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合集下载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孔子的思想在历史上为迎合统治者的需求而 不断的改造和创新。
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辞、 元曲及明清小说。
古希腊神话、罗马史诗到欧洲中世纪的十四行 诗、文艺复兴时期的名作,及18、19c浪漫主 诗、文艺复兴时期的名作,及18、19c浪漫主 义和现实主义的作品。
徐悲鸿将西方艺术手法融入中国画中,创造 了独特的风格。
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 造的主体。
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 创新的动力。 2、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条 件。 3、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 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练习
观念,有不少思想家都有过关于荣 辱论述。如强调“ 辱论述。如强调“好荣恶辱是君子 小人所不同也”“不知荣辱乃不成 小人所不同也”“不知荣辱乃不成 人” “宁可毁人不可毁誉”,认 宁可毁人不可毁誉” 为荣辱问题事关人格问题。古代荣 辱观强调以仁义为界限,“ 辱观强调以仁义为界限,“仁则荣 不仁则辱” 不仁则辱”,“由义为荣,背义为 辱”。
材料1 材料1:中国传统道德十分重视荣辱
材料2 材料2: 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需 要,2006年 要,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提出了“八荣 日胡锦涛提出了“ 八耻”的社会主义的荣辱观:“ 八耻”的社会主义的荣辱观:“以热爱 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 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 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 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 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 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 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 淫逸为耻。” 淫逸为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
1、(1)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古代荣辱观的 (1)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古代荣辱观的 继承和发展。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 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是同一过程的 两个方面。 (2)社会主义荣辱观既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 (2)社会主义荣辱观既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 统荣辱观的优秀成分,又赋予其新的时代 内涵,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鲜明的时代 特征。

【人教版】2020年高考政治题典专题25文化创新(含解析)

【人教版】2020年高考政治题典专题25文化创新(含解析)

专题25 文化创新【考情解读】考点一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考向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考向梳理】1.文化创新2.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和深刻意义。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高考典题汇编】1.(2018•江苏高考)央视播出的纪录片《民族的吼声》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它以8首抗战歌曲的创作历程为线索,展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唤醒了人们尘封已久的抗战记忆。

材料表明( )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B.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C.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D.文化创新促进传统文化的繁荣【答案】C2.(2015·海南高考)中国珠算以算盘为工具,通过计算口诀和手指拨珠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珠动数出,算存一体,实用方便,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201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之美誉的中国珠算( )①产生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②体现了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③表明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④印证了认识工具是认识的重要来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③说法绝对,直接经验未必比间接经验更可靠;④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①正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现了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②正确。

答案选A。

3.(2014·江苏高考)“小伙伴”是近年来的一个网络热词。

其实,“伙伴”最早是军事用语,士兵十人共用一个灶吃饭,称为“火伴”。

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火伴”被写作“伙伴”,词义也从同灶吃饭的士兵扩展成了同伴。

材料说明( )A.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迁B.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D.网络文化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答案】A【解析】本题材料并未涉及汉字的地位、中华文化的特征等方面的问题,故B、C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共28张PPT)
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赵本山认为小品是演给百姓看的,完事了才是学者和专家的关注。 在时代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 化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_______的繁荣。 中国铁路运输市场广阔,需求旺盛,高铁动车运用经验丰富…… 美国在统一前,南方仍然实行农奴制度,广大的黑人在庄园中辛苦劳作,深受剥削,命运悲惨。 在时代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 化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只有充分认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 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 作品。
文化创新任与社何会实践有价值的文化创作,文化也不可能创新和发展。
所以,文化创作者要有“灵感”、要发挥“聪明才
智”,归根结底要投身于社会实践。
是社会实践发展的_必_然__要__求__ 1.文化发展的实质:_文__化__创__新___

