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厚油层内剩余油描述及挖潜技术
特高含水期剩余油精细描述及综合挖潜对策
特高含水期剩余油精细描述及综合挖潜对策作者:于克立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28期摘要:油藏精细描述是在油藏开发的各个阶段,以描述地层框架、储层和有效储层及流体空间展布为核心,为油藏管理提供地质模型的技术服务工作。
其内容包括综合利用地震、地质、测井、岩芯、试油试采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对各类油藏进行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的精细地层划分;基于井和三维地震结合的精细构造解释;基于测井相和地震相相关联的各类岩石沉积相或岩相分析;基于地震属性、弹性参数反演和叠后反演的储层物性表征;基于地震反射各向异性特征的裂缝空间分布描述;动静态资料结合的油藏特征分析;以及整合前述各项工作的成果,建立相控的精细油藏三维地质模型;地质储量计算及其不确定性分析。
关键词: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剩余油;挖潜油田北部油藏目前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的双高阶段,地下还存有大量的剩余油,但是分布比较复杂,挖潜难度大。
为了准确描述剩余油分布和提高油气采收率,对该块进行精细油藏描述和剩余油分布研究。
1 油藏地质特征某区域沿北北东呈条带状展布,主块构造相对简单,含油层系沙二下、沙三上。
储集岩主要为长石石英粉砂岩,平均孔隙度16.5%,平均空气渗透率为34.7×10-3μm2。
原始地层压力36.9MPa,地层温度110℃~120℃,地面原油密度0.818~0.8301g/cm3,地面原油粘度5.3~6.78mPa·s。
2 开发现状和出现的问题研究区含油面积0.23km2,地质储量14.8万吨,可采储量5.9万吨,剩余可采储量1.7万吨。
该区块从1984年开始注水开发,由于注水时间较长,该区块早已进入高含水时期,平均含水达到96%,采油速度0.02%,采出程度28%,客观上就要求必须搞清剩余油分布,提出切实可行的开发手段,提高区块最终采收率。
3主要研究方法和成果3.1确定夹层,细分单砂体以小层为研究对象,纵向上主要利用夹层细分单砂体。
改善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水驱开发效果
大
目前, 驱控制 程度 为9 .%。 水 86 但是 取心 1 I 宋小花洎然递减影响因素 3 】 分析及控制方法 内 . 资料 表明, 层内剩 余油仍然 较多, 要分布在 液 主 江科 ̄( 0. 2 6 0 层内各沉积 元韵 律段上g [ 2 41 】 ; 。 利 用精 细地 质研 究成 果 , 合新 钻 井水 结 [ 刘树明. 4 ] 油藏高含水期原油生产递减合理性及 井组注 采状况 , 综合判 断无效 13 效注 采循 环严重 , .无 扩大注 水波 及体 淹 层解释资 料、 影响因 素探讨 油气地质及采收率( 0. 2 1 0 6 积难度大 采出部位 , 采用长胶 筒封堵 , 控制 无效产液 , 实现 产液结构 调整由层问转移到 层内。 主要做 厚油层吸水状况表 明: 厚油层内主要 吸水 部位吸 水砂 岩比例 由1 8 年前的6 . 7 下降 法 : 是对 井组 内发育 稳 定结 构界 面的 厚油 95 05 % 一 利用 长胶 简直接封 堵到结 构界面部 位; 二 f2 o 年的3 . % 不吸水部位的砂岩厚度比 层, ro9 j 18。 7 是 对发育不稳定结 构界面的厚油层, 当增加 适 例则由2 3% . 上升到1 .2 [ 4。 3 69%3 】 — 封堵 厚度 ; 是 对厚 油层 内结 构单 元连 通较 三 2精 细注采结 构调整 方法 无效循环 严重的部 位, 用长胶筒对 油水 利 2 1创新层内细分洼水技 术, . 控制无效注 好、 水 量 井实施 对应封 堵。 0 9 , 2 0 年 实施 2 口井, 6 平均 结 合动静资 料、 测资 料, 监 将细 分注水技 单井 措施 后 日降液l t 日 油12 , O, 增 .t 含水下 降 .6 术从层问发展 到层内, 实现注 水量 由厚油 层内 35 个百分点。 部的高渗透部 位向低渗透部 位转移, 提高 厚油 3 效果评 价 层的动用程 度。 丰要做 法 : 一是 对于层内无效 31 .水驱产量递减 及含水上升 速度得到有 循环严重 的厚油 屡, 如发育 稳定结 构界 面, 对 效控制 I Ⅸ Ⅸq “上 接P 0 24 结 构 界面 以下的 无 效循 环部 位 进 行封 堵 。 对 2 0 年 , 驱自 09 水 然递减 率和综合递减率 为 22 .同一高 屡建筑形象中, 尺度要有序 .1  ̄25%, 08 .  ̄59 o 5 卜 吸水 羞 部位 加强注 水 ; 部 二是 对 于层 内渗 38% .1 分别 比2 O年低 1 3u . 个 高层建筑 设计时 , 应充分考虑建 筑的城市 透率 级差 较 大 、 水 比例差 异 大且 发育 不 稳 百 吸 分点 } 年均含 水9 .8  ̄2 0 年上升 01 尺 度、 44 %, 0 8 . 7 整体 尺度、 街道 尺度、 近人尺 度、 细部尺 定结构 界面的厚油层, 利用长 胶简封 隔器进行 个百分点。 产量递减 及含水上升速度得到有 效 度 这一尺度 的序列 。 某一尺度设 计中要遵守 在 封堵 , 为防止 层内纵 向窜 流, 隔 器要 封 到 控制。 但 封 尺 度的统 一性 , 能把 几种尺度混 淆使 用, 不 才 32 采结构进一步优化 . 注 结 构界面 以上0 5 . m处 ; 是对于 复合 韵律 沉 三 能 保证高层建筑 物与城 市之 间、 整体与局部之 油井 产液 状 况表 明 : 合 含 水低 干9 % 综 0 积的厚油 层潜力层与高水淹 层交错分布 , 在油 1 局部与局部之间及与人之间保持良好的有 间、 . 2 产液 强度增加 层中部 利用长 胶筒封隔 器实施 层内细分 , 一 的采 油井产液比例提 高0 5 %, 将 J 机统 一。 .5/ .I综合 含水大于 9%的采油井 产液 T 6 个厚 油层变成 两个注水 层段, 层内进 行周期 02 tdi; 在 23 . 高层建筑形 象在尺度上须有可识 别性 . 3 产液强度下降了O2tdI。 .4/ .I T 注 水 。 0 9 , 施3 F , 20 年 实 9A 高渗 透部 位控制 比例下降00%。 井 l 高层建筑物上要有一些局部形象尺度, 能 无效注 水 l2 m3 d 低 渗透部 位增加 有效 注 低 含 水井 产液 比例 明显提 高。分 层注 水状 况 17 / , 使 人把握 其 整体大 小 , 除此 之 外, 也可用一 些 表 明: 强注水层段的注水 强度上升0 2 m3 加 .4 / 水l 1m3d 对 比l 口细分井周 围3 口油井, 12 / 。 5 3 } 屋檐、 台阶、 柱子、 楼梯等来表示建筑物的体 . 控制注 水层段的注 水强度下 降0 1m3 .l / 细分后 日降液 14 , 1t 日增油 lt 综 合含 水下降 d m, 8, 量。 任意 放大或 缩小这些 习惯 的认知尺度部 件 d I。 .I 水驱注采结构 得到进 一步优化 。 T 06 个百分点。 .2 就 会造 成错觉 , 果就 不好。 效 但有时 往往要 利 33 . 无效注 采得到有效控制 22 精 细厚层油井压裂 , . 努力挖潜层内潜 用这 种错觉来求得特 殊的效果 2 0 年, 0 9 实施油 水井调 整1 9 井次 , 68 控制 力 3 结 语 , 根 据油 层发育、 隔夹层发育及剩 余油分布 无效 注水量2 38 X 0 m3 控制 无效产液 量 4 . 14 , 6 高层建 筑的外部 尺度影 响因素很多, 设计 等状 况 , 个性化 设计压 裂方 式 , 高厚油 层动 2 86 × 0 t 无效注采得 到了有效控制 。 提 0 .9 1 , 4 师在 设计高层建 筑中充分地 把握 各种尺度, 结 用程 度 主要做 法 : 一是 对河道砂 体沉积 的正 34 层压 力保持相对稳 定 .地 \ 合人的尺度, 满足入的使用、 双偾的要求, 必定 韵律厚油层应 用长胶简定位压 裂方式 ; 二是对 2 0 年, 09 加强高 、 低压井组 的注水调整 。 『 能创造出优美的高层建筑 外部造型。
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厚油层内剩余油描述及挖潜技术
厚油层内结构单元注采完善程度低 ( 1 。 表 ) 厚油层内因结构单元注采关系不完善造成未 、低
表 1 喇嘛甸油 田取心 、新井未 ( )水洗、未 ( )水 淹层分析 ( 弱 低 砂岩厚 度 ≥1 m。有效厚度 ≥O5 . m)
’
…
’
’
‘ ・ ・
’
・
’ ・
~ ’ , ・ 、C ・’,’ ・ ~・ ,’ : ’ ・ ,’ ・ ’ ・ ・’ ・’
总厚度的9 .7 ,但水洗层内未水洗段有效厚度 占 45% 水洗 层 厚 度 的 3 .7 ,且 水 洗 层 内 未 水 洗 厚 度 7 1%
7 .% 分布 于有效 厚 度大 于 2m 的厚 油层 中。 17 尽管有 效厚 度 大于 2m 的厚 油层平 均 综合 含 水 已
22 非均质 厚油层 内剩 余油 分布 . 2 2 1 平 面上剩 余 油 分布 在 厚 油层 内结构 单 元 注采 ..
