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西藏组画》

合集下载

陈丹青油画鉴赏

陈丹青油画鉴赏
陈丹青那里,却很讨厌“用绘画去揭露、去引起同情”,而他的最大愿望,是让观众被作品的真实打动,感到“这就是生活,就是人”。陈丹青认为绘画的使命是描绘形象,画“眼睛看到的东西”,他把眼前所见直接搬上画布,有意破坏了抓拍式构图,不求参差交错、没有摆布填补、没有一处戏剧性冲突,甚至把主要人物朝向了画面的边缘,以至于许多同行最初不明白他画的什么意思,以为是写生,而不是毕业创作。 看 在中国“文革”美术的“假大空、红光亮”背景下,陈丹青的《西藏组画》突显出来,逐渐变成一段神话。 看 本来,陈丹青是因为讨厌创作中同行和领导七嘴八舌的审查,才躲到西藏。他画了许多幅,是打算至少会有一幅入选。他完全没有想到,七幅画在拿出来的一分钟内,就被决定全部展出。因为是“文革”后中央美院第一届油画研究生班的毕业创作,《西藏组画》自然很被关注。1981年1月,组画和陈丹青的两篇“创作谈”,分别发表于美术界最权威的两份杂志《美术》和《美术研究》,影响扩散到了全国,特定的时代背景,造就了《西藏组画》的历史价值。陈丹青描绘藏民普通、简单的日常生活片段,洋溢着朴素热烈的生命力和浓厚的感染力,彻底摆脱了“苏式油画”对中国画坛的多年统治,拉开了真正意义的现实主义绘画的序幕。它所代表的“写实主义”,与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机场壁画代表的“形式主义”、在野的“现代主义”,成为三种影响持久的风格。
《西藏组画》七幅,具有“生活流”或自然主义特征,而且为了区别贯常“典型性” 的现实主义,作者是着意以类似习作的瞬时性手法来扑捉这些他眼中的所看到的“西藏浑朴天然的人情风貌”尽管作者早就在“内心充满往日在底层的种种印象”,他还是极端重视以速与的方式敏锐地把握眼前生动的感性直观,而他最终的追求则是以近乎古典大师的朴厚、深沉、蕴藉而凝练的艺术手法来表现他对这种很“土” 的寻常生活和人伦情感的热爱。他说:“如果观众能够不期而然地被作品的真实描写和人道感情打动,感到‘这就是生活,就是人’,那就是我最大的愿望了。” 《西藏组画》对当时长期盛行并严重教条化的主题性创作模式发生冲击,被认为是中国写实油画自前苏联影响转向溯源欧洲传统的转折点。而他对写实能力的熟练把握,对欧洲古典油画语言的深刻理解,令沉醉于油画传统手法的观众佩服不已。

陈丹青油画简析

陈丹青油画简析

浅析陈丹青油画艺术特点王五(XX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2008级1班)摘要:陈丹青是80年代在画坛产生较大影响的青年油画家. 1980年他创作的《西藏组画》较早开始摆脱俄罗斯—苏联油画对中国油画展的影响,追求用传统西欧油画的写实手法来表达对现代生活、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的真实感受。

陈丹青具有较强的造型能力,画风细腻,感情真挚,思维敏锐,有着一种稳定和深沉的力量。

他的的画令人爱看,耐人寻味,是用他的高超的写实手法,真实地表现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达到令人百看不厌的境地。

陈丹青(1953-)上海人。

1978年考入中央美院文革后首届研究生班。

1980年毕业,留任油画系第一工作室。

陈丹青於80年代初曾被国中同仁认为是当时最具才华的油画家,甚至直至今日,油画圈仍存在着“陈丹青情结”。

“西藏组画”被公认为文革後划时代的现实主义经典油画作品,在美术界及文艺界引起很大轰动,持续获得广泛的关注、评论、研究与影响。

《西藏组画》对当时长期盛行并严重教条化的主题性创作模式发生冲击,被认为是中国写实油画自前苏联影响转向溯源欧洲传统的转折点。

而他对写实能力的熟练把握,对欧洲古典油画语言的深刻理解,令沉醉於油画传统手法的观众佩服不已。

1982年移居美国。

2000年回国应聘於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任绘画系第四研究室责任教授。

作品多次参加海外重要展览。

多幅作品为美术馆、美国艺术机构及私人收藏。

关键词:陈丹青油画《西藏组画》一、陈丹青的代表作陈丹青于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毕业创作《西藏组画》西,在八十年代初引起画坛震动.其真实、朴野、自然的现实主义风格和人道主义思想,一扫当时概念化的创作空气,影响深远.因而,这七幅画也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极为重要的代表作品.此前,陈丹青的创作还包括《进军西藏》、《泪水洒满丰收田》等优秀作品.今年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举办的“中华五千年文明艺术”大展中,《泪水洒满丰收田》在“新中国美术”部分被置于重要展位,以象征一个时代结束的休止符号.陈丹青在美国居住多年,西方纯正的油画看多了,用笔点像书法,会游走,有弯度起稿准确,笔笔到位,游走的笔触与造型极好地结合到了一起,这点看他的《陈丹青归国十年油画速写2000-2010》很清楚。

