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窑设计手册.do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转窑的设计

一、窑型和长径比

1. 窑型

所谓窑型是指筒体各段直径的变化。按筒体形状有以下几种窑型:

(1) 直筒型:制造安装方便,物料在窑内移动速度较均匀一致,操作控制较易掌握,同时窑体砌造及维护较方便;

(2) 热端扩大型:加大单位时间内燃烧的燃料量及传热量,在原窑直径偏小的情况下,扩大热端将相应提高产量,适用于烧成温度高的物料;

(3) 冷端扩大型:便于安装热交换器,增大干燥受热面,加速料浆水分蒸发,降低热耗及细尘飞损,适用于处理蒸发量大、烘干困难的物料;

(4) 两端扩大型(哑铃型):中间的填充系数提高,使物料流动的机会减少,还可以节约部分钢材;还有单独扩大烧成带或分解带的“大肚窑” ,这种窑型易挂窑皮,在干燥带及烧成带能力足够时,可以显著提高产量。但这种窑型操作不便。

总之,不论扩大哪一带,必须保持预烧能力和烧结能力趋于平衡。只有在生产窑上,经过生产实践和充分调查研究(包括必要的热工测定和计算),发现某一带确为热工上的薄弱环节,在这种特定条件下将该带扩大,才会得出较明显的效果。

目前国内外发展趋势仍以直筒型窑为主,而且尺寸向大型方面发展。其他有色金属工业用回转窑(还原、挥发、硫化精矿焙烧、氯化焙烧、离析、烧结转化等)多采用较短的直筒窑。

2. 长径比

要得长径比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筒体长度L与筒体公称直径D之比;另一是筒体长度L与窑的平均有效直径D均之比。L/D便于计算,L/D均反映要的热工特点更加确切,为了区别起见,称L/D均为有效长径比。窑的长径比是根据窑的用途、喂料方式及加热方法来确定的。根据我国生产实践的不完全统计,各类窑的长径比示于表1中。长径比太大,窑尾废气温度低,蒸发预热能力降低,对干燥不利;长径比太小,则窑尾温度高,热效率低。同类窑的长径比与窑的规格有关,小窑取下限,大窑取上限。

二、回转窑的生产率

回转窑生产是一个综合热工过程,其生产率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分析其内在规律性,

可以建立以下几个方面的数量

关系。

1. 按窑内物料流通能力:G=0.785D均2×ψ×ω料×γ料吨/小时(1)

式中:

G——单位生产率,吨/小时; D均——窑的平均有效内径,米;

ψ——物料在窑内的平均填充系数,一般为0.04~0.12 。各类窑的填充系数见表2。γ料——物料堆比重,吨/米;某些物料的堆比重见表3;

ω 料——物料轴向移动速度,米/小时;其值取决于窑运转情况,可按式(12)、式(13)及式(14)计算或测定。

表2 各类窑的平均填充系数

表3 某些物料的堆比重

2. 按物料反应时间

有些工艺过程要求物料有一定的高温持续时间,以完成物理化学反应。若通过实验或生产实践得知物料必须在窑内停留的时间,则:G=0.785×L/τ×D均2×ψ×γ料吨/小时(2) 式中:L——窑长( 或某带长度) ,米;τ ——物料在窑内(或某带)停留时间,小时;其他符号同前。

3. 按正常排烟能力

为了控制窑灰带出的循环量,往往选择一个适宜的窑尾排气速度范围。

G=2826×D均干2×ωt×(1-ψ干)/V0×(1+βt尾) 吨/小时(3)

式中:V0 ——每吨产品的窑气量,标米3/吨;

t尾——烟气离窑温度,℃;

β——气体体积膨胀系数, β=1/273;

ωt ——窑尾排气速度,m/s ,一般3~8m/s ;

ψ干——干燥带物料填充系数;

D均干——干燥带平均有效内径,米。

4. 按供热能力

G=K×B×Q低×η/q料吨/小时(4)

式中:B——燃料消耗量,公斤/小时或标米3/小时;

Q低——燃料低发热量,千卡/公斤或千卡/ 标米3;

K——系数,对铝厂用窑预热二次空气时,K=1.1~1.15 ;不预热时,K=1.0 ;

