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十三章财政政策效力课件
合集下载
公共经济学课件-财政政策
![公共经济学课件-财政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ca337f80f46527d3250ce0d0.png)
2021-9-17
第九章 財政政策
29
三、兩度積極財政政策的比較
(二)措施相近
財政政策的作用工具無非是預算政策、支出政策、稅 收政策和公債政策,只不過以哪種政策工具為主,因 時制宜。
在預算政策上,兩度積極財政政策實行的都是赤字預 算政策。
在支出政策上,兩度積極財政政策都以加大公共投資 力度為主。
第一,在社會總需求持續小於總供給的情況下, 公共投資大幅度增加會直接提高總需求,緩解供 求矛盾。
第二,在中國的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業、交通和 城市基礎設施一直是阻礙經濟增長的瓶頸部門, 以這些部門作為公共投資的重點不僅能推動結構 調整,還為今後的經濟持續增長奠定了基礎。
公共投資具有很強的就業效應。 (1)直接就業 機會,(2)間接就業機會, (3)引致就業機會,
在稅收政策上,兩度積極財政政策都重在結構性減稅。
在公債政策上,兩度積極財政政策都以增發國債作為 籌措資金的重要管道。
2021-9-17
第九章 財政政策
30
積極財政政策為什麼不採取全面減稅措施?
在我國近年來的社會經濟背景下,減稅政策的目的很難實現
(1)居民收入水準在本來就不高的情況下沒有多大增長,邊際消費 傾向高的低收入者購買力不足;(2)對未來經濟運行的預期不佳, 加重了人們的預防心理;(3)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制度改革 的進程加快,人們對未來的消費支出預期上升,這也正是在居民收入 水準增速緩慢的情況下,居民儲蓄大增的原因之一。
(2)財政赤字標準 1998—2003年,財政赤字占GDP的比率(財政赤 字比率)是改革開放以來最高的時期,其中的任 何一年的財政赤字比率都大大高於1980—1997年 間的任何一年。
2021-9-17
财政政策(PPT 8页)
![财政政策(PPT 8页)](https://img.taocdn.com/s3/m/9311b0ab5a8102d277a22f0a.png)
–大选、战争时期不能增税减支
• (二)时滞的影响(Time Lag):使政策收到相反 效果
–1、认识时滞 –2、行动时滞 –3、影响时滞
• (三)利益集团阻挠:来自于挤效应 • (四)居民预期
–如果他预期持续萧条,则刺激消费的政策无效
• 2、政府转移支付: – 萧条→失业人数↑→符合领取救济标准的人数 ↑→TR↑→DPI↑→C↑→AD↑
• 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 萧条,农产品价格↓→政府收购→农场主收入↑→C、I↑ • 繁荣,农产品价格↑→政府抛售→农产品价格↓避免经济过热 • 案例:(美国)牛奶和牛奶制品行业很大,而且在经济上和政治 上十分重要。政府要制定牛奶的健康标准,并对牛奶及奶制品的 生产和销售过程进行必要的干预。农业部的商品信贷公司是法律 规定的购买多余奶制品以保持政府控制的保护价格(价格下限) 的单位,它堆积了大量的黄油、奶酪以及无脂干牛奶----大约是 每年消费量的10%。目前的价格下限是每磅13美分。
– (1)具体操作:造成财政赤字后,政府委派财政部发行公债,卖给 中央银行;央行支付货币给财政部,财政部用货币进行各项支出, 刺激经济;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公债,调节经济。
– (2)在美国的演绎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udget Surplus
• 1、含义:在潜在GDP(GDP*)基础上产生的BS,记为BS* • 2、公式:
财政政策(PPT 8页)
公债
• 1、运作:政府向本国居民、企业、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 债权人——公众;债务人——政府
• 2、分类:按偿还期限划分 –(1)短期公债:3个月、6个月、1年 –(2)中期公债:1~5年 –(3)长期公债:5年以上,40年,永久
• 3、公债哲学:公债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公债哲学 –(1)自己欠自己的债,不构成债务负担。 –(2)政府政权稳定,所以债务偿还有保证。 –(3)债务用于发展经济,使政府有能力偿还债务。
• (二)时滞的影响(Time Lag):使政策收到相反 效果
–1、认识时滞 –2、行动时滞 –3、影响时滞
• (三)利益集团阻挠:来自于挤效应 • (四)居民预期
–如果他预期持续萧条,则刺激消费的政策无效
• 2、政府转移支付: – 萧条→失业人数↑→符合领取救济标准的人数 ↑→TR↑→DPI↑→C↑→AD↑
• 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 萧条,农产品价格↓→政府收购→农场主收入↑→C、I↑ • 繁荣,农产品价格↑→政府抛售→农产品价格↓避免经济过热 • 案例:(美国)牛奶和牛奶制品行业很大,而且在经济上和政治 上十分重要。政府要制定牛奶的健康标准,并对牛奶及奶制品的 生产和销售过程进行必要的干预。农业部的商品信贷公司是法律 规定的购买多余奶制品以保持政府控制的保护价格(价格下限) 的单位,它堆积了大量的黄油、奶酪以及无脂干牛奶----大约是 每年消费量的10%。目前的价格下限是每磅13美分。
– (1)具体操作:造成财政赤字后,政府委派财政部发行公债,卖给 中央银行;央行支付货币给财政部,财政部用货币进行各项支出, 刺激经济;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公债,调节经济。
– (2)在美国的演绎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udget Surplus
• 1、含义:在潜在GDP(GDP*)基础上产生的BS,记为BS* • 2、公式:
财政政策(PPT 8页)
公债
