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著名医名方系列丛书
中医十大经典丛书
中医十大经典丛书各经典医书简介1.《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2.《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为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历代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
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书中对每一味药的产地、性质、采集时间、入药部位和主治病症都有详细记载。
对各种药物怎样相互配合应用,以及简单的制剂,都做了概述。
更可贵的是早在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通过大量的治疗实践,已经发现了许多特效药物,如麻黄可以治疗哮喘,大黄可以泻火,常山可以治疗疟疾等等。
这些都已用现代科学分析的方法得到证实。
3.《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
原题秦越人撰。
“难”是“问难”之义,或作“疑难”解。
“经”乃指《内经》,即问难《内经》。
作者把自己认为难点和疑点提出,然后逐一解释阐发,部分问题做出了发挥性阐解。
全书共分八十一难,对人体腑脏功能形态、诊法脉象、经脉针法等诸多问题逐一论述。
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
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
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
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
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
其中1~22难论脉;23~29难论经络;30~47难论脏腑,48~61难论病;62~68难论俞穴;69~81难论针法。
学中医必看的六本
学中医必看的六本为了在中医学领域取得进步和深入学习中医理论,有一些经典著作被认为是必读的。
这些书籍包含了中医多年的智慧和经验,为中医师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本文将介绍六本学中医必看的经典著作,分别是《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本草纲目》、《针灸大成》和《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是由东汉时期的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一部中医经典。
该书集中了众多的疾病论述和治疗方法,被誉为中医临床治疗的指南。
书中详细描述了各类疾病的病因、病机、症状和治疗方法,对于临床中医师来说是一本宝贵的参考书。
《金匮要略》是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所编写的另一本重要的中医著作。
这本书主要关注疾病的病理机制和诊断方法,强调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原则。
《金匮要略》中收录了大量的经方和针灸治疗方法,对于学习药物和针灸疗法非常有价值。
《温病条辨》是唐代医学家吴鞠通所著的一本专门论述温病的著作。
《温病条辨》详细描述了温病的病机、病症和治疗方法,对于学习温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这本书在中医学界广泛流传,并为后来的医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本草纲目》是明代著名中医学家李时中编纂的一本草药学著作。
该书收录了大量的草药,并详细描述了它们的性味、功效和用法。
《本草纲目》对于学习中药学和药物配伍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是中医药学必备的著作之一。
《针灸大成》是唐代著名针灸学家戴思聪撰写的一部关于针灸学的巨著。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针灸学的理论和实践,包括针灸的原理、经络的走向和针灸治疗的方法。
《针灸大成》为针灸师提供了广泛的知识和技能,是学习针灸学的重要参考书。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学的灵魂。
该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医学典籍,由不同的医学家撰写而成。
《黄帝内经》主要论述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阴阳学说、经络理论、病理机制和治疗原则。
这本书对于理解中医学的基本观念和思维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本草纲目》、《针灸大成》和《黄帝内经》是学习中医必读的六本经典著作。
中医比较全的方剂书
中医比较全的方剂书中医方剂是中医学中应用最广泛的药物组合形式,它是根据中医理论和诊断特点,选用一定种类的药物进行配伍,并依照一定比例制备而成的。
方剂的制定不仅考虑了药物之间的药性、功效和剂量搭配,还经过了长期临床实践的验证。
中医方剂书是整理和记录了大量方剂信息的专业书籍。
在中医方剂书中,有许多包含了特定病症的方剂,也有一些总结了中医临床经验的专著。
下面将介绍几本比较全的中医方剂书。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著名医书之一,是张仲景所著,辑录了许多治疗伤寒病的方剂。
伤寒病是指温病的一种,主要症状包括寒热不退、恶寒发热、头痛体痛、食欲不振等。
《伤寒论》中有几十种方剂,包括桂枝汤、牛黄解毒片等。
这些方剂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在中医临床中广泛使用。
《金匮要略》是中国古代著名医书之一,是张仲景所著,该书分为189篇,记录了许多治疗肝胆、呼吸、神经、消化等疾病的方剂。
其中包括了"病机不明,即为虚实"的观点,并提出了"治疗重在治本"的原则。
《金匮要略》中的方剂有麻黄汤、小建中汤等,这些方剂在中医临床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千金方》是北宋时期孙思邈所著的中医方剂经典,共有30卷,收录了各类疾病的近千种方剂。
《千金方》详细记载了方剂的应用与组成,对药物的性能、功效、剂量等进行了详细描述。
这本书是中医方剂书中较为全面的之一,内容丰富,对于中医临床实践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方源》是明代祝谢灵运所著的一本中医药方剂书,该书收录了大量的方剂,涵盖了各类疾病的治疗。
《方源》中的方剂多有辨病症候,针对病因病机,以及常规主治方剂的补充和调配。
该书详细描述了方剂的组方、用药、用量等要点,是中医方剂书中的一本重要参考书籍。
除了上述几本中医方剂书外,还有《医宗金鉴》、《四气调神大补方》、《王叔和医宗金鉴》等是中医方剂书中的重要著作,涵盖了众多方剂信息。
综上所述,中医方剂书是整理和记录了中医方剂信息的专业书籍,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方剂,记录了中医临床经验和治疗方法。
中医十大经典丛书
中医十大经典丛书各经典医书简介1.《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2.《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为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历代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
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书中对每一味药的产地、性质、采集时间、入药部位和主治病症都有详细记载。
对各种药物怎样相互配合应用,以及简单的制剂,都做了概述。
更可贵的是早在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通过大量的治疗实践,已经发现了许多特效药物,如麻黄可以治疗哮喘,大黄可以泻火,常山可以治疗疟疾等等。
这些都已用现代科学分析的方法得到证实。
3.《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
原题秦越人撰。
“难”是“问难”之义,或作“疑难”解。
“经”乃指《内经》,即问难《内经》。
作者把自己认为难点和疑点提出,然后逐一解释阐发,部分问题做出了发挥性阐解。
全书共分八十一难,对人体腑脏功能形态、诊法脉象、经脉针法等诸多问题逐一论述。
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
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
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
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
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
其中1~22难论脉;23~29难论经络;30~47难论脏腑,48~61难论病;62~68难论俞穴;69~81难论针法。
中医名家名方验方
中医名家名方验方
中医名家名方验方是指在中医古籍中出现过的、被认为有代表性
的或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献,里面的记载的验方也是值得被参考的。
那么具体有哪些中医名家名方验方呢?
1、《内经伤寒论》,这是最早出版的系统性临床疾病诊断和验方
的主要古籍,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其中详细记载了临床病因病机、阴阳五行论治、内经针灸、药物配伍等九十多项内容及其验方,仍然
是中医临床治疗的基础性参考书。
2、《伤寒杂病论》,这是孙思邈所著,也是世界上著名的中医古典。
该书内容主要涉及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并把杂病分成六类,对抗
病因、判断虚实、使用药物等提出了严谨的理论,是临床学习的重要
参考书。
3、《金匮要略》,是明代李时珍主编,有“千古经典”之称,介
绍中医药学的知识和技术,是古典医药著作中最著名的一部。
它以一
种可靠的方法,汇集了1550多项中药,及200多项健康调节方剂,有
效地指导抗疾并促进人体健康发展。
4、《伤寒杂证论》,是张仲景创建的中医学诊断治疗学,主要涉
及杂病的诊断和治疗,大量的方剂推荐使用,治疗技术非常完备,被
认为是中国医学著作经典。
5、《神农本草经》,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关于中草药的著作,是中
国药学史上一部重要的经典,其中涉及了大量植物、动物、矿物等有
关中草药的知识,把当时的中草药总结成宝库,是中草药学的基础。
【好书共享】10本中医经典书籍(PDF版本)!!
