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审计】研发支出资本化的风险
提醒:研发支出资本化,这两个财税处理注意别犯错
提醒:研发支出资本化,这两个财税处理注意别犯错案例:某企业2019年度3月份立项的某项研发项目A,2019年10月份达到可以资本化的条件,财务人员开始将进行资本化处理。
/article/98078519468467456?productLineId=0截至2020年5份,该研发项目研发成功,总计资本化支出120万元,转入无形资产。
财务人员归集的本研发项目资本化加计口径的研发成本为96万元。
上述案例,在财税处理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资本化的研发支出形成的无形资产,开始摊销的时间是形成无形资产的当月,而不是次月。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十七条规定:“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应摊销金额应当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
企业摊销无形资产,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时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
”也就是说,该企业应该在2020年5月即应该对自研的无形资产A 进行摊销,其摊销基数为会计口径的120万元。
2020年度应摊销8个月,摊销金额8万元。
这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时间规定不同,纳税人需要注意。
二、资本化的研发支出形成的无形资产,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时,其加计基数指的是税法加计口径计算的金额,而不是会计口径和高新口径计算的金额。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8]116号)规定:研发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该无形资产成本的150%在税前摊销。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
(注:财税〔2018〕99号将税前加计扣除比例阶段性调整为175%)第十条规定:企业必须对研究开发费用实行专账管理,同时必须按照本办法附表的规定项目,准确归集填写年度可加计扣除的各项研究开发费用实际发生金额。
企业应于年度汇算清缴所得税申报时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本办法规定的相应资料。
申报的研究开发费用不真实或者资料不齐全的,不得享受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主管税务机关有权对企业申报的结果进行合理调整。
浅析民营企业IPO审计的风险及应对
浅析民营企业IPO审计的风险及应对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营企业也在逐渐壮大,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之而来的自然是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而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即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成为了民营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方式。
IPO审计作为IPO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风险和应对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一些浅析。
一、IPO审计的风险1. 信息不真实在IPO审计过程中,存在民营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夸大收入、利润等信息,甚至存在造假情况。
这会导致投资者在购买民营企业股票时基于虚假信息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极大地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性。
一旦被发现,不仅会对企业自身声誉造成影响,还会对IPO进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2. 财务风险在IPO审计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财务风险。
例如企业财务报表不符合会计准则,审计师无法获得足够的审计证据,或者存在财务报表中未披露的重大事项等。
这些财务风险可能会使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影响到企业的IPO融资计划。
3. 监管风险在IPO审计过程中,企业需符合监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一旦发现未履行相关规定和要求,将会受到监管部门的严厉处罚,严重的甚至会导致IPO失败。
在IPO审计中,存在一定的监管风险。
1. 强化内部控制企业在进行IPO审计前,应加强内部控制,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和完整,减少信息的造假。
尤其是对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杜绝信息不真实的可能性。
2. 建立风险管理机制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审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和管理,对审计过程中的可能风险进行全面的预防和控制。
3. 合规经营企业在进行IPO审计前,应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全面的自查和整改,加强合规经营,确保企业在整个上市过程中都符合相关的法规和规章。
4. 选择正规审计机构企业在进行IPO审计时,应选择正规的审计机构进行审计。
探究IPO 审计的风险分析及控制对策
探究IPO审计的风险分析及控制对策伍贤春摘要:文章先分析了IPO 审计风险和成因,随后介绍了IPO 审计的风险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审计主体、审计客体以及审计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IPO 审计;风险分析;控制措施在科创板开板后,多种中小型科技企业开始利用IPO 寻求融资渠道,在资本力量的推动下实现进一步发展。
而科创板除了健全资本市场之外,同时也带来较大的风险隐患。
因为科创板的相关上市条件特征,科创板企业上市后面临各种技术迭代风险,那些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因为抵抗能力较弱,体现出一种高风险和高成长特点,为此需要加强审计工作研究,做好风险防控工作。
一、IPO 审计风险和成因(一)审计主体科创板IPO 审计工作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审计风险,IPO 审计项目和一般项目比较,其委托关系更为繁琐和复杂,存在多家参与中介机构,为此需要注册会计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多方的协调沟通。
由于企业IPO 上市需要经历较长的规范时间,为此需要调整和选择多种设计方案,这个过程需要注册会计师的全程参与,并对所选择的审计方法和审计范围进行及时调整。
多种因素影响下导致科创板IPO 审计和其他审计项目相比耗时更长,同时项目审计工作也更为复杂,加大了注册会计师任务难度,增加了审计风险。
IPO 过程十分复杂,审计项目负责人需要亲自参与到各个阶段当中,扮演不同角色,包括改制过程中针对重组方案提供咨询服务,出具验资报告,出具三年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以及相关鉴证报告等。
而注册会计师在整个过程当中,尤其是前期大量的咨询业务工作中无法保持独立性。
会计事务所需要监管控制IPO 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具体包含项目执行、项目承接以及执业人员自身职业道德等内容。
近期千山药机和乐视等数十家企业面临退市风险,而康美药业和康得新企业等也相继爆出财务舞弊问题。
出事后不仅是相关上市企业面临问题,为相关企业提供审计服务的会计事单位也承担一定责任,发展受到影响。
研发费用资本化