• 1、运作:政府向本国居民、企业、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 债权人——公众;债务人——政府
• 2、分类:按偿还期限划分 –(1)短期公债:3个月、6个月、1年 –(2)中期公债:1~5年 –(3)长期公债:5年以上,40年,永久
• 3、公债哲学:公债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公债哲学 –(1)自己欠自己的债,不构成债务负担。 –(2)政府政权稳定,所以债务偿还有保证。 –(3)债务用于发展经济,使政府有能力偿还债务。
第十三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ppt
![第十三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ppt](https://img.taocdn.com/s3/m/965c138b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c5.png)
第一节 财政政策
2、直接性与间接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一般不是直接去从事某种经 济活动,而主要是通过诸如预算的制定和调整,财政支出 规模、方向和结构的安排,税种、税率的确定,以及财政 转移支付、国债等间接性手段来影响经济,并实现宏观调 控的目的。 但有些财政政策工具也具有直接性,如财政投资,从项目 的选取到资金的拨付,一般都是由政策主体直接负责。 财政政策是以间接性为主、直接性为辅的宏观经济调控手 段。
第一节 财政政策
3、中性财政政策
中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 影响保持中性,既不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产生紧缩效 应。按照这一政策财政支出根据收入多少来安排,既 不允许大量的盈余,也不允许大量的赤字,也就是说 不干预市场的政策。
中性的财政政策是20 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前普遍采 用的政策原则。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使用中性的财政 政策是比较少见的。在经济萧条时,如果坚持财政的 年度预算平衡,为了减少赤字,只有减少政府支出或 提高税率,其结果是加深衰退;在经济过热、出现通 货膨胀时,为了减少盈余,只有增加政府支出,其结 果反而会加剧通货膨胀。
第一节 财政政策
2、财政政策协调功能的特征 ⑴ 多维性,财政政策所要调节的对象以及实现的目标不是单一
财政预算对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等政策目标均能发挥 重要作用。
第一节 财政政策
三、财政政策的类型 (一)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功
能,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 中性财政政策 1、扩张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收支规模的变动来刺 激和增加社会总需求的财政政策。 在存在社会总需求不足时,借助于扩张性财政政策 扩大社会总需求,使社会总供求之间的矛盾得以 缓解;扩张性财政政策也被称为赤字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 ppt课件
![财政政策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5516b8c76c66137ef061920.png)
(二)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 的不同功能,把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政策、紧 缩性政策和中性政策。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某些能够根据经济 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策,它无需 借助外力就可直接产生调控效果。
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税收的自动稳定性。 第二,政府支出的自动稳定性。
按照汉森的财政理论,汲水政策是对付经济 波动的财政政策,是经济萧条时靠付出一定 数额的公共投资使政府有意识地从当时经济状态的 反方向调节景气变动幅度的财政政策,以达 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
(二)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 方面的不同功能,把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 政策、紧缩性政策和中性政策。
• 财政政策目标,就是财政政策所要实现的期望值。
• 基本财政政策是一个在较长时期内发挥作用的财 政政策,也称其为长期性财政政策。
• 一般性财政政策(或曰中短期财政政策)则是在 一个特定时期内发挥作用的政策。
•
我国财政政策的目标
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以及财政的基本特 点,我国财政政策的目标,可以归结为几个方面:
• 财政政策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 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
二、财政政策的功能
导向功能 协调功能 控制功能 稳定功能
1、导向功能
财政政策的导向功能是通过调整物质利益对个人和企业 的经济行为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发挥引导作用。
