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办公建筑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功能化的平面
高科技园区的功能主要为办公研发、生产、培训、接待、生活配套等,根据功能需求合理设计。
5、智慧立面
立面基本分为三个部分:实面、玻璃、开启扇。利用较深的窗洞形成自身遮阳。
中国电信上海“信息园区”是一个集工程技术维护,行政中 心,科研培训,再生产部门为一体的办公园区。2004年, gmp事务所的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在国际竞赛中脱颖而出。在 当地设计研究院合作设计下,总体规划方案的主要设想已经 转化成园区内各单体建筑规划设计所要依循的基本准则。
3、多层次的自然景观
在园林中办公是很多高科技企业对员工的承诺,而园区一般地处城市边缘,均有较高的绿化要求,创造贴近自然的办公环 境。设计中需重视现有景观条件,对场地原有资源的整合利用,穿凿自然景观。理性合理应用天然水体,谨慎采用人工水 体环境。将公共景观逐层渗透到建筑物附近的次级景观,结合架空层及屋顶形成多层次的景观系统。
开放式的内廊系统,多平台垂直交通,自然光线的引入,复合型休憩空间
外庭院
内庭院 外庭院
首层架空,公共交通轴线组织了Fra Baidu bibliotek个小型庭院
多层次的室外庭院
首层入口围绕内庭院组织
活跃的交通内廊空间设计
阳光是改善空间活力的天然药剂
适当的放大和透空,让内廊空间更加的舒适和人性化
GMP
GMP的园区建筑体现出德国人特有的严谨和逻辑性,模块化的规划系统是设计的精髓,
BRT
BRT对于办公建筑的交流空间有着特殊的情感,在设计中不是简单的将交流空间附加在交通 系统上,而是创造了多种接触的界面及相互贯通连续的庭院空间,鼓励人们积极的使用这类 空间,获得场所的认同感。
“尽管办公室的组织形式在不断的变化,但始终只是一个简单的黑盒子,用人工的方式调节 控制微环境。在这样的封闭空间中,工作人员与机器交流的时间远远超过与其他同事的交流 时间,语言交流、眼神交流、肢体交流渐渐变得可有可无,被机械的敲击键盘所代替。这种 工作方式慢慢的从非正式的向正式的过程转变,最终被蚀刻在办公建筑之内,办公室本身已 经变成了机器,办公室工作就好像是传送带上的工业生产。这种“冷漠”的工作场所创造的 是封闭的个人系统,无家可归的感觉所导致的焦虑低迷的工作情绪,甚至导致工作效率的降 低。”
Auer+weber
Auer+Weber的园区建筑有以下几个特征: 1、首层架空,将辅助功能和商业性的功能布置在首层,强调首层的开放性 2、以围合的内庭院为中心 3、丰富的内廊空间,自然光线的引入 4、复合型的休憩空间
园区建筑通常为多层内廊式,各功能沿平面展开后流线自然延长,我们总是过分的关注平面 使用效率而忽视了使用的主体“人”。走廊往往是设计中最被忽视的内容,但它却最大程度 的给与了使用者对建筑直接的感受。园区建筑的特殊属性,给与了我们更多的设计空间和可 能性,用更为积极的方式去体验设计。
1、以人为中心的园区交通设计
园区交通设计重点是步行系统的规划,特别是人车分流。车道设置除了考虑效率和便捷性外,要提供较多的绿化面积。同 时车库出入口设置在主要入口附近,便于机动车尽快驶入或驶离,减少噪音、尾气对园区环境的影响。
2、模块化的规划体系
高科园区均为分期建设,对未来的功能要求和面积分配不能完全确定,规划布局需考虑调整的灵活性,避免后期调整对规 划产生颠覆性的影响,模块化根据功能需求,规定出标准的模块尺寸,可以调节压缩模块内的空间密度,具有一定的伸缩 范围,同时保证园区的整体性。
2006年gmp事务所再次赢得地块B16a和B16b设计竞赛的 一等奖,这两块地快为于中央绿化轴线的中心部位。两座60 x 60 米正方形的建筑组团中,B16a建筑将提供大小不等的空 间作为阶梯教室,会议中心以及行政中心,B16b建筑中则是 一座可达到五星级酒店标准的住宿中心,其中300多间单人房 间和套房分布在四层空间平面上。车辆从两个建筑之间驶入 到达下客区,两栋建筑的入口大厅均朝向下客区。两座玻璃 空中连廊连接了两栋建筑的二层。同时阶梯教室通过一座正 方形中庭面向中轴线开敞,为建筑开启了一个额外的入口, 并且形成了面向会议大厅开放的前厅。建筑立面的实体部分 采用淡色天然石饰面,与之产生强烈对比的是门厅和入口大 厅处的浅灰色玻璃幕墙,两种材料的使用给人们带来深刻的 印象。
因此,对于办公空间我们有必须坚持的原则: 一、交流!再交流!是不管有多困难,办公建筑都不能放弃的形式。 二、交流的复杂性和活性不能局限在单独的区域中,不管这些区域有多大或者多灵活。