【好书共享】10本中医经典书籍(PDF版本)!!展开全文《祝选施今墨医案》施今墨(1881~1969),原名毓黔,字奖生,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国近代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
施今墨毕生致力于中医事业的发展。
提倡中西医结合,培养了许多中医人才。
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治愈了许多疑难重症,创制了许多新成药,献出700个验方。
为中医事业作出突出贡献,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望。
施氏在学术上提倡革新中医,认为中医之改进方法,舍借用西医有关生理、病理以互相佐证,实无别途。
主张从标准化规范化入手,进行中医改革。
他以中医病证名繁杂,有碍学术发展,呼吁统一病名。
他率先打破框框,把西医的疾病名称引入中医诊疗之中。
《丁化民临证备忘录》丁化民(1904~1990),字树诚,河北省丰宁县人。
京城四大名医之一萧龙友之门人。
丁化民治学主张理论联系实际。
如恶阻病为妇科妊娠常见病,丁化民析其病机大致有二,一是肝气郁结,肝血虚燥;二是脾胃虚弱,中脘停痰。
治疗当以和肝、安胃、理血、顺气为法。
丁化民精于临床,涉及面广,在内科、儿科、妇科及肿瘤科等均有一定见解,受到同行及病人的认可。
其临证经验对指导后学颇有益处。
《孔伯华中医世家医学》孔伯华(1884-1955年)现代医家,山东曲阜人。
其祖父为当地名医,孔氏深受其影响。
幼年时攻读经书,并随父宦游各地。
后以母病,遂立志学医。
16岁时,移居河北易州行医,于当地与名医狄虎堂等人交善。
后又于25岁时在北京外城官医院任职,与当时名医张菊人、陈伯雅等共事,切磋学问。
1929年,曾参与奋起反抗当时政府拟消灭中医的活动。
平时喜用并善用石膏,故有“孔石膏”之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全国政协第二届委员。
所著有《八种传染病证治析疑》、《脏腑发挥》等,尚未见付梓。
人称“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更因高风亮节,倍受各界人士尊重。
党中央选定孔伯华担任毛泽东的保健医生。
《泊庐医案释评》汪逢春(1884~1949),名朝甲,号凤椿,江苏苏州人,吴门望族,受业于吴中名医艾步蟾老医生。
中医古籍名家点评丛书书目
中医古籍名家点评丛书书目
中医古籍名家点评丛书,是阅读中医古籍、认识中医药文化、了解中医药学的重要资料。
以下是常见的中医古籍名家点评丛书:
1.《中医名家法方集注》:该书为杨绳山所编纂,由陈省身、朱祖谋等撰写注解。
收录古代医书中贵重的方剂和名家医案,对于中医方剂的研究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2.《中医古籍拾遗》:该书由苏树坤主编,收录了唐代至明清时期的中医文献,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等。
书中不仅有原文,还有现代中医学者的点评,对于中医古籍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3.《中医名家集注》:该书由周之冕等人所撰写,收录了汉代至元代的名家医家医书。
该书注释丰富,解读清晰,对于中医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有很高的价值。
4.《中医经典医案精选》:该书由王玮编撰,收集了唐代至清代的中医古籍、医案和名家著作。
书中不仅有原文和译文,还有现代中医学者的评述和点评,对于中医医案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5.《中医方剂选注》:该书由李恒庆主编,收录了唐代至现代的中医方剂,并分别进行解释和注释。
书中还有现代中医学者的评价和点评,对于中医方剂的研究和应用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总之,中医古籍名家点评丛书是中医领域内非常重要的资料之一,其编撰的质量和知识价值得到广泛认可和赞赏,对于中医药文化、中医学的研究和推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代著名老中医丛书目录(一至十一辑)
现代著名老中医丛书目录(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一辑收录13种名著:1.《中医临证备要》2.《施今墨临床经验集》3.《蒲辅周医案》4.《蒲辅周医疗经验》5.《岳美中论医集》6.《岳美中医案集》7.《郭士魁临床经验选集——杂病证治》8.《钱伯煊妇科医案》9.《朱小南妇科经验选》10.《赵心波儿科临床经验选编》11.《赵锡武医疗经验》12.《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皮肤外科》13.《张赞臣临床经验选编》第二辑收录14种名著1.《中医入门》2.《章太炎医论》3.《冉雪峰医案》4.《菊人医话》5.《赵炳南临床经验集》6.《刘奉五妇科经验》7.《关幼波临床经验选》 8.《女科证治》9.《从病例谈辨证论治》 10.《读古医书随笔》11.《金寿山医论选集》 12.《刘寿山正骨经验》13.《韦文贵眼科临床经验选》 14.《陆瘦燕针灸论著医案选》第三辑收录20种名著《内经类证》《金子久专辑》《清代名医医案精华》《陈良夫专辑》《清代名医医案精华》秦伯未《杨志一医论医案集》《中医对几种急性传染病的辩证论治》《赵绍琴临证400法》《潘澄濂医论集》《叶熙春专辑》《范文甫专辑》《临证一得录》《妇科知要》《中医儿科临床浅解》《伤寒挈要》《金匮要略简释》《金匮要略浅述》《温病纵横》《临证会要》《针灸临床经验辑要》第四辑收录6种名著《辩证论治研究七讲》《中医学基本理论通俗讲话》《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温病条辨讲解》《医学三字经浅说》《医学承启集》第五辑收录19种名著《现代医案选》《泊庐医案》《上海名医医案选粹》《治验回忆录》《内科纲要》《六因条辨》《马培之外科医案》《中医外科证治经验》《金厚如儿科临床经验集》《小儿诊法要义》《沈绍九医话》《著园医话》《医学特见记》《验方类编》《应用验方》《中国针灸学》《金针秘传》第六辑收录11种名著《温病浅谈》《杂病原旨》《孟河马培之医案论精要》《东垣学说论文集》《中医临床常用对药配伍》《潜厂医话》《中医膏方经验选》《医中百误歌浅说》《中药炮制品古今演变评述》《赵文魁医案选》《诸病源候论养生方导引法研究》第七辑收录15种名著《伤寒论今释》《伤寒论类方汇参》《金匮要略今释》《杂病论方证捷咏》《金匮篇解》《中医实践经验录》《罗元恺论医集》《中药的配伍运用》《中药临床生用与制用》《针灸歌赋选解》《清代宫廷医话》《清宫代茶饮精华》《常见病验方选编》《中医验方汇编第一辑》《新编经验方》第八辑收录11种名著1.《龚志贤临床经验集》龚志贤2.《读书教学与临症》3.《陆银华治伤经验》沈敦道4.《常见眼病针刺疗法》曹仁方5.《经外奇穴纂要》常德新6.《风火痰瘀论》7.《现代针灸医案选》 8.《小儿推拿学概要》9.《正骨经验汇萃》 10.《儿科针灸疗法》11.《伤寒论针灸配穴选注》单玉堂第九辑收录11种名著《祝谌予经验集》《疑难病证思辨录》《女科方萃》《名老中医带教录》《细辛与临床》(附疑难重奇案七十三例)《清宫药引精华》《干祖望医话》《班秀文妇科医论医案选》《疑难病证治》《清宫外治医方精华》《书种室歌诀二种》2012年9月到2013年1月左右出版,11种(通过当当网考证)。
中医传承人指定的中医药医籍书目
中医传承人指定的中医药医籍书目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和尊重。
中医传承人作为中医领域的佼佼者,他们在中医药医籍方面的阅读和学习经验对于后辈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介绍中医传承人指定的中医药医籍书目,以供参考。
一、基础理论类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经典,其中包含了中医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等理论,是学习中医必读之书。
2.《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其中详细阐述了中医诊治疾病的理论和方法,对于学习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药学类1.《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药学的重要经典,其中收录了众多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等内容,对于学习中药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药学巨著之一,其中收录了大量中药,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对于学习中药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三、方剂类1.《千金方》《千金方》是唐代孙思邈所著的中医方剂经典,其中收录了大量的方剂,包括内服和外用的方剂,对于学习中医方剂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医宗金鉴》方剂篇《医宗金鉴》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吴谦所著,其中方剂篇收录了大量的常用方剂,对于学习中医方剂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四、其他类1.《黄帝内经素问》除了以上提到的经典之外,中医传承人还推荐阅读《黄帝内经素问》,其中包含了中医养生、食疗、针灸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全面了解和学习中医具有重要意义。
