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考点常考生活中的物理常识汇总

合集下载

初中中考物理考点知识点(必考)

初中中考物理考点知识点(必考)
(1).要借助工 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 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 线;(3)光线要带箭 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 线(虚线),然后根据反 射 角与入射角或折 射 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 气 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 焦 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
20、分子运动论: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分子是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1、内能: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的总和。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所以内能也称热能,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也称为热运动。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机械能可以为零,内能始终不为零。
16.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汽”、雾、等)
17.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8.水的循环,了解水资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19、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16.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来自物体的光以晶状体成像于上,再通过视觉神经把信息传到,产生。
17.人的眼睛有暂时的记忆力,在外界景物突然消失后,视神以对它的映像还会延续0.1s,这种特征叫做。
18.常见的视力缺陷有和,这都是由于眼睛的调节功能降低,不能使物体的像清晰地成在上所引起的。

【生活物理】生活中的物理常识

【生活物理】生活中的物理常识

【生活物理】生活中的物理常识
生活中处处都是物理,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

以下是一些生活中的物理常识:
1. 摩擦力:我们走路、开车、做饭、擦桌子等都会接触到摩擦力。

摩擦力会阻碍物体的运动,而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的材质、接触面积和受力大小都有关。

2. 浮力:我们洗澡时在水中浮起来,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比水轻,所以受到水的浮力支撑。

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液体密度和重力大小有关。

3. 重力:地球和其他天体之间的引力就是重力,地球的引力使得物体落地,而物体的质量和距离地心的距离会影响重力的大小。

4. 热传递: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热传递方式有辐射、传导和对流。

5. 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一种性质。

惯性使得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6. 波动:生活中有很多波动现象,如声波、光波、水波等。

波动具有波长、频率、振幅等特征。

以上是一些生活中的物理常识,这些常识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问题。

- 1 -。

初中物理知识点梳理总结【中考必备】

初中物理知识点梳理总结【中考必备】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初中物理生活常识考点

初中物理生活常识考点

初中物理生活常识考点电学方面①电饭煲煮饭、电炒锅烧菜、电水壶烧水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②排气扇(抽油烟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③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④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

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⑤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⑥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力学方面①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②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③菜刀的刀刃抹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④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⑤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热学方面1、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①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②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饪过程中不烫手。

③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④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

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⑤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

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⑥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

⑦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

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胀,压强增大,从而推开瓶塞。

⑧冬季刚出锅的热汤,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像汤不烫,但喝起来却很烫,是因为汤面上有一层油阻碍了汤内热量散失(水分蒸发)。

九年级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九年级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九年级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1. 引言在九年级物理学习中,有一些重要的考试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和理解。

本文将介绍这些必考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准备中考。

2. 运动物理学2.1 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和静止的区别- 质点和物体的概念2.2 运动的描述-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相关运动和正反相运动2.3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和物体的加速度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2.4 简谐振动- 简谐振动和周期- 振幅、频率和角速度- 弹簧振子和单摆的运动规律3. 声学3.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声源、振动体和声波的关系-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较3.2 声波的特征- 声音的频率、音高和音强的区别- 声音的特点和声音的质量3.3 声音的传播规律及应用- 声音的反射、折射和干涉- 声音在空气管中的共振现象- 回音和声纳的原理4. 光学4.1 光的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4.2 光的成像-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像的性质:实像和虚像4.3 光的色散现象- 白光的组成和分光镜的原理- 光在棱镜中的折射和色散现象4.4 光的干涉和衍射- 干涉的条件和干涉的类型- 衍射的条件和衍射的特点5. 电学5.1 电荷和电场- 电荷的性质和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 电场的概念和电场线的表示方法5.2 电流和电阻- 电流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电阻的概念、计算和测量5.3 电路和电压- 电路中的串联和并联- 电压的概念和电压源的作用5.4 欧姆定律和瓦特定律- 欧姆定律的公式和应用- 瓦特定律的公式和应用5.5 磁场和电磁感应- 磁场的概念和磁力线的表示方法- 磁场中的电流和电磁感应原理6. 总结以上所列的九年级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是同学们复习备考中的重点内容。

