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资料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完整笔记(1)
导论 我国古代⽂学史中的⼈⽂精神的⼏种主要表现: ⼀、我国⽂学中的乡国情怀: 1、在我国的诗⽂⾥,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个永恒的主题。
2、与乡⼟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
君与国家,在古代⽂⼈那⾥,是⼀致的;⾄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转向追求国家的⾃⽴⾃强。
3、乡国的情怀的泛化,是对于⼭川之美的描写与赞颂。
⼆、我国古代⽂学中的亲情主题。
1、爱情。
可分为来⾃民间和受民间作品影响的⼀系和⽂⼈作品的⼀系。
来⾃民间的⼀系:表现出更为充分的⼈性特点。
从《诗》开始到乐府民歌,所表现的男⼥之爱很少受到礼的约束,表现更为热烈执著、更带野性⾊彩。
⽂⼈的描写爱情之作:表现得较为复杂。
含蓄了、深化了、带有理想的⾊彩(⽩朴《墙头马上》、加进悲剧⾊彩(《会真记》、《长恨歌》、董解元《西厢记》、王实甫《西厢记》、《长⽣殿》、《牡丹亭》、《红楼梦》)。
2、友情。
视朋友如兄弟,这是我国思想传统⾥的⼀种认识。
交友不因贵贱⽽阻隔,不以利⽽以义,守之以信,忠之以⾔。
三、我国⽂学中的⼈⽣感悟主题。
1、对于⽣命虽短促⽽宇宙却永恒的感悟。
对于历史、⼈⽣的思索,实际是对于⽣命永恒的向往,是珍视⽣命热爱⽣命的⼀种独特的表现⽅式。
2、对于⼈⽣的感悟主题,还表现为对于现实⼈⽣的反思,往往交叉着宗教理路,劝善惩恶,提出⼈⽣的归宿问题。
在⼩说、戏剧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我国古代⽂学的艺术特征: 1、抒情传统是我国⽂学的重要特⾊,但⽆论是抒情⽂体还是叙事⽂体,都有明显的抒情特⾊。
陆机《⽂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思纷”、李⽩《⾦乡送韦⼋之西京》:“狂风吹我⼼,西挂咸阳树。
”诗化世界的认知⽅式,因此在表诉上就常常着重于内⼼感情的抒发⽽不是着重与外物的描写。
从古诗⼗九⾸开始的内⼼世界的展⽰,深远地影响了我国诗歌的发展。
2、我国各体⽂学虽式样各异,但有⼀点相通,那就是重视意境的创造。
《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篇,似这般都付予断井颓垣。
自考资料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笔记
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一节李商隐1.识记:李商隐的生平。
李商隐,少时艰苦清贫。
中进士后卷入党争,仕途坎坷。
理解:李商隐的政治讽谕诗和咏史诗。
李商隐的政治讽谕诗直诉胸头愤慨,悲壮沉郁;更多的是通过个人的身世遭遇的歌咏,表现自己对现实重大政治问题的肯定或批判。
在精深、婉丽的辞藻中,含有丰富的感情和爱憎,多忧危凄苦之词,充满着浓厚的感伤气息。
李商隐的咏史诗的深刻性,在于能够从政治着眼来看待一些历史现象。
许多都是借托史事,寄其吊古伤今之意,具有深刻的讽刺性。
能注意构思的凝练、取材的精当,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融合在一起,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典型性。
将自己的感情和议论自然地寓含在鲜明的形象中,达到审意的深刻性与形象的鲜明性,情味的隽永和谐统一,增强了咏史诗的艺术表现力。
理解:李商隐的无题诗主要分两类,寄托说和爱情说。
《无题二首》(凤尾香罗薄几重)、《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二首》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
李商隐的无题诗主要分两类,寄托说和爱情说。
他的无题诗,在爱情篇章中融入对社会人生的凄凉体验和若有所失的情感,可以理解为爱情诗,又不仅仅是爱情诗。
如《无题二首》(凤尾香罗薄几重)写青年女子与对方邂逅,渴望相见而不得见的心情,寄寓了作者仕进机缘稍纵即逝后落拓不遇的感伤。
大部分无题诗属于纯粹的情诗,作者运用比兴象征手法写爱情生活中的种种感受。
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伤别复伤春,明知别后会合无望,仍痴心不改、生死不渝,这种执著于苦恋的怨旷之情,已近于爱情绝唱。
《无题二首》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写两心相应一点通,但徒留回忆,非常失意。
简单运用:李商隐无题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①李商隐的无题诗对后代有很大影响。
晚唐韩偓等人、宋初西昆派诗人,直到清黄景仁、龚自珍等,都在诗的风格上受到他的影响。
唐宋婉约派词人、元明清许多爱情戏曲作家都不断向他学习。
②李商隐表现感伤情调的诗歌,追求一种细美幽约的美,诗而词化的特征较显著,在诗与词之间搭起了一座过渡的桥梁。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完整版笔记
建安风骨东汉末年,建安诗人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出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
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
后人把这种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
风指作品的思想内容,骨指作品的艺术形式。
代表作家有“三曹”、“七子”、蔡琰等。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桢正始文学:正始时期,玄学兴起,思想界玄学成为主流,这对魏晋时期的文人及文学都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正始时期的隐士,指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
他们发言玄远,任性放达,饮酒服药,一进颇有名声。
七贤的政治态度和处世方式也各有不同,其中,人品和文学成就最高者是阮籍、嵇康。
太康文学:太康是西晋文学的繁荣时期,此时时局稳定,文人们有时间和精力用于文学的创作和研究,又因社会小康,文人多忘乎所以,歌功颂德,故形式主义文风亦日趋严重,追求文学作品形式的华美,创作成就并不太高,文人自学地追求作品的艺术表现,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大潮是趋于浮艳,诗尚雕琢,文崇骈俪,词采绮丽成为诗文的普通特色。
代表这种主流派风格的作家,当首推潘岳和陆机。
玄言诗:晋室南渡,士族文人沉溺享乐,意志更加消沉,以玄学自我迷醉的风气日渐浓厚,其内容上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谈乎寡味。
几乎无艺术性可言,东晋玄言诗人有孙绰、许询等。
(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刘琨、郭璞)宫体诗:产生于梁陈时代的宫廷,多是描写女性和宫廷享乐生活的,风格绮艳浮靡,追求形式,雕琢,格调柔弱,内容平泛,题材狭窄,把形式主义诗风推向极致。
代表人物是萧纲、萧绎、徐陵父子等。
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高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渡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
古代文学史 (一)自考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一章先秦文学第一节上古传说文学一、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领会)(选择)1、歌唱和舞蹈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形式。
2、原始歌舞是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
(1)《吕氏春秋》: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2)《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载于《吴越春秋》。
(3)《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二、我国神话的主要类别及其代表作品(应用)(选择)1、创世神话:初民对天地开辟和人类诞生的解释。
如:女娲造人、盘古开天地。
