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 素材
语文人教版高中二年级 作文素材之陈丹青
丹青语录——社会
我从小受的教育就是“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 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然,那三分之 一就是指活在神州大地上的中国人。我实在不 忍享受“水浅”而“火不热”的生活,遂毅然 出国,“受苦”去了——真不好意思。我一回 来,还在美国的不少中国同行就忧心忡忡诚心 诚意追问我:适应么?习惯么?后悔么?那意 思,就是怕我回来又“受苦”。
2020/2/25
2020/2/25
丹青语录——教育
蔡元培任北大校长,胡适任中国公学校长 ,徐悲鸿任北平艺专校长。第一条入党,第二 条凑够行政级别,然后呢,领导看顺眼了或把 领导捋顺了。于是一层层报批、讨论、谈话、 任命,转成副部级、部级之类……这样的“入 世”,有利益、没担当。今日大大小小教育官 员除了一层层向上负责,对青年、对学问、对 教育、对社会,谁有大担当?
偏爱、未知、骚动、半自觉、半生不熟,恐 怕是绘画被带向突破的最佳状态。
我没有素描基础,不是照样画创作?中国传统 绘画从来就不画素描,难道就是没基础了?想当 年,我们一起画画的同学中,那些把大卫石膏像 画20得20/2/2好5 得无与伦比的人,不知道哪里去了。
丹青语录——社会
中国连真正的公共空间还没出现,哪里来的“公共 知识分子”?进入公共事务时,偶尔有像我这样的傻 子出来说几句真话大家就很愿意听,这是一件很可怜 的事情。
2020/2/25
丹青语录——教育
将当今教育体制种种表面文章与严格措施 删繁就简,不过四句话:将小孩当大人管,将 大人当小孩管;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复杂的事 情简单化。
陈丹青经典语录摘抄
陈丹青经典语录摘抄1、你可以看点新闻。
相信不相信,随你。
——陈丹青谈电视2、人于自己的面目,其实是看不清楚的,白纸黑字留下来,这才好比照镜子。
3、将当今教育体制种种表面文章与严格措施删繁就简,不过四句话:将小孩当大人管,将大人当小孩管;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4、不从众,保持独立人格,坚守个人的价值观,这在中国非常难。
5、翻译不看你懂多少外语,而是考验你中文怎样。
6、我真正的身份就是知青,我真正的文化程度就是高小毕业,中学都没上过。
7、农村还是那样:你姓什么?你是外乡人?去你妈,你等着吧,没戏。
--中国的人情观念。
8、你如果真的想懂,前提要有相对完整的文脉。
9、我嚷嚷半天,临到离开,发现我全错了:哪有教育问题啊,都是权力问题。
10、偏爱、未知、骚动、半自觉、半生不熟,恐怕是绘画被带向突破的最佳状态。
11、我不知道自己懂不懂矿工或农民,但我一定弄不懂当官的、谈生意的、玩儿金融的,还有毫无表情的科学家,不,一点都不懂--这就是我和现实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我总是难以和现实理顺关系,而且不想理顺。
12、我们没资格谈历史,谈文化。
老北京可以谈,但他只能谈他的记忆,不是谈文化。
再过十年二十年,老北京全死光了,谁谈?13、才情功力,有时不及真挚要紧。
14、木心先生的最后时光,你我都要经历,都要寂寞的求生最后落寞的放弃。
15、艺术家是天生的,学者也天生。
“天生”的意思,不是指所谓“天才”,而是指他实在非要做这件事情,什么也拦他不住,于是一路做下来,成为他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16、都市白领痛苦的根源,则介于“开放前”、“开放中”、“开放后”,她们在似是而非将开未来的性观念之前,饱受其弊,鲜蒙其利。
问题是,与咱中国“开放女性”们邂逅而上床,下床而分手的中国男性,是怎样的男性呢?--陈丹青谈中国女性“性解放”17、电影用来观看,小说用来思考。
18、国画的“国”字,贬了,国画的“画”字,除了生财,唯剩下两件法宝:一是工具,二是图式--凭借国画革命尘埃落定的历史“能见度”,我们“想起”了伟大的古典传统。
陈丹青语录经典句子(精选26句)
陈丹青语录经典句子(精选26句)我说:“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是错的,没有主语:为人民服务?您是谁?的编辑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陈丹青语录经典句子,那些值得借鉴的句子是什么样的呢?在这个沟通日益增多的今天,收到亲朋好友的优质文案在网上很普遍,很多短句让我们收获信心与力量。
1、只有我对调考司空见惯,就不怕各样考试。
2、我也不免世故的。
在坦然率真了无心机的马克与奥尔面前,我常暗自羞惭。
这两位美国老兄多么不相似不相干,但我每想到他俩总觉得像是同一个家伙:都娶了欧洲的妻子,都是三个孩子的父亲,魁梧,健康,男中音,见面握手,直视我的眼睛,一股子余波凛然的学生腔和少年气。
――陈丹青3、我没有素描基础,不是照样画创作?中国传统绘画从来就不画素描,难道就是没基础4、做一个爱读书的孩子,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但愿往后因为读书而让自己的人生有更多精彩的展现。
