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测量记录表(一般密度)

合集下载

体育课练习密度登记表

体育课练习密度登记表

体育课练习密度登记表实习学校:武汉市东湖中学班级:高一(2)班受测者:张启龙性别:男
年龄:15 实习生:贺兰测定者:张二涛测定时间:45 气候:晴
练习密度的分析
根据测定的结果本次课的密度偏小,正常的密度因该是30%—40%,准备活动练习密度较为正常,因为学生对于体育课的练习内容情绪较高,能及时完成课堂的热身活动。

基本部分的密度明显偏小,由于场地限制和器材数量不够,班级人数较多,所以在练习过程中,休息时间较长,而且对复习的内容不认真,注意力也不集中,练习的时间不够,密度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

所以,教师要根据上课的实际内容来适当调整组织和教法。

而在腰腹肌练习中,老师的组织和教法比较很合理,中间休息时间适中,并且学生较为配合,在练习中,师生之间相互鼓励,以比赛的方式进行练习,学生情绪较高,练习密度较为理想。

本次课总的密度是偏小的,因此,在接下来的课堂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组织和教法的改进,上课的纪律不是很好要对学生严格要求,要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兴趣,准备活动要做的很充分,要让学生感到“热”起来,要不就会影响到基本部分的复习和学习,要不会影响到全课的密度,学生的复习前滚翻和学习后滚翻阶段的积极性不高,而且对复习的内容不认真,注意力也不集中,所以要在上课时尽量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调整自己的教法与组织。

在放松阶段要组织学生放松,要让学生得到充分的放松并让学生学会放松。

这就是我对本次课的分析。

体育实践课密度与生理负荷测定 课件

体育实践课密度与生理负荷测定 课件

课的各项活动时间的界定
❖ 2指导时间
❖ 凡教师有目的地用于讲解、示范、演示、纠 错、保护帮助、个别指导等时间均为指导时 间。
❖ 一般是从开始一直到结束均为指导时间。
课的各项活动时间的界定
❖ 3观察与帮助时间 ❖ 凡学生用于相互观察、分析讨论、相互保护帮助的
时间均为观察与帮助时间。
❖ 4组织措施时间 ❖ 凡课中整队、调动队伍、交换场地、搬运安装分发
❖ 体育课生理负荷是指学生在课中从事身体练 习时所承担的量与强度对机体的刺激程度。
❖ 合理安排课的生理负荷对增强学生体质、增 进健康、掌握锻炼身体的技能与方法,提高 运动技术水平,防止伤害事故等,都具有重 要意义。
(二)体育课生理负荷测定与评价
❖ 1、教育观察法(教师) ❖ 2、学生自我感觉(学生) ❖ 3、生理测定法(脉搏测定法)
3、生理测定法(脉搏手工测定法)
❖ A、准备工作 ❖ B、实际测量 ❖ C、统计与制图
A、准备工作
❖ a 熟悉所测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 过程及教案
❖ b 准备好测量工具 ❖ c 确定测定人员的分工(2人一组,1人测量,
1人记录) ❖ d 选择好被测对象(班级中等水平,男女合
班,男女各选1人)
体育课运动负荷(心率)测定记录表
课的部分或顺序
测定时间
测定时的活动内容
心率(次)
备注
学校: 上课教师: 课的平均心率: 运动负荷变化曲线图:
班级: 测量时间:
受侧者: 测量者:
性别: 记录者:
B、实际测量
❖ 每次课的测量次数不应少于20次(每次测量 10秒或6秒的心率次数)。
❖ 主要采用定时测(2分钟测1次)和练习前后 测两种方法相结合。

体育课的密度和负荷

体育课的密度和负荷
(3)课的类型特点 不同类型的体育课,对运动负荷的要
学校
1 4
6
1、组织
2、练习
2
3、保护帮助
3 4、指导
5 5、浪费
6、休息
年级 上课教师
测定者 等
一、体育课的密度及测定、评价
(4)分析与评价
一般密度:越大越好。
专项密度:根据具体情况,客观的作出
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一、体育课的密度及测定、评价
3、调节体育课密度的方法措施 (1)尽可能减少组织工作中不合理的措施; (2)从教法措施上调节; (3)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遵守组织
练习次数、组数
场地器材 气候条距离、高度

