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我不可怜自己的少年时代,反倒同情今天的后生
陈丹青:我不可怜自己的少年时代,反倒同情今天的后生
陈丹青:我不可怜自己的少年时代,反倒同情今天的后生80后、90后是我见过最乖、最被动、最有悖青春本能、最缺乏表达意识的两代人,和“垮掉的一代”比,和嬉皮士比,更是笑话。
年轻人整体性的“困惑”与“恐慌”,我无法测知。
眼下社会、媒体、网络的种种讯息和说法实在太多,年轻人不免困惑;恐慌呢,应该是谋一饭碗、混一前途越来越难吧。
美国八九成青年最担心的也是饭碗,但中国人口忒多,瞧见满大街的人群,我有时也会莫可名状地恐慌。
50后当年的焦虑不是升学和饭碗,而是去哪个省份的农村、干哪家工厂的工种。
去是非得去的,苦是一定苦的,恐慌也没用,全认了。
部分60后与我们命运相似,部分70后的际遇和80后相似,50后的青春期堵在非常时期,不好跟今天比。
以上算进步还是倒退呢?难说。
生理层面绝对进步了,我们那会儿整年都不会下馆子,谁家有冷热水设备?狗一般活着,还穷开心,头发留长点就算打扮了。
今时今日,一个打工仔还能脚蹬皮鞋,染一头金发,穷姑娘包包里,多少有支廉价口红吧。
陈丹青:我不可怜自己的少年时代,反倒同情今天的后生50后的青春:1973年的北京街头但我不可怜自己的少年时代,反倒同情今天的后生。
那会儿没得比,现在样样比。
同学的家境、同事的升迁,悬殊多大。
多少屌丝瞧着中档小区,攒钱攒到五十岁,怕也买不起小区保安那座岗亭啊。
要说传统文化的割裂,50后空前绝后。
别指责年轻人不懂传统文化。
谁有资格?除了万万分之一的所谓国学家。
谁懂?干吗要懂?如今除了知识题,又哪来什么传统文化?别拿传统文化说事儿了。
咱们文化传统的一大项,就是动辄拿着大道理指责年轻人。
我虽不很同意“五四”那代的激进主义,但这一层,我站在胡适、鲁迅一边。
责难80后、90后割裂传统,是轻佻的。
以我的观察,情形正好相反:从部分70后开始,越来越多有头脑的青年,默默回归传统。
虽然他们不见得清楚什么是传统,但显然迷恋被历史割裂的那一端。
极端的例子是:好几位青年告诉我,班上仪表堂堂的高材生,硕士、博士毕业,忽然就进了寺庙,剃度为僧,有法号,开始传教了。
陈丹青经典语录摘抄
陈丹青经典语录摘抄1、你可以看点新闻。
相信不相信,随你。
——陈丹青谈电视2、人于自己的面目,其实是看不清楚的,白纸黑字留下来,这才好比照镜子。
3、将当今教育体制种种表面文章与严格措施删繁就简,不过四句话:将小孩当大人管,将大人当小孩管;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4、不从众,保持独立人格,坚守个人的价值观,这在中国非常难。
5、翻译不看你懂多少外语,而是考验你中文怎样。
6、我真正的身份就是知青,我真正的文化程度就是高小毕业,中学都没上过。
7、农村还是那样:你姓什么?你是外乡人?去你妈,你等着吧,没戏。
--中国的人情观念。
8、你如果真的想懂,前提要有相对完整的文脉。
9、我嚷嚷半天,临到离开,发现我全错了:哪有教育问题啊,都是权力问题。
10、偏爱、未知、骚动、半自觉、半生不熟,恐怕是绘画被带向突破的最佳状态。
11、我不知道自己懂不懂矿工或农民,但我一定弄不懂当官的、谈生意的、玩儿金融的,还有毫无表情的科学家,不,一点都不懂--这就是我和现实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我总是难以和现实理顺关系,而且不想理顺。
12、我们没资格谈历史,谈文化。
老北京可以谈,但他只能谈他的记忆,不是谈文化。
再过十年二十年,老北京全死光了,谁谈?13、才情功力,有时不及真挚要紧。
14、木心先生的最后时光,你我都要经历,都要寂寞的求生最后落寞的放弃。
15、艺术家是天生的,学者也天生。
“天生”的意思,不是指所谓“天才”,而是指他实在非要做这件事情,什么也拦他不住,于是一路做下来,成为他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16、都市白领痛苦的根源,则介于“开放前”、“开放中”、“开放后”,她们在似是而非将开未来的性观念之前,饱受其弊,鲜蒙其利。
问题是,与咱中国“开放女性”们邂逅而上床,下床而分手的中国男性,是怎样的男性呢?--陈丹青谈中国女性“性解放”17、电影用来观看,小说用来思考。
18、国画的“国”字,贬了,国画的“画”字,除了生财,唯剩下两件法宝:一是工具,二是图式--凭借国画革命尘埃落定的历史“能见度”,我们“想起”了伟大的古典传统。
陈丹青《文学回忆录后记》双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文学回忆录》后记[注]陈丹青1989年元月,木心先生在纽约为我们开讲世界文学史。
初起设想一年讲完,结果整整讲了五年。
木心笑说:这是一场“文学的远征”。
听课五年,我所累积的笔记共有五本。
木心开讲后,则每次摊一册大号笔记本,密密麻麻写满字,是他备课的讲义。
但我不记得他低头频频看讲义,只目灼灼看着众人,徐缓地讲,忽而笑了,说出滑稽的话来。
当初宣布开课,他兴冲冲地说,讲义、笔记,将来都要出版。
但我深知他哈姆雷特式的性格:日后几次恳求他出版这份讲义,他总轻蔑地说,那不是他的作品,不高兴出。
前几年领了出版社主编去到乌镇,重提此事,木心仍是不允。
眼前的电子版不再是那叠经年封存的笔记,而是木心读者期待的书稿。
喂,木心,恕我不能经你过目而首肯了,记得你当年的长篇大论吗?年底将要变成厚厚的书。
木心讲课不像是讲课,浑如聊天,而他的聊天,清晰平正,有如讲课-─—他语速平缓,从不高声说话,说及要紧的意思,字字用了略微加重的语气,如宣读早经写就的文句。
录入笔记的这半年,本能地,我在纸页间听到他低哑苍老的嗓音。
我记得许多次,他在某句话戛然停顿,凝着老人的表情,好几秒钟,呆呆看着我们。
这时,我知道,他动了感情,竭力克制着,等自己平息。
而最令我感到兴味的瞬间,是他临场的戏谈。
