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语文高一必修2第12课淝水之战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一 语文 必修二_语文版《淝水之战》优质课教学课件(07版

高一 语文 必修二_语文版《淝水之战》优质课教学课件(07版
—《资治通鉴 苻坚传》
谢谢观看!
YZK18539
臣光曰:论者皆以为秦王坚之亡,由 不杀慕容垂、姚苌故也,臣独以为不然。 许劭谓魏武帝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使坚治国无失其道,则垂、苌皆秦之能 臣也,乌能为乱哉!坚之所以亡,由骤 胜而骄故也。魏文侯问李克吴之所以亡, 对曰:"数战数胜。"文侯曰:"数战数 胜,国之福也,何故亡?"对曰:"数战 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御疲民, 未有不亡者也,秦王坚似之矣。"
• 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有资格称得上 大帝的不过五人,他们是秦始皇、汉 武帝、前秦王苻坚、唐太宗李世民和 康熙。
-柏杨(作家)
• 苻坚在皇帝群中是个优秀的皇帝。他 最亲信的辅佐王猛,在将相群中也是 第一流的将相。
-范文澜(历史学家)
• 文学优良,内政修明,大度容人,武 功赫赫。
-陈登原(历史学家)
参பைடு நூலகம்将领
公元383年
前秦
苻坚
苻融 慕容垂(鲜卑族)
姚苌(羌族)
东晋
谢安
谢石 谢琰 谢玄
兵力
87万人
8万人
探究:
•淝水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 胜多的战例,试结合课文说说 前秦为什么失败,东晋为什么 胜利?
前秦方面:
1.军队成分复杂,军心不稳; 2.指挥不当; 3.苻坚:骄傲自大。
东晋方面:
1.将领团结一致,士气高昂; 2.指挥得当; 3.谢安:镇定自若。
淝水之战
司马光
学习目标:
1.检测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 2.概述淝水之战战争的情况。 3.探究淝水之战胜败的原因和 苻坚、谢安的人物性格特点。
检测:
①见晋兵部陈严整,又望见八 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

语文必修二第12课《淝水之战》教学课件

语文必修二第12课《淝水之战》教学课件

(2)偶然因素未尝不是致命要害。 ①八公山草木皆兵。洛涧一战,苻坚损兵折将本已伤 了锐气,然而八公山触“木”惊“心”,使他陷入极 度恐慌之中,他的自负自信开始被自恐瓦解,变得更 加狂躁。所以,当决战时刻东晋布下圈套,诸将皆看 出不可信,而他却像一个孤注一掷的赌徒,根本看不 出、听不进,作出急于取胜的错误决定。八公山上的 草木在特定情况下,给苻坚的心理打击直接影响了他 后面的决策。
4.文学文化知识 司马光,我国_北__宋__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
家,世称_涑__水__先__生__,卒谥文__正__,追封温国公,故 又 称 司__马__温__公___ 。 他 当 政 时 曾 主 持 编 写 《_资__治__通__鉴___》,与《史记》并称为“_史__学__双__璧___”。
文本互动
(2)古今异义 ①可先为起第. 古义:房宅。
今义:表顺序。 ②拜秦州主薄赵盛之为少.年.都统
古义:年轻。
今义:15岁以下的人。 ③独慕容垂、姚苌及良家子劝.之
古义:鼓励,鼓动。
今义:劝说,规劝。 ④桓冲深以根.本.为忧 古义:京城。 今义:基础。
⑤谢石、谢玄等去.洛涧二十五里而军 古义: 距离。 今义:今义:到……去。 ⑥融亦以为然. 古义:可以。 今义:与“而”一起表转折关系。 ⑦融驰骑略.陈 古义:巡视。
三、写作特色 1.剪材的大手笔。 2.表现的小镜头。 (1)小处呼应大处。 ①左将军窦冲“此不祥之征也”。 ②慕容楷、慕容绍言于慕容垂曰:“主上骄矜已 甚,叔父建中兴之业,在此行也!”
(2)细微透出深刻。 谢安闻得捷报,随手扔在床上,“了无喜色,围 棋如故”。然而,当他下完棋回屋过门槛时,门槛碰 断了木屐上的齿条,他竟没发现。如此细微穷极了谢 安内心深藏不露的巨大喜悦,喜至极处藏也藏不了, 谢安那么镇定,还是暴露了。这个细节入木三分地刻 画出了人的本性特征,很有情味。 3.语言个性化。 4.对比映衬法。 (1)忠臣的谏言与苻坚的“不听”对比,突出苻坚 的“专断”。 (2)将士的急迫与谢安的“夷然”对比,突出谢安 的“镇定”。

