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区分布

合集下载

广东地理赋分对应表

广东地理赋分对应表

广东地理赋分对应表一、广东地理概况广东位于中国南部,东临南海,是中国著名的沿海省份之一。

广东地理赋分对应表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广东的地理特点和分布情况。

二、地理特点1. 地理位置广东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东临南海,与香港、澳门相邻,是华南地区的重要门户。

地处亚热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2. 地形地貌广东地形多样,包括山地、丘陵、平原和沿海地带。

山地主要分布在粤西地区,如丹霞山、连山等,其中丹霞山是世界自然遗产地。

丘陵地带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韶关、清远等地。

平原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和粤西地区,是广东的主要农业生产区。

沿海地带则是广东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

3. 气候特点广东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相对较凉爽干燥。

全年降水充沛,夏季多雷雨和台风。

广东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业和工商业发展。

三、地理分布1. 广州市广州市是广东的省会,也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南端,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

广州市的地理赋分主要集中在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文化资源等方面。

2. 深圳市深圳市位于广东东部沿海地带,毗邻香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之一。

深圳的地理赋分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人口规模等方面。

3. 珠海市珠海市位于珠江口西岸,是广东沿海经济带的中心城市之一。

珠海的地理赋分主要集中在旅游资源、港口建设、经济实力等方面。

4. 汕头市汕头市位于广东东部沿海地带,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

汕头的地理赋分主要集中在港口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等方面。

5. 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是广东的核心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等地。

这一地区的地理赋分主要集中在城市规模、经济发展、交通网络等方面。

6. 沿海经济带广东沿海经济带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包括深圳、珠海、汕头等地。

这一地区的地理赋分主要集中在港口建设、经济实力、外贸发展等方面。

四、总结广东地理赋分对应表展示了广东的地理特点和分布情况。

广东地形气候

广东地形气候

广东地形气候1、广东省的地形地势和气候额~总体么?北高南低~北部为由南岭为主构成的山地地区~南部为珠三角平原地区~东西皆以丘陵为主~在北部的山地中有以韶关丹霞山为代表的丹霞地貌,但以喀斯特地貌为主~水资源较为丰富~水系以珠江为主~气候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有小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少雨,夏季炎热多雨~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台风及寒潮~2、汕头的地形特点、气候特征汕头地理人文有四个特点:一是濒临南海,自然条件优越。

全市海岸线289公里,市区距香港187海里,距台湾高雄180海里。

北回归线横贯全境,属亚热带海洋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二是华侨众多,与海外交往密切。

目前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335万人,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独特的人缘、地缘、亲缘优势,使汕头在对外开放方面具有特殊的优越条件和巨大潜力,与世界各国友好交流合作日趋活跃,先后与日本岸和田市、加拿大圣约翰市、韩国平泽市缔结为友好城市。

三是百载商埠,经济外向。

汕头于1861年开埠,是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商贸历来比较发达。

20世纪30年代,汕头港口吞吐量曾居全国第3位,商业之盛居全国第7位,是粤东、闽西南、赣东南的交通枢纽、进出港口和商品集散地。

目前,汕头与16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与50个国家和地区的248个港口及国内各大港口有货运往来,53家跨国公司、大财团、大商社在汕投资兴业。

四是人多地少,文化传统独特。

全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180人,人均耕地面积0.16亩,是全国人口最稠密、人均耕地面积最少的地区之一,素以精耕细作闻名遐迩。

汕头文化底蕴深厚,享有“海滨邹鲁”的美誉。

地方方言为潮汕话,潮剧、潮乐、潮菜和工夫茶等享誉海内外。

汕头民众更以刻苦耐劳、勇于开拓、善于经营而著称于世。

【地理位置】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洲南端,东北接潮州市饶平县,北邻潮州市潮安县,西邻揭阳普宁市,西南接揭阳市惠来县,东南濒临南海。

