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程基础复习纲要
控制工程基础总复习
![控制工程基础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3358ba41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18.png)
控制工程基础总复习控制工程基础总复习§1-1 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1.自动控制在没有人的直接参与下,利用控制装置使受控对象的某些物理量准确地按预期的规律运行。
2.反馈将系统输出的全部或部分返回系统的输入端,并与输入信号共同作用于系统的过程。
3.反馈控制原理基于反馈基础之上的检测偏差用以纠正偏差。
4.控制系统的组成校正元件执行元件放大元件比较元件反馈元件控制元件控制装置受控对象§1-2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1.按有无反馈分接的影响即输出对系统控制有直通道,与输入端之间存在反馈闭环系统:系统输出端无影响道,即输出对系统控制与输入端之间无反馈通开环系统:系统输出端 2.按给定量的运动规律分间的未知函数随动系统:输入量是时知函数是事先给定的时间的已程序控制系统:输入量定值是一个与时间无关的恒恒值控制系统:输入量3.按系统的反应特性分出特性是非线性的少有一个元件的输入输非线性系统:系统中至是线性的元件的输入输出特性都线性系统:系统中所有型的系数是时间的函数时变系统:系统数学模型的系数都是常数定常系统:系统数学模或数码有一处信号是脉冲序列离散系统:系统中至少间的连续函数元件的输入输出都是时连续系统:系统中所有§1-3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有三方面的要求: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第二章物理系统的数学模型及传递函数§2-1系统的建模对于我们机械系统,主要依据达朗贝尔原理和基尔霍夫定律建立数学模型§2-2传递函数1.拉氏变换:?∞-=0)()]([dt e t f t f L st2.传递函数:线性定常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拉氏变换与输入量拉氏变换之比。
3.传递函数的求法利用拉氏变换的微分定理和积分定理,即:)(])([s F s dt t f d L n n n = )(1])([)(s F sdt t f L n n =? 4.传递函数的性质⑴传递函数的概念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⑵传递函数反映的是系统的固有特性,与输入量无关;⑶只要传递函数形式相同,就是具有类似动态特性的相似系统;⑷传递函数是一种比值,可以有量纲也可以无量纲;⑸实际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其分母阶数大于分子阶数。
控制工程基础提纲
![控制工程基础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55b97cc1f242336c1fb95e46.png)
二. Bode稳定性判据:利用系统开环Bode图判断 闭环系统稳定性
在对数相频特性曲线 0 处补画一条从相角 0 900 0 的线条,然后计算
R , R , R R R , Z P 2R
Bode判据:在Bode图上,开环对数相频在 0 ~ c 范围内,
正穿越-180度线的次数与负穿越-180度线的次数分别为
开环极点
六.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
1. s j 代入特征方程
n
m
D s s pi K * s z j 0
i 1
j1
R jI 0
R 0
I
0
控制工程基础
2. 利用Routh表方法 七. 根轨迹的起始角和终止角
pi
m
z j pi
n
p j pi
j1
j 1
ji
zi
m
z jzi
n
pjzi
j1
j1
ji
要求熟练掌握前六条关于根轨迹的绘制法则,了 解第七条法则。
控制工程基础
Ch4.3 广义根轨迹 一. 系统的等效开环传递函数 二. 根轨迹绘制法则在广义根轨迹绘制中的应
用 三. 从根轨迹的角度,理解附加开环零点的作
用
控制工程基础
第五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60 -
40 -
1
-40dB/dec
20 -
-
0.1 1
-20 -
10
100
-40 -
-60dB/dec 2
控制工程基础
Ch5.3频率域稳定性判据 一. Nyquist稳定性判据:利用系统开环
Nyquist曲线判断闭环系统稳定性。 Z: 系统闭环在S右半平面中的极点个数 P: 系统开环在S右半平面中的极点个数 R: 开环围绕点(-1,0j)反时针的圈数 三者关系: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复习提纲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4d807713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57.png)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复习提纲控制工程基础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 系统的定义及特性: p5.答: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部分组成有一定的目的或一定的运动规律的一个整体。
系统具有如下特性:(1)系统的性能不仅与系统的要素有关,而且还与系统的结构有关;(2)系统的内容比组成系统的各要素的内容要丰富得多、复杂得多。
2. 模型、静态模型与动态模型:p6-8.答:模型——研究、认识、描述、分析系统的一种工具。