陈丹青《西藏组画》的现实主义美术研究

陈丹青《西藏组画》的现实主义美术研究

陈丹青《西藏组画》的现实主义美术研究陈丹青《西藏组画》是一组以现实主义风格呈现的美术作品,通过高度写实的绘画语言展现了西藏丰富的人文与自然风光。

这组作品以其精湛的技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当代现实主义美术的一大代表作品。

本文将结合作品内容和艺术理论,对陈丹青《西藏组画》进行现实主义美术研究。

陈丹青《西藏组画》所表现的现实主义美术特征体现在对客观现实的高度还原。

画家通过精细入微的创作技巧,将西藏的山川河流、寺院草原、藏族面孔和民俗风情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艺术家运用了对色彩的精准把握和对光影的真实表现,使得作品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民族特色。

这种以写实手法呈现客观现实的创作方式,符合现实主义美术的审美追求,也表现了陈丹青对绘画语言的深刻掌握和艺术技巧的高超应用。

陈丹青《西藏组画》所表现的现实主义美术特征还体现在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

作品中出现的西藏人民的生活场景、信仰文化、劳动景象等,都是对西藏社会现实的忠实再现。

艺术家通过这些场景的刻画,勾勒出了一个真实存在的西藏,使观众对西藏的社会生活和民族风情有了更加深刻而真挚的了解。

这种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使得陈丹青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性的价值,更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的意义。

这也从侧面展现了现实主义美术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以及其强烈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感。

在陈丹青《西藏组画》中,现实主义美术的特征还体现在对人性的探索和表现。

作品中塑造的西藏人物形象,其表情、举止、眼神等细节都刻画得十分传神。

这些人物形象所体现出来的生动性和情感性,使得人物形象具有了鲜明的个性和丰富的内在世界。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表现,陈丹青展现了对人性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作品中所反映的人性情感和精神境界,以及艺术家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表达,使得作品充满了人文情怀和精神力量。

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探索和表现,体现了现实主义美术对人类生存状态和精神追求的关注,也延展了现实主义美术对存在主义、人生意义等问题的探索。

陈丹青油画作品欣赏(3)

陈丹青油画作品欣赏(3)

陈丹青油画作品欣赏(3)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并自习绘画。

1978年他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文革后首届研究生班,198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留任油画系第一工作室。

早在1980年,陈丹青便以油画《西藏组画》蜚声海内外,成为中国油画界的巅峰人物。

陈丹青于80年代初曾被国中同仁认为是当时最具才华的油画家,甚至直至今日,油画圈仍存在着“陈丹青情结”。

“西藏组画”被公认为文革后划时代的现实主义经典油画作品,在美术界及文艺界引起很大轰动,持续获得广泛的关注、评论、研究与影响。

《西藏组画》对当时长期盛行并严重教条化的主题性创作模式发生冲击,被认为是中国写实油画自前苏联影响转向溯源欧洲传统的转折点。

而他对写实能力的熟练把握,对欧洲古典油画语言的深刻理解,令沉醉于油画传统手法的观众佩服不已。

1982年,陈丹青以自由画家身份移居纽约,2000年回国后作为清华大学特聘教授之一,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主持“陈丹青工作室”的工作。

2004年末提交了辞去清华美院教授职务的辞职报告。

陈丹青的言语如他的眼神一样,一如既往地“犀利”,声称:不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是因为觉得自己不够“官方”,不在今日美术馆举办展览是因为觉得自己不够“当代”,选择在中国油画院举办展览只因为与杨飞云乃至交好友。

如果观众朋友需要与艺术家合影留念,必须与他们三位艺术家一起合影,因为这是他们三个人的展览,陈丹青绝不单独与观众合影。

自画像绘画与图像关系我在学校混饭吃,不免被命令填写所谓“研究方向”,我于是写成:“架上绘画与图像文化对比研究”,因为80年代初我就在纽约遭遇绘画与图像关系问题,在二者之间持续挣扎十多年,至今不得要领。

英语“Painting”一词指手工绘画,“Picture”一词,则泛指手绘或印刷的“画面”。

“图像”这一翻译词则相当准确,泛指机器复制的画面与照片。

出国留学的中国画家常有这样的经验:老师说,你们画得很好看,但那是“Picture”,即“图”,而不是“Painting”,即“画”。

少数民族传统艺术文化元素在当代油画创作中的运用——以陈丹青《西藏组画》为例

少数民族传统艺术文化元素在当代油画创作中的运用——以陈丹青《西藏组画》为例

2015/02少数民族传统艺术文化元素在当代油画创作中的运用文/彭继平【摘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相互交错居住,各民族的文化和艺术也相互交流和渗透。

少数民族艺术文化是中国艺术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充分利用少数民族艺术文化元素,吸取其精华,将其运用于油画创作中,创作出属于自己风格和特点的油画,将油画创作本土化、个性化、民族化。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艺术;当代油画创作;陈丹青;西藏组画——以陈丹青《西藏组画》为例一、引言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中国当代油画也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无论是技术、题材还是表现形式都在不断地进步,但是,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少,如何才能将这一外来艺术画种本土化,画出中国油画的个性,画出属于自己的代表作,在画中如何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何将艺术融入我们的生活,这是至关重要的。