它的导向功能主要表现在: 第一,配合国民经济总体政策和各部门、各行业政策,
案例:罗斯福“新政”——于危难 之中挽救美国的财政政策
• 1929年10月24日,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黑色的 星期四”。在此之前的1929年夏天,美国还是一 片歌舞升平,人们见面时不谈别的,只谈股票, 直至9月份,美国财政部长还信誓旦旦地向公众保 证:“这一繁荣的景象还将继续下去”。但是, 10月24日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崩溃了,股票一夜 之间从顶巅跌入深渊,价格下跌之快,连股票行 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趟。股票市场的大崩溃导 致了持续四年的经济大萧条,从此,美国经济陷 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淖,失业人数由不足150万猛升 到1700万以上,整体经济水平倒退至1913年。农 产品价值降到最低点,农民将牛奶倒入大海,把 粮食、棉花当众焚毁的现象屡见不鲜。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某些能够根据经济 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策,它无需 借助外力就可直接产生调控效果。
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税收的自动稳定性。 第二,政府支出的自动稳定性。
按照汉森的财政理论,汲水政策是对付经济 波动的财政政策,是经济萧条时靠付出一定 数额的公共投资使政府有意识地从当时经济状态的 反方向调节景气变动幅度的财政政策,以达 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
(二)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 方面的不同功能,把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 政策、紧缩性政策和中性政策。
• 财政政策目标,就是财政政策所要实现的期望值。
• 基本财政政策是一个在较长时期内发挥作用的财 政政策,也称其为长期性财政政策。
• 一般性财政政策(或曰中短期财政政策)则是在 一个特定时期内发挥作用的政策。
•
我国财政政策的目标
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以及财政的基本特 点,我国财政政策的目标,可以归结为几个方面:
• 财政政策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 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
二、财政政策的功能
导向功能 协调功能 控制功能 稳定功能
1、导向功能
财政政策的导向功能是通过调整物质利益对个人和企业 的经济行为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发挥引导作用。
它的导向功能主要表现在: 第一,配合国民经济总体政策和各部门、各行业政策,
案例:罗斯福“新政”——于危难 之中挽救美国的财政政策
• 1929年10月24日,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黑色的 星期四”。在此之前的1929年夏天,美国还是一 片歌舞升平,人们见面时不谈别的,只谈股票, 直至9月份,美国财政部长还信誓旦旦地向公众保 证:“这一繁荣的景象还将继续下去”。但是, 10月24日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崩溃了,股票一夜 之间从顶巅跌入深渊,价格下跌之快,连股票行 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趟。股票市场的大崩溃导 致了持续四年的经济大萧条,从此,美国经济陷 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淖,失业人数由不足150万猛升 到1700万以上,整体经济水平倒退至1913年。农 产品价值降到最低点,农民将牛奶倒入大海,把 粮食、棉花当众焚毁的现象屡见不鲜。
发展经济学第十三章
![发展经济学第十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4c4cbdd2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c1.png)
添加标题
发展中国家的税制改革
添加标题
一、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一般原理
经济是税收的源泉,而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理论上,如果不考虑税收使用只考虑税收汲取,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若考虑其使用,税收又会促进经济增长。因此,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双向的。 宏观税负理论、税收弹性理论和平衡预算理论是阐述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重要理论。 通过征税可影响纳税人的消费、储蓄和投资行为,使其作出效用最大化的理性选择,进而影响资源配置。
发展中国家税收结构的特点
添加标题
含社会保障缴款的国家税收结构中,商品劳务税、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缴款三足鼎立之势明显。三项合计超过80%,分别为32%、31%、21%、其他类似。
添加标题
不含社会保障缴款的发展中国家税收结构呈现以商品劳务税和所得税为主的双主体特征。两者比重接近,合计超过80%。之后是国际贸易税、财产税和其他税。
01
02
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途径
