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换流阀水冷系统全过程技术监督精益化管理实施细则
2024年换热容器监督检验细则
2024年换热容器监督检验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换热容器的安全使用,维护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确保换热容器的质量和性能符合相关标准,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新建、改造和使用的换热容器的监督检验工作。
第三条换热容器的监督检验应以安全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风险控制为重点的原则,综合运用技术监督、现场检验和记录资料等方法,确保换热容器的质量和性能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技术要求。
第四条换热容器监督检验的内容包括设计审查、制造过程监督、出厂检验、现场安装监督、定期检验和特种检验等环节。
第二章设计审查第五条换热容器的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技术要求,设计文件齐全、合理,满足安全、可靠、经济、节能、环保的要求。
第六条换热容器的设计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设计资质,设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负责对换热容器的设计进行审查。
第七条设计审查应重点检查换热容器的结构强度、焊接质量、材料选择、防腐保温、备品备件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第八条设计审查的结果应按规定格式进行记录,并及时向设计单位反馈意见和要求,确保设计符合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
第三章制造过程监督第九条换热容器的制造过程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制造单位应具备相应的生产能力和质量保证体系。
第十条制造单位应建立和实施相应的生产计划和组织管理制度,确保材料的采购、加工和装配等过程的质量控制。
第十一条制造单位应定期对设备进行自检,并记录检查结果。
关键工序和环节应安排专人进行检查和监督。
第十二条制造过程监督应检查制造单位的人员、工艺、设备、材料等方面,重点关注焊接质量、材料性能、工艺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等要求。
第十三条制造过程监督的结果应进行书面记录,并对不符合要求的事项提出整改要求,确保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
第四章出厂检验第十四条换热容器的出厂检验应按照国家标准和相关技术要求进行,制造单位按规定程序组织检验,并提供相应的检验报告和证书。
第十五条出厂检验应重点检查换热容器的质量、性能和安全性能等方面的指标,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技术要求。
52.输水系统全过程技术监督精益化管理实施细则
2
输水系统 沿线地质 条件
II
1.工程不利地段设计、专项论证情况。 2.不良地质洞段相关观测设计。 3.地质条件不佳地段,输水管道衬砌安全设计
规划可研 输水系统 阶段 3 进水口资 料收集 I 进水口的设计前,应充分收集地形、地质、地震、水文、泥 沙、气象、漂污、冰情、水电站运行及水库运用等基本资料
输水系统全过程技术监督精益化管理实施细则
输水系统全过程技术监督精益化管理实施细则(规划可研阶段)
技术监督 阶段 技术监督 专业 监督内容 序号 监督项目 关键项 权重 监督要点
1
隧洞地质 资料收集
I
1.掌握输水隧洞沿线的围岩特性和地质构造。 2.掌握沿洞线的水文和影响生态环境的地质情况。 3.掌握洞口洞脸周边坡的稳定情况。 4.掌握影响施工安全的地质现象,如岩溶、有害气体及放射 性等。 5.掌握地应力、地震、岩爆及高地温情况
5
输水系统 线路选择
II
6
调压室布 置
II
输水系统调压室的布置,应根据引水发电建筑物的布置和特 点,收集电站特性、机组特性、运行调度、地形、地质、环境 、气象和施工条件等方面的资料,经综合论证,做到因地制宜 、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术监督精益化管理实施细则
监督内容 监督依据 《水工隧洞设计规范》(DL/T5195-2007) 5.0.3 地质资料是水工隧洞设计的重要资料之一,也是施工运行的 重要资料,在开挖前的几个设计阶段,要逐步地详细掌握隧洞地区基 本地质情况。 1.隧洞沿线的围岩特性和地质构造。 2.沿洞线的水文地质情况。 3.洞口洞脸周边坡的稳定情况。 4.影响施工安全的地质现象(如岩溶、有害气体及放射性等)。 5.影响生态环境的地质情况(如坟墓、垃圾堆积物等)。 6.地应力、地震、岩爆情况。 7.高地温情况 监督要求 监督结果
40.SVC、SVG全过程技术监督精益化管理实施细则
记录可研阶段 是否开展技术经 济及环境因素综 合比较;设备容 量较大时是否采 用密封式水冷却 系统
规划可研
监督内容 技术监督 阶段 技术监督 专业 关键项 权重
序号
监督项目
监督要点
监督依据
监督要求
监督结果
电气设备 性能 规划可研
3
容量选择
III
1-3: 《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技术原则》(Q/GDW 212-2008) 5.1 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容性无功补偿的主要作用是补偿主 变压器无功损耗以及输电线路输送容量较大时电网的无功缺额。容性 无功补偿容量应按照主变压器容量的10%~20%配置,或经过计算后确 定。 6.1 220kV变电站的容性无功补偿以补偿主变压器无功损耗为主,适 当补偿部分线路及兼顾负荷侧的无功损耗。容性无功补偿容量应按下 列情况选取,并满足在主变压器最大负荷时,其高压侧功率因数不低 于0.95。 6.1.1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容性无功补偿装置应按主变压器容量 的15%~25%配置。 1.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容性无功补偿容量应按照主变 6.1.1.1 220kV枢纽站。 压器容量的10%~20%配置,或经过计算后确定。 6.1.1.2 中压侧或低压侧出线带有电力用户负荷的220kV变电站。 2.220kV 变电站的容性无功补偿容量按照主变压器容量的 6.1.1.3 变比为220/66(35)kV的双绕组变压器。 查阅可研报告 10%~25%配置或经计算后确定。 6.1.1.4 220kV高阻抗变压器。 、可研审查意见 3.35kV~110kV 变电站容性无功补偿装置的容量按主变压器 6.1.2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容性无功补偿装置应按主变压器容量 容量的15%~30%配置或经计算后确定,并满足主变最大负荷 的10%~15%配置。 时,其高压侧功率因数不低于0.95 6.1.2.1 低压侧出线不带电力用户负荷的220kV终端站。 6.1.2.2 统调发电厂并网点的220kV变电站。 6.1.2.3 220kV电压等级进出线以电缆为主的220kV变电站。 6.1.2.4 当6.1.1、6.1.2中的情况同时出现时,以6.1.1为准。 7.1 35~110kV变电站的容性无功补偿装置以补偿变压器无功损耗为 主,适当兼顾负荷侧的无功补偿。容性无功补偿容量应按下列情况选 取,并满足35kV~110kV主变压器最大负荷时,其高压侧功率因数不 低于0.95。 7.1.1 当35~110kV变电站内配置了滤波电容器时,按主变压器容量 的20%~30%配置。 7.1.2 当35~110kV变电站为电源接入点时,按主变压器容量的15% ~20%配置。 7.1.3 其它情况下,按主变压器容量的15%~30%配置