艺术源于生活,它又来自于民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中国当代油画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来自民间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是中国当代油画创作的重要元素,也将成为中国当代油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推动其发展。

二、少数民族传统艺术文化元素的概念及意义少数民族艺术文化元素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文化,它除了具有我们一般所说的“艺术”特征之外,还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其基本特征是:民间性、功利性、从众性、传统性和民族性。

民间性源于民间、源于生活,其元素都是来自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衣食住行,民间文化的色彩十分浓厚;功利性具有相当多的使用价值,少数民族艺术文化很多也服务于宗教,所以功利性也显而易见;从众性是集体情感和体验的表现,并不代表着个人,如:山歌、戏曲等,在一些技巧上表现为程式化,也并非代表着个人的创造;传统性和民族性代表自己民族的风格和特点,有其特殊的一面,也有其独特的民族艺术文化元素,只要这个民族没有消失,其民族艺术将会永远延续。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数量虽少,但分布很广,其民族的文化、习俗和艺术也具有独特的一面。

陈丹青《西藏组画》的现实主义美术研究

陈丹青《西藏组画》的现实主义美术研究

陈丹青《西藏组画》的现实主义美术研究陈丹青的《西藏组画》作品是中国现实主义美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在探索和表现西藏文化的过程中,展现了现实主义美术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从作品的意义、艺术手法、传达的思想等方面,对陈丹青的《西藏组画》进行现实主义美术研究。

作品意义《西藏组画》是陈丹青于1985年创作的一组作品,其中包括了油画、素描、水彩等多种艺术形式。

作品主题围绕西藏文化展开,以西藏人物、建筑、自然风光等为表现对象,突出西藏的神秘、高原、宗教等特点。

陈丹青秉承着“以我为本,观万物之情”的艺术观念,将自己的情感与经历融入到作品中,使其更具人文情怀和文化内涵。

艺术手法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在艺术手法上呈现出现实主义美术的特点。

首先,在题材的选择上,作品高度纪实,将现实世界的对象直接表现在画面上,通过真实而细致的描绘方式,展示出西藏的真实面貌。

其次,在画面构图上,陈丹青运用了大量对比和透视的手法,将细节和整体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使画面更具鲜明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再次,在色彩运用上,陈丹青善于运用大片的中性色调,突出主体和气氛,给人以宁静和安详的感觉。

传达思想陈丹青的《西藏组画》主要传达了对西藏文化的热爱和对世界和平的呼吁。

他通过真实而细致的描绘,展示出了西藏独特而神秘的文化和艺术魅力,让人们对这片土地和人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

同时,陈丹青在画面中巧妙地体现了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呼吁人们要珍惜自然资源,倡导绿色环保。

此外,作品还呼吁世界各国应该和平共处,尊重不同文化和信仰,建立和平的国际秩序,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结语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在现实主义美术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作品中,他通过真实而细致的描绘,呈现出西藏文化的独特风貌,让人们对这片土地和人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

同时,作品也传递了对和平、环保的强烈呼吁,展示了现实主义美术的真实性、独立性与思想性。

浅谈陈丹青《西藏组画》的情感表达

浅谈陈丹青《西藏组画》的情感表达

浅谈陈丹青《西藏组画》的情感表达摘要:陈丹青凭借198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创作的《西藏组画》,逐渐成为20世纪具有影响力的中国美术家。

《西藏组画》再现了藏族人民纯朴的人性,开创了中国油画注重表现乡土人情和现实生活的历史先河,被公认为是“文革”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式作品。

艺术是情感的表达与宣泄,而油画是艺术家表达个人情感的集中表现。

通过分析和解读《西藏组画》,概括总结其艺术特点与绘画语言,探讨陈丹青《西藏组画》的情感表达。

关键词:陈丹青;西藏组画;情感表达一、陈丹青情感表现的因素(一)个人经历对情感表现的影响陈丹青青年时期,刚好赶上文化大革命。

十五岁的时候他跟随中学美术老师辛明炎先生学画,那时他跟着老师到处画毛主席像,这也为他创作《西藏组画》埋下了伏笔。

因为从小酷爱画画,在赣南苏北农村插队时,他一有空隙就画速写,珍惜每一分钟自学画画。

20世纪70年代末,国内举办了“法国乡村油画展”,法国大师伦勃朗、柯罗、米勒的原作一经展出,便让中国的艺术家们大饱眼福。

这正是他所神往的境界,这次画展对陈丹青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一次进藏的时候,他正处于逆境,这正给他的艺术创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

正因为他体验过社会底层的生活,经历过困苦和思考,从而使他在面对平凡日常时也能有着异于常人的感受。

第二次进藏以后他有了心灵的土壤和寄托,便成天在藏民同胞中转悠、观察,不到一天的功夫他竟能画出一百多张速写来,每一幅都紧紧抓住了人物形象与特征。

《西藏组画》中的好几幅画的取材都来自于这些速写,画面上的藏民同胞们仿佛置于观赏者的眼前,甚至能感受到他们坑坑洼洼黝黑的皮肤和各种服装衣饰散发出来的酥油的气味。

(二)受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的影响一幅优秀作品的诞生能在美术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说明这幅作品与它所处的时代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还体现着艺术家们对生活的体验、对艺术的理解。

