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古代汉语复习资料通论文字:汉字简史:(一)字体发展简史1.甲骨文:主要出现在商代,-9 ~ -11世纪。

用于记录占卜的结果。

一般认为,甲骨文的第一个发现者是王懿荣;第一个研究者是刘鹗(刘铁云)。

2.金文:主要出现在西周、东周时期。

铸在各种青铜器上,内容大多为记录各种重要事件。

3.隶书:亦即所谓“小篆”(此前文字为“大篆”),据传秦始皇命李斯创制。

4.楷书:亦称真书、正书、楷体。

兴于汉末,沿用至今。

附:几种短期出现使用过的字体:石鼓文:陶文:刻写或书写在各种陶器上的文字,战国时期多见。

瓦当文:铸在瓦当上的文字,各个朝代都有使用,古文字学一般注重战国秦汉期间的文字。

鸟虫书:一种具有很强装饰性的字体,笔画缀以鸟虫的形体样式。

(二)书体发展简史1.甲骨文2.金文(以上皆称“篆书”,又分大篆、小篆)3.隶书4.章草5.楷书6.行书7.草书(包括:狂草)二、汉字的结构:六书汉代人分析汉字的结构,总结出六种构造的规则。

(并非先有“六书”的规则,然后再创造汉字。

)六书的排列顺序采用班固《汉书·艺文志》的说法,而定义及例字则依据东汉·许慎(字叔重)的《说文解字·叙》:一曰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事,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参见教材“通论(五)”P.)补充举例:1.象形字:牛、木、果、禾、毛、之/止2.指事字:一、二、三、四、末、本、朱、寸、元、天3.会意字:休、从、北、旦、明、林4.形声字:江、鸠、舅、草、國、銜5.假借字:其、因、酉、然、之、而6.转注字(略)三、字形的变异(一)古今字(参见教材通论·六)古代造的字为古体字或本原字,后来造的字为今体字或后起字。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基础知识部分)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基础知识部分)
7)转注:许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即两个字的部首相同、两个字的意义有引申关系。如:考、老。
8)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的位置:(1)左形右声。如:松、理、越。(2)右形左声。如雕、期、鸿、救。(3)上形下声。如茅、空、简。(4)下形上声。如基、裳、姿。(5)外形内声。如园、闾、街。(6)内形外声。如辩、闻、雠。
四、 古今词义的异同
1词义异同的情况:1)有些词古今都用,词义不变。如山、水、雪、母、弟、心、耳等。2)古用今废词。古代曾经使用而现代不用的旧词。如“觥”等。3)古今义绝对不同。古代和现代用的是相同的字,而古义与今义却迥然不同。如“斋”本来是动词,指古代祭祀或典礼前的清心洁身,以示虔诚。魏晋时期有了居室、房舍的意义。4)大多数词古今义有联系有区别。
11、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1)同形字:有些简化定与古书中的某些字字形完全相同,但实际上是读音和意义都不相同的两个字,形体相同纯属于巧合。如“腊-- ”“术-- ”“适-- ”。(2)同音替代字:简化字中有一些来源于原先意义不同的同音(或音近)字,如“后後”“药-- ”“仆-- ”“几 ”“谷-- ”。(3)两字共简为一形,必须注意判别它代表的到底是哪一个字。如“钟”是“锺”和“ ”的简化字。另外还有“历-- 、 ”“复-- 、 ”。
14)隶变: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变化叫隶变。
15)隶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
(1)部首形体的变化:如“人”变为“亻”,“心”变为“忄”。(2)简省或讹变。如“春”,从艹从日,屯声,(上部讹变)。“更”,从攴丙声(整体讹变)。(3)混同,是讹变的后果。有些原先不相同的偏旁,隶变后就混同了。如“服”从舟而不从月,“脍”从肉而不从月。
二、 汉字的结构
1、 汉字的结构与“六书”
1)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一、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式主要有三种:1.按音序排列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3.按编码排列《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它收字9353个,有重文1163个。

二、古代汉字的构造古文字: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今文字:隶书、行书、楷书、草书(隶书,古今文字的分水岭)六书: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用字方法)最早关于六书的说法《周礼·地官·保氏》六书的名称大致采用许慎的六,次序则采用班固的。

三、古书用字有四种现象: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繁简字古今字:指在某个意义上先后产生两种形体不同的字或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字来表示。

(一对一的关系)异体字:指读音、用法、意义等完全相同,而写法不同的一对或一组字,它们它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相互替代。

异体字的类别:(1)结构类型不同埜——野(2)构字偏旁不同体——躰(3)偏旁位置不同胷——胸通假字:指古代汉语书面语言中,用与某词相同或相近而被借用的字,是假借的一种。

通假字的类型:(1)音同的通假畔——叛(2)音近的通假亡——无繁简字:指简化字和被简化的繁简字合称为繁简字,特指与简化字相应的繁写楷书字体。

古今词义的异同古今词义异同的情况大致如下:(一)古今词义不同有以下几种情况:1、旧词死亡社会观念的改变使有的词被其他词语取代。

“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倡优”指表演歌舞杂技的人。

现在叫做“演员”,旧词“倡优”也不用了。

有的词随着历史事物而消亡。

如:“膢”是古代祭祀饮食神的节日。

后来这中祭祀形式消亡,“膢”这个词就不用了。

2、古今同字异词古代和现代用相同的字记录不同的词,该字的古义和今义不同。

如“抢”今天表抢劫义。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抢”是触碰的意思,二者完全不同。

(三)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意义的多少不同2、词义的重点不同3、词义转变和感情色彩不同4、名物制度不同“而酒酸不售。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一)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文字、词汇、工具书●笫一节文字一什么是文字:1定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起源:文字起源于记事图画。

