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_电化学测量概述

合集下载

电化学测量

电化学测量

电化学测量1、恒电位法2、稳态极化曲线3、线性电位扫描4、交流阻抗法5、电化学工作站6、支持电解质7、暂态电极过程8、电位阶跃法9、双脉冲电流法10、控制电流法11、辅助电极12、电化学稳态13、液接界电位(势)14、三电极体系15、参比电极16、溶液的欧姆压降1.恒电位法利用恒电位仪,控制研究电极相对参比电极的电位按照人们预想的规律变化,不受电极系统的影响,同时测量相应电流变化的方法。

2、稳态极化曲线当电极过程的基本过程,如双电层充电、电荷转移、扩散和传质达到稳定状态时,测量的极化曲线。

3.线性电位扫描控制电极电位以恒定的速度变化,同时测定通过电极的电流。

4、交流阻抗法以小振幅正弦波为干扰信号,电极系统的响应近似为线性,测量了电极系统在宽频率范围内的阻抗谱,研究了电极系统的方法。

也称为电化学阻抗谱。

5.电化学工作站由计算机控制的电化学测试仪通常称为电化学工作站。

使试验智能化,可存储大量数据,自动化的方式操作数据,将数据以更加方便的方式展示。

6、支持电解质也称为惰性电解液,是添加到被测电解液中的高浓度电解液。

其目的是消除电迁移,减少分散层的影响,提高导电性。

7.瞬态电极过程组成电极过程的各基本步骤如电化学过程、传质过程、双电层过程均处于暂态,即都可能随时间发生变化。

8、电位阶跃法在一定电位下,突然向电极施加一个小的电位阶跃后,记录电流随时间的响应曲线,从而找到电极参数并研究电极过程。

9.双脉冲电流法对电极施加一个较大电流脉冲i1,持续时间很短,用这个脉冲对双层充电,紧接着施加第二个较小电流脉冲i2,持续时间较长。

同时记录电位随时间的变化。

10、控制电流法使用恒电位仪,根据预期规律控制研究电极的电流变化,该规律不受电极系统的影响,同时测量相应的电位变化。

11、辅助电极:也叫对电极,它用来通过电流以实现研究电极的极化。

12.电化学稳态: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电化学系统的参数(如电流、电位、浓度分布等)变化不大,可视为不变。

电化学简介(1)

电化学简介(1)
提供人造生态环境,载人航 天及潜艇等的重要生命保障 系统
16
载人飞船用电解制氧装置
膜电解制氧系统可以 为载人飞船及未来空间 站提供生命保障。
17
应用示例4 神经电极
宇航员、飞行员、特种兵训练时的实时生理监测
人工耳蜗:帮助聋哑人获得听力
置入式神经电极:治疗神经性创伤,如:脑瘫、老年痴呆、帕金森症; 为植入生物体内装置提供长期的电源支撑
插电式电动汽车;
日本把发展电动汽车作为“低碳革命”的核心内容,并计划到2020年普 及以电动汽车为主体的“下一代汽车”达到1350万辆; 德国政府也于2009年8月发布了以纯电动车和插电式电动车为重点的《 国家电动汽车发展计划》; 我国政府将发展电动车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予以支持:
按目前发展趋势,我国2020年的汽车保有量有可能超过美国,车用燃油消费 量将超过3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发展电动汽车是我国降低石油依赖、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措施。
为什么要研究电化学?
电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边沿科学,横跨纯自然科学(理学)和应用自 然科学(工程、技术), 能与多学科交叉:
电分析化学 生物电化学
分析化学
有机化学
催化化学 固体物理
有机电化学

材料电化学


电化学催化





能源电化学
固态电化学

………
……..
固态电化学:研究对象主要是固体离子导体以及离子和电子的混合导体 生物电化学:应用电化学及实验方法研究生物现象的边缘分支学科
限定用途的commuter EV 高性能HEV
1 1/2倍 民间主导
高端电池 (2015年)
普通commuter EV、燃料电池车 Plug-in电动汽车