在学习中我们要理解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希望同学们积极备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考物理60个必备的知识点中考物理知识点

中考物理60个必备的知识点中考物理知识点

中考物理60个必备的知识点中考物理知识点
一、物理量
定义:物理量就是能够表示物质性质、状态运动场合和变化规律的数量,如力、加速度、时间等,它们都有固定的物理量单位。

1、力: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

力的基本单位:千克力(kN)
2、加速度:加速度是物体运动变化的速率,反映运动状态变化的指标。

加速度的基本单位:米/秒平方(m/s2)
3、时间:时间是物质运动的顺序。

时间的基本单位:秒(s)
4、体积:体积是物体空间尺寸的反映。

体积的基本单位:立方米(m3)
5、能量:能量是物体运动的出发点,它表示物质运动的有效能力。

能量的基本单位:焦耳(J)
6、功:功是物体发生运动时,向外释放的能量。

功的基本单位:焦耳(J)
7、势能:势能是物体受到外力的影响,释放的能量。

势能的基本单位:焦耳(J)
二、力的概念
1、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化特征。

2、力的种类:力主要分为两类:内力和外力,内力是内部原因引起的力,外力是外部力矩引起的力。

3、力的大小:力的大小有两种表示方法:模数和方向,模数表示力的大小,方向表示力的作用方向。

4、力的作用范围:力的作用范围一般只限于物体间的作用范围,不能超出本体以外的作用范围。

初中物理73个考点

初中物理73个考点

中考物理常考的73个考点一、声现象(4个考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及其传播2、声音的特性: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防治噪声4、声的利用二、光学(两大块)(一)光现象(5个考点)1、光的传播: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2、光的反射:光的反射规律及其光的反射现象3、平面镜成像: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方案4、光的折射:光的折射规律及其光的折射现象5、光的色散、看不见的光:光与颜料的三原色及其物体的颜色(二)透镜及其应用(2个考点)1、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

2、眼睛和眼镜:远近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三、物态变化(4个考点)1、温度与温度计: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2、熔化和凝固: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并能从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来区分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及其熔点温度3、汽化和液化:区别蒸发和沸腾,且对水的沸腾实验中的器材、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及评估与交流及其汽化和液化的方法、措施4、升华和凝华[复习指要]学生常见区分升华和凝华现象时出现错辨,但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发生,对于这些现象学生应能够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辨别它的产生过程及原因,做到学以致用,从物理走向科学。

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考查。

四、电与磁(五大块)(一)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7个考点)1、电路:电路的组成;能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2、串联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3、电流:生活中有关用电器工作的电流值;正确使用电流表,正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4、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在电路图中利用其电流规律来分析做题5、电压: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及读数;区分电压表在电路中测谁的电压6、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利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来分析电路,判断故障7、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二)欧姆定律(2个考点)1、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通过实验、分析和探索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2、测定小灯泡的电阻测定小灯泡电阻实验的整个探究过程(三)电功率、家庭电路(5个考点)1、电能电能的单位换算;电能表参数的理解及其电能的求法2、电功率电功率的计算;估计一些家用电器的功率;区分电功与电功率3、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的方案设计、实验原理、电路图的画法、数据的处理及其得出实验结论重点4、电与热利用焦耳定律的知识来解释相关现象5、家庭电路家庭电路的连接方式;安全用电及其排除家庭中一些常见的电路故障(四)电与磁(6个考点)1、磁现象判断物体是否有磁性,及其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磁场各种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3、电生磁电磁铁磁性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及有什么关系”的实验探究;奥斯特实验的做法及其结论4、电磁继电器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的解释5、磁生电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6、电动机和发电机工作原理及其能量转化(五)信息的传递(2个考点)1、知道光是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2、常识性了解卫星通信、光纤通信和网络通信五、力学(七大块)(一)多彩的物质世界(5个考点)1、宇宙和微观世界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物质由分子和原子组成,微观角度看物质三种状态,纳米技术的应用和前景2、物质的物理属性3、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质量的单位,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以及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4、密度中考热点5、测量物质的密度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二)运动和力(6个考点)1、机械运动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解释2、运动的快慢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3、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4、力力的理解、力的单位、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重点:是能结合日常生活事例理解解释力的作用效果,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中考物理会考常考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考物理会考常考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考物理会考常考知识点归纳整理中考物理常考知识点归纳整理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4.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5.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6.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7.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8.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9.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10.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11.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12.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光现象1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14.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射击瞄准、小孔成像。