华南地区城市分布及各市、区、县人口数量

华南地区城市分布及各市、区、县人口数量

华南地区省市区/县常住人口广东广州市荔枝湾90广东广州市越秀区116广东广州市海珠区156广东广州市天河区143广东广州市白云区222广东广州市黄浦区46广东广州市番禹区176广东广州市花都区95广东广州市南沙区26广东广州市萝岗区37广东广州市增市区104广东广州市从化区59广东深圳市龙岗区193广东深圳市宝安区500广东深圳市罗湖区87广东深圳市福田区132广东深圳市南山区92广东深圳市盐田区22广东东莞市东莞市1广东中山市石岐区21广东中山市东区15广东珠海市三灶区14广东珠海市横琴区1广东珠海市淇澳区1广东珠海市香洲区75广东珠海市斗门区33广东珠海市万山区1广东佛山市南海区210广东佛山市顺德区203广东佛山市三水区54广东佛山市高明区35广东佛山市禅城区98广东江门市蓬江区72广东江门市江海区25广东江门市新会区85广东江门市台山区94广东江门市开平区70广东江门市鹤山区50广东江门市恩平区49广东韶关市武江区29广东韶关市曲江区30广东韶关市仁化县20广东韶关市乳源县18广东韶关市乐昌市40广东韶关市浈江区19广东韶关市始兴县21广东韶关市翁源县33广东韶关市新丰县21广东韶关市南雄市32广东汕头市金平区74广东汕头市龙湖区34广东汕头市澄海区71广东汕头市濠江区27广东汕头市潮阳区154广东汕头市潮南区118广东汕头市南澳县7广东湛江市霞山区36广东湛江市坡头区39广东湛江市麻章区27广东湛江市吴川市108广东湛江市廉江市164广东湛江市雷州市163广东湛江市遂溪县104广东湛江市徐闻县72广东茂名市茂南区82广东茂名市茂港区40广东茂名市电白县122广东茂名市高州市129广东茂名市化州市118广东茂名市信宜市91广东肇庆市端州区48广东肇庆市鼎湖区16广东肇庆市广宁县42广东肇庆市怀集县81广东肇庆市封开县40广东云浮市云城区31广东云浮市新兴县43广东云浮市郁南县39广东云浮市云安县27广东云浮市罗定市96广东惠州市惠城区59广东惠州市惠东县71广东惠州市博罗县78广东惠州市龙门县27广东惠州市惠阳市79广东惠州市大亚湾区7广东梅州市梅江区38广东梅州市兴宁市96广东梅州市梅县55广东梅州市平远县23广东梅州市蕉岭县21广东梅州市大埔县37广东梅州市丰顺县48广东梅州市五华县105广东湛江市赤坎区23广东湛江市霞山区36广东湛江市坡头区39广东湛江市麻章区27广东湛江市开发区27广东湛江市吴川市108广东湛江市雷州市181广东湛江市廉江市164广东湛江市遂溪县104广东湛江市徐闻县72广东河源市源城48广东河源市紫金县64广东河源市龙川县88广东河源市连平县38广东河源市和平县48广东河源市东源县52广东阳江市江城区68广东阳江市阳西县45广东阳江市阳东县44广东阳江市阳春县85广东清远市清城区71广东清远市经济开发区10广东清远市佛岗区30广东清远市阳山县36广东清远市连南县13广东清远市连山县9广东清远市清新县70广东清远市英德市94广东清远市连州市37广东潮州市潮安县109广东潮州市饶平县97广东潮州市湘桥县34广东潮州市枫溪区11广东揭阳市榕城区74广东揭阳市揭东县116广东揭阳市揭西县83广东揭阳市惠来县110广东揭阳市普宁市205广西南宁市兴宁区40广西南宁市青秀区71广西南宁市江南区57广西南宁市西乡塘116广西南宁市良庆区34广西南宁市邕宁区26广西柳州市城中区16广西柳州市鱼峰区36广西柳州市柳南区49广西柳州市柳北区43广西柳州市柳江县56广西柳州市柳城县35广西柳州市鹿寨县42广西柳州市融安县29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40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30广西桂林市秀峰区11广西桂林市叠彩区18广西桂林市象山区24广西桂林市七星区20广西桂林市雁山区7广西桂林市临桂区47广西桂林市阳朔县31广西桂林市临桂县47广西桂林市灵川县37广西桂林市全州县80广西桂林市兴安县35广西桂林市永福县27广西桂林市灌阳县28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17广西桂林市资源县17广西桂林市平乐县42广西桂林市荔浦县37广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29广西梧州市万秀区14广西梧州市蝶山区21广西梧州市长洲区19广西梧州市苍梧县55广西梧州市藤县84广西梧州市蒙山县19广西梧州市岑溪市77广西北海市海城区35广西北海市银海区18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14广西北海市合浦县87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区21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40广西防城港市东兴市12广西贵港市港北区58广西贵港市港南区63广西贵港市覃塘区56广西贵港市平南县142广西贵港市桂平市184广西玉林市玉州区68广西玉林市福绵管理区38广西玉林市容县82广西玉林市陆川县104广西玉林市博白县175广西玉林市兴业县73广西玉林市北流市1广西百色市右江区32广西百色市田阳县34广西百色市田东县41广西百色市平果县47广西百色市德保县35广西百色市靖西县61广西百色市那坡县20广西百色市凌云县19广西百色市乐业县17广西百色市田林县24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31广西河池市南丹县29广西河池市天峨县16广西河池市凤山县20广西河池市东兰县30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37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36广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27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67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45广西河池市宜州市63海南海口市秀英区35海南海口市龙华区59海南海口市琼山区48海南海口市美兰区62海南三亚市海棠湾区4海南三亚市吉阳区9海南三亚市崖城区7海南三亚市天涯区3海南三亚市育才区2海南三亚市河西区13海南三亚市河东区15海南三亚市国营南田农场2海南三亚市国营南新农场2海南三亚市国营立才农场2海南三亚市国营南滨农场1。

