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数学阅读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或实录要
小学数学阅读教学设计课例
小学数学阅读教学设计课例一、引言数学是一门既需要掌握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又需要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学科。
而阅读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种小学数学阅读教学设计课例,旨在帮助学生通过阅读提高数学理解和解题能力。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我们的目标是: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加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积极性;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3. 增加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使他们能够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为了有效实施本次教学,我们需要以下准备:1. 准备数学阅读材料:选择一篇与小学数学相关的文章,内容适应学生的年龄和水平;2. 准备相关问题:根据文章的内容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运用;3. 准备教学辅助工具:黑板、粉笔、计算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展示一些与本次阅读相关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文章阅读:学生根据教师指导,阅读选择好的数学文章,学生可以独立阅读或分组合作阅读。
3. 个人思考:学生在阅读完毕后,进行个人思考,整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
4. 学生讨论:学生可以和同组的同学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互相补充和纠正。
5. 整合回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整合回顾,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
6. 提问互动: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思考,扩展他们的思维。
7. 实际应用:教师将文章中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8. 巩固训练:教师设计一些相关题目,让学生进行巩固训练,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更好地掌握和运用。
9. 总结回顾:教师进行本节课内容的总结回顾,强调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收获和提高。
五、评估方式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 教师观察评估: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生的参与情况、理解程度和思考能力等。
小学数学阅读教学优秀案例两则
小学数学阅读教学优秀案例两则案例一:《小动物一起数》这是一个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优秀案例,让我们来看一下。
-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的方式掌握基本的数数方法;- 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建立对数字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数计算。
-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小动物一起数》这本书,通过图画和简短的文字,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字的认知;-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借助教师的引导,能够实际操作数物件,并用数字表示;-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数数运算,如加法、减法等。
- 教学成果:教学成果:- 学生通过阅读理解的方式,初步掌握数数方法;- 学生对数字有了基本的认知,并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书本上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数计算。
案例二:《小明学数学》这是另一个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优秀案例,下面是具体内容。
-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故事,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巧;-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小明学数学》这本书,通过生活化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参与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法和思路。
- 教学成果:教学成果:- 学生通过阅读故事的方式,加深对数学概念和技巧的理解;- 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以上是两个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优秀案例,通过阅读故事和书籍,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加深对数字和数学的理解。
这些案例可以作为其他教师的参考,丰富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数学阅读教学课堂设计案例
数学阅读教学课堂设计案例一、引言数学阅读教学是指将数学与阅读相结合,通过阅读文本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文将针对数学阅读教学的课堂设计进行案例分析,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来理解数学概念,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背景在某初中数学教材中,有一篇名为《花坛设计》的阅读材料。
文章讲述了一个学生设计花坛的过程,并涉及到了一些数学概念,如面积、比例等。
本课堂设计将围绕该文本展开,并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运用文本中的数学知识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课前准备在开展该课堂设计之前,教师需要事先准备以下内容:1. 打印《花坛设计》的阅读材料,每位学生一份;2. 准备一些与花坛设计相关的图片,以便辅助学生理解和想象;3. 编写一些问题,用于引导学生阅读和思考。
四、课堂教学过程1. 导入a. 利用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堂话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b. 激发学生思考,提问:你们知道如何设计一个美丽的花坛吗?需要考虑哪些因素?2. 阅读理解a. 学生自主阅读《花坛设计》;b. 学生讨论阅读内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c.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逻辑思路和数学概念的运用。