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 规范工资制度 加强税收调节 通过转移性支出,改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三、稳定经济和发展的职能
稳定经济的职能 在市场经济中,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物价水平、平衡国际收支是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的三个方面。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须即时变动财政收入政策(如积极的、消极的、稳健的和扩张的财政政策)以减缓经济的波动。
在发展中国家,可能最不重要的是财产税。在发展中国家中提高财产和土地税率的潜力很大。而且从征税效率角度来说,财产和土地容易估算,征税比较容易。但实际操作中存在许多困难,主要是财产所有者的强大政治经济势力,可以阻止财产税率的提高,或者采取各种手段逃税。
心怀梦想路致远方
(3)改善税务管理
发展中国家的税制改革
添加标题
一、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一般原理
经济是税收的源泉,而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理论上,如果不考虑税收使用只考虑税收汲取,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若考虑其使用,税收又会促进经济增长。因此,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双向的。 宏观税负理论、税收弹性理论和平衡预算理论是阐述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重要理论。 通过征税可影响纳税人的消费、储蓄和投资行为,使其作出效用最大化的理性选择,进而影响资源配置。
发展中国家税收结构的特点
添加标题
含社会保障缴款的国家税收结构中,商品劳务税、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缴款三足鼎立之势明显。三项合计超过80%,分别为32%、31%、21%、其他类似。
添加标题
不含社会保障缴款的发展中国家税收结构呈现以商品劳务税和所得税为主的双主体特征。两者比重接近,合计超过80%。之后是国际贸易税、财产税和其他税。
01
02
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途径
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 规范工资制度 加强税收调节 通过转移性支出,改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三、稳定经济和发展的职能
稳定经济的职能 在市场经济中,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物价水平、平衡国际收支是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的三个方面。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须即时变动财政收入政策(如积极的、消极的、稳健的和扩张的财政政策)以减缓经济的波动。
在发展中国家,可能最不重要的是财产税。在发展中国家中提高财产和土地税率的潜力很大。而且从征税效率角度来说,财产和土地容易估算,征税比较容易。但实际操作中存在许多困难,主要是财产所有者的强大政治经济势力,可以阻止财产税率的提高,或者采取各种手段逃税。
心怀梦想路致远方
(3)改善税务管理
财政政策的效果PPT课件
![财政政策的效果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87f3cdb87c24028905fc3d9.png)
23
第23页/共55页
货币政策效果
y = hr +m
k
k
r
IS
LM 1
%
LM 2
hr / k
y1
y2
y3 y
∆m / k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效果
24
第24页/共55页
货币政策效果与IS曲线斜率
LM 形状不变: IS 陡峭,收入变化小,为y2 - y1。 图示
IS 陡峭,投资利率系数小。投资对于利
价格低,且不再降。政府通过向社会公众借钱增 加支出,导致私人投资等量减少,挤出效应完
图示
全。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效果
33
第33页/共55页
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r%
r2 r1
LM1 LM 2
IS 2 IS1
r0
y1 y2
y
BACK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效果
34
第34页/共55页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货币政策的效果
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效果
18
第18页/共55页
凯恩斯陷阱中的财政政策
LM 曲线越平坦,IS
越 陡峭,则财政政策的效果
r
% IS1 IS 2
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
r0
LM
政府增加支出和减少税
收的政策非常有效。 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
y1 y2
y
凯恩斯陷阱中的财政政策
出售公债,向私人部门借
钱。此时私人部门资金充
第二节足财,政不政会策的使效利果率 上 升 , 不 产
19
第19页/共55页
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LM r IS1 IS 2