瑞士再保险公司办公大楼 MUNICH
DEICHTOR办公大楼 HAMBURG
双“X”办公大楼 HAMBURG
高科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人才,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日趋密切,如何为员工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 是几乎每个业主单位的要求。“人性化”的规划设计已经不单单停留在口头之上,对人的感 受的关注就毫无疑问的成为设计的核心所在。
在现在咨询对等的环境下,普通人也能掌握一些原本只有设计师才掌握的资源,单纯的讨论 设计形式和手法越来越难被业主认同,因此我们需要梳理和总结适合的设计体系。我们来看 看不同的设计事务所在园区建筑设计上的尝试,分析一下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原则。
园区建筑设计浅谈
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中国不仅成为众多国际高科技企业首选的海外发展重 心,而且通过二三十年的学习成长,涌现出一大批中国自己的高科企业。从北京中关村科技 园、西安高新区、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开始,在国内出现了大批的高科技园区。一方 面,各地政府为了筑巢引凤,在城市周边开辟出高科、高新开发区,以低廉的低价、良好的 市政条件以及人才优势吸引众多高新企业的落户。另一方面,很多高科企业为了开拓市场、 控制成本,将发展的触角延伸至杭州、南京、成都、大连等高校集中的城市。同时,一些与 高新技术密切相关的企业,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由于业务增长迅速,需要建设新的生 产、研发、办公用房。而近几年来,许多金融企业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和风险防范,在一些城 市集中建设数据中心、灾备中心以及信用卡中心等。这些“企业高科技园”由于功能明确, 资金充沛,很快得以实施,从而对中国高科技园区的整体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高科技园区的功能主要为办公研发、生产、培训、接待、生活配套等,根据功能需求合理设计。
5、智慧立面
立面基本分为三个部分:实面、玻璃、开启扇。利用较深的窗洞形成自身遮阳。
中国电信上海“信息园区”是一个集工程技术维护,行政中 心,科研培训,再生产部门为一体的办公园区。2004年, gmp事务所的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在国际竞赛中脱颖而出。在 当地设计研究院合作设计下,总体规划方案的主要设想已经 转化成园区内各单体建筑规划设计所要依循的基本准则。
3、多层次的自然景观
在园林中办公是很多高科技企业对员工的承诺,而园区一般地处城市边缘,均有较高的绿化要求,创造贴近自然的办公环 境。设计中需重视现有景观条件,对场地原有资源的整合利用,穿凿自然景观。理性合理应用天然水体,谨慎采用人工水 体环境。将公共景观逐层渗透到建筑物附近的次级景观,结合架空层及屋顶形成多层次的景观系统。
开放式的内廊系统,多平台垂直交通,自然光线的引入,复合型休憩空间
外庭院
内庭院 外庭院
首层架空,公共交通轴线组织了Fra Baidu bibliotek个小型庭院
多层次的室外庭院
首层入口围绕内庭院组织
活跃的交通内廊空间设计
阳光是改善空间活力的天然药剂
适当的放大和透空,让内廊空间更加的舒适和人性化
GMP
GMP的园区建筑体现出德国人特有的严谨和逻辑性,模块化的规划系统是设计的精髓,
BRT
BRT对于办公建筑的交流空间有着特殊的情感,在设计中不是简单的将交流空间附加在交通 系统上,而是创造了多种接触的界面及相互贯通连续的庭院空间,鼓励人们积极的使用这类 空间,获得场所的认同感。
“尽管办公室的组织形式在不断的变化,但始终只是一个简单的黑盒子,用人工的方式调节 控制微环境。在这样的封闭空间中,工作人员与机器交流的时间远远超过与其他同事的交流 时间,语言交流、眼神交流、肢体交流渐渐变得可有可无,被机械的敲击键盘所代替。这种 工作方式慢慢的从非正式的向正式的过程转变,最终被蚀刻在办公建筑之内,办公室本身已 经变成了机器,办公室工作就好像是传送带上的工业生产。这种“冷漠”的工作场所创造的 是封闭的个人系统,无家可归的感觉所导致的焦虑低迷的工作情绪,甚至导致工作效率的降 低。”
