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午荷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2012现代文阅读一: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_(1)

2012现代文阅读一: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_(1)

《捧与挖》[答案] 15. 答:先从中国人一贯的做法引出下文,提出人们有 爱“捧”的习惯,并指出“捧”的实质和后果,并 举三例给予佐证; 而后提出“挖”的观点和具体做法; 最后再回到批判现实中来,收束全文。 16.答:前者,“捧”使人起贪心,危害个人; 中者,“捧”使好人变坏人,善人变恶人,危害一 方; 后者,“捧”使祸害更大,如河水决堤,危害一片。 三例证之间存在由范围小到范围大、由个体危 害到全民危害程度递增的递进关系。
小说:按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顺序 结构全文。 散文:主要分叙事性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 和哲理散文。 散文要抓住线索,才能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 文章的立意。 记事散文:以事件发展(时间)为线索,偏重对 事件的叙述。 记人散文,以人物活动为线索。 写景散文: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 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 哲理散文:以事理为线索。
考题回放
• 2010湖南《一朵午荷》
• 16.纵观全文,谈谈标题“一朵午荷”中“午”的含 义。(4分) 17.简要归纳画线段落的段意,并简析该段在全文结 构上的作用。(4分) 18.概述文章所表现的荷之美。(6分)
19.结合两次观荷,谈谈“我”在思索“欣赏别人的 孤寂是一种罪恶”这句话的过程中,思绪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8分)
• 以《一朵午荷》为例,从过渡段入手, 再结合关键词“但” 和“再” ,就能将 全文分成两段。 • 先写第一次观荷。 • 再写第二次观荷。
先写第一次观荷时荷花的外形美及作者的疑惑与思索 再写第二次观荷时荷花的精神美 及作者的感悟与讴歌
分别概括两段的大意,就是文章的结构。
答题的两种模式﹙套路﹚ :1、先写……;接着写……; 然后写……;最后写……。2、用——连接每部分的内容。

掌握阅读散文的三个步骤

掌握阅读散文的三个步骤

掌握阅读散文的三个步骤作者:彭宏来源:《高中生·高考指导》2013年第05期编者按:散文是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

比如湖南卷,自从自主命题以来,考查的一直是散文。

散文取材广泛自由,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形散神不散,导致考生阅读时难以把握内容。

散文阅读设题角度多变,注重考查能力,导致很多考生答题时不能答到要点。

所以,考生应该对备考散文阅读题加以重视。

近年来,以散文为阅读材料检测现代文阅读能力的题目,几乎成了全国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必考题,且在分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湖南卷也不例外。

不过,形散神不散的特征增加了散文的阅读难度,考场上有的考生读了散文选文后,往往不知所云,不得要领,硬着头皮答题,结果答不到要点上,得到的分数自然不多。

因此,研究散文阅读的规律、技巧,对于考生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都是十分重要的。

考生可以按照以下三个步骤,快速、准确地读懂散文:解读标题,理清脉络,抓关键词句。

一篇文章的标题,往往提供阅读的线索,揭示写作对象、写作内容等重要信息,与文章的主题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阅读散文应该从关注标题开始。

1.关注标题中出现的写作对象从湖南卷的情况来看,所选散文一般涉及名家,且标题直接点出文章所写作的对象。

比如,2005年高考的选文《贝多芬:一个巨人》(作者为何为)、2007年高考的选文《忆刘半农君》(作者为鲁迅)、2009年高考的选文《云南看云》(作者为沈从文)、2010年高考的选文《一朵午荷》(作者为洛夫)、2011年高考的选文《想飞》(作者为徐志摩)、2012年高考的选文《忆韦素园君》(作者为鲁迅)等。

考生阅读时应该特别关注写作对象的特点,探究作者为何写这一对象,还要特别关注对象前添加的修饰或者限制性词语,结合文章内容仔细揣摩其内在的含义,明确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

例如,《贝多芬:一个巨人》中“巨人”一词的情感定位,《忆刘半农君》中饱含深情的“忆”字,《一朵午荷》中“午”的特定含义,《想飞》中“想”所蕴含的向往和热情。

一朵午荷

一朵午荷

一、导入一说到荷花,我们就会想到一位美丽动人冰清玉洁的婀娜仙子,爱荷的人,应该爱她的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

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李商隐:秋荫不散霜飞晚, 留得枯荷听雨声。

《爱莲说》宋•周敦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古人欣赏荷,大多是因为它美的形象,高贵的特质,那么洛夫笔下的荷花,又是怎样的情致风韵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学习《一朵午荷》。