15.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16.光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17.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像的是虚像。

18.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中考初三物理必背知识点(精华)

中考初三物理必背知识点(精华)

中考初三物理必背知识点(精华)
1. 动力学
-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与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物体相互作用,彼此产生同样大小、方向相反的作用力。

2. 热学
- 温度:物体分子运动的快慢程度的度量。

- 热量:物体由高温到低温传递的能量。

- 热传递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 热膨胀:物体受热后体积会增大。

- 热平衡:物体间热量的传递达到平衡状态。

3. 光学
-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 光的颜色:光的颜色由光的频率决定,频率越低光越红,频率越高光越蓝。

4. 电学
- 电荷:原子中带电粒子。

- 电流:电荷在导体中的移动。

- 电压:电荷在电路中移动时所受到的驱动力。

- 电阻:电流通过导体时所遇到的阻碍程度。

- 电路连接方式:串联、并联。

5. 声学
- 声音的来源: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

- 声音的传播:通过介质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声音的特性:频率决定声调,振幅决定音量。

以上是中考初三物理的必背知识点精华,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考物理知识点

中考物理知识点

中考物理知识点中考物理知识点大全(5篇)在我们上学期间,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

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考物理知识点大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考物理知识点大全1一、厨房里的物理知识1.做饭时,厨房有很多“白气”-------先是水汽化产生的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遇冷又液化而成的小水滴。

2.水沸腾壶盖被顶起-------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

3.烧开水时,壶嘴附近几乎看不到“白气”。

而是在离开壶嘴一定高度处可以明显的看到呼出的“白气”-------白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壶嘴处温度高接近于水蒸气的温度,水蒸气不易液化,而一定高度处温度低于水蒸气的温度,导致水蒸气遇冷液化。

4.炒菜时,把附在食物上的少量的水一下子放入高温的油中水便爆发性地汽化。

这样,周围的油被带得飞溅起来-------水的沸点低于油的沸点。

5.锅铲、手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炳都用木头或塑料,木头、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饪过程中不烫手。

6.炉灶上面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的对流,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远离排风扇处压强大,压强差使厨房里的油污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房间。

7.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

-------因为未满时,瓶口处有层气体,它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的散失。

8.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常会看到瓶塞马上往上跳一下,(有时会脱离瓶口掉在地上)。

-------这是因为随着开水的倒出,进入了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很快膨胀,压强增大,推开瓶塞。

9.冬季喝刚出锅的汤时,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象并不烫,但喝起来却烫口,因为汤面上一层油阻止了汤的蒸发,热量的散失少,温度不易降低。

10.夏天用我国南方一种陶土做的凉水壶装开水,会很快冷却,且比气温低。

这是因为陶土容器中的水可以渗透出来,到了容器壁外的水会很快地蒸发,蒸发时要从容器和它里面的水里吸收大量的热,因而使水温很快降低。

初中物理中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中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中考重点知识点归纳一、声现象。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例如,敲响的音叉放入水中会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发声。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 声音的特性。

-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例如,女高音歌唱家的音调比男低音歌唱家的音调高。

- 响度:由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如用力敲鼓,鼓面振幅大,响度大。

- 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

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我们可以根据音色辨别不同的乐器或人说话的声音。

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噪声的定义:从物理学角度看,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噪声;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 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如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在道路两旁植树)、在人耳处减弱(如戴耳塞)。

二、光现象。

1. 光的直线传播。

-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如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c = 3×10^8m/s。

2. 光的反射。

-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镜面反射的反射面光滑,平行光入射后反射光仍然平行;漫反射的反射面粗糙,平行光入射后反射光向四面八方传播。