《肥水之战》教案

《肥水之战》教案

《肥水之战》教案《肥水之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多角度描写人物的技巧;2、领会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

二、教学步骤:1、诵读课文;2、复习旧知;3、疏通课文;4、梳理内容。

三、教学过程:(一)诵读课文(二)复习旧知1、《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负责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

《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

历史上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史著可与之媲美。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要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

《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

它已成为为官从政者案头必备的教科书,被奉为金科玉律,无上宝典。

古往今来,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胜枚举、数不胜数。

毛泽东曾十七次批注过《资治通鉴》,他对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给予了极高评价。

2、司马光:司马光,生于北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卒于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是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进士出身,历任馆阁校勘、同知礼院、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御史中丞、翰林院学士兼侍读等职。

熙宁三年(1070年),他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坚辞枢密副使,以端明殿学士出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市),次年改判西京御史台,退居洛阳,专事著史15年。

哲宗即位,高太后临政,召司马光入主国事,任命为相(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身后追赠太师,封温国公,谥文正。

司马光家世代为宦,父亲司马池为宋仁宗宝元庆历间名臣,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生以清直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受家庭熏陶,笃诚好学,七岁时,“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从此,“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15岁时所写文章,时人称许之“文辞纯浑,有西汉风”,20岁时中进士甲第,可谓功名早成。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12《淝水之战》名师课件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12《淝水之战》名师课件

十六国
(前秦)
魏 蜀 西晋 淝水之战
吴 统八五 治王胡
东晋
北朝 南朝
腐之内
败乱迁 宋 齐 梁 陈
420年 刘裕


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
--《资治通鉴》
公元316年内迁 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 亡了西晋。
317年 司马睿 重建晋朝
都城建康 史称东晋
河其政公
流他权元
4
域 。
割 据 政 权 , 统 一 了 黄
纪 后 期 , 氐 族 前 秦
苻坚(氐族)
北方 (前秦)
东晋 南方
东晋方面: 1、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2、为了保卫家园,士气高昂。
淝水之战与学过的哪 几次战役相似?
城濮之战 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时间:383年 交战双方:前秦──东晋 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影响:北方——重陷割据混战
南方——暂时的稳定
晋孝武帝司马曜
时间:383年 交战双方:前秦──东晋 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影响:
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 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
前秦方面: 1、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军心不稳; 2、指挥不当; 3、苻坚的心理因素:骄傲自大—心虚胆怯。
公元383年8月,前
秦王苻坚倾尽全国
之力,征集了八十
万兵马,南下伐
晋,意图一统全
国。他自夸能够投
鞭断流的百万大
军,却一战而失天

下,自己落得一个
说 苻 坚
被叛将缢杀的千古 耻辱。那么,这次
战役苻坚为什么会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淝水之战》教案 语文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淝水之战》教案 语文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淝水之战》教案语文版必修2教学目的一、结合历史材料诵读课文,初步了解淝水之战的基本情况;二、积累文言词语;三、分析文中两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四、引导分析战争胜败的主客观原因。

教学重点文言词语的积累、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交战双方胜负的主、客观原因。

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句诗,大家一定还记得,这里的“王”指的是王导家族琅琊王氏(王羲之家)和谢安陈郡谢氏,此二人都是晋代的名相。

谢安是当时的美男子,他的小儿子谢琰,从小就“美风姿”,琰的第三个儿子谢混长大后“风华江左第一”,是那个时期江南第一美男子,诗也写的好。

清华大学的校名“清华”二字就出自他的诗句“水木湛清华”。

因而谢家的后代被称为“芝兰玉树”,这个成语后用做对别人子弟的美称。

谢安不仅仅是风姿俊郎,他还指挥了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让我们通过课文更多的了解他。

二、检查预习,初步了解《资治通鉴》的有关知识。

重点掌握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司马光负责编纂,书名意思:“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旨在“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三、诵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学生讨论,写出前秦和东晋交战双方的人物表。