研发费用资本化研发费用资本化近年来,研发费用资本化在企业财务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研发费用资本化是指将企业为开发新产品或服务所发生的研发费用计算为资产,并将其逐年分摊并于多年内确认为费用。
这与传统的会计准则下研发费用直接确认为当期费用的做法有所不同。
本文将从研发费用资本化的背景、优势与劣势、运作机制和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背景研发是企业创新的关键环节,对企业的长期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会计准则下,研发费用必须在发生时直接确认为费用,导致企业在财务报表中无法全面反映研发活动的贡献。
这种做法与现实情况相悖,无法准确评估企业的创新和技术实力。
为解决这一问题,研发费用资本化开始应运而生。
优势与劣势研发费用资本化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并提供更全面的决策依据。
通过将研发费用资本化为长期资产,能使企业在财务报表中体现研发投入对企业价值的积极影响,同时也能提高企业的信用度,为企业融资提供有利条件。
此外,研发费用资本化还能够平摊研发费用,降低短期财务压力,有利于企业稳定发展。
然而,研发费用资本化也存在一定的劣势。
首先,研发费用资本化需要较为复杂的计算和估算,容易引发会计处理上的争议。
其次,研发活动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成功率也相对较低,如果将失败的研发项目资本化,可能导致企业财务报表的不准确性。
另外,由于资本化后的研发费用会逐年分摊并确认为费用,这可能会对企业短期利润产生一定影响。
运作机制研发费用资本化的运作机制主要包括研发费用资本化的界定、资本化金额的确定和摊销方法的选择等。
在界定研发费用资本化时,需要明确资本化的范围和条件,确保资本化的费用符合一定的准则。
资本化金额的确定一般采用成本累计法,即将研发费用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并对其进行成本归集、确认和分摊。
资本化后,需要选择合适的摊销方法,如直线摊销法、净额摊销法等,将资本化费用逐年分摊并确认为费用。
应用前景研发费用资本化在国内外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IPO审查对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审核标准
法律风险自助式管理,包括法律知识的日常储备以及法律纠纷的自助式处理。
有利于增加法律防范意识与能力,以及自主处理争议金额较小或者法律关系较为简单的纠纷。
相比于聘请法律顾问或执业律师,具有成本低廉、时间便利、方便保存等优点。
IPO审查对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审核标准
关键词:
IPO 审查研发支出资本化
问题:
IPO审查对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审核标准是什么?
回答:
研发支出资本化:
一定要有充分的导致盈利能力明显增强、资产质量明显改善的证据。
如:
(1)是否形成专利?
(2)是否能开发出新的产品?(3)产品档次明显提升?。
研发费用未资本化的原因
研发费用未资本化的原因【原创实用版】目录一、研发费用资本化的概念二、研发费用未资本化的原因1.研发项目失败的风险2.研发成果的价值不确定3.研发过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4.企业决策者的主观因素正文一、研发费用资本化的概念研发费用资本化是指将企业在研发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在一定条件下确认为无形资产,分摊到该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内,以体现其对企业未来收益的贡献。
这种方式可以使企业在研发阶段就享受到税收优惠和资产增值的好处,有助于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二、研发费用未资本化的原因1.研发项目失败的风险研发项目存在着较高的失败风险,特别是在创新性较强的领域。
很多研发项目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技术水平,或者无法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研发费用全部资本化,可能会导致无形资产价值过高,从而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因此,企业在进行研发费用资本化时,需要谨慎评估项目的成功率,避免过高估计研发成果的价值。
2.研发成果的价值不确定研发成果的价值往往受到市场需求、技术进步、行业竞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难以准确判断研发成果的价值,也就无法准确计算资本化的金额。
为了减少财务风险,企业可能会选择较低的资本化比例,甚至不进行资本化。
3.研发过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研发过程往往需要经历多个阶段,涉及多个领域和部门的协作,具有较高的复杂性。
同时,研发过程也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可能需要数年甚至十数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而收益的实现则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这使得企业在进行研发费用资本化时,面临较大的风险和挑战。
4.企业决策者的主观因素企业在进行研发费用资本化决策时,可能会受到企业决策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一些企业可能出于业绩压力、税收优惠等目的,过高估计研发项目的价值,从而进行过度的资本化。
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上升,甚至可能影响到企业的长期发展。
综上所述,研发费用未资本化的原因包括研发项目失败的风险、研发成果的价值不确定、研发过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以及企业决策者的主观因素。
高新技术企业审计中典型问题解析
高新技术企业审计中典型问题解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高新技术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这些企业往往具有创新性、高科技含量和高风险性。
高新技术企业审计也面临着许多独特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审计中的典型问题进行分析和解析,以帮助审计师更好地理解高新技术企业审计的关键问题。
一、研发投入和资产价值识别问题高新技术企业通常以研发为核心竞争力,因此研发投入及研发资产的价值识别问题成为审计中的重要问题。
高新技术企业可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研发投入资本化标准不清晰: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通常是其核心资产,但是如何确定哪些研发费用可以资本化、哪些应当确认为费用支出,这一问题往往存在标准不一致的情况。
审计师需要审查企业的会计政策,了解企业对研发费用资本化的标准,并针对这一标准进行审计工作。
2. 研发资产价值识别不准确:对于资本化的研发支出,高新技术企业需要不断进行资产价值的识别与确认,以及资产价值的减值测试。
审计师需要审查企业的资产价值确认方法及减值测试过程,以确认其是否符合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
3. 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不足: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往往体现在其知识产权上,包括专利、商标、版权等。
审计师需要审查企业对知识产权价值的评估方法,确认其是否足够准确、合理和可靠。
二、财务业绩与现金流量的匹配问题高新技术企业通常具有高速成长和高风险的特点,其财务业绩与现金流量的匹配问题成为审计中的重要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度依赖融资:由于研发和创新投入需要大量资金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往往存在高度依赖融资的情况。
审计师需要审查企业的融资状况,确认其是否存在过度融资或者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2. 高速成长带来业绩压力:高新技术企业通常具有高速成长的特点,但是其高速成长也带来了业绩管理的压力,财务报表中的营收和利润可能存在夸大、操作或者虚增的情况。