2.历代医家著作选读中医传承人还推荐阅读历代医家的著作,如张仲景、李时珍等人的著作,这些著作中包含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思考,对于学习和理解中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总之,中医传承人指定的中医药医籍书目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等多个方面,这些书籍对于学习和理解中医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这些书籍也是中医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经典医书古籍6套,记载了超实用的医学偏方,一套在手,百病无忧
经典医书古籍6套,记载了超实用的医学偏方,一套在手,百
病无忧
眼科方面的知识,这里都有,是一套介绍眼科知识的非常全面的书。
眼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防等内容,书中都有。
大家都听过《本草纲目》,这套就是相类似的医书。
书中列列举了很多药物,对药物的功效,主治等,都有论述,是医圣用药的不传之秘。
清代广为流传的医学书籍,一些杂病、伤寒、妇女病等,都有重要述说。
一直是医生的必读之书,内容很广泛,内科、外科都有描述到。
医学书籍,是一套涵盖面比较广的医学类书籍。
涉及的医药类知识很多,值得一看。
女人更要注意身体的调养,女人的身体更娇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不管生理期问题,还是产后问题,瘦身问题,这里都有实用的记录,以及解决方法。
《黄帝内经》,医学书中的宝典,千古流传的医学古籍。
是中医学中的宝典,书中涉及很多养生知识,延年益寿知识,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的重要著作。
中医十大名著以及四小经典简介
中医经典著作共有十部这十部经典,是中国医药学的理论基础,自古至今,对中医临床、教学、研究都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十部经典著作是:《素问》、《灵枢》、《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藏经》、《脉经》、《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太素》。
一、《素问》与《灵枢》合称《黄帝内经》,它列“四大经典”之首,为学习中医者的必读之书,也是世界各国研究我国古代文明史、医学史的重著作。
《黄帝内经》记述了大量中国古代天文、气象、物候等学科的知识,为各有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素问》和《灵枢》各九卷、八十一篇。
《素问》内容包括人体藏象(解剖生理)、经络等中医理论及病历病机、诊断、辩证、治疗、预防、养生以及人与自然、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中的运用、运气学说等多方面内容。
《灵枢》与《素问》内容相近,尤详于经络俞穴、针灸等。
二《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对人体生理作了重要阐释;全书以阐明《内经》的要旨为主,在《内经》的基础上,提出了八十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内容涉及到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各个方面。
其中一至二十难为脉学,二十三至二十九难为经络,三十至四十七难为脏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难为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为喻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难为针法。
三、《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总结、搜集、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草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其中规定的大部分药物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合和”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开本草学先端”。
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书中对每一味药的产地、性质、采集时间、入药部位和主治病症都有详细记载。
对各种药物怎样相互配合应用,以及简单的制剂,都做了概述。
中药药方大全最好的书
中药药方大全最好的书
以下是一些被认为是中药药方大全的书籍:
1.《本草纲目》: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中所著的医学著作,
收录了大量的药物方剂。
2.《国医大师方剂选》:由国医大师章炳麟编著,收录了中医
名家的方剂。
3.《中医药方剂大全》:编辑部:逢源中医网编撰,收录了各
门派名医的方剂。
4.《中华本草》:中医药学著作,收录了许多中药的方剂。
5.《中医方剂大全》:由陈鸿仪主编,收录了大量常用方剂和
名贵方剂。
6.《中药大全》:由云南中医学院编著,收录了丰富的中药方剂。
这些书籍都是经典的中医药著作,收录了丰富的中药方剂信息,可以提供全面的中医药学知识。
选择适合自己的一本进行阅读,能够更好地了解中药药方。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 第七辑(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七辑(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七辑1302 《伤寒论今释》1303 《伤寒论类方汇参》1304 《金匮要略今释》1305 《杂病论方证捷咏》1306 《金匮篇解》1307 《中医实践经验录》魏长春编著。
卷一读书体会:对《内经》治病必求于本的体会、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中医治病要决、对《素问上古天真论》的体会、对《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调神二字的体会、对《素问玉机真脏论》五实死五虚死的体会、读《素问》五脏已败其色必夭的体会、对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的体会、劳风是外损之源、久服轻身亦可作服药见效解、《难经七十五难》可作内伤病治则、历代名医因生活环境不同各有发明、读《内经》但于可信永精研之、读《格致余论》罗太五治久病虚赢有积滞先养后攻的体会、阳明燥渴与少阴厥逆之预后、对汗后脉躁疾为阴阳交死证的体会、对阳脉之极的体会、对急劲弦强乃真脏死脉的体会、以校勘考证法读古书、论《医说》所载张仲景治汉武帝消渴之误、对“平人脉缓而迟者多寿,脉急而数者多夭”的体会、《研经言》论中暑与瘪螺痧治法、劳瘵人只知为虚而不知为实,蛊胀人只知为实而不识其虚,内外俱伤便是两感、气血凝滞脉络不能贯通衍义、理中汤随证变换示例、《研经言》用药论、用药宜随证重轻、温寒须行气,清热要活血、麻口之药亦能麻肺、《宋元明清名医类案》所载陈修园医案乃易思兰医案改名、毒药外敷疥疮之害。
