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
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 -回复
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
《海边的曼彻斯特》是一部由肯·罗奇执导的电影,它以鲜明的画面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社区中人们的生活、痛苦和希望。
观看这部电影后,我深受触动,留下了许多感悟和思考。
首先,电影中的角色塑造非常真实和细腻。
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性格和故事,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冲突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能够感受到他们的困惑、痛苦和希望,他们的故事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共鸣。
其次,电影对社区的描绘非常真实而又贴近生活。
曼彻斯特这个小镇成为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和复杂关系的背景,社区中的人们相互依存,却又常常面临着痛苦和难题。
这种真实感让我对社区的重要性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此外,电影中的音乐和摄影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音乐的运用让情感更加深入人心,摄影的细腻和用光的巧妙传达了角色内心的情感和复杂性。
这些元素使得电影更加丰富多样,让观众更加沉浸其中。
总的来说,观看《海边的曼彻斯特》让我对人性和社会有了更多的思考。
这部电影通过真实而细腻的故事,揭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希望,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珍视和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
它给予了我对生活和人性的启发,让我更加珍惜和感恩身边的人和事。
文艺片《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
文艺片《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文艺片《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海边的曼彻斯特》没有幻想,没有改变,潮退后,他仍然回到他的那个老壳中,继续麻木地生活。
这样的结局不主流,不,就像一颗无法拔掉的刺,真实地梗在你的喉间,够你反刍好久。
文艺片《海边的曼彻斯特》一:像很多文艺片一样,本片开场非常“平常”,但一点也不“平淡”。
因为除了给出主角的日常工作,观众依然对他一无所知;敏感的观众,可以从很多场景和表演的细节,看出主角身上“有戏”,接下来,似乎可以期待很精彩的戏剧冲突。
影片接下来的情节,似乎也在逐渐揭示所谓“戏肉”,可能是一出家庭闹剧:这当中涉及到兄弟、夫妻、父子、叔侄的关系,其核心,可能是兄弟强加的对侄子的抚养权问题。
先不说后面的转折,影片前半段在展示这些表面情节时,若隐若现似乎有所保留。
比如,主角看起来比较怪,别人看他的眼光不一样,特别是家乡熟人对他的态度,总有一种热情中夹杂着担忧的神情,然后再回头细品,“热情”也变了味,依稀更多是“同情”。
再联系主角那种“近乡情怯”的表现,在“海边的曼彻斯特”那座小镇里,一定发生过什么事情让他难以忘怀。
这种对真相的期待,可能会让不耐烦的观众、有按“快进”的冲动。
但文艺片老饕们都懂,这种“欲盖弥彰”的隐忍,才是此类影片的魅力所在。
其中关键,在于编导得在“揭示”那一刻前、提供足够丰富的细节,一方面让观众的胃口越吊越高,另一方面,则为提升“揭示”的震撼效果,而暗自积蓄力量。
本片在这方面的动作,多半靠那些貌似不经意的“闪回”。
通过那些回忆场景,编导让观众了解了处于不同时期、处理不同关系时的主角,但这种了解,同时又被刻意局限在难以融合的范围内,观众虽说对主角过去的生活、以及他的个性了解更多,但这些细节还缺少一个担任连接——确切地说是“转折”——的关键节点;在这些有意制造的支离破碎细节中,编导无论是在情节演进节奏上,还是在观众的情绪上,都储备了足够的能量。
然后,那个“真相揭示”的一刻,果然来临了。
《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心得3篇
《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心得 (2)《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心得 (2)精选3篇(一)《海边的曼彻斯特》是一部由肯尼思·洛纳根执导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家庭在悲剧后恢复和重建的故事。
影片引人入胜的剧情和精彩的表演使我深受影响。
故事的主要人物是李·钱德勒,他在悲剧中失去了自己的三个孩子。
这场灾难让他陷入了极度的痛苦和内疚。
影片通过闪回的镜头逐渐揭示了悲剧的细节,使观众逐渐了解李的过去和他所承受的痛苦。
影片中的表演非常出色。
凯西·阿弗莱克扮演的李·钱德勒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通过精湛的演技传达出了李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内疚。
米歇尔·威廉姆斯饰演的李的前妻兰迪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在影片中展示了作为母亲和个体的内心矛盾和自责。
影片的拍摄手法也非常出色。
导演运用了一些特殊的镜头技巧来传达内心世界。
例如,他通过使用手持摄像机和快速剪辑展示了李心理的混乱和反复无常。