二、作者:洛夫。

首先是个是台湾现代诗坛最杰出和最具震撼力的诗人。

敏感和孤独的诗人特质。

其次他是个游子,1928年出生在湖南,21岁1949年就前往台湾,一直定居于台湾,写此文时,已经51岁,年届知天命的洛夫,在经历了太多的人事沧桑之后,他的身在天涯,但情在中华。

73岁时,3000行的长诗《漂木》,震惊世界华语诗坛。

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就是以漂木为象征,不仅写自己,还演绎了海外中华儿女漂泊的生活和孤寂的内心世界。

二、洛夫有两次观荷经历,我们来看看时间、动机、心情各有什么不同。

时间、动机、心情第一次:夏日午后雨天、突然想到去、感动怔住偶观第二次:秋末午后诚心看访、惊喜得手足无措专访三、细读课文,品析第一次看荷花看到了怎样的荷花?手法:1、对比:印象中与看到的荷、雨势大与荷花的矫健2、虚实结合:印象中与看到的荷3、拟人:风雨中伟岸、挺拔的场景四、第二次看荷花如果说偶观荷叶,我们感受到作者在欣赏荷花的孤寂美中收获了感动,那接下来的,专访荷花,作者又是如何收获惊喜的呢?。

1、作者诚心去看荷,看到怎样的荷呢?如:满池涌动的青叶,花彻底没了,只有枯干的莲蓬,营养不良的,不丰腴的,孤绝之美。

2、主要手法:拟人,写出了荷的自在激情,充满了生活的活力,3、为什么惊喜的手足无措起来?(1)写出了洛夫的内心的孤寂,在荷身上找了知音。

荷阅读答案

荷阅读答案

荷阅读答案荷阅读答案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你所见过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荷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荷阅读答案111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16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异香。

⑤芙渠:荷花。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4分)⑴不蔓不枝()⑵陶后鲜有闻()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何陋之有水陆草木之花B.有仙则名名之者谁C.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神情与苏黄不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荷塘月色》练习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版含答案

《荷塘月色》练习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第一单元第1课荷塘月色习题练习三(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不含比喻的一项是()A.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B.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C.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D.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2.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B.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C.我是怎样思念你呀,银杏!D.广义的散文,包括杂文、随笔、通讯、报告文学、回忆录等……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晚会上,《花好月圆》《十面埋伏》《二泉映月》《渔舟唱晚》等一首首耳熟能详的名曲,让观众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B.李刚天不亮就打扫卫生,同学们到教室时,他早隐隐约约地把卫生整理好了。

C.这群姑娘穿上时装,亭亭玉立,翩然若仙,更增添了节日的欢庆气氛。

D.那座房子因年久失修,天花板上斑驳陆离,好像要裂开的样子。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凤阳“六·二一”爆炸事故领导小组已开始对遇难家属进行耐心细致的理赔政策解释工作。

B.欧阳中石在接受采访时曾说,不仅季羡林先生是一个学贯中西的大家,也是一个纯真圣洁的人。

C.今年第3号热带风暴“莲花”于8时30分在福建晋江登陆,当地政府采取措施防止避免热带风暴登陆后产生的地质灾害等次生灾害。

D.有的同学认为,反正老师要讲,课前预习是多余的;有些则认为,反正有些内容看不懂,预习等于“瞎子点灯白费蜡”……往往这些看法是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之一。

5.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________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________起在荷塘里。

(2)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________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1单元 单元质量检测及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1单元 单元质量检测及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单元单元质量检测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A.点缀(zhuì)袅娜(niǎo)弥漫(ní)脉脉含情(mài)B.处理(chù)颤栗(zhàn)霎时(shà)蓊蓊郁郁(wěng)C.混沌(dùn)落蕊(ruǐ)房檩(lǐn)揠苗助长(yà)D.曲折(qū)茎叶(jìng)倩影(qiàn)纤尘不染(xiā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脉博精彩参差斑驳惹是生非B. 掂记苍茫梳梳落落平平仄仄C. 箫索嘶叫一泻千里以逸待劳D. 瞥见婆娑急不暇择视同至宝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古时指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

B. 但杨柳的丰姿..(变化丰富多彩),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C. 可是这秋的深味..(深层浓厚的味道),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D. 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大致的轮廓)罢了。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茅台将申请奢侈品资格”的消息让茅台集团进退维谷....,集团既想打造国际品牌,又想实现“让老百姓喝得起”的承诺。