两万多年前的山洞壁画,多具记事性质。

我国云南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是当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誉称为“人类古文化的活化石”。

3三大古老文字:古美索不达尼亚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文字(钉头文字)、甲骨文体系的古汉字。

﹙周有光认为发源于中美洲古土著族的玛雅文字是笫四大古文字﹚二汉字的性质:1汉字形成:①历史传说:“仓颉造字”。

②原始汉字产生的时代:约5000年前黄帝时代。

据史书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的一位史官,大概曾从事过汉字的搜集与整理工作。

2汉字的表意性:表意性文字。

形成汉字表意性的原因:①先人造字“因形示意、意寓形中”的理念所致:汉字字形多数是直接与字义相联系。

形形汉字↗↘拼音文字↙↖音←义音→义②由古汉语的特有属性所规定:“因形示意”的表意性汉字与以单音词为主、少有形态变化、同音词数量大等为主要特点的古汉语有较好地适应性。

三汉字的结构(造字法):1许慎《说文解字》“六书”:许慎《说文解字·叙》:“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①象形:用描摹事物轮廓或特征来表意的造字法。

如:日.月.人.鱼.羊.水。

独体象形:目、木、手。

合体象形:眉、果、聿。

②指事: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增加象征性符号来表意的造字方法。

如:上、下、亦[腋] 、刃、本、末。

独体指事:一、三、五、高。

加(合)体指事:寸、叉、厷、甘。

③会意:把两个或几个表意形体组合在一起表示一种新意的造字方法。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一、填空(通论、文选)1、墨子简介:墨子名翟,战国初鲁国人。

(公元前480—420年)哲学家、思想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创始人。

提倡兼爱、非攻;节用、节葬、非乐;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

落后一面:提倡迷信、相信鬼神。

《墨子》是墨翟门徒们编纂而成,现存53篇。

2、《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共收录周代(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汉代确立重要地位。

诗歌来源: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汉代四家诗的传承者:齐、鲁、韩、毛齐人辕固所传叫齐诗;鲁人申培所传叫鲁诗;燕人韩婴所传叫韩诗;鲁人毛亨所传叫毛诗。

《诗经》注本:《毛诗正义》(汉毛亨传,东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诗经》押韵方式:(1)、从韵在句中的位置看,句尾韵是最普遍的形式。

(2)从一章所用的韵数看,可以分为一韵到底的和换韵的两类。

(3)从韵脚相互的距离来看,情况较为复杂,可分为三种:句句押韵;隔句押韵;交韵3、答李翊书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

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称“杜诗韩笔”。

有“文章巨公”“百代文宗”之名。

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主张文章要阐明孔孟之道,反对骈文。

提出“气盛言宜”。

现存作品《韩昌黎文集》4、汉书艺文志:《汉书》十志之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

简称《汉志》。

蓝本及作者:《汉志》是作者根据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的。

《汉书》100篇,作者班固,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诸子十家名称: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儒家源出:司徒之官小说家源出:出于稗官二、修辞方法:夸饰、委婉、互文、并提、譬喻、省略、引用、代称三、划线字词在成语中含义:汉语常用成语释义(前30中选15)1.扑朔迷离:乱动的样子;眼睛眯起;2.巧言如簧:乐器里发声的薄片;3.欺君罔上:蒙蔽;4.明日黄花指重阳节的第二天;5.目不识丁指简单的字;6.民殷国富殷实;7.南面称孤封建王侯的自称;8.难言之隐隐情;9.拍案而起长形的桌子;10.弃暗投明:背弃;11.屡试不爽:差错;12.略高一筹:筹码,记数的用具;13.流金砾石:销熔,熔化;14.论功行赏:评定;15.履险如夷:平地;16.荦荦大端:明显,分明;17.两小无猜:猜疑;18.门可罗雀:张网捕鸟19.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能够;20.莫可名状说出;21.拍手称快痛快,惬意;22.判若黑白差别,区别;23.片言折狱判决词讼、官司;24.灵机一动灵巧的心机;25.千秋万代:年;26.默默无闻名声;27.临深履薄深渊,薄冰;28.岂有他哉:别的,其他的;29.其貌不扬:显明,出众;30.气冲牛斗:牵牛星,北斗星,泛指星空音韵学知识三十六字母表:见溪群疑,端透定泥,知徹澄娘,帮旁并明,非敷奉微,精清从心邪,照穿林审禅,影晓匣喻,来日。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第一講工具書一、工具書的排列法(一)按音序排列1.漢語拼音2.注音字母3.四聲和韻排列,字母排列(二)按部首和筆畫排列(三)號碼排列二、常用工具書(一)字典1.(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小篆字典全書分30卷按部首排列,分540部收字9353 ,重文1163全書計133441字徐鉉等校訂《說文》,稱“大徐本”鉉弟鍇作《說文解字繫傳》,世稱“小徐本”大徐本對《說文》的校訂,主要包括:(1)改易分卷(2)增加標注(3)增加新附字(4)增加注釋(5)增加反切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王筠《說文句讀》、《說文釋例》桂馥《說文解字義證》2.《康熙字典》籌[廣韻]直由切[集韻] [韻會]陳留切[正韻]陳留切並音儔籌算也[儀禮鄉射禮]箭籌八十[註]籌算也又壺矢[禮投壺]籌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九扶[註]籌矢也又籌策[史記高祖紀]運籌帷幄之中又[集韻]徒刀切音陶[揚子方言]戴也又叶音除[蔡洪圍棋賦]攄妙思奮元籌飾服色玩騂駒王引之《字典考證》王力《<康熙字典>音讀訂誤》3.《漢語大字典》(二)詞典1.綜合性詞典《辭源》《辭海》《漢語大詞典》2.專門詞典(1)古代詞典①《爾雅》明明,斤斤,察也。

