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ppt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课件(共72张PPT)

②
160°
170°
一架在北半 球飞行的飞机, 飞越晨昏线上 空时,当地为 8日19时。回 答8 ~ 9题。
③
④
8、在图示4个地区中,飞机飞越的是
B
A、① B、② C、③ D、④ 9、6小时后,该飞机到达西6区的芝加哥,芝加哥的区时是
A、8日14时
B、9日2时
D
C、9日20时
D、8日8时
图中的两条虚线,一条是晨昏线,另一条两侧 大部分地区日期不同;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读
结
黄赤交角 23026′
影响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随时间变化
四季
昼夜长短的变化
随空间变化
五带
日照图的解题技巧和步骤
1、确定半球或南北纬(极)和东西经 2、晨昏线的判读或画晨昏线与光线 3、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4、确定某地区时或地方时 5、确定日期或节气(季节) 6、确定昼夜长短 7、确定太阳出没时刻和物影 8、确定正午太阳高度或其分布规律 9、黄赤交角和五带
所求时间=已知时间+(-)时区数差
?18时时
?12时时
东西五五区区 东东八五区区
因因为为已已知知时时间间的的西东五八区区在在西东,,求求时时间间的的东东五五区区在在东西,, 所所以以用用““+-””
东五西区五时区间时间= 1=2时18时- (+(8 5–+ 55))==928时时
日出时间与日落时间的计算: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
所求时区位于已知时区的东侧,用“ + ”; 所求时区位于已知时区的西侧,用“ - ”。
(1)已知经度数推算时区:已知经度数÷15°,如果所 得余数小于7.5 °,相除所得数为时区数;如果所得余 数大于7.5 °,时区数所得整数+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课件(共55张PPT)

有太阳直 射现象
热带
终年炎热
23.5°S
南回归线
南 温 带 无太阳直射 无
极昼极夜现象
66.5°S 有极昼极夜现象
南极圈
南寒带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课堂测验
6. 画图及填空: (1)在图中绘出晨(昏)线,并 注明是晨线还是昏线。 (2)这一天太阳直射的纬度是 ______。 (3)图中A点的昼长是______ 小时,B点的季节是___季。 (4)用斜线绘出极夜的范围。 (5)图中C、D两点所在的平面叫_____面, 目前α角的度数 是______。
地方时的推算方法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 注:“东加西减”
例:甲地经度为136°E,乙地经度为 120°E。若乙地此时为11时,求甲地此时 的时间。
120°E
136°E
乙11时
甲
甲地时间=11+(16×4)=12︰04
课堂测验
. 如果A点的区时是某日12时,
B点的区时是( C ) A. 当日6时
归纳春 秋二分 正午太 阳高度 的纬度 变化规 律。
►春秋二分: 由赤道向南北 两侧降低
归纳夏至正 午太阳高度 的纬度变化 规律。
►夏至日: 由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 降低
归纳冬至正午 太阳高度的纬 度变化规律。
►冬至日: 由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 降低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空间分布:直射点的正午太阳 高度为90度,由太阳直射纬线 向南北递减。
0 30
A N
B
正视图
两分日
夏至日
冬至日
俯视图
时差 1、地方时
概念:因经度不同而异的时刻称 经度与地方时的对应关系:
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课件 (共52张PPT)

=
360° 23时56分4秒
360° 24时
=
15 ° 小时
=
1° 4分钟
全球相等,皆为15 °/每小时 极点为零
为什么极点的角速度为零呢?
N
因为地轴是不旋转的
极点在地轴上, 所以极点不自转
S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从赤道向两极减小
赤道最大,约1670千米/小时
南北纬 60° 处 , 为赤道的一半
极点为零
旋转半径小 线速度小
旋转半径大 线速度大
(三)地球的公转 1、公转围绕中心: 太阳 2、公转方向: 自西向东
1个恒星年,时间为365日6时9分10秒 3、公转周期:
1个回归年,时间为365日5时48分46秒
4、公转速度:
角速度:大约为1度/天 线速度:30千米/秒
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
远日点 7月初
• 结果为负数,说明未知地比已知地晚一天,把这个负数 加上24即得钟点数,但日期要减一天;
• 结果大于24,说明未知地比已知地早一天,用这个数减 去24即得钟点数,但日期要加一天。
区时的计算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 区差,当所求区时时区在已知区时时区东边时用 “+”,反之用“-”。
日期的计算:向东跨过日界限-1天,向西跨过日 界限+1天.与区时计算方法相反.
