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2009版新教材(王宁串讲音频同步讲义)

合集下载

王宁《古代汉语》复习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4~7章【圣才出品】

王宁《古代汉语》复习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4~7章【圣才出品】

第4章古代汉语的词际关系4.1 复习笔记语言中的众多语词是彼此相关、互相制约的。

在词汇系统中,词和词之间的关系称为词际关系,其中在音与义上可以发生三种关系。

第一种,音同而义不相关;第二种义近而音相距很远;第三种,音相近,义相通。

具有第一种关系的是同音词,具有第二种关系的是同义词,而具有第三种关系的,是同源词。

与意义相关的词际关系主要是后两种,也是本章的学习重点。

一、古代汉语词的同义关系(一)同义词的定义1.同义关系群在文言文中,每个词都有数量不同的同义词,组成复杂的同义关系群;以“一”字为例,它的同义关系也是多方面的:(1)在数量这个意义上,它与“独”“特”“单”“孤”等词同义。

(2)在次第这个意义上,它与“初”“始”“太”“元”“端”“起”等词同义。

(3)在“专一”这个意义上,它与“专”同义。

(4)在“总括”这个意义上,它与“总”“统”“凡”“概”等词同义。

(5)在“整体”这个意义上,它与“满”“全”“皆”等词同义。

2.单音词的翻译问题(1)古汉语词汇以单音词为主,单音词比双音词的义项更多、指向更广,所以,文言中的同义关系比现代汉语还要复杂,每个词的同义词,都要比相应的现代汉语词略多一些。

(2)文言词的同义关系,不仅直接涉及修辞、造词问题,而且直接涉及对文意、注释材料的理解,以及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的准确程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3.同义词的定义在一定条件下意义相同而语音不相关的词,互为同义词。

这个定义包含三个要点:(1)词的同义是有条件的,没有绝对的、全面的同义词,只有在某个意义上、某种语言环境下的同义词①同义词的同是就义项而言,指相关词的一个或几个义项相同,而不可能是全部义项一一相同。

②同义词不仅有义项和语言环境的条件,还有历史的条件:a.本来不是同义词的,后来可能发展为同义词。

b.起初是同义词的,后来也可能变得不同义了。

c.只有个别贯穿时间很长、历史时期可以不计的同义词。

(2)同义词的语音不相关语音相关、具备音近义通条件的,是同源词,不包括在严格的同义词范围内;同源词之间有历史的渊源关系,它们都是由一个根词直接或间接派生出来的,而同义词是意义的偶然相同,两者属于本质不同的现象。

2024版古代汉语(全套课件231P)

2024版古代汉语(全套课件231P)
词类划分
古代汉语的词类主要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 助词、叹词等。
句法结构
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以主谓宾为基本框架,同时包含定状补等修饰成分。句子的语序相 对固定,一般遵循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宾语在谓语之后的原则。
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现象较为普遍,如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等,这使得 词语在句子中能够表达更为丰富的意义。
为了强调或突出某个成 分,古代汉语中常采用 倒装句式,如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等。例如, “何陋之有?”即为宾
语前置的倒装句。
固定句式
古代汉语中有一些固定 的句式和表达方式,如
“无乃…乎”、“得 无…乎”等,这些句式 在表达上具有独特的语
气和含义。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语法的比较
词类差异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类划分上存在差异,如古代汉语 中的“之”、“其”等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作为代词使 用。
01
《诗经》、《尚书》 选读
选取代表性篇章进行解读,探讨 其文学价值、历史意义及注释方 法。
02
《论语》、《孟子》 选读
通过选读孔子、孟子的言论,理 解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及其在古 代汉语中的表达。
03
《左传》、《史记》 选读
选取历史散文中的精彩篇章,分 析其叙事技巧、语言特色及注释 方法。
古代汉语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02
文字学基础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1
汉字的起源:图画记事、刻画符号、原始文字
2
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 楷书、行书
3
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由繁到简、由表意到表 音
六书理论与汉字的构造
六书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教案(王宁)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教案(王宁)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教案(王宁)-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古代汉语导言教学目标:讲解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介绍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和主要内容,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学习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数: 2 学时教学内容:一、古代汉语课的性质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是和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

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续和发展。

古代汉语课的性质:( 1 )基础理论课——理论性(体现在通论);( 2 )工具课——实践性(体现在文献阅读)。

在本科学习中,二者是相融汇贯通的。

学习文选时要运用通论知论,学习通论时要结合文选语料。

二、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和内容古代汉语有两种书面语形式: (1) 文言文; (2) 古白话。

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是文言文,即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