第十三章 国民政府抗战时期的财政 《中国财政史》PPT 课件
![第十三章 国民政府抗战时期的财政 《中国财政史》PPT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03f8e17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ed.png)
表13-2 国民政府抗战时期军费支出情况 单位:百万元
年度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国库总支出 2 091 1 169 2 797 5 288 10 003 24 511 58 816
171 689 1 215 089
军费 1 388 689 1 601 3 912 6 617 15 216 42 939 131 080 1 060 737
一、战时财政支出的二重性
国民政府抗战时期财政支出因受战时军事需要和后方建设需要的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并且扩张的速度也较快(见表 13-1)。从性质上看,国民政府抗战时期的财政支出具有两个 二重性:既有抗日的一面,又有反共反人民的一面;既有军事财 政的一面,又有经济建设的一面。
二、战时财政支出的内容
二、盐税
1.战时“食重于税” 的盐务政策 中国的产盐区分布虽然广阔,但主要产盐区主要集中在长芦、两淮、山东、两浙、松江、福建等
沿海一带 加上战时海运中断,交通阻隔,盐运困难,因而不仅盐税收入大为减少,而且带来了严重的军需
民食危机,见表13-4。
表13-4 抗战初期盐税实收情况 单位:百万元
年度
1945年1月,行政院为“预备复员准备,配合战后政策”,决议切实 调整税制,简化机构,决定取消盐专卖,恢复征税。
恢复征税后,《盐专卖条约》仍暂予保留,即盐的产制、收储、运输、 销售等仍然由政府按专卖时的规定予以管制。
4.随盐附征
盐税正税外,抗战时期还有许多中央和地方财政随盐附征的附税、 各项基金以及地方征收的各种苛杂。
1 9 3 8 年 又 提 出 凡 每 种 货 品 一 次 应 收 税 款 在 国 币 1 元 以 下 者 , 免 征 转口税。1940年1月1日和1941年5月1日连续两次扩大免税范 围。。
马工程教材《公共财政概论》PPT-第十三章 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
![马工程教材《公共财政概论》PPT-第十三章 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b73680e614791711cd791711.png)
-1 540.4
-0.6
1995
581.5
1.0
2008
1 262.3
0.4
1996
529.6
0.7
2009
7 781.6
2.2
1997
582.5
0.7
2010
6 772.7
1.6
1998
922.2
1.1
2011
5 373.4
1.1
1999
1 743.6
1.9
2012
8 699.5
1.6
2000
2 491.3
根据是否将债务收支作为正常的财政收支,可以 有两种计算财政赤字(或结余)的口径:
2.软赤字(结余)= 正常收入-(正常支出+债务 利息支出)
不把年度债务收支计入正常财政收支范围,在此 前提下,收支相抵形成的差额,叫做财政软赤字, 但在这种计算方法下,债务利息的支付是列入经常 支出的。
第一节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
为了应对窘境,近年来,欧盟各国都推出了多副“猛药” ,削减政府赤字,取得了很大成效。
第一节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
三、财政赤字的国际比较与中国的动态
(一)财政赤字的国际比较
受金融海啸影响,美国2009财政年度的赤字额达到惊 人的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10%,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 束以来最高纪录。
为了在保增长、保就业的同时,平息外界对高赤字的 担忧,奥巴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开源节流”举措,使 得联邦赤字连续七年下降。
(二)中国财政赤字的动态
表13-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赤字的情况
年份
赤字额/亿元
赤字率/%
年份
赤字额/亿元
赤字率/%
财政金融第十三章.pptx
![财政金融第十三章.pptx](https://img.taocdn.com/s3/m/e1468d68d5bbfd0a7856732e.png)
• 西方国家的财政政策大体经历了前期古典 财政政策、后期古典财政政策和现代财政 政策三个阶段。
2、财政政策的类型
• 财政政策,按照不同 的标准,可以进行不 同的分类。其主要分 类如下:
– )按财政活动的性质不同,财政政策可分为税收政策、 支出政策、预算政策、国有资产管理政策、国债政策、 投资政策、财政补贴政策等。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 是指在经济运行中根据 对经济情况的判断而作 出调整收支抉择的政策。 它是政府有意识干预经 济运行的行为。
按财政政策的长短期目标的不同,
• 可分为长期财政政策、 中期财政政策和短期 财政政策。
长期财政政策
• 是指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服务的 财政政策。它具有长期稳定的特点。 短期财政政策是指在特定时期或特定 范围内采取的应急政策。它属于战术 性政策。中期财政政策是介于长期和 短期间为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目标服务 而采取的政策。
二、财政政策的构成要素
• 财政政策是由哪些要素 构成的呢?一般说来, 财政政策的构成要素包 括财政政策主体,财政 政策目标和财政政策工 具。
1、财政政策主体