数学模型——用数学方法描述的抽象的理论模型,用来表达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或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
模型分为:静态模型与动态模型。
静态模型反映系统在恒定载荷或缓变载荷作用下或在平衡状态下的特性(用代数公式描述);动态模型反映系统在瞬变载荷作用下或在不平衡状态下的特性(用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描述)。
3. 反馈(p8)、内反馈与外反馈(p8)、正反馈与负反馈.答:反馈——系统的输出部分或全部地被反过来用于控制系统的输入。
内反馈:在系统或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自然形成的反馈,内反馈是系统处于运动状态的内因;外反馈: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为达到某种控制目的而人为加入的反馈(依靠外部反馈控制装置)。
负反馈:输出(被控量)偏离设定值(目标值)时,反馈作用使输出偏离程度减小,并力图达到设定值,即减小偏差;正反馈:输出偏离设定值时,反馈作用使输出偏离程度加剧,即加大偏差。
4.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p13.答:开环控制系统没有反馈回路,系统的输出对系统没有控制作用;闭环控制系统系统有反馈回路,系统的输出对系统有控制作用。
5.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p15.答: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
稳定性就是指系统抵抗动态过程的振荡倾向和系统能够恢复平衡状态的能力。
这是系统正常工作的首要条件;快速性是指在系统稳定的前提下,当系统的输出量与给定的输入量之间产生偏差时,消除这种偏差的快速程度;准确性是指调整过程结束后,输出量与给定的输入量之间的偏差。
控制工程基础期末复习重点
![控制工程基础期末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4c3c9db86529647d2728526c.png)
控制工程基础复习提纲【附上老师的一段原话】《控制工程基础》考试时间:15年1月21日(周三)上午。
请同学们按照复习提纲认真复习,把相关作业和例题搞懂。
一定要认真对待考试,务必带上带学生证和必要的文具(包括铅笔、橡皮、直尺等),计算不会很复杂,手算即可,不可以用手机。
最好不要带手机。
本周三(14日)我会在八教三楼实验室311,需要答疑的同学可以来找我,平时QQ联系亦可。
祝同学们考试顺利!万一有同学没有考过的,假期务必认真复习,把不会做的搞懂,补考也是差不多的题型。
请一定要认真对待考试,这门课不做题目,想随便混过去是不可能的啊!必须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步骤,并且能比较熟练地应用。
不搞懂光记例题没用的。
1. 求机械、电气系统的微分方程,并求传递函数。
如:p72 2-1。
2. 记住几种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形式,p35。
3. 方框图的简化。
如:p75 2-11。
4.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如:p75 2-14。
5. 记住一阶惯性环节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图,与参数T的关系。
记住二阶系统的特征方程,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图,与参数ξ的关系。
6. 稳态误差系数、稳态误差的计算。
如:p124 3-11, 3-12。
7. 根据劳斯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并说明特征根在复平面上的分布。
如:p125 3-15。
8. 尼奎斯特图的定义和作图方法,典型环节的尼奎斯特图,稳定性判据等。
如: p183 4-10,4-14。
1) 请写出系统的幅、相频率特性和实频、虚频特性;2) 画出系统的尼奎斯特图;3) 试用尼奎斯特判据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9. 博德图的定义和作图方法,典型环节的博德图(一阶惯性环节、一阶微分环节、二阶振荡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渐近线在转折频率处斜率发生改变;相频特性关于转折频率斜对称),稳定性判据,幅、相穿越频率,幅、相裕量等。
如p160例4.11。
1) 请写出系统的对数幅、相频率特性;2) 画出系统的伯德图;3) 在图上标出幅值穿越频率、相位穿越频率、幅值裕量和相位裕量;4) 根据幅值裕量和相位裕量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控制工程基础复习大纲及试题汇总精品PPT课件
![控制工程基础复习大纲及试题汇总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2f96537cd184254b353593.png)
输出量 被控对象
主反馈
局部反馈
反馈
补偿元件
测量元件
09.10.2020
图1-4反馈控制系统基本组成
控制工程基础讲义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09.10.2020
控制工程基础讲义
本章主要内容
1. 时域数学模型——微分方程 的建立与求解(掌握) 2. 频域数学模型——传递函数(掌握) 3.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等效变换 (掌握) 4. 控制系统的信号流图与梅逊公式 (掌握) 5. 脉冲响应(了解)
控制工程基础讲义
反馈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系统方框图