内容包括两大方面:( 1 )原始文献材料,即文选;( 2 )有关语言文字规律的理论,即通论。

上古汉语书面语言,是用汉字记录、保存下来的。

要读懂古汉语,首先遇到的是一个个的词,而词是用汉字记录的,所以,首先要通过汉字认识词。

词有音和义两部分。

汉字有形、音、义三部分。

形是书写形体;字音,也是单音词的音;字义,与词义关系密切。

因此首先就有了学习与此相应的汉字、音韵、词汇三部分理论知识的必要。

汉字部分:古人总结的“六书”就是关于汉字造字方法的理论,要了解造字的几种基本类型。

根据文字形体,按造字方法而推求它所记录的意义,就是“因形求义”。

汉字属表意文字系统,古文字的形体能够反映造字时的词义——本义;词的其它意义,又都跟本义有关系,是本义的引申——引申义。

字所记录的意义,如果找不到与本义的关系,那就是假借——假借义。

一个字记录意义过多,造出新字来分担其职能,就是分字分化——分化字。

音韵部分:如果文字用的是假借义,就要考求这个假借字记录的是哪个词,那就要根据声音的线索。

王宁_古代汉语文选翻译(全)(精华)

王宁_古代汉语文选翻译(全)(精华)
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袞职有阙, 惟仲山甫
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袞不废矣。?
晋灵公不行国君正道。加重赋税用来彩饰墙壁。他还从台上用弹弓射人,观看人 们躲避
弹丸来取乐。有一次厨子燉熊掌没有燉熟,灵公就杀死他,把尸体装在草筐里, 命妇女用车
装着尸体经过朝廷。赵盾和士季发现了厨子的手,追问厨子被杀的原因,并为这 件事忧虑。
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 现在,京
邑的城墙不合规定,这不是先王的制度,这样下去您将会控制不住的。”庄公说:“姜 氏想要
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 置,别让
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 您受宠爱的
老娘,我吃的东西她都尝过,只是从未尝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 庄公说:“你
有个老娘可以孝敬,唉,唯独我就没有!”颖考叔说:“请问您这是什么意思?”庄公 把原因告
诉了他,还告诉他后悔的心情。颖考叔答道:“您有什么担心的!只要挖一条地道, 挖出了泉
水,从地道中想见,谁还说您违背了誓言?”庄公依了他的话。庄公走进地道去见 武姜,赋
合乎礼仪。” 接着扶赵盾下堂。晋灵公唤出那条猛犬向赵盾扑去。提弥明徒手搏击猛犬,把它
打死了。赵 盾说:“不用人而使唤狗,即使凶猛,又顶得了什么?”一面搏斗,一面退出宫门。
提弥明为 赵盾殉难。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 舍其
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 之箪食与
赵盾准备进谏,土季说:“您进谏,如果国君不接受,那就没有谁能接着进谏了。 请让我先

古代汉语汉语言文学专科自考资料

古代汉语汉语言文学专科自考资料

古代汉语汉语言文学专科自考资料
古代汉语汉语言文学专科自考资料主要包括自考教材、自学考试试卷、历年真题和学科自考大纲等。

1. 自考教材是自学考试指定书籍,如《古代汉语(2009年版)》,由白雪、李凌主编,汉语言文学专业适用,附学科自考大纲。

2. 自考通试卷是自学考试试卷,其中包括全真模拟试卷和历年真题,如《自考通试卷 00536 0536 古代汉语》,由王宁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此外,还有其他的自考资料,如华职自考试卷等。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考生系统地学习古代汉语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知识,熟悉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提高通过率。

【密训资料】古代汉语00536

【密训资料】古代汉语00536
①左形右声。如:钱。②右形左声。如:放。③上形下声。如:茅。④下形上声。如:柴。 ⑤内形外声。如:闻。⑥外形内声。如:闢。⑦形在一角:颖。⑧声在一角:徒。
有少数形声字,它的形符或声符已经简省,必须补全才能起表意或表声作用。 许慎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转注与前四书性质不同,不是汉字结 构类型。 许慎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假借只是补足早期字不足的一种手段。 以汉字的书写载体命名的字体称谓,指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商代和周代都有甲骨文, 但殷商居多,因而把甲骨文视为殷商文字的代表。它是我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 “金文”也是根据文字书写的载体而命名的,指镌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分为两大派系,即秦系文字和六国文字。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书同文”政策所规定采用的标准字体。“篆”书这个名词正反映了小 篆逐渐脱离“画成其物,随体诘诎”的象物性而走向符号化的形体特点。 汉书由篆文向隶书的演变过程叫做隶变。隶书是起源于战国晚期、到汉代趋于成熟的一种新 型字体。 汉字构形系统的最后定型是隶书阶段,它的书写元素的最后定型是楷书阶段。
古代汉语
目录
第一章 汉字的结构与演变........................................................ 1 第二章 汉字的结构与词义的探索............................................1 第三章 古书的用字.................................................................... 1 第四章 古书汉语词的构成........................................................ 2 第五章 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3 第六章 多义词和词义引申........................................................ 3 第七章 词义关系........................................................................ 3 第八章 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4 第九章 动词、形容词、名词....................................................4 第十章 数词及数量表示法........................................................ 4 第十一章 副词............................................................................ 5 第十二章 代词............................................................................ 5 第十三章 介词............................................................................ 6 第十四章 连词............................................................................ 6 第十五章 语气词........................................................................ 7 第十六章 判断句........................................................................ 8 第十七章 被动句和被动表示法................................................8 第十八章 语序和省略................................................................ 8 第十九章 古代文献的阅读........................................................ 9