B.中国男排的唯一希望就是获得亚洲第一的排名,但从本届世界杯赛的表现看,中国队获得亚洲第一的可能性凤毛麟角....。

C.在我国,每天有数百万中小学生乘坐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各类校车上下学,因车体不达标而引发的校车事故信手拈来....。

D.国有银行开始清理国有工商业的不良债务,冲销了大约200亿元,但对国有企业的巨大账额来说,这实在是螳臂当车....。

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海棠花①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

这使我想到自己故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花,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了。

②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

⑤似乎这样的夏天也没有能过几个。

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我这样做。

而且祖国又时来入梦,使我这万里外的游子心情不能平静。

就这样,在幻想和现实之间,在祖国和异域之间,我的思想在挣扎着。

不知道怎样一来,一下子就过了六年。

⑧在这垂尽的五月天,当自己心里填满了忧愁的时候,有这么一团十分浓烈的乡思压在心头,令人感到痛苦。

同时我却又爱惜这一点儿乡思,欣赏这一点儿乡思。

它使我想到:我是一个有故乡和祖国的人。

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他们却近在眼前。

我离开他们的时间愈远,他们却离我愈近。

我的祖国正在苦难中,我是多么想看到他呀!把祖国召唤到我眼前来的,似乎就是海棠花,我应该感激它才是。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章串联起作者生命中从故乡到异域的一些片段,运用了首尾照应寓情于物的手法。

B.第②段写作者故乡单调的房顶及同样单调的海景,透现出家中海棠花晚霞般的绚烂。

C.作者虽然十分渴望“从现在要仔仔细细得过日子”,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未能如愿”。

D.上世纪30年代赴德国留学的作者始终用苦行者的精神钻研学问,以致无暇顾及海棠花。

E.文章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映了作者对战争年代德国社会现实的思考与省察。

16. 答案:(4分)A C17.通过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7分)①文章第段开头说“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作者与海棠花真的是“无缘”吗?为什么?(3分)17.答案:①并非无缘。

文中的一些片段看似与海棠花无缘,但海棠花最终唤醒了作者浓烈的相思,使“有缘”构成了文章的归终点。

②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4分)答案:②海棠花构成了文章的行文线索。

2021荷花现代文节选阅读理解答案

2021荷花现代文节选阅读理解答案

2021荷花现代文节选阅读理解答案语文阅读理解主观性强,学生答题时要将主观题客观化,即要在文中找到客观依据。

备考中,不鼓励“题海战术”,阅读的质量才是最重要的。

下面是整理的荷花现代文节选阅读理解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荷花现代文节选阅读理解答案•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一阵微风吹来,我就_____,雪白的衣裳_____。

不光是我一朵,_____的荷花都在舞蹈。

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蜓飞过来( )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 )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1.在“——”上把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2.在( )里加上标点。

3.想象一下,如果你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蜻蜓和小鱼会来告诉你什么?参考答案:1.翩翩起舞随风飘动一池2. ,。

,。

,….….3.略阅读答题技巧1、理清文章的思路。

文章的每一段、每一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是行之有效的。

2、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

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

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3、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

第一遍是速读,重点是理解文章的体裁。

答题时切忌还没完整的阅读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

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做初中阅读理解时,先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4、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语文阅读理解的方法1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含义1、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

散文阅读教案

散文阅读教案

文学类文章之散文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散文的基础知识,学习读懂一篇散文的常用方法。

2、了解文学类文本中散文在高考中常考题型及设题角度。

3、通过典例探究,掌握相关题型的答题方法和技巧,通过相应练习提升阅读与解题能力。

重点和难点:掌握知识体系,掌握答题方法和技巧。

课时安排:十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散文的基础知识,学会整体把握散文主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了解散文的文体特征随着高考语文试卷文学性的强化,散文这种文体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许多感情真挚、文学色彩浓郁、富有时代气息的散文佳作都成了命题者的首选材料。

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类考的大多是散文。

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或自然景观,深入挖掘其中的真谛、哲理,真挚表达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散文的基本特征是“形散神不散”。

“形散”表现在: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所谓“神不散”,就是文章主题集中鲜明。

散文的基本类型有:①记叙性散文—记人叙事—细节描写—反映世态——《春》②抒情性散文—咏物状景—借物抒情—言志抒情——《兰州六月荔枝丹》③议论性散文—议论见长—典型言行—杂感随想《人是思想的苇草》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类考查散文,题型变化不大,难度逐步降低。