5、这个民族穷得太久了,一切在告诉他,我们不再穷了,我们也有地位了,全中国都在过一种假想的西方生活。
全中国陶醉在这个假想中,各个城市崛起的“罗马花园”证实了这种假想。
这个民族需要一个梦,现在梦实现了。
但这个梦是外国梦。
梦中景象全是外国,这一百年所有事情告诉你:我们以前的日子是不好的。
不要再过那样的日子。
——假想的现代生活。
6、我真想知道是什么因素在什么时刻他们的胡子开始“萌生”,并“确认”为络腮胡子,而我却没有。
——回答记者问“什么时候萌生艺术年头,并什么时候确认自我是艺术家”7、我也曾一路无知而愚蠢,只是贫穷时代的愚蠢无可羞,也无可张扬。
现在我可能聪明一点了,只因逐步摆脱了愚蠢,并愿继续摆脱:不必同外国比较,我所比较的对象,是我自己。
8、我们能够从当代中国的戏剧文化音乐文化和舞台美学中,看出我们自我的深浅厚薄来。
――陈丹青《陈丹青音乐笔记》9、“我希望你读很多书,走很远的路。
我希望你爱很多人,也被很多人爱。
我希望你走过人山人海,也遍览山河湖海。
” --《这世界与我》10、低级趣味也是趣味,娱乐自己始终不易。
陈丹青语录,艺术家是最狂的
陈丹青语录,艺术家是最狂的(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名人名言、经典语录、人生感悟、励志名言、励志的话、爱情名言、英文名言、读书名言、人生哲理、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information, such as celebrity quotes, classic quotes, life insights, inspirational quotes, inspirational words, love quotes, English quotes, reading quotes, life philosophies, and other information.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陈丹青语录,艺术家是最狂的1、艺术家是最狂的,最自得其乐的一种动物。
陈丹青语录精选155句
陈丹青语录精选155句陈丹青语录篇11、我嚷嚷半天,临到离开,发现我全错了:哪有教育问题啊,都是权力问题。
――陈丹青《谈话的泥沼》2、我自知识见寡陋。
友人笑说:这算什么?各地宾馆多的是,按宾馆的级别而分年龄姿色身材的“档次”,我所去的宾馆在那一带要算是“高级”的,姑娘自然也就出乎其类而拔乎其萃,夜夜上班,白天不出门的。
――陈丹青《剩余的素材》3、我所谓的“权力”,不是说谁在欺负谁,谁在受欺负。
说破了,所谓体制,就是饭碗。
四十多年前毛主席警告大家:“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今日,体制警告大家,并成功地使大家随时随地自我警告:“千万不要忘记饭碗。
”――陈丹青《退步集》4、可是人的心理线索很复杂,既通向熟悉亲切的,有认同感的历史景观,又会迷失在异己的,陌生刺激的新奇景观。
一百多年来,中国持续发生剧烈的西化和现代化运动,中国的城市和建筑发生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景观变化,中国人心理景观中那条源远流长的大线索,开始模糊混乱断裂,到了今日,我们几乎找不到自我的线索了。
――陈丹青《退步集》5、我不知世界各国可有其他古遗址如希腊,城郭历然,柱石遍野,裸裎着前生的骨骸,成全来世的凭吊与赏看:古埃及更古,遗迹多为神庙,玛雅故址倒也完好,巫气太重,都不及希腊城邦的废墟堆,处处留情,给你怀想当初的盛世与人烟。
那些年走在曼哈顿,举目仰看,忽儿想:这超级城市总有溃亡的一天吧,数千年后,谁元万里迢迢飞过来,只为瞻仰形销骨立的钢精水泥群?――陈丹青《无知的游历》6、您是否害怕太有思想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做老婆会怎样样?陈:听这意思,男人们以为自我很有思想么?我注意到,今日的许多女子要比男子有思想,所以问题可能是:“这样的男人做老公会怎样样?”――陈丹青《退步集》7、齐白石先生去世后,他的手稿草图和晚年的精品,全都捐献北京画院,几个月前,我有幸亲眼看到这批珍贵的文物,总有上千份吧,居然还像半个世纪前那样,以最简陋的方式,就像我们家里收拾早年的信札账单那样,折叠着,放在旧信封或破烂的塑料袋里。
陈丹青经典语录
陈丹青经典语录陈丹青作为著名的艺术家和评论家,他的话语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以下是七个陈丹青经典语录,探讨他对艺术、文化和社会等领域的看法。
1. “艺术不是为了名利、流行和收藏,而是为了理解和共鸣,为了心灵的交流。
”陈丹青认为,艺术的价值不在于其收藏价值或市场价值,而是在于它的感动力和意义。
艺术应该让人心灵共鸣,让人们从中理解和感受到更多的生命和人性。
2. “现代艺术的真正价值在于它让我们重新思考:什么是艺术?”陈丹青坚信,现代艺术挑战了传统的艺术概念和形式,让人们重新审视和思考什么是艺术。
现代艺术对传统主流文化的挑战让人们反思自己对艺术、文化的理解、认知的真正本质。