陈丹青的《西藏组画》从某个方面上也体现了当时所处时代的高度与变迁。

陈丹青《西藏组画》的现实主义美术研究

陈丹青《西藏组画》的现实主义美术研究

陈丹青《西藏组画》的现实主义美术研究《西藏组画》是中国著名艺术家陈丹青创作的一幅重要现实主义美术作品,作于1983年,整幅画由小题组成,共有53个画面,是艺术家对西藏的一次深入探索和表达。

这幅画通过细腻的画面表达了西藏的自然景观、人物形象和宗教文化,展示了西藏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在画面中,艺术家以细腻入微的筆觸描绘了雪山冰川、广袤的草原、神秘的藏传佛教寺庙,生动刻画了牧民、僧侣、游牧民族等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

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力求真实地再现西藏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场景,承载着对西藏的赞美和热爱。

他用细腻的笔触、绚丽的色彩和精湛的构图,创造出一个色彩斑斓、富有辽阔感和神秘感的画面。

他独特的情感和对细节的关注,使得画面的每一个元素都显得鲜活而生动,令观者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西藏的壮丽景色和深沉的文化氛围。

这幅画体现了陈丹青作为现实主义画家对现实的关注和表达。

他通过表现西藏的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传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绘画中,他通过精确的构图、刻画细节和色彩运用,展示了自己对实际存在的深刻理解,并试图通过艺术作品传递给观者。

尽管这幅画的创作时间已经过去了近40年,但它的现实主义精神和艺术价值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陈丹青的《西藏组画》是中国现实主义美术研究的重要作品之一。

它以其对实际生活的真实而细腻的描绘,对于中国艺术史的发展和人们对现实主义艺术的认识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表达,陈丹青打破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和审美观念,为中国现实主义美术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

《西藏组画》是一幅富有现实主义精神的杰作,它以其细腻的构图、精湛的技法和独特的视角,成功地表达了对西藏的热爱和关注,同时也为中国现实主义美术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幅作品所呈现的丰富的视觉和情感体验,使其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艺术家对西藏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对现实主义艺术的重要探索。

西藏组画

西藏组画
西藏组画
陈丹青作品
伤 痕 美 术
法 国 乡 村 绘 画
文 革 美 术
创 作 背 景
创作背景
《西藏组画》源自于对法国乡村绘画的的朴素误读。中国不是法国,后 文革时代与后启蒙时代也难于比拟。《西藏组画》所继承的法国乡村绘 画中的人文精神,在80年代早期格外触目。这种错位,恰好凸现了《西 藏组画》的文化意义。
3
文革美术
红色现代主义特点的艺术形态,呈现的红 光亮特点显示了社会主义艺术的新美学
4
文革美术
乡村绘画(法国)
面向自然,对景写生,注重表现技巧
5
乡 村 绘 画
乡 村 绘 画
伤痕美术
从理想主义、转向悲情现实主义与平民主义;从表 现英雄,转为对大时代里普通人命运现实的描绘。
9
伤痕美术
作者简历
画》。此时陈丹青只有25岁。
西藏组画
1980年,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引起了美术界与文艺界的极大震动,所有文 艺报刊争相刊发与评论。
《西藏组画》被公认为是中国写实油画自前苏联影响转向溯源欧 洲传统的转折与发轫。同时,《西藏组画》还是对长期盛行并严 重教条化的政治主题性创作模式的颠覆。
在特殊的历史时代,难能可贵地首次公然摒弃主题性的虚假喧嚣, 还原于艺术的真诚,将视野专注于身边、非英雄、非主题的生活 真实。蕴含了一种人文精神——对人的价值的进一步思考与呼唤。
10
因此,陈丹青早期的代表作——大型油画《泪水洒满丰收
田》以及《进军西藏》诞生,并于1977年分别入选《全国
美展》《全军美展》1977年创作连环画《周恩来年轻时代 在天津》,1978 年应《连环画报》约稿创作连环画《维佳 的操行》
——毛泽东去世 《泪水洒满丰收田》

当代最贵油画1.61亿人民币——陈丹青《西藏组画?牧羊人》

当代最贵油画1.61亿人民币——陈丹青《西藏组画?牧羊人》

当代最贵油画1.61亿人民币——陈丹青《西藏组画•牧羊人》陈丹青牧羊人草图西藏组画进城之一朝圣板上油画 53.5x79cm 1980年进城之二板上油画 79x55.5cm 1980年6月4日,北京保利2021春季艺术品拍卖会正式开槌,现当代艺术夜场共呈现29件精品,其中陈丹青的《西藏组画·牧羊人》以1.61亿元人民币成交,大幅刷新并创造艺术家个人新纪录。