广东省土壤分布及特征

广东省土壤分布及特征

xx土壤分布及特征广东省最重要的地带性土壤是红壤,赤红壤,砖红壤,其分布面积分别占全省土壤面积的37.96%,24.8%,5.15%。

下面介绍一下这三种土壤在广东分布的情况:红壤主要分布在广东北部的丘陵、山地,大致在北纬25°-31°之间。

红壤又分红壤、黄红壤、褐红壤、紫红壤。

红壤分布地区气候条件优越,光热充足,生长季节长,适于发展亚热带经济作物、果树和林木,且作物一年可两熟至三熟。

土地的生产潜力很大。

红壤地区是稻米、茶、丝、甘蔗的主要产区,山地还适于种植杉树、油桐、柑橘、毛竹、棕榈等经济林木。

红壤时发育于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或绿阔叶林植被下的土壤。

其特征是缺乏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而富含铁、铁氧化物,呈酸性红色。

一般质地较重,粘粒含量可达40%以上,且粘粒有淋溶淀积现象。

赤红壤在xx的分布与面积:赤红壤是南亚热带的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北纬21°35′—24°30′之间,海拔300—450m以下的丘陵台地。

面积约为658万ha,占全省土壤面积的45%。

其中惠阳地区(占22.6%)、肇庆地区(占17.2%)、江门市(占13.4)、广州市(占11.2%)、梅县地区(占10.96%)等面积较大。

其次,茂名、汕头、佛山、深圳、湛江、珠海等面积较小,分别占其总面积的7.49%、7.45%、4.44%、2.04%、1.79%、0.94%、0.91%。

其中耕种的旱地仅占该土地的4.5%。

由其可见,我省尚未开发利用的赤红壤资源还是相当丰富的。

赤红壤的基本特征:赤红壤剖面发育完整,具有A-B-C构型,表土层多呈灰棕色,厚度不一,约为10-25cm之间;淀积层厚度在40-100cm左右,多呈棕红色,开垦后表土层逐渐形成淡褐色的疏松耕作层,淀积层一般因机械淋溶而粘粒含量相对增高,质地也比较粘重、紧实。

砖红壤主要分布在雷州半岛海康、钦州湾北岸、遂溪、廉江、徐闻等县以及湛江市郊。

广东省21地市及下辖县区2014年人口分布情况(2015年年鉴数据整合)模板

广东省21地市及下辖县区2014年人口分布情况(2015年年鉴数据整合)模板

12.29
10.62 13.30 5.85 10.89 20.35 8.39 7.45
神湾镇
1.75
3.16
东莞 莞城 石龙 虎门 东城 万江 南城 中堂 望牛墩 麻涌 石碣 高埗 道滘 洪梅 沙田 厚街 长安
户籍人口 191.39 17.97 7.19 13.15 9.64 8.18 8.30 7.70 4.78 7.45 4.61 3.90 5.71 2.32
这算是目前最新的广东省市县 人口分布数据,是寡人通过翻 阅广东省21地市2015年年鉴整 合出来的一份数据,虽然没什 么技术含量,但希望各位看官 也能赏个辛苦钱。数据被我鸡 智滴涂成白色了,哈哈,只有 下载就能看到的哦~~~~~~
广

































319.27 20.39 16.15 24.25 10.29 6.75 4.84 32.24 14.76 11.01 12.63 12.24 15.06 12.27 22.31 11.77
三角镇
横栏镇 南头镇 阜沙镇 南朗镇 三乡镇 板芙镇 大涌镇
5.80
6.12 4.65 3.74 4.08 4.31 3.60 2.94
户籍人口 韶关 329.13
常住人口 290.89
浈江区 武江区
曲江区 乐昌市 南雄市 仁化县 始兴县 翁源县
34.66 26.67
31.35 51.68 47.89 23.69 25.13 40.20

广东省地理概况

广东省地理概况

考点归纳梳理19班级姓名座号考点一广东省一、地理位置广东省,简称粤,省会广州,广东是祖国的南大门,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依广西,南临南海,西南端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相望;毗邻香港,澳门地区,并与港澳水陆相连;它的地域范围处于西太平洋沿岸中段,是东亚沿海地区南北航线要冲。

土地面积177901平方公理,海域面积419300平方公里。

二、地形特点广东北据南岭,南濒南海,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复杂,兼有山地,丘陵,谷地,平原和岛屿。

丘陵,山地分布广且国较低矮,主要分布在粤北,粤东和粤西,占全省面积的62%。

平原面各不大,多是由河流的泥沙冲积而成的,占全省面积的25%,人均耕地在全国倒数第二,省内最大的平原是珠江三角洲,是主要的水稻和甘蔗产地,面积为1万平方公里,仅次于长江三角州,居全国三角洲的第二位。

潮汕平原是省内第二大平原。

广东的山脉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

省内主要山脉有莲花山脉,罗浮山脉,九连山脉,南岭山脉,其中南岭山脉是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的分水岭。

广东的海岸线漫长曲折,东起潮州饶平县的大埕湾头,西于湛江市廉江县的英罗港洗米河口,全长3368公里,居全国各省第一位。

港湾众多,其中黄埔港和湛江港是我国主要的远洋运输港口。

省内河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

主要分属珠江,粤东沿海,粤西沿海水系。

三、气候特点: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广东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性。

特点有:温度高;雨水多;温度大,是我国高湿地区之一;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但沿海夏秋间多台风,暴雨,冬春有寒潮侵袭。

四、河流珠江水系:珠江是我国第四长河,仅次于黄河,长江,黑龙江,也是广东省最大的河流,河长2214公里,水量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位。