3. “中国美术要走出民族的桎梏,要有全球的视野。
”陈丹青关注着中国美术的发展,他认为,中国美术要在全球艺术的舞台上发挥更多的作用,需要具备全球的视野,从历史、文化和艺术多个层面去思考和创造。
4. “摩登主义的出现,是由于美国这样一个普世性的强国崛起,在物质、文化和精神上给了世界巨大的影响和冲激。
”陈丹青对美国的影响有着极为丰富的认识。
他认为,美国的崛起,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也对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启示,引领了摩登主义运动的崛起。
5. “从作品本身而言,创作者应该是中立的,不应该扮演政治宣传的角色。
”陈丹青强调作品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认为艺术家应该保持中立,不应该扮演政治宣传的角色,而是应该着重表达作品本身的内涵和主题。
6. “艺术不是道德的担保人,也不是伦理的代言人。
”陈丹青强调艺术的自由和独立,艺术不应该成为道德和伦理的代言人,而应该独立而自由地表达作品中的思想和情感,甚至是对道德、伦理的挑战和反思。
7. “文化的起源和特征在于多元性,文化的复兴和繁荣在于多元性的发展和交融。
”陈丹青关注着文化的多元性和交流,认为文化的起源和特征在于多元性,而文化的繁荣和复兴则在于不同文化的交融和发展。
跨文化的艺术交流,能够丰富人们的文化熏陶,拓展人们的认知视野。
陈丹青裸画写生的故事
陈丹青裸画写生的故事陈丹青裸画写生的故事1978年,我进了中央美术学院。
不久,老师宣布某周某日某课实行裸体素描写生。
这是“*”十年后中国第一次恢复写生——裸体不画不行!第一课,被指定为女模特。
从风闻、宣布到当真动手画,其间自然少不了各种铺垫:先是在学校内部开放图书室,翻看世界名画画册,什么“维纳斯的诞生”、“土耳其后宫”,果然不着寸缕;接着是放映世界裸体绘画幻灯片。
全班九名“研究生”,从老大到老九以年龄顺序依次相称,我敬陪末座。
那年我适才新婚,其余同学中,唯老七老八处男之身。
与他俩相比,我等论“看”过女裸体的资历,略占上风。
终于开课了。
那天一早,炉子已经生好,只见老大老三单腿抖动,理纸,削笔,神色自若;老二老四老五老六老九该干什么干什么;只有二十七八岁的老七老八一会儿给炉子添煤,一会儿挪动画架,忽然不见人影,忽然又泡了茶进来。
模特到了!由当班老师靳尚谊先生领着。
她是一个我们先已在校园里见过的姑娘,二十多岁,外貌淳朴。
我们一一同她打过招呼。
靳先生略一示意,她就转到屏风后面,换上睡衣走出来……画室里鸦雀无声。
那年,到底是哪所美院的哪堂课率先恢复女体写生,我们不得而知。
反正,这个姑娘是中央美院“*”后的第一位女裸体模特。
我们在画架前各就各位,拘谨呆立,呈扇形远远围拢她,却看她不是,不看也不是:看,不像话,人家没穿衣服;不看,也不像话——人家不穿衣服就是让我们看、让我们画的呀!姑娘倒是坦然。
她认真按照靳先生的要求摆弄姿势,腰扭过来,头别过去,这样子坐坐,那样子站站,简直大义凛然。
此后,全班同学打心眼儿里敬重她,当她是英雄。
那年,她被评为美院的优秀职工。
可不是么,当年她一横心解开扣子,就在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美术写下一笔。
那位女模特的姓名、模样,我都忘记了。
整整十年,我们想象并向往这个天、这个刻,真想好好写出来,却不知怎样写:描述她的身体?与画画无关;描述怎样画身体?与她无关。
我只记得老七的样子。
老七一再看手表,在“她”快要出现时就跑到教室外面,旋即探头唤我出去。
特立独行不随波逐流的现代名人事例
特立独行不随波逐流的现代名人事例1953年,陈丹青出生于上海,他的父亲是民国知识分子,因崇敬文天祥,便用“留取丹心照汗青”给儿子取名“丹青”。
陈丹青从小就喜欢画画。
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全国工厂农村要画巨幅领袖像,他便跟着中学美术老师四处干活儿,在大铁皮或墙面上画伟人像,每接一单,剩余的颜料画笔就归他所有。
陈丹青白天画人像,晚上就临摹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的素描作品。
只是那个年代,社会各地皆动荡不安,陈丹青只读了两年初中,就被下放到赣南农村插队落户,每天都要下地干活,房间里只有一盏小油灯,他跟两个男孩挤在一张床上,经常有老鼠在他们的被子上窜来窜去。
但艰苦的环境并没有影响陈丹青对艺术的追求,只要一有空闲,他就会拿着烟盒画小画,慢慢的,他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知青画家。
20岁那年,陈丹青又辗转到苏北农村插队,被分配到火葬场画骨灰盒。
压抑苦闷的环境下,陈丹青依然坚持自学绘画,并创造出了《边防线上》、《泪水洒满丰收田》、《飞雪迎春》等画作,成功入选全国美展。
期间他还被当做人才借调到西藏搞创作,画出的《泪水洒满丰收田》曾轰动一时。
十年动荡结束后,国家恢复了高考。
这一年,陈丹青以专业第一,外语0分的成绩考进了中央美院油画系研究生班。
1980年,对西藏倍感怀念的陈丹青二次进藏,并创作了《西藏组画》,以高度的写实主义描绘出真实的西藏生活,作品公开后,震惊海内外,他也一跃成为了我国艺术界的巅峰人物。