但从学生的解题情况看,得分率普遍较低,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究其原因,不外有两个方面:一是高考散文阅读题的测试要求,学生并不完全明确,以致训练无的放矢;一是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学生未能熟练掌握,以致解题跟着感觉走。

二、点击考点:(一)考纲要求: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高考散文阅读重点考查评价鉴赏能力,即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的能力。

一朵午荷高中读本

一朵午荷高中读本

鲁迅散文《秋叶》赏析:这是一篇寓意深刻、意境独特的散文。

它写法朦胧,以象征的手法,借景抒情,以物言志,寄托了自己与黑暗势力抗争,在艰难中顽强求索的精神,也让我读出一丝淡淡的忧伤。

全篇处处在写景,其实处处可见抒情主人公的心态。

文中一直有一个隐隐的“我”,通过描写“我”眼中的景,表达“我”的观感。

文章开篇便出现“我”,在观察室外景物时隐隐现出一个怀着沉重而愤懑的心情的孤独者形象;转身到室内后,心情开始有些轻松,到最后,“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已经不再讳言“敬奠”,表明了态度。

此时此刻你会感觉到在昏暗的灯光的背景中,一个孤独的思想者形象出现在你面前。

文章看似写秋夜的景物,很散乱,难以把握,但由于有感情的线索,散乱的景物就有机地组成一体了。

每一个节点都巧妙的过渡衔接。

第一段点明枣树,第二段便描写枣树上面的夜空;第二段末说夜空将繁霜洒在野花草上,便有了第三段对小粉红花的描写。

写夜游的恶鸟是从室外向室内的过度。

先写回到室内旋亮灯火,于是有了扑灯的小青虫;写小青虫,便有了“敬奠”之情。

这种过渡转接,自然、畅达而紧凑。

句子赏析:“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一开头就定下了这冷静-阴郁的调子,隐约反映他内心的孤独,给读者带来一种孤寂的寒意。

“秋后要有春”的小粉红花,那做着“春后还有秋”的梦的落叶,传达着作家的心声。

“后窗的玻璃上丁丁地响,还有许多小飞虫乱撞。

”小飞虫向往着光,追求真理和光明。

《好的故事》《好的故事〉作为鲁迅相声的一片富有散文诗性质的短文,篇幅并不长,总共不到八百字。

文中所描写的景物(我板书):小船,山阴道,新禾,草,花,,乌桕,鸡,狗,斜栏,农夫,村妇村女,茅屋,塔,晒着的衣裳,簔笠,天,去,竹,小河,萍草,游鱼……。

”文章对这些景物的描写很生动,景色明朗,充满温暖愉悦的情绪.看出鲁迅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3分,共计15分)1.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所以它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做成一圈涂漫得很坚固的墙壁,以求适于上下爬行。

B. 每年蝉的初次出现是在夏至。

在阳光暴晒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圆孔,孔口于地面相平。

C.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D.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答案】A【解析】A项,“涂漫”应写作“涂墁”。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画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涯(qún yǐ pái yá)。

B. 河水萦带(yǐng dài),群山纠纷。

C. 浩浩乎!平沙无垠,敻(xuàn)不见人。

D.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dì qiào)寻求宝藏。

【答案】D【解析】A项,“群蚁排涯”应写作“群蚁排衙”。

B项,“萦带”应读作“yíng dài”。

C项,“敻不见人”的“敻”应读作“xiòng”。

故选D。

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社戏》中鲁迅通过回忆自己小时候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留恋之情。

B. 《回延安》一文中,作者回忆了延安的战斗生活,赞美了延安的巨变,展望了延安的未来,抒发了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C.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他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等,本文出自《陶渊明集》。

D. 《安塞腰鼓》主要使用了对比、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歌颂了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表达了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愿望。