不完善部 位
水淹段厚度 占总厚度的 2 .% ,占总低 、未水淹段 75
厚度 的 7 .% ( 2 。 86 表 )
通过北东块纯油区厚油层精细解剖表明,26 % .4 的地质储量因注采不完善或完善程度低动用较差。潜
箭 晓卫 ,赵 伟
13 1 6 14) (. 1 浙江 大学 地球科学系 ,浙江 杭州 3 0 2 ;2 大庆油 田有限责任公司 第六采油厂 , 1 7 . 0 黑龙江 大庆
摘要 :在 厚 油层沉 积 ,通 过 纵 向细 分 沉 积 单元 、结 构单 元 ,平 面上 细分 沉积微 相 ,精 细描述 出 了单砂 体 空 间形 态和 不 同砂 体之 间的边 界 关 系。并 采 用 多
中图分类号 :T 3 1 E 2 文献标识码 :B
油田地质开发厚油层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技术研究
油田地质开发厚油层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技术研究前言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综合含水高、采出程度低、采油速度低、无效低效循环严重。
目前已采出可采储量的86.03%,剩余可采储量只有4368×104t,水驱综合含水已高达93.85%,在现井网条件下剩余油难以有效动用,常规的综合调整方法只能减缓产量递减,提高采收率的幅度较小。
原油地质储量中67.51%储量分布在有效厚度大于2m的厚油层中,尽管目前厚油层平均综合含水已高达94%以上,而厚油层仍有27.4%的厚度未水洗,采出程度只有31.3%,因此厚油层是油田主要挖潜对象。
波及体积小是要原因,厚油层内有1/3的厚度低未水洗,其中因结构单元注采关系不完善造成未、低水淹厚度占总的未、低水淹厚度比例达78.6%。
油田纯油区虽然绝对井网密度达到60口/km2以上,储层宏观水驱控制程度达到了98.6%,但水驱各套层系的井网密度一般在15口/km2左右,注采井距300m或212m。
由于油田厚油层主要是由多期河道叠加而成的厚砂体,在现层系井网条件下,尽管自然层是连通的,但由于层内非均质和注采井距大,厚砂体内部结构单元连通厚度小或不连通,在300m井距下砂体连通率只有60.5%,当加密到150m井距时,砂体连通率可达到93.4%,提高了32.9个百分点。
因此通过井网加密、缩小井距可有效提高厚油层内的水驱控制程度。
如何增加厚油层可采储量、提高采收率,是油田特高含水后期开发重中之重。
通过准确描述、识别厚油层内剩余油,并合理制定挖潜对策,实现有效挖潜,对油田持续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1.油田地质开发厚油层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技术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精细油藏描述技术、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油田开发调整技术、油藏监测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等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目前,国内外在油田开发调整方面,正不断向多学科联合技术攻关方向发展。
尤其在国内,大庆油田2005年实现了水驱开发调整的多学科油藏描述技术平台,以揭示长垣老油田高含水后期沉积单元控制下的剩余油分布特征,在挖潜方法上也在不断得到完善。
探讨特高含水期水驱剩余油挖潜技术
探讨特高含水期水驱剩余油挖潜技术摘要:截止2007年年底,喇嘛甸地区的油田开始到达特高含水期。
自此之后,油井数目不断减少,油井产量也逐年降低。
其中,产量在两吨以下的低效能油井将近四百口,这种情况极大限制了油田后期的开发利用。
油田的产油目标难以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自然难以获得。
本文从油层状况和储层内部分布研究等方面分析,了解油层剩余油的动用状况,采取措施,利用压裂、补孔等技术措施挖掘剩余油,提高低产油井的生产能力。
关键词:剩余油含水期情况措施喇嘛甸地区诸油井自从到达特高含水期之后,各种油层的性质随其空间位置变化极大。
分析其主要变动原因是三大矛盾,由于无效循环,致使剩余油位置不集中,注采不平衡油井的剩余油和厚油层种类较少的韵律上部储量较多。
储油层结构理论和油层详细情况将作为研究的依据,获知油层剩余油的空间特性,利用压裂、补孔等手段挖掘低产井油层剩余油,深化储层利用,建立起喇嘛甸油田特有的低产井开发利用方案。
通过各种配套手段实现油井增产。
一、油层动用详情和未来发展方向1.厚油层剩余油原因以非均质为主喇嘛甸地区的萨2组油层是二类油层,主要形成因素是河流沉积,由于砂质沉淀,导致厚度较高,实施注水措施以后,油层的动用情况十分可观,水淹部分较多。
自二〇〇四年以后,两口新钻井和取心井水淹情况统计显示:萨葡油层业已实现全部水淹(洗)。
水淹部分以高中档为主,厚度比例均达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最高可达百分之九十五;从水洗情况来看,高中档水洗占主要部分,厚度比例位于百分之七十五到百分之九十七之间,水洗油层在驱油率方面的平均值已达到百分之四十六。
厚油层内部砂体分布情况较为特殊,纵向互相交叉叠压,主要有正韵律和复合韵律砂体两种。
油层内空间分布情况较复杂,厚油层内部动用率均较低。
主要体现在单一韵律段,下部开采较为可观,上部开采情况不是很好。
所以,从上面情况看来,单一韵律段中,上部分剩余储油仍然丰富,可以当作深层挖潜的主要对象;单一韵律段下部,由于剩余油量相对较少,可以当作控制注采无效循环的主要对象。
简析油田地质开发厚油层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技术
2018年06月简析油田地质开发厚油层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技术高生(辽河油田高升采油厂地质研究所,辽宁盘锦124000)摘要: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增长与科技发展速度的日益加快,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而当今最宝贵的能源之一就是石油,所以给油田地质开发工程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前景和新的挑战。
当前油田地质开发研究的重点就是如何提高采油效率,但由于我国大部分油田目前已进入到了开发中后期,正面临着严重的采油含水高、出油率低等问题,所以若想提高厚油层剩余油开采效率并非易事。
本文主要针对油田地质开发厚油层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技术进行了浅要分析,希望有助于相关工作的进步。
关键词:油田地质开发;厚油层剩余油;剩余油分布;挖潜技术近年来,随着我国油田地质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开发深度的不断增加,我国大部分油田已进入到了开发中后期,如何有效对其中的剩余油进行有效开采成为了一项棘手问题。
对此,首先应当要对油田厚油层剩余油的分布情况进行有效分析,然后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挖潜技术。
但是,现有技术虽然给这方面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仍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当前,厚油层剩余油开采仍然还是一项世界性难题,只有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实践,才能尽快找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以下笔者就结合实际来谈谈油田地质开发厚油层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技术的相关问题,仅供参考。