《海边的曼彻斯特》是一部深入探讨人类内心世界的电影。
影片探讨了悲剧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他们如何在惨痛经历后重建自己。
这部电影提醒我们重要的家庭关系和爱的力量。
总之,《海边的曼彻斯特》是一部令人难忘的电影。
它通过深入的剧情和出色的表演描绘了一个家庭的痛苦和复苏之旅。
这部电影不仅令人震撼,而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心得 (2)精选3篇(二)《海边的曼彻斯特》是一部令人震撼的电影。
故事以一位受过伤的年轻男子李(Casey Affleck饰)为中心展开,他在一场悲剧中失去了他的妻子和孩子。
随后,他被迫返回他在马萨诸塞州曼彻斯特的故乡,并与他的过去和家人重新建立联系。
这部电影通过深入的角色剖析和令人印象深刻的演技,展示了悲剧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Casey Affleck的表演十分出色,他成功地将李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内疚展现出来。
他的沉默和表情传达出了比言语更多的情感。
电影还通过多层次的叙事和闪回手法,揭示了李曾经发生的不幸事情,并且展示了他和他的家人之间的紧张关系。
伤痛与成长的新篇章《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
伤痛与成长的新篇章《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海边的曼彻斯特》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电影,它以其独特的方式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伤痛与成长。
导演肯尼斯·隆纳根以细腻的镜头语言和精准的剧情安排,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痛苦和希望的新篇章。
影片以曼彻斯特这个小镇为背景,讲述了一位叫李·钱德勒的男子的故事。
李曾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年轻人,但一场悲剧改变了他的一生。
他失去了妻子和三个孩子,沉浸在无尽的伤痛中。
电影通过回忆和现实的交错,逐渐展现出李如何在伤痛中寻找到新的生活出路。
李的伤痛不仅来自于亲人的离去,更来自于他对自己的内疚和自责。
他一直认为自己是家庭悲剧的罪魁祸首,无法原谅自己的过错。
这种内疚和自责使他变得孤僻和封闭,与他人保持着距离。
然而,当他的侄子帕特里克出现在他的生活中时,一切都开始慢慢改变。
帕特里克是一个聪明而叛逆的少年,他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和好奇心。
他对李的到来充满了期待,试图通过与李的接触来解开他内心的结。
在帕特里克的陪伴下,李逐渐打开了心扉,开始面对自己的过去和内心的伤痛。
他们之间的互动和对话,不仅让李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希望,也让他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意义。
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伤痛和成长历程。
李的前妻兰迪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热情的女性,但她也有着自己的秘密和痛苦。
她在与李的相处中展现出了对他的理解和宽容,帮助他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去和未来。
而帕特里克的父亲埃尔金则是一个无法摆脱过去阴影的人,他的故事展示了一个人如何在伤痛中迷失自我,并最终找到自己的出路。
《海边的曼彻斯特》通过对伤痛和成长的深入探讨,给观众带来了许多思考。
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伤痛和困扰,但只有勇于面对和接受这些伤痛,才能真正成长和找到内心的平静。
影片中的角色们通过彼此的陪伴和理解,找到了重新开始的勇气和力量。
影片的画面和音乐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导演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色和细腻的细节描绘,营造出了一种压抑而又真实的氛围。
勇敢的女性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
勇敢的女性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勇敢的女性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海边的曼彻斯特》这部电影,犹如一首舒缓而深沉的哀歌,它的每一个音符都触动着人们内心最柔软的角落。
而在这部影片中,女性角色的刻画,虽不似主角那般占据大量篇幅,却以其独特的坚韧与勇敢,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影片中的女性,面临着生活的重重困境,却从未轻言放弃。
她们在逆境中展现出的力量,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比如男主的前妻兰迪,曾经与男主共同经历了失去孩子的巨大痛苦,这段经历几乎摧毁了他们的婚姻和生活。
然而,兰迪在经历了漫长的悲伤与挣扎后,重新组建了家庭,有了新的孩子。
这并非是对过去的遗忘,而是一种勇敢的前行,一种在伤痛中寻找新的希望和生活的勇气。
兰迪这个角色让我看到了女性在面对人生重大挫折时的复杂情感。
她最初的愤怒、指责,到后来的愧疚、和解,每一种情绪的转变都是那么真实而深刻。
她在痛苦中迷失,又在迷失中努力找回自己。
她的勇敢在于能够直面过去的错误,敢于向男主表达自己的内心,这种坦诚需要巨大的勇气。
