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学课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教学课件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中学高二生物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件
2.单向流动
低营养级 高营养级 原 不可逆: 食物关系不可逆 因 不循环: 散失的热能不能再被固定转化
例:森林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构成一条 食物链。如果黄雀增加体重10克,按理论计算, 最多需要蝉( ),最少需要蝉( )
D
B
A.125克
B.250克
C.500克
D.1000克
※有关传递效率计算 食物链为:树蝉螳螂黄雀 设食物链为:ABCD 当传递效率为10%时,黄雀增得10克需蝉为: M÷(20%)3 千克 最少需要A增重 10克÷ 10% ÷ 10% =1000克 则D增重M千克 此时传递效率最低,需蝉最多; M÷(10%)3 千克 最多需要A增重
消费者
次级 消费者
残骸 分解者
分解者
归纳概括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示意图
呼吸 生产者 (植物) 呼吸 呼吸
次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
呼吸
三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
初级消费者 (植食动物)
…
分
解
者 呼吸
思考:每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有哪些共同的 流出途径呢?
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 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散失(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生 产者
残枝败叶等 分解者
传递
初级 消费者
残骸
传递
次级 消费者
残骸
分解者 散失(分解者呼吸作用) 分解者
二.能量流动过程的分析
去向: ①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热能散失) ②分解者所利用(呼吸作用散失) 散失(呼吸作用) ③被下一个营养级摄入(除最高营养级) ④暂未利用
能量金字塔
人教版教学课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编辑课件
8
异化作用是指生物体把自身的一部分组成 物质加以分解,释细放胞出呼其吸中的能量,并散且失 把分解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变化过程。
储存
生长、 传递
发育
同化作用是指生和繁物殖体把外界环初境级消中费者获 光 能 取储合量的存一作(同棵用化营能苜固量蓿定)养量的 物的质变转化残变过枝败成程叶自。身物分 (细解菌质者、真,菌等并)细且胞呼吸
6
提供草原生态系统资料,请学生写出营养结构及成分。
明确分析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一般在群体水平上研究,
这种将群体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是系统科学常用的研究方法。而群
体是由个体组成的,因此应从个体水平入手进行分析。
编辑课件
7
(二)讨论分析,获取新知
1.引导学生从个体入手推导第一营养级的能量由输入到流出 的过程,构建能量流动的分析模型。
【学生活动】学生依据模型讨论分析初级消费者的能量由输入到 流出的过程
编辑课件
11
传递 生产者固
定(同化量)
残枝败叶
细胞呼吸
初级消费者
分解者
(细菌、真 菌等)
细胞呼吸
散失
散失
细胞呼吸
散失
初级消费者 摄入
粪便
初级消费者 同化
遗体
分解者
残骸
细胞呼吸
编辑课件
传递 散失
次级消费者 摄入
12
3.引导学生构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概念模型。
【教师活动】启发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一棵苜蓿的能量由输入到流出 的过程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完成导学卡中相关内容。 【师生活动】展示交流,从代谢的角度分析,完善流程图。引导学生从 个体到群体进行分析,构建第一营养级能量流动的分析模型。 【学生活动】学生绘制完成第一营养级能量流动的分析模型图,初步体 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 【师生活动】展示交流,校正完善第一营养级能量流动的分析模型图。
人教版教学课件生物: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高二ppt
4、调查得知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共有4个 营养级(以a、b、c、d表示)。经测定一年中流 经这4个营养级的能量分别为:
营养级 a b c d
能量(J· m-2) 141.10×105 15.91×105 0.88×105 871.27×105
该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是(
A
)
A、 a C、 c
B、b D、d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草
兔子
老鹰
1、小草的能量来自哪里?
2、照射在草地上的太阳能如何被小 草吸收?这些能量都被小草吸收了吗?
3、小草吸收了太阳能后,这些能量有 哪些去向?
⒈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太阳能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什么?
生产者所固定去路 有哪些?
者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
利用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
(3)能量流动的特点
第一、单向流动。 食物链各个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的,而各个营 养级的能量总是以呼吸散失热能。即必须源源不断 地输入,又不断地散失。 第二、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 逐级递减的原因:自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分解、 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
跟踪反馈:
2.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中,构成塔基的 一般是( B ) A.初级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 B.生产者 D.分解者
3.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总消耗 最少,人们应采用哪种食物结构( C )
A.以禽类、蛋类为主
B.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 C.以谷物和植物蛋白为主
D.以猪肉等家畜肉类为主
由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 由低到高绘制的图形叫做能量金字塔.