1油田地质开发厚油层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技术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油田地质开发的不断深入,以及各种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油田地质开发技术也越来越完善和先进,诸如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精细油藏描述技术、油藏监测技术以及油田开发调整技术等,均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现代油田地质开发技术研究成果。
而目前,油田厚油层剩余油的有效开发,乃是亟需攻克的一项难题。
在剩余油的开发过程中,必须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沉积控制,并利用特殊开采方法对其进行有效挖掘。
但就现状来看,厚油层剩余油开采仍然还是一项世界性难题,还未有哪个国家研发出了能够真正解决厚油层剩余油开发问题的有效技术。
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厚油层挖潜工艺
0. e e .The s c nd on st e i e dr ulc so tng p ror to t c ol y. T hi e hn og s c r c e ie y hi c u a y 2m tr e o e i h nn r hy a i lt i e f a in e hn og s t c ol y i ha a t rz d b gh a c r c
W a g De i Z a g Ja j n Ga hg n Yu Xig u 2 Wa g Ch a n x ’ h n in u 2 o Z ia g n h a n un
( . c o lo eg s u cs h n iest f Ges in e ,Bejn 0 0 3,C n 1 S h o f En r y Reo re ,C ia Un v riyo o ce c s iig 1 0 8 hia; 2 i t lPrdu to a t .S x hOi o cin Pl n ,Da ig Oifil mie o a y,Da ig 1 3 4,C n ) q n l ed Li td C mp n qn 6 1 1 hia
hgh wa e u rod i m a a i il i t r c tpe i n La din O l ed,t e n ffnei ne ot n ile c va i e hno o o hik on f m a i e e p e — f hr eki dso i n rp e ta x a ton t c l gy f rt c or ton w r 、 水 工 艺 , 筒 长 1 3 封 卡 薄 隔 层及 附 近 的 炮 眼 , 卡结 构 界 面 厚 度 为 0 2 ② 层 内水 力 割缝 射 孔 工 艺 , 堵 胶 ~ m, 封 . m; 该 工 艺定 位 控 制 精 度 高 , 缝 无 震 动 , 薄 夹 层及 水 泥 环 不 产 生 损 伤 , 验 的 最 小 隔 层 厚 度 达 到 0 2 ③ 层 内定 位 平 衡 压 裂 工 艺 , 割 对 试 . m;
喇嘛甸油田水平井挖潜剩余油关键技术研究
喇嘛甸油田水平井挖潜剩余油关键技术研究X王 朋(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六采油厂地质大队,黑龙江大庆 163114) 摘 要:喇嘛甸油田是大庆油田的主产油田之一,现油田已经进入特高含水期,储层动用程度高、综合含水高,剩余油在平面上很分散,纵向上集中在厚油层中的韵律段上部,与水淹段交错分布,挖潜难度很大。
现主要采用水平井对局部剩余油富集的层位进行挖潜,在生产实际中形成了一套水平井挖潜剩余油技术,包括剩余油预测技术、水平井区储层精细描述技术、水平井轨迹优化设计、随钻跟踪调整技术及钻后综合评价技术等。
这些关键技术保证了水平井挖潜剩余油的成功。
关键词:水平井;剩余油;轨迹设计;随钻跟踪;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T E 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14—0092—02 喇嘛甸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综合含水高、采出程度低、采油速度低、无效低效循环严重。
但厚油层内仍有27.4%的厚度未水洗,采出程度只有31.3%,在现井网条件下剩余油难以有效动用,常规的综合调整方法只能减缓产量递减,提高采收率的幅度较小。
结合喇嘛甸油田剩余油分布特点及水平井技术优势,近年来,利用水平井对断层边部、厚油层顶部剩余油进行了挖潜,总结了一套水平井挖潜过程中剩余油预测技术、目的层顶面及砂体预测技术、轨迹优化设计、随钻跟踪调整及钻后综合评价等关键技术。
为油田剩余油挖潜提供了广阔思路。
1 剩余油预测技术分析预测剩余油是水平井轨迹部署的基础,利用动静结合和数值模拟方法预测出平面、纵向水淹特征及油层动用状况,进而预测剩余油分布特征。
剩余油分析预测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注采关系分析根据沉积相带图上的井位关系、射孔状况以及油层连通情况,分析油水井的注采关系,找出注采不完善的剩余油富集位置。
1.2 测试资料分析根据注水井目的层的吸水状况,分析起主要作用的注入井,充分考虑研究区老井采出状况及储量分布,定量描述剩余油分布。
喇嘛甸油田地质特征及特高含水期厚油层水驱加密挖潜研究的开题报告
喇嘛甸油田地质特征及特高含水期厚油层水驱加密挖潜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喇嘛甸油田位于青海省西部,是我国西部地区一座具有较大规模的石油油田。
该油田属于储层类型为古近系沉积岩,是一种砂岩和泥岩交替分布的砂岩岩性,具有良好的孔隙和裂缝发育状况,适合开展水驱提高采收率的工作。
但近年来,由于油井产出水含量高、含水期延长,加上油藏成分复杂、物性差异大、显露度低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喇嘛甸油田油井产量不稳定,采收率下降,储量逐渐枯竭。
为此,针对喇嘛甸油田地质特征及特高含水期厚油层水驱加密挖潜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旨在通过优化水驱工艺、调整采油方式和提高油井石油采收率等综合措施,实现喇嘛甸油田油藏的高效开发与利用。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本次研究主要围绕喇嘛甸油田地质特征及特高含水期厚油层水驱加密挖潜问题展开,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喇嘛甸油田地质特征分析,全面了解油藏地质特征、岩石物性、孔隙度和渗透率等相关参数。
2. 厚油层水驱加密挖潜技术分析,研究采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3. 水驱工艺优化研究,探讨适合喇嘛甸油田的水驱工艺方案,包括驱动流体的种类、注入方案和调节注入参数等。
4. 采油方式调整研究,比较不同采油方式之间的优劣,并结合实际情况推荐最佳采油方式。
5. 油井石油采收率提高技术研究,研究如何提高油井石油采收率,包括添加助驱剂、增加注水井等技术手段。
(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调研法:通过实地考察和采油厂设备、操作人员等方面的访谈,全面了解喇嘛甸油田现状,确定问题研究方向。
2. 实验法:采用岩心分析、数值模拟等实验方法,研究喇嘛甸油田地质特征和孔隙隙度、渗透率等物理参数。
3. 统计法:通过对比研究不同水驱工艺方案之间的效果、采油方式和石油采收率等指标,分析各方案的可行性。