另一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女性是男主的嫂子。
在男主哥哥突然离世后,她不仅要独自承受失去爱人的痛苦,还要照顾两个孩子的生活。
生活的重压没有将她击垮,她以坚强的姿态支撑着这个家庭。
她的眼神中时常透露出疲惫,但更多的是坚定和不屈。
她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而是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
在这部电影中,女性的勇敢并非是那种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在平凡生活的琐碎中,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所展现出的韧性。
她们不抱怨命运的不公,不向困难低头,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家庭,守护着心中的那份爱与责任。
这些女性角色让我反思我们身边的女性。
在现实生活中,女性往往承担着多种角色,既是职业女性,又是妻子、母亲、女儿。
她们在工作中努力拼搏,追求自己的梦想;在家庭中默默付出,照顾家人的生活起居。
她们或许也会遭遇挫折,或许也会在深夜里独自哭泣,但第二天依然会微笑着面对生活。
这部电影让我更加理解女性的不易,也更加敬佩她们的勇敢。
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
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一):命运之舟何处去李敏最近,因为话题大王特朗普——这个搅动世界不得安宁的新任美国领导人的出现,让我们注意到美国这样一群人:”他们广泛分布在城镇、郊区、生锈的工业带、分布在中西部广大的土地上,虽眼界狭小、胸无大志,却勤劳地工作,忠实平淡地生活,恪守基督教传统的价值观,他们是真正的美国人,美国的力量正是来源于他们”,这群素来沉默无言,以白人为主的中下阶层美国人,推动特朗普走上总统宝座。
无独有偶,20xx年一部在西方电影界大受追捧的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反映的正是这个群体的普通美国人的生活。
当然不能说电影有意与政治挂钩,何况美国电影人是特朗普坚定的反对者。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出现这样一部影片,是美国电影艺术家敏锐地看到了一场正在或即将发生的”美国之痛”,他们忠实地纪录下如漫长冬日的阴湿寒冷中,普通美国人命运之舟该向何处去的焦虑、伤痛,失望与努力,孤独与互助的种种复杂感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世界的美国。
本片讲述在波士顿打工的李。
钱德勒收到挚爱的兄长突然去世的消息,奔赴老家曼彻斯特处理后事,哥哥生前离婚,遗留下未成年的儿子,在遗嘱里指定李担任其子监护人。
叔侄本来关系密切,但在去和留的问题上二人不能达成一致。
侄子不愿舍弃曼彻斯特熟悉温暖的生活圈子,而李也不能重回这个曾经的故乡,因为在这里,多年前由于他的疏忽,导致家中失火,三个年幼的儿女葬身火海,妻子也愤而离去。
他自杀未遂,心早已死去,只是如行尸走肉般活着,曼彻斯特的一切不断刺激着他的回忆。
影片的结构采用常见的”突发事故,重回故乡”的模式,矛盾焦点在处理后事过程中”去和留”的冲突,通过叔侄在现实中不断的误解、争执,引发出过去这个家族中每个人经历的坎坷经历,尤其是主人公李的不堪往事。
过去影响了现在的选择,现在又关照着逝去的一切,两条线的交织,把剧中人的命运和情感逐渐推向高处。
我们不得不说,即使是一个中规中矩的结构,它依旧是构架一部成熟影片的基础。
《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3篇-观后感.doc
《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3篇-观后感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讲述了李·钱德勒的侄子在他哥哥因病去世后作为监护人的故事。
这部电影在2016年获得了美国电影协会的十大电影奖,并在2017年6月获得了拖车行业的最佳独立电影拖车奖。
以下是对边肖导演的这部电影的简要评论。
欢迎阅读!《海边的曼彻斯特》看后的感受(1)这部电影的画面语言非常优美。
交替停靠的船只,滑翔的海鸥,蓝天和大海让我想到这是欧洲?特别是,故事的缓慢节奏导致了情感的一点一点的释放和扩展。
除了美国国旗、演员的口音和电影结尾出现的位置信息,它还涉及美国社会固有的其他方面:毒品、宗教信仰、家庭价值观,等等。
如果故事的情节是一步一步拍摄的,那就不那么令人印象深刻,甚至平庸。
奇妙的是叙事结构。
过去的片段流过人物的活动空间。
观众可以认为对英雄李的记忆是此时此地触发的,也可以认为那个时候和那个时刻的伤痕是被李撕裂的。
这是挑起两次争吵、折磨自己的英雄的常态。
事故发生后,当李去警察局接受询问后,抓起枪试图自杀时,随之而来的是失落和悔恨,这也解释了目前的自我隔离。
电影中几个无声的对话也很合适,旋律很酷,都非常小心。
《海边的曼彻斯特》(2)我已经连续写了几篇文章,但是我仍然觉得很难准确地表达我心中的想法。
书写的东西正在退化,人们越来越愿意接受视听的东西。
后者更直接,更容易接受。
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同一本书和由其制作的电影接受后者。
后者有太多强大的工具可以用来表达,尤其是音乐,一部好的影视作品,音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前者只能用文字来表达,这就需要更高的表达能力。
也许出于怀旧,我还是更喜欢写东西,毕竟,写作是普通人表达自己的最简单、最实用的工具。
让我们试着写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
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是它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是大多数人的普通生活。