3. 数学概念引入a. 教师提问:在这篇文章中,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概念?请举例说明;b.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讲解和补充,确保学生对这些数学概念有清晰的理解;c. 教师通过实际例子和图片,帮助学生将数学概念与实际问题相联系。
4. 数学计算与运用a. 教师设计一些数学计算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文本中的数据进行计算;b.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将结果进行比较、讨论;c.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这些数学计算结果到实际花坛设计中。
5. 综合应用a. 学生分组合作,设计一个自己理想中的花坛;b. 学生需要考虑地形、植物种类、比例关系等因素,并利用数学知识计算面积、数量等;c. 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设计,分享设计思路和运用的数学知识。
数学阅读教学设计案例
数学阅读教学设计案例第一部分:引言数学是一门需要阅读理解和分析的学科,而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为了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提高阅读能力,本文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阅读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习惯和技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之前,我们首先明确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
本文的教学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对数学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2. 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与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4. 帮助学生将阅读中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们设计了以下阅读教学内容和活动:1. 定向阅读活动:引入一篇有关数学的文章,让学生通过快速预览和定位关键信息的方式,快速了解文章主题和结构。
通过此活动,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与积极性。
2. 文本理解活动:冒险解谜题。
选择一篇阅读材料,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问题,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解决谜题。
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3. 数学推理活动:选择一篇数学推理题材的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进行数学推理和推断。
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推理能力。
4. 实际应用活动:选择一篇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结合的能力。
第四部分:教学流程与组织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时间安排。
根据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流程进行组织:1. 引入活动:介绍本次数学阅读教学的目的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2. 第一轮活动:进行定向阅读活动,让学生快速了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引导学生快速预览和定位关键信息。
3. 第二轮活动:进行文本理解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解决冒险解谜题。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辅助。
小学数学阅读教学活动设计
小学数学阅读教学活动设计一、活动简介本次数学阅读教学活动将以小学生数学知识为基础,融入阅读故事,旨在提升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活动设计,学生将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素养。
二、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数学阅读故事书籍,内容与所教授的数学知识相关。
2. 准备教学用具,如数学工具、小黑板等。
3. 学生准备纸、铅笔等学习用具。
三、活动步骤1. 导入阶段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相关的数学谜题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并引出本节课将要进行的数学阅读教学活动。
2. 阅读故事教师向学生介绍精心挑选的数学阅读故事,并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
教师可以适时停顿,在关键点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讨论。
学生可以边听边记要点,以便后续的活动展开。
3. 数学知识解读教师根据故事情节,向学生逐步解读故事中所涉及到的数学知识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数学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并鼓励学生主动提出相关问题。
4. 数学应用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和实践活动,将故事中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亲自体验故事中的数学问题,并解决相关的计算题目。
5. 反思与总结活动结束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活动过程,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2.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活动评价与建议本次活动的评价将主要从学生的参与度、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逻辑等方面考量。
对于教师而言,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教学的效果。
六、活动延伸教师可以在这次数学阅读教学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更多的数学阅读故事,以便学生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写一篇数学阅读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或实录要
数学阅读教学案例渔峡口中心学校秦贵平每次考试完后,总有一些同学因种种原因,成绩不尽人意,问其原因,总是说:“题没看清”、“理解错了”、“没读懂”等因素,我认为归根结底还是数学阅读能力差所致。
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案例1:画一条2厘米的线段,以这条线段的右端点为圆心,画一个直径是2厘米的圆。
