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必备文化常识大全人的称谓素材.
文化常识之人物称谓
人称姓名(一)称名、字、号1.直称姓名(或名)(1)用于自称(2)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3)用于做介绍,为人作传(4)尊者对卑者称名(5)在尊者面前,卑者互称用名2.称字、号:表示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1)称字。
字,即人的表字。
在本名之外另取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
男子20岁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解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的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2)称号。
号是名、字以外的称号。
名和号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
号,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则表示一种尊敬。
(二)其他称呼1.称官名、爵名(1)称官名:将一个人所任官职名称作为他的称谓。
(2)称爵名:以爵位名来称呼。
2.称籍贯将一个人的出生地作为他的称谓。
3.称郡望郡望即地望、郡姓,表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名门大族。
一个人的郡望也可作为他的称呼。
4.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5.几项兼称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6.称排行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号、官爵)来称呼。
(三)皇帝称号1.尊号微号:“尊”为尊敬,“微”为美好。
“尊号”和“徽号”都是对尊者加上的号,以表示尊崇赞美的意思。
尊号起于秦代,星帝和皇后往往在生前就有尊号。
eg: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清代同治帝曾尊生母叶赫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再加上徽号为“慈禧”。
封建时代帝后的尊号可以加几次,实际上都是臣子对他们的阿谀奉承。
2.谥号:古代帝王、诸候、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寓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
谥号按性质分为三类:(1)表扬性的经天纬地日文布义行刚曰景威强睿德日武柔质慈民日惠圣闻周达日昭圣善闻周日宣行义悦民日元安民立政日成布纲治纪日平照临四方日明辟土服远日桓聪明睿智日献温柔好乐曰康布德执义日穆(2)批判性的乱而不损日灵杀戮无辜日厉近内远礼日炀(3)表同情的恭仁短折日哀慈仁短折日怀在国遭忧日愍3.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的名号。
古代文化常识之人的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之人的称谓
古代人的称谓,主要以贵族为主。
一、帝王称谓
1.天子(皇帝):是指上古三王四帝创立的封建政权,是封建王制的最高权力中心,无上的统治者。
2.诸侯:是诸侯国王的称谓,是封建王朝中的贵族,与皇帝并列,统治着自己管辖的地域。
3.太子:太子是皇帝之子,是万民所服从的君主的继承人,又称为太子太傅。
4.公卿:是封建王朝中最高的官职,在仕途中占据非常关键的位置。
二、贵族称谓
1.皇亲:指皇帝的亲属,是封建社会中的高层贵族。
2.贵族:是指封建王朝中的贵族,具有极高的地位,有权力,也有特殊的礼仪。
3.大夫:是封建王朝中的中级贵族,职务是执行朝廷政令,监督百姓履行职责,监察节廉勤政,总结百官经验,批示一般性文书。
4.士:是封建王朝中的普通贵族,多用来担任一般性官职或者担任一些特定的机构。
5.大官:是封建王朝中的一级官员,以官爵称谓。
6.小官:是封建王朝中的二级官员,主要从事一般性行政任务,没有官爵称谓。
三、民间称谓
1.老百姓:是指民间的百姓,是封建社会中最底层的群众,贫穷受压迫的群体。
2.庶人:是封建王朝中的贫困民众,在社会中处于最底层,经济状况很糟糕,母仪天下。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人物称谓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人物称谓
一、男子称谓。
1、名谓:任何男子出生或成年后,父母给他起的名字就叫做名谓。
2、尊称:以父亲的字或自己的名字取一个大的字作为尊称,如:父亲叫张云,尊称可以取“万”字作为尊称,称为“万彦”,“云”字也可以作为尊称,称为“云彦”等。
3、对僚称谓:当男子超过30岁时,家人和同伴就以“僚”为尊称,如“老僚”,“子僚”,“师僚”等。
4、大人称谓:男子超过50岁以后,家人称他为“老人”,同伴尊称他为“大人”等。
5、贵族称谓:皇室的父辈或他的后代,称他们的称谓为“宗室”、“宗派”或“族长”等。
二、女子称谓。
1、名谓:女子出生或成年后,父母给他起的名字就叫做名谓。
2、尊称:以母亲的字或自己的名字取一个大的字作为尊称,如:母亲叫沈雪,尊称可以取“安”字作为尊称,称为“安雪”,“雪”字也可以作为尊称,称为“雪安”等。
3、对僚称谓:当女子超过20岁时,家人和同伴就以“娘”为尊称,如“老娘”,“子娘”,“师娘”等。
4、大人称谓:女子超过40岁以后。
高考必备语文称谓常识带解释
高考必备语文称谓常识带解释1.姓名称谓常识(1)直称姓名①用于自称。
例如:庐陵文天样自序其诗。
(《指南录后序》)②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例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谁于后。
(《指南录后序》)③用于做介绍,为人作传。
例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柳敬亭传》)④尊者对卑者称名。
例如:求,尔何如?(《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⑤在尊者面前,阜者互称用名。
例如:夫子何哂由也?(《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待坐》)(2)称字、号、道号、斋名这种情况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①称字。
例如: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送东阳马生序》)②称号。
例如: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速,激于义而死需者也。
(《五人墓碑记》)③称号。
例如: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能。
(《左忠毅公逸事》)全称斋名。
例如: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3)称官名,爵名①称官名。
例如:后人称杜甫为“杜工部”,称韩愈为“韩吏部”②称爵名。
例如: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
(《柳敬亭传》)(4)称籍贯例如: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
(“南海”代指康有为)(《谭嗣同传》)(5)兼称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6)称郡望例如:唐代诗人韩愈系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
韩氏为昌黎的一大名门望族,为当地人所敬慕。
韩愈后来虽是在河南河阳出生长大,从来没有在昌黎生活过,但他以昌黎为荣,常常以昌黎人自居,自称“郡望昌黎”,后世人称之为“韩昌黎”。
(7)特殊称谓①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号、官爵)。
例如: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②职业+人名。
例如: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庖丁解牛》)③姓+之+人名。
例如: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左传·僖公三十年》)舍人》。
④封地+人名。
例如:商鞅姓卫,商为其封地。
高考语文必备文化常识大全人的称谓素材
高考必备语文文化常识大全: 人的称谓
(一)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二)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三)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四)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五)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六)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
如岑参:岑嘉州柳宗元称柳柳州
(七)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高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6:人的称谓
高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6:人的称谓】
(一)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二)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三)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四)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五)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六)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
如岑参:岑嘉州柳宗元称柳柳州
(七)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1。
高考文常word
【百姓称谓】布衣、黔首、生民、庶民、黎民、黎庶、黎元、苍生、氓等。
【职业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
“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师襄”,“襄”是名,“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优孟”,“孟”是名,“优”,亦称优伶、伶人,表明职业。
【朋友关系称谓】1.贫贱之交: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
2.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3.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4.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5.莫逆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
6.竹马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
7.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
8.忘年交: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9.忘形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
10.车笠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
11.君子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
12.神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或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年龄称谓】1.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2.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3.豆蔻:女子十三四岁。
(豆蔻一词,典出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蒄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4.束发:男子十五岁至二十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5.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6.而立: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7.不惑: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8.知命: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9.花甲:六十岁。
10.古稀:七十岁。
11.耄耋:八九十岁。
12.期颐:一百岁。
【性别称谓】1.巾帼: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
2.须眉: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须眉为男子的代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总复习:必备文化常识大全
高考必备语文文化常识大全: 人的称谓
(一)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二)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三)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四)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五)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六)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
如岑参:岑嘉州柳宗元称柳柳州
(七)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