[人教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件1
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 能量金字数塔值,由低到高绘制的图形
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 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生产者(第一营养级)
湖泊生态系统能量金字塔
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 越多
规律 食物链越长,能量损耗越多
思考
如果把各个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关系,用 绘制能量金字塔的方式表达出来,是不 是也是金字塔形?如果是,有没有例外 ?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
成果展示
问题2: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将每一营养级上的能量“流
入”和“传递到下一营养级”整理表格中,并计算相邻营养 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下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能量传递效率=
本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合作探究
问题3:探究相邻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为什么 只有10%—20%?从中推理出什么结论?
返回
[名师课堂教学][人教版]《生态 系统的 能量流 动》课 件1(完 整版PP T)
[名师课堂教学][人教版]《生态 系统的 能量流 动》课 件1(完 整版PP T)
3.大象是植食性动物,有一种螳螂则专 以象粪为食。设一大象在某一段时间所 同化的能量为107KJ,则这部分能量中
可流入螳螂体内的为( 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呼吸作用散失 被分解者利用 未被利用
问题4:探究能量能否再从植食性动物流向生 产者?为什么?从中推理出什么结论?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
小结
1、 单向流动
不可逆,不循环
2、 逐级递减
一般能量传递效率大约为10%—20%
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
能量金字塔
生产者 464.6
植食性动物 62.8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ppt教学课件
D.生态系统中玉米、牛和人三种群不一定符合能量金字塔
【解析】 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并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 减,但是能量的传递效率的高低和营养级的高低没有关系,一般传递 效率不变,都是 10%-20%,A 项错误;A 能养活 10 000 人,说明需 要玉米的数量至少为 10 000÷20%=50 000,若 A 和 B 中玉米的数量相 同,则 B 至少能养活 50 000×10%×10%=500 人,B 项正确;生物富 集现象的特点是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难降解的污染物积累越 多,所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时,A 中的人比 B 中的人 体内污染物浓度低,C 项正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金字塔每一阶层代 表的是一个营养级,而不是某一生物种群,对于某一生物种群来说不 一定符合能量金字塔,D 项正确。
2.生态金字塔
生态金字塔是生态学中表示不同关系的一种形式,生态学中常以
金字塔的形式表示的有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等。不同的金字塔能
形象地说明营养级与能量、生物个体数量之间的关系,是定量研究生
态系统的直观体现。
项目
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形状
特点
正金字塔形
一般为正金字塔 形,有时会出现倒
金字塔形
1 新情境·激趣引航
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一切生命活动 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没有能量的转化,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的起点主要是生产 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还有化能自养型生物通过化学能改 变生产的能量)。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 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或答
【解析】 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并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 减,但是能量的传递效率的高低和营养级的高低没有关系,一般传递 效率不变,都是 10%-20%,A 项错误;A 能养活 10 000 人,说明需 要玉米的数量至少为 10 000÷20%=50 000,若 A 和 B 中玉米的数量相 同,则 B 至少能养活 50 000×10%×10%=500 人,B 项正确;生物富 集现象的特点是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难降解的污染物积累越 多,所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时,A 中的人比 B 中的人 体内污染物浓度低,C 项正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金字塔每一阶层代 表的是一个营养级,而不是某一生物种群,对于某一生物种群来说不 一定符合能量金字塔,D 项正确。
2.生态金字塔
生态金字塔是生态学中表示不同关系的一种形式,生态学中常以
金字塔的形式表示的有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等。不同的金字塔能
形象地说明营养级与能量、生物个体数量之间的关系,是定量研究生
态系统的直观体现。
项目
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形状
特点
正金字塔形
一般为正金字塔 形,有时会出现倒
金字塔形
1 新情境·激趣引航
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一切生命活动 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没有能量的转化,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的起点主要是生产 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还有化能自养型生物通过化学能改 变生产的能量)。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 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或答
生物: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呼吸作用
ATP: ATP:用于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 能量 热能: 热能:散失
燃烧
③特殊途径:动、植物遗体形成的煤炭、石油等 工业 特殊途径: 植物遗体形成的煤炭、 热能。 热能。