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清洁工和管道工,他周围的亲戚和朋友都是我们生活中普通的人。
发生事故的哥哥+酗酒的嫂子+处于青春期的侄子+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奥斯卡大热影片《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
奥斯卡大热影片《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奥斯卡大热影片《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海边的曼彻斯特”的独特之处,正在于它不动声色地表现出,面对生命中最深刻的痛楚时,其悲恸和创伤导致更多人可能会被凝固在一个基本生活的水平,自我封闭在情感的牢笼,他不一定会去自我毁灭,不一定去用毒品和性作为出口,他只是无力和世界交互,他所有的温暖和爱已经被罪责和悔恨掏空了。
《海边的曼彻斯特》一:从听说有这么一片开始,就非常非常的期待,甚至于下载出来我还一直憋着熬着等澳洲上映,结果家门口的电影院根本不上其他院线排片又太差,忍无可忍还是在电脑上看了。
它对得起我期待了那么久和那么高的期待,但是我对不起它因为这么好的片子我居然看了下载。
剧本太好太好了,本身这种生活片就是我非常喜欢的类型,恰巧导演用了我最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整个故事讲得好极了,平静隐忍又抓人。
其实画面不如我想象中的那么漂亮,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我是在电脑上看的,镜头一直很喜欢给远景,印象中剧情片应该是喜欢给特写的,另外还有配乐不是太好,虽然我真的很喜欢背景的提琴声,但是有的地方使用得太突兀了,抢走了剧情想要表达的意境。
不过这些小小的瑕疵都不影响故事本身的出色,这个出色,并不是说它制造了多少悬念出现了多少意外,我觉得普通观众其实都能基本上猜出剧情的走向,但是让人感到愉快的地方在于,影片使用了一种让观看者可以感同身受的方法,本身同情同理就是一项非凡的能力,既然它能够带给我某种与之相关联某种我也是其中一份子的感情,那么这部影片本身也是非凡的。
我喜欢这种类型的片子是因为它不代表某种观念也不是高呼某种观点,它的美好在于它所讲的故事实在是太普通了,普通到我们到最后都会明白,这其实就是生活。
那些普通生命中不可抗拒的力量实在是太让人难过了,而影片的冲击力正是来自于我之前所提到的感同身受,那样的无能为力和无可奈何,人生就是有那么多无法跨过去的坎儿,那些不堪回首的记忆是你永远追悔莫及和无法和解的过去。
《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7篇)
《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7篇)《海边的曼彻斯特》是一部来自美国的家庭电影,信任许多小伙伴们都有看过,影片主要叙述了仆人公李·钱德勒在哥哥生病去世后作为监护人照看两个侄子的故事。
许多网友都对这部电影给出了特别不错的评价,一起来看看吧!这是一部冬天的电影,本以为只有在看那些南京南京或熔炉之类的电影后才会压抑之感,没想到却在看完这部电影后有如此淡淡的悲伤。
这不像是美国片,更像是欧洲的灰色节奏。
在穿插很多不能释怀的回忆片段中,可以看出火灾后男主完全放弃了活着的人生,行尸走肉般地生存着,被过去所束缚,不愿停留在家乡——海边的曼切斯特,而宁愿住在波士顿的地下室。
如果没有大哥的去世,我想他会这样始终在哀痛的沼泽里沉沦,结局是一枪崩了自己,像之前所尝试的那样。
电影最终男主将重回波士顿生活,新家有两个房间,只为侄子留个可以去的地方,在宁静的道路上与侄子玩耍棒球,在宁静的海上与侄子一起悄悄地钓鱼,就这样完毕了。
冬天,想要去一个有雪的地方,呼吸冷得让人颤抖的空气,感受飘雪的阴暗天空,任由天气放大自己内心的灰色心情,由于有些过去真的不能一句风轻云淡就淡忘。
《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篇二《海边的曼彻斯特》这部电影所叙述的故事,不是那些一贯的套路情节,它向我们叙述的是一个哀痛的故事——无论一个人如何努力去弥补、去挣扎,旧日的伤痛总是会重新浮出水面,而挥之不去。
初看这部电影时,我也有过怀疑,还不太明白它究竟讲了些什么,但随着一点点深入的了解,我慢慢懂得了一些,关于人生,或是关于生命的意义。
这部电影与别的电影不同的是,它向我们叙述的并不是一个人在受到很大打击后,从原来非常消极的生活状态中走出来,重新积极地面对生活,而是仆人公自始至终没有从过去的哀痛中走出来。
这引起了我们的思索,我们思索为什么电影会这样安排结局,却不知道这就是最真实的人生。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经受一些这样的事,或是父母的离去,或是孩子的离去,而真正发生这些事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能走出哀痛,重新开头生活?大多数人都会陷入过去的哀痛,选择躲避现实吧,就像电影里的仆人公一样。
《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3篇
影片《海边的曼彻斯特》讲述了李·钱德勒的哥哥因病去世之后,他作为监护人照顾侄子的故事。
该片获得2016美国电影协会十佳电影,2017年6月获得预告片界奥斯卡最佳独立电影预告片奖项。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部影片的,欢迎阅读!《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一)本片的画面语言十分唯美,码头上交错停靠的船只,滑翔的海鸥,和天海交织的碧蓝让我一度以为这是在欧洲?尤其是故事的节奏缓慢有致感情一点一点的释放外扩。
除了片中片尾出现的美国国旗,演员的口音,和地理位置的信息,它确实也涉及到美国社会固有的别的方面毒品、宗教信仰、观等等。
故事的情节如果按部就班连续拍下来并没有那么令人刮目相看,甚至平庸。