古代汉语(王宁)

古代汉语(王宁)

古代汉语主讲:王宁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导言:古代汉语概说一、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也就是1911年以前中国人所使用的汉语。

因为口头语言无法超越时空的限制,所以,古代汉语只能是被记录下来的书面语,也就是古代文献语言。

•古代汉语有两个系统:一是文言,即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来历代作者仿古作品中所使用的语言;一是古白话,即自魏晋以来逐渐形成的口语实录,这种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与现代汉语接近。

教学中的古代汉语指文言。

•古代汉语(文言)是一种历史语言,在各个方面与现代汉语都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但是,它与现代汉语有源与流的关係,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发展演变来的,因此,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诸方面,都与古代汉语有密切的关联。

二、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

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

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

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

王宁《古代汉语》复习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圣才出品】

王宁《古代汉语》复习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圣才出品】

第1章汉字形体演变与构形分析1.1 复习笔记汉字是表意文字,它的形体结构与汉语早期词汇的意义有密切的关系。

中国传统语言学解读古代文献的基本方法是形、音、义相结合,也就是通过对汉字的形体分析来了解词的意义;学习古代汉语需要追溯能够显示汉字构造意图的早期形体。

因此,首先要了解关于汉字的发展历史和分析方法。

一、汉字形体的演变(一)文字1.文字的定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

2.文字的分类根据记录语言的不同方法,可以将世界上的文字划分为两大类型: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

(1)表意文字主要是用形体显示语义信息。

(2)表音文字用形体显示语音信息。

3.汉字(1)汉字的定义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2)汉字的作用由于汉字最适合汉语的特点,又与本民族的文化特质及民族心理、习惯以至思维方式一致,所以当世界其他民族的表意文字消亡之后,唯有汉字依旧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毫不间断地持续发展和完善,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3)汉字演变①汉字三要素汉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因而汉字的发展变化也表现在字形、字音和字义三个方面。

这三者各自有其相对独立的变化规律,但又彼此关联。

字形是字义和字音赖以寄存的躯壳,要了解不同时代(特别是上古)汉字的音与义,就离不开对汉字形体的分析;要想全面、历史地掌握汉字,首先要对汉字形体的演变有明确的了解。

②汉字的形体汉字的形体是其构形、笔道形态和书写体势三个方面的综合体现:a.演变,就是演化和变革。

b.演化,是指汉字形体的细微渐变,是量的积累。

c.变革,是演化的阶段性总结,是汉字形体的部分质变。

(二)汉字字体的演进1.按以往的习惯划分汉字的形体演变可划分为两大阶段,古文字阶段和今文字阶段:(1)古文字阶段秦代小篆属于古文字的下限,包括殷商甲骨文、两周金文、战国文字以及秦代小篆。

(2)今文字阶段汉代隶书属于今文字的上限,包括汉隶至今的文字。

古代汉语课文2009版

古代汉语课文2009版

《论语》十篇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哀公问社于宰我。

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粟。

”曰:“使民战粟。

”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着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王宁古汉课堂笔记教学内容

王宁古汉课堂笔记教学内容

王宁古汉课堂笔记导言教材:王宁主编,北京出版社2002年版。

授课内容:包括通论和文选两部分。

一、文选。

文选的教学分精讲和泛读两部分。

精讲古代诗文25篇,着重于字、词、句有关知识的讲解,部分篇目要求学生背诵;泛读古代诗文20篇,供学生课余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通论。

包括导言、汉字、词汇、音韵、实词短语与句子、虚词、古书阅读常识等7部分。

课时:通论60课时;文选50课时。

总计110学时。

导言教学目标:讲解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介绍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和主要内容,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学习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一、古代汉语课的性质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是和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

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续和发展。

古代汉语课的性质:(1)基础理论课——理论性(体现在通论);(2)工具课——实践性(体现在文献阅读)。

在本科学习中,二者是相融汇贯通的。

学习文选时要运用通论知论,学习通论时要结合文选语料。

二、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和内容古代汉语有两种书面语形式:(1) 文言文;(2)古白话。

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对象是文言文,即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

内容包括两大方面:(1)原始文献材料,即文选;(2)有关语言文字规律的理论,即通论。

上古汉语书面语言,是用汉字记录、保存下来的。

要读懂古汉语,首先遇到的是一个个的词,而词是用汉字记录的,所以,首先要通过汉字认识词。

词有音和义两部分。

汉字有形、音、义三部分。

形是书写形体;字音,也是单音词的音;字义,与词义关系密切。

因此首先就有了学习与此相应的汉字、音韵、词汇三部分理论知识的必要。

汉字部分:古人总结的“六书”就是关于汉字造字方法的理论,要了解造字的几种基本类型。

根据文字形体,按造字方法而推求它所记录的意义,就是“因形求义”。

汉字属表意文字系统,古文字的形体能够反映造字时的词义——本义;词的其它意义,又都跟本义有关系,是本义的引申——引申义。

古 代 汉 语 汉字 主讲:王 宁

古 代 汉 语  汉字  主讲:王  宁

古代汉语汉字主讲:王宁第一章汉字关于汉字的预备知识汉字问题的重要性汉字的性质汉字的特点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汉字问题的重要性•汉字是汉语的载体,是汉语书面语的依托。