如果问起他们为什么要学习?为谁而学习?估计大多数学生都不知怎么回答,当你问一个高材生为什么让读书时,他也许会说为了不让别人看不起;当你问起一个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他
也许会说为了不被父母责骂,也有可能会说为了不让父母失望;当你问起一个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他有可能会说考得好可以得到父母的奖励……9、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不顺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共41张PPT)

南温带
南极圈 南寒带
有极昼极夜
楼间距问题
甲、乙两栋楼房位置,楼高h。据此回答:
如果南京和北京都有同样的上述两栋楼,按上述要求两栋楼之间 的距离南京为L1,北京为L2,则
A.L1=L2
C. L1>L2
B. L1<L2
D.缺少条件,不可确定
B
太阳能热水器问题
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至23°30′,则会引起的 现象是( ) A.北极圈范围增大,南极圈范围缩 B.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增大 C.北极圈出现的极昼天数增加 D.七月份南半球中低纬地区昼长与夜 长比值减小
相邻两时区之间相差整整1小时,均以时区的 中央经线为准。
区时的计算法则
(1) 时区差(或区时差)的计算 两地同在东(西)时区,时区号相减 (大减小) 两地分别在东、西时区,时区号相加。 (2) 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的时区差 (或区时差) 注意“∓号的选用”:东加西减,即所求 地在已知地东边用加,否则用减。
北回归线 赤道
复习提问:
1、地球自转方向,从北极看 逆 时针,从南极看 顺 时针; 23h 56m 4s 周期为 即一个恒星日。 2、地球公转周期为 365d 6h 9m 10s,即一个恒星年; 3、填图:
( )
( )
( )
(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交替
1、地球上为什么存在 昼夜半球? 2、为什么会有昼夜 交替现象?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
夏至 6月22日 直射最北界北回归 线 春分 3月21日 直射赤道
太阳
冬至 12月22日 直射最南界南回归线 秋分 9月23日 直射赤道
6.22.
23°26′N
0°
3.21.
9.23.
南极圈 南寒带
有极昼极夜
楼间距问题
甲、乙两栋楼房位置,楼高h。据此回答:
如果南京和北京都有同样的上述两栋楼,按上述要求两栋楼之间 的距离南京为L1,北京为L2,则
A.L1=L2
C. L1>L2
B. L1<L2
D.缺少条件,不可确定
B
太阳能热水器问题
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至23°30′,则会引起的 现象是( ) A.北极圈范围增大,南极圈范围缩 B.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增大 C.北极圈出现的极昼天数增加 D.七月份南半球中低纬地区昼长与夜 长比值减小
相邻两时区之间相差整整1小时,均以时区的 中央经线为准。
区时的计算法则
(1) 时区差(或区时差)的计算 两地同在东(西)时区,时区号相减 (大减小) 两地分别在东、西时区,时区号相加。 (2) 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的时区差 (或区时差) 注意“∓号的选用”:东加西减,即所求 地在已知地东边用加,否则用减。
北回归线 赤道
复习提问:
1、地球自转方向,从北极看 逆 时针,从南极看 顺 时针; 23h 56m 4s 周期为 即一个恒星日。 2、地球公转周期为 365d 6h 9m 10s,即一个恒星年; 3、填图:
( )
( )
( )
(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交替
1、地球上为什么存在 昼夜半球? 2、为什么会有昼夜 交替现象?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
夏至 6月22日 直射最北界北回归 线 春分 3月21日 直射赤道
太阳
冬至 12月22日 直射最南界南回归线 秋分 9月23日 直射赤道
6.22.
23°26′N
0°
3.21.
9.23.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优秀ppt课件

①平均:(1)角速度 59′/天, (2)线速度30千米/秒 (3)日地距离1.5亿km
②近日点:(1)角速度 61′/天天 (2)线速度30.3KM/S (3)日地距离1.47亿KM
③远日点:(1)角速度57′/天 (2)线速度29.3千米/秒 (3)日地距离1.52亿km
5.公转速度 近日点、远日点速度有什么特点?
夏至(6.22)
●
23 。26 ' N
●
春分
(3.21)
●秋分 (9.23)
春分 ●(3.21)
0。
●
冬至 (12.22)
23 。26 ' S
一回归年内,南北回归线上各有一次被阳光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任一纬线有两次被阳光直射, 直射日期有对称性(4、22与8、22;10、1与3、14)
注意区别夏至日与远日点、冬至日与近日点的位置关系 近日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1球.3的地运球动的优运秀动p(p共t课49件张PPT)
(3)圆柱投影图
A
B
D
20°W ?