为了清楚地表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之间信号的传输关系,画出
的控制系统元件作用图称为系统方框图。共有四种图例:
(1)装置用方框表示 (2)信号用带箭号的线段表示
(3)信号引出点
(4)信号相加点(比较点)
为改善系统性能
输入量
串联 补偿元件
放大元件
执行元件
09.10.2020
控制工程基础讲义
历年试题2
【题】在下列RLC电路图中,输入量是电压u(t),输出量是 电容C上的电压uc(t)。
• 1、 试根据电路的基本原理,建立描述电路输入量与输出 量间运动关系的微分方程。
2、利用Laplace变换,求出该电路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
L
i(t)
输入
u(t)
C R
结构图-等效变换
• 结构图的概念和绘制方法; (掌握) • 结构图的等效变换(环节的合并和分支点、相加
点的移动); (掌握) • 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给定作用和扰动作用共同
下); (掌握) • 特征表达式(特征方程) (掌握)
09.10.2020
控制工程复习提纲-zhm
![控制工程复习提纲-zhm](https://img.taocdn.com/s3/m/6b74d4e34693daef5ef73deb.png)
控制工程复习提纲-zhm制作人:曾慧敏第一~四章:1.什么是开/闭环控制?各自有何优缺点?P72.单回路控制系统组成(或包含哪几个基本环节)?控制系统中的被控对象是指什么?P83.控制系统若按设定值来分类,分几类?P94.评价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主要有哪两大类?各有什么特点?P12-145.对象数学建模的方法有哪三类?6.如何测取广义对象的阶跃响应?已知对象的阶跃响应,如何求K、T、τ?P337.常用的控制规律有那些?P、PI、PID控制规律的适用场合?8.什么叫“积分饱和”?它有什么危害?如何防止?9.被控变量的选择原则?检测点的选取时应注意什么?10.操纵变量的选择原则?11.什么是广义对象?12.调节阀气开/关选择原则是什么?13.调节阀的理想流量特性有哪几种?流量特性选择的原则?已知对象与测量环节增益的变化规律能确定合理的流量特性。
14.控制器正反作用选择的原则?控制器参数的工程整定的方法?15.什么是控制系统的投运?投运步骤?串级系统:1.什么叫串控制级系统?串级系统有什么特点(优点)?2.串级系统的“鲁棒性”是指什么?3.略述串级系统的设计原则(设计前提:副变量选择原则、主副控制器控制规律选取、主副控制器防积分饱和)。
4.如何确定控制器的正、反作用?5.串级系统投运?(必须确保无扰动切换,并用先副后主的原则)比值控制1.比值控制的目的是什么?2.主、从动量选择?3.比值控制的类型、各类比值控制系统的优缺点及适用场合是什么?4.比值控制的实现方案?K、I(P)、Is(Ps)等的计算(包括仪表量程选取)?5.比值控制的投运?均匀控制1.什么叫均匀控制?均匀控制的目的和特点是什么?2.均匀控制与一般的定值控制有何不同?3.均匀控制器的参数整定方法及原则?前馈控制1.什么叫前馈控制?其特点是什么?采用前馈控制系统的条件有哪些?控制工程复习提纲- 1 -2.为什么前馈控制又称“扰动/补偿控制”?3.在讨论前馈控制时,所谓“不变性原理”是指什么?4.前馈与反馈控制有哪些本质差异(从控制的结构、控制的质量、稳定性诸方面来分析)?5.前馈控制适用在什么场合?选择性控制1.什么叫超驰控制/取代控制/保护控制?2.生产上为什么要设置起软保护作用的超驰控制系统?3.选择性控制中为什么要考虑防积分饱和?“限幅法”是怎样起防积分饱和的?4.采用“外反馈法”实现防积分饱和的原理是什么?它在超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有什么特点?5.选择器类型的选择?6.应按什么原则去整定超驰控制中二个控制器(正常工作的控制器和超驰控制器)的参数?分程和阀位控制1.什么叫分程控制?目的(即:应用场合)?实现(包括阀形式和区间选择及调整)?2.分程控制一般是通过阀门定位器实现的。
同济大学自动控制原理复习大纲
![同济大学自动控制原理复习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b14232e192e45361066f545.png)
《控制工程基础》复习大纲第一章绪论1)了解自动控制理论发展简况及反馈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和方法;2)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术语;3)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分类;4)了解对自动控制系统稳、准、快三方面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一般了解数学模型的概念、表达方式;2)熟悉拉氏变换的定义、性质,常见的简单时间函数的拉氏变换式,可根据拉氏变换的性质求解较复杂时间函数的拉氏变换和拉氏反变换;3)熟悉传递函数的概念及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5)能够列写一般机电系统的传递函数方块图,掌握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及方框图的简化方法。
第三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1)了解控制系统的典型输入信号(包括它们间的关系)及时域响应指标定义;2)熟悉一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及性能指标;3)掌握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指标及计算;4)了解稳定性的概念、稳定的充要条件;5)掌握判断稳定性的代数判据(罗斯判据)及应用;6)掌握稳态误差的计算方法。