绝妙的一点便是叙事结构,过去的片段流动穿插在人物的活动空间中,观众既可以当作是此时此地触发了主人公Lee的回忆,又可以当作是彼时彼刻的伤痕被Lee一点点撕开。
这对于两度挑起争吵的主人公来说,自己折磨自己便是常态。
从出事后到警察局问话后Lee夺枪想要自杀的时候,失去和悔恨就如影随形,解释了一切当下的自我隔离。
影片中出现数次消音对话的片段也非常恰到好处,用清冷的旋律带过,无不用心至极。
《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二)连写好几篇文章了,但要把自己心中所想准确地表达出来,仍感觉吃力。
文字化的东西在退变,人们越来越乐于接受影音化的东西。
后者接受起来更直接更容易。
同样一本书和以此拍成的电影,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接受后者。
后者有太多种强大的可以用来借助表达的工具,尤其是音乐,一部好的影视作品,音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前者仅仅只能用文字一种表达方式,这对文字表达能力的要求得有多高。
也许出于怀旧,我仍然比较钟情于文字化的东西,毕竟文字是普通人用于表达自己最简单实用的工具。
还是试试来写写《海边的曼彻斯特》这部电影吧!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复制了我们生活中的一段,大多数人普通的生活。
男主角是个普通的清洁工管道工,周围的亲戚朋友也全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普通人,出事了的哥哥、酗酒的嫂子、正处青春期的侄子......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
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
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海边的曼彻斯特,这座位于英国西北部的城市,地处爱尔兰海岸,拥有美丽的海滩和壮观的海景。
我在这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假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篇观后感中,我将分享我在海边的曼彻斯特的体验和感受。
第一部分:迷人的海滩曼彻斯特的海滩是我所见过的最美丽的海滩之一。
细腻的沙滩延伸到海平面,呈现出金黄色的色调。
在阳光的照射下,沙滩上的颜色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令人心旷神怡。
游客们在海滩上漫步,享受阳光的温暖,感受海风的拂面。
沙滩上还有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如螃蟹、贝壳和小鱼。
我迷恋于在沙滩上捡拾贝壳的乐趣,每一个贝壳都仿佛是大海的礼物。
第二部分:壮丽的海景站在曼彻斯特的海边,远眺海面,我仿佛置身于无尽的宽阔之中。
碧蓝的海水与湛蓝的天空交相辉映,没有任何一座建筑物挡住了我对海洋的视野,只有一望无际的海洋和天空,让我感受到宇宙的广阔。
海面上波涛汹涌,掀起一片片白色的浪花,像是在同我打招呼,让我感到无比的宁静和放松。
第三部分:人与大海的亲密接触在曼彻斯特的海边,我有幸体验到了人与大海的亲密接触。
我参加了水上运动活动,如冲浪和帆船。
在学习冲浪的过程中,我才真正体会到大海的力量和惊人的能量。
站在冲浪板上,我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力,掌握平衡成为了一项挑战。
然而,当我成功地掌握了技巧,冲浪的快感令我难以忘怀。
帆船活动则让我领略到大海的广阔和自由,风吹拂着我的脸庞,我感受到了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
第四部分:曼彻斯特的文化与历史除了海滩和海景,曼彻斯特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正值我访问的时候,正好碰上了一场当地的艺术展览。
我参观了艺术馆,欣赏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品。
曼彻斯特还以其音乐产业而闻名,这里孕育了众多的音乐天才,如披头士乐队和石玫瑰乐队。
在这座城市里漫步,我能感受到融合了现代和传统的魅力。
第五部分:曼彻斯特的美食曼彻斯特拥有众多的美食选择,特别是海鲜。
我品尝了当地新鲜的海鲜,如龙虾和扇贝,口感鲜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六
《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故事大纲男主角李年轻时住在海边小镇曼彻斯特,为人颓废、好玩、没责任心,整日与损友为伍,因意外导致家中失火,造成三名子女死亡,妻子愤而离去,他逃往波士顿当物业维修技工,活在痛苦回忆中,把内疚与愤恨压抑,像行尸走肉般活着。
从小爱护他的哥哥病逝,遗下16岁读高中的反叛儿子帕特,李被迫回去处理哥哥身后事,同时也要面对自己的惨痛往事,受尽邻居和朋友的责备眼光。
哥哥留下遗嘱,要他当帕特的监护人,李本来不想留在这儿面对痛苦的回忆,所以提出在丧礼后让帕特随他往波士顿生活。
可惜帕特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有他自己的朋友,所以不愿离开,两人在这段时间相处得不算愉快。
随着李重新接触以前的朋友,再遇前妻,看到她的新生,得到她的谅解;也融入了帕特的生活,开始了跟侄子的心灵理解之旅,终于可以直面自己的过往。
故事结束时,李还是选择离开,但不再强迫帕特跟随,留下他在这里继续学业,并且着帕特假期时往波士顿探往他。
看来李即使未能完全康复过来,起码在若干程度上打开了心结。
拍摄手法影片使用大量的倒叙方法,把之前发生的事情,切割成众多的碎片,融入主角的后期生活当中,看起来有点松散零乱的感觉。
电影颇长,节奏平淡缓慢,靠男主角的演技来吸引观众投入故事当中。
幸好男主角表现尚可,所以也有观众说看得激动,甚至热泪盈眶,但对我来说,又实在无法认同。