?
C
E
? 20°W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1球.3的地运球动的优运秀动p(p共t课49件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1球.3的地运球动的优运秀动p(p共t课49件张PPT)
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60°
90°
30° 0°
30°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1球.3的地运球动的优运秀动p(p共t课49件张PPT)
60°
90°
低纬 、中纬、高纬的划分
N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1球.3的地运球动的优运秀动p(p共t课49件张PPT)
4.常见经纬网图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优秀课件(共91张PPT)

晨昏线的特点
(1)晨昏线是过球心 的大圆,平分地球 (2)晨昏线平面与太 阳光线垂直 (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4)移动方向:自东向西
理论上晨昏圈是一大圆,故它永远平分赤道。晨线与赤道交点 处的经线的地方时为6∶00,是当地的日出时间;昏线与赤道相 交处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为当地的日落时间。 昏线 晨线 18∶00 6∶00
★
S
同一恒星
★ ★
恒星日:以距离地球遥远的 同一恒星为参考点,时间 长度为23时56分4秒 太阳日:以太阳为参考点, 时间长度为24小时
P P
P
E1
E2
E3
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比较
我们计时都是以太阳日为一天 那么: 每天恒星是比太阳 提早4分钟还是推迟4分钟升起 ? 参照物 恒星日 太阳日 恒星 太阳 时间 23时56分4秒 24时 旋转角度 360º 360º 59´
道 北回归线
夏至日日照图
0° 23°26′ 46°52′ 90° 66°34′ 43°08′ 0°
太 阳 光
春、秋分日照图
太 阳 光
冬至日日照图
太
43°08′ 66°34′
0°
阳 光
90° 46°52′ 23°26′ 0°
在下图中: 1.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找出“近日点、远日点”位置,说出判断依据。
远日点
冬至日 12月22日 近日点
夏至日 6月22日
想一想
地球自转会造成哪些自然现象?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的形成
夜半球 昼半球
1、昼夜交替
原因:
地球本身不发光 地球是不透明体
太阳照射
昼夜现象 地球自转
昼夜交替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精品PPT课件

150
1670千米/小时
600 300 00
Hale Waihona Puke 小结:角速度:相同。均为15°/小时(除南北极点外)
线速度: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赤道最大,两极最小为0,
南北纬60°约为赤道的一半
15 15
15
15
同一纬度地区,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结论: 线速度的大小与纬度成
反 比,与海拔高度成 正 比。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 相等。
公转
太阳 自西 向东
恒星年
近日点大 远日点小
近日点快 远日点慢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地球公转示意图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多少?
一年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什么形状
近似正圆的椭圆形
近日点与远日点的时间
近日点 远日点
7月初 1月初
比较一下,近日点与远日点的公转速度有何不同?
远日点
7月初,公转速度慢
太阳
近日点
1月初,公转速度快
地球公转轨道近日点、远日点.wmv
想一想,北半球夏半年的日数是186天, 冬半年的日数是179天,造成这种日数差 异的原因是什么?
北极
南极
(一)地球的自转方向 •侧视:自西向东 •俯视:北极俯视--逆时针
南极俯视--顺时针
北“逆”南“顺”
(二)地球的自转周期 1.太阳日:以太阳为参考点 2.恒星日:以距离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考点
1670千米/小时
600 300 00
Hale Waihona Puke 小结:角速度:相同。均为15°/小时(除南北极点外)
线速度: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赤道最大,两极最小为0,
南北纬60°约为赤道的一半
15 15
15
15
同一纬度地区,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结论: 线速度的大小与纬度成
反 比,与海拔高度成 正 比。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 相等。
公转
太阳 自西 向东
恒星年
近日点大 远日点小
近日点快 远日点慢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地球公转示意图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多少?
一年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什么形状
近似正圆的椭圆形
近日点与远日点的时间
近日点 远日点
7月初 1月初
比较一下,近日点与远日点的公转速度有何不同?
远日点
7月初,公转速度慢
太阳
近日点
1月初,公转速度快
地球公转轨道近日点、远日点.wmv
想一想,北半球夏半年的日数是186天, 冬半年的日数是179天,造成这种日数差 异的原因是什么?