第五章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1) 掌握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频率特性的两种主要表达方式:幅相频率特性、对数频率特性;2)熟悉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3)了解最小相位系统的概念;4)掌握系统开环频率特性(奈奎斯特图和伯德图)的绘制和乃奎斯特稳定判据(包括利用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和对数频率特性曲线进行判断);5)掌握利用实测开环幅频特性确定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的方法;6)掌握控制系统相角裕度、幅值裕度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
第六章、控制系统的的综合与校正1)熟悉串联校正装置的频率特性及其作用2)重点掌握利用分析法和期望频率特性法确定串联校正装置参数的方法;3)熟悉反馈校正4)掌握复合校正设计方法第八章、计算机采样控制系统1)了解采样过程;2)掌握采样定理的内容和零阶保持器;3)熟悉Z变换和Z反变换的计算方法;4)掌握求Z脉冲传递函数的方法;5)重点掌握采样系统的稳定性和稳态误差分析方法。
控制工程复习提纲
![控制工程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cb380c6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12.png)
控制工程复习提纲控制工程复习提纲第一章1.单回路控制系统一般包含哪几个基本环节?控制系统中的被控对象是指什么?2.评价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主要有哪两大类?各有什么特点?3.被控变量的选择原则?检测点的选取时应注意什么?4.操纵变量的选择原则?5.什么是广义对象?6.调节阀流量特性选择的原则?调节阀气开/关选择原则是什么?7.常用的控制规律有那些?P、PI、PID控制规律的适用场合?8.控制器参数的工程整定的方法?9.如何测取广义对象的阶跃响应?已知阶跃响应,如何求K、T、τ?10.什么叫“积分饱和”?它有什么危害?如何防止?串级系统1.复杂控制系统分哪两类?各包含哪些系统?2.什么叫串控制级系统?串级系统有什么特点(优点)?3.串级系统的“鲁棒性”是指什么?4.略述串级系统的设计原则(设计前提:副变量选择原则、主副控制器控制规律选取、主副控制器防积分饱和)。
5.如何确定控制器的正、反作用?6.串级系统投运?(必须确保无扰动切换,并用先副后主的原则)前馈控制1.什么叫前馈控制?其特点是什么?2.为什么前馈控制又称“扰动/补偿控制”?3.在讨论前馈控制时,所谓“不变性原理”是指什么?4.前馈与反馈控制有哪些本质差异(从控制的结构、控制的质量、稳定性诸方面来分析)?5.前馈控制适用在什么场合?比值控制1.比值控制的目的是什么?2.各类比值控制的优缺点及适用场合是什么?3.比值控制的实现方案及计算(包括仪表量程选取)?4.比值控制的投运?均匀控制1.什么叫均匀控制?均匀控制的目的和特点是什么?2.均匀控制与一般的定值控制有何不同?3.均匀控制器的参数整定方法及原则?分程和阀位控制1.什么叫分程控制?目的?实现(包括阀形式和区间选择及调整)?2.阀位控制器的结构形式及参数整定?- 1 -3.分程和阀位控制的区别?选择性控制1.什么叫超驰控制?2.生产上为什么要设置起软保护作用的超驰控制系统?3.选择性控制中为什么要考虑防积分饱和?“限幅法”是怎样起防积分饱和的?4.采用“外反馈法”实现防积分饱和的原理是什么?它在超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有什么特点?5.应按什么原则去整定超驰控制中二个控制器(正常工作的控制器和超驰控制器)的参数?6.超驰控制的实现?大纯滞后控制1.什么样的过程称为大纯滞后过程?2.画出Smith预估控制的原理图,说明其工作原理?关联和解耦1.什么叫相对增益?知道几个特殊相对增益值的含义。
控制工程基础总复习
![控制工程基础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064ad168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b1.png)
控制工程基础总复习1. 前言控制工程是现代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学科,它主要研究如何设计、分析和实现控制系统,以使得被控对象按照既定的要求运行。
本文将对控制工程的基础知识进行总复习,包括控制系统的基本要素、常见的控制器类型以及常用的控制策略等内容。
2. 控制系统基本要素控制系统通常由四个基本要素组成,分别是被控对象、控制器、传感器和执行器。
2.1 被控对象被控对象是控制系统中需要控制的目标对象,它可以是物理实体,也可以是一个数学模型。
被控对象会对控制输入产生相应的输出响应。
2.2 控制器控制器是控制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接收被控对象的输出信号和期望的控制信号,根据预定的控制策略生成控制指令,并将其发送给执行器。
2.3 传感器传感器用于检测被控对象的输出信号,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或数字信号。
传感器的准确性和响应速度对于控制系统的性能起着重要的影响。
2.4 执行器执行器接收来自控制器的控制指令,并将其转化为动作,改变被控对象的状态。
执行器可以是电动机、阀门等。
控制器根据其工作原理和结构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比例控制器、积分控制器和微分控制器。
3.1 比例控制器比例控制器通过根据被控对象的输出信号和期望的控制信号的偏差来生成一个与偏差成正比的控制指令。
比例控制器的特点是简单、易于实现,但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导致系统的稳定性差。
3.2 积分控制器积分控制器不仅考虑偏差,还考虑偏差随时间的累积。