外 部 因 素
运 动 负 荷
内 部 因 素
练 习 强 度
练习重量、体积 练习速度、方式
机体用力大 小与
紧张程度

休息方式

休息时间、次数


间歇类型


二、体育课的负荷
3、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的依据 (1)学生身心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身心
体育课的密度和负荷
本次课的内容
体育课的密度及测量、评价 体育课的负荷及测量、评价
本次课的任务
基本了解体育课的密度的分类及界定; 初步掌握体育课密度的测定与评价方法; 大致了解体育课的负荷类型及常用测定方
法; 熟练掌握脉搏测定法测定体育课运动负荷
的方法。
一、体育课的密度及测定、评价
1、体育课的密度类型及界定 一般密度:是指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 的时间之和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
高中生处于体能增长期,适合发展肌肉力量、
肌肉耐力,且对某一领域的兴趣开始细化,个性

体育课的密度

体育课的密度

2.测定工作的具体操作 • 测定课的密度是从课开始到结束,以秒为单位,将课中各项活动时间 全部记录下。 • 用一只表从上课开始即开表不停地走,计算课的总时间。 • 用另—个表测各项活动的时间,按暂停键报告该项活动的时间后,及 时回表测下一项活动时间。 • 记录者将每次活动的实际时间、合理与不合理使用的时间及时准确地 记录在课密度记录表上(表4—1)。
凡在课中有目的地用于学习吗,巩固、提高技术技能,发展身体、增强 体质的练习时间均算作练习时间。
• 2.指导时间
教师的讲解、示范、演示、分析以及个别指导时间
• 3.分析与帮助保护时间
学生用于互相观察、分析讨论、互相帮助和保护的时间
体育课的密度各项活动所用的时间算法
• 4.组织措施
调动队伍、交换场地、搬运、安装、分发和回收器材所用时间
组织措施综合密度一般密度合理运用的时间上课的总时间练习密度学生实际练习的时间上课的总时间专项密度某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上课的总时间100体育课的密度课的密度综合密度专项密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从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来看学生的练习密度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它反映学生实际身体活动的时间注重安排好合理增大课的练习密度有利于学生更好掌握锻炼身体的技能与方法发展体能增强体质实现课教学目标
(三)体育课密度测定与评价方法
1.测定的准备工作 2.测定工作的具体操作 3.测定数据统计整理
1.测定的准备工作
• 研究课的目标、内容、组织教法和教案; • 明确测定者之间分工与职责,一般2—3人一组.1人计时,1人记 录,1人分析; • 准备好测定课密度的登记表、秒表、笔及必要用具; • 了解班学生情况,选定测试对象,一般为班里中等水平的学生; • 检查教学场地器材以及考虑气候条件等。
• 练习密度是指学生实际用于练习的时间占全课总时间的比例。

体能测试记录表

体能测试记录表
姓名:
序 号项目Fra bibliotek1 身高
幼儿园体能幼儿体测记录表
年龄:
班级:
身高:
测评方式
体重:
★★★ ★★ ★
2 体重
双腿伸直,脚跟并拢,脚尖自然分开,双臂并拢平伸,上体前屈,双手 3 坐位体前屈 中指指尖推动游标平滑移,直到不能移动为止。膝盖不能弯曲。要做准
备活动,以防肌肉拉伤。
4
立定跳远
站立在起跳线后,然后摆动双臂,双脚蹬地尽量向前跳,起跳时,不能 有垫跳动作。
5
双脚连续跳
幼儿两脚并拢站在“起跳线”后,听到“开始”的口令后,双脚起跳, 连续跳过10个软方包停止。
6
10米折返跑
两腿前后分开,站立在起跑线后;当听到起跑信号后,立即起跑,直奔 折返线,用手触摸到物体(木箱或墙壁)后返回,直奔目标线。
7
网球掷远5 幼儿站在投掷线后,两脚前后分开,单手(右手)持球;将球从肩上方

投出,球出手时后脚可以向前迈出一步,但不能踩线或过线。
8
走平衡木
幼儿站在“起点线”后的平台上,面向平衡木,双臂侧平举,当听到“ 开始”的口令后,两脚交替向“终点线”前进。

幼儿园必知必用资料:体格锻炼观察表(活动量练习密度)

幼儿园必知必用资料:体格锻炼观察表(活动量练习密度)