我在两班中进行了解题对比:在九二班,给5分钟,完成后统计正误情况,结果51人中23人正确,5人画错了圆心的位置,23人画成了半径是2厘米的圆。
在九三班,教学流程如下:①发出声音自由阅读题目;②用笔画出其中的数学概念词汇;③互相说说“线段”、“右端点”、“圆心”、“直径”这些概念的意义,再指名说一说;④自由地大声读题目,要求注意断词断句和轻重缓急,读通读懂读会,读出韵味;⑤3分钟完成作图。
结果51人中45人正确,2人画错了圆心的位置,4人把圆的直径画成了4厘米。
本题要求先画线段再画圆,两件事的联系在于线段的右端点是圆心,连续完成两件事,前者对后者的隐蔽干扰很显著,正确率就成了问题。
试想单独完成每件事,正确率会很高,而连续完成的不然,正凸现了“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数学学习中,学生对数学阅读的掌握,很多时候惯性模仿往往占主导地位,审题时面对文字叙述走马观花,缺少独立深刻的阅读,当题目中诱导性干扰因素增加时,学生会显得尤其不适应。
因此,教学中有必要引导学生用“心”阅读,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加深数学体悟,达成数学理解。
数学阅读离不开数学想象。
数学阅读重在读通文字,读懂事理,读会算理。
比如:案例2:下面是一个圆锥的平面展开图,量出需要的数据,计算出这个圆椎的全面积和体积(注:扇形弧长3.14厘米,半径为4厘米)。
我将上题在九二班中进行了检测,结果51人中只有13人比较顺利地作出了解答,其余同学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困惑,困惑集中在三点:①哪些是“需要”度量的数据呢?②扇形弧长不是整厘米,到底取多少呢?③计算全面积要知道底面圆的半径,没有圆心,怎样度量圆的半径呢?可以想象,顺利解答的同学,阅读平面展开图时,头脑里一定浮现出圆椎展开前的立体形象,扇形弧长就是圆椎的底面周长,扇形的半径就是圆椎的母线长,恰恰图中也只有这两条线段好度量,于是找到了“需要”。
数学阅读教案设计
数学阅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数学相关的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
2.增进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认识,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动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4.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选择合适的数学相关文章,涉及不同数学概念、定理、问题等,适应学生的年级和能力水平。
2.设计合理的阅读任务和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数学概念和思想。
3.带领学生学习相关数学知识,结合实例和问题,加深学生对数学理论和应用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并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 数学与阅读有什么关系? - 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吗?2. 阅读教学(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选择好的数学相关文章,并布置阅读任务和问题。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阅读文章,并尝试解决问题。
3. 小组合作讨论(15分钟)学生根据阅读和思考的结果,分成小组进行讨论。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提供必要的指导。
4. 整体分享与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并与全班一起总结文章中涉及的数学概念和思想。
5. 拓展与应用(15分钟)教师选择相关的数学例题,结合文章中的内容,进行拓展与应用。
引导学生尝试解决例题,并讨论解题思路。
6.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关于所阅读文章内容的总结。
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动手,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通过问题回答、讨论和写作等方式进行评价。
2.对学生的参与度、思维逻辑性、数学表达能力和书写规范进行评价。
3.鼓励学生向同学提问,提高他们的思考深度和提问技巧。
4.针对学生的评价结果,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数学能力。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设计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任务,提供了多种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数学阅读教案初中
数学阅读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主动阅读数学文本的习惯。
2. 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阅读技巧,提高学生从数学文本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数学阅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数学阅读理解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性。
2. 数学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及方法。
3. 数学阅读理解实践训练。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讨论数学阅读的作用。
二、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数学阅读理解的基本概念,让学生明白数学阅读不仅仅是阅读题目,还包括理解题目的含义、分析题目所需的信息等。
2. 教师介绍数学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如:如何快速提取关键信息、如何理解数学符号和术语、如何分析题目要求等。
3. 教师通过具体例子,演示如何运用这些技巧进行数学阅读理解。
三、实践训练(2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道数学题目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2. 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分析题目,讨论题目的要求和解答思路。
3. 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阅读理解心得。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明确数学阅读理解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讨论自己在数学阅读理解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 教师给出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数学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数学阅读理解实践训练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情况。
2. 收集学生的学习心得和反思,了解学生对数学阅读理解的认识和体会。
3. 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数学阅读理解技巧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数学阅读理解教材或指导书。