他转写汉语口语,超越方言,使汉语免除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汉字是华文教育的基石。

不论是汉语作为母语的习得和运用,还是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都必须依赖汉字来理解和记忆•汉字是历史和现实的桥梁,它记载了汉语的过去,影响了汉语的发展,也影响了汉语今日的现实•汉字字形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引渡中华文化的一叶小舟•汉字的基础教育和研究都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要有识别汉字伪科学的能力汉字在古代汉语学习中的作用•汉字是表意文字,在汉字的字形中,反映出词汇语义的信息,确证文献语义一般都要用汉字的构形作旁证•汉字在传承和使用过程中,有分化、假借和通用现象,不了解这种情况,就会犯望形生训的错误•汉字的表音机制很少,形声字有钩稽古音的线索作用,但形声字的声符不宜用来直读•字与词既有关系又有很大差别,要有字词相关的意识,也要有字词差别的意识汉字的性质确定文字性质应当遵循三个原则• 1 要看这种文字的形体与语言的哪个要素相联系• 2 要看这种文字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3 不拘泥于这种文字的一字一符,要看它的整体系统确定文字性质应当遵循三个原则1.确定文字性质应当遵循的第一个原则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文字构形一定要与语言有一定的联系,才能起到语言载体的作用。

所以,文字的性质首先取决于这种文字的形体与语言如何联系。

世界上的文字只能有两种体系。

口头语言有两个要素——音和义,记录语言的文字,只能从中选择一个要素来作为构形的依据;所以,文字形体直接显示的信息只能或是语义,或是语音。

世界文字体系的两分法,也正是按照文字构形的依据来确定的。

根据这个原则,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

汉字构形的最大特点是它要根据汉语中与之相应的某一个词的意义来构形,因此,汉字的形体总是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意义信息。

王宁 古代汉语

王宁 古代汉语

“节”的引申义列
被截分的事物:季 节、章节、节奏 截分 截分他物的东西: 节气、节日 节(竹节) 受到限制的行为: 节制、节省、节约 限制 限制他人的东西: 符节、节杖、礼节
引申义系联举例

•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老子》)(关,门闩) • 门虽设而常关。(《归来去辞》(关,关门) •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关,关 口,要塞) • 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促织》),(关, 涉及,关系) • 无门籍者,有急奏,令监司马仗家引对,不得关碍。(《新 唐书·颜真卿传》)(关,阻挡) •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后汉书·张衡传》) (关,机械发动的装置) • 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狱中杂记》)(关,关文。 古代平行机构来往的文书)
关于本义的几个问题
• 本义是从汉字字形里分析出的词的一个义项,它不是最早 的词义,但是是在造字时期就有的意义,所以应当比较早; 用本义为起点来进行多义词意义系联,构成义列,仅仅是 一种操作方法 • 《说文》所说的本义指的是造字的意图,从造字的意图到 实际使用的意义,还要经过一层分析 • 本义必须在字形没有失去原初造字意图时才能在字形上看 出,有的字形已经看不出理据了,不要用这种字形乱讲本 义 • 与本义相关的意义,可以判定是引申义,不相关的,可以 判定为假借义。假借义是由假借字带进来的,要找到它的 本字,将它排除出引申义列
• (三) 以彩差异
⒇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伪,人为的) (21)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党,偏袒)
• (四) 特点差异
(22)穆公访诸蹇叔。(《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访,咨询) (2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愤,憋闷)

王宁《古代汉语》复习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汉字的使用与词义探求)【圣才出品】

王宁《古代汉语》复习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汉字的使用与词义探求)【圣才出品】

第2章汉字的使用与词义探求2.1 复习笔记汉字是因义构形的表意文字,这就使汉字与它所记录的词义直接发生联系。

早期汉字是形义统一的,汉字的字形可以直接用它的意义来解释,单音词的词义也可以通过记录它的字形来探求。

但是,汉字后来的演变对原初的构形既有传承,又有变异。

一、因形求义在探求古代汉语的词义时,可以通过分析汉字的字形结构找到本义,通过本义解读文献,或以本义为核心,探求引申义;形义已经脱节的字必须恢复到能够体现造意的字形;假借字必须追溯本字,通过字形的结构分析,探求词的本义,即“因形求义”。

(一)因形求义的条件因形求义需要具备的条件主要有三个:1.只有保持构造意图的字形才能用来探求词义(1)早期汉字还保留着汉字的构造意图,形义统一,可以直接根据字形来探求词义;例如:豆,甲骨文作,是象形字,本义是盛放肉类等的食器,形状像高脚盘。