审计师需要审查企业的财务报表,对其中的业绩数据进行分析和核实,以确认其真实性和准确性。
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问题分析—以科大讯飞公司为例 财务管理专业
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问题分析——以科大讯飞公司为例摘要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经济蓬勃发展,企业的竞争也愈发激烈。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企业想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加大研发投入。
其中,研发支出在不同的国家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
目前,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研发可进行研发支出资本化,但必须满足一定条件。
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公司掌握着较大的操作空间,操作不当容易产生财务信息失真的状况。
因此,研发支出资本化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以国内典型高新技术企业——科大讯飞为研究对象,在国内目前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背景下,分析了最近几年该企业在研究开发支出与支出资本化的情况,探讨科大讯飞研发支出资本化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改进研发支出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研发支出资本化费用化Abstract Over the past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economy has developed vigorously and competition among enterprise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fierce. Standing at a new historical starting point, companies must increase R&D investment if they want to improve their core competitiveness. Among them, R&D expenditures have different accounting treatment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t present, in my country’s corporate accounting standards, R&D can be capitalized on R&D expenditures, but certain conditions must be met. However, in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rocess, the company has a large operating space, and improper operation is likely to cause distortion of financial information. Therefore, the capitalization of R&D expenditure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This article takes the typical domestic high-tech enterprise-iFlytek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company’s current status of R&D expenditure and capitalization of R&D expenditure in recent years under China’s corporate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discusses the existence of the capitalization of iFlytek’s R&Dexpenditure On this basis, relevant measures to improve R&D expenditure can be derived.Key words:R & D expenditure Capitalization Cost目录一、引言 (1)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2文献综述 (1)1.2.1 国外相关研究 (1)1.2.2 国内相关研究 (2)1.3 研究方法 (2)二、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4)2.1 研发支出相关概念 (4)2.2 研发支出的相关政策 (4)2.3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方法 (5)三、科大讯飞公司的案例分析 (6)3.1 科大讯飞公司简介 (6)3.2 科大讯飞公司研发支出资本化现状 (6)3.2.1 科大讯飞研发投入情况 (6)3.2.2 科大讯飞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 (11)3.3 科大讯飞公司研发支出资本化存在的问题 (15)3.3.1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具体标准披露不充分 (15)3.3.2 研发支出资本化率偏高 (16)3.3.3 资本化研发支出占净利润比重偏高 (18)四、改进研发支出的相关措施 (19)4.1 合理划分研发支出资本化与费用化 (19)4.2 加强对研发信息的披露 (20)4.3 加强审计力度 (21)4.4 相关部门尽快出台专门的准则或解释 (21)五、研究结论与展望 (23)5.1 研究结论 (23)5.2 展望 (24)参考文献 (25)致谢..........................................................................................................................一、引言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科技为舟,推动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5G时代应时而来,高新技术成为改变未来的巨大风口。
上市专题研究23:关于研发费用资本化的小思考
上市专题研究23:关于研发费用资本化的小思考一、研发费用谨慎资本化1、研发费用资本化是新会计准则一个重要的修正,其目的自然很明确,就是为了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鼓励自主创新。
2、但是研发费用资本化的条件是很苛刻的,并且不允许会计师任意发挥,粗略翻阅招股说明书,研发费用资本化率达到20%的很少,或许这也与中国很多上市企业并不是真正技术含量高的企业有关吧。
3、对于创业板来说,资本化的问题更是需要慎重。
虽然创业板的财务指标有所降低,但是同时也更加关注企业成长性,通过财务调整拼凑增长率的做法一来会很敏感,二来得到认可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4、对于靠资本化的问题来调整利润指标需要考虑以下几个事情:1)资本化问题是不能追溯调整的,如果以前没有进行资本化以后也就不能再资本化,这是会计准则的要求也是证监会的态度。
2)就算你的企业真的很高端,资本化政策也不能太激进,适当资本化是可以的但是要准备好充足的理由;3)不要尝试用资本化来调整利润,如果没有特殊原因资本化政策应该保持一致性。
二、一个问题的提出上面讲到,资本化问题是不能追溯调整的,由此小兵在实际工作中还由此带来一个新会计准则首个执行日的问题。
1、会计准则的首个执行日是企业通过董事会决议或股东会来确定的。
2009年或以前报材料的企业申报期间为2006年至2008年的三年一期,这样的话中介机构一般在2007年甚至更早的时间就已经进场工作了,从而会计师也会指导企业以2007年作为首次执行日,这样的话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2、但是如果2009年以后甚至更晚申报的企业如果涉及资本化的问题,或许就会遇到一个小问题:假设企业2009年前一直采用旧会计准则而研发费用没有资本化,如果按照财政部规则只能2009年通过决议确定2009年1月1日为首个执行日且研发费用问题不能追溯调整,只能适用未来适用法;而证监会曾在2007年发文要确定新准则首个执行日为2007年1月1日,则企业研发费用没有资本化的问题就是属于会计差错可以调整。