Auer+weber
Auer+Weber的园区建筑有以下几个特征: 1、首层架空,将辅助功能和商业性的功能布置在首层,强调首层的开放性 2、以围合的内庭院为中心 3、丰富的内廊空间,自然光线的引入 4、复合型的休憩空间
园区建筑通常为多层内廊式,各功能沿平面展开后流线自然延长,我们总是过分的关注平面 使用效率而忽视了使用的主体“人”。走廊往往是设计中最被忽视的内容,但它却最大程度 的给与了使用者对建筑直接的感受。园区建筑的特殊属性,给与了我们更多的设计空间和可 能性,用更为积极的方式去体验设计。
1、以人为中心的园区交通设计
园区交通设计重点是步行系统的规划,特别是人车分流。车道设置除了考虑效率和便捷性外,要提供较多的绿化面积。同 时车库出入口设置在主要入口附近,便于机动车尽快驶入或驶离,减少噪音、尾气对园区环境的影响。
2、模块化的规划体系
高科园区均为分期建设,对未来的功能要求和面积分配不能完全确定,规划布局需考虑调整的灵活性,避免后期调整对规 划产生颠覆性的影响,模块化根据功能需求,规定出标准的模块尺寸,可以调节压缩模块内的空间密度,具有一定的伸缩 范围,同时保证园区的整体性。
2006年gmp事务所再次赢得地块B16a和B16b设计竞赛的 一等奖,这两块地快为于中央绿化轴线的中心部位。两座60 x 60 米正方形的建筑组团中,B16a建筑将提供大小不等的空 间作为阶梯教室,会议中心以及行政中心,B16b建筑中则是 一座可达到五星级酒店标准的住宿中心,其中300多间单人房 间和套房分布在四层空间平面上。车辆从两个建筑之间驶入 到达下客区,两栋建筑的入口大厅均朝向下客区。两座玻璃 空中连廊连接了两栋建筑的二层。同时阶梯教室通过一座正 方形中庭面向中轴线开敞,为建筑开启了一个额外的入口, 并且形成了面向会议大厅开放的前厅。建筑立面的实体部分 采用淡色天然石饰面,与之产生强烈对比的是门厅和入口大 厅处的浅灰色玻璃幕墙,两种材料的使用给人们带来深刻的 印象。
因此,对于办公空间我们有必须坚持的原则: 一、交流!再交流!是不管有多困难,办公建筑都不能放弃的形式。 二、交流的复杂性和活性不能局限在单独的区域中,不管这些区域有多大或者多灵活。
瑞士再保险公司办公大楼 MUNICH
DEICHTOR办公大楼 HAMBURG
双“X”办公大楼 HAMBURG
高科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人才,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日趋密切,如何为员工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 是几乎每个业主单位的要求。“人性化”的规划设计已经不单单停留在口头之上,对人的感 受的关注就毫无疑问的成为设计的核心所在。
在现在咨询对等的环境下,普通人也能掌握一些原本只有设计师才掌握的资源,单纯的讨论 设计形式和手法越来越难被业主认同,因此我们需要梳理和总结适合的设计体系。我们来看 看不同的设计事务所在园区建筑设计上的尝试,分析一下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原则。
园区建筑设计浅谈
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中国不仅成为众多国际高科技企业首选的海外发展重 心,而且通过二三十年的学习成长,涌现出一大批中国自己的高科企业。从北京中关村科技 园、西安高新区、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开始,在国内出现了大批的高科技园区。一方 面,各地政府为了筑巢引凤,在城市周边开辟出高科、高新开发区,以低廉的低价、良好的 市政条件以及人才优势吸引众多高新企业的落户。另一方面,很多高科企业为了开拓市场、 控制成本,将发展的触角延伸至杭州、南京、成都、大连等高校集中的城市。同时,一些与 高新技术密切相关的企业,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由于业务增长迅速,需要建设新的生 产、研发、办公用房。而近几年来,许多金融企业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和风险防范,在一些城 市集中建设数据中心、灾备中心以及信用卡中心等。这些“企业高科技园”由于功能明确, 资金充沛,很快得以实施,从而对中国高科技园区的整体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