4. 综合法:综合各种研究方法,分析喇嘛甸油田厚油层水驱加密挖潜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为油田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特高含水期剩余油精细描述及综合挖潜对策
特高含水期剩余油精细描述及综合挖潜对策特高含水期剩余油精细描述及综合坦挖潜要点本文关键词:挖潜,含水,对策,剩余,精细特高含水期剩余精细描述及综合挖潜对策本文简介:摘要:油藏精细描述是在油藏开发的各个阶段,以描述地层框架、储层和有效储层及流体展布为核心,为油藏管理提供地质模型的技术服务工作。
其内容和综合利用地震、地质、测井、岩芯、试油试采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对各类油藏进行基于高分辨率划分地层分析的精细地层层序;基于井和三维地震结合的精细构造解释;基于测井相特高含水期剩余油精细描述及综合挖潜对策本文内容:摘要:油藏精细描述是在油藏开发的各个阶段,以描述地层框架、储层和有效储层及流体空间展布为核心,为油藏管理提供地质模型的技术服务。
其内容主要包括综合利用地震、地质、测井、岩芯、试油试采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对各类油藏进行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的精细地层划分;基于井和三维地震结合的精细构造;基于测井相和地震相相关联的各类岩石沉积相或岩相分析;基于地震属性、弹性参数反演和叠后反演的储层物性表征;基于地震反射各向异性特征的裂缝分布描述;动静态资料结合石油焦的油藏特征分析;以及整合前述各项基层工作的成果,建立相控的精细油藏三维地质模型;地质统计分析储量计算及其不确定性分析。
u>下载论文网 /8/view-10853401.htm关键词: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剩余油;挖潜油田北部油藏目前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的双高发展阶段,地下还存有大量的剩余油,但是分布比较复杂,挖潜难度大。
为了准确描述剩余油分布和提高油气采收率,糖蜜对该块进行精细油藏描述和一次性油分布研究。
1 油藏地质特征某区域沿生态区域北北东呈条带状展布,主块构造相对简单,含油层系沙二下、沙三上。
储集岩主要为长石石英粉砂岩,平均孔隙度16.5%,平均空气渗透率为34.7×10-3μm2。
原始地层压力36.9MPa,地层温度110℃~120℃,地面原油密度0.818~0.8301g/cm3,地面原油粘度5.3~6.78mPa?s。
喇嘛甸油田高含水开发期挖潜工艺研究
喇嘛甸油田高含水开发期挖潜工艺研究针对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厚油层不同结构界面的情况和剩余油分布的类型,提出了长胶筒封隔器细分注水、层内水力割缝射孔工艺、层内定位平衡压裂工艺3种厚油层精细挖潜的采油工艺,均得到了有效应用,对特高含水期厚油层挖潜有较好效果。
标签:长胶筒封隔器;水力割缝射孔;层内定位平衡压裂1.研究背景喇嘛甸油田是受构造控制的层状砂岩气顶油田,东西宽6-7m,南北长16km,含油面积100km2,原油地质储量为81742×104t,1995年底标定的可采储量为30882×104t。
气顶面积32.3km2,天然气储量为54.7×108m3。
嘛甸油田在经历了33年的开发周期以后,有效厚度2m以上的厚油层平均综合含水已高达95%以上,通过分析研究,归纳出特高含水期大致有如下开发特点。
(1)各类油层将陆续由以提高波及体积为主的水驱油阶段,进入到以提高水淹区内水驱油效率为主的水洗油阶段。
(2)油田含水上升率趋于减缓,但水油比增长速度很快。
(3)地下油水分布进一步复杂化,剩下没有动用的油层部分更加零星分散。
(4)高含水期油田的开采方式将由以自喷为主转变成为以机械采油为主。
2.挖潜工艺研究依据精细地质研究结果,在特高含水期,厚油层内部非均质性的突出矛盾应归属层内岩性变化,即结构界面对油水运移具有一定的阻渗和遮挡作用。
因此,对挖潜工艺的需要即为充分利用和保护层内结构界面,进而实现层内注水方案调整、大孔道的封堵及剩余油的挖潜。
2.1厚油层内细分注水、堵水工艺。
喇嘛甸油田属于多段多韵律油藏,厚油层比较发育。
厚油层内纵向上渗透率的差异使得注入水首先进入高渗透部位,并由高渗透方向推进到达采出井,形成无效循环。
无效循环使得低渗透部位的剩余油动用较差,采收率较低,同时也使得注入水大量浪費,增加了生产成本。
因此,层内细分注水、堵水工艺是控制无效注水循环、提高储层动用程度的一项有效措施。
喇嘛甸油田厚油层顶部剩余油水平井挖潜方法
喇嘛甸油田厚油层顶部剩余油水平井挖潜方法
盖玉国
【期刊名称】《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9(033)001
【摘要】大庆喇嘛甸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剩余油难以动用,利用常规方法提高采收率幅度较小,根据水洗和水淹层等解释资料,利用水平井技术,分析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挖潜厚油层剩余油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纵向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厚油层上部,平面上剩余油分布在厚油层内结构单元注采不完善部位,该挖潜方法有效增加产油量,能够改善厚油层动用状况,提高厚油层驱油效率.
【总页数】4页(P109-111,118)
【作者】盖玉国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六采油厂,黑龙江,大庆1631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48
【相关文献】
1.水平井挖潜厚油层剩余油技术在喇嘛甸油田的应用 [J], 姜雅娟
2.水平井在喇嘛甸油田厚油层剩余油挖潜中的应用 [J], 刘连福;王小光;王朋;周贵香
3.利用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挖潜厚油层顶部剩余油 [J], 傅志明
4.孤岛油田水平井开采正韵律厚油层顶部剩余油挖潜先导试验 [J], 张伟峰;薛兆杰;
杨海燕;李拥安;高小鹏;符碧英
5.孤岛油田水平井开采正韵律厚油层顶部剩余油挖潜先导试验 [J], 张伟峰;薛兆杰;杨海燕;李拥安;高小鹏;符碧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特高含水期厚油层剩余油综合描述及分布特征
r e ma i n e d o i l wi t h i n t h e s a n d b o d i e s i s ma i n l y l o c a t e d i n t h e t h i c k r e s e vo r i r s ,a n d mo r e o v e r d i s t r i b u t e d a h e r n a t i v l y
钻 的大量密闭取心检查井资料 的逐井逐层综合分 析 ,并结合 数值模 拟 和物理模 拟等手 段 ,研究 了 曲流 河砂体 平 面废弃河道 、河问砂 ( 泥) 等沉 积微相及层内侧积夹层分布 和韵律组 合方式等 对剩余 油分布 的控制 作用 。在 此 基 础上 ,建立了特高含水期 曲流河砂体平面 、层 内及微 观 3个层 次剩余 油分 布模式 ,并 通过水 平井 、层 内细 分 调整等方式对 曲流河砂体剩余油进行挖潜 ,取得 了较好 的效果 。 关 键 词 :特高含水期 ;曲流河 ;废弃河道 ;侧积夹层 ;剩余油
o F TH E REM AI NED oI L I N THI CK RES ERV oI RS A T EXTRA. HI GH W ATER . CUT PERI oD
ZHU L i h o n g ’