浅析民营企业IPO审计的风险及应对
浅析民营企业IPO审计的风险及应对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纷纷向资本市场发起IPO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申请,这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然而,在IPO申请过程中,审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审计师面临的巨大挑战。
因此,本文将从风险分析的角度出发,探讨民营企业IPO审计所面临的风险,以及如何应对这些风险。
一、审计风险分析1、财务报表风险财务报表是审计的核心内容,民营企业在IPO申请中也不例外。
然而,由于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规范的问题较多,如会计准则的不规范、虚假报表等,因此,审计师需要对其财务报表进行深入分析,确保财务报表真实、准确、完整。
2、内部控制风险内部控制是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实施的一系列规范行为,用于保障企业重要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然而,民营企业在其创业初期因为财务专业知识不足、财务人员门槛低、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等原因,往往存在内部控制缺失、弱化或者未能应对风险的问题。
因此,审计师需要对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全面的审计和改进,以保证企业在IPO申请过程中顺利通过审计。
3、市场风险IPO是民营企业实现资本市场转型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民营企业的IPO可能面临着诸多市场风险。
如市场接受度、竞争压力、估值问题等,这些风险可能对IPO申请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审计师在IPO申请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市场情况,把握市场趋势,为民营企业提供准确的市场评估。
4、法律风险在IPO申请过程中,民营企业可能需要面对许多法律问题,如股权结构、关联交易、知识产权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受到当地法律法规的制约,因此,审计师需要对民营企业的法律问题进行全面的研究,以保证企业在IPO申请过程中符合法律法规,确保进程稳定顺利。
二、应对策略1、客观审计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对民营企业的财务状况、内部控制情况、市场风险以及法律法规问题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避免因为过分追求IPO,忽视某些风险和问题。
「IPO专题」企业研发费用核查要点(附案例)
「IPO专题」企业研发费用核查要点(附案例)前言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研究费用区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研究阶段归为企业生产费用,开发阶段归为企业资本。
大部分IPO企业,趋于谨慎性考虑,在申报期将研发费用化。
但实务中也存在少量的IPO企业研发资本化且通过发行,如久远银海、暴风集团、辰安科技、三鑫医疗等。
在实务中,研发资本化很难把握,因此研发费用资本化需要谨慎处理,不可简单模仿已通过发行审核的典型案例,因此本文仅叙述研发费用列为生产费用的核查要点,对研发支出予以资本化不做论述。
本专题主要从研发费用的真实性、合理性和合规性三个角度予以总结企业拟上市时关于研发费用的核查要点,并提出对应的规范建议,予以参考。
一、研发费用概述(一)研发费用概念研发费用为企业在产品、技术、材料、工艺、标准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
对研发费用的规范存在于两个方面:(1)《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从会计核算角度规范了企业对研发费用的确认、计量、记录及报告方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从税法角度规范企业对研发费用的归集、摊销及抵减企业应税收入进行了规定。
(二)研发费用分类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这也是研发费用核算的难点,同时也是核查的关注重点。
研究阶段主要是企业研发的前期工作,指为获取新的技术和知识等进行的有计划的调查,为进一步开发活动进行资料及相关方面的准备,已进行的研究活动将来是否会转入开发、开发后是否会形成无形资产等均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研究阶段具有探索性,需要探索不同技术路径的可行性;同时研发前期前景未知,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支出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作为费用。
开发阶段是企业研发的中后期工作,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
【IPO审计】研发支出资本化的风险
【IPO审计】研发支出资本化的风险本文根据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提示[2014]第3号—IPO企业研发费用资本化,进行梳理,方便参考使用。
关注1:与研发活动相关的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并有效实施。
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的基础,对于外部证据较少、较多依赖管理层判断的研发支出的核算尤其重要。
审计提示:注册会计师应关注:∙被审计单位(发行人)在立项与验收、研究及开发阶段的划分、资本化条件确定、费用归集、分配及核算等相关活动是否具备健全的控制制度;∙可以通过分析程序,分析业绩增长是否主要依赖研发费用资本化,如果不进行资本化,相关业绩是否难以满足发行条件等。
测试相关内控制度是否有效执行,包括是否遵循了一贯性原则、费用的归集分配及资本化计量是否真实准确。
根据对内部控制了解与测试的结果,确定对研发支出实质性程序性质、时间和范围的影响。
关注2: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是否合理。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审计提示:注册会计师应关注:∙关注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是否合理,是否与项目流程相联系,是否遵循行业惯例。
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以流程节点划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
∙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分析程序重点关注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以及选择性运用资本化政策的迹象。
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往往因行业特点和企业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注册会计师在不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的情况下应考虑利用行业专家的知识和经验。
在利用专家工作时,需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21 号——利用专家的工作》的相关规定执行。
案例:某药品生产企业,不断进行新药的研究开发,每年均发生大量的研发支出。
药品研究过程主要分为有效成本研究、工艺研究、药理药效研究、毒理研究、临床研究、申报生产批文等阶段。
在进入临床阶段前,企业可自行立项研究,不需进行临床试验,也不需取得外部监管部门的批文;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时,需取得国家药监部门的批文,方可进行临床研究。
详解研发费用资本化,上市公司业绩水分知多少?