(《爾雅·釋訓》)木豆謂之豆,竹豆謂之籩,瓦豆謂之登。

(《爾雅·释器》)②(西漢)揚雄《方言》娃,嫷,艶,窕,美也。

吴楚衡淮之間曰娃,南楚之外曰嫷,宋衛晉鄭之間曰艶,陳楚周南之間曰窕。

(《方言》卷二)③(東漢)劉熙《釋名》倉,藏也,藏穀物也。

(《釋名·釋宮室》)廷,停也,人所停集之處。

(《釋名·釋宮室》))(2)虛詞詞典(清)劉淇《助字辨略》(清)王引之《經傳釋詞》楊樹達《詞詮》式《詩·國風》:“式微式微。

”《爾雅》云:“式微式微,微乎其微者也。

”鄭箋云:“式,發聲也。

”又《書·盤庚》:“式敷民德。

"孔傳云:“用布示民,必以德義。

”愚按:此式字猶爰也。

古汉复习资料

古汉复习资料

古汉复习资料古汉复习资料一、填空(每空1分,计10分)二、术语解释(每题4分,16分)1、笺——“笺”是表识的意思。

特点是对前人注释的阐明、补充、订正。

以郑玄为《毛诗》作笺为代表。

2、疏、正义——是六朝之后古人给注作的注。

其特点是不仅要注释经文,还要注解古注,因此往往是旁征博引,文字繁琐冗杂。

3、音义——音义是兼释字音和字义的一种古注,以注音为主。

其代表为《毛诗音义》《周易音义》《尚书音义》等。

4、指事字——“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上、下是也。

”指事字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方法,指出一些不能用象形表示的抽象的概念。

如“上”“下”。

5、象形字——“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日月是也。

”象形字就是早期的图画文字,是从图画脱胎出来的。

它运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事物大体的轮廓或某些特征。

如“日”“月”。

6、判断句——指以名词或名词性结构作谓语、表示判断的句子。

7、会意字——“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

武信是也。

”会意字是并列字类即两个以上的字,会合它们的意义,表示出一个新的意义。

8、形声字——“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形声字,是根据所要表示的事物,取一个字作为意符,再找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作为声符,从而构成一个新字。

9、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转注字有同一的部首,且字义相同或相近,可以互相注释。

10、古今字——古今字,是一种纵向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即记录同一个词,不同时代社会用字有不同。

前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古字,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今字。

11、异体字——异体字是指音义完全相同、记词职能也一样,而只是形体不同的字。

10、繁简字——简化字与被简化的繁体字合称为繁简字。

11、词的本义——指造词之初所表示的意义,即词的原始义。

而通常所说的词的本义,指造字之初所记录的词的意义,即文字形体结构所反映的且有文献材料印证的意义。

12、词的引申义——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就是引申义。

古代汉语重点复习资料(最新)

古代汉语重点复习资料(最新)

古代汉语重点复习资料一、古汉重点——名词解释1.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来给一个汉字注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与声调。

2.叶音法:为读诗歌押韵临时改变一个字的读音注音,如“筹”。

3.同义副词:有两个意义相关或相近语素组成的合成词,例如“恭敬”。

4.偏义复词:有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组成词语,只偏于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语素只作为陪衬,他的此意究竟偏落哪个词素只有联系上下文意进行分析才能做出正确判断,例如“得失”。

5.同义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有一个或几个意义相同,但在其他意义风格特征,感情色彩以及用法上存在着细微的差别,例如“颈”和“项”。

6.词的本义:简单说就是指词本来的意义,即词的基本的最早产生的意义,我们现在所谈史前所见到的最早的古代书面语所体现出来的`词的本来意义。

7.四体二用:清代语言学家戴震分析汉字“六书”得出的结论,认为汉字六书中,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四种为造字法,转注,假借两种为用字法,这叫做“四体二用”。

8.古今字:指某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先后所使用的形体不同的字,先出者为古字,后出者为今字。

9.异体字:指通行于同一时代的音同义同而形不同的字。

10.同音替代的繁简字:有些简化字与繁体字之间本来在意义上毫不相干或显然有别,只因音同而合并,例如“云”和“雲”。

11.古今同形词:有些简化字典古书中某个字字型相同,但读音和意义都不相同,简化字仅与它同形。

二、古汉重点——简答1.古今词义的演变①古用今废词,是指在汉语历史上被淘汰,已经失了交集作用,随旧事物的消亡而消失的词。

②古今义用词,多为基本词汇,古今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如马,牛,山,水等,但个别词义所指仍有细微差别,如“坐、雷”。

③古今异义词,有的词义完全不同,如“抢”古义“撞”,今义“争夺”,有的同中有异,如“劝”古义“鼓励”,今义“劝说”。

2.古今词义的差异⑴古今词义范围的差异①词义范围扩大。

如“菜”,古义专指蔬菜,今义兼指肉类。

古代汉语知识点

古代汉语知识点

古代汉语知识点一、名词解释1、注音材料:包括古代文献中的直音、读若、反切等注音材料。

(1)直音:用同音字注音。

(2)读若:通过比况的方法用读音相近或相同的字注音。

(3)反切:用两个汉字来给一个汉字注音,其基本原理是: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切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

2、声训材料:声训是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词去解释词语的一种训诂方法。

声训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语音情况,可以作为我们研究古音的参考材料。

3、五音:最早见于《玉篇。

五音声论》。

是按发音部位的不同把声母分为五类,即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

4、七音:是由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最早提出的。

在五音的基础上再分出半舌音、半齿音两类,就成了“七音”。

5、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音韵学上依照韵尾的不同,将古韵分为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三类。