(2)今文字阶段汉字经过隶变,书写单位演变成笔画,汉字的形体发生变化,大部分汉字的演变是有规律的。

因此,大多数字形仍然保留构形理据,只是理据的显现方式发生了变化。

例如:见,甲骨文作,从“人”从“目”,会“看见”之意。

小篆作,楷书作“见”。

在隶变过程中,眼睛之形演变为“目”,人形演变为“儿”,是规律性演变,构造意图保留。

2.只有本义才能通过分析字形而求得(1)汉语的词汇绝大多数是多义的,其中有本义,有引申义;因形求义的“义”是指“本义”。

(2)本义是与字形相贴切的、可以用文献来证实的词的义项。

例如:“木”的金文字形作,上象枝,中象干,下象根,其本义是树木。

(3)词在应用过程中,会从本义出发,沿着本义的特点决定的方向,按照民族心理和习惯,不断发展出新的引申义。

例如:人们一般认为树木的知觉比较迟钝,因此“木”由“树木”义发展出“麻木”义。

(4)本义与字形的关系最为密切,只有本义才能通过分析字形求得,如果用引申义,特别是远引申义来联系字形,容易产生牵强附会的弊病。

(5)本义是众多引申义产生的起点,通过本义过渡,可以把引申义和字形关联起来。

王宁《古代汉语》复习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音韵学的应用)【圣才出品】

王宁《古代汉语》复习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音韵学的应用)【圣才出品】

第6章音韵学的应用6.1 复习笔记一、上古音与字词关系的探求(一)探求字词同源1.同源词的形成所有的词都是以具体的语义作为它的内容,以规定的语音作为它的外在形式,这就产生了语音和语义的结合问题;现代语言理论认为,人类语言产生之初,一个词的语义和语音没有必然联系,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示什么样的语义内容纯粹是偶然的,这一理论无疑也适用于汉语;在语言的基本词汇初步形成以后,陆续创造的新词就往往与旧词发生了联系,这种联系表现为声音和意义两方面都与旧词相通,语言学称这种关系的词为同源词;旧词为根词,新词为派生词;章炳麟称这种现象为孳乳变易。

2.确定同源词的首要条件确定同源词的首要条件之一是找到两个(或几个)词之间的声音联系,这里的声音不是指今天的汉语普通话读音,而是指产生新词时代的读音。

考求《说文》所收录的字词的同源关系,通常都以上古音系作为语音基础;例如:逑-仇(1)《诗经·周南·关雎》:“君子好逑。

”毛传:“逑,匹也。

”(2)《诗经·秦风·无衣》:“与子同仇。

”毛传:“仇,匹也。

”(3)《说文·人部》:“仇,譬也。

”《说文·走部》:“逑,又曰怨匹曰逑。

”(4)逑、仇都训“匹”,意义相同,逑、仇二字古音都是幽部群母,据此可知逑、仇为同源词。

(二)确定用字通假1.本字不用,而用音同音近字替代的现象,在古书中屡见不鲜;掌握上古音知识,就可以结合对词义的分析,确定文中所用的字是本字还是通假字。

2.在一般情况下,通假字的形义与本字的形义没有关系,只存在声音上的相同或相近;例如:衣-殷(1)《礼记·中庸》:“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

”郑玄注:“衣读如殷,声之误也。

齐人言殷声如衣。

”(2)《尚书·康诰》:“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诞受厥命。

”“壹戎衣”即“殪戎殷”,用兵伐殷的意思。

(3)衣、殷同属上古影母,衣在微部,殷在文部,有对转关系;据此可知“衣”是“殷”的通假字。

王宁《古代汉语》复习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音韵学基本知识)【圣才出品】

王宁《古代汉语》复习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音韵学基本知识)【圣才出品】

第5章音韵学基本知识5.1 复习笔记一、中古音的声、韵、调(一)声1.名称声即声母,还有声纽、声类、字母、纽、母等名称;自等韵学兴起后,多用五音(或七音)三十六字母指称中古声母。

(1)五音五音,是指声母按发音部位分成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

(2)七音七音,是指在五音基础之上,又分立出半舌音、半齿音两类。

(3)三十六字母字母是表示声母的代表字,一般认为三十六字母形成于唐末宋初;用七音来统摄三十六字母,可以列举如下:①唇音帮滂并明;非敷奉微;②舌音端透定泥;知彻澄娘;③齿音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④牙音见溪群疑;⑤喉音影晓匣喻;⑥半舌来;⑦半齿日。