54.水工金属结构全过程技术监督精益化管理实施细则
水工金属结构全过程技术监督精益化管理实施细则水工金属结构全过程技术监督精益化管理实施细则(规划可研阶段)技术监督阶段监督内容技术监督专业序号监督项目关键项权重监督要点监督依据监督要求监督结果规划可研阶段金属1引水、尾水和泄水建筑物闸门和启闭设备的确定Ⅱ1.选定了闸门(阀)的结构型式、数量、孔口尺寸、设计水头等主要参数。
2.根据电站进(出)水口的污物情况,选定合适的拦污、清污方式;引水、尾水建筑物选定拦污栅结构型式、数量、孔口尺寸、设计水头等主要参数。
3.确定了闸门(阀)、启闭机的布置方案。
4.明确了闸门(阀)操作运行方式、充水平压方式、通气措施;制造、运输、安装、检修及存放条件;提出防止冰冻、淤堵、空蚀、磨损、振动等的措施。
5.选定了启闭机型式、容量、扬程、数量等主要参数,说明操作运行条件,提出启闭机的动力保证措施和安全保护措施。
选定启闭机检修场所的布置方案及主要设备的配置1-5:《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T 5020-2007)10.6.1 泄水建筑物的闸门(阀)及启闭设备1 选定闸门(阀)的结构型式、数量、孔口尺寸、设计水头等主要参数。
2 确定闸门(阀)、启闭机的布置方案。
3 说明闸门(阀)操作运行方式、充水平压方式、通气措施;制造、运输、安装、检修及存放条件;提出防止冰冻、淤堵、空蚀、磨损、振动等的措施。
4 选定启闭机型式、容量、扬程、数量等主要参数,说明操作运行条件,提出启闭机的动力保证措施和安全保护措施。
选定启闭机检修场所的布置方案及主要设备的配置。
10.6.2 引水建筑物的闸门(阀)及启闭设备1 选定闸门(阀)、拦污栅结构型式、数量、孔口尺寸、设计水头等主要参数。
2 确定闸门(阀)、拦污栅、启闭机的布置方案。
3 说明闸门操作运行方式、充水平压方式、通气措施;制造、运输、安装、检修及存放条件;提出防止冰冻、淤堵、磨损、振动等的措施;对电站进水口的污物情况作初步分析,并选定拦污、清污方式。
37.换流阀冷却系统全过程技术监督精益化管理实施细则
换流阀冷却系统全过程技术监督精益化管理实施细则换流阀水冷系统全过程技术监督精益化管理实施细则(规划可研阶段)技术监督阶段监督内容技术监督专业序号监督项目关键项权重监督要点监督依据监督要求监督结果规划可研热工1设备使用条件Ⅱ阀水冷系统设备使用条件、环境适用性(海拔、污秽、温度、抗震等)应满足要求《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冷却系统技术规范》(Q/GDW 527—2010)4.1 使用条件a)阀厅温度为+5℃~+60℃,相对湿度不大于60%(20±5℃时)。
b)阀冷设备室内部分环境温度为+5℃~+40℃,相对湿度不大于90%(20±5℃时)。
c)阀冷设备室外部分环境温度为-40℃~+45℃。
d)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米。
e)一般采用双路独立电源供电,电压变化不超过额定电压的±10%,频率变化不超过额定频率的±1%。
f)运行地点无导电或爆炸性尘埃,无腐蚀金属或破坏绝缘的气体或蒸汽。
g)阀冷却系统设备工作区应无剧烈的振动或冲击。
4.2 特殊使用条件凡不满足4.1要求的均视为特殊工作条件,技术要求由需方和供方商定查阅电网发展规划、污区分布图、可研报告、可研审查意见对应监督要点条目,记录相关参数的选择以及选择参数的依据2设备参数选择Ⅳ阀水冷系统设备系统参数应满足换流阀温度、压力、流量、冷却容量等参数要求《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冷却系统技术规范》(Q/GDW 527—2010)附录A.1 换流阀冷却系统设计报告附录A.2 水冷却系统选型参数及配置条件查阅可研报告、可研审查意见对应监督要点条目,记录相关参数的选择以及选择参数的依据(如计算书等)化学3水质要求合理性Ⅳ内冷水质满足换流阀要求,即内冷水为纯净水(可视需要按比例混合乙二醇作为防冻液),pH为6.5~8.5;内冷补充水电导率小于5.0μS/cm,内冷水电导率小于0.5μS/cm,去离子水电导率小于0.3μS/cm《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水冷却设备》(GB/T 30425-2013)6.1.2内冷却水的水质内冷水为纯净水,pH为6.5~8.5;内冷补充水电导率小于5.0μS/cm,内冷水电导率小于0.5μS/cm,去离子水电导率小于0.3μS/cm查阅可研报告、可研审查意见对应监督要点条目,记录拟用纯净水水质情况4Ⅲ采用外水冷方式的系统,外冷水补水水源应满足系统参数要求,需提供水源类型、水量、取水方案、水质报告《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水冷却设备》(GB/T 30425-2013)5.4外冷水:a)溶解性总固体:≤1000mg/L;b)pH值:6.5~8.5;c)硬度(以CaCO3计):≤450mg/L;d)氯化物:≤250mg/L;e)硫酸盐:≤250mg/L;f)细菌总数:≤80 CFU/mL。
14.变压器全过程技术监督精益化管理实施细则
查阅资料(可 对应监督要点 研报告、可研审 条目,记录设备 查意见、可研批 容量及台组数选 复) 择
1.《33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 》(Q/GDW 269-2006)4.2.8.1 结合潮流、调相调压及短路电流计算,确定变压 器的额定主抽头、阻抗、调压方式(有载或无励磁、调压范围、分接 头)等,说明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必要时对变压器第三绕组电压 等级及容量提出要求。 《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公司标准化建设成果(输变电工程通用设 计、通用设备)应用目录(2013年版)的通知》(国家电网基建〔 2013〕157号)第四部分 通用设备1.1.1、1.1.2。 2.《电力变压器选用导则》(GB/T 17468-2008)6.1 并联运行条 件:1)钟时序数要严格相等;2)电压和电压比要相同,允许偏差也 相同(尽量满足电压比在允许偏差范围内:±0.5%),调压范围与每 级电压要相同;3)短路阻抗相同,尽量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10%以 内,还应注意极限正分接位置短路阻抗与极限负分接位置短路阻抗要 分别相同;4)容量比在0.5-2之间;5)频率相同。 3.《33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 》(Q/GDW 269-2006)4.2.8.1 结合潮流、调相调压及短路电流计算,确定变压 器的额定主抽头、阻抗、调压方式(有载或无励磁、调压范围、分接 头)等,说明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必要时对变压器第三绕组电压 等级及容量提出要求