2. 网络资源,如数学阅读理解文章、练习题等。
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数学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3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3篇【篇五】课堂实录:热脑运动:(口算练习)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在本子上写出答案。
师:我们学校要开展“数学读书读报”活动,昨天老师对咱班订购阅读书目情况做了调查,了解到,有10人要买《数学故事》,25人要买《数学神探》。
(挂出小黑板:《数学故事》每本12元,《数学神探》每本8元)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1、买这些书一共需要多少钱?2、买《数学故事》要多少钱?买《数学神探》要多少钱?3、买《数学神探》的钱比买《数学故事》的钱多多少元?点评:从生活来,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师选择1和3用小黑板挂出师: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要先求什么?生:买《数学故事》和《数学神探》各需要多少钱师:好,在自己本子上试着解决点评:这里可以放手学生自己思考,不要把学生的思考抢过来。
师巡视学生情况,指名板演,学生列出的是分步算式师:有谁列出综合算式的?怎么列?生:(10×12)+(25×8)师:这里小括号可以不要吗?生:可以师:说说你的想法生:这里是乘法和加法,不加小括号,也是先算乘法的师:观察一下,这道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生:有加法,有乘法师:我们以前学的也有加法和乘法呀,再想想看,有哪里不同?生:原来学的是有三个数字,这里有四个数字师:也就是说原来是两步计算,现在是三步混合运算,是吗?生:是师:我们都知道先算乘法,那么第一步可以把两处乘法同时算出来吗?生:可以的师小结后同学独立解决问题3。
点评:这里给学生提供了许多思考空间。
……师:(出示试一试150+120÷6×5)观察这道算式,有哪些运算?生:加、除,还有乘师:这里乘和除连在一起,以你的经验,应该先算什么呢?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老师示意孩子打住。
师:嘘……在自己本子上算算看点评:当时觉得“恰到好处”,后来细想想,这里似乎又给学生提示了。
指名一做错的学生板演,利用错例资源众学生指出错误后,师示意学生打住师:经过你们的提示,我相信汤晓炜一定能做正确!来,晓炜,试试看生做对后,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孩子们自发地)点评:能很好地利用错例进行教学,和学生交流的方式很好!……师:像这样含有加、减、乘、除的三步混合运算应该按什么顺序计算?谁来为我们的智慧百宝箱里放上一宝?生归纳总结后出示小黑板,齐读。
微课数学阅读教学设计案例
微课数学阅读教学设计案例教学目标:通过微课形式将数学与阅读结合,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本次微课教学将以《数学与奇妙的阅读之旅》为主题,通过阅读故事和与数学相关的文章,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并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通过一个小游戏或短视频引入数学与阅读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故事选择一篇有趣的数学故事,可以是关于数学历史、数学问题的故事,或者是具有数学元素的童话、小说等。
要求学生在阅读时重点关注故事中的数学元素,例如数学概念、数学推理等。
3. 数学讲解在学生完成故事阅读后,展示故事中涉及的重要数学知识点,并对其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的数学元素与实际应用相联结,帮助他们理解数学的实际意义。
4. 阅读文章提供一篇与数学相关的文章,可以是科普文章、数学题解析、数学实践经验分享等。
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注意获取文章的主旨和重点,并体会其中的数学思维方式。
5. 数学探索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或实际操作等方式,运用文章中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数学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
6. 总结归纳在学生完成数学探索后,共同总结本次微课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教师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阅读的关系,以及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7.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更多与数学和阅读相关的知识,并进行个性化拓展。
提供相关书籍、网站等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教学评价: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可以进行以下方面的评价:- 学生对数学和阅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学生在数学探索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通过本次微课的设计,将数学与阅读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趣、互动的学习方式。
通过阅读故事和文章,学生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数学思维方式。
同时,通过数学探索环节和个性化拓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
小学数学阅读教学设计案例
小学数学阅读教学设计案例本文旨在设计一份小学数学阅读教学案例,帮助学生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数学阅读的重要性;2. 培养对数学问题的解读和分析能力;3. 运用阅读技巧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4. 提高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板书:阅读技巧、数学问题解读、应用实例;2. PPT:相关的数学阅读案例和练习题;3. 习题册:相关的数学练习题。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的问答,引发学生对数学阅读的兴趣,例如:“你们平时有看过哪些与数学有关的文章吗?它们对你们的学习有什么帮助?”Step 2:讲解阅读技巧(10分钟)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数学阅读技巧,如:找出关键词、明确问题、辨析条件和结论等。
并以一则小学数学阅读文章为例,让学生尝试应用这些技巧。
Step 3:阅读实例分析(15分钟)提供一组小学数学阅读实例,并分组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
每组学生选择一篇实例,通过阅读文章中的问题,运用阅读技巧并合作解答问题。
教师可以在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帮助。
Step 4:解答与点评(15分钟)请每组学生分别汇报答案,并进行相互讨论。
教师在其中给予点评,并强调阅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以及解题思路。
Step 5:巩固练习(20分钟)学生个人或小组进行相关练习题,巩固数学阅读技巧和知识运用。