是文化自身发展的_内__在__动__力_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__源__泉__、_动__力_和 __基__础__
莫言坦言,当年特别希望自己能够离开农村, 中国铁路运输市场广阔,需求旺盛,高铁动车运用经验丰富……
出道几年来,她们以时尚的着装,站立表演,激情四溢的奔放演出风格代替了正襟危坐、含蓄内敛的传统民乐演奏,拓展了中国民族 器乐的欣赏群体,在国内外弘扬了中国民族音乐。

2.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
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 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结论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李杜诗篇万古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思考:
《离骚》《九歌》直接取材于远古时代人民群众创 作的神话和传说,《水浒传》《三国演义》是在民间 口头文学基础上加工整理而成的。我国北宋年间的 “布衣”毕升,是活字印刷术的创始人。明代药物学 家李时珍来自社会下层,却写出了医药巨著《本草纲 目》。法拉第是铁匠的儿子,出身于学徒,但在电磁 学方面却做出了重大贡献。
科考测高活动,搜集了很多第一手信息,经过研究
形成一批科研成果,对于指导人们生产、生活具有 极高的价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B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
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具有多样性
D.尊重历史就是尊重科学
议一议:这种文化是创新吗?
湖北武汉的一位中学生写了一篇作文, 连老师看了都是一头雾水。 “ 周末,读大学的GG回来,给我带了很 多好东东,都系偶非常稀饭滴。那酱紫偶 就答应GG陪他去逛街吃 KPM。„„”“ 昨晚,偶GG带着他滴GF到偶家来7饭, 那个MM在吃饭时一直向偶妈妈PMP,那样子 真是好BT,实在是让偶粉寒,偶粉8稀饭她 的说。„„”
非典的发生是科学发展观形成和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直接的因 素,使人们看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必 将严重影响和制约经济增长。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水平使我们有 条件解决过去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问题,现在已经有条件、有能 力解决过去想办而没有能力办成的事情。总之,树立和落实科学 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 和重要保证。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王洛宾的例子)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王洛宾的例子)

西部歌王王洛宾一生中无数次参加各地巡回演出,并经常深入民间采风,他所创作的《在那遥远的地方》、《马车夫》、《达坂城的姑娘》、《康定情歌》等大批的歌曲,既优美、舒展,富有民族风味,又有许多创新内容,因而深受群众喜爱。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写《在那遥远的地方》时,王洛宾只有二十六岁,当时在蒙古青海湖边的一个小地方教音乐。

有次电视台摄影队来,想拍摄一辑纪录片,他们找上了当地一名千户长的小女儿。

王洛宾对这位清秀脱俗只有十九岁的女孩很仰慕,但因语言不通,相处两天,无法沟通,只能把她写入歌中寄情。

在一次记者访谈中,他自嘲地说:“也许那是单恋吧,因为心里有话又说不出来,只有通过音乐,才能把内心的感受尽情发泄出来。

”由此可见,王洛宾的歌曲创作与什么有关?王洛宾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音乐艺术家。

在中华民族危难之时,他毅然奔赴抗日前线,几次参加抗日宣传组织,积全国解放以后,他又满怀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创作了《萨拉姆毛主席》、《社会主义光芒照在我老汉的心坎上》、《亚克西》等100多首歌颂党和社会主义的歌曲,在整个新疆乃至全国广为传唱,鼓舞着各族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而努力奋斗。

极进行抗日救国的宣传工作。

他用满腔的爱国热情,先后创作了《老乡,上战场》、《洗衣歌》、《风凌渡的歌声》、《奴隶之爱》等大量抗日歌曲,唱遍华北前线,鼓舞了许多的有志青年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在不同时期,王洛宾的创作主题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这说明了什么?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王洛宾在中华民族危难之时,他毅然奔赴抗日前线,几次参加抗日宣传组织,积极进行抗日救国的宣传工作。