木心的异能,即在随时离题:他说卡夫卡苦命、肺滂、爱焚稿,该把林黛玉介绍给卡夫卡;他说西蒙种葡萄养写作,昔年陶潜要是不就菊花而改种葡萄,那该多好!在木心那里,切题、切题、再切题,便是这些如叙家常的离题话。
待我们闻声哄笑,他得意了,假装无所谓的样子——且慢,他在哄笑中又起念头,果然,再来一句,又来一句—--随即收回目光,接着往下说。
讲述《圣经》时,木心念及早岁与他频繁通信的十五岁湖州女孩,使我们知道早在四十年代的浙江小城,竟有如此真挚而程度甚深的少年信徒,小小年纪,彼此辩说新旧约的文学性。
提到《易经》,他说夏夜乘凉时教他背诵《易经》口诀的人,是她母亲,抗战逃难中,这位母亲还曾给儿子讲述杜甫的诗,这在今日的乡镇,岂可思议。
陈丹青的经典句子语录摘抄分享80句
陈丹青的经典句子语录摘抄分享80句才情功力,有时不及真挚要紧。
---陈丹青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陈丹青的经典句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陈丹青的经典句子11、年轻人仍然所见极有限,又迷失在太多讯息中。
讯息不等于眼界。
——陈丹青《荒废集》2、鲁迅是一个早已被简化的脸谱。
鲁迅很早就说过,你要灭一个人,一是骂杀,一是捧杀。
大家现在看见了,过去半世纪,胡适被骂杀,鲁迅被捧杀。
——陈丹青《荒废集》3、人只要是坐下写*,即便写的是天上的月亮,地上的蒿草,其实都在“谈自己”。
——陈丹青《退步集》4、不从众,保持独立人格,坚守个人的价值观,这在中国非常难。
——陈丹青5、老有人来问我,你是怎么成功的?妈的我没想到成功。
我画画,因为我喜欢。
我不记得小时候有过“成功”的说法。
成功观害死人。
你要去跟人比。
第一名还是第二名,挣一亿还是挣两亿......我对一切需要“比”的事物没有反应。
我画《西藏组画》时就是为了远离当时的“正确”。
我现在的画,也是远离美国或中国的主流。
我知道我的画,我自己,都毫无价值,但我讨厌一群人脸上那种集体势力的表情。
——陈丹青《退步集》6、《断背山》真的不是关于同性恋,而是关于压抑,关于那个时代。
李安刷新了牛仔文化,他深知什么是压抑。
在中国,在过去半个多世纪,异性恋们也压抑得一塌糊涂啊。
——陈丹青《陈丹青谈同性感情:我们远远不了解人性》7、蔡元培任北大校长,胡适任中国公学校长,徐悲鸿任北平艺专校长。
搁现在,第一条入党,第二条凑够行政级别,然后呢,领导看顺眼了或把领导捋顺了。
于是一层层报批、讨论、谈话、任命,转成副部级、部级之类……这样的“入世”,有利益、没担当。
今日大大小小教育官员除了一层层向上负责,对青年、对学问、对教育、对社会,谁有大担当? ——陈丹青8、知识的封锁与匮乏,使人失落,书籍的杂乱与无序,同样使人失落。
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这话说在有书可读的年代。
……这可能是一个书籍不断增多,而书籍的影响日渐萎缩的年代。
画家陈丹青的经典语录
画家陈丹青的经典语录陈丹青无论画风与文风,都具有一种优雅而朴素;那么我们来欣赏一下他的文风语录吧!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画家陈丹青的经典语录,希望你喜欢。
画家陈丹青的经典语录精选1) 开发房地产是一回事;盖更多的房子给人住,又是一回事,别给弄混了。
2) 吃饭要端碗,不要在盘子里挑拣,不要拿筷子敲碗。
3) 做事情要适可而止,无论是狂吃喜欢的食物还是闹脾气。
4) 我说:“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是错的,没有主语:为人民服务?您是谁?5) 有礼貌应该是对所有人,无论是上司、长辈、餐馆服务员或是路边捡垃圾的老者。
6) 偏爱、未知、骚动、半自觉、半生不熟,恐怕是绘画被带向突破的最佳状态。
7) 不随地吐痰扔东西,如果没有垃圾箱,就拎回家扔垃圾筒里。
8) 有人盯着你看的时候不要直视对方,假装没注意到。
9) 学无止境,不仅要学书本知识,更要学会怎么待人处事,社会远比你想像的要复杂。
10) 我真正的身份就是知青,我真正的文化程度就是高小毕业,中学都没上过。
最新陈丹青的经典语录1) 听别人说话的时候,眼神不要游移,否则会显得很没礼貌。
2) 记者问:“女子无才便是德”,你同意吗?陈丹青答:“男子无德便是才”,你同意吗?3) 停车要入位,给别人开车门留好空间,车头向前,方便离开。
4) 捡东西或者穿鞋的时候要蹲下去,不要弯腰撅屁股。
5) 人只要是坐下来写文章,即便写的是天上的月亮,地上的蒿草,都是“谈自己”。
6) 无论绘画还是写作,我尽量不说假话。
我这个人口无遮拦,不知道哪天又会说什么。
7) 洗了手不要随意甩手,水会甩到人家身上,很不礼貌。
8) 别人给你倒水时,不要干看着,要用手扶扶,以示礼貌。
9) 别人批评你的时候,即使他是错的、也不要先辩驳,等大家都平静下来再解释。
10) 文凭是为了混饭,跟艺术没什么关系。
单位用人要文凭,因为单位的第一要义是平庸。
文凭是平庸的保证,他们决不会要梵高。
11) 我没有素描基础,不是照样画创作?中国传统绘画从来就不画素描,难道就是没基础。
陈丹青
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坚持做自己的陈丹青一、人物简介1.人物经历陈丹青自幼喜欢绘画,在初中毕业还是个16岁的孩子时,即被“文革”流放农村。
16岁的孩子远离亲人,开始辗转赣南与苏北条件恶劣的农村插队落户,勾销上海户口几乎是晴天霹雳。
陈丹青茫然离开曾经打架、画画、斗蟋蟀、爬屋顶的上海石门一路老弄堂。
陈丹青说,“那是很绝望的一个记忆,我觉得全部黑下来了。
我上海大都市长大的然后就那么一个油灯,我们三个男孩子挤在一张床上,我记得一晚上几乎醒着的。
几斤重的老鼠,整夜在我们被子上窜来窜去。
第二天早晨下雨,那种雨打在瓦片上的声音,非常茫然。
然后出来叼根烟,看着那个秧田,那个四月份下雨的山,就是绝望,脑子里是空的。