北极
南极
(一)地球的自转方向 •侧视:自西向东 •俯视:北极俯视--逆时针
南极俯视--顺时针
北“逆”南“顺”
(二)地球的自转周期 1.太阳日:以太阳为参考点 2.恒星日:以距离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考点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PPT课件.ppt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回归运动
夏至 北回归线 赤道 春分
秋分
次年春分
南回归线
冬至
2。昼夜长短的变化 (由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决定,直射点在南北哪个半球,
那个半球就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
(1)春分-秋分: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 短,纬度越高,昼越长。6月22日北半球各地是一年中昼
体验高考(全国文综)
读图,一艘由太平洋注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时, 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 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 据此判断下题:
75°
72°
69°
P
54°
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 ( C)
A. 22时 C. 20时
B. 14时 D. 16时
例:读“中心为北极的示意图”,阴影区为3月21日,非 阴影区为3月22日,ON的经线为:
( C)
A. 0° B. 180° C. 60°E D. 120°W
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回归运动
1、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回归运动 (1)自转与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即黄道面与赤道
面的夹角,为23°26′
黄赤交角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回归运动
昼夜 北半球昼 最长 北半球昼最短 昼夜 平分
长短 夜 最短
夜 最长
(1)已知两地经度,求地方时差:地方时差=经度距离×4分钟
(2)已知某地地方时,求另一地地方时: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地方时差(东加西减)
例:杭州市地方时为12时,和田与杭州市相差40度,在 杭州市的西侧,求和田的地方时。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规定每隔15度划分 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优质课件(共39张PPT)

规律:东早西晚,东边的地方时总比西边的地方时来得早。
时区和区时
• 分区计时制度把全球划分成24个150经度 宽的地区,叫做时区。
• 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统一使 用的标准时间,叫区时。
– 注意:日常生活中的时间一般都是区时。
• 区时特征:东早西晚。相邻两个时区间 的区时相差1小时。
时区的划分
四、地球公转和自转共同作用下的地理意义
春分日(3月21日)
夏至日 6月22日
太阳
冬至日 12月22日
秋分日(9月23日)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与当地地平面的夹角。
正午太阳高度的定义:太阳光线对地平面的夹角叫太阳高 度角,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出现在正午,叫正午太阳 高度角,简称正午太阳高度 H.
西时区
东时区
2
例1 知道北京时间和日期,推算悉尼 时间(东10区),伦敦时间,纽约
时间(西5区)? 例2 小王于5月1日9时从北京坐飞机 飞往纽约用了11个小时,到达时当地
时间为?
课外思考:
为什么会丢失一天
1519年麦哲伦船队向西作环球航行,于 1522年完成环球航行一周回到西班牙时, 当地的日历上是9月8日,而水手们每天记 录的航海日记上却是9月7日。怎么会丢失 一天呢?
春分日到秋分日(夏半年)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此时昼长夜短;
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秋分日到春分日(冬半年)则反之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北半球此时昼短夜长;且
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赤道一年四季昼夜等长 也就是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这个半球就昼长夜短。
3、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四季的划分
P点
昼 北极圈夜及内部
时区和区时
• 分区计时制度把全球划分成24个150经度 宽的地区,叫做时区。
• 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统一使 用的标准时间,叫区时。
– 注意:日常生活中的时间一般都是区时。
• 区时特征:东早西晚。相邻两个时区间 的区时相差1小时。
时区的划分
四、地球公转和自转共同作用下的地理意义
春分日(3月21日)
夏至日 6月22日
太阳
冬至日 12月22日
秋分日(9月23日)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与当地地平面的夹角。
正午太阳高度的定义:太阳光线对地平面的夹角叫太阳高 度角,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出现在正午,叫正午太阳 高度角,简称正午太阳高度 H.
西时区
东时区
2
例1 知道北京时间和日期,推算悉尼 时间(东10区),伦敦时间,纽约
时间(西5区)? 例2 小王于5月1日9时从北京坐飞机 飞往纽约用了11个小时,到达时当地
时间为?
课外思考:
为什么会丢失一天
1519年麦哲伦船队向西作环球航行,于 1522年完成环球航行一周回到西班牙时, 当地的日历上是9月8日,而水手们每天记 录的航海日记上却是9月7日。怎么会丢失 一天呢?