他用满腔的爱国热情,先后创作了《老乡,上战场》、《洗衣歌》、《风凌渡的歌声》、《奴隶之爱》等大量抗日歌曲,唱遍华北前线,鼓舞了许多的有志青年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全国解放以后,他又满怀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创作了《萨拉姆毛主席》、《社会主义光芒照在我老汉的心坎上》、《亚克西》等100多首歌颂党和社会主义的歌曲,在整个新疆乃至全国广为传唱,鼓舞着各族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而努力奋斗。

必修三第五课文化创新【高考】总复习政治选择性考试教学课件

必修三第五课文化创新【高考】总复习政治选择性考试教学课件
5、我国宪法赋予了各族人民平等的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权利 64、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观点二:基本正确。发展中国家最好不要参加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②文
:化学与社会发展
52.7让、自纽己扣的第内一心颗藏就着扣一错条了巨,文新龙可,你化的用既扣是到创作一最种后苦一刑颗化 的 创 的,才也发创发新繁是现一。新展的荣种有乐一可,根。趣些。事以是本文一开推文标化始就动化准创是错社创。新的,会新,③可只实的是文有到践根一化最后的 本 个创才不发目民新得不展的族能承认。,的够。 推也文促动是化进社检永民会验葆族实文生文践化命化 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区分文化创新的七个关键词 (1)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
(3)文化创新的目的——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 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4)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 化创作的源泉,也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是文化创新 的根本途径。
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 ③强化文化的统一
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 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能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 物质技术手段,也有利于我们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② ④入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 心和标志,①错误;科技创新不是强化文化的统一性、 缩小文化的差异性,③错误。
串一串
【串一串】 ①社会实践 ②社会实践 ③文化不断创新 ④文 化创造 ⑤重要保证 ⑥社会实践 ⑦民族文化 ⑧社 会实践 ⑨推陈出新 ⑩博采众长 ⑪封闭主义 ⑫历史 虚无主义
考点一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2019届高考政治题典专题25文化创新(含解析)

2019届高考政治题典专题25文化创新(含解析)

专题25 文化创新【考情解读】考点一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考向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考向梳理】1.文化创新2.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和深刻意义。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高考典题汇编】1.(2018•江苏高考)央视播出的纪录片《民族的吼声》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它以8首抗战歌曲的创作历程为线索,展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唤醒了人们尘封已久的抗战记忆。

材料表明( )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B.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C.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D.文化创新促进传统文化的繁荣【答案】C2.(2015·海南高考)中国珠算以算盘为工具,通过计算口诀和手指拨珠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珠动数出,算存一体,实用方便,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201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之美誉的中国珠算( ) ①产生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②体现了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③表明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④印证了认识工具是认识的重要来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③说法绝对,直接经验未必比间接经验更可靠;④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①正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现了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②正确。

答案选A。

3.(2014·江苏高考)“小伙伴”是近年来的一个网络热词。

其实,“伙伴”最早是军事用语,士兵十人共用一个灶吃饭,称为“火伴”。

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火伴”被写作“伙伴”,词义也从同灶吃饭的士兵扩展成了同伴。

材料说明( )A.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迁B.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D.网络文化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答案】A【解析】本题材料并未涉及汉字的地位、中华文化的特征等方面的问题,故B、C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

专题十考点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专题十考点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例 5】 (2015 年 6 月·广东学考单选Ⅰ)文化发展的
实质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和检验文化创 新的根本标准是( )
A.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反映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 C.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满足人们的各种文化需要
解析:BCD 不符合题干要求,故选 A。 答案:A
1.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 展。
[错因分析] 还有另一积极作用,即文化创新能促进 民族文化的繁荣。
2.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错因分析]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 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错因分析]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2017 年 6 月·广东学考单选Ⅰ)检验文化创新的根 本标准是( )
②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
专题十考点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源泉,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专题十考点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专题十考点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专题十考点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专题十考点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专题十考点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专题十考点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专题十考点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解析:B 中的“中心”、C 中的“所有领域”、D 中 的“政府主导和决定”说法都是错误的。
答案:A
3.(2013 年 6 月·广东学考单选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 动力是( )
A.传承文化典籍 B.社会实践 C.改变思维方式 D.学术探讨 解析: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答案:B
单项选择题 1.(2012 年 6 月·广东学考单选Ⅱ)我国古代木兰从军 的故事无数次让国人感动,如今,它借助交响乐和情景歌 剧的艺术形式走向世界,无数次地感动世界。由此我们可 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 ①不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都是相同的 ②文化 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 文化的繁荣 ④文化交流能够增进不同文化间的了解