西江是是珠江的主流,支流还有东江、北江。

五、人口民族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全省人口8642万人。

汉族人口占98.58%,全省人口密度为486人/平方公里。

广东是个多民族的省份,56个民族在广东都有分布,以壮,瑶,畲,回,满为主。

广东“增城区”概况

广东“增城区”概况

广东“增城区”概况增城区位于广东省中部,广州市东部,珠江三角洲东北角和珠三角都市生活圈。

地理坐标:北纬23°05′~23°37′,东经113°32′~114°00′。

市境东界惠州市博罗县,西连广州市萝岗区,南与东莞市隔江相望,北接惠州市龙门县和广州市从化区。

区政府所在地荔城街,距广州市中心60公里。

地貌增城区北部地势较高,南部较低,山地以低山为主,占增城区面积8.3%,是九连山脉的延长部分,山脉呈东北与南西走向,平等排列的中山与低山,其间形成了东江与增江。

丘陵地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占增城区面积的35.1%。

台地多在中南部,占增城区面积23.2%。

南部是三角洲平原,加上河谷平原,占增城区面积的35.4%。

[11] 中低山: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大尖山、牛牯嶂等(高度500~1000米)。

由砂页岩和中细粒花岗岩等岩石组成。

山脊狭窄,起伏大,山坡较陡,一般40°~50°,河谷切割较深,常形成跌水瀑布和峡谷。

丘陵:绝对高度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形态和缓,切割破碎,分布零乱。

如小楼西部、正果北部、永和西部等地,主要由花岗岩组成,一般是山坡缓,山顶圆浑,水系呈树枝状,切割较强烈。

缓坡丘陵地:由花岗岩和变质岩构成。

高度多为200~400米,山顶圆浑,坡度20°~30°,水系呈树枝状,多成缓坡谷。

如境内东南部,宁西西部等地。

台地:周围有陡坡的广阔平台,称为台地。

高度在150米以下,坡度在25°上下,没有突出山顶,如花岗岩、变质岩所构成的台地。

零星出现在高滩地区的石炭系石灰岩,多在河谷旁形成岩溶残丘、孤峰与峰林等岩溶地貌。

表层多已风化成红土,草木丛生。

贮水条件较差,雨水往往流失。

泉水出露少,旱季干枯。

河漫滩上第二阶地:分布在派潭河中上游,高出河面6~13米,宽约200~800米,以2°~4°向河床倾斜。

广东地域分异研究

广东地域分异研究

广东地域分异研究广东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省份,地处南亚热带和北亚热带交界地带,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由于地理、气候、资源等方面的差异,广东在地域上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分异现象。

本文将从地理、气候和资源等角度对广东地域分异进行研究。

首先,地理特征是影响广东地域分异的重要因素之一、广东东临南海,沿海线长,拥有众多的海岛。

沿海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合发展农业和渔业。

而广东的内陆地区则多山丘和丘陵,地势相对较高。

这种地理特征导致了广东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沿海地区由于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发达的港口,更具有吸引力,形成了珠三角地区的经济中心。

而内陆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和缺乏资源,经济相对较为薄弱。

其次,气候差异也是广东地域分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广东位于亚热带地区,自然环境湿润,气候温暖。

但由于广东地形复杂,气候分布差异较大。

北部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适合发展茶叶、糖果等作物。

南部和沿海地区气候湿热,雨量充沛,适合发展水稻、水果等作物。

而西北部气候干燥,适合发展柑橘、花木等作物。

这种气候差异导致了广东不同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的不同,也造就了其区域经济的差异化。

再次,资源分布不均衡也是广东地域分异的一个重要方面。

广东是一个资源较为丰富的省份,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和能源资源。

然而,这些资源的分布并不均衡。

西北部山区拥有丰富的铅、锌、煤炭等矿产资源,而沿海地区则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石油资源。

这种资源分布的差异导致了广东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资源丰富的地区更容易发展,而资源贫乏的地区相对落后。

综上所述,广东地域分异主要体现在地理、气候和资源等方面。

这种分异导致了广东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也对不同地区的发展提出了不同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实现广东地区的协调发展,应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内陆地区的开发力度,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互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此外,还需要加大对内陆地区的支持力度,通过加强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发展来推动内陆地区的经济进步。

广东省矿产资源分布

广东省矿产资源分布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广东省矿产资源分布
云浮市:金、银、铜、铁、锰、锡、铋、铅、锌云城区:花岗岩、石灰石
罗定市:锰、铁、锡、黄金、石灰石、花岗岩、大理石、高岭土、陶土、石英矿
云安县:瓷土、石灰石、大理石、花岗岩、铁、锡、钨、铜
新兴县:花岗岩
郁南县:钛铁矿、钽铌矿、硅线石、白云石、花岗岩
潮州市:锡、银、锌、钨、铁、高岭土、花岗岩
潮安县:铅、锡、锌、钨、高岭土
饶平县:花岗岩、钾长石、高岭土、耐火土、陶土、铜、铁、钨、锡
清远市
清城区:钠长石、钾长石、铁矿、高岭土、稀土
英德市:硫、铁、金、钨、锡、锌、铋、煤、英石、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
张陂镇:硅石矿、碳酸钙
连州市:有烟煤、无烟煤、铁、锰、锡、铝、铅、锌、锑、钨、滑石、云石、大理石、花岗岩、碳酸钙
佛冈县:铜、铅、锌、钨、锡、铝、金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金、银、铜、铁、水晶石、石英石、高岭土
连南瑶族自治县:煤、铁、铜、铅、锌、钨、锡、银、云母、水晶、大理石、石棉
大坪镇:金、铜、水晶。