幼儿园体格锻炼观察表
幼儿园一周教学计划表
第周月日—月日班教师
幼儿园一周活动安排表
班级:时间:
班级每日消毒记录检查表
学校幼儿园安全检查记录表
幼儿园室内环境创设评比表班级:
检查人签名:
中班幼儿礼仪测评表姓名:性别:出生:教师:
注:评量标准
1—没有完成 2—在老师的协助下能完成 3—独立完成 4-完成得好
幼儿园备课检查评估表 1
检查人:检查时间:
质量要求:
1、态度认真,格式规范。

2、目标的制定突出学科作用,着眼于幼儿现有水平,体现发展性,符合本班幼儿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

3、教具、学具符合教学目标且实用。

4、教学过程层次清楚,寓教于乐,合理地突破重难点;提问语言准确、具有启发性;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性得以充分体现;有关知识概念正确。

5、计划的制定科学合理。

扣分标准:
1、格式不符合要求,每课时扣0.5分。

2、过程过于简单或抄袭一课时扣0.5分。

3、无教学回顾一课时扣0.5分。

4、缺一课时扣1分。

5、错别字较多总起来扣1分。

6
幼儿园备课检查评价表 2
检查人:
幼儿园教师备课本检查评分表
幼儿园行政副园长绩效考核表
(能力与行为绩效)
幼儿园门卫工作考核表01
考核得分:考核人:考核日期:2015年 12月5日
幼儿园门卫月工作考核表02。

体育课心率测定记录表

体育课心率测定记录表

体育课心率测定记录表
学校年级班级受测者性别年龄课的部分或顺序测定时间/min 测定时的活动内容心率/次备注课前开始部分2 走到集中地点13 测10s 课中准备部分5 13 18 33 跑步前跑步后徒手操游戏后13 22 21 25 测10s 课中基础部分43 48 58 68 83 93 两人对传、垫球后集体进行准备姿势、移动练习后两人一组进行原地打防练习后两人一组跳起跳起打防练习后五人一组跑动垫球后垫球接力练习后19 18 16 23 25 22 测10s 课中结束部分课后95 97 99 2 集合整队后放松练习后本课小结、宣布下节课内容后下课后21 18 16 15 测10s 测定时间气候上课教师测定者记录者。

学校体育 测负荷、密度表

学校体育 测负荷、密度表

学校体育测负荷、密度表体育课运动负荷测定表组员:胡X 谢 X 黄X 课的部分测定时间测定时练习内容脉搏次数备注课前 5 安静时 623 整队 66 准备部分 5 慢跑 7810 徒手操 7812 徒手操 8414 讲解、示范 9417 8字绕膝练习 9620 运球练习 10823 纠正错误 96 基25 练习 114 本部 26 练习 126 分 27 讲解 9630 开始行进间运球 9632 行进间运球 11435 教师讲解 9637 完整技术练习 13240 整队 120 结束部分 41 整理活动 10845 下课 90 课后 5 恢复脉搏 84次min 140 132 114 130 108 126 120 110 96 96 100 94 78 97 90 80 70 60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min体育课运动负荷脉搏测定曲线图体育课:篮球为复习课授课者:马X 受试者:谢X 平均脉搏:97次/min 根据曲线图波动状况分析运动负荷为一般水平,作为复习课来说并没有有效的达到增强体质和掌握体育技能技术的目的,脉搏曲线波动过大,说明每次练习的间隙时间过长,所以任课老师应该更注重合理分配练习与间隙时间,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组员:胡X 谢X 刘X 黄X各项活动名称顺活动结束合理不合理备部分教学活动内容指练措互休序时间时间时间注导习施帮息1 整队 ? 31s 开始2 慢跑 ? 3min09s 部分3 徒手操 ? 7min51s4 教师讲解、示范 ? 12min32s5 纠正错误 ? 12min52s6 教师组织 ? 13min12s7 学生观察 ? 13min50s 10s8 带球上篮 ? 16min9 整队 ? 16min10s 10 观察 ?16min25s 11 带球上篮 ? 17min54s 12 换队形 ? 18min24s 5s 13 观察 ?19min1s 3s 14 带球上篮 ? 20min52s 基 10:15 集合 ? 20min57s 本 00 部 16 教师讲解 ? 21min12s 20s —分 10:17 正确示范 ? 21min34s45 18 讲解 ? 21min50s 5s 19 变换队形 ? 22min13s 10s 20 观察 ?23min28s 15s 21 整队 ? 23min33s 2s 22 教师讲解示范 ? 26min10s 40s 23 布置场地 ? 26min47s 24 教师讲解 ? 27min14s 10s 25 观察 ? 32min54s 1min 26 练习 ? 34min22s 27 纠正错误示范 ? 34min55s 28 教师讲解 ? 35min58s 29 集合 ? 36min8s 结束部分 30 放松 ? 39min5s 31 总结 ? 41min38s1、学生练习 31%练习 31%2、组织措施 12%指导 17%3、保护帮助 12%帮助 12% 4、教师指导 17%休息 21% 5、休息 21%措施 12% 6、浪费 7%浪费7%学校:山西师范大学班级:体教0703班任课教师:马X 受试者:刘X 测定者:胡X 谢 X 黄X 测定时间:2009年11月26日制图:黄俊芳气候:温和课的主要教学任务运球属于复习课 11人参加虽然每人一颗篮球但是根据课的密度分析其练习占的比例仅为31%,对于复习课来说其密度达不到,而休息的时间和浪费的时间太多,因此我建议授课老师要充分的利用场地器材,充分收获到复习课应有的效果。