详解研发费用资本化,上市公司业绩水分知多少?在上市公司的财报里,利润表上有研发费用这个科目,资产负债表里又有一个开发支出的科目,那这个研发费用和开发支出有什么区别呢?上市公司又是如何利用这个科目来调节利润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公司的研发投入分为费用化和资本化。
一个项目处于前景未卜的研究阶段,花的钱可能全部打水漂,这时候的研发投入需要费用化处理。
而一个项目处于商业生产前的开发阶段,每一分投入都可以带来效益时,研发投入就可以进行资本化处理。
费用化的研发投入,计入利润表里的研发费用科目,然后在每年年报里转入管理费用科目,直接计入营业成本,降低公司的利润。
而资本化的研发投入,则计入资产负债表里的开发支出科目,项目顺利落地后转入无形资产科目。
这个资本化的研发投入不会计入到当期营业成本里,能够起到美化利润的作用。
并且资本化研发投入的现金流出也不会记在经营性现金流出里,就会让公司的造血能力看起来虚高。
但如果资本化处理的研发投入没有达到预期收益,公司就会面临无形资产减值的风险。
就像我们刚才说的,一个项目处于能带来效益的开发阶段时,才可以对研发费用资本化处理。
像医药、软件这些行业,研发项目能不能成功变现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对研发费用的资本化处理就需要非常谨慎。
但实际操作中,资本化处理的确认存在很强的主观性,往往会大幅度干扰公司的实际利润。
比如科技龙头科大讯飞(002230),2017年研发投入约11.45亿,其中资本化处理的研发投入约5.49亿。
科大讯飞(002230)2017年的净利润只有4.35亿,也就是说如果把研发投入全都费用化处理,它2017年实际上是亏损了1.14亿。
再比如医药上市公司沃森生物(300142),资本化研发支出占研发投入的比例从2015年的13.13%上升到了2017年的70.29%,为此收到了交易所的问询函。
反观制药巨头恒瑞医药(600276),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为0,也就是把所有研发投入都做了费用化处理,从当期利润里扣除,交出了一份不含水分的成绩单。
浅析民营企业IPO审计的风险及应对
浅析民营企业IPO审计的风险及应对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势不可挡。
而对于不少民营企业来说,上市成为了他们的一个重要的发展目标。
IPO审核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审计作为IPO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涉及到了一定的风险。
本文将就民营企业IPO审计的风险及应对进行一些浅析。
一、民营企业IPO审计风险1. 财务造假风险:作为上市的门槛,审计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深入的审查。
而不少民营企业为了追求更好的上市效益,可能存在夸大收入、压低成本、虚报利润等各种财务造假行为。
这种造假行为不但会对企业自身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也会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甚至危及金融市场的稳定。
2. 内部控制风险:民营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内部控制方面可能没那么严密。
内部控制不力导致企业在经营、财务方面存在着很多潜在的风险,审计过程中容易被发现。
3. 资产负债风险:一些民营企业为了应对IPO审计,可能会采取一些不当的资产负债表处理手段,以使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更加符合上市的要求。
这样做无疑会增加审计的难度,也会对企业自身造成潜在的风险。
二、民营企业IPO审计风险应对1.加强内部治理,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在面对审计风险时,应该从源头上做好风险预防。
通过加强内部治理,健全内部控制体系,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从而提高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 推进行业自律,提升行业信誉。
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加入行业自律协会或组织,自觉接受行业的监督与管理,提升企业的信誉度,减少审计的风险。
3. 强化财务管理,提高审计合规性。
企业应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的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进行财务报告的编制,做到合规性审计,规避财务造假风险。
4. 加强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
在面对IPO审计时,企业需要加强对财务信息的披露,提高透明度,向投资者和审计机构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减少审计风险。
5. 引入专业审计团队,提高审计质量。
在面对IPO审计时,企业可以引入更加专业的审计团队,提高审计的质量和可靠性,从而减少审计风险。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需防六大税务风险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需防六大税务风险《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3〕70号)明确除国税发〔2008〕116号文明示的企业可加计扣除的费用支出外,研发人员的五险一金、药品的临床试验费等也可纳入税前加计扣除的研究开发费用范围。
