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课件 (共35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课件 (共35张PPT)

译文
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 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风声是多么强大,松枝又是多么 劲挺! 冰与霜正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 年长久端正挺立。 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 惧严寒的本性!
对仗
古诗十九首概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得名 诞生于东汉末年,原非一人一时一地所 作,因风格相近,南朝梁萧统编入《文选》, 因为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题为 《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这 组诗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是 古典诗歌抒情诗的典范,被誉为“诗母”。 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 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 金”。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 “神龟”二句:神龟虽能长寿,但 也有死亡的时候。神龟,传说中的 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寿,长寿 • 竟,尽,完。 • “腾蛇”二句:腾蛇即使能乘雾升 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腾 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乘 云雾升天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赏析
• 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 情。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 由送及思。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每四句为 一个层次。 • 诗人始终暗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 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一方面,花事的兴盛,显示 了人物的孤独和痛苦;另一方面,还隐藏着更深的 一层意思,那就是:花事虽盛,可是风吹雨打,很 快就会落,那正是主人公一生遭遇的象征。 • 诗的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是 主人公无可奈何而说出的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 明了全诗的主题。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人教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人教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品 为产生于东汉末年。
《庭中有奇树》是一首表现思妇忆远人的闺怨诗,是《古诗
背 十九首》的第九首。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有多种说法。 景 木斋提出《古诗十九首》即建安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诗是曹
植之作。李善在对《文选》的注解中提到:“并云古诗,盖不知作
者。”他认为这组诗作于东汉时期,这也是二十世纪以来的主流观
青春年华在寂寞孤苦中流逝的无比惋惜之情,一个“盈”字,
暗示女主人公执花伫立良久;最后两句实际上是女主人公因无
可奈何而说出的自我宽慰的话,点明了全诗的主题。
诗歌赏析
全诗因人感物,由物写人,抒写情思,通篇不离“奇 树”,篇幅虽短,却有千回百折之感,深得委婉含蓄之妙。
诗歌理解
原 文 注 释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 诵读
诗歌理解
原 文 注 释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诗歌理解
注释:①奇树:佳美、珍贵的树。 ②华滋:花开繁盛。华,花。下文的“荣”也是“花”
的意思。滋:繁盛。 ③攀条:攀引枝条。 ④遗(wèi):给予,馈赠。 ⑤盈:充满。 ⑥致:送达。 ⑦经时:历时很久。
诗歌赏析

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绿叶葱茏、花朵繁盛的春景图,显示出
歌 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庭中”暗示这是深闺中所见之景,点
鉴 出这是一首表现思妇情感的闺怨诗;第三、四句写女主人公攀 赏
引枝条,摘下花朵,想要送给日夜思念的丈夫的情景,刻画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老婆孩子像野兽一样没有衣服穿,每天就在这 艰险的山林里生活。 •家家户户没有烟火,狐狸野兔在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
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
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
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
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曹操
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 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 灰。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 千里; 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 不止息。 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 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赠从弟(其二)
(汉末)刘桢
课文大意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 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 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却终年端端正正。难 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吗?不,是松柏天生有 着耐寒的本性!
梁甫行
曹植
课文大意
•四面八方气候不同,风霜雪雨千里有异。 •边海的人民生活艰辛,平时就住在野外的草棚 里。

部编人教版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外古诗词诵读Ⅰ-1《庭中有奇树》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上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外古诗词诵读Ⅰ-1《庭中有奇树》教案

01《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教案20170919长汀四中傅钦华教学目的1.了解关于《庭中有奇树》的文学常识;落实字词,可以熟练翻译文言文;积累文言语法2.运用想象描绘诗歌所描写的画面以配合理解。

3.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古人细腻的情感表达;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掌握常用字字义及用法。

2.能够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并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3.体会文中人物内心悠长细腻真挚的情感,了解古人朴素自然的情感,从中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学习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1.能够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并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2.体会文中人物内心悠长细腻真挚的情感,了解古人朴素自然的情感,从中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学习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一、导入诗歌“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古诗十九首》的评论,经过上节课的了解,大家已经对《古诗十九首》和《庭中有奇树》有了一定的感知,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更加深入地探究这首诗歌。