( 1 . I n s t i t u t e o fG e o l o g y a n d eo G p h y s i c s ,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fS o c i e n c e s , B e i j i n g 1 0 0 0 2 9, C h i n a;2 .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f o D a q i n g O i l i f e l d C o m p a n y L t d . ,D a q i n g 1 6 3 7 1 2,C h i n a )
油田地质开发厚油层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技术
油田地质开发厚油层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技术作者:刘应政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上旬刊》2019年第12期摘要:厚油层剩余油是油田地质开发中的一大难题,对油田的产量和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剩余油的挖潜技术已得到广泛重视。
本文归纳了厚油层剩余油主要类别的分布特点,对剩余油主要的挖潜技术进行介绍,为石油资源的科学利用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厚油层剩余油;分布特点;挖潜技术1 厚油层剩余油分布的特点1.1 整体分布特点剩余油在地层上一般分布在低渗透油层中。
低渗透油层的物性相对较差,对石油开采具有阻碍作用,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剩余油。
剩余油在地质区域上主要分布于岩石性能发生改变的地区,地质断层的边缘和大规模断层附近,这些地区的岩性改变大,对石油开采具有一定困难,常常无法开采彻底,留下剩余油。
剩余油主要呈带状或孤岛状分布。
在剩余油的开采时应根据整体分布特点来设计开采方案,提高开发的准确性和效率。
剩余油主要有连片状和分散状两种类型,开发前要首先判断剩余油的分布类型,掌握剩余油的分布特征,采用适当的技术进行挖潜。
1.2 连片状剩余油连片状剩余油主要是水波区域内外的剩余油。
水波区域内的剩余油呈簇状,因小孔隙被大孔道包裹,注水未将其中的油流完全开采而产生。
水波区域外的剩余油呈连片状,注水未流经,油流未能得到开采而连成片状。
连片状剩余油在微观模型的模拟驱油实验中一般滞留在边角部分。
1.3 分散性剩余油分散性剩余油分为柱状和孤岛状两种。
柱状剩余油储量很大,多存在于孔隙连接的吼道中,主要是由于石油开采时受到阻力开发不彻底,孔隙连接的吼道中留有柱状剩余油。
孤岛状剩余油因油田开采时的注水而产生,主要存在于油田亲水孔隙结构中。
油田注水时水分沿着油田底层的亲水岩壁前进,具有吸水性的岩壁能够吸收储存大量水分,占据油流原有的通道,造成出油量降低,油流大量卡在岩壁孔隙内,形成孤岛状的剩余油。
2 厚油层剩余油挖潜技术2.1 重复压裂技术石油储层的物性会严重影响油流的渗透阻力,油流的渗透阻力变大导致导流能力变低,大大降低产油量,因此就要采用压裂工艺改善压裂效果,提升油井的产油量。
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层内精细挖潜工艺
文章编号 :
第 5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P G O D D
2006 年 10 月
∀ 67∀
1000 3754 ( 2006) 05 0067 04
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层内精细挖潜工艺
张 建 军
(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第六采油厂 , 黑龙江 大庆 163114 )Fra bibliotek摘要 :
油藏精细描述研究后, 厚油层划分到次级沉积单元, 结构界面划分到 0 5 m 以下的物性夹层。
[ 8]
此外, 结合注水量和压力的变化 , 观察了长胶筒 层内封堵的有效期。选取 2002年下入的 29 口笼统注 入井, 其中物性夹层为 0 2 ~ 0 4 m 有 10 口, 无夹 层 (存在结构界面, 但无解释厚度 ) 有 19 口井。分 析结果表明 , 仅有 2 口无夹层的井无效 , 其他 27 口 井的平均有效期为 727 d , 最短有效期为 210 d , 最长 达到 960 d 。表明在现有对油藏精细认识基础上, 采 用长胶筒封堵工艺进行层内精细调整是可行的。 1 3 层内细分堵水应用效果 地质精细研究表明 , 厚 油层内还有 53 6 % 的有 效厚度弱、未水洗, 但无效、低效循环严重。根据精 细地质对结构单元注采关系和动用状况研究后找出的 无效循环部位, 由于只存在结构界面 , 如果按常规方 法堵水虽然可以控制无效产水 , 但陪堵层多, 损失很 多可采储量。因此, 研究应用长胶筒封隔器封堵炮眼 和结构界面 , 达到在控制层内无效产水的同时又能提 高层内动 用程度的 目的。同 时为实现 % 控水 增油 & 的双重效果 , 针对喇嘛甸油田已多层高含水, 厚油层 内都存在剩余油的实际, 实施了厚油层内多段细分堵 水和封堵工艺。 2002 年以来, 采用长 胶筒封隔器进 行厚油层内封堵, 累计实施 34 口井 , 平均单井降水
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水驱调整技术指标研究
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水驱调整技术指标研究喇嘛甸油田位于大庆长垣最北端,为受构造控制的短轴背斜陆相砂岩油藏,主要含油层系为萨尔图、葡萄花和高台子油层,断层发育。
进入特高含水期后,油田的无效循环进一步加剧,剩余油更为零散,开发调整的难度也进一步随之加大,为满足水驱开发的调整需求,结合油田开发实际,对油田特高含水期的缘由水驱注采进行了完善。
利用渗透率级差、变异系数与吸水砂岩厚度的比例关系来建立层内、层间细分注水调整的新界限。
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采收率、产出投入比与注采强度之间的关系,确定合理的产液强度界限,从而完善了平面调整标准。
对注采比、合理地层压力与合理井底流压的研究,并且考虑到油田现阶段含水现状、耗水率、压力恢复速度的条件,确定了喇嘛甸油田现阶段合理注采比。
结合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对注采强度与采收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科学的注采强度,并指点了多口油水井的井下工艺方案调整。
合理的确定了压力系统以及注采比;同时也确定了水驱合理的注采比及压力界限,优化了压力系统,明确了最佳采收率下的压力系统。
喇嘛甸油田厚油层精细控水挖潜技术
喇嘛甸油田厚油层精细控水挖潜技术
黄伏生;赵云飞;方亮
【期刊名称】《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年(卷),期】2009(028)005
【摘要】喇嘛甸油田萨、葡油层以河流相沉积砂体为主,厚油层发育,层内非均质性严重.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厚油层内既存在严重的无效、低效循环,又存在相对富集的剩余潜力.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通过现代沉积与野外露头考察,确定了厚油层内部4级界面3种基本分布模式,确定了结构单元4种组合类型,揭示了层内结构非均质特征.在深化储层精细描述的基础上,实现相控建模与精细数模一体化量化剩余油分布,搞清了注采无效循环场的分布特征.通过创新层内细分注水与层内精细堵水技术控制无效注采循环,并通过代用井补孔方法不断完善结构单元注采关系挖潜层内剩余油, 有效地改善了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效果.