2、自然灾害神话:原始人类遭受自然灾害的经历,以及他们战胜自然灾害的愿望和伟力。
如: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
3、战争神话:远古战争神话,最精彩是黄帝的故事。
黄帝大战蚩尤。
三、我国神话的精神内涵特征(应用)(选择)(简答)1、主题:中国古代神话都紧紧围绕人的生存主题。
2、英雄气概:神话中的英雄都充满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
3、浓烈情感:神话中浓烈的情感,塑造鲜明形象、有丰富想象力。
4、集体创作:神话是集体创作,在流传中不断丰富变化并成型。
四、神话和传说的联系与区别(识记)(简答)1、神话和传说有紧密联系,又有明显区别。
(1)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2)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3)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而传说则内涵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五、神话的影响(识记)(简答)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第二节《诗经》一、《诗经》(识记)(选择)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又称《诗》或《诗三百》,有三家诗鲁、齐、韩,先后散佚。
今传为《毛诗》。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按音乐不同分为国风160篇、小雅74篇、大雅31篇、颂40篇。
另有笙诗6篇,不在其中。
《诗经》是以四言为基本句式,同时又参差变化,比较灵活,间杂二言句到八言句。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重点知识汇总
章节/主题重点知识上 Nhomakorabea歌谣- 古籍中的原始歌舞记载,如《吕氏春秋·古乐》中的“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歌谣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 甲骨卜辞中表现了初民的心态和愿望,可视为原始古歌的风貌。- 原始歌谣的存留,如《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上古神话传说
《诗经》
-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 分类:风(民歌)、雅(宫廷乐歌)、颂(祭祀乐歌)。- 收集方式:采诗、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孔子删诗(司马迁提出)。- 流传:秦以前用于祭祀、宴享、外交辞令、教育;汉代四家诗(鲁、齐、韩、毛);东汉末年郑玄为毛诗作笺,毛诗独行于世。- 艺术特色:抒情与写实的统一;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句式以四言为主,节奏鲜明,音律谐洽,有天然音乐美感。- 内容:抒发恋爱和相思的甜蜜、恋爱的曲折和苦恼、夫妇间深挚情爱、弃妇诗、揭露宫闱丑行、描写繁重劳役、颂美统治者、对分配不平等现象的不满等。- 史诗篇章:《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叙述了周人之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和传说,歌颂先祖功勋,提出治国思想。
- 神话的基本特性:想象或幻想;对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反映征服自然的愿望;产生于史前时代。- 神话类型:创世神话(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自然灾害神话(如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追日)。- 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特征:围绕人的生存;英雄人物斗志激扬、能力神异;情感浓烈、形象鲜明、想象力丰富。-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开创为人生的主题;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题材源泉。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笔记(二)
第三章 汉代辞赋 名词解释:骚体赋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如贾谊《吊屈原赋》、《鵩鸟》、严戒《哀时命》、淮南⼩⼭《招隐⼠》等。
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贾谊骚体赋作,今存有《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惜赋》残局,前散篇是代表作。
⼀、抒情述志、情感浓郁,是贾谊骚体赋的重要特⾊,如《吊屈原赋》借凭吊屈原⽽发述⾃⼰征途受挫、怀才不遇的幽愤,情感极为浓郁。
⼆、从艺术表现看,贾谊《吊屈原赋》《鵩鸟》⼆作都直述胸臆,议论多于形象。
《旱云赋》描摹云⽓和⼤旱的情状,也很有表现⼒。
简述枚乘开创⼤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铺叙描摹,夸饰渲染的⽂风。
如“曲江观涛”描写江涛的汹涌澎湃。
⼆、缺乏作者的⾃我真情实感。
整篇作品不见抒情的语句,没有作者喜怒哀乐的表现。
三、遣词造句趋向整齐、骈偶、繁难、华丽。
四、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
这些特点,标志着⼤赋这种全新的⽂体正式登上了汉代⽂坛。
简述《天⼦游猎赋》所代表的汉⼤赋的主要特点。
《天⼦游猎赋》采⽤问难的体式,整齐排偶的句式,已于楚辞不甚相同,⽽更⼤的不同表现在: ⼀、它丧失了真情实感。
这是它与楚辞本质的不同。
⼆、空间的极度排⽐。
《天⼦游猎赋》没有时间的纵向穿插,唯任空间的繁细铺排。
三、以直接⽽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法。
繁细的铺叙、夸张的摹绘,是《天⼦游猎赋》最主要的表现⼿法。
以宫殿苑猎、⼭⽔品物为主要描摹对象。
四、遣词⽤语更加繁难辟涩。
《天⼦游猎赋》上述特点,表明它的根本特⾊不在抒情写志,⽽在于⽂才和游戏⽂字。
论述杨雄⼤赋的创作特点 ⼀、拓展了⼤赋的题材领域。
1.写祭祀,如《⽢泉》、《河东》;2.把笔触从京师移到外郡,从⽥猎发展到描摹都市、郡⾢的繁华,如《蜀都赋》。
⼆、进⼀步加强了⼤赋“劝百讽⼀”的“劝”的⾊彩。
杨雄的⼤赋⼏乎⽆讽谏。
如《蜀都赋》同篇铺夸蜀郡⼭⽔之雄伟,物产之丰饶。
三、杨雄的⼤赋在写作上还有⼀些新的变化,⾸先是篇幅相对缩短,描摹对象集中。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笔记(十二)
第五章 ⼤历诗坛 名词解释:⼤历⼗才⼦ ⼀、“⼗才⼦”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姚合编的《极⽞集》,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才⼦”齐名的重要原因是,因⼤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为世⼈所瞩⽬,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
三、他们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升平、吟咏⼭⽔和称道隐逸成为基本主题;擅长写送别诗和隐居的诗歌。
四、诗歌艺术:讲究格律辞藻,追求清雅闲淡,⼯于⽩描写景。
试论⼤历⼗才⼦作品的艺术特⾊。
“⼗才⼦”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姚合编的《极⽞集》,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他们的艺术特⾊有: ⼀、都擅长五⾔律诗,风格⼤致相同,个性表现不强烈不分明,遣词造句都偏重于⼯整精练。
追求清雅闲淡的艺术风格。
⼆、受特定⼼境和意绪⽀配,选择的诗歌词语往往带有凄清萧瑟、暗淡的⾊彩,因⽽其诗具有凄凉的整体风格。
如⽤“秋风、落叶、⼣照、寒雁”等。
三、喜⽤⽩描⼿法,多⽤描述性意象。
其意象虽为⽣活中常见事物,但描写细致,刻画逼真。
如钱起《湘灵⿎瑟》,追求精确和具体的写实倾向,往往是极细微处感受体认,再逼真地描绘出带有清幽韵味的⼩境界。
四、诗的意境疏于浅近狭⼩。
往往⼀、两句就勾勒出“诗中有画”的优美诗境,但往往构不成通篇浑融⼀⽓的意境。
试论顾况和李益的诗风对盛唐诗歌向中唐诗歌演变转换时的影响。