云南省开远四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云南省开远四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说明: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及答卷卡三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47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在答卷卡填上自己的班级、姓名。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将答案选项填入答卷卡选择题答案栏上,答在其它位置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只须将答卷卡收回。
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
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
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正确的观点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客观实际中来的。我们在研究任何一个问题的时候,都要从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出
发,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给以科学的分析,然后才能在这问题上形成正确的观点。而
我们要把正确的观点传达出来,也是离不开材料的。
写作(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抄袭。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开远市第四中学2013-2014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答卷卡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考号、姓名等项目认真填写在密封线内的指定位置。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卷卡内,填写在答卷卡密封线内答案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卷卡,试卷请妥善保存。 选择题 共20分 一、选择题答案表(每小题2分) 题号12345615161718答案非选择题 共80分 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3分)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3分) 8、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 些感情?请简要赏析。纵观全文,谈谈标题“一朵午荷”中“午”的含义。(4分) 简要归纳画线段落的段意,并简析该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4分) 概述文章所表现的荷之美。(分) 14、结合两次观荷,谈谈“我”在思索“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这句话的过程中,思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分) 答案 选择题 C(C是说《国语》赢得“春秋外传”的声誉.不是解说原因的。) D(“唯一标准”的说法不符合文意) 3.D(A.说法太绝对,文中无据:B.“《国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的说法不正确;C.“《国语》自成一体”说 法有误。) 4.C 5.B 6.B 15.A 16.D 17.C 18.A 翻译。 (1)而祖母刘氏很早就疾病缠身,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离开过她。 (2)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 报告申诉又不见准许。 诗歌鉴赏 默写 眄庭柯以怡颜 潦水尽而寒潭清 悟已往之不谏 落霞与孤鹜齐飞 (5)云无心以出岫 现代文阅读 11.答:明指“我”欣赏池荷的时间;暗寓荷的生命状态,虽已由“喧哗”走向“寥落”,“将谢而未谢”,但它 安静地等待来年再唱,在我心中永远是盛开的。 12.答:通过“诚心” “紧张”等描摹“我”的心理,表明第二次看荷前“我”的心理准备和心理期待,该段是全 文的关节所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我真正懂得荷,是在今年一个秋末的下午”紧承上文,而“再轻 步向荷池走去”则引领下文。 13.答:①形象美:由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所呈现出来的自然美;亭亭玉立中的韵致美;在雨中英姿勃 发的矫健美。 ②精神美:风雨中伟岸、挺拔的气质美;将谢未谢而安静温柔的孤寂美;接受命运安排,等待生命第二次接唱的平 和美。 14.答:第一次观荷,面对雨中之荷矫健、挺拔、矜持的形象,听到“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我”有些 不解,这引起了“我”的思索,也引发了“我”第二次诚心观荷。第二次观荷在花残季节,面对“空虚向我袭来 ”,“残荷来欣赏我的孤寂”,“我”由此悟出“兴衰无非都是生命过程中的一部分”,从而认识到“孤寂也并不就是 一种羞耻”,欣赏孤寂也不是“一种罪恶”,生命在澄明的自我观照中得到升华,两次观荷,围绕“欣赏别人的孤寂是

高考试题《一朵午荷》

高考试题《一朵午荷》

16.纵观全文,谈谈标题“一朵午荷”中“午”的含义。

(4分)17.简要归纳画线段落的段意,并简析该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4分)18.概述文章所表现的荷之美。

(6分)19.结合两次观荷,谈谈“我”在思索“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这句话的过程中,思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8分)16、答:明指“我”欣赏池荷的时间;暗寓荷的生命状态,虽已由“喧哗”走向“寥落”,“将谢而未谢”,但它安静地等待来年再唱,在“我”心中永远是“盛开的”。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的“午”的含义。

这是非常典型的“炼字型”题,答题就从其本义和象征义入手来答:“午”的本义是指这朵荷花是在午后这个时间看到的,而其象征义则是这朵荷花像时间停留在午后,永远不会凋谢。

这两点是很容易答出来的。

17、答:通过“诚心”、“紧张”等描摹“我”的心理,表明第二次看荷前“我”的心理准备和心理期待。

该段是全文的关节所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我真正懂得荷,是在今年一个秋末的下午”紧承上文,而“再轻步向荷池走去”则引领下文。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画线段落的段意,并简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而放在文章中间的段落,一定就是——“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这一段文字中的“诚心……心里有了准备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而心理描写的作用就是突现人物当时的内心世界,于是这一题的4分又可以搞定。

18、答:①形象美:由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所呈现出来的自然美;亭亭玉立中的韵致美;在雨中英姿勃发的矫健美。

②精神美:风雨中伟岸、挺拔的气质美;将谢未谢而安静温柔的孤寂美;接受命运安排,等待生命第二次接唱的平和美。

解析:本题考查形象分析,分析荷花的美。

考的是文章中所描绘的荷花之美以及更重要的一点:荷花所体现出来的精神美。

很多考生都会答到第一点3分那就是荷花天然去雕饰的优雅气质和在风雨中的坚强身影,但是出题者还故意留下一个3分的缺口,那就是托物言志——“事物的精神美”。

所以,我们还要答上,荷花在风雨中所坚忍不拔的身影所体现出来的刚毅、坚强的精神的美。

202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过渡段(中间段)的作用(试题版)(附答案)