当晚,《西藏组画·牧羊人》以8000万元起拍,2分钟内迅速加价至9000万元。

在电话委托突破一亿元时,现场开始了价格拉力赛。

历经十余分钟数轮激烈的加价之后,最终以1.4亿元落槌于8068号牌买家,加佣金1.61亿元成交。

陈丹青西藏组画· 牧羊人1980 年作,板上油画,78.6 × 52.3 cm成交价:RMB 1.61亿(创艺术家拍卖最高纪录)《西藏组画·牧羊人》是陈丹青《西藏组画》中对画坛影响力最大的一件,著录、出版及发表达100多次,也是现阶段市场上唯一一幅还在流通的西藏组画系列作品,由藏家珍藏了14年。

《牧羊人》大胆直白的描绘了一对拥吻的情侣,一种纯粹的激情通过对人物的描绘跃然纸上,男人的背影强悍有力,女人的动作稍显僵硬却又带着一丝笨拙,整个画面的组合显得非常和谐,画中既没有政治意义,也不存在教条式的内容,是爱情主题首次出现在画布之上,毫不回避,毫不修饰。

是当时创作中不同于其他作品的存在,如此更具有不同的价值和意义。

这也是在街上看来的情形。

有趣的是这一对男女并不年轻了。

我弄不清他们是不是夫妇,女的并不好看,她一再用脚绊住那个男的,等他停下后,她就靠到墙上去,然后把男的拉向自己。

我在前六幅中老式画墙,就把背景换成草原。

荒凉草原上这对穷人的接吻也有一番诗意。

热恋中的女子为什么非得又年轻又漂亮呢?这些“笨重”灵魂的美好爱情实在比公园里的恋人更打动我。

我不知道牧人们的爱情在草原上是否老像一些画中的那样:男的吹着笛子,女的含羞而坐,假如真有那么文雅,我更喜欢这种粗鲁可爱的举动。

陈丹青《西藏组画》的现实主义美术研究

陈丹青《西藏组画》的现实主义美术研究

陈丹青《西藏组画》的现实主义美术研究
《西藏组画》是陈丹青于1998年创作的一组作品,以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了西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场景。

这组作品以其真实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展现了陈丹青对于西藏的情感与思考。

《西藏组画》中的作品大多以人物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鲜明的色彩来描绘西藏人民的生活和信仰。

在其中一幅作品《寺庙》中,陈丹青用沉稳而深沉的色调,表现了一座古老的寺庙,寺庙的外墙上写满了经文,周围的人们则虔诚地跪拜着。

通过这幅作品,陈丹青展示了西藏人民虔诚的宗教信仰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另外一幅作品《群山》则用饱满而热烈的色彩,描绘了壮丽的雪山环绕下的藏民村庄。

在这幅作品中,陈丹青通过繁忙而欢快的人群活动,展现了西藏人民的勤劳和朴实。

而蓝天白云和峻岭雪山的背景,则表达了西藏自然环境的壮丽和神秘,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想象。

通过对陈丹青《西藏组画》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西藏的深入了解和真挚的情感。

他通过现实主义的手法,逼真地描绘了西藏人民的生活场景和信仰,同时又通过创造性的绘画技法,赋予作品更深入的内涵和视觉冲击力。

这组作品不仅是对西藏文化的一次重要的艺术表达,也是一种对西藏的赞美和关注,是陈丹青对于这个神奇地方的真诚表达。

陈丹青《西藏组画》的现实主义美术研究

陈丹青《西藏组画》的现实主义美术研究

陈丹青《西藏组画》的现实主义美术研究陈丹青是当代中国著名的现实主义美术大师之一,他的作品《西藏组画》是一组描绘西藏风土人情的现实主义艺术作品。

这组画作让人一目了然地感受到了西藏的荒凉、蔚然和壮美,它不仅是对西藏地理环境与人文风情的真实呈现,更是对西藏民族性格与精神面貌的生动刻画。

本文将从现实主义艺术的相关概念入手,通过对《西藏组画》的具体分析,探讨陈丹青的现实主义艺术对西藏题材的研究与表现。

一、现实主义美术的概念与特点现实主义,是19世纪下半叶兴起的一种艺术思潮,它强调艺术的真、善、美,立足于对现实的客观描述。

现实主义美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再现。

现实主义美术着眼于具体的现实生活,强调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绘,力求通过艺术手法将观察到的客观世界再现于画布之上。

2.反对传统形式的装饰性表现。

现实主义不追求华丽、虚假的形式,而是在尊重艺术表达方式的基础上,倡导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表达。

3.注重社会问题和人民生活。

现实主义美术作品往往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和普通人的生活,力求在作品中反映社会的丑恶、不公与不道德。