注意: 注意: 生物个体的生命活动无时无刻不在消耗着能量, 生物个体的生命活动无时无刻不在消耗着能量,能量是推 动生物体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动力。同样, 动生物体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动力。同样,由生物群落和无 机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其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能量供应。 机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其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能量供应。 即:能量必须不断地从无机环境输入到生物群落,并沿着食 能量必须不断地从无机环境输入到生物群落, 物链( 物链(网)传递,才能维持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正常的生命 传递, 活动。 活动。
二、能量流动的特点 1.单向流动 1.单向流动 食物链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 (1)食物链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这是长期自然选 择的结果。 择的结果。 能量之所以单向流动即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 再依次流向后面各个营养级,既不能逆向流动, 级,再依次流向后面各个营养级,既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 流动,这是因为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一定的, 流动,这是因为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一定的,能量只能由被捕 食者流向捕食者而不能逆流。 食者流向捕食者而不能逆流。 各营养级的生物在细胞呼吸时产生的热能, (2)各营养级的生物在细胞呼吸时产生的热能,全部被散失 掉了,这些能量是不能再利用的。 掉了,这些能量是不能再利用的。 由于太阳能是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 由于太阳能是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生产者只有通过光合作 用,才能将太阳能固定在它所合成的有机物中并输入到生态系统 的第一营养级。而当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 的第一营养级。而当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每个营养级的生物都 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一部分热能,这部分热能一旦散失, 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一部分热能,这部分热能一旦散失,生产者是 不能固定的。因此,能量不能循环流动。由此可见, 不能固定的。因此,能量不能循环流动。由此可见,生态系统是 一个开放的能量耗散系统,太阳能必须不断地输入生态系统, 一个开放的能量耗散系统,太阳能必须不断地输入生态系统,才 能满足各营养级生物对能量的需求。但是,生态系统从属于“ 能满足各营养级生物对能量的需求。但是,生态系统从属于“物 理系统” 其能量流动照样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理系统”,其能量流动照样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ATP: ATP:用于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 能量 热能: 热能:散失
燃烧
③特殊途径:动、植物遗体形成的煤炭、石油等 工业 特殊途径: 植物遗体形成的煤炭、 热能。 热能。
注意: 注意: 生物个体的生命活动无时无刻不在消耗着能量, 生物个体的生命活动无时无刻不在消耗着能量,能量是推 动生物体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动力。同样, 动生物体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动力。同样,由生物群落和无 机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其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能量供应。 机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其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能量供应。 即:能量必须不断地从无机环境输入到生物群落,并沿着食 能量必须不断地从无机环境输入到生物群落, 物链( 物链(网)传递,才能维持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正常的生命 传递, 活动。 活动。
二、能量流动的特点 1.单向流动 1.单向流动 食物链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 (1)食物链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这是长期自然选 择的结果。 择的结果。 能量之所以单向流动即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 再依次流向后面各个营养级,既不能逆向流动, 级,再依次流向后面各个营养级,既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 流动,这是因为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一定的, 流动,这是因为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一定的,能量只能由被捕 食者流向捕食者而不能逆流。 食者流向捕食者而不能逆流。 各营养级的生物在细胞呼吸时产生的热能, (2)各营养级的生物在细胞呼吸时产生的热能,全部被散失 掉了,这些能量是不能再利用的。 掉了,这些能量是不能再利用的。 由于太阳能是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 由于太阳能是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生产者只有通过光合作 用,才能将太阳能固定在它所合成的有机物中并输入到生态系统 的第一营养级。而当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 的第一营养级。而当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每个营养级的生物都 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一部分热能,这部分热能一旦散失, 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一部分热能,这部分热能一旦散失,生产者是 不能固定的。因此,能量不能循环流动。由此可见, 不能固定的。因此,能量不能循环流动。由此可见,生态系统是 一个开放的能量耗散系统,太阳能必须不断地输入生态系统, 一个开放的能量耗散系统,太阳能必须不断地输入生态系统,才 能满足各营养级生物对能量的需求。但是,生态系统从属于“ 能满足各营养级生物对能量的需求。但是,生态系统从属于“物 理系统” 其能量流动照样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理系统”,其能量流动照样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一课时)高二生物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例4:如果C增加1 kg,最多消耗C100 00k0g,最少消耗C2__5_kg
需最少能量:选最 短 食物链;按 20% 计算 需最多能量:选最 长 食物链;按 10% 计算
归纳总结
在食物网中能量传递效率“最值”计算:
获能量最多 获能量最少
需能量最多 需能量最少
正推:知低营养级求高营养级 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 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
散 失
散
失
总结 各营养级同化量的分配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就是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 时,每一个营养级都有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各营养级 生物遗体残骸中的能量最终流向分解者
起点
1能量流动.