师友经验:张禾芬夫子用甘露消毒丹治阴虚湿痹似劳症、张禾芬夫子治热痧误补腹胀验案、颜师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水肿、颜师用雪羹梨汁竹沥治郁怒引动肝风、颜师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治妊娠春温、颜师用黄芪苡仁粥治小儿体虚湿热证、颜师用轻剂清肺养胃法治肺劳兼秋燥症、颜师用重剂参附治妇人崩血脱证、颜师治暑热吐血先清解止血后用养肺胃培本验案、宋星斋治疗妇科胎前产后病的经验、黄志棠儿科谈乳儿疾患须查询乳母健康状况、范文甫老医用乌梅安胃丸和白蜜治胸脘剧痛、范文甫老医治危症诊趺阳脉、刘达人老医诊久咳伤肺下见悬痈案、刘达人老医谈治杂病以保脾胃为主、曹炳章老医辨舌柔硬以察胃气存亡、胡炳藻老医谈治疗温症要使湿热分离、胡炳藻老医谈《温疫论》学说二则、严鸿志老医谈治病要法、张生甫老医谈《内经》养生却病法、张生甫老医谈察舌通变、舒绅斋儿科治麻疹经验、夏思襄外科治疗疥癣不用毒药外敷、杨楚和治温热病及湿热病经验、徐莲塘老医用生化汤经验、郑慎安老医治妇女乳病经验、沈汀舫用张景岳新方治病经验、钟纯泮老医治结胸症验案、钟纯泮老医治消渴病验案、王赤南老医谈血症先清外感后治内伤、莫尚古老医治肝肾亏损体患痰饮用药法、颜伯卿老医用桃仁承气汤治胸痹咯血、姚精深先生用桑皮益元散治暑瘵、郑纯甫老医治病宗王孟英之法、徐炳南医师治病一方到底不惑、宋鞠舫治疗经验记述。
中医十大经典丛书
中医十大经典丛书《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内经知要》《脉经》《删补名医方论》各经典医书简介1.《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2.《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为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历代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
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书中对每一味药的产地、性质、采集时间、入药部位和主治病症都有详细记载。
对各种药物怎样相互配合应用,以及简单的制剂,都做了概述。
更可贵的是早在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通过大量的治疗实践,已经发现了许多特效药物,如麻黄可以治疗哮喘,大黄可以泻火,常山可以治疗疟疾等等。
这些都已用现代科学分析的方法得到证实。
3.《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
原题秦越人撰。
“难”是“问难”之义,或作“疑难”解。
“经”乃指《内经》,即问难《内经》。
作者把自己认为难点和疑点提出,然后逐一解释阐发,部分问题做出了发挥性阐解。
全书共分八十一难,对人体腑脏功能形态、诊法脉象、经脉针法等诸多问题逐一论述。
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
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
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
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
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
常用中医古籍书目简介
卷《丹溪脉因证治》二卷 《丹溪手镜》三卷(清常校本)
溪秘传方决》十卷
杨珣《丹溪心法类集》四卷
陈充《丹溪心法》四卷 方广《丹溪心法附余》二十四卷
庐和《丹溪纂要》八卷 《丹溪心法》八卷 《丹溪发明》五卷(见《玉机微义》 中)
易水学派
张元素
《珍珠囊》一卷 《医学启蒙》三卷《洁古注书和脉诀》十卷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二卷《素问病机气宣保命集》三卷
《三消论》一卷 《保童秘要》二卷
骆龙吉
《内经拾遗方论》二卷
刘浴德、朱练
《重订骆龙吉内经拾遗方论》四卷
陈无咎
《医轨》二卷 《藏府通诠》一卷 《妇科难题》一卷
《明教方》一卷 《黄溪大案》一卷 《医量》一卷
《近效方》 唐德宗《贞元集要广利方》薛弘庆《兵部手集方》
方剂、药物类
《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肘后备急方》
历代名家名篇
(力备)
医经学派
王冰
《黄帝素问王冰注》二十四卷《玄珠密语》十七卷
吴崑
《素问吴注》二十四卷《脉语》二卷 《针方六集》六卷
《医方考》六卷
马莳
《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九卷《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九卷
赵道震
《伤寒类证》(佚) 赵以德
《金匮方衍义》(今存于《金匮二注》) 戴思恭
《证治要诀》十二卷
王履
《医经溯洄集》一卷
刘纯
《伤寒治例》一卷《玉机微义》五十卷
汪机
《石山医案》三卷 《读素问钞》三卷《本草会编》二十卷
《补订脉决刊误》二卷《针灸问对》三卷《伤寒选录》八卷
《外科理例》八卷 《痘治理辨》一卷
中医必读书单推荐[精美打印版本]
黄煌
2020-04-01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世补斋医书
清陆懋修著
2014-10-01中医古籍出版社
珍本中医古籍精校丛书神农本草经
柳长华 主编
2016-01-01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入门七讲
曲淼,郑琴主编
2019-08-01化学工业出版社
一针疗法灵枢诠用
高树中 著
2007-04-01济南出版社
范医生的针言灸语针灸临证思维实战解析
范怨武著
2022-04-01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经络脉学心悟
赵水平吴大嵘
2019-04-01广东科技出版社
金匮要略译释
李克光,张家礼
2010-02-01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难经集注白话解郭霭春中医经典白话解系列
郭霭春(编著)
2019-05-01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医临床丛书石室秘录
李可临证要旨1
孙其新
2021-09-01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灵枢经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03-01人民卫生出版社
黄帝内针讲义
刘力红
2019-06-01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腹证奇览
[日]稻叶克,[日]和久田寅著;梁华龙,陈玉琢,陈宝明译
2017-03-01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李德修三字经派小儿推拿
李先晓杨雅茜
2021-04-15青岛出版社
脉经中医临床丛书
(晋・太医令)王叔和撰,贾君等整理
2007-09-01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李可
2021-10-01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大医至简刘希彦解读伤寒论
刘希彦
2019-01-01湖南科技出版社
现代著名老中医丛书目录(一至十一辑)
现代著名老中医丛书目录(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一辑收录13种名著:1.《中医临证备要》2.《施今墨临床经验集》3.《蒲辅周医案》4.《蒲辅周医疗经验》5.《岳美中论医集》6.《岳美中医案集》7.《郭士魁临床经验选集——杂病证治》8.《钱伯煊妇科医案》9.《朱小南妇科经验选》10.《赵心波儿科临床经验选编》11.《赵锡武医疗经验》12.《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皮肤外科》13.《张赞臣临床经验选编》第二辑收录14种名著1.《中医入门》2.《章太炎医论》3.《冉雪峰医案》4.《菊人医话》5.《赵炳南临床经验集》6.《刘奉五妇科经验》7.《关幼波临床经验选》 8.《女科证治》9.《从病例谈辨证论治》 10.《读古医书随笔》11.《金寿山医论选集》 12.《刘寿山正骨经验》13.《韦文贵眼科临床经验选》 14.《陆瘦燕针灸论著医案选》第三辑收录20种名著《内经类证》《金子久专辑》《清代名医医案精华》《陈良夫专辑》《清代名医医案精华》秦伯未《杨志一医论医案集》《中医对几种急性传染病的辩证论治》《赵绍琴临证400法》《潘澄濂医论集》《叶熙春专辑》《范文甫专辑》《临证一得录》《妇科知要》《中医儿科临床浅解》《伤寒挈要》《金匮要略简释》《金匮要略浅述》《温病纵横》《临证会要》《针灸临床经验辑要》第四辑收录6种名著《辩证论治研究七讲》《中医学基本理论通俗讲话》《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温病条辨讲解》《医学三字经浅说》《医学承启集》第五辑收录19种名著《现代医案选》《泊庐医案》《上海名医医案选粹》《治验回忆录》《内科纲要》《六因条辨》《马培之外科医案》《中医外科证治经验》《金厚如儿科临床经验集》《小儿诊法要义》《沈绍九医话》《著园医话》《医学特见记》《验方类编》《应用验方》《中国针灸学》《金针秘传》第六辑收录11种名著《温病浅谈》《杂病原旨》《孟河马培之医案论精要》《东垣学说论文集》《中医临床常用对药配伍》《潜厂医话》《中医膏方经验选》《医中百误歌浅说》《中药炮制品古今演变评述》《赵文魁医案选》《诸病源候论养生方导引法研究》第七辑收录15种名著《伤寒论今释》《伤寒论类方汇参》《金匮要略今释》《杂病论方证捷咏》《金匮篇解》《中医实践经验录》《罗元恺论医集》《中药的配伍运用》《中药临床生用与制用》《针灸歌赋选解》《清代宫廷医话》《清宫代茶饮精华》《常见病验方选编》《中医验方汇编第一辑》《新编经验方》第八辑收录11种名著1.《龚志贤临床经验集》龚志贤2.《读书教学与临症》3.《陆银华治伤经验》沈敦道4.《常见眼病针刺疗法》曹仁方5.《经外奇穴纂要》常德新6.《风火痰瘀论》7.《现代针灸医案选》 8.《小儿推拿学概要》9.《正骨经验汇萃》 10.《儿科针灸疗法》11.《伤寒论针灸配穴选注》单玉堂第九辑收录11种名著《祝谌予经验集》《疑难病证思辨录》《女科方萃》《名老中医带教录》《细辛与临床》(附疑难重奇案七十三例)《清宫药引精华》《干祖望医话》《班秀文妇科医论医案选》《疑难病证治》《清宫外治医方精华》《书种室歌诀二种》2012年9月到2013年1月左右出版,11种(通过当当网考证)。