关于高中化学《电化学》的教案

关于高中化学《电化学》的教案

关于高中化学《电化学》的教案第一章:电化学概述1.1 电化学基本概念1.1.1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1.2 电极与电极反应1.1.3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1.2 电化学基本原理1.2.1 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平衡1.2.2 电化学平衡及其移动1.2.3 电化学系列和电极电势1.3 电化学应用领域简介1.3.1 电镀与腐蚀1.3.2 电池与燃料电池1.3.3 电解水与水的净化第二章:电镀与腐蚀2.1 电镀原理及过程2.1.1 电镀的基本概念2.1.2 电镀池的结构与组成2.1.3 电镀过程及条件控制2.2 电镀的应用实例2.2.1 金属制品的电镀2.2.2 塑料制品的电镀2.2.3 电镀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2.3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2.3.1 腐蚀的基本类型2.3.2 电化学腐蚀的原理2.3.3 金属的腐蚀防护方法第三章:电池与燃料电池3.1 电池的基本概念与分类3.1.1 电池的定义与组成3.1.2 电池的分类及特点3.1.3 电池的性能评价3.2 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3.2.1 一次电池3.2.2 二次电池3.2.3 燃料电池3.3 电池的应用及发展趋势3.3.1 电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3.2 电池在工业领域的应用3.3.3 电池技术的发展趋势第四章:电解水与水的净化4.1 电解水的原理与过程4.1.1 电解水的反应方程式4.1.2 电解水的实验操作4.1.3 电解水的影响因素4.2 水的净化方法及其原理4.2.1 沉淀法4.2.2 过滤法4.2.3 吸附法4.2.4 膜分离法4.3 电解水与水的净化的应用实例4.3.1 家庭用水净化4.3.2 工业用水净化4.3.3 电解水在农业灌溉中的应用第五章:电化学分析方法5.1 电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5.1.1 电位分析法5.1.2 电流分析法5.1.3 电化学发光分析法5.2 电化学分析仪器的构造与使用5.2.1 电位滴定仪5.2.2 离子选择性电极5.2.3 电化学发光分析仪5.3 电化学分析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实例5.3.1 水质检测5.3.2 药物分析5.3.3 食品分析第六章:电化学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6.1 电化学制备方法简介6.1.1 电镀与电铸6.1.2 电化学腐蚀与防护6.1.3 电化学合成与制备6.2 电化学在金属材料中的应用6.2.1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6.2.2 电化学合成金属材料6.2.3 电化学加工与表面处理6.3 电化学在半导体材料中的应用6.3.1 半导体材料的电化学制备6.3.2 电化学在半导体器件中的应用6.3.3 电化学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第七章:电化学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7.1 电化学传感器7.1.1 电化学传感器的原理7.1.2 电化学传感器的设计与制备7.1.3 电化学传感器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实例7.2 电化学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7.2.1 酶电极与生物传感器的制备7.2.2 电化学免疫分析7.2.3 电化学法检测生物分子7.3 电化学在医学治疗中的应用7.3.1 电化学药物治疗7.3.2 电化学在生物医学成像中的应用7.3.3 电化学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第八章:电化学环境技术与能源转换8.1 电化学与环境污染治理8.1.1 电化学法处理废水8.1.2 电化学法处理废气8.1.3 电化学法处理固体废物8.2 电化学在能源转换与储存中的应用8.2.1 电化学电池与超级电容器8.2.2 电化学燃料电池8.2.3 电化学法海水淡化与水资源利用8.3 电化学环境技术与能源转换的发展趋势8.3.1 清洁能源的电化学制备8.3.2 电化学能源储存技术的发展8.3.3 电化学在碳捕获与封存中的应用第九章:电化学实验操作与安全9.1 电化学实验室基本设备与操作9.1.1 电化学实验仪器介绍9.1.2 电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步骤9.1.3 电化学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9.2 电化学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9.2.1 实验室化学品的安全使用9.2.2 实验室用电安全9.2.3 实验室事故应急预案9.3 电化学实验设计与实践指导9.3.1 电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原则9.3.2 电化学实验实践案例分析第十章:电化学课程教学评价与反思10.1 电化学教学效果评价方法10.1.1 学生学习成绩评价10.1.2 学生学习过程评价10.1.3 教学方法与内容的评价10.2 电化学教学反思与改进10.2.1 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反思10.2.2 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10.2.3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拓展10.3 电化学教学发展趋势与展望10.3.1 教学内容与教材的更新10.3.2 教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10.3.3 电化学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高中化学《电化学》的教案,共分为十个章节。

第一章 电化学理论基础(1)

第一章 电化学理论基础(1)