教师可以在此环节上课时进行重点辅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Step 6:拓展延伸(10分钟)提供一些额外的数学阅读资料,供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自愿阅读,并鼓励他们在其他科目中运用数学阅读技巧。
四、教学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数学阅读的重要性以及掌握的阅读技巧。
并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阅读对于解题思路和问题理解的作用。
五、课后作业布置一道有关数学和阅读结合的作业题目,要求学生用阅读技巧解读并回答问题。
鼓励学生多阅读相关文章,积累数学阅读经验。
数学阅读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数学阅读教学设计优秀案例一、引言数学阅读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将数学与阅读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项优秀的数学阅读教学设计案例,旨在提供给教师们一个实践的参考。
二、教学目标本案例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帮助他们能够独立阅读和理解数学文本,并能从中获取有关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的信息。
三、教学准备1. 选择适当的数学阅读材料,如数学教科书、题目、数学文章等。
2. 确保学生熟悉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术语。
3. 准备一些问题和指导材料,以帮助学生阅读和理解数学文本。
四、教学过程本案例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导入、阅读、讨论和巩固。
1. 导入阶段在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个激发兴趣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你喜欢阅读数学文章吗?为什么?”随后,教师可以简要介绍本次阅读任务的目标和重要性。
2. 阅读阶段在阅读阶段,学生将独立阅读指定的数学文本,并尝试理解其中的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的阅读,例如:“你在文中找到了哪些关键词?”“你能解释其中的数学术语吗?”学生可以记录他们的观察和想法。
3. 讨论阶段在讨论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理解和观察。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如:“你对文中的概念有何疑惑?”“你如何将文中的信息与你已学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和帮助。
4. 巩固阶段在巩固阶段,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练习题来帮助学生巩固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活动,如数学游戏或实践任务,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五、评估与反思本案例的评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 教师观察学生在阅读和讨论过程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理解水平。
2. 学生提交书面回顾,分享他们在阅读和讨论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学习收获。
3. 组织小测验或问答环节,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并不断改进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数学阅读教学设计案例
情境创设:利用多 媒体技术,创设生 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和协作能力。
探究式学习:引导学 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和探究能力。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 案例的分析,帮助学 生深入理解数学阅读 教学的设计思路和实 施方法。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 多媒体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参与度。
案例分析:结合具体案例,引导 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其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添加标题添Βιβλιοθήκη 标题添加标题添加标题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合作 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 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情境模拟:通过模拟真实情境, 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 中的应用,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
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品评定、口头表达等 反馈内容:及时向学生提供学习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 调整策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持续改进:不断反思教学过程,持续改进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案
学生对数学阅读 的兴趣是否提高
学生是否能够运 用所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
练习数量适度,避免过多的重复练习,以免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作业布置: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和练习题 评价与反馈:及时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指导和建议 后续学习:引导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观察法:通过观察 学生的表现,评估 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是否有 效,是否需要改 进
教学效果是否达 到预期目标,有 哪些亮点和不足
教学方法的不足:分析现有教学方法的缺陷和不足 改进的方向:针对不足之处,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方向 实践应用:将改进后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观察效果 反馈与调整:根据实践效果,对教学方法进行持续的反馈和调整
数学阅读教案设计
数学阅读教案设计引言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而阅读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技能。
阅读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取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在数学教育中,阅读能力同样至关重要。