随后,他拿到了留校执教的资格,但他并没有就此安于现状,而是于1982年从中央美术学院辞职,移居美国。
因为素描一开始是由西方传到我们国内的,他想去追本溯源。
彼时的美国纽约开始流行后现代艺术,令陈丹青大开眼界,他开始实践新的表现方式,将当代图像与历史名画并置,为“历史画”寻找当代语言。
在美国学习十八年后,陈丹青于2000年回国,并接受了清华美院的邀请,去那里任教。
当年5月份,共有5位考生成功入围,最后却因英语考试不达标而落榜。
2002年的硕士考试中,绘画成绩排名第一的考生因英语和政治各差一分再次落榜,不忍人才被埋没的陈丹青想让学校通融一下,他表示:“我们不能单凭英语分数就把一个孩子粗暴地拒绝在门外。
陈丹青经典语录大全
陈丹青经典语录大全(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唯美句子、经典句子、励志句子、名人名言、搞笑说说、个性说说、语录大全、祝福短语、生活短句、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data, such as aesthetical sentences, classic sentences, inspirational sentences, celebrity quotes, funny words, personalized words, quotations, blessing phrases, life sentences, other data,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陈丹青经典语录大全陈丹青经典语录大全1、什么叫做救自己呢?就是忠实自己的感觉,认真做每一件事,不要烦,不要放弃,不要敷衍。
人物素材积累之一——陈丹青
陈丹青人物介绍陈丹青(1953年-),中国画家,文艺评论家。
祖籍广东,1953年出生于上海。
陈丹青于80年代初曾被国中同仁认为是当时最具才华的油画家,甚至直至今日,油画圈仍存在着“陈丹青情结”。
他具有较强的造型能力,画风细腻,感情真挚,思维敏锐,有着一种稳定和深沉的力量。
重大事件陈丹青一共制造过两次舆论轰动。
第一次是1980 年,27岁他推出《西藏组图》。
当时的评论界普遍认为,这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是中国油画摆脱苏联油画风格的影响,向西方写实手法转变的标志。
第二次是2004 年,51 岁的陈丹青因不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招生体制而毅然离职。
一封犀利激进的离职信使陈丹青再次成为中国画坛最有脾气的艺术家。
素材积累●说陈丹青的出走——现代中国以自由主义精神深刻思考的坚定先行者●说素描批判——著名画家陈丹青说:“我有时候真想写本《素描批判》。
不好像现在那样把素描作为金科玉律。
素描在我国美术教育中有如此地位,与徐悲鸿有关。
徐悲鸿好像说过,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
”“我没有素描基础,不是照样画创作?中国传统绘画从来就不画素描,难道就是没基础了?想当年,我们一起画画的同学中,那些把大卫石膏像画得好得无与伦比的人,现在不知道哪里去了。
”陈丹青“素描批判”的言论,冒犯了大师,也触犯了现行美术教育的“金科玉律”。
大师的话振聋发聩,但不是每一句;“金科玉律”掷地有声,但不是每一处。
如果大师说,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这“一切”就值得商榷;如果美院招生,素描必考,这“必考”也未见合理。
“一切”在学术的话语里显得武断,“必考”在制度里显得“僵化”。
事物有其共性,也有其特性。
突出共性,亦兼容特性,才是正理。
没有素描基础的陈丹青,美院破例接受其读研究生,而后成为著名画家,正是正理结出的正果。
陈丹青批判素描,千万不要理解为他否认素描是基础。
任何学科,都有基础,都需基础,只是盖什么房子要怎样的基础,在怎样的地基上打怎样的基础,这就值得科学地分析论证。
陈丹青的语录集合34句
陈丹青的语录集合34句陈丹青的语录集合34句1、只要我愤怒一回,我就得为公众二十四小时扳着个脸。
2、什么"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啊,什么"世界文化遗产"呀,其实就是一句话:此处不许拆。
3、只是迄今为止,我们有没有一首歌龄百年以上,几代人耳熟能详、同声一唱的歌?4、我们可以从当代中国的戏剧文化、音乐文化和舞台美学中,看出我们自己的深浅厚薄来。
5、"择优录取"既难落实,"精英培育"自亦空谈,在校生专业品质连年下降,"博"不如"硕","硕"不如"本",已是各院校公认的事态。
6、诸位要想"全面客观"了解"那个时代",读一个人的书,绝对做不到。
最笨的办法就是读各种各样的书。
7、所有人在这几十年里都活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赶紧多捞,赶紧安顿好自己的生活,不要管这个社会。
你是救不过来的,你真的到下面走走,就知道,完全一个赤裸裸的丛林社会,大家都信奉丛林法则。
8、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是从幼儿园就开始摧残孩子。