【总页数】6页(P106-111)
【作者】黄伏生;赵云飞;方亮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六采油厂,黑龙江,大庆,163114;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六采油厂,黑龙江,大庆,163114;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六采油厂,黑龙江,大庆,1631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23
【相关文献】
1.喇嘛甸油田厚油层顶部剩余油水平井挖潜方法 [J], 盖玉国
2.水平井挖潜厚油层剩余油技术在喇嘛甸油田的应用 [J], 姜雅娟
3.水平井在喇嘛甸油田厚油层剩余油挖潜中的应用 [J], 刘连福;王小光;王朋;周贵香
4.喇嘛甸油田厚油层多学科综合研究及挖潜 [J], 梁文福
5.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厚油层内剩余油描述及挖潜技术 [J], 箭晓卫;赵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特高含水期水驱在堵井调整挖潜方法
特高含水期水驱在堵井调整挖潜方法摘要:通过对喇嘛甸油田水驱在堵采油井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找出目前剩余油较富集的井、层,通过拔堵、调换堵层等方法对在堵井实施改造,达到增油降水的目的,有效改善了油田的开发效果,满足了生产的需求,达到了推广的预期目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喇嘛甸油田;在堵井;挖潜方法1 特高含水期水驱在堵井现状截至2010年12月份,水驱共有堵水井512口,占水驱总井数的24.28%,封堵砂岩厚度7818.3m,有效厚度5222.0m。
表1 在堵井堵水目的分类表2 特高含水期水驱在堵井调整原则根据在堵井堵水工艺类型、堵水目的、堵水厚度、堵水效果、目前生产状况等,制定了在堵井调整原则。
一是对于化学堵水井,由于化堵层多为油层窜、气窜或高含水层,解封难度大,因此在堵井调整以机械堵水井为主。
二是对于堵水层位为发育厚度较大厚油层的井,若堵水后砂体注采关系仍然完善的井,不作为调整潜力井;若堵水后注采关系不完善,注采方向无采出井点的井,由于液流方向转变,原来的高含水层已目前变为含水较低的潜力层,对这部井和层,可部分或全部释放堵水层位。
三是对于堵水层位为发育厚度较大厚油层的井,且厚油层内动用差异较大,剩余油富集部位与高含水部位共存,但由于受原工艺水平限制而全层堵水的井,可部分释放堵水层位。
四是对于聚驱代用单采井,若目前聚驱层含水较高而在堵水驱层含水较低,可释放水驱层重堵聚驱层。
3 在堵井调整技术界限研究因含油饱和度值是衡量油层动用状况及剩余油富集状况的主要参数,因此从油层含水与含油饱和度关系上进行了研究。
主要从理论上及实际上,同时结合历年油层含水与含油饱和度关系,制定了油层含水与含油饱和度关系图版。
从图版上看,理论上油层含水与含油饱和度应呈线性关系,即随着含油饱和度的降低油层含水呈均匀上升趋势。
但由于受油层动用不均衡及无效循环等因素的影响,油层含水与含油饱和度呈非线性关系,即随着含油饱和度的降低油层含水呈先块后慢上升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6203202作者简介:箭晓卫(1968-),女,吉林扶余人,工程师,从事油田地质开发研究。
文章编号:100023754(2006)0520031203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厚油层内剩余油描述及挖潜技术箭晓卫1,2,赵 伟2(11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浙江杭州 310027;21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六采油厂,黑龙江大庆 163114)摘要:在厚油层沉积单元精细解剖基础上,结合喇嘛甸油田的开发实际,通过纵向细分沉积单元、结构单元,平面上细分沉积微相,精细描述出了单砂体空间形态和不同砂体之间的边界关系。
并采用多种监测方法综合分析、判断,结合油水井动静态资料和注采关系,进一步明确了厚油层内剩余油分布状况,并针对各类剩余油提出并实施了水力割缝射孔、注水井层内细分注水、采油井层内细分堵水为主的厚油层内挖潜措施,产油量增加效果明显,改善了厚油层动用状况,提高了厚油层驱油效率。
关键词:厚油层;沉积单元;结构单元;剩余油;挖潜;驱油效率中图分类号:TE321 文献标识码:B1 喇嘛甸油田厚油层动用状况喇嘛甸油田水驱控制程度为9816%,注水井吸水剖面统计结果,砂岩厚度吸水比例8915%,有效厚度吸水比例9418%,但水洗状况极不均匀。
有效厚度大于2m 的厚油层地质储量占全油田总储量的6715%,取心资料表明:厚油层层内水洗不均匀,有2714%的厚度未水洗,采出程度只有3113%;新钻井厚油层水淹资料统计结果表明:厚油层内未、低水淹段的厚度比例占其总厚度的3510%。
通过密闭取心资料分析,水洗层有效厚度占钻遇总厚度的94157%,但水洗层内未水洗段有效厚度占水洗层厚度的37117%,且水洗层内未水洗厚度7117%分布于有效厚度大于2m 的厚油层中。
尽管有效厚度大于2m 的厚油层平均综合含水已高达95%以上,但通过近几年的精细地质研究,对厚油层实施沉积单元细分,并结合相控建模、数值模拟技术,重新认识了厚油层结构单元分布状况,揭示了砂体内部的连通关系及油水井连通状况,油田剩余油仍主要分布在厚油层内[123]。
2 喇嘛甸油田厚油层内剩余油描述211 均质厚油层内剩余油分布均质厚油层指有效厚度大于2m ,在一定范围内垂向渗透率和水平渗透率相对稳定的油层。
垂向上均质厚油层内剩余油分布在厚油层顶部。
由于油水在储层中的重力分异作用,注入水沿油层下部向油井井底推进,垂向驱替体积呈倒漏斗型,越近油井地带驱替厚度越小。
驱替剖面示意图如图1。
平面上均质厚油层内剩余油分布在注采井分流线间和采油井间压力平衡区,如图2。
・13・第25卷 第5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P 1G 1O 1D 1D 1 2006年10月212 非均质厚油层内剩余油分布21211 平面上剩余油分布在厚油层内结构单元注采不完善部位平面上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构造形态、沉积特征、注采系统和平面非均质性等因素影响。
取心井水洗资料和新钻井水淹层解释资料统计表明,平均单井未(弱)水洗和未(低)水淹层(有效厚度≥015m )的有效厚度仍有4m 左右,油层动用差的主要原因是厚油层内结构单元注采完善程度低(表1)。
厚油层内因结构单元注采关系不完善造成未、低水淹段厚度占总厚度的2715%,占总低、未水淹段厚度的7816%(表2)。
通过北东块纯油区厚油层精细解剖表明,2164%的地质储量因注采不完善或完善程度低动用较差。
潜力主要分布在注采井网难以控制的分流河道边部、决口河道(扇)、主体席状砂等部位。
在井距为150m ×150m 的井网下,控制面积在4个井点以下的比例高达7913%。
21212 纵向上剩余油主要位于厚油层上部由于喇嘛甸油田厚油层砂体内部以多段多韵律沉表1 喇嘛甸油田取心、新井未(弱)水洗、未(低)水淹层分析(砂岩厚度≥1m,有效厚度≥015m )分 类统计井数/口未(弱)水洗未(低)水淹平均层数/个平均砂岩/m 平均有效/m 动 用 差 原 因局部发育原井网未控制住层数比例/%砂岩比例/%有效比例/%原井网无注、无采或断层遮挡层数比例/%砂岩比例/%有效比例/%分流线处或局部变差层数比例/%砂岩比例/%有效比例/%取心井331517410201018182118501056156015301024171717新 井4721731931681312121119411737113612501050175119表2 厚油层内剩余油分布原因层系水淹级别砂岩/m 有 效厚度/m 比例/%低、未水淹段有效厚度≥1m砂岩/m 有 效厚度/m 比例/%注采不完善型砂岩/m有 效厚度/m比例/%渗透率级差型砂岩/m 有 效厚度/m 比例/%萨尔图未水淹1015812271191571626177186112114117115513低水淹51041314123163121112217214814019017215小 计15151215411313111018371910158152918216212718葡萄花未水淹21821016142131161413115111918017016514低水淹215210161411711513141151131116012012118小 计513410321841031127173102142114019018712合 计201816153816171113193510131510192715315310715积为主,但砂体内每个结构单元本身仍具有正韵律性质,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注入水重力分异作用和层内渗透率差异影响,加剧了油层底部水淹程度,使结构单元内油层上部动用差或不动用。
新钻井厚油层水淹资料统计结果表明,2m 以上油层(不包括葡I 1—2油层)层内纵向不同部位水淹程度差别较大,厚油层内上部低、未水淹比例高达7310%。
结构单元控制油水运动规律,通过储层沉积单元精细解剖,从结构单元剖面的组合特征上,结构单元砂体岩性、剖面的组合特征、结构界面岩性、分布规模以及结构单元砂体注采完善程度控制层内剩余油的分布:一是结构界面分布较稳定,对上下结构单元能起到很好的渗流遮挡作用,通常结构单元内注采关系较完善,剩余油位于层内岩性变差部位(图3)。
二是结构界面分布不稳定,对上下结构单元能起到很好的渗流遮挡作用,规模较小的结构单元且与较大规模结构单元上下相切或间隔,剩余油位于规模较小的注采不完善结构单元内(图4)。
三是由于断层的遮挡导致注采关系在某方向上不完善,形成断层遮挡型剩余油。
如注水井喇32362井与采油井喇4236井之间的萨・23・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P 1G 1O 1D 1D 1 第25卷 第5期Ⅱ2—4油层存在断层遮挡。
在断层边部的喇32P3620井的水淹解释结果表明,该结构单元内有4912%的厚度低、未水淹。
说明由于断层遮挡在断层边部存在剩余油富集部位。
3 水驱厚油层挖潜技术[426]311 单砂体注采不完善部位剩余油,实施油水井补孔挖潜一是对单砂体注采不完善型、断层遮挡型剩余油,通过常规的补孔进行挖潜。
对厚油层砂体在平面上进行精细边界识别以及水淹带范围进行精确的判断,防止措施后含水上升过快。
实施10口井,平均单井初期日产液5914t,日产油1116t,含水8016%,比补孔前日增液1318t,日增油914t,含水下降1417个百分点。
二是厚油层层内结构单元注采不完善型剩余油,主要选择原井网油水井不发育或发育差而加密井发育较好的结构单元,利用加密井通过水力割缝补孔,完善厚油层层内结构单元注采关系。
实施78口井,平均单井初期日产液6116t,日产油910t,含水8514%,比补孔前日增液3317t,日增油712t,含水下降810个百分点。
三是为控制措施后产量递减,对有采无注的采取油水井层内对应补孔完善注采关系。
实施水井补孔11口,补孔层平均日注水45m3。
312 层内结构单元砂体变差部位的剩余油,实施油井压裂挖潜针对厚油层纵向上岩性变差部位剩余油,注采完善的结构单元实施油井压裂挖潜。
喇3—3302井的萨Ⅲ9+10油层,顶部发育为河道砂,与注水井有较好的连通关系,而底部发育差。
为改善底部的开发效果, 2003年12月对该层采取了选择性多裂缝压裂改造,压裂后初期日增液78t,日增油8t,累计增油1700t。
针对厚油层平面上位于河道砂边部变差部位剩余油,实施油井压裂挖潜。
喇1122932井的萨Ⅱ5+6处在河道砂体边部的河间砂中,由于平面干扰,使喇1122932井的萨Ⅱ5+6层很难见到注水效果;高Ⅰ10层处在河道边部的非主体席状砂中,注水井喇112 2936和喇112更2916为河道砂体,在河道边部形成剩余油,压裂后初期日增液54t,日增油9t,含水下降1119个百分点。
313 层内结构单元砂体连续发育高渗透部位形成注采无效循环,实施油井层内封堵针对多个河道砂切叠而成的厚砂体(≥4m),沉积单元间具有较稳定的结构界面,厚油层内部结构单元间动用差异大,砂体连续发育高渗透部位形成注采无效循环,对低渗透结构单元形成干扰,低渗透部位产出能力相对变小,甚至不出液,通过对高含水结构单元部位实施油水井层内封堵,使含油饱和度相对较高的部位得到动用。
实施水井厚油层层内封堵103口井,周围的268口无措施受效油井初期日降液661t,日增油54t,含水下降0117个百分点,平均注水井层内细分1口,井组累计增油达120t;油井层内堵水25口井,措施后日降液918t,日增油40t,含水下降314个百分点。
平均单井累计增油563t。
封堵无效循环部位后接替厚度得到了明显的动用。
4 结 论(1)厚油层内结构单元上部、变差部位结构单元、小规模注采不完善结构单元是剩余油富集部位。
(2)油水井压裂、利用调整井补孔、水力割缝技术能够有效挖掘变差部位和注采不完善结构单元的剩余油。
(3)封堵层内结构单元砂体连续发育高渗透注采无效循环部位,能够有效减缓层间层内干扰,释放差层生产潜力。