通过数学阅读的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培养逻辑思维和数学推导能力。
本教案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开展数学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概念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数学阅读策略1.提前预习:通过预习文本的标题、题目、图表等,了解大致内容,并推测可能包含的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
2.快速浏览:快速阅读全文,抓住关键词、关键句,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组织方式。
3.细读理解:认真阅读全文,理解作者表达的数学概念、关系和推导过程,将文字转化为数学语言和符号。
4.总结归纳:通过概括文章的主旨和要点,整理关键概念和推理步骤,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框架。
5.反思批判: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思考和评价,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发现其中的不足和局限性。
数学阅读实践1.选择合适的数学阅读材料,如数学课本中的文本、题目、解题思路说明等,或数学期刊、数学竞赛试题等。
2.阅读一篇数学文本,学生采用预习-快速浏览-细读理解-总结归纳-反思批判的阅读策略,理解文章的数学概念和思维过程,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和符号。
3.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数学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互相解答,共同深化理解。
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活动,如小组解决一道数学问题、设计数学实验等,通过合作解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5.学生撰写数学阅读小结,总结自己的阅读经验和收获,分享给其他同学。
教学方法1.授课方法:教师以讲解和示范为主,结合学生实践操作。
2.合作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题等活动,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提问引导: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化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中职数学阅读教学设计案例
中职数学阅读教学设计案例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而数学阅读则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呈现一则中职数学阅读教学设计案例,通过该案例的实施,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案例背景及目标:该案例适用于中职高年级学生,其目标是通过数学阅读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阅读数学相关文献,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拓展数学视野。
教学步骤:1. 确定教学主题:选择一个与中职学生关注度高、易于理解的数学主题作为教学内容,例如“百分数的应用”。
2. 搜集素材:搜集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数学阅读材料,如数学教材、数学科普书籍、数学期刊等。
确保材料内容准确、有趣,并适合学生的阅读能力。
3. 阅读指导:在课堂上引入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并给予学生相关的阅读指导。
指导内容包括如何阅读数学材料、如何理解数学概念、如何应用数学知识等。
4. 阅读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分配一份数学阅读材料。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提高个体间的互动和合作,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5.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呈现他们的阅读成果。
在展示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思考和展示应用案例,以促进全班的互动交流。
6. 深化应用:基于阅读材料中提供的数学案例,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数学应用探究,例如制作调查问卷、制定消费预算等。
通过实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7. 反思总结:在课程结束前,安排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总结。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理解到的收获以及对数学阅读的看法。
同时,教师也应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结语: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中职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得到了提升,并且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这样的案例设计鼓励了学生主动参与、互动合作,并通过实践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投入到生活中。
期望此案例可以在中职数学阅读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热爱。
数学阅读教学设计案例
数学阅读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背景:本设计案例适用于小学一年级的数学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数学文章的阅读能力,提高其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文章的阅读兴趣;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一篇关于几何形状的数学文章,其中包括对几何形状的定义、特征以及一些解决问题的例子。
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几何形状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几何形状的好奇心。
2. 分组阅读: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段数学文章,要求小组成员一起阅读,找出文章中的关键信息。
3. 合作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互相交流并分享自己在阅读中的理解和发现。
4. 总结汇报: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并分享其中的亮点和困惑。
5. 教师解读:教师针对学生汇报的内容进行点评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数学知识。
6. 拓展活动:教师提供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