• 政策主体是指政策的制定者和执 行者。财政政策的主体是中央政 府和地方各级政府。也就是说中 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是财政政 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这样,各 级政府的行为与偏好,对于财政 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就起着决定性 作用。
平衡财政政策
• 是指运用财政收支活动 使收支平衡。从而对社 会总需求既不产生扩张 效应,也不产生收缩效 应。有人称之为中性效 应,故也称为中性财政 政策或中性政策。
按财政政策对经济周期的调节机制不同,
• 可分为自动稳定政策 和相机抉择稳定政策。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 是指在经济运行中能自动地趋向于抵销总需求变化的政策。它对总需 求的调节是自动的,不需要人们预先作出判断和抉择,从而减轻经济 活动,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所以,西方学者认为它是经济运行中的 “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其自动稳定机制主要是:第 一,税收特别是累进税制。所得税的稳定机制是起征点越低,稳定程 度越高;边际税率越高,累进程度越大,稳定程度也越大;第二,转 移支付制度,一般来说,取得转移支付的规定条件越低,转移支付水 平越高,稳定程度越高。
2、财政政策的类型
• 财政政策,按照不同 的标准,可以进行不 同的分类。其主要分 类如下:
– )按财政活动的性质不同,财政政策可分为税收政策、 支出政策、预算政策、国有资产管理政策、国债政策、 投资政策、财政补贴政策等。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 是指在经济运行中根据 对经济情况的判断而作 出调整收支抉择的政策。 它是政府有意识干预经 济运行的行为。
按财政政策的长短期目标的不同,
• 可分为长期财政政策、 中期财政政策和短期 财政政策。
长期财政政策
• 是指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服务的 财政政策。它具有长期稳定的特点。 短期财政政策是指在特定时期或特定 范围内采取的应急政策。它属于战术 性政策。中期财政政策是介于长期和 短期间为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目标服务 而采取的政策。
二、财政政策的构成要素
• 财政政策是由哪些要素 构成的呢?一般说来, 财政政策的构成要素包 括财政政策主体,财政 政策目标和财政政策工 具。
1、财政政策主体
• 政策主体是指政策的制定者和执 行者。财政政策的主体是中央政 府和地方各级政府。也就是说中 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是财政政 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这样,各 级政府的行为与偏好,对于财政 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就起着决定性 作用。
平衡财政政策
• 是指运用财政收支活动 使收支平衡。从而对社 会总需求既不产生扩张 效应,也不产生收缩效 应。有人称之为中性效 应,故也称为中性财政 政策或中性政策。
按财政政策对经济周期的调节机制不同,
• 可分为自动稳定政策 和相机抉择稳定政策。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 是指在经济运行中能自动地趋向于抵销总需求变化的政策。它对总需 求的调节是自动的,不需要人们预先作出判断和抉择,从而减轻经济 活动,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所以,西方学者认为它是经济运行中的 “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其自动稳定机制主要是:第 一,税收特别是累进税制。所得税的稳定机制是起征点越低,稳定程 度越高;边际税率越高,累进程度越大,稳定程度也越大;第二,转 移支付制度,一般来说,取得转移支付的规定条件越低,转移支付水 平越高,稳定程度越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函数,即为(Y-T)的函数,而I为利率的函数,G、EX均为外 生变量。 • 这样,上式可以写成: • Y=C(Y-T)+I(R)+G+EX-IM(Y-T) •
13第十三章财政政策效力
开放条件下的乘数
• 开放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创造乘数的方法是: • Y=C+I+G+EX-IM,国民收入等式; • C=a+c(Y-T),消费函数; • T=tY,税收函数;
• 这不仅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也会妨碍整体经济发展。
13第十三章财政政策效力
间接效应
• (1)国际贸易 • 发展中国家从中获得的
对发展中国家提 供了经济发展过
巨大利益是不能被忽视 的,这种利益的取得虽 然不是单方面的,但是
程不可缺少的资 本品、原材料、 特种劳务等物质
和“自给自足”发展战 略相比,必然加快了发 展进程和提高了发展质 量。
化); • 一类为国际贸易政策引致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作用(引致的变
化)。
13第十三章财政政策效力
自主的变化
• 贸易提高了国内工人、农民、技术人员、企业家的各种能力,导 致生产技术与资本积累方式的各种改进。
• 虽然这些变化具有渐进式特点,但是这些变化的最终结果是: (1)把原先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推,(2)产品的成本比较、 贸易数量、贸易结构均会发生有利的变化。
13第十三章财政政策效力
对外贸易的性质
• (2)出口虽然有利于GNP的提高,但是国民经济过度依赖出口 产生对外依赖的脆弱性,国际经济的波动可能会给国内经济带来 较大的影响。