”1970年至1978年,陈丹青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
远离亲人,在水深火热的生活劳动中仍坚持自习绘画。
期间创作连环画《边防线上》《维佳的操行》,油画《泪水洒满丰收田》等等,并入选“全军美展”“全国美展”。
在当时产生了一定影响,已是颇有名气的“知青画家”。
陈丹青属于初中文化,自学成才,在多个领域成就斐然。
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生班,使他获得了一纸文凭。
1980年,陈丹青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油画——《西藏组画》而成为中国艺术界巅峰人物,引起极大轰动,至今余韵不绝。
1980年毕业留校任教。
1982年,陈丹青辞职移居美国。
2000年陈丹青回国并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清华美院当时成立四个纯艺术教学研究室,分别为“吴冠中研究室”“张仃研究室”“袁运甫研究室”以及“陈丹青研究室”。
因对教育制度的教条、刻板难以认同,陈丹青遂于2004年10月愤然辞职。
再次轰动社会,并引起极大关注。
2.艺术经历(1)艺术启蒙1953年,陈丹青出生时,他的父亲陈兆炽因喜爱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为他取名“丹青”;翌年小儿子出生,取名“丹心”。
陈丹青在上海闹市区石门一路的石库门弄堂里长大,自幼喜欢画画。
陈丹青访谈
陈丹青:我居然能画到今天谢天谢地一切都被规定了,何来责任?记者:这些年,你和这个国家的关系怎样?陈丹青:我是北京一介合法居民,这就是我与“国家”的关系。
记者:你曾写过,出得国门,“整个人自由了,但关键是,接下来,你拿自由做什么?”而回国后呢,称心如意吗?陈丹青:回国后得到部分言说自由,虽然每本书、每篇文章,都会奉命删除若干字句,但仍然能够言说,能够出版,尚未被完全禁止。
这就好,这就是国家的进步,至少进步到略微接近—注意,我说的是“略微接近”—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言说状况。
我不觉得住在这国家“不称意”,不觉得有离开的理由。
记者:十年后再回想,清华事件算是你这十年中关键的一个转折点吗?陈丹青:没那么严重。
辞职只是私事,谈不上转折点。
媒体渲染这件事,不是因为我,而是全社会对教育不满。
但大家都知道,不会有一件事、一句话,足以使今日教育发生“关键的转折”。
记者:清华事件之后的公开发言,是基于对时代的责任感吗?陈丹青:一个人被要求做他厌恶嫌烦的事,于是犟了几下,骂了几句,就算责任感?太严重了。
事实是,虽然我曾被封为“责任教授”,却不知道责任在哪里:一切都被规定了,我连续四年招不到半个研究生,何来责任?记者:现在的你,多被人看见的一面是写作,画画是否已不能完全表达自己?陈丹青:我不能画一幅画表达对考试的怨恨。
就算能,那一定是很糟糕、很滑稽的一幅画。
我只是拼命别受社会的影响记者::对于时间,你现在是否有种紧迫感?陈丹青:活到近六十岁,瞧着时间少下去,顶多有点芜然,谈不上紧迫感。
谁不会老下去呢?记者:你曾说,中国一百年来,整体看,除了个别人物,没有哪一代是自我完成—要不给时代糟蹋,要不自己糟蹋。
那么,严苛一些地看待,你算是被糟蹋的其一吗?陈丹青:我的父辈,全被糟蹋了,就是说,在他们的壮年,二十几岁到将近五十岁,都在挨整,或者整人,都在荒谬的岁月中,荒废一生。
我很幸运,青少年吃点小苦,壮年晚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
不,我可没被糟蹋,虽然我也并未“完成”。
陈丹青经典语录集
陈丹青经典语录集陈丹青经典语录集 中国⼈⼤抵是惯于取巧⽽敷衍的,我⾃⼰也是如此。
陈丹青经典语录集是⼩编想跟⼤家分享的,欢迎⼤家浏览。
陈丹青经典语录集【1】 1.只要我愤怒⼀回,我就得为公众⼆⼗四⼩时扳着个脸。
2.艺术是谎⾔。
但现在我们不会说谎,很笨地在那⼉说谎。
3.国家学院与⼴泛美术界从来没有如此庞⼤.铺张.奢侈,我们此刻就坐在四星级宾馆⾥--我们究竟要批评什么?我们付得起批评的代价吗? 4.我最怕看见年轻⼈⾃卑,可是我们的教育就是让你越来越⾃卑。
5.我说:“为⼈民服务”这句话是错的,没有主语:为⼈民服务?您是谁? 6.⼈越⽼越不犯傻。
青春可贵,⼀半是指犯傻。
我真希望傻回去。
7.多去博物馆有助提⾼国民素质,这可能是个伪问题。
8.我刚到美国,正赶上流⾏”雅痞“⽣活⽅式,⾼级中产阶级,玩健⾝,在⼀条滚动的⽪带上迈开⼤步昂然⾛,各种器械练⾝段,跟他妈刑具似的,弄⼀⾝⼀⾝的臭汗,对⾃⼰很满意,然后冲洗冲洗,上某层吃⽜排,⼀个⼈吃,很满意。
--陈丹青谈现代⼈的怪癖。
9.⼈只要是坐下来写⽂章,即便写的是天上的⽉亮,地上的蒿草,都是“谈⾃⼰”。
10.所以我放弃让多数⼈了解我了,有那么⼀两个我在意的⼈了解我就⾏了。
11.绝⼤多数中国⼈草芥般⽣出,草芥般死掉,农村更不必说。
12.全世界现代化就是指⼤家住在⽔泥森林⾥,⽔泥鸽⼦笼⾥,假装种点树,养点花,表明和⾃然还有联系。
13.“科以⼈传科尤重,⼈以科传⼈可知。
”解释起来,好⽐你是钱学森,⼜是博⼠,这博⼠学位因为你就分量很重;可要是你没啥名堂,却拿个博⼠学位混⼀辈⼦,你这家伙是个什么料,可想⽽知--我向来讨厌名校学⽣⾃视⾼⼈⼀等的那张脸。
14.好电影能够成功地传达经验,向各种不同的⼈群传达经验。
15.这个民族穷得太久了,⼀切在告诉他,我们不再穷了,我们也有地位了,全中国都在过⼀种假想的西⽅⽣活。
全中国陶醉在这个假想中,各个城市崛起的“罗马花园”证实了这种假想。
陈丹青《退步集》经典句子
陈丹青《退步集》经典句子1.电影用来观看,小说用来思考。
——陈丹青《退步集》2.我所谓的“权力”,不是说谁在欺负谁,谁在受欺负。
说破了,所谓体制,就是饭碗。