文化创新的源泉及动力

文化创新的源泉及动力
梅兰竹菊
文化发展的实 质是什么呢?
沙画表演是近几年兴起一种高雅的创意表演,它 将绘画、音乐、结合科技手段,完美地呈现在世人面 前,可根据各种题材表现特定主题,聚沙成塔。 苏大宝是中国沙画界的先锋创作者,其独具中国 传统文化色彩的创作风格在沙画界独树一帜,备受世 人瞩目。
(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B
• (09广东卷)北京奥运会场建设取得了多 项创新成果。这表明 • A.建筑文化有其自身的继承性 •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 C.建筑艺术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 D.先进科技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B
• (08广东卷)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 了《黄河大合唱》等名曲,并产生了广泛 的影响。这表明 •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 C.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
中国民族音乐。
女子十二乐坊的成功说 明了什么道理?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失去了创新能力的文化是没有发展前途的。文化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 的重要保证。
一方面,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另一方面, 文化创新又具有巨大的作用和深刻的意义。那么我 们要怎样进行文化创新呢?
斯托夫人与《汤姆叔叔的小屋》
比彻· 斯托夫人是美国著名的女作家。美国在统一 前,南方仍然实行农奴制度,广大的黑人在庄园中辛苦 劳作,深受剥削,命运悲惨。斯托夫人在和他们的接触 中,深深地被他们的不幸命运所打动,以饱含感情的笔 创作出了著名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 小说问世后,深深地感染了美国的民众,要求废除 农奴制,解放黑人奴隶的呼声在美国越来越高,这为最 后的南北战争的发生及最终的胜利奠定了浓厚的民意基 础。后来,林肯总统在谈及这本书时说下了“一个妇人 发动一场大战争”的话。 这则材料说明 了什么道理?

第五课 文 化 创 新

第五课 文 化 创 新

③要在交流、借鉴与融
④对待传统文化既要“取其精华、去
D.①②④
本题考查对文化创新的正确认识。文化创新的基础是
社会实践,③错误,排除含③的选项,故选D。
【答案】 D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政治
第三部分 第二单元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5年4考)
2.文化创新的意义(5年2考) 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5年2考)
外国文化
民族虚无主义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政治
第三部分 第二单元
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点评: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 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所以,认为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 创新的根本目的是错误的。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政治
第三部分 第二单元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政治
第三部分 第二单元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材料强调,文
化交流既要吸收异域文化的积极成分,又不能丧失本民族的文化血 脉,故②④可选;①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我国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 发展的根基,故③说法错误。 【答案】 B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蓄是指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B与题意不符;博采众长是
指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C与题意不符;中华书局对自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政治
第三部分 第二单元
身定位由“传承者”到“传播者”的变化,凸显了中华书局的创新,
是文化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D符合题意。
【答案】 D
(3)(2011年安徽卷,8)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 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

文化创新的政治答题升级版

文化创新的政治答题升级版

文化创新的政治答题升级版【考点精讲】文化创新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2.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3.文化创新的途径(1)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2)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典型例题】单项选择题1.《我们都是追梦人》《复兴的力量》《时代号子》《和祖国在一起》《青春跃起来》……一批批主旋律歌曲层出不穷,内容各有侧重,词曲风采不同,但无一例外,都唱出了这个时代的关注,受到了大众的追捧。

这表明(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文化源于实践,离开社会实践人们就不能进行文化创作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1.【答案】B。

解析:层出不穷的主旋律歌曲内容各有侧重,词曲风采不同,但无一例外,都唱出了这个时代的关注,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①④符合题意。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②错误,排除。