二、《西藏组画》的主题内容及艺术特点陈丹青的《西藏组画》是一组对西藏风土人情深刻而真实的描绘,主要内容包括了西藏的地理环境、宗教信仰、民族风情等方面的内容。

这组画作以其丰富的色彩和饱满的笔触,生动地再现了西藏的神秘与祥和、苍凉与壮美。

陈丹青对西藏地理环境的描绘非常生动。

在《雪域藏胞》这幅作品中,画面上雪山高耸、云雾缭绕,寺庙和房屋点缀在雪山脚下,让人感受到西藏风光的壮美。

在《阡陌之中》中,画面上的藏民和牦牛在广袤的原野上自由自在地行走,勾勒出西藏广袤的地域,以及藏民和牦牛勤劳的生活场景。

陈丹青对西藏宗教信仰的表现也十分细腻。

在《信仰之光》中,画面上的僧侣在佛殿里虔诚地祈祷,佛光照耀下的画面给人以神圣的感觉,让人产生对西藏佛教信仰的深刻理解和共鸣。

陈丹青对西藏民族风情的表现异常生动。

浅论陈丹青油画的现实主义之美——以《西藏组画》为例

浅论陈丹青油画的现实主义之美——以《西藏组画》为例

[收稿日期]2022-01-05[作者简介]崔桦(1979— ),陕西省商洛市人,陕西开放大学文化传播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艺术学硕士。

【中国文化】浅论陈丹青油画的现实主义之美———以《西藏组画》为例崔 桦(陕西开放大学文化传播与艺术设计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摘 要]上世纪中叶,西藏作为油画题材来源地,已引起画界的广泛关注。

文章以研究现实主义绘画风格为切入点,采用比较研究法,对我国近年来西藏题材油画创作做阶段性评述,通过回顾我国西藏油画创作的历史图景以及现实主义美学思想,引出油画民族化现象的学理脉络。

文章重点论述陈丹青《西藏组画》的创作思想,对陈丹青《西藏组画》中现实主义创作原理的运用进行深入分析。

陈丹青以其明确的创作思想、创新精神和纯正的油画语言描绘了西藏普通人民的生活情景,使中国油画创作在题材选取与绘画语境方面得到突破,冲破了文革以来“革命性”主题性创作的樊篱,形成独具一格的现实主义面貌特征。

[关键词]陈丹青;西藏组画;现实主义;题材[中图分类号] J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4649(2022)02-0055-05OntheBeautyofRealisminChenDanqing'sOilPainting———Taking"TibetGroupPainting"asanExampleCuiHua(TheOpenUnivercityofShaanxi,Xi’an710119)Abstract:Inthemiddleofthelastcentury,Tibet,asthesourceofoilpaintingsubjects,hasattractedwidespreadattentionintheartworld.ThisarticletakesthestudyofrealistpaintingstyleasthestartingpointandadoptscomparativeresearchmethodstomakeastagedreviewofthecreationofTibetan-themedoilpaintingsinChinainrecentyears.ByreviewingthehistoricalpictureofthecreationofTibetanoilpaintingsinChinaandtherealistaesthetics,itleadstothephenomenonofnationalizationofoilpaintings.Theorycontext.ThearticlefocusesonChenDanqing’screativeideasin"TibetGroupPaintings",andconductsanin-depthanalysisoftheapplicationofrealistcreationprinciplesinChenDanqing's"TibetGroupPaintings".ChenDanqingusedhisclearcreativeideas,innovativespiritandpureoilpaintinglanguagetodepictthelifeofordinarypeopleinTibet,whichenabledChineseoilpaintingcreationtoachievebreak throughsinsubjectselectionandpaintingcontext,breakingthroughthe"revolutionary"themecreationsincetheCultur alRevolution.Thebarriersoftheformerhaveformedauniquefeatureofrealism.Keywords:ChenDanqing;TibetanGroupPaintings;Tealism;Subjecttheme“平凡的生活到底是平凡的,只有靠成功的艺术表现才能使之动人,可见要紧的不全在你画什么,而仍2022-06-15 第24卷 第2期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JournalofOUSN Jun.15,2022Vol.24 No.2看你怎么画。

陈丹青《西藏组画》的现实主义美术研究

陈丹青《西藏组画》的现实主义美术研究

·艺术研究摘 要:陈丹青1980年的毕业创作《西藏组画》的问世,在中国的美术界激起了千层浪。

这组画使他蜚声画坛,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密不可分。

当时“文革”结束不久,一些知青反叛意识觉醒,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人性。

20世纪末是新时期现实主义美术的复苏时期,这一时期的某些艺术作品对我国后期的美术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关键词:陈丹青;《西藏组画》;现实主义美学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拨乱反正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对于现实主义美术创作是最好的文化思想空间。

“文革”时期的艺术创作有极大的主题性,以高大和红色艳丽来突出领袖人物的英武,精神面貌热情饱满、积极向上,这样一来,“文革”时期的创作完全沦为了政治的附属物,艺术家在思想上失去了自由。

在“文革”之后,西方的创作思潮扑面而来,当时的青年美术家开始挣脱“文革”的束缚,思考人性价值与艺术价值,在作品中力求反映真实的现实生活,这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陈丹青的作品《西藏组画》应运而生。

第二个因素是中国现实主义的兴起与1978年在华举办的“法国乡村油画展”密不可分。

当时法国巴比松画派的一些代表画家,如库尔贝、柯罗、米勒等的作品到中国展出,这样一个展览无疑为陈丹青这样的知青反叛意识的觉醒提供了一个契机,使得当时的绘画无论是从表现形式或者题材上都开始有重大的突破,从而促使陈丹青创作出能够唤醒人类的心声、充满对大自然的渴望的绘画。