(教师可以制作powerpoint,如下图所示,逐项单击显示,以便学生更深入了解课文)四、布置作业整理本课的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第二课时一、检查、总结作业(一)通假字1.年二十已下“已”通“以”2.谢安石有庙堂之量,不闲将略通“娴”,熟悉,精通3.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阙”通“缺”,缺少4.帅精兵五千趣洛涧“趣”通“趋”,奔向5.秦军逼水而陈“陈”通“阵”,列阵(二)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1、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名词作动词2、秦王坚下诏大举入寇3、栅淮以遏秦兵4、谢石、谢玄等去洛涧二十五里而军5、使不得上6、时方与客围棋使动用法7、若败其前锋使……失败8、欲不战以老秦师使……疲惫9、击成,大破之使……失败意动用法10、陛下厌苦安乐,自取危困把……视为讨厌和痛苦的事(三)特殊句式1、非汝,谁与成之宾语前置2、士卒死者万五千人定语后置3、问计于谢安,安夷然状语后置4、若败其前锋,则彼已夺气被动句5、马倒,为晋兵所杀被动句二、分析人物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提到,淝水之战,前秦兵马声势浩大,令东晋朝廷吓破了胆。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大江东去第12课淝水之战学案语文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大江东去第12课淝水之战学案语文版必修2

最新中小学教学设计、试题、试卷第 12 课淝水之战3. 联合历史背景,剖析学习目标 1. 累积文言基础知识。

2. 初步认识淝水之战的基本状况。

开战两方输赢的主客观原由以及谢安与苻坚的性格特色。

一、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1)左仆射 ()(2)兖州()..(3)郧城 ()(4)左衽 ()..(5)硖石 ()(6)趣洛涧()..(7)勍敌 ()(8)怃然()..(9)蹙而杀之 ()(10)麾兵()..(11)重以饥冻 ()(12)壶飧 ()..(13)豚髀 ()(14)屐齿()...答案 (1)y è(2)Y ǎn (3)Y ún (4)rèn (5)xiá (6)q ū (7)q ínɡ (8)w ǔ (9)c ù(10)hu ī (11)ch ónɡ (12)s ūn (13)t ún b ì (14)jī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1.解说以下加点词的含义(1) 拜秦州主簿赵盛之为少年都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慕容垂拔郧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引轻骑八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兼道就融于寿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执秦扬州刺史王显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蔑不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序因与张天锡、徐元喜皆来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复取寿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不觉屐齿之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授与官职(2)攻克(3)带领 (4) 凑近,此处可翻译为“集合”(5) 捕捉 (6)无,没有(7) 趁便(8)争夺(9)用在主谓之间,撤消句子独立性2.写出以下通假字及意义(1)其良家子年二十已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所陈策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闲军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兵甲无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已”通“以”,表界线(2) “画”通“划”,计划,谋略(3) “闲”通“娴”,熟悉(4) “阙”通“缺”,缺乏(5) “陈”通“阵”,军队的队列,军阵3.写出以下加点词的古义(1)可先为起第.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前缀,用在整数的数词的前方,表示序次。

精品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大江东去第12课淝水之战学案语文版必修2

精品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大江东去第12课淝水之战学案语文版必修2

第12课淝水之战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初步了解淝水之战的基本情况。

3.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交战双方胜负的主客观原因以及谢安与苻坚的性格特点。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左仆射.( ) (2)兖.州( )(3)郧.城( ) (4)左衽.( )(5)硖.石( ) (6)趣.洛涧( )(7)勍.敌( ) (8)怃.然( )(9)蹙.而杀之( ) (10)麾.兵( )(11)重.以饥冻( ) (12)壶飧.( )(13)豚髀..( ) (14)屐.齿( )答案(1)yè(2)Yǎn(3)Yún(4)rèn(5)xiá(6)qū(7)qínɡ(8)wǔ(9)cù(10)huī(11)chónɡ(12)sūn(13)tún bì(14)jī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拜.秦州主簿赵盛之为少年都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慕容垂拔.郧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引.轻骑八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兼道就.融于寿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执.秦扬州刺史王显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蔑.不胜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序因.与张天锡、徐元喜皆来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复取.寿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不觉屐齿之.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授予官职(2)攻占(3)率领(4)靠近,此处可翻译为“汇合”(5)捕获(6)无,没有(7)趁机(8)夺取(9)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写出下列通假字及意义(1)其良家子年二十已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所陈策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闲军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兵甲无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已”通“以”,表界限(2)“画”通“划”,计划,谋略(3)“闲”通“娴”,熟习(4)“阙”通“缺”,缺少(5)“陈”通“阵”,军队的行列,军阵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可先为起第.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前缀,用在整数的数词的前面,表示次序。

《淝水之战》教学设计(语文版高一必修)

《淝水之战》教学设计(语文版高一必修)

一.课文解读《淝水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本文详细记叙了这场战争的过程,较为客观的揭示了战争胜负的必然性:审慎者,得天时、地利、人和,则胜;骄狂者,失天时,地利、人和,则败。