积分控制器可以消除系统稳态误差,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然而,积分控制器对于快速变化的被控对象可能会引起过调的问题。
微分控制器根据被控对象的输出信号和期望的控制信号的变化率来生成控制指令。
微分控制器可以改善系统的动态响应和稳定性,但对于被控对象输出信号的噪声和干扰敏感。
3.4 PID控制器PID控制器是一种综合了比例、积分和微分控制器的控制器。
PID 控制器通过调整比例、积分和微分系数来达到最优的控制效果。
PID 控制器是控制工程中最常用和最经典的控制器之一。
控制工程基础复习提纲.doc
![控制工程基础复习提纲.doc](https://img.taocdn.com/s3/m/bbab168f866fb84ae55c8d72.png)
一、填空题(部分可能模糊的已给出参考答案):1.对时域函数进行拉氏变换:l(f)= _____________ 、t-__________ 、e~al = ______________ 、sinef2.自动控制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一般都包含两个分量,即一个是瞬态响应分量,另一个是稳态响应分量。
3.在闭环控制系统中,通过检测元件将输出量转变成与给定信号进行比较的信号,这个信号称为反馈。
4.若前向通道甬传递函数为G(s),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为H(s),则闭环传递函数为__________________5.函数f (t)二3幺"的拉氏变换式是_____________ 。
6.Bode图中对数相频特性图上的一180°线对应于奈奎斯特图中的_________ o7.闭环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所有的闭环极点均位于s平面的右半平面半平面。
8.已知传递函数为G⑸亠则其对数幅频特性L (co)在零分贝点处的频率数值为CO=4KS9.在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曲线上,低频段部分主要由积分环节和比例决是。
10.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丄,它的幅频特性的数学式是,它的相频特性的数学式是7\ + 1 ----------------------____ 一arctan Teo _______ 。
11.鬲乘I数的定义是对于线性定常系统,在初始条件为零的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绳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
12.I舜态响应是系统受到外加作用激励后,从初始状态到最终或稳定状态的响应过程。
13.判别系统稳定性的出发点是系统特征方程的根必须为负实根或负实部的复数根,即系统的特征根必须全部在复平面的左半平面是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
14.I型系统G(s)二K在单位阶跃输入下,稳态误差为_g_,在单位加速度输入下,稳态误差为二s(s + 2)(参考教材P89)15.频率响应是系统对正弦输入稳态响应,频率特性包括幅频和相频两种特性。
(建筑工程管理)控制工程基础总复习
![(建筑工程管理)控制工程基础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585dad7d9b89680202d8255a.png)
(建筑工程管理)控制工程基础总复习控制工程基础总复习§1-1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1.自动控制在没有人的直接参和下,利用控制装置使受控对象的某些物理量准确地按预期的规律运行。
2.反馈将系统输出的全部或部分返回系统的输入端,且和输入信号共同作用于系统的过程。
3.反馈控制原理基于反馈基础之上的检测偏差用以纠正偏差。
4.控制系统的组成§1-2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1.按有无反馈分2.按给定量的运动规律分3.按系统的反应特性分§1-3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有三方面的要求: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第二章物理系统的数学模型及传递函数§2-1系统的建模对于我们机械系统,主要依据达朗贝尔原理和基尔霍夫定律建立数学模型§2-2传递函数1.拉氏变换:2.传递函数:线性定常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拉氏变换和输入量拉氏变换之比。
3.传递函数的求法利用拉氏变换的微分定理和积分定理,即:4.传递函数的性质⑴传递函数的概念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⑵传递函数反映的是系统的固有特性,和输入量无关;⑶只要传递函数形式相同,就是具有类似动态特性的相似系统;⑷传递函数是壹种比值,能够有量纲也能够无量纲;⑸实际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其分母阶数大于分子阶数。
§2-3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1.比例环节2.惯性环节3.理想微分环节4.壹阶微分环节5.积分环节6.振荡环节7.延时环节§2-4系统的方框图及其联接1.环节的基本联接方式有串联、且联和反馈联接三种方式2.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3.闭环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闭环系统前向通道传递函数和反馈通道传递函数之积称为闭环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4.方框图的变换和简化⑴分支点移动前移:分支点前移,必须在另壹分支路中串联分支点前移所跨越的传递函数。