Nernst 公式(方程)
O + ze = R
E E0
0'
RT aO RT CO ln E 0' ln zF aR zF CR
E 称为形式电势 a=C
Double layers are characteristic of all phase boundaries 1V, 1nm, the field strength (gradient of potential) is enormous - it is of the order 107 V/cm. The effect of this enormous field at the electrodeelectrolyte interface is, in a sense, the essence of electrochemistry!
Electrolytic cell
Positive electrode
Negative electrode
Cathode
Anode
Anode
Cathode
电池
电解水
1.1 电化学体系的基本单元
1.1 电化学测量的基本知识
学习电化学测量的基本方法如下:
挠动信号
未知
响应信号
判断 分析
已知
对“未知”施加挠动信 号
1.2 电化学过程热力学
• 影响因素: 法拉第定律是科学中最准确的定律之一, 不受温度、压力、电解质浓度、电极材料 和溶质性质等因素影响,适用于电解池及 原电池过程。
离子的电迁移
离子的电迁移现象
电化学池:
anode cathode
原电池(Galvanic Cell):化学能 电能 电解池(Electrolytic Cell):电能 化学能 + + -

电化学测试原理

电化学测试原理

电化学测试原理
电化学测试原理是基于电化学原理的一种实验方法,用来研究电化学过程中的电流、电压、电荷等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电化学测试原理包括电池测试原理、电解池测试原理等。

电池测试原理是通过将被测试物质置于电池中,利用电流和电压的测量来研究其电化学性质。

在电池中,纳入两个不同的电极(阳极和阴极),它们与电解液接触,形成两个半电池。

阴极半电池发生还原反应,接受电子;而阳极半电池发生氧化反应,释放电子。

这些电子通过外部电路流动,并在电池中产生电流。

电池测试中,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可以分析电池的性能和反应动力学。

电解池测试原理是通过电解池实验来研究物质的电化学性质。

电解池由两个电极(阳极和阴极)和电解液组成。

当外加电压施加到电解池中时,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这些反应在电解液中引起电荷的转移,形成电流。

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可以分析电解物质的电导率、溶解度、电极反应速率等。

电化学测试原理的应用十分广泛。

它可以用来研究金属腐蚀、电解过程、电池性能等领域。

通过测试原理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电化学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全版仪器分析-电化学分析.ppt

全版仪器分析-电化学分析.ppt

ni:被测离子i的电荷,nj:干扰离子j的电荷
选择性系数Ki/j的意义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提供相同电位的欲测离 子活度αi和干扰离子活度αj的比值
选择性系数愈小,j离子对i离子的干扰愈小
估量某种干扰离子对测定造成的误差
36
相 对 误 差
K (α) i,j
α .精品课件.
ni /nj j
i
100%
47
.精品课件.
(4) 敏化电极
气敏电极
是一种基于界面化学反应 的敏化电极,由离子选择 性电极与参比电极置于内 充有电解质溶液的管中组 成的复合电极。
氨电极
NH
4
OH
NH 3
H 2O
48
pH变化→膜电.精位品课件的. 产生→与铵离子浓度相关
酶电极
也是一种基于界面化学反应的敏化电 极,酶在界面反应中起催化作用,而 催化反应的产物是一种能被离子选择 性电极所响应的物质。
9
.精品课件.
10
.精品课件.
原电池
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称为阳极(负极) 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称为阴极(正极)
电解电池
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称为阳极(正极) 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称为阴极(负极)
电子流出为负极,电子流入为正极
11
.精品课件.
化学电池可用图解法表示:
Zn︱ZnSO4(0.1mol/L)‖CuSO4(0.1mol/L)︱Cu
如何得到K’?
pH标
E标 K' 0.059
用标准溶液测定
pH试
pH标
E E标 2.303RT /
F
定位旋钮、斜率旋钮和温度旋钮的作用!
31
.精品课件.
32

电化学简述

电化学简述
电化学动力学
第一章 电化学概述
1-1 电化学发展简史
电化学科学是一门研究发生在电子导体相和离子导 体界面或附近区域中载流子(电子、离子、空穴)传输 规律的科学。 电化学热力学:电化学反应的方向与程度 电化学动力学:电化学反应的速度与历程
1839年格多夫(Groveo)发明了燃料电池 (铂丝作电极,H2SO4水溶液,电解水的逆 过程)。 6. 1859年普兰特(Plante)发明了铅酸电池。 7. 1868年勒克朗谢(Leclanche)发明了锌-二氧 化锰电池(氯化铵电解质溶液),1888年加 斯纳(Gassner)研术(循环伏安电化学阻抗谱等) 电化学-波谱技术联合测试方法 生物电化学 环境电化学 核电化学
五.其它应用
1. 2. 3.
六. 应用举例
反相微乳液中制备的纳米金
试验高压锅成品图(上面锅盖未处理) 试验高压锅成品图(上面锅盖未处理)
nanofibrous PANI膜
3.1934年巴特勒-伏尔默(Butler-Volmer) 提出了电化学动力学方程式(电子得 失)。 4.1940年代弗鲁姆金(Frumkin)迟缓放电 理论的提出,奠定了电化学动力学基础。
5. 1950-1960 年代Bockris, Parsons,Conway, Grahame等均为电化学动力学的发展做 出了奠基性的工作,使其更加完善。
1-2 电化学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
一. 电化学工业 1. 2. 3. 4.
电解工业(氯碱工业) 电冶金 电有机合成 电化学加工
二. 化学电源
1. 2.
传统化学电源(一次电池,二次电池)(便携性) 燃料电池
三. 金属腐蚀与防护
1. 2.
金属腐蚀理论机理、类型 电化学保护技术