202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过渡段(中间段)的作用(试题版)(附答案)

2021年高考考点:过渡段(中间段)的作用(试题版)考点:1.过渡句与过渡段的作用——承上启下(1)结构上(2)内容上2.易错点(1)总结上文……内容,同时为下文……内容埋下伏笔。

(2)承上——总结,对比(3)启下——原因,转折(4)内容上——逐层递进(5)对什么的叙述或描写,看似与主旨无关,实则为下文的什么内容(主旨)层层铺垫蓄势。

(6)语句在文中的作用——深化文意,铺垫,凸显人物(7)充实某方面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8)过渡舒缓节奏一、教材示例(一)屈原《离骚》(节选):古诗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示例】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注释】惟,思。

零落,飘零,坠落。

美人,喻指君主。

一说,美人是自喻。

迟暮,指年老。

迟,晚。

【解读】屈原看到时光易逝,担心国君易老、昏聩(kuì)误国、保守落后(诗人感叹岁月无情,来日无多的比喻)。

【问题】“惟草木之零落,恐美人之迟暮”在行文上有何作用?【答案】①起过渡作用,诗歌至此方入题。

②它引出了楚王不举贤能则将灭亡的道理,并开启下文,抒发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易错点】二、承上与启下的具体内容(一)任林举《山的意念》(散文)山的意念任林举①云雾弥漫的早晨,我站在谷底,望着四站娘山。

我将以人类的名义,但以山的方式去感悟、理解这座圣山。

②想雪山上当初的那滴水,用佛教的术语描述,不过也就是微微一念。

但只因为这一念指向了低处,指向了大地,遇到了泥土,一个简单的念想就逐渐变得成熟、复杂,以至于浩浩繁繁、不同寻常。

③接照人的逻辑推测,山的最初一念,一定是凌厉而又无声的,最多也就是以滴滴答答的方式向下,实施着渗透或滋润。

一朵午荷课件

一朵午荷课件

风格
? 正是这样一篇看似自由现代,实则古典含 蓄,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深情缠绵,看似朴 实无华实则哲思深远的美文。
? 文章的的语言、情感、意象之美都值得深 味。
? 1、语言虽然清淡,哲思更为深远。
? 深刻的哲理:兴衰无非都是生命过程中的 一部分。爱生命就要爱生命的全过程。一 朵午荷的出现,不仅让诗人走向内心,深 入生命的底层,更在时间的意义上揭示关 于宇宙规律的哲学命题。以平淡自然的语 言所表达的却是一种平和与淡定 。这是一 种寓于平淡中的透彻,是一种透彻带来的 深情。
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这句话的过程 中,思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8分)
? 1.纵观全文,谈谈标题“一朵午荷”中 “午”的含义。(4分)
? ①明指“我”欣赏池荷的时间; ? ②暗寓荷的生命状态,虽已由“喧哗”走
向“寥落”,“将谢而未谢” ,但它安静 地等待来年再唱,在“我”心中永远是 “盛开的”。
? ①第一次观荷,面对雨中之荷矫健、挺拔、矜持 的形象,听到“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 ”, “我”有些不解,这引起了“我”的思索,也引 发了“我”第二次诚心观荷。
? ②第二次观荷在花残季节,面对“空虚向我袭 来”,“残荷来欣赏我的孤寂”,“ 我”由此悟 出“兴衰无非都是生命过程中的一部分”,从而 认识到“孤寂也并不就是一种羞耻”,欣赏孤寂 也不是“一种罪恶”,生命在澄明的自我观照中 得到升华,
?
众荷喧哗
?
你是喧哗的荷池中
?
而你是挨我最近
?
一朵最最安静的
?
最静,最最温婉的一朵
?
夕阳
?
要看,就看荷去吧
?
蝉鸣依旧
?
我就喜欢看你撑着一把碧油伞 ?
依旧如你独立众荷中时的寂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朵午荷阅读答案
这是去夏九月间的旧事,我们为了荷花与爱情的关系,曾发生过一次温和的争辩。

“爱荷的人不但爱它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也爱它夏天的喧哗,爱它秋季的寥落,甚至觉得连喂养它的那池污泥也污得有些道理。