广东省地质概况

广东省地质概况

广东省地质概况一、地形地貌广东省北依南岭,南濒南海,地势北高南低,从粤北山地逐步向南部沿海递降,形成北部山地、中部丘陵、南部以平原台地为主的地貌格局,最高峰石坑崆(1902米)位于阳山、乳源与湖南省的交界处。

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分布面积分别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3.7%、24.9%、14.2%和21.7%。

全省山脉大多与地质构造线的走向一致,以北东-南西走向占优势,主要有南岭山地、罗平山脉和莲花山脉,其次为西北-东南走向的山地,如连州至韶关的大东山脉。

丘陵大部分分布在山地周围,与山地连接,或零星分布于沿海平原和台地之上。

广东省台地分布较广,粤中、粤西均有大片台地,以电白县以西,经雷州半岛到海南北部的面积最大,这些台地地面坦荡,但河流短小,较为干旱。

广东省平原可分为河谷平原和三角洲平原。

河谷平原在各大小河流沿岸均有分布;三角洲平原主要有珠江三角洲和韩江三角洲。

广东省河流众多,水网发育,主要有珠江水系的东江、北江、西江和珠江三角洲水系,其次为粤东、粤西沿海独流水系,具有流量大、含沙量小、汛期长、水力资源丰富等特点。

海岸线漫长曲折,多港湾,岛屿,大陆海岸线长3368千米,500平方米以上的大小岛屿共759个。

二、地层广东省内地层广泛分布,出露面积约占全省陆域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

自元古代至第四纪均有出露,其沉积建造类型复杂,岩石类型多样。

中元古代地层,主要发育于粤西云开、粤中广博和粤东北的兴梅地区。

由千枚岩、片岩或变质砂岩等组成。

新元古代南华纪地层主要分布于粤中地区,为一套片岩、千枚岩、变质砂岩等。

震旦纪-志留纪地层主要分布于粤北曲仁地区和粤中恩开地区,由一套板岩、千枚岩及浅变质砂岩等组成。

泥盆-中三叠世地层主要分布于粤北、粤西云开、粤中恩开和粤东北兴梅地区,由一套浅(滨)海相或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组成。

岩石由砾岩-砂岩-灰岩的韵律性变化明显,其中泥盆石炭纪地层是广东省铜多金属主要赋矿层位之一,二叠世地层则是广东省主要含煤层位。

广东省矿产资源分布

广东省矿产资源分布

广东省矿产资源分布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广东省矿产资源分布
云浮市:金、银、铜、铁、锰、锡、铋、铅、锌云城区:花岗岩、石灰石
罗定市:锰、铁、锡、黄金、石灰石、花岗岩、大理石、高岭土、陶土、石英矿
云安县:瓷土、石灰石、大理石、花岗岩、铁、锡、钨、铜
新兴县:花岗岩
郁南县:钛铁矿、钽铌矿、硅线石、白云石、花岗岩
潮州市:锡、银、锌、钨、铁、高岭土、花岗岩
潮安县:铅、锡、锌、钨、高岭土
饶平县:花岗岩、钾长石、高岭土、耐火土、陶土、铜、铁、钨、锡
清远市
清城区:钠长石、钾长石、铁矿、高岭土、稀土
英德市:硫、铁、金、钨、锡、锌、铋、煤、英石、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
张陂镇:硅石矿、碳酸钙
连州市:有烟煤、无烟煤、铁、锰、锡、铝、铅、锌、锑、钨、滑石、云石、大理石、花岗岩、碳酸钙
佛冈县:铜、铅、锌、钨、锡、铝、金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金、银、铜、铁、水晶石、石英石、高岭土
连南瑶族自治县:煤、铁、铜、铅、锌、钨、锡、银、云母、水晶、大理石、石棉
大坪镇:金、铜、水晶。

广东省土壤分布

广东省土壤分布

广东省土壤分布广东典型土壤主要有富铝土、变性土、初育土、人为土,影响土壤形成的各种自然条件包括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成土年龄等五大因素。

(一)富铝土富铝土是在热带和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土体中的铝硅酸盐矿物受到强烈分解,基盐不断淋失,而氧化铁、铝在土壤中残留和聚集所形成的土壤,其中氧化铝的稳定性最强,因而称之为富铝土。

广东的富铝土类型包括的土类有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红壤和黄壤。

赤红壤,红壤,砖红壤是广东省最重要的地带性土壤,其分布面积分别占全省土壤面积的24.8%,37.96%,5.15%。

①赤红壤赤红壤系南亚热带的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北纬21°35'─24°30'之间海拔300─450m以下的丘陵台地。