春分日到秋分日(夏半年)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此时昼长夜短;
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秋分日到春分日(冬半年)则反之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北半球此时昼短夜长;且
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赤道一年四季昼夜等长 也就是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这个半球就昼长夜短。
3、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四季的划分
P点
昼 北极圈夜及内部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课件

昼夜长短变化
要点一
总结词
由于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不同纬度地区的 昼夜长短会发生变化。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不同纬 度地区的昼夜长短会有所不同。在春分和秋分时,全球大 部分地区昼夜等长;而在夏至和冬至时,北半球和南半球 分别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某些地区会出现连续白昼或黑 夜的情况。昼夜长短的变化会影响到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 能量分布,进而影响气候和生态环境。
地球公转对地球的影响
四季变化
总结词
四季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过程中受到太阳直射点移动和日照 时间变化的影响,导致气候和环境的变化。
详细描述
地球公转时,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 的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不同 地区的日照时间会发生变化,导致气温的升降,从而形成四 季变化。
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 向东。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产生昼夜交替现象,不 同地区地方时不同。
地球公转
01
02
03
04
地球公转的概念:地球绕太阳 旋转一周的运动。
地球公转周期:地球公转一周 的时间为365.25天,即一年
。
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产生四 季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详细描述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导致了地震、火山、 台风等自然灾害的产生和分布。同时,地球 的板块运动也对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的产 生和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05
地球运动的应用
时区的划分与国际日期变更线
时区的划分
全球被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覆盖经 度15度,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优质课件(共52张PPT)

黄赤交角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0
23.5
0
0
0
23.5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春分\秋分
3月21日\9月23日前后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0
23.5
0
0
0
23.5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夏至
6 月22日前后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0
23.5
0
0
0
23.5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冬至
1 2月22日前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昼夜交替和时差
1.昼夜的成因 2.昼夜的界线:晨昏线 3.昼夜更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 4.昼夜更替的意义:
调节地表温度;形成时间差异。
我国外交部某官员从北京到美
国纽约参加一个国际会议,会议在当 地时间9月23日上午9点开始,飞机飞 行约为10小时,而这位官员乘坐北京 当地时间9月23日上午5点飞往纽约的 飞机,他是否能及时赶到会场?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的自转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轴 自西 向东
地球自转的周期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轴 自西 恒星日 向东
地球自转的速度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轴 自西 恒星日 15°/小时
自赤道向
向东
(两极点除外) 两极递减
地球的公转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②加减号的选用:如果所求地方时的地点在已知地点的 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点的西边用减号。即“东加西 减”。
③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0°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的经度 数相减;两地在0°经线的两侧,则两地的经度数相加。 即“同减异加”。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0
23.5
0
0
0
23.5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春分\秋分
3月21日\9月23日前后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0
23.5
0
0
0
23.5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夏至
6 月22日前后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0
23.5
0
0
0
23.5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冬至
1 2月22日前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昼夜交替和时差
1.昼夜的成因 2.昼夜的界线:晨昏线 3.昼夜更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 4.昼夜更替的意义:
调节地表温度;形成时间差异。
我国外交部某官员从北京到美
国纽约参加一个国际会议,会议在当 地时间9月23日上午9点开始,飞机飞 行约为10小时,而这位官员乘坐北京 当地时间9月23日上午5点飞往纽约的 飞机,他是否能及时赶到会场?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的自转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轴 自西 向东
地球自转的周期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轴 自西 恒星日 向东
地球自转的速度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轴 自西 恒星日 15°/小时
自赤道向
向东
(两极点除外) 两极递减
地球的公转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②加减号的选用:如果所求地方时的地点在已知地点的 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点的西边用减号。即“东加西 减”。
③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0°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的经度 数相减;两地在0°经线的两侧,则两地的经度数相加。 即“同减异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
;哪些岸受到的冲涮作用更弱,泥沙
THANK YOU
2019/8/26
S
S
O
A S
B
O
A S
B
(二)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 (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会向右偏转; 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会向左偏转;
赤道上,水平运动物体不偏转。
归纳:北右南左赤不偏。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例 、 如 图 : 哪 一 岸 受 到 水 的 冲 涮 丙作 用 更
C 冬至12月22日前后
D 春分3月21日前后
直射点位置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赤道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和问题:
图1
图2
1、在图1中画出黄赤交角,并用字母B表示。
2、在图2中用箭头画出地球公转、自转方向。
3、图1位于图2中的
位置(填序号)。
此时 太阳 直射的纬线为-------,地球绕日公转的轨
道位置 靠近------- (近日点或远日点)附近。
A:沼气 B:煤炭 C:石油 D:核 能
一、我国古书曾记载:“公元前28年三 月乙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 中央”。回答1-4题。 1、记载中所学的黑气是( )
A、耀斑 B、X涉嫌射线 C、紫外线 D、黑子 2、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 D、内部
3、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黑气区域是太阳表面的低温区域 B、黑气区域温度比周围高 C、黑色区域释放出大量的黑色气体 D、黑色区域含有大量的水汽和尘埃
复习巩固
1、太阳能量的来源 2、太阳大气分哪三层?