规划可研
电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备 性能
6
直流偏磁 耐受能力
Ⅳ
1.接地极50km内的500kV及以上单相自耦变压器,应在规划阶 段提出直流偏磁抑制需求,重点关注不同电压等级系统间的直 流分布。 2.对地中直流偏磁严重的区域,在变压器中性点应采用相同 的限流技术
循环水水冷器管理提升方案
循环水水冷器管理提升方案一、目的为系统改善水冷器循环水腐蚀问题,延长水冷器使用寿命,降低生产运行成本,提升装置运行可靠性和经济性,特制定循环水、水冷器管理提升方案。
二、背景介绍目前,公司共有水冷器377台,水冷器的腐蚀问题直接影响装置平稳、经济、长周期运行。
2023年与行业标杆单位对标发现,其水冷器平均使用寿命8年,公司目前水冷器平均使用寿命4年,主要原因有循环水腐蚀影响、更换策略影响、循环水、水冷器管理职责要求不完善等,目前我们的水冷器使用寿命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水冷器使用寿命受循环水腐蚀和结垢倾向、水冷器运行工况以及水冷器防腐措施等诸多因素综合影响。
为系统减缓水冷器腐蚀影响,需从循环水水质管理、水冷器运行管理、检修管理、更换策略、管理流程等方面开展攻关提升。
三、提升内容1、优化循环水水质管理,改善循环水的腐蚀和结垢问题(1)优化循环水化验监测项目和控制指标;(2)改进完善循环水杀菌、pH、缓蚀阻垢等加药控制措施;(3)完善循环水腐蚀速率、黏附速率等监测措施。
2、开展水冷器运行状态监控、优化水冷器运行工况(1)水冷器预膜管理;(2)完善开停工过程水冷器涂层防高温失效控制措施;(3)完善水冷器运行监测(流速、回水温度、介质侧温度等);(4)完善水冷器管束内漏查漏、监测机制。
3、建立水冷器管束ITPM,实现水冷器管束寿命最大化(1)推广水冷器管束实行阴极保护+涂料内防腐(碳钢材质)联合防腐防护模式;(2)推进水冷器全过程管理,建立新管束涂层防腐质量控制措施、水冷器管束检修期间(拆装、清洗)涂层保护措施;(3)建立水冷器分级管控指南,指导水冷器材质升级、更换、检测、报废管理。
四、提升路径为能够准确查找水冷器管束使用寿命短的根本原因,确保水冷器、循环水改进提升措施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循环水、水冷器腐蚀问题管理提升拟从全面分析自主改进与外部对标取长补短两方面相结合重点开展。
具体措施如下:第一步,设备管理部门组织收集、统计分析水冷器腐蚀问题现状,并分析其原因。
37.全站外绝缘全过程技术监督精益化管理实施细则
变电站、换流站全站外绝缘全过程技术监督精益化评价细则1.规划可研阶段序号监督项目关键项权重监督要点监督依据监督要求监督结果1.1电气设备性能1.1.1变电站/换流站选址IV新、改(扩)建输变电设备的外绝缘配置应以最新版污区分布图为基础,综合考虑附近的环境、气象、污秽发展和运行经验等因素确定。
线路设计时,交流c级以下污区外绝缘按c级配置;c、d级污区按照上限配置;e级污区可按照实际情况配置,并适当留有裕度。
变电站设计时,c级以下污区外绝缘按c级配置;c、d级污区可根据环境情况适当提高配置;e级污区可按照实际情况配置。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关于印发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的通知》(国家电网设备〔2018〕979号)7.1.1新、改(扩)建输变电设备的外绝缘配置应以最新版污区分布图为基础,综合考虑附近的环境、气象、污秽发展和运行经验等因素确定。
线路设计时,交流c级以下污区外绝缘按c级配置;c、d级污区按照上限配置;e级污区可按照实际情况配置,并适当留有裕度。
变电站设计时,c级以下污区外绝缘按c级配置;c、d级污区可根据环境情况适当提高配置;e级污区可按照实际情况配置。
查阅电网发展规划、污区分布图、可研报告、可研审查意见等资料对应监督要点条目,记录相关参数的选择以及选择参数的依据(如计算书等)12.工程设计阶段序号监督项目关键项权重监督要点监督依据监督要求监督结果2.1电气设备性能2.1.1污染源分布情况调研II1.掌握输电线路临近区域染源分布、变化、气候环境等情况。
2.特高压输电工程应开展现场污秽度收集或测试工作。
1-2.《国家电网公司运检部关于印发输变电设备防污闪技术措施补充规定的通知》(运检二〔2013〕146号)一、设计、建设阶段(一)基本原则1)掌握输变电设备邻近区域污染源分布、周边工业污染源变化、常年气候变化与潮湿天气分布规律和异常气候环境的影响。
2)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应开展现场污秽度测试工作,在现有污区分布图基础上,结合测试结果,确定污秽度水平及外绝缘配置。
水处理系统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范本
水处理系统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水处理系统质量控制,提高水处理效果和水质品质,确保水处理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制定本标准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施工、调试和日常运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第三条本规程中的术语、定义、符号与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一致。
第四条水处理系统质量控制应遵循科学性、准确性、先进性、经济性的原则,全面控制水处理系统质量。
第五条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是水处理系统质量控制的基础,应持续推进工艺和设备的改进和创新。
第六条监测和评估是水处理系统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应建立完善的监测和评估体系。
第七条管理和操作是水处理系统质量控制的保障,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和操作制度。
第八条水处理系统质量控制应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第九条设计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根据客户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第十条设计单位应了解水处理系统的基本情况,编制详细的设计任务书,并与客户进行充分沟通。
第十一条设计单位应充分考虑水处理系统的操作和维护要求,设计合理的设备布置和管道布置方案。
第十二条设计单位应根据水处理系统的水质特征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和设备,并制定详细的技术规格书。
第十三条设计单位应进行必要的模拟和试验,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不断改进和优化设计方案。
第十四条设计单位应根据设计方案编制完整的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设计图纸、设备清单等。
第十五条设计文件应经过审核和审查,确保设计方案的质量和合理性。