至于男主角是否值得拿取奥斯卡,我看是见仁见智吧!我看美式文化在电影里面看到很多美国社会的现实情况和美国人的价值观,有些实在理解不来,更别说认同了,所以对影片中人的感情,没法做得到投入和欣赏。
估计一些看得感动的观众,也许对美式文化有较深的认识吧?譬如说,家庭成员之间的冷漠与疏离,不论是父子、夫妇或者兄弟之间,再推远一点到邻里、朋友之间,表面上的客套、礼貌,见面时亲切的拥抱,口口声声的‘我爱你’,其实有多少是发自内心而泽及他人的真挚感情?崇尚个人主义、重视权利和隐私的同时,自己内心的世界,又有多少拿出来与人分享呢?反正我感觉到的是,主角李也好,侄儿帕特也好,内心都是孤独的、痛苦的,像两个活火山,控制不来的时候,戾气就发泄在旁人身上,在酒吧打架、在球场打架,如出一辙。
海边的曼彻斯特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海边的曼彻斯特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海边的曼彻斯特》表达是人们内心深处的伤痛,展现了曲折的人生。
影片反复展现李到室外大袋大袋地扔垃圾的景象。
这里的垃圾也自然会跟内心的负面情绪联系在一起。
伤痛记忆正是如此,越想清除它就越发顽固地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如同梦魇一般。
作为观众的能时时刻刻感受到过往伤痛对于李的严重影响。
《海边的曼彻斯特》展现了生容易,活容易,生活真的不容易。
卡西·阿弗莱克演技太赞,把这个丧到极点的男人,演绎的令人感动。
好似黄昏的那道微光,张张慌慌,有些悲伤。
《海边的曼彻斯特》漫长沉闷却并不需要快进,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和自己和解,闪回穿插烘托了男主的情绪变化,卡西·阿弗莱克演的状态特别赞。
勇敢的女性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
勇敢的女性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勇敢的女性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海边的曼彻斯特》这部影片,以其细腻而深沉的情感刻画,缓缓地在观众心中掀起了波澜。
而在这波澜之中,女性角色的勇敢表现,犹如暗夜里的点点繁星,给人带来了无尽的思考与感动。
影片中的女性,并非传统意义上那种身披铠甲、勇往直前的英勇形象,但她们的勇敢却在生活的琐碎与磨难中,显得愈发真实和动人。
先说说兰迪,她是主角李·钱德勒的前妻。
曾经,他们共同经历了那场导致孩子丧生的悲剧,这段经历让他们的婚姻分崩离析。
然而,多年后再次相遇,兰迪展现出了一种令人敬佩的勇敢。
她勇敢地面对过去的伤痛,勇敢地向李表达了内心的愧疚和对他的思念。
她不再逃避,不再被过去的阴影所束缚,这种勇敢是一种自我救赎,也是对曾经爱情的尊重。
兰迪的勇敢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岁月的磨砺中逐渐成长起来的。
她从一个被悲伤击垮的女人,变成了一个能够坦然面对过去、拥抱未来的强者。
这种转变,让我们看到了女性在面对生活重创时所展现出的坚韧和顽强。
再看李的嫂子乔安妮,她在丈夫去世后,独自承担起了家庭的责任。
她要照顾孩子,要处理家庭的琐事,还要面对经济上的压力。
但她没有抱怨,没有退缩,默默地坚守着这个家。
她的勇敢,是一种默默付出的勇敢,是在平凡生活中坚守责任的勇敢。
她用自己的行动,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天空。
尽管生活充满了艰辛,但她始终保持着乐观和积极的态度。
她的笑容背后,是无数次的泪水和挣扎,但她依然选择了坚强地面对。
影片中的这些女性,她们的勇敢并非来自于外界的赞扬和认可,而是源于内心的力量。
她们在生活的困境中,没有选择放弃,没有选择逃避,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去抗争,去坚持。
这种勇敢,让我想起了现实生活中的无数女性。
她们或许是为了家庭放弃事业的母亲,或许是在工作中遭遇性别歧视却依然努力拼搏的职场女性,又或许是在逆境中勇敢追求爱情的姑娘。
她们的勇敢或许不为人知,或许不被理解,但她们依然坚定地走着自己的路。
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
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
《海边的曼彻斯特》是一部让人深思的电影,它通过讲述一个男人在波士顿附近的小镇上重新开始生活的故事,展现了人生的复杂和悲凉。
电影中,主人公李·钱德勒因为过去的错误而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无法摆脱内心的痛苦。
在失去妻子和孩子后,他决定离开波士顿,来到海边小镇开始新的生活。
在这里,他试图重新建立自己的生活,但过去的阴影始终无法摆脱。
电影的情节并不复杂,但导演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演员的出色表现,将主人公内心的挣扎和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
观众可以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无助和绝望,也能体会到他对新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电影中的一些细节也让人印象深刻。
比如,主人公经常去海边散步,看着远方的船只,思考着自己的过去和未来。
这些细节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迷茫,也让人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电影的结局也让人印象深刻。
主人公最终没有完全摆脱过去的阴影,但他学会了接受自己的过去,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这个结局让人感到悲凉,但也让人感到欣慰。