后移:分支点后移,必须在另壹分支路中串联分支点后移所跨越的传递函数的倒数。
⑵相加点移动前移:相加点前移,必须在另壹分支路中串联相加点前移所跨越的传递函数的倒数。
802控制工程基础大纲
![802控制工程基础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e7578e8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f3.png)
802控制工程基础大纲控制工程是一门研究系统建模、分析和控制的学科,主要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智能机器人、交通运输等领域。
本文将围绕控制工程的基础知识进行详细介绍,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该学科的重要概念和应用。
一、控制工程的定义和重要性控制工程是一门交叉学科,综合了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其主要目标是设计和实现一种系统,以使其在给定目标条件下能够实现所需的性能。
控制工程的核心是控制系统的建模和分析,即将实际系统抽象成数学模型,并通过分析该模型来设计控制策略。
控制工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提高工业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交通运输领域,控制工程可以优化路线规划、交通信号灯等,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率;在智能机器人领域,控制工程可以使机器人具备自主导航、感知和决策能力,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农业等各个领域。
二、控制工程的基础概念1. 系统:在控制工程中,系统是指由若干个组成部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整体。
它可以是一个机械系统、电子系统、经济系统等。
控制工程的目标是通过对系统的输入和输出进行控制,使系统能够达到预期的性能要求。
2. 控制器:控制器是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据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信息,通过对系统进行调节、校正等操作,使系统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控制器的设计是控制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3. 反馈:反馈是控制系统中的一种重要机制,用于对系统的输出进行监测和调整。
通过将系统输出与预期输出进行比较,控制系统可以自动调整控制器的输出,以使系统达到期望的状态。
4. 开环和闭环控制:在控制工程中,开环控制是指仅根据输入信号进行控制的方式,而闭环控制则是基于系统的反馈信息进行控制。
闭环控制相比开环控制更具鲁棒性和稳定性,因为它可以自动校正系统的误差。
三、控制工程的数学基础1. 微积分:微积分是控制工程的数学基础之一,它用于描述系统的变化率和极限。
通过微积分的方法,可以对系统进行建模和分析,进一步设计出能够实现所需控制功能的控制器。
控制工程基础点题班复习资料(35页)
![控制工程基础点题班复习资料(35页)](https://img.taocdn.com/s3/m/abcb56e581c758f5f61f6728.png)
控制工程基础点题班复习资料本复习资料以参考书为单位,按照章节、知识点,进行内容的安排。
参考书目为杨振中和张和平主编的《控制工程基础》第七版或者王积伟,吴振顺主编的《控制工程基础》(以下以王积伟版为推荐参考教材)。
重点章节包括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
对这些章节课后的习题要重点做,以防止考到课后的习题《控制工程基础》本书总计包括8个章节,占考试总分的100%,其中重点章节是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
对于非重点章节,也要略作了解。
第一章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1.1本章知识点本章节包括3个知识点,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组成、控制系统的基本类型、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这3个知识点都是考研复习的重点。
1.2本章重难点总结【知识点1】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自动控制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称为控制装置或控制器),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通称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即被控量)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如:数控机床、室内温度控制、机车、船舶及飞机自动驾驶、导弹制导等。
工作原理人工控制恒温箱调节过程:(1)观测恒温箱内的温度(被控制量)(2)与要求的温度(给定值)进行比较,得到温度偏差的大小和方向(3)根据偏差大小和方向调节调压器,控制加热电阻丝的电流以调节温度回复到要求值。
人工控制过程的实质:检测偏差再纠正偏差恒温箱自动控制系统恒温箱自动控制系统工作原理:(1)恒温箱实际温度由热电偶转换为对应的电压u2(2)恒温箱期望温度由电压u1给定,并与实际温度u2比较得到温度偏差信号∆u =u1- u2(3) 温度偏差信号经电压、功率放大后,用以驱动执行电动机,并通过传动机构拖动调压器动触 头。