北航电化学测试技术课件第一章

北航电化学测试技术课件第一章
治疗监测。
药物传输与释放
通过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药物 在电场作用下的传输和释放行为, 为药物控制释放和靶向治疗提供
技术支持。
生物电化学研究
电化学测试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生 物体内的电化学行为,如神经传 导、肌肉收缩等生理过程,有助 于深入了解生物系统的功能和机
制。
05
结论
本章总结
介绍了电化学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 原理和应用领域。
通过实际案例说明了电化学测试技术 在能源、环境、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 用。
重点讲述了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循 环伏安法(CV)两种测试方法的基本 原理、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法。
下一步工作展望
深入研究其他电化学测试方法,如恒电位阶跃法、计时电流法等,并探讨其在不同 领域的应用。
结合实际应用需求,开发新型电化学传感器和测试系统,提高测试精度和稳定性。
循环伏安法广泛应用于电池、 燃料电池、电镀和电合成等 领域的研究,可以提供关于 电极反应过程的重要信息。
线性扫描伏安法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线性扫描伏安法是一种常用的 电化学测试方法,用于研究电 极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和机理。
线性扫描伏安法通过在电极上 施加一个线性变化的电压,并 测量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关系, 可以获得电极反应的电流-电压 曲线。
电极过程动力学
电极反应速率控制步骤
电极反应速率受制于最慢的反应步骤, 找出控制步骤是提高反应速率的关键。
电极过程动力学方程
扩散控制与反应控制
根据电极反应受扩散步骤还是反应步 骤控制的差异,可将电极过程分为扩 散控制和反应控制两类。
描述电极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电 极电位等参数关系的动力学方程。
电池基本原理

电化学测量原理及方法

电化学测量原理及方法

第三部分 电化学测量 第一章 电化学测量的基本知识1、学习电化学测量的基本方法如下:对”未知”施加扰动信号 得到相应信号 判断分析得”已知”扰动信号:是测量条件的选择与控制;响应信号:是试验结果; 分析判断:是试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2、三电极与两回路a 、三电极与两回路的实测图:三电极与两回路的原理图:b 、两回路① 极化回路(串联电路)由:极化电源、WE 、CE 、可变电阻以及电流表等组成。

功能:调节或控制流经WE 的电流;目的:实现极化电流的变化与测量② 测量回路(并联电路)由:控制与测量电位的仪器、WE 、RE 、盐桥等组成。

功能:实现控制或测量极化的变化;目的:测量WE 通电时的变化情况c 、三电极的优点研 WE辅助CE通回为了记录通电后WE 电位变化,需RE极化电源经典恒流法测量电路① 可以同时测量极化电流和极化电位; ② 三电极两回路具有足够的测量精度。

d 、两类溶液体系① 被测体系:研究电极所处的溶液体系。

② 测量体系:参比电极所处的溶液体系。

3、三电极体系中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和要求a 、电解池/容器:是装电解质溶液、WE 、CE 所用,是一种容器,要求稳定性好,不溶出杂质,不与电极物质、电解液发生反应,大部分无机电解质是玻璃的,强碱电解液例外,具体要求如下:① 化学稳定性高;② 体积适中,太小:研究体系浓度变化;太大:浪费。

浓度变化: ,可见c 与J0有关→η。

③ 鲁金Luggin 毛细管距离;太近:电位测不准;太远:较大的欧姆压降;距离(管直径) ,这是半定性半定量关系。

④辅助电极的位置、大小及形状;位置:与WE 平行放置;大小:S CE >5S WE 。

φ研-φ参=φ研-φ界+IR Ω⑥ 恒电位测量中,电解池的内阻要小。

b 、参比电极作用:比较,本身电位的稳定。

应具备的条件:① 可逆电极(浓度不变,电位不变);这是热力学说法,符合Nernst 方程。

② 参比电极是不极化电极(i 0→∞);实际上i 0不可能∞,所以需要控制流经RE 的电流非常小,即:I 测<10-7 A/cm 2。

第一章 电化学测量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 电化学测量的基本知识
太小:研究体系浓度变化;太大:浪费;还要考虑研究电极面积与溶液
体积之比。
浓度变化: J
0
nFkc ,可见c与J0有关→η。
J 0 nFkc