总的来说,《海边的曼彻斯特》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它通过讲述一个男人重新开始生活的故事,展现了人生的复杂和悲凉。
这部电影让人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也让人感到生活的真实和残酷。
如果你喜欢深入思考的电影,那么我推荐你一定要看这部电影。
《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
《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1Lee的形象总是伴随着冬天。
他是一个严肃的、粗鲁的、沉浸在无数的工作和积雪中的男人。
他的居所简陋到极致,他不奢求爱情,不追求工作的成功,他的生活只由重复的工作和酒精所构成。
在未揭露真相前,他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已经忘记如何生活的平庸的人。
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这种人。
所以实际上,这部电影逐层剥开的是这种平庸背后的故事,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表面下的真实。
正因为这种人的常见,这部电影才如此深入生活的核心,才会给我们一种痛苦却真实的感受。
一开始,平庸的Lee因为哥哥的死亡而被迫回到家乡曼彻斯特,接受侄子Patrick的监护权。
他必须回到那个他不小心引发火灾使儿女死亡,家庭崩析的地方,他一直想要逃避的地方。
当他踏上那条路的时候,过去的回忆开始以碎片的形式不断闪回,一些平静的片段,在影片的推进过程中悄无声息的出现、消失。
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得这些原本浸透痛苦的回忆被弱化了,就像是一些生命中不足为奇的的细节。
这些片段给我们的感觉是,痛苦就像一座巨大的冰山,它只露出一小部分,剩下的都悄无声息的掩藏在生活的深水下。
这让我们感觉到生活的不可抗拒。
痛苦的阴影也许一直在自己身上遮蔽着,但在其他人的眼里,这份阴影会逐渐被生活取代。
你能看到这个过程是如何清晰地发生,到最后你自己的痛苦变成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乏善可陈的苍白故事,或者到最后连自己也无力描述。
生活给我们的无力感在Lee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随着故事的展开,无力感和渺小感在放大,而Lee的形象正在逐渐变成同样无力的我们。
Lee的遭遇是沉痛的`。
即使时间逐渐掩埋了它,那份负疚感始终在Lee的心里燃烧,一直烧下去,一直出现在他的生活里。
而他无力抗拒生活。
哥哥的死亡逼迫他返乡,逼迫他直面自己,逼迫他在冷漠的世界中去发现自己——并不是治愈自己。
加缪说过,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病痛活下去。
因为在很多时候,所谓的时间良药并不起作用,我们需要的是在痛苦与生活间找到一个平衡。
《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三)
《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
《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
《海边的曼彻斯特》所聚焦的并非是那座自以的英国工业城市,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美国海边小镇,于此中这部作品的镜头虽然
美的明亮动人,但其所一展关乎生死离别的悲情,却成为了电影
深厚的情感沉淀,导演肯尼斯·罗纳根将一种类似于日本是枝裕
和的电影手法带入了此作,无可挑剔的剧本、镜头和节奏所酝酿
而出的情感,使如此的克制内敛且细腻真挚,让人在一座明媚平
凡的海滨之城中品尝到了当悲伤逆流成河后的生活真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导读:“海边的曼彻斯特”的独特之处,正在于它不动声色地表现出,面对生命中最深刻的痛楚时,其悲恸和创伤导致更多人可能会被凝固在一个基本生活的水平,自我封闭在情感的牢笼,他不一定会去自我毁灭,不一定去用和性作为出口,他只是无力和世界交互,他所有的温暖和爱已经被罪责和悔恨掏空了。
《海边的曼彻斯特》其貌不扬,也没有什么噱头。
这个有点拗口的片名其实就是个美国小镇的地名。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这部影片在去年的圣丹尼斯电影节上首映,口碑甚高但是传播度却很一般。
即便在有颁奖季前哨站之称的多伦多电影节上,这部影片在舆论中的提及率,也远远不及更有话题性的《爱乐之城》和《月光男孩》,但它的高水准是无可否认的。
它的故事是这样的:由于哥哥乔(凯勒·钱德勒)的离世,李·钱德勒(凯西·阿弗莱克)成为他16岁的侄子帕特里克(卢卡斯·赫奇斯)的法定监护人,他不得不回到家乡的小城市,他的生活也发生了改变。
是的,没有更多你需要记住的角色名字了(再加上一个吧,饰演她前妻兰迪的米歇尔·威廉姆斯)。
简单且生活气息浓厚的故事梗概,更容易让很多不明所以的观众望而却步。
很多人说到这部影片,都会加上一句“马
特·达蒙是这片子的制片人。
”
一部电影可能让你笑,让你哭,可能会让你看到大开眼界的画面,或者剧情跌宕起伏让你惊讶,也可能演员的表演令你动容。
这些其实都算不上是“好电影”的标准,可是一部“好电影”会包含以上的一切,更重要的是,它会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
这么说一点也不夸张。
在这137分钟之后(是的,这个片长的确令人望而生畏),你会像是和这部电影的主人公共度了一段时光,你慢慢了解他身上的故事,改变自己对他先入为主的看法,就像是在自己的生活中,认识了一个新朋友。
这个角色和人物是如此的鲜活和丰满,足以让你相信,在地球上的某个地方,可能就是那个美国麻省的海边小城,那位李·钱德勒和他的侄子在生活着。
你会好奇,他们今天过得怎么样?