在过度时期的⼤历诗坛,顾况和李益是有突出特点及贡献的诗⼈,他们对中晚唐诗的影响很⼤。
⼀、顾况诗风既有通俗明快,真率⾃然的⼀⾯,如《苔藓⼭诗》;⼜有奇思异想,充满狂放之⽓的⼀⾯,如《悲歌》。
他的诗预⽰了贞元元和间元⽩、韩孟两⼤诗派的共同特点,其通俗的⼀⾯影响了元⽩诗派,其纵横不羁的奇异⼀⾯为韩孟诗派所继承⽽变本加厉。
⼆、李益的诗较突出地表现了⼤历诗风格上的两重性,既有盛唐的余韵,也有中唐的先声。
写景抒情时,注重于瞬间感受中捕捉诗意,可已不象盛唐诗⼈那样着重总体感受的把握,⽽是偏于较精细深婉的⼼态描写。
中国古代文学史自考笔记
科目: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秦汉文学:单项选择题:1.1.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 秦国文学可以提及的是(B)。
A. 李斯的《谏逐客书》B. 吕不韦组织其门人编撰的《吕氏春秋》C. 李斯的《之罘刻石》D.韩非的《五蠹》1.2.从文学的角度看, 《吕氏春秋》最大的成就是(A)。
A.创作了丰富多采的寓言故事B.开创了集体编书的先例C.保持了战国纵横家的文风D.文风平实畅达, 不求华丽1.3. 秦代散文作家可提及者仅有(C)。
A. 吕不韦B. 韩非C. 李斯D. 苟卿1.4. 《谏逐客书》的作者是(B)。
A. 吕不韦B. 李斯C. 贾谊D. 晁错多项选择题:1.1. 下列作品属于李斯的有(BCD)。
A. 《吕氏春秋》B. 《谏逐客书》C. 《狱中上书》D. 《之采刻石》E. 《陈政事疏》1.2. 下列作品属于西汉前期政论文的有(ABCE)。
A.陆贾的《新语》B. 贾山的《至言》C. 贾谊的《治安策》D. 王充的《论衡》E. 晁错的《论贵粟疏》1.3. 下列文章属于贾谊的有(ABD)。
A.《治安策》(一名《陈政事疏》)B. 《论积贮疏》C. 《论贵粟疏》1). 《过秦论》E. 《狱中上书》1.4.西汉中后期, 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家是(BE)。
A.王充B.董仲舒C.桓谭D.仲长统E.刘向名词解释题目录:1.1. 《吕氏春秋》2.1. 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在史学思想及写作上有何主要不同?2.2. 简述《汉书》刻画人物细腻的特点。
2.3. 简述《吴越春秋》的内容及写作特点。
3.1.辞赋4.1. 乐府民歌4.2. 古诗十九首。
4.3. 苏李诗名词解释题答案:1.1.《吕氏春秋》是秦统一中国之前, 由秦相吕不韦组织其门客集体编撰的一部书, 成书约在公元前239年前后。
《吕氏春秋》历来被视为杂家著作, 其中以儒、道、法、阴阳家思想成分更多一些。
其文章一般篇幅短小, 以事实说理, 平易畅达, 不求华丽。
从文学的角度看, 它的最大成就是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编先秦文学(考试比重25%)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尚书尧典》: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原始歌舞是初民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庆祝、祭典活动本身。
《周易》的筮辞可以看到原始歌谣的影像。
原始歌舞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
《蜡词》是冬令蜡祭时的祝词。
神话:关于神的故事。
基本特征:想象或幻想。
远古人类对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说明。
反映远古人类解释征服自然的愿望。
神话是人类没有能力符合实际的解释自然社会现象的产物。
神话与传说的区别:神话产生比传说早,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神话具有明显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有人间的行为准则。
神话的产生:劳动起源说、宗教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神话伴随初民的劳动生活产生。
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万物有灵的观念。
原始宗教意识的产生。
我国神话:女娲、羿、鲧、禹、黄帝我国神话的特征:1.围绕人的生存这个主题。
2.其中的英雄人物斗志激扬、本领神异,有英雄气魄。
对人生积极进取、昂扬向上。
3.情感浓烈,形象鲜明,想象力厚实。
4.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
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开创为人生的主题,成为我国文学发展主流。
神话富于情感、形象、想象的特征也影响后世文学并成为后世文学的题材源泉。
第二章《诗经》《诗经》: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原本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后尊为“经”。
2.收录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
3.包孕《国风》《小雅》《大雅》《颂》《诗经》的收集和编定:采诗、献诗、孔子删诗汉代学者的“采诗”说法: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班固《汉书食货志》)献诗:瞽献曲,史献书。
(《国语周语上》)最早提出“孔子删诗”的说法是司马迁。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诗经》分类:风、雅、颂最早明确在分类意义上指谓《诗经》的风、雅、颂是战国末期的荀子。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知识点汇总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目录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1.古代典籍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2.《周易·贲卦》六四爻辞、《中孚》九二爻辞、《弹歌》、伊耆氏《蜡辞》3.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4.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5.神话的基本特性6.神话与传说的联系与区别7.我国神话的主要类别及其代表作品8.我国神话的精神内涵特征9.我国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第二章《诗经》10.《诗经》11.《诗经》的收集来源12.今人对《诗经》编订的一般看法13.风、雅、颂的分类依据及其各自含义14.《诗经》的流传15.班固、何休对《诗经》评述17.婚恋类诗歌的代表作品18.弃妇诗19.《诗经》婚恋诗的基本内容20.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类诗歌的代表作品21.简单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类诗歌的基本内容22.政治讽喻诗类诗歌代表作品23.简要说明政治讽喻诗类诗歌的基本内容24.《大雅》中周人的五篇史诗25.农事诗的代表作品26.《豳bīn风·七月》的内容梗概27.《周南·芣苢》、《魏风·十亩之间》共同的艺术特点28.周人五篇史诗的基本内容29.简析《诗经》抒情与写实相统一特点30.“六诗”、“六义”31.孔颖达的三体三用说32.朱熹、李仲蒙释赋、比、兴的异同33.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及其文学表现功能34.《诗经》是以四言句式为主间有杂言的特点35.《诗经》的音韵特点36.《诗经》语言质朴又丰富的特点37.《诗经》重章复沓的章法结构及其文学表现意义38.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第三章先秦散文39.先秦诸子散文繁荣的原因40.先秦历史散文繁荣的原因41.《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42.《逸周书》43.铜器铭文44.《春秋》45.春秋的微言大义46.《春秋》三传47.《左传》及其作者48.《国语》概况49.《左传》的叙事艺术50.《左传》的写人艺术51.《左传》的辞令艺术52.综论《左传》的文学成就54.《战国策》概况55.《战国策》文学特色56.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57.《论语》概况58.老子及《老子》概况59.墨子及《墨子》概况60.《论语》的文学价值61.《老子》的文学特点62.《墨子》的文章特点63.孟子及《孟子》概况64.