源头
生产者 光能
总能量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2能量输入
过程 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兔子的粪便是属于草的能量, 即粪便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 与上一营养级的遗体,残骸一样, 属于被分解者利用的部分
兔同化了小草的能量后,这些能量有哪些去向?
①呼吸作用散失
初级消费者 同化
②生长发育和 繁殖储存起来
B.次级消费者摄入
A.遗体残骸 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
形式 有机物
3能量传递
渠道 食物链,食物网
形式 热能
4能量散失
过程 细胞呼吸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转化是否遵循能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转化后,一部分储存在生态系统中,另一部分在 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两者之和与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相等。 2.流经某生态系统的能量能否再回到这个生态系统中来?为什么? 不能。能量流动时单向的。
需最少能量:选最 短 食物链;按 20% 计算 需最多能量:选最 长 食物链;按 10% 计算
归纳总结
在食物网中能量传递效率“最值”计算:
获能量最多 获能量最少
需能量最多 需能量最少
正推:知低营养级求高营养级 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 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
散 失
散
失
总结 各营养级同化量的分配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就是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 时,每一个营养级都有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各营养级 生物遗体残骸中的能量最终流向分解者
起点
1能量流动.
源头
生产者 光能
总能量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2能量输入
过程 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兔子的粪便是属于草的能量, 即粪便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 与上一营养级的遗体,残骸一样, 属于被分解者利用的部分
兔同化了小草的能量后,这些能量有哪些去向?
①呼吸作用散失
初级消费者 同化
②生长发育和 繁殖储存起来
B.次级消费者摄入
A.遗体残骸 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
形式 有机物
3能量传递
渠道 食物链,食物网
形式 热能
4能量散失
过程 细胞呼吸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转化是否遵循能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转化后,一部分储存在生态系统中,另一部分在 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两者之和与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相等。 2.流经某生态系统的能量能否再回到这个生态系统中来?为什么? 不能。能量流动时单向的。
[人教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经典课件1
摄入的能量:
粪便中的能量(未被同化的能量) 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
该营养级所固定的能量(同化量) 属于本营养级的同化量
同化量的去向:
⑴ 本营养级个体自身呼吸消耗(散失); ⑵ 本营养级个体自身生长、发育、繁殖 的积累(储存)。
a. 遗体残骸被分解者分解; b. 流向下一营养级。 c. 未被利用部分(石油、煤炭等)
[名师课堂教学][人教版]《生态 系统的 能量流 动》经 典课件1 (完整 版PPT)
A、先吃鸡,再 吃玉米
B、先吃玉米, 同时用一部分玉 米喂鸡,吃鸡产 下的蛋,最后吃 鸡。
玉米 人
鸡
玉米
人
鸡
[名师课堂教学][人教版]《生态 系统的 能量流 动》经 典课件1 (完整 版PPT)
[名师课堂教学][人教版]《生态 系统的 能量流 动》经 典课件1 (完整 版PPT)
能量 (输入后一 散失 者利 用 (传递效
个营养级)
用
率)
第一营养级 464.6 第二营养级 62.8 第三营养级 12.6
62.8 12.6 0
96.3 12.5 293 13.52%
18.8 2.1 29.3 20%
7.5 微量 5.0
传递效率=上本一营营养养级级的的同同化化量量×100%
? 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多少? 2.该生态系统是否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3.各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多少?