老师、家长,串通好了,细细地摧残。
9、全中国至今可看的建筑只有两种,一是古人留下的,一是洋人留下的。
10、《断背山》真的不是关于同性恋,而是关于压抑,关于那个时代。
李安刷新了牛仔文化,他深知什么是压抑。
在中国,在过去半个多世纪,异性恋们也压抑得一塌糊涂啊。
11、不要相信任何人在公众场合的话。
尽量相信自己,一开始是很弱的,你的去看书、去经历,有很多的成功失败。
12、中国的成年人的交往,即便艺术家,也是一套精致的"人际关系",夹缠着利益、谋算,阴晴不定。
艺术本是无事之事,而在不少分明世故而习练潇洒的中国同行面前,不知起于何时,我竟会觉得开口谈论艺术怕是一件迂腐浅薄到近乎羞耻的事。
13、这个民族穷得太久了,一切在告诉他,我们不再穷了,我们也有地位了,全中国都在过一种假想的西方生活。
陈丹青经典语录
陈丹青经典语录陈丹青是一位著名的艺术家、评论家和学者,他一生中说过许多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经典语录。
以下是七个案例,探讨陈丹青的一些代表性的经典语录,并说明其含义和价值。
1. “艺术是真实存在的虚构,文学是虚拟存在的真实。
”这个语录传达的是艺术本质上是創作者在虛構中表現真實性,以草台班子舞蹈為例,在表現一个故事或情境時,不能完全依靠現實來進行呈現,所以需要在其中添加虛構元素。
而文學就是透過虛構性的文字或表現,再次反映和解析現實生活。
这个语录是让我们认识到艺术和文学的本质区别,以及二者互相交织的关系。
2. “现实中没有乌托邦,但乌托邦可以成为一个需要实现的理想。
”这个语录強調的是對即將到來的世界的充滿希望和信心,同时也強调了理想中的乌托邦。
只有当人们不断地追寻着乌托邦中的美好,才能真正地成为一个富有希望的人类社会。
这个语录告诉我们,不要将自己的希望和信心丢失于挫折和困境之中,要坚持追寻理想,创造更好的未来。
3. “艺术界是一份很好的工作,作家和画家应该自信、坚定、勇敢。
”这个语录鼓勵藝術工作者,要有自信和勇气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藝術家是担任一個独立思考的角色,为表达真实自我的观点和观念,艺术家必须保持自信,保持决心与勇气,创造出更具有艺术性的创作。
同時,这个语录也反映了一个社會对藝術人才的欣赏和肯定,同时给予艺术家更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尽情创作。
4. “艺术家的目的,不是做反叛的先锋,也不是得到名誉和利益,而是传递人类的智慧和思考。
”这个语锭体现了艺术家的责任和义务,一个好的藝術家在进行创作时,不是为了得到金钱或名声,而是为了通过自己的创作,向其他人传递智慧和思考的火花,让人们思考自己的处境,反對他们的追求,賦予生命有更大的深度。
藝術家的使命就是將自己的創作力量站上多種平台,傳達出自己的思考和理念。
5. “对文化的掌控,对社会的掌控同等重要。
”這句话提出了文化和社會之間的關聯,表明了處理社會問題的一種態度和方法,即通過文化建设来改变和提高社會状态。
陈丹青的经典句子语录摘抄分享80句
陈丹青的经典句子语录摘抄分享80句才情功力,有时不及真挚要紧。
---陈丹青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陈丹青的经典句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陈丹青的经典句子11、年轻人仍然所见极有限,又迷失在太多讯息中。
讯息不等于眼界。
——陈丹青《荒废集》2、鲁迅是一个早已被简化的脸谱。
鲁迅很早就说过,你要灭一个人,一是骂杀,一是捧杀。
大家现在看见了,过去半世纪,胡适被骂杀,鲁迅被捧杀。
——陈丹青《荒废集》3、人只要是坐下写*,即便写的是天上的月亮,地上的蒿草,其实都在“谈自己”。
——陈丹青《退步集》4、不从众,保持独立人格,坚守个人的价值观,这在中国非常难。
——陈丹青5、老有人来问我,你是怎么成功的?妈的我没想到成功。
我画画,因为我喜欢。
我不记得小时候有过“成功”的说法。
成功观害死人。
你要去跟人比。
第一名还是第二名,挣一亿还是挣两亿......我对一切需要“比”的事物没有反应。
我画《西藏组画》时就是为了远离当时的“正确”。
我现在的画,也是远离美国或中国的主流。
我知道我的画,我自己,都毫无价值,但我讨厌一群人脸上那种集体势力的表情。
——陈丹青《退步集》6、《断背山》真的不是关于同性恋,而是关于压抑,关于那个时代。
李安刷新了牛仔文化,他深知什么是压抑。
在中国,在过去半个多世纪,异性恋们也压抑得一塌糊涂啊。
——陈丹青《陈丹青谈同性感情:我们远远不了解人性》7、蔡元培任北大校长,胡适任中国公学校长,徐悲鸿任北平艺专校长。
搁现在,第一条入党,第二条凑够行政级别,然后呢,领导看顺眼了或把领导捋顺了。
于是一层层报批、讨论、谈话、任命,转成副部级、部级之类……这样的“入世”,有利益、没担当。
今日大大小小教育官员除了一层层向上负责,对青年、对学问、对教育、对社会,谁有大担当? ——陈丹青8、知识的封锁与匮乏,使人失落,书籍的杂乱与无序,同样使人失落。
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这话说在有书可读的年代。
……这可能是一个书籍不断增多,而书籍的影响日渐萎缩的年代。