中医名著99本
中医学的教科书能让你成为一个医生,但很难让你成为一个高明医生。
因为教科书的容只是概括了中医学的起码知识,在临床最安全的围去运用辩证论治,包罗的也只是非常有限的信息量。
千变万化的临证状态,数千种中药作用目标的不确定性,数万首成方配伍组方的千差万别,如何准确的体会、把握、得心应手的运用?只有你在多读书、勤积累的不懈努力中,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举一反三,升华你的医术,在临床运用自如,成为一代名医。
下面推荐99种中医名著,供同道中人参考,每种书根据其成就与价值以星号表示其必读的程度(☆~☆☆☆☆☆)1.☆☆☆☆☆黄帝经2.☆☆☆☆类经明·介宾3.☆☆经知要明·中梓4.☆☆☆☆☆濒湖脉学明·时珍5.☆☆☆☆☆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清·吴谦6.☆☆☆三指禅清·周学霆7.☆☆四诊抉微清·林之翰8.☆☆望诊遵经清·汪宏9.☆☆辨舌指南炳章10.☆☆☆☆☆珍珠囊药性赋4卷金·杲11.☆☆☆☆本草备要清·汪昂12.☆☆☆☆药征三卷日·吉益东洞附二卷13.☆☆本草纲目明·时珍14.☆☆本草纲目拾遗清·学敏15.☆☆☆☆☆医方汤头歌诀清·汪昂16.☆☆☆☆☆删补名医方论8V 清·吴谦17.☆☆☆医方考6卷明·吴崑18.☆☆☆医方论清·费伯雄19.☆☆局方发挥元·朱震亨20.☆验方新编清·鲍相璈21.☆☆☆☆☆伤寒论汉·仲景22.☆☆☆☆☆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吴谦23.☆☆☆医宗金鉴·伤寒论注吴谦24.☆☆☆伤寒来集八卷清·柯韵伯25.☆☆☆☆伤寒类证活人书宋·朱肱26.☆☆☆☆☆金匮要略方论汉·仲景27.☆☆☆医宗金鉴·金匮要略注吴谦28.☆☆☆☆金匱要略心典清·尤在泾29.☆☆☆☆☆瘟疫论明·吴有性30.☆☆☆☆温热论清·叶桂31.☆☆☆☆温热经纬清·王孟英32.☆☆☆☆温病条辨清·吴瑭33.☆☆☆湿热条辩清·薛雪34.☆☆☆时病论清·雷丰35.☆☆☆☆☆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清·吴谦36.☆☆☆☆☆杂病证治准绳8卷明·王肯堂37.☆☆☆☆症因脉治四卷明·昌遇38.☆☆☆☆医学衷中参西录锡纯39.☆☆☆☆医门法律清·喻昌, 附: 续编何舒40.☆☆☆☆素问玄机原病式金·完素41.☆☆☆☆☆脾胃论`外伤辨金·杲42.☆☆☆☆儒门事亲金·从正43.☆☆☆☆医学从众录清·念祖44.☆☆☆☆医林改错清·王清任45.☆☆☆☆医学举要六卷清·徐镛46.☆☆☆☆血证论清·唐宗海47.☆☆☆☆西溪书屋夜话录清·王泰林48.☆☆☆☆理虚元鉴二卷明·汪绮石49.☆☆☆痰火点雪四卷明·龚居中50.☆☆☆何氏虚劳心传一卷清·何炬51.☆☆☆☆增订十药神书一卷元·可久52.☆☆☆☆医法圆通、医理真传欽安53.☆☆☆串雅外编清·学敏54.☆☆☆☆理瀹骈文清·吴尚先55.☆四部医典宇妥等56.☆☆☆☆外科正宗明·实功57.☆☆☆☆☆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清·吴谦58.☆☆☆外科证治全生集清·王维德59.☆☆疡科心得集清·高秉钧60.☆☆☆☆针灸大成明·继洲61.☆☆☆针灸聚英明·高武62.☆☆☆十四经发挥元·滑寿63.☆针灸问对明·汪机64.☆☆☆☆☆傅青主女科清·傅山65.☆☆☆☆☆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清·吴谦66.☆☆☆妇人大全良方宋·自明67.☆☆☆☆济阴纲目明·武之望68.☆☆☆☆☆小儿药证直诀宋·钱乙69.☆☆☆活幼心书元·曾世荣70.☆☆☆☆☆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71.☆☆幼科发挥明·万全72.☆☆婴童百问明·鲁伯嗣73.☆☆幼科释谜清·金鳌74.☆☆☆☆☆审视瑶函明·傅仁宇75.☆☆☆目经大成清·黄庭镜76.☆☆原机启微元·倪维德77.☆☆☆☆尤氏喉科秘书清·尤乘78.☆☆咽喉脉证通论79.☆口齿类要明·薛己80.☆☆☆☆重楼玉钥清·海涧81.☆☆☆☆随息居饮食谱8卷清·王世雄82.☆☆☆☆遵生八笺19卷明·高濂83.☆☆☆☆☆格致余论元·朱震亨84.☆☆☆☆☆质疑录明·介宾85.☆☆☆☆☆医学源流论二卷清·徐大椿86.☆☆☆☆慎疾刍言一卷清·徐大椿87.☆☆☆☆医经溯回集元·王履88.☆☆☆肯堂医论三卷明·王肯堂89.☆☆☆☆叶选医衡二卷清·叶天士辑90.☆☆☆☆读医随笔六卷清·周学海91.☆☆☆☆寓意草清·喻昌92.☆☆☆知医必辨一卷清·文荣93.☆☆☆☆冷庐医话五卷清·陆以湉94.☆☆☆☆☆古今医案按清·俞震95.☆☆☆科摘要明·吴有性96.☆☆☆☆三家医案合刻清·吴金寿97.☆☆☆☆柳选四家医案清·柳宝诒98.☆☆☆☆临证指南医案清·叶桂99.☆☆☆☆名医类案明·江灌书名版别作者定价书名版别作者定价名中医治病绝招中国医药2.30 黄帝经灵枢注证发微科技文献22.00中风论科技3.00 景岳新方八阵浅解与应用人民卫生22.00难经科技文献3.00 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白话解人民卫生22.00名中医治病绝招中国医药3.40 方剂学图表解人民卫生庆业22.00医林改错天津科技4.00 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药性歌括四百味、汤头歌诀浅解科技22.00瘟疫论天津科技4.00 万病回春天津科技22.00外伤辨惑论局方发挥天津科技4.00 徐评外科正宗校注学苑出版22.00诊宗三味天津科技4.00 本草求真中国中医药22.00新刻图形枕藏外科中医古籍4.50 丹溪学研究中医古籍22.00脾胃论第二军医大金成杲5.00 医学正传中医古籍22.00濒湖脉学天津科技5.00 中医基础理论图表解人民卫生周学胜23.00小儿推拿秘旨天津科技5.00 可老中医危急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科技23.00随息居饮食谱天津科技5.00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壹拾柒) 科技王金杰等23.00格致余论天津科技5.00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十四) 科技23.00明清中医临证小丛书.三指禅中国中医药5.00 医宗必读天津科技23.00珍本医籍丛书针炙神书中医古籍5.50 辨证奇闻中国中医药23.00绛雪丹书中国中医药5.60 海外回归中医善本古籍丛书[第四册] 人民卫生金生23.50新编补注濒湖脉学蒙科技5.80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七) 科技24.00新编补注濒湖脉学蒙科技5.80 三十六计与中医学中国医药介眉24.00本草崇原(明清中医临证小丛书) 中国中医药5.90 辨舌指南科技25.00医学三字经白话解人民卫生高学民6.00 胸痹心痛古今名家验案全析科技文献25.00女科百问天津科技6.00 黄帝经灵枢白话解人民卫生王洪图25.00笔花医镜天津科技6.00 温病学图表解人民卫生进25.00药鉴中国中医药6.00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贰拾) 科技钱艺25.00珍本医籍丛刊--神应经.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中医古籍6.00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捌) 科技25.00医学从众录科技6.20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叁) 科技25.00养性延命录蒙科技王忠6.50 仲景药物学中国医药周祯祥25.00濒湖脉学白话解(三版) 人民卫生文龙6.50 灵枢经新识中医古籍25.00傅青主女科天津科技6.50 三订通俗伤寒论中医古籍25.00霉疮秘录学苑出版6.80 袖珍汤头趣记图卡科技26.00(中医古籍校注释译丛书)濒湖脉学学苑出版6.80 证治歌诀解说科技文献26.00濒湖脉学第二军医大清时珍7.00 针灸学图表解人民卫生吉平26.00伤寒论第二军医大清仲景7.00 图解黄帝经灵枢人民卫生26.00喉症全科紫珍集口齿类要天津科技明。