A.羊同化的能量为64%n B.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 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 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
答案 A
能量流动的过程
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输入
初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 能总量为流经这个 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粪便中的能量(未被同化的能量) 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
该营养级所固定的能量(同化量) 属于本营养级的同化量
同化量的去向:
⑴ 本营养级个体自身呼吸消耗(散失); ⑵ 本营养级个体自身生长、发育、繁殖 的积累(储存)。
a. 遗体残骸被分解者分解; b. 流向下一营养级。 c. 未被利用部分(石油、煤炭等)
[名师课堂教学][人教版]《生态 系统的 能量流 动》经 典课件1 (完整 版PPT)
A、先吃鸡,再 吃玉米
B、先吃玉米, 同时用一部分玉 米喂鸡,吃鸡产 下的蛋,最后吃 鸡。
玉米 人
鸡
玉米
人
鸡
[名师课堂教学][人教版]《生态 系统的 能量流 动》经 典课件1 (完整 版PPT)
[名师课堂教学][人教版]《生态 系统的 能量流 动》经 典课件1 (完整 版PPT)
能量 (输入后一 散失 者利 用 (传递效
个营养级)
用
率)
第一营养级 464.6 第二营养级 62.8 第三营养级 12.6
62.8 12.6 0
96.3 12.5 293 13.52%
18.8 2.1 29.3 20%
7.5 微量 5.0
传递效率=上本一营营养养级级的的同同化化量量×100%
? 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多少? 2.该生态系统是否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3.各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多少?
A.羊同化的能量为64%n B.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 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 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
答案 A
能量流动的过程
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输入
初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 能总量为流经这个 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人教版教学必修三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PPT课件
11
能量流动 的特点
D C B A
12
数量
落叶林
3'C
2'C 1'C p
草地
4'C
3'C 2'C 1'C p
能量
3'C
2'C 1'C p
4'C
3'C 2'C 1'C p
落叶林及草地数量和能量金字塔
13
能量流动的特点
14
引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什么肉类食品的价格比小白菜价格高?
为什么几平方公里才能有一只虎,而几平方米却 有百万昆虫?
18
有关计算 假定某生态系统中有绿色植物,蛙、蛇、
鹰、昆虫和食虫鸟等生物,此生态系统的总能 量为24000千焦,如营养级之间能量转化效率 为15%,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所利用的能 量分别是( )
解析:第三营养级所利用的能量= 24000千焦 × (15%)3-1= 540千焦 ;第四营养级所利用的能量 = 24000千焦 × (15%)4-1=81千焦。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
复习引入
大气中 的CO2
丙
消费者
乙
分解者
甲 生产者
2
能量流动的分析
3
能量流动的分析
4
能量流动的过程
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 来自太阳。
进入生态系统中生物体的能量是生产者光合 作用吸收的能量。这些能量固定到生产者所制造 的有机物中。
9
能量流动的特点
营养级
流入能量
生产者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能量流动 的特点
D C B A
12
数量
落叶林
3'C
2'C 1'C p
草地
4'C
3'C 2'C 1'C p
能量
3'C
2'C 1'C p
4'C
3'C 2'C 1'C p
落叶林及草地数量和能量金字塔
13
能量流动的特点
14
引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什么肉类食品的价格比小白菜价格高?
为什么几平方公里才能有一只虎,而几平方米却 有百万昆虫?
18
有关计算 假定某生态系统中有绿色植物,蛙、蛇、
鹰、昆虫和食虫鸟等生物,此生态系统的总能 量为24000千焦,如营养级之间能量转化效率 为15%,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所利用的能 量分别是( )
解析:第三营养级所利用的能量= 24000千焦 × (15%)3-1= 540千焦 ;第四营养级所利用的能量 = 24000千焦 × (15%)4-1=81千焦。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
复习引入
大气中 的CO2
丙
消费者
乙
分解者
甲 生产者
2
能量流动的分析
3
能量流动的分析
4
能量流动的过程
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 来自太阳。
进入生态系统中生物体的能量是生产者光合 作用吸收的能量。这些能量固定到生产者所制造 的有机物中。
9
能量流动的特点
营养级
流入能量
生产者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人教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公开课课件1
解、未被利用。
传递效率
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本营养级的同化量
[名师课堂教学][人教版]《生态 系统的 能量流 动》公 开课课 件1(完 整版PP T)
[名师课堂教学][人教版]《生态 系统的 能量流 动》公 开课课 件1(完 整版PP T)
2、能量金字塔
根据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 得到的能量数值绘制成图,可 从形中成可一以个看金出字,塔一图个形生态系统 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 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数据分析与处理
营养级
流入能量 流到下一营 出入比
养级的能量
生产者
第一营养级 464.6
62.8 13.5%
植食性动
物
第二营养级 62.8
12.6 20.1%
肉食性动 第三营养级 12.6 物
2、流入某个营养级的能量,为什么不能百 分之百地流向后一个营养级?