2.三十六字母与中古音声母中古音的声母通常用三十六字母表示。

(1)中古音依照语音史分期,中古音通常以隋末唐初的语音为代表,因为韵书《切韵》产生在这个时期,所有研究中古音的学者都把《切韵》和《切韵》系统韵书当作核心材料。

而三十六字母产生在唐末宋初,反映宋代的声母系统,不能准确地表示中古声母。

(2)三十六字母的变迁很多学者都潜心研究过《切韵》(《广韵》)的声母系统,结论都有出入,但总趋势比较接近:中古的声母有36个,但与三十六字母有所不同。

以三十六字母为基础来叙述声母:①唇音:将非敷奉微4母并入帮滂并明4母之中,减少4个声母;②齿音:从照穿床审中分出庄初崇生4母,多出4个声母;③喉音:把喻母分成喻三(也称于母、云母)、喻四(也称以母、余母),但同时把喻三与匣母合并,认为喻三与匣母在当时是一个声母;三十六字母的其余字母不变。

这样中古声母总数仍是36个,但与三十六字母有很大不同;把中古声母的代表字和拟音列成下表:表5-1 中古声母代表字和拟音表李荣在研究《切韵》残卷时,发现一个俟母;俟母属于齿音庄组,与禅母相对,本表未列,当今多数学者承认俟母。

李荣认为中古不存在娘母,多数学者反对这一看法,本表仍列出娘母;中古声母总数在35(不承认俟母和娘母)与37(承认俟母,不排除娘母)之间。

古代汉语(王宁版)书本课后题阅读译文

古代汉语(王宁版)书本课后题阅读译文

古代汉语(王宁版)书本课后题阅读译文原文:《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选(书本第39页)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翼幸君之一悟③,俗之一改也。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於郑袖,外欺於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为天下笑。

此不知人之祸也。

翻译:屈原对子兰的所作所为,也非常痛恨。

虽然身遭放逐,却依然眷恋楚国,怀念怀王,时刻惦记着能重返朝廷,总是希望国王能突然觉悟,不良习俗也为之改变。

他总是不忘怀念君王,复兴国家,扭转局势,所以在一篇作品中多次流露此种心情。

然而终究无可奈何,所以也不可能再返朝廷,于此也可见怀王最终也没有醒悟。

作为国君,不管他聪明还是愚蠢,有才还是无才,都希望找到忠臣和贤士来辅佐自己治理国家,然而亡国破家之事却不断发生,而圣明之君、太平之国却好多世代都未曾一见,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所谓忠臣并不忠,其所谓贤士并不贤。

怀王因不知晓忠臣之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

结果使军队惨败,国土被侵占,失去了六郡地盘,自己还流落他乡,客死秦国,被天下人所耻笑。

这是由于不知人所造成的灾祸。

《易经》上说:“井已经疏浚干净,却没人来喝水,这是令人难过的事。

国君若是圣明,大家都可以得到幸福。

”而怀王是如此不明,那里配得到幸福啊!原文:《列子·说符》选(书本第56页)晋国苦盗,有郄雍者,能视盗之貌,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

恶侯使视盗,千百无遗一焉。

晋侯大喜,告赵文子曰:“吾得一人,而一国盗为尽矣,奚用多为?”文子曰:“吾君恃伺察而得盗,盗不尽矣,且郄雍必不得其死焉。

”俄而群盗谋曰:’吾所穷者郄雍也。

王宁_古代汉语文选翻译(全)

王宁_古代汉语文选翻译(全)

一、《郑伯克段于鄢》——《左传·隐公元年》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

子姑待之。

”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很厌恶他。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

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

”武姜便请求封给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超过三百方丈,那就会是国家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