四十多年前毛主席警告大家:“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今天,体制警告大家,并成功地使大家随时随地自我警告:“千万不要忘记饭碗。
”——陈丹青《退步集》3.我们太迟接触现代艺术,又太早被现代艺术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搅扰不安。
小至油画,大到整个中国的文艺,都处于“更年期”。
你看,传统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电影等等,都面临持续变局。
小说家要面对网络文学,音乐家要面对流行音乐,电影导演更面对影视业、制片人制度、盗版DVD等等,如果还像从前,脑筋只绕着镜头、用光之类“影像风格”转,你根本弄不到资金,干不成活儿。
——陈丹青《退步集》4.“一个被割断历史的民族和阶级,它自由的选择和行为的权力,就不如一个始终得以将自己置身于历史之中的民族和阶级,这就是为什么--这也是唯一的原因--所有过去的艺术,都是一个政治的问题” 这段话,对我而言显得不可理解,按照我的想法,一个民族若是历史没有被割断过,则今天的任何文化行动都会背上巨大的历史包袱,何以说这样的民族更加自由呢?——陈丹青《退步集》5.绘画是视觉艺术,看不到真东西,一切都是空谈,就像是一群聋子在那里谈论音乐。
可是我们全国上下千万名画家和艺术爱好者,居然也就空口谈艺术,谈了半个多世纪,像我这样的无知,今天还要给无知的学生上课。
——陈丹青《退步集》6.好在“批评”的涵义之一即“评论”,评论的涵义之一即“赞美”,赞美又可衍生为“宣传”、“粉饰”“包装”之意,自然而然地,中国的批评乃成为一种大规模的“装饰性文本”。
——陈丹青《退步集》7.人只要是坐下写文章,即便写的是天上的月亮,地上的蒿草,其实都在“谈自己”。
——陈丹青《退步集》8.人于自己的面目,其实是看不清楚的,白纸黑字留下来,这才好比照镜子。
——陈丹青《退步集》9.老有人来问我,你是怎么成功的?妈的我没想到成功。
《陈丹青:六十岁的自画像》阅读附答案
《陈丹青:六十岁的自画像》阅读附答案《陈丹青:六十岁的自画像》阅读附答案总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作家的陈丹青,一直没有淡出过公众的视野。
无论是出书,还是论事,无论他如何自嘲,陈丹青的文字依然充满了“存在感”。
2014年,陈丹青一连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草草集》《谈话的泥沼》《无知的游历》这三本新作,同时也迎来了自己的花甲之期。
他的心态有何变化?生活和工作的重点是否转移?张莹琦:您曾自嘲,“写得太多,画得太少”,《草草集》序言中也写到“多数碎稿是应酬”。
这次暌违5年才出书,是有意减少写作、放慢写作吗?陈丹青:我不是学者,并没一肚子学问憋着要说,只靠不同稿约才能写作。
近年确实有意怠慢媒体,“减少写作”,可是美术界,或别的什么界,不断有人要我写点什么——逝者,师长,同辈,晚辈,甚至孩子——其中深交浅交都有,或并不认识,但家眷熟友辗转恳求。
我婉拒了不少,凡接了的,零碎时间就被榨光了。
张莹琦:写作是您的爱好,您对写作也很认真,但书的篇章几乎是“命题作文”,是否感到厌倦?陈丹青:倒没厌倦。
前面说了,没有“命题”,我几乎就不写作。
张莹琦:您曾说,出于难于申说的理由,中年后几乎丧失了阅读小说的兴味,反复阅读的只有俄罗斯文学,特别是《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能具体谈谈吗?比如它们对您写作或者画画的影响。
陈丹青:那是客气话,诸位听不出:丧失兴味,只因当今好小说太少太少了。
另一问题,是你十几岁死心塌地读过的书,会影响一辈子,说难听点,是偏食症,说好听点,是口味刁。
但我读书并不为了绘画,只因喜欢,你掉进一部好作品,什么念头都没了。
小学时读到英国小说《流浪儿》,哭得直打嗝,后来读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之前所写的短篇集《顿河故事》,毛发直竖。
14岁借到托尔斯泰长篇,根本忘了这是小说。
你要知道,孩子看艺术,全部是当真的。
日后我记住了故事与人物,同时,请注意:也一句一句记住了作者的笔法。
童年记忆,等于下载,成年后复读,逐渐明白哪句是修辞,哪里是匠心——和理论完全无关,但和写作有关:多一字或少一句,段与段的排布,用词的分寸,还有轻重与节奏,等等。
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陈丹青阅读答案
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陈丹青阅读答案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陈丹青阅读答案陈丹青①1982年秋,我在纽约认识了木心,第二年即与他密集过往,剧谈痛聊。
我不愿独享着这份奇缘,便陆续带着我所认识的艺术家,走去见木心。
当然,很快,众皆惊异,不知如何是好了。
②自1983到1989年,也是木心恢复写作、持续出书的时期。
大家与他相熟后,逢年过节,通宵达旦听他聊,窗外晨光熹微,座中有昏沉睡去的:有触力强撑的。
唯年事最高的木心,精神矍铄。
③木心在大陆时,与体制内晚生几无来往,稍事交接后,他曾惊讶地说:“原来你们什么都不知道啊!”这样子,过了几年,终于有章学林、李全武二位,纠缠木心,请他正式开课讲文艺,勿使珍贵的识见虚掷了。
此外,众人另有心意:那些年木心尚未售画,生活全赖稿费,大家是想借了听课而交付若干费用,或使老人约略多点收益。
“这样子算什么呢?”木心在电话里对我说,但他终于同意,并认真准备起来。
④劝请最力而全程操办的热心人,是李全武。
他和木心长期协调讲课事项,改期、复课、每课转往谁家,悉数由他逐一通知。
五年间,我们都称他“校长”。
⑤1989年元月15 日,众人假四川画家高小华家聚会,算是课程的启动。