(1)阴声韵指无韵尾或以元音作韵尾的韵。

(2)阳声韵指以鼻辅音n/m/g收尾的韵。

(3)入声韵指以塞因p/t/k收尾的韵。

6、叶韵:把古诗中不和谐的地方改成他们认为和谐的读音,这就是“叶韵”,也称“协韵”。

7、读破:也叫“破读”,是古代一种改变字或词的读音以区别不同意义或词性的方法,主要是改变声调,且多数是把原来的非去声字变读为去声字。

8、三平调(下三连):属于平平脚句型——五言的句式为()仄仄仄平平,七言的句式为()平平仄仄仄平平,即诗句的最后三个字都是平声字。

是写格律诗的大忌。

是决不允许出现的。

但在写古体诗时,却有意多出现,以示与格律诗相区别。

9、犯孤平:属于仄平脚句型——五言句式为()平平仄仄平,七言句式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孤平指以上两个句式的诗句中除韵脚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的声病。

由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变通原则,前面的两种格式容易犯孤平。

10、流水对:同一联中的两句话,从形式看是两句话,但意思并不互相对立,实际上是一整句话分开成两句来说。

也就是这两句话在理解时应该是如同流水般一气贯穿下来。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1、名词解释2、写出与繁体相对应的简体3、参照图像分析造字法4、解释句中加点字(实词)5、分析特殊句式(语法一)6、词义引申(用图像表示)7、断句及解释加点词句《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宫之奇谏假道》《晋灵公不君《齐晋鞌之战》《史记》:《孙膑》《毛遂自荐》《魏公子列传》《聊斋》一、名词解释1、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的系統,是最重要的輔助、擴大和完善語言的交際作用的工具.2、漢字:就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的系統,包括漢字所有的構字部件、漢字中所有的字、漢字的書寫規則,以及作為漢字標記語言的輔助性符號的標點符號及其使用規則。

(漢字是一種以象形字為基本構字部件的表意體系文字.)3、象形:是通过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一种造字法。

4、指事:运用指示性符号来指称物体中的一部分或表现抽象概念的造字法。

5、会意:是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代表某种物体的图形以表示新义的造字法.6、形声:是以声符表示词的声音、以形符表示词义类属的兼表声义的造字法.7、假借:就是本来没有这个字,靠借来的同音字寄托所写词的意义.8、古今字:也就是分化字,是把分化前一字写多词时期的字称古字,把以后分化出来的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今字。

9、異體字:又稱或體字,是指共寫同一個詞的不同的書寫形式。

10、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互对举的语素组合而成的。

其中只有一个语素有意义,另一个语素只起充当一个音节的陪衬作用.11、同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语素构成的。

12、叠音词:又称重言词,是重叠两个相同音节而成的双音词。

13、连绵词:是由两个字连缀在一起,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表示一个意义。

14、古用今废词:是指在汉语历史上被淘汰了的字。

15、古今传承词:是指在汉语史上生命力很强,一直流传至今,仍活跃在口语和书面语里的词。

16、本义:是指词的本来的意义。

是指造字时代的词义,而不是汉语发生时代的原始义或最初义。

17、引申义:在本义的基础上繁衍派生出来的意义。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1汉字的构成:义、音、形2汉字构造发展:结绳记事、刻契记事、图画记事、甲骨文3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用字法:转注、假借4我国最早的字典:东汉时许慎的《说文解字》5《说文解字》作者许慎,是我国第一部字典,首创部首编排法,作用说明汉字的结构和发展情况6<<庖丁解牛>>中的三个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

表达的养生思想:顺应环境、回避矛盾、苟全性命。

7《颜斶说齐宣王》表达的进步思想:士贵于王、得士则兴8《坎井之蛙》的寓意:宇宙无终极,学识无穷尽。

这则寓言告诫人们,千万不要因一孔之见,便洋洋自得,不要因一得之功,便沾沾自喜。

二、简答1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是同一字互训互代,用字法2偏义副词:是指由两个近义、反义或意义相关的语素组成的符合词、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其中只有一个语素有意义,并成为该复合词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起充当一个音节的配村作用,如“得失”“弄同”“作息”3间接引申:是指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即在引申义的基础上又产生新的引申义,本义与引申义之间部首直接关系,而是间接关系。

4古今词义的演变情况(原因):1词义的扩大2词义的缩小3词义的转移4词的褒贬色彩的变化5词义轻重的变化5同义词的作用:1交替使用,可以避免词的单调重复,增加语言的生动性,丰富性,还可以协调语句的音节,表达精确细致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2利用同义词的异同关系及其演变情况,帮助了解词义及其发展变化的情况3利用同义词可以构成各种类别的成语6互文:是指在连贯的语句中,上文省去下文出现的词语,下文也省去上文出现的词语,在理解时必须使上下文互相呼应,互相补充。

连及:说甲事物时又连带说及与甲事物有关的乙事物,但其意只指甲事物,就叫连及,可分为同类连及和反类连及两类。

同意连用:在一句话里,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意词连在一起使用,人们在阅读时只需取其中任何一个词语的意义即可。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第一章文选《郑伯克段于鄢》《春秋》《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左丘明《春秋公羊传》,简称《公羊传》。

公羊高《春秋谷梁传》,简称《谷梁传》。

谷梁赤制,巌邑也:判断句。

虢叔死焉:焉:兼词,兼有指示代词和语气词的作用。

可译为“于此”、“于之”等。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三句话换了三个主语,且都省略不说。