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规定,这不是先王的制度,这样下去您将会控制不住的。

”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

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義詞 在一定條件下,義位相對或相反的詞,互爲反義詞。 反義詞是指構成反義關係的雙方在某個義位或某些義位上相對或相反,
幷非一定要所有義位都相對或相反。構成反義詞的雙方必須表示同類的事物
或概念。構成反義關係的雙方必須使用于同一個歷史時期。 反義詞又可對反義詞
又叫互補反義詞,兩個詞表示的意義是互補的,二者之間是非此即彼 的關係,沒有中間狀態。如:“男”和“女”。
“考”是借字,本字應為“拷”。(“考”和“拷”都是溪母幽部,屬雙聲
疊韻關係。)
分化字 爲了使文字更爲明確地記錄語言,人們會另造新字來分擔文字
的記錄職能,這就是文字的分化。分化前的多職能字稱為母字。分化
后的新造字稱爲分化字。 借用其他字分擔母字職能——內(里面)-納(進入);女( 婦女)-汝(你) 利用異體字分化母字職能——猶(猶豫)-猷(猷謀)
從容 爛漫 逍遙 蹉跎 浩蕩 彷徨 窈窕 爛漫 輾轉
本義與引申義直接相關:(1)分析引申義從本義出發;(2)引
申義與本義有某種關系:
(一)相似關係: 《說文 • 習部》:“習,數飛也。从羽,白聲。”“習”的本義指 鳥屢次拍着翅膀飛。學知識也要反復進行,所以可引申為“復習” 溫風始至,蟋蟀居壁,鷹乃學習,腐草爲螢。(《禮記 • 月令》 )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 • 學而》)
連綿詞的重點:
第一,聯綿詞是由一個語素構成的雙音單純詞,由兩個字記錄,這兩
個字不是語素,而僅僅是音節的記錄符號,因此,聯綿詞不能拆開來講。 第二,聯綿詞在語音上多有古音雙聲疊韻的關係。 雙聲聯綿詞:聯綿詞的兩個音節聲母相同。例如: 參差 仿佛 憔悴 躊躇 倉促 流連 忐忑 伶俐 崎嶇
疊韻聯綿詞:聯綿詞的兩個音節韻部相同。例如:
試比較: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 盡心下》) 工師得大木,則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則王怒。(《孟子• 梁惠王下》)
名詞活用作動詞
1. 名詞用作一般動詞:范增數目項王。(《項羽本紀》)
2. 名詞的使動用法:脯鬼侯以饗諸侯。(《禮記 • 明堂位》) 3. 方位名詞的使動用法:築室百堵,西南其戶。(《詩經 • 小雅 • 斯干 》); 故王不如東蘇子,秦必疑齊而不信蘇子矣。(《史記 • 蘇秦列傳》)
不知戒,後必有恨。(《荀子 • 成相》)(程度深淺)
將軍者,國之爪牙也。(《漢書 • 李廣傳》)(色彩褒貶)
古今詞意溝通:
古義存在現代漢語雙音詞或成語里:
項,古義“頭后”,即脖子的后部。項鏈,望其項背。 走,古義“跑”。走調,走狗,走馬看花。 古義與今義存在同一引申義列里: 秉,古漢語本義是“禾束”,引申為“把握”, 現代漢語引申出“堅 持”(緊握)義——“秉公辦事”,在同一個引申義列里。 要調動自己的語言經驗來理解這一問題。
”等意思。
田單乃起,引還,東鄉坐,師事之。(《史記 • 田單列傳》) 5. 表示動作進行時的狀態,多用比喻的方式描繪動詞所表示的行動的 方式或狀態,有 “像……一樣的;像……似的”等意思。 睹此狀,大懼,獸伏而出。(蒲松齡《聊齋志異 • 畫皮》) 狼吞虎嚥,抱頭鼠竄、土崩瓦解、烟消云散。
殺”。
本字本義直接關系古書字用。
因為有了本字與假借字的關系;才有了本義與假借義的關系
本字與借字必然有聲音關系,但學習時依據教材,明白就可以,不必 強記古韻。 錫—賜。《春秋公羊傳 • 莊公元年》:“王使榮叔來錫桓公命。錫者 何?賜也。”“錫”是一種金屬,這裏的“錫”是“賜”的借字,是“賜予 ”的意思。(“錫”和“賜”同屬心母錫部,二者雙聲疊韻。) 考—拷。《詩經 • 唐風 • 山有樞》:“子有鐘鼓,弗鼓弗考。”“考 ”的本義是“老”,這裏的“考”是“擊打”的意思,與“老”沒有關係,
分辨形聲字要特別注意找到位置特別的聲符:聞、徒、哀、穎、
疆、賴、脩
通過本字的結構分析本義 本義是與字形相貼切的、可以用文獻來證實的詞的義項。
重點記憶經過演變現代漢字理據不明的字的本義,如:
春,甲骨文作
亦(亦),即“腋”字,從“大”,繪正面人形,兩個點指事腋下部位
舂(舂)從臼從午(杵本字)從廾,會雙手執杵而舂米之意。
重點放在造新字(多為形聲字)分擔母字職能。 借義分化:孰-熟(本義造新字),舍-捨(借義造新字);
引義分化:益—溢(本義與引申義分化);齊-劑(引申義與
引申義分化); 廣義分化:受—授 要注意哪一個是母字,哪一個是分化字。弄清母字和分化字各自 承擔哪個意義。
異體字——結構或寫法不同,音義及用法完全一樣的字,異體 字都是本字。
3. 時空
生縛布。布曰:“縛太急,小緩之。”太祖曰:“縛虎不得不
急也。” (《三國志 • 魏志 • 呂布傳》) “急”的本義是“急速”、“急切”,表示時間緊迫。由時間 緊迫引申為空間狹小。
(三)禮俗關係:
指特殊的文化原因使一些事物經常同時出現而導致引申。
《說文 • 日部》:“昏,日冥也。”“昏”的本義是黃昏。由
名词作状语 現代漢語中,表示時間、處所、方位的名詞可以直接作狀語 ,普通名詞作狀語一般都要加介詞組成介詞短語。但是,古 代漢語中不但处所、方位名詞、時間名詞可以直接作状语,
普通名詞也可以直接作狀語。這在古代漢語中是名詞的固有
功能,不屬於活用現象。
1. 表示動作發生或進行的方位或處所,有“在……”“到……”或“由
文字、詞彙、語法的基礎知識來掌握語言規律;語感通過一定 數量的文言文閱讀和背誦來產生。最終落實到提高閱讀文言文 的能力。