在当时,不仅陈丹青,还有当时罗中立、何多苓这样的青年艺术家都受到了这些因素的影响,开始了现实主义绘画的道路,出现了英雄主题向平民主题的过度,将当时的创作主题转向专注于眼下的普通人的真实生活。

画面上表现出浓厚的生命力,着重表现劳动人民的生活环境。

这种艺术批判精神与意大利17世纪的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时的意大利社会思潮动荡不安,文艺复兴时的艺术日渐衰微,这时卡拉瓦桥把目光转向底层的穷苦群众,尊重传统但不为传统所囿。

艺术家、画家介绍——陈丹青

艺术家、画家介绍——陈丹青

《 陈 丹 青 素 描 集 》
素 描
1978年,陈丹青以同等学力考入中央美术学 院油画研究生班。1980年,陈丹青为准备毕业创 作,二次进藏体验生活,创作了七幅油画以及一 沓速写。统称为《西藏组画》。此时陈丹青只有 25岁。 1980年,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引起了美术 界与文艺界的极大震动,所有文艺报刊争相刊发 与评论。《西藏组画》奠定了其中国美术里程碑 式的历史性地位,被誉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现实 主义经典之作。《西藏组画》持续获得广泛的关 注、评论、研究。至今艺术界仍存在着“陈丹青 情结”。
陈丹青,1953年 生于上海,祖籍广东 台山市三合镇良村, 艺术家,文艺评论家, 学者。自幼喜欢绘画, 在初中毕业还是个16 岁的孩子时,即被 “文革”流放农村。 1970年至1978年,陈 丹青辗转赣南与苏北 农村插队落户。远离 亲人,在水深火热的 生活劳动中仍坚持自 习绘画。
期间创作连环画《边防线上》《维 佳的操行》,油画《泪水洒满丰收田》 等等,并入选“全军美展”“全国美 展”。在当时产生了一定影响,已是颇 有名气的“知青画家”。陈丹青属于初 中文化,自学成才,在多个领域成就斐 然。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 究生班,使他获得了一纸文凭。
《西藏组画》——写实主义
《西藏组画》
《西藏组画》
《 西 藏 组 画 》
《西藏组画》
《 西 藏 组 画 》
《 西 藏 组 画 》
《 西 藏 组 画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藏 组 画 》
1980年,陈丹青以具有划时代意 义的油画——《西藏组画》而成为中 国艺术界巅峰人物,引起极大轰动, 至今余韵不绝。1980年毕业留校任教。 1982年,陈丹青辞职移居美国。2000 年陈丹青回国并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因对教育制 度的教条、刻板难以认同,陈丹青遂 于2004年10月愤然辞职。再次轰动社 会,并引起极大关注。

陈丹青《西藏组画》的现实主义美术研究

陈丹青《西藏组画》的现实主义美术研究

陈丹青《西藏组画》的现实主义美术研究陈丹青是中国当代知名美术家,他的作品涵盖了多种风格和题材,其中以现实主义美术为主的《西藏组画》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现实主义美术的角度出发,对陈丹青的《西藏组画》进行研究,探讨其在当代艺术中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需要了解现实主义美术的概念和特点。

现实主义美术是指通过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描绘,以真实、客观、精细的表现手法来表达艺术家对社会、人生、自然等主题的思考和情感。

现实主义美术强调对现实的真实表现,注重对细节和形式的把握,追求画面的真实感和逼真感。

在中国美术史上,现实主义美术曾经历过多次风格和形式的变革,但其核心理念始终是对现实的真实呈现和关注。

陈丹青的《西藏组画》以其独特的现实主义风格和深刻的题材表现,成为了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组作品以西藏的风土人情和特殊的民族文化为题材,通过对西藏人民的生活、信仰、传统等方面的深入观察和描绘,向观众展现了一个真实、生动的西藏世界。

陈丹青通过对西藏地貌、人物、生活场景等细节的刻画,使得这些作品充满了现实主义的真实感和生活气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

在《西藏组画》中,陈丹青采用了写实的绘画手法,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表现手法展现了他对西藏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他通过对西藏人物面部表情、身体姿态、服饰细节等方面的真实描绘,使得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对西藏风景和民俗的再现,更是对西藏人民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的深入揭示。

观者在欣赏这些作品时,不仅可以感受到陈丹青对西藏的热爱和敬意,更能从中感知西藏人民的坚韧、勇敢和朴实的生活态度,从而引发对人文关怀和社会思考。

陈丹青的《西藏组画》也在艺术创作上具有非凡的意义和价值。

在当代艺术领域,西藏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艺术题材,但大多数作品都停留在表面功夫和传统印象上,缺乏真正深入西藏社会和人文精神的表现。

而陈丹青的《西藏组画》通过对西藏世界的全方位观察和描绘,使得这组作品成为了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陈丹青《西藏组画》的现实主义美术研究