这既是供青少年学习文言的语体范本,更是让青少年了解历史,懂得战争,积累见识,增强智慧,摒弃致命弱点,培育担大任综合素养的极好的精神大补。

这种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容易成为亮点。

写大战争,既要兼顾面,更要突出点,重在揭示本质,这需要剪裁上的大手笔。

本文剪裁上的精巧在于三详三略。

详前秦而略东晋,明显了前秦出兵东晋的盲目性与危机性,也就暗揭了战争胜负的必然性和真实性;向战前谋略的过程,略具体的战争实况,谋略决定发展的必然,实况只是谋略的验证而已。

此其二;详战争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忘影响战争的偶然因素,如秦大败逃时,“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幻觉,略带上几笔用心非凡。

因为必然导致偶然,偶然促成必然,二者互补凸显战败的根由,更全面、更深刻,更具启发性。

这些是指导学生学会剪裁大手笔,提高作文驾驭能力的极好范例。

本文文字优美而质朴,简洁而晓畅,注解也较为详略。

但对于刚进高中的同学来说,也有忽略或避开的词句成为他们学习的疑难,如“其”的副词用法用义(高考多考),部分名词动用,复杂省略等。

早已成为成语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还有谢安折屐的经典细节,要通过改编故事或是小品表演形式,熟记熟用。

带有文化常识性的古今异义词,需要学生重点积累。

二.教学设计以下两种教学设计,可以兼收互补,仅供酌取参考。

教学设计一(基础级)实施设想本文篇幅较长、人物较多,事件较复杂,文字疏解难度较大。

对于基础一般的高一同学,须严格要求他们对照注释,认真预习,梳通大意。

然后理出战争发展线索(起始、转化、结局),找出关键人物的得失,据此总结胜败之因,说说认识体会,评评艺术特色,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之中,循序渐进地学活学实。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第12课 淝水之战课件 语文必修2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第12课 淝水之战课件 语文必修2

东晋军队的胜利,主要的因素归结起来,就是:临危不 乱,从容应敌;君臣和睦,将士用命;主将有能,指挥若定; 得敌情之实,知彼知己;士卒精炼,北府兵以一当十;了解天 时地利,发挥己军之长;初战破敌,挫其兵锋,励己士气;以 智激敌,诱其自乱,然后乘隙掩杀;坚决实施战略追击,扩大 战果。
如果点评东晋的功劳簿,立下淝水之战首功的非谢玄莫 属。淝水之战中八千北府兵强攻前秦军中大营,众志成城,覆 其军杀其将,锐不可当,成为中国军史上的经典战例。谢石、 谢琰、桓伊,以及以刘牢之为首的北府兵众将领,均立下奇 功。谢安的功勋,主要表现在他是一个诸葛亮式的统帅人物,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出兵之初,慕容楷、慕容绍就对慕容垂说:“主上骄矜已 甚,叔父建中兴之业,在此行也!”可见这完全是处心积虑地 利用苻坚“骄矜已甚”的弱点,以便由此推翻前秦的统治。这 些异族参与大战,别有意图,只求保全实力,伺机逃跑。史 载,淝水之战失败后,慕容垂的三万兵力完好无损。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102022/1/102022/1/101/10/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102022/1/10January 10,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102022/1/102022/1/102022/1/10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2课 淝水之战教学案 语文版必修2-语文版高一必修2语文教学案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2课 淝水之战教学案 语文版必修2-语文版高一必修2语文教学案

第12课淝水之战本课话题——纳谏一、从课本中积累“阳平公融言于坚曰:‘鲜卑、羌虏,我之仇雠,常思风尘之变以逞其志,所陈策画,何可从也!良家少年皆富饶子弟,不闲军旅,苟为谄谀之言以会陛下之意耳。

今陛下信而用之,轻举大事,臣恐功既不成,仍有后患,悔无及也!’坚不听。

”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前秦失败有多重原因,但其中最重要的在于秦王苻坚狂妄、专断,不善于纳谏,不得人心,导致决策失误。

权利,让秦王苻坚戴上了有色眼镜,失去客观看待自己与事物的能力,听不进那些真正正确的意见。

可见,能否纳谏,是考验一个君王风度和智慧的重要途径。

善于纳谏会使国家变得兴盛,而刚愎自用的君主往往会使国力大受损失,甚至亡国。

历史上的许多事例都说明了这一点。

二、从生活中积累在贵州卫视《论道》节目录制现场,赵本山炮轰央视春晚节目审查员“不懂”,他说,春晚给13亿人带来快乐,“但就这几个经营晚会的人不快乐,这晚会能好吗?他们快乐不起来,但是他们紧张,他们怕不好看,完了又不懂,又提了一堆不懂的意见。