一部分通过营养级的呼吸作用散失了; 一部分分解者利用; 一部分未利用; 所以,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 流到下一个营养级。
鸟
昆虫
树
能量金字塔
若干 只鸟
>1000昆虫
1树
1树
数量金字塔
[名师课堂教学][人教版]《生态 系统的 能量流 动》公 开课课 件1(完 整版PP T)
人 [教 名版 师《课生堂态教系学统]的[能人量教流版动]《》 生P态PT系课统件的2 能量流 动》公 开课课 件1(完 整版PP T)
学以致用
为什么说“一山不容二虎”?
学以致用
为什么说“一山不容二虎”?
1、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和 规律,营养级越高,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老 虎在生态系统中几乎是程度。 因此,老虎的数量将是很少的。故“一山不容 二虎”有一定的生态学道理。
人教版教学课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小结
生 态 系 统 的 能 量 流 动 概念 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 转化和散失过程。 过程 单向流动 特点 逐级递减 传递效率10%~20%
实践 意义
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 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 有益的部分。
练习反馈:
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 C A. 照射到该生态系统内所有植物体 叶面上的太阳能 B. 射进该系统的全部太阳能 C. 该系统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 能的总量 D. 生产者传递给消费者的全部能量
→ →
→
→
→ →
你能从图中看出A、B、C、D各代表 什么吗?
一、能量流动的概念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 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 流动。
能量的输入
思考题:
⒈生态系统能量主 要来源是什么? 2.它是通过什么方 式输入生态系统 的? 3. 输入的过程能量 形式发生什么变 化?
4. 太阳能能否全部输入该生态系统? 5 . 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什么?
最少消耗 生 产 者 最多消耗
短 选最______食物链 20 选最______传递效率_____% 高 长 选最______食物链 10 低 选最______传递效率_____%
获得最少 获得最多 消 费 者
肉食动物
肉食动物
草食动物
浮游动物
生产者
浮游植物 海洋
热带雨林
生物量(质量)金字塔
生物量(质量)金字塔:根据生物量而得。 一般呈正锥体,但有时可倒置。例如水体中浮 游植物的生物量可能比浮游动物的少。因为浮 游植物的代谢率高、周转快,可以支持生物量 更大的植食动物,故其锥体可能倒置。
[人教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优秀课件1
(传递)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具有
分解者(细菌、真菌等)
单向流动 特点
呼吸(散失)
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
2、能量流动具有 逐级递减 的特点
•自身呼吸作用呼吸消耗 •分解者利用122.6
96.3•暂未利用
7.5
3、能量传递效18率.8 为 10%~20%
物
62.8
有例外。 一般是金字塔形;
鸟 昆虫
树
鱼 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
[ 名 师 课 堂 教学] [人教 版]《 生态系 统的能 量流动 》优秀 课件1( 完整版 PPT)
[ 名 师 课 堂 教学] [人教 版]《 生态系 统的能 量流动 》优秀 课件1( 完整版 PPT)
靶向训练4
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 物群落中流动。随着营养级的升高,其获得 的总能量越来越少。下列解释错误的是(D ) A.各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概念:包括能量的输入 、传递 、转化 和散失 的过程。
生态系统
无机环境
输入
光能
生物群落
传递和转化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散失
热量
热量 热量
二、能量流动的过程
(散失)
(散失) 呼吸(散失)
呼吸(散失)
(传 递) 分解者(细菌、真菌等)
呼吸 (散失)
蓦然回首!
初级
初级 呼吸
规范答题意识
蓦然回首!