面积约为658万ha,占全省土壤面积的45%。

其中惠阳地区(占22.6%)、肇庆地区(占17.2%)、江门市(占13.4%)、广州市(占11.2%)、梅县地区(占10.96%)等面积较大。

其次,茂名、汕头、佛山、深圳、湛江、珠海等市面积较小,分别占其总面积7.49%、7.45%、4.44%、2.04%、1.79%、0.94%、0.91%。

其中耕种的旱地仅占该土类 4.5%。

由此可见,我省尚未开发利用的赤红壤资源是相当丰富的。

②砖红壤砖红壤是我国最南端热带雨林或季雨林地区的地带性土壤。

广东省的砖红壤主要分布在雷州半岛海康、钦州湾北岸、遂溪、廉江、徐闻等县以及湛江市郊。

其母质主要有浅海沉积物和玄武岩。

③红壤红壤主要分布在广东的北部,其代表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主要有壳斗科、樟科、茶科、冬青、山矾科、木兰科等构成,此外尚有竹类、藤本。

一般低山浅丘多稀树灌丛及禾本科草类,少量为马尾松、和云南松组成的次生林。

④黄壤黄壤的形成包含富铝化作用和氧化铁的水化作用两个过程。

由于高温多雨、岩石风化强烈,在成土过程中难移动的铁、铝在土壤中相对增多;土壤终年处于相对湿度大的环境中,土体中大量氧化铁发生水化作用而形成针铁矿。

广东土壤分布及分类

广东土壤分布及分类

广东省土壤分布及分类广东土壤全境位于北纬20°13‘~25°31’和东经109°39‘~117°19’之间,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和热带。

全省陆地面积为17.9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87%;其中岛屿面积1592.7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0.89%。

广东典型土壤主要有富铝土、变性土、初育土、人为土,影响土壤形成的各种自然条件包括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成土年龄等五大因素。

一. 富铝土种类分布及植物分布富铝土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即分布在全省各地。

广东的富铝土类型包括的土类有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红壤和黄壤。

砖红壤最主要的代表植物科属有樟科、无患子科、大戟科、番荔枝科、茶科和山毛榉科等植物,林木层次复杂,有很多附生植物和藤本植物;砖红壤性红壤主要代表植物科属有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番荔枝科,龙脑香科等,林内也有攀缘藤本及附生植物,种类复杂;红壤分布区自然植被主要是常绿阔叶林,主要有壳斗科、樟科、茶科、冬青科、山矾科、木兰科等,林木层次简单,藤本和附生植物很少;黄壤分布区自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以及热带山地湿生常绿林,在生境湿润之处,林内苔藓类与水竹类植物生长繁茂。

二.变性土种类分布及植物分布变性土是具有强烈胀缩和扰动特性的粘质土壤,又称膨转土。

广东的变性土类型主要是简湿润变性土。

变性土大面积出现在热带、亚热带季节性干旱地区,主要分布在我省的雷州半岛地区,变性土主要用于种植棉花、小麦、玉米、高粱、水稻、糖蔗或作为牧场。

三.初育土种类分布及植物分布初育土是指发育程度微弱,母质特征明显,发生层分异不显著或只有轻度发育的幼年性土壤。

广东的初育土类型为紫色土和火山灰土。

广东的初育土类型包括紫色土和火山灰土。

初育土上植被大多较为稀疏,尤其是森林植被的覆盖度更低,有的地方甚至为不毛之地。

紫色土上的植被也很差,除散生的外,少见有成丛树木,唯某些草本植物如针茅、狗尾草、白茅、鸡眼草等尚可成小区群落。

广东省土壤分布及特征

广东省土壤分布及特征

广东省土壤分布及特征广东省最重要的地带性土壤是红壤,赤红壤,砖红壤,其分布面积分别占全省土壤面积的37.96%,24.8%,5.15%。

下面介绍一下这三种土壤在广东分布的情况:红壤主要分布在广东北部的丘陵、山地,大致在北纬25°-31°之间。

红壤又分红壤、黄红壤、褐红壤、紫红壤。

红壤分布地区气候条件优越,光热充足,生长季节长,适于发展亚热带经济作物、果树和林木,且作物一年可两熟至三熟。

土地的生产潜力很大。

红壤地区是稻米、茶、丝、甘蔗的主要产区,山地还适于种植杉树、油桐、柑橘、毛竹、棕榈等经济林木。

红壤时发育于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或绿阔叶林植被下的土壤。

其特征是缺乏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而富含铁、铁氧化物,呈酸性红色。

一般质地较重,粘粒含量可达40%以上,且粘粒有淋溶淀积现象。

赤红壤在广东的分布与面积:赤红壤是南亚热带的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北纬21°35′—24°30′之间,海拔300—450m 以下的丘陵台地。