”赵本山举例说,一个节目第一遍审查时,大家都说好,第二场开始,他们觉得这个地方怎么不乐了,于是开始删减,第三场看,这个地方怎么又不乐呢?又剪。

“他听十遍都背下来了,背下来之后又说,没乐了,他就把这个节目给毙了!”央视春晚举办以来,无人敢对其节目审查制度公开批评和指责,并不是其审查制度完美无缺,而是因为其“至高权”和“生杀权”在握,令人敢怒而不敢言。

虚心“纳谏”,改革节目审查制度,使“春晚”更完美、更人性化、更受观众的喜爱是中央台的职责,也是广大电视观众的心愿。

三、从历史中积累战国末年,秦王准备兼并六国。

韩国派遣“间谍”深入秦国内部为秦国主持修建水渠,旨在浪费秦国的人力和物力。

秦王得知真相后大为恼怒,决定驱逐在秦国的所有六国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

李斯得知自己被驱逐之后直言进谏,上了流传百世的《谏逐客书》,秦王览表,采纳,李斯重被重用,后来为秦王兼并六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2 学案淝水之战 Word版含答案

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2 学案淝水之战 Word版含答案

第12课 淝水之战文本导学 学习重点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初步了解淝水之战的基本情况;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交战双方胜负的主客观原因以及谢安与苻坚的性格特点。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其良家子年二十已.下:通“以”。

②所陈策画.:通“划”,计划,谋略。

③不闲.军旅:通“娴”,熟习。

④兵甲无阙.:通“缺”,缺少。

⑤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通“阵”,军队的行列,军阵。

(2)一词多义①兵⎩⎨⎧ 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武器民每十丁遣一兵.:士兵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军队 ②去⎩⎨⎧ 贼少易擒,但恐逃去.,宜速赴之:离开谢石、谢玄等去.洛涧二十五里而军:距离 ③信⎩⎨⎧ 今陛下信.而用之:信任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低眉信.手续续弹:随意(3)古今异义①可先为起第.古义:宅第。

今义:表顺序。

②拜秦州主簿赵盛之为少年..都统 古义:年轻。

今义: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阶段;上述年龄的人。

③独慕容垂、姚苌及良家子劝.之古义:鼓励,鼓动。

今义:劝说,规劝。

④桓冲深以根本..为忧古义:本文指京城建康。

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主要的或重要的;完全,彻底。

⑤谢石、谢玄等去.洛涧二十五里而军古义:距离。

今义:离开。

⑥融亦以为然.古义:可以。

今义:与“而”一起表转折关系。

⑦融驰骑略.陈古义:巡视。

今义:简单,不详细;省去,简化。

⑧其走.者闻风声鹤唳古义:逃跑。

今义:走路,步行。

⑨潸然流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⑩谢安得驿书.古义:信。

今义:装订成册的著作。

(4)虚词归纳①于⎩⎨⎧阳平公融言于.坚曰:对幽、冀之兵至于.彭城:到问计于.谢安:向坚乃留大军于.项城:在②而⎩⎨⎧今陛下信而.用之:并且,表并列蜀、汉之兵方顺流而.下:表修饰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却,表转折秦兵逼肥水而.陈:表顺承2.词类活用 (1)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名词作状语,在草中;在露水中 (2)秦王坚下.诏大举入寇:名词用作动词,下达 (3)栅.淮以遏东兵:名词用作动词,设置栅栏 (4)谢石、谢玄等去洛涧二十五里而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5)使不得上.:名词用作动词,渡河上岸 (6)时方与客围棋.:名词用作动词,下棋 (7)若败.其前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失败 (8)欲不战以老.秦师: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疲惫 (9)击成,大破.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失败 (10)陛下厌苦..安乐,自取危困: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视为讨厌和痛苦的事3.特殊句式(1)何为其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问计于谢安,安夷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晋兵所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良家少年皆富饶子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非汝,谁与成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则彼已夺气,可遂破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宾语前置句(2)状语后置句(3)被动句(4)判断句(5)宾语前置句(6)省略句4.语句翻译(1)见晋兵部陈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

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二肥水之战教案.doc

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二肥水之战教案.doc

肥水之战一、教学目标:1、学习多角度描写人物的技巧;2、领会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

一、教学步骤:1、诵读课文;2、复习旧知;3、疏通课文;4、梳理内容。

三、教学过程:(一)诵读课文(二)复习旧知1、《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负责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

《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

历史上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里》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史著可与之媲美。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要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