请京,主语是姜氏。

使居之,主语是郑庄公。

谓之……,逻辑主语是社会的人们,但通常不说。

“谓之”式是《左传》中常见的句式,指社会上人们这么称说、这么认为。

唐孔颖达对这句话的注释是:“以宠禄过度,时呼为大叔。

”今京不度:度,名词,法度,制度。

不度,不合法度。

度,名词用作动词。

副词一般不修饰名词,副词后面的名词常常活用作动词。

姜氏何厌之有:何……之有,是一个宾语前置的固定格式。

“之”是代词,复指动词“有”前置的宾语“何……”。

也有研究者把“之”看作是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不如早为之所:为之所,双宾语结构。

为,在这里是“安排”的意思。

之,指共叔段,作“为”的间接宾语。

所,处所,“为”的直接宾语。

多行不义,必自毙:义:指道德、行为或道理合理、适宜。

不义:指不合理、不适宜的事情。

毙:倒下去。

【偃僵仆毙跌】“偃”、“僵”是向后倒,“仆”是向前倒。

“毙”是倒下去(包括“偃”、“僵”和“仆”),“跌”是失足跌倒。

君将若之何:若之何:是一个表示处置的凝固结构,意思是:对它怎么办(处置)。

无生民心:无,通“毋”,不要。

生民心,“生”是动词的使动用法,“生民心”就是使民生心,就是使人民(由于有两个君主)而产生二心。

无庸,将自及。

“无庸”:“庸”通“用”,“庸”的这种通用,一般出现在否定式里,如“不庸”、“勿庸”等。

及:赶上。

在《左传》里这个动词的宾语常省略不说,而“及”的对象一般指不好的,如“祸”、“难”等。

如《左传·桓公十八年》:“周公弗从,故及。

”杜预注:“及于难也。

”因此这里的“自及”意为自己赶上(灾祸),即自取灭亡。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一、基础知识2、王力古韵:三十六韵:开口的阴声韵:之入声韵:职收鼻韵的阳声韵:蒸3、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陈彭年等编4、清人古音学成就:顾炎武《音学五书》段玉裁凡同音者必同部钱大昕古无舌上音,古无轻唇音5、本无其字的假借类型:(1)、皆义独存,本意消失,即“文借不归”,“借义行而本义废”。

我(2)、借了后,再为本义或假借义造一个新字加以区别。

辟避僻(3)、借义与本义并存。

莫6、十三经书名及注疏者《周易》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旧题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诗经》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周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左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公羊传》汉何休注唐徐彦疏《春秋古梁传》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论语》魏何晏集解宋刑昺疏《孝经》唐玄宗注宋刑昺疏《尔雅》晋郭璞注宋刑昺疏《孟子》汉赵岐注宋孙奭疏7、孔颖达五经正义:《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传》8、《诗》毛传:毛亨、郑笺、郑玄9、注解的四中分类(1)、释词:如“马曰:‘子者,男子之通称,谓孔子也’”。

马融就只注释了“子”字。

(2)、串讲:把一句或几句连串起来讲解。

如“王曰:‘时者,学者以时诵习之。

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说怀’”。

王肃不但解释了“时”字,并且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全句串讲了一下。

(3)、释词并串讲:这是释词和串讲两中方式的同时使用。

如“王曰:‘时者,学者以时诵习之。

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说怀’”。

王肃不但解释了“时”字,并且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全句串讲了一下。

(4)、通释全章大意:如现在流传的汉赵岐注宋孙疏的《孟子章句》,就是采用既释字句也释全章大意的办法。

《孟子章句》每章之后都有“章指”,“章指”是通释全章正文大意的。

例如《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章的后面有:“章指言:‘王化之本,在于使民养生丧死之用备足,然后导之以礼义;责之矜穷,则斯民集矣。

古汉语复习资料

古汉语复习资料

通论二:文字——汉字的形体演变汉字发展至今,其字体(即笔画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概括起来可分为二个阶段,即古文字和今文字阶段。

甲骨文:是通行于殷商时期个文字。

因其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叫甲骨文。

金文:金文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通行于西周、春秋时期。

古人称铜为金,所以称金文。

战国古文:1、又叫六国文字:即除秦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等诸侯国的文字。

2、主要写在竹简和缯帛上,合称简帛文字,还有写在陶器、玉玺、铜器、货币等上的。

战国古文字体草率诡异,简体流行,俗体字大量涌现。

大篆:据说周宣王的太史籀(zhou4)著有《史籀篇》,《史籀篇》中的文字称为大篆,也叫籀文。

大篆与西周金文一脉相承,变化不大。

小篆: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文字。

小篆是在籀文的基础上省改而成。

一说战国末秦国已有小篆,这时只不过是加以整理而已。

隶书小篆是秦代推行的标准文字,下级官吏和民间为了书写简便加以简化,因而出现了隶书。

隶书又分秦隶和汉隶。

秦隶以前的文字属于古文字,汉隶以后的文字属于今文字。

所以说隶书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通论三:文字——汉字的形体构造(一)六书说:最早见于《周礼》:“保氏…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一般认为是分析汉字的结构,但细目未明。

关于六书的三家说:西汉末年汉儒第一次把六书解释为六种造字法。

班固郑众许慎六书一般采用许慎的细目,班固的次第,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许慎继承和发展了前代的六书理论,并写出了我国学术史上第一部汉字研究的巨著——《说文解字》(二)六书释例1.象形许慎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即画成所要表达的物体,随着物体形状曲折宛转。