面积约为658万ha,占全省土壤面积的45%。

其中惠阳地区(占22.6%)、肇庆地区(占17.2%)、江门市(占13.4)、广州市(占11.2%)、梅县地区(占10.96%)等面积较大。

其次,茂名、汕头、佛山、深圳、湛江、珠海等面积较小,分别占其总面积的7.49%、7.45%、4.44%、2.04%、1.79%、0.94%、0.91%。

其中耕种的旱地仅占该土地的 4.5%。

由其可见,我省尚未开发利用的赤红壤资源还是相当丰富的。

精选文库赤红壤的基本特征:赤红壤剖面发育完整,具有A-B-C构型,表土层多呈灰棕色,厚度不一,约为10-25cm之间;淀积层厚度在40-100cm左右,多呈棕红色,开垦后表土层逐渐形成淡褐色的疏松耕作层,淀积层一般因机械淋溶而粘粒含量相对增高,质地也比较粘重、紧实。

砖红壤主要分布在雷州半岛海康、钦州湾北岸、遂溪、廉江、徐闻等县以及湛江市郊。

广东省21地市及下辖县区2014年人口分布情况(2015年年鉴数据整合)

广东省21地市及下辖县区2014年人口分布情况(2015年年鉴数据整合)

户籍人口 江门 蓬江区 江海区 新会区 台山市 开平市 鹤山市 恩平市 393.39 48.25 16.12 75.53 98.28 68.52 36.65 50.05
常住人口 451.14 73.36 26.02 86.21 94.91 70.59 50.15 49.90
户籍人口 阳江 江城区 海陵区 高新区 阳东区 阳西县 阳春市 289.43 49.33 9.90 10.31 49.88 52.99 117.01
这算是目前最新的广东省市县 人口分布数据,是寡人通过翻 阅广东省21地市2015年年鉴整 合出来的一份数据,虽然没什 么技术含量,但希望各位看官 也能赏个辛苦钱。数据被我鸡 智滴涂成白色了,哈哈,只有 下载就能看到的哦~~~~~~
广

































常住人口 332.21 83.35 55.92 71.03 5.87 42.13 42.49 6.17 16.51 4.44 4.31
户籍人口 珠海 香洲区 110.22 61.70
常住人口 161.42 93.34
斗门区 金湾区
34.80 13.72
42.35 25.73
户籍人口 汕头 金平区 龙湖区 澄海区 濠江区 潮阳区 潮南区 南澳县 546.57 75.43 42.41 76.36 29.62 175.63 139.60 7.51
319.27 20.39 16.15 24.25 10.29 6.75 4.84 32.24 14.76 11.01 12.63 12.24 15.06 12.27 22.31 11.77

1广东省概况资料

1广东省概况资料

1广东省概况1.1 自然地理1.1.1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1)地理位置广东省简称粤,地处中国大陆南部,位于北纬20°13′~25°31′,东经109°39′~117°19′之间,北回归线从南澳—从化—封开一线横贯广东。

广东省北依南岭,与江西、湖南两省相接,东邻福建省,南临南海,珠江三角洲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西连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东省陆地部分东西长,南北窄,东西跨度约800km,南北跨度约600km,全省陆地面积17.98万km2,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87%。

(2)行政区划广东省共辖21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市、54个市辖区、23县级市、41个县和3个自治县,1145个镇、429个街道办事处、4个乡和7个民族乡。

省会为广州市;有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

最新行政区划情况见表1-1。

1.1.2 地质在地质构造上,广东陆地部分属华南褶皱系,其演化经历了中元古代—志留系的加里东期地槽发展阶段,泥盆系—中三叠世的海西—印支期准地台发展阶段和晚三叠世—第四系的燕山—喜山期大陆边缘活动带发展阶段,包括粤西隆起区、粤东隆起区、粤北—粤东—粤中拗陷带等构造单元。

表1-1 广东省行政区划统计表广东经历了多次剧烈地壳运动,形成了一系列断裂构造带。

规模宏大、呈平行排列的北东—北北东向和东西向断裂构造带构成了本区的主体构造格局,北东—北北东向区域性断裂构造带主要有吴川—四会断裂带、恩平—新丰断裂带、河源断裂带、莲花山断裂带、潮州—普宁断裂带和南澳断裂带,东西向区域性断裂构造带从北往南依次有佛岗—丰良断裂带、高要—惠来断裂带和琼州海峡断裂带。

此外潮汕和粤中地区还分布有北西向断裂,如韩江、榕江、西江等断裂。

广东地层分布广泛、岩性类型多样,自元古代至新生代第四系地层均有出露。

其中,中元古代地层主要分布于粤西云开、粤中广博和粤东北兴梅地区,地层岩性主要为千枚岩、页岩和变质砂岩;新元古代南华系地层主要分布于粤中地区,为一套页岩、千枚岩和变质砂岩地层;震旦系—志留系地层主要分布于粤北曲仁地区和粤中恩开地区,地层岩性主要为板岩、千枚岩和浅变质砂岩;泥盆—中三叠世地层主要分布于粤北、粤西云开、粤中恩开和粤东北兴梅地区,地层岩性为浅(滨)海相或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岩性由砾岩—砂岩—灰岩的韵律性变化明显,其中泥盆系和石炭系地层是广东省铜矿等金属矿藏的主要赋矿层位之一,二叠系地层则是广东省主要含煤层位;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地层主要分布于粤东、粤中和粤北地区,以海相陆源碎屑沉积为主,夹湖相或火山碎屑岩沉积;晚侏罗世地层以陆相中酸性火山岩为主,形成粤东沿海火山岩带;白垩系—第三系地层遍布全省,以断陷盆地形式沿主要断裂构造带展布,形成大小不等的百余个盆地,岩性以红色粗粒碎屑岩为主,俗称“红层”,常形成景色奇特的红色岩系地貌,如著名的韶关丹霞山和金鸡岭等;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多分布于沿海地区,特别在珠三角和韩江平原出露更广泛,以海陆交互相沉积为主,内陆地区沿河谷发育有河流冲积的阶地。