体育课的密度

体育课的密度

体育课的密度一、综合密度综合密度是指一堂课内各项活动合理地运用时间同课的总时间的比例。

一堂课有效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师指导(讲解示范、个别指导);组织措施(整队、调动队形,交换练习区);学生做练习;练习后的必要休息;相互间观察与帮助等五个方面。

综合密度的测定步骤与方法:选择好测试对象(中等水平的学生)从上课开始到下课结束,以秒为单位,把课中各项活动的时间全部记录下来。

测定方法:上课开始时先按动一只总表,计算上课的总时间。

另一只表记录课中实际活动时间,报时后及时回表记录方法:记录者及时填写课上进行的教学活动内容,测定者报时后即刻记录,把每次活动的实际时间,合理、不合理使用时间,准确地记录下来。

3、统计:如学生练习时间是864秒,总上课时间是45*60=2700秒练习密度=(练习时间)/课的总时间*100/100二、练习密度二、练习密度:练习密度是指一堂课中,学生练习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练习密度的测定方法与综合密度的测定方法相同。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体育课生理负荷1、体育课生理负荷的概念是指在一堂体育课中,学生做练习时所随承受的生理负荷量。

在一次体育课中构成生理负荷的因素有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方面。

(1)负荷量:是指在一次课中完成有效练习的总时间、总次数、总重量、总距离。

如:50米全程跑3次;立定跳远5次。

(2)负荷强度:是指练习时对机体刺激的程度,或做练习时用力的大小或做练习时机体的紧张程度。

如:同一学生用9秒跑完50米与用11秒跑完50米,显然用9秒跑完50米的强度大。

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一般来说成反比的关系。

2、体育课生理负荷的测定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三种(1)观察法:一是观察学生做练习的表现,如:完成动作的质量、控制身体的能力及做练习的积极性等方面来判断生理负荷是否合适。

二是观察学生生理反应,如:面色、呼吸速度等来分析学生生理负荷的大小。

(2)了解法(即了解学生的自我感觉::自我感觉包括食欲、睡眠、对学习的兴趣以及练习后的主观感觉。

体能训练记录表模板

体能训练记录表模板

体能训练记录表模板
基本信息
•姓名:
•日期:
•性别:
•年龄:
•身高:
•体重:
•训练时间:
•训练项目:
体能测试数据
1. 有氧能力
•跑步项目:
–最大摄氧量(VO2max):
–最大心率:
•游泳项目:
–游泳距离:
–游泳时间:
•其他有氧项目:
–项目:
–数据:
2. 肌肉力量
•卧推:
–最大重量:
–重复次数:
•深蹲:
–最大重量:
–重复次数:
•仰卧起坐:
–重复次数:
3. 灵敏度和协调性
•反应时间测试:
–反应时间:
•平衡测试:
–测试项目:
–结果:
训练计划
•目标:
•训练内容:
–有氧训练:
–力量训练:
–灵敏度训练:
•训练周期:
•每日训练安排:
训练记录
•日期:
–训练项目:
–训练内容:
–持续时间:
–备注:
总结与反思
•本阶段表现优点:
•存在不足之处:
•调整计划:
•下阶段目标:
以上是体能训练记录表模板示例,请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填写和调整。