那天满室哗然,很久才静下来。
木心,浅色西装,笑盈盈坐在靠墙的沙发,那年他六十二岁,鬓发尚未斑白,显得很年青。
⑥开课后,渐渐发现或一专题,一下午都讲不完。
单是圣经就花去两个月,上古中古文学史讲毕,已逾一年。
原计划讲到十九世纪收束,应我们叫唤,木心遂添讲二十世纪流派纷繁的文学,其中,仅存在主义便讲了五课。
⑦听课人几乎全是画家,课中说及的各国作家与作品,十之六七,我们都不知道。
木心完全不在乎这些。
他与人初识接谈,从不问起学历和身份,他只顾兴味油然地讲,其状貌,活像谈论什么好吃透顶的菜肴。
我猜他不会天真到以为众生的程度与之相当,但他似乎相信每个人像他一样,挚爱文学。
⑧木心讲课没有腔调,浑如聊天。
他语速平缓,从不高声说话,说及要紧的意思,字字用了略微加重的语气。
陈丹青的语录47条
陈丹青的语录47条2023年陈丹青的语录集锦47条别人给你倒水时,不要干看着,要用手扶扶,以示礼貌。
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陈丹青的语录47条,欢迎阅读借鉴。
1、"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过去不可能,现在仍然不可能,因为批评言论必然触及大家共同的三大背景:行政格局,人际关系,政治国情。
2、诸位要想"全面客观"了解"那个时代",读一个人的书,绝对做不到。
最笨的办法就是读各种各样的书。
3、中国人学东西非常快,问题是它一学过来,就变成中国的东西,它必须适应中国的国情,一适应以后就变成畸形。
4、今天,全国院校,全国的教育,大谈"人文"——可是大家要知道,一个民族忽然要来大谈"人文",不是好事情’正相反,它说明人文状况出现了大问题。
面对这样的大问题,以我的看法,咱们先别奢谈所谓"人文",我们要紧的是先来恢复常识和记忆。
5、全中国至今可看的建筑只有两种,一是古人留下的,一是洋人留下的。
6、偏爱、未知、骚动、半自觉、半生不熟,恐怕是绘画被带向突破的最佳状态。
·常识健全就是基础,素描不是基础,现在的素描教学是反常识的。
什么都很重要,但你要说素描最重要,那就不对。
一棵树,你能说哪根树枝,哪片树叶最重要吗?7、我不记得遇到过让我厌恶的同性恋。
某些同志让人厌恶,但绝不因为他是同志。
异性恋,那些所谓"符合自然规律"的人,不也有太多叫人厌恶的家伙么?8、无论绘画还是写作,我尽量不说假话。
9、不要讨自由,没有会给你自由,只有靠自己。
10、我的父辈,全被糟蹋了。
在他们的壮年,二十几岁到将近五十岁,都在挨整,或者整人,都在荒谬的岁月中,荒废一生。
七零后、八零后、九零后仍在被糟蹋,他们还在考政治,考外语,就是不折不扣的被糟蹋。
无可自救,只有熬。
若干家伙可能会脱颖而出,大部分都给废了。
11、中国的成年人的交往,即便艺术家,也是一套精致的"人际关系",夹缠着利益、谋算,阴晴不定。
河北承德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河北承德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列文章,回答文后各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体系中的每个概念都具有丰富的内涵。
这些概念需要凝结成一个整体,以应对无限丰富的现实问题。
反思当代的审美文化现象,有助于我们梳理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以两个概念为例。
一个是“富强”。
民众求富,国家求强。
日常生活中,总有人以珠光宝气、香车美人“炫富”。
“炫富”表面上是在展示美,但在观者的眼中却是丑,或者“臭美”。
人们对这种美丑区分的一般解释是:“炫富”是物质追求,审美是精神追求。
以物质和精神来区分“炫富”与审美其实是一个误解。
且看“炫富”的内容,集中于名牌服饰、名酒、名表、名车、名度假地。
奢侈品林林总总,共同点却只有一个,就是观念性的符号(“名”)。
在审美活动中,自然美、艺术美都属于精神世界的内心意象,却也离不开物质的载体(比如有一定的质地、色彩、声响等)。
因此,奢靡炫富虽然基于物质,实质却是精神性的。
奢靡与审美都属于精神的追求,意义的深度却有天壤之别。
对追逐符号的人而言,大量珍贵的人力物力被降低为一纸商标的陪衬。
追逐奢华揭示着意义的贫瘠和精神的无力。
审美的意象则以意义的充盈见长。
人心的意象,既可以让金银珠玉装点堂皇的宫殿庙宇,也能令日常的景色转换成大师的杰作,使普通的词语凝结成千古不朽的诗句。
审美和艺术创造体现着人的精神世界的富足。
例如在戏曲艺术中,舞台角色的气象全系于演员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
正是为了突出人的因素,戏里的一切饰物皆为假扮,道具也被精简到了“以鞭代马”“一桌二椅”。
在物质较为充裕的今天,“富”的体现应该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富贵气。
富贵气是一种自然流露的美,这种美得自个人长期的、自觉的涵养,也得自社会的普遍氛围。
富贵之美是花钱买不来的。
另一个是“和谐”。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不同的利益、意见、信念在一个统一体中既保持着各自的特点,又彼此相容、互补,进而造就一个共生多赢的局面。
陈丹青:除了两件事,我对女儿什么都不管
陈丹青:除了两件事,我对女儿什么都不管早上和一位美术教育同仁聊到随心,聊到陈丹青,很有共鸣。
把陈老师的教育观分享给大家。
陈丹青自1980年《西藏组画》轰动中外艺术界以来,被公认为国内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画家。
绘画之余,他也出版了十余部文学著作,成为文学青年言必谈及的存在。
无论画风还是文风,陈丹青都具有一种优雅而朴素、睿智而率真的别样气质。