和那些伟大的以塑造角色而著称的杰作一样(比如《肖申克的救赎》、比如《阿甘正传》),《海边的曼彻斯特》有着经典好莱坞电影的结构和特征,与此同时,本片在剧作上的高明和深厚功力,是这部影片出类拔萃的原因。
在这里,再和你分享一个判断好电影的标准:有多少剧情不是通过角色们的对白或者更粗暴的旁白、字幕来推进的?反过来说,也就是影片中的“潜台词”有多少?
《海边的曼彻斯特》叙事的方式,像是一部悬疑电影。
你在看影片的前15分钟时,会产生种种疑问:这个男人怎么面瘫成这样?怎么老拍这个水管工在铲雪?怎么他自己亲哥去世了他还能那么冷静?他还有良心吗?为什么别人说到他的时候都有异样的表情?他到底做了些什么?
对一个人进行先入为主的判断,甚至带有些恶意的猜测,和我们真实生活中的如出一辙。
《海边的曼彻斯特》另一个杰出的地方,是成为了那条生活的渐近线。
影片的叙事主线是李·钱德勒要处理哥哥的后事,他的侄子正值青春期,令人头疼。
暗线是他们俩之间的关系,一个叛逆的侄子和叔叔在这段相处时期闹出了许多矛盾和闹剧(比如他要让叔叔给自己睡姑娘打掩护)。
他们俩之间虽然常常不愉快,可是却彼此深爱着对方,也成为电影的一抹亮色。
生活总是比电影更加戏剧化的。
大多数陈词滥调的作品,只能用流于表面的情节和表情来“表演”。
可是电影里卡西·阿弗莱克和饰演自己前妻的米歇尔·威廉姆斯为数不多的几场对手戏,都堪称是影帝影后级别的发挥。
这两个令人心碎的角色把自己的悲伤和心中的真情隐藏得像是大洋中的冰山一样,更加令人动容。
说到这,你是不是又产生了疑问:他们因为什么而分离?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影片埋设下的最大伏笔,也会让你
对于这个人物的看法产生完全的改观。
在影片的中段,这个答案揭晓之后,之前的萦绕在李·钱德勒身上的一个个谜团都随之而解。
就像生活里,你和朋友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知道了彼此心中藏得最深的秘密,自此成为了挚友——李·钱德勒这个人物,在这一刻从电影里走进了你的心里。
每个人都一样,心中淤积的情绪需要宣泄的出口。
电影里,直到影片的末段,李·钱德勒在一次酒吧打架之后,突然哭泣。
那个时刻,你也会替他松一口气:哭吧,哭吧,别再憋着了。
一个时刻表现坚强的人,只有在最信任的人面前,才愿意放下伪装,露出脆弱的那一面。
角色和观众直接的关系,和故事发展一起递进着。
正因为如此,哪怕你知道了关于他的所有答案,哪怕你已经理解他现在的一切所作所为,可是当他说出全片最核心的那句台词:“对不起,我受不了( can’t beat it.)”的时候,你终于发现你永远没办法做到“感同身受”。
这才是这部电影最让人心碎的地方,也是最能打动我们的地方。
每个人的喜怒伤悲,都只能自己承受。
命运将你击倒的时候,无论选择振作、放弃、遗忘、逃避、为别人而活着……选择权都在你自己的手上。
生活的确要继续,可是生活的目的在哪?这是故事最后给我们留下的伏笔。
好电影就是这样,说得有限,但是给你带来的影响却很
深远。
我还记得我在看完之后的好几天时间里,都沉浸在整部影片之中,相信你也会是如此。
当然,影片也不是完美无瑕。
比如影片的配乐有些喧宾夺主,太过精明以至于容易让人产生一些反感的情绪。
对于结尾的处理手法,看法也会是见仁见智的。
电影收尾在一个带有些许暗示性的镜头,把影片的情绪陡然提升起来。
不过这些都是导演的选择,并不影响整部影片的出色水准。
影片的亮点还有很多,很多细节都令人回味。
比如哥哥乔的温暖和细腻,他虽然戏份不多,可是形象非常丰满。
弟弟生无可恋,住进了地下室(电影开头拍他天天铲雪的地方,就是那个房间唯一的窗子),哥哥来看他,二话不说,拖他去买了几件家具:“这才有点家的感觉。
”
侄子帕特里克叛逆又可爱,其实内心也非常爱自己的叔叔——叔叔不让他和他的小女朋友在家过夜,没有什么原因,就是不让。
他抱怨了两句,然后乖乖让小女友回家了。
最后,说一句题外话。
当初本片是由马特·达蒙自导自演,后来因为没有时间才变成只当制片人。
如今看看卡西·阿弗莱克在电影里的大师级表演,让你还有些庆幸马特·达蒙太忙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