• (3)进口虽然降低GNP创造,但是如果进口的是关键的资本品, 国内短缺的资源(技术,人才等等),这类进口则应该视为GNP 的扩大因素。
13第十三章财政政策效力
对外贸易的性质
• (4)国内如果出现供小于求的暂时现象,及时的进口扩大有时 可以缓解经济社会中存在的物价上升的压力。
• (5)对外贸易规模很大时,国内货币政策调整变得尤为困难, 独立的货币政策往往难于实现。
13第十三章财政政策效力
对外贸易的性质
• 国际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变化的作用可以划分为两类: • 一类是国际贸易自行产生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作用(自主的变
13第十三章财政政策效力
引致的变化
• 引致的变化源于国家贸易政策的调整,这种政策通常对发展进程 产生有利的或者不利的影响。
• 例如,强调进口替代与强调出口替代的贸易政策对经济发展速度、 质量显然有非常不同的影响效果。
13第十三章财政政策效力
引致的变化
• 如果政府仅仅因为看到国际贸易过程可能产生的诸如收益不平等、 劳动分工不合理等问题,而忽略国际贸易的各种间接效应,从而 采取保护主义政策,则可能是危险的。
• (2)外汇必须是在国外能够得到补偿的债权(主要指外币有价 债权,如外国政府公债、外国公司债券、股票等等);
• (3)外汇必须是能够兑换为其他支付手段的外币资产(主要指 外币支付凭证,如票据、银行存款、邮政储蓄等等)。
13第十三章财政政策效力
国际收支 (Balance of Payments)
• 国际间的外汇支付,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经济、政治与文 化等等各种对外交往而发生的、必须立即结清的、来自其他国家 的货币收入总额与付给其他国家的货币支出总额的对比。
13第十三章财政政策效力
国际汇兑 (Foreign Exchange)
• 简称为外汇,是一国持有的外国货币和以外国货币表 示的用以“进行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 辨别外汇可以有三个标准: • (1)外汇必须是以外币表示的国外资产(主要指外国货币,包
括钞票、铸币等等);
13第十三章财政政策效力
国际汇兑
第十三章 开放条件下的财政政策
开放经济体系 汇率概念 国际收支与BP曲线 IS-LM-BP模型
13第十三章财政政策效力
1.开放经济体系
• 在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中,开放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等于总需 求)可以表示为:
• Y=C+I+G+EX-IM • 在该方程中,EX为出口、IM为进口,C、IM均为可支配收入的
13第十三章财政பைடு நூலகம்策效力
间接效应
• (3)国际贸易 • 尽管国际资本投资偏好
也是国际资本流 动的媒介物。发
不一定与发展中国家的 经济发展要求相一致, 但是有外资进入,总比
展中国家通过国 际贸易扩大,国
没有外资进入的情况要 好许多。
际资本进入规模
也会扩大。
13第十三章财政政策效力
间接效应
• (4)国际贸易还对 • 因为垄断造成经济的无 发展中国家营造健康 效率,而自由贸易是反 的竞争环境,有效反 垄断的最有力的武器。 对垄断活动作出贡献。 •
手段。
13第十三章财政政策效力
间接效应
• (2)对发展中国家来 • 穆乐讲过:“在目前人类 说,比物质进口更重 进步的较低状态,使人们 要的是技术、技巧、 与陌生人接触,使与自己 管理才能的进口,它 不熟悉的思想和行动模式 们从中获益匪浅。这 进行接触,其价值怎么评 就是说,国际贸易起 价也不过高……这样的交 到传播技术知识、传 往始终是---特别是在目前 播思想观念,吸收技 这个时代----社会进步的 能、技巧、管理才能 主要源泉之一。” 的作用。
对外贸易的性质
• 据此人们很容易提出扩大出口,压缩进口对经济增长有益,至少 为发展中国家产品提供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也保障了发展中国家 的就业增长。
• 但是,结合实际的有关分析结果表明,进出口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均是双重的:
• (1)乘数由原理表明,任何扩大出口,减少进口的力量都会使 GNP扩大。这样看来,即使仅仅从增加就业角度考虑,扩大出口 就是有益的。
13第十三章财政政策效力
结论
• 哈伯勒指出: • “…..每个人进行贸易比不进行贸易将变得更好。每个国家进行
自由贸易是最好的。” • “从经济发展角度看,近似于自由贸易(即只作较小的非本质的
修正和偏离)是最好的政策。”
13第十三章财政政策效力
2.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 外汇
• 国际收支 • 汇率
• 汇率形成
13第十三章财政政策效力
开放条件下的乘数
• G=G0,政府开支; • I=I0,私人投资; • EX=EX0,出口; • IM=m+n(Y-T),进口函数。 • 代入国民收入等式,求出乘数为: • α=1/[1-b(1-t)+n] • 说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创造乘数进一步变小。
13第十三章财政政策效力
13第十三章财政政策效力
开放条件下的乘数
• 开放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创造乘数的方法是: • Y=C+I+G+EX-IM,国民收入等式; • C=a+c(Y-T),消费函数; • T=tY,税收函数;
• 这不仅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也会妨碍整体经济发展。
13第十三章财政政策效力
间接效应
• (1)国际贸易 • 发展中国家从中获得的
对发展中国家提 供了经济发展过
巨大利益是不能被忽视 的,这种利益的取得虽 然不是单方面的,但是
程不可缺少的资 本品、原材料、 特种劳务等物质
和“自给自足”发展战 略相比,必然加快了发 展进程和提高了发展质 量。