持之以恒,坚持训练,一步一个脚印,相信理想的身体状态不会遥不可及。

体育课的密度

体育课的密度

体育课的密度与心率测量方法一、体育课的密度课的密度分为综合密度和专项密度。

综合密度(也称一般密度)是指一节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

一节课中的各项活动有:教师指导(如讲解、示范、演示教具、纠正错误等);学生做练习;相互观察与帮助;练习后的必要休息;组织措施(如整队、交换作业地点的调动队伍)等5项。

这些活动中某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成为专项密度。

如教师指导的密度、组织措施的密度。

运动密度(又称练习密度)是指一节课中,学生练习时间与实际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二、测定与分析体育课密度步骤与方法1.准备工作(1)研究教案,了解每节课的目标、内容和组织方法(2)明确测定者之间的分工,一般2—3人一组,1人计时,1人记录,1人分析。

(3)准备好测定密度的登记表、计时表及必要用具。

(4)选择好测定对象(一般选择班级中中等水平的学生)2.测定和数据整理工作。

测定密度是以一次课实际所用的时间来计算。

从上课开始到下课结束为止,以秒为单位,把课中各项活动的时间全部记录下来。

测定时要注意:上课开始先按动一只表,以后是两只表同时按动,一走一停;报时后及时回表;应认真地、准确地测出各项活动的时间,记录着将进行教学的内容,每次活动的实际时间,合理、不合理使用的时间,及时准确、认真地记录在“教学活动内容和时间使用情况记录表”相应栏内。

课一结束即将测得数据资料加以归纳整理,按各项目分别登记在课的密度测定表内。

表一:教学活动内容和时间使用情况记录表表二:综合密度登记表3.统计与制图(1)统计是先把各项活动时间相加,如教师的讲解、示范、个别指导等,运用时间共500秒。

(2)把一堂课的时间化成秒,即:40×60=2400秒(3)计算某项所用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教师指导时间÷全课时间×100﹪=500÷2400=﹪4.练习密度的测量与计算方法。

测定练习密度的方法与测定课的综合密度的方法基本相同。

体育课密度及测量方法

体育课密度及测量方法

体育课密度及测量方法一、综合密度:综合密度是指一堂课内各项活动合理地运用时间同课的总时间的比例。

一堂课有效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师指导(讲解示范、个别指导);组织措施(整队、调动队形,交换练习区);学生做练习;练习后的必要休息;相互间观察与帮助等五个方面。

综合密度的测定步骤与方法:1、准备工作:研究教案,了解课的任务、内容和组织教法;测定者明确分工,选择好测试对象(中等水平的学生)2、测定方法与记录方法从上课开始到下课结束,以秒为单位,把课中各项活动的时间全部记录下来。

测定方法:上课开始时先按动一只总表,计算上课的总时间。

另一只表记录课中实际活动时间,报时后及时回表记录方法:记录者及时填写课上进行的教学活动内容,测定者报时后即刻记录,把每次活动的实际时间,合理、不合理使用时间,准确地记录下来。

3、统计:如学生练习时间是864秒,总上课时间是45*60=2700秒练习密度=(练习时间)/课的总时间*100/100二、练习密度:练习密度是指一堂课中,学生练习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练习密度的测定方法与综合密度的测定方法相同三、专项密度:专项密度是指一堂课中,学生练习专项活动合理利用的时间与实际上课时间的比例。

专项密度的测定方法与综合密度的测试方法相同。

二、体育课的运动负荷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包括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两种。

(一)体育课生理负荷1、体育课生理负荷的概念是指在一堂体育课中,学生做练习时所随承受的生理负荷量。

在一次体育课中构成生理负荷的因素有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方面。

(1)负荷量:是指在一次课中完成有效练习的总时间、总次数、总重量、总距离。

如:50米全程跑3次;立定跳远5次。

(2)负荷强度:是指练习时对机体刺激的程度,或做练习时用力的大小或做练习时机体的紧张程度。

如:同一学生用9秒跑完50米与用11秒跑完50米,显然用9秒跑完50米的强度大。

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一般来说成反比的关系。

2、体育课生理负荷的测定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三种(1)观察法:一是观察学生做练习的表现,如:完成动作的质量、控制身体的能力及做练习的积极性等方面来判断生理负荷是否合适。

关于体育课“练习密度”你知道多少?