§1.3 三电极体系中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和要求
③ 鲁金Luggin毛细管距离;
太近:毛细管对研究电极表面的电力线有屏蔽作用,电位测不准;太远: 较大的欧姆压降;最佳距离为毛细管外径的2倍。 距离(管直径)
一、 作用
① 消除或减小液接电位;
② 消除测量体系与被测体系的污染。
二、 要求(盐桥制备的注意事项)
① 内阻小,合理选择桥内电解质溶液的浓度; ② 盐桥内电解液阴阳离子当量电导尽可能相近,扩散系数相当(常用: KCl、NH4NO3),以消除液接电位;
③ 盐桥内溶液不能和测量、被测量体系发生相互作用;

1.1.2 电极电势的测量 使用电压表做测量仪器,电路中有电流,测量的是端 电压,不等于研究电极的电极电势. 1.1.3 对测量和控制电极电势仪器的要求 (1)要求有足够高的输入电阻 用来减小仪器内阻引起的电势降,若要求误差小于 1mV,R仪器≧1000R池. 对于金属电极构成的电池,内阻小,一般仪器都能满 足,高阻电极体系(玻璃电极、离子选择性电极) 的内阻及其仪器的输入阻抗见书15页,表(3-1-1、 3-1-2)

(2)要求有适当的精度和量程 一般要求准确测量或控制到1mV (3)对暂态测量,要求仪器有足够快的响应速度 具体测量时,对上述指标的要求并不相同,也各有 侧重,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2 极化条件下电极电势的正确测量
1.2.3 两回路
功能 ① 极化回路(串联电路) 由:极化电源、WE、CE、 可变电阻以及电流表等组成。 目的

《电化学测量方法》ppt课件

《电化学测量方法》ppt课件
7
五、稳态测量方法
1、稳态系统的特点:界面双电层荷电状态不变,充电电流 为零,稳态电流电流全部用于电化学反应,极化电流密度 对应着电化学反映的速率;电极界面上的扩散层范围不再 发展,扩散层厚度δ恒定,扩散层内反应物和产物粒子的 浓度只是空间位置的函数,与时间无关。
2、控制电流法和控制电势法
3、稳态极化曲线的测定
2、暂态法的特点: ①暂态法能够测量传荷电阻,由传荷电阻进而能够计算交换电流等动 力学参数。 ②暂态法能同时测量双电层电容和溶液电阻。 ③暂态法能够研究快速电化学反应。 ④暂态法有利于研究表面状态变化快的体系,如电沉积和阳极溶解等 过程。 ⑤暂态法有利于研究电极表面的吸脱附和电极的界面结构,也有利于 研究电极反应的中间产物和复杂的电极过程。
20
循环伏安法
• 循环伏安法是指在电 极上施加一个线性扫 描电压,以恒定的变 化速度扫描,当达到 某设定的终止电位时, 再反向回归至某一设 定的起始电位,循环 伏安法电位与时间的 关系如图所示
21
循环伏安法的原理
循环伏安法可用于研究化合物电极过程的机理、双电层、吸附现象和电极反 应动力学.成为最有用的电化学方法之一。扫描电压呈等腰三角形。如果前半部 扫描(电压上升部分)为去极化剂在电极上被还原的阴极过程,则后半部扫描(电压 下降部分)为还原产物重新被氧化的阳极过程。因此.一次三角波扫描完成一个 还原过程和氧化过程的循环,故称为循环伏安法。
出现在第i1级的复合元件中的等效元件的阻纳i1不会出现在更高级别的第i级复合元件中故只有级别等于和低于第i1级的复合元件的阻纳对这一元件的参数有偏导所以无须求第i级和更高级复合元件对这一等效元件参数的偏导53阻纳数据解析的基础阻纳频谱可以由于等效元件或复合元件对频响敏感的频率范围不同在不同的频率段反映出不同等效元件或复合元件的特征也可以由于等效元件或复合元件所取的参数值不同而在不同频率段反映出这些元件在取值不同时的特征

电化学 第1章 绪论

电化学 第1章 绪论

第1章 绪论1.1 电化学的发展与研究对象1.1.1 电化学的产生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1、电化学的产生电化学的产生与发展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