每层有哪些太阳活动
3、太阳活动的标志 4、太阳活动对地球有哪些影
响?
巩固练习 1、太阳大气的主要成分是: A:氢和氧 B:氢和氮 C:氢和氦 D:氧和氮 2、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 A:黑子和耀斑 B:耀斑和日珥 C:黑子和日珥 D:耀斑和太阳风 3、下列能源的形成,与太阳能无关 的是:
A
讨论
光照图中的晨线、昏线
S
1、判读方法:
沿地球自转方向
从夜进入昼为晨线
B
从昼进入夜为昏线
2、画法
晨昏线
垂直于太阳光线
并平分地球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晨线) 晨昏线 晨昏线
夜
昼
半
半
球
球
晨
昏
圈
太阳直射点
太阳直射点
晨
线
太阳直射点
太阳直射点
昏
太阳直射点
线
O
A N
B
O
A N
B
N
N
SUCCESS
1恒星日
3600
1太阳日
360059′
时间长度 23小时56分4秒 24小时
应用 科学研究计时 生产生活计时
探究2 地球自转的角速 度与线速度
思考: 归纳各地线速度和角速度随纬度变 化的一般规律?南北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 度是多少?
自转速度: 角速度:15°/每小时 (南北两极除外,处处相等) 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南北极为 0
昏线
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地球自转。
1、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D )
A.一个恒星日
B.24小时3
分56秒
C.23小时56分4秒
D.24小时
2、若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则会出现
(B )
A.地球上没有昼夜现象
B.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为一年
C. 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为半年
D.地球表面昼夜温差要比现在小
1、“坐地日行八万里”是指哪里的线速度? (赤道)
2、哪个纬度的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 (南北纬60°)
思考:与A地相比,D地随地球自转的速度 A.角速度小,线速度相等 √B.角速度相等,线速度
小 C.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小 D.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大
D
B A
C
地球自转规律
内容 概念 方向 周期
角速度 线速度
⑴ 北回归线 远日点
4、当地球运行到③点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或慢) 此后太阳直射点向-----(方向)移动
5、当地球公转速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时, 它刚好位于公转轨道上的:( ) A. ①--②之间 B. ②--③之间 C. ③--④之间 D. ④--①之间
6、当地球位于⑥位置时太阳直射的
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
3.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3º26´N
夏至
北回归线
0º 春分
赤道 秋分
23º26´S
南回归线 冬至
次年 春分
●回归年
地球公转示意图判读
D
A
C
B
图中A、B、C、D四点各代表了北半球哪四个节气?
北半球为例:
位置 节气
日期
A 夏至6月22日前后 B 秋分9月23日前后
4、产生这种现象可能产生的现象有 A耀斑频繁爆发B、两极同时出现极光 C、全球降水增多 D、地球磁场增强
•
第一课时
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地球运动的
一般特 点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 逆时针 从南极上空看 顺时针
探究1 地球自转的周 期
(运用图解法分析)
自转转过角度Βιβλιοθήκη 位置正处于图7中的段。
•
第三课时
在一天里面我们经历白天和夜晚, 那白天和夜晚的交替怎么产生的呢?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更替(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
晨 夜弧 昏
线
赤道 黑
白
夜
天
太 阳 昼弧 光
线
晨 昏 线 昼半球和夜半球
课内探究 昼夜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晨线 昼夜交替的原因是什么?
速度:近日点(较快30.3km/s) 远日点(较慢29.3km/s)
一、地球公转规律
内容 概念 方向 周期
公转
地球绕太阳的旋转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一个恒星年
线速度 角速度
(365日6时9分10秒)
7月初(远日点)最慢, 1月初(近日点)最快
二、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的概念 2.黄赤交角的大小 目前度数:23°26′
自转 地球绕地轴的旋转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一恒星日 (23小时56分4秒) 除两极点外,其余各地均相等
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地球自转的意义:形成昼夜更替
第二课时
地球的公转
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公转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
远日点(7月初) 近日点(1月初)
黄赤交角
小结
黄赤交角的特点:可概括为“一轴二 面三角度”和“三个基本不变”。“一轴” 指“地轴”;“二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 平面;“三角度”指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 的夹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 角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 90°。 “三个基本不变”:地轴的空 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 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地球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