第三章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第十六条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和技术能力,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第十七条施工单位应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并报批相关部门。
第十八条施工单位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材料和设备,确保施工质量。
第十九条施工单位应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过程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2016年变电《安规》题库_判断
三、判断题共95题 (4.0分)1. 拉合断路器的操作可以不用操作票。
( ) (0.0分) 答案:错误2. 330kV圆弧形保护间隙整定值为1.0~l.lm。
( ) (0.0分) 答案:正确3. 分工作票由总工作票的工作负责人签发。
( ) (0.0分) 答案:错误4. 一个工作负责人不能同时执行多张工作票,工作票上所列的工作地点,以一个电气连接部分为限。
( ) (0.0分) 答案:正确5. 组合绝缘的水冲洗工具工频泄漏电流试验时间3min。
( ) (0.0分) 答案:错误6. 直流系统升降功率前应确认功率设定值不小于当前系统允许的最小功率,且不能超过当前系统允许的最大功率限制。
( ) (0.0分) 答案:正确7. 参与公司系统所承担电气工作的外单位或外来工作人员应熟悉本规程,经考试合格,并经设备运维管理单位认可,方可参加工作。
工作前,工程管理部门应告知现场电气设备接线情况、危险点和安全注意事项。
( ) (0.0分) 答案:错误8. 填用电力电缆第一种工作票的工作应经调控人员的许可。
若进入变、配电站、发电厂工作,都应经运维人员许可。
( ) (0.0分) 答案:正确9. 所有升降口、大小孔洞、楼梯和平台,应装设不低于1050mm高的栏杆和不低于85mm高的护板。
( ) (0.0分) 答案:错误10. 触电救护,救护者在救护过程中特别是在杆上或高处抢救伤者时,要注意自身和被救者不要触及附近带电体,防止再次触电。
( ) (0.0分) 答案:错误11. 在室外构架上工作,则应在工作地点邻近带电部分的横梁上,悬挂“禁止攀登,高压危险!”的标示牌。
( ) (0.0分) 答案:错误12. 运维人员实施不需高压设备停电或做安全措施的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项目时,可不使用工作票,但应以书面形式记录相应的操作和工作等内容。
( ) (0.0分) 答案:正确13. 判断伤员无意识,应立即用手指甲掐压人中穴、合谷穴约5s。
( ) (0.0分) 答案:正确14. 低压电气带电工作应戴绝缘手套、护目镜,并保持对地绝缘。
12.换流阀全过程技术监督精益化管理实施细则
余的直流控保系统(不经过火灾中央报警器),由直流控保系统执
统(不经过火灾中央报警器),由直流控保系统执行闭锁命令。
行闭锁命令。
1.1)换流阀宜为空气绝缘、水冷却户内式换流阀;2)阀的触发 1-7.《高压直流换流站设计技术规定》(DL/T 5223-2005)
方式可采用电触发方式或光触发方式;3)换流阀应设计为组件式,7.6.1 换流阀
1.规划可研阶段
换流阀全过程技术监督精益化管理实施细则
序号 监督项目 关键项权重
监督要点
监督依据
监督要求
监督结果
1.1 电气设备性能 换流阀本
1.1.1 体选型
1.1.2 阀厅布置 1.2.土建
1.2.1 阀厅结构
1-2.《高压直流换流站设计技术规定》(DL/T 5223-2005)
1.1)换流阀宜为空气绝缘、水冷却户内式换流阀;2)阀的触发 7.6.1 换流阀
中有火焰产生时,发出的明火或弧光能够至少被 2 个探测器检测
5.阀厅紫外(红外)探测系统的探头布置完全覆盖阀厅面积,阀层中有火焰产生时,
到。
发出的明火或弧光能够至少被 2 个探测器检测到。
5.极早期烟雾探测系统和紫外(红外)发出的跳闸信号直接送到冗
6.极早期烟雾探测系统和紫外(红外)发出的跳闸信号直接送到冗余的直流控保系
度。
7.换流阀宜采用悬吊式换流阀。
1-2.《高压直流换流站设计技术规定》(DL/T 5223-2005)
1.空气绝缘的晶闸管换流阀应采用户内布置。
7.3.4 阀厅布置
查阅可研报告、可
查询相关资料,记
Ⅲ
2.当采用单相双绕组换流变压器时,应采用二重阀或四重阀布置;1.空气绝缘的晶闸管换流阀应采用户内布置。
21.直流电源全过程技术监督精益化管理实施细则
直流电源全过程技术监督精益化管理实施细则直流电源全过程技术监督精益化管理实施细则(规划可研阶段)技术监督阶段监督内容技术监督专业序号监督项目关键项权重监督要点监督依据监督要求监督结果规划可研阶段电气设备性能1设备运行环境要求I1.直流电源类设备环境适用性(海拔、温度、抗震等)应满足运行现场的环境条件;2.设备安装及使用地点无影响设备安全的不良因素。
(1)《直流电源系统技术监督导则》(Q/GDW 11078-2013)5.1.2.3 直流电源类设备环境适用性(海拔、温度、抗震等)是否满足运行现场的环境条件;(2)国家电网公司《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技术标准》( Q/GDW11310—2014)4.1.4 安装使用地点无强烈振动和冲击,无强电磁干扰,外磁场感应强度不得超过0.5mT。
4.1.5 安装垂直倾斜度不超过5%。
4.1.6 使用地点不得有爆炸危险介质,周围介质不含有腐蚀金属和破坏绝缘的有害气体及导电介质。
参加可研报告审查会,查阅资料,包括工程可研报告、可研报告评审意见和可研批复文件等。
监督结果:记录工程可研报告、可研报告评审意见和批复文件直流电源类设备环境适用性是否满足要求。
规划可研阶段电气设备性能2蓄电池选型(含一体化电源)II1.采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2.铅酸蓄电池宜采用单体为2V的蓄电池,直流电源成套装置组柜安装的铅酸蓄电池也可采用6V或12V蓄电池。
(1)《直流电源系统通用技术规范》(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采购标准)2014年版2.2.2主要技术性能蓄电池型式: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
(2)《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044-2014)3.3.1 蓄电池型式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直流电源宜采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也可采用固定型排气式铅酸蓄电池;3.3.2 铅酸蓄电池应采用单体为2V的蓄电池,直流电源成套装置组柜安装的铅酸蓄电池宜采用单体为2V的蓄电池,也可采用6V或12V组合电池。
56.安全监测系统全过程技术监督精益化管理实施细则
查阅资料(可行性 研究阶段工程安全 对照监督要点条目,记 监测设计专题报 录大坝安全监测项目的 告,可研审查报告 分类及选择情况 、意见)
Hale Waihona Puke 3隧洞安全 监测项目 布置
III