学中医要看的书籍
中医书籍1:《关于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动画》黄帝内经难经医林掇英桂林古本伤寒论药铺林中华本草8卷神农本草经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doc明清名医全书大成(陆懋修冯兆张沈金鳌李时珍叶天士)神农本草经彩色图谱(全)《伤寒论条辨》明×方有执编著《思考中医》刘力红秦伯未《中医入门》《图表诠释金匮要略新义》余无言编《用药心得十奖》焦树德编《图表注释伤寒论新义》余无言编《本草崇原》张志聪《郑钦安医书阐释: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唐步祺阐释《本经疏证邹澍(清)(上卫57)》《本经序疏要邹澍(清)(上卫57)》《本经续疏邹澍(清)(上卫57)》《濒湖脉学》《扁鹊心书》《长沙方歌括--陈修园》《陈苏生医集纂要》《曹氏金匮伤寒发微合刊1956》《陈修园伤寒医诀串讲》《陈修园金匮方歌括》《程门雪医案(上海科技2002)》《陈修园金匮要略浅著》《陈修园医学全书》《串雅内外编》《当代医家论经方》《读过金匮卷十九陈伯坛1956》《读过伤寒论陈伯坛1954》《敦煌古医籍考释马继兴1988》《敦煌中医药精萃发微丛春雨2000》《读过伤寒论》中医书籍2:扶阳安髓止痛汤治疗阳虚阴火牙痛217例复泰草堂医论高尿酸血证和痛风的治疗古本伤寒杂病论校评蔡德元1992儿科临床处方手册(吴中匡主编2002年)费伯雄-医醇胜义桂林孤本伤寒杂病论胡希恕单穴治病选萃吕景山等主编1993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灵枢集注--张志聪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修正版)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皇汉医学丛书五中国内科医鉴皇汉医学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修正版)金匮要略方论集注黄竹斋1957金匮方歌括--陈修园金匮要略今释陆渊雷1955经方实验录金匮要略注--张志聪金匮要略浅注--陈修园兰台轨范--徐灵胎历代中医珍本集成(八)论药集恽树珏景岳全书历代中医珍本集成(二)内经讲义恽树珏历代中医珍本集成(二)群经见智录恽树珏类经附翼--张景岳历代中医珍本集成(十七)临证笔记恽树珏黄帝内经太素理论骈文历代中医珍本集成(十七)论医集恽树珏历代中医珍本集成(二三)风劳鼓病论恽树珏历代中医珍本集成(二六)保赤新书恽树珏历代中医珍本集成(十一)金匮翼方选按恽树珏历代中医珍本集成(五)伤寒论研究恽树珏灵枢经脉翼历代中医珍本集成(三八)药?医案全集恽树珏临证用药经验--龚士澄刘渡舟--金匮要略诠解刘渡舟--伤寒挈要明清名医全书--郑钦安明清名医全书大成(陈修园医学全书)(无缺本)景岳新方砭--陈修园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冯兆张医学全书)家庭健康百科知识丛书家庭医疗卫生百科刘渡舟--伤寒论通俗讲话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孙一奎医学全书)明清名医全书大成(万密斋医学全书)明清名医全书大成(陈修园医学全书)明清名医全书大成(汪昂医学全书)明清名医全书大成(缪希雍医学全书)名老中医之路内经知要白话解张登本(三秦2000)明清名医全书大成(唐容川医学全书)蒲辅周医疗经验破鳖斋医草龚士澄1988明清名医全书大成(汪石山医学全书)秦伯未《中医临证备要》清宫药引精华伤寒论今释陆渊雷1955伤寒论集注黄竹斋1957伤寒论浅注--陈修园伤寒论类方汇参左季云1957伤寒医诀串解--陈修园神农本草经伤寒论语释李克绍1982伤寒论宗印--张志聪慎疾刍言--徐灵胎神农本草经读--陈修园伤寒真方歌括--陈修园时方妙用--陈修园时方歌括--陈修园唐步琪咳嗽辨证论治王正龙--疑难杂症的治疗方法唐宗海医学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明)熊宗立医宝秘囊--王成德赵绍琴内科学(杂病证治)医贯砭--徐灵胎太素珍本a医法圆通医学三字经--陈修园医学从众录--陈修园王正龙疑难杂症医学真传--高士宗医学要诀--张志聪医林五十年--麻瑞亭1986医学心悟易学精华丛书易学精要邹学熹1992易学精华丛书易学图解邹学熹1993易学精华丛书医易汇通邹学熹1992医学衷中参西录腑脏经络按摩针灸心悟张璐医学全书中国秘方验方精选曾德环等编1992中医精髓图解汤泰元1997中国秘方验方精选续集曾德环等编1992中医疾病预测学杨力1991周莓声灸绳中医诊疗要览(增订本)大塚敬节1953恽铁樵遗著选见智录续篇读金匮翼1989左季云证治实验录1999足部反射区按摩法“附子不宜与瓜蒌同用”之我见“火神派”述略20世纪上海地区擅用附子六大家灵枢经《章次公医案》中附子的应用三《章次公医案》中附子的应用一附子配半夏临床应用体会从吴佩衡临床经验探析附子的临床应用中医书籍3附子为百药之长上--附子用法述略《章次公医案》中附子的应用四附子温五脏之阳善用益之滥用误之--朱良春用附子的经验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中--火神派案例赏析之二寒热真假最紧要处(上)--火神派案例赏析之四寒热真假最紧要处(下)--火神派案例赏析之五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治疗肾阳虚感冒100例疗效观察祝味菊伤寒质难湿重于热即重附子巧用附子治顽症浅谈姜、桂、附的临床应用阴阳为纲统分万病上--郑钦安学术思想探讨之一阳气困郁每仗附子引火归原药物应用考辨阴阳为纲统分万病中--郑钦安学术思想探讨之一谈祝味菊先生医案中附子制川乌的应用四逆汤中附子甘草配伍规律研究章次公先生应用附子甘草配伍规律研究郑钦安及其著作阴阳为纲统分万病下--郑钦安学术思想探讨之一祝味菊善用附子上、下茶饮保健顾问百病自测郑钦安学术思想探析附子增强药效的作用常见病自测火神派述略常见中老年疾病的防治儿科手册减肥新法与技巧附子为百药之长下--附子用法述略家庭医学百科美容化妆400问食物疗法老年食养食疗老年百病防治手纹诊治四季保健食谱饮食疗法1500方实用中药炮制学实用气功外气疗法小儿常见病家庭单验方针灸大成手掌与疾病中老年保健手册太极金书自我调养好治病中医疾病预测学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正统道藏目录六祖坛经讲记了凡四训讲记藏外道书目录佛教与中国文化家庭保健药膳制作400法王凤仪嘉言录黄帝内经素问直解类经--张景岳秦伯未《金匮要略杂病浅说》秦伯未《内经类证》内科名家黄文东学术经验集齐氏医案伤寒类方--徐灵胎秦伯未《内经知要浅解》《治疗格律》伤寒论类方法案汇参左季云著2000伤寒论集注--张志聪伤寒论十四讲伤寒论校注刘渡舟主编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前十条阐释针灸心传质疑录--《张景岳》医学实在易--陈修园“火神派”再述中国医易学邹学熹1989《章次公医案》中附子的应用著名蜀医卢铸之生平及学术思想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上、下--火神派案例赏析之一、三见微知著擅用附子附子配伍方法之探析临证秘验录--朱晓鸣中国炙疗集要浅谈附子之毒江苏省90位名中医成功因素与临床情况的调查报告内经知要周岩本草思辨录难经经释--徐灵胎寒热真假最紧要处上--火神派案例赏析之四中华本草2,9,10古今名医奇病治法三百种伤寒解惑论素问识千金要方肘后备急方太素饮膳正要中医之钥修正版经络针灸心法古代针灸医案翻译按各家针灸医籍选中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再考证皇汉医学丛书系列《伤寒论》脉法研究全息胚针灸学临证概要董氏奇穴针灸学骨伤方歌白话解张步桃演讲提博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戴丽三医疗经验选文魁脉学针灸经穴图考-黄竹斋孙秉严40年治癌经验集孙秉严治疗肿瘤临床经验孙秉严治癌秘方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常用贵重药材、进口药材分册、常用根及根茎药材分册肝病证治概要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上编共五册产前产后宜忌手册白话中医四部经典之灵枢素问金匮伤寒温病条辨杂病论、方讲义伤寒论、方讲义伤寒方法经方歌括-杂病伤寒医宗金鉴伤寒金匮汇证诠解-廖厚泽三指禅明堂浅义-气功经络学浅说古老而年轻的科学-廖育群慎斋遗书伤寒名方解析伤寒杂病论会通切脉针灸治癌症脾胃论(全本)马王堆医书沈绍九医话林如高正骨经验针灸腧穴图谱(修订版)针灸心扉手相手纹手诊冉雪峰医著全集腑脏图点穴法伤寒汲古图版《真气运行法》伤寒知要伤寒析疑聿修堂医学选中国汤液经方伤寒杂病论传真林如高骨伤验方歌诀方解清代名医医话精华李冠仙医话精华蔡友敬临床经验集董建华老年病案集东阳名老中医经验录中医诊治精要中医临床验案汇辑第六辑河南省卫生展览会资料汇辑中医中药4诊余随笔医话医论荟要医学碎金录2新编外科秘方大全中国历代名医医话大观(上、下册)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中医必读女科三书评按医门补要医门新录医论医案荟萃医论选萃第一集医伦疑案医林锥指医林一介医门真传医林误案医效选录医林五十年医学碎金录医林绳墨医林蒐雅医学文摘近十年来日本中医临床经验选(1971-1981)医林漫步医林漫笔医学文摘医林典故医学问对医海珠玉医学新悟医海丹心医笔谈医验大成医海拾贝--江苏当代老中医经验选医药丛谈医案助读倚云轩医话医案集虞山墩头丘陈氏方案余氏附子经验集医方经验汇编翼经经验录医案医话选第一辑余无言医案中医书籍4中医书籍4.ISO目录:读书析疑与临证得失-何绍奇.pdf古今名医验方秘方.chm胡国栋临床经验集.pdf壶隐医案.pdf湖北名老中医经验选.pdf湖南省老中医医案选.pdf湖南中医医案选辑第一集.pdf湖岳村叟医案.pdf湖州十家医案.pdf华廷芳医案选.pdf黄石屏.pdf黄寿人医镜.pdf黄伟林医案.pdf黄文东医案.pdf黄一峯医案医话集.pdf回春录新诠.pdf焦树德临床经验辑要.pdf今古医苑奇案.pdf金子久专辑.pdf津门医粹.pdf近代江南四家医案医话选.pdf近代名医学术经验选编范文甫专辑.pdf 