“花凋了呢?”
“爱它的翠叶田田。


“叶残了呢?”
“听打在上面的雨声呀!”
“这种结论岂不太过罗曼蒂克。


“你认为……?”
“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


记得那是一个落着小雨的下午,午睡醒来,突然想到去博物馆参观一位朋友的画展。

为了喜欢那份凉意,手里的伞一直未曾撑开,冷雨溜进颈子里,竟会引起一阵小小的惊喜。

沿着南海路走过去,一辆红色计程车侧身驰过,溅了我一裤脚的泥水。

抵达画廊时,正在口袋里乱掏,你突然在我面前出现,并递过来一块雪白的手帕。

老是喜欢做一些平淡而又惊人的事,我心想。

这时,室外的雨势越来越大,群马奔腾,众鼓齐擂,整个世界茏罩在一阵阵激越的杀伐声中,但极度的喧嚣中又有着出奇的静。

我们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相偕跨进了面对植物园的阳台。

“快过来看!”你靠着玻璃窗失神地叫着。

我挨过去向窗外一瞧,顿时为窗下一幅自然的奇景所感动,怔住。

窗下是一大片池荷,荷花多已凋谢,或者说多已雕塑成一个个结实的莲蓬。

满池的青叶在雨中翻飞着,大者如鼓,小者如掌,雨粒劈头劈脸洒将下来,鼓声与掌声响成一片,节奏急迫而多变化,声势相当慑人。

我们印象中的荷一向是青叶如盖,俗气一点说是亭亭玉立,之所以亭亭,是因为它有那一把瘦长的腰身,风中款摆,韵致绝佳。

但在雨中,荷是一群仰着脸的动物,专注而矜持,显得格外英姿勃发,矫健中另有一种娇媚。

雨落在它们的脸上,开始水珠沿着中心滴溜溜地转,渐渐凝聚成一个水晶球,越向叶子的边沿扩展,水晶球也越旋越大,瘦弱的枝杆似乎已支持不住水球的重负,由旋转而左摇右晃,惊险万分。

我们的眼睛越睁越大,心跳加速,紧紧抓住窗棂的手掌沁出了汗水。

猝然,要发生的终于发生了,荷身一侧,哗啦一声,整个叶面上的水球倾泻而下,紧接着荷枝弹身而起,又恢复了原有的挺拔和矜持,我们也随之嘘了一口气。

我点燃一支烟,深深吸了一口,然后缓缓吐出,一片浓烟刚好将脸上尚未褪尽的红晕掩住。

也许由于过度紧张,也许由于天气阴郁,这天下午我除了在思索你那句“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的话外,一直到画廊关门,我们再也没有说什么。

但我真正懂得荷,是在今年一个秋末的下午。

这次我是诚心去植物园看荷的,心里有了准备,仍不免有些紧张。

跨进园门,在石凳上
坐憩一下,调整好呼吸后,再轻步向荷池走去。

噫!那些荷花呢?怎么又碰上花残季节,在等我的只剩下满池涌动的青叶,好大一拳的空虚向我袭来。

花是没了,取代的只是几株枯干的莲蓬,黑黑瘦瘦,一副营养不良的身架,跟丰腴的荷叶对照之下,显得越发孤绝。

这时突然想起我那首《众荷喧哗》中的诗句:“众荷喧哗/而你是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柔的一朵/……”
午后的园子很静,除了我别无游客。

我找了一块石头坐了下来,呆呆地望着满池的青荷出神。

众荷田田亭亭如故,但歌声已歇,盛况不再。

两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繁华与喧嚣,到处拥挤不堪;现在静下来了,剩下我独自坐在这里,抽烟,扔石子,看池中自己的倒影碎了,又拼合起来,情势逆转,现在已轮到残荷来欣赏我的孤寂了。

想到这里,我竞有些赧然,甚至感到难堪起来。

其实,孤寂也并不就是一种羞耻,当有人在欣赏我的孤寂时,我绝不会认为他有任何罪过。

朋友,这点你不要跟我辩,兴衰无非都是生命过程中的一部分。

今年花事已残,明年照样由根而茎而叶而花,仍然一大朵一大朵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接受人的赞赏与攀折,它却毫无顾忌地一脚踩污泥,一掌擎蓝天,激红着脸大声唱着“我是一朵盛开的莲”,唱完后不到几天,它又安静地退回到叶残花凋的自然运转过程中去接受另一次安排,等到第二年再来接唱。