《孟子》文章主要特点65.庄子及《庄子》概况66.简说《庄子》的文学特色即是其寓言特色67.综论《庄子》寓言的文学成就68.荀子及《荀子》概况69.韩非子及《韩非子》概况70.《荀子》说理文的文学特征71.《韩非子》寓言特点第四章屈原和楚辞72.屈原的生平际遇73.屈原作品及其真伪考订74.“楚辞”名称源流75.楚辞与赋的区别76.楚辞文体的一般特点77.与楚辞相关的楚文化要素78.《离骚》题义辨析79.《离骚》创作时间辨析80.《离骚》的思想内容81.《离骚》的艺术成就82.《九歌》的篇目83.《九歌》的内容84.《九歌》的艺术表现风格85.《九章》的篇目及其创作时间86.《九章》的艺术表现风格87.《天问》概况88.《招魂》的艺术特色89.宋玉及其创作90.《九辩》题义91.《九辩》的思想、艺术特色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92.两汉散文发展演变大势93.《吕氏春秋》概况94.《吕氏春秋》文学特征95.李斯生平与《谏逐客书》写作缘由96.秦刻石文的特点97.《谏逐客书》创作特点98.贾谊生平99.晁错生平100.西汉初期散文创作的政治、文化背景101.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创作特点102.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创作特点103.西汉初期政论散文创作的共同特征104.董仲舒生平105.刘向生平106.桓宽《盐铁论》107.西汉中后期散文发展大势108.董仲舒与西汉中后期散文文风的变化109.刘向《战国策叙录》的特点110.司马迁《报任安书》的特点111.杨恽yùn《报孙会宗书》的特点112.《新序》、《说苑》的文学价值113.东汉散文发展大势114.桓谭文章的特点115.王符文章的特点116.冯衍文章的特点117.王允散文的创作特点118.仲长统散文的创作特点119.朱穆散文的创作特点第二章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120.《史记》的编撰体例121.司马迁的生平际遇与《史记》创作122.《史记》人物传记的剪裁和安排123.《史记》“互见法”的文学表现功能124.《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125.《史记》刻画人物性格常用手法126.班固的生平127.《汉书》概况128..汉书的文学价值129.《汉书》刻画人物细腻的特点130.赵晔《吴越春秋》、袁康《越绝书》131.《吴越春秋》和《越绝书》异同132.《吴越春秋》内容及其文学特征第三章两汉辞赋133.两汉辞赋的发展脉络134.汉赋文体渊源135.西汉初期辞赋创作的概况136.“梁孝王忘忧馆时豪七赋”的创作特点137.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138.枚乘《七发》的创作特点及其开创大赋体式的贡献139.比较贾谊、枚乘赋作的特点,把握汉初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140.司马相如的生平及其辞赋篇目141.扬雄的生平及其赋作142.《天子游猎赋》创作意图和客观效果143.《长门赋》艺术特点144.《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145.扬雄大赋的创作特点及其贡献146.纪行赋147.咏物赋148.汉武帝《李夫人赋》的艺术特点149.班婕妤《自悼赋》的艺术特点150.东方朔《答客难》《非有先生论》151.司马迁《悲士不遇赋》152.孔臧《杨柳赋》、《蓼虫赋》153.刘歆《遂初赋》的艺术特点及贡献154.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155.京都赋156.抒情小赋157.东汉辞赋创作大势158.班彪《北征赋》159.冯衍《显志赋》160.蔡邕《述行赋》161.班固《两都赋》162.赵壹赋的创作特点163.祢衡《鹦鹉赋》的艺术特点164.张衡的赋创作及其在赋史上的地位第四章两汉诗歌165.班固《咏史》166.应亨《赠四王冠诗》167.五言诗的起源与形成168.《古诗十九首》释名及其作者169.旧题“苏李诗”及其他五言古诗170.《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其主要的情思内涵171.《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172.“乐府”名义173.汉代乐府机关的职能174.乐府诗歌的分类175.汉代乐府诗歌的保存176.汉代乐府民歌的题材内容177.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178.与《诗经》民歌相比,汉乐府民歌在情思内涵和艺术表现上的继承和新变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诗歌179.建安诗坛的时间断限180.“建安风骨”形成的主要原因181.曹操生平思想性格与其诗歌创作182.曹操的诗歌创作成就183.曹植的生平及性格184.曹植诗歌创作分期185.曹植诗歌的思想内容186.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187.建安七子188.王粲生平189.蔡琰yǎn的生平及其作品190.曹丕生平及其情感特点191.曹丕对七言诗的贡献192.七子的生活道路和文学创作分期193.七子不同的文学成就194.王粲诗歌的内容及其艺术特点195.刘祯及其《赠从弟》(其二)196.陈琳及其《饮白马长城窟行》197.阮瑀及《驾出北郭门行》《咏史》198.徐干及其《室思》199.曹丕诗歌的艺术特点200.蔡琰五言《悲愤诗》的内容及艺术特点第二章正始诗歌201.正始诗歌的时间断限202.政治时局对正始诗歌创作的影响203.玄学思潮对正始诗歌创作的影响204.阮籍的生平与思想性格205.嵇jī康的生平与思想性格206.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207.嵇康诗歌的艺术特色第三章两晋诗歌208.陆机生平209.潘岳生平210.潘岳《悼亡诗》的特点211.太康诗风的形成212.太康诗歌内容的特点213.太康诗歌艺术形式特点214.陆机诗歌的代表作及其特点215.左思的生平和思想性格216.左思《咏史》诗的思想和艺术成就217.刘琨经历及其思想的转变218.刘琨诗歌的特色219.郭璞生平220.孙绰《答许询》221.游仙诗222.玄言诗223.游仙诗溯源及其两种创作倾向224.郭璞《游仙诗》的内容及艺术特点225.玄言诗产生的原因及发生发展过程226.玄言诗内容与形式特点及文学贡献第四章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227.陶渊明的生平经历228.陶渊明的思想、性格极其人生境界229.陶渊明田园诗的情思内涵230.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界231.陶渊明对中国文学史的贡献232.陶渊明的散文作品233.陶渊明的辞赋234.《桃花源记》的思想艺术特点235.《归去来兮辞》的思想魅力236.《闲情赋》艺术特点第五章南北朝诗歌237.南北朝诗歌创作大势238.元嘉诗歌的时间断限239.鲍照生平240.山水诗241.谢灵运生平际遇与其山水诗创作242.元嘉诗风新变及其原因243.元嘉诗歌创作新特点244.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成就245.鲍照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成就246.永明文学的时间断限247.谢朓生平248.永明体249.永明诗歌的发展创作及其原因250.永明声律说及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251.永明诗歌的创作方向及其背景252.谢朓诗歌的艺术成就253.宫体诗254.梁陈诗歌创作的三种类型255.宫体诗发生发展的三个阶段256.宫体诗的创作特点257.“北地三才258.庾信生平259.“徐庾体”260.北朝思想文化、地理环境与其诗歌特色261.王褒诗歌262.由“北地三才“的诗歌创作看南方诗风对北朝诗人的影响263.庾信入北前后的诗风变化264.南朝民歌及其保存265.吴歌266.西曲267.北朝乐府民歌及其保存268.南朝民歌的主要内容及其产生原因269.北朝民歌风格及其产生原因270.北朝民歌的主要内容271.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272.《西洲曲》艺术特点273.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274.《木兰诗》艺术特点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散文和辞赋275.魏晋南北朝文创作大势276.魏晋南北朝赋创作大势277.建安赋作繁荣的原因278.建安散文创作新变及其创作特点279.曹操散文的特点280.曹丕、曹植散文的特点281.《登楼赋》艺术特点282.《洛神赋》艺术特点283.建安辞赋的创作特点284.阮籍《大人先生传》的艺术特点285.