用一个完整的形体来表达具体对象的轮廓特征。

除了描画事物的轮廓外,为了使表意明确,再加上相关的事物用以烘托陪衬.象形字的特点一、简约性二、典型性三、可整体可局部象形2.指事许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古代汉语 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 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整理人:吴梦姣一、术语解释(5*4=20)1、声母方面①字母声纽音纽纽②五音七音(发音部位)唇音:重唇音轻唇音唇音:重唇音轻唇音舌音:舌头音舌上音舌音:舌头音舌上音齿音:齿头音正齿音齿音:齿头音正齿音牙音:牙音:半舌音:喉音:喉音:半齿音:③清、浊全清音:不送气、声带不振动次清音:送气、声带不振动全浊音:声带振动强烈次浊音:声带振动不强烈3、韵母方面(韵的分类)①韵韵部韵目②阴阳入阴声韵:没有韵尾和以元音结尾的韵。

阳声韵:以鼻辅音结尾的韵。

入声韵:以清塞音[p]、[t]、[k]结尾的韵。

③四呼开口呼:不是i u û或不以i u û为韵头的韵母。

齐齿呼:i和以i为韵头的韵母。

合口呼:u和以u为韵头的韵母。

撮口呼:û和以û为韵头的韵母。

“三十六字母”是古人总结的汉语的36个声母。

是宋朝人在唐末和尚守温创制的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增订而成的。

现代汉语的声母:21个声母+零声母韵母:39个对转:是指韵部之间的转化,转化的条件是以主要元音相同,韵尾不同。

所谓对转,是指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之间的转化。

这种语音的转化是以主要元音相同为条件的,韵部之间的差异是韵尾不同。

入声韵在对转理论上也算阴声韵,所以对转又称阴阳对转。

旁转:是指同类韵部间的转化,转化的条件是主要元音相近,韵尾相同。

有时候连主要元音也相同,只是韵头小异或声母小异,古人不叫旁转,现在我们也归入旁转。

通转:是指主要元音相同,又不属于“对转”一类的转化。

拗救:一个句子在该用平声(或仄声)的地方用了仄声(或平声),然后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或平声)的字,改为平声(或仄声)以作补救。

3、旧注的体例毛传:毛亨对《诗经》的注释。

“传”指阐明经义。

郑笺:郑玄对《诗经》的注释。

“笺”有补充订正毛传的意思。

孔疏:孔颖达对《诗经》原文以及毛传、郑笺等的注释。

“疏”不仅注释古籍正文,连前人的注释也一起加以注释,也叫做“正义”。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一.研究上古韵部的材料和方法是什么?答:材料是《诗经》入韵字、上古其他韵文入韵字和谐声系统。

方法是系联法。

二.按照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默写上古三十二声母。

答:1、牙音:見、溪、羣、疑2、舌音:端、透、定、泥、余、章、昌、船、書、禪 3、唇音:幫、滂、並、明4、齿音:精、清、從、心、邪、莊、初、崇、山5、喉音:影、曉、匣6、半舌:來7、半齿:日三.屈原《涉江》前几句的韵脚和所属韵部是:衰、嵬:微部。

璐:铎部;顾、圃:鱼部。

根据上古韵部,说明“衰”和“嵬”、“璐”和“顾”“圃”押韵的道理。

答:上古韵部中,衰、嵬同在微部,为同韵相押;璐为铎部,顾、圃为鱼部,铎、鱼同在一个大类的同一小类,可以通转,为邻韵相押。

四.上古声母研究成果有哪些?下列汉字分属哪一类?答:古无轻唇,读如重唇;古无舌上,读如舌头;娘、日二母归泥;喻三归匣;喻四归定;照二归精;照三归端1.蓬播愤悲:古无轻唇,读如重唇2.跌追澄团:古无舌上,读如舌头3.贿讳涎:喻三归匣4.诞偷代除:喻四归定五.从古音学角度,说明下列各组通假字的类型1.更径(见母阳部;见母耕部)2.性生(心母耕部;山母耕部)3.適嫡(书母锡部;端母锡部)答:1.见、见双声,阳耕旁转,为音近通假。

2.耕、耕叠韵,心、山邻韵,为音近通假。

3.锡、锡叠韵,书、端邻纽,为音近通假。

六.按照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默写三十六字母。

七.从中古《广韵》到普通话,声母发生变化。

请说明zh\ch\shi 和j\q\x的来源。

答:今zh\ch\sh,是从中古《广韵》中的“知彻澄”、“庄初崇山”、“章昌船书禅”三组音合流变化而来的。

今j\q\x,是从《广韵》中的“精清从心邪”、“见溪群晓匣”二组音中分化出来的。

八.从《广韵》四声到现代汉语普通话四声的演变规律,大致情况是什么?答: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三声九.解释下列反切1.刊,苦寒切2.坛,徒干切3.杜,徒古切4.苦,康杜切(上字非全浊,下字是全浊,被切字仍读上声)5.展,知演切(上字是zh\chi\sh\r的,下字齐齿呼,被切字读开口)6.初,楚居切(上字同5,下字是撮口呼,被切字读合口呼)十.指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方式1.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杜甫.北征-互文)2.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韩非子-并提)3.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丘迟-割裂。

古代汉语复习内容整理版要点

古代汉语复习内容整理版要点

《古代汉语》复习大纲一、通论部分(一)绪论1.古代汉语主要分爲哪两大体系?这两大体系各以什麽时代的口语为基础?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近代汉语:以唐代以后的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书面语言,又称古白话。

2.以古籍词义及注释爲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是什麽?词汇学和训诂学3.以古音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是什麽?音韵学4.分别列举出你熟悉的古代作品中使用文言文和古白话的作品的例子屈原的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文言文)《口技》: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古白话)(二)文字部分5.什麽叫“六书”?其具体名称是什麽?六书是六种汉字写词的方法,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假借、转注和形声。

6.按不同方法出现年代的先后排列六书的次序。

象形、指事、会意、假借、转注、形声7. “六书”理论是谁提出的?是根据汉字的什麽字体概括出来的?是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出的,根据以小篆为代表的古文字基础上概括出来的。