1791年意大利生物学家伽伐尼(Galvanic )从事青蛙的生理功能研究时,用手术刀触及解剖后挂在阳台上的青蛙腿,发现青蛙腿产生剧烈的抽动。

分析原因后认为,由于肌肉内有电解液,这时是偶然地构成了电化学电路。

这件事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当时成立了伽伐尼动物电学会,但未搞明白。

1799年伏打(Volta ),也是意大利人,他根据伽伐尼实验提出假设:认为蛙腿的抽动是因二金属接触时通过电解质溶液产生的电流造成的。

故将锌片和银片交错迭起,中间用浸有电解液的毛呢隔开,构成电堆。

因电堆两端引线刺激蛙腿,发生了同样的现象。

该电堆被后人称为“伏打电堆”,是公认的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化学电源。

2、电化学在历史上的作用伏打电堆的出现,使人们较容易地获得了直流电。

科学家们利用这种直流电得以进行大量的研究,大大地扩展了人们对于物质的认识,同时促进了电化学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化学理论的发展。

1)扩展了对于物质的认识。

最初人们认为自然界中有33种元素,实际上其中有一部分是化合物。

如:KOH 、NaOH 、NaCl 、O H 2等。

1800年尼克松(Nichoson )、卡利苏(Carlisle )利用伏打电堆电解水溶液,发现有两种气体析出,得知为2H 和2O 。

此后人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如电解4CuSO 得到Cu ,电解3AgNO 得到Ag ,电解熔融KOH 得到K 等等。

10年之内,还得到了Na 、Mg 、Ca 、Sr 、Ba 等,这就是最早的电化学冶金。

10年时间,人们所能得到或认识的元素就已多达55种。

没有这个基础,门捷列夫周期表的产生是不可能的。

2)促进了电学的发展1819年,奥斯特用电堆发现了电流对磁针的影响,即所谓电磁现象。

1826年,发现了欧姆定律。

这都是利用了伏打电堆,对于电流通过导体时发生的现象进行了物理学的研究而发现的。

[循环伏安法原理]cv循环伏安法原理

[循环伏安法原理]cv循环伏安法原理

[循环伏安法原理]cv循环伏安法原理1 电化学测试的基本知识电极电势、通过电极的电流是表征复杂的微观电极过程特点的宏观物理量。

电化学测量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测量包含电极过程各种动力学信息的电势、电流两个物理量,研究它们在各种极化信号激励下的变化关系,从而研究电极过程的各个基本过程。

基于电化学的测量规律、按照对应出现的时间顺序,电化学测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电化学热力学性质的测量方法,基于Nernst方程、电势-pH图、法拉第定律等热力学规律;第二类是依靠单纯电极电势、极化电流的控制和测量进行的动力学性质的测量方法,研究电极过程的反应机理,测定过程的动力学参数;第三类是在电极电势、极化电流的控制和测量的同时,结合光谱波谱技术、扫描探针显微技术,引入光学信号等其他参量的测量,研究体系电化学性质的测量方法。

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电极中包括四个基本过程:1)电荷传递过程(charge transfer process):电化学步骤。

2)扩散传质过程(diffusion process):主要是指反应物和产物在电极界面静止液层中的扩散过程。

3)电极界面双电层的充电过程(charging process of electric double layer):非法拉第过程。

4)电荷迁移过程(migration process):主要是溶液中离子的电迁移过程,也称为离子导电过程。

另外,还可能有电极表面的吸脱附过程、电结晶过程、伴随电化学反应的均相化学反应过程。

因此,要进行电化学测量,研究某一个基本过程,就必须控制实验条件,突出主要矛盾,使该过程在电极总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降低或消除其它基本过程的影响,通过研究总的电极过程研究这一基本过程,这就是电化学测量的基本原则。