现今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不少家长都有危机意识:先广撒网给孩子进行艺术教育,这样将来就算成绩差,也有后路可言。
陈丹青自己曾以外语零分、专业高分被中央美术学院录取,面对如今“全民学画”的教育现状,同样作为一个父亲,他也有自己的思考。
陈丹青:法国有一个很著名的风景画家叫柯罗,他晚年说过一句话:“我每天早上醒过来向上帝祈祷,让我像小孩一样天真地看世界。
”我岁数越大越明白这句话,孩子们都是我的老师。
没有学画这件事情,甚至没有画画这件事情,要紧的是大家都有眼睛。
我上午在公寓旁边走,像北京这么难看的一座城市,这么糟糕的天气,可是每朵花儿都好看,每一棵树都好看,这个时候我觉得我可能只有五岁。
据说是陈丹青为其女儿画像的场景Q1小朋友:您好像说过这么一句话,中国有千千万万的好萝卜,英文也不行,中文也不行。
我的问题是,好萝卜到底是什么?陈丹青:你就是好萝卜,我是老萝卜,你是一个小的好萝卜,还没有长大,正在长。
意大利有个导演叫费里尼,他说过一句话,可能有点极端,他说全世界的孩子在五岁以后送到幼儿园就被扼杀了。
他反对所有现行的教育。
人越长大,越是一个变坏的过程,变麻木的过程,不看天,不看星星,也不看花儿,不看树。
脑子里只想挣钱,想当官,想把别人弄下去自己爬上去,所有的人就是想挣钱、做生意。
所以很多孩子在长大以后就不可爱了,所以趁你们现在还可爱的时候说说话。
Q2家长:在现代的教育体制中,怎样克服这个时代,让孩子成为一个像您说的那样,有独立思想的孩子?陈丹青:好问题。
我想先得克服自己,比如我克服自己的方式就是,我看到周围的那些画,有些我喜欢,大部分我不喜欢,太教条了,不真实,不感动我,我不要那样画,我想办法画出真实的感动人的画。
陈丹青
陈丹青:我不知道那帮“傻子”能走多久——转自凤凰网陈丹青:我不知道那帮“傻子”能走多久2015-01-16 09:45:08 归档在我的博文浏览188833 次评论78 条陈丹青:画家,1980年创作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油画《西藏组画》,业余也发表文艺评论随笔,出版有文集《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荒废集》等。
我认为家长是第一凶手,学校是第二凶手,他们合伙把孩子弄成跟他们一样,这些孩子长大后又成了下一茬凶手。
每个中国孩子的自杀之路,从他生出在一个中国家庭的那天起就已经开始了。
导读1.中国人现在的毛病民国时都有,而且一塌糊涂。
我并不认为民国人就比今天人的道德水准高,但放到教育领域来看,民国的校长、教授和学生,为什么我们今天还会怀念?因为他们很单纯,政治还没毁了他们,他们可以有自己的立场,不受政府和党派影响2.所有人在这几十年里都活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赶紧多捞,赶紧安顿好自己的生活,不要管这个社会。
你是救不过来的,你真的到下面走走,就知道,完全一个赤裸裸的丛林社会,大家都信奉丛林法则。
这个时候,居然还有这样一些傻子,愿意反方向地从城里往乡下走,去从事这些公益事业。
我敬佩他们,但我不知道他们能走多久。
3.我在美国接触过很多留学生,他们告诉我,所有中国学生进入学校,立刻就成为这个学校最好的学生,美国学生根本不是对手;但等他毕业后进入他所从事的那个领域,最优秀的立刻全变成美国人或其他国家的人了。
差距就在人格培养,缺少了个性、自由、想象力、勇气和好奇心。
我非常重视奇怪的人——用通常的规范无法解释的人,美国多是这样的人。
4.我认为家长是第一凶手,学校是第二凶手,他们合伙把孩子弄成跟他们一样,这些孩子长大后又成了下一茬凶手。
每个中国孩子的自杀之路,从他生出在一个中国家庭的那天起就已经开始了。
本文前一部分是陈丹青先生为《盗火者》(新星出版社2014-11)所写的推荐序《教育与国运》,后文是“盗火者”团队对作者进行的专访。
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开展真语文教学活动,是语文教育现实之需。
当前,社会各界对目前语文教育现状大都十分不满。
语文课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主要表现为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技能。
这说起来简单的目标,听起来简单的技能,本应该是很有趣味的课堂,在当下却变得复杂了。
我常常听一线语文教师说,语文课总是承担着很多语文之外的任务,语文老师除了教语文,还要“教”思想品德、政治历史,甚至美术、音乐、体育。
作家叶开读了其念小学的孩子的语文教材后,不满于“有些课文写得太糟糕了”,写了很多文章抨击,后来结集为《对抗语文》出版,一年之内加印了五次。
概而言之,社会各界对语文教育的不满,一是教材,二是考试,当然更重要的还有课堂教学。
开展真语文教学活动,是语文课程特点使然。
语文是影响人一生的重要课程,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关乎人的精神成长。
在古代,自汉语诞生之时起,语文教育就随之产生。
古代教育家孔子教学生“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言语"和“文学”实际已经相当于语文教育的内容。
经过千百年的积淀,古代语文教育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思想和经验,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一部分。
到了近现代,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语文前辈的教育思想精髓对我们也有很多启示。