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艺术特286.正始时期辞赋创作风貌的新变及其成因287.两晋大赋的主要作家作品288.山水赋289.两晋散文创作大势290.潘岳《哀永逝文》291.陆机《演连珠》、《豪士赋序》292.两晋赋坛大势293.两晋赋作题材的开拓及其背景294.左思《三都赋》的特点295.潘岳《悼亡赋》的特点296.陆机抒情小赋的创作成就297.晋代愤世嫉俗赋作的特点298.两晋赋作的艺术成就299.南朝骈文的代表作家作品300.南朝骈赋的代表作家作品301.骈文302.骈赋303.鲍照《芜城赋》的特点304.江淹《恨赋》、《别赋》的特点305.骈文的文体特征306.南朝骈赋的形式特征及内容特点307.南朝骈文的发展、成熟历程308.《水经注》概况309.《洛阳伽蓝记》概况310.北朝赋的一般特色311.《水经注》山水散文的特点312.《洛阳伽蓝记》散文的特点313.庾信赋的特点第七章魏晋南北朝小说314.志怪小说繁荣的原因315.志人小说繁荣的原因316.《博物志》317.《异苑》318.《幽明录》319.《续齐谐记》320.《拾遗记》321.干宝的生平322.《搜神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323.《笑林》324.《郭子》325.《西京杂记》326.刘义庆的生平327.《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328.隋代文学作者的两个组成部分:北齐、北周旧臣和由梁、陈入隋的文人329.卢思道《从军行》330.薛道衡《昔昔盐》331.隋炀帝《春江花月夜》二首其一332.无名氏《送别》333.隋代文学的过渡性质334.李世民《辽东山夜临秋》335.虞世南《蝉》336.上官仪《入朝洛堤步月》337.王绩《野望》338.“初唐四杰”及其代表诗作339.上官体340.王绩的诗境341.上官体的创新和局限342.“初唐四杰”诗歌创作的不同个性特点343.“文章四友”344.杜审言《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345.宋之问《度大庾岭》346.沈佺期《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347.“沈宋”的诗歌创作与五言律定型348.陈子昂的生平349.“吴中四士”350.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其二和《登幽州台歌》351.刘希夷《代悲白头翁》352.陈子昂诗歌的特点35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艺术成就第二章盛唐的诗人354.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355.王维的生平356.孟浩然的生平357.山水田园诗派358.“王孟”359.王维《山居秋暝》、《辛夷坞》360.孟浩然《过故人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夏日南亭怀辛大》、《宿建德江》361.裴迪《华子岗》362.储光羲《钓鱼湾》363.刘昚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364.张子容《泛水嘉江日暮回舟》365.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366.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艺术表现特征367.禅宗影响与王维诗歌的空静之美368.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表现特征369.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不同艺术特征370.王昌龄的生平思想371.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372.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出塞二首》其一、《长信秋词五首》其三373.崔颢《黄鹤楼》374.李颀《听董大弹胡茄声兼寄语弄房给事》、《别梁锽》375.祖咏《望蓟门》376.王昌龄七绝边塞诗的特点377.“高岑”378.高适的生平经历与诗歌创作379.高适《燕歌行》、《塞下曲》、《塞上听吹笛》380.岑参的生平经历与诗歌创作381.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逢入京使》382.高适边塞诗的表现特点383.岑参边塞诗的表现特点384.高适、岑参边塞诗的不同艺术特征第三章李白385.李白的生平际遇、思想性格与其诗歌创作386.李白乐府诗的创新意识体现387.李白歌行体诗的独特艺术个性388.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389.李白乐府、歌行的艺术特征及其对唐代歌行的贡献390.李白诗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391.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第四章杜甫392.杜甫的生平际遇、思想性格与其诗歌创作393.杜甫的新题乐府394.杜诗的写实手法395.杜诗的诗史性质396.“拗体”律诗397.杜甫绝句的艺术特点398.杜甫律诗创作成就399.沉郁顿挫400.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401.杜诗集大成的体现402.杜诗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第五章大历诗坛403.大历诗风的过渡性质404.大历诗歌共同的艺术面貌405.韦应物诗歌创作分前后期406.刘长卿的心态与其诗歌创作407.韦应物后期诗歌的艺术特色408.刘长卿诗歌的艺术特色409.“大历十才子”410.“大历十才子”齐名的原因411.“大历十才子”诗歌的艺术特色412.顾况诗歌的主要体裁和风格413.李益的七绝边塞诗最著名414.顾况诗歌的特点及其对元白、韩孟诗派的影响415.李益诗风的两重性第六章中唐诗歌416.诗到元和体变新417.白居易生平418.白居易诗歌分类419.元稹生平420.白居易的诗歌创作主张421.“元和体”422.张籍、王建的乐府诗歌423.白居易讽喻诗与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的不同特点424.元稹讽喻诗与艳情诗、悼亡诗的不同特点425.韩愈生平426.孟郊生平427.李贺生平428.韩孟派诗歌创作的基本倾向429.“苦吟”430.“长吉体”431.韩愈诗歌的艺术特征432.孟郊诗歌的艺术特征433..李贺诗歌的艺术特征434.刘禹锡生平435.柳宗元生平436.刘禹锡的诗歌创作成就437.柳宗元诗歌的独到特色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438.晚唐诗歌的艺术特征439.李商隐生平440.李商隐的政治诗441.李商隐的无题诗442.李商隐无题诗朦胧美的主要体现443.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444.杜牧生平445.“小李杜”446.“二十八字史论”447.许浑《金陵怀古》448.杜牧怀古咏史诗的特点449.贾岛、姚合是晚唐著名“苦吟”诗人450.“武功体”451.贾岛诗歌的情思内涵和艺术特点452.姚合诗歌的情思内涵和艺术特点453.皮日休诗歌创作概况454.晚唐其他写实诗人聂夷中、杜荀鹤、罗隐及其代表作455.陆龟蒙及司空图诗歌创作概况第八章唐代散文456.唐代散文发展大势457.唐代古文运动的起因458.韩、柳的古文理论主张459.韩愈各体古文的创作成就460.柳宗元文学散文的艺术风格461.古文运动的衰落462.晚唐讽刺小品文的主要作家作品第九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463.唐传奇464.唐传奇与六朝志怪的区别465.唐传奇的发轫期及其代表作家作品466.唐传奇的繁盛期及其代表作家作品467.唐传奇的衰落期及代表作家作品468.唐传奇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469.俗讲470.变文471.俗讲的内容及其特点472.变文的题材内容及其特征第十章唐五代词473.“曲子词”474.词与近体诗在体制上的明显区别475.“诗余”476.关于词的起源477.词与音乐的密切关系478.敦煌曲子词479.早期文人词480.敦煌曲子词与早期文人词不同特色481.温庭筠生平482.韦庄生平483.“温韦”484.《花间集》485.花间词派486.“词为艳科”487.温庭筠词作的艺术特点488.韦庄词作的艺术特点489.温、韦词艺术表现的异同490.花间派词风及其对后世词的影响491.冯延巳生平492.李煜生平493.李璟词的情思内涵和艺术特点494.南唐词与西蜀词的主要区别495.冯延巳词作的艺术特点496.李煜前期词与后期词不同的艺术风格。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笔记(7)