新增加了部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扩大,实际上减免了企业所得税。
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范围在扩大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税务风险,且税务风险出现的概率也随之增加。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税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不符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政策,未按规定备案等情形,纳税人不得享受税收优惠,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不得税前加计扣除。
因此,纳税人在充分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的同时,对其可能发生的税务风险应予必要的重视,防范不得加计扣除的税务风险。
一、擅自扩大研究开发费用扣除范围并非所有研发费用就可以税前扣除,企业在申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时一定注意把握好可以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范围,以防止因随意扩大研发费用范围或者对研发费用掌握不准确可能带来的税收风险。
《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8)116号)第八条规定,行政法规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不允许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费用和支出项目,均不允许计入研究开发费用。
从近六年的实践来看,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一直是企业涉税实务中的难点,不易把握。
在日常涉税处理实务中往往还会出现一些无法正确判断是否可以加计扣除的开发费用,企业须谨慎对待。
企业发生的费用支出属于列举的十三项费用范围的,才可以作为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其他情形的研发费用不得加计扣除。
二、奖励补助收入未有冲减研发费用不征税收入财政性资金用于研发的,不得计入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
技术开发费中如果包括财政拨款,由于财政拨款属于不征税收入,其相应的支出也不得扣除,也不得作为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的计算基数。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8〕116号)附件规定,从有关部门和母公司取得的研究开发费专项拨款应冲减研发费用后再计算加计扣除额。
[最新知识]高新技术企业IPO审计的风险点
高新技术企业IPO审计的风险点高新技术企业IPO审计的风险点,经常有小伙伴遇到这个问题,下面由我们为大家整理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高新技术企业IPO审计的风险点说起IPO,那可是各位老板心中的康庄大道,今天Lady M和大伙聊聊软件企业的IPO之路。
IPO (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IPO)即为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并挂牌上市。
IPO审计就是,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企业最近三年及一期的审计报告。
IPO审计相当严格,审计内容跨度长且详细,三年前旧账也给你翻出来。
很多棘手的,从前未曾留意的问题会陆续呈现出来,急需解决。
Lady M教你在日常工作中规避风险,轻轻松松应对IPO审计。
一、税收优惠依赖风险高新技术行业的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是有期限的,企业享受的优惠政策能否持续存疑。
一来两免三减半的政策是在2017年到期,乐观估计政策会延长享受年限,但目前仍旧没有文件公布。
二来营业外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反应出对于税收优惠的依赖程度,在上市审计时测算退税收入占比。
二、税收优惠衍生的风险因企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是具有一定条件的,若企业对税收优惠依赖较大,监管部门将关注企业是否满足相关条件。
如两免三减半政策享受的条件为经认定后的高企,而即使已被认定为高企,在有效期内,仍要满足不少的条件,比如核心员工、研发费用,销售收入等。
三、成本收入确认的风险如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以及收入与成本的配比关系也是审计的重点。
四、研发费用资本化的风险研发费用资本化是上市审计中的关注的风险点。
原因是企业不注重资本化的依据,没有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资本化,而将资本化作为增大上市前利润的一种调节手段。
因此一旦设计到研发费用资本化,一定要谨慎处理,以会计准则的要求为衡量标准。
由于IPO审计非常细致,收入与成本核算细化至具体合同,因此在日常核算中也要收集收入确认的依据,以及细化成本明细。
高新技术企业IPO审计的风险点,我们已经给各位介绍完内容了,希望大家读完文章后有帮助!如果你们还有其它疑问想咨询我们,欢迎咨询我们的老会计答疑!。
研发费用的会计核算风险点
研发费用的会计核算风险点你知道,做研发就像是在黑夜里摸索前进,有时候走得小心翼翼,有时候又一头扎进了看不见的坑里。
尤其是对于公司来说,研发这个领域总是充满了不确定性,钱花得多不说,还得小心翼翼地去核算,稍不注意就可能踩到坑里。