近代名医学术经验选编金子久专辑.pdf 近代名医学术经验选编叶熙春专辑.pdf 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第二版).pdf近代中医名家论治中风病荟萃.pdf经方临证集要.pdf经验资料汇编中医内科临床.pdf颈肩腰腿痛病案集.pdf景岳学说研究(第一集).pdf菊人医话.pdf开启中医之门运气学导论.pdf柯与参医疗经验荟萃.pdf孔伯华医案.pdf孔伯华医集.pdf孔氏医案.pdf来春茂医话.pdf老中医经验汇编第一集.pdf老中医经验汇编第一期.pdf老中医经验汇编.pdf老中医经验选(续辑).pdf老中医经验选.pdf老中医经验选编4.pdf老中医经验选编5.pdf老中医经验选编.pdf老中医临床经验选.pdf老中医临床经验选编第一辑(上).pdf 老中医医案选第一辑.pdf老中医医案选.pdf老中医医案医话选.pdf历代名医老年病案评析.pdf历代名医临证经验精华.pdf历代名医医案选讲.pdf历代无名医家验案.pdf历代针灸名家医案选注.pdf历代著名中医误诊挽治百案析.pdf莲舫秘旨碎玉篇.pdf临床辩证施治备要.pdf临床经验回忆录.pdf临床经验集.pdf临床实践浅谈.pdf临床心得选集第二辑.pdf临床心得选集(第一辑).pdf临床心得医案选(二).pdf临床心得医案选(一).pdf临床验集(第二版).pdf临度庐医藁.pdf临诊一得录.pdf临证笔录秘验集.pdf临证会要.pdf临证见解.pdf临证经验荟萃.pdf临证录.pdf临证论医集.pdf临证秘津.pdf临证偶拾(张羹梅医案).pdf临证实效录.pdf临证心得.pdf临证心得选.pdf临证新悟.pdf临证医案医方(修订本).pdf临证用药经验.pdf临症初探.pdf临症心得选.pdf临症医案医方.pdf刘纯医学全集.pdf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pdf刘惠民医案.pdf刘季文医论医案集.pdf刘启庭医学经验荟萃.pdf刘寿山正骨经验(修订版).pdf刘树农医论选.pdf刘越医案医论集.pdf娄多峰论治痹病精华.pdf陆观虎医案.pdf陆银华治伤经验.pdf路志正医林集腋.pdf论古今理论精华集团内临床成果新编实用中医内科学.pdf 论症指迷新编(附医案选).pdf罗元恺论医集.pdf洛阳专区中医治疗经验汇集(一).pdf马云翔医学学术经验选编.pdf孟河费氏医案.pdf孟河马培之医案论精要.pdf孟河四家医集.pdf绵阳地区老中医经验选编(二).pdf绵阳地区老中医经验选编(三).pdf勉斋临证医诀.pdf名老中医经验汇编.pdf名老中医经验全编(上册).pdf名老中医经验全编(下册).pdf名老中医医话.pdf名医奇方秘术第二集.pdf名医奇方秘术第三集.pdf名医奇方秘术第一集.pdf名医特色经验精华.pdf名医医术精萃.pdf名医针灸精华.pdf名医珍言录.pdf名中医治病绝招.pdf名中医治病绝招续编.pdf内科精华评述.pdf内科临证录.pdf内科名家陈道隆学术经验集.pdf内科名家黄文东学术经验集(1).pdf内科名家严苍山学术经验集.pdf内蒙古名老中医临床经验选粹.pdf南方医话.pdf南平专区中医药学术研究参考资料创刊号.pdf 南平专区中医药学术研究参考资料第贰期.pdf 南郑医案选.pdf宁夏中医药学术经验汇编第一集.pdf欧阳锜.pdf潘春林医案.pdf破鳖斋医草.pdf蒲辅周医案.pdf蒲园医案.pdf祁振华临床经验集.pdf起死回生集第一辑.pdf潜村医案.pdf强和亭医案手迹.pdf乔保钧医案.pdf秦伯末医文集.pdf冉雪峰医案.pdf任继然临床经验录.pdf三十种病治验灵.pdf三湘医萃:医话.pdf三湘医粹:医案.pdf山西名老中医经验汇编.pdf山西省中医药临床实效要录第一辑.pdf陕西名老中医经验选.pdf上海地区名老中医临床特色经验集(I).pdf 上海老中医经验选编.pdf尚友堂医案.pdf申江医萃内科名家陈道隆学术经验集.pdf沈阳市老中医经验选编第一集.pdf肾病综合征.pdf盛国荣医案选.pdf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pdf施今墨临床经验集.pdf时门医述.pdf实习医案选辑.pdf寿石轩医案.pdf四川省中西医合作临床治疗经验第一辑.pdf 素问入式运气论奥.pdf孙谨臣儿科集验录.pdf孙鲁川医案.pdf孙润斋医案医话.pdf孙允中临证实践录.pdf台北临床三十年.pdf唐福舟医验汇粹.pdf田宗汉医寄研究.pdf通江庐医藁.pdf桐山济生录.pdf万济舫临证辑要.pdf万友生医案选.pdf王海滨医案选.pdf王静安临床精要.pdf王孟英医案.pdf王渭川临床经验选.pdf王渭川疑难病证治验选.pdf王修善修证笔记.pdf王玉润教授五十年论医集.pdf魏长春临床经验选辑.pdf巫百康临床经验集.pdf吴安庆医案医论选.pdf吴光烈临床经验集.pdf吴菊方医案.pdf吴门曹氏三代医验集.pdf吴少怀医案.pdf吴士彦临证经验集老中医临证经验汇编·第三辑.pdf 吴中医集临证类.pdf五十年临证得失录.pdf现代名医医案选析.pdf现代名中医类案选.pdf现代名中医内科绝技.pdf现代医案选第一集.pdf现代医案选集.pdf现代著名老中医临床诊治荟萃.pdf向日老中医临证实录.pdf谢海洲论医集——中华医药家系列.pdf谢映庐医案附一得集.pdf新医林改错《内经·素问》分册.pdf邢锡波医案集.pdf邢锡波医案选.pdf邢子亨医案.pdf杏春医论——中医阴阳、方药的理论与证治.pdf杏林拾翠.pdf许玉山医案.pdf悬壶集.pdf悬壶漫录.pdf雪斋读医小记.pdf言庚孚医疗经验集.pdf颜德馨临床经验辑要.pdf燕山医话.pdf燕医传薪录(1).pdf燕医传薪录.pdf杨志一医论医案集.pdf姚贞白医案.pdf叶熙春专辑.pdf叶心清医案选.pdf医案选编7.pdf医案选编.pdf易学精华从书医易汇通邹学熹1992(1).pdf易学精华从书易学精要邹学熹1992(1).pdf易学精华从书易学图解邹学熹1993(missing p38)(1).pdf 豫章医萃——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精选.pdf袁正瑶医术验案集锦.pdf袁子谦医疗经验选.pdf岳美中老中医治疗老年病经验.pdf岳美中论医集.pdf岳美中医案集.pdf岳美中医话集(增订本).pdf云南省老中医学术经验交流会资料选编.pdf杂病证治郭士魁临床经验选集.pdf杂病证治.pdf湛园医话.pdf张伯臾医案.pdf张琪临床经验辑要.pdf张赞臣临床经验选编.pdf张泽生医案医话集.pdf张志豪论医集.pdf张志雄医案选.pdf张子琳医疗经验选辑.pdf章次公医案.pdf章太炎医论猝病新论.pdf章真如医学十论.pdf章真如中医临床经验集.pdf赵棻医疗经验(选集).pdf赵金铎医学经验集.pdf赵绍琴临床400法.pdf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pdf赵文魁医案选.pdf赵锡武医疗经验.pdf浙江名中医临床经验选辑(第一辑).pdf浙江省中医药临床经验汇编第二辑.pdf诊籍续焰——山东中医验案选.pdf治验回忆录2.pdf治验回忆录.pdf治验回忆录.pdf中草药临床实验录.pdf中国当代中医特效疗法临证精萃.pdf中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集4.pdf中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集 2.pdf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第三集1.pdf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一).pdf中医百家谈.pdf中医基础理论图表解.pdf中医经验集锦.pdf中医临床200解2.pdf中医临床200解.pdf中医运气学.pdf竹棠医镜.pdf中医书籍5目录:《本草纲目》医案类编.pdf《古方医案选编》上集.pdf《何氏历代医学丛书》之七清代名医何元长医案(上、下).pdf 