叶圣陶先生在《认真学习语文》中告诉我们:“学习语文还可以养成想得精密的习惯,理解人家的意思务求理解得透彻,表达自己的意思务求表达得准确;还有培养品德的好处,如培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等,这样看来,学习语文的意义更大了,对于从事工作和培养品德都有好处。
”进入新世纪,随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由陈丹青想到“请你安静点”作文
由陈丹青想到“请你安静点”作文由陈丹青想到“请你安静点”作文一退再退,所谓者何?退到历史的深处,借一双眼,邀请准确我们更清晰的照看今日种种文化情境。
所画知道陈丹青不是因为他的画,不是因为他的新闻节目,而是因为他在打开书的自序,看了没有两三行就已确信觉察到不喜欢此人。
我一直比较欣赏那些安静说话的人,或者是不说假话的人因。
要知道从不说假话到只说真话还是极差差很远的距离的。
一面的自己在这方面够不上专家没有发言权,另一方面又得意洋洋会大张旗鼓地发表言论,还声称“保持说话,这是最后一点的权利”。
拜托您,这是想说呢,还是想说呢,还是想说呢!是想成名呢,还是想成名呢,还是想成名呢!说谎本来无可厚非,想成名我也没什么好说的。
大家各凭本事呗。
但是误导我们漂亮的国民,误导我们祖国可爱的花朵就是您的不对了。
不是没有见过十家尖锐的批判家,也不是无见过骂脏话不尽然的作家。
看《退步集续编》的感觉就是此书没什么文学价值,可是福州话又说回来了,什么样的东西才有文学收藏价值。
得来吼两声就行了吗?想起一句话——三条腿的人不好找,会喊的人还不好找。
您会说了,我这是喊出高的人民的心声,“言人之所不敢言”,我这是“呐喊”。
这都是P话,只能拿您自己的话来堵您的嘴了。
您曾说过“我们的表达固然受到种种穆伊县迟滞,压抑,扭曲;另一方面,我们底下又充满过度过度的表达,拙劣的表达,鸡零狗碎的表达,还有,粗暴的表达。
”这话我可爱听完极了,既然这样,换句话说就是我们每人都总是处于“表达”的困境中,那您就歇歇吧!别出来哗众取宠了。
(其实这些话,也可以反过来堵我的嘴巴,堵任何表达不当人则的嘴。
)与上本《退步集》相比这本《退步集续编》从对教育,城市的议论逐渐转移到对戏剧的剖析。
写鲁迅,写出文艺复兴回顾往事。
卢戈韦退步这个名字本身就有着浓厚的嘲讽意味,作者的一些语言不难看出深受鲁迅先生影响,要说他是刻意的模仿鲁迅先生我也没建议。
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批判吧,批判吧,言论自由嘛。
陈丹青家长要保持孩子的动物性
陈丹青家长要保持孩子的动物性“艺术与童年:和陈丹青聊艺术——《我的第一本艺术启蒙书》新书首发沙龙”20日在北京举行。
沙龙中谈及当下对小孩的艺术教育,陈丹青表示,对13岁往常的小孩,并不需要去说明一些高深的艺术问题。
“家长只要让小孩做自己想做的情况就能够。
在那个时期,家长确实是要保持小孩的‘动物性’。
”——陈丹青小时候专门顽皮,每天都鼻青脸肿的说起自己的童年,陈丹青称,自己小时候专门顽皮。
“我们现在在场面上见到的小孩都太听话了。
我们小时候都坏着呢。
我小时候就专门顽皮,总是爬树、翻墙、打架,每天差不多上鼻青脸肿的。
”回忆到自己童年绘画的经历,陈丹青表示,自己的绘画历程也始于临摹。
“我们那个年代物质专门匮乏,没有什么地点能够去,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看。
大致9岁时,我父亲看我专门喜爱马,就给我买了第一本画册,里面一个美国画家画马的技法。
我就开始临摹,因此直到现在我还能画得出马的骨骼。
另外,我小时候也会临摹连环画,像《三国演义》里的赵子龙、关公,还有狮子、老虎这些动物。
”家长要保持小孩的“动物性”谈及当下对小孩的艺术教育,陈丹青表示,对13岁往常的小孩,并不需要去说明一些高深的艺术问题。
他说:“家长不要跟他说明‘什么是美’、‘什么是古代的’、‘什么是现代的’。
因为小孩不仅听不明白,还会厌烦。
只要让小孩做自己想做的情况就能够。
在那个时期,家长确实是要保持小孩的‘动物性’。
”他认为,中国家长在教育中要克服自己的“家长欲”。
“小孩都有自己的才能。
我经常会遇到一些家长在问,‘小孩应该如何样学画’、‘如何能够画得像你如此’。
但事实上家长应该冷眼去看,然后带领小孩走向他自己感爱好的地点,而不要强行地带小孩去他厌恶的地点、或者没感受的地点。
我想中国家长第一要克服的确实是自己的‘家长欲’。
”画家林曦则说得更为具体,她认为,艺术并不是一套技术。
“我也经常会被问到‘小朋友应该如何学画画’这类问题。
我觉得,艺术并不是一套技术。
相反,小孩发觉美、开释美才是最重要的。
陈丹青的经典名句
陈丹青的经典名句1.我一点不关心中国学生的英语如何。
我看见大家的中文一塌糊涂。
我们千千万万的好萝卜如今是英语也不好,中文也不好。
2.我从小受的教育就是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然,那三分之一就是指活在神州大地上的中国人。
我实在不忍享受水浅而火不热的生活,遂毅然出国,受苦去了真不好意思,今年年初,我又回来了。
我一回来,还在美国的不少中国同行就忧心忡忡诚心诚意追问我:适应么?习惯么?后悔么?那意思,就是怕我回来又受苦。
3.中国人大抵是惯于取巧而敷衍的,我自己也是如此。
而我所见美国艺术家,一个个憨不可及,做事情极度投入、认真、死心眼儿、有韧性,即所谓持之以恒,精益求精是也。
同人家比,中国人的大病、通病,是做事不踏实,做人不老实,要说踏实老实的憨人,中国不是没有,只是少,例外,吃亏,混不开。
4.真率是很高的要求。
真率也是品德。
5.我不知道自己懂不懂矿工或农民,但我一定弄不懂当官的、谈生意的、玩儿金融的,还有毫无表情的科学家,不,一点都不懂这就是我和现实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我总是难以和现实理顺关系,而且不想理顺。