电化学测量的主要分为三个步骤:1)实验条件控制;2)实验结果的测量;3)实验结果解析。

在电化学测试中,一般采用三电极体系进行测量。

图1 三电极体系电路示意图由图可知:电解池由三个电极组成。

第一章电化学

第一章电化学

解:负极2 H2(Pө) -4e-→4H+(aH+) 正极O2(Pө) +4H++4e- →2H2O(l) 净反应2 H2(Pө) + O2(Pө) → 2H2O(l) 2 H2(Pө) +
△rGm,1 △rGm,2 △rGm O2(Pө) → 2H2O(l,Ps=3.2Kpa)
△rGm,3
2 H2O(g,Pө)
电化学分析法
王勤
Email:qinwang86@
第一节 概 述 电化学:是研究化学现象和电现象之间的 相互关系以及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换规律 的学科。 电化学分析法 :应用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和 实验技术,依据物质的电化学性质来测定 物质组成及含量的分析方法称之为电化学 分析或电分析化学。 电位法 :根据测定原电池的电动势,以确 定待测物含量的分析方法 。
(一)电解质溶液 (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
能够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
金属 依靠自由电子的迁移导电
导体分为
电解质溶液、熔融电解质或固体电 解质 依靠离子的迁移导电
电解质溶液的连续导电过程必须在电化学装置中实现, 而且总是伴随着电化学反应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换发 生。
电化学装置示意图(a)电解池
负极(阴极):2H++2e-→H2
与外电源相连的两个铂电极插入HCl 水溶液而构成。(实际应该两个烧 杯的溶液放在一个水槽中)。在溶 液中,由于电场力的作用,H+ 向着 与外电源负极相连的、电势较低的 Pt电极-负极迁移,而Cl-向着与外电 源正极相连的、电势较高的Pt电极正极迁移。这些带电离子的迁移, 形成了电流在溶液中的通过。外加 电压的存在保证了电流的连续。
2 H2O(g,3.2Kp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电化学测量方法及其发展历史
• 电极
–电极的基本组成
Wang Shengping :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1-1 电化学测量方法及其发展历史
• 电极的分类
– 第一类电极(电子与它的离子溶液接触)
• 金属与它的阳离子 • 非金属与其离子
– 第二类电极(金属与其金属离子可以形成难溶盐的溶液接触)
§1-4 电化学动力学方程回顾
• 电极过程
–一般情况下包括下列四个基本过程或步骤:
• (1)电化学反应过程:在电极/溶液界面上得到或失 去电子生成反应产物的过程,即电荷传递过程。 • (2)反应物和反应产物的传质过程:反应物向电极表 面传递或反应产物自电极表面向溶液中或向电极内 部的传递过程。 • (3)电极界面双电层的充放电过程。 • (4)溶液中离子的电迁移或电子导体中电子的导电过 程。 • 此外,还可能有吸(脱)附过程、新相生长过程、以 Wang Shengping :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及伴随电化学反应而发生酌一般化学反应等等。
Wang Shengping :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1-4 电化学动力学方程回顾
• 电极过程主要矛盾及主要影响因素
– 对于双电层充放电过程,其主要矛盾是电流对 双电层电容这对矛盾,主要影晌因素为电流密 度及其持续时间、表面活性物质的吸附等。 – 离子导电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溶液中的电场对电 迁移阻力这对矛盾,主要影响因素为溶液中的 电位差、电迁移距离和离子浓度等。
Wang Shengping :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1-4 电化学动力学方程回顾
• 电极过程主要矛盾及主要影响因素
– 电极总过程中上述各种基本过程的地位随具体 条件而变化,总过程的主要矛盾也随之转化。 – 为了有成效的研究某个基本过程,就必须创造 条件使该过程在电极总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这 时该过程的主要矛盾便成为电极总过程的主要 矛盾,规定着总过程的特征和发展现律。 – 现代的各种电化学研究方法便是采用这样的原 则办事或正朝着这个原则的方向发展着。
§1-3 电化学测量的主要步骤
• 极限解析法
–利用电化学体系的某些极限条件,对物理模型或数学 模型简化,得到电极过程的相关信息。
• 方程解析法
–直接应用数学方程,配合作图等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 解析。
• 曲线拟合法
–通过调整物理模型或数学模型中的待定电化学参数, 使该模型的理论曲线最大程度逼近实验测量的结果。
Wang Shengping :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1-1 电化学测量方法及其发展历史
• 电化学测量发展的阶段(三个)
–电化学热力学性质的测试技术(基于Nernst方 程、电势-PH图、Faraday定律等热力学规律) –纯粹依靠控制和测量电位、电流进行的动力学 性质的测量,研究电极过程的反应机理,测定 电极过程的动力学参数。(本课介绍的重点) –控制和测量电位、电流同时,结合光谱波谱技 术、扫描探针显微技术,引入光学信号等其它 参量的测量,研究电化学性质的测试方法。 (考试不涉及内容)
Wang Shengping :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1-1 电化学测量方法及其发展历史
• 电化学测量仪器的发展
–高压大电阻的恒电流测量电路 – 模拟仪器电路(恒电位仪) – 电化学综合测试系统(电化学工作站)
Wang Shengping :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1-4 电化学动力学方程回顾
• 极化
–偏离原电极电位