3. 平面镜成像。

-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 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4. 光的折射。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常见必考生活案例全归纳!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常见必考生活案例全归纳!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常见必考生活案例全归纳!物理来源于生活,初中物理知识相对比高中物理以及大学物理而言,与生活的联系显得更为紧密,这主要是因为初中物理学的大部分知识都是发生在身边的可闻、可见的各种生活现象!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用生活现象活学活用物理知识,是我们学好物理的不二法宝。

今天我们来总结一下中考物理常考的“物态变化”这一章节的常见生活案例!1.把一碗水放在大锅内水中,碗底与锅不接触,当锅内水沸腾后,碗中的水(不会沸腾)!物理解释:此生活案例考查的知识点是“沸腾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而本案例中的碗里面的水虽然可以达到沸点,但是由于内外水温一致,碗中的水无法继续吸热,故不能沸腾。

2.水沸腾前后的上升的气泡是变大还是变小?物理解释:水沸腾前,下层水温高于上层水温,下层的水“汽化”形成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遇到上方低温水“液化”形成水,从而变小(注意,虽然不同深度的水压强不同,但是此因素对气泡的影响比水温更小,因此忽略不计)!水沸腾后,上下层水温相同,此时温度对气泡的影响忽略不计,对气泡大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压强,下层液体压强大,使气泡体积很小,上升后水压变低,气泡内部气压大于外界水压,从而膨胀变大!3.生活中常见的“白气、白烟(非燃烧形成)、白雾、热气、冷气”本质都是相同的:液化!(比如:戴眼镜从寒冷室外进入温暖室内,镜片上会形成一层水雾;寒冷天气室内玻璃上的水雾;傍晚沙漠中甲壳虫身上的水珠;雪糕下方流动的冷气;开水上方蒸腾的白雾;冬夏开空调的汽车窗内外的水雾等等)物理解释:以上所有的烟、气、雾,都是可以看见的,都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请永远记住“水蒸气是看不见的”!4.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炎热夏天狗伸出舌头降温;寒冷冬季人们洗脸后往脸上抹油脂类护肤品护肤;炎热夏天往地上泼水降温;往手上或者温度计上涂抹酒精降温等案例本质都是相同的:蒸发!物理解释:以上内容都可以用六个字解答“蒸发吸热致冷”。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必背知识点汇总(2024)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必背知识点汇总(2024)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中考必背知识点(浓缩版)一、声必背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由物体的振动产生;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传声介质有固体、液体、气体,固体传声效果最好。

3、真空不能传声光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4、探究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用到科学推理法5、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

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是区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6、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叫做超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叫做次声波。

7、控制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2)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3)在人耳处:防止噪声进入人耳1、凸透镜和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和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2、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平行过焦,过焦平行,过心不变,二焦相等3、凸透镜成像规律实像动态变化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像距变大。

物远像近像变小,像距变小。

4、近视眼和远视眼近视眼利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利用凸透镜矫正。

5、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实验前需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物距(u ) 像的性质像距(v ) 关系 应用正倒 大小 虚实 u >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 <v <2f u >v 照相机、摄像机u =2f 等大 v =2f u =v 测焦距f <u <2f 放大 v >2f u <v 投影仪、幻灯机u =f不成像 u <f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1,六种物态变化(会背)(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吸热)(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放热)(3)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吸热)(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初中物理常考生活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常考生活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常考生活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常考生活知识点总结物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学科,不仅是理论性知识的学习,更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

理解和掌握物理的常考生活知识点,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成绩,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

下面就以初中物理为基础,总结一些常考生活知识点。

1. 光的直线传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太阳光通过窗户射入屋内。

这就是因为光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

光线在照射到物体上后,会沿着一条直线经过传播,直到被物体反射、折射或吸收。

这也是我们看到物体的原因。

2. 镜子中的图像镜子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之一,它的特性也常被物理试题所涉及。

镜子能够反射光线,使得我们可以通过镜子来观察物体的反射图像。

根据物体与镜子的相对位置,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凸镜和凹镜。

凸镜会让光线发散,形成放大的图像,而凹镜则会使光线汇聚,形成缩小的图像。

3.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例如空气、水、固体等。

通过空气传播的声音叫做空气传声,通过固体传播的声音叫做固体传声。

空气中的声音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43米,而固体中的声音传播速度则要快得多。

这也是我们在游泳池中听到声音比在陆地上听到声音更清晰的原因。

4. 热的传递热的传递方式主要有三种: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体内部分子的碰撞进行传递,例如我们手触摸金属杯感觉到热量。