强化审题能力
B.各营养级中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C.生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一部分能量
D.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生命活动需要的能 量少
[ 名 师 课 堂 教学] [人教 版]《 生态系 统的能 量流动 》优秀 课件1( 完整版 PPT)
2019-2020学年 人教版 必修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7张) 课件
相关 (2)生理
过程 2.能量的传递 (1)传递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 (2)传递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知识梳理 典例透析
(3)传递过程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知识梳理 典例透析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特别提醒由图解可以看出,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有三个去向: a.呼吸作用散失; b.被下一营养级同化(食物链的最后一个营养级除外); c.遗体、残骸等被分解者分解。 某营养级产生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被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知识梳理 典例透析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3.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输入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 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知识梳理 典例透析
三、生态金字塔
如果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 图,可形成一个能量金字塔。根据生态系统内各个营养级的生物数 量和生物量数值,可制成数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5.能量流动的特点:一是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也不能 循环流动;二是能量在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能量在相邻两个营 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
6.能量流动的模型:如果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的能量数 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形,叫做能量金字塔。在 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也就越多。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
每一级 每一营养级所 每一营养级生物个
的含义 含能量的多少 体的数目
生物量金字塔
生物量(现存生物有 机物的总质量)沿食 物链升高而逐级递 减 每一营养级生物的 有机物总量
过程 2.能量的传递 (1)传递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 (2)传递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知识梳理 典例透析
(3)传递过程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知识梳理 典例透析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特别提醒由图解可以看出,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有三个去向: a.呼吸作用散失; b.被下一营养级同化(食物链的最后一个营养级除外); c.遗体、残骸等被分解者分解。 某营养级产生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被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知识梳理 典例透析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3.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输入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 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知识梳理 典例透析
三、生态金字塔
如果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 图,可形成一个能量金字塔。根据生态系统内各个营养级的生物数 量和生物量数值,可制成数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5.能量流动的特点:一是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也不能 循环流动;二是能量在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能量在相邻两个营 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
6.能量流动的模型:如果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的能量数 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形,叫做能量金字塔。在 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也就越多。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
每一级 每一营养级所 每一营养级生物个
的含义 含能量的多少 体的数目
生物量金字塔
生物量(现存生物有 机物的总质量)沿食 物链升高而逐级递 减 每一营养级生物的 有机物总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什么? 生产者 ——太阳光能
4.来源:
4.各个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又是什么? 5.各营养级能量的去路有哪些? 5.去路: 被下一营养级的生物所利用 请以生产者(第一营养级)为例说明.
被分解者所利用
消费者 ——前一营养级
呼吸作用消耗
三、能量流动的特点
思考: 1.该生态 系统各营养级的 能量输入为多少 ? 各营养级的能量 去处? 2.计算各营养级 的传递效率?
鸟 昆虫 树
迁移创新:
1.为什么说“一山不容二虎”?
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和规律,
营养级越高,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老虎在生态系统
中几乎是最高营养级,通过食物链(网)流经老虎的 能量已减到很少的程度。因此,老虎的数量将是很少 的。故“一山不容二虎”有一定的生态学道理。
迁移创新:
2.食物链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 性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执教人 王成振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 性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012.3.7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
本节内容是人教社高中生物必修模块3第五章的 核心内容,. 亦是本章的重点,在教学中本节知识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和必修一模块《细胞代谢》 的知识联系密切,又直接关系到《生态系统的物质 循环》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学习,学科内综合 性强,理论联系实际紧密,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次级消费者
呼吸作用
生产者 (植物)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初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分解者
呼吸作用
小结
能量流动的过程
总结
⒈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太阳光能
2.起点: 生产者 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⒈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 3.流经生态系统总能量: 2.能量流动的起点和渠道是什么? 能的总量(约占1%)
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 统, 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 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 类最有益的部分。
迁移创新:
绿色植物→羚羊→猎豹 这条食物链中,猎豹增重1Kg,至少需 要消耗绿色植物______Kg。 X×20%×20%=1Kg X=25Kg
3.分解者分解
羚羊的能量到哪里去了
羚羊的摄入量就是羚 羊的同化量吗?