1.洞内观测,包括流量、流速、空蚀、水面线、沿程和 《水工隧洞设计规范》(DL/T 5195) 局部水头损失、掺气量、围岩变形、围岩压力、外水压 16.1.2 隧洞的观测项目如下: 力、渗透压力、温度变化、支护结构的应力和应变等。 1 洞内观测,包括流量、流速、空蚀、水面线、沿程和局部水头损失、掺气量、围岩 2.洞外观测,包括洞口建筑物、地表及边坡的变化情 变形、围岩压力、外水压力、渗透压力、温度变化、支护结构的应力和应变等。 况,如沉陷、位移、震动、地下水位变化及渗漏情况等 2 洞外观测,包括洞口建筑物、地表及边坡的变化情况,如沉陷、位移、震动、地下 。 水位变化及渗漏情况等。
查阅资料(可行性 研究阶段工程安全 对照监督要点条目,记 监测设计专题报 录防渗面板的安全监测 告,可研审查报告 项目的布置情况 、意见)
8
监测仪器 和设备
IV
9
监测系统 环境要求
IV
10
自动化采 集项目和 测点的选 择
III
1.《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 5178-2016) 3.0.2 安全监测工作可分为五个阶段,各阶段的工作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可行性研究阶段。提出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监测仪器设备的数量;监测系统的工 程概算。对于高坝或者工程复杂的中、低坝,应提出监测系统设计专题报告。 2.《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 5259-2010) 1.监测仪器和设备种类选择应满足工程要求。 4.0.7 1 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提出安全监测的总体方案,包括监测仪器设备的数量,监 2.监测仪器和设备数量应满足工程要求 测系统的工程概算等,对于高坝或者监测系统复杂的中坝、低坝,应提出安全监测系统设计 专题报告。 3.水道系统和厂房相关规范未提出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监测仪器设备要求,建议参照《混凝土 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 5178-2016)、《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 5259-2010) 执行。 1.《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DL/T 5395-2007) 12.1.2 5 应排除或避免影响监测京都因素,监测仪器和导线应有必要的保护装置。应尽 可能保证观测作业有良好的交通及照明条件,保证恶劣气候条件下仍能进行必要项目的观 测,保证施工期和运行期正常观测。 12.1.3 1 应很好规划布置临时性和永久性观测站,避免施工破坏和干扰,尽量缩短管路 和电缆长度,必要时可设置专门的观测站和观测廊道,临时性监测设施宜与永久性监测设施 相结合。 2.《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 NB/T 35026-2014) 1.观测站布置应合理。 11.1.3监测项目与测点布设应具有如下工作条件: 1 应有良好的照明、交通、防潮、防 2.监测设施具有良好的交通、照明、防潮、防风、排水 寒等作业条件; 、保温及保安条件。 3.《水电站厂房设计规范》(NB/T 35011-2013) 3.仪器和电缆应有可靠的保护措施 10.1 一般规定4 监测设施应设置保护措施,并便于施工和维修。 4.《水工隧洞设计规范》(DL/T 5195) 16.1.4 观测仪器的布置宜结合水力学条件、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设计的目的等 确定。埋设的部位应便于检修和施工安装。观测仪器和电缆的埋设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避免遭受破坏,影响观测效果。 5.《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规范》(DL/T 5141-2001) 13.1.5 施工期和运行期应对原型观测设备采取保护措施。重要的原型观测设备损坏后, 应及时重设。应设置必要的交通道路、爬梯、平台、照明等,以保证原型观测工作的安全和 顺利进行。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技术规范》(DL/T 5211-2005) 5.1.5 新建工程的监测自动化系统应根据大坝监测系统总体设计,按下列原则选择实施 自动化监测的项目和内容: 1 为监视大坝安全运行而设置的监测项目; 2 需要进行高准确度、高频次监测而用人工观测难以胜任的监测项目; 3 监测点所在部位的环境条件不允许或不可能用人工方式进行观测的监测项目; 4 拟纳入自动化监测的项目已有成熟的、可供选用的监测仪器设备。 5.1.6 1 测点应反映大坝及其基础的工作性态,目的明确;2 测点选择宜相互呼应, 重点部位的监测值宜能相互校核,必要时可进行冗余设置; 初步确定纳入的自动化监测的项目和测点选择是否合理 5.1.7 已建工程的监测自动化系统应根据大坝运行情况,对已有监测系统进行综合评价 和更新改造,并在此基础上实施监测自动化改造。纳入监测自动化系统的项目应为监视大坝 安全所必需的项目。选择及监测仪器设备选用的原则: 1 测点应反映大坝及其基础的工作性态,目的明确; 2 测点选择宜相互呼应,重点部位的监测值宜能相互校核,必要时可进行冗余设置; 3 自动测量监测仪器设备在满足准确度要求的前提下,应力求结构简单、稳定可靠、 维护方便; 4 系统应选用稳定可靠的监测仪器,其品种、规格有条件时宜尽量统一,以降低系统 维护的复杂性。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技术规范》(DL/T 5211-2005) 5.3.3 监测自动化系统可按以下方式构建: 1 根据工程的规模和特点,监测自动化系统可由一个或多个基本采集系统组成; 数据采集装置、监测站、监测管理站、监测管理中心站 2 采集系统的数据采集装置分散设置在靠近监测仪器的监测站,其采集计算机设置在 布设应合理 监测管理站; 3 根据工程的规模和需要,监测自动化系统可设置一个监测管理中心站。监测管理中 心站可设置在监测现场,也可设置在远离现场的地区; 4 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系统的采集计算机及其相关外设可移至监测管理中心站;
组合电器全过程技术监督精益化管理实施细则
组合电器全过程技术监督精益化管理实施细则组合电器全过程技术监督精益化管理实施细则:1. 目标设定和规划:- 明确组合电器全过程技术监督的目标,包括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
- 制定精益化管理的规划,确定具体的实施步骤、时间安排和资源分配。
2. 流程分析和价值流图绘制:- 对组合电器生产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识别存在的问题和不必要的浪费。
- 通过价值流图的绘制,清晰地展示组合电器的整个生产流程,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产品检验等环节。
3. 问题识别和改进:- 利用流程分析结果和价值流图,识别存在的问题和浪费,如过多的等待时间、不必要的运输、产出不合格品等。
- 通过改进措施,如优化生产调度、设立检验标准、改进工艺流程等,解决问题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指标制定和监控:- 为组合电器全过程技术监督设定关键绩效指标,如生产周期、不合格品数量、客户满意度等。