7. 小结回顾:教师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对学生提出进一步的思考和学习任务。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评价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2. 检查学生完成的拓展问题,并对他们的解决思路和答案进行评价。
3. 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数学阅读教学的喜好和困惑。
教学反思:本设计案例通过将数学知识与阅读相结合,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展开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要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在评价上,除了注重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还要注意关注他们的解题思路和合作能力。
通过不断总结和反思,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总结:通过本次数学阅读教学设计案例,旨在培养学生对数学文章的阅读能力,提高其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阅读教学法教学设计
数学阅读教学法教学设计数学是一门需要深入思考和理解的学科,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感到困惑。
为了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的提高,数学阅读教学法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本文将以数学阅读教学法为基础,设计一节针对初中生的数学阅读教学课。
一、引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将以一段数学相关的阅读材料作为引导。
学生们将在课堂上阅读并理解这段文章,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读。
二、课堂活动1. 学生们将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和解读阅读材料中涉及的数学概念和应用。
他们可以在小组内自由讨论,还可以向老师请教和寻求解答。
2. 学生们将用他们的理解和分析,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份关于该阅读材料的问题和思考的报告。
这份报告将包括对阅读材料的概括、理解和数学应用。
每个小组的报告将通过口头汇报的方式,与全班分享。
3. 接下来,老师将组织一个小组竞赛,以巩固学生们对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每个小组将根据老师给出的题目进行解答,并通过答题计分来竞争。
4. 最后,老师将给予学生们一个数学问题,要求他们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推理和解决。
学生们可以自由思考,也可以与同伴进行讨论。
老师将在课堂结束时对这道问题进行讲解和总结。
三、教学目标通过这节阅读教学课,我们期望学生们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 提高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能力。
2. 培养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将其运用到数学领域中。
3. 加深学生们对数学概念和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 培养学生们的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们在这节课中的学习效果,以下方法可以被采用:1. 对每个小组的报告进行评估,看他们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数学应用是否准确和深入。
2. 对小组竞赛的结果进行评估,看学生们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
3. 对学生们在个人问题解答环节表现的评估,看他们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学生们将获得更好的数学阅读和应用能力。
数学课阅读教学设计
数学课阅读教学设计在数学课上,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和数学素养。
本文将设计一堂数学课阅读教学,以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阅读教学,学生应能够:1. 理解并运用数学专业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术语;2. 掌握文章的主旨和要点;3. 运用阅读策略解决与数学有关的问题;4. 培养阅读素养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堂课的阅读教学内容为一篇关于平方与立方的数学专业文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呈现一些具体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于平方与立方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平方与立方是什么吗?”2. 预览文章(10分钟)要求学生用1-2分钟快速阅读全文,并由小组成员总结文章的主题和要点。
3. 小组讨论(15分钟)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各自的理解和总结。
鼓励学生讨论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术语,并尝试解答一些问题,如:“什么是平方?”、“什么是立方?”等。
4. 全班讨论(15分钟)指导学生将小组讨论的结果汇报给全班同学。
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并与同学们进行讨论和交流。
5. 阅读策略培养(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一些数学阅读策略,如:寻找关键词汇、画图理解问题、尝试举例说明等。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运用这些策略解决教师提供的一些与数学有关的阅读问题。
6. 延伸拓展(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延伸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平方与立方在实际生活和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7. 总结回顾(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这节课的学习成果,强调学生在数学课上也可以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鼓励学生在平时多多进行数学相关阅读。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要求学生写下对于本节课学到的新词汇和数学阅读策略的理解,并写出一段简短的反思意见。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在数学课上进行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数学阅读教学案例
数学阅读教学案例一、教学背景。
在一个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里,同学们对三角形的认识已经有了一些基础,知道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但是,当提到三角形内角和这个概念时,大多数同学都是一脸茫然,只知道这是个数学知识,却不知道如何去探究和理解它。
