缝)。
绿化带和人行道的布置形式一般有四种,如图8-10所示:图8-10 绿化带与人行道组合形式人行道与绿化带组合设计时,可先按步行量确定人行道的宽度,其余的做绿带。
如果车行道的交通量较大,可以沿车行道布置较宽的绿带,如果交通量较小,则尽可能在靠近红线的一边布置较宽的绿带,或布置多条绿带。
人行道和绿化带的宽度还必须满足埋没地上、地下管线的宽度要求。
在南方炎热多雨的城市以及一些旧城狭窄街道的改建中,常在临街建筑的底层设置骑楼式人行道(图8-11)以利于行人躲避雨淋日晒和拓宽旧有的狭窄道路。
图8-11 骑楼式人行道(3)郊区道路路肩及边沟郊区道路路肩兼有保护路面、人行、绿化、停车、避让的作用。
每侧路肩宽度一般不小于1.5m。
路肩及排水边沟的标准横断面如图8-12a。
图8-12国外一些城市近郊道路的边坡由若干个缓坡组合而成,坡度不少于1:5,路旁的边坡铺上石块、种植草皮,连同自然地形融为一体,不但有利于车行安全、而且可以取得好的景观效果,如图8-12b。
1)道路路缘石、横坡和路拱设计(1)路缘石道路铺筑部分两侧边缘常设置路缘石。
车行道路缘石又称道牙路牙,分侧石(立道牙、又称I型路牙)和平石(平道牙)两种。
一般道形侧石高度为12-18cm、标准采用15cm。
在居住区或郊区道路、工厂内部道路,可以将路缘石与路面基本做平,遇特殊情况时可以利用路面外的地面调剂行车宽度,也利于自然排水。
平石宽度一般为30cm。
在一些城市也有将侧石、平石连在一起呈L形,又称L 型路牙。
每块路线石长度一般为50cm。
各类预制混凝土路缘石的断面尺寸如图8-13所示。
图8-13各种混凝土路缘石断面(尺寸单位;cm)(2)横坡道路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分隔带为自然排水,均设置横向坡度称为横坡。
横坡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铺筑的材料、纵坡和铺筑宽度。
纵坡越大,横坡可以减少;铺筑宽度越大,横坡越需加大。
各种路面及道路组成部分的横坡如表8—6所示。
表8—6道路横坡参考值车行道铺砌人行道绿化带分隔带广场、停车场郊区道路路肩高级路面次高级路面中低级路面横坡%~%%~%%~%%~%0。
5%~%随路拱%~%%~%(3)路拱车行道横断面常采用双向坡面、由路中央向两边倾斜,形成路拱车行道路拱形式有四种:a.直线形(图计算公式: y=x·i式中:y——纵距,cm;x——横距,cm;i——设计路面横破,以小数计。
图8-14直线形路拱直线型路拱常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顶制混凝土块路面、大块料石路面、停车场广场以及单向排水路面宽小于9m的较窄道路和设置超高的曲线路段。
在较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中亦可采用不同坡度直线组成的折线形路拱。
b.抛物线形(图8-15)图8-15抛物线形路拱北京采用变方二次抛物线形路拱,计算公式:式中:B—路面宽度,cm;n—抛物线方次,n=—上海采用修正三次抛物线形路拱,计算公式:式中:h为路拱中心与路缘的高差,h=Bi/2抛物线形路拱常用于路面宽B<20m,横坡i<3%的道路c.直线接抛物线形(图8-16)图8-16直线形路拱路拱中部为抛物线形,两边接直线形,计算公式:曲线段 y=(2n-1/Bn-1)xn直线形 y=yT+(x-xT)i式中:xT—直线与抛物线切点的横距,xT=B/2n1/(n-1)yT—直线与抛物线切点的纵距,yT=(2n-1/Bn-1)xnT直线接抛物线形路拱适用于各种宽度及横坡的路面,多用于超过20m宽的路面,外表平顺美观,排水效果较好。
d.直线接圆曲线形(图8-17)图8-l7直线接圆曲线形路拱路拱中部为圆曲线形,两边接直线形,计算公式:曲线段 y=(xT-x)2/2R+xi-E直线段 y=xi-E式中:xT为直线与圆曲线切点横距 xT=K/2K为圆曲线长度 K=B/3R为圆曲线半径 R=K/2iE为直线形路拱中心与圆曲线中心高差 E=x2T/2R直线接圆曲线形路拱适用于各种宽度及横坡的路面,多用于超过20m宽的路面,但路中心部分较平坦,排水效果不如直线接抛物线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