- 建立监控机制,定期收集和分析数据,监测指标的实际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和改进。
5. 培训和激励:- 对组合电器生产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质量意识。
- 设立激励机制,对绩效突出的个人或团队进行奖励,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6. 持续改进:- 精益化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进行改进和优化。
- 定期组织评估和审查会议,监督精益化管理的实施情况,找出不足之处并制定改进措施。
7. 客户满意度调查:- 定期对组合电器的最终用户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他们对产品质量和服务的评价。
- 根据调查结果,及时改进产品和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和产品竞争力。
通过以上实施细则,组合电器全过程技术监督精益化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品质量,并降低生产成本。
这将对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开拓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接上文)8.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 建立并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组合电器全过程技术监督精益化管理的实施按照规范和要求进行。
3.电流互感器全过程技术监督精益化管理实施细则
土建接口要求。
用设计,第四部分 7 电流互感器。”
对应监督要点条
查阅设计说明,确
2.电子式互感器与其他一次设备组合安装时,不得改变其他一次 2.《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选择及计算规程》(DL/T 866-2015)中“13.2.8 电
目,记录设计说明
Ⅳ
定设备选型是否符
设备结构、性能以及互感器自身性能。
1.所选用电流互感器的动、热稳定性能应满足安装地点系统短路 1-7.《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关于印发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的通知》
容量的远期要求,一次绕组串联时也应满足安装地点系统短路容 (国家电网设备〔2018〕979 号)
量的要求。
11.1.1.5 所选用电流互感器的动、热稳定性能应满足安装地点系统短路容量的远
保护使用要求,如 的选择以及选择参
侧的电流互感器的相关特性宜一致,避免在遇到较大短路电流时因各侧电流互感
励磁特性)宜一致。
不满足,应查明原 数的依据
器的暂态特性不一致导致保护不正确动作。”
因
(2)《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Q/GDW 441-2010)中“5.13 电子互感
器(合并单元)c)母线差动保护、变压器差动保护、高抗差动保护用电子式电流
子式互感器可与其他一次设备组合安装。当与其他一次设备组合安装时,不得改变
和图纸中设备选型
合要求
3.震区宜采用抗地震性能较好的正立式电流互感器,系统短路电 其他一次设备结构、性能以及互感器自身性能。”
是否满足要求
流较大的区域宜采用抗冲击性能较好的倒立式电流互感器。
3.《变电站设备验收规范 第 6 部分 电流互感器》(Q/GDW 11651.6-2016) 附录 A 中表 A.1 电流互感器可研初设审查验收表。
45.调速器全过程技术监督精益化管理实施细则
调速器全过程技术监督精益化管理实施细则调速器全过程技术监督精益化管理实施细则(规划可研阶段)技术监督阶段监督内容技术监督专业序号监督项目关键项权重监督要点监督依据监督要求监督结果规划可研阶段水机1调速器要实现的技术性目标确定Ⅱ1.调研现状(包括设备厂家技术现状和运行维护单位的运行现状),确定调速器应实现的关键目标。
2.明确通用技术指标之外的特别需求1.《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水电厂重大反事故措施的通知》(国家电网基建[2015]60号)2.1.3.2加强并网发电机组涉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励磁系统及电力系统稳定器(PSS)和调速系统的运行管理,其性能、参数设置、设备投停等应满足接入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要求。
2.《水力发电厂机电设计规范》(DL/T 5186-2004)4.3.1调速系统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调节品质,并应满足机组在各种运行方式下稳定运行和电力系统对频率调节与功率调节的要求通过查阅可研报告和审查批复等资料,应按照实际与远景规划需求确定调速器要实现的目标对应监督要点条目,记录相关技术目标的选择以及依据2调速器技术方案的对比分析、核算、确定Ⅲ1.通过方案比选确定技术方案,深度满足可研要求。
2.升级改造工程调速器相关系统(如油压装置)等需要进行技术核算,提出技术要求1-2: 《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T 5020-2007)10. 2.1 经方案比较,选定水轮机(水泵水轮机)主要过流部件(如蜗壳、尾水管、水泵流道)的型式及控制尺寸,选定水轮机(水泵水轮机)附属设备(包括进水阀、调速器、油压装置等)的型式、规格及主要技术要求。
水轮机附属设备,如进水阀、调速器、油压装置等的型式、规格和主要技术要求应结合电站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选定通过查阅可研报告和审查批复等资料,应结合电站的特点和实际需要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调速器技术方案对应监督要点条目,记录技术方案的对比分析及核算情况3调保计算方法Ⅳ1.调节保证计算方法及结果应合理。
水工技术监督实施细则【范本模板】
水工技术监督实施细则1 总则1.1为加强*****水电站水工技术监控管理,确保电站大坝安全运行,根据相关办法,制定本细则.1。
2 本细则适用于*****水电站水电站。
1.3 水工技术监督管理的目的是:建立高效、通畅、快速反应的水工技术监控管理网络,确保国家、行业、集团公司及电站有关水工方面的技术法规的贯彻实施,确保电站有关水工技术监控管理指令畅通无阻,通过有效的手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尽快解决问题,确保大坝安全运行,最终保证电站及相关电网安全、可靠、经济、环保运行。
1。