化); • 一类为国际贸易政策引致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作用(引致的变
化)。
13第十三章财政政策效力
自主的变化
• 贸易提高了国内工人、农民、技术人员、企业家的各种能力,导 致生产技术与资本积累方式的各种改进。
• 虽然这些变化具有渐进式特点,但是这些变化的最终结果是: (1)把原先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推,(2)产品的成本比较、 贸易数量、贸易结构均会发生有利的变化。
13第十三章财政政策效力
对外贸易的性质
• (2)出口虽然有利于GNP的提高,但是国民经济过度依赖出口 产生对外依赖的脆弱性,国际经济的波动可能会给国内经济带来 较大的影响。
• (3)进口虽然降低GNP创造,但是如果进口的是关键的资本品, 国内短缺的资源(技术,人才等等),这类进口则应该视为GNP 的扩大因素。
13第十三章财政政策效力
对外贸易的性质
• (4)国内如果出现供小于求的暂时现象,及时的进口扩大有时 可以缓解经济社会中存在的物价上升的压力。
• (5)对外贸易规模很大时,国内货币政策调整变得尤为困难, 独立的货币政策往往难于实现。
13第十三章财政政策效力
对外贸易的性质
• 国际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变化的作用可以划分为两类: • 一类是国际贸易自行产生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作用(自主的变
13第十三章财政政策效力
引致的变化
• 引致的变化源于国家贸易政策的调整,这种政策通常对发展进程 产生有利的或者不利的影响。
• 例如,强调进口替代与强调出口替代的贸易政策对经济发展速度、 质量显然有非常不同的影响效果。
13第十三章财政政策效力
引致的变化
• 如果政府仅仅因为看到国际贸易过程可能产生的诸如收益不平等、 劳动分工不合理等问题,而忽略国际贸易的各种间接效应,从而 采取保护主义政策,则可能是危险的。
• (2)外汇必须是在国外能够得到补偿的债权(主要指外币有价 债权,如外国政府公债、外国公司债券、股票等等);
• (3)外汇必须是能够兑换为其他支付手段的外币资产(主要指 外币支付凭证,如票据、银行存款、邮政储蓄等等)。
13第十三章财政政策效力
国际收支 (Balance of Payments)
• 国际间的外汇支付,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经济、政治与文 化等等各种对外交往而发生的、必须立即结清的、来自其他国家 的货币收入总额与付给其他国家的货币支出总额的对比。
13第十三章财政政策效力
国际汇兑 (Foreign Exchange)
• 简称为外汇,是一国持有的外国货币和以外国货币表 示的用以“进行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 辨别外汇可以有三个标准: • (1)外汇必须是以外币表示的国外资产(主要指外国货币,包
括钞票、铸币等等);
13第十三章财政政策效力
国际汇兑
第十三章 开放条件下的财政政策
开放经济体系 汇率概念 国际收支与BP曲线 IS-LM-BP模型
13第十三章财政政策效力
1.开放经济体系
• 在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中,开放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等于总需 求)可以表示为:
• Y=C+I+G+EX-IM • 在该方程中,EX为出口、IM为进口,C、IM均为可支配收入的
13第十三章财政பைடு நூலகம்策效力
间接效应
• (3)国际贸易 • 尽管国际资本投资偏好
也是国际资本流 动的媒介物。发
不一定与发展中国家的 经济发展要求相一致, 但是有外资进入,总比
展中国家通过国 际贸易扩大,国
没有外资进入的情况要 好许多。
际资本进入规模
也会扩大。
13第十三章财政政策效力
间接效应
• (4)国际贸易还对 • 因为垄断造成经济的无 发展中国家营造健康 效率,而自由贸易是反 的竞争环境,有效反 垄断的最有力的武器。 对垄断活动作出贡献。 •
手段。
13第十三章财政政策效力
间接效应
• (2)对发展中国家来 • 穆乐讲过:“在目前人类 说,比物质进口更重 进步的较低状态,使人们 要的是技术、技巧、 与陌生人接触,使与自己 管理才能的进口,它 不熟悉的思想和行动模式 们从中获益匪浅。这 进行接触,其价值怎么评 就是说,国际贸易起 价也不过高……这样的交 到传播技术知识、传 往始终是---特别是在目前 播思想观念,吸收技 这个时代----社会进步的 能、技巧、管理才能 主要源泉之一。” 的作用。
对外贸易的性质
• 据此人们很容易提出扩大出口,压缩进口对经济增长有益,至少 为发展中国家产品提供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也保障了发展中国家 的就业增长。
• 但是,结合实际的有关分析结果表明,进出口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均是双重的:
• (1)乘数由原理表明,任何扩大出口,减少进口的力量都会使 GNP扩大。这样看来,即使仅仅从增加就业角度考虑,扩大出口 就是有益的。
13第十三章财政政策效力
结论
• 哈伯勒指出: • “…..每个人进行贸易比不进行贸易将变得更好。每个国家进行
自由贸易是最好的。” • “从经济发展角度看,近似于自由贸易(即只作较小的非本质的
修正和偏离)是最好的政策。”
13第十三章财政政策效力
2.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 外汇
• 国际收支 • 汇率
• 汇率形成
13第十三章财政政策效力
开放条件下的乘数
• G=G0,政府开支; • I=I0,私人投资; • EX=EX0,出口; • IM=m+n(Y-T),进口函数。 • 代入国民收入等式,求出乘数为: • α=1/[1-b(1-t)+n] • 说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创造乘数进一步变小。
13第十三章财政政策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