所以,咱们就开启了这次有趣的数学阅读之旅。
二、教学目标。
1. 让同学们通过阅读相关数学资料,理解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2. 培养同学们的数学阅读能力,能够从阅读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并且运用到实际的数学探究中。
3. 激发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不仅仅是枯燥的数字和公式,还有很多有趣的探索过程。
三、教学过程。
1. 趣味导入(3分钟)我拿着一个三角形的卡片走进教室,问同学们:“小伙伴们,你们看这个三角形,它的三个角就像三个小调皮鬼,整天待在一起。
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三个小调皮鬼的角度加起来是多少呀?”同学们都好奇地看着我,有的说:“老师,肯定是个很大的数字吧!”还有的说:“我猜是300度。
”看着他们充满好奇的眼睛,我知道,这时候引入数学阅读是再好不过了。
2. 阅读资料分发(2分钟)我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精心准备的数学阅读资料,资料的开头是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个三角形王国,里面住着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三大家族。
每个家族的三角形都有自己独特的形状,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秘密,这个秘密就和他们的三个角有关……”资料里还配有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内角测量的图示,以及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像“你能试着像图里一样测量三角形的内角吗?”“测量完后你发现了什么?”3. 自主阅读与探索(15分钟)同学们开始认真阅读资料,教室里安静得只能听到翻纸张的声音。
有的同学一边读一边拿着笔在纸上写写画画,还不时地拿起三角尺测量资料上三角形的内角;有的同学皱着眉头,好像在思考着资料里那些有点绕口的解释;还有的同学读完一部分后,就和同桌小声地讨论起来。
这时候,我看到小明同学眼睛突然一亮,他兴奋地举起手来。
数学阅读课教案
数学阅读课教案第一篇:数学阅读课教案课题:数学阅读课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实践过程中和生活过程中的产生;2.使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多元化方向;3.培养学生与数学有关的品质;4.体会到探索数学知识过程中的乐趣。
重点:了解数学的产生难点: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教具和学具:挂图,迷宫图。
教学过程:一、“数学”的由来: 通过谈话引入第一部分,数学的起源。
设计问题:“你们喜欢数学吗?知道数学是怎么来的吗?”“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结合准备的教学图片,展示在大屏幕上。
让学生建立感知认识。
学生和老师一起阅读,介绍数学这一名称是怎么来的?数学的来源,先从算数说起,算筹—算术—数学,这样的一个发展过程。
(通过阅读数学起源,让学生的学习氛围活跃起来,接下来这个环节,设计的是走迷宫。
)二、神奇的迷宫:展示图片,学生欣赏,引发他们的兴趣,通过欣赏各地的迷宫和平面图的迷宫让学生初步了解迷宫这种图形游戏,然后让学生亲自参与这种游戏。
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接着小组内讨论,如何走出迷宫,利用铅笔把路线画出来,最后全班交流,讨论“怎样走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正确的路线?”在教师的引导下领悟走迷宫最好的方法是倒着走,初步体会数学思想中的逆向思维。
走迷宫的游戏可以促进孩子们的空间推理能力,促使他们细心观察图形和细小的差异,还锻炼孩子们的手眼协调能力。
三、小故事《乌鸦喝水》从熟知的生活小故事出发,让学生通过视频故事观看《乌鸦喝水》,让学生学会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动脑筋想办法,找出好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第一次放映,学生只需要认真观看,了解大意。
第二次观看之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设计的问题有:接着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并请学生回答。
1.天气很热,乌鸦口渴,它想怎么样?2.乌鸦喝水遇到了什么问题?3.乌鸦为了喝到瓶子里的水,它一共想了几个办法去喝瓶子里面的水?4.在投石子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5.乌鸦用什么样的办法喝到的水?6.乌鸦一共丢了多少颗小石子在瓶子才喝到的水?第三次观看,让学生更加明白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对遇到问题,想方法解决问题,对这样一个过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阅读教学案例
渔峡口中心学校秦贵平
每次考试完后,总有一些同学因种种原因,成绩不尽人意,问其原因,总是说:“题没看清”、“理解错了”、“没读懂”等因素,我认为归根结底还是数学阅读能力差所致。
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案例1:画一条2厘米的线段,以这条线段的右端点为圆心,画一个直径是2厘米的圆。
我在两班中进行了解题对比:在九二班,给5分钟,完成后统计正误情况,结果51人中23人正确,5人画错了圆心的位置,23人画成了半径是2厘米的圆。
在九三班,教学流程如下:①发出声音自由阅读题目;②用笔画出其中的数学概念词汇;③互相说说“线段”、“右端点”、“圆心”、“直径”这些概念的意义,再指名说一说;④自由地大声读题目,要求注意断词断句和轻重缓急,读通读懂读会,读出韵味;⑤3分钟完成作图。
结果51人中45人正确,2人画错了圆心的位置,4人把圆的直径画成了4厘米。
本题要求先画线段再画圆,两件事的联系在于线段的右端点是圆心,连续完成两件事,前者对后者的隐蔽干扰很显著,正确率就成了问题。
试想单独完成每件事,正确率会很高,而连续完成的不然,正凸现了“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数学学习中,学生对数学阅读的掌握,很多时候惯性模仿往往占主导地位,审题时面对文字叙述走马观花,缺少独立深刻的阅读,当题目中诱导性干扰因素增加时,学生会显得尤其不适应。
因此,教学中有必要引导学生用“心”阅读,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加深数学体悟,达成数学理解。
数学阅读离不开数学想象。
数学阅读重在读通文字,读懂事理,读会算理。
比如:
案例2:下面是一个圆锥的平面展开图,量出需要的数据,计算出这个圆椎的全面积和体积(注:扇形弧长3.14厘米,半径为4厘米)。
我将上题在九二班中进行了检测,结果51人中只有13人比较顺利地作出了解答,其余同学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困惑,困惑集中在三点:①哪些是“需要”度量的数据呢②扇形弧长不是整厘米,到底取多少呢③计算全面积要知道底面圆的半径,没有圆心,怎样度量圆的半径呢可以想象,顺利解答的同学,阅读平面展开图时,头脑里一定浮现出圆椎展开前的立体形象,扇形弧长就是圆椎的底面周长,扇形的半径就是圆椎的母线长,恰恰图中也只有这两条线段好度量,于是找到了“需要”。
长3.1cm多一些,3.2cm少一些,取多少呢当然是3.14cm了,这样能顺利计算出圆椎的底面半径是÷÷2=(cm)。
面对那么多同学的困惑,想来也不“困惑”,问题出在“数学”地阅读上,伴随阅读,不能形成圆椎的正确表象,缺少了“空间观念”的支撑必然举步维艰。
语言文字是思维的外壳,数学思维的抽象性、严密性、逻辑性更依赖于文字符号的表述,对文字符号作数学意义上的阅读,以形成正确的数学理解,对数学学习相当重要,教学中我们要多重视数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