陈丹青《西藏组画》的现实主义美术研究

陈丹青《西藏组画》的现实主义美术研究陈丹青是一位著名的中国画家和美术理论家,他对于现实主义美术的研究与实践,对于中国当代美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作品《西藏组画》是他在西藏创作的一组大型油画作品,展现了西藏人民独特的生活、风俗和文化特色,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现实主义美术表现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西藏组画》共由七幅大型油画组成,分别是《西藏游正阳宫》、《西藏女孩》、《西藏萨迦寺》、《西藏念珠》、《西藏串经场面》、《西藏站台》和《西藏朝拜》。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西藏的自然景观和建筑风格,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西藏人民生活的刻画,呈现了他们的朴素、虔诚和坚韧的精神状态。

陈丹青在创作《西藏组画》时,采用了写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力求真实地描绘西藏的景象和人物。

他细致入微地描绘了西藏的雪山冰川、原野草地和藏民的民居寺庙等场景,通过细腻的色彩与光影的运用,使得作品呈现出鲜明的对比和生动的质感。

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陈丹青注重把握个体的特征与情感的表达。

无论是络绎不绝的朝圣者、修行者,还是聚精会神的读经者,他都用精细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展示了他们向内心探寻和追求信仰的执着和虔诚。

他通过对西藏人民特有的装束、发式和面部特征的再现,以及对他们活动场景的刻画,使得作品更具有地域特色和真实感。

除了形象的表现,陈丹青还通过构图和视角的运用,展示了他对于艺术语言的创新尝试。

他大胆地运用透视法,将画面的前后景深度层次感揭示出来,使得画面更加立体感和空间感强烈。

他通过特殊的拍摄角度和剪影效果,突出了人物的主题性,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西藏组画》这组作品的创作,陈丹青不仅以现实主义的方式展现了西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面貌,更重要的是通过他细腻的观察和感悟,展现了对于人性和信仰的思考和反思。

他通过笔墨的描绘和形式的创新,使得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同时也唤起了观众对于人类生命存在的思考和关注。

《西藏组画》这组作品是陈丹青在现实主义美术领域的一次重要尝试和突破。

汲养

汲养

汲养作者:郄柳荫来源:《当代人》2013年第12期陈丹青的《西藏组画》似乎已经成为他的一个标签。

其实,这是他第二次进藏的作品。

第一次进藏,他创作《泪水洒满丰收田》,入选1977年“全国美展”,让陈丹青成为当时颇有名气的“知青画家”。

1980年他第二次进藏的作品《西藏组画》作为毕业创作,轰动艺术界,被公认是中国写实油画自前苏联影响转向溯源欧洲传统的转折。

因此,可以说,《泪水洒满丰收田》为《西藏组画》的诞生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似曾相识的不相识者——作品的形象性一幅成功的艺术作品总会把人吸引到作品所描绘的场景中,感染观者,使之为画中的情绪所触动,跟随着画中的形象、气氛或喜,或悲,或怒,或怨。

《泪水洒满丰收田》中的藏民生动形象,真实反映出他们在听到毛泽东主席去世消息后的悲痛,形象个性鲜明丰满,有的神情凝重,有的失声痛哭,有的呆滞地望向远方,在那一霎那,他们停下了手中的农活,忘却了丰收的喜悦,悲痛的情绪瞬间充斥着整个高原。

这是对当时场景的真实写照,但并非对于客观现实场景的简单再现,不是机械地复制现实,是画家根据画面需要对形象进行的提炼加工,使之理想化、精神化,成为作品中人类精神的自然表现,是高度集中的艺术美,它比分散的现实美具有更大的感染力,更容易与观者产生共鸣,让观者在画面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这种形象在生活中似乎找得到原型,但又不确定,不仅是对现实的形象反映,也是对现实的再次加工。

正如宗白华在《艺境》一书中所说:“艺术虽是需用自然的材料,借以表现,或且取自然的现象做象征,取自然的形体做描绘的对象,但他决不是一味地模仿自然,他自体是一种自由的创造。

他从艺术家的理想情感里发展进化到一个完美的艺术品,也就同一个生物细胞发展进化到一个完全的生物一样。

所以我向来的观察,以为艺术并不是模仿自然,因他自己就是一段自然的实现。

艺术家创造一个艺术品的过程,就是一段自然创造的过程。

” 所以说,艺术是自然的重现,是提高的自然,艺术的现实美是源自生活却高于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陈丹青《西藏组画》
评论作者:王小梅指导老师: Nhomakorabea国洪意义和目的: 陈丹青的《西藏组画》是中国油画界划时
代的里程碑,它放弃了当时流行的强调 “文革”主题性思想性的做法,而是直接 和果断的描绘了西藏人民日常生活,这种 非主题性的真实生活更真实的表达对生命 的追求,《西藏组画》摆脱了苏联油画对 中国油画的影响并带领中国油画界突破题 材、技法、构图等方面限制,为其后多元 化形式追求树立了样板。
2013-7-14
1
一、陈丹青生平简介
二、《西藏组画》艺术特色 三、丹青对当代油画创作的影响
朝 圣
康巴汉子
牧羊人
谢谢 各位评委老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