《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

它已成为为官从政者案头必备的教科书,被奉为金科玉律,无上宝典。

古往今来,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胜枚举、数不胜数。

毛泽东曾十七次批注过《资治通鉴》,他对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给予了极高评价。

2、司马光:司马光,生于北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卒于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是北宋陕州夏县深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源水先生,进士出身,历任馆阁校勘、同知礼院、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御史中丞、翰林院学士兼侍读等职。

熙宁三年(1070年),他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坚辞枢密副使,以端明殿学士出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市),次年改判西京御史台,退居洛阳,专事著史15年。

哲宗即位,高太后临政,召司马光入主国事,任命为相(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身后追赠太师,封温国公,谥文正。

司马光受家庭熏陶,笃诚好学,尤其,是对古籍阅读极广,考察极细,可谓通习知晓,烂熟于胸。

他随读随作札记,仅26岁一年所写读史札记,便多达30来篇,就中萌发了删削卷帙浩繁的古史成一部编年体通史的著史想法,以方便阅读,而更为深沉的动力,则是封建政治的需要。

2019-2020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大江东去 第12课 淝水之战学案 语文版必修2

2019-2020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大江东去 第12课 淝水之战学案 语文版必修2

第12课淝水之战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初步了解淝水之战的基本情况。

3.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交战双方胜负的主客观原因以及谢安与苻坚的性格特点。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左仆射.( ) (2)兖.州( )(3)郧.城( ) (4)左衽.( )(5)硖.石( ) (6)趣.洛涧( )(7)勍.敌( ) (8)怃.然( )(9)蹙.而杀之( ) (10)麾.兵( )(11)重.以饥冻( ) (12)壶飧.( )(13)豚髀..( ) (14)屐.齿( )答案(1)yè(2)Yǎn(3)Yún(4)rèn(5)xiá(6)qū(7)qínɡ(8)wǔ(9)cù(10)huī(11)chónɡ(12)sūn(13)tún bì(14)jī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拜.秦州主簿赵盛之为少年都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慕容垂拔.郧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引.轻骑八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兼道就.融于寿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执.秦扬州刺史王显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蔑.不胜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序因.与张天锡、徐元喜皆来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复取.寿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不觉屐齿之.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授予官职(2)攻占(3)率领(4)靠近,此处可翻译为“汇合”(5)捕获(6)无,没有(7)趁机(8)夺取(9)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写出下列通假字及意义(1)其良家子年二十已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所陈策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闲军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兵甲无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已”通“以”,表界限(2)“画”通“划”,计划,谋略(3)“闲”通“娴”,熟习(4)“阙”通“缺”,缺少(5)“陈”通“阵”,军队的行列,军阵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可先为起第.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前缀,用在整数的数词的前面,表示次序。

语文版语文必修二第12课《淝水之战》课件

语文版语文必修二第12课《淝水之战》课件

课堂读写探究——疑点探究
7.你认为前秦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是偶然原因还是必然结果?
②风声鹤唳丧胆气。在突然撤退,主帅被杀,晋兵紧逼的非 常时刻,恐怖的风声与凄厉的鹤鸣所形成的环境压力,对早 已极度惊恐的前秦逃兵来说,具有催命的心理威慑,客观上 加剧了前秦的败亡。 ③误导瓦解军心。 苻坚撤兵旨在让晋军过河至半时,猛力扑 杀,一举歼之。 前方刚撤,朱序便在军阵后面大喊“秦兵败 矣!”在众兵不知真相的关键时刻,如此误导,牵一发而动 全身,立刻动摇了秦兵之心,瓦解了斗志,打乱了全局。这 么多的偶然因素同时产生也是必然因素。
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
1.字正音准 (1)字音识记
①兖.州( Yǎn ) ②谢琰.( yǎn )③游陟. ( zhì ) ④硖.石( xiá ) ⑤郧.城( Yún ) ⑥趣.洛涧( qū ) ⑦左衽.( rèn ) ⑧勍.敌( qínɡ ) ⑨怃.然 ( wǔ ) ⑩麾.兵( huī ) ⑪蹈藉.( jí ) ⑫壶飧. ( sūn )
课堂读写探究——随堂写练
在错误的道路上迈出一步,你只能品尝苦果。成克 杰身为人民公仆, 不想着兢兢业业地工作, 却贪图享 受,生活腐化。 如果他不在腐化的生活道路上迈出一 步,怎么会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马家爵作为一个从贫 穷人家走出的大学生,不思学业有成,从而孝敬父母, 报效国家,却因为一点点小恩怨伺机报复。如果他不在 报复的路上迈出一步,怎么会有伏法抵罪的结局?
①左将军窦冲曰:“王者无 戏言,此不祥之征也!” ②慕容楷、慕容绍言于慕容 垂曰:“主上骄矜已甚,叔 父建中兴之业,在此行也! ” ③谢安得驿书, 知秦兵已 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 床上,了无喜色, 围棋如 故。客问之,徐答曰:“小 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 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 。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12《淝水之战》名师课件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12《淝水之战》名师课件
精选教育课件
关键词
2
司马炎
魏 280年
26266西年3年晋