接着,全班诵读《庭中有奇树》。

二、诗歌体裁五言诗。

三、诗歌结构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两层。

前四句与后四句描绘了两幅图画。

四、赏析㈠1-4句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1.释词:⑴奇树:珍贵的树。

奇:不一般。

⑵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

华,同花。

滋,繁。

⑶荣:花。

木本之花曰荣,草本之花曰华,这里上下句互通。

⑷遗:读作wèi,赠送的意思。

⑸所思:思念的人。

2.释句: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3.讨论:这四句诗有什么妙处?表达了什么情感呢?明确:“奇树”说明了树的不一般,“发华滋”道出树的花枝繁茂,有如此美妙的树却无人与主人公一同欣赏,主人公内心的空虚、寂寞,感情的没有寄托、没有慰藉油然而生。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八首原文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八首原文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八首原文《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一、衍生注释:“庭中有奇树”的“奇树”指佳美、珍贵的树。

“绿叶发华滋”中“华”通“花”,“滋”是繁盛的意思。

“攀条折其荣”的“荣”指花朵。

“路远莫致之”的“致”表示送达。

“但感别经时”的“但”是只、只是的意思,“别经时”即离别之后所经历的时光。

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庭院中一棵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繁盛的花朵。

女主人公攀折花枝,想要送给心中思念的人。

花朵的香气充满了衣袖,可是路途遥远无法送到。

最后又说这花本身并不珍贵,只是有感于离别很久了。

诗中先写树的美好,引出女主人公折花赠人的举动,由物及人,写尽了思念之情。

从满心欢喜的折花到因路远无法送达的失落,情感的转折细腻而动人,就像我们在生活中,满心期待去做一件事,最后却因为某些原因无法达成,那种失落感是很深刻的。

三、作者介绍:这首诗出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多为东汉末年的中下层文人。

他们在动荡的社会中,有感于人生的无常、离别的痛苦等,用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虽然这些作者大多没有留下名字,但他们的诗作却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四、运用片段:我和我的好朋友分开很久了,有一次我在花园里看到一朵特别漂亮的花,就像《庭中有奇树》里的奇树一样,花朵娇艳欲滴。

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想把这朵花送给她,就像诗中的主人公那样。

我把花小心翼翼地摘下来,可是突然意识到我们隔得那么远,根本没法把花送到她面前。

那一刻,我特别能理解诗里那种无奈和思念,哎,这花再美又有什么用呢,重要的是我想念我的朋友啊。

我觉得这首诗就像是为我此刻的心情写的一样,把那种思念和无法传达思念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

《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庭中有奇树》优质课教案_0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庭中有奇树》优质课教案_0
而明朝著名学者、诗人和文艺批评家胡应麟提出了“兴象玲珑,意致深婉” 这八个字是,这是对《古诗十九首》的高度浓缩的评价,从这八个字说明《古诗十九首》风韵自然,意象丰富。何为《古诗十九首》呢?最早见于《文选》,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那么有没有同学知道是哪十九首诗呢?
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 手中.只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五、思考问题(辅助手段:幻灯片)
(提出问题,每题给学生三分钟的思考时间,然后每题请两位学生作答并点评,然后说出自己的答案。)
2.点明全诗主题的是哪一句?在这首诗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点明全诗主题的是“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大意是说:“这花有什么稀罕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诗人在前面先极力赞扬花的珍奇美丽,在最后却又突然说“此物何足贵”,是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方式,-抑一扬之间,诗的感情增强了,也就凸显了思妇怀远这一 主题。然而题外之意,仍然耐人寻味: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
【教学方法】
诵读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迁移练习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语
我相信同学们从最熟悉的唐诗三百首开始啊,古诗这个词已经不陌生了。那么古诗到底怎么来的呢?“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文人所作的抒情五言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由于没有题目,也不知道作者是谁,所以被统称为“古诗”。后来,在渐渐发展中,“古诗”形成了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它与乐府歌辞并称,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公开课教学设计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公开课教学设计_0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那一刹那的震颤——古今“思妇”曲一、教学文本《庭中有奇树》《秋夕》《望江南》《错误》二、议题分析朱自清曾这样讲过他的文学创作观:“古尔孟曾以葡萄喻人生,说早晨还酸,傍晚又太熟了,最可口的是下等时摘下的。

这正午的一刹那,是最可爱的一刹那,便是现在。

”所谓刹那主义就是从生命的每一个刹那中均获得意趣,这种刹那的价值,就是心灵的审美价值。

表现这种刹那的震颤诞生了许多古典诗歌或古典色彩的诗歌的精致之笔:如《庭中有奇树》的“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杜牧的“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温庭筠《望江南》中的“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州”,郑愁予的“我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诗人仅仅抓住这些瞬间,当作心灵的珍宝,使之成为诗,而解读就是要把这种刹那从诗人的全部整体性感知中分析出来,揭示其构成诗歌杰作的唯一性。