第三章汉代辞赋。
理解: ①汉赋发展脉络。
两条线索:⼀是“辞”或“骚”体类作品时时出现,延续不断;⼆是赋体⽂学的兴起、发达和演变。
②汉赋溯源。
赋是⼀种特殊⽂体,是诗、⽂的综合体。
《诗经》、楚辞、先秦散⽂都是孕育赋的源泉。
特别是后⼆者,它们抒情、说理、⽐物连类、夸饰铺排的表现特⾊,往往设为主客辩难的体式,都成为汉赋模式化的表现特征。
“赋”作为⽂体的名称,最早见于荀⼦的《赋篇》。
第⼀节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 简单运⽤: ①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贾谊骚体赋作的代表作是《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
⼀。
抒情述志、情感浓郁,与楚辞有明显的承继关系。
如《吊屈原赋》。
⼆。
直述胸臆,议论多于形象。
如《旱云赋》。
②枚乘开创⼤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
铺叙描摹,夸饰渲染的⽂风。
⼆。
完全失去了作者的⾃我真情实感。
整篇作品不见抒情的语句,没有作者喜怒哀乐的表现。
三。
遣词造语趋向繁难和华丽。
四。
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
这些特点,标志着⼤赋这种全新的⽂体正式登上了汉代⽂坛。
综合运⽤:⽐较贾谊、枚乘赋作的特点,把握汉初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
汉初辞赋从创作倾向看,呈现为从浓情质实到失情华丽的发展。
贾谊和枚乘的作品,分别代表了这⼀发展过程的先后两端。
其他作家则⼤抵呈现为过渡状态。
⼀。
枚乘赋作完全失去了作者的⾃我真情实感。
整篇作品不见抒情的语句,没有作者喜怒哀乐的表现。
与贾谊情感浓郁的赋作相⽐,这是⼀个根本性的转变。
⼆。
遣词造语⽅⾯,枚乘赋作繁难华丽,贾谊赋作质朴⽆华。
第⼆节司马相如扬雄 1.司马相如 识记:开创⼤赋的是枚乘,⼤赋创作的⾼峰是司马相如 理解:司马相如⽣平及作品篇⽬。
司马相如,字长卿,少好读书,学击剑。
景帝时为武骑常侍。
因景帝不好辞赋,相如告病免官。
武帝即位,喜好辞赋,相如因《⼦虚赋》得武帝召见,续作《上林赋》。
后因病免宫,退居茂陵卒。
今存《⼦虚》、《上林》、《哀秦⼆世》、《⼤⼈》四篇。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笔记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一编复习笔记1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识记:①《尚书·尧典》、《吕氏春秋·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②《弹歌》、伊耆氏《蜡辞》和《周易·贲卦》六四爻辞。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
(制造弓弹打猎的生活情状)伊耆氏《蜡辞》: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咒语)《周易·贲卦》: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筮辞)理解:①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原始歌舞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们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是庆祝、祭典活动本身。
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②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
歌唱和舞蹈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
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第二节神话传说1.神话及其产生识记:神话的性质。
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社会)并征服自然(社会)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理解:神话的劳动起源说。
神话的宗教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认为神话伴随着初民的劳动生活而产生,宗教起源说指实为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内容总是反映着劳动生活,初民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漫长时期的劳动生活有直接关系,劳动生活是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初民的敬畏和崇拜观念,产生于他们对生活经验的最初思考,这便是最初的宗教观念。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笔记熟记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基础知识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文学1.“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弹歌》出自《吴越春秋》;葛天氏之乐和《候人歌》出自《吕氏春秋》。
2.保存神话较多的材料《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
第二章《诗经》1 汉代采诗说(关于诗经编订情况):班固《汉书艺文志》“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天子。
”;何休《春秋公羊传》“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
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天子。
”2《诗经》内容上分1.祭祀诗全部收在三“颂”之中《维天之命》、《武》、《载芟》《閟宫》2.颂赞诗“大雅”中的《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3.怨刺诗《民劳》、《桑柔》、《节南山》、《小弁》)、《北山》等;4.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静女》、《野有蔓草》5.征役诗《载驰》、《采薇》、《无衣》第三章先秦历史散文1.《尚书》:上古之书,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
以记言为主。
2.《春秋》:鲁国的编年体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重大史实。
上起鲁隐公元年(-722),下至鲁哀公十四年(-481),共二百四十年的史实。
(《春秋》的记事极为简略,在记事中体现出鲜明的思想倾向。
《春秋》以一字为褒贬的写法和微婉含蓄的风格,对后代散文有不小的影响。
)3.《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大约成书于战国初年。
以记言为主。
记载史实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
(一般认为是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以记言为主,故称《国语》。
书中既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
)第四章先秦诸子散文1.《论语》:语录体散文。
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成书于战国初年,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学编纂而成。
传至汉代出现了鲁《论语》、齐《论语》、古文《论语》。
今天所见《论语》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而成。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笔记(十四)
第九章 唐传奇与变⽂、俗讲 名词解释:唐传奇 ⼀、唐传奇指唐代流⾏的⽂⾔短篇⼩说,在六朝志怪⼩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形成的新的⼩说⽂体。
⼆、在唐代,传奇只是某些单篇作品或⼩说集的专称,⾄宋代才开始将传奇⽤作唐代新体⼩说的统称,以区别于旧有的志怪⼩说。