参考文献:[1]赵 伟,赵云飞,王莉明1喇嘛甸油田储层动用状况及综合调整方向[J]1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2,21(2):262281[2]张宝胜,张淑洁,钟 玲1喇萨杏油田各类油层水洗状况[J]1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2,21(6):402431[3]汤庆金,魏国章,吴兆华1喇萨杏油田低渗透油层动用状况影响因素分析[J]1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24(4):352361 [4]吴晓慧,王凤兰,付百舟1喇萨杏油田剩余油储量分析及挖潜方向[J]1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24(2):292311[5]韩伟东,黄伏生,艾 颖1喇嘛甸油田剩余油挖潜方法[J]1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2,21(3):412431[6]李卫彬,王丽英,孙庆萍1特高含水期厚油层细分挖潜方法研究[J]1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24(1):582601编辑:邵宪志・33・ 2006年10月 箭晓卫等: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厚油层内剩余油描述及挖潜技术reservoir p r operty.Fracturing sti m ulati on is recommen2 ded.Key words:reservoir s pace;drainage fracture;structur2 al fracture and diagenetic fracture;inner2grain fracture and grain boundary fracture;Xia40well areaArti cle I D:100023754(2006)0520017202Ana lysis on for m i n g cond iti on s of J i a2ga s reservo i r i n Cen tra l S i chuan2South S i chuan tran siti ona l zoneZHAO Yong2gang,et a l.(O il and Gas Res ource I nstitute of Xi’an Petr oleu m University,Xi’an710065, China)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hydr ocarbon s ource condi2 ti on,reservoir and seal combinati on,trap type,gas m i2 grati on and accu mulati on characteristics and p reservati on conditi ons,and finds that J ia2reservoir in Central Si2 chuan2South Sichuan transiti onal z one has favorable gas reservoir f or m ing conditi ons,a mong which near2s ource vertical m igrati on and ideal p reservati on conditi on of gas are i m portant guarantee of f or mati on of J ia2reservoir.It indicates that favorable sedi m entary facies,constructive diagenesis,anticlinal structure,hydr ocarbon s ource fault and anhydrite r ock f or mati on are main contr olling fact ors of J ia2reserv oir f or m ing.Their comp rehensive effect causes co mp licated reservoir for m ing rules.Based on a2 bove analysis,it evaluates favorable reservoir f or m ing are2 as in J ia2reserv oir and p r oposes that J ia2reservoir has potential of exp l orati on and devel opment.Key words:J ia2gas reservoir;reservoir f or m ing condi2 ti on;hydr ocarbon s ource fault;anhydrite r ock f or mati on; favorable area evaluati onArti cle I D:100023754(2006)0520021203D i v isi on pr i n c i ple of Nan tun M e m ber i n Be i er Sag and reservo i r m e m bers i n X i n g’an li n g Group i n Ha il aer Ba si nHUAN G You2quan,et a l.(Daqing Petr oleu m I nsti2 tute,Daqing163318,China)Abstract:Thr ough study on geol ogic,l oggin and seis m ic data,and based on theory of high res oluti on sequence stratigraphy,this paper analyzes a large a mount of exp l o2 rati on app raisal wells and devel opment wells in Beier Sag oil area,and su mmarizes f or mati on correlati on method of rift basin,i.e.“R ift contr olling,multi2surface correla2 ti on and different study on different fault bl ocks”.It uses this method t o perf or m divisi on and correlati on for reser2 voir me mbers in B l ock Bei16,Bei14and Bei301in Beier Sag.Key words:Hailaer Basin;rift Basin;reservoir me mber divisi onArti cle I D:100023754(2006)0520024202Appli ca ti on of sequence stra ti graphy i n North Q iji a areaZHAN G M ing2xue,et al.(Daqing Petr oleum I nsti2tute,Daqing163318,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ory of sequence stritigraphy,this paper analyzes seis m ic sequence,l ogging curves and sed2 i m entary sequence,studies f or mati on fra me work fr om Me mber3in Quant ou For mati on t o Me mber2and3in Q ingshankou For mati on.It divides the m int o three32level sequences,divides reef li m est one,and deter m ines f or ma2 ti on fra me work.Sequence I corres ponds t o f or mati on fr om Me mber3in Quant ou For mati on t o l ower part of Me mber 2and3in Q ingshankou For mati on,devel op ing l ow water level reef li m est one,water transgressi on syste m domain and high water level syste m domain,being a comp lete cy2 cle.Sequence II corres ponds t o m iddle part ofMe mber2 and3in Q ingshangkou For mati on,only devel op ing water transgressi on syste m domain and high water level syste m domain and without l ow water level syste m domain.Se2 quence III corres ponds t o upper part of Me mber2and3 in Q ingshankou For mati on,with si m ilar characteristics with Sequence II.Key words:sequence stratigraphy;syste m domain;se2 quence interface;reservoirArti cle I D:100023754(2006)0520027204 Hydrocarbon m i gra ti on route and ma i n con trolli n g factors of Sa2and3reservo i rs i n W estern Slope SUN J ian2guo.et al.(Science I nstitute of Zhe2 jiang University,Hangzhou310027,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constituti on and character2 istics of conducting channel of Sa2and3reservoirs in W estern Sl ope.It studies hydr ocarbon m igrati on distribu2 ti on r outes using Basia Mod s oft w are and finds3r outes: 1)Route fr om Q ijia Sag t o Fulaerji thr ough Taikang;2) Route fr om Gul ong sag t o Erzhan and A laxin thr ough Baiyinnuole;3)Route fr om Gul ong t o Tailai thr ough Bayanchagan.D istributi on of hydr ocarbon m igrati on r outes of Sa2and3reservoirs in W estern Sl ope are con2 tr olled by faults,structural ridges and sand body distribu2 ti on.B l ocking and concoursing of s mall L inke2Aogula fault cause3m igrati on directi ons.3structural ridges re2 strict r outes of west w ard m igrati on of hydr ocarbon in Q i2 jia2Gul ong Sag.NW extending sand bodies p r ovide trans2 m its s pace f or west w ard m igrati on of hydr ocarbon.The second and third m igrati on r outes and their adjacent areas m ight be favorable areas for hydr ocarbon m igrati on and accumulati on and reservoir f or m ing of W estern Sl ope. Key words:W estern Sl ope;Sa2and3reservoirs;hy2 dr ocarbon m igrati on r oute;main contr olling fact orArti cle I D:100023754(2006)0520031203Re ma i n i n g o il descr i pti on and poten ti a l t app i n g tech2 n i que of th i ck o il zone of Lamad i a n O ilf i eld i n ultra2 h i gh wa ter cut st ageJ I AN X iao2w ei,et al.