要知道,研发费用的会计核算可不是件小事儿。
看着账本上的数字蹭蹭上涨,财务人员常常觉得头大,甚至有时会产生“这钱到底花到哪儿去了”的疑问。
什么?你以为研发费用没啥大不了?那可不一定啊。
别看它看似简单,搞不好就成了企业的一大“雷区”。
最容易让人迷糊的就是什么算是研发费用,什么又不算。
你说这钱花了,研发人员也用了,可是要是它不符合会计核算的标准,那可就成了麻烦事儿。
比如,有些企业就把研发过程中的所有开销都当作研发费用了,甚至连买办公设备、采购原料这些“旁枝末节”的开销都算进去。
这个时候,财务人员简直头疼得要命:这样算下来,预算超了好几倍,结果就变成了账面上的大“黑洞”,看着财务报表就心里发虚。
其实呀,按会计规定,研发费用得有个明确的界限。
你花钱做研发,应该是专门用于项目本身的,跟日常运营相关的东西可不能随便算进去,尤其是那些不能直接证明投入研发过程的开支。
要是财务人员没留心,很容易把这些开支混为一谈,最后账目混乱,真是无言以对。
再说说研发费用的核算时间点。
你有没有想过,研发费用的计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有些公司在核算时,过于注重了研发的初期投入,忽视了后期的持续投入。
要知道,研发可不是什么“一锤子买卖”,项目一开始就砸钱,后续可能还会不断增加资金的投入。
如果一开始没计划好资金的使用,时间一长,财务账目上的数字就可能不对劲儿了。
像有些公司,可能初期研发费用都还算清楚了,可是后期的一些追加费用却没及时记录。
你说这不容易出问题吗?研发本身的复杂性,就要求财务管理者要把每个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
时间一长,研发费用的核算很容易混乱,结果要么是低估了研发成本,要么是高估了支出,最后出来的财务报告可就不靠谱了。
福田汽车研发支出资本化过度的弊端与解决对策-证券投资论文-经济学论文
福田汽车研发支出资本化过度的弊端与解决对策-证券投资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当前科技进步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更多企业为了获得核心技术和竞争力,加大研发活动力度,致使研发费用激增。
对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我国有条件的资本化的处理方式,为企业进行研发支出过度资本化预留了空间。
文章以福田汽车为研究对象,结合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相关理论及我国研发支出资本化的现状,对其过激化的资本化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对预防上市公司研发支出资本化过度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研发支出; 研发支出资本化; 资本化过度;一、引言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国家对企业技术研发创新日益重视,企业对研发的投入也越来越高。
为使会计准则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实行了研发支出有条件资本化的新会计政策。
政策的推行规范了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与信息披露,有利于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研发积极性,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加大研发活动的投资力度[1]。
随着研发支出在企业支出中占比的不断增加,对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方式的合理利用,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效果和财报状况。
而当前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方式的灵活性,使得企业对研发资本随意进行资本化或过度资本化的现象时有发生。
研发支出资本化成为上市公司操控利润、粉饰报表的便捷途径,给企业自身和广大投资者带来巨大的利益风险[2]。
因此必须从制度规范、内控建设、外部监督等多方面寻求解决措施,使研发支出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方式更科学、更高效地为上市公司服务。
二、研发支出资本化相关概念(一)我国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的相关规定研发(ResearchDevelopment,RD),即研究开发。
研究和开发是按新会计准则规定对研发活动划分的两个阶段。
研究阶段是为掌握新科技知识而进行的创新性计划调查。
研究阶段是下一步开发活动的准备阶段,但研究活动能否转入开发、开发后能否形成无形资产均不确定,因而研究阶段是探索性的[3]。
IPO企业研发费用资本化问题
不满足开发阶段的支出,计入当期损益。以前已进入当期损 益的开发支出不在以后期间重新确认为资产。已资本化的列 为开发支出,自该项目达到预定用途之日期转为无形资产。
全部计入了当期损益。
全部计入了当期损益。
贝达药业 [300558.SZ] 2016年 兴齐眼药 [300573.SZ]
2015年1-6月 润都制药 主营化学药制剂、化学原料药、医药 [A14359.SZ] 过 2014年 中间体 发审会 2013年 2016年 南方卫材 主要从事透皮产品、医用胶布胶带及 [A15231.SH] 过 绷带、运动保护产品、急救包、护理 2015年 发审会 产品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014年 英科医疗 [300677.SZ] 2016年 主营业务涵盖医疗防护、康复护理、 2015年 保健理疗、检查耗材四大板块 2014年
我个人认为将研发费用资本化是错误的,其理...
我个人认为将研发费用资本化是错误的,其理...