8.“六书”中有哪些是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转注、形声9.汉字的形体结构可分爲哪四类?象形、指事、会意、假借10.根据掌握的汉字知识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

从字体结构角度看,由于转注、形声两种写词、造字方法所产生的汉字,字体结构都是半形半声(部分表意、部分表音),因此古汉字的字体结构分析一般只有“四书”。

11.按古人的说法,“文”与“字”的区别是什麽?“四书”中哪些属于“文”,哪些属于“字”。

古人认为文与字的区别是“独体为文,合体为字”,四书中,象形、指事为文,会意、形声为字。

12.“六书”中最早出现的、同时也是其他造字方法的基础的是什麽?象形13.指事字与象形字最大的区别是什麽?与象形法相比,运用了纯抽象符号来记词。

14.利用原有的汉字来记录新词的写词法是什麽?假借15.形声造字法是在什麽写词法的基础上得到啓发而发展出来的?转注写词法16.用“转注”写词法造出来的汉字,从形体结构分析,与其他“五书”中的哪一类相同?用转注写词法造成的新字,结构上都是半形半声,因此从形体结构上分析与形声字相同。

古代汉语的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的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一.古代漢語的性質(一)什麼是古代漢語?清代學者陳澧:“聲不能傳於異地,留于異時,於是乎書之為文字。

文字者,所以為意與聲之跡也.”〔《東塾讀書記》卷十一〕我們這裏所說的古代漢語,有其特定的範圍,它應當以文字的出現〔約公元前十四世紀〕作為上限,至“五四”運動為止,古代漢族人民的書面語言。

漢語發展史分期:1、公元三世紀以前〔五胡亂華以前〕為上古期。

〔三、四世紀為過渡階段〕2、公元四世紀到十二世紀〔南宋前半〕為中古期。

〔十二、十三世紀為過渡階段〕3、公元十三世紀到十九世紀〔鴉片戰爭〕為近代。

〔自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為過渡階段〕4、二十世紀〔“五四”運動以後〕為現代。

〔王力《漢語史稿》〕古代漢語的書面語言:文言和古白話。

文言≠文言文古代汉语——口语、书面语〔文言、古白话〕本課所謂的古代漢語是指以先秦語言為基礎的、經漢魏作家加工、由唐宋古文家定型的古代書面語——文言。

古白話:在北方話口語基礎上加工形成因為古白話較淺顯,與現代漢語差別較小,能夠閱讀文言,一般也就能閱讀古白話。

所以,儘管古白話也是古代漢語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本課不去專門討論它。

二、學習古代漢语的目的:提高文言閱讀和運用能力。

《涉江》:“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

”原課本注:“佩著長長的寶劍,戴著高高的帽子。

鋏,劍柄,這裏指劍。

陸離,長劍擺動的樣子。

冠,戴。

切雲,帽子名。

崔嵬,高聳的樣子。

”《離騷》:“高餘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王維《觀獵》:“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把“還”釋為“旋”,在上古有先例:子之還兮。

《詩經·齊風·還》尋常之溝,巨魚無所還其體。

《莊子·庚桑楚》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韓非子·喻老》三、本課內容:文選、通論、古代漢語常用詞四、古代漢語學習方法:〔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二〕注意語言現象的綜合比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一、填空:1、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式主要有三种:⑴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多按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⑵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再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⑶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部首又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全书共收字47035个,是清代以前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

释字体例是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收字四万八千多个,比《康熙字典》多收了一些近代的方言字和翻译用的新字。

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3、《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等主持。

4、《汉语大字典》由徐中舒、李格非、赵振铎等主编,全书共八卷,收单字56000字,是目前收字最多的字典。

《汉语大词典》由罗竹风主编,1986年出版第一卷,全书共十二卷,5000万余字,收词目三十七万条左右。

5、《新华字典》目前最常见的字典。

现代汉语释义《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收古汉语常用字3700多个,收难字2600多个。

在释义中重视词义的概括性和各个意义之间的内部联系,注释简单易懂。

6、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

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

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

徐灏《说文解字注笺》7、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8、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

全书106卷,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

9、清代刘淇《助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10、清代王引之《经传释词》(古声母排列)和近人杨树达《词诠》(注音字母),解释虚词。

11、近人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1953中华书局,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12、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

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A、换成完全不同的词。

B、加上词头词尾。

C、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合成。

13、单纯的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联绵字。

文字学主要凭字形辨别本义。

14、文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

15、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16、押韵分为三种:A、句句押韵。

B、隔句押韵。

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

如《诗经》C、交韵。

奇句与奇句押韵,偶句与偶句押韵17、《诗经》押韵主要格式:隔句押韵的句尾韵;首句入韵而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