变⽂ ⼀、“变⽂”是唐代明间创作的⼀种新⽂体,其体裁是有说有唱的,为佛教俗讲所借⽤。
所谓“变⽂”之“变”,当时指变更了佛经的本⽂⽽成为“俗讲”之意。
⼆、变⽂的体制是散⽂与韵⽂相结合⽽成。
散⽂为讲述之⽤,韵⽂⽤来歌唱。
三、变⽂分为三类:⼀是演说佛经故事的宗教性作品;⼆是演说历史故事讲史作品;三是演说明间传说题材的作品。
简述唐传奇与志怪⼩说的区别。
1.唐传奇反映现实⽣活,志怪⼩说反映的是超现实的神灵⿁怪。
2.唐传奇是作者的虚构,志怪⼩说收集奇记。
3.唐传奇情节曲折离奇,篇幅加长,志怪⼩说粗陈梗概。
简述唐传奇的艺术成就。
唐传奇指唐代流⾏的⽂⾔短篇⼩说,在六朝志怪⼩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说、辞赋、诗歌和明间说唱艺术⽽形成的新的⼩说⽂体。
主要艺术成就有: ⼀、唐传奇的艺术成就相当⾼,情节的传奇性与现实性兼容,情节的虚构、想象与作品的艺术性融合⼀体,起虚构和想象已标志着⽂⾔短篇⼩说创作的成就。
如《柳毅传奇》写充满神话⾊彩的书⽣与龙⼥相恋故事,情节离奇,但⼈情味很重。
⼆、体裁丰富。
有描写爱情的,如元稹的《莺莺传》、蒋防的《霍⼩⽟传》;寓⾔讽刺题材有沈既济的《枕中记》“黄粱梦”;历史题材陈鸿的《长恨歌传》《东城⽗⽼传》;游侠题材杜光庭的《虬髯客传》;神怪题材裴鉶的《传奇》。
三、所写故事情节化、细节化,注重写⼈物的⽣活琐事,尤其注重写他们的情感⽣活或性情偏嗜之类的细节。
四、叙事模式由故事中⼼向情节中⼼、⼈物中⼼演进。
五、叙述语⾔雅俗兼采时庄时谐,⽤⽂⾔描写物态⼈情以⾄琐事,简洁、准确、丰富、优美,将古代散⽂的巨⼤表现⼒发挥到很⾼⽔平。
自考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重点笔记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重点笔记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壹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贰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叁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南社: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二、主要文学创作基本特点归类壹《论语》的艺术特色有:①浅显、简练、富于哲理性。
②在简单的对话中表现人物形象。
《墨子》的艺术特色有:①质朴少文采,但逻辑性很强。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笔记(5)
第⼆编秦汉⽂学 第⼀章秦汉散⽂ 理解:秦汉散⽂的发展脉胳 秦仅李斯,受战国纵横家影响。
汉散⽂创作的主流,⽂体:政论⽂,⽂风:切中时事,朴厚⽆华。
西汉初期贾谊等的情感浓重、⽂⽓纵横——西汉中后期刘向等的引经据典——东汉前期王充等的崇实诚、斥虚妄,通达深刻——东汉后期王符、仲长统等的抨击时弊,愤世嫉俗。
⾏⽂造语在东汉后期向骈俪⽅向发展。
第⼀节李斯与秦代散⽂ 理解: ①《吕⽒春秋》简况。
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集体编撰。
杂家著作。
⽂章⼀般较短⼩,以事实说理,平实畅达,不求华丽。
②《吕⽒春秋》的说理⽅式。
它创作了丰富多采的寓⾔故事。
说理时往往采⽤⼀组寓⾔故事,从不同侧⾯予以说明,既充分阐释了思想,也使⾏⽂形象⽣动,趣味盎然。
③李斯⽣平与《谏逐客书》写作缘由。
曾从荀⼦学帝王之术。
初为吕不韦舍⼈,后说秦始皇统⼀六国,为相。
因韩⼈郑国为秦修建灌渠事,秦⼤⾂建议驱逐所有外来客卿。
李斯也在被逐之列。
④秦刻⽯⽂的特点。
其形式,四⾔为句,三句为韵。
铺叙颂夸,⽓度宏伟,韵律谐和。
⽂采不⾜。
简单运⽤:《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
《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为中⼼,⾸先铺叙历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说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叙说秦始皇看重外国的玩好之物,⽽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但不利于秦的统⼀⼤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
⼆。
⽂章罗列众多事实,极⼒铺陈,颇具纵横家法。
第⼆节贾谊与西汉初期散⽂ 识记: ①贾⼭《⾄⾔》。
分析秦亡原因,提出君⾂间应相互尊重、信赖,⾏⽂质直切实,明⽩晓畅,有说服⼒。
②贾谊⽣平。
善属⽂,颇通百家之书。
⽂帝召为博⼠。
因年轻⽓盛,对政权建设多有建议,遭⽼⾂嫉恨。
贬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京。
⽂帝⼗⼆年卒。
③晁错⽣平。
曾随张恢学申商刑名之术。
景帝时官⾄御史⼤夫。
因⼒主削藩,七国乱起时,被腰斩。
④枚乘《上书谏吴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一节李商隐1.识记:李商隐的生平。
李商隐,少时艰苦清贫。
中进士后卷入党争,仕途坎坷。
理解:李商隐的政治讽谕诗和咏史诗。
李商隐的政治讽谕诗直诉胸头愤慨,悲壮沉郁;更多的是通过个人的身世遭遇的歌咏,表现自己对现实重大政治问题的肯定或批判。
在精深、婉丽的辞藻中,含有丰富的感情和爱憎,多忧危凄苦之词,充满着浓厚的感伤气息。
李商隐的咏史诗的深刻性,在于能够从政治着眼来看待一些历史现象。
许多都是借托史事,寄其吊古伤今之意,具有深刻的讽刺性。
能注意构思的凝练、取材的精当,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融合在一起,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典型性。
将自己的感情和议论自然地寓含在鲜明的形象中,达到审意的深刻性与形象的鲜明性,情味的隽永和谐统一,增强了咏史诗的艺术表现力。
理解:李商隐的无题诗主要分两类,寄托说和爱情说。
《无题二首》(凤尾香罗薄几重)、《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二首》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
李商隐的无题诗主要分两类,寄托说和爱情说。
他的无题诗,在爱情篇章中融入对社会人生的凄凉体验和若有所失的情感,可以理解为爱情诗,又不仅仅是爱情诗。
如《无题二首》(凤尾香罗薄几重)写青年女子与对方邂逅,渴望相见而不得见的心情,寄寓了作者仕进机缘稍纵即逝后落拓不遇的感伤。
大部分无题诗属于纯粹的情诗,作者运用比兴象征手法写爱情生活中的种种感受。
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伤别复伤春,明知别后会合无望,仍痴心不改、生死不渝,这种执著于苦恋的怨旷之情,已近于爱情绝唱。
《无题二首》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写两心相应一点通,但徒留回忆,非常失意。
简单运用:李商隐无题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①李商隐的无题诗对后代有很大影响。
晚唐韩偓等人、宋初西昆派诗人,直到清黄景仁、龚自珍等,都在诗的风格上受到他的影响。
唐宋婉约派词人、元明清许多爱情戏曲作家都不断向他学习。
②李商隐表现感伤情调的诗歌,追求一种细美幽约的美,诗而词化的特征较显著,在诗与词之间搭起了一座过渡的桥梁。
综合运用: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他灵心善感,一往情深,开创了诗歌上新风格、新境界。
他的诗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律、七绝。
李商隐是唐代七言律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
1.写景中融合比兴象征,寄寓困顿失意的身世之感。
2.爱用冷僻的典故,故诗中的意象特别美丽,而整体意旨往往隐晦。
3.语言绮丽而对仗工整,音律圆美婉转。
4.“近而不浮,远而不尽”之趣,富于象征暗示色彩,有朦胧之美。
二、他的诗歌是一种纯属主观的生命体验的表现。
他的绝句反映了衰败时代的士人心态,写得深情绵邈,沉博绝丽,有的比较隐晦,但可以在精工富丽的辞章中体会到他的婉转情思,而且很伤感。
如《夜雨寄北》感情细腻,意境婉约,在艺术上的明显特色便是细美幽约、朦胧含蓄,为感伤唯美文学的典型。
第二节杜牧、许浑1.识记:杜牧的生平。
杜牧,字牧之,童年生活富裕而快乐,有《樊川文集》。
2.识记:杜牧大量以七绝写史,其咏史诗有“二十八字史论”之誉。
理解:杜牧《泊秦淮》、《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诗的悼古伤今情怀。