(Geosciences Depart m ent of 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310027,China) Abstract:Based on detailed analysis on sedi m entary u2nits of thick oil z ones,this paper describes s patial for m of single sandbody and boundary relati on a mong different sandbodies thr ough vertically subdividing sedi m entary u2 nits and structural units and areally subdividing sedi m en2 tary m icr ofacies.It als o uses several monit oring methods t o perf or m comp rehensive analysis,combine dyna m ic and static data of oil and water wells and injecti on2p r oducti on relati on,and deter m ine re maining distributi on in thick oil z ones.Then it p r oposes and i m p le ments hydraulic sl otting perforati on,inner layer subdivided water injecti on in wa2 ter wells and inner layer subdivided water shut2off in oil wells f or different types of re maining oil.This method in2 creases oil p r oducti on,i m p r oves p r oducing status of thick oil z ones and i m p r oves oil dis p lace ment efficiency.Key words:thick oil z one;sedi m entary unit;structural unit;re maining oil;potential tapp ing;dis p lace ment effi2 ciencyArti cle I D:100023754(2006)0520034203Study on terti a ry i n f illi n g techn i que i n X i n gbe i devel2 op m en t areaZU X iao2jing,et al.(No14O il Pr oducti on Co mpa2 ny of Daqing O ilfield Co mpany L td.,Daqing163711, China)Abstract:Based on detailed geol ogic characterizati on of reservoir,this paper uses integrated re maining oil de2 scri p ti on technique t o analyze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 on potential of Xingbei area after secondary infilling.It op ti2 m izes tertiary infilling dep l oy ment and comp leti on pattern t o tap re maining oil potential of thin and poor layers.The main i m p le mentati on of well pattern dep l oy ment is t o combine infilled wells and original patterns,combine with injecti on2p r oducti on syste m adjust m ent,and combine with tertiary p r oducti on in later p leti on is t o use multi2seg ment current li m it fracturing,thin barrier current li m it fracturing,large s pan current li m it fractu2 ring,and high density,large pore dia meter,deep pene2 trati on with compound acid p r ocessing.Key words:thin and poor reservoir;tertiary infilling; re maining oil potential tapp ingArti cle I D:100023754(2006)0520037204 Boundary ele m en t m ethod for un st able flow i n un i2 for m an isotrop i c reservo i rHE Ying2fu,et al.(Fl ow Mechanics Research I n2 stitute of Chinese Acade my of Sciences,Langfang 065007,China)Abstract:This paper establishes mathe matical model of unstable fl ow in unifor m anis otr op ic reservoir of any f or m. It uses coordinati on conversi on and Lap lace conversi on t o change contr olling equati on of unif or m anis otr op ic reser2 voir int o modified hel m holtz equati on,uses boundary ele2 ment method t o obtain p ressure of any point within reser2 voir.Then it uses Duha mel’s theory t o obtain bott omhole p ressure with considerati on of wellbore st orage and skineffect.It p l ots typ ical curve of bott omhole transient p res2 sure considering reservoir anis otr opy,co mp lex boundary and i m per meable area within reservoir,and analyzes curve paris on with analytic method sho ws that boundary ele ment has a high accuracy and is app licable f or dyna m ic analysis on transient p ressure in anis otr op ic reservoirs of any for m.Key words:anis otr op ic reservoir;any f or m;boundary ele ment method;transient p ressure;mathe matical model Arti cle I D:100023754(2006)0520041204D eepen i n g Appli ca ti on and Knowledge of F i n e Reser2 vo i r D escr i pti on i n X i n gbe i AreaX I Guo2xing,et a l.(No14O il Pr oducti on Company of Daqing O ilfield Co mpany L i m ited,Daqing163711, China)Abstract:Since Xingbei area has entered int o ultra2high water cut stage,a set of suitable fine reservoir descri p ti on techniques have for med by deepening fine structure and oil layer research,and it has been widely app lied in oil2 field devel opment with good effect.I n vie w of para meter inter p retati on,by devel op ing ne w l ogging series of thick2 ness inter p retati on electric criteria,classifying accuracy of oil layer rises t o9016%fr om original7616%.Addi2 ti onal,thr ough devel op ing ne w inter p retati on method of “first qualificati on and then quantificati on”f or watered out z ones,coincidence rate of inter p retati on f or watered out z one in ne w l ogging series increases by1617%.Ac2 cording t o poly mer fl ooding characteristics,we perf or med identificati on of single channel sand and classificati on of fl ow units in the field of river facies reservoir descri p ti on. On the basis of p revi ous work,we dissect inter layers within channel sand by analyzing sedi m entary rhyth m si m ilarity of single channel,further revealing heter ogene2 ous distributi on features in river facies oil layers.A s f or 3D geol ogy modeling,structure model for overall bl ock is built with EV s oft w are.W ith the assistance of interface devel opment,app licati on of j ointly phase contr olled modeling comes true with EV,FC M and PET REL s oft2 ware,for m ing a set of3D geol ogy modeling techniques suitable f or characteristics of oil layer in Xingbei area, which can satisfy the study need of multi2disci p line reser2 voirs.Key words:para meter inter p retati on;single channel; fl ow unit;3D geol ogy modelingArti cle I D:100023754(2006)0520045203Ana lysis on con i n g con trol of botto m wa ter reservo i r L I Chuan2liang,et al.(Key Laborat ory of O il and Gas Reservoir Geol ogy and Devel opment Engineering of Southwest Petr oleum University,Chengdu610500,Chi2 na)Abstract:Bott om water coning is an i m portant fact or af2 fecting reservoir devel opment effect,causing earlier water breakthr ough,rap id water cut increase and p r oducti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