18、古韵指上古时代主要指先秦的韵部,现在被分为三十部。

《诗经》押古韵。

段玉裁《六书音均表》、江有诰《诗经韵读》、王念孙《诗经群经楚辞韵谱》19、注解古书开始于汉代。

20、注解常见的情况有下列四种:A、释词。

B、串讲。

把一句或几句连串起来讲解。

C、通释全章大意。

使文章的意义更为明确。

21、常见古书术语:A、曰、为、谓之。

被释词放于其后。

不仅用来释义,且用于分别同义词或近义词的差别。

B、谓。

被释词放于其前。

以具体释抽象,或以一般释特殊。

谓之,被释词放于其后。

C、貌。

于动词或形容词后。

被释词往往表示某种性质或状态的形容词。

等于“…的样子”。

D、犹。

释者与被释词往往是同义或近义关系。

等于“等于说”。

上面单纯用于释义。

E、之言、之为言。

必然是“声训”除了释义外,释者与被释词有时是同音关系,有时是双声叠韵的关系。

F、读为、读曰。

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G、读如、读若。

一般用来注音。

有时说明假借字。

22、唐人为汉下其他古书注释。

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和张守节《史记正义》;唐代李善注和五臣注萧统《文选》。

南朝宋裴松之的《三国志》注。

23、郭象注和成玄英注《庄子》。

24、如字,通常表示在特定的上下文里这个字要按照它本来的读音读。

有时一个字下注“如字”,又注别的反切或直音,表明这个字在特定的上下文里传统有不同的读法。

25、古书常常有一字异读的情况。

不同的读音往往表示了词义或词性的不同。

异读有时只是音调的差异,有时不仅是声调、词义上的差异,还有词性上的转变。

26、利用四声区别词义和词性,是汉语的特点之一。

27、朱熹《周易本义》、《诗集传》、《大学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中庸章句》、《楚辞集注》等。

28、清代陈奂《诗毛氏传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刘宝楠《论语正义》、焦循《孟子正义》、王先谦《庄子集解》、郭庆藩《庄子集释》。

29、阮元为《十三经注疏》作《校勘记》。

清代王念孙《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俞樾《古书疑义举例》。

30、姚鼐《古文辞类篹》把文章分为十三类。

31、古代断句用“、”作为标志。

语意未完而需要停顿的地方,点于两字之间。

句终在字的旁边。

错误因为三种情况:意义不明、语法不明、音韵不明。

32、《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

主要特点铺陈事物。

33、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分赋为古赋、俳赋、律赋、文赋四种。

A、汉代为古赋,又称辞赋。

一般较长,多用问答体的形式,韵文中夹杂散文,句式以四六言为主。

B、六朝赋是俳赋,又叫骈赋。

篇幅短小,用韵。

骈偶、用典,实际为押韵的骈体文。

C、律赋,是唐宋时代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试体赋。

押韵严格限制,由考官命题,出八个韵字,规定八类韵脚,所以说八韵律赋。

甚至押韵词序、平仄也有规定。

字数有限制,不超过四百字。

D、文赋,受古文运动影响而产生。

中唐后,古文家的赋逐渐以散代骈,句式参差,押韵随意。

不重铺排和藻饰,用散文方法写赋,贯穿散文的气势,重视清新流畅,十分接近散文。

34、赋的结构:前面有序,中间为赋,后有“乱”或“讯”等。

35、古汉语的修辞方法:A、稽古:援引古人的事迹来证实自己的论点。

叙述一些历史事实,有正反两面。

B、引经:正面援引古代圣贤的言辞。

C、代称:a、以事物的特征或标志代指。

如“二毛”。

b、以部分代全体。

如“风雅”。

c、以原料代成品。

如“鱼网”。

d、以具体代抽象。

如“丝竹”。

e、以地代人。

如“彭泽”。

f、以官代人,表尊重。

如“王右军”。

g、专名用作通名。

如“扁鹊”。

h、割裂式的代称。

如“吞舟”。

D、倒置,词序颠倒为了修辞押韵。

E、隐喻,没有比喻词。

F、迂回,一种隐晦难懂的修辞手法。

作者不直言,而转弯抹脚地说出。

G、委婉,委婉曲折地把意思表达出来,外交辞令和谦词属于委婉语。

H、夸饰,一种极度形容语,使语言增加生动性。

36、唐后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古体诗又叫古风。

超过八句的叫做排律。

绝句分为古绝和律绝。

古绝一般只限于五绝。

37、四言诗句式一般为二二,五言诗为二三,七言诗为四三。

38、句句入韵的诗歌,因相传汉武帝作柏梁台,与群臣共赋七言联句,句句入韵,故名柏梁体。

曹丕的《燕歌行》。

39、《文心雕龙&#8226;声律》提到“声律”的问题,南朝沈约发明四声,写作《四声谱》。

40、三平调是古风的专用的形式,是古风的特点之一。

律绝一般截取律诗的首尾两联。

41、清代戈载《词林正韵》分为十九词韵部,用《集韵》的韵目。

42、曲有南曲北曲之分。

北曲有杂剧和散曲。

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43、元代周德清根据北曲写成《中原音韵》分平水韵为十九韵部。

二、名词解释1、直切:用同音字来注音,如“根,音跟”。

2、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唐前),上字取声母。

下字取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

如“毛”,“莫袍切”。

《康熙字典》用此法。

3、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只是作为陪衬。

如“有缓急,非有益也。

”“缓急”指的是“有急”。

4、本义:词的本来意义。

如,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5、引申义: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

,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引申意义是“朝着”、“对着”。

直接引申是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

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为间接关系。

6、假借义:如同朱骏声所说是“本无其义,依声托字”,与本义不相。

如解通邂(解逅即邂逅)。

7、六书: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汉字形体的构造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A、象形:把事物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构成一个字,如日、月。

B、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

如上、下、本、末、亦、刃。

C、会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

常常是两个象形字的结合,如及。

D、形声: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如江、沐。

意符相同的形声字意义上大都合意符所标示的事物或行为有关。

如贝与财物有关,言与言语有关,心与心理有关。

E、转注:说法不一。

F、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如“令”本为“发号”的令,后来借用为“县令”的令。

8、古今字: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乐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那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字。

如“责”,其“债务”等意义已经为“债”所替代,但“责任”等意义担任着,故而两者为古今字。

9、异体字:由于时间或地狱的关系,人们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它,形成乐形体结构相差较大,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字,如睹覩。

10、简繁字:由于人们改革汉字,进行简化而产生的现象,简化字要比繁体字的书写简单,笔划较少,往往是一对一的关系,也有一对多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