当温度偏高时,动触头向减小电流的方向运动,反之加大电流,直到温度达到给定值为 止,此时,偏差∆u =0,电机停止转动。
综上所述,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1)检测输出量(被控制量)的实际值 (2)将输出量的实际值与给定值(输入量)进行比较得出偏差; (3)用偏差值产生控制调节作用去消除偏差,使得 输出量维持期望的输出。
控制工程基础-复习重点纲要
![控制工程基础-复习重点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fc8dc8485ef7ba0d4a733bc0.png)
6、 拉氏变换的主要定理
(1)、叠加定理 √ (2)、微分定理(√记到两阶) (3)、积分定理( √只记一阶) (4)、延迟定理 (5)、位移定理 √ (6)、初值定理 √ (7)、终值定理 √ (8)、相似定理(时间比例尺的改变)
7、 部分分式展开法
(√1) F(s)的极点为各不相同的实数时的拉氏反变换
(2) 并联连接
多个方框具有同一个输入,而以各方框单元输出的代数 和作为总输出。方框并联后总的传递函数,等于所有并 联方框单元传递函数之和
(3) 反馈连接接
一个方框的输出,输入到另一个方框,得到的输出再返回 作用于前一个方框的输入端,这种结构称为反馈连接。方 框反馈连接后,其闭环传递函数等于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 除以1加(或减)前向通道与反馈通道传递函数的乘积。
1、系统数学模型的形式
多种形式,取决于变量和坐标系统的选择,主要有: 时间域:微分方程 复数域:传递函数 频率域:频率特性
2、建立系统数学模型方法 解析法建摸 、实验法建摸。
4、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列写
√机械系统 √电气系统 流体系统
机械系统:任何机械系统的数学模型都可以应用牛顿定律 来建立。机械系统中以各种形式出现的物理现象,都可以使用 质量、弹性和阻尼三个要素来描述。
1、开环控制系统 2、闭环控制系统 3、半闭环控制系统
1 开环控制系统
定义: 如果系统只是根据输入量和干扰量进行控制, 而输出端和输入端之间不存在反馈回路,输出 量在整个控制过程中对系统的控制不产生任何 影响,这样的系统称为开环控制系统。
开环系统的优点:结构简单,系统稳定性好, 成本低;
开环系统的缺点:当控制过程受到各种扰动因 素影响时,将会直接影响输出量,而系统不能自 动进行补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求和点的后移
(2)求和点的前移
(3) 求和点的交换与合并
(4)引出点的前移
(5)引出点的后移
第1章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1.0 绪论 1.1 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1.2 制系统的基本类型
1.3 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1、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1)检测输出量的实际值; (2)将实际值与给定值(输入量)进行比较得出偏差 值; (3)用偏差值产生控制调节作用去消除偏差。
2、定义与优缺点
氏变换与引起该输出的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称为系统
的传递函数。
(1) 环节的分类
(2) 典型环节示例
(1) 、比例环节
(2)、 惯性环节
(3) 、微分环节 (4) 、积分环节 (5)、 振荡环节(0=<ζ<1) (6)、 二阶微分环节
(7) 、延迟环节
实例1: 测速发电机
在工程,测量转速的测速发电
(3) 消去中间变量,得到一个描述元件或系统输人、输出变量 之间关系的微分方程;
(4) 写成标准化形式(将与输入有关的项放在等式右侧,与输
出有关的项放在等式的左侧,且各阶导数项按降幂排列)。
4、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列写
√机械系统 √电气系统 流体系统
机械系统:任何机械系统的数学模型都可以应用牛顿定律 来建立。机械系统中以各种形式出现的物理现象,都可以使用
讲解。
(3) F(s)中包含有重极点的拉氏反变换
7、 应用拉氏变换解线性微分方程
应用拉氏变换解线性微分方程时,采用下列步骤: (1)对线性微分方程中每一项进行拉氏变换,使微分方 程变为s的代数方程;
(2)解代数方程,得到有关变量s的拉氏变换表达式;
(3)用拉氏反变换得到微分方程的时域解。 整个求解过程如图2.12所示。
由阻尼器、弹簧的特性,可写出:
由以上三个式子,消去 f B (t ) 和 f K (t ) ,并写成标准形式,得:
note: 说明机械平移系统的数学模型是一个 “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 ”。
◐当质量m很小可忽略不计时,系统由并联的弹
簧和阻尼器组成,如图2.2所示。此时:
note: 说明m不计时,机械平移系统 的数学模型是一个“一阶常系数线 性微分方程”。
(1)串联连接
方框与方框首尾相连,前一方框的输出就是后一方框的 输入 ,前后方框无负载效应。方框串联后总的传递函数,
等于每个方框单元传递函数的乘积 。
(2) 并联连接
多个方框具有同一个输入,而以各方框单元输出的代数
和作为总输出。方框并联后总的传递函数,等于所有并
联方框单元传递函数之和
(3) 反馈连接接
闭环系统的缺点:由于是靠偏差进行控制的,
因此,在整个控制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偏差,由
于元件的惯性(如负载的惯性),若参数配置不当,
很容易引起振荡,使系统不稳定,而无法工作。
所以,在闭环控制系统中精度和稳定性之间总
存在着矛盾,必须合理地解决。
3 半闭环控制系统
定义: 如果控制系统的反馈信号不是直接从系统的输出 端引出,而是间接地取自中间的测量元件(例 如在数控机床的进给伺服系统中,若将位置检 测装置安装在传动丝杠的端部,间接测量工作 台的实际位移),则这种系统称为半闭环控制 系统。