(完整版)陈丹青演讲
陈丹青演讲:鲁迅是谁?我们为什么还要阅读鲁迅?我的回答是:一,不必勉强。
当年《呐喊》《彷徨》再版时,鲁迅就不愿意,说不要用他阴暗的念头影响小孩子;二,七十年来的历史剧情是我们解读鲁迅的珍贵资源,因为他的光焰需要我们世代作有效的映衬。
换句话说,第三,鲁迅早将自己烧毁了,他的价值?诸位:犹豫再三,这篇讲稿还是贴上。
本期南方人物周刊刊用了其中五分之四,这里是未删本。
鲁迅是谁?写在鲁迅逝世七十周年2006年10月14日在上海图书馆讲演陈丹青大家好:这是我第三次谈论鲁迅先生了。
每次都是又恭敬,又有点紧张。
昨天特地剃了头,换双新皮鞋。
我不会当场讲演,讲到鲁迅的话题,尤其郑重,总要事先写点稿子才能自以为讲得清楚一些。
下面我按着稿子念,再作些发挥,请诸位原谅。
(一)鲁迅先生的纪念会,七十年来不知开过多少次了。
在中国,鲁迅至今是个大话题。
粗略说来,从鲁迅逝世的1936年到1949年,鲁迅话题为民族革命问题所缠绕;从1949年到八十年代初,鲁迅话题则成为准官方意识形态,在大陆无人敢于冒犯,在台湾被长期封杀。
总之,“鲁迅话题”是百分之百的“政治话题”。
八十年代中期,鲁迅话题逐渐被移出政治祭坛,挪进学术领域;九十年代迄今,官方对鲁迅话题开始了沉默、回避、冷淡的戏剧性过程。
二十多年来,举凡重要的国家话题和政府语言,不再能够,也不再打算从鲁迅那里盘剥搜寻任何说法,鲁迅话题的庞大利用价值似乎走到尽头,由“在朝”转向“在野”,随即在学界与民间展开“鲁迅争议”,王朔,是这场争议的发难者。
到了新世纪,“鲁迅争议”衍生了“还原鲁迅”的愿望。
就我所知,不论是鲁迅的“捍卫派”还是“质疑者”,近十余年出版的鲁迅专著大幅度抛弃官方意识形态尺度,试图描述真实的鲁迅。
旧史料出现新的解读,一些新的史料披露了。
其中,最可注意的声音来自鲁迅后代:先有2002年周海婴回忆录《我与鲁迅七十年》,后有2006年海婴先生大公子周令飞同志在交通大学的一场讲演,这位鲁迅的长孙直截了当问道:“鲁迅是谁?”这可能是迄今为止关于鲁迅最为激烈而讽刺的发问。
陈丹青六十岁的自画像阅读材料
陈丹青六十岁的自画像阅读材料陈丹青六十岁的自画像阅读材料总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作家的陈丹青,一直没有淡出过公众的视野。
无论是出书,还是论事,无论他如何自嘲,陈丹青的文字依然充满了“存在感”。
2014年,陈丹青一连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草草集》《谈话的泥沼》《无知的游历》这三本新作,同时也迎来了自己的花甲之期。
他的心态有何变化?生活和工作的重点是否转移?张莹琦:您曾自嘲,“写得太多,画得太少”,《草草集》序言中也写到“多数碎稿是应酬”。
这次暌违5年才出书,是有意减少写作、放慢写作吗?陈丹青:我不是学者,并没一肚子学问憋着要说,只靠不同稿约才能写作。
近年确实有意怠慢媒体,“减少写作”,可是美术界,或别的什么界,不断有人要我写点什么——逝者,师长,同辈,晚辈,甚至孩子——其中深交浅交都有,或并不认识,但家眷熟友辗转恳求。
我婉拒了不少,凡接了的,零碎时间就被榨光了。
张莹琦:写作是您的爱好,您对写作也很认真,但书的篇章几乎是“命题作文”,是否感到厌倦?陈丹青:倒没厌倦。
前面说了,没有“命题”,我几乎就不写作。
张莹琦:您曾说,出于难于申说的理由,中年后几乎丧失了阅读小说的兴味,反复阅读的只有俄罗斯文学,特别是《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能具体谈谈吗?比如它们对您写作或者画画的影响。
陈丹青:那是客气话,诸位听不出:丧失兴味,只因当今好小说太少太少了。
另一问题,是你十几岁死心塌地读过的书,会影响一辈子,说难听点,是偏食症,说好听点,是口味刁。
但我读书并不为了绘画,只因喜欢,你掉进一部好作品,什么念头都没了。
小学时读到英国小说《流浪儿》,哭得直打嗝,后来读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之前所写的短篇集《顿河故事》,毛发直竖。
14岁借到托尔斯泰长篇,根本忘了这是小说。
你要知道,孩子看艺术,全部是当真的。
日后我记住了故事与人物,同时,请注意:也一句一句记住了作者的笔法。
童年记忆,等于下载,成年后复读,逐渐明白哪句是修辞,哪里是匠心——和理论完全无关,但和写作有关:多一字或少一句,段与段的排布,用词的分寸,还有轻重与节奏,等等。
陈丹青经典语录
陈丹青经典语录陈丹青,是当今中国艺坛上的一位颇具影响力的艺术家、思想家和评论家,他的许多名言也成为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陈述。
在以下七个经典语录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艺术价值、艺术性质、艺术流派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
第一条经典语录是:“艺术是一种感觉,不是一种科学,也不是一种理论”。
这句话从根本上讲述了艺术的本质,即艺术不是以一种固定的标准去衡量它的价值,也不能通过言语来准确描述,它只能靠感性的体验和感受来感知。
艺术所带来的美感和情感,即使是在不能言说的意义下也是非常强烈的。