4 水工技术监督管理工作应以质量为中心,依据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规程、制度,利用大坝监测、性态分析、模型试验、水情测报、优化调度等手段,建立全方位的技术监控管理体系.1.5 水工技术监督管理工作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关口前移、闭环控制”的原则,实行技术管理责任制,按照依法监督、分级管理、闭环控制、专业归口的原则,实施对大坝在设计、施工、运行、维修加固等全过程、全方位的技术监控管理.1.6水工技术监督管理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采用和推广成熟的、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技术监控管理的专业水平。
1.7 水工技术监督管理应贯彻执行集团公司“对标、对表、对照"的企业管理标准,实行全过程管理,推行标准化作业。
2 管理机构与职责大通河电站管理部建立副经理领导下的水工技术监督管理网络,由安生办、维护办负责开展本企业的水工技术监督管理工作。
其职责如下:2.1贯彻执行国家、行业、集团公司颁发的有关水工技术监督管理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等;2.2制定电站水工技术监督管理的实施细则、岗位职责、各项管理制度及技术措施等;2.3制定电站的水工技术监督规划、计划、措施以及考核办法,并组织实施;2。
4按期完成电站水工技术监督的各项报表,做好本企业年度水工技术监督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并及时上报;2。
5积极参加集团公司、分支机构、子公司和技术监控管理服务单位组织的水工技术监督网活动,同时积极组织电站水工技术监督网活动;2。
15.换流变压器全过程技术监督精益化管理实施细则
可研批复)
压侧是否设置总断
的需要,可采用多个换流器串联或并联的接线方式。
路器
1.《330 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Q/GDW 10269-2017)
1.根据分层分区电力平衡结果,结合系统潮流、工程供电范围内负
4.2.7 根据分层分区电力平衡结果,结合系统潮流、工程供电范围内负荷及负荷增长
应提出与换流变压器相关的直流偏磁电流参数:
Ⅳ
(1)用于设计的直流偏磁电流。
(2)用于噪声和损耗检验的直流偏磁电流。
《±800kV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成套设计规程》(DL/T 5426-2009)
7.2.11 持续直流偏磁电流
运行中由于交直流线路的稿合、换流阀触发角的不平衡、接地极电位的升高以及换流
查阅资料(可研报 对应监督要点条
变压器交流网侧存在 2 次谐波,导致换流变压器阀侧及交流网侧绕组的电流中产生直
告、可研审查意见、目,记录设备直流
流分量,使换流变压器产生直流偏磁现象,直流偏磁电流相对较小,一般不会对换流
可研批复)
偏磁电流参数
变压器的安全造成影响。应提供的参数包括:
(1)用于设计的直流偏磁电流。
(2)用于噪声和损耗检验的直流偏磁电流。
2
2.工程设计阶段
序号 监督项目 关键项权重
监督要点
监督依据
监督要求
监督结果
2.1 电气设备性能 2.1.1 使用条件
2.1.2
换流变压器 主要设计参
数
1.《变流变压器 第 2 部分:高压直流输电用换流变压器》(GB/T 18494.2-2007)
4 换流变应符合 GB 1094.1 中所规定的使用条件。
2.在高海拔环境下的外绝缘:按 GB1094.3 和本规范相应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换流阀水冷系统全过程技术监督精益化管理实施细则1.规划可研阶段序号监督项目关键项权重监督要点监督依据监督要求监督结果1.1热工1.1.1设备使用条件Ⅱ阀水冷系统设备使用条件、环境适用性(海拔、污秽、温度、抗震等)应满足要求。
《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冷却系统技术规范》(Q/GDW1527—2015)4.2.1使用条件内冷却循环系统使用条件如下:a)阀厅温度为+5℃~+50℃,相对湿度不大于60%(20±5℃时);b)室内环境温度为+5℃~+40℃,相对湿度不大于90%(20±5℃时);c)内冷却系统补充水水质应满足GB/T12145要求,电导率应小于10μS/cm,pH介于6.5~8.0之间。
4.3.1.1外水冷系统使用条件a)外水冷设备使用环境温度为-40℃~+45℃;b)喷淋水的补充水总硬度、浊度、碱度、pH值、菌群总数、色度、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消毒剂、铁、锰等含量应满足GB5749要求。
查阅电网发展规划、污区分布图、可研报告、可研审查意见对应监督要点条目,记录相关参数的选择以及选择参数的依据1.1.2设备参数选择Ⅳ阀水冷系统设备系统参数应满足换流阀温度、压力、流量、冷却容量等参数要求。
《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冷却系统技术规范》(Q/GDW1527—2015)附录D阀冷却系统设计报告及选型参数要求。
查阅可研报告、可研审查意见对应监督要点条目,记录相关参数的选择以及选择参数的依据(如计算书等)1序号监督项目关键项权重监督要点监督依据监督要求监督结果1.2化学1.2.1内、外冷水水质要求合理性Ⅳ内外冷水质满足换流阀要求,即内冷水为纯净水(可视需要按比例混合乙二醇作为防冻液),pH为6.5~8.5,电导率不大于0.5μS/cm(25℃),溶解氧不大于200μg/L,铝离子不大于2μg/L;外冷水pH为6.8~9.0,浊度不大于10NTU,硬度(以碳酸钙计)不大于200mg/L,化学耗氧量不大于100mg/L;去离子水电导率小于0.3μS/cm。
内冷补充水电导率不大于5.0μS/cm,pH值6.5~8.5。
《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水冷却设备》(GB/T30425-2013)6.1.2内冷却水的水质内冷水为纯净水,pH为6.5~8.5;内冷补充水电导率小于5.0μS/cm,内冷水电导率小于0.5μS/cm,去离子水电导率小于0.3μS/cm《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冷却水运行管理导则》(DL/T1716-2017)5.冷却水质量。
查阅可研报告、可研审查意见对应监督要点条目,记录拟用纯净水水质情况22.工程设计阶段序号监督项目关键项权重监督要点监督依据监督要求监督结果2.1热工2.1.1流量及压力保护设计Ⅲ1.主水流量保护投报警和跳闸。
2.若配置了阀塔分支流量保护,应投报警。
3.主循环泵在切换不成功时应能自动切回,整个过程的时间应小于流量低保护动作时间。
切换时间的选择应恰当,防止切换过程中出现低流量保护误动作闭锁直流。
1-2.《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防止直流换流站单、双极强迫停运二十一项反事故措施的通知》(国家电网生〔2011〕961号)3.2.2主水流量保护(1)主水流量保护投报警和跳闸。
(2)若配置了阀塔分支流量保护,应投报警。
3.《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防止直流换流站单、双极强迫停运二十一项反事故措施的通知》(国家电网生〔2011〕961号)11.1.1:主循环泵在切换不成功时应能自动切回,整个过程的时间应小于流量低保护动作时间。
切换时间的选择应恰当,防止切换过程中出现低流量保护误动作闭锁直流。
查阅技术规范、图纸对应监督要点条目,记录流量及压力保护是否满足要求2.1.2水位保护设计Ⅲ1.膨胀罐水位保护投报警和跳闸。