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能 量 在 第 二 营 养 级 中 的 变 化
粪便
初级消费者 摄入
分 解 者 利 用 呼 吸 作 用
散失
初级消费者 同化
遗体
残骸
用于生长 发育和繁殖
呼 吸 作 用
散失
次级消费者 摄入
(二)、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过程
2.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中,构成塔基的 一般是( B ) A.初级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 B.生产者 D.分解者
3.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总消耗 最少,人们应采用哪种食物结构( C )
A.以禽类、蛋类为主
B.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 C.以谷物和植物蛋白为主
D.以猪肉等家畜肉类为主
4、调查得知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共有4个 营养级(以a、b、c、d表示)。经测定一年中流 经这4个营养级的能量分别为:
营养级 a b c d
能量(J· m-2) 141.10×105 15.91×105 0.88×105 871.27×105
该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是(
A
)
A、 a C、 c
B、b D、d
谢
谢
生态系统能量 流动的特点及 形成原因
一、教材分析
4、重难点突破设计思路
利用多媒体课件为手段,借助于其 形象、直观、动态等多种功能使知识 结构一目了然,来突出重点。再通过 设疑、讨论、分析、爬黑板演示、教 师讲解等手段来强化知识,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 内容,在课前制定有针对性的学案, 并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授课中以多媒 体为辅助手段,采用问答式、讨论式、 探究式等各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更 加活跃,利用卡纸板等简单教具让学 生动手演示的方法将复杂问题形象化,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说教材 2、教学目标
知识与ຫໍສະໝຸດ 技能 过程和1、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方法
•通过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培养分 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 理解能量流动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及 价值观 应用,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一、教材分析
3、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难点
生态系统能量 流动的过程和 特点
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 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例如:“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 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 有益的部分。 如:农田生态系统中,怎样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
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清除杂草、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
牧民草原如何放牧,才能达到产畜量高
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
阅读P95 “能量流动的特点”, 总结讨论下列问题:
1.总结能量流动的特点? 2.讨论特点的形成原因?
三、能量流动的特点
1、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从生产者→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不可逆转,不能循环。
2、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传递率为 10%~20%。
三、能量流动的特点
思
考
阅读P94 “能量流动的过程”,总结下列问题:
• 1.能量是怎样输入生态系统的? • 2.能量流动的起点和渠道是什么? • 3.能量流动的过程是怎样的? • 4.能量是怎样散失的?
草的能量的去向
植物体有机物中的能量
供下一营养级摄入同化
呼吸消耗
分解者分解
草的能量的去向
1.呼吸消耗
2.供下一营养级摄入同化
1、单向流动原因 (1)相邻营养级生物间的营养关系不可逆 转,能量只能从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 (2)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无法被 重复利用。
2、逐级递减(10-20%)原因 (1)每个营养级都要呼吸消耗一部分能量; (2)分解者分解利用一部分能量; (3)每个营养级的能量总有一部分不能被 下一营养级利用。
由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 由低到高绘制的图形叫做能量金字塔.
说一说
能量金字塔可以说明 什么问题?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 级越多,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 消耗的能量就越多,能量流 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
5-9
1、逐级递减这一特点 与能量守恒定律矛盾吗?
2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营养 级的数量是否也呈金字塔?是否 存在特殊情况?
从能量传递的数量和效率看,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是逐
级递减的,单向不循环的,传递效率为10%-20%。
所以,食物链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到第五 营养级以后,可利用的能量已减少到不能维持其 生存的程度了。因为能量每流经一级都要丢失一 大部分,所以食物链越长,流量流失就越多。
四、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四、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又不会导致草场退化?
合理确定载畜量,灭鼠、灭虫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 概念:
散失的过程
本 节 知 识 体 系
过 生产者固定的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程 太阳能的总量
途径:食物链或食物网
能量的源头: 太阳能
能 沿食物链方向由低营 单向流动: 量 特 养级流向下一营养级 流 点 逐级递减: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 动 递减;传递效率10%~20%。 研究 意义
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
营养级 生产者
流入能量
流出能量 (输入后一个营 养级)
出入比 (传递效率)
464.6 62.8 12.6 14.6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分解者
62.8 12.6
13.52% 20.06%
1、完成上图的数据 ? 2、分析一个营养级能量的去路?解释传递效率为 何这么小? 3、总结能量流动的特点?讨论特点的形成原因?
三、说学法
通过思考、分析、讨论等 多种学习方法,让学生动脑思 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多 参与,多交流培养学生的参与 意识。
三、说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片段《非洲草原上猎豹捕食羚羊》
导入新课
三、说教学过程
(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 •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 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 统能量流动。
至多呢?
学以致用
• 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来解释为什么 “肉比粮食贵”?
学以致用:
• 如何解决当今世界的饥饿问题?
谢
谢
练习反馈:
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C A. 照射到该生态系统内所有植物体 叶面上的太阳能 B. 射进该系统的全部太阳能 C. 该系统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 能的总量 D. 生产者传递给消费者的全部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