而要抓住表现心灵微观瞬间,刹那变化就是要找到诗歌中情致的瞬间转换,意脉的突转,情感的动态起伏。

三、文本解读及使用这四首诗抒发的都是思妇的忧伤。

从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到唐代诗词《秋夕》和《望江南》,再到现代诗作《错误》,都呈现出一种千回百折之态,委婉含蓄,语短情长。

《庭中有奇树》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思念,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

《秋夕》从“拍流萤”之天真无忧无虑的动作,转化为“卧看牵牛织女”之青春心事的默想,也是意脉的“宛转变化”。

《望江南》写思妇楼头,望人不归。

用思妇的形象和动态,展现她由希望到失望再到绝望的内心情感变化,一波三折。

《错误》以江南小城为中心意象,写出了战争年月闺中思妇等盼归人的情怀,莲花的开落也是抒情主人公情感动态的起伏。

文本使用:由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篇目《庭中有奇树》引出多篇——《秋夕》《望江南》《错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背诵赏析注释译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背诵赏析注释译文

庭中有奇树
两汉:佚名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
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
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
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
情罢了。

【注释】
⑴奇树:犹“嘉木”,佳美的树木。

⑵发华(huā)滋:花开繁盛。

华,同“花”。

滋,繁盛。

⑶荣:犹“花”。

古代称草本植物的花为“华”,称木本植物的花为“荣”。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课件(共12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课件(共12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整体感知
馨香盈怀袖, 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 但感别经时。
一个“盈”字,暗示着 女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 久。最后两句是主人公无可奈 何而说出的自我宽慰的话,同 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然而 题外之意,仍然耐人寻味。
《庭中有奇树》一诗由折花写起有什么作用或意义?
古代女子对气候的变化、季节的转换最为敏感,而 她们情感表达也非常含蓄、细腻。所以古诗中写女子的相 思之情,就总是以季节的转换来引出下文的情感变化。将 这种场面和思妇怀远的特定主体相结合,触景生情,寓情 于景,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氛围,引起读者无限的联想。
整体感知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攀条:攀引枝条。 荣:指“花”。 遗(wèi):给予,馈赠。 翻译:我攀着树枝,摘下了一串 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整体感知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馨香:香气。 盈:充满。 致:送达。 翻译: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 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 人的手中。
整体感知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贵:珍贵。 经时:历时很久。 翻译: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 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 将以遗所思。
这四句展现的正是人们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 的一种场面。以花寄情,揭 示了诗歌的主旨——对远行 人的思念。
第三单元 · 课外古诗词诵读
庭中有奇树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 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的意思。 3.感受其节奏韵律,体会古体诗之美,并背诵诗文。
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诗歌,美在辞藻,美在韵味,美 在隽永深刻的内涵,美在感人肺腑的情感。今 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世界,去领略那动 人心魄的文学之美!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庭中有奇树》优质课教案_10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庭中有奇树》优质课教案_10

草木有本心,此物最相思——《庭中有奇树》《涉江采芙蓉》寻同探异《庭中有奇树》《涉江采芙蓉》,这两首诗一首选自2017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后四首古诗的第一首,另一首选自校本教材《墨香沉醉》第四卷十七课,这两首是都出自于《古诗十九首》,因此我们将这两首诗进行整合,将本节课定位为古诗整合教学课。

教学解读的标题是“此物最相思”,副标题是“《庭中有奇树》《涉江采芙蓉》寻同探异”,下面我将围绕以下几个关键词进行阐述。

一、背景(一)课程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反复提出“语文课程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弘扬”,经典古诗文无疑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当中最灿烂的瑰宝。

新课标的提出顺应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更高要求,特别是注重素养的要求。

所以传统的教学侧重的是理解,而新课标注重的是在理解基础上的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去感悟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

(二)教材解读部编版新教材增加了传统文化的篇目,体裁也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庭中有奇树》作为一首五言古诗首次被编入教材,安排在第三单元后的“课后古诗诵读”,所选的四首诗都属于古体诗,与第三单元12课《唐诗五首》在语言、风格、手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这四首古体诗的编选有助与学生全面的了解中国诗歌,构建比较全面的诗歌认知体系。

《墨香沉醉》是初中语文学科开发的校本课程,它的编写目的旨在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助力。

《墨香沉醉》按时间顺序选录了不同时期的文学代表作品,如第一卷的《诗经》《楚辞》,第二卷诸子暖语百家鸣,第三卷世间万象史家笔,第四卷赋本霓裳乐入骨,《涉江采芙蓉》即选编在第四卷。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最大限度地整合教学内容,以达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是指不局限于原有的教科书,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找准整合点,对教材进行大胆地取舍。