百家验案辨证心法.pdf宝山县老中医经验选编.pdf北方医话.pdf北京名医鲍友麟论胃肠病.pdf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pdf病案讨论汇编第二辑.pdf病案讨论汇编第一辑.pdf病案讨论集.pdf餐菊轩医辑.pdf长江医话.pdf长宁医萃.pdf陈良夫专辑.pdf陈树森医疗经验集粹.pdf成都市中医药治疗经验选辑.pdf成都中医学院老中医医案选第二集.pdf成人医案.pdf程门雪医案.pdf疮疡经验录.pdf慈济医话第一卷.pdf慈溪光绪医方选议.pdf从中医药典籍符咒龟卜探讨其宗教疗法和疾病观念.pdf 丛桂草堂医草.pdf崔文彬临证所得.pdf当代名医证治汇粹.pdf邓铁涛临床经验辑要.pdf丁甘仁医案.pdf丁甘仁医案续编.pdf杜雨茂肾病临床经验及实验研究.pdf儿科妇科针灸科外科周介人参订卷四.pdf二续名医类案(上、下集)1.pdf方 涛医案.pdf福安专区中医药学术经验交流会资料汇编.pdf福建省龙海溪地区老中医学术经验汇编.pdf福建省龙溪地区老中医学术经验汇编.pdf福建省中医临床经验汇编.pdf福建中医医案医话选编(第二辑).pdf福州医案医话第一辑.pdf乾祖望耳鼻喉科医案选粹.pdf乾祖望医话.pdf乾祖望中医五官科经验集.pdf簳山草堂医案.pdf高辉远经验研究.pdf耿鉴庭.pdf古代卷6.pdf古代卷8.pdf古代卷11.pdf古方今病.pdf古方医案选编中、下集.pdf古方医案选编上集.pdf古方医案选编中、下集.pdf古今救误.pdf古今名医医案选评.pdf古今医案按.pdf古妙方验案精选.pdf古医案奇观.pdf顾氏评注印机草.pdf顾西畴城南诊治.pdf顾西畴方案.pdf顾兆农医案选.pdf怪病妙治选析.pdf关幼波肝病、杂病论.pdf关幼波临床经验选.pdf广西老中医医案选.pdf广州近代老中医医案医话选编.pdf贵州省中医学术经验选编.pdf国内期刊中医药资料索引.pdf海外医话.pdf寒热真假一百案.pdf韩哲仙治肝经验录.pdf汉方临床治验精粹.pdf何任临床经验辑要.pdf何任医案选.pdf何世英医案.exe何书田医著四种.pdf河北中医验案选.pdf河南省名老中医经验集锦.pdf贺季衡医案.pdf横泖病鸿医案选精.pdf洪天吉医学论文集.pdf洄溪医案.pdf菁菁园诊余笔谈.pdf冷庐医话卷二.pdf冷庐医话卷三.pdf冷庐医话卷四.pdf冷庐医话卷五.pdf冷庐医话卷一.pdf冷庐医话冷庐医话补编.pdf冷庐医话考注.pdf冷庐医话(第二卷).pdf冷庐医话(第六卷).pdf冷庐医话(第三卷).pdf冷庐医话(第四卷).pdf冷庐医话(第五卷).pdf冷庐医话.pdf历代笔记医事别录.pdf临证指南医案.pdf柳宝治医案.pdf脉学心悟.pdf孟河四家医集2.pdf名医类案.pdf明清中医珍善孤本精选(九)医騐录二集序.pdf 明清中医珍善孤本精选(九)医騐录二集自序.pdf 明清中医珍善孤本精选(九)医医十病有序.pdf 评校柳选四家医案.pdf奇症汇.pdf潜厂医话.pdf清代宫廷医话.pdf清代名医医案精华曹仁伯医案精华.pdf清代名医医案精华巢崇山医案精华.pdf 清代名医医案精华陈莲舫医案精华.pdf 清代名医医案精华陈良夫医案精华.pdf 清代名医医案精华丁甘仁医案精华.pdf 清代名医医案精华何书田医案精华.pdf 清代名医医案精华金子久医案精华.pdf 清代名医医案精华凌晓五医案精华.pdf 清代名医医案精华马培之医案精华.pdf 清代名医医案精华秦笛桥医案精华.pdf 清代名医医案精华王九峰医案精华.pdf 清代名医医案精华王旭高医案精华.pdf 清代名医医案精华吴鞠通医案.pdf清代名医医案精华薛生白医案.pdf清代名医医案精华叶天士医案.pdf清代名医医案精华尤在泾医案.pdf清代名医医案精华张聿青医案精华.pdf 清代名医医案精华张仲华医案精华.pdf 清代名医医案精华赵海仙医案精华.pdf 清代名医医案精华.pdf清代名医医话精华程观泉医话精华.pdf 清代名医医话精华何鸿舫医话精华.pdf 清代名医医话精华李修之医话精华.pdf 清代名医医话精华齐有堂医话精华.pdf 清代名医医话精华王孟英医话精华.pdf 清代名医医话精华魏筱泉医话精华.pdf 清代名医医话精华魏玉璜医话精华.pdf 清代名医医话精华吴东晹医话精华.pdf 清代名医医话精华徐灵胎医话精华.pdf 清代名医医话精华徐玉臺医话精华.pdf 清代名医医话精华许恩普医话精华.pdf 清代名医医话精华许珊林医话精华.pdf 清代名医医话精华姚龙光医话精华.pdf 清代名医医话精华余听鸿医话精华.pdf 清代名医医话精华喩嘉言医话精华.pdf 清代名医医话精华张石顽医话精华.pdf 清代名医医话精华张畹香医话精华.pdf 清代名医医话精华张希白医话精华.pdf 清代名医医术荟萃.pdf清宫医案研究.pdf任应秋论医集.pdf沈氏女科辑要.pdf施慧治疗男女不育症专集.pdf实用临床月经病学.pdf四肢躯乾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pdf胎病论浅谈.pdf太和医案选.pdf潼南县老中医经验集.pdf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pdf外科病实用方.pdf外科与皮肤疾病千首妙方.pdf万氏家传广嗣纪要.pdf王九峰医案2.pdf王九峰医案.pdf王孟英医书全集归砚录.pdf王孟英医著精华.pdf王琦男科学.pdf王氏医案译注.pdf王旭高临证医案.pdf王旭高医案.pdf未刻本叶天士医案发微.pdf问斋医案(点校本).pdf问斋医案.pdf吴鞠通医案.pdf吴佩衡医案.pdf五官科病实用方.pdf先哲医话.pdf小儿疾病千首妙方.pdf小儿疑难病辨证治疗.pdf新编妇人大全良方.pdf杏林小品.pdf杏轩医案续录.pdf杏轩医案并按.pdf续名医类案.pdf续名医类案.pdf薛氏医案选下册内科摘要女科撮要保婴撮要.pdf 眼科临床实用中药.pdf眼科临床药物.pdf眼科名家姚和清学术经验集.pdf眼科外用中药与临床.pdf叶氏医案存真疏注.pdf叶天士医案大全.pdf叶天士诊治大全——叶天士医案研究.pdf医理衡正.pdf医学入门(上、下.pdf医学衷中参西录第二册.pdf医学衷中参西录第三册.pdf医学衷中参西录第一册.pdf医验随笔第三集(四).pd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名著名医名方系列丛书
《脾胃病》
脾胃病分册
主编:钟洪吴绪祥
副主编:郭建生赵洁钟先阳
编委:(以姓氏笔划为序)
吴绪祥李剑松赵洁
钟洪钟先阳郭建生
人民军医出版社
北京
序
(由丛书总主编撰写)
总序
清代名医叶天士云:“医,可为而不可为。
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以济世。
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
”可见多读书,读好书是成为一名好医师的前提。
然而,自古至今,各种医书汗牛充栋,报刊杂志目不暇接。
面对浩如烟海的医学文献,正如晚清名医雷少逸在《时病论》所感叹的:“甚矣!医道之难也。
”因此,如何在较短时间内读到文章的精髓,在纷呈的信息中快速获取有用的东西,是一个难题,更何况许多地处基层的同行,有
许多医学著作是无法阅读到的。
作为重点医科大学的学者,占有文献、科研和临床的优势,我们一直觉得有义务和责任解决这个难题。
2004年,对我们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作为有光荣历史的第一军医大学,响应中央军委号召,集体转制,脱下军装,投身到地方的建设之中,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有30年历史的全军唯一的中医系也扩建为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于是我们决定,集中力量,编写一套反映中医药学术渊源,介绍在我国历史上有影响的医学名著、医家著名经验,著名方剂的书籍,作为对这一历史时期的纪念,作为我们融入地方医疗保健事业后的献礼。
这一想法,得到了人民军医出版社和南方医科大学的支持,寒暑两易,终于完稿。
邵尧夫在《鱼樵对问》说:“能用天下之目为己之目,其目无所不观矣。
”本套书籍的编写目的,就是要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能使己目“无所不观”的“天下之目”,能为中医理论和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经验,为中医学术发展做出贡献。
本套丛书分肝胆病、脾胃病、肾病、心脑病、肺病、气血津液病、急症病证、外感病证、肢体经络病、妇科病证、儿科病证、眼科病证共12册,每册按中医病名分章,各章之下,再细分为“名著经典导读”、“名医经验荟萃”和“名方应用解析”三部分。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始终强调既要有学
术性、系统性,又要有理论深度;既又要注意到可读性、实用性,又要考虑到所选内容的权威性和指导性。
力求突出中医特色,保持中医病证分类的规范性、完整性和科学性,所选内容尽可能包括生理病理、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各个方面的重要内容;文献入选的时间跨度则从春秋战国至今。
壁影萤光,能资志士;竹头木屑,曾利兵家。
但愿本套书籍的出版,能够给读者带来便利和收获。
我们也真诚希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修改。
总主编:罗仁杨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