目的與方法(緒論) 文字(1,2,3)——詞彙(4,5,6,7) 語法:詞法(8)——實詞(9,10,11,12) ——虛詞(13,14,15,16) 句法(16,17,18) 閱讀常識(19,20,21)
(二)邏輯關係:
因果、動靜、時空都可以看成邏輯關系。所謂邏輯關系,即事物之間
有合乎邏輯的必然聯系。 1. 因果 升彼虛矣,以望楚矣。(《詩經 • 鄘風 • 定之方中》)(大丘) 倉廩虛而囹圄實,賢人退而奸民進。(《管子 • 五輔》)(空虛)
《說文 • 丘部》:“虛,大丘也。昆侖丘謂之昆侖虛。”“虛”的本
2、相對反義詞
又叫極性反義詞,兩個詞表示的意義處于兩個極端,二者之間有中間 狀態,即二者在一定條件下互相排斥和否定。如:“左”和“右”。
語法—詞類:實詞
實詞—— 有實際的語義,可以充當句子成分,即在句中體現具體的功
能。名詞、動詞、形容詞、代詞、副詞、數詞 虛詞—— 沒有實際的語義,不能充當句子成分。起結構作用,表示關 係—— 介詞、連詞;表示語氣——語氣詞
……”等意思。
鄰有喪,舂不相;里有殯,不巷歌。(《禮記 • 檀弓》) 2. 表示動作進行時所用的工具或依據,有“用……”或“拿……”的意 思。 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沈括《夢溪筆談》卷十八) 3. 表示動作進行時的方式。 漁夫樵夫之舍,皆可指數。(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4. 表示對待動作對象的態度,有“把……當作……”“像對待……一樣的
4. 為動關係:伯夷死名於首陽之下,盜蹠死利於東陵之上。(《莊子
• 駢拇》) 5. 因動關係:余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閣子。(歸有光《項脊軒 志》)
雙賓語
在教使性動詞后出現是常態:
野人與之塊。(《左傳 • 僖公二十三年》) 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左傳 • 隱公元年》) 重點是非教使性動詞后的雙賓語 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左傳 • 襄公十四年》) 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師。(《尚書 • 泰誓》) 欲見賢人而不以其道,猶欲其入而閉之門也。(《孟子 • 萬章下》)
開理解的就分開:
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史記 • 項羽本紀》)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史記 • 屈原列 傳》) 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戰國策 • 齊策》)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璧有瑕,請指示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 學記》)
於古代男女結婚是在黃昏時舉行儀式,所以“昏”引申出結婚的意義
。 黃昏與婚姻本來沒有必然聯系,也沒有相似性,只是因為在風 俗上有同時出現的聯系,所以引申。
古今詞意差異:
重點是古今義項的微殊
所謂“義項的微殊”,是指同一個詞中的某一個義項古代漢語中與現 代漢語都有,但意義有細微差別,不容易分辨。 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戰國策 • 秦策》)(范圍廣 狹)
古漢語的三大實詞:名詞、動詞、形容詞
動詞是表示動作、行為、心理活動以及變化的詞。動詞的主要語法功
能是作謂語。動詞的重點一是動賓關係;二是活用 1. 受動關係: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項羽本紀) 2. 施動關係:四月秀葽,五月鳴蜩。(《詩經 • 豳風 • 七月》) 3. 使動關係:項伯殺人,臣活之。(《史記 • 項羽本紀》)
故天予之時,地生之財。(《管子 • 形勢篇》)
晉侯飲趙盾酒,伏甲將攻之。(《晉靈公不君》)
詞類活用
形容詞或用作動詞:
1. 形容詞用作一般動詞:楚左尹項伯者,素善留侯張良。(《史記 • 項 羽本紀》) 2. 形容詞使動用法:欲潔其身,而亂大倫。(《論語 • 微子》) 3.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是故明君貴五穀而賤金玉。(《論貴粟疏》)
》)
2. 同詞異字:A.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木蘭詩》) B.至莫夜 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蘇軾《石鐘山記》)
3. 一詞多義:A.天柱折,地維絕。(《淮南子 • 天文訓》)(斷絕)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荀子 • 勸學》)(穿越)
古代漢語的復合詞很少,千萬不要用現代漢語的語感來認讀,只要能分
本義與古書的用字直接發生關系,所以這個概念是連接漢字與古漢語
詞匯的樞紐。
本義不僅與字形相貼切,而且應當在古代文獻中使用過: 伐:《左傳 • 莊公十年》:“十年春,齊師伐我。”“伐”指攻打。 《說文 • 人部》:“伐,擊也,從人持戈。”象以戈擊人,會“殺伐”之 義。 領、頸、項:都以頁作義符,其詞義都與頭部相關。 領,指整個脖 子。《孟子 • 梁惠王上》: “天下之民皆引領望之矣。” 項,指脖子的 後部。《漢書 • 左雄傳》:“項背相望。” 頸,指脖子的前部,如“刎頸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