精选教育课件
3
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
--《资治通鉴》
精选教育课件
4
公元316年内迁 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 亡了西晋。
精选教育课件
5
317年 司马睿 重建晋朝
都城建康 史称东晋
精选教育课件
6
4
域政导族公 。权下前元
,消秦世 统灭政纪 一了权后 了其在期 黄他苻, 河割坚氐 流据领
城濮之战 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精选教育课件
13
时间:383年 交战双方:前秦──东晋 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影响:北方——重陷割据混战
南方——暂时的稳定
精选教育课件
14
十六国
(前秦)
魏 蜀 西晋 淝水之战
吴 统八五 治王胡
东晋
北朝 南朝
腐之内
精选教育课件
7
苻坚(氐族)
北方 (前秦)
东晋 南方 精选教育课件
晋孝武帝司马曜 8
(351 - 394年)
前秦军80多万东晋军8万 383年
(317 - 420年)
精选教育课件
9
383年
精选教育课件
10
时间:383年 交战双方:前秦──东晋 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影
驾 庄
坚 话
镇说
初苻

公元383年8月,前 秦王苻坚倾尽全国 之力,征集了八十 万兵马,南下伐 晋,意图一统全 国。他自夸能够投 鞭断流的百万大 军,却一战而失天 下,自己落得一个 被叛将缢杀的千古 耻辱。那么,这次 精选教育课件 战役苻坚为什么会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淝水之战》教案
《淝水之战》教案
教学目的
一、结合历史材料诵读课文,初步了解淝水之战的基本情况;
二、积累文言词语;
三、分析文中两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引导分析战争胜败的主客观原因。

教学重点
文言词语的积累、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交战双方胜负的主、客观原因。

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句诗,大家一定还记得,这里的“王”指的是王导家族琅琊王氏(王羲之家)和谢安陈郡谢氏,此二人都是晋代的名相。

谢安是当时的美男子,他的小儿子谢琰,从小就“美风姿”,琰的第三个儿子谢混长大后“风华江左第一”,是那个时期江南第一美男子,诗也写的好。

清华大学的校名“清华”二字就出自他的诗句“水木湛清华”。

因而谢家的后代被称为“芝兰玉树”,这个成语后用做对别人子弟的美称。

谢安不仅仅是风姿俊郎,他还指挥了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让我们通过课文更多的了解他。

二、检查预习,初步了解《资治通鉴》的有关知识。

重点掌握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司马光负责编纂,书名意思:“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旨在“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三、诵读课文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学生讨论,写出前秦和东晋交战双方的人物表。

(教师可以制作powerpoint,如下图所示,逐项单击显示,以便学生更深入了解课文)四、布置作业
整理本课的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第二课时
一、检查、总结作业
(一)通假字
1.年二十已下“已”通“以”
2.谢安石有庙堂之量,不闲将略通“娴”,熟悉,精通
3.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阙”通“缺”,缺少
4.帅精兵五千趣洛涧“趣”通“趋”,奔向
5.秦军逼水而陈“陈”通“阵”,列阵
(二)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1、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
名词作动词
2、秦王坚下诏大举入寇
3、栅淮以遏秦兵
4、谢石、谢玄等去洛涧二十五里而军
5、使不得上
6、时方与客围棋
使动用法
7、若败其前锋使……失败
8、欲不战以老秦师使……疲惫
9、击成,大破之使……失败
意动用法
10、陛下厌苦安乐,自取危困把……视为讨厌和痛苦的事
(三)特殊句式
1、非汝,谁与成之宾语前置
2、士卒死者万五千人定语后置
3、问计于谢安,安夷然状语后置
4、若败其前锋,则彼已夺气被动句
5、马倒,为晋兵所杀被动句
二、分析人物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提到,淝水之战,前秦兵马声势浩大,令东晋朝廷吓破了胆。