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的运动进行传递,例如在热水器中加热水时,热水从底部涌上来替换冷水。

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波的辐射进行传递,例如太阳光照射到物体上所产生的热量。

5. 电的基础知识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量来源。

我们身边有很多电器设备,这些设备的正常工作都是由电流提供能量所致。

电流是指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

电流的强弱用安培(A)来表示,电压的大小用伏特(V)来表示,电阻的大小用欧姆(Ω)来表示。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电流=电压/电阻”。

6. 电路的搭建和分析电路是电流在导线中流动的路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搭建一些简单的电路,例如电灯、电风扇等。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必备知识(共25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必备知识(共25页)

可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确定,即根据电流产生 这时就必须将研究的方向转移到由该物质产生的各种可见的效应、效
的效应来判断;
果上,由此来分析、研究该物质的存在、大小等情况,这种研究方法称为
2.分子运动看不见、摸不着,不好研究,但可以通过研究 转换法。转换法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也时常在分析、解决问题时应用到
常见物体或其物理量 分子的直径 头发直径 成年人腿长 课桌高 教室长度 住宅楼一层楼高 物理课本长度 教室门高度 一支铅笔长度
附录
数值 约10-10 m 约70 μm 约1 m 约0.8 m 约10 m 约3 m 约26 cm 约2 m 约18 cm
栏目索引
速度
时间 面积
人步行 中学生长跑 自行车 小汽车正常行驶 通常情况下空气中的声速 真空中光和电磁波的速度 人耳能够把回声跟 原声区分开的时间 成人单只脚底面积
格间有5个小格,则分度
值为0.2 N);
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垂直;
如图所示的测量结果为2.6 N
电流 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用电器串联,不允许将电流表和用电器并 根据被测电流的估计值,选择相应量程,将所选量
联;
程对应的接线柱接入电路中,然后根据每一大格
电流表接入电路中时,应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 表示的电流值及每一大格间的小格数计算分度
栏目索引
附录
总纲目录
总纲目录
一、物理学史 二、常用的物理思想方法 三、常见仪器的使用与读数 四、常见物理量的数值 五、中考常考物理量计算公式总汇
栏目索引
一、物理学史
1.初中常见物理学史
附录
栏目索引
物理学家
贡献
牛顿(英国)
①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 ②通过三棱镜分解太阳光,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证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 ③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初中物理中考必考知识点

初中物理中考必考知识点

初中物理中考必考知识点
1. 单位换算:长度、面积、体积、质量、功和能
2. 物理量及其测量:物理量、国际单位制、量纲、测量的误差和准确度
3. 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
4.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5. 重力:重力的作用、万有引力定律、重力势能和重力势能差
6. 力和功:力的定义、力的合成、功的定义、功和能的转换、机械能守恒定律
7. 热量和温度:热量的定义、单位、热量的传递、热学状态方程、温度的测量
8. 物态变化:物质的三态、凝固、升华、融化、汽化、水循环
9. 波的基本概念:波的类型、波的传播、波长、频率、波速、功率
10. 光学:光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偏振和荧光。

初中物理中考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中考知识点汇总

b、沸腾——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开现象
4
物质的形 态
A、汽化和液化 B、熔化和凝固
结论1:沸腾是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开
现象。沸腾时,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变;
结论2、沸腾前,少量的气泡产生且气泡由大到小;沸腾时, 冷凝器V压缩机K(将冷凝剂的蒸气压缩,蒸气温
大量的气泡产生且气泡由小到大。
1Kg/m3=1*103g/cm3或1g/c、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如各种金属、石墨、人体
D、物质的导电性和导热 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如陶瓷、橡胶等)
5
物质的属 性