我个人认为将研发费用资本化是错误的,其理由为:
一、无法判断研发投入未来究竟能给企业带来多少收益,也无法判断研发成果的效益会延续到以后多少个会计年度里。
既然无法判断,那么会计准则里将研发费用资本化的核心理由“收入成本配比”就不能成立。
再退一步讲,假如所有的开支都要照这个思路来配比收入的话,某企业销售部花了500万元广告费拉来了一张五年的订单,那么销售费用要不要资本化,如果这张订单总计是100台设备、但不确定每年具体发货几台,是不是还得借用完工百分比法的思路卖一台摊5万元费用?这不是很荒唐吗?因此,在研发费用问题上,不能刻板地适套配比原则,强行把支出和收入的会计期间划等号。
二、资本化处理的确认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强的主观性,弹性空间太大,严重干扰公司的实际利润,会导致企业的财务报表之间失去可比性。
比如科技龙头科大讯飞2017年研发投入约11.45亿元,其中资本化处理的研发投入约5.49亿元,科大讯飞2017年的净利润只有4.35亿元,也就是说如果把研发投入全都费用化处理,它2017年实际上是亏损了1.14亿元。
让我们换个角度来对比:假设恒生电子2017年12.79亿元的研究费用也按照55%的比例资本化,那么当期可以增加7.03亿元的利润,恒生电子2017年的净利润约11亿元。
都是计算机类上市公司,拿恒生电子与科大讯飞的报表进行对比,有可比性吗?为了解决这种不可比性,最终是不是还得麻烦大家对财务报表进行调节,或者是全部费用化,或者是全部资本化,然后再作为对比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PO审计】研发支出资本化的风险
本文根据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提示[2014]第3号—IPO企业研发费用资本化,进行梳理,方便参考使用。
关注1:与研发活动相关的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并有效实施。
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的基础,对于外部证据较少、较多依赖管理层判断的研发支出的核算尤其重要。
审计提示:
注册会计师应关注:
∙被审计单位(发行人)在立项与验收、研究及开发阶段的划分、资本化条件确定、费用归集、分配及核算等相关活动是否具备健全的控制制度;
∙可以通过分析程序,分析业绩增长是否主要依赖研发费用资本化,如果不进行资本化,相关业绩是否难以满足发行条件等。
测试相关内控制度是否有效执行,包括是否遵循了一贯性原则、费用的归集分配及资本化计量是否真实准确。
根据对内部控制了解与测试的结果,确定对研发支出实质性程序性质、时间和范围的影响。
关注2: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是否合理。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审计提示:
注册会计师应关注:
∙关注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是否合理,是否与项目流程相联系,是否遵循行业惯例。
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以流程节点划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
∙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分析程序重点关注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以及选择性运用资本化政策的迹象。
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往往因行业特点和企业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注册会计师在不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的情况下应考虑利用行业专家的知识和经验。
在利用专家工作时,需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21 号——利用专家的工作》的相关规定执行。
案例:
某药品生产企业,不断进行新药的研究开发,每年均发生大量的研发支出。
药品研究过程主要分为有效成本研究、工艺研究、药理药效研究、毒理研究、临床研究、申报生产批文等阶段。
在进入临床阶段前,企业可自行立项研究,不需进行临床试验,也不需取得外部监管部门的批文;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时,需取得国家药监部门的批文,方可进行临床研究。
经过了解、分析、查阅行业资料,并利用医药行业专家的工作发现,在研究工作进入临床阶段前,研究是否能取得成果的不确定性较大,而在取得临床批文后,取得生产批文的可能性则较大。
所以,在本例中,注册会计师可以临床阶段作为划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节点。
临床阶段以前作为研究阶段,到临床阶段时作为开发阶段的开始。
判断企业是否进入临床阶段的标志是国家药监部门的临床批文。
关注3: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条件是否充分。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
1.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3.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
4.有足够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取得充分、必要的证据,逐一审慎判断五个资本化条件。
审计提示:
注册会计师应关注:
1.检查需依赖主观判断的五项条件,是否具有较强证明力的外部证据。
比如,技术可行性是否取得外部专家报告,新技术或产品是否有商业化合同为支持等。
2.检查研发项目的基本资料,包括有关协议、董事会纪要、立项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等,通过这些资料,判断企业的研发项目是否真实存在、立项程序是否完整有效。
3.检查可行性研究报告、盈利预测报告、项目开发预算报告等资料,判断相关资料的程序、思路是否符合逻辑,以防止企业为资本化目的修改初始设计。
4.检查研发活动是否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等指导政策相关,对研发活动的认定是否结合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所得税和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政策规定。
如果研发活动不属于上述领域的范畴,应取得证明其创新性的实质证据。
5.检查研发项目实际收益及效果是否足以支持创新性的认定,如形成专利权、新产品具有明显效益、产品档次、性能明显提高等。
6.检查合理预期产生未来收益的必要条件是否具备。
某企业以产业化合作合同为可产生收益的条件,而合作方尚不具备生产此类产品的资质条件;再如,以设计为主的某企业拟将设计结果产品化,但其无法证明业务模式改变是否具备足够的财力资源支持等,这些情况都不足以支撑资本化的条件。
7.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分析程序,分析资本化期间是否存在与项目进程不匹配的情况,资本化金额是否存在与项目规模或工作量不相符的情形;可以参考行业惯例,与同行业公司的研发支出情况进行比较,若差异较大是否能够得到合理解释。
8.注册会计师应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已经资本化的研发支出进行复核,判断其赖以资本化的条件是否仍然存在。
如果研发项目发生变更,导致研发支出不再符合资本化的条件,应将已资本化的部分转入当期损益。
其他事项提示——职业判断
本提示仅供事务所及相关从业人员在执业时参考,不能替代相关法律法规、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以及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
提示中所涉及审计程序的时间、范围和程度等,事务所及相关从业人员在执业中需结合项目实际情况、风险导向原则以及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确定,不能直接照搬照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