2.水位保护由膨胀罐(高位水箱)装设的两套电容式液位传感器和一套磁翻板式(或电容式)液位传感器采用“三取二”逻辑出口。
1-2.《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防止直流换流站单、双极强迫停运二十一项反事故措施的通知》(国家电网生〔2011〕961号)3.2.4.1膨胀罐水位保护投报警和跳闸。
8.1.5.3水位保护由膨胀罐(高位水箱)装设的两套电容式液位传感器和一套磁翻板式(或电容式)液位传感器采用“三取二”逻辑出口。
查阅资料(技术规范、图纸)对应监督要点条目,记录液位保护是否满足要求2.1.3微分泄漏保护设计Ⅲ1.微分泄漏保护投报警和跳闸,24小时泄漏保护仅投报警。
2.对于采取内冷水内外循环运行方式的系统,在内外循环方式切换时应退出泄漏保护,并设置适当延时,防止膨胀罐水位在内外循环切换时发生变化导致泄漏保护误动。
3.阀内冷水系统内外循环设计应结合地区特点,年最低温度高于0℃的地区,宜取消内循环运行方式。
1-4.《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防止直流换流站单、双极强迫停运二十一项反事故措施的通知》(国家电网生〔2011〕961号)3.2.3泄漏保护(1)微分泄漏保护投报警和跳闸,24小时泄漏保护仅投报警。
(2)对于采取内冷水内外循环运行方式的系统,在内外循环方式切换时应退出泄漏保护,并设置适当延时,防止膨胀罐水位在内外循环切换时发生变化导致泄漏查阅技术规范、图纸对应监督要点条目,记录微分泄露保护是否满足要求34序号监督项目关键项权重监督要点监督依据监督要求监督结果4.温度、传输功率变化及内外循环切换等引起的水位波动,防止水位正常变化导致保护误动。
5.微分泄漏保护采集装设在膨胀罐中的电容式液位传感器的液位,采样和计算周期不应大于2秒,当液位下降超过换流阀泄漏允许值时,延时闭锁直流并停运主泵。
6.在阀内冷水系统手动补水和排水期间,具备退出泄漏保护功能,防止保护误动。
保护误动。
(3)阀内冷水系统内外循环设计应结合地区特点,年最低温度高于0℃的地区,宜取消内循环运行方式。
(4)膨胀罐液位变化定值和延时设置应有足够裕度,能躲过最大温度、传输功率变化及内外循环切换等引起的水位波动,防止水位正常变化导致保护误动。
5.《换流阀冷却系统保护技术规范》(国家电网公司生输电(2009)2.3.5.1微分泄漏保护采集装设在膨胀罐中的两个电容式液位传感器的液位,采样和计算周期不应大于2秒,当液位下降超过换流阀泄漏允许值时,延时闭锁直流并停运主泵。
6.《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防止直流换流站单、双极强迫停运二十一项反事故措施的通知》(国家电网生〔2011〕961号)3.5.1在阀内冷水系统手动补水和排水期间,应退出泄漏保护,防止保护误动。
2.1.4主循环泵设计Ⅱ1.主泵供电电源开关应配置电流速断和反时限过负荷保护,其定值应躲过主泵的启动电流。
2.主泵电机可装设热敏电阻并构成过热监视,只报警。
3.主泵应装设轴封漏水检测装置,可向远方发送报警信号,提醒运行人员检查处理。
4.一台主泵故障时应切换到另一主泵且发出报警信号。
两台主泵都故障时不必直接闭锁直流,可由流量低保护闭锁直流。
1-4.《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冷却系统技术规范》(Q/GDW1527—2015)5.5.3.6主泵保护c)主泵供电电源开关应配置电流速断和反时限过负荷保护,其定值应躲过主泵的启动电流。
d)主泵电机可装设热敏电阻并构成过热监视,只报警。
e)主泵应装设轴封漏水检测装置,可向远方发送报警信号,提醒运行人员检查处理。
f)一台主泵故障时应切换到另一主泵且发出报警信号。
两台主泵都故障时不必直接闭锁直流,可由流量低保护闭锁直流。
查阅技术规范、图纸对应监督要点条目,记录主泵相关配置是否满足要求2.1.5控制系统电源设计Ⅲ1.两套保护装置的测量回路、运算部件、出口回路以及电源回路应完全独立,防止单套系统或元件故障导致系统保护误动。
2.内冷水保护装置及各传感器电源应由两套电源同时供电,任一电源失电不影响保护及传感器的稳定运行。
1.《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冷却系统技术规范》(Q/GDW 1527-2015)6.8防误动和防拒动措施b)两套保护装置的测量回路、运算部件、出口回路以及电源回路应完全独立,防止单套系统或元件故障导致系统保护误动。
查阅技术规范、图纸对应监督要点条目,记录阀冷控制电源是否满足要求序号监督项目关键项权重监督要点监督依据监督要求监督结果2.《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防止直流换流站单、双极强迫停运二十一项反事故措施的通知》(国家电网生〔2011〕961号)3.1.3内冷水保护装置及各传感器电源应由两套电源同时供电,任一电源失电不影响保护及传感器的稳定运行。
2.1.6功能设计Ⅳ1.作用于跳闸的内冷水传感器应按照三套独立冗余配置,每个系统的内冷水保护对传感器采集量按照“三取二”原则出口;当一套传感器故障时,出口采用“二取一”逻辑;当两套传感器故障时,出口采用“一取一”逻辑出口。
2.内冷水主泵电源馈线开关应专用,禁止连接其它负荷。
同一极(或阀组)相互备用的两台内冷水主泵电源应取自不同母线。
外水冷系统喷淋泵、冷却风扇的两路电源应取自不同母线,且相互独立,不应有共用元件。
禁止将外风冷系统的全部风扇电源设计在一条母线上。
3.内冷却系统应满足换流阀对水质、水压、流量及水温的要求。
冷却介质的出阀温度和进阀温度应根据阀冷却系统的现场运行环境温度及换流阀的要求温度进行确定,且应采取避免凝露的措施。
1-2.《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防止直流换流站单、双极强迫停运二十一项反事故措施的通知》(国家电网生〔2011〕961号)3.1.1作用于跳闸的内冷水传感器应按照三套独立冗余配置,每个系统的内冷水保护对传感器采集量按照“三取二”原则出口;当一套传感器故障时,出口采用“二取一”逻辑;当两套传感器故障时,出口采用“一取一”逻辑出口。
9.1.3内冷水主泵电源馈线开关应专用,禁止连接其它负荷。
同一极相互备用的两台内冷水泵电源应取自不同母线。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关于印发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的通知》(国家电网设备〔2018〕979号)8.1.1.9同一极(或阀组)相互备用的两台内冷水主泵电源应取自不同母线。
外水冷系统喷淋泵、冷却风扇的两路电源应取自不同母线,且相互独立,不应有共用元件。
禁止将外风冷系统的全部风扇电源设计在一条母线上。
3.《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冷却系统技术规范》(Q/GDW1527-2015)4.2.2冷却系统总体要求b)内冷却系统应满足换流阀对水质、水压、流量及水温的要求。
冷却介质的出阀温度和进阀温度应根据阀冷却系统的现场运行环境温度及换流阀的要求温度进行确定,且应采取避免凝露的措施。
查阅技术规范、图纸对应监督要点条目,记录功能设计情况是否满足2.1.7温度保护设计Ⅲ进水温度保护投报警和跳闸。
《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防止直流换流站单、双极强迫停运二十一项反事故措施的通知》(国家电网生〔2011〕961号)3.2.1温度保护(1)进水温度保护投报警和跳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