定义2、容易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如各种金属等); 不容易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如木头等)
2、“戴有色眼镜看人”
定义一、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
1、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沸腾
a、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 结论:液体的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和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 越快,则蒸发越快;
1、电冰箱的致冷原理:液体汽化要吸收热量, 因而有致冷作用。
液化后的冷凝剂蒸发器A(冷凝剂蒸发吸热,变 为蒸气,同时使冷冻室温度降低)
D、凹面镜与凸面镜 1、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凸面镜:汽车的后视镜
1、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1、池塘边看水的深度;2、渔民钢叉捕鱼;3、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海市蜃楼
3

E、光的折射规律 F、凸透镜与凹透镜 G、凸透镜成像规律
铝锅能熔化锡,但不能熔化铁
结论3、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熔
点或凝固点。

初三物理必背知识点(精华)

初三物理必背知识点(精华)

初三物理必背知识点(精华)一、力学:1、力的基本特征:力是一种物理量,它不同于位移、速度等物理量,是由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立竿见影的效果,它具有大小、方向、两个方向相反,且每个物体之间共同作用的特点。

2、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惯性参照系中运动,当没有其它外力作用时,物体运动保持不变;牛顿第二定律: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运动情况受外力的大小和方向所决定,该外力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其加速度;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互相施加着相等大小且方向相反的力。

3、功和能的概念:功的定义:物体施加的力使其运动时,该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施加的力成正比,则称功为力与路程的乘积;能的定义:功是物体施加外力使其运动所做出的努力,能就是该物体因而产生的运动能力。

4、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位移:指物体从初始位置移动到最终位置的距离;速度: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其单位是m/s;加速度: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加速度,其单位是m/s2。

二、运动学:1、直线运动:当物体的运动是直线的时候,可以用位移-时间图来描述其运动轨迹,速度-时间图来描述速度的变化,加速度-时间图来描述加速度变化。

三、物理量的转换:1、功转换功率:功率是单位时间内能量变换、传递或消耗的速度,单位是瓦特(W),它可以表示为功与时间的乘积,即P=W/t;2、能转换物质的数量:能是指物质的总量,它的单位是焦耳(J),物质的数量可以用物质的质量乘上其摩尔质量来表示;3、动量的转换:动量是一个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守恒量,它除了物体本身,还和速度有关,可以表示为动量=质量(m)×速度(v),它的单位是千克米/秒;4、物体的机械能和热能:物体的机械能是指物体有定位移或运动时具有的能量,而热能是指物体因温度变化而具有的能量。

中考物理必考101知识点

中考物理必考101知识点

声学1.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2.乐音三要素:①音调(声音的高低)②响度(声音的大小)③音色。

3.防治噪声三个环节:①声源处②传输路径中③人耳处。

光学4.白光是复色光,由各种色光组成的。

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光速:c =3×108m/s=3×105km/s。

7.在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手影)。

8.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9.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中的物体、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色散)。

10.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11.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2.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像与物大小相等。

13.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物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外能成实像,小孔成像成实像,实像都是倒立的,能用眼睛直接看,也能呈现在光屏上。

14、放大镜、平面镜、水中倒影是虚像,虚像是正立的,只能用眼睛看,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15.凸透镜(远视眼镜、老花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近视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6.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17.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8.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19.眼睛的结构和照相机的结构类似。

20.凸透镜成像实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凸透镜成的像在光屏的中央。

21.平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力学22.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23.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杠杆和天平都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24.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中考考点常考生活中的物理常识汇总
厨房中的物理常识
电学方面
①电饭煲煮饭、电炒锅烧菜、电水壶烧水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②排气扇(抽油烟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③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④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

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⑤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⑥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力学方面
①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②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③菜刀的刀刃抹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④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⑤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热学方面
(1)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①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②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③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④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

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⑤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

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⑥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

⑦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

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
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胀,压强增大,从而推开瓶塞。

⑧冬季刚出锅的热汤,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像汤不烫,但喝起来却很烫,是因为汤面上有一层油阻碍了汤内热量散失(水分蒸发)。

⑨冬天或气温很低时,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应当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内外温差过大,内壁热膨胀受到外壁阻碍产生力,致使杯破裂。