6.您对中国的大学教育很满意吗?您对野蛮拆迁很满意吗?您对目前的医疗系统很满意吗?假如您诚实地告诉我:是的,很满意!很开心!我立即向你低头认罪:我错了,我改,我脑子进水了,我对不起人民,我要重新做人,封我的嘴,然后向你们好好学习这样行吧?7.我从来没有传回任何关于成功的消息。
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出国本身就是一种失败。
8.世界上的重要艺术家都不是研究生学历,也不是本科、美院附中,有的连高中都没上。
梵高就是个病人,毕加索也没有大学文凭。
当今中国,需要文凭,为了就业,得到社会的认可,你就得拿个文凭。
9.艺术家是最狂的',最自得其乐的一种动物。
10.丹青:你怎么也叫陈丹青?接着签了我的名。
但随即我就后悔了:凭什么人家不能也叫陈丹青?我该这样写:丹青:我也名叫陈丹青。
11.真正有效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丹青:我不可怜自己的少年时代,反倒同
情今天的后生
本文是关于青春励志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陈丹青:我不可怜自己的少年时代,反倒同情今天的后生
80后、90后是我见过最乖、最被动、最有悖青春本能、最缺乏表达意识的两代人,和“垮掉的一代”比,和嬉皮士比,更是笑话。
年轻人整体性的“困惑”与“恐慌”,我无法测知。
眼下社会、媒体、网络的种种讯息和说法实在太多,年轻人不免困惑;恐慌呢,应该是谋一饭碗、混一前途越来越难吧。
美国八九成青年最担心的也是饭碗,但中国人口忒多,瞧见满大街的人群,我有时也会莫可名状地恐慌。
50后当年的焦虑不是升学和饭碗,而是去哪个省份的农村、干哪家工厂的工种。
去是非得去的,苦是一定苦的,恐慌也没用,全认了。
部分60后与我们命运相似,部分70后的际遇和80后相似,50后的青春期堵在非常时期,不好跟今天比。
以上算进步还是倒退呢?难说。
生理层面绝对进步了,我们那会儿整年都不会下馆子,谁家有冷热水设备?狗一般活着,还穷开心,头发留长点就算打扮了。
今时今日,一个打工仔还能脚蹬皮鞋,染一头金发,穷姑娘包包里,多少有支廉价口红吧。
陈丹青:我不可怜自己的少年时代,反倒同情今天的后生
50后的青春:1973年的北京街头
但我不可怜自己的少年时代,反倒同情今天的后生。
那会儿没得比,现在样样比。
同学的家境、同事的升迁,悬殊多大。
多少屌丝瞧着中档小区,攒钱攒到五十岁,怕也买不起小区保安那座岗亭啊。
要说传统文化的割裂,50后空前绝后。
别指责年轻人不懂传统文化。
谁有资格?除了万万分之一的所谓国学家。
谁懂?干吗要懂?如今除了知识题,又哪来什么传统文化?别拿传统文化说事儿了。
咱们文化传统的一大项,就是动辄拿着大道理指责年轻人。
我虽不很同意“五四”那代的激进主义,但这一层,我站在胡适、鲁迅一边。
责难80后、90后割裂传统,是轻佻的。
以我的观察,情形正好相反:从部分70后开始,越来越多有头脑的青年,默默回归传统。
虽然他们不见得清楚什么是传统,但显然迷恋被历史割裂的那一端。
极端的例子是:好几位青年告诉我,班上仪表堂堂的高材生,硕士、博士毕业,忽然就进了寺庙,剃度为僧,有法号,开始传教了。
准确地说,是百年中国折腾出来的“新文化”,将传统和一拨拨后代生生割裂。
割裂后,拿不出什么好饲料喂后代,孩子们当然“青睐”西方和日韩的文艺——注意,不是“文化”。
看英美剧、日韩剧的青年未必了解什么是人家的文化。
可是50后、60后年轻时,对外头不是了解不了解,而是根本不知道。
80年代的“文化热”,是校园里热衷读萨特、读尼采,因为上一个十年是文化沙漠,人人无知。
年轻人热衷日韩剧,是他们的上一
个十年二十年,全社会世俗化、商业化、资讯化,他们受的教育明明白白教会他们什么是权力和权利,教会他们别再像爹妈那样,做人太累,读萨特、读尼采,有个屁用。
陈丹青:我不可怜自己的少年时代,反倒同情今天的后生
1972年的广州,在操场上玩耍的女学生
这样子对吗?不很对。
可是50后、60后那种生活,那种意识形态,留得住吗?行得通吗?所以出来80年代的哲学热、文学热,都想换个脑子,但多少有点夸张。
在正常的国家和社会,读哲学的读哲学,看俗剧的看俗剧,不像我们这里,阶段性群体转向,忽而全都去求真理,忽而个个认世俗,一个均衡正常的生态,迄今还没有。
说90后解构一切?恕我无知,我一点不知道90后解了什么构。
网络上或许全是他们的聒噪,那是因为没有别的出口可以表达。
我所知的状况正相反:80后、90后是我见过最乖、最被动、最有悖青春本能、最缺乏表达意识的两代人,和“垮掉的一代”比,和嬉皮士比,更是笑话。
至于他们的娱乐怎样地没禁忌,怎样恶搞,我蛮想知道。
人肉搜索、网络唾沫,固然有的,这一层,倒像是红卫兵文化的遗传基因,那会儿是现场批斗羞辱,现在是网络羞辱形同批斗。
以我的观察,80后、90后的这点娱乐,几乎谈不上娱乐。
他们兴许“恶搞”了什么无关紧要的事,原因是,他们除了考试升学谋饭碗,没什么可以“搞”。
但愿我是完全胡说——纵向比较,80后、90后的表达欲望和空间,不如“文革”初年的50后,50后当年的表达空间,则远不如“五
四”前后的年轻人。
至于对“主流价值”的“反抗方式”,免了吧,哪有这回事?就算有,我也不主张孩子们反抗。
反抗的时代与文化过时了,全世界为“反抗文化”付够了代价。
不要反抗,也不要试图改变社会,能一个个改变自己,就是功德无量。
我和年轻人之间当然有代沟。
代沟是好事,是常态,说明一切在变化。
重要的不是代沟,而是父子双方如何看待代沟。
和我离开美院的1981年比,现在的变化太大了。
那时的同学关系就是没日没夜地“沟通”,谈艺术,谈一切;据我所知,现在的同学关系没那么粘稠了。
公寓和单间长大的独生子难免如此,我不觉得是坏事,但可能无趣:友谊、校谊、私谊、室谊,是青春的胎记,当然,还有恋爱。
2013年看赵薇拍的那部青春片,70后告诉我拍得很准确,他们说,80后、90后已经缺少,甚至没有这种浪漫泼辣的校园记忆了。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