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原理
提高学校管理艺术和水平
湖北省保康县第二中学陈耀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意识形态的改变,学校管理中将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原理,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理念,以不变应万变,能有效地提高学校的管理艺术和水平。
人本主义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发展人性和追求自我,主张人类具有自我实现的性向、潜能和倾向性。尊重教师的人格、情感和意志,建立良好、融洽的同志关系。把管理活动视为心理整个机能,提高教师认识的基础和动力。结合管理学的性质特征,我们提出:以教师为主导,以挖掘教师的潜能和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出发点,以让教师享受工作、发展自我、健全人格、提高素质为目标,实施主导管理,充分尊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教师的主导意识,挖掘教师的主导潜能,发展教师的主导能力,塑造教师的主导人格。在心理上尊重、理解、信任教师,使教师感受到人格平等,心灵的共鸣,产生心理满足,促使其心理健康发展。
运用人本心理学原理,提高学校管理艺术和水平,校长应从以下几个层面做好工作。
一、树立以教师为主导的人本主义管理理念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只有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原理,摆脱具体教学实践所具有的偶然性、具体性、时空性等因素的限制,使得它可以突破时空的阻隔,给教师的教育文化底蕴、教育理论和心理素养以全面的丰富和提升。以教师为主导的人本主义有以下几个基本点:
第一,教师是有情感、有个性,是独立的人。他们需要得到关心和尊重,但他们也有人性弱势的一面,需要教育和引导,允许教师们埋怨、牢骚,不能要求他们十全十美,要用人性化观点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要看到他们的可塑性和潜力,要放开手让教师们在风雨中锻炼,在挫折中成长,同时也要注意到他们年龄、气质、性格、意志和能力的差异,
第二,知人善用。由于阅历和教育影响的不同,个人努力和实践的不同,教师身心发展也存在着个别差异,同一学生,同一问题,不同教师看待和处理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的教师易激动,情绪反应明显,有的则沉静,情绪不外露,有的耐心强,有的则很差。古语说:树有木不同,人有性不同。个体差异的存在,
就需要引起管理者的足够重视,注意深入教师之中,掌握教师个性特点,在工作安排中知人善用,处理问题时有的放矢。在领导、管理教师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注意教师的阅历差异。年青教师涉世浅,看问题简单,工作有积极性、有热情,但经验少,易出偏差。管理者应多鼓励、多表扬、多指导;中年教师经验丰富,能力强,但好居功自傲,管理者应多和他们交流,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老年教师有着较强影响力,好摆资格,管理者应多过问他们的身体健康,多征求他们的意见。(二)、注意教师的气质差异,管理者在安排工作时要了解教师的气质类型,利用气质的积极方面,克服气质的消极方面,考虑到教师气质差异安排工作。(三)、注意教师的性格差异。教师性格都不同,在工作中必须注意教师的性格特点和个性差异。(四)、注意教师的兴趣差异。要创造条件激发他们的兴趣,因势利导,把教师们兴趣注意力集中到学校中心工作上来。
第三,抓积极因素,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人们习惯看问题看消极、劣势的一面,管理者就应抓优势,看重教师的优点,积极因素,升化优势,克服劣势。教师都希望得到表扬、肯定。当他们得到领导的表扬、奖励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受到激励,更加自信、自强,因而产生再努力、再进步的愿望。只要领导表扬运用得当,可以产生神奇的效果。
希望得到表扬、肯定、奖励是一个人心理的需求,如果我们管理者能恰当的满足他们的需要,适时、适中地给予表扬,对他们的工作进步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当然,批评、否定、公正的处罚对教师职工也是十分必要的,发现教师职工工作中的问题,姑息、袒护、放任是不行的,但这种“负强化”不能多用、滥用,古人云:数人十过,不如奖人一长。对教师职工要一分为二,坚信积极因素越抓越积极,教师的业绩=能力+激励。
二、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本主义管理理念
校长即是管理者,也是教育者。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是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用什么样的观点多角度、多因素、多层次、多变量地去分析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这首先就涉及到管理者的学生观问题。学生观是指如何看待和对待学生的观点的总和。管理者应引导全体教师员工树立以下观点:(一)、确认学生是独立、完整的生命体的全人观点。在工作中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并培育他们的自尊心,不以教育者自居,真诚与学生为友,关心学生的利益和需要并创造条件促其实现。(二)、确立学生即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的辨证观点。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所处的地位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学生是受教育者,处于客体地位;另一方面,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是具有自觉能动性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具体表现为: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三)、确立在发展变化中把握学生思想脉搏
的动态观点。运用动态的观点去观察研究学生,即要看到其社会属性,又要看到其自然属性,在二者的结合点上通观学生的成长过程。为此,在工作中应注意学生思想发展变化的规律,相信学生的可教性,要充分利用学生发展的可变性实施教育。(四)、确立在师生在互动互勉中与学生一起成长的观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是使教师受到教育的对象。在组织活动,实施教育时做到:放下架子,不以教育者自居,与学生一起追求新知,与学生一起探求真理,以德育德,以情育情,以心换心,以行育行。在对待学生的意见上,要有宽广的胸怀。在教育方法上注重师生间平等对话、坦诚交流。要了解学生的心理,赢得学生的心,取得教育的主动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处处为学生着想,时时为学生分忧,努力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最佳的服务。
三、注重管理角色的转变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角色的转换,教育改革也必然要求校长角色的转变。学校的管理不同于行政、企业的管理,学校管理是以教育教学为手段,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的管理,在特定的场合、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管理对象、特定的管理者之中进行的。学校管理不仅要以组织为基础,更重要的是要以组织中的人为基础,要研究人,重视人的需要、动机、行为等。在拟定计划、实施领导、沟通信息、分配资源、处理冲突、促进变革等管理工作中,要克服以领导自居,一言堂、家长制作风,注重管理角色转变。校长角色的转变即管理行为转变。在新的形势下,学校校长充当着多重角色。校长是教育形势的研究者,是学校教育的改革者,是学校发展的设计者,是学校经费的筹集者,是教育投资的分配者,是教育质量的控制者,是师生利益的维护者,是教育内部矛盾的协调者。校长的多重角色就需要校长的理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当好各种角色的主角,要对学校的前途充满信心,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以人为本,确立自己独特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团结广大教师员工,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宽松、富有人性化的人文环境,就一定能使学校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和发展。
四、努力提高管理工作艺术。
管理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人本心理学运用的艺术,管理者是把自己的心理素养做为蓝本,把师生的心灵做为自己的雕塑对象。管理是心理和情感活动的过程,心理和情感活动左右着人的精神世界,支配着人的情绪和行为。现代心理学理论认为:一个人今天的心理状态,必然会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某种内在的一致性。教师和学生在校的心理素养同样来源于学校的环境,特别是人文环境的影响。学校管理的方法、途径、策略,无时不在影响着师生的心理指向和心理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