第二条经典语录是:“世人多迷茫于想像中的艺术大师,少看身边的艺术人才。
”这句话提醒着我们,不要将视野仅限于外在的名誉和成就,也要关注那些默默地贡献于艺术领域的人才,以认同他们的努力和成就。
第三条经典语录是:“对新艺术的拒绝,是想在古代重生”。
陈丹青这句话强调了一个合理的观点,即只有与时俱进,接纳新的观念和实践,才能推进艺术形式的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摒弃那些过于固执的艺术观念和思维惯性,努力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艺术形态。
第四条经典语录是:“艺术是动态的,它的价值应该反映在时间的积累上,而不应该在一味的迎合市场中得寸进尺”。
这句话表明了个人的时代背景和市场环境不能成为固定的标准。
艺术是以时间为基础的,需要长时间的沉淀和积累才能够得到认可,不应被迫在短时间内追求名利。
第五条经典语录是:“艺术不是科学,不是刻意去面对客观。
“这句话引申出了艺术与科学的根本区别。
艺术是一种高度的感性表现,它并不把目光集中于那些可以被科学和逻辑证明的事物上。
艺术家们需要表达自己对于感性事物的理解和体验,而这种感觉是很难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分析而得到完美的呈现的。
第六条经典语录是:“在自由,创造力和流利中,才有艺术的生命力所在。
”陈丹青这句话很好地解释了艺术的本质特征,即它需要动力和自由空间。
艺术就像是一座大海的浪花,在其中展现自己的独特性和自由性,需要放飞创造力,使其尽可能自由地运动和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丹青(宋海月整理)
陈丹青,中国艺术家、作家、文艺评论家。
【人物生平】
1953年生于上海。
1970年—1978年辗转赣南、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是当时颇有名气的“知青画家”。
后考入中央美术学院。
1980年以《西藏组画》轰动中外艺术界,成为颠覆教化模式,并向欧洲溯源的发轫,被公认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之作。
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2年辞职移居美国。
2000年回国并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4年,因对教育制度的教条、刻板难以认同,陈丹青愤然辞职。
再次轰动社会,并引起极大关注。
绘画之余,出版文学著作十余部。
无论画风与文风,都具有一种优雅而朴素;睿智而率真的气质,洋溢着独特的人格魅力。
【主要事件】
「临摹扑克」
陈丹青在上海的石库门弄堂里长大,自幼喜欢画画。
“从小就想当个画家,闷着想,但很明确。
”陈丹青说,“我的父亲陈兆炽,是第一位引导我热爱文学、热爱艺术,教我文艺理论,最初给予我文艺立场的老师。
”
4岁那年,因父亲被戴上“右派”的帽子,家里的书籍、画册被一扫而光。
没有画册临摹,他就到公园、马路上去画画。
他有一回临摹捡到的扑克牌的背面——侨居意大利的俄国画家的杰作《意大利姑娘》,画得栩栩如生。
「初学油画」
14岁那年,陈丹青开始跟着学校的美术老师到处去画毛主席像。
登上脚手架,在好几米的铁皮或墙面上画,两年画了120多张毛主席像。
他白天画像,夜晚临摹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的素描。
可以说,陈丹青日后画技的长进与少年时期的浓厚兴趣、大量练习是密不可分的。
「上山下乡」
从1970年到1978年的农村插队落户期间,在极其恶劣的生活、劳动中,他一直坚持自习绘画。
“下地插秧,苦透了。
一边插,一边手指缝渗血,山里的地,是沙地。
伸到水田里晃晃,血迹淡了,继续插秧。
可是插秧回来,蚊帐里举一本“普希金”看看,巨大的快乐。
”20岁那年,被调到江西出版社参加连环画学习班。
「西藏组画」
陈丹青于1979至1980年间完成于拉萨的作品,共七幅。
他放弃了当时流行的强调主题性思想性的做法,以写生般的直接和果断,描绘了藏民的日常生活片段。
《西藏组画》被公认为是中国写实油画自前苏联影响转向溯源欧洲传统的转折与发轫,是对长期盛行并严重教条化的政治主题性创作模式的颠覆。
在特殊的历史时代,难能可贵地首次公然摒弃主题性的虚假喧嚣,还原于艺术的真诚,将视野专注于身边、非英雄、非主题的生活真实。
蕴含了一种人文精神——对人的价值的进一步思考与呼唤。
《西藏组画》将西藏题材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其笔下的藏民不再是载歌载舞的宣传符号,而是一种深沉、厚重的文化的载体,加之陈丹青所尝试的一种相当纯正的油画语言,他打破了在人们头脑中成为定势的苏联式的绘画安排。
其成为20世纪70、80年代交替时期写实主义思潮的发端与代表,启示了表达我们民族的更为内在和探索精神空间的一代画风,影响深远,为其后国内“85新潮”及现代艺术运动埋下了伏笔。
「辞职清华」
2000年回国后,陈丹青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0年5月,报考清华美院博士生的24位考生中,有5名入围,但最后因外语而全部落榜。