广东省21个地级市常住人口分布如下

广东省21个地级市常住人口分布如下

截至2013年年末,广东省21个地级市常住人口分布如下:广州市 1292.68 万人深圳市 1062.89 万人东莞市 831.66 万人佛山市 729.57 万人湛江市 716.71 万人茂名市 601.30 万人揭阳市 599.47 万人汕头市 548.01 万人惠州市 470.01 万人江门市 449.76 万人梅州市 430.70 万人肇庆市 402.21 万人清远市 379.50 万人中山市 317.39 万人河源市 303.76 万人汕尾市 298.62 万人韶关市 289.27 万人潮州市 270.54 万人阳江市 248.50 万人云浮市 242.84 万人珠海市 159.03 万人2013年末,广东省常住人口为10644万人,其中男性5548.72万人、女性5095.28万人,性别比(女性为100)108.90,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93人,常住人口总量比上年末增长0.47%,增幅比上年回落0.38个百分点。

从广东常住人口的城乡居住分布看,2013年末,城镇人口7212.37万人、乡村人口3431.63万人,分别占人口总量的67.76%和32 .24%。

其中,粤东西北地区人口城镇化率分别为59.22%、40 .34%和45.85%,比上年分别提高0 .17、0 .62和0 .55个百分点。

截至2013年底,全省居住在城镇的人口比上年净增72.01万人,增长1.01%,比同期常住人口增幅高0 .54个百分点。

区域人口发展不均衡状况没有明显改善。

2013年末,居住在珠三角地区9个地级市的人口5715.19万人,比上年增长0 .45%;占广东省常住人口总量的53.69%,比上年微降0 .02个百分点,处于基本持平状态。

全省常住人口集聚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格局没有发生改变。

在人口城镇化发展方面,不同区域的差异仍然十分明显,2013年珠三角9市城镇人口比重达到83.80%,分别比粤东西北高出24.58、43.46和37.95个百分点。

广东是华南地区还是华东地区

广东是华南地区还是华东地区

广东是华南地区还是华东地区
广东省属于华南地区。

华东(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山东省、福建省、台湾省);华北(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华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华南(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西南(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西北(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阿拉善盟)。

广东省地形地貌:
广东省山脉大多与地质构造的走向一致,以北东―南西走向居多,如斜贯粤西、粤中和粤东北的罗平山脉和粤东的莲花山脉;粤北的山脉则多为向南拱出的弧形山脉,此外粤东和粤西有少量北西―南东走向的山脉;山脉之间有大小谷地和盆地分布。

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平原最大,潮汕平原次之,此外还有高要、清远、杨村和惠阳等冲积平原。

台地以雷州半岛―电白―阳江一带和海丰―潮阳一带分布较多。

广东省土地面积

广东省土地面积

广东省土地面积
广东省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是中国人口和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之一。

广东省是全国土地面积相对较小的省份之一,其总土地面积约为1.8万平方公里。

尽管广东省土地面积相对较小,但由于其地理位置优越和经济发展较快的特点,广东省的土地利用率相对较高。

广东省的土地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各个地区和城市。

在广东省的主要城市,如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土地利用更为密集,主要用于城市建设、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

在广东省的农村和郊区地区,土地利用主要用于农田、果园、林地和水面等农业和生态用地。

广东省的土地利用结构比较合理,既保障了城市的发展需求,又满足了农村和生态的需求。

广东省的土地资源丰富,主要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和水面等。

其中,广东省的耕地资源相对较为有限,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西江流域地区。

广东省的林地资源比较丰富,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北部山区和西部山区。

广东省也有一定规模的草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沿海地区和湿地地区。

此外,广东省还有一些水面资源,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沿海地区和内陆河湖等水域。

总的来说,广东省作为中国发达的省份之一,尽管土地面积较小,但其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土地资源丰富,为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广东省将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和管理,推动广东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可分为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山区四大板块, 广东四大经济板块应有最基本的产业分工:“珠高北绿,西重东轻”.
珠三角地区包括了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佛山、中山、惠州、江门和肇庆等九个市。

粤东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四市,粤东地区应主攻轻工业制造业,并以信息化来促进其产业提升,形成在全球的加工制造竞争力,并建立为之服务的物流体系。

粤西湛江、茂名、阳江、云浮四市,粤西地区应主攻重化工业,利用湛江大海港的优势发展临港大工业。

粤北山区(主要包括韶关市、清远市、河源市、梅州市)是广东主要的水源地,致力于建设成为广东的后花园,避免重走珠三角“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老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