构建课程内容时的整合点不同,有的是增加,有的是减少,有的是拓展,有的是深入,有的是合并,有的是分类,有的是比同,有的是存异……《庭中有奇树》《涉江采芙蓉》虽然出自不同教材,但两首诗都选自《古诗十九首》,两首诗歌以质朴凝练的语言,通过男女不同的口吻表达千古时空中共同的相思,在相思中又有各自幽微的情感。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词中的借景抒情手法及其在诗词创作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一手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欣赏古诗词时能够更好地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诗词鉴赏方法的运用:学生在诗词鉴赏过程中,往往缺乏有效的鉴赏方法,需要教师指导并训练学生运用相关方法。
举例:比较阅读法、情感分析法等鉴赏方法,教师需指导学生在实际鉴赏过程中运用,提高鉴赏效果。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庭中有奇树》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通过观察自然景物而引发情感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古诗词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是如何通过观察自然来表达情感的。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准确理解文本内容,感受诗词意境,把握诗人情感的能力;通过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常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在合作学习和交流讨论中,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以上目标充分符合新教材要求,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诗词内容的理解: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准确理解《庭中有奇树》等四首古诗词的文本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创作背景。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

整体感知
课外古诗词诵读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词语解释 【华】花。下文的“荣”
也是“花”的意思。 【滋】繁盛。 【攀条】攀引枝条。 【遗】给予,馈赠。 【致】送达。 【经时】历时很久。
整体感知
课外古诗词诵读
刮风。海边的人民生活艰难啊,他们寄身在荒野之 中。妻子儿女像禽兽一样,奔走止息在山林险境。 柴门内外多么萧条啊,狐狸、兔子在我屋里自在地 行走。
精读细研
课外古诗词诵读
如何理解“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两句?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是全诗的精华所 在。边民们每日出没在山林之中,与狐兔争食争住, 而自己原来的家园却因为无人居住,反而变成狐兔 们自由跳踉、纵情嬉戏的王国,非常可悲的现实。
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上,但它的志向仍是日行千里。
怀有远大抱负的人虽到晚年,但雄心壮志不改,慷慨依
旧。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只取决于天。只要调养身心,
保持心情愉快,就能长寿,永葆青春之心。我感到庆幸
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诵读
怎样理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这几句诗?
课外古诗词诵读
龟虽寿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课外古诗词诵读
曹操(155—220),三国时
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代表 作有《短歌行》《蒿里行》《观沧 海》《龟虽寿》等。
整体感知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说课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说课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预设:这是一首表现思妇忆远的闺怨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丈夫的深 切怀念之情。前四句描写环境,描绘出庭中繁花似锦的景象。后四句 抒发情感,描绘出了一幅孤寂赏花图,表达了主人公对心上人深深的 思念之情。
4.读出意境画面 师:阅读要读出情味,边读边体味,边体味边想象,尝试还原诗句呈 现的画面,想象主人公当时的情态。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感知古体诗的韵律 和节奏,读出情味。同时初步感知诗作内容,为后面理解情感、把握 手法做铺垫。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 “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这是南朝梁一位文学批评家曾 评价《古诗十九首》,说明《古诗十九首》的语言运用已经达到炉火纯 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庭中 有奇树》(揭示课题)
知识积累:
《古诗十九首》大致是东汉时期的作品,作者无从查考,后人因这些诗的风格 和内容比较接近,就把它们编在一起,统称《古诗十九首》。 这19首诗,在内容上,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别相思和文人士大夫的失意郁闷心 情。 《古诗十九首》中的诗歌叙事委婉曲折,抒情真挚深入,语言朴素自然,形成 曲终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品,它是五言诗达到成熟的标志。
一、说教材
《庭中有奇树》是新教材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外 古诗词诵读的内容。这是汉代无名氏创作的一首文人五言诗,出自《古 诗十九首》之一。此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所产生的深切怀念之情, 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全诗八句,前四句描写环境, 后四句抒发情感。诗中每两句提示一个完整的意象,四个意象正是起、 承、转、合的安排,层次井然,一气呵成,风格明快,情感深挚。
(2)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明确:诗人用“盈”字将人和花密切融合,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执花在 手痴痴久立,任它香满胸怀衣袖而无可奈何的景象,将女主人折花之 后的忧愁传达得出神入化。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其二)》《梁甫行》课件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其二)》《梁甫行》课件