2001年,美院首次接受硕士生报考,却没有一个人通过英语和政治的两科考试。
因此,陈丹青曾长达3年招不进一名硕士生。
2002年的硕士考生中,一位绘画成绩位居第一,却因英语和政治各差一分落榜。
陈丹青向学院通融未果。
此后一年,这名考生在北京租房,专攻外语和政治,翌年再考,还是专业第一,政治过关了,但外语仍未及格,依然被拒之门外。
陈丹青说:“我不想怂恿她考第三次,对一位想当艺术家的青年,这样的考试是不折不扣的荒谬和侮辱。
”而这名考生却已在英国读硕士。
说起招生制度,陈丹青愤慨不已:“专业前3名的永远考不进来,由于外语达不到那个分数,因此他们的画形同废纸。
我们不能单凭英语分数就把一个孩子粗暴地拒绝在门外。
”而就在1978年,陈丹青自己曾以外语零分、专业高分被中央美术学院录取。
陈丹青不认同现行考试制度,不认同教学大纲,不认同排课方式,不认同艺术学生的品质以“课时”与“学分”算计。
他认为人文艺术教育不应该以英语和政治考试分数作为首要取舍标准。
他也不能适应“学术行政化”的体制:“在我奉命填写的所有表格中,完全无法体现我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结果”。
2004年末,陈丹青愤然辞职,随即引发了一场关于现行教育体制的厉声讨伐。
作为一个大学教授,陈丹青在与现行制度不相适应时,他没有选择委曲求全,他一如既往地坚持了自己——真实,为此不惜公然站出来充当反对体制的先行者。
【作品节选】
我所爱的生活,一点也不高尚
有时早上出去,看到农村的胖大嫂坐在板车的一大堆菜上意气风发地做生意,我心里就很高兴;她想着今天的菜会卖光,心里也高兴。
看到民工偷闲打闹,我也感动极了,他们个个天性淳良。
有人问,你就不希望过点高尚的生活?我不敢说。
我不知道中国的哪个群体过着“高尚的生活”,居然风光无限。
从前,士绅有士绅的生活方式,农民有农民的生活方式,戏子有戏子的生活方式,乱党有乱党的生活方式,强盗有强盗的生活方式,政客有政客的生活方式。
这些生活方式非常具体,从穿着到谈吐,再到举止;交往中发生问题,怎么吵架,怎么劝解,怎么推脱,怎么对簿公堂,怎么办事,怎么不办事,都有一套规矩,有声有色,外人一看就明白了。
我平时不喜欢聚会,在国外的时候就不喜欢,一到聚会上我就后悔,聚会上的事情我永远记不住。
聚会是外来的,在中国有堂会、雅社,同人聚在一起说说话、喝喝茶,很斯文,比聚会有意思得多。
我小时候看革命文艺家聚会,气氛很好,几个人之间热乎乎的,每个人都有教养、有自己的性情。
齐白石在湖南结交了一班乡绅办诗社,他们会定期见面,看看画,交换诗作。
我插队时,乡县也有个别文人偷偷来往,吃点花生,谈谈诗书,斯文极了。
聚会是考验语言、风度、教养、性情的,你得会说话、会倾听。
现在一些豪华的聚会,有衣帽间,有侍者,有音乐,有美酒,全都对了,只是聚会的人不太对,要么不知道怎么办,要么太拘谨,要么太随便。
谈话的艺术呢?倾听的艺术呢?教养和天性呢?聚会其实就是扎堆聊天,就是表达简单的欲望——虚荣欲,沟通欲。
【语录】
「艺术」
•艺术家是最狂的,最自得其乐的一种动物。
•真的美术史是什么,是一声不响的大规模淘汰。
•文凭是为了混饭,跟艺术没什么关系。
单位用人要文凭,因为单位的第一要义是平庸。
文凭是平庸的保证,他们决不会要梵·高。
•偏爱、未知、骚动、半自觉、半生不熟,恐怕是绘画被带向突破的最佳状态。
•艺术家是天生的,学者也天生。
“天生”的意思,不是指所谓“天才”,而是指他实在非要做这件事情,什么也拦他不住,于是一路做下来,成为他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社会」
•中国连真正的公共空间还没出现,哪里来的“公共知识分子”?进入公共事务时,偶尔有像我这样的傻子出来说几句真话大家就很愿意听,这是一件很可怜的事情。
•放松政治钳制、美学观略略放宽、创作格局稍许多元,是做文化起码的前提。
八十年代用过一个词,叫做“松绑”——不少语言真形象,一不留神,实情给说出来。
•真正介入社会,无孔不入的人,是商家与政客,数钱,弄权,社会的所有缝隙早被他们占有了。
「教育」
•将当今教育体制种种表面文章与严格措施删繁就简,不过四句话:将小孩当大人管,将大人当小孩管;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真正有效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我根本就怀疑“培养”这句话。
凡·高谁培养他?齐白石谁培养他?
•严格地说,我与每位学生不是师生关系,不是上下级关系,不是有知与无知的关系,而是尽可能真实面对艺术的双方。
这“双方”以无休止的追问精神,探讨画布上、观念上、感觉上,以至心理上的种种问题。
那是一种共同实践,彼此辩难的互动过程,它体现为不断的交谈,寻求启示,提出问题,不求定论,有如禅家的公案,修行的细节。
•蔡元培任北大校长,胡适任中国公学校长,徐悲鸿任北平艺专校长。
第一条入党,第二条凑够行政级别,然后呢,领导看顺眼了或把领导捋顺了。
于是一层层报批、讨论、谈话、任命,转成副部级、部级之类……这样的“入世”,有利益、没担当。
今日大大小小教育官员除了一层层向上负责,对青年、对学问、对教育、对社会,谁有大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