关于体育课“练习密度”你知道多少?

关于体育课“练习密度”你知道多少?一般都认为,量和强度是构成运动负荷的两个基本要素。

负荷量一般包括练习的时间、次数、距离、重量等因素,如学生在一节体育课上一共跑了多长时间或多长距离;一般来说,学生在体育课上从事练习的时间越长,次数越多,距离越长,他所承受运动负荷的量就越大。

负荷强度一般包括运动的速度、用力程度及动作难度等因素。

如学生用什么样的速度跑完一个50米;立定跳远时是接近自己的最好成绩还是敷衍了事,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运动的强度,进而对运动负荷的总量度产生影响。

怎样测评体育课上学生运动的量和强度呢?首先,运动的量与练习时间具有非常高的关联性,而且次数、距离等因素也会对练习时间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我们可以把综合反映练习时间的指标——练习密度,作为重要数据之一,用来综合评价运动负荷的量之大小。

体育课练习密度的测评与调控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指学生在课堂上从事身体练习的时间与全课总时间的比。

适宜的练习密度对于突显体育课程性质,强化身体练习,高效利用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练习密度的测量最简便的体育课练习密度测量方法是,测量人员选择一位受测学生,用一块可以暂停并连续计时的秒表,连续记下这位学生一节课上的所有练习时间,然后求出与全课总时间的比,便是该课的练习密度。

这种方法不用做专门记录,一个人便可操作,常用于平时本校教师之间的看课测评。

记录学生练习的时间,一般应从学生身体开始运动计时,到运动结束停表,即人动表开,人停表停。

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于判断是否计为练习时间的情况,此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不能仅根据学生身体是否在“动”来记录练习时间,例如:当学生处于站立式或蹲踞式起跑的各就位、预备姿势时,虽然身体没动,但也应计为练习时间;当学生完成体操、武术项目中静止用力或平衡类动作时,虽然身体保持静止,但也应计为练习时间;当学生进行跑的练习时,从终点缓慢走回起点一般不计为练习时间,但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快走或慢跑回起点,则应计为练习时间;当学生进行队列练习时,一般应计为练习时间,但长时间的稍息或军姿站立应当除外。

体育课练习密度与负荷

体育课练习密度与负荷

中峰型
高峰偏后型
中期偏前型
双峰型
齿峰型
具体分析与评价内容一般包括
1.整堂课的平均心率,是否合理;心率变化曲线是 否有利于增进学生健康?
2. 是否有助于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练习前后心 率的变化范围的大小,休息间歇是否合理;课后 心率恢复情况如何?
3.学生自我感觉如何? 4.对课的生理负荷安排总的看法、评价和建议等。
强度指数法和百分法
生理负荷量指数
平均脉率 课前安静时的脉率
k
%体育课平均脉来自 体育课最高脉率课前安静时脉率 课前安静时脉率100
运动强度指数评定表
运动强度百分法评定表
1、运动负荷是否适宜。 2、课后的恢复情况。恢复指数在1.2—1.3为好,
大于1.3则应找教学上的原因。 3、整堂课中心率曲线的走势是否合理。 4、练习密度。30%—50%之间比较适当
11.指导时间。凡是教师有目的地运用讲解、示范、演示、 分析,及个别指导等方式,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巩固提 高体育知识技能的时间均为指导时间。一般从开始讲解、 示范、演示、分析一直到结束均为指导时间。
12.分析与保护帮助。凡是学生用于进行自学、互相观察分 析讨论、互相帮助保护的时间为自学、互相观察分析与 保护的时间。
(二) 影响体育课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
1. 运动强度 2. 运动时间 3. 练习密度 4. 教师的教学内容、教法和组织措施 5. 学生的个别差异
(三)体育课生理负荷的安排与调节方法
1.改变身体练习的内容来调节生理负荷。 2.改变动作的某些基本要素来调节生理负荷。 3 .改变身体练习的重复次数,延长或缩短练习的时
2.突出了精讲多练精讲要正确,突出重点,层次清楚,语言 精练,保证了有足够时间给学生多练。教师不但熟悉课 标,而且对教材吃得较透,充分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讲解时很注意语言形象;直观主 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