半闭环控制系统优缺点
半闭环控制系统可以获得比开环系统更高的控制 精度,但比闭环系统要低;与闭环系统相比,它 易于实现系统的稳定。目前大多数数控机床都采
用这种半闭环控制控制进给伺服系统。
3、 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
4、 控制系统的基本类型
按输入量的特征分类:恒值控制系统、随动系统、程序控
制系统; 按系统中传递信号的性质分类: 连续控制系统、离散控制 系统。
的差称为最大超调量Mp,即
或者用百分数(%)表示
(4) 调整时间ts
在响应曲线的稳态值上,用稳态值的±∆作为允许误差范围,
响应曲线到达并将永远保持在这一允许误差范围内所需要的 时间称为调整时间ts。允许误差范围±∆一般取稳态值的 ±5%或±2%。 (5) 振荡次数N 振荡次数N在调整时间ts内定义,实测时可按响应
利用部分分式将XO(s)展开为
代入原式得
如果给我们的不是微分方程,而是传递函数, 必须先把传递函数变成微分方程,然后按此方法。
8、 传递函数
(1)、 传递函数的定义√ (2)、 特征方程、零点和极点√
(4)、 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结合实际例子)√
传递函数定义:
对于线性定常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
曲线穿越稳态值的次数的一半来计数。
在以上各项性能指标中,上升时间tr、峰值时间tp和调
整时间ts反映系统时间响应的快速性,而最大超调量Mp
和振荡次数N则反映系统时间响应的平稳性。
由上式可见,当ζ一定时,ωn 增大,tr 就减小;当 ωn一定时, ζ增大,tr就增大。
由上式可见,当ζ一定时,ωn增大,tp就减小;当ωn一定时, ζ增大,tp就增大。tp与tr随ωn和 ζ的变化规律相同。 将有阻尼振荡周期Td定义为
它们的传递函数分别为
回路L1不接触回路L2(回路L1接触回路L3,并且回路L2
接触回路L3),因此流图特征式为
从∆中将与通道P1接触的回路传递函数L1、L2和L3都代以
零值,即可获得余因子∆1。因此,得到
所以
将式(2.79)和式(2.80)代入式(2.78)便可得到二级RC电 网络的传递函数,即
1、开环控制系统 2、闭环控制系统 3、半闭环控制系统
1 开环控制系统
定义: 如果系统只是根据输入量和干扰量进行控制, 而输出端和输入端之间不存在反馈回路,输出 量在整个控制过程中对系统的控制不产生任何 影响,这样的系统称为开环控制系统。
开环系统的优点:结构简单,系统稳定性好, 成本低;
开环系统的缺点:当控制过程受到各种扰动因
(2)实例2(图2.5)
根据“运放”电路特点,有:
在通常情况下,元件或系统的微分方程的阶次,等于元
件或系统中所包含的独立储能元的个数。惯性质量、弹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要素、电感、电容、液感、液容都是储能元。
5、几种典型函数的拉氏变换
(1)、单位阶跃函数 (2)、指数函数
(3)、正弦函数
(4)、余弦函数 (5)、单位脉冲函数 (6)、单位速度函数 (7)、单位加速度函数
(3) F(s)含有共轭复数极时的拉氏反变换 如果 F(s)有一对共轭复数极点-p1、-p2,而其余极点 均为各不相同的实数极点。将F(s)展成:
因为-p1(或-p2)是复数,故式(2.39)两边都应是 复数,令等号两边的实部、虚部分别相等,得两个方程式, 联立求解,即得A1、A2两个系数。结合例2-2在第三章
(5)当ζ<0时,二阶系统称为负阻尼系统,此时系统不稳定。
2、时域指标
时域性能指标比较直观,是以系统对单位阶跃输入信号
的时间响应形式给出的,如图3.10所示,主要有上升时 间tr、峰值时间tp、最大超调量Mp、调整时间ts以及振荡 次数N等。
(1) 上升时间tr
响应曲线从零时刻出发首次到达稳定值所需的时间称为上升
(2)当ζ=1时,二阶系统称为临界阻尼系统,其特征方程的 根是两个相等的负实根,即具有两个相等的负实数极点
(3)当ζ>1时,二阶系统称为过阻尼系统,其特征方程的根是 两个不相等的负实根,具有两个不相等的负实数极点
(4)当ζ=0时,二阶系统称为零阻尼系统,其特征方程的根是 一对共轭虚根,即具有一对共轭虚数极点
图2.48f所示。
(2)、梅森公式
▼对于一个确定的信号流图或方框图,应用梅森公式可以
直接求得输入变量到输出变量的系统传递函数。梅森公式
表示为:
式中:P--系统总传递函数;Pk--第k条前向通 路的传递函数;≨--流图的特征式,而且
式中: 所有不同回路的传递函数之各;
每两面三刀个互不接触回路传递函数乘积之各;
时间tr。对于没有超调的系统,从理论上讲,其响应曲线到达 稳态值的时间需要无穷大,因此,一般将其上升时间tr定义为 响应曲线从稳态值的10%上升到稳态值的90%所需的时间。 (2) 峰值时间tp 响应曲线从零时刻出发首次到达第一个峰值所需的
时间称为峰值时间tp。
(2) 最大超调量Mp 响应曲线的最大峰值与稳态值
每三个互不接触回路传递函数乘积之各;
∆k--第K条前向通路特征式的余因子,即对于流图的特征式 ∆,将与第K条前向通路相接触的回路传递函数代以零值,
余下的≨即为∆k。
实例(图2.48 二级RC电网络)
这个系统中,输入变量Ui(s)与输出变量Uo(s)之间只有一条前
向通道,其传递函数为
信号流图里有三个不同回路,
10、信号流图和梅森公式
(1)、信号流图
(2)、梅森公式
(1)、信号流图
▼下面以图2.47所示的二级RC电网络为例说明信号流图
的绘制步骤。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可写出下列原始方程:
将以上各式将拉氏变换,得方程组
将成Ui(s)、I1(s)、UA(s)、I2(s)、Uo(s)为信号流图节
点,其中把Ui(s)作为输入节点,Uo(s)作为输出节点。确定 各节点的位置,如图2.48a所示。然后,按方程组中方程式 的顺序逐个绘制其信号流向,分别示于图2.48b、c、d和e 中。将这些图综合起来,就形成了完整的系统信号流图,如
6、 拉氏变换的主要定理
(1)、叠加定理 √
(2)、微分定理(√记到两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