离开社会实践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③错误。

本题选B。

2.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这些“中国元素”( )。

①引导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潮流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答案】D。

解析:“中国元素”引导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潮流说法错误,①排除。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②错误。

分析题意,多样的中国元素显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中国特色,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3.在北海贝雕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艺人大胆革新,借鉴玉雕、木雕和国画等众家之长,让普通的贝壳变成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开启了北海贝雕艺术发展的新篇章。

高中政治必修三—5.1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

高中政治必修三—5.1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
思考:《十面埋伏》的创作,体现了文化创新具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 力的重要保证。
(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 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黑人奴隶的呼声在美国越来越高,这为最后的南北战争的发生及最 终的胜利奠定了浓厚的民意基础。后来,林肯总统在谈及这本书时 说下了“一个妇人发动一场大战争”的话。
这两则材料说 明
在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十面埋伏》 更带有强烈的实验色彩。以中国舞蹈为主调,融 合行为、装置艺术、民乐及传统戏剧等综合艺术 语言创造了“舞蹈剧场”,是杨丽萍在舞台艺术 创作上的又一次全新的尝试,也是将传统经典艺 术融入当代文化语境的一次大胆实践。
第五课 文化创新
第一框 文化创新的源泉与作用
世界文化 多样性
文化
传统文化具有继 承性
文化在交 流中传播
文化创新
文化在继承中 发展
侧重于不同民 族文化的交流 、借鉴和交融
侧重于本民族文化 的取其精华,去其 糟粕,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 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
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 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几年前杨丽萍制作《云南印象》,从村庄里请少数民族的老 百姓上台跳舞。如今,她扶持年轻人,坚持在《十面埋伏》中全 部使用新人,也坚持将少数民族的舞者带上舞台。
当记者问起王洛宾那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如《阿拉木 汗》、《大板城的姑娘》、《半个月亮爬上来》、《可爱的一朵 玫瑰花》和《在那银色的月光下》等为何那么感人,他坦然表示 这些歌曲并非他的原作,而是经过采风,改写以及艺术加工而成 的。

5.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教师版

5.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教师版

班级:小组:姓名:第五课文化创新5.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学习目标】1.识记文化发展的实质、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的作用。

2.举例说明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

3.说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重点难点】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据导学案通读课本,边理解边勾画教材,初步掌握重点内容。

构建知识体系,从整体上把握本课内容。

2.以小组为单位,统计本组预习中存在的问题,由科代表统一反馈给老师。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要求:利用课前25分钟的时间,自主阅读教材,独立完成,组内互评,形成问题生成单)(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1、文化发展的实质:2、文化创新的必要性:3、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有哪些作用?(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二)文化创新的作用有哪些?(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1)新时期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2)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3)对文化工作者的要求:文化创造者应该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坚定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0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26课文化创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20210414

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0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26课文化创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20210414

第26课文化创新最新考点整体总览学科素养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文化创新的意义。

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4.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政治认同: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科学精神:正确认识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树立创新意识;文化发展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公共参与:积极投身文化交流活动,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积极投身生产生活实践,推动文化创新。

考点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意义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①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a.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②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

b.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③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点拨:可以结合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理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辩证关系: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

2.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和意义(1)必要性a.文化发展的④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b.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⑤必然要求。

(2)意义a.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⑥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⑦民族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文化创新的主体及要求(1)主体: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⑧文化创造的主体。

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2)要求:文化创新必须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⑨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点拨:可以结合哲学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和方法论来理解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及其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源泉 文化创新的必要性
是源泉
社会实践对文