宰相谢安更是以逃避的姿态来躲避现实。

谢玄来找他下命令,他就说已经有了别的安排。

后来再找他,他干脆跑到山里面去游山玩水了。

1.谢安真的是因为害怕而逃避现实吗?你如何看待谢安出游山墅,围棋别墅的做法?
教师明确:不是害怕。

谢安围棋别墅,外示镇定。

正是如此,才稳定住了东晋君臣上下的心,而北府兵的士气也十分高涨.这对当时来说,是最正确的做法了。

2.结合课文中甲段和补充的二篇文言文语段,你认为谢安是什么样的人?
【甲】
是时秦兵既盛,都下震恐。

谢玄,问计于谢安,安夷然,答曰:“已别有旨。

”既而寂然。

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申。

安遂命驾出游山墅,亲朋毕集,与玄围棋别墅。

安棋常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

安遂游陟,至夜乃还。

……
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

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

”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

补充文言语段
【乙】谢太傅盘桓东山
谢太傅盘桓①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

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

太傅神情方旺,吟啸不言。

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

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

公徐云:“如此,将无归。

”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世说新语?雅量二十八》
注释:①盘桓:滞留不进的样子,这里指隐居。

【丙】惮其旷远
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

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祚②存亡,在此一行。

”相与俱前。

王之恐状,转见于色。

谢之宽容,愈表于貌。

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③。

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

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世说新语?雅量二十九》
注释:②祚:皇位,国统。

③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还像洛阳书生那样,吟诵嵇康的“浩浩洪流”诗句。

教师明确:谢安:行事镇定自若,举重若轻。

①大兵压境时“夷然”答曰,既而“寂然”。

②诸将急迫时,出游山墅,聚朋围棋,游至夜还。

③闻捷报,了无喜色,围棋如故。

谢太傅盘桓东山、惮其旷远,是谢安年轻时的事。

这里面,“如果这样惊慌,那就回不去了”,于此可以知道谢安的器量,足以镇服朝廷内外。

难道惊慌就能解决问题?难道偏要沿阵以待,举国上下如临大敌?那样就能打败苻坚?谢安一生都是推崇老庄的,举重若轻,是他一贯的作法。

而想一想,这做法是很正确的,甚至对现代人做事来说,都是很有帮助的
三、拓展探究
淝水之战是我国军事史上有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这场战争以符坚的强盛始,而又以符坚的失败止。

有人认为以前秦强大的军事力量,苻坚的失败是偶然,也有人认为苻坚的失败是必然的,你认为前秦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是偶然原因还是必然结果?
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原因。

1.符坚,性格决定命运。

符坚有善良、脆弱的一面。

但性格中更突出的是狂妄、专断,不听重臣,不得人心。

从苻坚的轻信用人看,用人之时已经埋下了失败祸根。

这是战争失败的必然因素。

①误用鲜卑族,羌族首领慕容垂、姚苌。

这些被压迫的异族分子时刻都在伺机反抗,夺的苻坚的江山。

②任用东晋梁州刺史朱序为度支尚书,朱序人在前秦心在东晋。

在淝水决战苻坚“少却”时,故意发布“秦兵打败了”的错误信息,引发秦兵退乱,乘机反抗苻坚。

③征用“良家子”即汉族富裕子弟参战也是一误,一来他们吃不了苦,不善作战;二来他们不愿与东晋汉人同胞作战。

故此,只要有机会便逃,毫无战斗力。

2.偶发因素未尝不是致命要害
①八公山草木皆兵。

洛涧一战,苻坚损兵折将本已伤了锐气,然而八公山触“木”惊“心”,使他陷入极度恐慌之中,他的自负自信开始被自恐瓦解,变得更加狂噪。

所以,当决战时刻东晋布下圈套,诸将皆看出不可信,而他却像一个孤注一掷的赌徒,根本看不出,听不进,作出急于取胜的错误决定。

八公山上草木在特定情况下,给苻坚的心里打击直接影响他后面的决策。

②风声鹤唳丧胆气。

在突然撤退,主帅被杀,晋兵紧逼的非常时刻,恐怖的风声与凄厉的鹤鸣所形成的环境压力,对早已极度惊恐的前秦逃兵来说,具有催命的心理威慑,客观上加剧了前秦的败亡。

③误导瓦解军心。

苻坚撤兵旨在让晋军过河至半时,猛力扑杀,一举歼之。

前方刚撤,朱序便陈后大喊“秦兵打败了!”在众兵不知真相的关键时刻,如此误导,牵一发而动全身,立马动摇了秦兵之心,瓦解了斗志,打乱了全局。

这么多的偶然因素同时产生也是偶然因素。

必然带出偶然,偶然导致必然。

战争无小事,任何一个细小疏忽都有可能导致盘皆输。

四、总结
题淝水之战
谢家玉树安东晋,外和内稳解国难。

英雄梦断新平寺,前秦末路淝水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