Wang Shengping :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1-4 电化学动力学方程回顾
• 过电位
–过电位:外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电位与平衡 电位之间的差值 –通常用η表示,一般取正值。
• 阴极过电位: • 阳极过电位:
• 甘汞电极(Hg∣Hg2Cl2∣Cl-) • 氯化银电极( Ag-AgCl∣Cl- ) • 氧化汞电极( Hg-HgO∣OH- )
– 惰性电极或氧化还原电极(这类电极是一个电子源或电子接收器, 允许电子的传输而自身并不象第一类和第二类电极那样参与反应)
• 惰性电极的概念是理想化的,因为电极的表面对电极反应是施加影响 的,电极表面可以与溶液中的组分形成化学键(形成氧化物或吸附等)
Wang Shengping :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1-2 电化学测量的基本原则
• 一个电极过程最基本的三个步骤
–扩散传质过程,浓差步骤 –电子得失过程,电化学步骤 –扩散传质过程,浓差步骤
• 可能的电极过程
–吸脱附过程 –电结晶 –前置反应
Wang Shengping :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ang Shengping :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1-2 电化学测量的基本原则
• 电化学测量的基本原则
–要进行电化学测量,研究某一个基本过程,就 必须控制实验条件,突出主要矛盾,使该过程 在电极总过程中占主导地位,降低或消除其它 基本过程的影响。通过研究总的电极过程来研 究这一基本过程。 –举例
Wang Shengping :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第一章 电化学测量概述
王圣平
Wang Shengping :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第一章 电化学测量概述
§1-1 电化学测量方法及其发展历史
§1-2 电化学测量的基本原则 §1-3 电化学测量的主要步骤 §1-4 电化学动力学方程回顾
Wang Shengping :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1-3 电化学测量的主要步骤
• 电化学测量的三个主要步骤
–实验条件的控制 –实验结果的测量 –实验结果的分析
Wang Shengping :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1-3 电化学测量的主要步骤
• 实验条件的控制
–实验条件的控制必须根据测量的目的确定 –具体的实验条件包括对电化学系统的设计及极 化条件的选择和安排 –根据测量目的设计电化学体系(举例) –根据测量目的控制极化的程度和单向极化持续 时间(举例)
–通过的电流密度不同,则过电位不一样。
Wang Shengping :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1-4 电化学动力学方程回顾
• 极化曲线
–电极电位(或过电位)与电流密度的关系曲线 –极化曲线坐标的取法不统一。
• 根据电极反应与电位的因果关系; • 根据测定极化曲线时变量的关系。
§1-4 电化学动力学方程回顾
• 电极过程
– 上述这些基本过程各有自己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在研究电极过程时首先应分析总的电极过程可 能包括那些基本过程,了解各基本过程的特点 及相互联系,尤其要抓住其中的主要矛盾。 – 例如:
Wang Shengping :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ang Shengping :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1-1 电化学测量方法及其发展历史
• 电化学测量方法的发展
–一些重要的测量方法,巨大地推动电化学科学 地发展 – Tafel方程(稳态极化曲线测量) – 1950’,各种快速暂态方法 – 1960’,线性电位扫描和电化学阻抗方法 – 近十年来,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和现场光谱电化 学方法【中科院化学所、厦门大学】
§1-4 电化学动力学方程回顾
• 电极过程主要矛盾及主要影响因素
–电化学反应过程的主要矛盾是反应粒子的能量 对其活化能峰这一对矛盾,主要影响因素是电 极电场(即电极电位)、反应物的活度及电极的 实际表面积等。 –对于反应物和反应产物的传质过程,其主要矛 盾是浓差对扩散阻力这对矛盾,主要影响因素 为电流密度及其持续时间、反应物(或产物)的 浓度和搅拌速度等。
Wang Shengping :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1-1 电化学测量方法及其发展历史
• 电化学测量的实质内容
–通过控制不分析电位和电流的相互关系
• 电化学测量的分类
–测试条件的控制和变化,形成不同电化学测量 方法(稳态、暂态;电位、电流;电极大小模 式)
§1-1 电化学测量方法及其发展历史
• 电化学测量电极的发展
–超微电极(粉末微电极) –超微阵列电极 –纳米阵列电极 –单晶电极
Wang Shengping :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1-2 电化学测量的基本原则
• 电极的四大基本过程
–电荷传递过程,电化学步骤(charge transfer process) –扩散传质过程(diffusion process) –电极界面双电层的充放电过程,非法拉第过程 (charge/discharge process of electric double layer,non-faradaic process) –电荷的电迁移过程,离子导电过程 (migration process)
§1-3 电化学测量的主要步骤
• 实验结果的分析
–每一电化学测量方法都有各自特定的数据处理 方法。(数学方法在特定的电化学条件下使用) –解析方法有极限解析法、方程解析法、曲线拟 合法等(建立在理论推导出来的电极过程的物 理模型或数学模型、方程的基础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