化创新的作用

是动力和基础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作用
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主体:人民群众
[例1] 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取得了多项 创新成果。这表明 ( )
A.建筑文化有其自身的继承性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建筑艺术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D.先进科技是文化创新的的一种具体方式
❖ ②源于社会实践的文化就是优秀的文化
❖ ③优秀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 ④只有理解了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才能创 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 A.①②③
B.②③④
❖ C.①②④
D.①③④
❖ [答案] D
随堂练习
据人民日报报道:动漫不仅使电视荧屏 更精彩,而且形成了动漫游戏出版物,音像 制品,动漫游戏产品的动漫产业.这说明: 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C B、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
C、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文化的繁荣 D、文化创新的途径就是继承传统和推陈出新
(三) 如何进行文化创新(3点)
1、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 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发展文 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性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 唯一标准。
(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3、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
⑴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新的思想文化的诞生,旧的思想文 化的灭亡,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
2、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自觉投入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
随堂练习
下列对文化创新的看法正确的是:
①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 ③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 文化创新有利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①②③④ D、②③④
文化发展的实质 文化创新
西部歌王王洛宾
凤凰传奇的歌曲《月亮之上》, 歌声高亢激昂,富有草原特色,高 亢清亮的旋律在草原大漠上飘扬, 节奏化的说唱脱缰野马般翻滚,经 典的民歌元素与电子音乐完美和谐 的结合,给人以遐想和震撼…… 一 家音乐专业杂志编辑在听了歌曲后, 这样写到:汇聚中华民歌之精华, 与时尚的国际流行音乐语言完美结 合,开创最俱动感的新派民歌风 格……
作品,不仅充分地反映了反腐倡廉工作中取得的成
绩,而且为深入开展廉政思想教育提供了生动的教
材。这表明
()
❖ A.廉政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内容
❖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 C.反腐倡廉工作是社会实践的一种具体形式
❖ D.反腐倡廉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途径
❖ [答案] B
❖ 例5.反腐倡廉书画展受到群众欢迎,人民群众也 从大量优秀作品中受到熏陶和教育。由此可见
(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1、文化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2、为什么要文化创新? 3、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有什么作用?
(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1、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
(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2、文化创新的必要性
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 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补充 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不断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之路,必 然是不断前行的文化创新之旅;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 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大型现代杂技舞剧《天鹅湖》
该剧将柴可夫斯基的经典作品天鹅湖 和中国国粹杂技以及世界高雅艺术之一的 芭蕾巧妙的进行糅合创新,追求效果的新 奇与刺激。在各方面都有十分卓越的创新 和突破。
夫之所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
坎。”这表明
()
❖ A.艺术创作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 B.艺术创作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 C.艺术创作来源于实践
❖ D.艺术创作要有一定的灵感
❖ [答案] C
❖ 例4.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和浙 江省漫画家协会的文艺工作者,以加强党风廉政建
设、反腐倡廉为主题,创作了大量形式多样的书画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进行文化创造, 实现文化创新,可以更好的为社会实 践服务;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 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 本标准。
(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 化才能焕发生机,民族文化才能充满 活力、日益丰富;
❖ A.劳动群众的生产实践,为人们从事精神生产提 供了前提
❖ B.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 C.精神财富是劳动群众直接创造的
❖ D.工人阶级的艺术形象是伟大的
❖ [解析] A、D项虽然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项错误。根据题意只有B项正确,应选B项。
❖ [答案] B
❖ 例3.艺术创作需要坚实的生活积累,正如王
清晨·巴黎·散步街头寻找灵感的宫崎大师
随堂练习
苏轼在《石钟山记》一文中就士大夫没
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提出: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 莫能知。这告诉我们: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D、一个人要有所知,必须要亲自实践
(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
[解析] 正是在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的 实践中才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这正表 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选B。
[答案] B
❖ [例2] 著名音乐家聂耳同他的朋友在黄浦江边散步 闲谈时,突然听到码头工人劳动的号子声,他不禁 赞叹道:“这有节奏的劳动呼声,是多么壮美啊, 旋律是多么有力啊!”聂耳由此受到启发,谱写出 著名的《码头工人之歌》,成功地塑造了中国工人 阶级的艺术形象。这个故事说明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