词语解释
庭中有奇树 佳美、珍贵的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花花开。得滋正,繁繁盛盛。。华,
花。木本之花
读作wèi,给予,馈赠。
曰荣,草本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思念的人。
花曰莫致之。 送达。
历时很久。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参考译文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主旨归纳
本诗表明了人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 定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 寿的道理,可见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 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 全诗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 奋斗不息的壮志豪情。
重点赏析
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诗,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诗 中的哲理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因而写得兴会淋漓, 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 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 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诗中“老骥伏枥”四句是 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 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 的精神面貌。
庭院里一株珍稀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 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 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 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只是痴痴地手执着花儿,久 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词语解释
龟虽寿
寿:长寿。 曹操
竟:终结,这 里指死去。
腾蛇:传说中一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能腾云驾雾的神蛇。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骥:骏马,好马。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枥:马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庭中有奇树》教案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兴象玲珑,意致深婉”--胡应麟《诗薮》) 这八个字是明朝著名学者、诗人和文艺批评家胡应麟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原句是: 《十九首》及诸杂诗,随语成韵,随韵成趣,辞藻气骨,略无可寻。

而兴象玲珑,意致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

”说明《古诗十九首》风韵自然,意象丰富。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便是其中的《庭中有奇树》。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这首诗,从中体会《古诗十九首》的巨大魅力。

二、文学常识介绍(辅助手段:幻灯片)
(请一个学生解释“古诗”的意思)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

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由于既无题目,也不知其作者,被统称为“古诗”。

后来,在渐渐发展中,“古诗”形成了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

它与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

(引语:那么,《古诗十九首》是什么呢?)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

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提问学生:有没有人知道《古诗十九首》是哪十九首诗呢?)
《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三、文学价值及地位(辅助手段:幻灯片)
(引语:从古至今,人们对于《古诗十九首》,历来是赞许有加。

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那么,《古诗十九首》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呢?)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

《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理想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痛苦与觉醒,给文人们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转而对个体生存价值进行了广泛的关注,而正是这一点,使他们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建立起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情感联系。

诗人的现实生活、精神生活、友谊、爱情,都成为了诗人们极力讴歌的题材、抒发感情的对象。

艺术风格也向朴素自然,生动真切,浑然天成转变。

此外,《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在中国诗史上也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常为后人所效仿。

它的艺术风格,也对后世诗歌的创作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四、诗歌细读及释义(辅助手段:朗诵音频及幻灯片) (首先播放朗诵音频,然后让全体学生模仿音频的语调将此诗齐读一遍。

)
(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释词:第一句中的“奇”是指“不一般、珍贵”;第二句中的“华”同“花”,“滋”指“繁”,“发华滋”的意思就是“花开得正繁盛”;第三句中的“荣”也是指“花”,“木本之花曰荣,草本之花曰华”这里上下句互通);第四句中的“遗”读作“wi(去声)”意为“赠送”。

)
(接着给学生两分钟的时间,每4 个分成一组翻译诗句,并根据翻译进行合理的想像。

) (请两位同学讲述一下各自所在的小组所讨论的结果,描绘一下前四句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前四句诗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

春意盎然。

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 (第二层释词:第五句中的“馨香”是指“香气”,“盈”意为“满”;第六句中的“莫” 意为“没法”,“致”是指“送到”;第八句中“别经时”的意思是“离别已经有相当长的时 (接着给学生两分钟的时间,每4个分成一组翻译诗句,并根据翻译进行合理的想像。

)
(请两位同学讲述一下各自所在的小组所讨论的结果,描绘一下前四句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只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这花有什么珍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
五、思考问题(辅助手段:幻灯片) (提出问题,每题给学生三分钟的思考时间,然后每题请两位学生作答并点评,然后说出自己的答案。

)
1、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为什么要以折花写起?有什么样的作用或意义? 参考答案:这诗表达了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的主题。

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常被锁在闺门之内,生活的圈子很狭小,周围的一切永远是沉闷而缺少变化的,因而她们对气候的变化,季节的转换非常的敏感。

所以古诗中写女子的相思之情,就总是以季节的转换来引出下文的情感变化。

将这种场面和思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结合,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氛围,引起读者无限的联想。

2、点明全诗主题的是哪一句?在这首诗中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点明全诗主题的是“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大意是说:“这花有什么稀罕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

诗人在前面先极力赞扬花的珍奇美丽,在最后却又突然说“此物何足贵”,是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方式,一抑一扬之间,诗的感情增强了,也就凸显了思妇怀远这一主题。

然而题外之意,仍然耐人寻味: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

六、课后作业
1.自己查找《古诗十九首》中的其他十八首古诗并阅读。

2.熟练阅读《庭中有奇树》并背诵。

3.认真阅读《庭中有奇树》的翻译,并能在没有
辅助资料的情况下自主翻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