扑扑尘土,站起身来,绕着荷池走了一圈,绕第二圈时,突然发现眼前红影一闪而没。

我又回来绕了半匝,然后蹲下身子搜寻,在重重叠叠的荷叶掩盖中,终于找到了一朵将谢而未谢,却已冷寂无声的
红莲,我惊喜得手足无措起来,这不正是去夏那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柔的一朵吗?
阅读题:
16.纵观全文,谈谈标题“一朵午荷”中“午”的含义。

(4分)
【答案】明指“我”欣赏池荷的时间;暗寓荷的生命状态,虽已由“喧哗”走向“寥落”,“将谢而未谢”,但它安静地等待来年再唱,在我心中永远是盛开的。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E。

通读全文后可知“午”的时间意义。

同时,作者赏“午荷”的所见所感又赋予“午”以特殊的含义。

解答本题需要考生明确思路一是字面意义,一是象征(比喻)意义。

字面义简单,但往往有考生忽略,象征(比喻)意义则需要结合借助文本中含义丰富的词或语句组织。

17.简要归纳画线段落的段意,并简析该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4分)
【答案】通过“诚心”“紧张”等描摩“我”的心理,表明第二次看荷前我的心理准备和心理期待,该段是全文的关节所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我真正懂得荷,是在今年一个秋末的下午”紧承上文,而“再轻步向荷池走去”则领起下文。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C。

段意概括并不困难,“我诚心去看荷,紧张而期待”,但表述上最好用通用的句式结构“通过……表现(表明)了……”,这需要考生重新组织
语言;一般而言,出现在文本中间的段落或句子,其在结构上作用多是“承上启下”,掌握了这个规律,结合文段稍作“承上”与“启下”的分析即可。

18.概述文章所表现的荷之美。

(6分)
【答案】①形象美:由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所呈现出来的自然美;亭亭玉立中的韵致美;在雨中英姿勃发的矫健美。

②精神美:风雨中伟岸挺拔的气质美;将谢未谢而安静温柔的孤寂美;接受命运安排,等待命运第二次接唱的平和美。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E。

文本“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我们印象中的荷一向是青叶如盖,俗气一点说是亭亭玉立,之所以亭亭,是因为它有那一把瘦长的腰身,风中款摆,韵致绝佳。

但在雨中,荷是一群仰着脸的动物,专注而矜持,显得格外英姿勃发,矫健中另有一种娇媚……整个叶面上的水球倾泻而下,紧接着荷枝弹身而起,又恢复了原有的挺拔和矜持……花是没了,取代的只是几株枯干的莲蓬,黑黑瘦瘦,一副营养不良的身架,跟丰腴的荷叶对照之下,显得越发孤绝……情势逆转,现在已轮到残荷来欣赏我的孤寂了……它又安静地退回到叶残花凋的自然运转过程中去接受另一次安排,等到第二年再来接唱……终于找到了一朵将谢而未谢,却已冷寂无声的红莲”考生需从文本中找到有关荷的描述,概括时可以借助文本中相应的词语短语。

但总结为“形象美”和“精神美”有难度。

19.结合两次观荷,谈谈“我”在思索“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
这句话的过程中,思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8分)
【答案】第一次观荷,面对雨中之荷矫健、挺拔、矜持的形象,听到“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我”有些不解,这引起了“我”的思索,也引发了“我”第二次诚心观荷。

第二次观荷在花残季节,面对“空虚向我袭来”,“残荷来欣赏我的孤寂”,“我”由此悟出“兴衰无非都是生命过程中的一部分”,从而认识到“孤寂也并不就是一种羞耻”,欣赏孤寂也不是“一种罪恶”,生命在澄明的自我观照中得到升华,两次观荷,围绕“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展示出“我”“不解—思索—感悟—升华”的心路历程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赏析作品内涵,能力层级分别为C何D。

审清题干要求。

第一次观荷的思绪较为简单,是对“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这句话的不解和思索。

见文本“这天下午我除了在思索你那句‘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的话外,一直到画廊关门,我们再也没有说什么”。

由此,也引出了作者的第二次观荷行程,文本“想到这里,我竞有些赧然,甚至感到难堪起来”提示之前与之后都是作者的思绪变化过程。

本题重在对作者思绪变化的把握,作答时,第二次观荷的感受较为重要,语言组织可以多借助文本中语句,同时,还要有总结性的话语点明题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