η ——窑的热效率,一般为55~65%;

q料——每吨产品必须消耗的有效热,千卡/ 吨。

q料=(G干料+A)(q吸+C×t高+600w/100-w)×103千卡/吨

式中:G干料——每公斤产品理论消耗干生料量(不包括水分) ,公斤/公斤;

A——每公斤产品不可返回的飞尘损失,公斤/公斤

q 吸——每公斤产品吸热反应吸热量(除去放热反应放热量),千卡/公斤;

C × t高——将物料加热到最高温度(烧成带) 所需物理热,千卡/公斤;

W——湿生料中所含水分,% 。

5. 按窑内传热能力:G=∑Q÷q料或 G=Qi÷[q料]i 千卡/小时 (5)

式中:∑Q——窑内各带对物料的总给热量,千卡/小时;

Qi ——窑内某一工作带中对物料的传热量,千卡/小时;

q料——物料必须在窑内吸收的总有效热量,千卡/吨;

[q料]i ——物料在某一工作带内必须吸收的有效热量,千卡/吨。

所谓有效热量指的是不考虑非生产性消耗和热损失的热量。

回转窑内传热过程比较复杂,各工作带内传热方式也不尽相同。在干燥带,气体温度较低,传热以对流为主。另外,窑壁及热交换装置对物料也有传导作用,因传导的计算较繁杂,而辐射的份量又不大,为简化计算,往往将两种热交换综合在对流给热系数之中,用一个经验公式表示:Q干=α干×F干×Δt干式中:α干——干燥带给热系数,千卡/米2 . 小时. ℃,根据热交换装置类型不同,有各种经验公式,如在挂链条情况下:( 式中ω0 为窑全断面的平均流速,Nm/S);F干——干燥带中总传热面积(窑的内衬表面+ 热交换装置总表面),m2 ;

Δt干——干燥带两端炉气与物料温度差的对数平均值,℃。

图1 回转窑内传示意图

图 2 回转窑内壁示意图

其他带内,对物料裸露表面的传热可近似按火焰炉内传热公式计算;对与窑衬接砝的物料表面,窑衬表面将通过辐射与传导向物料传热,但随着窑衬温度升高及物料颗粒变粗(由粉料变成小球进而烧结成块),其间传导作用将越来越小,传热量按下式计算:

Qi = αΣ ×Δt×F弦× C壁料[(T壁/100)4-(T料/100)4] ×F弧

式中:αΣ——综合给热系政,等于α对+ α辐,千卡/米2 . 小时. ℃;α对

——炉气对物料的对流给热系数,千卡/ 米2 . 小时. ℃;

α辐——炉气及窑壁对物料的辐射给热系数,千卡/米2 . 小时. ℃。

α辐=C气料壁[(T1/100)4-(T2/100)4]/t气-t料

式中:C气料壁=4.88ε料(F壁/F弦+1-ε气)/[ε料+ε气(1-ε料)]1-ε气/ε气+F壁/F弦千米/小时式中:ε料,ε气——物料及炉气的黑度;

F壁/F弦=π×D-L弧/L弦

Δt——该带内炉气与物料的平均温度差,℃,取始末两端温差的对数平均值:

Δt=Δt′-Δt ″/ln(Δt′ /Δt″) ℃

其中:Δt′、Δt ″——始端及末端的气与料的温度差,℃;

当Δt ′与Δt〃之值相差不大(不超过一倍) 时,可用算术平均值,即:Δt=1/2(Δt′+Δt″) ℃式(7) 中第二项系考虑窑衬遮蔽表面与接触物料弧形表面间的辐射( 视为两平行表面组成的封闭体系) ,式中有关参数确定如下:

C壁料=4.88÷(1/ ε壁+1/ε料-1)千卡/米2. 小时.K4

式中:ε壁——窑壁黑度;

另外T壁为窑衬遮蔽表面在该带内的平均温度,K ;考虑到与物料接触过程中的温度降低,此值可近似取以下平均值:T壁=1/2(T料+T′壁)其中未遮蔽的窑壁表面温度T壁可近似按火焰炉内炉墙表面温度公式确定:

式中符号意义及单位同前。

[附] F弦、F弧、F壁的计算:

①计算出各带的填充系数ψ:ψ=4G÷(π×D2均×ω料×γ料) (a)

②计算物料填充的弓形面积:f料= ψ×π×R2 (b)

③计算物料填充中心角θ:因f料=0.5× R2 ×(π÷180θ-sin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