⑩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容易剥壳。

因为滚烫的鸡蛋壳与蛋白遇冷会收缩,但它们收缩的程度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

? 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量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2)与物体状态变化有关的现象
①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再装入钢罐中的;使用时,通过减压阀,液化气的压强降低,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灶中燃烧。

②用焊锡的铁壶烧水,壶烧不坏,若不装水,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就烧坏了。

这是因为水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是100℃,锡的熔点是232℃,装水烧时,只要水不干,壶的温度不会明显超过100℃,达不到锡的熔点,更达不到
铁的熔点,故壶烧不坏。

若不装水在火上烧,不一会儿壶的温度就会达到锡的熔点,焊锡熔化,壶就烧坏了。

③烧水或煮食物时,喷出的水蒸气比热水、热汤烫伤更严重。

因为水蒸气变成同温度的热水、热汤时要放出大量的热量(液化热)。

④用砂锅煮食物,食物煮好后,让砂锅离开火炉,食物将在锅内继续沸腾一会儿。

这是因为砂锅离开火炉时,砂锅底的温度高于100℃,而锅内食物为100℃,离开火炉后,锅内食物能从锅底吸收热量,继续沸腾,直到锅底的温度降为100℃为止。

⑤用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些。

主要是增大了锅内气压,提高了水的沸点,即提高了煮食物的温度。

⑥夏天自来水管壁大量“出汗”,常是下雨的征兆。

自来水管“出汗”并不是管内的水渗漏,而是自来水管大都埋在地下,水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水管,就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外壁上。

如果管壁大量“出汗”,说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较高,湿度较大,这正是下雨的前兆。

⑦煮食物并不是火越旺越快。

因为水沸腾后温度不变,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温,结果只能加快水的汽化,使锅内水蒸发变干,浪费燃料。

正确方法是用大火把锅内水烧开后,用小火保持水沸腾就行了。

⑧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在离壶嘴一定距离才能看
见“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看不见“白气”。

这是因为紧靠壶嘴的地方温度高,壶嘴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而距壶嘴一定距离的地方温度低;壶嘴出来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即“白气”。

⑨油炸食物时,溅入水滴会听到“叭、叭”的响声,并溅出油来。

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比油低,水的密度比油大,溅到油中的水滴沉到油底迅速升温沸腾,产生的气泡上升到油面破裂而发出响声。

⑩当锅烧得温度较高时,洒点水在锅内,就发出“吱、吱”的声音,并冒出大量的“白气”。

这是因为水先迅速汽化后又液化,并发出“吱、吱”的响声。

当汤煮沸要溢出锅时,迅速向锅内加冷水或扬(舀)起汤,可使汤的温度降至沸点以下。

加冷水,冷水温度低于沸腾的汤的温度,混合后,冷水吸热,汤放热。

把汤扬起的过程中,由于空气比汤温度低,汤放出热,温度降低,倒入锅内后,它又从沸汤中吸热,使锅中汤温度降低。

(3)与热学中的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象
①腌菜往往要半月才会变咸,而炒菜时加盐几分钟就变咸了,这是因为温度越高,盐的离子运动越快的缘故。

②长期堆煤的墙角处,若用小刀从墙上刮去一薄层,可看见里面呈黑色,这是因为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在长期堆煤的墙角处,由于煤分子扩散到墙内,所以刮
去一层,仍可看到里面呈黑色。

02
汽车里的物理常识
力学方面
①汽车的底盘质量都较大,这样可以降低汽车的重心,增加汽车行驶时的稳度。

②汽车的车身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

③汽车前进的动力--地面对主动轮的摩擦力(主动轮与从动轮与地面的摩擦力的方向相反)。

④汽车在平直路面匀速前进时--牵引力与阻力互相平衡,汽车所受重力与地面的支持力平衡。

⑤汽车拐弯时:
a. 司机要打方向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 乘客会向拐弯的反方向倾倒--由于乘客具有惯性。

⑥汽车急刹车(减速)时,
a. 司机踩刹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 乘客会向车行方向倾倒――惯性;
c. 司机用较小的力就能刹住车――杠杆原理;
d. 用力踩刹车--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e. 急刹车时,车轮与地面的摩擦由滚动摩擦变成滑动摩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