杜牧的《泊秦淮》《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通过对历代曾有过的繁盛转瞬即逝的伤悼,以及揭露统治者的荒淫误国,抒发自己的政治感慨和见识,有立意高绝的议论,表现出横溢的才气。
简单运用:杜牧《山行》诗的优美意境。
富于诗情画意,意境优美,以畅达的语言传达出自然景物的清新气息,明丽而有立体感的画面给人美妙的艺术感受。
综合运用:杜牧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
一、晚唐诗人中,他第一个大量用七绝写咏史诗,用史论笔法,寓褒贬议论于含蓄诗味中,创作了许多有“二十八字史论”之誉的咏史作品。
如《泊秦淮》通过对历代曾有过的繁盛转瞬即逝的伤悼,以及揭露统治者的荒淫误国,深寓对现实的不满和讽刺,议论立意高绝。
二、忧国忧民的壮怀与伤悼之情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俊爽的风格。
三、还写过一些出色的伤别诗,纪行、写景诗也颇多佳作。
善于选择清新明朗、能给人以快感的景物来抒写情怀,用色彩鲜明的语言,创造出情景交融的优美诗境,如《山行》以畅达的语言传达出自然景物的清新气息,明丽而有立体感的画面给人美妙的艺术感受。
3.识记:许浑的诗名颇盛,有江南才子之称。
简单运用:许浑的咏史怀古诗,《金陵怀古》、《咸阳城东楼》的诗意与情调。
许浑咏史怀古诗不乏佳作,如《金陵怀古》《咸阳城东楼》在凭吊古迹的感叹中,充满了对日趋衰败的唐王朝暴风雨将来临的忧慽,流露出对无法挽回的颓势的无可奈何的情绪。
第三节贾岛与姚合1.识记:贾岛为著名苦吟诗人理解:贾岛《秋暮》的情调,《题李凝幽居》诗的意境。
《秋暮》的情调:凄清寂寞,笼罩着阴霾凛冽的峭硬情调。
《题李凝幽居》诗的意境:就写景状物而言,于事物理态体认深细,得雅淡清幽之趣。
2.识记:姚合诗称为“武功体”。
理解:姚合的代表作《武功县中作三十首》(其一、其三、其十六)的诗风。
反映位卑者的独善情怀,是晚唐普通士人真实际遇和特定心态的反映,但不时透出心底波澜,表明洁身自好的信念,诗风清切峭拔。
综合运用:贾岛和姚合诗的苦吟与孟郊诗的苦吟其异同。
相同:1.他们都以苦吟著称。
2.他们都写贫病饥寒、穷困潦倒。
不同:内容:孟郊:代表想用世而最终赉志以殁的悲剧性的一面。
贾岛:代表放弃雄心、醉心于琢磨词句的遁世的一面,他的诗也有激烈奋发的一面,如《剑客》。
但更多的如其《送别》。
他的诗多是寄赠酬唱之作,极少反映但是生活,局度也显得比较狭窄。
反应生活的深广度不如孟郊。
艺术上:孟郊成就最高,作诗重主观感受,能妙造幽微,变熟为生,化险为夷,实践“不平则鸣”的创作理论。
贾岛:不如孟郊,他的五言律写得很精深,能于细小处见精神,造清奇幽微之境,推敲字句。
如《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姚合:作诗的才华和“苦吟”工夫都不及贾岛,他的大多数诗都显得平淡无奇,境界与格调也并不很高。
时代背景上:孟郊是中唐苦吟诗人的代表,诗中颇多患难感、忧郁感,幻灭感。
贾、姚是晚唐苦吟诗人的代表,作诗讲究精巧工细,偏于雕琢清僻的小景和表达个人的主观感受。
第四节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等简单运用:皮日休乐府诗及其《橡媪叹》的思想内容。
皮日休继承白居易新乐府的写实手法和讽喻精神,反映民生疾苦,批判腐败统治。
如《橡媪叹》通过对老农妇拾橡子充饥的描写,揭露官府对人民的残酷剥削,鞭挞巧取豪夺的狡吏贪官,对贫穷百姓的悲惨命运充满了同情。
识记: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
理解:司空图诗论主要提出“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强调诗歌意境美。
司空图以诗论著名,提出“象外之象”说,强调诗歌要有“韵外之致”,即“神韵”。
认为诗歌创作应具有“象外之象”,第一个“象”指诗中具体鲜明可感可言的形象画面,第二象指这种形象画面所蕴含的无穷韵味,是无象之象,不可置于眉睫之前。
“韵外之致”是诗歌意境美的重要审美特征。
八章唐代散文第一节唐代古文运动识记:中唐古文运动。
发生于中唐的古文运动,是一场由骈体到散体的文体与文风的革新,它有很现实的目的,有鲜明的理论主张,有较为广泛的参与者,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影响极为深远。
理解:唐代古文运动的起因。
(1)是借助于儒学复古的旗帜而发展起来的,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情况有密切的关系。
(2)受文体文风自身演变规律的支配,与唐代骈体文的发展有关。
综合运用:韩柳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文以载道与文以明道,陈言务去的观点对文学革新运动的推动作用。
唐代古文运动之所以至韩、柳始成,主要是因为韩、柳在批判继承古文运动先驱之文论的基础上对儒道进行全面的清理,提出了许多反传统观念的新解,以文章内容的变革带动形式的变革,使“文以载道”说产生了实践意义,并在理论上趋于完善。
1.韩愈第一次提出“文以明道”的观念。
“文以载道”是支配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基本理念。
在总结前人关于文章作为表现儒家思想体系的“道”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道”与“文”的关系。
2.从“明道”的要求出发,韩愈特别强调作家思想修养的重要性。
3.韩愈提出了“不平则鸣”的口号。
把“明道”与对现实的批判联系起来,使文章不仅是明道的工具,也是鸣不平、反映现实的工具,使文章的思想性和现实性都得到了加强,为古文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现实基础,也保证了文体革新能够成为现实。
4.在文学语言方面,韩愈提出“唯陈言之务去”和“词必己出”的主张。
5.提出“文从字顺”要求文字的表达要流利。
6.“气盛则言”把文气与文章的语言表现联系起来,认为文章气势就是从语言的短长和声的高下而来。
柳宗元对于文体、文学语言的改革,他的意见也大体与韩愈相似。
第二节韩、柳散文的杰出成就理解:韩愈在文体改革上的彻底之处,亦即他提倡古文得以成功的原因。
从现实的需要出发,对儒道进行全面的清理,提出许多新解,以文章内容的变革带动形式的变革,使“文以载道”说产生实践意义并在理论上趋于完善,促成了散文体裁和语言艺术的全面革新,形成既宜于实用,又便于进行艺术创作的新文体。
综合运用:韩愈古文成就的表现。
“古文”概念的提出始于韩愈,他把自己的奇句单行、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为古文。
古文成就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韩愈的古文在各类文体的创新上有突出贡献。
1.碑志。
不少作品巧于摹写,注意剪裁,把精辟的议论,真挚的感情运用于其中,加之善于刻画人物,突出中心,使其成为“一人一样”的生动传记文。
如《柳子厚墓志铭》形象鲜明,感慨深长,很有感染力。
2.赠序。
融抒情、记事和议论为一体的杂文文体。
如《送孟东野序》。
3.杂文中的“杂说”,短小精悍而内容丰富,行文尤为不拘一格。
如《杂说四》。
二、创作了一种简洁精辟,清晰流畅,富于美感的新型散文。
可以用各种体裁,在各种题目下,根据现实的需要和自己的意思自由地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
如《进学解》《祭十二郎文》三、语言接近口语,通俗明白,能把口语、古语、僻语、奇语推敲改造成新的词语。
如一些成语:“不平则鸣”、“落井下石”、“坐井观天”等。
四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创作风格。
韩愈巨大的独创性的标志就是雄深雅健、猖狂恣睢的艺术风格的形成。
它浩气磅礴,奇伟多变。
理解:柳宗元传记文学的价值。
山水游记的著名篇章《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等。
柳宗元的人物传记的突出特点是:主人公多是社会上地位不高或被压迫的人物,如不愿承担赋税的捕蛇者,种树的老人。
大多以真人真事为基础,但有的作品也带有若干虚构、寓言的成分,作了一定的夸张。
着重描写的是人物的奇特之处,并通过人物奇特的举动写鲜明的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塑造典型形象。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善于捕捉自然事物最独特最精微的变化情态,予以生动的再现,对自然美的把握已到妙入微茫的地步。
简单运用:柳宗元山水游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其散文中最具艺术特色的作品,极富诗情画意,表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新鲜感受,丰富了描绘自然山水的艺术技巧,开拓了散文反映现实与人生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这种体裁在文学史上的独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